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2024-07-31

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共13篇)(共13篇)

1.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效率,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在三个阶段进行培养:即课前预习、上课过程中、课后复习巩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也一样,只有有了良好的合作习惯,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培养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强化训练。

1.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

收集资料是一个人重要的学习能力之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先教会学生利用手里的学习工具书,通过电脑、询问家长等形式,训练收集某种资料的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让学生先查阅有关樟树的资料,特别提醒樟树的特别之处,再查阅有关宋庆龄的个人资料、革命故事等,了解她的品质,并养成整合资料的习惯。既能通过查资料了解课文的内在含义,又能为小组学习解决“为什么作者写人却写樟树,人们为什么总爱在樟树前留影?”做好充分的积淀。这样,课堂上学生回答搜集的资料内容就和课文有关了。开始学生整合能力不强,喜欢大段的读,我就引导学生尽量不看资料,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所说的内容尽量为理解课文服务,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时就会注意相关的内容,逐步养成整合的资料的习惯。

2.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入手,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1)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针对课题提问,针对文中关键的句子提问?针对文中的词语、标点等提问,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比较提问。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从文章中描写的事物的异同点发现问题。(3)从结果出发,追溯到课文的内容,逐步推导出问题的结论。如:《黄河的主人》一文的教学,我就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他凭着勇敢、镇定、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再有此追溯到前面的课文,一一理解。

3.认真听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能力和习惯。听的关键是“听得准”,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听老师说,听组内同学说,听他组同学说。课堂上我不停地提醒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并尝试学着综合全组学生的发言内容,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学习。当然小组长要监督易“开小差”,精神不集中、贪玩的组员,给予及时引导,从而帮其改正不良习惯。在其他组发言时更要认真倾听,听其正确观点,纠其错误观点,或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4.大胆说的习惯。

小组合作中,让每位组员都说出自己的意见,说的关键是“说得清”,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课堂上,我的做法是没有像一般的小组合作那样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固定的任务(本学期只有小组长是固定的),就小组发言人的规定,我要求组内的成员依次轮流发言,不要求是哪一个人做固定发言人,尽可能地让那些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同学代表组内发表意见,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受成功的快感,感受到“我也行”。这样也就迫使他在倾听时做到认真听、仔细听。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发言时声音要清晰、响亮,说话要完整,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对回答的问题师生给予客观的评价。评价时善于肯定别人优点并敢于质疑。“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常有创新。课堂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指导,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合作交流过程中往往是各抒已见,应鼓励学生愿意赞赏、欣赏他人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见解,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发扬师生、生生之间的民主,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更主要的是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说的习惯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而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出示了学习要求: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选一两处你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学思考小组交流后小手如林。紧接着开始了全班交流。学生们能抓住有关的重点词句并能初步体会出叶欣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对患者无私的爱心和对同事无微不至的关心,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我发觉自从推进了预习和小组合作后,课堂气氛也比原来活跃多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乐于合作,积极地去合作,教师要发挥激励评价作用,鼓励组员之间相互帮助,尤其是组长,要养成自觉帮助后劲组员的习惯,对有进步的学生和小组长多加星进行鼓励,从而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而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2.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

拿破仑·希尔说:“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 一次就有可能产生独自一人十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在我们学生的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时如何交流?交流什么?怎样交流才能达成课堂的高效?这是值得我们思索和研讨的问题。接下来就谈谈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说”。

回忆自己的一年级语文课堂, 我在识字课上, 会让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当然也是在学生提前预习的情况下交流的。我观察小组组员的活动, 往往是小组长先分工, 规定每个同学要说哪个字, 然后每位学生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记法, 就纷纷举手想到前面汇报了。如果被老师叫到前面来, 说的也是一个模式。如“妈”字, 学生说:我是这样记这个字的, 左右结构, 女字旁, 右边一个马字, 就是“妈”, 组词“妈妈”。如果有同学说得不到位就再请后面的同学补充。学文读文的课堂上, 学生也有小组合作和交流, 可往往是针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述, 课堂并没有太多思维的碰撞。我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学生要说, 但说的应该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表面, 不应该只交流学习的内容, 还应该有更多更深层次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深化所学知识, 取长补短, 在感悟中不断地提炼和生成。

一、说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是否得法, 是课堂能否达到高效的前提。然而从学生入学开始, 学习的方法是从零开始积累的, 学法的掌握如同知识的获得一样, 有一个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不会到会的发展过程。只凭老师一个人去教方法, 就显得过于局限了。如果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能把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介绍给大家, 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足学习的动力。例如, 记生字这个学习内容, 学生记住的应该不只是这个字, 还有这类字的记字方法。寓法于学, 学法于例, 得法于说。学生提炼的方法更易被学生接受和运用。这种提炼往往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二、说学习的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与督促必不可少。但是学习伙伴相互影响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交流中, 交流的学生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把自己的学习习惯与大家交流, 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例如, 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了, 我们就可以采访一下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可能会把自己预习时的读书细节说给大家听, 那么他所传递的就是预习的习惯。如果有的同学写话特别出色, 可以让他说说自己的窍门, 或许他会把自己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自己每天记一句话的写话习惯与大家一同分享。总之, 在恰当的时机, 用成功的学习习惯来刺激学生的思维, 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三、说思考的方式

