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的感悟

2024-08-28

音乐欣赏课的感悟(精选16篇)

1.音乐欣赏课的感悟 篇一

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好,对艺术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在小学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不在像以前音乐课体育课等综合学科的课就像是摆设,艺术教育也开始较好的开展,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音乐课主要分为唱歌课和欣赏课,欣赏课也是小学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单元都离不开音乐欣赏,是培养了小学生的音乐听觉艺术和乐感,审美艺术。而对于刚踏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我来说,欣赏课也是属于学习阶段,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边教学边学习,向师傅以及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一学期过去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就自己在音乐欣赏教学问题一些思考。

一、欣赏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在新课标中,强调了在小学生中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艺术气质,了解各个国家,各个名族的音乐文化,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欣赏音乐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辨别音乐的美与不美,美到底美在哪里?孩子能从欣赏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从音乐的某些要素(乐器的音色、人声、节奏、速度、旋律走向等)对曲子进行全面的分析。还可以从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和游戏中进一步体验音乐,感受快乐的音乐课堂,从而更加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

欣赏课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孩子根据聆听到的音乐发挥自己的想象,每个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们能自由的想象某些音乐在他们心中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通过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在我上期的音乐教学中欣赏的一些缓慢的音乐,孩子们的感受就不一样、有的觉得像在森林里边走,有的说感觉像在家里边休闲,有的孩子说像看到了蓝天白云,有的孩子说感觉像在小溪旁边。所以说,音乐欣赏可以充分的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是音乐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二、音乐欣赏的现状

虽然在新课标中专门对欣赏课提出了要求、但实际的教学中差距还是蛮大的、特别是乡镇学校、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存在着特别大的差异,自己也有一些朋友在不同的学校从事音乐教学,通过朋友之间的交谈能够感受到。在农村学校中,音乐课仍然是摆设,孩子们几乎不能上音乐课,每天面对的是语文数学、就在我班上转学过来的学生中,四年级了还没有怎么上过音乐课,可想而知,欣赏课就跟别说了,有些学校的教师几乎没有上欣赏课,跟着教材把唱歌的课上完以后就不在上了,找一些其他的流行歌曲跟孩子一起唱。忽略了欣赏课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当然自己也还在不断的学习怎么去上好欣赏课、就这学期而言通过参考一些资料,教案,和师傅的细心指导总结了一下的几点:

1.教师对欣赏课的内容要深刻理解

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花大量的时间聆听曲子,寻找曲子创作背景、对音乐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曲子所刻画的音乐形象要明确,分清楚曲子的段落,从不同的特点去分析曲子的变化,从而层次分明的去欣赏让学生不会那么无目的性。把握曲子的整体的音乐形象。

2.给予学生想象空间

在音乐中,美一定是来自于人对于人声的演绎或者乐器的演奏,从而引起人和声音的共鸣,有时候,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述出音乐真正的美,所以更好的就是感受,多听少说。老师也应该给予学生空间,让他们进行一些想象,让他们来感受音乐所发生的不同变化,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对音乐的内心真实感受。

3.体验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有些音乐比较长,也有可能有些段落比较枯燥,重复的比较多,那么,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这么久一直认真的去欣赏,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像办法让孩子们参与到音乐中来,那就是要设计一些体验的方式(用拍手、踏步、用笔敲、用手挥等,让学生亲自的参与进来,人人参与,人人有事做。课堂也活起来了

4.强调欣赏

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也用讲故事的形式跟学生讲解,本来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好的去理解音乐,但这种做法却使我在教学中脱离了教学音乐的主线。一节课下来,故事反而过多的影响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浪费了更多听音乐的时间,音乐欣赏中的音乐是音响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以聆听欣赏为主线,应该把更多的的时间留给学生聆听音乐,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更多的时间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在欣赏中能或得更多的收获,对音乐课,音乐欣赏课也越来越有兴趣。老师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和指导,让孩子们也能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我在教学阳光下的孩子这一合唱欣赏的时候,过多的强调了合唱的专业知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反而很少,可能还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合唱的美,我会改变一些自己的上课策略,在欣赏课是,尽量给孩子们时间倾听,让他们真正的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5.图谱的利用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对图谱的使用,不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在强调对图谱的使用,他能让孩子们更好的欣赏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和音乐旋律走向。也能通过图谱的方式更好的记忆音乐。在四年级上册的《乒乓变奏曲》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图谱感受到音乐的高低变化,像乒乓球一样在不停的跳动。图谱的使用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之,音乐欣赏是音乐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也会尽量注意避免过多说教式的教学,少说多听。避免过多的使用灌输的方式把音乐强加给孩子们。让他们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

以上一些是自己到习之学校以来从事小学音乐教学以后的一些感受和收获,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师傅以及学校的各位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理解。

2.音乐欣赏课的感悟 篇二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试听,情境

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强调, 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学会欣赏音乐, 能更好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音乐欣赏教学, 能在丰富学生思维情感基础上, 更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作用, 体现了人文化的教学理念。注重音乐的欣赏教学, 能更好延伸音乐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自主接受过程中提高欣赏鉴别能力, 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 促进知识技能不断提升。

1.创设唯美意境听音乐, 激发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境来呈现表达元素。所有意境的形成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音乐意境, 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注意力, 更能够使得学生在试听的过程中激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不妨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 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感受到音的魅力, 体味其中的深刻内涵意义。在创设中, 多从自然的表达声响中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意境, 像鸟叫虫鸣、雷闪电鸣、动物啼叫等,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活气息;多引导学生从本地特有的情境中感受各种音响, 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富有情趣的自然音响, 像在每年的5月间, 麦黄之时, 布谷鸟的清脆叫声不觉让感受到收获的愉悦之感, 仔细聆听其中的“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之音响, 能使得学生对其中的表达情境有更为深刻的感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妨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富有音乐表达内涵的相关学习素材。可要求学生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 让他们在深入的感知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特有意境, 帮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正用意。在设计中, 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乐器设备, 尝试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美妙乐声, 以此来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 增强认知感悟。

2.跟随节奏尝试打节拍, 增强音律感

音乐的节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使得学生在打拍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通过跟随音律拍打, 不仅能够起到合拍增音的作用, 还能够让学生在拍打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韵律感, 提高音乐技能运用水平。

