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19篇)
1.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一
模块8作业答案 城关幼儿园 罗婉匀
一、名词解释
教学设计成果: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确切地说,教学设计成果就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编制的一份有利于实施教学的教案。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案,也可以是一套新的教学材料,如教科书、教学录像、计算机课件等。说课:
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说课活动由解说和评说两部分组成,重点在解说,评说则是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研讨。“说课”是深化教育改革、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说课”更是一种交流经验的好方法
二、简答题
1.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有哪些重要原则?
答:(1)完整性和规范性(2)可实施性(3)创新性(4)媒体资源的支持性
2.说课的目的和原则有哪些?
答:说课的目的则是想听众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众听懂。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具有教研活动的一般性质。
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科学性原则(3)创新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3.应从哪些方面对说课进行评价?
答:(1)突出教学理念。从说课内涵看,教学理念是整个说课的灵魂所在。没有教学理念的说课,说课便没了分量。
(2)诠释教学思想。从说课表达形式看,它不是教案的复述;不是对上课的预测和预演,它是在兼有上述两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地表达授课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和学情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下,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策略运用的教学思想方法,注重的是对教育理论的诠释。(3)体现教学能力。从说课过程看,说课促使教师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化。因为教学思想的阐发,能够使教师明确教育教学观,展现教学设计,反思教学设计的预测或现象,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升华教师的教学境界。(4)展现教学境界。教学具有创造性。体现在说课者对于教学准确而独到的见解,对于教学环节独具一格的安排,对于教学策略独具匠心的理解和独特的运用技巧。
(5)展示演讲才华。从说课技能上看,它具有演讲特点。它集中体现在说者的心口相应的协调和面对同行演说的技巧。让听者明白你所要进行的课的内容、目的、策略、手段及其效果的评价,明白你的教学思想及行为所引起的效应。说的好的课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4.请简要介绍教学录象课的评价维度?
答:教学结构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方式和效果。:(1)学生学习行为维度,包括学生情绪、学生个体参与和学生的交往行为。(2)教师教学行为维度,包括教师讲授行为和探究行为。(3)师生互动行为维度,包括师生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灵活调整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思维的火花,深入探究;关注不同形式群体的发展;创造性地设置任务。
三、实践题
将您自己的教学设计成果付诸实践,用“教学实施效果评价量表”来评价您的教学实施,写一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执教了大班语言活动——《我们的祖国真大》在课的开始,我就带领大家看了祖国风光的图片,孩子们都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了“祖国真美”“祖国真漂亮。”也感受到了南北方的四季特征,了解了南北方的气候差异,从而理解了儿歌的内容。同时我感到电脑带来的方便,自己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适时播放图片。在观看南北方景色的时候,我就让孩子们看了好几遍,让幼儿充分感受南北方景色的差异。
2.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二
[问题一]在“初始设置”窗口, 找不到“坏账准备设置”项 (如图1所示) 。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选项”中默认坏账处理方式为“直接转销法”。解决方法:在“选项”中选中坏账处理的方式为其他几种方法即可 (如图2所示) 。
[问题二]在“初始设置”窗口, 无法录入基本科目设置中的应收科目、预收科目和商业 (银行) 承兑科目, 系统提示“本科目应为应收受控科目” (如图3所示) 。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相应科目未设置为应收系统的受控科目。解决方法:在“会计科目———修改”界面, 把相应会计科目设为“客户往来”辅助核算, 同时其受控系统为“应收系统” (如图4所示) 。
[问题三]在销售发票录入界面, 利用参照按钮无法找到相应的存货;或直接输入存货编码, 系统提示“存货录入不正确或者没有销售属性或者没有权限或者被停用” (如图5所示) 。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录入“存货档案”时, 忘记选择存货的“销售”属性。解决方法:只要在“存货档案”中把“销售”属性选上即可 (如图6所示) 。
[问题四]在单据录入界面, 无法进行“弃审”操作, 系统提示:“‘弃审’未成功, 原因为[该单据已进行过其他处理或当月已结账, 请执行刷新功能后再试。]” (如图7所示) 。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张单据在审核后进行了生成凭证、核销、记账、结账等操作。解决方法:进行逆向操作。如该张单据已生成凭证, 并且在总账系统中记账完毕, 则首先在总账系统中取消记账, 然后在应收系统“凭证查询”窗口删除凭证 (如图8所示) , 最后进行弃审操作。
[问题五]在“坏账收回”窗口, 单击“结算单号”栏参照按钮, 无结算单可选择 (如图9所示) 。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收回一笔坏账时, 未在“收款单据录入”功能中录入一张收款单;或对已录入的收款单进行了核销操作。解决方法:当收回一笔坏账时, 在“收款单据录入”功能中录入一张收款单即可 (如图10所示) 。
参考文献
3.武术模块教学反思 篇三
【关键词】武术模块 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96-01
2013年10月开始,我校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实行课程改革,进行模块教学,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师资等实际情况,在本学期开设了田径、篮球、羽毛球、武术、啦啦操、民体六个模块,本人承担了武术模块的教学。高一6个班:300人,武术班44人,高二6个班:290人,武术班54人,通过学生选项、调配和模块学习后做的统计表: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一、在高一年级300个学生中只有34人,约占总人数的11、3%,高二年级290个学生中只有46人,约占总人数的15、8%自愿选择武术模块学习。这里充分说明一点,学生对它的健身价值、防病祛病、防身的功能,对学生讲得不多,对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涉及太少。所以没有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二、高一有10人,高二有7人是为了平衡各模块班级上课人数,通过做工作和抽签来到武术班的,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根本没有想要学习武术模块,而是为了服从安排来到武术班的。但高一10人分配到武术班的有8人爱上了武术模块。高二7人分到武术班有6人爱上了武术模块,对老师上课非常满意。
建议:希望老师不断改进上课方法。
三、通过模块学习后,对武术模块学习非常满意的高一28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63.6%,比较满意的13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29.5%,不满意的只有3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6.8%;高二年级37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68.5%,比较满意的14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25.9%,不满意的只有2人,约占班级总人数的3.7%。从这里可以知道学生在参加课程改革中,第一次选择武术模块学习的学生,没有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的业务水平失望,而是有93-96%的学生对教师的认真教学态度给予肯定,表示满意。
下面是学生理论考试试卷上的原话摘抄:
高二1班的李彦燕同学是这样写的:“我对现在所学模块很满意,我下学期将会选择,武术这个项目。不仅可以让我修身养性,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还可以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希望老师多教些进攻、防身技术”。
高一6班的陈艺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现在学的武术模块 虽然很累,而且套路较难,但我还是克服过来了,我对现在的模块十分满意”。
上述同学的话语虽简简单单,但充分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对武术课有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兴趣,但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基本功、协调性太差,学起来很吃力。他们对老师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是很好的对话,这种对话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有很大的触进作用。彼此能很好地沟通。不会忙碌的乱教。这是我这次模块教学最大的收获。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高二年级和高一年级成绩差距很大。根据学生上理论课和理论考试的态度,上实践课的表现,高二年级学生各方面表现都要好一些。原因是:
一是高二学生比高一学生心理素质要成熟一些,高一学生刚踏进新的校园,对周围环境不是太了解,心理不踏实,比较浮躁,学习新的东西不易接受。高二学生已经了解周围环境,感觉到高考的临近,对各种学习都有一种紧迫感。所以,无论是实践课,还是理论课,高二学生都要比高一学生表现安静一些,教学效课也要好一些。
二是高二学生对终身体育的含意理解透切些。高二学生认为:高三学习任务更紧张,没有太多业余时间来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加强专长训练。由于在此之前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体育专长,所以必须在高二这一年中掌握一到二项体育专长做为自己终身体育锻炼的手段。
三是理论考试与文化成绩有密切关系,平时注重文化学习的学生,体育理论考试就能考高分,文化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体育理论考试成绩也差。如高二3班的易晓晶同学,学习成绩是年级第一名,这次理论考试成绩也是年级第一名,还有几位是年级前二十名的同学,理论考试成绩都是在90分发以上。而有几个学生平时马马虎虎,不努力学习,这次考试就是倒数,差点不及格。所以在模块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让学生了解动作的来龙去脉:动作方向、运动路线、用力顺序、动作结构等。
总之,在这次模块教学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体育兴趣大大提高了。但是老师的教学是否让他觉得有趣能够引起他的兴趣,激发和保持他的兴趣,是很关键的。选项与模块教学他本身是对某一个动作项目从知识到技能的角度来说是相对完整的架构,他不像我们过去那样,会不会教一个武术,教3-4个课时就完了,那么这次是一个系列的项目的模块有18课时, 一个教学相对完整的过程。对这一段里的教学涉及到武术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攻防技术是一个相对完整架构。所以,我们这次模块教学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高中体育选项与模块教学意义》,高中体育健康课程远程研修节目
4.《8与7加几》的教学反思 篇四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把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是脱离实物,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分层地逐步抽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推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5.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五
科目 大班数学