受数学学科的启发, 想到“思路”这个词。数学老师在教学生计算题时, 常常会问, 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解题思路。然后学生就会把自己思考这道题的整体过程说出来。那么这个思路其实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思考的方式。较数学学科来讲, 语文学科的知识更生动更宽泛, 但是在学生热热闹闹的课堂展示背后, 我们是否关注过学生的思考方式, 是否让学生有机会说说自己的学习思路呢?比如说写作的思路, 说完写的内容还可以谈谈自己写前是怎么想的, 怎么谋篇布局的。如针对课文的理解, 针对某些问题插上想象的翅膀之后孩子们要说的会更多更精彩。不但要求他们说想到什么, 还要说怎么想到的, 为什么这样想。当学生在交流的同时多把学习背后思考的过程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那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引人入胜、多姿多彩。

四、说存在的困惑

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 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说明经过了深层次的思考并进入主动的求知阶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提问题、说困惑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是否有价值, 这种学习方式很有可能受从众心理的影响, 每节课提出的问题都大同小异, 或者停留在知识表面, 毫无价值。所以,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激发学生说困惑的欲望和兴趣。除了课本上的知识, 还可以说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阻力, 寻求大家的帮助。那么在质疑所引发的讨论或争论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潜生暗长。

3.探析中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篇三

1.二人合作学习

英语教材中的pair work,主要体现在所学内容比较简单,在课堂教学中不需要过多时间的讨论,只需要两人合作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在pair work活动中,教师跟踪辅导,及时参与学习成绩差的小组中,给予鼓励和指导。pair work合作学习,见效快,效果好。两人可以交换进行。共同练习对话,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让同伴同时分享喜悦,减少了压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不断提高。

2.四人合作学习

英语教材中的team work,课堂上可让前排的两名学生转过来就可与后排的两名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把四人小组的学生固定下来,有利于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成员中进行互帮互学,团结协作,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四人小组学习中,每组找一个认真的同学负责,这样有利于教师的调控。在对学生验收作业时,如书面表达,背书,课堂展示等进行量化。对表现积极,成绩优秀的学习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后几名小组,要及时召开学习小组会议,分析原因,查漏补缺,尽快完善提高。课堂讨论时,可先让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小组长把在课文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发言,让大家一起来讨论。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答案:如在学习即将完成时,英语教学要重视结果,同时要重视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合作探索的快乐,使学生健康发展。

3.多人小组学习

英语教材中group work,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较多的语言实践活动,多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如在讲解对话看病就医时,可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用掌握了的句型进行交流:例如: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s your trouble? What’s the matter? How long have you been like this? Nothing serious, take this medicine. Have a good rest,学生表演的有声有色,效果较好,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做英语游戏等活动,给学生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

4.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四

新化县上渡办事处中心学校 肖本寿

一、问题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人们常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尽管有其片面性,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中学生确实缺乏合作能力,集体观念淡薄。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信息瞬变,各行各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人们具有合作精神,但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这与未来的人才观是相矛盾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产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评价建议”中,也强调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意识”的评价,其中包括“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新知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把学生当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可是未来的人才需要合作精神和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基于这些,改革传统的学习方法,开创以培养合作型、创造型人才为宗旨的新的学习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的提出,旨在发挥小组合作

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实验的理论假设

本实验在实验班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搭配成合作学习小组,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作用,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从而达到实验班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强于对照班;数学学习能力强于对照班。

(三)实验的理论依据

1、该课题符合“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的现代教育思想。

2、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意识的形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愿望,那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

3、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参与者。

4、《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主要分三个阶段研究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探讨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形式:是按组内异质分(即各小组中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都相同)较好,还是按组内同质分(即同一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是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较好:小组合作学习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比较有无优势。

(二)探讨合作学习小组中,几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效果最好。

(三)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情况下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效果好,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好。

现第一阶段已完成,以下汇报的是第一阶段的有关情况。

三、研究方法与检测

(一)研究方法

我们这项研究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具体是等组实验法,坚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多项观察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对象主要选择本校八年级(1)班、(2)班、(3)班,其中(1)、(2)班为实验班,且两个实验班的分组方式又不同:(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3)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实验班与对照班并非在学生构成上有明显的质的差别,仅从入学试卷分析,其教学成绩的不合格率曾高达43%,其中最低分只有24分,可知其认知水平并不属于天才学生。且三个班的人数、学生的成绩、学习热情、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均无显著差异。

