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话题作文教学

2024-07-26

高考话题作文教学(精选18篇)

1.高考话题作文教学 篇一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下笔,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例如:有位习作者写《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开头三段写学生学习负担太重;接着写李素丽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劳动模范;再下来写一个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最后又写到做数学题可以一题多解。这样一篇文章,七零八落,让人不知所云,是典型的文意散漫,东拉西扯的病文。

2.高考话题作文教学 篇二

1. 相关性原则。

“相关”, 是话题作文审题的着力点。这是命题作文与话题作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话题作文的“开放”绝不是漫无边际的, 有一个“度”的问题。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 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 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关”的外化形式有很多, 常见的有三种:人物与话题有关、材料与话题有关和主旨与话题有关。

2. 整体性原则。

一是对题干的解读要有全局观, 不能忽略阐述性内容。阐释性话语是连接材料和话题词的过渡句, 它提示话题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向, 只有把这些阐释性话语和话题核心词联系起来思考, 并充分重视阐释性话语的隐含信息, 才能最快最好地把握题意。二是对话题核心词的把握要有整体意识, 不能模糊核心词的内涵和外延。三是对“关系”的把握要有统领主线, 不能忽略彼此间的紧密联系。面对多个核心词的话题作文, 即关系型话题作文, 考生必须具有整体把握各个核心词及其彼此关系的能力, 丢掉任何一个核心词, 或忽略了彼此间的关系, 写出来的作文都可能偏离题意。

3. 暗示性原则。

这种暗示性, 也可以理解为限定性。因为高考作文是一种在限定的舞台上进行的比赛, 话题作文的确是拓宽了写作平台, 但这个平台也不是没边没沿。如果你审不好题目, 就只能在舞台的边角上跳舞, 甚至跳到台外去, 那就要被淘汰出局了。

二、写话题作文的方法指导

1. 审清题意。

(1) 先审材料, 明确材料的限制和启发。材料在启发考生如何使审题完全符合题意, 如何更好地立意、选材和选取表现主题的角度等方面, 起着十分重要的限制和启发作用。 (2) 再审“话题”, 界定话题的范围和自由。话题明确规定了写作的范围, 所写一定要与之关联与粘合。就是说, 同学们写作的车厢必须挂在话题的“相关内容”这个火车头上, 否则你就到不了站。 (3) 细审“提示”, 把握命题意图和作文内容。阅卷表明, “有事实而无事理, 有现象而无本质, 有结果而无原因”成了相当多的考生习作得分不高的“通病”。其实, 这一“通病”是完全可以通过认真审视“提示语”得以防治的。 (4) 推敲“注意”, 进一步明确作文的自由和条件。“注意” (或“要求”) 对写作作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标题或表达方式等等的限制, 它是作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切不可掉以轻心。

2. 审题立意。

(1) 吃透材料, 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任何一篇高考作文, 都有一个从题目的本质中提炼和转换成自己文章的中心的任务, 而且这种提炼和转换, 越明确越好, 根据自己的认知优势, 从分析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 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审题才算成熟。 (2) 吃准材料, 找出最佳指向思考立意。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 这是审题的第一步。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 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 才有最佳立意。

揣摩法。我们读材料, 不仅要读懂字面义, 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

观照法。观照, 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 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 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予以褒扬、针砭, 这样的立意, 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 才有深度, 才是最佳的。

追问法。所谓“追问法”, 就是反复阅读材料, 体会命题者意图, 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 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是否把握住了, 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 你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 找的点, 从技巧上来说, 该是很准确的了。

在实践中可以采用“揣摩法”来分析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 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 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 这一过程, 是考生必须掌握的, 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 没有这一步, 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

3. 凸现题意要亮眼。

考场作文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试题有限制条件, 阅卷有时间要求。这就要求考生, 严格依题为文的同时, 掌握一些点题的方法, “明明白白我的心”, 要利用标题、开头、结尾、段首等这些关键处把体现题意的文句“亮出来”, 让阅卷者能清楚地看到。

4. 偏离话题及时救。

3.如何突破高考话题作文审题关 篇三

一、审材料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话题产生的基础,能帮助作者理解话题,打开思路。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譬如2002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前进,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按摩。”这段文字最好不过地提供了心灵选择的样本。聪明的学生只要根据这段文字,展开联想,稍加构思,就不难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同时,从材料中的“犯难”、“心灵深处翻江倒海”、“毅然做出决定”等词语可以看出,选择绝不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它有一个心灵斗争的过程。如此写来,怎么会偏离题意呢?可惜,有的考生对材料不加重视,草草浏览一遍便匆匆下笔,有的甚至不看材料,只看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便草率成文。有的考生拟题为《团结就是力量》《登山莫畏难》《说毅力》等。结果,评分时都放在四类卷以下考虑。有的考生将中餐是吃面条还是吃米饭,周末时回家还是留校,放学后去不去打球等生活琐事也当成是心灵的选择,流于肤浅虚浮,评分时则在三类卷以下考虑。以上这些都是审读材料不慎而导致偏题的典型例子。

二、审提示语

话题作文以提示语为写作平台,是命题者对所给材料的阐发,目的是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引发考生展开想象与联想。无论是立意定体,还是选材取事说理,都必须从提示语出发,不能置提示语于不顾,另起炉灶,随意为文。

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语:“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遐想。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挞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生活中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砂粒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三、审话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起呢?

