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2024-08-01

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精选11篇)

1.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一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会计专业

存货岗位知识与技能

开发总结报告

《存货岗位知识与技能》开发总结

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 刘辉辉

首先感谢各位教科研专家,感谢你们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做教材这一年来关心、支持、帮助我的领导、同事和我的学生。感谢你们的无私付出,使我在教材研究中不至于感到孤独、无助。我一直能感受到你们的鼓励,让我一直能前行,一直保持充沛的研究精力,在此一并感谢,并祝你们平安、幸福。

一、教材的核心概念

新教材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要想让现行教材适应目前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材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怎样让现有统编教材尽可能地满足自己学生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还应该是目前统编教材的再开发者。如果能经过大量的对教材的再开发,经过长期努力与完善,尽可能地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我们中等职业会计专业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内涵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教材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教材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方面,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陆续步入高速发展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是高素质会计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现有会计专业的教材基础知识点落后于日新月异的会计技术。学过的知识,等到毕业时学以致用成为空谈。再一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材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这三维的和谐统一。而且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更加深远。然而现行教材中的人文性内容还不是很明显,在学生情感以及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方面还涉及得较少。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教材,善于挖掘和再开发教材中的人文因素,让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具有“人情味儿”,使学习会计技术的过程不仅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健全完美人格的过程。

新教材标准多次强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富有趣味性,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愉快教育的源泉,是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进行创造活动的不竭动力。

所以,本人通过对现有教材的探索,进行再开发的研究,力图解决如下问题:

1、教材的时效性、与时俱进的问题。

2、教材与人文素养的和谐统一。

3、教材的再开发如何体现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现场开发”。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教师与学生进行的对话、互动所生成的生动活泼的教育资源。

三、教材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教材研究内容:

1、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材学生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小微企业对会计专业中专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材再开发方式、方法的研究。

4、初步进行会计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二)、教材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及对《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校本教材开发》、《怎样开发校本教材》等书籍的阅读研究,为此教材奠定理论基础,指导研究策略的实施。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座谈了解学生现有教材的使用情况,为教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3、观察法:在教材研究中观察研究对象前后发生的变化,制定措施,实施教育。

4、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对教材的使用反馈,根据反馈的问题,对教材进行再开发,继续深入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学班级成功或者失败的教材再开发案例进行了解,制定措施,实施教育,观察结果,探索规律。

四、教材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

段兆兵等著

2013年8月-10月 《校本教材开发》

吴刚平著

2013年11月-12月(教材计划时这本书尚可以买到,但是教材实施时购买不到。又加之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研究过程中实际需要进行教育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故而更换成《教育组织行为学》一书

《走向智慧的校本教材开发》

周仁康等著

2014年1月-3月 《怎样开发校本教材》

王静、王昭珺编著

2014年4月-6月

五、实际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时间:

2013年9月,完成会计专业的中专生对现有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2014年1月,完成《走向智慧的校本教材开发》的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2014年3月,完成《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的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2014年3月,完成对小微企业对会计专业中专毕业生的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14年4月,完成《教育组织行为学》的阅读及相关读书笔记的撰写。

2014年6月,完成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教材再开发方式、方法的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2014年6月,完成《怎样开发校本教材》的阅读及相关读书笔记的撰写。

2014年7月,完成会计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的初步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为下一步的继续研究打下基础。

六、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1、前期研究(1)理论准备阶段。主要是大量阅读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一类的书籍,以及教育理论、教育行为组织学、新教材改革的相关书籍,为即将进行的教材研究打好理论基础、做好铺垫。

(2)教材申报阶段。

认真思考选择教材,制定研究计划、方案,撰写个人教材申报表。(3)调查摸底阶段。

①、利用校友、同学等关系,将教材使用情况的约1000份调查表发放到莱芜市的兄弟学校。请这些学校的财会专业班主任老师将调查表利用班会课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填写,然后回收。再对财经高职校的财会专业学生,通过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该校财会专业教材的使用情况和该校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再开发状况。通过对设计、发放、组织填写、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