(1)班按组内同质分组:即同一个学习小组人员为同一个层次的

学生,不同的学习小组的学生层次有差异,以小组的提高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2)班按组内异质分组:即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按1:2:1的比例搭配成4人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优等生担任各组组长,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对两个实验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后,就着手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合作能力包括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互帮互助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们按照原来的实验设想实施实验计划,进行过几次成绩检测,开始时。两个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并不显著(t=1.30,p>0.05),而到期末成绩距离逐渐拉大,实验班中,(2)班成绩明显优于(1)班,且两个实验班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班。不仅如此,实验班从素质的各方面都表现出优势:在参加新化县数学“化罗庚”奖杯竞赛中,实验班学生有14人获奖,并代表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这是学校历年来该项目最好的团体成绩,这是对照班无法比拟的。但获奖14人中,(2)班只有4人,(1)班有10人,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对于尖子生的培养,按组内同质分组学习优于按组内异质分组学习。

(二)讨论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实验是一项有意义而复杂、艰巨的工作。计划这项实验分三个阶段用二年的时间完成,如今经过一年的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此,分析总结这次实验特点和存在 的问题,对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项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我们认为这项实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实验实施的严密性和连续性以用效果的显著性和可推广性。

我们这套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对教学人员、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调查的基础上,以“学生主体论,教师主导论”这一理论为依据,符合布鲁纳的认知论。且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项活动都经过周密的设计,每个环节的落实相当细致。正因为如此,整个实验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项实验研究的经验是典型的,可推广的。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合作交流能力、学习能力及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数学成绩的提高。因此,为素质而教学不仅直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使学生技能得以提高、兴趣得以培养,而且也促进了成绩的上升,这也是其较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优胜的地方。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地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每个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现实社会的一个真实知识的组成部分。

5.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五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进入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和交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学习小组创建、学习主题选择、活动开展及评价等教学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并对其中出现的误区进行思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政治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积极创设科学的合作教学途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学习小组创建、学习主题选择、活动开展及评价等阶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思考。1.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由教师根据一定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小组探究和讨论活动,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小组合作打破了老师的“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创性,在合作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能力,从而达到课改的要求。因此合作学习小组是学习开展的基本单位,是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学习集体。学生的合作学习都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实效很大程度都依赖于学习小组的活动,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对于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合作学习来看,一般是根据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学习小组约为 4至6 人,提倡小组内各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在组建小组时,教师根据政治课学习特点和学生特征,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几等,在每一小组内分别都有各等级的成员,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小组的创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保证小组成员融洽相处且各有所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在拓宽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优势,主动接受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2.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选择

高中政治的教学中,教师在设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时应注意与此阶段知识的结构相吻

[1]合,具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并且便于操作。结合高中政治的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出合作学习主题: 2.1.根据知识要点,突出主题

教材是教学的指导,但教学可以不受教材的束缚,根据教材展现的知识点挖掘生活中的生活例子,通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研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初中教材中关于青春期教育的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积极应对青春期烦恼和恰当处理男女生交往。教师可以设计相关主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甚至是就一定的问题进行辩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2.贴近生活实际,开发主题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高中政治课教学内容涉及人类及人类社会中相关思想、道德、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结合一定的教学单元,选择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主题。如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结合当前发生的正反事例或者流行的价值观念开展“学雷锋过时了吗”“探寻革命先烈的英雄之路”“地沟油离有我们多远”等相关专题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小组讨论交流,在亲身经历中感动和质疑。

2.3.整合教材内容,挖掘主题

教师应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确立学习主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将文章结构或教学模块颠倒顺序,或者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具体概念、原理、观点先进行质疑,然后结合事例开展小组讨论或交流实践,然后总结概括,从而进行反面和正面的论证,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其中,高中政治课主要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几个单元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可就知识内容之间的层进关系或者横向联系挖掘主题,让合作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则既能承上启下、巩固强化、温故知新,又能培养学生总结概括、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过程控制与评价

活动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合作学习的实效。合作学习不是让几个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完全放松的“自由活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运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监控和引导,形成评价,以贯彻课程理念,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3.1确保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监控和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4]

[3]

[2]教师必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加以监控和指导,以免学习流于形式而缺失实效。3.1.1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高中政治课中,教师应努力摆脱单向灌输的“说教”方式,容许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多提出建议,多给予学习方法上的帮助和学习动力上的鼓舞,并采用多元性、开放性的评价,及时进行有效的表扬和激励,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平等、理解、尊重、赏识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3.1.2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同时加以组织和监控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主题,对基本的原理、背景进行适当的提示,组织学生深入探讨研究,并根据学习的进程给予适当适时地帮助和指导,解决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合作分工,及时了解学习进展,,防止课堂混乱、学习方向或方式出现偏差,督促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2分工协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合作学习,需要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设定组长、发言人、书记员等分工,发挥学生的特长,确保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对组内的分工进行更换,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的角色,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合作小组的成熟。同时,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合作学习也不排斥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维空间和时间,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帮助,引导其主动学习,避免出现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的情况,使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学习的目的。3.3有效实施教学评价,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定,有效实施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稳步开展。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深入了解,不重视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和分等鉴定。

在高中政治课中,评价主要有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在学习表现和作业情况的评价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包括合作小组课前搜集资料的情况、对学习方案和探究计划的设定、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对相关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在黑板评分栏内对合作学习小组给出公正的评价分值,对赋有创意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适当加分。二是合作小组对本小组成员学习表现的评价,一般根据其在合作学习中搜集资料、制定计划、参与讨论、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等表现,由组长或记录员结合老师对小

