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艺术

2024-09-18

教师语言艺术(精选8篇)

1.教师语言艺术 篇一

网络公选课《教师语言艺术》自我测试栏目

一、每章练习

第一章 口语交际基础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口语

2、书面语

3、一般口语

4、专业口语

5、教师口语

二、简答题:

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是什么?

2、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3、教师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4、教师口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自己在口语方面有哪些问题?可以怎样解决? 第二章 口语交际基础训练(下)

一、名词解释:

1、态势语

二、简答题:

1、在课堂上应如何调节音量大小?

2、要点复述有哪些技巧?

3、在语音信息传递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传递质量?

4、视觉扫描播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态势语的功能有哪些?

6、我们应训练哪些态势语?

第三章 演讲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演讲

2、交谈

3、朗诵

二、简答题:

1、演讲的特点有哪些? 5

2、演讲与交谈的区别是什么?

3、你认为有必要区分演讲和演讲比赛中的演讲吗?

三、论述题:

1、演讲与朗诵的共同点和区别点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章 演讲训练(下)

一、简答题:

1、好的演讲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2、演讲前应注意分析哪些相关要素?

3、克服怯场心理有哪些方法?

4、开场白有哪些类型?

5、一般我们会从哪些方面去评价一场演讲?

二、论述题:

1、准备一场演讲需要注意哪些环节?

第五章 教学口语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口语

2、导入语

3、阐释语

二、简答题

1、教师口语在语音方面有什么要求?

2、教师口语在词汇方面有什么要求?

3、教师口语在语法方面有什么要求?

4、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导入语有什么特点求?

6、导入语有哪些基本形式?

7、阐释语有什么特点和要求?

8、阐释语有哪些基本形式?

第六章 教学口语训练(下)

一、名词解释:

1、提问语

2、结束语

二、辨析题:

1、下面各问题使用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提问语:(1)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2)路瓦栽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3)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

(4)作者是如何描写清晨的果树园幽美的景象的?(5)文章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6)腔肠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的特征?

(7)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只举了三个例子,而且他认为用不着多举例子了。有人认为多举些例子好些。你同意哪种意见?为什么? 怎样制取氧气?

三、简答题:

1、提问语有什么特点?

2、提问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3、结束语有什么特点?

4、结束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第七章 教育口语训练(上)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口语

2、传输语

3、激励语

二、简答题:

1、教育口语的特点是什么?

2、教育口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教育口语的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4、传输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5、使用传输语时要注意什么?

6、激励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7、使用激励语要注意什么?

第八章 教育口语训练(下)

一、名词解释:

1、表扬语

2、批评语

二、简答题

1、表扬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2、使用表扬语要注意什么?

3、批评语有哪些基本类型?

4、对学生进行口头批评有哪些具体的方式?

5、使用批评语要注意什么?

第九章 教师语言艺术的体现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语言表达艺术

2、语言形象

3、教师语言形象

二、简答题

1、语言内容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语言形式的艺术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课堂精彩用语可以在教学教育的哪些具体环节上得以体现?

4、课堂用语有哪些禁忌?

第十章 沟通与有效沟通

一、名词解释:

1、沟通

2、有效沟通

二、简答题

1、沟通有哪些要素?

2、沟通的特点是什么?

3、有效沟通的三个原则是什么?

4、师生沟通技巧如何体现?

第十一章 教师沟通能力训练

一、名词解释:

1、语言风格

2、一对一沟通

3、一对众沟通

二、简答题

1、如何从主观因素角度评价自己的教师语言风格?

2、沟通时教师为什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

3、师生沟通要体现哪些特点?

4、一对一的沟通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5、一对众的沟通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第十二章 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

一、简答题

1、什么是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2、如何营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3、如何体现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4、要成为优秀教师,语言表达上应该做什么?

5、要成为优秀教师,语言表达上要避免做什么?

6、如何通过训练,说出有效话语?

【每章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1、口语是口头使用的诉诸听觉的有声音的语言形态。

2、书面语是用文字写出来(记录下来)的语言。

3、一般口语也称日常口语,适用于日常生活领域。

4、专业口语是指适用于某一特定专业领域的口语,如司法口语、外交口语、科技口语、商贸口语、教育口语等。

5、教师口语属于专业口语中教育口语的范畴,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专业口头用语,它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使教师的劳动工具。

二、1、口语是基础,书面语是提高。口语和书面语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存在发展。

2、口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声性、即时性、形式的独特性和手段的多样性。

3、教师口语的特点可以从多方面去考察,教育性、科学性、口头性、正规性、反馈性、控制性、计划性、目的性、示范性、生动性、情感性、针对性、启发性、逻辑性、形象性、趣味性、全面性、综合性,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性、科学性和口头性。

4、教师口语常见的问题有:内容贫乏、思路不清、结结巴巴、紧张、发音不准、很少开口等等。

5、(答案略)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态势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肢体态势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有声语言。

二、简答题

1、在课堂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音量大小。如果是面对全班同学说话,应放大音量,保证最后一排的学生能听清楚,第一排的学生不觉刺耳;如果是个别辅导个别答疑,应控制音量,确保听话对象听清的前提下,不要过多影响周边的学生。

2、集中注意力进行倾听,同时对听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有条理的复述。

3、在语音信息传递过程中,语言信息的内容、辅助表达这些信息的语言手段如停顿、语调、轻重音处理等等,以及个人角色地位和形象展示等因素会影响传递质量。

4、视觉扫描播读时应注意准确扫描文字,准确捕捉文意、尽量记忆内容,播读过程中注意抬头与听众进行目光表情的交流,注意扫描文字与抬头注视观众的衔接。

5、态势语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6、我们应该训练各种态势语,练习教师口语尤其要注意手势语、目光语、表情语、头部语和体距语。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演讲又叫演说,就是对公众的讲话,就是一个人就某个问题向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

2、交谈是一种讨论式的语言交流方式,通常的形式是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引发,互相补充。

3、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表达文本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简答题:

1、演讲与其他语言实践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演讲的鼓动性。演讲必须旗臶鲜明,主题显露;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再辅之以表情、姿态、声调和手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演讲应该做到紧紧吸引听众,能够产生很大的鼓动作用。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演讲能显示出导向功能。

2、演讲的最基本的组成形式则是由‚演讲者‛和‚听众‛两方面人物组成。演讲过程中,一个人在台上系统地把自己的有准备、有组织的思想观点公开传向一定数量的听众,中间一般不容许七嘴八舌的插话。交谈常为讨论式,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引发,互相补充。由于演讲是‚一人讲,众人听‛的口语表达形式,因而演讲者在发表见解,叙事说理时,必须通过自身的有声材料和相应得体态语 7 言来展开。

3、(答案略)

三、论述题:

1、演讲与朗诵,都要有明确的内容,都需要标准的普通话和一定的表演能力,都要求在表达主题时充满激情。乍一看去,二者界线确实难以划分,但细细辨析,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身份的不同。演讲重讲,朗诵重演。我们知道,演员与其扮演的角色之间,不能划等号。演员在舞台上所表现的‚我‛并不是演员自己。朗诵也是如此,朗诵者本人并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除了朗诵者表演自己的作品外,更多的时候朗诵者还是朗诵别人的作品。朗诵中朗诵者扮演成另一个‚我‛来抒情表意。演讲则不同,演讲稿中的‚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演讲者自己。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演讲者在抒发自己的心声。尽管在当前的演讲比赛中,有时存在着由甲撰稿,由乙上台的合成式演讲,但在合成的过程中,甲是隐形的,乙在登台演讲时,总是努力使听众认为他表述的就是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努力避免给听众留下背诵别人的稿子的感觉。但是,事实证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真正成功的演讲者仍是自己写稿或自己参与演讲稿创作的人。