依据节奏帮助学生归纳各种发音的规律, 能使得学生在有意识的实际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乐趣。在教学中, 一方面, 为学生提供具有节奏明快的音乐, 让他们能够在自然的试听过程中不断调动自身的潜能动力, 主动跟随节奏进行打拍;另一方面, 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 多给学生以归类分析指导, 让学生反复练唱, 对比分析。在这样基础上的节奏打拍, 能让学生在自由实践过程中发现更有意义的识记运用方式。

在节奏的拍打中, 可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表达特点有层次性和反复性地予以表达。例如,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快乐宝贝”教学中, 针对课程教学的“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基本要求, 通过教师示范唱的方式, 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轻重缓急等试着进行拍打, 以帮助他们识记其中的停顿。在此基础上, 可要求学生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来共同拍打节奏, 帮助学生了解其中停顿。在试听录音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衬词“噜啦”以及“宝贝”的不同表达形式来试着拍打划分, 以此来深化理解识记。

3.尝试互动交流说感知, 提高综合力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由此可见, 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他们通过运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来予以呈现, 能够使得欣赏过程更具有一定的情趣, 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阶段过程中, 多鼓励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进行二次深化和加工。只有在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 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 才能使得小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感悟, 多采取同桌讨论, 说出各自观点;小组合作探究, 表达理解特色;师生互动交流, 发现学习问题等方式来进行交流, 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评价中, 多运用形成激励方式来肯定他们的成果, 帮助他们在不断升华认知感悟中提高辨析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来采取多元化的欣赏方式, 能使得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欣赏感知, 一方面, 体现了课程的人文化教学理念, 激活他们学习动力;另一方面, 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表达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建立在这样互动交流基础上的音乐感知, 能更好帮助学生拓宽认知思维, 增强实践认知体验。

如上述言, 注重音乐的欣赏应在突出课程知识体系要求基础上, 明确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在试听和眼观的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的认知感悟。以欣赏的方式来活化教学, 能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氛围, 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2版

[2]管丽虹.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 (上) , 2012年06期

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三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试听;情境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导他们学会欣赏音乐,能更好增强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音乐欣赏教学,能在丰富学生思维情感基础上,更好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作用,体现了人文化的教学理念。注重音乐的欣赏教学,能更好延伸音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接受过程中提高欣赏鉴别能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促进知识技能不断提升。

1.创设唯美意境听音乐,激发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意境来呈现表达元素。所有意境的形成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生活中挖掘富有情趣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吸引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和注意力,更能够使得学生在试听的过程中激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不妨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感知,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意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感受到音的魅力,体味其中的深刻内涵意义。在创设中,多从自然的表达声响中设计与音乐相关的意境,像鸟叫虫鸣、雷闪电鸣、动物啼叫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活气息;多引导学生从本地特有的情境中感受各种音响,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找到富有情趣的自然音响,像在每年的5月间,麦黄之时,布谷鸟的清脆叫声不觉让感受到收获的愉悦之感,仔细聆听其中的“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之音响,能使得学生对其中的表达情境有更为深刻的感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多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发现富有音乐表达内涵的相关学习素材。可要求学生记忆并模仿家禽、家畜以及自然中的不同声音等,让他们在深入的感知过程中体味其中的特有意境,帮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劳动创造美的真正用意。在设计中,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各种乐器设备,尝试创造出各种不同的美妙乐声,以此来激活他们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性,增强认知感悟。

2.跟随节奏尝试打节拍,增强音律感

音乐的节奏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得学生在打拍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乐趣。通过跟随音律拍打,不仅能够起到合拍增音的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拍打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韵律感,提高音乐技能运用水平。

依据节奏帮助学生归纳各种发音的规律,能使得学生在有意识的实际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乐趣。在教学中,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具有节奏明快的音乐,让他们能够在自然的试听过程中不断调动自身的潜能动力,主动跟随节奏进行打拍;另一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针对课程教学中的内容和知识,多给学生以归类分析指导,让学生反复练唱,对比分析。在这样基础上的节奏打拍,能让学生在自由实践过程中发现更有意义的识记运用方式。

在节奏的拍打中,可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表达特点有层次性和反复性地予以表达。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快乐宝贝”教学中,针对课程教学的“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基本要求,通过教师示范唱的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节奏轻重缓急等试着进行拍打,以帮助他们识记其中的停顿。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通过师生对唱的形式来共同拍打节奏,帮助学生了解其中停顿。在试听录音过程要求学生根据衬词“噜啦”以及“宝贝”的不同表达形式来试着拍打划分,以此来深化理解识记。

3.尝试互动交流说感知,提高综合力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鼓励他们通过运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来予以呈现,能够使得欣赏过程更具有一定的情趣,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欣赏音乐的审美直觉、音乐审美体验和音乐审美升华阶段过程中,多鼓励他们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进行二次深化和加工。只有在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融合,与音乐作者发生了情感共鸣,才能使得小学生对音乐学习过程产生更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感悟,多采取同桌讨论,说出各自观点;小组合作探究,表达理解特色;师生互动交流,发现学习问题等方式来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多运用形成激励方式来肯定他们的成果,帮助他们在不断升华认知感悟中提高辨析运用能力。

根据学生的互动交流来采取多元化的欣赏方式,能使得学生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欣赏感知,一方面,体现了课程的人文化教学理念,激活他们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能使得学生的综合表达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建立在这样互动交流基础上的音乐感知,能更好帮助学生拓宽认知思维,增强实践认知体验。

如上述言,注重音乐的欣赏应在突出课程知识体系要求基础上,明确音乐欣赏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在试听和眼观的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的认知感悟。以欣赏的方式来活化教学,能为学生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氛围,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2版

[2]管丽虹.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2年06期

[3]李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中小学教育,2011年11期

4.心情感悟的随笔写作欣赏 篇四

在沿路的每个篱笆院墙上蔓延

时光与思念就在花朵间慢慢重叠

又在一片一片花瓣凋零中悄然消失

我喜欢这样的蔷薇,虽然细看起来每一朵花都算不上最美丽更不是最芬芳,但是我依然喜欢。

我喜欢她瀑布一样的重重叠叠绽放,喜欢蜜蜂在她的藤蔓间嗡嗡地歌唱,喜欢她和来来往往的伊人们一起的倩影,喜欢她的花儿们簇拥着在一起的那种漫无章法的错乱。

我还喜欢她那一低头地温柔,喜欢她叶底下的回眸,喜欢微风中的轻笑,喜欢晨曦时的娉婷,喜欢花瓣雨下的淡淡忧伤。

喜欢有时候也是一种病,病在一场花事的荼蘼里沉沦。

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他是诗豪,当然只喜欢莲花,我是俗人,花开世间,喜欢的太多,有花都欣喜,无花便寂寞。我比刘敦颐好,生为宛陵人,大抵是最幸运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的宣城花开遍地,处处灼人眼。不过,有时候,宣城也有那么一丝丝地让人不待见,不是因为我的宣城不美丽,而是它的四季太过分明。