课时 1课时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6、7的分解组成,能够对水果进行分解组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整节课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幼儿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动眼观察,大胆猜想,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操作、验证、游戏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情感体验,并作出分析、归纳的过程,亲身经历对数字分解组成的“再创造”,“再发现”。从中体验收获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幼儿能运用卡片、糖果探索出8的分解组成方法。(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借助积木、卡片、糖果了解8的分解组成。
(2)通过做游戏,反复练习,巩固并掌握8的分解组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三、幼儿特征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幼儿的了解和幼儿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1、幼儿是大班6-7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幼儿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李发菊
3、幼儿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经历和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被褥等;
4、幼儿对于游戏兴趣很高,游戏方法已有所掌握,能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并且能自己创设情境来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5、幼儿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6、幼儿已初步掌握了数字分解组成的方法。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新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合一合,说一说等活动使每个幼儿都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让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数字组合的规律。
教学8的分解组成时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中全体参与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合作交流,从而找到8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实现不同的幼儿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幼儿自身特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分积木练习,游戏练习,巩固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具准备
幼儿教科书大班下册;专门为本课制作ppt课件;1-8数字卡片以及8个圆片。
2、学具准备
1-8数字卡片、8个圆片、积木、糖果
六、教学过程
(一)、做手指操:师生一起利用手指复习6、7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幼儿猜谜语,猜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8的组成与分解。
2、让幼儿发现身边的数学。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数字8。
3、让幼儿说一说平时最爱吃的水果是什么?利用幼儿的最爱吃的水果—草莓,用分8个草莓的方法,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
做好铺垫。
(三)、新授课
1、组织幼儿分圆片,初步感知8的分解组成。
2、让幼儿观看课件-------分草莓,使他们进一步了解8的分解组成。
3、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数字卡片,进一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组织幼儿拍手游戏
2、找朋友游戏:要求---两个人的数字合起来是8 • 1.和老师一起玩 • 2.两个小朋友一起玩
、用8元钱可以买到下面的哪两种水果,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
让幼儿充分利用游戏,掌握本节可所学内容,改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掌握知识,要求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验证、推理与交流。
(五)、课堂延伸
让幼儿看图说一说算式------一图四式
(六)、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师引导幼儿谈收获,感受收获的喜悦。
(七)、作业:回家与爸爸妈妈用数字卡片一起做游戏----规则:两个人的数字卡片合起来必须是8
教学总结与反思
一开始,我让幼儿猜谜语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拉近我和幼儿的距离,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接下来,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我创设了“摆一摆”的教学情景,采用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同时加深一定的难度,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收获的喜悦。
全课设计,我力求做到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学习情绪中,让每一位幼儿都学有所得。
整节课我创设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空,使幼儿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己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操作、验证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情感体验,并作出分析、归纳的过程,亲身经历对8的分解组成“再创造”,“再发现”。不断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乐趣和欲望,不断地使幼儿得到鼓励,体会到成功与收获的喜悦。
6.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作业答案反思 篇六
从事教学工作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我所学到的现代教学理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这既是我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时代对身为教育者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育技术得到最大的体现无非就是用课件辅助教学活动,活跃课堂作用。真正应用到学生身上,似乎总让人摸不到头抓不着尾。
我在参加“Inter未来教育网络核心课程”培训之前曾经接触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这次的学习,让我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了这种全新的理念。
整个学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全新的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冲击。Inter未来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强调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教师懂得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最终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地学习,并且提高学习成效。“英特尔未来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注重协作学习。
其中,我明白了Inter未来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是相通的。它们都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师生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7.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七
近年来, 我校加大了课改力度, 每学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都要体现教改的力度,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但数学教学都没有以实习课为内容的公开课, 我挑战这种教学内容, 基于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1.突出实习教学的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
如章建跃老师所说教学要重视“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教材新增内容, 学生在初中有过接触, 区别在于学习的深度和概括度上, 它的生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彰显。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亲身实践, 动手画图完成, 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实习, 教学中为了不变成“纸上谈兵”, 必修二第一章后面增加了“实习作业”, 用来弥补“实践应用”之不足, 经历识图、作图、还原三个阶段, 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提升教学品质。
2.改变常态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看, 仅从知识的角度, 识别图形、计算面积体积等内容来说, 一般不存在大的问题。 但知识背后的思想却不甚了了。 这部分的重点、难点是通过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渗透数学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不注重这些关键, 可能有些同学永远都缺少这种思考和能力, 因此要把这种精神作为自身的一种素养。
尽管有各种考试我们要应付, 但素质高的人, 能力也不会弱, 分数也低不了。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在“做”中思、悟, 在画三视图的过程中自然地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 让这种经验、思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所发挥。
3.突破自我瓶颈, 谋求专业发展。
立体几何知识在生活中触手可及, 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由于是一节生成课, 多媒体只确定了大致的思路和走向, 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随机的结论, 也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挑战,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引发思考, 关注我们的教学。
二、实习作业的设计
课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每组4人) , 准备好所学过的由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实物模型。
课题:空间几何体实习作业
1.学习目标
(1) 使用实物模型, 学生认知观察, 画出简单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还原成直观图, 提高作图和想象能力, 体会几何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理解三视图和直观图的联系, 丰富数学学习方式, 在具体活动中积累、增长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经验。
2.学习过程
活动1:摆放好各组的几何模型, 观察你看到的平面图。
问题1:根据不同的摆放位置, 观察到的平面图一样吗?
活动2:固定你和物体的位置, 画出自己观察到的平面效果图。
问题2:你画出的平面效果图与其他人画出的大小尺寸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3:小组合作、探讨画出正确的三视图。
问题3:画出三视图的根据是什么?
活动4:任意两组交换三视图, 根据三视图画出直观图。
问题4:画出的直观图和实物大概一致吗?
问题5:你能计算出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吗?
