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致教师 读后感

2024-06-10

朱永新 致教师 读后感(精选10篇)

1.朱永新 致教师 读后感 篇一

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致教师》读后感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内容虽短却很精彩。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其实很简单,我开始问自己“我能做一个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英语老师吗?”

暑假中,我阅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这是一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每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 记的老师。而今天,我想做一名让学生瞧得起、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同时,在教学中,我开始仔细思考,应该怎样做好我所热爱的教育工作?首先,应该要坚持《士兵突击》中“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关爱每个学生。关爱是一个眼神,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候,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其次,注重鼓励。少一点责备,多一些夸奖;少一句批评,多一句引导;少一点隔阂,多一些沟通。现在,我不敢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我确定,我和我的学生们在一起成长,一起努力。我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给予我自信,力量和幸福,让我的教学一点点进步。

读完《致教师》这本书后,我从中获取很多人生道路的指引。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为学生开一朵花,为学生织一地绿荫,为学生添一份温馨„„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吧!我想,当我给学生带去幸福的时候,我自己一定也是幸福的。

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吧!

致教师读后感

(一)读朱永新老师《致教师》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章深有感触,以下就是我自己的感悟。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映了人的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那么在当下,它可能未必是一种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幸福的职业。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会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憧憬,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的工作不像一些人说得那样有诗意,但是当我们想到,我们的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起作用,就能使我们感到美和幸福。看到那些参天大树时,常常想到曾经它们和所有的树都一样,曾经都是株幼苗,在经历了百年、千年后,依然挺立于世,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它的庇荫,让所有人敬仰它的活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同每一位诗人那样,都是因为有梦有理想,有梦有理想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

“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也就没有了意义。”在中国教育的现实中,教师的忙与苦是勿庸置疑。教师的工作涉及教材分析、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还有教育活动中的突发事故太多,问题学生层出不穷。只有当你理解了记忆的方法与过程,才不会为学生背不出科文而生气了,你也就不苦了;当你理解人的能力差异和发展差异,理解了所谓“差生”的形成过程时,就不会为“差生”的存在而生气了,你也就不累了;当你理解了少儿多动症时,就不会把学生的动当作对上课的反抗,也不会简单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产生否定,你也就幸福并快乐着。恨铁不成钢,这个恨是不理性的爱,因为教师没有掌握铁如何成钢的规律;从专家型教师身上可以看到,他们面对教育教学事故时,是那么的自信与从容,是那么的驾轻就熟。这是因为他们见多了,把握了规律,从而让事故变成了故事。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吧!热爱课堂吧!热爱学生吧!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用自己的犹如岩浆般滚烫的心,让每一个孩子心底里沉淀的情发酵、释放。为了教育理想,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不是教师的自我鼓励和慰籍,而是教育本质要求。因为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也没有社会的幸福。

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借用朱永新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致教师读后感

(二)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理想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教育需要理想,只有燃烧起理想的火焰,我们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变得强盛,变得有凝聚力,我们才能在与世界各国的竞争中站住脚。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应该鼓励我们的学校,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因为我们已经接近了成功的边缘。我们已经追求了,就应该有结果。教育是永恒的事业,一代教师的追求,两代教师的追求,全体教师的追求,会在校园里燃烧起理想的火花,并从而使我们的民族燃起理想的火花。所以我希望,中国的教育充满理想!我们的教师,充满理想、激情和诗意!

总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理想,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这些理想化为前进的动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学的轨道,才能使教育在中华大地上结出更加文明灿烂的硕果。它也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致教师读后感

(三)思考的行者

看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简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单手托腮,侧面仰望,双目凝神,静心沉思的样子,细读著作后发现,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致教师》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在细读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复强调的“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组关键词。

一、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小玩具一样,教师的挚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类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好书。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实际生活中,人和人的区别主要看两点,一是他交怎样的朋友?二是他的业余时间怎样安排怎样度过?所以,朱教授说:“人是由他读的书造就的。读什么样的书,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读书就意味着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职业品质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谙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二、写作

阅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翼。阅读总是伴随着思考,而写作本身就是思考。写作帮助我们梳理思想,不断地返回自身,认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华自身。为此,朱教授指出:“专业写作,对教师而言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行为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生活也是从写作开始。我们通过写作,超越了日常教育与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经验,从而对自身进行不断反省,我们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完整,我们的人生就会从此而幸福。”

