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16篇)
1.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一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与其他都有所区别。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上主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正因如此,高职高专在基础理论教学上存在诸多问题,高等数学便是其中之一。由于高职高专的特殊原因,许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对数学存在一定的厌恶感,进入高职高专后,更想摆脱高等数学的“束缚”。当今社会,数学能力对于个人的成长十分之重要,而高职高专作为学生走入社会前最后一次正式的数学教育便显得尤为珍贵。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高职高专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其数学能力,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教育必须进行课程改革,通过改革,使学生摆脱对高等数学的厌恶感,使高等数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到其专业应用当中。
一、当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的影响,基础理论教育在高职高专中一直担当着“配角”,这也直接导致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过于陈旧;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灌输,而不注重学生本身的思考,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基础较差的高职高专学生根本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手段过于落后。在传统教学下,教师在教学时,就是“一笔、一黑板、一教材”,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氛围下,很难接受数学知识;4.高职高专学生自身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许多都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在面对比初中数学更为复杂的高等数学时,高职高专学生更是无从下手,即便有心去学,也是处处碰壁,最终彻底丧失学习数学的斗志;5.与专业结合较少。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基础理论的高等数学,教师在教学当中,抽象、枯燥的知识让学生感觉与专业相差太远,最终会在学生中形成“数学无用论”的思想;6.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高职高专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因此,对于高等数学等理论知识就不够重视,在课程安排上也会偏少。不仅如此,由于种种原因,高等数学在某些高职高专中直接被取消或是作为选修课进行教学,这都将影响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7.考核方式单一。在高职高专中,高等数学的考核方式并没有任何特色,仍是通过考试来衡量一切,这不仅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更不适应高等高专整体的教学发展。
二、高等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
根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职高专需要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要明确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应将高等数学变得更为实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更加注重高等数学与专业技能的科学结合。在改革中,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从教学内容着手。由于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要将教学内容变得有深有浅,变得更为具体,变得更好接受;2.从专业着手。在高等数学中,一元函数积分学、一元函数微分学等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除此之外的.知识,可通过专业分类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学经济金融的,可以选择税收、收益等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这样,学生能够与专业知识更好的结合,在学习时,也会提起学习的兴趣;3.从教学手段上着手。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已经运用到各个领域。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先进技术,例如,教师在进行导数、积分,线形方程组等课程的教学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传统,学生可能无法对内容有全面的认识,这时,教师可以利用Mathematic软件向学生绘制空间曲面,从而得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受,也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从学生自身着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毕业后就将走向社会,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不仅会学,更要会用,这样才更能体现高职高专在教学上的目标;5.从考核形式上着手。高职高专的高等数学不同于与其他教育有所区别,其主要是起辅助性质,并不是主导。因此,高职高专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考核上,也要有所区别,不能过于机械化,要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进行考核,从而使高等数学的考核达到成效。例如,高职高专学校可以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展示上说出其中的数学原理的运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论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十分重要。其课程仍有不少问题,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在改革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使高等数学真正发挥其预期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单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二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优化教师结构
1. 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 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 优化教师结构, 建立一个梯队状况良好、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水平稳定、教学效果好、团结协作的教学群体。
3. 优选任课教师,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保持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 高职教师上课率达到100%, 主讲教师90%以上具有讲师以上职称。
4. 加强师资建设, 构建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
教师队伍。针对青年教师相对较多, 其理论知识有余, 实践技能或企业需要的岗位技能了解或掌握程度欠缺的这一情况, 采取了“请进来, 送出去”的办法, 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二、重整教学大纲,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1. 根据高职高专要求, 结合我院专业特点, 制定了《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经济数学教学大纲》。依据专业的不同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大纲, 而且大纲随培养目标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每学期在开课之前要将本课程的教学和考试大纲公布给学生, 以便学生在学习时进行参考。
2. 制定教学过程规范, 包括授课计划规范、备课规范、课堂教学规范、作业辅导规范、考试考核规范、教书育人规范, 把提高群体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3. 落实备课规范, 提高课程授课计划质量。教师备课必须钻研大纲, 研究教材, 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授课计划要体现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4. 建立优秀教案评比制度, 促进群体教案水平提高。每学期每位教师提交个人教案, 教研室通过评比交流, 逐步提高整体教案水平。
5. 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 争取最佳教学效果,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能力, 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我们规定, 教师在上课时必须有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参考教材和详细的教案。同时, 教师在讲课时必须完全脱稿, 不能照本宣科。相应于上述规章制度, 我们同时制定了检查监督制度, 以保证“有章必依, 违章必纠”。
6. 建立听课与评课制度, 提高群体授课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听课两次, 互相学习, 共同促进授课水平提高。
7. 执行作业、辅导规范, 做到统一作业要求, 教师批改作业时要求做到全批全改。
三、优化教学内容, 完善教材建设
长期以来,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比较单一, 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课程设置忽略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 充分分析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国内高职高专教材的特点, 结合我院专业情况, 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材中精选适合我院专业特点的教育部规划教材。
2.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2010年我们全体数学组教师参与编著的适用于高职学生的教材《应用数学》已印制出版, 为学生提供了集思想性、应用性为一体的教科书, 一方面为必修课教学提供了大量实例背景, 另一方面可作为选修课和讲座的材料, 成为知识的延伸和应用的指导。
3. 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将“一元函数微积分”作为所有专业的基础模块内容, 再精选相关专业需要的知识作为专业内容模块, 如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了“拉普拉斯变换”, 等等。对传统内容的整合更新, 一方面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缓解了高职数学课普遍存在的课时偏少问题, 更好地适应了高职教育专业多且更新快的特点和需要。
4. 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建立符合专业需求的高等数学内容体系, 使其内容结合专业, 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目的。数学应用、数学建模要切入到正常数学教学中。“切入”是指教师可以把一些较小的数学应用和数学建模的问题。通过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解后, 放到正常教学的局部环节上去做, 并且要经常这样做。我们可以用“化整为零”、“细水长流”来描述这种做法。比如在新知识的引入、复习课时, 可以用一点时间穿插介绍一个数学应用或数学建模的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仅完成“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比如建立起相应的方程或不等式) , 而把问题的具体求解过程留给学生放到课外完成。较大或较难的问题可与假期作业和科技小论文的写作结合起来, 放到假期或给学生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5. 多参加国家和省内组织的教材研讨会, 及时掌握最新教材动态, 建立与主干教材配套的辅助系列教材, 完善主辅教材体系。
四、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对于高职学生来说, 往往困难很大。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法时, 力求体现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 加强实践环节, 运用现代技术的理念。所谓淡化系统性, 是指不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与衔接;所谓淡化严密性, 就是针对学生抽象能力的薄弱, 不追求逐字逐句的严格描述;强调思维性, 就是关注数学的思维方式, 体现数学素质的修养。
1. 在介绍各种概念的时候, 以实例引入, 使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定义”的形式出现, 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 辅以各种背景材料, 顺势引入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
2. 在介绍基本定理的时候, 不拘泥于“定理—证明”的单一模式, 也不是简单地删去证明了事, 而是尽可能地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 既交代了来龙去脉, 又冲淡了抽象成分, 让学生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3. 在讲解运算规则和规律时设计了一些精简易记的文字语言解读数学公式, 这叫“抽象内容的形象化处理”, 避免了记号复杂、下标林立的局面, 使学生加强了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4.对于抽象性比较强的内容, 注重精选典型的例子引入, 并通过例子逐步展开理论,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相关结论, 我们把这个方法叫做“典型案例的多层次开发”。
总之, 在教学中任课老师集思广益,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在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 我们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运用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之中, 对于一些在黑板上难以表现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演示课件, 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兴趣, 而且加深了理解。
五、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 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考试, 考试要严格要求, 同一教学计划的班级, 期末考试要统一命题, 统一评分, 统一流水阅卷。
2. 建立高等数学试卷库, 根据要求可以聘请外校教师命题或指定非任课教师命题, 坚持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3. 严格考试命题要求, 试题要符合大纲, 符合命题基本要求, 要有一定深度、广度, 重点突出, 难度适当, 既要反映知识掌握情况, 又要考查能力水平;不但要有适当的难度、区分度, 而且要有题型变化。
4. 建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 对考试成绩实现科学的统计分析, 指导教学工作进一步开展。
5.将学生的数学期末成绩分成两部分:一是闭卷考试成绩 (占70%) , 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及简单应用为主, 按传统的考试方式, 限时完成;二是平时成绩 (占30%) , 包括课堂互动 (占15%) 、平时作业 (占10%) 、出勤率 (占5%) 。这两部分成绩之和作为最终的数学成绩。