活动5:各组进行讨论、评价、总结。
3.课后延伸
任务1:以组为单位完成实习报告。
任务2:数学课代表负责收实习报告, 并进行评价、展览。
三、课堂实录 (片段撷取) 与评价
根据录像回放, 撷取一些代表片段。
片段1:引入
师:我们先看看世界各地部分建筑物, 享受一下几何学在现实中创造的美感 (通过多媒体欣赏) 。
生: (特别看到迪拜的城市整体布局和卡延塔等造型, 学生发出惊叹声, 沉浸在美得享受中) 哇! 好漂亮的建筑!
评价:要突出数学的“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 大到国家、民族的建设, 小到个人的就业、生存, 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再是简单的考试问题。
师:从这些材料, 让我们感受几何学在现实中的作用和意义, 希望同学们将来去亲临, 如果你的杰作让别人欣赏也未尝不可? 还是回到我们的环境中, 这节课让我们从建筑最基本的识图开始吧!
片段2:理清基本知识点
师:认识几何体, 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观察?
生甲: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角度观察。
师:表述到位吗?
生乙:应该是正投影下的三视图。
师: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
评价:投影有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而我们用平行投影中的正投影绘制三视图而不是斜投影, 要求概念清楚。
师:我们要掌握的简单几何体有哪些?
生丙: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球。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
评价:识别柱、锥、台、球等基本几何体是掌握的基础, 在感性认识上做好铺垫。
师:三个视图的尺寸之间是否有联系?为什么?
学生齐声:长对正, 高平齐, 宽相等。
评价:三视图在形状、大小方面的联系, 使学生能较准确地作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师:怎样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个实物的直观图?
……
评价: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有着密切的联系, 能够由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得到它的直观图, 同时也能由它的直观图得到它的三视图。
片段3: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以上复习的知识点和准备的几何模型, 以组为单位画出它的三视图; 画好之后任意两组交换图形再画出直观图。
… …
评价:实习过程出现问题较多, 每个组需要教师指导或参与, 师生共同合作, 探究完成课题。 通过实习作业, 对学生的协调能力、动手能力、探索精神都大有裨益, 很好地渗透了数学的转化与化归思想。
片段4:计算通过直观图计算模型的表面积和体积。
评价:计算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 实习过程才算完整, 有些模型不太规则, 可以近似地看成规范的几何体。
四、教学反思
首先, 对实习作业教学处理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
实习作业是新课改的一个“新事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突出动手实践, 体现数学应用。 但实际上很少有一线教师组织实习作业的教学, 没有挖掘出教材编排的意图, 空间几何体中三视图和直观图的教学重点是 “实践精神, 应用取向”, 如果不实习, 教学就会变成真正的“纸上谈兵”。
其次, 本节课的实习有很多不满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 实习内容过于简单 (只考虑课堂操作的便捷) , 考虑到课堂课时紧, 学生自主时间相对较少, 开放式教学没有发挥到最大, 应该补充一节室外建筑方面的实习, 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第二, 教师的教育观念、 角色定位与教学设计理念尚有差距。 三视图应该在自学理论基础上放开手脚让学生探索, 重视实习作业的交流、展示和评价, 应有学生的成效检测。 从课后看, 学生大多会画三视图, 但绘制出的直观图不美观, 还有待提高。
8.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八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后作业设计;实践与反思
长期以来,简单、机械的重复性的作业,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因此,笔者认为,优化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布置趣味性的课外作业,变机械重复为快乐实践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學习兴趣,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笔者通过设计画一画、找一找、唱一唱、演一演等许多形式多变、实践性很强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玩耍,在作业中学习。
二、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带给学生成就感
学生是有差别的,教师设计布置的作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分层的作业,使作业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
1、由易到难,注意知识层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做到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的拓展,做到环环相扣,拾级而上,逐步提高。一是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内容的作业与练习;二是要有一些变式练习,彰显作业的层次性和梯度,拓展学生思路;三是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作业与练习,以有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技能的转化。
2、针对学生差异,设置分层作业。只有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与练习,才能创设问题情境,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每个单元的词汇时,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我要求他们将所有单词都掌握,而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黑体单词掌握就行。
3、分解难点,放缓梯度。依据学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系统地设计出分步练习。这种难度分解的作业可以使认知平较低的学生逐级而上,从而提高他们作业的完成效率,减轻疲劳程度,使他们在负荷适当的情况下,收到预期效果。例如,在教完动物的名称之后,我布置了三类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1)画一画,写一写。画出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图片,并在下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名称;(2)“写特征”。用一句或几句连贯的英文描述你最喜欢的动物;(3)以“My favorite animal”为题写一段话。总之,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思考、实践和运用。
三、开展交际性活动,变独立性作业为合作性作业
由独立走向合作,是作业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新课程的生成性、建构性,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既然倡导学生合作性作业,教师就要考虑完成作业的方式。教师可以有意识的把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允许学生自由的结对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同伴、家长、教师的帮助。从策略上,教师多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也就是说学生很不容易独立完成,迫使他们寻求他人合作。如我们可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后的练习、编辑班级英语墙报和各种英语小报。学生们设计策划、查资料,各显神通,既培养了创新思维,又创设了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学会了与别人的合作。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英语模拟语境,互相交流,或要求学生合作表演自编自演的英语短剧或唱一首英语歌曲等。
四、设计的作业要“花样翻新”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人们都具有向往新奇、新鲜、新异的心理,小学生也不例外。小学生有“喜新厌旧”的天性,同一类型的作业做的次数一多,他们便会渐渐失去兴趣,而作业类型的多样化,会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和学习的自觉性。
1、布置有声作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听说能力的要求很高,而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相关的语言环境。学生在有声作业中可以体会语境,增强语感,了解英语词句的特点,为今后的“说”和“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探究性作业。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给的材料,主动进行学习,强调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去“接受”知识。教师应根据进度,适时地布置一些以问题为中心的、能充分激励学生聪明才智的、需要经一番艰苦努力才能完成的、探究性的专题作业。例如,给学生一幅迷宫图,让学生从中找出救人的最短路线,并写下经过了什么地方,如何走的,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自我设计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作业就是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它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一种尊重,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如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英语手抄报,或根据课文里的对话、故事进行会话、编曲创作等。
因此,我们只要把如何布置课外作业,这一看似简单的常规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我们只要对布置课外作业进行创新,致力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只要把课外作业融入学生切身的生活中,贯穿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就一定能开拓课外作业的新天地。
9.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九
教学内容分析:
紧扣单元专题,本次的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主要是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口语交际“我的理想”,让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习作是口语交际的自然延伸,题目就是《我的理想》。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中,要联系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敢想敢说。还要耐心倾听,进行评价。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培养学生当众即席演讲的能力。
2、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3、能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我的理想》。
4、课前让学生充分准备,课上先小组交流,后在班上交流,最后说说自己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5、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讨论。
教学重难点:
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2、认识到人生早期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能运用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丰富写作材料。
教学策略:
1、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名言警句等。再引导、点拨。
2、要求学生充分准备,组织好语言,反复试讲,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资源:
课本 网上搜集名人名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创设交际情境
1、讲述自己的理想:童年的时候我迷上了图画书,看到售货员阿姨坐在柜台后津津有味的阅读着那些图画书,我就会羡慕不已。那时,便想——长大后当一名商场的图书售货员,天天看图画书。后来又想当一名画家,今天看来虽然幼稚天真,但这些想法想却陪伴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童年!长大后我有了新的想法——猜猜是什么?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2、孩子们,你有过一些想法吗?这些想法其实就是我们心中的理想。(板书课题)你们有理想吗?(有)非常好(出示课件)
3、齐读: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二、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男女声比赛读。
女生读:
1、理想是事业之母。——叶圣陶
2、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终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巴金
3、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4、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
男生读:
1、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2、理想,能给天下不幸者以欢乐!-----高尔基
3、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4、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的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高尔基
师生评价。我们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记住名人的话
三、孩子们你认为理想像什么?(学生自由说)(出示课件)
我说,理想像满天繁星,驱散夜空的黑暗;理想像猎猎劲风,鼓起生命的风帆;理想像灰姑娘的水晶鞋,展现生命的光华;理想像展翅高翔的海燕,呼唤着生命风暴的更加猛烈。
四、理想到底是什么呢?(课件展示理想的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形成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般来说,包括 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
接下来老师念一首诗,我想同学们对理想的含义会理解更深一些(出示课件)(动画)
五、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请同学们上台板书)同学们,理想是前进的动力,我很感动你们都有崇高的理想。
师:看来,理想虽然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理想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也会很有意义。
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1.激发交流愿望。2.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a 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b 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c 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学生展示特长,说明有理想这个理想的原因)
某一学生说自己理想有所改变的故事
师:其实理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学生倾听时的要求。
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师生倾听、评价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六、一个理想,就是一段故事,也就有了一份幸福的期待!有人说:理想是用来追的,不是用来想的。为了实现理想,很多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才终于成功!