首先,要注意话题的呈现状态。话题的语法形态不同,审题与构思就有区别。有的话题是词,如“诚信”,话题十分宽泛,构思时就应大题小作。有的话题是词组,如“心灵的选择”,是偏正词组,表达“选择”时,要体现心灵的碰撞。

其次,对话题中的关键词要深入探究。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话题,弄清“记忆”是大脑再现过去的事物留下的印象,而不是情感性格;“移植”,是由此转移到彼,而不是复制。

再次,以并列短语的形式呈现的话题,要特别注意并列的内在联系。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

四、审要求

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对作文的最明确的限定,它直接规定着作文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如果审视不清,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要求”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例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与浙江卷的作文题,其要求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相当明确。考生一旦忽视了这一点,将作文写成诗歌或者其他不符合要求的体裁,就等于给自己的作文判了死刑。

4.梦想话题高考作文 篇四

缺乏梦想的生命,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不知道要为“什么”而活;缺少了前进的动力,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我有一个梦,从小支撑着我到现在。等待着我去实践它,我至今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负担这沉重的梦想。这梦想就是──帮助台湾生活有困难的孩子,给予他们教育与照顾。要达成这个梦想,我必须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医科医生,才能应付孩童们各式各样的疾病。

为了成为医生,我怒力地学习有关的一切,研读相关的书籍;但是,这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帮助,反而受到大家的嘲笑与嘘声。这个梦想遭人无情地践踏、绞碎,就同我破碎的心。我曾一度要放弃这个大家口中“愚蠢的梦”想,但是我无法放下。我不甘心从小到大的努力就犹如泡沫般幻灭。于是,我用行动?明了我的毅力。

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也牺牲了玩乐的时间;为了得到更充分的医疗知识,我泡在图书馆中,翻阅一面又一面的文字。终于,这么多的努力最后打动了家人的心,他们将讽刺转为加油声,鼓舞了我,让我觉得长久以来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了当医生,付出了那么多的代价,值得吗?”我认为,想要达成梦想,其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恒心”。如果我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的话,那我凭什么说要去实践这个梦?所以,就算实践梦想时,遇到很多的挫折,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爬起来,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得到梦想。

5.高考作文素材话题 篇五

小时候.听父亲讲过一个寓言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只野兔,便不停地追赶。兔子走投无路,情急之中钻进了一个树洞。狼哪肯放过就要到手的美味,便死死守住洞口。夜深了,狼冷得直发抖,但为了吃到野兔,狼怎么也不愿离开。第二天早上,野兔从树洞里探出头来,发现粮已经冻死了。野兔大摇大摆地走出洞口,踏过狼的尸体扬长而去。

分析:一则寓言,它包含的道理是深刻的:

从野兔身上:l.机智,可以帮你战胜一切对手;2.弱小,不总是被吃;3只要耐心等待,总会找到出路。

从狼身上:l.守着诱惑,等于守着死亡;2.离诱惑越近,离危险也越近;3.在诱惑面前,再强大,也逃不过失败的结局。

6.高考话题作文 篇六

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两段极具讽刺意味的小品。妻子极温柔地问丈夫:“亲爱的,我做的面包好吃吗?说实话!”丈夫想了想,决定说实话:“难吃透了,跟我妈妈做的没法比!”妻子一听这话脸色突变,当天就卷起包裹回了娘家。还有一段,是一位爱好音乐的校长请学校的音乐老师到他家中听他唱歌,唱完了他恳切地问那位音乐老师:“我唱得怎么样?请你一定要说实话!”这位可怜的音乐老师颤颤地说出了实话:“难听极了,就好像公鸭叫似的!”校长听了,面露难色,但仍说:“没关系!没关系!”时隔不久,那位音乐老师被调换了工作岗位。

既然实话如此说不得,那么实话就果真不应当说吗?当然不是,如果那样,我们的社会将变得多么虚伪!实话应当实说!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实话实说》栏目,每期都请一些群众代表讲一讲经历,说一说实话,通过这种形式,党可以了解民情,倾听呼声;民可以吐露真情,交流实意;实话实说,真心放送,善莫大焉!中央电视台又将《实话实说》栏目搬上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屏幕,唱响了一曲讲实话,办实事,以实立德,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

一时间,“实话实说”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收视率直线上升,屏幕内外,说实话,诉真情,成为一种时尚,人们真心呼告:

7.浅谈高考作文教学 篇七

一.有格:继承——印证——梳理

作文有格指写作者心中既要有可依章法, 即典范、框架, 又要一定的内容存在, 即品格、品质。操作上我们不妨按照“继承———印证———梳理”的路线带领学生触摸体会, 夯实行文的根基。

1.有法度, 指行文应遵循基本规则。事物运行总有法度, 违背这个法度, 事物即会异变。作文法度, 即作文规则、章法, 弃置一旁, 则作文粗糙, 品质低下;坚守执行, 则作文精致, 文从字顺。老师最好捡那些优秀传统里最好懂的法度、最实用的技法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比如, 写作议论文, 就得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 就得自圆其说, 清楚地告诉读者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 不应该坚持什么观点和做法。写出来的语言低标准最起码要准确, 经得起推敲, 清清楚楚, 高标准要精美, 耐得住品味, 入耳入心。触摸法度的过程必然伴随思维训练, 藉以印证、领悟。

2.有品质, 指作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品味。何以有品味?厚积薄发使然。考前作文指导如果过于看重技巧, 则使作文匠味太浓, 学生腔满篇, 即“高考体”泛滥。目前各地考场真正的厚重作文鲜有。考前试卷铺天盖地, 学生何来写作泉源?唯有持之以恒地提高品质, 或引领学生精读若干本经典作品, 做好读书笔记, 或帮助他们网读天下大事, 体察人间冷暖, 或指导他们精选专题, 展开激辩, 或不时促使他们拿起笔来, 随手书写性灵感悟。如此, 考场高分作文才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

故此, 老师要做的事最好是继承、梳理、印证,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作文之有格, 从而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作文之道, 提高自我努力的主体觉醒度。

二.入格:提炼——典范——仿格

心中有了行文之格, 入格就较为容易了。所谓入格指能按照一定的要求, 写出一篇正儿八经的文章来。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最要紧的是能在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 完成审题、破题、揭题的任务。所以最为安全的做法就是指导他们写什么文像什么文, 即入格。

