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共10篇)(共10篇)
1.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一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内部组织正在发生巨变,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的依靠企业人力资源,人才之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人为本成为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有效力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储备力量,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掌握最新的、准确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并对其进行复杂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网络化的今天,网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使新的人力资源协作管理模式成为可能。通过网络管理系统,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作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协调工作,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员工可以直接管理自己的技能,有效地发现和挖掘自身的潜能,及时与自己的上级、下属、同事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同心协作,积极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贡献力量。通过网络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竟争力。
第一章 人力资源管理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定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要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和物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第二章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一、系统设计的目标
HRMIS建立的目标是为了从根本上帮助企业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贯彻到日常的企业经营中去,实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重组等,这种系统就必须结合先进的IT技术!数据库技术Internet技术等技术手段。
总体结构上,HRMIS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替代传统纸式人力资源管理,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资源管理“因此,系统的设计从总体上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一)完全的系统集成性
1.HRMIS所涉及的功能比较多,体系范围也十分广泛,各个应用之间看似分散,却是有着功能或结构等内在的联系,我们要使系统将众多看似分散的软件结构从根本上集成起来,这样不仅利于对现有系统的整合,也有利于灵活性的系统扩展应用。
2.良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HRMIS不仅需要完全的集成性,更需要良好的开放性,一方面人力资源系统对现有业务流程的影响是巨大的,现有的人力资源功能自身也必然会不断扩展,另一方面HRMIS和其他系统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数据或者功能接口,才能为企业信息化总体起到协同作用。
3.结构流程的灵活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能够随着组织的发展而发展,当组织发展时,系统应能够灵活地适应,这首先就要求系统结构流程能够灵活定义”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这表现在新业务的开展和业务流程的改进等,也要求系统能够灵活适应“ 4.分布式!跨平台的体系结构
企业组织分布的区域性和系统环境的复杂性要求系统具有适应复杂应用环境的能力” 5.强大的信息分析
除了必须的信息处理和查询功能外,还要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功能,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
(二)功能需求分析
业务管理子系统包括以下模块:基础业务模块、绩效管理模块、招聘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福利薪酬模块、考勤管理模块。
1.基础业务模块
基础业务模块包括:机构管理、岗位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含增减、调动、离退管理)、合同管理、人员分类管理(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职务、职称、人事档案管理、绩效管理模块。
2.绩效指标设置
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需要灵活建立多个不同考评方案,依据企业职位体系,每个方案中对不同的考核周期,不同的考核对象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多角度进行考核。
3.招聘管理模块
模块主要实现人力资源需求确定、招聘信息发布、应聘人员信息甄选、人员测试和录用。
4.培训管理模块
模块主要制定员工资格与岗位要求、职业规划及接任计划、员工发展计划、培训需求分析和计划、培训发布和申请。
5.福利薪酬模块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薪酬和福利两个方面。薪酬制度是激励计划的重要内容。薪酬制度的制定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企业的内部组织环境,另外薪酬制度与劳动法规!社会经济环境等也有密切的关系,薪酬制度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是公平性和激励性,它们决定了薪酬制度的有效性,而它们具体体现在薪酬的水平和薪酬的结构方面,此外薪酬系统的具体工作还包括薪酬计算、福利管理、报表管理等等,目前薪酬系统中的很多工作可以交给第三方的服务机构完成,比如薪酬体系设计,薪资管理等。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软件系统的必备模块,是本系统非常重要的功能模块。包括以下:(1)权限管理(2)数据重构(3)代码维护(4)计算控制中心(5)权限代理(6)版本控制(7)菜单控制(8)系统工具 3.系统非功能需求(1)性能要求 系统应支持最大 300 个用户同时在线使用。峰值静态页面响应时间小于 5 秒,峰值动态页面响应时间小于 8 秒,用户操作响应时间小于 12 秒,系统保障最大并发条件下稳定运行。
(2)界面要求
界面美观、大方、友好,操作简单,用户在不需要培训或简单培训即可熟练使用。如出现运行错误或故障,要给予充分的用户提示。
(3)运行环境要求(4)安全性要求
系统存储的员工个人信息应尽量避免无关人员查看浏览。同时应防止黑客恶意攻击破坏数据,需定期对数据库和系统进行备份。建立权限管理机制,控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防止不合法用户进入系统使用系统功能。用户密码也需要加密存储,防止被内部员工及黑客盗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5)扩展性要求
可以方便增加功能或删除某些不需要的功能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由于用户工作的复杂性,系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业务工作要求,用户可能提出新的业务领域需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使新功能很方便的扩展进系统中。
(6)灵活性要求
灵活性主要指统计功能要灵活适应用户的要求,用户能根据业务需要,自己定制统计条件,生成统计结果。
(7)可维护性要求
系统应提供模块参数管理的功能,使用户能修改系统模块运行参数,适应业务变化的需要。
第三章 系统设计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一)完整性
(二)集成性
(三)易用性
(四)自助性
(五)智能性
(六)安全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人力资源部各主要业务的逻辑关系如图所示:
三、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从人力资源规划开始,对一定时间内所需的人员数量和质量做出规划,到招聘管理,招聘到新的员工,一方面进行员工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进行绩效考核,同时还有薪酬管理,培训管理,岗位调整等一系列操作。
上图符号说明: 正方形——表示数据的源点或终点,即指外部实体 圆形——表示变换数据的处理 两条平行线¬¬——表示数据存储
箭头——表示数据流,即特定数据的流动方向
四、数据库结构设计
需求分析以及本章的数据流程图,可以得到系统中存在的各实体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些可以实现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实体有着自己的属性,相互之间通过一些公共属性联系在一起,并形成实体间的数据流动。图 3-4 所示为系统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本系统在实现过程中,通过定义角色进行系统的权限分配,以避免出现越权访问的情况。一个用户只能属于一个角色,拥有角色特定的访问相关功能模块的权限,能够执行特定的流程活动。
五、开发路线设计
本系统在设计开发时,采用的是快速迭代开发模式。在分析系统需求阶段,我们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与客户进行沟通,确认客户对系统的实际需求,避免出现需求不明确而导致的项目延期甚至项目失败。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按照快速迭代开发模式的原则,首先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客户看到系统的雏形,并让客户对系统雏形进行实际运用并提出意见。在后续的开发中,按照用户提出的意见对系统进行修改完善,从而最终实现满足用户需求的系统。
第四章 总结
本文以信息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注重用户需求,以实际操作出发,逐一分析。作为学生,我们无法像正规开发团队对系统全方位分析、开发、设计、测验,但我们可以依据日常经验、文献资料和生活实例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也有很多不足,现将其总结如下:
知识储备不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储备不够,很多专有词汇不熟悉,所以导致开发系统思路不清。
对于书本知识学习不够深入。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我们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学期学习,对系统分析与设计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熟悉,对于书本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所以写论文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对VB、C等编程语言运用不够熟练。虽然分析出系统内需要什么,应该包含什么,但是怎样让系统成型,通过怎样的编程语言解决,自己还是无法完成。
对文献的选择整合不清晰。写东西需要大量的文献资料,怎样选取最有用的材料,怎样改变资料符合自己的论文题材,这个能力我还有待提高。
这篇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指正,通过论文撰写我体会到自己缺的东西还有很多,一定会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日
