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议题

2024-10-11

管理评审议题(共10篇)

1.管理评审议题 篇一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议题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一)(时间:11 月14 日13:30—15:00;地点:友谊宫二层会议厅;主持人:时勘,井润田)U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AMT应用与创新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制造业为例U U雇佣关系对员工创造性的作用机制:一个整合框架U

U魅力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行为比较研究U

U基于人本管理的企业文化塑造[1]——以泰安盐业公司为例U

U具有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U

U制造业管理者胜任特征的评价:基于个性优势识别的视角U

U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关系实证研究U

U员工创造性研究回顾与展望U

U民营企业知识型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研究

X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二)(时间:11 月14 日15:20—17:30;地点:友谊宫二层会议厅;主持人:时勘,井润田)U高管团队信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团队冲突的中介作用U

U领导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U

U推动组织创新的企业特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实证研究U

U管理者的工作-生活整合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U

UComponents and the Impact of Current Employee Benefit Systems in ChinaU

U人才管理问题研究U

U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影响因素分析U

U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研发人员就业能力U

U组织变革情境中控制点、变革图式以及变革承诺之间关系研究U

U转型经济下员工工作价值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U

U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U

U知识经济时代的跨文化冲突与管理U

U知识主体中心性对团队知识扩散影响及其实证研究U

U基于系统视角的城市人才活力动力因素分析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三)(时间:11 月14 日15:20—17:30;地点:会议楼202;主持人:肖鸣政,李超平)U服务人员情绪工作与工作投入的关系研究U

U论“四位一体”的组织学习动力学机制U

U商业银行行长胜任力模型绩效追踪验证研究U

U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整合视角下的理论框架U

U公仆型领导与员工绩效的关系U

U团队主动性构思的开发研究-基于扎根理论方法U

U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分析及实证研究U

U人才租赁优化模型—基于用人单位与人力资源租赁公司视角的研究U

U80 后员工的个性特征及管理策略研究U

U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U

U影响企业家成长因素的研究综述U

XI

U管理者胜任特征与个人绩效的关系研究:心理契约的调节作用分析U

U战略性绩效管理及评价系统综述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四)(时间:11 月14 日15:20—17:30;地点:会议楼203;主持人:孙健敏,刘蓉晖)U试析组织文化胜任力开发:隐性胜任特征的显性化U

U中国文化情境下工作越轨行为结构维度的初步探索U

U胜任特征模型理论和实践的探索U

U工作压力研究:国内二十年的回顾与评析U

U人与组织匹配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U

U学习型组织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U

U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绩效、身心紧张的关系:可雇用性的调节作用U

U绩效评价中主管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差异性研究U

U社会支持对求职行为和求职满意度的影响——基于高校毕业生的追踪研究U

U在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心理契约U

U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对危机事件的抗逆力模型探索U

U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综述U

U激励手段(支持、奖励、反馈)对个体创造力的影响机制U

U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初步研究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五)(时间:11 月15 日9:00—10:30;地点:友谊宫二层会议厅;主持人:陈国权,王永丽)U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U

U社会交换、管理困境与组织协作U

U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对策U

U科研工作者学术责任对科研经费使用行为的影响研究U

U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实证研究U

U雇员群体离职的动因、过程与后果:一个初步的分析模型U

U领导:员工心中组织的代言人——基于LMX对情感承诺影响的实证研究U

U心理所有权在中国情境下的验证与理论拓展U

XII

U浅谈我国企业在线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六)(时间:11 月15 日10:50—12:00;地点:友谊宫二层会议厅;主持人:陈国权,王永丽)

U北京市青年科技人才开发中的问题调研与对策初探U

U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破裂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U

U管理者胜任素质研究的人本主义范式U

U向职场边缘化说“NO”:来自关系和组织政治的解释U

U组织诊断的压力感理论模型U

U3G时代电信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U

U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整合协同的障碍及对策

心理资本与大五人格对组织行为预测作用的比较研究

第一大类:员工士气和满意度研究

1、组织士气培养与提升研究

2、员工士气诊断与提升研究—以**企业为例

3、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的顾客满意度提升研究-以汽车零售业为例

4、顾客满意度与员工满意度关系研究

5、有效的精神激励方式研究

6、员工满意度提升研究

第二大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评价、培养问题

7、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评价、培养模式及配套政策研究

8、山东省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评价指标体系

9、山东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竞争力比较分析

10、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备选岗位及备选人才数据库的定量化研究

11、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引进对策和配套政策研究

第三大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

12、科技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创新管理等因素关系研究

13、科技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培养理论框架

14、高科技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关系的定量研究

15、如何科学地测量科技创新型人才创造力

16、科技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培养机制研究(以高科技企业为例、以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为例、以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为例)

17、科技创新型人才创造力存量影响因素研究

2.管理评审议题 篇二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场新闻发布会之所以发生导向上的偏差,是由于发言人未能进行有效的“议题管理”(issue management)。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Robert Heath)将修辞学引入公共关系的研究当中,创立了“议题管理”学派。在他看来,有效的议题管理应当体现修辞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事实与价值的一致性。由于议题管理的目的是有效传播公共政策,因此议题管理的精髓便是事实、价值和政策三者的统一,从而以符合公共性和专业性要求的修辞手段来表述政策,获得媒体和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在上述的例子中,科学认识添加剂是一个具有紧迫性的议题,是制定和实施与保障食品安全有关的公共政策的前提条件。虽然“将那些误导公众的记者列入黑名单”是发言人想要传播的一个重要事实,但由于“黑名单”所包含的价值观与公共政策的指向不完全吻合,因此导致了媒体和公众忽视了主要议题——科学认识添加剂,而转向了一个有悖于公共性的议题——黑名单。显然,如果我们把“黑名单”列入议题,就会发现它所包含的是一种威权主义的价值观。它让我们想到了那些动辄动用公权力打压不同意见的“思想警察”们。无论开列黑名单的动机是什么,这个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观是难以让媒体和公众接受的,甚至会引发他们种种不愉快的联想,诱发他们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一点在发布会结束后的媒体报道和网上舆论中得到了印证。