[5]组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分值。三是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作业的评价包括课后练习、心得体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由小组组长结合教师批改情况给予相应的分值。学期末,教师再根据上述三种评分按照一定标准评定出全班所有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评分。4.对提高高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

高中政治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误区,造成教学过程混乱,教学效率低下。

一是分组的问题,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特点、性别特征等千差万别,政治课学习也具有其特点,分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遵从学生意愿,并依据主题合理重组,才能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是学习主题选择。很多合作学习浮于形式,有些只需简单讲授就能达到效果的学习内容却费时又费力地在小组反复讨论交流,或者将有些不便于操作的主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过于单一,既浪费时间却没有达到学习效果。

三是教学评价存在一定难度。一般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内互评和评分制、书写评语、口头评价等多种形式,很多时候制定了评价标准,但可能过于繁琐,在日常教学中难以长期坚持;或者不同学习小组、不同科目之间评价奖励有所区别,造成评价标准的不统一。5.结语

总之,在高中课程中,政治是一门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社会学科,学生由于生活经验较少、抽象理解能力偏弱等方面的限制,对政治课的学习大多趋向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较少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合作教学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当中,不仅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6.“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心得 篇六

我在上一学年有幸到李XX、XX县XX中学去观摩了他们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给我的印象是:震撼!很有成效。我也在网上收看了一些小组合作模式视频,和书籍、博客。使我抛弃了以往的看法,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值得推广地。但要想有成效必须师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共同努力,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

我觉得我们学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各班参差不齐,效果不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该制定一套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各学科小组合作模式,一套对班级学生的管理、考核、奖励方案。而非各老师自行摸索,各班、各科步调不一。

2、学校是否可以单独对课改年级老师进行单独考核和政策倾斜。如可否对课改年级同学科

老师进行捆绑考核,以缩小差距。避免某些老师“留一手”,真正达到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目的。像上期大家按小组合作模式非常努力地工作,结果大家考核分比较低,经济受损。今又再坚持,何来动力?

3、对各老师小组合作模式培训(无论是理论上的还是实际操作模式方面)都有待加强,我有时都觉得小组合作模式必须呈现的规定动作,我脑海里是模糊的。以致上课模式,随心所欲、前后不一,到最后就是杂乱无章。

4、对各班学生小组合作模式的培训有待加强。特别是各小组长的培训。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如讨论的形式、集体展示的要求、移动的要求、小组发言的要求等,各班不统一。最起码各班的各学科要统一。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

5、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老师们要统一思想,落实行动,把小组合作模式理念真正贯彻到每节课堂中.。平时要认真的编写好学案,用好学案。要全面的备课特别是备学生、备讨论问题。

6、学生课前预习普遍不到位,家长督促不到位;也可能是学科作业较多,等其他原因。

7、某些课没必要用小组模式,某些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如果课课都合作、都讨论,那样会使小组合作模式流于形式,反而适得其反。

我个人觉得自己应做好这几点:

1、我无法阻挡教育浪潮,就只有主动接受而非被动。无法改变家长教育观念,就改进管理措施。多学习、多观摩、多交流互相促进,从思想上、行动上统一起来。

2、每一天课前多构思一下上课环节、思路。课后多反思一下上课的得失。以更好指导下一节课。

3、多走进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以更好推进分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

4、上课的小组合作教学与下课的个别辅导相结合,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些。

7.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七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 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正是想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 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达到“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 我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优势, 与大家分享。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合作、会合作、有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 而小组合作学习恰恰能培养学生这一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 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 也是在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每一个小组为基本元素, 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此, 合作与交往就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分小组合作学习, 也将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各个小组之间整体上进行评比, 这样一来, 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又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生求知探索的原动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小组合作学习创设的是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 能让学生自己尝试着与人合作去解决问题, 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了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和发现者。肯定其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 学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能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热情。举一个我在教学中的例子。在我们学《孙权劝学》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物形象,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以文本为剧本, 编排课本剧。编排时, 在不改变文本原意的前提下, 可对文本进行适当的修改。这样就让学生对文本有个内化的过程。我教的2班的追梦小组的表演特别精彩, 把孙权的语重心长;吕蒙的初时推托学习, 后来的用功刻苦, 最后的突飞猛进的进步;鲁肃的由衷的赞叹, 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大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从他们眼中看到了快乐与学习的欲望。我知道了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乐趣, 这样, 学生主动学习不再是难事。

三、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几十人, 这几十个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老师教浅显的内容, 语文素养好的同学觉得不满足, 老师教难度大的内容, 语文素养差的同学又接受不了。如何处理一节课的难易程度, 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都能积极参与, 让老师很难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能让这一问题得以缓解。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就会做到互教互学, 互相切磋。在小组展示交流时, 可根据个人不同情况, 小组长给分配不同任务。在回答预设问题时, 口语表达能力好的同学负责讲解, 基础好的同学负责补充, 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同学负责读题。这样, 每个人都有事做, 只是分工不同。基础好的同学能得到锻炼, 基础差的同学也有机会展示自己。虽然成绩靠后, 但他们也需要被认同, 也想有归属感和存在价值。