请看屏幕图片音像资料:名人追求理想而付出艰辛努力的故事。如:马克思、诺贝尔、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出示课件)抽生读。
孩子们,你愿不愿意像他们一样拼搏奋进实现理想呢?(愿意)齐读(出示课件)把握人生,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它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耐力、恒心与毅力。更多的时候,把握人生的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原则。而“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恒心与毅力,在征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七、接下来老师教你们一首励志手语歌。希望同学们每天唱一唱,激励自己奋进(出示课件)热血注定要燃烧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 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步步高
让理想起飞(出示课件)
八、小结:
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板书设计:
《我的理想》写作教学设计
一、指导学生列出习作提纲,然后进行习作。
1、习作的开头、中间、结尾各安排什么内容?怎样首位照应?(回想习作要求)
2、你准备把哪一部分写得较详细?(试列习作提纲)
“为什么有这个理想”有原因一、二„„
“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有途径一、二„„
3、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完成习作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动笔完成习作草稿。)
三、制订作文评价标准。
制订评价标准:(学生读制订评价标准。)
(1)是否写清楚了自己的理想、产生这个理想的原因和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2)是否运用了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材料,作文内容是否丰富;
(3)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
四、抽一篇作文和几个片段进行全班评价。
1、展示一篇作文,师生共同评价出优、缺点;
2、集体评改。
3、展示几个片段,包括好的和有明显问题的,共同评价、修改。
五、自改。
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词,写得不通顺的句子等。
六、誊写。
10.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行为
一、揭题质疑
学习行为
设计意图和资源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1、学生思考回答。
一、揭题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
质疑 么?
2、提出自己的疑问。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二、初读感知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三、理清层次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
1、练习给课文分段。
2、说一说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1、读课文。
2、了解课文背景。
3、默读课文进行勾画,思考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
1、了解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源:课文中的插图。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资源:①课文范读视频;②课文背景资料。
把握课文那内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并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课文中的人和事,为感知课文中人物形象提供基础。
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
四、深入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研读
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1、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
2、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3、读一读勾画的语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4、练习读课文。
5、根据提示,默读全文了解蔺相如。
6、画出描写蔺相如的相关语句。
7、读描写蔺相如的相关语句,并与秦王和赵王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1、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从课文的研读中了解蔺相如,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课文,解决问题的能力。
2、相关的自学提示和学习建议。
五、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2)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
五、感悟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1、回答问题。
2、思考这些句子,感知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①读相关句子。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感情地朗读蔺相如上。”这是有勇。
说的话。
(3)“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③读读这段话,想象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当时的情境。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通过对课文中
重点词句的研读和理解,了解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和形象。
2、资源;:《完璧归赵》视频,课文的情景朗读,关于蔺相如的相关资料。
(4)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④思考回答问题。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
——不畏权势 点?
1、在了解蔺相如
1、读一读书上描述新的性格特点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想象之后,通过
负荆请罪的句子。课文中的重点语
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句,来感知廉颇
2、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的形象和性格,六、角色 并揭示课文的主体验
2、大胆想象,说一题。同时培养学
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生大胆想象、即
说蔺相如和廉颇他时动手写作、大
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胆交际,展示自们会说些什么?
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己学习成果的能
力。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六、角色体验
3、学生写作,交流。
4、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5、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3、把廉颇和蔺相如之间说的话通过想象写出来,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4、想象一下周围的老百姓会说些什么?他们的属下会说些什么?
5、联系自己与人相处的经历,你又想说些什么?
6、进行想象,同桌间进行交流,听一听别人精彩的发言。
7、读课文,感受廉颇将军的性格特点。
2、资源:《负荆请罪》的动画视频,廉颇的相关资料,廉颇负荆请罪的课文插图。
七、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1、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2、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进行探究和了解。
七、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1、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通过学习本课所掌握的阅读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11.高考英语模块8—单词 短语A 篇十一
1. China Daily is a newspaper; it helps us improve our English.
A. more thanB. no more than
C. not more thanD. no less than
2. No one likes the way he speaks to others.
A. whichB. /
C. howD. if
3. Kitty and Lucy are both from England, so they are English speakers.
A. nativeB. international
C. foreignD. same
4. —You wont go to Kays wedding party, will you?
—Yes, invited.