这种事实维度和价值维度的矛盾在我国政府部门的公关活动中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媒体和传播素养的淡薄,议题管理意识的缺失,是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因此,如何坚持事实和价值的统一,公共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提升议题管理能力的切入点。类似“黑名单”这样的“标签语”带有浓厚的斗争哲学的色彩,把记者、媒体乃至于公众置于发言人所代表的组织的对立面。类似这样的用语还有:“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不明真相被蒙蔽的群众”、“从重从快、狠狠打击、一个不留”等。上述这些表述显然都是公共性和专业性缺失的典型例证。前几年教育部发言人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将在年底清退所有的民办教师”,引发了舆论的一片谴责。与“黑名单”一样,“清退民办教师”所包含的事实维度是不容置疑的。民办教师是过渡历史时期的产物,确实不符合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但是,就“清退”这一事实而言,其价值维度体现的仍然是斗争哲学,把民办教师在物质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为国家教育所做的贡献一笔勾销了。

上述两个例子充分说明,政府出台的公共政策要想获得媒体和公众的理解和认可,必须借助有效的议题管理和公共传播机制——其核心便是事实与价值、公共性与专业性的统一。如果卫生部发言人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他应当摒弃“黑名单”的说法,采用一种更体现公共性和专业性的修辞方式。

3.管理评审议题 篇三

关键词:家族企业 中层管理者 议题营销 影响因素 策略模型

一、引言

在我国家族企业中,出于对家族企业的整体利益考虑,在家族理性的驱使下,企业大都采取直线式的企业管理方式,企业所有者并没有太多的外部授权意愿[1]。家族企业中承担重大决策的是家族内部成员,他们大多身居企业高层管理岗位,而大部分的中层管理岗位则由企业所聘用的外部人员承担。但是,随着家族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战略决策的民主性也随之提高,中层管理人员在组织变革等战略管理上必然要体现比原来更多的主动性和决策性。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时间和注意力是组织的关键资源,但这一资源是有限的,中层管理者如果要发挥其管理决策的主观能动性,必然要竭力争夺这一资源。作为家族外人,中层管理者既要考虑组织绩效最大化,又要从属于家族理性利益,在此前提下才能对高管决策的注意力资源进行争夺。本文引入了“议题营销”概念,通过其过程及结构变量分析来探讨家族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议题营销促成因素及策略模型。

二、文献回顾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指从事联结垂直性相关团体的活动,并对本部门工作承担责任的企业成员(Pugl等,1968)[2]。议题营销(Issue Selling)是中层管理者有效影响和改变高层管理者对某些议题的注意力和态度的重要方式[3]。Wooldrigde ·B等认为,议题营销对组织的工具性作用在于,有助于中层管理者促使高管关注不被重视的议题,提升战略决策质量,从而创造更好的组织绩效[4]。议题营销还使个体赢得高管对某议题的关注从而采取根本性的措施(Dutton,Ashford,1993)。关于议题营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议题营销的意愿、影响因素、议题营销的发动及效果等方面,Dutton和Ashford(1993)的理论研究显示,个体对议题营销成功概率的评估、在组织中的地位、在高管心目中的信誉、拥有的与议题相关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感知的印象管理风险、感知的组织绩效风险等因素,会影响其发动议题营销的意愿。并且认为,议题营销存在四种不同的发动方式,分别是包装式发动、参与式发动、渠道选择发动和正规化发动。Ling 等( 2005) 的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民族文化在情境与营销意愿强弱之间的调节作用, 但该模型忽视了组织文化这个情境因素[5]。我国学者谭凌波、谢晋宇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构建了人力资源经理议题营销的策略整合模型[6]。

众多学者对议题营销进行了广泛及深入的研究,但缺乏针对我国情况从不同组织、不同性质议题的角度进行议题营销策略模型的研究,另外也缺少对具体情境下群体议题营销的研究。从中层管理者在组织层级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当前中国企业的内部环境来看,中层管理者所处的情境具有高度不确定的特点,中层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或角色和当前环境的构建与解读会影响他们的情境适应性,因此,研究其议题营销策略模型应建立在他们所处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中。而且,目前我国关于企业中层管理者的多数研究集中在胜任力和执行力方面,尚未形成针对这一群体议题营销的完整研究成果。所以,本文选取了家族企业组织变革这一特定情境为研究视角,对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议题营销策略模型进行探讨,以期能发挥抛砖引玉之作用。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图通过比较不同家族企业中不同职能部门中层管理者议题营销策略,找出其共性、厘清其促成因素,从而构建这一群体的议题营销策略模型。基于这一目的,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法是对各种媒介所承载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和预测社会经济变化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7]。该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编码运作,编码包含着概念化和操作化逻辑。其研究路径是先设定概念框架,也就是确定分析单元及归类标准,然后将分析单元分配到最能说明分析目的的逻辑分类框架中去。所以,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①根据研究目的抽取样本;②确定样本的分析单元;③对样本进行编码并取得量化数据;④对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样本来源

本研究中的家族企业,是指家族资产占控股地位、企业经营管理采取家族规则和企业规则相结合机制的中国企业。样本企业中82.3%所在地为广东省,11.4%所在地为上海市,2.7%所在地为其他省市。我们通过对32位中层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搜集到有关家族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议题营销关键事件共41件描述,每件案例的描述包括了议题内容、发动方式、过程及效果,我们将其整理成相应的41份文字稿件。

组织变革是指运用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间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8]。现代市场经济中,诸如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外包策略、机构改进、虚拟制造、并购重组等无不牵涉到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组织变革。在组织变革中,中层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职能角色体现得最为充分,所以,本研究设定“组织变革特征明显的议题内容”这一标准对上述41份稿件进行抽样,获得32份文字稿件,我们对这些稿件内容进行整理,形成32份关于议题营销促成因素的总结,共计28.32万字,分别由26位中层管理者提供的议题营销关键事件整理而成。

(三)分析单元、类目与编码

我们通过反复阅读上述抽取并进行整理的28.32万字样本文字稿件,寻找进一步研究所需的各项考察因素。伯格指出,假使要分析文本材料,那么分析单位可能是字词、题目、体裁、段落、项目、概念、语意或者是以上各项的合并。然后,对分析单元进行编码,把文字语言转变成量化数据。endprint

从组织理论出发的组织创新研究认为,结构变量是组织创新的基本决定因素。个人、组织和环境因素是组织创新的变量(Damanpour,1988)[9]。我们借鉴这一观点,对每个样本过程事件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量分析,挖掘能预测因变量(议题营销)的促成因素。为了确定分析单元的类目归属,需要设立分析类目。(见表2)