(2)内容不同。朗诵者在朗诵时,以全身心进入作品,进入角色,着重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而演讲者在演讲时,始终不能忘记的是自己承担的‚宣传道理‛的责任,自始至终不能忘记身边的听众,着重的是推出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使听众认同,接受并受之影响而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3)处理方式不同。朗诵偏重表演,偏重抒情。处理时注重情感的起伏设计,情感处理可以使戏剧化的,可以大起大伏;演讲更注重说理,要使听众接受你讲的道理,语调和情感的处理不宜有过大的起伏,而应注意交谈式的亲切感,注重听众的接受心理。例如:同为歌颂英雄,朗诵者可以通篇抒情,以真挚的热烈的感情去感染听众,演讲者则应注意说理,以艺术化的文字说明英雄为什么伟大,我们应该从英雄身上学到什么等道理。

(4)场地性质的不同。朗诵的表演场地是独立于‚听众席‛之外的,无论这块场地范围多小,也与听众相对分离。朗诵者一进入这个表演区,就应该忘记听众,忘记自我,而全身心地进入角色,进入作品的氛围。不同的是,演讲者所 8 臵身的‚演讲区‛,哪怕是正规舞台,与观众席之间也应该是没有界线的。演讲者登台演讲的‚台‛,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位臵更突出一点而已,以使自己比较容易受到注意。演讲者在演讲中应该与听众作适当的目光交流,以了解听众的反应,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处理方式。能够林场根据听众的现场反应调整内容和处理方式,常被视为演讲能力强的标志之一。

(5)目的不同。朗诵主要是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朗诵者的言语艺术表达技能,朗诵重在表演,观众听众则是在欣赏;演讲者注重通过语言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唤起听众的共鸣,力求听众‚有所知‛、‚有所感‛、‚有所动‛。

第四章

一、简答题:

1、好的演讲应该有求真、求新、求深三大特点。

求真:感情要真诚。要谈自己的真切体会和认识。最忌讳空谈大道理,空喊口号,空洞说教,生造激情。

求新:不重复各种陈词滥调,而应追求一定的新意、新观点,才能吸引听众。一般的要求是立意新,角度新。

求深:演讲要反映一定的思想深度,有点理论色彩。生动的材料只是成功的基础,深刻的思想性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只讲道理没有材料,演讲显得空洞无力;只讲材料不讲道理,则失去深度,应该追求二者的结合。

2、演讲前应注意分析演讲主体(演讲者)、演讲受众(听讲者)、语境(场地、时间)、媒介(演示工具、麦克风等)。

3、克服怯场心理的方法有(1)正面的心理暗示;(2)以比平时快15%的速度阔步登上演讲台;(3)通过秘密动作释放紧张情绪;(4)深呼吸及微笑;(5)调整视线。

4、开场白的类型有介绍型开场白、对比型开场白、提问型开场白、描绘现场型、名言型、故事型、叙述型、笑话型、诗歌型、唱歌型、展示实物型、直奔主题型……

5、一般我们会从内容、表现和效果三方面去评价一场演讲。

二、论述题:

1、准备一场演讲的环节包括:(1)精选主题,有感而发。

演讲者应在一个大范围中寻找出听众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而自己又有深刻体会和认识的主题,才能为自己的演讲奠定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题目宜小不宜大。

(2)收集整理材料,设计演讲内容。

题目选定后,就是搜集资料,设计演讲内容。设计时要想一想,说话的中心是什么,围绕中心,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演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逻辑思维的能力。嘴上说得清,首先在脑子里要想得清。好的演讲应该有求真、求新、求深三大特点。

(3)反复演练 演练时要注意的几点:

疏通词句。带感情把内容通读一遍,修正那些自己读起来不顺口的词句,疏通为适合自己说话风格的词句,符合自己的演讲个性。注意口语化。

有声语言的处理。语音正确、清晰;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表达思想感情。语言处理要贴切、自然、有感情。语调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要注重停顿。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又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演讲中,停顿太少、太短或过多、过长都会影响表达效果。停顿分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后者是处理技巧的体现之一。轻重、抑扬、缓急同样都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需加以注意。

体态语言的处理。态势语也是人类社会焦急的信息载体,是演讲语言的组成部分。演讲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善于用动作、表情来辅助说话,也就是要善于用态势语来表情达意。从大范围来说,态势语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语。态势语最大的要求就是自然真实、准确适度。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态势语与口语表达协调默契,紧密配合,而且要与自己的演讲个性相贴切。也就是要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总之,演讲的主要特点是‚讲‛;演讲应该具备鼓动性;演讲要吸引听众;演讲必须求真、求新和求深;演讲应该是口语表达和体态语表达的完美结合,演讲要力求做到让听众有所知、有所感、有所动。精彩的演讲是练出来的。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学口语是教师用于课堂教学的工作用语。它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在规定的时间内,为达到预期目的而使用的语言。

2、导入语又叫导语,是教师在开始一个新的教学程序时对学生讲的与教学目标相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

3、阐释语是指教师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解释讲解教材、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和价值观的教学语言形式。它是课堂教学语言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教学口语的主体。

二、简答题

1、教师口语在语音方面的要求是:(1)口齿清楚,音质优美;(2)音量适度,语速恰当;(3)重音准确,停顿合理;(4)语调丰富,语气生动;(5)语流畅达,节奏鲜明。

2、教师口语在词汇方面的要求是:(1)以通用词为基础,重视专业词的运用;(2)以口语词为基础,适当运用书面语词;(3)符合词语运用原则:需要、可接受、有针对性、准确生动、恰如其分、有文采。

3、教师口语在语法方面的要求是:(1)多用陈述句和疑问句;(2)多用简短句和松散句;(3)多用换述句和重复句。

4、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是:(1)准确规范;(2)明白易懂;(3)生动流畅。

5、导入语的特点有:(1)针对性;(2)启发性;(3)新颖性;(4)趣味性;(5)简洁性

6、导入语的基本形式有:释题导入、故事导入、温故导入、引用导入、设疑导入、)演示导入、实验导入、知识导入、关联导入……

7、阐释语的特点和要求是:通俗明白、深入浅出、逻辑鲜明、突出重点、自然流畅。

8、阐释语的基本形式有:(1)说明;(2)叙述;(3)描述;(4)复述;(5)评述;(6)释疑。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提问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钻研以加深理解的教学语言形式。

2、结束语又叫结尾语,是课堂教学环节将要结束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巩固、扩展、延伸时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形式。

二、辨析题:

1、下面各问题使用的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提问语:(1)大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判断叙述型)

(2)路瓦栽夫人如果不丢失项链会有什么结果?(想象型)(3)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论证型)

(4)作者是如何描写清晨的果树园幽美的景象的?(说明型)(5)文章写祥林嫂,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呢?(论证型)(6)腔肠动物门有哪些主要的特征?(判断叙述型)

(7)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只举了三个例子,而且他认为用不着多举例子了。有人认为多举些例子好些。你同意哪种意见?为什么?(评价型)

怎样制取氧气?(说明型)

三、简答题:

1、提问语的特是:(1)针对性;(2)启发性;(3)明确适度;(4)清楚明了。

2、提问语的基本类型有:(1)判断叙述型——‚是什么‛;(2)论证型——“为什么”;(3)说明型—— “怎么样”;(4)想像型——“会怎样”;(5)评价型——你同意……吗?