②、通过发放调查表、座谈会等形式对莱芜市丰华棉业公司、莱芜市和美意婚庆用品公司、莱芜市状元苗童装销售公司、莱芜市赞巴拉服饰公司、莱芜市红旗印刷厂、莱芜市一方圆土特产营销公司等小微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小微企业对于财会专业中专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4)教学计划调整。

特别为本次教材研究将我所带的两门教材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很多教材中增加了人文素养、德育渗透、企业活动,几乎教材中的每个章节都有涉及,学生反映效果很好。本人参加2014年的大市级评优课获得了财会专业组一等奖,也能得以印证此事。

2、中期研究

(1)按教材研究的计划和步骤有计划的阅读《走向智慧的校本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教育组织行为学》、《怎样开发校本教材》等书籍,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2)利用行动研究法的原理,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现有的教材,制定相应开发策略,改变原有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运用新手段、新方法,观察效果,并根据反馈的问题,调整对策,继续深入研究。同时,制作相关研究课例等。

(3)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有兴趣、有热情、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中专财会专业教材再开发。通过使用处理过的教材对比原有教材,请学生们给出反馈意见,并且让学生自主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学生不再是学习任务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理性地认识会计专业对于企业的意义,学会了利用熟悉的方式、利用学校的教材资源对于教材进行观察、领悟、提高,进而进行改造。

3、总结阶段

搜集和整理教材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七、研究的成果:

(一)、学生层面:

通过一年时间的教材改革、教材的再开发,学生们

1、基本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感,认识到作为学生,必须为自己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加强了专业意识,学习态度变得更积极,养成了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2、基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学会了主动学习、自主探索。

3、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具有爱心,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形成了健康的人格,素质有了较大提升。

4、不断接受新的刺激,遇到不同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5、从授受式的学习定势中基本解脱出来,逐步走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之路。

(二)、个人层面:

1、在一年时间的教材研究里,设计了问卷调查表2张,通过收集、整理、分析之后得到调查报告2份,统计出了学生教材使用情况和小微企业对于财会学生需求相关的数据,有效指明了我今后调查研究的工作方向。

2、认真研读相关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多篇,上传了《走向智慧的校本教材开发》、《教材资源开发与利用-原理与策略》、《教育组织行为学》、《怎样开发校本教材》读书笔记四篇。阅读这些教材开发相关书籍,一方面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课堂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

3、通过做教材,本人对教材资源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最初教书时简单认为能把课教好,学生成绩能有所提高就行,逐渐意识到得利用到校内的多媒体设施、教具,现在更能意识到还有更多的教材资源有待开发利用。课外书籍、挂图、案例集、网络,甚至于本人已经开始了校外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尝试。下一步的打算就是走出去、请进来。争取每学期把学生带到相关企业去1-2次,邀请校外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到学校里来办讲座或参与教学1-2次。

4、探索、研究、设计教材案例共计十余篇,其中一节课荣获校内评优课一等奖,另一节课参加莱芜市大市级评优课,荣获一等奖。

(三)、学校层面:

1、依据本校的师生特色、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确立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以往统一的教材设置,基本形成了我校财会专业的办学特色。

2、在教研组内,本人和同专业数名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校本教材开发,完成编制意图、目标确定、活动编排、材料形成等工作,使一批专业课教师对于教材开发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有了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养成行动研究的习惯,使这些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3、通过教材开发的调查研究,促进了兄弟学校的专业合作与交流。学校的自我封闭、地方割据,绝对不是发展的主流,只有交流、互动、沟通、建立联系,进而能展示、分享,无疑会进一步提升各自的办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八、教材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反思:

(一)存在的不足:

1、教师准备不足。教材的开发是一种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但是此教材是本人独立研究的个人教材,理论水平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加之时间紧张,有一些问题其实没有时间、能力去深入挖掘。

2、已经完成的研究,得出的研究成果还缺乏结构性、系统性、完整性。已经完成的教材再开发还局限在一些教材的具体章节上,还不连贯,有些甚至还没有想好如何进一步进行开发。

3、撰写的论文还不完善,更像是阶段性的工作总结,没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4、管理层面仍然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教师和学生又过分依赖和迷信统编教材。