为了让教师们明白写作的重要性,朱教授举例论证:“有的老教师认认真真教了一辈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为经验未得到提升。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炼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实践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只有通过写作不断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创造生命的价值。最后,发出语重心长地召唤:“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让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为永恒,不妨从现在开始教育写作吧!让精彩的文字记录你精彩的岁月!如果你能够每天把你自己的课堂记录下来,把你和孩子们交往的故事记下来,把你读书的心得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不仅你每天的业余时间会非常充实,而且你的进步也会非常迅速。”

是啊!在写作中整理自己的思绪,在写作中聆听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将教育教学实践紧紧根植于广袤的教育土壤,为自己开辟一条宽广的专业成长之路,何乐不为呢?

三、静思 朱教授说:“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思考、写作与阅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无光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思考的人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实践的老师给孩子们营造的是充满灵性的课堂,用智慧润泽课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们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价值,就有改变、完善、前进的可能,真正的优秀教师都是有思想的教师。所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诸行动,逐步改变自己的行走状态。正如朱教授所说:“思考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决定的。”静心思考,但存内心宁静方寸地的老师,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有宁静的内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教师最大的幸福。

《致教师》读后感

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是我阅读的第一本有关教师心灵成长的书。全书共分四辑,分别是“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以书信问答的方式呈现,众多一线教师提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难题、在教师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朱老师一一予以解答,不仅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分析,更看出问题背后的本质,对每个问题都作出了详尽细致、深入浅出的剖析。第四辑收录了朱老师自2010年以来的6篇新年致辞,总结每新教育工作的同时,展望美好的未来。

读罢全书,我受益良多,甚至可以说,朱老师的每一篇回复几乎都对我有所启发,尤其是在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书中提出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目前,最基本的,是要抵达第一重境界。

那么,如何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出来具体的方法,就是陶行知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就是要把课上好。把课上好并不容易,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对于年轻教师来说,何其容易。这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在教师如何提高自我素养、专业能力方面,朱永新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教师的学习,首先就是向书本学”。阅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阅读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要懂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经典对话,加强阅读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当然,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看书却不思考,没有把书本中的精华之处加以内化、吸收,对书本中与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没有思考,只是看过而已,这样读书的效果不会理想。因此,学习与思考密不可分。一方面读过的书要做摘抄、笔记,还可以写一些感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用文字记录成长可以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提出:“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入文。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可以一赔百。”这一带有玩笑性质的广告在教师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写作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因为在写作中,教师会反思自我,对事件进行冷静深刻的分析,会探索思考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会对已有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不断改进、完善自己。教师的专业写作,是将粗疏的经验提炼为精确的专业能力,将浅层的教学感受深化为内心的时间洞察的最好手段。同时,朱永新老师也提倡“师生共写随笔”,许多老师用信件与学生交流,激励学生,用可以渗透人心的文字鼓舞学生不断奋进。因此,坚持教育写作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在《新教师的“吉祥三宝”》这封回信中,朱永新老师提出教师的“吉祥三宝”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其中,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重要性已经说过,“专业共同体”是指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讨论、分享交流、取长补短。在学校工作时,有同事、朋友的陪伴,此时的自我提升不难,难的是工作以外的时间也能合理规划,用适当的时间进行自我培训。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当教师把培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主动培训自己,那么成为更好的教师指日可待。

《致教师》这本书,虽然是写给教师的,但是,即便不是一名教师,读完这本书后,也能从中获取很多人生道路的指引。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由学校推荐,有机会读到这样一本启迪人的心智的书。今后我也会不断重读这本书,因为我相信这本书将常读常新。

2.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篇二

(一)

首先是这本书的题目吸引了我,既然是小语,那一定很精练,读过果真如此,受益匪浅,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还有读完我感觉我的教育很失败。我的教育里多了知识,少了思想情感。我认为严厉是爱,可是我的严厉有时候没有带给学生爱。书中有很多触动心灵的句子,与大家分享一下。