2、日3、4、5、年11月 冯虹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8年2月 张恩宽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12年3月 苏列英 党宁 张妙俞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006年11月 张海翔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2004年4月20卜德龙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009年4月166、豪媛 王维才 高学东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008
2.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二
企业管理首先是人力资源管理,当前国有企业中,人力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有效地管理人员,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再发展、深发展、做强、做细的根本保障。临矿集团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属机构地域分散,大幅提高了企业管理成本,同时管理方式的落后也影响了企业快速发展。因此,临矿集团决定大胆创新,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整合并优化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协作与控制。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综合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临矿集团核心竞争力,具有极深远的意义。
2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架和功能简介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是 “框架 + 功能模块”形式,在整体框架下,随着企业的发展,可以随时开发研究新的功能模块进入框架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现有主要功能模块: 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社保管理、薪酬管理及核算、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技能鉴定、培训管理、报表统计、业务流程管理、其他辅助功能以及系统日常管理和维护。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集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信息平台为一体的综合型信息化业务管理平台,它不仅能提供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在业务操作流程中加入工作管理元素,同时拥有全面的人员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全面的、及时的数据支持。同时高效的管理模式,让企业有更多的精力去进行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的同时降低企业成本。
3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点
系统基于J2EE的B/S三层架构开发,实现框架 + 模块的模式开发,使用ORACLE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在JAVA应用服务器中运行,在国内软件技术上居于领先行列,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系统覆盖业务全面。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并可结合一卡通电子设备实现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2) 结构开放,兼容性强,可持续开发性强。系统基于J2EE的B/S三层架构,融合了J2EE平台的众多优势和特点,在JAVA应用服务器中运行,集成了Web服务器,可运行于Linux、Windows等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同时兼容DB、Oracle、SQL Server等多种关系数据库,让系统可以在各种环境中运行。
(3) 系统安全性高。系统本身用最新技术开发,安全性能强,同时使用安全性能高的Oracle数据库管理程序,加上高端的服务器管理,让系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为企业重要信息保密提供很好的服务。系统本身对于使用人员管理有严格的权限管理,详细到一个人员信息的字段是否有修改权限,让系统信息不会因为误操作丢失信息,或者保密信息外露等安全隐患。
(4) 良好的系统登录和操作界面。系统采取网页登录模式,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不需安装系统,登录系统网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能登录,方便快捷,方便用户出差和在任何有计算机和网络的地方使用。
4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现有成效
临矿集团正式使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至今已有三年时间了,期间取得了如下成效:
(1) 整合了临矿集团全部人员信息,把有关人力资源的分散信息集中化并进行分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面自动化,规范化了人员信息统计,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系统进行匹配,为日后企业管理整体信息化打下牢靠的基础,也为领导的企业决策提供最基础的资料。
(2) 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规定了完成时间、完成量、完成质量等,不仅提高了现有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概率,也能使新入职员工根据简单的业务流程图很快上手相关业务,减少企业培训费用和人员培训时间,提高人员使用率。
(3) 进行部门机构管理,优化企业机构配置,让企业在最精简的结构下完成工作任务。
(4) 进行了全局人员定岗定员管理,对于企业需要的岗位进行定岗,每个岗位进行定员,方便管理各类人员。同时也对岗位进行优化、精简,降低企业在岗人数,进而提高人均产值。
(5) 进行有效的人员基本管理,合成人员相关操作,如人员异动、增减、岗位变动等业务操作,同时也加入操作审核功能,让每个业务操作都能在审查中进行,保证业务操作不出错,关键部分有人审核。
(6) 配合人员管理衍生出来的劳动合同管理,让劳动合同操作 (合同新签、变更、续签、解除等) 业务流程化,同时配以新签合同提示、到期合同提示、需解除合同提示,使业务工作者能按时完成相关合同业务的审核等工作,让企业杜绝不符合 《劳动法》和 《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存在。
(7) 及时、准确、公正的考勤管理,和最新进的考勤机制结合,设置自动考勤功能,管理系统自动汇总和计算个人考勤信息,员工同时可以通过员工自助来进行请假和查询,保证数据的公开、公正、公平。
(8) 准确、及时、公正的技能人才管理和培训管理,让企业极大的挖掘企业内部人员潜力,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减少企业人员增加,进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生产力。
(9) 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采取360度考核法,对员工工作和纪律等进行量化考核和员工评分相结合,以此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绩效考核管理业务流程也进行了规范化和自动化,减少了考核过程中的偏差。
(10) 优秀的薪酬管理、核算以及社保管理,能规范的、自动的根据考勤、个人岗位、绩效考核、技能人才等信息自动计算人员薪酬和福利,并根据去年工资水平等信息自己计算和管理社保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效率和高准确率,保证员工薪酬和福利能正确、及时地发放到员工手中。
(11) 优秀的综合统计报表功能,让统计变得简单、容易,让领导决策更方便,所有数据更全面、准确、及时,让复杂的工作在几小时内完成。
(12) 利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进行选拔、任用,可以减少人为的主观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使员工得到充分授权,实行员工自助查询,透明、简便易查的信息获取方式将赢得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和企业管理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发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
(13) 全新的管理模式,让临矿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管理境界,积累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文化和模式,为日后更高级的人力资源管理奠定了基础。
5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思路
(1)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经验不足。在系统和现实业务接轨时,考虑不足,导致部分业务功能模块无法完全满足现实需求,有待改进。
(2)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底蕴不足。系统运行到如今,在人员配置和系统需要硬件支持上,还无法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需求,如人员配置上,虽然现有操作人员已能达到熟练操作系统和使用系统,但离针对系统提出有效、 有用的改进意见的境界还有很大距离,脱离基层管理经验是无法满足现实业务需求的。
3.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214-0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剥离办社会职能改革、中小企业改制、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林区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人员的重大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来提高林区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含职工个人自然情况,工作情况,简历,政治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内容比较庞大复杂。同时还综合考虑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总结归纳出所需实现的功能。主要是为人事信息进行服务,对干部的变动、干部资料、以及干部资料的查询,统计等功能。总体上说具有编辑,查询,用户管理,图表统计等功能。灵活的数据记录编辑功能,可以随时对记录进行增加,修改,更新,删除,浏览等编辑操作。并将查询方式有机溶入编辑界面,可以实现对某项记录定位,再进行编辑,修改,更新。多个数据库表的任意组合条件的查询。便于在实际人事管理操作中呆对保种情况,多种条件下的人员情况进行统计查看。具备分级用户权限管理设置,以确保人事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具有分类统计,使用图表显示的功能,该统计图表可根据数据库中记录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目前,林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都比较高,掌握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为软件的使用与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持;现有局域网条件及软硬件设施完全具备开发条件;计算机处理的准确度是人工处理望尘莫及的。