实践证明, 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
六、应用情况
本项教学改革自2009年开展以来, 已经过一年多的实施, 效果非常显著。首先是精简了课内时间, 使得各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利用率大大提高, 受到了各系的欢迎。其次因为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 所以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 再加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增加了亲切感。这样一减一增, 学生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根据2010级全体师生调查表反馈信息, 改革后高数的教学方法, 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 提高了高数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为优秀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数据统计, 及格率由2009年的64%上升到2010年的71%, 优秀率由2009年的7%提高到2010年的23%,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最后我院所有数学教师参与编著的新教材《应用数学》被评定为“十二五”模块化教学国家级规划教材, 这是对我们所有数学组教师的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综上所述, 高职数学教学具有自身的体系和特点。我们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 准确认识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 转变教学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结合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 加强应用环节的教学, 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性, 增强数学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摘要:高职教育要培养造就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配套专业教学, 进行高职数学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已成为高职院校数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总结了我院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高纪文.高职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6) .
[2]刘建清.石化学院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 2005:8-11.
3.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三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提出了体现应用办学定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思路,介绍了分专业修订教学大纲、开展应用型案例教学、建立“N+2”过程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的实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
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高等数学作为应用型专业中最基础的课程,如何正确处理好数学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
1高等数学教学的困惑。课题组通过对安徽15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调研发现,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是这类高校普遍感到比较困惑的一门课程:一是学时数少与教学任务量大形成尖锐矛盾,工科类专业平均教学时数低于150,课程内容包括一元微积分、多元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微分方程,部分专业还包括场量与矢量分析等:二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明,调查显示只有30%的教师、10%的同学能够勉强说清高等数学对专业学习的具体作用;三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数学的兴趣不浓及畏难情绪普遍存在;四是高等数学课程的通过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低效与其作为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很不协调。
2导致困惑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困惑的根源在于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没能及时作出调整。首先是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变了,学术型高校与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沿袭前者的内容体系去实现后者的培养目标,从逻辑上必然产生混乱。其次是课程的功能作用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等数学作为专业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它的价值在于和其他课程一起,去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一个特定的能力或素质。第三是课程的教学模式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求全、求精、求深和重传授、重习题、重考试的教学方式,以及严重缺少与专业学习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的案例,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不明、兴趣不大、效果不好。
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等数学教学提出的总体要求应当是:体现应用办学定位、服务应用培养方案和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根据这些要求,我们确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转变两种导向、坚持三个结合、开放四个领域、培养五种能力。
1实现一个目标,就是构建适应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2转变两种导向,就是对高等数学课程的功能定位,由重视体系完整的学科导向,向重视社会需求的专业导向转变。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标准,由重视考试成绩的应试导向,向重视数学应用的能力导向转变。
3坚持三个结合,就是在处理课程与专业的关系时,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突出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的多样性需求。在处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时,坚持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突出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解决具有学生所学专业背景的实际问题。在处理课程考核标准与学生学习能力关系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突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训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开放四个领域,就是吸纳更多有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高等数学教学的改革,建设开放的应用型教师队伍。采用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案例充实教学内容,建设开放的应用型内容体系。使用更多的讨论、启发、合作等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建设开放的应用型互动课堂。采取形式多样的应用型过程考核方法,建设开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培养五种能力,就是通过分析具有专业背景或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案例,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计算实验、体验实验、应用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软件来实现数学目标的能力。通过应用型的互动课堂,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完成一些小的课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和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路径
1分类制定适应各专业需要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差别很大。例如计算机系的相关专业对于傅里叶级数这部分知识的要求较高,建工系的部分专业对于曲率、曲线积分等知识的要求较高,而生物系的部分专业仅需要一元微积分,至多是多元函数的微分,不需要学生掌握多元函数积分学这部分知识。针对各系各专业的不同要求,结合中学新课标的改革,我们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删去中学已学过的部分,充分考虑到各部分内容的联系,将相关内容熏新整合,有机地组合起来,重新制定了与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2积极开展应用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高等数学与各专业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建立了由教师、教材、教法组成的应用型案例教学体系:首先是培养应用型教师,建立高等数学教师到专业教研室“挂职”制度。这些教师相对固定在某个系承担教学任务,深入到系和专业教研室,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学习适当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所需的数学知识和专业中的数学案例。其次是编写应用型案例教学资源库,包括用于教师教学的案例和学生作业、小论文和数学实践的案例。第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很好地将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数学案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更好地学好数学和用好数学。
3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考核方式。考虑到重需求、重个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我们果断地将过去统考、统改的教考分离的高等数学考核方式,转变为“N+2”的过程考核方式。具体操作办法是:一是增加课程导论课,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高等数学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知识点、理论和实践习题,作为必修必掌握内容,第一节课即告知学生;二是针对必修必掌握内容,在学习过程中不定期地增加N次过程考核,过程考核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小论文、读书报告,也可以是单元测验、口试等。过程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50%。课程结束不再实行全院统考,而是由各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特点,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
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思考
1教师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导。学校定位、专业定位、课程定位的明确,促进了教师自身成长路径的明晰。成为应用型的教师,开展应用型的研究,进行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成为我院高等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组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率明显提高。同时,高等数学课程组连续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奖、省级教坛新秀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2005年以来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参加全国性教学研讨会并进行大会交流18次,获国家级、省级、校级教改项目10多项。
2学生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主体。课题组经过追踪调查,发现经过多年实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明显增强。与2005年相比,全院学生高等数学合格率由63%提高到95%;平均成绩由64.5分提高到83.5分。专业教师反映,专业课教学不再需要补数学知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部分同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的人数及获奖比例逐年提高。
4.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四