对同一样本进行评价,如果两位评判一致,则标记为“1”,如果不一致则标记为“0”。

(四)信度分析

信度是对文本编码一致性、分类准确性和方法稳定性的检验。通过信度分析可以检验两位评判员对同一样本评价的一致性程度。学术界普遍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检验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两位评判员在第一次单独编码之后评估者之间一致性比率为61%,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讨论后一致性比率达到了91.3%。如果不同研究者一致性比率在80%及以上,则评判结果认为是可以接受的[10]。

(五)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内容分析法的要求,本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是将分析单元分配到分析类目体系中,并对各分析类目中出二值数据“1”出现的频次进行计量。编码统计结果显示,在32个样本中,影响议题营销的因素出现频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出现频数26次以上的类目有L1、L2、L4、L6、L7、L8、L15、L17、L18及L20,分别分布在议题营销者特征、高管特征、组织情境、营销发动以及营销效果预期等因素中,说明促进议题营销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多元因素合力促成了议题营销。

首先,议题营销者个人的“组织地位”、“议题相关知识及经验”、“与高管良好关系”等因素是前提条件,这关系到议题本身的质量。高管个人的倾听意愿及战略偏好决定其对议题注意力分配程度。组织内部的管理瓶颈驱动迫使企业进行组织变革,说明了高管接受变革议题具有被动性特征。营销发动方式的包装重点在于议题的绑定及解决方案的参与,这说明,高管对实效性强的议题最为关注。营销效果预测因素中,“不涉及家族利益纷争”和“可预见的近端绩效”是关键促成因素,说明高管对于复杂程度低的议题容易产生关注。

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26次以下的类目有L5、L9、L13及L19,说明高管的开放性管理理念对议题营销的推动力不大;如果企业面临经济压力,则可能对议题营销产生阻力,所以,内部经济压力因素对议题营销促进力度不大;议题的理性陈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营销效果,但非绝对优势因素。而议题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则会增加议题可预见的复杂效果,难以产生强大的营销促进力。

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下的类目有L3、L10、L11、L12、L14及L16,议题营销者的冒险精神、企业的家长作风、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营销的公开发动等因素的促成作用是微弱的。

四、家族企业中层管理者议题营销的策略模型

上述研究从组织创新理论出发,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索了家族企业中层管理者议题营销过程的促成因素,我们可以从议题营销过程的各个阶段,进一步构建其策略模型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议题意愿策略。这一策略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营销者自我评估;二是营销者对企业环境的评估;三是营销者对营销对象及企业环境的评估。一般而言,家族企业由于存在某些经营上的局限性,比如,家族利益往往被优先考虑于企业利益等,所以,组织变革具有较大的保守性和被动性,企业只有身处经营困境才能让高层决策者立意谋求变革,这是议题营销发动的时机所在。营销者个人则应具备议题内容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经验,还应探求与高管的良好沟通方式以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

第二阶段:议题内容策略。议题内容需要一定整合及包装,在这一阶段中,中层管理者需要寻求议题内容的支持信息,充分考虑议题内容与企业经营管理瓶颈密切相关,且附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变革范围恰当,专业程度高;致力于创造获得利益相关者认可并支持的议题内容,而且要体现方案的逻辑性、严谨性和可行性。

第三阶段:议题发动策略。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说服关键决策者采纳议题。应具备发动前酝酿,适当游说企业利益相关者,让决策者相信议题与更大盈利及市场份额等直观利益紧密联系。发动方式则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企业文化状况进行陈述,力求不介入或牵扯家族利益纷争,而且要体现在议题中的积极参与角色。议题呈现应考虑适当场合,力求逻辑清晰,让营销对象理解每一个内容细节。

第四阶段:议题过程策略。这一策略是指中层管理者在议题得到采纳后积极推动议题实施的方式方法。从议题营销过程来看,这一环节属于事后阶段,但对于议题营销的实质性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中层管理者应参与议题相关的解决方案中,排除实施过程的障碍,降低实施成本,通过实际行动体现议题的专业性及中层管理者自身的专业能力。

第五阶段:营销事后反馈。这是议题营销的总结阶段,这一策略阶段包括了企业高管对议题效果及营销者个人能力的评价、企业员工的整体信息反馈以及中层管理者在整个营销过程中的学习和反思。营销事后的积极反馈将促进营销者下一次的议题营销效果。

需要指的是,这一策略模型是一个向上循环周期,经过一次成功的议题营销并能收到预期实施效果,中层管理者将会提升其在企业战略中的决策地位,为下一次的议题营销提供策略经验及声誉支持。

五、结论

以往众多学者从过程视角研究议题营销问题,多从纵向角度并基于国外企业情境分析议题营销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了我国家族企业中层管理者如何通过议题营销来实现其战略角色,首先考虑到的是中国企业中层管理者所处企业内部环境具有明显区别,不同企业内部环境将导致中层管理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的差异,本文选取家族企业为特定的研究情境;其次,本研究基于组织创新理论,从结构变量分析入手,从横向角度探讨了议题营销的影响因素;最后,我们又将促成因素嵌入议题营销过程,构建了议题营销的策略模型,这样既考虑纵向角度即营销活动过程的运作与实施,又兼顾了横向变量的制约。我们的研究从视角到领域均丰富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尚欠深刻的讨论。endprint

总之,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超越家族内圈的民主决策参与,而中层管理者发挥战略决策作用又离不开议题营销,中层管理者只有保持对组织变革的敏感性,提升专业素质及沟通能力,采用科学理性的议题营销策略,才能最终发挥战略决策的主动性和民主性,成功的的议题营销对企业发展及中层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具有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恒. 基于“家族理性”的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分析. 黑龙江对外贸易,2009(05)

[2]项国鹏. 西方学者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角色及其启示[A].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05)

[3]Dutton, J E,and Ashford,S J. Selling issues to top management[J].Academ y of M anagem ent Review,1993,18(3):397—428.

[4]Wooldridge.B, and Floyd, S

W.The strategy process, middle management,and organizational p-

erform ance[J].St rat 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0, 11(3):

231— 241.

[5]Ling,Y,Steven,W F,and D-

avid,C B.T ow ards a model of issue sellin g by subsidiary managers in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6):637— 654.