比如可利用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陈情表》一文教学。此文系蜀汉后臣李密不愿应诏为太子洗马, 而写给新兴皇帝晋武帝的表文。晋武帝览表之后甚为感动, 大赞李密名副其实, 允其不仕。何以至此?细察本文即知, 李密恪守辞官侍母之意, 例数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点点滴滴, 真情表白奉孝之心、坦示辞官之由、流露进退维谷之情。起笔言“臣密言”, 即为表文的规范开头, 运笔即展开叙述, 言辞恳切, 四字一句, 铺排修饰, 兼以多字句式错综相连, 写足辞诏理由, 委婉以请, 勾起晋武帝真实想象, 引发深切共鸣。看全文层次, 先言侍母之需, 次言知遇之恩, 后言辞官之请。可谓文从字顺, 奔腾畅达, 事、情、理、文, 四者尽备。这就是比较典范的叙述文。我们的学生难道没有向师长、社会可表达的心声吗?为何不去引领他们提炼出行文之典范而去仿写书写真事、表白性灵呢?当然, 教材中叙述文可圈可点的典范之作不止一篇, 不必舍近求远。关于叙述文的表现手法和布局模式, 我们理当提炼出来, 帮助他们找到适合的仿写之处。

三.出格:思维——融合——创格

入格之后, 我们还应当鼓励更多的学生达到出格的境界, 所谓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作文能出格是在有格之后, 在入格的基础之上的升华, 需循序渐进, 不可刻意追求。寻本可知, 出格离不开两个元素, 即多样的思维和足量的材料积累。只有自我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 在由量变到质变的升华过程中产生了独到的思想、喷涌的情愫, 并且在具备一定深度、广度和纯度的灵异思维之后, 才会出格。内在潜质集聚充足厚实之后, 自会由内而外地溢出, 宛如泉水。如果注入多维思维, 则会加速喷涌, 创造至美文字。

因此, 实践上可一方面引领学生厚积薄发, 另一方面提高思维品质。

8.漫谈高考作文中的科技话题 篇八

在高考作文中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科技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冲击”——科技会不会对文化构成冲击?又会构成什么样的冲击?2012年湖北卷作文题就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到杜甫《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诚然,电话、短信、电邮在带给我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消减了我们生活中的恬静和诗意。可是我们不妨思量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或许能带给我们诗意和遐想,可在“烽火连三月”的情况下,恐怕还是一条快捷的短信更让人放心。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得失,对如何处理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作出深刻的反思:是为了保存传统的美好而抱残守缺,还是为了方便快捷就抛弃传统?是在传统的树干上嫁接上时尚的枝条,还是在崭新的文化中打上做旧的补丁?……

我想,应该思考这类问题的绝不仅仅是我们的中学生,更有我们的决策者,我们的专家,甚至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公民。反思永远强于抱怨,只有总结反思,才能使我们的下一步走得更好,走得更稳健,从而一步步接近我们理想中的伊甸园。

与此一脉相承的便是今年广东卷的作文题。所不同的是,广东卷的材料放弃了书信与手机,代之以黑白胶片与数码技术——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就像让你去品味尺素与短信、泛舟与高铁、书法与“键谈”、远足与网游、品茗与快餐之间的利害得失,又岂是一个“利”字或“弊”字可以概括得尽的?这当中,掺和有科技的因素,有文化的因素,有传统的因素,有心理习惯的因素……其实,人们最希望拥有的,乃是现代科技的便捷再加上传统文化的醇香,而这恰如鱼与熊掌,兼而得之实在不易。

高考作文涉及的另一方面的话题便是“科技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冲击”。例如,今年的辽宁卷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夜晚,祖孙二人倚窗远眺。“瞧万家灯火,大街通明,霓虹闪耀,真美!”男孩说,“要是没有电,没有现代科技,没有高楼林立,上哪儿看去?”老人颔首,旋而又沉思摇头:“可惜满天繁星没有了。沧海桑田,转眼之间啊!当年那些祖先,山洞边点燃篝火,看月亮初升,星汉灿烂,他们欣赏的也许才是真正的美景。”

读罢这则材料,我忽发奇想:如果“当年那些祖先”能够“穿越”回来,即便他们依然认为篝火、明月、星汉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景观,但他们还乐意栖居在山洞里燃着篝火欣赏那满天繁星吗?现代科技已经早就潜入了人们的灵魂深处,纵然我们会偶尔生出几许怀旧的情愫,那不过是我们在内心珍存的原始记忆陨落时的一丝惆怅;纵然我们心向往之,也未必愿意返璞归真。在现代社会中,像陶渊明、梭罗这些真正倾心于自然的隐者已经很难寻觅了。

在高考作文所涉及的有关科技的材料中,还触及了近乎于“科幻”的话题。例如,2013年北京卷的作文题,提供的材料就是文学家与科学家的一组对话——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这则材料貌似一个“穿越”故事,但探究的还是科技对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的影响,偏重于谈科技之“利”。手机(作文材料中被当作现代科技的代表和象征)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倘若3000年前我们就有了手机,那么漫长的人类历史就一定被重写!

今年天津卷的作文材料,讲的是一则带有几分科幻色彩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科技给人带来的“荒诞感”——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不知道是否真的有那么一天,不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否真的会出现,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形出现究竟是喜是悲。这则材料让人想起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同样是一种假设,“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让你假想记忆移植之后出现的局面,而这则材料却是“生动呈现”了植入记忆芯片后的情景,命题者想问的是:对此,你怎么看?不管怎么说,头脑大概已有些僵化的我,思来想去都无法接受这一假设,因为倘真如此,我这教师饭碗就要泡汤了。

平心而论,科技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利大于弊,否则绝不会被视之为“第一生产力”,也不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要为科技献身,为科技发展不遗余力了。我们现在要探究的是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怎样将它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乃至使之成为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因噎废食,视科技为文化的宿敌,甚至视若洪水猛兽——承担这一重任的主力,恰恰会是今天走上考场的一代青年。从这一意义上看,让他们先做这样的文章真的很有价值。

9.高考话题作文 篇九

好怡人的天气,蔚蓝的天空偶尔飘过的几朵白云如同微风中轻轻拂动的薄纱,让人觉得舒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一阵风吹来,吹起了我的灵魂:风,风吹遍了世界,风......