论文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是近几年来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的探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改革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能够保质保量地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个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要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应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在当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还应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高职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为凸现高等数学的基础性、教育性和服务于专业技术教学的课程功能,我们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前年启动了我院《高等数学》课程的新一轮改革与建设,主要在改革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 密切联系专业,实施多平台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目标必须服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必须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对高职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应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研究数学理论。从专业需求来看,高等数学课程的许多知识在工作岗位上直接应用的并不多,需要从胜任岗位工作及具备发展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数学素质教育。通过对各类专业的调查分析,按照高职院校专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我们在既尊重传统又实现创新的前提下,使用多平台方式上课(即:机械类平台,土建类平台,财经管理类平台,计算机类平台,语言艺术类平台);根据各平台专业的不同要求,不同的平台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使用不同的模块教学。我们研究了国外同类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基于以上指导思想,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改革为核心。辅之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旨在拓宽和巩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们分别在五大类教学平台上将内容体系分为通用基础模块和专业应用模块。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的综合方面;体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的一致性,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的一致性。通用基础模块,即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原理和最基本的内容如函数、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积分等;专业应用模块,即根据各专业的需求不同,分别选用的微分方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内容。基础模块教学内容的设定是为保证满足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作依据,它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虽然是传统的数学理论知识,但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应用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即教学内容按专业加以分类,制定不同的教学标准。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专业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想。一方面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后继课程对数学的需要。同时,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努力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灵活选用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找准高等数学和专业的结合点,实现数学与相关专业的有机结合。数学知识与专业需要共同决定着数学课程的价值,教学内容的确定首先以学生打好基础为前提,同时学好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知识,掌握好职业生涯发展中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其次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为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做好准备;再者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职业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高等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知识为本位”的传统教育思想为“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到相应的五大类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市场定位、就业去向、专业特色、知识构成、通过磋商确定各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等内容,确定教学内容。
二 打破传统。创新教学模式
1 改变教材模式,实行“三书结合”
我们突破传统的教材模式,不发给学生统一的教材,而是实行“三书结合”教学。首先提前一周时间把本周用到的“课前指导书”发到学生手中。课前指导书是让学生明确本次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设置与本次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完成课前指导书上的问题,并进行小组评价,达到课前预习的效果;其次是当堂课发放“课堂任务书”。课堂任务书合理选取组织本次课内容,结合专业和实际生活相关问题设置案例,部分内容留白。每个例题后又有相应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主动预习的基础上且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并进行小组评价,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的效果;再次是“课后作业书”,根据学习内容选取难度适当,题量合适,具有一定思考性的`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达到课后复习的效果。课后作业书是在本次课结束以后,同学们要及时完成并在完成以后上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完作业以后评定分数,这也是我们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为避免抄袭现象,老师经常不定时的抽查各个小组的成员到办公室做作业,以检查他们的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三书教学的模式真正的使学生动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很多的问题由小组讨论,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全面评价学生,实现动态化考核
为了改变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最后临阵磨枪的习惯,我们改变以前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模式,采用评价形式多元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试注重过程化的动态考核方式,将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期末考核纳入考核体系,在突出期末考核的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如下: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十,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等;任务成绩占百分之四十,包括每次课堂任务书、课后作业书完成的成绩;创新成绩占百分之十,包括学习感受,小论文,小建模成绩;期末考试占百分之四十,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能力。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本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我们既保持高等数学教学传统的严谨课堂讲解、严密板演逻辑推导等特色,又尝试创新教材和考核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总之,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是否会应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否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这应该是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比较艰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
[2]何耀民,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4)
[3]杨继德,沈艳琳,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5)
5.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五
浅谈新形势下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教育已逐渐大众化,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重点强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文章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着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作 者:朱广荣 刘昕 作者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基础部,河南・信阳,464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3)分类号:G642关键词: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 创新理念 情感教育
6.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六
朱凯
一、作业改革的背景。
1、陈旧的作业观。课后一定要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具备三、四本。只要认真写“作业”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业布置“一刀切”。多数的数学科任教师布置学生作业时,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不看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布置要求一样、数量一样的作业,评价标准也统一。学生在作业问题上没有选择的权利。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当成核对答案,根据错多错少,给一个具体的分数;一些教师批改作业,常常是走马观花,似秋风扫落叶一般,几十本作业一挥而就。据调查,学生拿回经教师批改的作业后,67.2%的学生“只看分数”,只有2
2.1%的学生“看错在哪里。”
2、当前作业的弊病。(1)模仿性作业多,创新性作业少。(2)封闭训练作业多,开放性作业少。(3)机械重复计算作业多,探究体验作业少。(4)脱离学生实际的作业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作业少。(5)书面作业多,动手实践作业少。
(6)个体独立完成的作业多,合作完成的作业少。(7)课内作业多,课外活动作业少。
二、作业改革的理论依据。
1、什么是学生作业?《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简单地说,学生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用以消化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训练学生以形成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手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研究作业改革的目的:(1)减
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目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上到下已成为一种共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学生健康着想,我们尝试寻找一种作业方法,使学生少些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和快乐(2)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且青少年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这一科的作业多了,势必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使能力的发展出现缺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3)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改变学生旧有的学习方式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做作业是一个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尝试从作业这一角度,使学生能在一种适当的负担下愉快、高效地作业。
三、从学生出发,改革小学数学作业的探研。展开“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做作业。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特别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卡通式、童话式、情境化和故事化的作业能不断引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性演算题、文字题和应用题,又有一些填空、选择、改错和判断题;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课本课后练习,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儿童乐园、数学王国等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这些作业一改以往单
一、枯燥的作业形式,赋予一定的情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一定的视觉
享受。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作业的质量大大提高。数学作业的合作性与实践性,使学生自主地完成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定期布置学生制作《数学手抄报》或出好《数学墙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通过图书室或上网等收集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相互交流、研讨探索、动手制作,一份以数学内容为主,给人启发和教育,融趣味性、知识性和思考性,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形式多样的“报纸”或墙报应运而生。此种作业,除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阅读、审美等能力的提高。数学作业——数学日记的情感性,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还学生选择作业的权利。我们可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日记,作为数学作业之一,让学生能自主地选择课外作业材料,从而使数学作业更富个性和情感。日记的内容和形式不限,只要是与数学有关的东西都可以。例如:在课外书、电视上或者从别人口中等途径看到、听到的趣题、难题记录下来,尝试自己解答或者向老师提出疑问。如:有个同学,他通过上网、查阅课外书等方式把“度”的含义总结出来:“3月6日天晴。这一周,我上网查了‘度’的含义,发现了‘度’竟有很多种不同的意思,一起来学习一下吧!1)自来水表上的‘度’。计算耗水重量的单位,1度=1吨水。2)几何中的‘度’。角的计量单位。弧长等于半径时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3)眼镜片上的‘度’。眼镜片上的一度是
镜片屈光度的100倍。例如:当眼镜片的度数为200度时,此眼镜片的屈光度为2度。4)电表上的‘度’。计量耗电量的单位,一度为一千瓦时的电能。区区的一个‘度’字却有如此多的意义,真是学海无涯啊!” 如此,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学生有选择作业的权利。
4、探究性作业——网络化学习,旨在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探究性作业是由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综合性、探究性强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学生上网查询了各种价格,设计了不同的出游方式,计算了各种方式的价格,提出本组的出游方案
5、改革作业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传统意义上的作业批改、评价,主要是检查、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较少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根据数学作业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问卷调查有一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批改学生的作业?”有72%的学生提了“如果我是老师,我除了打上分数外,还会打上评语,我希望老师也能做到!”受了此启发,教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特别的地方他们会写上一些评语。实践证明,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的作业,还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归纳起来,这些语评的内容大致可分为:
(1)对一些学习认真,作业工整的学生评语是:老师能改到你书写漂亮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希望你继续发扬,相信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2)对于一向爱动脑的学生评语是: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让人耳目
一新;你真棒!老师还没想到的这种做法,我向你学习;你的头脑真灵活,这种方法比老师的方法强多了;这真是奇思妙想,棒极了!解得巧,方法妙;你的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如果你再仔细一点,相信成功一定属于你。(4)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这么难的题,你都做对了一道,真不简单。(5)对书写潦草,尚欠认真的评语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得再漂亮点,有字如其人就更好了。陌生而新鲜的评语,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地使其学习数学的优势得到顺势的迁移。当然,写评语时本身要简洁、明了、亲切、贴切,有针对性,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数学作业的改革,要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作业的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作业改革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多年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关注作业的实效性,作业质量有保证,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和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总结出了好些思路,学生的作业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如:通过学生写情感型、整理型、摘录型、创新型等类型的日记,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密切了,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思维活跃了。在班上出现了不少爱思考、爱质疑的“问题少男”和“问题少女”。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某个问题的实践、反思,总结出一些经验或做法,并运用于实践中,得到一些效果,再将此经验上升为理论,这就是科研过程。总之,通过对
7.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能力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理、工、医、财、管等各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 其涉及面之广仅次于外语课程, 可见该课程之重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管理的日益高度复杂化, 高等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正在由一种理论变成一种通用的工具。因而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各类大学生的思想、思维及他们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改进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结构, 推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 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一大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结合我国高等学校 (非重点院校) 的实际情况, 我们认为, 新时期内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优化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以“必需、够用”为度, 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 这是改革的总体目标。一般普通高等学校 (非重点院校) 培养的大多是生产一线的工艺师, 因此, 高等数学教材应是在“以应用为目的, 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上编写的, 必须强调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工程专业的特点, 筛选数学教学内容, 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如极限的精确定义等) , 精减繁琐的证明过程及理论推导 (如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等的证明推导) , 减少高技巧的难题 (如不定的有关内容等) 。多从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 并建立其数学模型 (问题可不必太难) ;多介绍数学特别是微积分在专业中的应用;多出一些有工程专业背景的例题、习题;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多开展一些课堂讨论以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以上一系列手段或方法的运用,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对高等数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逐步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紧跟时代步伐,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的科研、教育、工作及生活均发生了重大转变。电子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使数学如虎添翼。过去手算十分困难和繁琐的数学问题, 现在用计算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过去许多数学工作者津津乐道的方法、技巧, 在强大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面前黯然失色。当前, 如何使用和研究计算机推进数学科学发展,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是新时期高等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的一个新课题。因此, 应当把计算机软件引进数学教材, 引入高等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比如应把Mathematica系统、Matlab系统编入高等数学教材, 让学生利用这些数学软件, 借助计算机来解决高等数学中的计算问题, 包括高难度、高技巧的计算。我们不必向学生介绍这些系统的程序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但只要会应用, 就能增加许多本领。正如汽车司机不必懂汽车制造技术一样, 只要能开车, 照样能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有了计算机软件系统和“机器证明”方法, 教学过程中繁重的演算方法减少了, 还可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 概念的教学将会加强, 数学建模能力将更重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更突出,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逐步改变。
3. 以学生为中心, 着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是21世纪教育界的一大课题。因此, 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传统单一的满堂灌、保姆式的课堂教学, 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本身包含着许多思维方法, 如从有限到无限、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法、类比法、倒推分析法等, 其本质都是创造性思维方法。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对实践的兴趣。作为未来的工艺工程师的学生, 应该有从丰富的日常生活中和工程实际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在这里, 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方法是十分有用的。“今天, 在科学技术中最有用的数学研究领域是数值分析和数学建模”。数学建模, 就是对一般的社会现象 (如工程问题) 运用数学思想,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 抓住事物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运用数学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即数学模型。而在建模过程中需要用到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的知识, 对那些实际问题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简化, 并与某些数学模型进行类比联想, 增强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能够经历研究实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从而提高对实践的兴趣。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介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其次, 在数学教学中, 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 应成为数学教师的一项特别的工作, 成为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
总之, 高等数学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值得探讨的问题很多, 希望诸位同行都来重视并研究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宪杰.增加应用实例比例有利于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大学数学, 2008, VOL24, (1) :4.
[2]曹广福, 叶瑞芬.谈谈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大学数学, 2008, VOL24, (1) :1.
[3]闵兰, 陈晓敏.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VOL37, (2) :139.
8.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八
【关键词】分类型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高等数学教学
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课程是财经类职业院校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不但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来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现阶段,很多职业院校学习高等数学的高职学生呈现多样性,有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普招类),有通过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国际班学生(以下简称自主类),有五年制高职的学生(以下简称五年高职类)。不同的类型,招生对象也不同,有的类型只招收理科生,有的类型只招收文科生,有的类型专业文理兼收,学生数学基础严重参差不齐。在很多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不高,数学思维能力差,主要表现为对数学概念、原理理解不够透彻,相互混淆;对数学符号的含义不清楚,不会用,更谈不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对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学习数学没用,认为学会计的,会计学好就行了,学销售的,营销学好就可以了;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厌烦,根本谈不上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纯粹是为了学分。在这样的不同水平下,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时,基础好的学生就会学得到的不够,而基础差的学生又会觉得太难学,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教研室采取分类型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型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型备课,分类型授课,分类型训练,在类型教学中又加以层次教学,以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高等数学课程分类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点环节,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下面就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类型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成功的做法以及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分类型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基础。首先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根据各层次的学生情况,适当增删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由于对各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不一样,故在教学大纲上要体现出层次性和差别性。普招类学生课程内容讲究深度、广度以及数学的应用性,自主类和五年高职学生强调数学够用就行。(二)、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欲望,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鉴于数学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讲授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别适当调整讲授的比重,在教学中,普招类学生要注重数学背景的引入,要创设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现有学习能力相适应的问题情境,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注重数学的应用,提高学生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类学生上课导入背景要求简单直接,可以是生动有趣的数学模型,还可以是质疑问题,引学生主动思考。但要严格控制时间,切忌走弯路绕圈子,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注重公式的讲解,典型题目的训练,稍加以发散型思维的引导。五年高职的学生要注重定向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醒学生注意力务必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做笔记,详细讲解题目的步骤和演算过程,注重同种类型题目的训练,加强练习,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设计“有效的练习”来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有助于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首先,普招类学生练习要精,练习题要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多做应用性的知识,培养该类型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自主类学生练习要多,鼓励学生自己的探索、理解找出解题规律,在同学交流中,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五年制学生练习要简,注重简单,易于理解,有助于五年制学生保持思维的活跃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练习中应当包括反馈,以强化正确的做法,纠正错误。