A. even ifB. if
C. unlessD. as
5. My son has changed so much that I could hardly his voice on the telephone.
A. hearB. realize
C. recognizeD. find
11. Amore than后接名词,表示“不仅仅是,不止是”。本题题意:《中国日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它还帮助我们提高英语水平。no more than“仅仅”,相当于only;not more than“不多于”,用来指数量;no less than“不少于”,修饰不可数名词。
12. B考查定语从句的关系词。the way作先行词,定语从句的关系词可用that或in which,也可以省略。
13. A本题题意:Kitty和Lucy来自英国,所以她们都是使用英语本族语的人。根据句意,native为正确答案,意思是“本地的;本国的”。
14. B考查连词辨析。本题题意:“你不参加凯的婚礼,是吗?”“如果被邀请,我会参加。”if invited=if I am invited。if(如果)与unless(除非)连接条件状语从句;even if(即使,虽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as作连词时,意为“当……时候,尽管”,连接时间或让步状语从句。
15. Chear“听到”;realize“认识到”;recognize“认出,辨别出”;find“发现,找到”。根据题意,正确答案为C,recognize ones voice意思是“辨别、识别出某人的声音”。
12.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课程目标——由单一向三维转变
教师要想很好地实施新课程, 首先就要把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当中, 从教学设计中体现课标精神。传统的课堂要求“双基”落实, 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是“三维目标”的体现。在一节课中, 不可能要求“三维目标”在课堂上都能够完整地体现出来, 但是在整个单元或整个模块的设计中则要将之贯穿始终。
1. 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应最先考虑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教学目标, 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十分必要的。
2. 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
分析教学对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那么, 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怎样产生的呢?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矛盾。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的差距, 会推动学生努力地学习, 即产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设计中, 学习需要量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指有关学习的“目前状态与所期望达到的状态之间的差距”, 即学习者学习成绩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换言之, 学习需要的分析就是分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重点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现状。此外, 还要对学生的一般特性、学习风格和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等基础进行分析, 因为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过程设计——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传统的教学设计, 基本上都是教师按着“我为中心”, 即我如何教的思路来进行设计, 教学过程完全是由老师控制。因此, 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可控制的。新课程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学生学习的需求, 因此, 教学设计是一个流动的而且动静结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通过教师与课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向互动, 应该是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进行的。因此, 教学设计应是对课堂情境进行全方位的预设, 但它也只能是描述大体的轮廊, 重要的是给学生留下更多的空间, 使之在思维不断地变化中得到充实、完善、发展和创新。
1. 创设情境, 激活创新潜能。
模块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所以, 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好方法是帮助学生“跳一跳, 够得到”, 让学生自己去挑战、探究, 把要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己实践体验发挥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则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2. 开放课堂, 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氛围,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使之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从而提高其自身的创新能力。
[案例描述]
在冬季上体育课时, 课一开始, 传统的方法是先整队, 再围绕田径场跑步热身, 学生一见就头痛, 都觉得没劲, 不想跑。去年冬季, 笔者引入兔子舞, 上课铃声一响, 也不整队, 直接就放音乐, 让会跳兔子舞的同学教老师和其他不会跳的同学,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学会后, 以后每次上体育课前, 笔者总是让学生设计一种跳兔子舞的队形, 老师扮演兔妈妈和学生一起跳舞。同学们在设计队形过程中, 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设计的队形有双人跳、围成一圈跳、围成内外二圈跳、排成一列或几列, 每列用兔子舞的形式像火车一样在场地上任意前进等, 花样百出。利用学生资源, 相互交流, 共同探究,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形式, 创新了教学内容, 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内容设计——由单一向整合转变
传统的教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封闭式、应试型设计, 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浅层次的, 拿着这样的设计去讲课, 也许在知识上有深度和广度, 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因此, 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 而且还要做到融会贯通, 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创造性地组织教材, 使用教材。要把教材内容加工、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内容。新课程强调开发课程资源, 首先是对教材的开发、加工和处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 因为每一个新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其自身的一次挑战, 就是在进行教学改革。所以, 当前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
[案例描述]
“说唱游”是一种娱乐活动, 也是一种组织的活动, 它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 每一个参加者按一定的内容、情景、形式和规则进行活动, 它可以促进体力、智力和能力的良好发展。“说唱游”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 享受体育带来的欢乐, 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合作和创新等意识, 增强体质, 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体育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 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 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通过说唱游形式进行体育教学, 达到教学目的, 提高学习成绩, 激发学习兴趣, 已逐步成为体育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呈现形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由于模块教学的动态性、随机性等特点, 有些教学目标是可预设的, 有些教学目标则是不可预设的, 有些活动是可计划的, 有些活动是不可计划的, 这就决定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时有些内容可能在教案的文字中记载下来, 而有些教学设计内容就要靠教师的思维来记载, 可称之为“动态教案”。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运用这种教案方式, 还有助于减轻教师用大量时间来书写文字的负担。
13.《足球模块》教学反思(定稿) 篇十三
1、自我沉思感觉成功的地圆.2、充真安排解道资源。
正在进止解道的进程中充真阐扬足球尖子死的做用,做示范动做,辅佐教员插手游戏的治理。这样既辅佐了进建技术手段有艰易的同窗,又使得他们正在讲堂上有工作可以做,辅佐他们找到一种成功的感觉。
2、存正在的一些题目
一些细节把握得不够准确和粗细,本来预备好的一节课因为学死将球踢下西边深沟,粉碎了讲堂解道的整体性;一些安好系数不下的动做不敢给学死教;学死选建模块没有做到项目尽人,特别是有的女死被动选的足球模块,学死对足球有抵牾情感;因为家庭前提等多种因素限制,学死着拆不克不及适应足球课的要供;
学死之间个体好异较年夜等。
“欲贫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知道,本人需要一次次的熬炼,才华让本人一步步走背成功。正在当前的解道中我定会认真总结和反应,来不竭提下本人的解道水平,做一论理学校、家长和学死合意的教师。
专业功底需进一步加强。正在足球模块解道中,教师的言语就是讲堂的魂灵,它贯脱于学死的扫数学练进程中,所以我们正在上课前不单要备好学死插手操练的环节和内容,借应备粗练的言语将学死的举动有用地串联起来。足球专业业务本领有限,获与新常识、新理念渠道少。做为一位足球教师,应当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解道本质,所以正在当前的工做中借应多请教和积乏。
每节课我打算的年夜要流程是这样的:
(1)课前常规
(2)游戏“带球过杆”(使每个学死获得一个足球的感觉)。
(3)足球操。温习各类姿式的运球。
(4)游戏:单脚夹球比赛。
(5)扣球拨球的过人的比赛游戏。
(6)尝试两种的不同方法。
(7)切磋进建做扣球拨球
(8)学死学落后止小我动做展试。
(9)放紧活动足球操
14.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十四
1. extreme sports / X-sports
2. a holiday brochure
3. go parachuting
4. go on a round-the-world trip
5. a couple of videos
6. walk along a mountain path
7. on the horizon
8. watch the sun go down
9. sound exciting
10. as well as
11. special offers
12. keep fit
13. maximum altitude
14. optional tours
15. look awful
16. differ from
17. develop the photos
18. bungee jumping
19. ice diving
20. white-water rafting
21. look for clues
22. mid-air gymnastics
23. sky surfing
24. take up
25. be into sth.
26. turn up
27. back out
28. go through with
29. set up
30. get across
31. be worth doing
32. be keen on sports
33. have an element of danger
34. pull sb. back
35. put on diving equipment
36. dive under a frozen lake
37. walk upside down on the ice
38. cannot stand heights
39. qualify for
40. a complicated game 1. 极限运动
2. 假日手册
3. 跳伞
4. 进行环球旅行
5. 几张碟片
6. 沿着山路走
7. 在地平线上
8. 看日落
9. 听起来令人兴奋
10. 也,和,而且
11. 特殊服务
12. 保持健康
13. 最高海拔
14. 有选择性的旅行
15. 看起来很糟糕
16. 与……不同,有区别
17. 冲洗照片
18. 蹦极跳
19. 冰水潜水
20. 激流漂流
21. 找线索
22. 半空体操
23. 空中冲浪式滑翔运动、空中滑板
24. 占据,开始从事
25. 对……感兴趣
26. 出现,到场
27. 决定不履行(允诺的事),食言
28. 做完,完成(同意或计划的事)
29. 建立,创办,安装
30. 使理解(某事)
31. 值得做某事
32. 热衷于运动
33. 有危险的成分
34. 把某人拉回来
35. 穿上潜水装备
36. 潜到结冰的湖下
37. 在冰上倒立走
38. 不能忍受高度
39. 具有……资格
40. 一种复杂的游戏
41. a minority sport
42. wear helmets and special protective clothes
43. a physical game
44. do trade with
45. be ruled by
46. be impressed by/with
impress sth. on sb.
47. serve in the court
48. do many important tasks
49. in turn
50. be amazed by
51. describe… as
52. be available
53. be confused by
54. break out
55. be put into prison
56. take dictation
57. best-selling books
58. stand by
59. on one’s way to
60. a food base
61. in preparation for
62. make rapid progress
63. break down
64. have difficulty/ problem/ trouble with
sth. /( in) doing sth.