小组合作能因人而分配不同任务, 照顾到了每一个成员, 在组内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

8.农村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篇八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不断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可实行的方式呢?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都为这种学习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实践证明,在农村中学开展这种学习,学生的参与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不到位限制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究其原因,在农村中学推行合作学习的阻力很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和文化素养,都严重阻碍了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因此,在农村中学推行这种学习模式应该慎之又慎。

关键词:村中学;合作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40-01

近几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不断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概念,这种方式也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不是放之四海皆可实行的方式呢?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现把在农村中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否可行的思考阐述于后,请方家指正。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可行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非新事物,它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理论依据:19世纪早期,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我国20世纪末初也出现了合作学习先例。古今中外外许多教育理论都提到了合作学习的问题,孔子、皮亚杰就是例子。

近年来,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也是非常重视的。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课程标准》同样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素养,已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了。

二、农村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现状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合作学习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做得成功的部分仅仅局限于基础内容,如字词、背诵,组长的功能也限于检查作业、检查背诵方面,合作学习的效果并未体现出来,特别是以下两个方面做得“不到位”。

(一)课外预习不到位。

课外学习,指的是有计划地预习。实践发现,能够主动制定并执行计划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能够预习,但积极性和方式不太理想。很多学生表示只是象征性进行预习,预习的方式也停留在看一看课本而已。能够做到全面预习并提出疑问,或者能够做到借助资料的同学少之又少。

(二)课堂学习不到位。

课堂学习应该以课外学习为基础,以交流和合作研讨方式展开。本来,小組合作方式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效果却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能够认真思考,带着疑难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另一部分同学没预习,没思考,无动于衷,成绩只会下滑。

再者,优秀学生独霸课堂成为常态。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的不同,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又给他们提供了侃侃而谈的阵地。于是,又出现了一言堂的局面:优秀学生在充分独立思考之后,具有了自己的“思想”,获得交流、表达的机会,又主宰小组或全班的活动,获得了无限大的表现机会,从而限制了其他学生的发展。对其他学生而言,这岂非又回到“原始社会”?

三、农村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推行的局限性

(一)老师因素

传统教学观念制约新型学习方式的开展。实践证明,很多教师都明白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意义,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教师不敢放开课堂,给学生过多自由的空间。任课教师特别是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仍然偏少。因为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担心:课堂的容量严重下滑,课堂的效果无法预测,学生讨论困难重重,心中老是空虚,个别指导很难普遍……这些老师的忧虑归纳一下主要有三点:知识落实到不到位?应该讲的有没有讲?效果如何?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开展教学改革,效果又会怎么样呢?

(二)学生因素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学生的预习意识不太强烈,调查发现约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反映教师能够给学生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而其它的学生则完全沦为陪衬。没有自主就没有发言权,他们参与交流的机会已经流失了,而给他们带来讲解的只有组长,但组长的水平是绝对有限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虽然我们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受,学生也有了参与的机会,但真正获益的不过是少许优生,优生的能力也是非常有限,这个结论来自于我们在城市学校的听课感受。

还记得学习《皇帝的新装》时,老师布置了用四字短语概括情节的作业,结果令人生气,小组答案完全一致。实际上农村学生经常在交流讨论中得出惊人相似的答案,而这些答案要么同参考资料一致,要么同组长一致,要么距离真正答案十万之遥。素质方面大相径庭,这也是农村中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巨大障碍。

(三)家庭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但是,我们这些作为“雕塑家”的农村学生家长如何呢?由于历史原因、经济条件、农村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父母文化程度较低,说白一点,就是家长的素质太低,在教育观念上,他们中有部分虽然也有望子成龙的要求,但大多对子女教育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或者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根本不关心学习,孩子学习生活如何,好像根本不关自己事。这样的家庭学习环境,如何为合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基于此,笔者认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固然是一种顺应潮流的形式,但是在农村学校,特别是教育文化落后,家长素质不高的地方,还是有比较大的阻力。特别是作为农村学校的领导,在决策方面要慎之又慎,否则会导致得不偿失的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学科教育2000年第二期

9.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篇九

原龙完小 张从敬

开县农村小学教师提高培训于7月6日圆满结束,让我们农村教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下面就提高培训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其中的收获和体会:

对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

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一些认识和提高: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

2、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在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教学,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有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10.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

这段时间我看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效教育改革与实践纪实,深有感触。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它是一种能活泼不同层次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跨地域、跨空间的语言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提供快速、便捷的沟通的交际形式。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反思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可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往往存在重形式、忽视实质、低效无效的现象。其中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一)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必要吗?

现象:看到这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90%的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师:先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再请小组派代表交流。

思考:在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小组合作应该是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

(二)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

现象:母亲节快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师想买一束50元左右花,请你设计一种方案。老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随机观察了几组:有的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有的对问题还不清楚,无从做起„„

思考: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立方案,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三)学生真的全体参与了吗?