[6]谭凌波,谢晋宇,陈扬,人力资源经理的议题营销过程及策略研究. 管理世界,2013(02)

[7]周萌. 内容分析法及其在社会学中的应用评述.重庆科技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8]高天鹏.基于管理熵的组织变革模型研究[A].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0)

[9]Damanpour.F,Inovation T-

ype,Radicalness,and the Adoption Process[J],Communication Reseach,1988(514)

[10]Geryr.,Russelbh.Usselbh.

Data Managementand Analysis Met-

hods[J].Handbookof Qualitative Re search,2000,32(3):125—139.

〔本研究得到了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视角下科教兴农模式及运行机制——基于广东‘三农问题的研究”(2012B070300017)、广东远程开放教育科研基金项目“远程教育增值服务体系研究——基于学生满意的视角”(YJ1328)、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防范汕头市财政风险的地方税收征管模式创新研究”(2012009)的资助〕

4.管理评审总结报告 篇四

企业自2010年4月份开始建立ISO22000-2005国际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以来,为了能更好地将质量管理体系转化到企业的实际工程管理之中,符合本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最高管理层高度重视,任命了质量安全小组长,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并确定过程与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对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实施体系标准培训,贯彻体系要求,制定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以顾客满意为目标,使全体员工都能理解顾客要求的重要性,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以及三层作业文件,体系自2010年4月颁发实施后,各部门都能认真执行,按体系要求进行控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成绩:

1、通过实施ISO22000-2005发来,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观念都有了很大提高,基

本达到了质量手册的目标,这说明我们对实施质量方针规定的目标是适宜的,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

2、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的好方法,通过2010年6月的内审我们发现

了一些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克服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使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一种完善管理,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

3、顾客是我们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我们是很重视顾客任何形式的反馈,不管

问题的大小都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都得到了顾客的满意,顾客满意率比以前显著提高,2009年顾客满意度率达到目标要求。

4、通过ISO22000-2005标准的贯彻实施,产品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5、结合ISO22000-2005标准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实施。将ISO22000-2005逐步

落实到每个生产过程中去。

总体上来说,企业质量体系是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是有效的适宜的。望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团结领导企业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不断完善质量体系,增强顾客满意。

5.管理评审议题 篇五

关键词:药物,安全,管理

药物是医务人员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用药安全是每位患者的基本需要,加强药物的管理应该受到高度重视。而且我国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无论过期、变质或保管不当导致药效降低的药品,均属伪劣药品,用于病人危害健康,要追究法律责任。因此管理好专科病区备用药物,不但可以使患者安全、有效用药得到保障,同时又可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差错或纠纷的发生,从根本上保护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利益。在此我们通过药学人员对护理干预来加强专科病区备用药物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安全隐患[1,2,3,4]。

我院是有着1500余张床位的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要进行三级甲等医院的重新评审,因此2010年开始全院开始全方位的自查自评工作,现将我院在病区备用药物管理的自查自评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介绍如下:

1 存在问题

1.1 备用药品超基数

病区部分积压的药品大大超过规定基数,积压药品不论批次和品种,混装贮存,近期或过期药品也不及时清除。而且品种数量过多,久而不用的也不及时退回药房而造成过期浪费。

1.2 片剂药物无法确定其有效期

病房药柜自备了部分片剂以备急用,用统一的棕色瓶盛放,如硝酸甘油、卡托普利等,急需时先给患者使用,再从药房领药补充,因常为数片药物,领回时通常无包装,无法确定其有效期。

1.3 有特殊要求的药品未按要求贮存

药品的有效期是相对的,有效期不是保险期;需特殊保存的药品有效期会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如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贮存,就会缩短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影响药品疗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如在检查中发现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一直在常温下保管(1~30℃),未按要求在“室温下不超过20℃”保管;硝普钠无外包装放置在冰箱内,400单位/瓶的胰岛素注射液按医嘱抽取相应剂量后未及时放入冰箱贮存。

1.4

病房与药房,护理人员与药学人员缺乏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对药物的有效期和贮存知识缺乏,更不知药物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返回住院药房调换新批号而导致过期作废,造成药物资源浪费。

2 对策

2.1 确立专科备用药物的管理目标为:

药品种类存放合理,数量充足,标识清楚,无过期、失效及变质药品,护士取用药物方便、快捷。

2.2 确定病区备用药物种类,设定药品基数:

根据临床需要合理设定药品基数,基数浮动范围为±50%,保证病区当时的备用药物数量至少为基数加患者夜间使用量,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建立病区专科备用药物交接本,治疗室护士每天班班清点交接。特殊药物如毒、麻、精药,要按药物管理规定做到“五专”,每班交接。口服药基数10片,为保证药品使用在有效期内,每年6月份统一更换所有备用口服药。

2.3 药物基数及时调整:

病区备用药物基数是以常用用急救药物为主的,但随着医疗用药的迅速更新换代,常用药物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变化。因而要有专人负责病区药物使用动态的观察,及时发现变更的常用药物,合理调整病区的备用药物种类及药品基数,久而不用药物的及时退回药房。

2.4 药品专人管理:

设立两名药品专员,由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负责每周整理、每月清点,对药品的数量、效期和质量进行检查。定期(每月)检查病房贮存药品的有效期。各类药品按照有效期先后顺序使用,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在有效期6个月前可返回住院药房调换新批号,如发现新领取成批药品变质、失效应报告上级,并做好记录。专人负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设立专柜(保险柜)贮存,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2.5 各类药品(瓶)开启后需注明时间、用法,药品使用有效期为: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用液体2h内,静脉留置针肝素封管液2小时,胰岛素注射液无菌封口冰箱贮存1个月,外用无菌溶液24h内。

2.6 改进抢救车封条管理模式:

病区抢救车仍实行封条管理,仍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每周检查1次。但责任护士改为每个月轮换1次,让每名护士都有接触抢救车的机会,以避免护士因长时间不接触抢救车而产生遗忘。并将抢救车内药物按摆放位置列出清单,粘贴在交班报告本内侧,方便护士查看。

2.7

病房与药房,护理人员与药学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加强药物管理质量,避免药物的过期、变质和浪费。

2.8 培训和指导:

未按规定条件贮存药品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药品管理知识不了解,不能充分认识其导致的严重后果。为此我们药师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药品管理知识,并定期检查病区备用药品管理情况,就药物知识给予适当的指导,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负责将各区主要药物说明书收集起来,建立药物说明手册,保证重点药物均有说明书原件,方便医护人员查询,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使药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3 讨论

通过三级甲等评审的自查自评工作,我院在病区备用药物管理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法律法规找出相应的对策,使得无论在抢救患者还是在日常工作中,病区专科备用药物品种、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临床使用,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通过药学人员适当干预,规范病区备用药物管理,通过对药品管理知识的培训学习亦增长了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管理的认识,减少了潜在可能的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因此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必须受到重视,规范、科学、合理的药物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应该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淑慧,张志清,黄德财,等.最新全国医院药学内控管理制度及管理规范[S].2010.