65. lose the goal of one’s ambition
66. be exhausted
67. run out of
68. all the way
69. at one time
at a time
70. in the distant past
71. meet the end with a similar spirit
72. carry on
73. make them into heroes
74. extraordinary courage
75. air-conditioned vehicles
76. four-star hotels
77. ancient ruins
78. well trained staff
79. be home to
80. a real- life adventure
81. survival skills
82. make a fire
83. join the nature hiking trips
84. see the wildlife close-up
85. the Silk Road
86. in particular
87. be associated with
88. identify…as
89. final destinations
90. have a huge influence on
91. a Buddhist statue
92.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93. an international crossroad
94. for the first time
95. a scary experience
96. be attached to
97. inner fears
98. in the distance
99. basic computer skills
100. sign a ban on producing chemical weapons
101. a chat show
102. call off
103. cheer sb. Up
104. surrounding countries
105. precious stones
106. detailed records
107. Buddhist scriptures
108. the Pole
109. South Pole
110. North Pole
111. Camp Xtreme
112. ski diving
113. snowboarding
114. snow biking
115. ice climbing
116. paragliding
117. sports fans
118. downhill mountain biking 41. 一种少数人的运动
42. 戴着头盔,穿着特殊的保护服装
43. 一种粗野的、暴力的运动
44. 与……做生意
45. 被……统治
46. 某事给某人留下了印象
47. 在宫廷里供职
48. 完成很多重要任务
49. 轮流,反过来
50. 对……感到惊讶
51. 描述成……
52. 可利用的,可获得的,可见的
53. 被……迷惑了,弄糊涂了
54. (不好的事)爆发, 突然发生
55. 被关进监狱
56. 口述、口授做记录
57. 畅销书
58. 坚持(某种)说法;袖手旁观
59. 在去……的途中
60. 食物储存处
61. 为……做好准备
62.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3. 损坏,不能运转,分解
64. 做某事有困难、有问题、有麻烦
65. 失去雄伟的目标
66. 筋疲力尽的
67. 用完,用光
68. 一路上
69. 曾经,一度
一次,每次
70. 在遥远的过去
71. 用同样的精神结束生命
72. 继续做某事,坚持
73. 使他们成为英雄
74. 非凡的勇气
75. 有空调设备的车辆
76. 四星级宾馆
77. 古代遗址
78. 受过良好训练的员工
79. ……的家园
80. 真实生活探险
81. 生存技巧
82. 生火
83. 参加大自然徒步旅行
84. 密切地关注野生动物
85. 丝绸之路
86. 尤其,特别
87. 把……与……联系起来
88. 确认、认为…是
89. 最后的目的地
90. 对……有巨大的影响
91. 佛像
92. 新疆自治区
93. 国际十字路口
94. 第一次
95. 令人恐怖的经历
96. 与……有关联
97. 内心的恐惧
98. 在远处
99. 基础的电脑技能
100. 签署禁止生产化学武器的协议
101. 谈话节目
102. 取消、放弃某事物
103. 让某人高兴,兴奋
104. 周边国家
105. 宝石
106. 详细记录
107. 佛经
108. (南)极点
109. 南极
110. 北极
111. 极限运动营地
112. 高空跳伞
113. 塔板滑雪
114. 雪上脚踏车
115. 攀冰山
116. 滑翔伞运动
117. 体育爱好者
15.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十五
目前, 各高校对于开展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 但多数学校的双语教学仍处于一种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的状态, 因而, 双语教学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在教材的选择、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考核等方面存在随意性;学生外语水平差异较大, 教学过程“一刀切”;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对双语教学研究不足等是目前我国高校本科课程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模块与模块式教学
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职业教育开始引进“模块”的概念, 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 于1993年应用于职业教育中, 职业课程以“模块”设置的形式出现, 关于模块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应用研究也应运而生。所谓“课程模块”指的是一门课程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要, 将授课内容分解成许多模块, 这些模块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独立开来。模块式教学是将拟讲授的内容先划分为若干相对独立模块, 然后进行讲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具体反映在教学计划、教学任务上是以模块划分, 而不是以章节划分。
模块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 模块式教学应该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教学任务、备课教案等方面予以充分体现。模块式教学并不排斥传统的章节教学, 因此, 没有必要重新编写模块式教学用教材。一门课程的教学, 不是一本教材的教学, 在一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可以参考多本教材, 这一教学理念正好符合模块式教学对教学内容重新组合、适度增减的要求。
二、模块式教学理念对高校本科课程双语教学的启示
1.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现阶段, 我国高校的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多为传统模式。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个教师的传统授课模式, 由于教材、教师个体本身的局限性, 很难各方面都兼顾好, 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 不利于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发挥老师的特长和优势, 不能取长补短, 比如有的老师科研业务能力强, 学术思想活跃, 而有的老师英语水平较好, 英语听说能力强。双语教学对教学活动本身的要求较高, 学生的期望值也较高。期望越大也许失望也越大, 实则是双语教学活动没有从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出发。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而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对课程的双语教学肯定也不认同, 他们会认为双语教学是一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自己不但不能学有所得, 反而会对学习失去兴趣, 这是与教育的宗旨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事情。
因为双语教学既涉及学科知识的学习又与英语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高校的本科课程双语教学就比一般的课程教学复杂许多和棘手许多。首先师资是个大问题, 仅仅少部分教师能够胜任所谓的双语教学。如果双语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那么授课教师的压力就会非常大, 因为对他而言备课过程很辛苦;学生也容易审美疲劳, 因为一个老师的口音、发音相对是固定的, 授课的仪表姿态也是习惯性的。而且如果某门课程长期由某个老师上课, 一旦这个老师因为某些原因而不能完成授课任务时, 学校再找其他老师上课就变得比较麻烦。其他老师又得辛苦地备课, 重复着前一位老师的准备过程, 而一旦暂时找不到适合的老师授课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也会很多, 学校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将会大受影响。
2.模块式双语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探讨
双语教学课程的各个授课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授课, 课时数依照学科专业和课程性质而定, 但比传统的课程教学总授课时数增加了大约40%, 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听课内容。也就是说常规的50学时的课程按照模块式教学就大概是70学时的总授课时数。一个模块的课时一般不超过6个学时, 多为4~6个。每门课程就有少则5个教师、多则十几个教师的教师阵容。教师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可以采用全英语教学、双语教学或中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学习、听课和参加考核。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一来似乎学校的教学工作变得复杂起来, 不便于教学管理, 也似乎不那么规范, 然而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模块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 以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 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其实更便于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因为它较好地解决了双语师资缺乏、学生英语基础不一、兴趣爱好不同等问题, 便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各个老师的特长和优势。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热情提高了, 教学效率自然也提高了。模块式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每个课程模块的授课教师原则上都应是精通该模块涉及的学科内容的专家学者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每个课程模块授课时数不多, 教师可以充分地准备授课内容, 细心研究教学方法、不再是简单地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 而是将教学过程作为展示自己学术成就、科研成绩和检验教学成果的有利途径。与此同时, 为了适应模块化课程教学需要, 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课程模块由学生选择, 教师就不会为课程安排而明争暗斗、不再为机械的年度教学业绩考核而苦恼, 教学活动成为老师最喜欢的工作, 而且这种工作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由于是学生有目的的选择授课教师, 没被学生选上的可能是在科研业绩或教学工作中表现平平的教师, 这无形中更会增加教师的压力, 迫使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更加积极努力, 如果不这样他或她将会被淘汰, 这体现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便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组织。
3.模块式的课程双语教学设计
双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需要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在此支配下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应该在学科专业、教学计划、授课时数、教学大纲、教材、教学任务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由于教学模块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而设置, 教学内容与具体的专业和行业相关, 模块可大可小, 可以是一个知识单元, 也可以是一个专题单元。作为知识单元的课程模块内容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广博性, 其目的是形成学生坚实的知识基础, 英语的技能训练可以放松。作为专题单元的模块内容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应遵循“教无定法”、“有法可依”的原则。学校尊重模块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 教师根据模块任务、学生基础、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如课堂讲授、情景教学、分组讨论、个体实践等, 形成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适合模块式教学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研讨式教学, 即针对学科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课下思考和课堂发言, 让学生开动脑筋, 广泛理想, 互相启发, 最大限度地将问题的方方面面列出来, 然后总结其要点;专题式教学法, 即由教师将模块内容列成几个专题予以深入浅出的讲解, 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综合式教学法, 当学生将模块内容学完后, 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分析, 从整体和全局来把握, 掌握学科知识的各个环节, 并有机结合起来, 加以融会贯通。
实行模块式教学, 应设计出适应模块操作的评价方法, 形成一套先进的成绩考核体系。每一模块学习完后的考核以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审核和验收, 包括专题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情况等。期末考试可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由于考试内容、方式、方法的多样性, 学校应制定关于加强教学考试考核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 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结语
课程模块式教学顺应了目前国内外高校普遍推行的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学分制的前提是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只要学校允许而学生又学有能力, 四年的本科学习学生可以三年完成;500学分的修读课程的要求学生可以超额完成。学生进入大学不再是简单的交费听课, 而变成一种积极的消费, 这种消费不但物有所值、而且性价比非常高, 物超所值。课程模块式双语教学能够兼顾教材、教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局限性, 是一种值得推广和深入研究的教学模式。
摘要:“模块式”课程双语教学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模块教学”经验而倡导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应用在高校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中, 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对于优化课程设置方案和师生教学双向选择和互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课程模块
参考文献
[1]王梅, 高占先, 姜文凤.编写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09, (3) .