风无时无刻的吹着,吹醒了世界万物。吹到了一个风车,而这个风车却按奈不住风的诱惑,不自主的转动了起来,而这风车偏偏不在外国转,也不在别的地方转,也不被破坏掉,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的展现在一个科学家的面前。这一转,转动了人类风力发电的发展,促进了点的广泛运用,这一阵风也推动了人类电学的进步。

风吹走了地上的轻物,也吹动了发明家的心思,他让船被风吹走而造出了帆船,这也吹起了人类的航海进程。风也吹起了一个个漂亮的风筝,鸟儿也自由的翱翔在风之中。也放飞了科学家的思绪,造就了飞机的产生。让人类的航空事业高速发展!

风从海上吹来,带来了大量的水蒸气,给陆地带来了降水的机会。它也吹活了整个生物界的循环,风吹来了新鲜的空气。让一切显得更加充满生机活力,吹走了浑浊的空气,使之更为舒心。春风!吹醒了一切沉睡的植物,吹绿了大地。风吹活了人类,吹活了一切。

风给地球带来了生机活力,使其欣欣向荣。这是乎有些太过于单调,因此风也有它的经典杰作——狂风.台风.龙卷风.暴风.飓风......它吹灭了人类的希望,吹灭了人类的追求,吹灭了绿色......这一切又是对人类的破坏,阻止人类发展的风,或许这种风的益处还没被人类所发现,还等待着人类的探索。

风一阵阵地吹着。在我的感慨这阵阵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不禁想到操纵风,利用风又是什么呢?!如果不是风的乱吹,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人类。如果没有好奇者的大胆猜想,也就没有今天的成就了,那恶魔今天的生活又会是怎么样的多姿多彩呢?

10.可怜话题高考作文 篇十

想着,想着,眼前浮现出你的身影,时间仿佛倒流回从前。那天我正悠闲地在草丛中睡觉,一阵脚步声惊醒了我。还未等我反应过来,你迅速抓住我七寸处,使我动弹不得。当我明白你抓我后,已无力反抗。我在心中暗下誓言,有朝一日,一定将你一家全部毒死。心中的怨恨、愤怒犹如火焰般直往上窜。

当你走进家门,我发现你的屋子多么低矮、简陋,仿佛一刮风下雨就会倒下似的。你把我放进阴暗幽深的瓦缸,我拼命向上冲击着瓦缸,谁知只因为那天,我彻底改变了对你的看法,原来我们“同是天涯可怜人”啊!在我看似最平凡的一天,凶悍的官吏来了。你的邻居逃的逃,搬的搬,外面一片噪杂混乱。你慌慌忙忙赶回家,掀开盖子看我还有,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仿佛我是你的救星,对着瓦缸跪下祈祷了好一阵。我看到不仅为你感到悲哀,开始同情你,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先前我对你的憎恶,全部烟消云散。

一天,你将我抓出,放在破旧的竹篓里。我知道你要把我献出去,我就不再挣扎,其实你是迫不得已。到了目的地,你用颤抖的双手将我送了出去。你似乎松了一口气,因为又有一年安逸日子可以过了。当你快出门时,回头向这边望了一眼,我分明从你眼中读出痛苦,愧疚,还有无可奈何。后来,我从官府里逃了出来,又回来了我的家园。

11.话题作文教学浅见 篇十一

关键词:话题作文;命题指导;实践;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66-01

话题作文是近来来中、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式,因此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重视平时的训练。

一、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但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有“以××为话题”或“只要内容与××有关就行”等较为明确的提示;内容范围宽泛;体裁几乎不作限制;题目自拟。写作时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文章写得不错,题却有些不尽人意。或是拟题没有新意;或是把话题当作文题,题目范围过大,容易“高谈阔论”;或是题不对文,很多同学面对话题,思考了很长时间还不能下笔,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审好题和拟好题。因此指导学生审好题,拟个新颖别致的文题,是写作话题作文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正确审题

首先,要弄懂话题作文中话题的作用是点明文章的写作中心。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借用到话题作文中,起的作用还是指明作文的中心。因此,在指导时应提醒学生务必扣住这一中心去写。其次,要弄懂话题作文中材料起的作用是标明写作的范围。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不能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明白了这两点,按照这两点去审题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案例: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打开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面对这个话题材料,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审题: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你还可以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品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有关“门”的知识的说明文,如说说门的起源、门的种类、门的功用等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立意、行文就就容易了。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题是审好了,但学生在写作中却常常偏离了原来的“审题”。 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立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做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三、训练学生巧拟文题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而且会先入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价,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因此,我们应重视话题作文教学中拟题的指导。

1、文题贵在新。拟题时,应着眼于一个“新”字,新视角,新思路,新体验,力求给人一种“没写过”的感觉。比如以“树”为话题作文,考生就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了很多见解独到的题目,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谈本与末的关系》、《木秀于林——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这些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讲求形象生动。要使题目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可以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可用比喻句命题;或对影片、歌曲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套装、借用、仿造等等,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题,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以“音乐”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拟出的好题如:《同桌的你——一首走着的歌》、《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锅盆瓢碗交响曲》、《随身听爱你没商量》。化用歌词剧名,诙谐幽默,新颖别致,有先声夺人之妙,值得大家借鉴。

3、有独特个性。一个平庸的文题,不仅会湮没写作者的个性,而且会抑制写作的欲望与冲动。而一个具有“个人声音”的好题目,不但可触发写作者的写作激情,而且会使读者“眼睛一亮”。如《追星族可以休矣》和《将追星进行到底》这两个题目,对中学生追星现象见仁见智针锋相对。一个采用文言句式严肃有加,一个套用现成话诙谐之至,二者个性鲜明,风格各异。如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学生这样拟题:《何时才见乌鸦》,以醒目的提问吸引读者,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12.高考话题作文教学 篇十二

江苏卷2013年顺利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向新材料作文的过渡, 试卷提供的材料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 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 放轻脚步, 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经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诗歌除外, 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3年的高考作文虽然打破了命题作文的形式, 但从供料来看, 仍不失江苏一贯的命题特色和风采。所给材料情趣与理趣兼备, 时代感浓烈、生活味十足;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宽泛, 让每位考生有感可发, 有理可讲。同时, 2013年的高考作文在貌似平易近人的背后却也意蕴颇丰, 想要写好还需要真本领, 深功夫。