现象: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一个男孩东看、西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M先说,被点到名的M:“我认为„„” 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M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班长。这些现象在教学中都可以见到,形式”与“实效”渐渐成为一种问题困扰着我,让我去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

二、提高小组合作成效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科学的分组对合作学习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教师应该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困生在相互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如杭州市的蒋莉老师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一课的教学中,基于该课内容较简单,大部分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能够迁移学习的分析,蒋老师把已能进行口算的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与计算机对话开展合作学习,自己则和另外几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成一组,为他们准备其他可供操作的学具,并参与他们的讨论。最后结果显示,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组内合作学习而较好的达成目标,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因为掌握了知识而获得了成功感。

(二)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1、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请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学生们都想发表意见,这时教师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效果就很好。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如在《统计》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观看交通录像,请学生统计在路面上行使的各种车辆。看完一遍录像后,学生都未能正确统计出结果。面对这样的困难,学生提出了合作的要求。于是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学生积极合作,准确统计出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把握可合作学习的时机,激发了学生合作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及合作的必要性。

3、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

11.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一

一、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村初中的生源急速减少,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单亲留守儿童和双亲留守儿童占到总数的80%以上,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在高中以下,甚至还有很多家长是半文盲。众多因素导致农村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下降,正像某一位知名教育学者所说的,市局直属学校教育质量的急速提升是建立在农村学校生源急速减少的基础之上的。不仅仅是学生生源的流失,还有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虽然这些都是靠人的力量无法改变的,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来弥补,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措施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具有多元效能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让它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以下三点:

1. 互帮互助,培优补差

虽然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较差,但是每个班上还是有十个左右英语基础较强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十个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并让其担任组长一职,让他带领小组同学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组长帮助组员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作为组长,他不仅要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还要把组员不理解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在短时间内帮助组员理解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组员也因为得到组长的帮助解决了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比如在进行九年级专题复习时,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题:“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序数词?”对于这一问题,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很难独立完成,而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通过预习和复习得到提高,这时让好学生帮助学困生进行预习和复习,好学生能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而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学到知识。这样不仅让优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互相督促,提升效果

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这是他们英语成绩普遍较差的原因之一。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后,组内成员可以互相督促,特别是组长可以督促学习习惯较差的成员学习。教师一个人要同时关注四五十个学生的学习,难度很大。而且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缺乏监督、促进、辅导的责任意识和行为,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应把督促、辅导的权力和责任给予小组长,组长只需督促组内成员即可,这样难度大大降低,效果反而更加明显。比如在对词组和单词进行记忆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理解性记忆的效果取决于其参与的时间和态度。同时,也可以采取小组间相互抽背抽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理解性记忆的速度和正确率,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效果。

3. 小组竞争,促使高效

实施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培养起良好的竞争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竞争:一是同一小组内成员的竞争;二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这两种竞争形成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从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来看,每个学生都是组内的一员,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一名。其次,小组的进步离不开每个成员的提高,谁也不想拖小组的后腿。第三,无论哪种竞争意识的形成,都会促使竞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比如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学生每天都会进行适度地、有选择性地阅读简易读物,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在阅读之后,组内成员还会进行交流,比如各自用英语阐述所阅读材料的主题,这样的阅读和交流会让参与的学生努力表现得更好,争取得到组内其他成员的认可和表扬,从而提升了阅读效率。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看,我们应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提高,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都得到提升。

12.中学小组合作学习 篇十二

著名外语教育家H.H.Stern说过:“情感对语言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些。”[2]在语言交流过程中, 移情是成功进行交流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交流中的移情指的是“双方情感相通, 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说话人运用语言刻意对听话人表达心态和意图, 听话人从说话人的角度准确领悟话语的用意”[3]。教学实践证明, 移情的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 在交流中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体验, 实现多向信息交流, 在信息交流中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尊重, 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能力。

很明显, 移情理应为学生建立情感上的纽带, 从而实现双向或多向信息交流。移情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策略, 它不单纯是一种理论, 更是一种技巧, 是一种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尝试运用不同的目标、要求, 在平时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 努力使学生做一个积极主动、受欢迎的有效沟通者。

一、换位思考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移情意识和行为。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移情教学活动来互换角色, 换位思考。如在《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教学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If I were you”的游戏。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问卷 (见表1) , 让他们填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不能询问同伴, 只能凭感觉填出同伴最有可能的反应。完成后, 让他们对比答案, 相互评价答案的准确性。

在进行以上活动中, 学生在练习虚拟语气的同时, 也通过猜测、判断同伴的兴趣、爱好、做事方式等, 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 彼此尝试着了解同伴的情感和观点, 更深地了解同伴的思想行为, 从而能形成一种小组成员间相互支持的融洽氛围。