蔷薇花开的时候,整个宛陵城都是一片深绿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宛陵的四月让人有点猝不及防,前些日还是繁花似锦,处处姹紫嫣红,可是眨眼之间,便花残红褪去,任雨打风吹,枉留下一地的恼。满眼望去,郁郁葱葱,都是苍翠欲滴,一水的色。

若是把此刻的宛陵比作一出戏,没了桃红只有柳绿的宛陵算不得一个好花旦,至多不过是一端庄的青衣。幸好,有了蔷薇。

有了蔷薇的宛陵,才不枉你辗转千里来看,花事未了,正如波底下的蝶,舞翩跹。

看过好多写蔷薇的诗词,大约这句最赞: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黄四娘家在哪里我不知道,也许在那敬亭山下,不过,蔷薇花开的时候,真的是一波又一波,每个花骨朵都匆匆的,一朵尚在绽放,边上的另一些蓓蕾就已经急不可待了,层层叠叠的堆积美,相当地任性,任性的不像宛城的花。

宛陵的春不比南国,如同江南的女子,清新而又温婉,低调也内敛,“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宛陵的花也是如此,不像南国。

有年,我去南国,被南国的花惊诧了,火红的木棉,娇艳的三角梅,还有好多我不知名的花,都在高高大大的树顶上满满地绽放,壮观且震撼;而墙角外、马路边、公园里,所有你视野能及的地方都有恣意妄为的花开,铺天盖地,密密麻麻,这样看来,蔷薇倒像是南国的花儿了。

蔷薇不是这样,她虽有南国花开的奔放,却花期很短,你若是不经意,她那层层叠叠的花朵儿也会“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那时候,纵然有一万个柔肠,也抵不了春去东流水,一地的花瓣,碎成雨。

蔷薇花开的时候,春已去,夏未央,她在四季轮换的窗口惊艳了我的时光,用点点滴滴的柔弱编织一帘幽梦,梦里,婉转百回;梦里,山重水复;梦里,“风雨替花愁”。

赵秉文说“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千万别信,光喝酒有甚意思!没有花的世界还有意义吗?正如没有你的世界还算世界吗,没有蔷薇的初夏那是怎样的一种寂寞啊!

我愿开成一朵蔷薇,在你的陌路边悄悄绽放;

我愿开成一朵蔷薇,在你的红尘中摇曳一隅;

我愿开成一朵蔷薇,在你眼角外流连徘徊;

我愿开成一朵蔷薇,在你的世界里肆意芬芳;

我愿开成一朵蔷薇,在你的时光后凋零一地。

蔷薇花开的时候,好一场花事未了。

5.感悟人生岁月的美文欣赏 篇五

好久不见那曾经长在楼梯缝中的小草

在我6岁时的那个春天,我和妈妈正在打扫楼梯时,我发现有一棵绿芽从楼梯的石缝中间冒了出来,可是当时的那棵绿芽太小了,我也就并没有在意。到了三四月的时侯,小小的绿芽儿已经长大了,长成了一棵绿茵茵的小草!以前,我一直认为小草没有了土壤是活不了的,却没有想到会有草从水泥砌的楼梯缝里生长,如果有辆车从它身上压过去,估计它也不会死。

啊,真想念那曾经长在楼梯缝中那棵顽强的小草!

好久不见夏日里的合欢花

那一年的夏天,我常常跑到外婆家的园子里玩耍、嬉戏。那里栽着高大的榆树,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结着小小果子的梨树,还有结着一串串水晶般葡萄的葡萄树,还有许多杂草……那丰富,一点也不亚于《呼兰河传》里祖父的园子。那么多的里面,我最喜欢的,就属合欢树了。夏天的合欢树,不像春天的合欢树那样,只有绿油油的嫩叶。夏天的合欢树,除了绿叶,叶子如线状披针形,排列整齐,还开满了粉白的合欢花。合欢花像一团团被染了色的绒毛球一样,露出了粉红的笑脸。到了七八月份的时候,合欢花便一个个都凋落了,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如同仙女散花一般,美不胜收!然而,除此之外,母亲不知道,我喜欢合欢树,还因为我夏日坐在合欢树下曾读过一篇史铁生的《合欢树》。

啊,真想念那棵夏日里的合欢树!

好久不见那曾经开满桂花的小巷子

我想起,那个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秋天。那一天,我像以往一样,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在安谧的小巷子里,我发现那天与春天夏天有所不同,满身心都是浓郁的花香,于是我抬起头,突然,一粒小小的桂花就落在了我的鼻尖上。曾经还是光秃秃的枝丫,如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叶和金灿灿的桂花。金灿灿的桂花犹如夜晚明亮的繁星挂满枝头,还时不时的对我眨眼睛。一股股芬芳的桂花香回荡在整个小巷子里。

啊,真想念那巷子里的桂花!

好久不见那洁白的雪花

寒冷刺骨的冬天已经降临,那“呼呼”的北风冷不丁地钻进了人们的衣襟,紧随其后,那洁白的雪花也飘然莅临人间。古人也曾说到过“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等诗句形容雪,我唯独喜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覆盖在草地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仿佛给大地母亲披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雪有时下得多,有时下得少,要是下得多了,家乡的那个安谧的小巷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有的打雪仗,有的捏雪人,有的溜冰……

啊,真想念那雪,那伙伴。

家乡太美了!