[2]攸江华,苏云,刘玉平.临床科室的药物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41.

[3]房金芳,贾冬云,汇霄.病区专科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J].吉林医学,2010,31(3):426-427.

6.11管理评审 篇六

一、判断题

请将你的判断符号填在()内,对的为“√”;错的为“×”。

1.管理评审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答案:√

2.可以根据最高管理者的提议,不定期地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用和有效,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答案:×

3。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的外部活动。()

答案:×

4.内部审核的结果是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答案:√

5.为节省时间,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可结合起来同时进行。()答案:×

6.定期进行管理体系管理评审是实验室质量负责人的职责。()

答案:×

7.实验室管理评审允许采取专题式评审的做法。()

答案:√

8.某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因出差,授权技术负责人主持管理评审(并留有授权书)。答案:√

9·管理评审只是审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答案:×

10·为保证检测或校准质量,管理评审范围应以检测或校准部门为主。()答案:×

二、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内。

1.管理评审应着重考虑以下方面()。

A.质量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工作需求和类型的变化对质量保证的影响;资源和人员培训的适应情况

B·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外部评审的意见;申诉、投诉和客户反馈

C.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

D.质量控制活动开展和改进建议实施、验证的情况

答案:A,B,C,D

2.管理评审会议由()主持。

A·审核组B.最高管理者c.审核组长D.质量负责人

答案:B

3.管理评审一般安排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进行。

A.前B.后

答案:B

4·管理评审一般()不符合项报告,重点是从全局性和系统性上评价管理体系,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A.不出具B.应当出具C.不涉及

答案:A

5.管理评审的步骤一般分为()。

A.策划与准备

B.评审的实施

C.编写管理评审报告D.监督与确认

答案:A,B,C,D

6。由()根据内审报告以及收集到的“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制定《管理评审计划》。

A。最高管理者B.技术负责人C.质量负责人

答案:C

7.管理评审会议结束后,由()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及结论,在规定的时间内,编写管理评审报告。

A.质量负责人B.技术负责人C.最高管理者

答案:A

8.某实验室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了若干项改进措施,并已纳入改进,其结果()得到验证。

A.无需B.需要

答案:B

9.某实验室年初进行了外部评审,且实验室按照评审组提出的意见已逐条整改,年末

()再进行管理评审?

A.需要B.不需要

答案:A

10.管理评审作为一个工作“过程”,输出应包括()。

A.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方面的决定和措施

B.与客户要求有关的检测报告/校准证书质量的改进决定和措施

C.资源需求的决定和措施

答案:A,B,C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管理评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与适应性所进行的正式评价。其目的是通过管理评审确保实验室的质量方针、目标得以实现,并保持管理体系整体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10个方面: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及改进措施;有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问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

3.简答管理评审的分类与频次。

参考答案: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分为定期评审与不定期评审。定期评审1年1次(在不超过12个月的周期内),一般可安排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后进行。当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质

量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应组织不定期评审。

4·管理评审一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并简要解释。

参考答案:管理评审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专题讨论,即将所需评审的项目和要求

成若干个专题,事先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专题讨论,分别写出专题报告,汇总报最高管理者审定,最后形成集中式的评审报告。二是集体会议讨论法,在召开评审会前,先制定评审计划,列出所有需要评审的议题,事先发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准备,然后通过评审会议广泛讨论,将讨论、确认的结果形成评审报告。

5.管理评审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管理评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实施管理评审计划的全过程情况:

(2)对管理体系内审报告中提及的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的评价:

(3)对《质量手册》和相关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提出的意见:

(4)对管理体系运行及适用性等情况做出综合性的评价;

(5)提出改进目标。

四、分析题

请说明是否符合《评审准则》的要求,依据《评审准则》的哪一条款,并说明理由。

l·评审组在评审时发现,某实验室的管理评审档案中只有管理评审报告,而且管理评审报告与内部审核报告内容基本一致。质量负责人解释说:“管理评审是依据内部审核的结果进行的,所以管理评审与内部审核的内容基本一致”。

答案要点:

(1)不符合《评审准则》第4.11条(管理评审)的要求。

(2)不符合原因:管理评审的输入应考虑到10个方面的内容,即:政策和程序的适应性;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近期内部审核的结果;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有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的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申诉、投诉及客户反馈;改进的建议;质量控制活动、资源以及人员培训情况等。内审结果只是输入内容之一.

管理评审不应仅局限于内审的结果。

2·某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工作繁忙,经常外出开会,没有时间顾及管理评审的事情,该实验室的质量负责人担心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评审时出现缺陷,于是质量负责人组 织质量管理室人员进行管理评审,并编写了管理评审报告。请对该实验室的这种做法进行评价。

答案要点:

(1)不符合《评审准则》第4.11条(管理评审)的要求。

7.管理评审报告 篇七

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管理评审报告

编制: 批准:

2011年3月28日

一、评审内容:

1.就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环境目标及指标,评价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2.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及管理方案控制、实施情况; 3.合规性评价及组织声称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 4.与相关方有效沟通的情况;

5.就内、外环境变化评价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应性; 6.评价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环境目标及指标是否适应; 7.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变更的需要。

二、管理评审输入资料:

1.综合办公室提供《质量体系运行状况报告》质量管理部提供《2008年内部审核报告》、2.安全生产部提供过程业绩及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报告,并说明重要环境因素及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方案实施情况的报告、合规性评价报告、法律法规适宜性报告,提供应急预案的演习情况的报告及纠正预防措施报告等。

3.工程技术部提供过程业绩及环境绩效的报告,并说明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管理方案实施情况的报告。

4.经济合同部提供顾客及相关方的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反馈信息的报告。

5.各相关部门提供本部门控制环境因素、危险源的情况,及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的建议。上述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及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提交管理评审。