3、结束语的特点是:(1)画龙点睛;(2)首尾呼应;(3)明确适度。

4、结束语的基本类型有:(1)拓展式;(2)归纳式;(3)过渡式;(4)点睛式;(5)问答式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口语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过程中所使用 的语言。它可以专门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伴随课文教学进行。

2、传输语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学生正面传授灌输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的标准、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白做人的基本道理的教育语言形式。

3、激励语是指教师用更具有很强的鼓动性、激发性的语言焕发学生勇往直 前精神的教育语言形式。

二、简答题:

1、教育口语的特点是:(1)针对性;(2)诱导性;(3)说理性;(4)感染 性;(5)可接受性。

2、教育口语的基本要求是:(1)亲切自然;(2)简洁明确;(3)文明礼貌。

3、教育口语的技巧表现在以下方面:(1)把握住时机;(2)捕捉学生兴趣;(3)掌握好关键。

4、传输语的基本类型有:直接传输和间接传输,间接传输又可分为三种类 型:结合教学传输、喻理于事传输、旁敲侧击传输。

5、使用传输语时要注意:(1)要把握火候;(2)形式要生动;(3)要真诚 自然。

6、激励语的基本类型有:(1)目标激励;(2)榜样激励;(3)竞争激励。

7、使用激励语要注意:(1)把握好“强度”;(2)把握好“角度”;(3)把握好“尺度”;(4)感情要真挚。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表扬语是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思想、良好的行为、良好的成绩以及某种进 步给与表彰或肯定性评价的用语。表扬语是教育口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批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否定性评价的口语形式。

二、简答题

1、表扬语的基本类型有个别表扬和公开表扬两种。

2、使用表扬语要注意:(1)要求实事求是;(2)要掌握时机;(3)要富有 诚意。

3、批评语有基本类型有个别批评和公开批评两种。

4、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批评的具体方法很多,例如:直言警示、欲抑先扬、旁敲侧击、幽默谐语、用夸赞代替批评、将制止变为诱导、商讨式批评等。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语言表达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选择了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在高效完成表达任务的同时,还营造出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师生双方都产生愉悦的感受。

2、语言形象是个人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语言表达与沟通的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综合印象,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3、教师语言形象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其职业语言中反映出来的职业形象。

二、简答题

1、语言内容的艺术性表现在适时性、思想性、情感性、幽默感四个方面。

2、语言形式的艺术性表现在准确性、节奏感、感染力三个方面。

3、课堂精彩用语可以体现在教师点评学生听、说、读、写、问等具体行为的环节中,也可以体现在教师就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论的环节中。

4、课堂教学用语要忌粗俗语、忌冷恶语、啰嗦语。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沟通就是人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或者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2、有效沟通指的是在完成信息传递的同时,能营造出和谐的沟通气氛,让沟通参与者感觉愉悦,具备双赢特点的沟通。

二、简答题

1、沟通要素有四个,分别是主体、信息、渠道和客体。

2、沟通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随时性、双向性、情绪性和互赖性。

3、有效沟通的三个原则是:第一,对事不对人;第二,明确沟通;第三,积极聆听。

4、师生沟通技巧可以体现在确认信息话语、回应感受话语、打断偏离主题话语和高效沟通话语等方面。

第十一章

一、名词解释:

1、语言风格可以从个人和场合两个角度来考察。从个人的角度看,语言风格是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点的总和。从场合的角度看,语言风格是人们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为达到某一交际目的运用的语言所产生的特殊言语气氛或言语格调。

2、一对一沟通是师生沟通中最直接、最传统的沟通方式,师生直接面对,真诚而坦率地交谈,沟通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

3、一对众沟通是教师在公开场合,与多数学生或全体学生之间进行的沟通。

二、简答题

1、从主观因素角度评价自己的教师语言风格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思维品性和教师的个性特征。

2、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找到有效的沟通办法。不同的学生表现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性格特征趋向是不同的,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分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有效促进沟通。

3、师生沟通要体现灵活性、正向性、控制性三个特点。

4、一对一的沟通应该体现针对性、交流性、私密性的特点。

5、一对众的沟通应该体现代表性、全体性、目的性的特点。

第十二章

一、简答题

1、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指的是师生具备双向良好和谐的沟通方式,二者关系亦师亦友,以平等尊重的精神互动,教学教育方式民主开放,学习过程温馨、愉快。

2、要营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满热情、容忍和关怀;教师要投入时间、长期经营;教师要寻求各方面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素养和沟通能力;教师要目标清晰,营造生动、活泼、充满乐趣和朝气的师生共处氛围,营造充满感性和理性特质的师生关系。

3、在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均能感受到走入彼此的灵魂深处,产生心灵交流与共鸣的感受。学生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感、学习的效率感和前进的成就感。教师能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敬重,自己对社会发展做出了无法衡量的贡献的成就感。

4、要成为优秀教师,语言表达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接纳学生、尊重学生。

(2)注意学生反应,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说话方式。(3)询问和聆听学生的意见与感受。(4)耐心听完学生说话,不随意打断。

(5)平均地鼓励或赞美学生,维持集体积极的学习气氛。(6)对自己不同意的事,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应对。(7)批评或处罚学生时就事论事,态度平和,情绪稳定。(8)以幽默方式来表达不愉快,能预防并化解师生冲突。

5、要成为优秀教师,语言表达上应该避免以下几点:(1)避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沮丧、灰心。(2)避免上课时公开点名批评个别学生。(3)避免言语中伤害学生的人格或家庭。(4)避免沟通中情绪失控,过于激动。(5)避免冷嘲热讽。(6)避免盛气凌人。

(7)避免和学生斗气,或挑起学生的攻击欲。(8)避免啰嗦唠叨。

6、想要通过训练说出有效话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理论联系实际;话语联系语境;沟通有对象感、有选择感、有调控感。

二、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一:

一、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伏契克《267号牢房》中有这么几句话:“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是七步。这个,我很熟悉。‛‚走过去是七步,走过来是七步。……是的,这一切,我很熟悉。”对这几句话,学生很可能会忽略。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领会其内在深意。以下是不同的老师提出的不同问题,请比较下面两个个问题,评出你认为设计得最好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1)这里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大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四个‚七步‛、两个‚熟悉‛不是很罗嗦吗?各留下一个好不好?如果都留下,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2、一位老师在教学完《阿Q正传》之后,是如此结束的:

这个可笑可悲又可怜的人在现实中吃亏了以后,便采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以 取得满足和胜利,为了‘革命’而葬送了自已的性命.大家都明了这归结为当时的社会制度。可身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还有人也用精神胜利法应对一些事情,精神胜利法是否一无是处,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吗? 这样的结束语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方式?有什么效果?

3、一位教师在讲述三角形构图的特点时以挂图《狼牙山五壮士》为例,他这样说道:

这是一幅体现三角形构图的极好作品:人,三角形;山,三角形;总体,三角形。三角形构图具有稳固的特点,给人一种顶天立地之感。这是一座坚不可摧的英雄群像,一座革命丰碑,一座当代华夏金字塔。

这样的阐释语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方式?有什么效果?

4、请点评下面教学实录中的导入语。

师:(把一个纸盒放在讲桌上,指着纸盒)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件虽谈不上价值连城,但也十分名贵的手工艺品。说来惭愧,本师买它不起,还是从一位颇讲究居室摆设的朋友家借来暂供一用的。同学们想不想一睹为快?

生:(齐声)想!