不知何时,它成了我在异地他乡魂牵梦绕,久久不能放下的宝石。我用时光成线,把那思念一个一个穿起来,时时挂在胸前,时时怀着美好的心境,让那些好久不见的美丽瞬间,再现我身边。

6.搞笑的人生感悟经典语句欣赏 篇六

道德在西方是实用主义的,不危害他人道德就是高尚的,而我们的道德是无限拔高的,只有死后的哀荣,没有生前的富贵。

儒家文化中的糟粕,是彻彻底底权力的家奴,就像被 的太监,只会向权势者磕头和献媚。

只注重结果,你会错过路上的风景,只注重风景,你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很少的时候我们会关注自己的内心,多数的时候,我们会试图走进他人的内心。结果,我们自认为了解自己,却屡犯错误,我们自认为了解他人,却屡犯错误。

7.音乐欣赏课的感悟 篇七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础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教育不能比拟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人的审美情趣,“音乐能陶冶学生品德,能反映现实,与政治结合,并且在思想教育上比别的课程来得快”。

音乐是一种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与相关文化更应是音乐欣赏课中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费尔巴哈说过:“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的最美的音乐也像是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是脚下流过的水一样。”因此,音乐欣赏课中对音乐的感悟力的培养,便显得相当重要。在这种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感性的引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在音乐中缓解压力、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生活和学习质量,更能通过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由感性的经验提升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也就是对音乐的评价和审美价值的探讨能力。

一、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音乐教育认识不够。

大学音乐教育课主要安排在选修课,许多大一新生对选修课程认识不足,认为选修课可选可不选,使得学生选修课人数偏少,高年级学生因专业课开设过多,无力再选修艺术类课程,四年级学生因忙于就业,更无心认真学习艺术类课程,这些教学状况反映出大学生对音乐素质教育的片面认识和消极态度。

2.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国家教育部曾制定了《关于在普通高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课程安排等方面以推荐为主,并没有同步出台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大纲、标准等一系列教育法规。各高校也只能结合自身实际,在师资、教学设备上自主配制,使得各高校音乐教育存在很大自主性、随意性。

3.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大学都在忙于科学研究成果,忙于校园建设,在这两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普通音乐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因缺少必要的支持条件,跟不上“扩张”步伐,音乐师资力量的不完善,成为制约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影响音乐素质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音乐欣赏对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1.音乐教育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从哲学层次说,是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化”,即人之本性的人化;从心理学层次说,是建构人的感性与理性(包括德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从脑科学层次说,主要是开发人具有巨大潜力的右脑;从思维学层次说,是开发直觉思维进而增强与抽象思维相配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艺术教育基础的音乐教育,能够达到其他学科和艺术形式难以达到的感化、领悟、净化作用,有利于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2.音乐教育对思维方式的转移。

怀特海和奥尔夫的实践活动告诉人们,“文化是思维的活动”。不同文化之间的逾越和交流,是当代文化发展的主流。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自然科学注重于抽象思维的培养,而人文科学则侧重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音乐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精神境界的升华、创造力的开发及思维方式的拓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音乐艺术的非言语性、答案的不确定性以及音乐非线性的思维方式,音乐创作和情感体验中非冥想的闪念与顿悟,有助于发展人的直觉、推理、想象、创造、平衡等多种感知和思维方式。

3.音乐教育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

“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力争用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审美经验。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音乐是一种充满了运动的、不稳定的声音形式,具有无形的、抽象的性质;而人的内心生活、情感体验也正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完全是主体性的东西。“音乐凭声音的运动直接渗透到一切心灵活动的内在发源地。”格调高雅的音乐还具有激励人心、振奋精神的感染力,因此在大学生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可以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

三、建议

1.开展综合性音乐实践活动。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开展综合性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吸收,又有利于综合能力的锻炼。同时,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有机会让不特长的学生团结合作,例如相声、小品、合唱等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邀请名人名家举办各种音乐讲座、音乐研讨会、音乐学术报告、音乐展览等活动。

其目的在于使大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感受、体验名人学者宽阔的学术境界以及德艺双馨的人格,并从中获得有意义的启发和感悟。举办“音乐作品”和相关的“音乐美学”、“音乐形式与内容”等系列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价值判断力和思辨的能力。通过对伴随时代前进中出现的各种艺术品种,组织大学生研习、分析思考与评价,提高他们审美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形成正确的审美导向和树立正常的文艺批评。

3.开展实践性教学。

要求学生参加指定的音乐会或演奏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一开始会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比如听的训练:播放一段某个作品的录音片段,当天即刻写出一篇类似于报纸上音乐评论专栏(Col-umn)的简短的评论快讯。这样一系列的教学实践都全程发挥了学生的听觉这一审美工具,并不断地把自身的审美经验和能力运用到实践当中,这无疑是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很好的刺激与锻炼。不言而喻,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体现了开放化的审美态度和审美教育要付诸实践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谢嘉幸.关于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乐研究,1994,(l).6.

2.张小满.普通高校大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现状与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赵星.浅谈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J].美与时代,2006,(1).

8.感悟人生的美文欣赏:何必呢 篇八

“何必呢”有包容的意思,具有劝告的“调解”功能,一般说话人发表一大通道理之后,作为“收尾”之用。比如你和妻子吵架,不可开交,且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撸起袖子,要打人,要扔东西,还提出离婚。善于劝架的人走到你们中间,心平气和的说:夫妻哪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和,没必要斤斤计较,这样吵起来影响夫妻感情,影响子女读书,影响父母健康,影响邻居睡觉,何必呢?

劝架的人用“何必呢”作为结尾,给你留出充分的思考余地,其意“你懂的”。静下来想想也是,“两口子”毕竟不是仇人,你走在大街上,遇到不认识的人给你微笑,你还以微笑;一般的同事给你人情,你得还以人情。可为什么对家人就不可以宽容点,大度点呢。冷静下来你将心态慢慢调整,心情慢慢舒缓,声音渐渐柔和,“两口子”关系开始和好。事后双方总结,相互检讨,相爱有加。当然也有“铁脑壳”,听不进劝告,用“阶级斗争为纲”的手段,以“水火不相融”的态度来处理矛盾,扩大纠纷,结果刀枪棍棒,两败俱伤,何必呢。

“何必呢”往往会充满温情,其中也饱含很多心酸和内疚。记得《一封家书》那首歌唱道,“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听来虽然不符合纪委的规章制度,但确实充满了人之常情的温暖。可以想象,“爸爸”快到退休年纪(这样的年纪一般在单位上“耍耍班”),加之身体不是很好吧,所以远方的儿子非常牵挂,为自己不能陪伴左右而难过,于是写了《一封家书》劝慰“爸爸”,该偷懒时要偷懒,为工作辛苦一辈子,何必呢!