“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态度”,真的,无论是所谓的基础好的基础差的学生,多年之后可能会忘记老师传授的知识,而如果能时常的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受益终生。我意识到这句话是告诉教育者一种正确的心态,不光是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还有老师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一直以来,我的批评总是多于赞扬,总是会吝啬自己对孩子们的表扬,而对于一名学生而言,他的快乐源自小伙伴们的嬉戏,源自父母的关爱,更多的时候源自于老师的赞扬和肯定。

老师心中有爱,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感动中收获着快乐,才会激发着上进,优异的成绩也会在上进中取得。这又应了又一句“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这里整理几句我印象还很深刻的几句,“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几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学校中的英雄都是分数英雄,而对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德性的养成往往不太重视。”“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

最后我想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我意识到要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鼓励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把孩子幼小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因为我们要有信心,相信孩子们的梦想会指引着他们向前进。

读完本书,发觉我要改变我的错误观念,改变心态,继续努力前行!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二)朱永新,提起他的大名,估计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的身上,笼罩着无数的光环。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人物等。但面对他,我们更喜欢亲切地称呼他“朱老师!”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已经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1700余所学校、200多万名师生参与实验,正以行动改变着中国教育。

看着这本三百多页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教育小语》,细细品味着这包含哲理的三百多条小语,仿佛朱老师就来到了我们身边,读后感《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他那平静而又睿智的语言,堆积的已不仅仅是一个梦想,他激起了所有教育人的热情,指引了教育人曾经迷茫的方向,更是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穿行在教育小语的旋律中,我思绪万千,如有阵阵春风,令人希翼无限,如有夏日凉风,倍感怡然,又如有冬日北风,让人猛然醒悟……在散发着馨香的纸页间,我读到了一种更丰盈、更完善、更令人向往的梦,那就是新教育之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的新教育之梦!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需要平静地思考,更需要激情的燃烧。”这几句话我读了又读,读了再读,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虽然有些一厢情愿。可是我确实觉得这句话对我很重要。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样的理想啊,我们每个人都该做做自己的教育之梦啊。踏出师范的门槛,我是带着美丽的梦想走上了三尺讲台,日复一日琐碎的工作、忙碌的生活,等再回首,只觉自己渐渐退却了教育的那种激情。我突然之间好感动,因为那是理想,而现实永远和理想存在很大的距离。我想这辈子我不一定能成为如何如何的人,只是希望能缩短这中间的差距,只希望那梦想依旧美丽。

在整本书中,我还找到了一个我所认为的关键词,那就是“阅读”。无论是第二卷中“阅读,会让教师善于思考,远离浮躁,从而让教师更有教育的智慧,教育也因此变得从容而美丽”。还是第三卷中对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阐述,都充分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那更需要不断地阅读、阅读再阅读。

品读《朱永新教育小语》是种享受,是与作者分享理想教育的快乐。品读《朱永新教育小语》也是一种痛苦与孤独,因为对理想的、快乐的教育多了份思考、牵挂。感谢朱老师提供如此美味的精神食粮,感谢朱老师孜孜不倦和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教诲。

朱永新教育小语读后感

(三)如果有人问我新教育是什么,我一定会说新教育是一艘大船,承载着所有教育者的理想。这艘船在滚滚红尘中斩浪而行,不畏任何狂风暴雨。因为这艘船的船长朱永新教授是坚定的知行合一者,船上的舵手们都是坚毅的勇士。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实现教育的理想,推动每一个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

每一位站到这艘船上的人,都会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自己的特点,都能够找出适合自己的事业。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发现自己,找到自己,成为自己。”作为新教育者,就是要做这样“好的教育”,既成就学生,也成就自己。在平等的心灵沟通中,大家一起合力,找寻真正的教育力量,培养生命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扬起生命的风帆,让每一个老师享受成长的幸福,让每一个父母品尝成功的喜悦”。

每一位站在这艘船上的人,都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里,生命有了精神的归属地,有了蓬勃向上的动力源,有了执着坚强的追寻力,有了共同生活的合作默契,有了真正的公益精神。在这里,空喊口号、形式主义者只会被唾弃,潜心阅读、善于思考者才会被推崇。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如果乘上了这一艘船,就会远离浮躁,亲近专业成长,找到教育智慧的源头,站在新教育集体的肩膀上乘风破浪。