5、校本教材的开发成本过高。主要体现在时间成本和课时成本上,个别教师对教材开发抱有抵触情绪,从而会影响校本教材的开发。

6、资源仍然较为欠缺。校本教材的开发需要一定的经费、人力和物力的保障。这也是我在教材研究过程中感到苦恼的地方之一。还有就是政府对于中等职业的小专业的投入较少,设备、图书等可供开发的资源较为欠缺。

(二)反思:

1、通过这次教材研究,使我对教材研究与管理工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发现了自己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与欠缺。

2、必须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员参与。教材的再开发,乃至于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搬,靠个别人的单打独斗很难实现。必须由学校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和组织保障。

3、必须提高教师认识,进行教师培训,为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可靠的队伍。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校本教材开发和执行成功的关键。可以通过普遍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课改文件和教材理论、校本教材的开发理论等学习。

4、必须意识到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及教材的开发形成特色。

由于本人对于教材的再开发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还处在尝试、深入、逐步完善的阶段,更深入具体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我坚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的道路会更加开阔,我们的教材开发、教材改革必将取得成功。

2.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二

1课程体系重构背景

1.1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 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 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目标实现的系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自2004年开办以来, 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 培养了数以千计服务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和金融服务业不断发展提升, 现行课程体系不足也慢慢显现。一是, 定位不够精准。经过十余年改革, 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影响, 课程体系学科化明显、专业化和职业化不足。二是, 内容交叉滞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不够, 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合, 滞后于岗位能力要求。三是, 结构不尽合理。表现为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较少, 重知识、轻技能;必修课时较多、选修课时较少, 职业方向不清。四是, 课证融通欠缺。课程知识与工作任务联系不够密切, 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铺展面不广, 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对接职业资格教育。

1.2金融服务业发展新要求

“区域发展, 金融先行”。金融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体经济起着巨大带动作用, 发挥着乘数效应,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 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沙市的金融服务业以建设中部金融中心为目标,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指导下, 取得了较好发展。2013年全市共有法人金融机构676家, 年末资产149.60亿元、从业人员5.75万人、实现增加值277.33亿元。《长沙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 到2015年, 全市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00亿元。

金融人才是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迅猛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对金融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纷纷开设分支行或营业部, 亟需大量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重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对接产业和服务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职业技能标准选择及就业岗位分析

《劳动法》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从事技术工种从业人员, 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1职业技能标准选择

职业技能标准是指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地划分工种, 对工种进行分析和评价, 根据各工种对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要求, 对其进行概括和描述从而形成的职业技能准则, 分为国家标准、行业 (地区) 标准、企业标准三级, 是衡量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尺度, 也是进行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企业用人以及开展国际劳务合作交流的主要依据。

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标准有:证券从业资格、期货从业资格、基金销售从业资格、银行从业资格、保险代理从业资格、保险公估从业资格、保险经纪从业资格、会计从业资格、助理理财规划师、黄金投资分析师等。根据就业定位, 在进行教学开发时主要对接证券从业资格和保险经纪从业资格两个职业技能标准。

2.2就业岗位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查询招聘计划、走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召开毕业生座谈会, 对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进行了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和银行, 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有:证券公司客户经理、保险代理人、金融产品投资顾问、银行柜台业务人员等。主要就业岗位分析见表1。

3课程体系重构

3.1重构原则

3.1.1以高质量对口就业为导向

高质量对口就业率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就业岗位分析, 了解金融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技能标准的课程体系, 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有效对接、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与学生课堂所学“零距离”对接,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首岗适应能力。

3.1.2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注重学生专业成才和全面发展, 培养其学习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实践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发展, 职业岗位变换速度日趋加快, 金融服务业三大支柱间岗位变换尤为常见。因此, 要主动适应金融服务业发展需求, 着眼未来,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提升其多岗迁移能力。

3.1.3模块化实施, 分层递进

打破学科体系, 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各职业能力模块中, 依此形成课程体系。即解构职业岗位所需能力, 提炼技能单元, 基于工作过程, 按照岗位群要求整合原有课程, 以模块化方式重构核心主干课程体系。借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分层化职业标准理念, 从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三个层面组织实施。