[2]曾剑平, 曾翔.双语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8 (1) .
[3]任永哲, 徐艳花, 张春梅, 李淑萍, 胡丽香, 宋唯一.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读与写杂志, 2011, 8 (2) .
[4]李憬.模块式教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时空, 2010, 6 (2) .
[5]陈中义, 姚振, 周存宇.高等学校学科基础课实施模块式教学探究——以《植物学》课程教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3 (5) .
[6]李川, 张银龙, 罗红艳, 陈喆敏.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 2009, 25 (18) .
[7]权青.管理学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探究[J].文教资料, 2007, (1) .
[8]郭璇, 赵风英, 陈水木.《有机化学》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江西化工, 2010, (1) .
[9]张远, 贾忠田.“模块化+交互式”双语教学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1) .
16.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篇十六
关键词:化学教学论;教学方法;改革;模块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1671280310
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位课程,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和高校培养模式的转变,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阶段,各高校根据实际,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化学教与学进行探讨,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如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高素质”的课程指导思想、“宽厚基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小型化”、“模块化”、“个性化”的课程改革,“通过学习实践,独立获取知识,突出启发思维和师生情感交融等特征”的教学方法。本文以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为出发点,在全面考察相关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及教学改革状况基础上,依据化学教学论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模块式”教学方法改革模式,并进行了方法设计。
一、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构成
化学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向之一,最早主要在师范学院开设,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一些综合型高校也设置了此专业,化学教学论的研究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科学与教育科学的结合,以化学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化学课程、化学教材、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技能等角度,系统地对化学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1],形成了课程与教材模块、理论模块、基础实践模块、实验模块、教师模块、学生模块、教学研究等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各有其相应特点,因此教学方法各不相同,以此为突破口针对课程的不同教学内容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集基础性、实践性及创新性为一体的新型“模块式”教学方法。
二、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的具体内容
1. 课程与教材模块:包括化学科学素养,化学课程的理念、编制与变革,课程设计,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等内容,反映教学方法改革的素质性特色。
2. 理论模块:化学课程理论,化学教学理论、原则及优化,化学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在概念、原理和方法等方面已形成整体联系,构成了课程的基本理论结构。这些基本理论在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中学生已详细进行了学习,在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中主要通过追溯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以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教育评价及代表人物为主线,以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干内容,结合典型应用案例从理论核心、局限性分析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掌握和熟记重点知识元、基本设计理论的教学方法。此模块的教学改革在于把握课程、教学、学习等基本理论的内在精神和基本特性,适应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反映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性特色。
3. 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技能、化学探究式教学、化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化学教学评价等内容,实现课程观念、内容、形式与实施策略的统一,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在内容和体系上创新,理论与经验结合,反映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性特色。
4. 教师模块: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为主导”决定于化学教师的素质、专业发展及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要体现教育自身发展的特色、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现代教育理论成果、成功的教学实践成果,反映教学改革的时代性特色。
5. 学生模块: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现两个“飞跃”和两个“转化”的内因,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学为主体”决定于化学学习的心理、化学学习的策略、化学学习的类型和特征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突破口,教学方法要突破传统学科教学论的框架,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方法体系,成为新世纪贯彻素质教育的学科教学创新方法,反映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创新性、个性化特色。
6. 实验模块:化学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研究已形成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此次讨论中不再涉及。
三、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式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遵循课堂教学规律,把握课堂教学发展趋势,寻找与教师自身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寻找能够有效地幫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够有效完成课程改革赋予的教学使命。
(一) 课程与教材模块教学方法研究及改革
教学改革中起关键和先导作用的是课程和教材。课程改革是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涉及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内涵的丰富和课程制度的变迁等,传统的课程模式有了实质性突破:提高课程适应性、重建课程结构、倡导和谐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经验,如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改革需“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2]。
这一模块的学习要求学生广泛查阅、调研、阅读文献资料,关注当前化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化学课程新标准,化学教材设计、内容建构、栏目设计,不同版本教材的特点,课程与教材改革对提高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与教材见表1[3,4]。
(二)实践模块教学方法研究及改革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体现了学科内容与教育学相关学科的整合,吸收现代教学和课程改革实践成果,培养与训练化学教学实践技能。
1.注重教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结合听课、备课、教育见习等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课程实践性特点突出,是将化学教学规律应用于化学教学系统的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应根据设置意图与教学要求,结合化学教学实际开展;课程基本理论也需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个案分析才能深刻领会和掌握;学生虽缺少化学教学经历,但有丰富的化学学习经历,是学习课程的极为有益的直接经验,应充分调动和利用;通过教育实习等教育专业训练,涵养教育兴趣和技能,培养实践教学能力。
2.将教学实践融入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初步角色转换。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教学技能训练、讨论、座谈、试教、实习、访谈、资料查询、论文写作、调查研究等。课堂试教、模拟教学录像让学生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自我反思与指导结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突出案例研究,精选教学一线案例,采用真实的课例情境、互动式教学,凸显情景性、示范性、研究性和应用性[5]。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基础上,辅以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课程论文可结合课程内容选题,撰写论文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或调查访谈,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广泛查阅图书资料、网络信息资源综述前沿发展动态和新特点;将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大赛、学术年会融合,实现教学、科研及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教学和科研的良性互动,培养科研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丰富和完善教学基本框架。
4.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综合教学设计作业培养、训练教学技术。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既可借助一些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命题或学生自选题进行PPT教学设计、板书教学设计,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进行说课设计,更要注重新型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如探究式教学设计、化学实践活动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掌握、应用设计理论和方法。
5.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建设内容丰富、涵盖广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题库;建设集成性强、信息量大,内容全面、完整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优秀教学案例库、教学示范案例库、教学录像及视听资料。
(三)教师模块教学方法研究及改革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极为重要因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变。
1. 以教师素养培养为主线,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现代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师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课件,扩大教学信息量,实现教学方式、教师地位的变革。
2.发挥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案例的示范指导作用,观摩教学范例、优秀教学录像及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6],通过备课试教、命题练习、观摩与交流、反思、行动研究等教育体验及评析,查找自身存在问题,提高教学能力。
(四) 学生模块教学方法研究及改革
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提高人才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