三、评审结论:

我公司的制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指标是适宜的,能满足公司近三年发展的变化及向社会提供信任的承诺。

1.我公司按GB/T24001-2004/GB/T28001-2001建立的持续改进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有效,作业环境的管理及现场安全措施的实施、重要环境因素及重大危险源及其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满足法律、法规及顾客、相关方的要求。

2.公司在建立、运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面投入了资金: 万元。

3.公司为员工按期缴纳五险一金,未有漏交。

实现了预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指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内外环境的要求是适宜的。

四、总经理 提出的改进指令:

环境保护及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是我公司长远的计划,要求各部门要将环境及安全、健康问题从细节抓起,坚持不懈,各部门领导要以身作责,起到表率作用。为了能够使我们的目标得以实现,各部门在施工淡季自行组织学习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知识,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尤其是与本工种有关的要求,学习计划、学习的内容与深度,由各部门负责人自行决定,并于10年3月30日前把计划报到综合部,由管理者代表进行确认,认为可行时批准签字,各部门按此计划实施。综合部要把上报的计划留底,做为监督检查的证据。

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一、评审时间:2011年3月12

二、日下午13:00—15:00.三、评审地点:会议室。

四、主持人:总经理

五、参加人员:相关部门经理及认证办公室人员。

六、记录:

七、会议纪要:

总经理宣布开会,说明了管理评审的目的:为评价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适应性,保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以符合GB/T24001—2004/GB/T28001-2001标准要求,特进行本次评审。接着请各部门经理就相关的内容做报告。2.管理者代表李聘德做如下报告

(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状况的报告: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指标的适宜性进行了汇报:施工及办公过程产生的废弃物的存放与处置,施工及办公过程潜在的危害识别及预防手段、措施能够满足员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达到员工及相关方的满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改进机制基本建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适宜的、有效的、充分的,运行基本有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指标7月份的统计结果表明,均已实现,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指标是适宜的。

(2)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状况作以报告:自从体系运行以来施工过程环境及安全检查结果发现的不符合及内审中的不符合项,均已做纠正措施改善。对施工过程守法信息进行分析,工程施工阶段包括环境方面、职业健康安全方面都能做到守法,按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规定去做,体现了在施工现场实际的监控方式是适宜的,使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改进。

(3)过程业绩:从对施工、办公活动的监视结果表明,施工过程的安全及环境的控制管理基本到位,在现场宿舍再没有发生过非法用电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登高作业人员都能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范,通过内审进行自查,虽然发现一些问题,但是结果不是很严重,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体系刚刚建立对有些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去落实,这也是很正常的,需要加强日后的监管工作,促进有序工作。于2011年3月对公司所编写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或实用性进行了演练,从演练情况看,基本可以保证在第一时间抢救人、财、物,没有发现有不适宜的方面。

3.营销部就顾客、供方及相关方有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反馈及改进建议进行报告:

(1)顾客及相关方反馈信息及处理:自体系建立以来,一直和顾客及相关方保持最畅通的联系渠道,对我公司建立并运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报以最热情的支持与鼓励,没有收到来自用户及相关方的有关环境方面的投诉,普遍反映很好。材料的供应方能够按照我方提出的要求,提供产品在使用环节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及其环境影响的资料,同时也能提供所供应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在体系建立之初能够得到各方合作伙伴的支持,说明全民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但这并不能说明公司的施工作业环境真正满足了环境管理的要求,应不断加强内部相关作业人员教育,并加强现场查核,提升环保意识;从外部及时做好与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信息沟通工作,使顾客及相关方较为满意。

4.综合部报告:内部审核的情况,通报了本次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及其严重程度,并为各部门日后工作改进提出了方向。本年度进行了三次培训,包括贯标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内审员培训。通过培训,公司员工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意识与以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从此可以看出大家的觉悟性很高,对新事物的认识能力也很不错。5.总经理做总结性发言:

8.管理评审报告范本 篇八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

2008年4月份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于2008年8月文件发行以来,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在体系中的主要工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检查和相关的改进工作、文件管理及相关联络事宜。针对以上工作,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作如下汇报。

一、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

针对学院总体目标,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制订有一项目标,改进项目及时完成率为100%,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经过9月、10月二个月的统计数据(9月100%,10月100%),平均为%,表明已达到质量目标规定的值。但是,由于体系运行初期,故暂不对目标作修订。

各部门的目标达成情况见《目标达成情况统计表》

二、内部审核的情况

2008年10月20-22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体系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内审,本部门未发现不符合,但并不代表本部门的体系运行情况较好,而是在抽样检查过程中未发现本部门的问题,本部门从其他部门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要求人员进行自查自纠,以确保体系的符合性及改进的持续性。

关于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情况见《内审报告》。

三、上次管理评审的决议事项

因本次为体系建立以来的第一次管理评审,故无此项目。

四、文件控制情况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标准要求,结合所实际运行状况,共编制1份质量手册、53份程序文件,各科室、系、部作业文件若干份,表格若干份,依据〈文件控制程序〉和〈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对文件加以受控、发放、回收等管理,另外,各部门需有对使用的文件及法律法规、上级来文均有进行受控,但可能对于所引用的外来文件控制的范围不是很全面,下一步将在此方面加强控制。

五、过程的符合性

本部门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文件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目标达成情况的统计,方针、目标及文件的检讨及改进的有效性确认等。

在体系的建立方面,本部门通过与咨询公司的配合,在各部门的充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体系的策划,由于学院的特点,在体系建立尚未完成的情况,学院放2008年暑假了,2008年8月20日文件才正式出台,于8月20日开始正式运行。

在体系的实施方面,由于学院的部门较多,加上人员在体系实施的意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故执行力不是很到位,故在2008年10月20日至22日,学院进行了体系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内审,本次内审分为三个小组,由于体系刚开始运行,各部门人员对体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故问题较多,具体的不符合项见内部审核报告。

目标达成情况方面,从目前统计的结果来看,各部门的目标基本有达成,只是由于时间较短,故目标的修订还有待明年再确认。

文件的评审,从各部门目前的执行情况来看,有对文件进行培训,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意见,由于修订的内容较少,故不影响体系运行的需要。