通过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可做到相关信息的透明公开,做到基层单位、各职能部门、人力资源部、公司领导等多方相互监督和反馈,从而保证各项基本信息的正确无误,进一步促进各部门的工作的严谨性,减少错误。近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引进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创新修改了系统库结构,对系统各项功能进行了开发;自行编制了条形码生成器;对整体系统库进行了升级。经过大半年的信息采集、录入、核校工作,目前,全林区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已初步建成。人力资源信息现代化管理工作,在林区没有现成的模式,林管局(森工集团)和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经过摸索探讨,有的单位已经利用系统提供综合服务,进行各类组织人事信息的查询、员工登记表格的打印、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以及人员调配等相关组织人事业务工作,并且有的单位采取将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成Excel表的形式发给各科室,逐步扩大应用领域,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在企业管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对现有人员按档案逐一核实、登记、定编、规范化管理。这对林区加强人事工作信息化建设、规范林区各单位机构编制、控制人员数量、分析人员结构和掌握行业分布状况、为领导提供决策等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
为巩固改革成果,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升级人力资源信息系管理系统,实行了“人员编码化”管理。为档案加贴条形码,将档案信息融入条形码中,建立起员工和档案对应的关系。通过给员工核发“条形码”,树立“条形码即员工身份的标志”认识,实行“一人一岗一编码”制度,有效的解决超编、混编、底数不清等问题,杜绝了一边分流人员,一边无序进人的现象。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对林区各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逐步推广软件操作方法,力争使人事工作者都会操作,不仅把系统建成一个业务平台,同时建成一个工作平台,不断扩大应用范围和应用功能,扩大服务范围。为了更好地服务林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解决林区专业技术人员工学矛盾,开展了继续教育送教上门活动。分别组织林业党校、呼伦贝尔电视大学两支送教上门师资队伍,分赴16个林业局开展送教服务活动,共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2076人。
4.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四
人事信息系统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目标,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方法的一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事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人事信息的采集、储运、加工和处理分析,能够准确的反映出企业或单位的人事聘用状况、人事薪资状况以及人力流动状况等,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人员做出正确的人力决策以及管理决策。人事信息系统主要通过软件的形式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实现对人事情况的分析和管理,其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数据分析与呈现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日常人力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更具有实际意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激励等工作上去。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人事信息系统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其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数据库的应用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能够使企业的人才配置更加合理,从而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应用人事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人事信息系统推动人事管理转型。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包括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等等,而事业单位一直沿用的是党政机关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事业单位必须要借助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及方法,建立起一套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人事信息系统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相关部门与组织的虚拟设立以及数据化的管理,能够有效优化、改革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态。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现代化、多维度的转变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和创新的过程,通过先进的人事信息系统平台,能够有效理清人事管理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能够使事业单位的员工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从而使人事资源管理更加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对人事信息的简单保存与管理,人事信息系统通过提供管理分析的人事信息数据,为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政策与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等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这对事业单位的核心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人事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需要前期一定的金额投资以及后期相关的维护保养费用,但是从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长远的发展来看,这些投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人事信息系统能够对大量的、庞杂的.人力资源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这就大大提升了人力资资源管理效率,有效减轻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负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一种降低管理成本的方式。人事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它实现了员工与管理人员的交互性,为员工提供了多元化的沟通渠道,方便了员工反馈相关信息,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的灵活有效。在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数据的输入以及相关表格的制作等都是手工完成,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仅效率较低且精确性不高,由于人为操作的疏忽很可能导致人力数据出现差错,从而影响了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可以说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停留在数据统计阶段,人事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减少相关人事工作的手工操作,提升了人事管理工作的精确性,同时员工能够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绩效考核、考勤申请等一系列的操作,使得人力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开放,使得信息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一改传统数据统计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劣势,实现了人力资源数据更深层次的分析和应用,有效的改善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三、人事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原则。
1.1完整性。
人事信息系统必须涵盖人力资源中的所有业务功能,并且每一个人力资源工作中的业务功能设计要有一个标准的流程,尤其对于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来说,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到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业务,因此更应当保证人事信息系统的完整性。
1.2自助性。
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通常有着多级式的标准化管理,以研究机构为例,其可能分为国家级研究机构、省级研究机构、市级研究机构等等,因此在应用人事信息系统的时候要考虑其是否能够实现异地、多级、分层的数据管理功能,这种自助性要求实现在任何互联网计算机上进行验证登陆,从而进行操作,每一个级别单位或机构的员工都可以实时查看相关的单位信息以及人事信息,例如事业单位规章制度、薪资状况等。
1.3安全性。
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通常有着较强的专业性,事业单位中科技、教育行业以及研究机构是国家基础,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其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涉及到重要的材料和信息,这些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资料,因此在选择人事信息系统的时候要尤其注重其安全性,根据不同的数据等级设计操作权限,同时人事信息系统还要能够建立日志文件,跟踪用户对系统的每一次操作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备份机制,防止数据丢失。
1.4长远性。
事业单位的领导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应用人事信息系统,有些事业单位对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并不重视,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注重人事信息系统对研究机构、事业单位等长远发展的意义,有些事业单位因为价格等因素,选取管理能力不强的人事信息系统,这样做短期内可能不会造成人事管理问题,但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这种功能不强的人事信息系统会阻碍事业单位的进步。
2.人事信息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实例。
2.1网上招聘。
5.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五
一、概念解释题
1.管理信息系统(MIS)
2.HRMIS
3.BSP
4.BPR
5.原型法
二、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内容和特性。
2.HRIS、HRMS、e-HR、ERP的联系与区别。
3.数据处理有哪些方式?