但反过来想想,儿子在广州为什么不能回来呢?当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唱这首歌该多好啊。我没有打过工,至今也没有去过广州,在这里妄自猜测一下个中原因:因为事情多,走不开;因为不好请假公司要扣钱;因为春运人多不好坐车且车费贵;因为任务重假期短;因为还有拖欠的工资没有收到;因为在那边安了家老婆怀孕了,等等。当然也有我猜不到的原因,但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留下“亲爱的爸爸妈妈”在老家寂寞地守候家园。这些留守老人啊,好多还要帮“亲爱的儿子”抚养儿子,不得空闲。

当然我相信这是现实的无奈,不是人情的淡薄。但工作再怎么辛苦,时间再怎么打挤,琐事再怎么繁杂,“春节也该一定回家”。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啊,我们在变老,他们或已走近了坟墓边缘。况且有的老人身体较差,能多陪一天是一天吧,能多看一眼是一眼吧。给亲情一点柔和,给家园一缕温馨,给世间一份人情,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人说,最好的爱是陪伴。如若不然,何必呢?

当然我不是说工作不重要。我绝对主张努力向上,履职尽责,但我更主张将时间科学划分,将工作合理安排,让自己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自由支配。有人曾倡导要“5+2”、“白+黑”,无缝隙的工作,也提出“把女人当男人,把男人当牲口”,“拼命”的工作。但我认为这是不人性的,至少是不科学的。不管怎么说,工作是不至于让人拼命的,大家只需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就好。试想,命都没有了,还怎么拼命呢?

“何必呢”这个词语还包含着随缘的意思,透着教化和谴责的成分。比如,总有些人看不透名利,一味“求官求富”,将脑袋刻意的削得尖尖的,专营东西,奔走南北,低三下四,失去尊严,或许也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位置,然而或德不配位,或能力低下,或工作艰辛,结果适得其反,一样赢不了尊重,何必呢;有的胆大妄为、违法乱纪,最后失去名誉、地位、自由,曾经努力争取的,又归还回去,仿佛人生从来就是一场梦魇,何必呢;看过《人民的名义》,一个其貌不扬的官员,将数不清的金钱堆放在一个房间里,抽空还去闻闻“铜臭”,而平时却朴素节俭,谨小慎微,他是有钱不敢用啊,何必呢;还有的人贪欲过重,几欲疯狂,最终受到人民的审判。想来他们也曾是国家优秀人才,如果早知道“何必呢”所蕴含的深刻意义,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理所当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忽然想起陶渊明,那个东晋末年的诗人,一生喜欢和飞鸟作伴,喜欢在东篱之下悠然采摘菊花,从而享受田园的乐趣和内心的安静。但陶渊明生不逢时,空有才华横溢。我们生活在这样国泰民安、激流勇进的时代,当然不能完全接受陶渊明的观点,如果受到一点委屈挫折,就把自己封闭起来龟缩一隅,从而浪费大好时光,这又何必呢?

当你静下心来,看杯中茶叶沉浮,觉得人生如喝茶,要么拿起,要么放下。那么在这里,我想对“何必呢”作一个简单的归纳,它是“调和剂”,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柔软亲和,相识是缘,相处是份,为鸡毛蒜皮而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为眼前利益而斤斤计较甚至寝室难安,何必呢;它也是“暂停键”,当你不顾身体“本钱”拼命工作,不经意间忽视了亲情友情,忽视自己身体健康的时候,你要想到“何必呢”;它也应该是“警示器”,帮我们疏通思想,教育教化,当你忘乎所以,狂妄自大,甚至想要违法乱纪的时候,你更要及时想到“何必呢”。

回味着“何必呢”的各种功能和味道,我受益匪浅。我知道它蕴含了儒家丰富的哲学思维,隐喻着不喜、不悲、不怨、不恨、不贪、不争等人生观点;不刻意而随缘,不计较而平和,彰显出人性的大气和高尚,柔和而美好,最终表达了中国人不偏不倚的处世为人,中庸之道。

然而,有多少人真能悟透呢?但我想,我得常常将“何必呢”挂在嘴边了。

并以此作为微信名,以记之。

9.对婚姻的感悟名人名言阅读欣赏 篇九

1、最完美的产品在广告里,最完美的人在悼词里,最完美的爱情在小说里,最完美的婚姻在梦境里。—— 佚名

2、一个萝卜一个坑,说的是婚姻情况。事实上对爱情来说,是不成立的,优秀的人,不管男女,都会是一个萝卜好几个坑。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天天上演着悲欢离合的故事。—— 佚名

3、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 列昂尼多娃

4、没有冲突的婚姻,几乎同没有危机的国家一样难以想像。—— 莫鲁瓦

5、离婚率高至少反映了好坏不同的两点:好的一点是人们的观念已经趁向人性化,不在封建思想而禁捆自己,坏的一点是对与婚姻的轻率,没想好结什么婚?—— 佚名

6、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 恩格斯

7、最美好的,也是最痛苦的就是爱情!最大高贵的也是最低贱的就是婚姻和家庭。—— 斯特林堡

8、我看见没有哪种婚姻比只为容貌,只贪肉体的结合破裂得更早,更糟糕—— 蒙田

9、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婚姻是具有法定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黑格尔

10、婚姻论财,夷虏之道。—— (隋)王通

11、对爱情不必勉强,对婚姻则要负责。—— 罗兰

12、草率的婚姻少美满。—— 莎士比亚

13、一个革命者永远不把爱人问题看得比革命还重要,这样会犯错误的。对待婚姻问题,必须严肃,不要饥不择食,不问政治,只看外表,结果弄出很多纠纷,或者生活不到头。年轻人必须注意,要在革命斗争中选择自己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也常常表现出一个人的政治品质。不要把它摆在不适当的地位,必须严肃对待它!—— 王若

14、不如意的婚姻好比是座地狱,一辈子鸡争鹅斗,不得安生,相反的,选到一个称心如意的配偶,就能百年谐和,幸福无穷。—— 莎士比亚

15、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婚姻问题上可以不考虑社会关系,我的意思是说自然关系的影响比社会关系的影响要大得多,它甚至可以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而且在爱好、脾气、感情和性格方面是如此严格地要求双方相配……这样一对彼此相配的夫妇是经得起一切可能发生的灾难的袭击的,当他们一块儿过着穷困的日子的时候,他们比一对占有全世界的财产的离心离德的夫妻还幸福得多。—— 卢梭