新材料作文与近几年江苏的考查重点“材料+命题”式的作文本质的区别是, 命题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关键, 考生需要扣准题目, 在题目内进行创作, 考生对于自己写作的方向、范围十分明确。而新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 多了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这道门槛。许多考生会因为没有跨过这道门槛, 而被拒之门外, 这也是莘莘学子持临深履薄之心, 尽悬梁卧薪之力的根本原因。

新材料作文因为材料的多义性, 所以给了考生自选、自定的权利。但是“自选”不等于“任选”, “自定”也不等于“无定”, 即审题不可超出材料的范围。考生审题要追求与材料神似, 紧紧抓住材料中“探险者”“蝴蝶”“蜡烛”“环境”等关键对象, 并且能理清对象背后的事件, 感悟事件背后的情感, 体悟情感深处的道理。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为考生提供的材料审题角度比较宽泛, 考生可以抓住材料结尾的关键句谈“小与大”的关系, 无意间微小的举动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可以从探险者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要保护自然界的宁静、平衡;还可以谈对美的珍惜、保护;甚至从蝴蝶的角度谈对于宁静的追求和坚守等等。考生只要做到观点从材料中来, 并且能够自圆其说, 规范为文即可。

70分的作文给许多考生的感觉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甚至有些考生会谈之色变惊心。6月7日12时, 当考生们结束语文考试陆续走出考场时, 大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作文是缺乏信心的。从高考作文反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铸就文法的沟渠, 援引生活的清泉, 点燃情理的火把, 照亮时代的天空。

一.铸就文法的沟渠

文无定法的前提是文亦有法, 我们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追求羚羊挂角, 幻文章之法于无形的最高境界之前, 还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为文方法。复杂记叙文的双线并行法、场景转化法、虚实相生法、一线串珠法;当然这些方法要建立在基本的记叙文写作常识的基础上, 即要能熟练地记叙一件事、摹写一个人、打造一段景、表达一份情。议论文的引议联结、辩证分析、先破后立、时事评论等 等。同样, 在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层次之前, 也应该先教会学生准确地拟写论点分论点, 合理地谋划篇章结构, 灵活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深刻地展开议论分析。

学生只有先知文法、懂文法, 才能会用法、巧用法。基本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文体训练对于大部分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是颇为适用的;但是对于语文尖子生的培养则不可画地为牢, 一定要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思考, 展示自己的个性, 万不可将千军万马赶上一座独木桥。

二.援引生活的清泉

早在唐朝, 白居易就已经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意在强调文章存在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写文章不应该一味的弄烂古文, 无病呻吟, 只有援引来生活的活水, 用文法铸就的沟渠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时刻关注生活, 用心去体验生活;在自然中去发现溪水潺潺, 山花烂漫;在社会中去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此, 接了地气, 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 真切动人。当然,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 身边接触的人群都是师生, 所以生活难免枯燥, 认识难免贫乏; 故而要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 在文字构造的世界中充实自己的生活。

例如, 我们苏教版的必修教材就是很好的范本, 在“向青春举杯”一专题中, 我们可以在感受他人青春魅力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月是故乡明”一专题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鸟飞反故乡兮, 狐死必首丘”的民族心理。我们从阅读中学会了像山那样思考, 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文章才充实、有生命力。

三.点燃情理的火把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给全体考生指明了做文、做人的方向,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必须有自己的情和理。所以我们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思考写作, 以我手写我心。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文章风格一定会弄巧成拙, 毫无个性的文章也定是味同嚼蜡。或冷静深邃, 或嬉笑怒骂, 或至情至真, 或细腻绵柔, 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作文特色, 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源于生活。所以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 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当然, 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 倘若仅仅是有生活, 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 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 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因此我们要将作文教学、思维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上, 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 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

关于学生作文情理的训练, 我们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序列化教学。当然记叙文重在记事抒情, 议论文重在议论说理。但是我们也要积极探索, 力求让学生们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寄寓理的思考, 即教会学生点题, 升华主题, 让记叙文兼有典型的场面、丰满的形象和深邃的思考。对于议论文, 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要学生观点明确, 说理深刻。在此基础让要培养学生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少点枯燥和说教, 多点感性和文采。让记叙文有理趣、议论文有情趣, 就可以在众多的平庸之作中略胜一筹。

四.照亮时代的天空

当文法的沟渠中激荡的是生活的泉水, 我们还应当追求用情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天空。在写作训练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立足当下, 用文字去折射生活, 反映现实。例如我们很多学生的记叙文之所以拔得头筹, 就是因为做到了用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 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人们真实的生活。例如描写老家和童年生活, 表达了城市铁蹄对宁静田园的践踏, 以及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精神的沃土日渐沙化。写议论文也是同理, 可在文章中增加点儿对于现实的反思。面对一些社会现象, 可以谈谈危害、挖挖根源、寻寻办法等等。短短的八百字也可以成为折射社会问题的深潭。

13.高考作文五大话题 篇十三

【作文猜想四】暂别手机,温暖相聚莫冷落亲情

一、作文素材

(一)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二)10月,'摔碗爷爷'成为被手机所伤的亲情的代名词。一次家庭聚餐上,年迈的祖父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孙辈人人手中一部手机,聊天、玩游戏、刷微博。不堪被冷落的老人扔下一句'你们就和手机过吧',摔碗离席。

二、构思点拨

作文素材一由两句名言组成,第一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们玩手机的姿态与1前人们吸鸦片的姿态惊人相似。第二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方却在玩手机。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们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是怎样想的,有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

就作文素材二而言,恰当的话题应有两个核心元素:'手机'与'亲情'。这两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手机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让亲情淡漠了。从'手机'这一元素,我们可以抽象出'科技''工具''现代化''现代文明'等信息,而'亲情'这个元素,则涉及'爱''孝'等信息。因此,作文立意就可以围绕这两个元素的相关信息展开,但也可各有侧重。如侧重'手机',就可以谈科技对人情感的'异化'、现代文明对传统亲孝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认物为己,终究为物所役等话题。如侧重'亲情',就可谈亲情的价值、亲情的呵护等话题。