4.简述BSP、CSF和SST的优缺点。
5.简述企业流程重组的实施策略和步骤。
6.阐述数据流程图的特征和作用。
7.简要阐述软件生命周期法及其七个阶段。
8.B/S模式的优缺点。
9.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和内容。
10.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的分类。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考虑的问题。
6.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篇六
1、名词解释。
森林: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森林资源:包括林木、林地及所在空间范围内一切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在内的总称。
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是国家层面的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定方法定点的连续重复调查,以获得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产业投入提供科学依据。
每五年进行一次,按公里网格定点进行测定和调查,设置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两类样地,由国家林业局进行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发布。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一个县(林业局)为单位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一般十年进行一次,以确定县境界内森林资源的量和质为主要目标。由各县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组织实施,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作业设计调查:针对具体的小班或地块进行的以某种作业设计为目的的现地调查,如采伐作业设计、造林作业设计间伐作业设计等调查。
森林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下,为取得森林多种效益,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对同一地域内的森林资源及相关因素进行筹划和控制的过程,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资源信息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管理,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和处理并提供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
现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在应用角度上是以可持续发展和“数字林业”为指导思想,以人为中心,面向森林资源管理决策者及各类专家和社会公众,在技术角度上是以MIS 与 GIS 结合为核心,通过时空数据集成统一格式,集成各种可选用的信息技术,具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系统的网络化和组件化,最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智能化。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是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按职能分解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可以划分若干个子系统。FRMIS和森林资源管理机构、森林资源管理对象共同作用完成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
数字林业:数字林业就是信息化的林业,包括了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即在数字地球大框架的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技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采集与更新数据,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的过程。
林业信息化:指在林业各个领域应用信息技术,采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促进生态建设、林业产业、生态文化和政务管理科学发展,带动林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
2、森林资源应该包括哪两大类型,并简要说明。
从广义的角度,森林资源应该包括直接的实物资源和间接资源。直接资源包括:
林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分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分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它宜林地)以及辅助生产林地等六大类。
林木资源:包括林分、四旁树、散生木等活立木以及枯立木、倒木。
林中其它植物资源:多指林下的木本及草本植物和攀缘植物、低等植物的苔藓、地衣等。林中野生动物资源:鸟、兽、鱼、昆虫以及微生物等空间、地面、地下资源的总称。
林中的非生物资源:水体、岩石、矿物等以及除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之外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森林环境)。
间接资源:主要是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
3、森林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采取的方针是什么?
答: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消除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林木鸟兽害以及灾害性天气对森林的损害。森林保护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灾害发生后,应积极除治。森林保护的十六字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4、我国森林资源更新的方针是什么?
答:以人工更新为主、人工和天然更新结合的森林更新方针。
5、森林更新从实施方式上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按实施方法,可分为天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可充分利用原有林木的种子及幼苗幼树,节约人力和物力;且更新树种均为乡土树种,适应力强,一般多形成混交或多层的林分,不易遭受病虫害。但是林木结实有大、小年,不能保证年年有足够的种源,更新苗木稀密不匀,通常需要5~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使迹地达到符合要求的数量。
人工更新: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见栽植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在雨量充沛、人力不足的地方,如中国的长江上游、西南高山、亚热带山地的某些地区,可用飞机播种更新。
6、数字林业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哪几个层次? 答:基础数据层、核心层、应用层。
7、现阶段数字林业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答:1生物多样性保护2动态监测、分析评价及预测预报3生态旅游设计4优化林业投资决策。
8、如何理解森林的保护与利用?
答:森林保护是指预防和消除森林的各种破坏和灾害的措施,保证树木健康生长,避免或减少森林资源损失的重要措施。森林保护是营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消除森林火灾、林木病虫害、林木鸟兽害以及灾害性天气对森林的损害。
森林利用学是专门研究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即关于木竹材与其它林副特产的收获、加工、利用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与作业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数据:数据是未加工的原始资料,是客观对象的表示。
信息: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知识: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慨括和反映,是人们通过实践对自然和社会运动形态和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是人们对其在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感性认识、经验材料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的结果。情报:具有特定利用价值的动态知识,产生于特定的领域。
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有关信息活动的一切处理技术。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
信息编码:为了方便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使用,在进行信息处理时赋予信息元素以代码的过程。即用不同的代码与各种信息中的基本单位组成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的收集、处理、贮存、传递和交流而实现的信息从信息源到信息用户的职能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主要指一种过程管理,涵盖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运用计划、控制、维护和评价等管理技术和方法,对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
2、如何信息、知识和情报的关系?
答:信息的范围最大,知识次之,情报的范围最小。
3、信息技术的特征是什么?
答:一般特征。a人机共生性。技术与人相伴而生,相辅而存,相融互补。信息技术辅人性,信息技术拟人性,努力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与共同发展。b能动发展性。在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是不同的。技术特征。
a数字化: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中,采用二进制编码,将信息转换为用计算机设备可以存储和处理的载体介质。
b网络化:构筑现代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信息系统等的全面共享。c高速化: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强,效益越来越高。
d智能化:智能通信网、智能信息系统、自然语言交互系统等研究开发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内容。e个性化:借助基于以个人为目标的通信方式,辅之以多样化、定制化的信息服务技术,实现信息交流的可移动性和全球性。
4、如何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层次性结构的体系? 答: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层次性结构的整体化体系:
信息基础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器件的开发或制造技术,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分子电子技术。
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信息技术中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是其核心或主题支撑技术。主要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传感技术、遥测技术、遥感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如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信息控制技术(如导弹控制系统技术等)。
信息应用技术:即针对特定的实用性目的,如信息管理、信息控制、信息决策等发展起来的具体的技术群类,如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人工智能和互联通信网络技术等。
5、现代信息技术的组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核心。
计算机技术:其中计算机的应用可归纳为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适时控制)、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计算机人工智能五个方面。
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使信息处理和信息传递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传感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速的高新技术之一。传感技术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光学、声学、精密机械、仿生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
6、信息系统的基本(一般)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答:系统输入:信息输入、物质输入、能量输入;系统组织:信息组织、物质组织、能量组织;系统输出:信息输出、物质输出、能量输出;系统控制:信息控制、物质控制、能量控制。
7、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金字塔形的结构。从下到上分别为信息平台、事务信息处理、业务信息处理、战术信息处理、战略信息处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体现了信息系统的功能。
基本功能:信息的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检索查询、管理、输出、传递等。
8、信息系统开发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经济基础原则(建立过程、目标实现经济可行性);渐进开发原则;有效协调原则(信息形式的标准化、传递的规范化、流程的秩序化等);确保效用原则(系统目标为中心)。
9、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主要有哪些?开发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开发方式主要有:委托开发、自主开发、联合开发、购买软件包二次开发等方式。开发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10、信息系统开发的结构模式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最为广泛的有C/S和B/S两种模式。
11、信息系统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运行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第三章
1、名词解释。
标准: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的国际组织所制定的某些标准,如美国标准学会(ANSI)、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泛美标准化委员会等公共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
标准体系:一定范围内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的整体。
标准体系表:一定范围内的标准体系内的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
标准体系框架: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为一种标准分类方法,用来对标准进行粗线条的分类,通过它可以把大量的已制定的无序的标准映射为有序子体系,划清各部分的界限,并能发现标准制定的空白区域,提出需要加强的方面。
推荐性标准: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或市场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地方标准:一个国家的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省、州或加盟共和国)制定的标准。
行业标准: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相应行业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基础标准: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林业标准化:指与林业有关的标准化活动,是运用标准化原理对林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合标准化:用系统分析方法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及其相关要素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整体标准化的方法。林业标准化体系框架:要在林业范围内,从信息建设的角度定义标准体系的基本架构,揭示体系中各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定的标引方法把无序的标准初步组织为有序的结合。
2、标准体系表主要分为哪几种结构形式?