师:(从纸盒中取出一个景泰蓝花瓶)这个貌似普通,个头不大的花瓶,至少也值几百元!为什么如此昂贵呢?因为它出身于‚景泰蓝‛这一 名门贵族!也许有的同学要问:‚‘景泰蓝’是什么?何以昂贵如此呢?‛要搞明白这些问题,就请阅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

5、请分析点评下面这位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语。

老师看见几个初中男生在吸烟,就追问原因,有的男生说学习太紧张,抽烟可以解乏,有的说吸烟显得很酷。老师说:‚有道理!不过,我觉得抽烟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呢。抽烟可使人永远不老——不老而死;可以防盗——半夜咳嗽不止,小偷不敢来;可省布料——骨瘦如柴,小老头一个;不怕恶狗伤人——腰弓背驼,恶狗以为你拾砖砸它呢!不是有人说,男人不抽烟,白来世上走,女人会抽烟,潇洒又风流吗?来,是不是把烟拿出来,咱们一起潇洒?“几个男生惭愧地低下头。

二、设计教学用语(20分)

阅读以下教学文本,任选一份材料按要求设计教学用语。要求:

1、设计一段导入语,说明类型及设计意图。

2、设计一个问题,说明类型及设计意图。

材料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等于它排开水的体积,这就是阿基米德定律。

材料2: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窜到三元里一带抢劫,并侮辱菜农韦绍光的妻子。韦绍光等忍无可忍,与敌力搏,当场打死几名英国士兵。为预防英军报复,三元里人民在北郊三元古庙集会,决定立即武装抗击,以三星黑旗作指挥旗,旗进人进,旗退人退。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闻讯后”义愤同赴",组成一支反侵略的武装力量。5月30日晨,数千名义勇军逼近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四方炮台,诱敌军至预设的包围圈牛栏岗,经一天激战,打死英军200多人(其中有两名校官),英军逃回四方炮台。牛栏岗一仗,三元里人民大获全胜,英军惨败。31日,番禺、南海、花县、增城、从化等县400余乡的义勇也闻讯赶来助战,达10多万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武装反侵略斗争。

材料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演讲和朗诵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2、教师口语在语音、词汇和句法方面分别有什么要求?请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的看 法。

3、师生沟通技巧如何体现?请举例说明。

模拟试题二:

一、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思想意义。不同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同,请比较下面三个问题,评出你认为设计得最好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1)作者通过人物的塑造反映了怎样的主题思想?(2)造成于勒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如果于勒的再度破产是假装的,是有意要试探亲人的反应,那么其兄嫂发现真相后,情况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

2、《孔乙己》末尾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对这句话,学生很可能会忽略。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领会其内在深意。以下是不同的老师提出的不同问题,请比较下面两个个问题,评出你认为设计得最好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1)‚大约‛和‚的确‛是矛盾的,那么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为什么?(2)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一位老师在上完《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节课,是如此结束的:

恋爱,多么诱人的字眼;一个哲人说过,如果没有爱情,人间将成为一座坟墓。的确如此,就连别里科夫这样一个把自己装在套子里与世隔绝的人,也禁受不住爱情的诱惑,居然从套子里探出头来,要品尝一下恋爱的滋味了。像他这样的人,会获得姑娘的爱吗?他的爱情结局将会怎样呢?

这样的结束语主要采用的是什么方式?有什么效果?

4、一位教师在讲述“什么是蓄势”时,他这样说道:

什么叫蓄势?我打个比方。我看到过练习气功的表演,较‚手劈石碑‛。我看他劈的时候,不是一上来就劈,而是先有运气、运功的过程。他先围着石碑走两圈,把功集到手掌上,19 然后瞅准时机,突然爆发一股力量,把石碑劈断了。这个劈石碑的动作是关键性的动作,他也在蓄势。写文章也是这个道理。

这样的阐释语主要使用的是什么方式?有什么效果?

5、一位老师上课时,突然飞进来一只蝴蝶,当蝴蝶在教室上空翩翩起舞的时候,学生把注意力都指向蝴蝶,这位教师面对突出如其来的问题,暂停正在讨论的问题,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蝴蝶为什么向着你们翩翩起舞?‛学生们一下愣住了,老师停顿了一下,然后自问自答∶‚因为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呀,蝶恋花嘛!‛学生个个脸上露出了开心的微笑。老师又说∶‚来,大家一起把蝴蝶送回大自然吧!‛大家把蝴蝶赶出教室后,老师笑着说∶‚祖国的花朵们,现在该做什么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请你点评老师的这些课堂用语。

二、设计教学用语(20分)

阅读以下教学文本,任选一份材料按要求设计教学用语。

1、设计一段阐释语,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2、设计两个问题,说明提问语的类型,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材料1: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材料2: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材料3: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材料4:初中英语语法点之一——现在进行时。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正式演讲前的演练很重要。请谈谈演练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教学口语中提问主要有哪些方式?请谈谈你对这些不同类型提问语效果的认识。

3、沟通时教师为什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请举例说明。

【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1、(答案略)

2、这样的结束语主要采用的是拓展式结束语。把所学知识向其他方向延伸,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引起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或者深入。

3、这样的阐释语主要采用的是描述式阐释语。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形象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利于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

4、(答案略)

5、中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情绪波动大,感情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如果他们做错了事老师直言训斥,当众指责,会使他们感到自尊心受伤,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老师的语言应讲求艺术性。这位老师就都很好地运用了幽默、委婉的语言艺术而使得沟通比较顺畅,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二、(答案略)

三、1、演讲与朗诵,都要有明确的内容,都需要标准的普通话和一定的表演能力,都要求在表达主题时充满激情。乍一看去,二者界线确实难以划分,但细细辨析,二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区别,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角色身份的不同。演讲重讲,朗诵重演。演员在舞台上所表现的‚我‛并不是演员自己。朗诵也是如此,朗诵者本人并不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除了朗诵者表演自己的作品外,更多的时候朗诵者还是朗诵别人的作品。朗诵中朗诵者扮演成另一个‚我‛来抒情表意。演讲则不同,演讲稿中的‚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演讲者自己。演讲,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演讲者在抒发自己的心声。

(2)内容不同。朗诵者在朗诵时,以全身心进入作品,进入角色,着重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而演讲者在演讲时,始终不能忘记的是自己承担的‚宣传道理‛的责任,自始至终不能忘记身边的听众,着重的是推出自己的观点,并努力使听众认同,接受并受之影响而有所感悟,有所行动。

(3)处理方式不同。朗诵偏重表演,偏重抒情。处理时注重情感的起伏设 计,情感处理可以使戏剧化的,可以大起大伏;演讲更注重说理,要使听众接受你讲的道理,语调和情感的处理不宜有过大的起伏,而应注意交谈式的亲切感,注重听众的接受心理。

(4)场地性质的不同。朗诵的表演场地是独立于‚听众席‛之外的,无论这块场地范围多小,也与听众相对分离。朗诵者一进入这个表演区,就应该忘记听众,忘记自我,而全身心地进入角色,进入作品的氛围。不同的是,演讲者所臵身的‚演讲区‛,哪怕是正规舞台,与观众席之间也应该是没有界线的。演讲者登台演讲的‚台‛,仅仅是为了使自己的位臵更突出一点而已,以使自己比较容易受到注意。

(5)目的不同。朗诵主要是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及朗诵者的言语艺术表达技能,朗诵重在表演,观众听众则是在欣赏;演讲者注重通过语言艺术表达自己的思想,唤起听众的共鸣,力求听众‚有所知‛、‚有所感‛、‚有所动‛。

2、教师口语在语音方面的要求是:(1)口齿清楚,音质优美;(2)音量适度,语速恰当;(3)重音准确,停顿合理;(4)语调丰富,语气生动;(5)语流畅达,节奏鲜明。教师口语在词汇方面的要求是:(1)以通用词为基础,重视专业词的运用;(2)以口语词为基础,适当运用书面语词;(3)符合词语运用原则:需要、可接受、有针对性、准确生动、恰如其分、有文采。教师口语在语法方面的要求是:(1)多用陈述句和疑问句;(2)多用简短句和松散句;(3)多用换述句和重复句。