三、结束语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还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继续向更高层次做出积极地努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们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才能保证数学学习的有效进程。
作者简介:1、王军(1981-),男,安徽淮北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育;2、后小飞(1979-)男,安徽宣城人,安徽审计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数学教育
9.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九
1 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理工类各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而言,能否学好这门课以及通过这门课能否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将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并且大学课程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的自信心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1.1 高等数学的教学特点
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我校高职学生的专业课如机电专业、电气专业、计算机专业、经管专业等都会涉及到许多数学知识,这些专业都要求我们的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很显然,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积极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增强高等数学在其它各专业学科的实用性。
高等数学是锻炼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的逻辑性主要反映在数学基本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严密性之中,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和琢磨,它的本质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训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正是帮助学生训练和升华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要求教师正确地处理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把复杂的实际问题抽象归纳为数学问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处理。
1.2 学生的学习现状
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扎实,甚至有时候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混淆,所以笔者在讲授新的学习内容的同时还需要不时的穿插旧的内容,当然这对学生的知识巩固是有帮助的。另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不当,大多时候只是机械的记忆知识点,不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往往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常常造成混淆的状况,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也就会大大降低,这也是作为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状况。
2 教学方法探索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高等数学这一载体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数学教师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教学实践,分三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2.1 对比教学法
对比,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方法,是对知识进行对比类推、举一反三的过程。具体来说,运用对比教学法就是在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有区别和联系的地方,使学生在理解一个内容之后能够很自然的联系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主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它使学生心理上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比如,我们学习二重积分知识的时候,可以拿定积分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学习。例如,二重积分的定义与定积分的定义的对比,二重积分的.几何意义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的对比,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与定积分的计算方法的对比。再比如二元函数的知识与一元函数的知识的对比、二阶导数乃至高阶导数的知识与一阶导数的知识的对比等等。
总之,运用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透过事物表象找出本质异同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联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能够正确运用这种方法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 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数学中的概念大多是来源于生活实际并运用于生活实际。教师在讲解数学内容的过程中应该淡化形式,多结合生活实例向学生讲解内容的实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数学不只是单纯记忆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然后去做几道题目,还可以脱离书本之外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顺其自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适时地帮助学生对这些内容力求使用现代的思路和方法去理解,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比如我们在讲微积分之前首先介绍微积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微积分的应用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例如:气象学者利用微积分描述高空大气层空气的流动;海洋学者利用微积分描述海洋流动的理论;经济学家利用微积分预测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医学家利用微积分设计扫描人体内部器官的超声波和 X — 射线探测仪器等。再比如“极限”的概念由人影长度引入,“导数”的概念由物体运动的速度引入,“不定积分”的概念由动物死亡年代的测定引入。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这些例子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一方面提高学生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改造自身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途无处不在,从而增强了高等数学与社会的贴合度。
2.3 换位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的选择一些比较容易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进行讲解,体验一下站在讲台上的感觉。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讲好这节内容一定会尽自己的努力查阅资料,归纳总结,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来给大家做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辛苦,纠正平时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态,更加尊重和体谅教师。
3 结语
10.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
关键词:高等数学 分级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b)-0070-011 分级教学的背景及必要性
我校是面向全国招生的二类本科院校,生源分布广、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近几年随着学校扩招,高等数学的不及格率更是居高不下。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基础差,出勤率低、造成考试大面积不及格。我们调研发现高等数学是补考的人数多、次数多的一门基础学科,好多拿不到学位的学生80%都是因为数学不及格造成的。而传统“大一同”的教学模式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既束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又不能确保基础差的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造成教学资源浪费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为了改变目前现状,我们尝试对高等数学进行分级教学改革。所谓分级教学是根据英国哲学家杰里米·本瑟姆(Jeremy Bentham)的效用概念提出的,是在现有师资力量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按能力水平的高低把学生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或层次,打乱原有的自然班,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班教学。
2011年9月我院对11级本科生实行了卓越计划工程,这恰好给我们分级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实践机会。分级教学在青岛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和长江大学已试行多年,我们借鉴外校成功经验,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模式。
2 分级教学方案
2.1 学生分级
在新生入学报到后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进行基础知识测试,考虑到学校的师资实际,按2∶5∶3比例将大一新生分成A、B、C、三个教学层次。确定每一位学生的级别,并向学生公布,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避免学生产生自卑情绪。不要让他们误解为分级教学就是以往的分块、慢班,二者有很大区别。我们改革宗旨是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2.2 教学内容分级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根据我院各个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分为三级,分别是土建和计算机类的高等数学A涉及内容包含微分学、积分学、级数、常微分方程、空间几何和向量代数;经管类的高等数学B涉及内容包含微分学、积分学、级数(不含傅里叶级数)、常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建筑类的高等数学C涉及内容包含一元微积分,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
2.3 作业、习题分级
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师要按教学目标有系统有层次地布置习题作业,达到因材施教、各取所需的目的。编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习题册,每一层次都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各层次自成体系,学生根据自己的程度和需求自己选取练习。
2.4 动态管理
在分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动态运行,各教学要素的“层次”都会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进行而有所调整,学校要为所有学生提供过级机会。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根据学生意愿如果第一学期期末考得较好的,原来属于中低层次的学生可以逐步向中高层次转移;而中高层次的学生如期末考得较差确实不能适应本层次的需要,必须向低层次转移。这种相互转化的过级管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之间公平竞争,相互促进。
3 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中,A、B、C三级均以140~150人左右的教学班进行授课,分班原则和顺序:首先按相同专业分班;其次相同专业学生不足时(包括相同专业分班后剩余的学生)则按相同院系分班;最后相同院系学生不足时则按相同、相近学科类分班。
实行分级教学的目的不是降低培养目标,而是采取措施提高培养效果。三个教学层次中,要抓C级,保B级,促A级。具体办法是对于每个层次的教学都要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准。A,B级学时数一致,而C级多40学时的辅导课,通过精讲多练的办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A级侧重拓宽知识面,加深知识点;对于B级,重点放在落实教学环节,督促学生学习上。
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了《数学基本思想与解题方法研究》《数学文化》《数学建模辅导》和《高等数学竞赛辅导》等公选课程。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创设辅助网站,上传不同层次教师的优秀视频课。创建QQ群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设定电子邮箱,教师定期上传一些考研资料和历年高数竞赛试题,方便基础好的想考研同学自学。
4 实践及结论
2011年9月我院对11级本科生就高等数学A实施了分级试点教学,涉及了11个理工专业的1700多名学生,在每个层次的教学班级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做分级教学效果的非量化检验,收取的300分调查表中,针对各教学要素的满意度做了调研,结果总结如表1。
以上调研表明学生对分级教学还是比较认同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课堂秩序有了好转。对教师而言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了,教师的备课、讲课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的进度、深度和广度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分级教學在我院已取得初步成效,学院已批准2012年9月对12级所有理工科本科生全面实施高等数学分级教学。
然而分级教学给管理部门带来很大不便,建议在以后的招生中对数学基础要求强的工科专业可以用备注的形式设定数学最低分数线,并且不同层次的评价提倡用体现不同教学目标的几种试卷对学生进行考核。总之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评都要与时俱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谢作喜,陈忠.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实践探索[J].长江大学学报,2009,6(3).