需要提醒的是,在写作过程中要谨防出现'二次立意'导致偏题甚至跑题的情况。如有同学可能从亲情演绎出'孝',又由'孝'演绎出'传统文化',于是以'反思传统文化'为话题作文,那就跑偏了。也有同学可能从孩子玩手机入迷演绎出孩子们缺失奋斗精神,那就是抓住局部而不顾材料整体信息的审题错误了。事实上,这样一些演绎错误是考生们常犯的,究其原因,缺乏有效思维方式是根本。

【作文猜想五】家风劲吹,良好风气传递新气象

一、作文素材

马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知名文化学者张颐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节目有益于清白、正面家风的传播,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2月18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有网友表示,央视'家风'专题深得人心,对道德回归很有益处,以后应多开展这样的务实报道,以引领社会风气的改变。署名'公正生命体'的网友则表示,这样的节目有利于发扬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如果能够趁热打铁,继续制作播放一些和民风、行业之风有关的节目,对传递思想正能量大有益处。

伊始,'家风'就成了一个热门词汇。很多知名人士和大家分享了自己传承自长辈的家风、家训。

冯骥才认为谈家风,就是在谈传统文化。其实,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关键是怎么把传统文化在人们血液里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再回到家庭。

赵本山:我头发都白了,我爹活着的时候还骂我,嫌我生活不够节俭。做人心地要善良,要学会尊重别人;胸怀坦荡一些,放下一些,因为人所有的纠结都是跟自己过不去;人要有信仰,爱国家,不爱国的人我看不起。

莫言: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想,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俱进,会变得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姚明:小时候曾因不诚实被家人揍过,对家教最深的体会是两个字--诚实。

二、构思点拨

何为家风?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对家人的激励和约束。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朱柏庐《朱子家训》中的名句言及的便是家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家族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空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品行的第一老师,家风是孩子启蒙的第一推手。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至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惠泽于每个家庭或家族的成员,支撑着家庭或家族的发展与繁荣,也可能感染着社会的部分成员,为其他家庭或家族所效仿,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修身、齐家和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甚至影响人的一生。家风,一个人精神成长的DNA。先辈的荣光和业绩,往往会成为一个家族的荣誉和尊严而凝聚着家族的每一个成员,达成整个家族的精神认同而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文化基因而实现代际传承。

古人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有志之士的理想。的确,个人可以影响家风,家风可以影响国风,国风可以影响天下之风。立家规、明家礼、担家责、树家风,表面上看只是家务事,其实一家之风可能'点燃'周边或更大社会范围的大'家'之家风,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你的家风是风景,就会给全社会的风和日丽带来清新,助力全社会道德世界的风调雨顺。你的家风是台风,就会大煞风景,成为摧毁整个社会道德大坝的逆风。

14.微笑高考话题作文 篇十四

微笑是一种动人的表情,蕴含着一种乐观的态度,无论是困难还是挫折,只要你微笑着勇敢面对,你一定能成功!微笑是一种调味剂,没有它,世间万物都失去了生机;微笑就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瞬间照亮冰冷的心;微笑就像一滴雨,浇灌干涸的希望。总之,微笑是最美的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微笑是最美的。

我的思绪不禁笑着翻到了书的那一页:记得五年级的一天,我报名参加了美展和儿童绘画阅读项目的比赛。我以为是很简单的图,就画出来了。 NS。但谁知道呢,这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再看的时候,又要考水彩了!我的天,我最怕的是水彩画!因为我没有很好的绘画基础,也没有绘画的天赋。我已经对这一系列的“炮弹”充满信心了!脑子里偶尔闪过“放弃”这个词,但没过多久就被“微笑面对一切”打败,却因为父亲的一句话“微笑可以战胜一切,永远微笑面对挑战” .” ,你会成功的!”哦,原来微笑可以征服一切!我明白了!后期总是微笑着面对挑战,努力练习,不知道拍了多少张照片以及我调了多少颜色,只要稍微放松一下,我就记得那句话“微笑可以征服一切!”“我立刻严肃起来……只用了两个月,我终于可以画一幅我认为不错的画了!走进考场,我用“微笑”画出了最满意的画面。考试结束后,不想得奖,只想自己打败自己,超越自己!过了一会儿,我被告知我获得了二等奖。这是真的?我中奖了?第一次参加比赛,我中了奖?而证书已经肯定地告诉我:“是的,我是微笑着战胜了自己,我明白了‘微笑可以战胜一切!’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其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只要学会微笑,学会微笑,从微笑开始,你就能取得成功,超越自己也是成功!对着他那杯浓茶顿时温暖了他的心;微笑如春雨,为世间万物带来生机;微笑就像一句话,让你有勇气带着微笑走得更高更远!微笑! , 最美丽的!微笑的人是最美的……

15.话题作文教学点滴体会 篇十五

摘 要:审题和拟题是写作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后面写作的成败和好坏,在话题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指导和训练。

关键词:话题作文;教学点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25-01

话题作文是近来来中、高考的主要命题方式,因此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重视平时的训练。

一、话题作文的命题特点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但话题不等于文题,话题式作文只是先提出一个话题,用以指定写作的范围,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话题的指向性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相比,给学生写作的空间更大。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话题、要求三部分组成,其特点是:有“以××为话题”或“只要内容与××有关就行”等较为明确的提示;内容范围宽泛;体裁几乎不作限制;题目自拟。写作时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自主性、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学生文章写得不错,题却有些不尽人意。或是拟题没有新意;或是把话题当作文题,题目范围过大,容易“高谈阔论”;或是题不对文……很多同学面对话题,思考了很长时间还不能下笔,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审好题和拟好题。因此指导学生审好题,拟个新颖别致的文题,是写作话题作文成功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正确审题

首先,要弄懂话题作文中话题的作用是点明文章的写作中心。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借用到话题作文中,起的作用还是指明作文的中心。因此,在指导时应提醒学生务必扣住这一中心去写。其次,要弄懂话题作文中材料起的作用是标明写作的范围。也就是作文的内容不能超出材料限定的范围。明白了这两点,按照这两点去审题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