答:层次结构形式、序列结构形式、综合结构形式。
3、综合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和实质是什么?
答:主要目的是综合地解决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
它是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是现代标准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形式之一,是在现代条件下保证原料、材料、配套产品和成品标准化整体协调一致性的重要标准化方法。
综合标准化的实质在于使那些能够保证产品达到最佳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的所有相关要素保持完整的系统性和最佳关系。
4、我国林业标准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a与国外差距大;b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缺少整体规划;c林业标准数量少,标准种类不全;d对林业标准化的宣传不够,推广实施力度不大;e缺少林业和森林相关的空间信息标准。
5、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有哪几个?
答:标准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统一原理、简化原理、协调原理和最优化原理。
6、标准化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理论;(2)系统科学(System Science)理论;(3)信息学;(4)管理学;(5)经济学;(6)管理信息系统。
7、标准化的技术基础有哪些? 答:(1)3S技术;(2)通讯和网络安全技术;(3)数据库技术;(4)虚拟仿真技术;(5)数学方法。
8、林业标准化体系框架构建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完整性、系统性、兼容性、预见性、可扩充性。
9、标准制定的阶段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研制、试用、试行、验收和质量保证
10、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数据采集规范、森林资源编码规范、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规范、元数据规范、森林资源数据传输规范、森林资源信息产品规范。
11、数据采集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1:1000、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扫描图制作技术规定;(2)1:1000、1:25000、1:50000、1:100000基本地理信息矢量图制作技术规定;(3)数字高程模型制作技术规定;(4)林相图矢量图制作技术规定;
(5)森林采伐作业设计和检查验收图矢量化技术规定。
15、请你画现森林属性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图。
16、请你画现森林空间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
16、请你画现森林空间数据采集的技术流程。
17、数字林业的信息可以分为哪几类,并简要说明。
答:森林资源信息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空间信息是反映森林资源空间地理分布结构及其规律的一切数据,揭示了森林资源和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及其联系和规律。属性信息反映森林资源本身具有的各种性质,如年生长量、群落类型、土壤类型等以及森林资源的时间变化或数据采集的时间等。
a基础信息是数字林业体系中提供最基本的森林资源和地理空间及遥感影像的信息,具有统一性、精确性
和基础性的特点。
b专域的专题信息。专业性是相对于基础信息的统一性而言的,即专题信息无论是内容还是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c统计信息是在前两类信息基础上按特定的约束条件、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和模式进行统计、汇总的信息。包括林业社会经济、营林及工业生产、人员及就业、资产及投资、教育及科研等方面的加工提炼和汇总分析信息。
18、森林资源数据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存贮管理方式是什么? 答:(1)矢量数据,如森林分布图、林相图等图形数据,以网络模型进行数据组织,按文件管理,文件内主要包含节点表和弧段表,节点存储坐标串信息。
(2)栅格数据,如植物形态图、卫星影像等图像数据,以扫描图像格式存贮,对于每一个扫描行,表示其属性值和相应的长度,减少栅格数据的数据量。
(3)属性数据,如森林资源数据库,存贮在关系数据库中,由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4)文本数据,如林业法律法规,一般制作成静态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HTML)文件存贮管理。
19、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并简要说明。答:(1)科学性。选择森林资源信息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2)系统性。将选定的森林资源信息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排列顺序予以系统化,并形成一个合理的科学分类体系。
(3)完整性和可扩展性。设置森林资源信息可能收容类目,以便保证增加新的森林资源信息时,不至于打乱已建立的分类体系,同时,还应为下级信息管理系统在本分类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延拓细化创造条件。(4)兼容性。与有关标准包括国际标准、林业行业标准、林业专业标准、林业相关规程、技术规定等协调一致。
(5)实用性。森林资源信息分类要从整体角度考虑,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处理,达到分类体系最优,尽量满足各有关林业单位的实际需要。
(6)稳定性。数字林业信息分类应以我国使用多年的基础林业信息和各种专题信息常规分类为基础。以各要素最稳定的属性或特征为依据制定出的分类方案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编码方案,应在较长时间里不发生重大变更。
(7)灵活性。致力于开发新旧体系间代码转换规则和相应软件,使这些地方系统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或向上传递数据时,能够将信息转换成标准规定的分类和代码。而新设计开发的地方信息系统则应该使用标准方案。
20、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的方法有哪三类?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森林资源信息分类采用线、面以及混合分类的方法。(1)线分类法(层级分类法)。
优点:层次性好,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
缺点:结构弹性较差,分类结构一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2)面分类法。
优点:有较大弹性,一个“面”内类目改变,不影响其它“面”;适应性强,可视需要组成任何类目;易于添加和修改类目。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容量,可组配的类目很多,但有时实际应用的类目不多;难于手工处理信息。(3)混和分类法。
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因而在对森林资源信息分类时主要采用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结合的方法。这种混合分类方法,在管理信息系统编码体系中应用很广。
21、森林资源信息类别有哪五大类,18小类?
答:森林资源信息分为基础类、监测类、管理类、文档类、其它类5个基本类型,并在基本类型的基础上划分成18小类。
A基础类,分为遥感影像、数字栅格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
B监测类,分为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规划设计调查、作业设计调查、调查、专项调查。C管理类,分为林地林权、资源利用、综合。D文档类,分为标准和制度,公文和报告。
E其它类,分为多媒体、社会经济、林业企事业单位。
22、森林资源信息代码有哪几类?
答:代码有2大类:无含义代码和有含义代码。
23、森林资源信息分类编码的目的是什么?
答:用于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组织、建库,以便于数据的集成分析与数据共享利用。
24、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编码的包括哪些内容,其结构是什么?