3、师生沟通技巧可以体现在确认信息话语、回应感受话语、打断偏离主题话语和高效沟通话语等方面。例如确认信息时,老师可以说:“老师想确认一下,你刚才说的意思是不是……?”“你觉得(认为)……是吗?” 回应感受时,老师可以说:“老师完全了解你的心情……”“我知道。”打断偏离主题时,老师可以说:“对不起,老师得打断你一下……”“你可以先听听老师的想法吗?”要提高沟通效率是,老师可以说: “为了……” “你可以……”等。

模拟试题二:

一、1、(答案略)

2、(答案略)

3、这样的结束语主要采用的是过渡式结束语。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将要继续教学的部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系列性和阶段性,起到连接新旧课、勾连知识得桥梁作用。

4、这样的阐释语主要采用的是说明式阐释语中打比方的方法。这种方式可以比较形象地把知识传输给学生,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利于学生自然地获取知识。

5、这位教师面对突出如其来的问题,通过巧妙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非常灵活地处理了这一偶发事件;然后通过引导,让教学恢复了正常的秩序。可以说,这位老师的语言体现出了灵活性、正向性和幽默感,他运用巧妙的语言成功地控制了教学过程。

二、(答案略)

三、1、演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疏通词句。带感情把内容通读一遍,修正那些自己读起来不顺口的词句,疏通为适合自己说话风格的词句,符合自己的演讲个性。注意口语化。

(2)有声语言的处理。语音正确、清晰;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表达思想感情。语言处理要贴切、自然、有感情。语调包括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要注重停顿。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又是一种修辞手段。在演讲中,停顿太少、太短或过多、过长都会影响表达效果。停顿分语法停顿和感情停顿。后者是处理技巧的体现之一。轻重、抑扬、缓急同样都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需加以注意。

(3)体态语言的处理。态势语最大的要求就是自然真实、准确适度。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态势语与口语表达协调默契,紧密配合,而且要与自己的演讲个性相贴切。也就是要符合演讲者的性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

2、提问语的基本类型有:(1)判断叙述型——‚是什么‛;(2)论证型——“为什么”;(3)说明型—— “怎么样”;(4)想像型——“会怎样”;(5)评价型——你同意……吗?判断叙述型提问语主要检测学生对于概念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思维要求相对不高,但对于促进学习和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作用。论证 型提问语要求学生对问题做出论证,着重培养学生科学分析论证的能力。说明型提问语要求学生对所提事物或现象予以说明或解释,着重培养学生准确说明的能力。想象型提问语要求学生对所提问题展开想象,并予以描述,着重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评价型提问语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并予以个体的说明,可以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3、师生沟通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从而找到有效的沟通办法。不同的学生表现出的信息处理方式和性格特征趋向是不同的,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分析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有效促进沟通。

例如,如果面对的是中学生,就应该知道,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抽象思维不断发展,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加强,随着知识面的拓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面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具有亲切性、趣味性、形象性的语言,以及富有思想性、逻辑性、典雅性和幽默性的语言。

2.教师语言艺术 篇二

第一、严格的规范性。规范性是指符合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语文教师还担负着学生语言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规范性显得十分重要。

语言的规范性包括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和修辞规范几个方面。教师口语在语音方面要求使用普通话标准语音,做到发音清晰,吐字准确。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四川方言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有的教师平翘舌不分,有的教师把“机械”读成“jījiè”,这些都是违反语音规范的表现。对语言中出现的一些尚不稳定的新鲜词、洋词也应持慎重态度。语法方面要求符合普通话规范语法,力求避免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失调等不规范现象。不用方言语法,如不把“请坐下来”说成“请坐起来”。修辞方面,要求符合语用习惯,避免用词不当、重复罗嗦、生拼硬凑、前后矛盾、不合语体等。

第二,明确的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运用不同的语言,即因材施教的意思。它要求对不同的教材内容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还要具有灵敏性和随机性。

第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的语言必须鲜明地反映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能以思想充实的语言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心灵,教育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他们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一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要把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感情灌输到青少年一代的心中。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着感情的道理更能激励青少年学生。娓娓动听的故事,扣人心弦的英雄事迹……远胜过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恰当地用富有教育性的语言,把思想教育巧妙地渗透在知识教育之中。

第四、富有启发性。所谓启发性,是指教书的语言能诱发学生思考,并让他有所领悟。启发性包含着三层意思:

一是发展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有“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教师贵在开导学生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而是鼓励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细心捕捉,及时点燃处于朦胧状态的智慧火花。教者不能代替学生领会运用知识,只有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在智慧的峰峦上不断攀登,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咀嚼,才能够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启发要抓住关节处,还要善于“引渡”,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及发展思维的目的。例如:讲授《陋室铭》时,一位学生发表意见说:“作者因官场失意而整天‘调素琴,阅金经’这种生活实际上是虚度年华,从这点上看,他就不‘德馨’了。”学生们议论纷纷,这时我提示到:“这依据要联系‘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去理解。”片刻之后,他们终于明白作者厌恶的是那庸俗的歌舞笙萧,灯红酒绿的腐朽生活,厌恶的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官场应酬,他以弹琴看书为乐,可见其志趣高洁。

二是激发感情。以情感人是语言教学的特点之一。讲台固然不是舞台,教师也不是演员,但教者不能饱含深情,其语言必然是苍白无力的,其态度必然是冷漠无情的,不能感染学生就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充分借助于教材的形象魅力,吸引学生细心体验和品位其中的情思,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为激发学生感情,教师的语言声调抑扬顿挫要得当,轻重缓急要适宜。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才能扣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把他们感情的琴弦拨响,引起共鸣,全神贯注地进入作品,把美感种子深埋在心里。

三是富于想象。教材的确有不少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作品和学生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通道,架起由此及彼的桥梁,寻找与学生生活的相通点,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增补想象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形象、形态和意境等等,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让学生能张开想象的“双翅”漫游中外,在历史的长河中跨越古今。高明的教师善于使学生的感情与作者的心弦合拍,开阔视野,想象不断丰富。这对培养审美情趣,创造美的才能,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五,及时的反馈性。反馈性就是教师把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必然引起学生反应,表现为把教师输入的信息效果如何再反印出来。由于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处于错综复杂的状态,这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适应千变万化的情况,及时反馈,因势利导。如果教师不注意反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教师的语言信息,置学生输出多寡而不顾,一味地死板地照既定“作战方针”搞下去,那就必定造成失误。因此,教师要有明锐的观察力,善于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都能透视出他们的思想,迅速做出判断,及时进行调查。可见,教师的反馈能力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

3.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三

关键词:课堂语言 肢体语言 文字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虽然语言不是蜜,但却能黏住一切。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会说话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是优秀教师一定是会说话的教师。教师的谈吐体现着自身的修养,体现着人格的魅力。在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有体会。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展示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呢?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

教师的舞台是课堂,是三尺讲台。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课堂语言面临着更严格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精练、不重复、不啰唆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的研究与理解,力争吃透、吃准教材。尤其是理科教学,就必须对概念、性质、定理,做到先深度把握,然后精准提炼,最后通俗解释这三步,让学生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比如,在教学如何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时,教师总结了这样几句话:“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这样几句顺口溜,既愉悦了课堂气氛,又简化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多年来,这样深入浅出的例子很多,使枯燥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

(二)教师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是生活的调料,是人类智慧的火花,是属于艺术性的口语。课堂上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能活跃气氛,又能处理突发状况,还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不喜欢没有幽默感的教师,反之,有幽默感的教师,会自我解嘲,会转移冲突,运用智慧巧妙地教化学生。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皮革马利翁效应”,正是因为教师的一句中肯的表扬或对学生未来的肯定,左右了学生的情绪,影响了他的一生。所以教师对待学生犯的错误,不应是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带有贬低甚至是歧视性的语言,这样只会使学生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也会拉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举个例子来说,课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答案呢?即使学生回答错误,教师若能和蔼可亲地对他说:“没关系,你的答案虽然与本题有些出入,但思考问题的角度很新颖,继续换一个角度试试?”这样学生就不会尴尬,反而会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可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才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师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肢体语言——无声的沟通

语言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肢体语言也是一样。教师不经意的一个手势,一束目光,一种表情都会影响学生,给学生的心灵带来微妙的变化。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在向学生传递着信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讲究肢体语言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信息的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声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肢体语言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如何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呢?