案例: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物。人的一生谁没有和门打过交道呢?幼年时,家门曾是我们最温馨的港湾;长大一些后,校门曾是伴随我们读书学习的最忠实的朋友;当我们走上社会后,工厂的门、商店的门、医院的门又打开我们多少美丽的憧憬和遐想啊……也许有人将会走出国门,也许有人会走进监狱的大门,人生将会为我、为你、为他打开一扇怎样的门呢?请你以“门”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面对这个话题材料,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审题:门可以是指一扇具体的门,也可以把它比喻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隔膜、人为制造的一种障碍,门还可以是一种封闭的象征。“开门”可以理解为人与人的沟通,或打破某种封闭,或打开国门;“关门”就可理解为自我封闭或人为制造隔膜和障碍。有了以上几种理解,写作思路就可以打开了。你可以由一扇具体的门为线索,叙写一件事,描述一个人,自编一则童话或寓言故事;也可以就门的多种比喻义和象征义展开联想,写成抒情散文或议论文。你还可以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品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有关“门”的知识的说明文,如说说门的起源、门的种类、门的功用等等。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立意、行文就就容易了。

但有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题是审好了,但学生在写作中却常常偏离了原来的“审题”。 比如,以“人生之美”为话题,一个学生确立了这样的写作角度,“人生之美在于紧紧把握今天”,这个视角是符合话题要求的。但是,在行文中,他用这样几个要点去阐释:“今天最美,把所要做的事推到明天是向生命赊欠帐单”;“今天最美,所有梦想的终点都可以用今天的跋涉去逼近”。显然,他是由“人生之美”转向了“今天之美”。再如以“课桌文化”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把课桌文化放到校园中去考察,这本是正确的,但是,后面则由课桌文化不自觉地写成校园文化,大谈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却回不到本题“课桌文化”上去。这种现象在高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屡见不鲜。

三、训练学生巧拟文题

“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而且会先入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价,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因此,我们应重视话题作文教学中拟题的指导。

1、文题贵在新。拟题时,应着眼于一个“新”字,新视角,新思路,新体验,力求给人一种“没写过”的感觉。比如以“树”为话题作文,考生就通过联想和想象拟出了很多见解独到的题目,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谈本与末的关系》、《木秀于林——谈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这些题目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讲求形象生动。要使题目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可以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如可用比喻句命题;或对影片、歌曲名以及成语俗语等进行套装、借用、仿造等等,把诗词歌曲、名言警句、成语俗语等引入文题,或略加改造,可以收到推陈出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以“音乐”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拟出的好题如:《同桌的你——一首走着的歌》、《一个没有乐队的指挥》、《锅盆瓢碗交响曲》、《随身听爱你没商量》。化用歌词剧名,诙谐幽默,新颖别致,有先声夺人之妙,值得大家借鉴。

3、有独特个性。一个平庸的文题,不仅会湮没写作者的个性,而且会抑制写作的欲望与冲动。而一个具有“个人声音”的好题目,不但可触发写作者的写作激情,而且会使读者“眼睛一亮”。如《追星族可以休矣》和《将追星进行到底》这两个题目,对中学生追星现象见仁见智针锋相对。一个采用文言句式严肃有加,一个套用现成话诙谐之至,二者个性鲜明,风格各异。如以“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一学生这样拟题:《何时才见乌鸦》,以醒目的提问吸引读者,向人们敲响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警钟。

16.高考英语作文话题 篇十六

染色馒头the industrial dye of steamed bun 毒奶粉the notorious milk powder

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safety of food is closely related to our health. As the famous saying goes, “we are what we eat.” However, things often go contrary to our wishes since we are faced with a series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at present, ranging from the industrial dye of steamed bun to the notorious milk powder.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this severe problem. First and foremost, many manufactures produce fake food of poor quality in order to get higher profits. In addition,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re imperfect and even ineffective. Last but not least, the public especially customers from poor families, are not alert enough to the safety of food.

In view of the seriousness of the problem, 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Firstly, it is essential tha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ood safety should be enforced. Secondl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supervising监督 the manufacturers. Also, the public should be trained to be alert to food quality, believing our efforts will make an enormous difference. Only by taking these actions can the problem be coped with successfully in the nearest future.

高考英语作文热门话题:中国式过马路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曾就“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进行了不少采访和评论。请用英语写一篇100-120 词的短文,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描述“行人闯红灯”(pedestrians run the red light)引发的若干问题,并就此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注意;短文的开头已给出(不计词数)。

Not long ago, CCTV “Focus Talk” carried out many interviews and made some relevant comments on the phenomena---“Crossing roads in the Chinese style”.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范文:

Not long ago, CCTV “Focus Talk” carried out many interviews and made some relevant comments on the phenomena---“Crossing roads in the Chinese style”.

There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around us that people just run the light totally ignoring the running vehicles, which can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Last week a traffic accident happened near our school, a rushing car knocked down a student who was running the red light. And because of the car’s sudden stop, several cars behind crashed into each other. Of course this caused a terrible traffic jam.

17.高考话题材料作文 篇十七

请以0的遐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棉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城残红踏入泥沙!

[要求]

(1)根据诗意,以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限文体。

(2)自拟题目。

(3)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金圣谈从狮子玩绣球中,领悟并总结出写文章的拉碾法;倪大毅从深山有回声这一现象中,总结出呼应法;杨载从元宵玩龙灯中,总结出首尾照应法写作如此,许多发明创造也经常如此,你在生活中有所经历,有所见闻吗?

请以生活与创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尔基:我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扑在书本上。

托尔斯泰: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凯勒: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书籍是贵重的珍宝。

卡莱尔: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请以上面的某一句或某几句名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绚丽的色彩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对我们的心理、情绪乃至思想都会产生影响。比如蓝色,或淡如轻烟,或深如碧海,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给人以宇宙无垠之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性格气质,因而对各种颜色的感觉也不一样。你最喜欢哪一种颜色,为什么?