16、友谊像婚姻一样,其维持有赖于避免不可宽恕的`事情—— 美国

17、婚姻是完整人生的精髓。—— 奥斯瓦尔德施瓦茨

18、婚姻勿贪势家。—— (南北朝)颜之推

19、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的是诗篇,而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 巴法利尼克斯

20、没有爱情的婚姻不会得到幸福,而爱情不能用金钱和物质换取。—— (苗族)谚语

21、婚姻,若非天堂,即是地狱。—— 佚名

22、对待婚姻问题,必须严肃,不要饥不择食,不问政治,只看外表,结果弄出很多纠纷,或者生活不到头。—— 王若飞

23、只追求容貌的婚姻通常只是一种庸俗的交易。—— 罗格林

24、Mariage may be compared to a cage:the birds outside deapair to get in and those within despair to get out.(Michel de Montaigne, French thinker and ssayist)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 蒙田

25、To make a lasting marriage we have to overcome self-centeredness.(Grorge Goreon Byron, Nritish poet)要使婚姻长久,就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拜伦

26、爱情的天平加上金钱的砝码,就会失去幸福的平衡;买卖婚姻成交的时候,往往就是爱情悲剧的开始。—— 佚名

27、婚姻如同穿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知道。—— 雷舒雁

28、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须与爱情融合在一起。—— 莫洛亚

29、婚姻好比鸟笼,外面的鸟想进进不去;里面的鸟儿想出出不来。—— 蒙田

10.论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改革 篇十

一、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与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音乐欣赏教学必须以学科的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普通高中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二是发展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三是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鉴赏力,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四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二、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

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长期以来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

第一,长期以来固定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陈旧,把音乐本身富有的感染力冲淡。音乐本身是多姿多彩的,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也可以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但是多年来那种人为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呆板陈旧的方法、单调枯燥的内容,注定要使学生久而生厌,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二,现有的教学模式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现代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相适应。人们总把中学时代称为“黄金时代”,这时的中学生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最旺盛,特别是高中生,都极富个性,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具有好奇和探求心理,而注意力却不容易集中,一旦出现新事物,注意力和兴趣就很容易发生转移。所以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怎样培养学生对音乐课持续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第三,音乐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我认为完全根据教材来上课,给教师创作的空间很小,有很多东西制约我们的思维发展。

三、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创意性课型设计

笔者认为,如果能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现有的教材为基本依据,依照新课改的理念,对高中音乐欣赏课作一些改革创新,特别是在课型设计上作一些有创意的改动,也许会更适合现代高中生的口味。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想法,谈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进行创意性课型设计。

(一)由表及里,遵循心理反应过程

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要经过这样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应过程。

(二)精讲多听,开展启发式教学

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学生要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如果讲述过多,必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精练、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灵活多变,注重对比教学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音乐作品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即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这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总之,音乐欣赏课的创意性改革,重在建设,贵在坚持。我们不企求全面推进,也不寄希望于有一套固定的、完整的模式、套路来指导实施,而只能建立有限目标,小步快跑,不断总结,加以改进,逐个击破,最终达到全面开花。只要我们高中音乐教师都有创新的意识,结合本专业努力去尝试,走个性化、艺术性的道路,相信我们的教学逐渐会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以适应当今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

11.欣赏教育感悟 篇十一

刚到史分这个大家庭,接触到了欣赏教育的各种书籍,认真拜读了各位优秀同事感人肺腑的文章,顿时便觉得触动了自己的心灵。

使我深深体悟到欣赏教育既是尊重、信任、理解和包容、激励、提醒。

儿童幼小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它畏畏缩缩,自卑自怜。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它充溢向上的力量。为此在今后的施教生活中我要尽可能的做到一下几点: 一:尊重孩子

欣赏教育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孩子,首先体现在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知道他们的心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不仅了解孩子,而且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二:信任孩子

欣赏教育认为孩子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要给孩子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三:理解孩子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想不同的,通过换位之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沟通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孩子的试金石。经常和孩子交谈沟通思想,能够加深亲子间的关系。四:包容孩子

包容不等于放任,首先要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其次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创造适合自己孩子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使孩子在游戏中找到快乐。五:激励孩子

欣赏教育以激励为主学会发掘,告诉孩子怎样去做,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禁止孩子,不许做什么,孩子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六:提醒孩子

当孩子犯错误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批评孩子是要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前提下进行,比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孩子领悟到其中的对错,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孩子的目的。

教育孩子就像农民种庄稼,要想长出好的庄稼,就必须给它合适的土壤。每天给它浇水呀,施肥呀,它回报给农民的就是长芽了,爆绿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有收成了,辛勤耕耘终于看到成果了。

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背景、经历、家庭环境等各种状况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性格特征,不同的孩子适合不同的方法。老师不能一味地要求每个孩子都能给你一个完美的答案和作业。老师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设计不同的问题和作业评分标准。只要孩子能够做得到,就应该得到及时的肯定。我来史家之前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上课的时候,她不爱说话,但是却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爱学习,也不回答问题,作业总是完不成,也不太讲卫生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接触中,我发现她其实是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同时又有些自卑的孩子。所以,在上课的时候,问到一些简单的问题的时候,她不举手我也会请他回答,答对了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及时给她表扬和鼓励。而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她的绘画作品的优点,渐渐地,同学们没有那么排斥她了,她开始举手发言了,画也画得越来越好,甚至在区里的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慢慢地别的课上她也能够积极的表现了,也开始讲卫生了,每次的课堂上,都能看到他高举的手和认真做作业的样子。

信任、尊重、理解好比是每个孩子精神生活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激励、宽容、提醒是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

12.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13.浅谈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篇十三

一、上课开场白的重要性

好的开场白能很好的吸引这些大孩子的注意力,如果能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开场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只有从学生喜欢的、熟悉的东西入手,他们才能很快接受自身并不熟悉的东西。