答:代码结构为: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编码 = 类标识码 + 要素类码 + 要素码。
25、我国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类别编码共分为多少类别? 答:24个。
26、森林资源属性数据的扩展类别编码一般用几位数表示? 答:4位数,其中信息级别、安全特征等项各占1位见表。
27、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编码是什么?各包括多少位?
答: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编码分为现有标准扩展和空间附加编码,编码方法为: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代码结构由六位数字码组成。
28、森林资源空间数据编码共包括多少大类,多少中类?
答:8大类46中类。8大类为: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土地与植被。
29、林业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结构是什么,各部分是几位数?
答:林业基础地理信息分类编码(6位)=地形要素分类码(4位)+地形要素实体代码(2位)。30、森林资源数据库主要有哪些部分?
答: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基础数据、监测类数据、管理类数据、林业基本情况数据、利用监管类、标准类数据等。
31、森林资源数据库设计纵向分哪三个层次? 答:国家级、省级、县级。
32、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规范制定的主要内容哪些?
答:a元数据库b数据库结构规范c数据库图层管理规范d数据库图像库规范e矢量图库建设规范f数据库管理规范。
33、数据库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a数据管理机构b数据管理质量c信息查询与数据表示d计算机硬软件管理、网络设备管理、数据分级保密管理。
34、森林资源元数据的基本意思是什么?分为哪两个级别? 答:森林资源元数据分为两级:核心元数据和全集元数据。
35、森林资源核心元数据规范主要包括哪些?
答:标识信息、数据质量信息、空间参考信息、空间数据表示信息、空间发布信息、数据参考信息。
36、森林资源数据传输规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数据传输格式、数据交换格式、数据管理方式和方法。
37、森林资源数据传输规范对数据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什么?
答:分级管理、分类管理、用户管理、产权管理、数据的安全管理。
38、森林资源资源信息产品规范制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森林资源制图专用线型和符号规范;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森林资源统计表格式。
第四章
1、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是什么? 答:应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2、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并简要说明。答:(1)技术环境: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否给予支持,其安全性如何等。(2)管理环境:指管理体制与习惯,信息系统是为管理而服务的。
(3)社会环境:组织外部与本组织有业务联系和信息交流的机构、部门、人员等。
5、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包括哪些类型?他们使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用用途是什么? 答:系统使用的用户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县林业局内部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人员,系统为他们提供各种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支持;另一类是上级林业部门的管理人员,系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森林资源信息查询和处理的功能;还有一类是社会公众等其他人员,系统主要为他们提供林业资源相关信息查询,林业政策、法律宣传,林业科普宣传以及研究与讨论场所。
6、信息系统的规划主要有哪些方法?
答:信息系统的规划主要有:关键成功因素法、战略目标集转化法和业务系统规划法。
7、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答: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三方面。
8、系统设计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 答:系统设计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1)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逻辑模式;(2)县级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流程;(3)县级林业数据集及所有属性数据的定义;(4)数字林业体系数据基本成熟流程图等。
9、系统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简单性原则、灵活性原则。
10、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结构模式设计主要有哪些?
答:可选用C/S三层结构或C/S与B/S混合结构模式。
11、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包括哪两类? 答:物理设计和逻辑设计。
12、根据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需要,可将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分为哪些内容?各类主要包括哪些数据?
答:根据县级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实际业务需要,可将资源数据库的内容细分: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派生数据库、文档数据库、参数库、代码库等若干类:
(1)属性数据库:主要有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小班调查数据、各种样地数据、专业调查数据、验收数据等;(2)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地形图、林相图、营林作业设计图、固定样地位置以及样地树木位置图;
(3)派生数据库:派生数据是指由原始数据(例如小班数据、样地数据)产生的资源统计、生产计划等数据。派生数据由经营生产管理子系统、统计报表子系统、资源更新子系统产生,是森林资源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4)文档数据库:文档数据包括森林经理调查规程、营林作业设计规程、森林资源调查报告、专项研究成果等;
(5)参数库:包括模型参数、系统参数等。模型参数库主要是为资源数据的更新以及计算样地有关林分因子服务的;
(6)代码库: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用到的所有代码。
18、栅格数据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包括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坡度坡向图等,数据量较大。
19、森林资源数据库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包括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森林资源档案数据,森林分布图、林相图、森林土壤类型发布图等数据。数据具有动态性,属性数据较为复杂。
7.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篇七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B/S,C/S
1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结合,依靠信息技术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方式。它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目前,我国的公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还处在开发探索阶段。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企业,且其设计理念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上,严格意义上讲还算不上现代意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从功能上讲,国内目前的人力资源软件大多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系统阶段。
2 功能要求和工作流程
2.1 功能要求
2.1.1 数据一致性和数据规划
所有的数据,最终都要进入公共组织的关系数据库统一处理。这个关系数据库可以是整个公共组织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可以是单独的系统。关系数据库的建设往往要根据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需要。总的原则是,这个数据库要能很好地处理人力资源数据,提供有价值的报告。
2.1.2 增强的查询统计功能
系统拥有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原本耗时耗力的手工报表、向领导提供参考、数据等工作,顷刻间即可完成,真正感受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轻松。
2.1.3 面向业务的用户个性化服务
满足各类角色的应用,满足了各级组织的管理。集中了管理、办公、交流及服务等应用;也包含个人办公、日程安排、公文流转、会议管理、档案管理等。使整个系统能够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2 工作流程
首先,在系统启动的时候,需要定义所有的业务流程,包括业务的类型、名称、起止单位及中间环节,确定数据的流向及每个用户的操作权限。在每个环节开始时,系统根据标准流程,一次自动生成该业务所有操作步骤,之后,通过警告、弹窗提示、查询等功能,使各个相关单位的管理员完成各自环节,所有环节完成后,经最终审核确定,利用系统的自动识别功能,决定该业务是否关联相关信息,如果关联相关,则生成相关信息。从而整个流程完成。如图1。
3 开发思路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文件服务器模式、主机终端模式、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和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简称C/S)。其中B/S结构具有分布性特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查询、浏览等业务处理;业务扩展简单方便,通过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维护简单方便,只需要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开发简单,共享性强的优点。C/S模式的优点:由于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的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因此响应速度快(当数据少时,速度与B/S软件一般;当数据超过十万时,C/S软件变慢,B/S软件能维持稳定速度);操作界面漂亮、形式多样,可以充分满足客户自身的个性化要求(似乎可以随意排列界面,但遇到第二客户要求时又要从头做起,不够灵活);C/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事务处理能力,能实现复杂的业务流程。
由于B/S和C/S模式得互补性,该系统采用了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查询和决策,手动输入工作量很少,所以我们用B/S模式进行设计,并且我们将Web网页和数据库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进行管理,仅仅对数据库进行必要的日常备份,这样即不会破坏B/S模式的结构,也会减少资金投入。而对于统计部门,由于需要较快的存储速度和较多的录入,工作量比较大,交互性较强,所以采用C/S模式设计。
本系统中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该网络操作系统经检验比较安全可靠,很适合构建公共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局域网。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SQL Server 2000,它具有构成最大的Web站点的数据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在B/S模式下我们选择ASP.net语言进行设计。对于数据库的访问,我们采用ADO数据访问技术,在数据库访问过程中加入了简单的数据挖掘。
在管理部门,我们采用B/S模式进行设计,客户机负责向网页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处理针对用户的输入和输出,采用ASP.ne进行开发;网页服务器是连接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的纽带,通过动态链接库,负责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的连接,根据用户的请求通过ODBC与相应的后台数据库相连,并通过数据库访问组件Active X Data Objects完成对数据库的操作,并把结果返回到网页显示;数据库服务器为管理员应用提供服务,这些服务是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在数据统计中,我们采用C/S模式进行设计,在C/S模型中,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后端)主要用于处理数据查询或数据操纵的请求,与用户交互的应用部分(前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运行。
4 结束语
总之,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基本数据维护及时,查询统计功能完备,辅助数据动态维护,系统维护准确可靠。另外还要考虑到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锋,张景,何文娟,等.基于Internet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J].微机发展,2003,13(9):95-97.