当阅读、思考、写作、实践这四项教育基本功融化到教育者生命的血脉之际,以读带写,以写促思,以思指导实践,读写思行,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平平凡凡、毫不起眼的生命也会“闪耀出思想的火花”,笔端也会流淌出“文字的精灵”。其生命蜕变成蝶,在教育的百花园里翩翩起舞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即将到来的事实。

“自我教育与团队影响”是新教育前行的动力源,“底线 + 榜样”是新教育的管理秘诀,“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都是新教育前行的灯塔。行驶在教育的海洋里,新教育这艘船上的每一个人都会“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在这样的信念下,在这样的行动下,我相信“教师”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不再是传说,读书学习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教育必定会焕发出巨大的力量,让孩子成长为一棵棵挺拔的树,溢出一树树的芬芳。

即便现在我们的力量还很微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教育每年的年会展示、新教育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新教育之船前行中留下的深深印迹。

3.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篇三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学习朱老师的《新教育》,走进他倡导的新教育并作思想判断,愈发增强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没有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是不能将新教育坚持到底的。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守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主义是一片丰沛的气候土壤,当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拼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看到新教育妙不可言的春天。

新教育实验对于教师、学生的引导,不仅在于促使他们发现自我生活中丰富的美丽人生,还在于寻找将他们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给予他们“情感”之中的智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改善、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可见,新教育实验不仅是对教育一般意义上的敞亮,首先应该是观念、思维和方法的刷新,而通过浪漫精神的引导来塑造个性的心灵,通过理想信仰的`生成来积淀人性的底蕴则是第一位的。

4.朱永新《新教育》一书读后感 篇四

如果我们老师的教育是这样,那么我们祖国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都不太敢想,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真正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在书中有这样的一些话: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也应该是积极的,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如果老师的教育生活不能得到幸福,作为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快乐,或者至少说是将快乐传递给学生。而做为新世纪的老师,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真是不能够说太“为人师表”,最多算是“某一方面”的为人师表,而在道德教育上,我们不敢恳恳而谈,如果我们不能换个角度去思考,真的是很难以成就我们的真正的新教育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我又有点感想了,作为教师,应该说是很开心的,可是就像书中说的一样,为什么我们中国的教师就是不怎么开心呢?原因不说了,每位同仁都了解,也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原因?而且我们经常去想怎么去改变?但是,我们到底能够改变什么?怎么去改变?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问题!人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在教育这个“事件”上,很多教育者都是“只吃一堑而不长一智”!

但是,我在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中看到了希望,我真的幻想,我们的中国教育,如果没有分数的绝对限制,那么我们中国的孩子将是多么的快乐,老师将是多么自信!我真的相信我们全中国的学校,在新教育的引领下,能够将中国教育推向新高潮!虽然,纵观全国,新教育只有一部分的教育实验区和教育实验学校,但是也是一个亮点;毛泽东主席讲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即使就是那么一点火,在我们的信心和努力的推动下,一定能够将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

最后,再次谢谢朱永新老师!

★ 朱永新教育名言

★ 教育家朱永新教育名言

★ 萤窗小语读后感600字

★ 朱永新《新教育之梦》读书心得800字

★ 朱永新语录摘选

★ 朱永新致教师心得体会

★ 小语教学论文

★ 抒情散文:情感小语

★ 小语教研组计划

5.《致教师》读后感 篇五

寒假细细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读后深有感受。这本书共分四大板块: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用新教授从这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体会及感悟,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如何让自己的教师生涯更加美好。

在《致教师》里,我读到的不是就事论事的指南,更不是老生常谈的道理,而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于事实中发现价值,于日常里发现永恒,于现象中发现本质,于局部里看见整体。

当小学教师十七来年了,说句真心话,我还从来没有感受到当教师有多好。只是觉得这是一份工作,自己尽力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就好了,尽力上好一堂课就好了,不要让学生和家长说三道四就好了。读了这部书,才觉得自己以前的认识有很大的缺陷。

那么,“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在书中,朱永新教授是这样说的: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反战的理想空间。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

6.致教师读后感 篇六

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智慧的老师,什么才是智慧的教师呢?当我一遍又一遍地品读余映潮的《致语文教师》,突然有一种感动甚至一种写的冲动。