3.2课程体系重构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职业能力划分为职业核心能力 (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 具有普适性。面向各行各业工作岗位) 、行业通用能力 (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 通用的基本能力。面向工种或岗位群) 和职业特定能力三个层次 (某种职业自身特有的, 面向单个职业工种或岗位) 。通过就业岗位分析, 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构造模块化课程内容, 进而形成三大课程种类: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方向课。

4课程体系实施保障条件

为保证基于职业技能标准的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 必须要做好相关保障措施。

4.1队伍———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课程体系能否顺畅运行的关键。要坚持“内培、外引”并行策略, 致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坚决杜绝因师资短缺导致某些核心课程无法开设或开设后教学效果欠佳的现象。有计划选送一批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对口短期或中期培训学习;从证券和保险机构聘请大量行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从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

4.2载体———高水平的项目课程教材

传统教材一般以知识、概念为核心, 要将其变革为以证券、保险业务操作过程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教材。通过学习领域的划分, 以学习情境、子学习情境为对象,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以活动载体为核心内容, 编写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教材, 为实施项目教学改革提供教学辅助资料, 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4.3场地———优质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应该从学生的职业岗位出发, 进行基于金融机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的全真化设计, 以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 深度融合, 利用金融企业的培训基地, 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教学, 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外置。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实现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岗前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4-05-02.

[2]李月芳, 蒋庆斌.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35) :15-18.

[3]倪中秀, 张勇.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纺织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29) :33-35.

[4]薛叙明, 等.高职人才培养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02) :75-78.

3.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三

【关键词】“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 课程开发 考核方法 开发条件

一、“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开发是校企合作的需要

缙云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三大发展战略。工业是我县经济的增长点,以新碧、壶镇、五东为代表的“一园二区”,初步形成了照明电器、车用仪表、半导体器件等八大行业,电光源行业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仪器仪表类行业占浙江省市场份额的20%以上。

目前,学校与浙江长虹电光源有限公司、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仙都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浙江晨龙集团、浙江固驰电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专家与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参与体现实验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实践课程的建设。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特种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加工能力,以及电子电路调试与维修能力、半导体生产工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对现有的电子技术实训课程进行改造和完善。为了改变以往电子技能课存在理论过多、操练不足的缺陷,我们开发了“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

二、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适应企业技术发展,体现课程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关注我县及周边地区电光源、仪器仪表、带锯床、半导体器件生产工的最新技术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深入企业调研,贴近生产实际,及时调整电子技能教学模块,突出本技能实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另外,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适应生产实际的仿真型、生产型实验实训基地。

(二)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进行课程开发

建立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一是学校与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二是确定电子技能教学计划与训练方案,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紧密对接;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提升素质,促进企业内涵发展;四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与电子类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将企业生产技能融入电子技能课程中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采取阶段课的形式,开展定向教学,开办晨龙班、仙都仪表班、长虹电光源班等,将晨龙锯床、仙都仪表、长虹电光源等行业技术融入电子技能课程中。

图1 电子实训课程开发基本流程

三、项目课程开发实践

(一)“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与传统的同类教材相比,在内容组织与结构上都做了较大的尝试与改革

1.以能力为核心,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中级技能人才的目标,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学以致用的综合性课程。

2.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课程中适当降低理论起点,强调知识与实践的运用,注重基础性、实用性与趣味性。

3.引入项目式教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做到形式与层次、知识与运用相结合。

(二)“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项目编排

将课程中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相关知识通过13个项目有机地贯穿和结合在一起,在整体上力求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从实践入手,实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避免了长篇的枯燥理论,其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易于理解。“学了就会做,做了就能用”,实践内容易于取材,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图2 电子技能实训项目组成图

(三)“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分组实验的编排

图3 电子技能分组实验编排

电子技能分组实验的主要任务是验证理论学习中的一些定律、基本规则、常见元件的应用等,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学会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

(四)建立电子技能实训为主的淘宝网店

充分利用亚洲最大网上购物网站——淘宝网这个平台孵化,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体,以电子设计产业项目为导入,进行电子线路仿真、设计、制板,装配、调试、销售、售后服务等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将教学与产业相结合,把学生创新作品转化产品,将作品在淘宝上销售,打造自己的品牌;使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真正实现“学有所用,用有所循”的教育宗旨。另外,学生可登录淘宝网店享受全方位的电子知识学习,了解电子行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为学生就业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