请以一种给我感受最深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据报道:山野莱贸易中,蕨菜出口主要是对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因为莱不好。

采蕨莱的最佳时间只有十天左右,这期间的蕨菜鲜嫩好吃,早了不成,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放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个个,再晾晒一天,把水分蒸发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装箱。等食用时放在水里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莱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晾晒,而是放在热炕上暖,这样只用两个小时就烘干了。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从外表上看哪都一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

客商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还是如此。结果,人家干脆封杀,再不从我国进口了!那些一心想加工速成蕨菜的农民,省略了两天的阳光,但是最终被烘干的却是自己!

请以捷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等,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大家正在聚精会神学习,某人却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大家正在认真美化环境,某人却无所顾忌当街吐痰;某甲偶有急难,有求于乙,乙却乘人之危,大敲竹杠;张王两家本来和和睦睦,李家媳妇却跑去翻嘴弄舌

这些有悖于社会公德的行为,引发你想些什么?请以公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公德的范围之内。

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晚报在头版头条以《果蔬世界,美轮美奂》为题报道了在本市召开的首届世界果蔬博览会盛况,当天即引起市民强烈反响,人们纷纷指认美轮美奂应写成美仑美奂,井嘲笑头版头条的大标题竟然出现错别字。在查阅了大大小小的词典和请教有关专家之后,正确的写法还应该是美轮美奂结果,嘲笑他人的人却嘲笑了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自以为很有把握的事情,却出人意料。当然,也有另一种情况,看准了的事情,因缺乏自信,当断不断而坐失良机。要避免以上情况,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自己。

请以正视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右侧站立,左侧急行是乘坐传送式的电梯的国际惯例,目前大多数中国人还不了解这一国际约定俗成的规则。北京为保证地铁有序有效的运行秩序,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今年1月5日开始推行这一文明乘梯规则,与国际接轨。中国加入世贸后,有很多约定俗成是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不断学习的。在日常工作、学习、交往中,也有许多的规则是需要我们不断了解,不断学习的。不断了解,不断学习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成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请以不断了解、不断学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是不断了解,不断学习的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准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事事蕴含,处处显现: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便可滥施于人?

逆境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抛弃?

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就不会是失败之母?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哲理的方面太多太多:德与才、苦与乐、美与丑、愚与智,荣与辱

根据材料的提示,结合自身的人生体验,以人生哲理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③不少于800字。

[标签:高考]

18.感受高考阅卷 反思作文教学 篇十八

造成高考作文的保守、死气沉沉的现象,究其原因:①作文教学没有夯实基础,对传统的“听说读写思”似乎有了错误的理解,只强调其中的“写”,对“听说读思”有了本能的抗拒。②老师们教作文的教学方式也贯彻着“稳妥”的方针,套题目,仿例子,抄名人事迹,背名言名句,写排比句喊口号,制造能“一文多用”,天下通吃的“万能作文”。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如果在一线的语文老师头脑中成为固定的作文教学思维,长期下去,必然会限制学生自由思想的发挥,空洞无物的应试作文成为必然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呢?

一.重视创设“听说”训练的情景,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教学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正确的。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是万万不应该的。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解释“语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作文训练历来强调“吾手写吾心”,“吾心”就是心中所想的东西,所想的东西表达的形式最快就是“说”。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文章未必天天写,书报也未必天天看,而没有能离开听和说的。如果能做到“听而能知事明理,说而能出口成章”,那学生要达到“写而能通畅合度”的效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善言谈,不少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中羞于开口、词不达意,只会脸红脖子粗,话到嘴边舌头打卷,声音打颤,甚至嗓子发干,只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来。这样的学生,拿起笔来,能写出好文章吗?而我们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又有多少让学生讲说的机会呢?所以说,语文老师要重视创设更多的“听说”训练情景,把原本羞于言辞、没有言辞的学生训练为敢说、会说、说好、说得精彩的人。也就是说,把讲说作为切入点,通过讲说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趣,调动学生的写作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强化非功利性阅读,为写作做好充足的准备。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关系,就像人体摄取营养,储存能量那样。读是积累,写是抒发,厚积才能薄发。

那么又该怎样读呢?我认为应弱化功利性阅读,强化欣赏性阅读。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很多同学阅读的功利性太强,感性的阅读太少了。大多数都是看了题目,然后到文章中直接去寻找答案,根本没有什么阅读,谈何感觉?或者这篇文章我可以借鉴它的开头与结尾,或者可以把事例或名句抄下来留作他用。而这种种做法割裂了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割裂了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少了一种整体感知,少了许多许多我们本应思考得很深刻的东西。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又多了反感,从而读写的能力都得不到提高。而有些同学把阅读纯粹作为一种消遣,不思考、不探究,只是消磨时间而已。

真正抛弃功利心去阅读就现实的形势不可能,但作为老师,还是要强调非功利性的阅读,让学生真正地用心读完一篇文章后,有了感悟,产生了共鸣,便同时会欣赏作品的语言,不由自主地去探索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去借鉴其相应的写作技巧、写作经验。同时还积累了语言,积累了素材,还解决了写作思路、写作方法的问题。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写作的思辨能力。

优秀的作文应该是理性的构思,感性的表达。我们说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不但是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还要培养他们理性的思维。思想素养是为文的重要因素,高人就高在思想,表现在构思立意就是与众不同。而我们的考生,对很多问题上,还停留在肤浅的认识水平上,不是“一厢情愿”的肯定赞美,就是“愤世嫉俗”的否定抨击,鲜有深刻的理性思辩。

世界并不是只有黑与白,事情也不是只有对与错,人也并非是好与坏。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维,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只有多角度思考才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事物,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拓展思想的广度,提高思想的深度。多角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教育者要革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对历史、对人生、对身边的人和事、对处于飞速发展的社会更多的认识,大胆的质疑;启示学生不能人云亦云,只有不断思考不断实践才能不断发现,不断提高。

没有大量具有丰富思想、情感和艺术的语文读物的熏陶,没有生活和社会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只靠几篇样板文章的学习,是培养不出学生高水平的写作能力的。

上一篇:石材供货安装合同范本下一篇:短作业调度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