首先,面部表情要尽可能丰富。教师的喜、怒、哀、乐都体现在面部,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关注度。所以教师应不吝啬笑容,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和、明朗、宽容的感觉。

其次,眼神反应教师心境。研究表明:教师注意学生的次数,与学生注意力提高成正比例。教师常用的眼神方法有三种:一是环视,针对全班的学生。比如,起立时,教师应首先以一种标准的姿势站好,同时双眼环视全班所有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感到教师目光中的温暖和严肃,同时学生也会自查自纠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二是专注,这时每一位教师必备的基本技巧。人们都说:“一心不能二用。”但教师在授课时就必须“一心二用”,即授课的同时用眼角的余光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听讲状态,发现违纪行为,可用眼神注视5秒钟的方法,让他们收敛并改正。三是虚视,即似看非看法。一些平时一些表现较好的学生在搞小动作,他们自尊心很强,教师可采用看此处而言其他的方法,点醒他。

最后,运用手势要适当。比如,课上气氛过于活跃,学生积极发言,开始乱说一气时,教师可用一个“暂停”的手势,来制止学生。一个“举手”的动作比千呼万唤更能传情达意。做手势动作可以遵循以下原则:(1)双臂离开身体,自然、大方。(2)不做手势时,双手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3)手势应多变化,但不能太频繁,否则学生会眼花缭乱,事倍功半。(4)避免自己习惯性的小动作。

总之,优秀教师要利用三尺讲台,尽情展现语言魅力,恰到好处地使用体态语言,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二)文字语言——师生零距离

与学生沟通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所以教师不妨尝试非见面谈话式的沟通方式。

方式一:作业批注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批阅作业时也应与时俱进,不能单一地只体现“对”与“错”,而更应关注学生作业心理的健康发展。由于课时限制和学生人数较多,我们不能做到每一个学生都面批面改,所以,作业批注是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评价的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一则好的批语,应有充实的内容,语言优雅精致,形象鲜明生动。一则好的批语,就是一份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一份珍贵的礼物,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

方式二:试卷批阅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情况,所以教师对于学生试卷的评价不能片面地因分数的高低而一锤定音。试卷上不能只有学生的分数,应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个性差异,在试卷的空白处,写上内容简洁、言辞亲切的评语。比如表扬性评语:“你的解法真妙”“你真聪明”“你思维敏捷”“祝贺你,又一次取得好成绩”“再接再厉,继续努力”。期待性评语:“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失败了就不敢站起来”“不怕差,就怕不用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终有回报,再接再厉”提示性评语关注学习中的错误:“马虎不改,难有作为”“数学计算应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在这些激励的话语中,学生既可以直接感受到师爱的暖流,更可以激发自己继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方式三:小文章——大舞台

我会时常记录我与学生相处的点滴,放到班级开辟的“心灵园地”展示出来。一段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定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借助我的文章读懂我的良苦用心,增进师生感情。

教师虽然不是演讲家,也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演员,但是教师却游走于这些角色之间,他们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一个在舞台上,一个在讲台上,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一个是面对全班的学生,他们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希望教师都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用完美的语言艺术重塑自己的教育人生!

参考文献:

[1]周明华.教师基本功的修炼[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2]郭启明.教师的语言艺术修订本[M].语文出版社,1992.

[3](美)吉诺特.教师怎样和学生说话[M].海南出版社,2005.

4.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论文 篇四

一、语言应通俗易懂

教师的语言要通俗化、大众化,流畅自然,让学生容易理解。要防止词语的堆砌,用词要丰富,追求语言生动形象,但不能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辞藻。要防止说半截话,满口定义概念、技术术语,晦词涩语,故作高深,使学生如坠雾中,如听天书,不知所云。要做到通俗易懂,要求教师应做到四点。一是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摸清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采用学生容易理解和喜欢的语言讲述。二是语言要简短完整,少用过长的语句。三是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声音适当。教师声音过高,学生容易紧张、疲劳;教师声音过底,学生不易听清楚,影响教学效果。抑扬顿挫的语调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四是语言有逻辑性,条理清楚。只有做到这四个方面,才能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提高教师语言的有效性。

二、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言要生动、恰当

语气就是通过不同的声音和气息表达出不同的语意和情感的说话方式和状态。说话的人在不同的情绪、情感中,会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声音、气息。而不同的人在大致相同的情绪、情感状态下说话,声音、气息也会形成一些相同的特点。不同的语气必须为不同的内容和情境服务。教师应善于根据特定的内容、对象、场合与目的,使用不同的语气,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专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除利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讲解外,生动活泼的语言常常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讲解,能活跃教学气氛,而好的思路、好的.想法也往往在活跃的气氛中产生。专业教师在讲解中利用比喻时,一定要注意准确恰当,恰当的认识对实习操作往往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透彻的讲解是消除学生错误思路的基础,也是好的工序安排和好的加工方法的思想源泉。因而,教师在示范指导、讲解新课及巡回指导中,都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恰当和透彻。

三、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5.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五

语言,是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思想、传递知识、表达情感的媒介。我认为,一个教师要给孩子以影响,除了应具备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懂得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在活动中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语言发展,乃至其他心理发展有更大的影响。优秀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能够在活动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自卑为自信,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那么,教师的语言能力,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能说会道”是一码事吗?当然并不是那么简单。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及观摩优秀老师组织活动,使我领略到,教师的语言确实是一种非凡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纯洁的、完美的、生动活泼的,并具有启发性的。一个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教育对象。因此,一言一行都比其他职业的人要求更高。记得有一次吃午饭,吃的是炒芹菜粉。我发现芹菜有些老,嚼起来费劲,就随便对同班老师说:“哎呀,真是的,芹菜怎么弄成这样。”结果,那一天吃午饭,大部分孩子都不愿吃炒芹菜粉,这个说:“芹菜真难吃吃,”那个又说:“杨老师都不吃芹菜。”想不到教师一句平常的“牢骚”,竟给孩子这样大的影响。可见,教师的语言绝不能从个人的喜恶、情趣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最重要的是要戒除粗暴的呵斥、尖刻的挖苦和冷漠的情绪。

一、教师的语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准确:孩子年纪小,接受和分辨能力较弱,注意力又容易分散,这就决定教师的语言必须要准确。教师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语言既要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又要符合语法规范。即教师在讲述中用词要具体,词语顺序、词语搭配要正确。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说“从前在一个地方”,就不如“在一座小房子里”、“在一棵大树下”更具体;介绍交通规则,说“一个”汽车,“一伙”人,就不如“一辆”汽车、“一群”人规范。幼儿爱动、好奇,教师就要把动词、形容词使用好,还有象声词的运用,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这类知识性活动中,不仅发展了智力、丰富了知识,而且还能受到规范化语言的训练,从而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此外,教师每用一个词或解释一句话都要认真辨析词义,力求准确。有一次上识字课,在给生字“发”组词为“发明”时,孩子不大理解。我就把它解释成:“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你能做到就是„发明‟,我们要表扬这些人。”我班邵瀚杨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我昨天发明了,你还批评我?”“你发明了什么?”“小朋友都不敢捉蚂蚁,我敢捉。我发明了,你不表扬我。”被他这一说,哑口无言。由于教师不准确的解释,让孩子错误理解,闹出了这样的笑话。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幼儿年龄特点,用词要准确得体,造句要反复推敲,表意要恰到好处,让孩子听得懂。