[2]张磊.人力资源信息系统[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吴梅梅,刘润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10(2):119-121.
8.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八
关键词 网络 企业 人力资源 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1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内涵
随着企业效益不断的增加,企业员工也在不断的增长,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要求,原先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企业不得不采用一种新型的网络结构。但是很多企业采用的基于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具有新的优势,同过去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相比,用的都是浏览器和服务器模式。首先,处于客户端的部门的计算机对于客户端计算机硬件配置的要求不十分高,只要参照一定的浏览器软件,采用一般的计算机就能满足要求。其次,为了做好服务器的研究和开发,企业要将网络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服务器上来,从而能够解决客户端的后顾之忧。并且,不管是浏览器还是服务器,企业的新系统都要统一采用国家HTML语言标准。目前新的系统采用的是国际统一标准的网络协议,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跨平台支持,新的服务器和浏览器软件可以支持多个平台,因此,即使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企业内外部新的模式也能够在这些结构中运行。
2构建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2.1基于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
首先,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都能通过自己专用的服务器连接到互联网上,都拥有覆盖全局的局域网。企业通过自己的主页,可以轻易地建立新的局域网和互联网管理系统。在多个系统和不同型号的计算机上,企业可以运转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种新的结构可以开发综合数据,在运行过程中,促使服务器快速处理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并且能够支持多种语言脚本,使用户更简单的访问企业数据库。由于新的系统采用的是统一的国际HTML标准,为了方便使用者能够及时地查询自己需要的各种数据,新系统下的浏览器能够交换用户和企业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并且更加直观和简洁。另外,新的系统标准通过语言和命令,支持多种网站开发技巧,建立交互的动态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提高了用户和服务器之间数据交互的速度,减轻了用户端的负担。
2.2如何实现基于网络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1)人员信息维护子系统
为了保证企业员工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保证数据库中信息的更新,在员工信息维护部分的设计中,在进入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要对其人力资源信息进行修改,对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录入、删除,通过系统进入信息维护子系统,将数据库中员工的信息进行更新,对员工的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并且在信息修改中,为了把修改后的信息保存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要进行所需信息的查询定位,完成信息修改之后,进入信息的修改模式中,完成信息修改并点击保存。而删除信息功能也是先查询信息之后,在删除信息,并且相关的信息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也会被删除。
(2)用户管理子系统
用户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登录、修改口令、加密口令三个部分。在第一次运行中,用户的初始密码将其保存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注册表中。通过界面上的“用户登录”,在用户登录的时候,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认真和检测登陆者的身份,同时也检测和确定登陆用户的权限和合法性。其次,在登陆完成之后,从菜单栏或者工具栏中,用户可以选择“口令修改”,同时,为了确认用户是否具有口令修改的权限,可以再次确认用户的身份,分析用户的权限。在两次输入新密码之后,有口令修改权限的用户,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接受新的口令,并保存在注册表中。另外,用户的口令不能直接保存在注册表中,以避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要再其进行注册表之间加密口令,从而保护用户的登录口令,在登录系统时,为了保证用户密码,通过加密计算法,在用户输入密码时,将密文进行还原,安全校对。
(3)数据库和信息查询模块
企业人力资源的安全是人力所有员工档案、资料基本信息存放的地方,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也是员工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人力资源信息的重要推动历史数据库的人力资源信息,为了方便在使用时对信息进行恢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具有备份的功能,通过指定路径,能够保存数据库中的信息、员工信息、信息的维护记录。并且,对数据库中的信息操作就是操作信息查询子系统,在人员信息全部通过信息查询实现,信息录入、修改、删除、打印等。因此,为了方便用户使用,在设计多种信息查询方法时,要从用户需求出发。
(4)信息打印功能
在人力资源信息的查询、数据库等功能设计的基础上,为了以报表的形式把信息呈现出来,要完成信息的查询,对信息进行筛选、排列,便于对信息的操作。因此,为了将员工的信息打印出来,要根据员工的信息,建立个人档案,设计一个信息打印模块,从而帮助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永龙. 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变化[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03).
[2] 羽佳. 浅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 山东纺织经济,2002(03).