1.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习主动性,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化学教学论是化学与教育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课程与学习理论成果众多,其研究方法和学习模式具有社会科学学科的一些特点,而思维方式偏向自然科学型的该专业学生刚开始学习会产生不适应;化学教育的基础与前沿界限较模糊,研究活跃,观点不断更新,因此,学习主动性很重要,主动查阅调研有关文献资料以适应本学科的学习特点,主动参与试讲、研讨等教学实践,是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必备的条件。
2.实行“自学—听课—讨论—回答—交流—实践”的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灵活多样的互动教学-学习方法,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习潜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紧跟学科发展动态,结合学科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学思结合,运用实际经验、典型案例和现实情境等因素,阐释和把握原理;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科技训练,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学以致用,关注教育现实,努力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研究模块教学方法
將化学教学论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研究实现改革成果与实际应用的接轨,学生得到训练和锻炼,教师得到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在课程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引领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学好“化学教学论”课程;依托化学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及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应用研究,促进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吸收国内外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和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学习方式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创新;将化学教学实验研究作为主要科研方法推进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优良教学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的化学教育工作者。
教学活动有着很强的惯性,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化学教学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任重道远。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提升就业能力,成为高校面临的新问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既懂化学基础知识、现代化学前沿发展动态,又能掌握化学教学论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形成正确的化学教学思想和观念,在教学理论上“入门”,教学技能上“上路”,教育教学研究上“领悟”,无疑就具有了很强的竞争力,而这些都有赖于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依据课程特征模块的不同特点展开的“理论-实践-发展”式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阎立泽.化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
17.《练习8》教学反思 篇十七
《未来交通工具》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是苏教版第四册第八单元练习里的内容。本单元中《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和《问银河》都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学习了这两篇课文之后再来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无疑是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的又一次提高。这一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对现有交通工具的认识上,大胆想象,合理构思,发挥交通工具的优势,设计未来的多功能交通工具。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内容,课前需要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课上需要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交流,用绘画方式表现自己的创新设计。因此,如何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是一个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设计又是一个难点,再次如何有条理地把设计工具写出来,从说到写又是一个难点。
为了给学生的想象找个支点,我课前让学生收集了解了一些现代交通工具的缺点,学生讲得很好,这些缺点发散了他们的思维,给他们的设计指明了方向。
学生在脑中有了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也一条条写在了功能栏里,可是很多学生的画中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我只对绘画提出要求,却没有指导学生如何画出自己的想法。其实我只要在学生画的时候提醒一下:能飞要装上翅膀,能下水要装上气囊或马达等等,学生可能就会画一点了。
18.《匆匆》教学设计模块2 作业 篇十八
一、概述
《匆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二课。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学习本文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的语言。并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设计理念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感受情感,懂得道理。说写结合,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既发展了智力又培养了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思维发展情况而做出的。
四、教学策略
1、名言欣赏,激趣引入。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2、利用课件,整体感知。课件: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3、问题引入,整体理解。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读书体会,感悟写法。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五、教育资源
1、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课件
2、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扩展阅读资料和练习。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 时候,时光又 溜走了。)◇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19.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研究 篇十九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以本地10所普通高中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文件检索查询等方法, 结合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统计处理调查数据, 以研究本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实施现状。
二、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对模块教学的认识较高, 但选项教学执行程度较差
在受调查的30位老师中, 85%参加了校级以上的新课程培训并对模块教学有一定了解。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模块教学有较独到深入的见解。但一是由于教学器材、场地等原因致使模块教学难以推行;二是由于高中注重升学质量,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不够高;三是领导对体育与健康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这三点原因造成选项教学举步维艰, 而选项教学是模块教学的前提, 没有选项教学就不可能有模块教学。调查的10所高中皆按照新课标开设了田径项目、健康教育等教学模块, 时长为18个学时, 但实际教学施行过程中, 依照课程设置上满18个学时的学校只有1所。究其原因:一是文化课安排课时数多, 侵占了体育课的时间, 尤其是高三的体育课几乎被文化课占用或者放羊式安排学生自习;二是学生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重视度不够。
2. 学校对模块的设置和选择不甚合理
在参与调查的实施选项教学的10所学校中, 模块设置数量最多为8个, 最少仅为2个, 平均设置模块数为4个, 从而导致学生的选择范围小, 学生兴趣度不高, 参与性不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学校规模和经费有限, 体育设施场地不足, 体育器械购买经费欠缺;二是因为师资水平不高, 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只对跑步、篮球、羽毛球等体育运动研究比较深入, 对健美操、射击、武术等学生兴趣比较高的体育运动项目研究较少;三是因为传统项目对健康保健的优点和作用宣传力度不够, 学生对田径、健康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 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这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此外, 通过和100名学生的交谈中发现, 学生对新兴的体育项目抱有较大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滑板运动、花样自行车等, 但由于专业教师较少, 学生在校求学无门。
3. 模块组合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模式设置不合理
经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发现:在组合教学上, 85%的教师一是选择难度较小的田径运动, 如跑步、跳远等;二是对健美操等缺少游戏性和教学难度较高的教学项目安排较少;三是对竞技球类的理论、技巧、战术讲解太少。此外, 在四种授课模式的安排中, 其选择情况为:全校选项排课模式 (占0%) 、年级选项排课模式 (47.2%) 、年级大班选项排课模式 (占33.1%) 、班内选项排课制模式 (占19.7%) , 可见, 年级大班选项排课或年级选项排课的授课模式采纳程度较高。同时, 在四种授课模式的排课效果调查中:有48.9%和31%的学生认同年级大班或年级选项排课, 有19.8%的学生认同班内排课, 仅0.3%的学生认同学校排课。
4. 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有待加强
通过对30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体育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整体上不均衡, 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较弱, 无法满足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此外,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合理, 学生得不到激励和纠正指导。
三、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调查现状, 笔者认为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块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 为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打下基础。除了优化学校体育器械之外, 提升模块教学的有效措施还需要努力做到:一是要明确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施行“模块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自愿、自觉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二是要做到开展丰富多彩、符合学生爱好的体育课程, 真正体现出模块教学调动学生兴趣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体育运动的参与者, 实施者;三是体育授课教师应以身作则, 完善自身体育素养;四是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 大胆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五是根据季节、气候的发展变化, 结合学生的兴趣, 科学、合理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六是提高体育授课教师备课的意识, 增强其科研能力, 多组织开展集体研讨活动, 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促进授课教师专业成长。
【模块8作业: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研修模块二作业06-20
英语模块一作业07-20
历史模块三作业08-08
2023国培模块一作业12-03
模块三教学反思08-05
模块五作业测试题答案11-19
远程培训物理专业课模块二作业09-02
远程培训生物专业课模块二作业01-02
小学数学模块五专题一至三作业10-10
模块一 电子书包与教学应用练习题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