二、内容的介绍和引入重要性

有教育家曾经做过实验,把同一首学生不熟悉的乐曲给两组学生听,一组不做任何提示,而另一组则介绍。听后的结果是不做提示的组只有30%的学生记住了,而另一组则有70%的学生记住了这一音乐。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不成熟,容易接受暗示,好的运用暗示,做适当的提示和介绍,能增加学生欣赏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我在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先介绍了贝多芬在耳聋的情况下登台指挥却无法听见台下雷鸣般的掌声,而五次谢幕五次掌声高于当时皇帝享受的三次掌声的待遇,使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希望能听听这伟大的音乐。

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中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强,可能一次表演会在他的记忆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并由此热爱上音乐。我曾经安排过学生在课堂上唱他们喜欢的歌。学生很欢迎这样的形式,他们课前就找了自己喜欢的歌,上课的时候为全班的同学演唱,收效显著。

四、不否定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

不轻易否定别人喜欢的东西,这是一种礼貌。大禹治水是用引流而不是用堵塞。音乐教育也是一样,老师不能因为有的流行音乐中内容有关于爱情就禁止它,流行音乐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文化,而这些东西学生并没有注意和总结,老师这个时候应该引导。比如:现在学生大多都喜欢周杰伦,但他们并没有去发现他的音乐中包涵的一些东西,比如让学生听《东风破》,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五、让学生带着感情欣赏音乐

学生对音乐的结构、调性、配器、和声等其实是陌生的。与其大谈阔论的讲着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调式结构怎样来表现“含着眼泪的微笑”,不如在其中加入一些感情,讲讲莫扎特创作时的生活背景:当时妻子患病没有钱买药,饥饿的孩子没有面包。莫扎特在纸上写的首先不是乐谱,而是讫求借债的信件,但是他的朋友读完这封信后,只给了他极少的钱。正是在这种困窘悲愤的情况下,天才作曲家写下了最后三部交响曲。学生是很善良的群体,在讲到莫扎特的窘迫后他们是带着很深的感情去体会“含着眼泪的微笑”的风格。这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其让学生听他们本来就不懂的很深的音乐知识,不如让他们学会用情感去理解音乐,去体会音乐中的喜怒哀乐。

六、了解剧情,赋予音乐生命

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表达的情感往往有一个主题。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内容和相关剧情,赋予音乐生命力。

14.文学欣赏心得感悟 篇十四

文学欣赏活动是由欣赏对象——文学作品和欣赏主体——阅读者的之间的阅读关系构成的。文学欣赏对象是由作家创作完成的文本形态,它一经诞生,就进入了自己的生命史。文学作品既然是有生命的,也是向着读者开放的,那么它的历史性就取决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取决于读者的以情感应。

文学欣赏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移情的过程。欣赏活动中的移情现象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欣赏主体——读者把自己的情感、记忆、意志、思想带进阅读过程,并投射到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山川、风物上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对国破家亡的**时势,花也迸溅泪水,鸟儿也感到惊心;“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蜡烛也理解人间的离愁别绪,落下一滴滴同情的眼泪;”“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静亭山。”(李白《独坐静亭山》),山有性命,与人同心,一幅闲适心境,飘逸潇洒,诗人与山相互观照,一点也不厌倦。因为“我们总是按照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件类比,按照我们切身的经验类比,来看待我们身外发生的事件”,当我们把自己亲自竟来的东西——感觉、努力和意志灌注的我们所阅读的作品之中时,我们就是在移置情感,向它“灌注生命”。另一方面,我们欣赏的对象——文学作品,并不是事物本身,而只是标志事物的语言符号,我们是通过语言符号所展示的典型、意象才观照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只有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可能完成文学欣赏。此时,欣赏主体就获得美感,作品就成为审美对象。因为“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

据《乐府古题要解》说,伯牙曾学琴于成连,三年过后,基本技巧已经完全掌握,但再演奏的时候还不能做到情感专注,难以获得精神上的感染力。成连就对伯牙说,“我的琴艺还不能具有感动人的能力,我的老师在东海中,他可以教你‘移情术’”。于是伯牙带了粮食、行囊,跟随老师来到蓬莱山。老师说:“我这就迎接我的来势去!”于是,划船远去,十天没有转回。伯牙在期待中苦等,孤独而又感伤,四处张望,不见老师,只听得“海水汩没,山林睿冥,群鸟悲号”,骤然顿悟,仰天长叹,“原来是老师想用自然界的涛声鸟鸣来感发我的感情。”这个故事虽然不完全是关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但是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自己感受到的情感,才能产生激发、调动真挚的感情,才能更加深入的理解作品中的感情。

文学欣赏活动可以分为感受、体验、想象等若干阶段。感受是指文学欣赏活动中的感觉和知觉效果,是读者把文学文本的语言作为艺术符号进行把握的心理活动。作家创作,是把自己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熔铸于语言符号加以物化,生产文本。读者欣赏文学艺术,是把语言符号还原为艺术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映现出来。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的香菱学诗一节,写道,香菱开始学诗,不得其解,后感受日深,她认为“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她举了《塞上》一首为例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见了这景的。”香菱所体会的,正是诗歌审美感受独特性。

在文学欣赏活动中,体验是从外在形式进入到内在形式——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和理解,带有“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亲历性感受。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类活动的特性就是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人通过这种自由的生命活动使一切对象性的现实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至在对象里面丧失自身”,人才“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这里的全部感觉是说,人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对象世界中体验到自己的生命存在。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同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写道: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处,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而染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唱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文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之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趣味。”想毕,由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东神摇。由听到:“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痴如醉,站立不住,便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件《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读,不觉心痛神弛,眼中落泪。这是因为杜丽娘“爱而不得其爱”幽怨、哀伤,勾起了黛玉内心同样“爱而不得”的悲苦、忧伤。这共同情感体验,导致林黛玉在听《牡丹亭》时,产生了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达到了感同身受的强烈共鸣,从而陷入了难以自拔的程度。通过这种惟妙惟肖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对《牡丹亭》中曲文的欣赏,包含了个人体验的反复进行和逐步深入。