9.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九
森林资源管理系统是国家林业部门通过数据信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工作系统。它要求对森林的信息(即森林的数量及质量、森林的分布及类型、森林的林龄组成和生长状况等动态信息),森林相关的外部信息(即林权的归属问题、社会经济形式、自然许可条件及工程需求设备等),还有森林的林业生产信息(即森林的相关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改造林业、经营林业、开发项目的规划和报告及经营效果等)进行整合管理。以方便每一个管理层更好地对森林资源合理的规划和应用,避免和减少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过长,森林资源分布较广,消长变化太大,及影响因素众多造成的林业管理决策上的失误,导致短期内难以发现的错误和难以弥补的损失。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方便查询、便于管理、整合性更高的科学管理系统。
10.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 篇十
【摘 要】分析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索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的开发,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和落实教育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中职学校 信息化教学 资源信息 共享系统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B-0036-02
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过去的十多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软硬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现有政策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零散,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数字化校园尚未普及,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1.基础网络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普遍采用10Mbps-30Mbps的电信宽带接入互联网,少量应用需求比较高的部门采用50Mbps-100Mbps的电信带宽接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城域网,区域内校际之间的网站互访、优质资源互访均需要公网进行。
现在的网络架构不足以支撑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日常运行,网络线路方面还需要与运营商合作改建和优化,如果不能形成包含市、区两级主要管理部门学校的高速专用网络,会极大制约教育基础信息整合的作用与效果。
2.基础数据的现状。调查发现,中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用户分户涉及面大且分散,由于基础数据不统一、各系统彼此独立,信息相对封闭,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系统之间缺乏协调,导致信息相对封闭,基本上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3.数字化校园平台应用现状。目前,仅少部分学校较好地使用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但由于系统多是购买于不同的企业,所采用的标准、功能、窗口等都各不相同,难以做到将分散在系统之间的数据集中到一起。
4.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以广西为例,广西的自治区级资源库有广西教育期刊、博硕论文库、学科多媒体教育工具包、动画课堂、名师课堂等。由于缺少一定的推介与培训,教师对这些资源知之甚少,总体使用效率不够理想。教师个人拥有的部分优质资源大多以文件形式存在于个人电脑中。资源传播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QQ或文件共享等。由于共享性比较差,资源制作方面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教育资源体系。
部分学校购买过一些商品资源库,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原因如下:(1)专业性不强,不能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的需要。(2)资源库目录结构不合理,没有和大纲、知识点、教材目录关联,教师很难快速搜索到有效的教学资源,用起来很不方便。(3)批量采购的资源与个性化需求存在差异,一体化封闭的资源包难以满足教师对资源二次加工利用的需求。(4)学校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无法实现,教师资源贡献积极性不高。(5)教育资源分散,局限于小范围,标准不统一,建设各自为阵,教学资源重复建设。
5.网络校本教研情况。各种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但受制于形式和场地,能够受益的教师数量偏少,能直接得到名师指点和帮助的一线教师数量不多,名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经验难以共享给其他的教师,不利于全体教师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团队教研的协同工作受地域限制,开展的难度比较大,参加高层次培训的可能性小,自我提升的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而调研发现,各职业学校之间尚未采用信息化的手段辅助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尚未采用网络化的手段辅助跨校的教研互动交流。
6.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当前大部分职业学校正在有序地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移动终端设施和适用的教学资源进行论证,逐步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少部分学校进行了移动学习的实验,使用过学校新干线等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总体上,尚未有优质的网络教学系统可供使用。
7.学校之间的沟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短信、电话、微信、QQ等联系。家长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业水平、在校表现、个性发展、心理发展等情况,所以迫切希望拥有一个互动和了解平台。
二、系统开发思路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定位于开放的、可扩展的、可长期有效运营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回报。
1.云服务体系。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将利用云计算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云提供,做到有效节约教学资源信息化硬件、资金等的投入,减少重复浪费。
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面向各类用户提供以下三类应用:
第一,网络资源体系。(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全区职业教育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系列教育资源体系。(2)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制作、征集、购买三种途径汇聚各类教学资源,支持各类教学资源的传递、整合和分享,多方共建共享;在更为广阔的时空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功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3)教师教研空间:建立网络资源库、精品课等方式,重点推动教师教研空间建设。(4)学生学习空间:让中职学生利用网络空间探索的学习方式与模式。
第二,电子政务系统。面向学校各部门建设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实现网络化办公协同,教育数据采集分析,使教校级管理部门能更加及时准确地获取教育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全局的监管,全面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三,数字化校园平台。为学校提供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并提供独立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并基于该环境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以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2.云服务门户。云服务门户面向不同用户提供的统一服务窗口,门户是各类信息化服务的载体,门户为各类注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云服务门户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各类智能移动终端的访问,在时空上延展了资源有效应用,教研活动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
3.信息标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信息编码标准、技术标准、应用标准、用户规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全市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
4.运维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将建立涵盖系统监控与故障处理流程、资源调度流程、系统巡检流程、客户服务流程等一系列运维管理与服务的流程化作业规范体系。
三、系统开发总体目标
1.基础数据整合,统一身份认证。
2.积极推进校网域的对接,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互通网。
3.建设学校OA系统,实现管理部门、校校之间的流程审批和信息传递,让政务办公安全高效。
4.建设普适性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水平。
5.建设教育资源中心,提升优质资源利用价值,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6.建设校本研修平台,创新教研模式,提高师资业务水平。
7.建设社区化的学习互动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8.建设家校互通平台,以达到对学生的全面监管与安全管理。
9.利用社区化、移动化、服务化的技术手段,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应用。
四、系统开发愿景
根据市场、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的需求,有效配置硬件软件设备,建立高效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和管理体系,实现中职学校和师生使用不同权限实名登录,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及精准化。以云服务的形式,满足中职学校对数字化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管理、培训、指导与服务的公共体系,从不同渠道吸收接纳有益的教育资源。设立网络化“行政管理”功能,创建全市共享的数字化校园普适化管理平台。
1.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经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进入相关的管理平台,根据管理权限了解学校管理的状况、教师发展的基本情况、学生学业质量的相关情况。例如,校领导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相关学籍管理系统,了解招人状况、招生计划的落实情况。再如,学校管理者经过身份认证以后,可以进入学业质量检测管理系统,了解本校学生在学业质量检测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
2.对于教师而言,教师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后,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业务发展档案,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数字化有效管理,并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绩效考核提供依据。教师业务档案的完善将会为职称评定等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分享教育资源中心的教育资源,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共享到平台,参与到全区动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形式市多样的,主要有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件、课堂教学视频、微视频、教学素材、课堂反馈检测题等。
实现“上”与国家资源、省资源对接,“横”与兄弟省市资源的共建共享,“下”整合区县、学校资源和公众资源。
3.对于学生而言,基于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和招生考试服务系统,做到动态更新、实时监控,有助于相关部门和领导层的准确分析、科学评论和有效调控。根据“基于课标、基于问题、基于评论”原则来设计学生互动学习的平台,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可能,从知识点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业、就业辅导,在教师的引导下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系统推送相应的课外拓展资源。
4.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后,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在校表现及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表现,为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倡导我们的指导更专业,我们的服务更优质,给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提供更好和更专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司平.浅谈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6)
[2]叶宝根.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创建现代化教育学校[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5(2)
【基金项目】广西教科所课题“中等职业教学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王佳红(1982―),广西水产畜牧学校讲师。
【人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推荐阅读: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人力资源管理06-29
人力资源系统手册10-18
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系统08-08
对基层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07-12
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10-03
人力资源管理经典案例(500页涵盖人力资源六大板块)09-19
浅析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07-14
人力资源选题参考06-09
人力资源规划作用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