二、移情倾听策略

“移情地倾听就是理解他人看问题的角度。你从对方的角度出发, 用他们的方式去看这个世界, 你就理解他们作出的反应, 明白他们的感觉。”[4]在课堂小组合作中, 一个学生首先集中精力去理解他人, 才能努力让他人理解自己, 这样移情的交流才有可能会实现。移情性倾听者应该做到:

(1) 下意识地努力去对对方还没有说出口的东西做出回应;

(2) 把自己的个人好恶和成见放到一边;

(3) 尽量贴近他人的感情, 不要刻意疏远对方;

(4) 尽量给他人一个充分解释自己意思的机会;

(5) 不分心, 集中精力专注于谈话本身。

如在《英语 (新目标) 》九年级Unit 10中关于April Fool’s Day的教学时, 笔者设计了一个“How did you feel?”的教学游戏。先给全班学生诵读一篇有关April Fool’s Day的英语短文:

Mr Lee was in bed and was trying to go to sleep when he heard the bell ring. (Pause) He turned on the light and looked at his clock.It was twelve o’clock.“Who can it be at this time of night, ”he thought. (Pause) He decided to go and find out.So he got off bed, put on his clothes and went to the door.When he opened the door, there was nobody there. (Pause) Then he went back to his bedroom, took off his dressing gown, got back into bed, turned off the light and tried to go to sleep. (Pause) A few minutes later he heard the bell again.Mr Lee jumped out of bed very quickly and rushed to the door. (Pause) He opened it, but again he found no one there. (Pause) Suddenly, he saw a piece of paper on the floor.He picked it up. (Pause) There were some words on it:“It is now after midnight, so it is April Fool’s Day.April Fool to you!”“Oh, it was the English boy next door!”Mr Lee almost smiled. (Pause) He went back to bed and fell asleep at once.The bell did notring again

第一遍诵读时中途不停顿。在第二遍诵读时, 笔者让学生闭目想象, 并努力去理解当事人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和他当时的感受。期间, 笔者在标有Pause的地方突然停住, 询问学生在听到相应句子后的感受。在示范完毕后, 教师再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讲述、感知、记录彼此愚人节的经历。在此项活动中, 合作的双方尝试设身处地并相互理解, 从而使交际双方达到情感上的沟通。

三、移情表达策略

移情倾听过程肯定要从向他人表达移情开始。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使对方感觉到自己在被专注地倾听, 移情就已经表达出来了。然而, 如果只是纯粹地听, 还不能够创造出移情的交流, 学生就必须通过对他人所面临的特殊情况做出回应来表达移情, 这样才能使得他或她觉得自己被透彻地理解了。

1. 重新表述对方的话

要表示自己正在仔细倾听并愿意去理解对方, 合作的一方可以复述或者逐词逐句去重复对方说的话或最后几个单词。这样可以让对方觉得自己在被他人倾听、理解, 并得到积极回应。特别是在谈话刚开始的时候, 如果想让对方讲下去, 先重复对方说的内容再提问, 然后保持沉默, 直到对方作答。这样能够建立一种恰当的心理氛围, 有助于讨论更深入地进行。如,

A:Hi, Tina.You look stressed out today.

B:I am.I had a bad morning.

A:A bad morning?What happened to you?

...

我们也可以重新表达对方的话。重新表达比单纯模仿更为积极, 因为在这种回应方式中包含了更多思考的成分。使用这一技巧可以调动对方的积极性, 使他更愿意认真考虑并体会双方谈话的内容。如,

A:What are people supposed to do when they meet in Brazil, Jim?

B:Well, do you mean when people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2. 开放式提问

实践证明, 移情的问题应该是开放式的。一个简单的“是”或“不是”的回答无法提供足够的信息, 而没有足够开放的信息就无法做出更深入的、移情性的回应。因此, 移情的交流者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能够诱导讨论深入下去的技巧, 比如在开放式的提问中说“What do you mean?”或“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more about that?”这些会谈或提问技巧能够使对方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的兴趣和体验, 它们确实能够把谈话从死板的“提问与回答”转变为一个交流经验的活动。

3. 运用自己的经验

在人际交流中, 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如果能够把移情的反应, 特别是对他人没有表露的内容所做的回应, 建立在我们的经验基础上, 我们就会具有极强的移情能力, 在与对方的交流中就能“正中靶心”。人们的经验都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说“Yes, I think so”或者容所做的回应, 建立在我们的经验基础上, 我们就会具有极强的移情能力, 在与对方的交流中就能“正中靶心”。人们的经验都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说“Yes, I think so”或者“You know, I also have such an experience”, 如此这般诚恳地与对方分享我们的经验能够让对方觉得我们真正了解了他。须注意的是, 如果我们想通过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背景, 以此来加深理解的话, 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谈话的重心从对方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移情并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去做的, 它更关注了解对方, 所以一定要以他人为中心。如,

A:Where are you going, Larry?

B:To Tom’s party.

A:Lucky you!I’d love to go to that party!

B:Yeah, well, I’m a little nervous.I don’t know what to wear.

A:If I were you, I’d wear a shirt and tie.