11.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一
一、高等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 (1)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 由于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和作用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还没有缺乏切身体会到高等数学对自己将来发展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其当成普通的公共课程来对待, 主要目的是为了修学分, 导致学生缺乏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另外,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就业压力不断变大, 学生将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能给他们的将来带来实际利益的考级和课程上, 导致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 (2) 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方式, 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时期的数学教育主要以满足应试教育为主,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比较被动,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 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松懈, 再加上上课的节奏快和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学能力, 而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依附于教师学习, 这些能力都比较欠缺。而且考试的压力容易让学生忽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不少学生产生知识遗忘或混淆的情况, 学习知识比较生硬, 不能灵活的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 高等数学难度大。高等数学偏重于抽象思维, 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验证, 这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锻炼, 通过日积月累养成, 但是这些能力在中学时期没有形成, 导致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困难重重, 最终失去学习高数的自信和兴趣, 数学教学效果不乐观。
2.教师方面: (1) 教学模式缺乏新颖。高等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 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要及时的反馈信息, 才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然后现实教学中, 不少教师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 再加上教师授课占据了课堂的大量时间, 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 一方面教师容易产生疲惫的感觉, 另一方面学生因为数学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最终影响了数学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高等数学开设的主要目的有三, 一是为了帮助学生锻炼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是为了满足后继专业课程知识的需要, 三是为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同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不同的数学能力, 然后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数学理论只是的传授, 导致学生陷入“死学知识, 学而不会用”的困境。 (3)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 各高校对高数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严格, 但是教师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大的改善。高数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对教学效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高等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近几年, 虽然高等数学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但是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与高等数学教育还不能太适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仍旧占据大部分的数学课堂; (2)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生的生源比较复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 数学教师大多时候不能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3) 数学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过于重视体系的完整和形式的逻辑性, 忽视了高等数学在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而且内容上海过于强调数学定期和概念的形式化, 不能突出数学推论下的数学思想, 所以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对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4) 数学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 部分教师学历高但不是科班出身, 科研能力较强但教学素质比较欠缺, 难以准确把握教学规律和教学难度, 而且过重的教学负担导致数学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教学交流, 大量的教学任务容易使教师产生疲惫, 不能及时研究和反思教学, 导致教学缺乏创新性, 大大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等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课程当前存在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认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深刻理解高等数学的教育价值和重要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少师生认为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后继课程的需要,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专业课服务。这种错误的理解, 导致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简单的计算, 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实际上, 高等数学象征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探索精神, 这种探索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 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文化素养, 对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师,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发展智力, 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明白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和重要性, 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规律, 启迪学生正确处理数学的逻辑关系, 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数学常用的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给予学生参与数学研究活动平台的机会, 让学生在探索中逐渐感受数学的强大魅力。
2.调整教学内容,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学内容要根据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内容要在保持其基础性、实用性的前提下, 还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连贯性和创新性。要根据我国最新教学改革的要求, 结合国内外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 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改变, 比如可以将新课标的内容融入到数学教学论的教学中去, 保持学生的数学教育观念与时代同步, 帮助学生掌握当前的数学教育情况, 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课程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重要性。另外, 数学教师要关注国内外数学教学的发展动态, 将数学专业的最新研究前沿和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 帮助学生建立最新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通过提供不同的学术争论,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3.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技能。数学教学论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要保持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课堂上,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数学教学理念, 可以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 用最短的时间构建学生的数学理论观念, 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关键, 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围绕核心内容去自学, 锻炼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另外, 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可以引进现代教学设备并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实践,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范学生的信息素养。课外, 我们要引导高师学生进入中小学课堂, 亲身体验一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氛围, 还可以带领师范生听讲优秀数学教师的讲课, 特别是当前新课标指导下的中小学新教材公开课, 或者组织学生开展新教材座谈会、研讨课或者集体备课等科研活动, 让学生尽快了解新课程的标准。
四、结束语
高等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教学的各个方面都要根据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及时更新。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 这需要我们数学专业的师生共同努力, 希望能不断提高高等数学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数学教师。
摘要:高等数学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我们数学教师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本文简单分析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现状和原因, 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更新教学手段和优化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并将其中的一些改革措施运用到实践中,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此简单谈谈我们的心得体会, 与同行业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安平, 李小飞, 冉庆鹏.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 (22) .
[2]覃燕梅.关于高等师范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J].保山师专学报, 2009, (05) .
[3]王志强, 刘彩霞.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教导刊, 2009, (07) .
[4]郭元祥.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实事”到“作为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28) .
[5]谢贵良, 邹冬生.独立学院教材特质探讨——以《高等数学》教材建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0) .
[6]刘燕.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2.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高等数学》,高职,汽车专业,课程设计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是汽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学生学习专业、发展技能的基础. 本课程一方面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处理各类数据的运算能力及数与形有机联系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 另一方面是给学生打下一定的数学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有力的支撑.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是高等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间的桥梁.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讲授汽车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经验,谈谈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1.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课程自身的学科特性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设计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后续课程必需够用为度”和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学习 需要的设 计原则. 首先,借助软件 工具Mathematica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其次,突出培养汽车系学生的初步数学建模能力,围绕“三性”的教学理念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宗旨是服务专业,服务职业,服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体系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前后衔接又要考虑专业要求. 课程设计立足于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动手实验,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教学案例来源于汽车类专业,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课程设计面向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名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紧密结合专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
2. 课程目标设计
( 1) 能力目标
能借助数学软件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服务汽车专业学生; 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运算求解、数据处理、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服务和支撑专业理论学习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逐步学会用数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去解决汽车专业问题; 能用数学建模思想讨论汽车的性能及评价指标; 具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需要的实用计算能力和简单的模型建立能力.
( 2)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本质,体会这些知识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掌握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需求的数学基本概念、理论和运算; 掌握函数的性质和极限的计算; 熟悉微积分思想并掌握微积分的计算; 掌握导数的基本知识和极值的计算. 了解高等数学在后续课程中的应用,了解高等数学知识在职业发展和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 3) 素质目标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实践中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具备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3. 教学单元设计
根据本课程组成员对汽车系教师和学生问卷调查确定教学内容; 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后续课程必需够用为度”和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及专业学习需要的设计原则; 并且考虑到数学知识的衔接、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及课时要求,本课程划分为九个教学单元: 函数与极限; 导数、微分及其应用; 不定积分; 定积分及其应用; 无穷级数; 常微分方程; 多元函数微积分; 线性代数; 概率论初步. 每一教学单元按照案例导入、提出问题→课堂研讨、新知学习→数学实验、新知应用→数学建模、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巩固提高过程进行教学组织实施,主要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融入课程,使数学知识、建模思想与实验方法三者有机融合,形成“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4. 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坚持4项原则,即完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 按照5个方面内容,即恰当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注重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和应用能力,重视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重视针对学生的科学素质; 采取的方式有: 笔试、上机考试、演讲、课堂表现、论文、数学作品等多种形式.
5. 课程设计的特色与创新
把符号计算系统Mathematica软件、数学建模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里感受数学,接受数学,进而热爱数学. 本课程通过“实验与对话”使课程设计面向每一名学生,“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能力和素质,实现“教、学、做”合一.