(2)简洁:教师的语言还必须要简洁。“句中无余字,篇外无长语。”一句就是一句,不含糊,不拖泥带水。要紧紧地把握中心,让孩子容易理解。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同样组织计算活动“5的形成”。A老师出示四只小鸭,她绘声绘色地讲述了4只小鸭的形态,再让孩子数,看有几只小鸭。接着,又出示另外一只小鸭,同样是一段“美的语言表述”,最后才让孩子说出“又来了一只小鸭,4添上1是5。”这过程一共用了8分钟。另外一个B老师也是出示小鸭,她边出示边简单生动地讲:“今天天气真好,小鸭都来散步了,呷呷呷呷,摇摇摆摆的来了几只?哎,等等我,谁在叫?你看,又有几只小鸭来了。”接着,B老师便开始启发幼儿说出“4添上1是5。”这过程只用了3分钟。课后效果证明B老师班的孩子学习兴趣浓,真正掌握5的形成。而A老师班的孩子则觉得故事好听,对5的形成一点都不理解。看来,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清楚活动目的,不要把计算课上成语言课。如果一句能讲清楚的事情,却非讲十句八句繁词琐句不可,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目的。

(3)有趣: 孩子对新鲜有趣的东西很感兴趣。老师的话如果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幽默风趣,那么孩子就像在聆听一首动听的歌曲,欣赏一派醉人的风景。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感人,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对日常用语进行加工,创造有自己风格的语言。比如复习几何图形的活动,当教师出示了身体由几何图形构成的机器人后,怎样去唤起幼儿的兴趣呢?怎样教他们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呢?当然不是一遍又一遍地教说:“头是圆形,身子是正方形„„”这样太枯燥,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更有效的做法是让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和机器人对照一下,看是不是一样。有趣的是机器人有个翘起的小辫子(天线),虽然这与认识图形无关,但却能引起幼儿兴趣。继而,幼儿会兴致勃勃地说出圆形的脑袋、三角形的鼻子等各种图形。我在组织学习折纸时,把“把纸压平”说成“帮纸宝宝按摩。”想让孩子“闭上嘴巴”,就说:“把我们的小白牙藏起来。”孩子觉得有趣,都乐意去学去做,这样一来,教育效果就好多了。如,中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4)自然:在工作实践中使我体会到教师还有一种极具感染力、吸引力的隐形无声语言。那就是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胜有声”地吸引着孩子。如: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时,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指指地上的玩具,并摇摇头。孩子便会自觉地拾起玩具。又如:当孩子在教室喧哗不止时,我会稳稳地坐好,然后拍两下手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自觉安静。我觉得这“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有效得多。但表现时千万要自然大方,不要矫揉造作。只有出自真情,自然流露,符合自己的气质,才有效果。

(5)引导性:适当地引导,帮助幼儿正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幼儿评价一个事物时说:“大灰狼很坏”、“小猴不对”等简单的话,却说不出为什么。这时教师可以重复幼儿的话,再加以引伸。“对,大灰狼很坏,它把小红帽吃了。他又干了什么坏事呀?”这就能使幼儿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更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来。当幼儿不能清楚地进行表述时,教师应帮助他用一些介词、连词来完整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6)启发性:恰当的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提示:弯弯的月亮象什么?幼儿会说出象小船的句子。如何引发幼儿更丰富的想象呢?教师可以用欢快的语调、以自述的口吻告诉孩子们月亮的不断变化:我的名字叫月亮,我的身体每天都在变。最早我的身体只有一条线那么细,你们看象什么呀?这样一边讲一边问,再加上几个不同的月亮图形,幼儿的想象会随着教师的生动叙述扩展开来,他们能说出:象指甲、象香蕉、象桔瓣、象摇蓝、象月饼、象汽球、象镜子等多种句子。其比喻和想象之奇妙,为成人所不及。这就是语言艺术为幼儿启开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此外,为了发展幼儿语言的需要,还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娃娃腔,一种是成人化。娃娃腔是指一些不规范的小儿语,如把汽车说成“嘟嘟”,小便说成“嘘嘘”。教师的语言要求浅显易懂,但绝不降低语言水平,迁就幼儿的不正确语言。成人化是走向另一极端的错误做法,经常使用一些成语教学,比如把早晨景色用“雄鸡报晓”“冉冉升起”等词语进行描述,致使幼儿理解不了。

二、幼儿教师语言内蕴涵的丰富情感

真挚热爱的情感,是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幼儿才能赢得幼儿的喜爱和信赖,才能爱屋及乌的喜爱教师组织的活动。教学语言中富含了这种真情,就如春风化雨,让幼儿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对幼儿的热爱包含着许多内容,如对孩子的信任和理解,关心与体贴,尊重与爱护,鼓励与激励等。教师心中有这些爱孩子的真情在,自然会在她的教学语言中表现出来,有声言语可以表现,无声言语也可以表现,她的动作、她的目光、表情都洋溢着这种真情。

教师整天和幼儿在一起,要说很多话,有些话象圣旨一样很见效,有的则象“耳旁风”一样,毫无作用。比如早晨入园要问好,下午离园要道别,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忘记。这时教师的再三强调,就不如主动地问声好或说声再见更有效。因为幼儿无意记忆强,教师的这种做法能有效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信号,幼儿马上被提醒了。他会想,明天早上,我一来就问老师好。

教幼儿学习和使用礼貌用语可以培养幼儿优良的品质,幼儿教师要率先垂范。有这样一件小事:有个孩子由于拉肚,拉了一裤子,教师帮助他脱裤子时只轻声说了句“真臭”,接着就响起了“真臭”、“真臭”的叫喊声,这位教师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就诚恳地说:“对不起,老师不该嫌臭。”接着对全体幼儿说:“他不是故意的,我们大家来帮助,好吗?”“好!”话音未落就有几个孩子上前帮小亮脱鞋、拿盆端水。在平常,幼儿为老师搬来一把小椅子,亲切地说一声“谢谢”,幼儿会欢快地回你一句“别客气”;用“请”字让幼儿做事,他们会很乐意地去做。是的,“对儿童的幼小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幼儿,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喜爱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对幼儿充满期望的教师,她会在与孩子的交流与互动中更多的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即使是对孩子的批评和责备,教师都是怀着让儿童“成为一个好人”的期望去表现她的不满。

日常与幼儿交谈,一忌简单粗暴,二忌截住话头,三忌强制命令。在幼儿园有好多孩子不愿吃茄子,对这一现象如果进行训斥:“茄子里有丰富的营养,怎么不吃?”幼儿会默默不作声,也可能会强咽下不愿吃的茄子。不过长此以往,幼儿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就会埋在心里。假如换个说法:“为什么不愿吃茄子呢?茄子里含有很多很多的营养,可以让小朋友长得又高又漂亮,瞧,咱班的XXX长得多帅!”幼儿会感到老师是关心他,内心的情感也会一触即发,其教育效果就会好多了。