余映潮说:我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工作中都充满智慧。教师的智慧,初步的诠释是成长智慧、教学智慧、治学智慧。当我读到这儿时,不禁感慨成长也有智慧。

耐力是一种成长智慧。余映潮用自己的耐力塑造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潜心研究与思考,他总有那么多的事情做。他说,当你面对书桌几个小时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你翻阅大量资料而精疲力竭的时候,你都得平静地坚持,将生命、时间化为工作中、研究中无数优美的细节。

发展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大事。我们发展自己了吗?我们训练自己了吗?我们可以自己训练自己,磨练的尝试与广度决定着我们的高度,在业务上追求高度的人,就是奋斗方向正确的人。

7.致青年教师教师读后感1000字 篇七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同事的桌上看到《致青年教师》一书,就随手拿过来翻了翻,就这不经意的一翻,我被那些质朴真诚、洗炼干净的文字,拉家常式的语言所吸引。书中真实典型的案例,非常贴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讥讽挖苦,他就如一位知心朋友向你娓娓道来,教你如何做一位真正的老师。

作为青年教师,尤其是像我这种初出茅庐,没有工作经验,又是刚从中学调入到小学的教师,面对小学生的精力旺盛,那些吵闹的课堂束手无策,想要有一个安静的课堂似乎成了每节课的愿望。

看到书中”不着急“这一篇时,仿佛找到了一个知己,他清楚的知道我内心的困惑,他说:”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好多事,都不要急“。他告诉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 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捏泥人,不是想捏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也不是即刻就能完成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一群独特的孩子,我们不能看到他们未来的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我们能给他们的只有爱心,耐心,对我们的孩子实施持之以恒的教育。

回想自己,我感触颇深:刚进入小学时,我总是拿初中学生的标准来要求一年级的孩子,常因为孩子不能达到要求而生气,也因为孩子不能达到要求而代劳,为此常使自己心情浮躁、身体疲累。读读吴非老师的话,感觉自己确实比较愚蠢,因为我一直没有明白教育最基本的规律,我的用心、用力、甚至于用命的付出,不仅没能为孩子们带去更多收获,反而是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权利。教育学家托马斯·阿奎纳说:”教学是教师试图借以摆脱学生的一个过程。“我们应该从老黄牛式的教师转变为智慧型的教师,让孩子懂得学习、学会独立。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效,对孩子漫长的一生才更有益。当然,教师的个人成长也是这样的道理,从这本书中我学习到,教师的个人成长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尤其是我们年轻的教师,常会把那些从外面听几节专家课上学来的花架子、空把式用在课堂上,就以为得到了真传。其实专家的课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如隐含在教学细节中的备课思路,教师课堂风趣的语言等等,这些没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磨炼是很难达到的。所以,我们教师不能当演员,而是应当稳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从心底喜欢我们的课,让他们从教学中学到方法,展示智慧,而不是单调的看一场演出。

经常听人说,教师要有仁爱之心,看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仁爱之心,充分的尊重,理解学生。例如,”下课后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句话,而他则会对孩子说:”如果你有时间,你愿意到我办公室来玩吗?“这样说,学生心灵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接下来要和孩子谈的事情,孩子也便于接受。对于有的孩子总是上课时要求上厕所,他倡议我们应当同情,不必讽刺挖苦,试着理解小孩子们的天性,课间不足十分钟,孩子又想玩,又要排队等厕所实在可怜,甚至有的孩子平时都不敢多喝水。那么这就启发我们在理解孩子们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另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像可以在下课后提醒孩子们,先上厕所在玩耍,慢慢孩子们养成习惯,也就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发生。其实这也就是一句话的事,语气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说我们要将学生装在心里,善用教育语言。

不过,我也不是很赞成作者的”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的说法,虽然我还没想到更合适的说法。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他们会认为太过矫情,太过做作。不过这个意识和思路是对的,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当教师的,先得注意个人修养,应当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尊重学生。“ 教师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慢慢地他也学到了尊重他人,学到了待人接物的方式。

读到”让学生喜欢我“一条,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触动。文中这样说:”有些学生很长时间都没有对任何事情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无动于衷的精神状态。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格,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态度。“