13.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三
关键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110-01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数学教学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现象基本没有改变,束缚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必需对传统数学进行创新,改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一、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他向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提出了挑战,使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内容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所以这些改革都要求教育思想必须创新,只有教育思想创新才会有创新教育。促进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创新性学习。教与学的评价标准,以传授知识效果的评价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效果评价。考试考核目地从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关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检验和培养,使考试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教育将更多的体现在培育学生能够在自主创业的开拓精神。
二、教育制度的创新
原有的教育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无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制度必须创新,扬弃那些僵化的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旧制度。创设灵活多样有利于教育改革便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教育制度。
三、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创新
(一)数学建模融入高等数学教材中。在数学概念中引入数学建模过程,高等数学的微积分概念是现代数学精髓之一。事实上,在高等数学微积分概念形成中本身就渗透着建模思想,因此在数学概念的引入时融入建模过程是完全可行的;在求解微积分计算问题中保持数学模型引例,为了保持数学建模体系,因此在求解微积分计算问题时应该从引入概念实例着手。例如讲重积分时我们是用飞机机翼的质量为实例提出来的。通过所学知识点应用在往届数学建模竞赛中,例如,在讲泊松分布时通过一个“合理配备工人实力”概括的讲解泊松分布的应用,同时也将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公共汽车调度问题”以及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DVD在线租赁”讲解给学生,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创新是创新教育的一个方面,数学创新不仅是数学理论的创新更重要是数学应用的创新,创新使学生走出课本,走出传统的习题演练,使他们进入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进入一个更加开放的天地,体验到充满活力的数学。数学建模是架于教学理论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桥梁,数学建模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论文写作的能力。
(二)微积分章节前后加入相应数学实验内容。数学实验是对数学建模内容的加强,通过数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软件处理微积分中计算问题。通过数学软件提供数据做出图像或动态表现,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有更多观察、探索、试验与模拟的机会。数学实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举措,是进行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促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拼搏进取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围绕现代化教学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与实践,合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数学图形的动态和直观演示,打破过去只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模式,改革成为传统知识和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特别注意一些简单朴素很重要的思想,贯穿整个课程始终,对重要数学思想反复强化,使学生理解。对重要概念讲清楚,讲清楚背景及形成过程,介绍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意义及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革以教师为主体传统教学方法,注重问题式、研究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锻炼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建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示范中心网页,學生在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内容可在网上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进行复习,学生也可以通过数学网页接受科普数学知识的学习等。改革习题课,使之学生主动参与开展讨论的重要环节。
五、考核方式不断创新
命题从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加强了应用题、概念题、数形结合的判断题,并适当增加一些开放讨论题,注重数学基本能力的测试,在考试内容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以及建立科学的评分方法。建立了数学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增强了考试科学性和公正性。实行教考分离聘请校外专家等,非任课教师命题,集中流水阅卷和统分核分,做好试卷分析、课程教学总结,查找问题明确改进方向。
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开展以数学建模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活动,吉林工商学院连续四年在吉林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开拓了视野,也为数学教学改革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参赛队伍逐步扩大,参赛水平逐年提高。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鼓励基础好的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运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数学学习氛围,开展数学竞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广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数学素质培养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等数学为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为培养学生创新和思维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手段,为学生将来的研究和工作提供必备的数学素质和工具,为培养适应于地方经济发展应用型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高等数学进行创新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王艳玲.教师知识研究的进展与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1):11-16.
[2]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林全.高师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2):88-90.
[4]米洪梅,方耀,卢玉文.高等数学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数学,2003,19(3):33-35.
14.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它根据一定岗位群的业务活动范围要求,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实地的操作设备和场地以供学生锻炼职业技能。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实践实训的场地不充足,实践性设备数量也比较短缺。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高职学校的资金比较短缺,不能满足逐渐扩大的教学规模。另一方面,现在实训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太快,使得一些落伍设备不能满足现在工业技术的操作要求。
2.实践教学的时间短
现在,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实际训练时间较短。学生要想扎实掌握职业技能,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加强训练。尽管现在多数的教学都已经是现场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授课,但也仅限于在课堂授课上。由于设备少、场地不开放等原因,学生实地进行实训的锻炼还比较受限。
3.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模式缺乏创新
尽管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已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还是被大多数教师采用。学生并没有发挥出自主学习的潜能,实践性教学要求学生必须自主创新、大胆提出问题、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分析和操作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4.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15.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五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其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 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 高等数学的学习, 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 更重要的是,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开阔学生思路,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有很大帮助。 因此, 高等数学公共课程的教学一直深受重视并且不断提出高要求。 然而, 在普通高等学校扩招后, 特别是单独招生政策的出现, 使得各高校均面临着学生规模迅速扩大, 地区性教育质量的不同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生源总体差异显著加大等严重性问题。在这种情形下, 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若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就会为任课教师有效组织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答疑等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1,2,3]。 本文以高等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专业为例, 对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方案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现将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简介如下。
1 改革指导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社会对高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快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而课程建设与改革则是其改革的核心。 在高职院校及专业教学中, 数学课既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 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因此, 高职数学课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专业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 所以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高等数学应该适应专业的需要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高等数学的改革不仅要适应专业的需要, 而且在教学中应该与专业相结合, 这样才能使数学成为专业的基础和工具, 服务于专业, 应用于专业之中。对于高等数学的学习, 不仅是因为它是一门基础课, 更重要的它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思维严谨的能力。 因此在改革中不能忽略这方面的培养。
2 改革的内容
2.1 对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观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 单向传授”的教学观。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 应当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 教师不再是“ 教”师, 而是“ 导”师,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由课程学习的裁判者转化为课程学习的激励者。 由于高职数学课时有限, 对学生来说往往学习困难又较大, 要完成好本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在设计教学方法时, 力求体现以“ 必需、够用”为原则, 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 加强实践环节, 运用现代技术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 1) 在数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中, 用“ 问题驱动法”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使问题一环紧扣一环, 便于实现启发式教学。在处理不同的教学内容时, 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 在介绍数学的有关概念时, 用“ 案例教学法”从实例引入, 使概念尽可能不以严格“ 定义”的形式出现, 而是结合自然的叙述, 辅以各种背景材料, 顺势引入, 减少数学形式的抽象感, 促进学生的理解学习。例如, 在微积分的教学过程中, 对于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极值与最值等重要数学概念, 通过相应的实例引入, 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从而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问题奠定基础。 在介绍数学的基本定理时, 不拘泥于“ 定理——证明”的单一模式, 也不是简单地删去证明了事, 而是尽可能地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渐入主题, 让学生有一种“ 水到渠成”之感。 在讲解运算规则和规律时, 可设计一些精简的文字语言来解读数学公式, 利用“ 抽象内容的形象化处理”, 避免记号复杂、下标林立的现象, 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公式的理解。
( 2) 在数学习题课教学过程中, 用“ 讨论法”展开教学, 提出问题, 并引导大家讨论问题, 这不但可以达到释难解疑的目的, 而且还能培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对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手段的选取上, 可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既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又有利于教师用恰当的节奏、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手段的选择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
2.3 对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 取决于该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地位, 改革要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培养相适应。根据高职基础课程“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 结合高职数学课程的特点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现实以及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以下的教改模式。
( 1)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 以案例教学为主, 选题要紧贴现实生产和生活, 使学生从中不断地感受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同时, 还要引入数学建模的初步思想, 精选同专业相关的典型例题, 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 能了解现代数学建模的发展和它在社会生产和建设中的作用, 以培养学生学习运用数学工具开展各种工程设计和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解决问题的兴趣。
( 2)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 本着“ 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 针对不同的专业, 选择专业课程所需要的基本内容。对于汽电专业来说, 增加了曲率一节的内容, 删减了三重积分和曲面积分以及级数的内容。
( 3) 在内容构架体系设计上, 要尽量避免复蹈以往同类教材中“ 系统性和严密性”的套路, 坚持以“ 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切实把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
( 4) 在教学内容的结构上, 采用“ 引入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回顾与思考”的组织方式, 将数学建模思想与应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有机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 5)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项改革, 在汽车制造专业开设高等数学实践课。在实践课程上, 它的内容是将数学知识与该专业的知识相结合, 构成一个课题, 然后利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求解。 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认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对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
长期以来, 数学课程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时笔试, 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对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但这也很难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 改革评价内容与方法势在必行。为了适应对学生数学素质和能力考核的要求, 配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对数学课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三块:一是, 平时成绩, 包括课后作业、上课出勤率、数学实验成绩;二是, 数学实践课的成绩, 它包括平时每一个课题完成的成绩和上课的出勤率, 其中每一个课题的成绩是根据模型的建立和求解的要求来核定的;三是, 闭卷考试成绩, 这部分以考核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 按传统的考试方式, 限时完成。
3 改革的效果
( 1) 高职数学课程改革获得突破, 包括确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新理念, 建立了有高职特色的数学课程结构, 实现了分层教学, 理顺了整个教学关系。
( 2) 学生数学考试不及格率下降到合理水平,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 3) 数学建模竞赛获得较好成绩, 近几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中, 每年都获奖, 包括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省一等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 4) 形成高职数学课程素质教育的特色, 通过课程理念创新、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等, 已实现数学课程素质教育的经常化。
4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终究是为了一个目的, 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岗位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孝理.论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1) :117-119.