持续改进方面,从各部门对内审的不符合项整改情况来看,整改的有效性不符合相关的要求,故需加强各部门对于纠正措施的培训。当然在预防措施方面,尚不能提供相关的信息。

综合以上工作的过程控制情况来看,本部门的过程控制较好,达到了目标预定的值。

六、建议

各部门人员在体系实施的过程中来看,由于体系刚开始运行,人员对标准的理解及文件的熟悉程度尚未达到一定的程度,故在运行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所以希望本部门,特别是其他相关部门在体系运行初期,除内审外,还要进行自查自纠,并且都要进行标准的理解和文件的熟悉程度的培训,确保改进的持续性。

报告人: 2008年10月30日

注:各部门在编写报告时应依据以下项目进行:

1.审核情况(所有部门)

2.目标达成情况(所有部门)及修订要求(管代)3.上次管理评审决议事项完成情况(所有部门)

4.顾客满意度、投诉/抱怨(招生就业处、学工处、院办、教务处及各系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5.纠正预防措施的状况(所有部门/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6.过程的结果和产品的符合性(所有部门)过程的绩效包含:

• 质量管理与建设办公室:体系的PDCA循环、文件的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状况、目标达成情况、改进的有效性。

• 人事处:岗位设定与能力的符合性、培训情况、特殊岗位人员的控制情况

• 宣传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方式、方法及结果

• 党委办公室和院长办公室:五年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方针达成情况等

• 教务处及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专业及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情况、各部门教学活动的策划、检查、改进情况、供方管理及采购过程的控制、课程考核、不合格的控制、教学资料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符合性及顾客财产的管理等

• 招生就业处:招生和录取的情况、就业指导及毕业生的实习情况、企业满意度情况(包括抱怨和投诉)、毕业生跟踪结果等 • 学工处:新生入学及学生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学生财产管理情况、学生满意度(包括学生抱怨和投诉)情况 • 外事办公室:无需

• 后勤管理处:校园基础设施的情况 • 后勤总公司:后勤服务及校园环境管理 • 团委:社团管理情况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团书馆:图书管理情况 • 继教处:继续教育的情况

• 科研产业处:科研工作、技术成果转化及学报的相关情况 • 保卫处:应急准备与响应情况 • 纪委监察室:无需 • 审计处:无需

• 财务处: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 • 发展规划处:无需

• 高教研究所:高等教育的创新 • 组织统战部:无需

9.管理评审计划 篇九

评审时间:2014年3月下旬

评审地点:会议室

评审目的:

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参加评审人员:

本厂领导、部门负责人、内审员。

评审内容摘要:

*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包括抱怨; *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组织的环境绩效;*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

境因素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改进建议。

评审准备:

开会时各部门负责人带上本部门贯标工作总结,管理者代表就体系运行报告,最高管理者就体系运行总结。

湖北长江印务有限公司司

10.2014管理评审报告 篇十

编制人:吴宏萍

批准人:魏

检测中心 管理评审报告

日期:2014年11月 14日

日期:2014年 11月14日

2014安徽金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

管理评审报告

JZZJC-121

一、评审目的

为评价中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不断改进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满足客户需求。

二、评审范围

1.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适宜;

2.组织结构、管理职能是否合适和协调;

3.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合理、有效,是否需增减和修改;

4.资源(包括人力、设施、技术等)是否配置得当和充足,能否满足客户要求。

三、参加人员

参加本次评审的有: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各检测室负责人、内审员、监督员、计量员、实验室安全员等。

四、评审时间:2014.11.08

五、评审方式:集中会议式评审

六、评审内容

(一)评审输入

各相关人员根据各自职责和管理评审计划要求,向最高管理者做出了总结汇报。摘要如下:

1.内审发现及不符合项整改情况。

2014年8月8日至8月19日,本检测中心进行了一次内部审核,由检测中心主任作为内审组长组织对中心管理体系是否持续有效运行进行审核。内审在环境设施使用效果的核查、仪器设备校准状态的核查、内务管理、文档管理方面发现了6个不符合项,内审组与责任人同共分析出现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约定整改日期,现已整改完成,并经内审员验证。

2.外部审核

2014年10月7号至10月8号,CNAS评审组对检测中心进行了现场的审核,由李宏老师作为组长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依据CNAS-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对我检测中心进行为期两天的首次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

评审组首先听取了本中心自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以来的运行情况的汇报,参观检查了实验室,审阅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审查了质量体系运行记录;核查了申报的检测项目及相应的检测标准;核查了检测仪器设备的配置、档案、检定/校准和使用管理情况;核查检测中心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及实验室间的比对结果;安排了28项现场试验,其现场试验结果均为满意。同时对检测中心申报的2名授权签字人的资格与能力现场给予了考察。通过评审现场提出了11个不符合项,末次会议上确认向国家认可委推荐四大类38个检测项目以及2名授权签字人。

现场评审结束后,针对评审组提出的不符合项以及在交流中提出建议,检测中心于2014年10月9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对整改工作进行了部署和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质量负责人和相关人员按照整改方案的要求,对11条不符合项认真进行了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各部门根据纠正和纠正措施要求进行了认真整改。11月 10日检测中心负责人和内审人员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验证,认为各部门整改是认真的,也是到位的。

3.人员培训效果评价。

一是2014年,中心根据工作计划所提出的“突出素质培训,全力增强检测综合实力。”要求,制订全员培训计划,组织全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参训率达100%,共培训15次、200学时,培训内容为实验室操作安全与管理、白酒各项检测操作、仪器分析、质量控制等,专业人员考核合格率为100%,有效的提

升了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尤其在10月19至22日,检测中心委派四人到省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和省农业标准化中心进行了为期3天的交流和学习。其四人带着检测中心体系运行一年多以来出现的问题和10月7日到8日CNAS现场审核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同两个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检测中心人员拓展了视野,加深了对体系文件的认识和解读,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检测中心现有工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检测中心有信心在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搞好实验室建设,提高化验室整体水平。

二是全年参加专业知识培训,获得了仪器分析专业证书4人、食品检验等资格证2人和实验室内审员相关的资格证书3人,“三标一体”内审员相关的资格证书2人。通过专业的培训,检测中心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自己所涉的工作有了进行一步的提高,同时为检测中心的专业的人员的储备提供了很好的调高

三是中心制订了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撰写论文,全年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篇,有效提升中心整体的科研能力。