是啊,我们每一位老师工作中可能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非常头痛。那么对待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书中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教师要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可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了呢?仔细想来,在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同一个学习要求、要求他们完成同样的作业,自然也会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在这方面做的还是有一些欠缺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这样的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

有些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表现为爱说话、爱做小动作、无精打采等,其实在抱怨孩子的同时我们不妨仔细地反思一下自己,我们的课备得充分吗?我们的课堂是不是激发了每一个孩子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是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也许这样就会发现很多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要精心备好每一堂课就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所设计的每一堂课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虽然要做到这些不容易,但是只要坚持努力,真正动脑筋、下功夫来设计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8.致青年教师 读后感 篇八

最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著作《致青年教师》,读后,感受颇深。以往,总是觉得这种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很难看懂,我也不是很喜欢看。可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这本书,随意翻看了一下目录,结果发现很新颖,都是一些拉家常的话,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此后,我的手上就没离开过这本书。

吴老师所讲述的都是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每一帧,每一章,都好似一个警醒钟,一下一下的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彻悟,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受益匪浅。

吴老师说:“为了让学生胸襟开阔,你应先做个有胸襟的教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教师心胸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读到这,我不禁有些惭愧,平时对于学生,我总是教导,做人要大度不要小气,不可凡事斤斤计较,可是,作为一个教育的引导者,我又做到了吗?我给他们做个好榜样了吗?我不禁反思了一下自己,又看到,吴老师讲的卢刚弑师事件,一名学生,为什么要对同学取得的成绩那样记恨?为什么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要向自己的老师下手?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卢刚早年受过什么样的教育,我不太了解,但我估计,他的周围可能有一群缺乏胸襟的人,他不懂得什么是“星空”,什么是“辽阔”,什么是“明天”。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正确引导学生,做个心胸开阔的人,拒绝卢刚式的狭隘与冷酷,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榜样。

我最喜欢吴老师那幽默的语调,很俏皮,让我读着读着就笑了,笑完又会觉得,说的好有道理,他总是能把一些深奥的大道理,用一些日常化的比喻来告诉你,一点都不觉得枯燥,比如《我是来欣赏同行的》这一章,他把别人让他去听课评课,比喻成去别家吃饭:“譬如请我吃饭,我领情了,也吃的很开心。毕竟有些菜是我不会的做的,毕竟看到了别家的烹饪特点(有些设计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虽然不过是口味不一的烹饪,但让我们知道风格可以多变。再说,我看到他家孩子吃的很香,各各气色红润,很健康。我总不能说,其实你的菜不合我胃口,你凭什么多放了三根辣椒,你为什么先上汤后上菜····如此以往,今后大家还能坐一起说话吗?我们中国人很多事是在饭桌上交流感情态度的,大家都说‘吃什么不要紧,气氛要好’说的对,是听课交流,要有个好气氛,不要弄得像带甲鸿门宴,暗藏杀机,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说的好!我不禁为吴老师的耿直,可爱点赞,他纠正了我以前的听课观。他告诉我们要宽容、大气地对待我们的同行。古人都知道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使世界多彩。所以吴老师说“我们是来欣赏别人的,不是来比武的,所以就能更多地看到人家的长处。”

以前听课时,常常怀着找茬的心态,好像能挑什么毛病就可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为上课教师一时的口误而斤斤计较。“我是来欣赏同行的。”一句惊醒梦中人。课堂不像演戏,没有经过精心彩排,失败、缺陷都是正常不过的。我们是来“听”课的,是来欣赏、来观摩、来交流的。放正心态,才能看到并学到别人更多的优点。让我们大气地对待同行,为同行的成绩伸出我们的大拇指。

时间在沙沙地流逝,这本书也从刚开始厚厚的一沓,变成了只剩最后一张,我依然沉浸在书中无可自拔,回想看的过程,曾为吴老师的幽默而开怀大笑,曾为他的耿直而敬佩,也曾为他的真情流露而感动,默默地把书合起来,脑子中竟然一直在回放书中的最后一句话“不错,我们是教师,可是和所有人一样,我们在成长中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那些像梦一样的诗,像诗一样的梦永远不再回来了,可是,它还留在孩子们的眼里,孩子们就坐在你的面前·····”,之前,我一直在质疑我为什么要走上一条教育的道路,好累啊,好辛苦,但是,这一刻,我突然就释怀了,想到的竟然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脸,我笑了,这一刻阳光正好,好温暖,心中好似有一个弦,在轻轻地拨动着我心中的涟漪,我知道那叫幸福。