文学欣赏中的体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经历命运和思想情感的体验;其二,是对于作家思想情感的体验。《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何听到《牡丹亭》的戏文会“心痛神驰”,潸然落泪,是因为黛玉自幼寄人篱下,过着抑郁寡欢的日子,情感与精神受到很大的压抑。她敏感多思,情感丰富,自然会感受到比一般女性更多的不幸和哀怨。《牡丹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拨动了林黛玉的心弦,连同《西厢记》以及唐代崔涂的《春夕》,南唐李煜的《浪淘沙》等古诗词中的形象,一并涌入脑海,经过“仔细忖度”之后,一时五内俱痛,百感交集,“眼中落泪”。梁启超先生在《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中指出:“凡读小说,必长若自化其身焉,人于书中,而为其书之主人翁。”“夫既化其身以入书中矣,则当其读此书时,此身已非我有,截然去此界以入彼界。”“书中主人翁而华盛顿,则读者将化身为华盛顿,主人翁而拿破仑,则读者将化身而为拿破仑,主人翁而释迦、孔子,则读者将化身为释迦、孔子。”读者的化身入书,正是由于对于书中人物情感命运聚精会神的的体验,而到达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的真实写照。

15.关于人生感悟的英文句子欣赏 篇十五

He is a wise man who speaks little. 聪明不是挂在嘴上。

He is lifeless that is faultless. 只有死人才不犯错误。

He is not fit to command others that cannot command himself. 正人先正己。

He is not laughed at that laughs at himself first. 自嘲者不会让人见笑。

He is wise that is honest. 诚实者最明智。

He knows most who speaks least. 大智若愚。

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He sets the fox to keep the geese. 引狼入室。

He that climbs high falls heavily. 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He that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 不劳动者不得食。

He who does not advance loses ground.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He who makes constant complaint gets little compassion. 经常诉苦,没人同情。

He who makes no mistakes makes nothing. 想不犯错误,就一事无成。

He who risks nothing gains nothing. 收获与风险并存。

Health is happiness. 健康就是幸福。

★ 英文诗词:Pietà

★ 黄庭坚《清闲处士颂》原文诗词

★ 端阳感怀诗词欣赏

★ 一剪梅优美诗词欣赏

★ 《春望》诗词欣赏

★ 英文诗词之Coronach

★ 散文欣赏:迷茫人生

★ 微笑人生-美文欣赏

★ 《满江红·汉水东流》诗词欣赏

16.农村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优化教学 篇十六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农村小学的欣赏教学,通常是“先完整听,后分段听,再完整听”的教学程序,这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听的地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音乐欣赏感到厌倦,想尽快结束和退出这种活动,因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如何优化音乐欣赏教学呢?

普通心理学的感知研究早就指出,人在感知一个特定对象时,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精确,越丰富,越深刻。对于普通学校绝大多缺乏音乐经验的儿童来说,音乐欣赏过程中可见的(教师可以观察到的)、可控的(教师可以引导、控制的)外显操作活动应该是儿童倾听欣赏的主要活动方式。教师应努力挖掘一切可能性,帮助儿童来充分利用他们的各种可利用的感知通道来对音乐作“全方位”“多层面”的探究,而不是限制于倾听欣赏。根据音乐教育的原则,结合少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动作这种方式,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欣赏课的教学中来,这是音乐与孩子们心灵间沟通的一道彩虹。

动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可根据年龄、音乐内容诸因素分为低级、中级、高级等阶段进行。

一、通过多种多样的低、中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1.律动

律动,是指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优美的节奏活动,是对学生进行走、跑、跳基本动作、模仿动作、舞蹈步伐和变换队形的训练。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律动的天赋。这些平凡得令人视而不见的律动如果在欣赏课上稍加指导,孩子们就愉快地参与了,而且是全员参与。例如,欣赏低年级歌曲《运动员进行曲》,乐曲的欣赏重点是要学生感受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为了让学生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音乐的表现力,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律动来表现音乐。学生排成4纵队或4横队,边听音乐边动作,模仿运动员进场时的步伐,还可根据音乐设计运动员进场路过主席台时的动作,孩子们表现得又激动又兴奋,好像自己真是运动员了。音乐的感染力通过律动更加有效地表现出来了。这就应验了奥尔夫的一条很重要的音乐理论,就是通过看似简单的节奏,而让孩子们学到美妙的音乐,塑造美好的心灵。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纵观当前的音乐教学,音乐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2.舞蹈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大序》)。歌、舞在表现情感上是相通的,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根据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边歌边舞,则对音乐的理解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例如,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支曲子的旋律及歌词学生非常熟悉。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风味,节奏明快,旋律活泼,人听后会情不自禁地动起来。若编排一个简单的舞蹈,用具有西藏特点的舞蹈动作如拍手、摇头、扭腰等表现音乐主题,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参与了欣赏课教学,他们理解了音乐的意义,并在舞蹈中陶冶了情操,这也就达到了欣赏的目的,即他们从音乐中获得了自我满足,自我发展。

3.角色表演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时会接触到情节性音乐,音乐中出现一些不同角色,那么怎样利用这些角色来丰富音乐欣赏课呢?那就要将这些角色表演出来。可引导学生预制道具、头饰等物件,让学生轮流扮演角色。如欣赏乐曲《比得与狼》,乐曲中描述的主要角色是“狼”和“老爷爷”“小鸟”“小鸭子”“猎人”“比得”“猎人”。首先将学生分成七部分,各自戴好不同的头饰,他们在表演角色时可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通过角色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制作道具的动手能力,还把无形的音乐具体形象化了,学生也就能更直观、鲜明地感受、理解音乐。

动作表现手法还有许多,其形式越丰富,表现出来的欣赏效果就越好。

俄国文学大师例夫?托尔斯泰曾指出什么是艺术活动时说:“在自己心里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唤起这种感情之后,同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能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热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艺术就包括在艺术活动之中,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

二、通过说、写、画、放、讲等高级阶段的表现形式优化音乐欣赏教学

如果在音乐欣赏课中加上说、写、画、放、讲等教学方式,就会把音乐欣赏的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曾经让学生欣赏我们所学教材之外的一首鲍罗丁的管弦乐曲交响诗《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片断,采用的是将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综合起来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对作者、作品进行简单介绍;其次,教师放音乐录音,学生初听乐曲;再次,可以用写画的方式,让学生将聆听音乐后的感受想象用文字、线条、绘画等方式书写或绘画在事先准备好的玻璃片上;再复听音乐;最后让学生使用投影仪,在投影仪前,一边把自己的艺术作品投影在屏幕上,一边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对听过的音乐的感受。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行行美妙的字句,表现出了学生们对音乐的情感世界的理解,让学生们学会用音乐去表达、交流、创造自己的情感,必将为他们将来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初中议论文的答题技巧下一篇:初三政治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