[2]董毅, 周之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8) :54-56.
16.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 篇十六
[摘 要] 根据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素质教育形式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民族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44-02
民族高校开设高等数学的目的除了给后继课程奠定必需的数学基础外,最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同时,高等数学也是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全国高等院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都非常重视,但在目前 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尖锐矛盾。 一方面高等数学课面临缩减课时的压力 ,另一方面专业课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要求不尽相同,特别是民族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增加、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分数相对较低,特别是还有一部分较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授课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实际情况。因此,如何利用较少的授课时间来获得较高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后继的课程学习中更好地应用高等数学知识,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前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民族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和经验,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学生方面
1 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
随着学校教育规模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招生的来源较以前更加复杂,层次更多。大连民族大学的生源既有来新疆、西藏等较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也有来自全国各个城市、农牧区的学生。他们入学时数学成绩、水平差别很大,他们的高考数学成绩相差100多分,呈现两极分化态势。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却完全一样,有些学生还没吃饱,有些学生已经吃不了,使得老师无所适从。
2 学习方法不对
中国的教育侧重于逻辑思维的培养,管理能力的培养相对比较欠缺。学生十多年来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教育,主要是依赖教师的教。因此上了大学,他们也习惯了被动地接受知识,不懂得主动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视野会变得十分狭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现了问题也不明白原因所在。因为要面对考试,有的学生就装模作样,对知识只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而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停留在高中阶段,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不做一点的思考和探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 学习目的不尽相同
当今正处于科技迅猛发展,事物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社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对同专业的不同学生的高等数学要求也不尽相同。对各行业来说,既需要能较快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型人才;也需要进行深入理论研究,高新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型人才。因此,从社会这一外界因素来讲,各种人才对高等数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相当一部分考研的同学对高等数学有较高的要求,还有一部分同学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较低,只要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高等数学够用就可以。
(二)教师方面
1 部分教师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个别教师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不能够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只是单一的讲授,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把课堂作为传授信息与知识的“传输带”。部分教师通常扮演着信息与知识的供应商的角色。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与时俱进的提高教学水平和认识,缺乏对当前前沿教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主要以板书、灌输为主,缺乏和学生的互动,课堂氛围沉闷。
2 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课时量的缩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完全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能体会高等数学的推导过程,失去了高等数学课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功能。
3 部分教师对数学的人文价值认识不够
数学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之一,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注重数学的科学价值,对数学的人文价值认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提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还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 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针对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必须改变传统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学生之间数学基础的差距及个体差异,进一步研究实践高等数学课程分级教学。高等数学课程按不同专业的要求,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差别,按专业分级教学。对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开设了大学生数学竞赛和考研辅导,大学生数学建模培训,高等数学精讲等系类课程。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
首先,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实践中,我们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进 “三合一” 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所谓“三合一”教学模式是指传统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实践试验教学。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传统教学中做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图形、概念的效果的展示,会更加直观,更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教师在强调使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依赖现代教学技术,毕竟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师生之间的交流减少,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记笔记比较困难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好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使用。
3 充分发挥现代网络资源的优势
教师可以组建一个高等数学题库,上传到校园网络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自主学习,从而扩大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特别是针对年轻老师,新任课教师,由于现在教师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有的时候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的听完有经验教师对一个课程的完整讲授。但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资源,来弥补这个不足。例如,在很多重点大学的网站上,都有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的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4 教学内容要突出应用性,突出建模思想
传统的高等数学注重演绎与推理、重视定理的严格论证,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确有好处,但事实上对大部分学科和人才而言高等数学只是一个工具,从应用角度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论证的过程,而是数学的结论和对该结论的理解。因此高等数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外,还应该从应用角度让学生去理解高等数学知识。让学生理解学习高等数学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5 依据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
现在的高等数学教材普遍内容过多,与专业结合不紧密,让学生感觉学高等数学无用。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减少枯燥的理论推导,首先,从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的改革入手,推出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积极到相应的专业教研室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知识构成、专业特色等内容。 根据各专业对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拉近高等数学与专业的距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从改变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着手,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知识结构和基础知识构成,各专业的任课老师与各专业负责人协商确定各自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教学大纲。倡导高等数学课程为学习专业知识服务和奠定基础的理念。
6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现行的高等数学考核方式基本上还是一卷定优劣的考核方式。 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增加了平时成绩的比重,但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课后作业两个指标衡量,这两个指标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而靠几天突击学来的东西往往是肤浅的,考试时不会综合应用,考完试也就忘了。这种考试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改变现有的考试内容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为此可采用多方位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把考试和教学结合起来不仅考查平时学习情况和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而且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第一,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讨论、回答问题、课堂测验和作业等成绩 。第二,实验成绩通过数学建模考查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第三,期末考试成绩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种考试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平时不努力考前搞突击的不良学风,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成果反馈
我们分析了2014~2015学年度全校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整体成绩有很大的提高,不及格率由原来的25%下降到8%。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改革的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张友,王书臣.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62-63.
[2]萧树铁. 面向21世纪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续三)[J].高等数学研究,2001,4(2):6-10.
【对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初探论文】推荐阅读:
医用高等数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12-01
几何画板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6-17
多媒体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07-03
高等数学上学生论文11-17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10-15
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11-22
高等数学教学参考资料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