正如吴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学生能保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午,看自己喜欢看的故事集并和同学分享,在绿荫下,你爱谈天我爱笑,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不管我们个人遭遇如何,一旦我们与孩子相遇,我们一定要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从而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爱所有的孩子。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

9.《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篇九

什么是教师的风骨?风骨是一种信念,一种品格,一种正气。对于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吴非老师用他犀利而又率真的语言回答――I卫常识。这里的常识可以说是一切泛教育性的伦理和准则。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些常识辩护,为人性的正直、善良和德性的美好辩护。不仅如此,我们也应以同样的准则教育孩子。

作为一位教师,吴非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骨。他擅于发现真理,这些真理并非纯教育性的认识,而是源自生活、源自人生的真知灼见。他敢于批评,而且语言所指之处都是教师群体的软肋。他坚定不移地崇尚真知,提倡教育工作者要光明磊落,要有胸襟胆魄,并从人性美的高度对教师形象进行了极有说服力的论证。可以这样说,他带给我们的信念和操守,让基层教育避免了随风唱和的堕落;他带给我们的反思,让我们避免了在庸俗的体制中推波助澜。坚持这样的正气,中国教师就有了自己的精神品格。

除了师者的风骨,《致青年教师》给人的另一种感动,就是教师的大爱。

大爱是什么?从吴非老师的精神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爱是有一颗装着学生的心,必要时甚至可以把它掏出来。大爱是自然与理性同在,在遵守教育伦理的同时让孩子看到“星空”,看到“辽阔”。大爱是不放弃理想,是敞开博大的充满诗意与童真的心,毫不掩饰地、直率地表达爱与憎,敢于突破寻常教育规训的条条框框。大爱是干脆作为一个儿童,沉醉于孩子们的图画与歌谣中,体验纯粹的诗意与快乐。

有学生问吴非老师,时隔十多年,你最看重我们身上的什么?吴非老师坦言,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他们的成绩,而是对他们“人”的认识。吴非老师还说“我们都有不一样的志趣”,他指出,人们对老师的希冀与苛求未必都是有益而且合理的。

生活中,吴非老师让我们做一个情感健全的真人。面对学生的冷酷自私,我们可以愤怒;面对个人智慧无力解决的教育困境,我们可以悲伤无助。在这里,德育学者们要求教师要永远“敦厚温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信条并不总是有用的,而教师真实的表情,包括流泪、发火,都有利于学生人性的苏醒。

作为特级教师的吴非还把半生积累的教育艺术倾囊相授:“在和学生对话时,你可以学习传教士的虔诚,但是你不要在学生面前扮演圣徒,不要把和学生的谈话当作布道。可以经常说些学习以外的事,如果和学生的谈话全是围绕学科学习,对学生很不利。谈话不要带着目的,不要让学生认为你有机锋城府。”

10.《致教师》读后感 篇十

静心品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书中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都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朱老师在前言中的话就擦亮了我眼中的“教师”二字:教师不是园丁、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致教师》一书围绕一线教师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和成长的关键问题,通过朱老师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给询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瓴的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理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朱老师一直谈到教师应该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主张教师要从每一天日常的、琐碎的、平凡的生活中得到满足,能够从自己的成长中得到满足,能够从与孩子的交流中得到满足。教育应该让教师能够非常愉悦、非常快乐地过好每一天,每天兴奋地走进教室,满足地走出教室。印象最深的是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 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简单来说,就是要做到陶行知先生说的那八个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课要上得好一点,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为人师表。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一个对得起自己良心的教师。我们常常说,老师这个职业是个良心活儿。的确,各种各样的评估,一张又一张试卷,也无法真正了解老师。只有老师自己心里了解自己:我是不是真正用心、尽力了?我是不是对得起面前的孩子们?社会把他们托付给我,父母把他们托付给我,学校把他们托付给我,我是不是对得起这份信任?对得起良心,才能够任何时候都心安理得。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也是难度最大的境界,就是做一个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上一篇:记忆的垂柳初中作文下一篇:小学模型比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