6.教师语言艺术读后感 篇六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教师与学生沟通是其中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但是这几个角色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学生的发展“.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是一个心理场,有不同的心理镜像在课堂中活动。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应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这是教师更像一个心理医生。教师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体现了你希望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权威,引导者还是共同学习进步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很关键。说什么,怎么说,有这样一个的例子,教学对象是一群小学生。在某节课上,有3个学生在底下作小动作。我没有正面批评他们,因为我试过无数次,对这几位学生都没有用。于是,我就让他们主动站起来。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所有学生都以为我要批评他们了。我相信那几位学生也在思考要不要站起来。30秒之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了。我没有批评他,相反,我表扬了他的诚实和勇敢,相信他如果能改掉作小动作的坏习惯的话将来一定能做大事。我的话出乎学生的意料,我注意到没站起来的另两位学生的表情变化。一个脸已红得像红富士,另一个则低下了头。我的效果达到了,就继续上课。之后,这三位学生上课明显比以前认真了。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同样是教育上课开小差的学生,怎么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我那样说没有效果呢我觉得这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思考和积累的。

塑造一个成功的教师,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语言美学,也就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我想教师的语言艺术应该是靠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培养,而不是追求华丽时髦的词汇。语言的艺术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是教师本人心灵美的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方面的影响,这是潜移默化的,有时甚至连教师本人也没有察觉。如果想了解一个教师,一个学生心目中的教师,那么就去看看他的学生。

7.数学教师口头语言的艺术 篇七

一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准确、精炼、规范

首先, 用词要准确。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概念, 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 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准确使用科学、清晰、明了、简练的教学语言, 来进行概括与表述, 才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如:“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35千米”, 不能说成“汽车每小时的速度是35千米”。数学概念科学严谨, 概念中每个“字”、“词”都不能随意删减、添加、调换。如:“数位”不能说成“位数”, “除”不能说成“除以”。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误解, 影响学习效果。对于相互依存的数学概念或某种前提条件下才能成立的, 教师要表述清楚他们的依存关系或存在的前提条件, 不能独立地表述。如“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这句话中的“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条件就不能丢掉。

其次, 叙述要简练。课堂上是有时间限制的, 教师语言不简练, 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 要用简练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 抽象的问题讲具体, 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有些教师只怕学生听不懂, 翻来覆去、不厌其烦地讲述, 其结果只会造成重点不突出,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的语言要规范, 教学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达到清晰、准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注意用数学术语去讲课。如:“长方形周长公式, (长+宽) ×2”不能读成“括号长加宽括号乘2”, 而应读作“长加宽的和乘以2”。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定律和法则, 也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文字题。另外, 教师语言还应快慢得当, 有轻重缓急, 要有节奏感, 要抑扬顿挫。

二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有启发性

首先, 教学语言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可以激发学生巨大的潜力, 能燃起学生求知的火花。其次, 教师语言要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诱导学生质疑问难, 尽可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三教师的口头语言逻辑性要强

首先, 教学语言必须符合逻辑规律。数学教师在运用概念作出判断, 进行推理时, 都必须严格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如:“这两条平行线画的不平行”, “这个直角不到90°”,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三分之一”等, 都是违背逻辑规律的。

其次, 口头语言必须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科学, 数学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因而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语言必须合乎事实、前后一致、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给学生以清晰的思维, 另外还必须符合教学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

四教师的口头语言要有幽默感

学生都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 多点幽默, 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调解学生的学习情绪, 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 笔者这样问学生:“有客人来你家吃饭的时候, 先让谁入座?然后谁再入座?”学生们都说:“客人先入座, 然后自家人再入座。”“对, 乘、除法就好比客人, 加、减法就好比自家人, 计算时当然要先算乘除法, 后算加减法了。”但是课堂上不可单纯地使用与教材内容无关的材料, 漫无中心地讲笑话。教师在使用幽默时一定要有分寸, 分寸掌握不好, 学生就会对你的话产生怀疑, 甚至让学生产生一种戒备心理, 不利于课堂教学。

8.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探究 篇八

【关键词】准确 规范 清楚 简练 含蓄 幽默 抑扬顿挫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4-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课堂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效率,每一位教师,不论他教什么学科,都是学生的语言教师,学生会不断从教师的语言中模仿其语音、语调、情感,吸收语汇,接受教师语言风格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激起学生高尚的情感,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鼓励学生学习的信心。这些语言如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在学生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建议教师在运用课堂语言方面,应注意以下四点:

首先,语言的准确、规范、科学性,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基调。 他表现在语音标准而动听,符合普通话要求;语言准确而丰富,坚决杜绝口头语;语法结构合理而灵活避免语病,符合科学原则,有严密的逻辑性。否则,如果教师语言不准确、不规范,“这个”“那个”口头语连篇,甚至用词不当,含混不清,前后抵触,那么,就会使学生在课堂上茫然不知所云,失去听课兴趣,怎么能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呢?因此,教师的课堂的语言应该条理清楚、科学严密、不凌乱。不然就会使所讲内容尤如一堆沙子,没有一点粘性,前后内容连贯不起来。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用语准确,用词严谨。只有达到了这个要求,才能在学生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判断,才能分清是非、对错。这就要求教师对所讲的问题掌握得准确,理解得清楚,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在讲课时表现出课堂语言表述的准确严谨。反之,词不达意,似是而非,废话连篇,语无伦次,说不清道不白,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也应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要抓纲张目,准确地把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全面概括出来,使整个一堂课的内容好像一串有大有小的葡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堂内容有清晰的印象和完整的记忆。

其次,清楚、简练,具有生动性是教师语言的内涵。清楚就是吐音清楚,条理分明,举纲带目,抑扬顿挫;简练就是举世简短,语言不繁,表达明确,生动有趣。能用一句话说明的问题,决不用两句话表达。简练干净的语言使人神清气爽,听得明白;冗长罗索的语言,让人抓不住要害,越听越糊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废言连篇的讲课,只能催人欲睡;古板艰涩,不着边际的发挥,只能使学生上课走神。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能唤起学生求知欲,它像欢跳的山泉流进学生的心房,又像和煦的春风吹开他们笑脸。为此,课堂语言应当讲出色彩,讲出感情,讲出意境来。只有把抽象的东西讲具体,深奥的道理讲浅显,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清楚简练,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具有生动性,学生才能从教师那清楚、简练、生动、典雅的课堂语言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再次,含蓄、幽默,具有启发性是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风格。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终生难忘;一句巧妙的点拨,可以使学生疑窦顿开,一个幽默的调侃,可以使学生在大笑之后有所顿悟;一句含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恍然清醒。含蓄,使教师的课堂语言曲径通幽,深邃高雅;幽默使教师的课堂语言香甜甘冽,美不胜收。给学生以深深地启迪。即达到了“晓之以理”的目的,又收到了“动之以情”的效果。“一石双鸟”,何乐而不为?如: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亲情的文章时,可亲切地问道“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你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怎样做?”这样亲切地追问一下子会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以自己的感受体验着作者的感受,会更容易地深入文章。当然,我们提倡课堂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而不是要教师专门讲笑话,哗众取宠,来迎合学生。否则,就会使学生觉得课堂语言过于轻佻、庸俗、油滑。这样不仅大大地偏离了主题,而且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最后,语言的抑扬顿挫,具有节奏性是教师在课堂上用声音表情达意的重要技巧。“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一些语文课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师语言的平淡给人形成的印象。课上总是一个腔调,一个语速,没有节奏,没有重音,没有起伏。学生听着很容易恹恹欲睡。三尺讲台,其实就是教师每天的“舞台”,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个曲调,那谁还愿意去听呢?如果每天嚼着同样的“馍馍”,谁还愿意“吃呢”?同样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课堂,一成不变的语调,那和寺庙的和尚念经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宜该让自己的语调变得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课堂语言的停顿、高低、强弱、快慢,语调的变化,都必须很好地斟酌,且不可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例如:讲到激昂处,语言一般要高而且快些;讲到说理处,语言一定要振振侃侃。有抑扬,有顿挫,优美动听,切忌平腔直调,让学生在轻重缓急恰当,高低快慢适度的波澜起伏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上一篇:医学院外联部的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关于给拾物不昧者的表扬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