四是经面试层层筛选,选拔引进了一名硕士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充实到检测队伍中来,进一步优化了检测人员队伍。

4.客户投诉、意见反馈及满意度调查情况分析。

一是主动调查客户满意度。根据检测工作特点和服务对象所关注的事项,主动征求客户意见、建议,调查满意度。制订了意见调查工作计划,于4月和10月由办公室组织对酿酒分公司的内部客户进行了走访调查。针对检测中心服务的项目、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及时性、以及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检测中心服务的各个部门意见发聩信息均为满意。

二是切实履行好职责,改善工作作风建设,致力服务金种子酒业酿酒分公司相关的部门,取得应有的成绩。

1、检测中心整体评为2013“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2、吴宏萍同志被集团公司评为“技术标兵”。

3、魏云同志被评为“先进中层管理者”称号。

4、王晓丽同志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称号。

5.检测工作质量控制。

一是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有计划的对白酒和食用酒精中所检测的项目与检测结果有影响的各因素实施控制管理,确保检测结果质量。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1,有证标样,2,人员比对等方式,使实验室的检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都落在预先控制的范围内,从而达到质量工作的目标。由于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样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尽量做到消除和减少偶然误差发生,从而保证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可信。

二是根据年初下发的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计划,我中心积极报名参加,共参加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4项,涉及白酒和食用酒精等领域,实验室间比对主要是安徽出人境检验检验局、安徽农标中心、安徽高炉酒业;测量审核主要是山西出入境检验检验局组织的白酒中铅、高级醇、四大酯的测定,除高级醇数据可疑外,反馈的考核结果均满意。由此说明,中心的检测质量是准确可靠的,针对高级醇数据的可疑情况,本检测中心进行了细则原因分析,并对检测中心从人、机、料、法、环、检进行了相应的纠正和整改,最终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6.管理体系运行、与质量监督情况。

一是办公室严格质量管理,从文件控制、人员培训、服务客户、设备校准、仪器和人员档案建立检测报告管理等方面都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

二是相关检测科室都按体系文件要求对检测工作从采样到报告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检测质量。

三是内审组按内审计划和规定程序开展内审工作,验证各分析组是否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运行。

四是质量监督员定期制订并实施监督计划,但监督内容、范围和频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2015年内审中将予以关注。

7.工作类型与工作量。

以主动服务为突破口,以服务金种子酿酒分公司为目标,加强与酿酒分公司相关部门的协作,稳步推进检测服务工作。截止到11月8日共计检测成品白酒

5632个批次、半成品2544个批次,酒醅共计26325个批次,环保水样为5001个批次,曲酒生产样品5024个批次,实用酒精168个批次,红粮132个批次,小麦120个批次,酿酒大曲为282个批次,曲酒为1013个批次。

8.质量方针和目标实施情况

本中心根据坚持诚信公正、科学准确、竭诚服务、与时俱进的质量方针,2014年全年实现了检测结果无投诉事件,达到了2014年的质量目标。

总之,本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基本上符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标准要求,体系文件符合检测工作过程的控制需要,具有可操作性。检测工作质量稳定,客户投诉均能认真对待,直到客户满意为止。质量管理体系保持了平稳运行、持续改进的势头,基本上满足了检测中心内外环境变化的需求。

本次管理评审会议在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的基础上,还对本公司现有资源,存在的问题,各部门提出的工作建议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本公司领导的下一步决策进行了先期的准备。

(二)评审输出

根据各相关人员对一年来各项工作的总结汇报,最高管理者(中心主任)对中心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如下:

1.资源配置: 一是人力资源

中心近几年来一直注重工作能力的提升与专业技术力量的储备,积极的向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人员申请,2015年计划申请专业技术人员2-4名,同时通过全员培训与人才引进来提高岗位人员素质、优化人员结构;通过鼓励撰写论文,提高检测中心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二是设备资源

中心于2014年添置了进口气相色谱仪、旋转蒸发仪等检测设备,满足检测工作需要

三是检测环境

对化验室布局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已能满足检测环境和安全操作的需要,为检测人员提供安全的检测环境。

2.检测质量: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结果都取得满意结果,覆盖了2个检测领域,证明检测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有计划地采取内部质量控制措施,对检测工作各环节进行控制、评价,有效保障了检测结果准确。

3.客户满意度:从客户满意调查结果和中心全年所获相关荣誉看,中心在文明创建和行风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展,客户满意度达到中心提出的目标,下一步将争取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4.组织结构、管理职能合适性和协调性:中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共设置了4个检测室与1个办公室,并授与了各自的职能,相互配合,适合目前的工作现状,运转协调性较好。

5.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中心按ISO/IEC17025:2005和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建立并不断修订完善了管理体系文件,经过1次内部的审核,已覆盖了相关准则的全要素,体系文件自建立以为都得以有效运行,用于控制检测工作。所提出“坚持诚信公正、科学准确、竭诚服务、与时俱进的质量方针”的质量方针是适宜的。

2014年,经过全中心上下共同努力,使检测中心的质量控制到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检测中心根据现在的白酒行业的现状,提出加大质量控制增强白酒竞争力,因此具体提出以下改进意见与措施:

1.根据外审的老师的意见,把样品室纳入到检测中心,每年的内部审核需加入样品室的管理部分,同时对样品室的监督日常化。

具体由检测中心主任负责负责实施,整改完成时间为2015年1月20号完成。

2.加强对培训的项目的调研和培训的效果的评价,提高培训的效果。由检测中办公室负责人吴丽华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4年12月25日前。3.充分发挥自身实验室建设资源,努力拓展工作范围,如原粮的检测、影响白酒食品安全因素检测等。

由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吴宏萍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11月份。4.检测人员加强学习,学会仪器的校准在实际工作的应用。由检测中心负责人吴宏萍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3月份。

5.对检测中心人员进行轮岗制度和相应的培训,使检测中心人员“一多能”。

由检测中心主任魏云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10月份。

6.加强监督特别是新近的人员,在监督过程中考虑监督的方式和方法、频率、对象,保证监督在实验室管理中应起的作用。

由检测中心质量负责人薛锡佳负责,改进完成时间为2015年4月份完成。

七、备注

本报告由办公室整理、编制,经中心主任审批后受控发放至各相岗位和人员。

上一篇:叙事作文难忘的一次爬山下一篇:适合跨专业考研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