4. 鼓励对方吐露心声

实际上, 要判断自己听到的事实是否充分完整, 并基于这一判断去获得更深入的理解, 这是一门艺术。但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鼓励对方按照自己的心理节奏, 逐步为我们揭示新情况。在英语交际中, 用更具试探性的条件问句可进一步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 典型的条件问句如“What...if”和“If...then”这两个句型。如:“What will you do ifyou want to be friends with a new student?”在交际中, 尽可能去获取更多信息的努力几乎永远都是有价值的。

四、移情的评价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 没有评价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活动是不完整的, 是没有活力的。教师可通过移情性评价机制不断引导小组成员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 可以不断矫正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

1. 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小组合作中, 学生的移情自我评价是被评者按照一定评价目的与要求, 对自身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合作能力和基本能力 (主要是独立寻求信息的能力、完成任务的活动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等方面进行价值判断 (见表2) 。

学生通过自评, 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也学会检查自己、评价自己, 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合作状况, 有助于学生情感策略的调整。

2. 组内互评

组内成员的互评是充分发挥评价教育功能的重要一环, 移情能力评价的侧重点由评小组成员个体移情能力表现到与他人合作态度, 再到合作质量等 (见表3) 。

3. 教师的激励评价

(1) 对学生个人移情表现进行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对个人的移情表现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的能力等。教师应走进学生的心灵, 欣赏每一个学生, 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每个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当做展示自我的舞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功感, 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

(2) 对合作状况及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要关注各成员之间是否能相互合作, 彼此之间有无遇到矛盾, 是否能相互帮助, 是否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活动。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 教师要及时表扬, 及时作出合理的评价, 从而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其他小组在先进小组的鞭策下, 也积极调整自己的合作方式, 迅速得出探讨的结论。

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视为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 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情感素质的和谐发展。英语教师应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中注意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 努力达到合作双方情感的“共振”, 力求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HADFIELD J.Classroom Dynam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2]STERN H 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3]王国华.英语交流中的语用移情[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1 (6) 70-71.

1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十三

——我校“小组合作学习”新模式带来翻天覆地新变化 今天,漫步在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青春奔放、个性张扬的学生和一个教风严谨、主动探究的教师团队,这一切都源于我校近期全面推行的新课改。新课改犹如一缕春风,吹绿了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新课改又犹如一股清泉,滋润了师生的心田。新课改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体验,带给老师强大的“冲击波”和震撼!使许多师生猛然惊醒:原来课可以这样上!习可以这样学!

实施新课改,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新课改的理念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观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引导教师从“教”到“导”。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地推行新课改,实践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即学校教育要以教师为本,要发展教师,成就教师;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最后成就学生;学生以发展为本,就是让学生在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近一年来,我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革。在推行新课改过程中,我校不仅重视对教干、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还积极组织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走出学校,到外地名校,探访名师,取“经”问“道”,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

2010年4月15日至18日,由我校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教干组成的学习考察团一行41人,在县教育局领导王守义和学校校长金扬刚的带领下,赴河南省濮阳第四中学和沁阳永威学校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4月18日,在永威学校学习期间,适逢“第三届全国初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在该校举行,考察团听取了由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崔其升校长在会上所作的精彩报告,感受颇深,收获颇多。5月20日至21日,我校又组织了七、八年级文化课组长、年级主任到淄博高阳中学、潍坊市昌乐二中进行考察、学习,这是继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赴河南濮阳四中和焦作沁阳市永威学校学习、考察后的又一次重大外出考察学习活动。通过考察学习,濮阳四中的“自学——互动——检测”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永威学校的“四清管理”教学法,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淄博高阳中学的信息化生态课堂教学以及昌乐二中的“271法则”等名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教学经验使我们深受启发。

外出考察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大大推动了我校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考察学习回来后,我校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经过长期的酝酿,反复的探索,一种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诞生了。5月26日,我校召开了全体教工会,会上,金扬刚校长和刘金广副校长向全体教师传达了我校高效课堂的新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从此在全校拉开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面对学校领导高屋建瓴 的决策,我们憧憬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此后,我校高效课堂改革从非毕业班的七、八年级大刀阔斧的展开了。

我校此次新课改的着力点是大力、全面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模式下,各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成立了若干个成绩均衡的6人合作学习小组。小组的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小组成员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综合差异合理搭配,做到优势互补。每个小组成员又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各两名,以便于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具体的分工与明确的职责,每个小组选取有责任心、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受师生信任的组长一名,负责日常的监督、作业及学习检查、组织自学、讨论等。由于小组成员处于不同层次,让成绩优秀、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发挥 “助教”的角色,采取“兵教兵”、“兵强兵”,这样不但能解决后进生问题,也能促进学优生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能减轻教师的负担,克服不能全面顾及的弊端,这处处显示着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魅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运用“导学案”。这种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调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搞好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学习新课前,教师首先下发导学案,指导学生对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预习,做好相关的习题;对疑点、难点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留出时间,组内进行合作探究,A帮B,B帮C,组内基本解决疑难问题;之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各

上一篇:老鼠戏猫的五年级作文下一篇:读父亲,你是我心中的痛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