图4 学生项目作品向产品转化流程

四、改革项目课程考核方法

(一)考核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从应知型向应会型考核转变

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光说不做”或“纸上谈兵”是不行的,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是他们进入职业学校首先应该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只有具有娴熟的操作技能,并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才能使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得以进一步的提高与发挥。同时,操作技能的考核,有助于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专业特长,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

职高生即将面对的就是社会,而实践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以后,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方方面面的要求,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前途和立足点。学生走入社会,不但要“会做人”,更要“会做事”,而所有这一切,光靠传统的考核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让学生到社会的大江大浪中去磨砺、去锻炼,才能造就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3.重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考核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而“创业能力亦是一个学生立足社会的生存之本”。一个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人是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的,也很难具有攻关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个无创业能力的学生又将如何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无情淘汰呢?为了培养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必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在考核方案、方法中体现出来。

(二)构建多样化的项目课程考核方法

1.智能化理论知识考核法

理论知识考核采用开卷形式,而且试卷内容事先公开,考核的内容也是完全相同,这种考核法能充分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性,有助于人才的筛选。

2.操作+口试考核法

电子技能学习往往需要使用仪器仪表来进行。可以采用学生操作、教师在旁提问的考核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操作技能和表述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考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提问,及时纠正,此种考核法针对性很强,教师在考核中,可以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错误之处,真正做到因人施教。

3.仿真模拟技能考核法

对于电路设计等项目,实际操作需要大量的时间与耗材,因为在焊接过程中有一丁点的错误就会造成调试失败。我们可以采用Protues 仿真,通过仿真,可以使电路的功能形象地体现出来。

4.技能过关考核法

为了督促学生掌握电子技能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按照“项目式”教学的要求,技能考核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学前有安排,注重平时,不搞突击。在教研组的教学计划中,就明确制定本(每)学期要求过关的班级和考核的内容。

5.把电子技能考核纳入等级考核

电子技能等级可以通过教、考分离的形式,由政府劳动部门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组织进行质量鉴定合格后方能获得无线电调试工中级证与无线电装配工中级证。

五、充分挖出“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开发条件

(一)完善实验实训室条件

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一是建好技能型电子实训室,除提供专业书籍、维修资料外,常用的检修方法、检修步骤与关键点的电压及波形,有的上墙,有的做成电子文稿,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遇到困难时能及时找到解决办法,完善实训室与教室的一体化功能。二是建好企业车间,在专业调研、课程开发、教学评价、实习实训、企业文化等全方位借助行业企业的人才、资金,让学生熟悉企业文化、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管理,并且在车间内充实专业理论资料和多媒体设备等。

图5 电子技能实训条件

(二)利用强大的实训教师团队

本组实训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专业任课老师23人,高级教师11人,占50%,中级教师7人,占30%,其中,省级名师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市教坛新秀2人。目前,该实训团队与中国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单片机原理与实训》《电机与电力拖动项目教程》与《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十一五”规划教材,具有开发“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的能力。

(三)充足利用可支配的经费

我校被国家教育部审批为全国千所改革示范拟建设校,有将近65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精品课程建设,而“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是精品课程建设中重要的一项,大量的资金投入,保证了“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开发的顺利实施。

六、问题与思考

“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开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本课程开发是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开展的,而企业与学校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企业要求的是产品的质量,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可控的操作时间,学生的技能实训却受到知识水平、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个体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课程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与课程的设置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在技能评价的过程中,因我们侧重点是倾向技能操作,在评定过程要做大量的工作、动用较多的师资才能完成,且评定过程主观性较强,所以评定成绩的客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完善。

另外,由于学校师资较为短缺,常常是一人多岗,精力有限,而一旦进入实训现场,是不允许随意退出的,长此下去,势必造成“职业倦怠”了。

总之,目前我们在“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开发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费、设备、人员等等。今后只有在改革创新上做文章,才能使之更完善、更有效。“项目式”《电子技能实训》课程开发充分证明了职业学校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会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崔陵.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崔陵.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舒伟红.电子技术基础与实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舒伟红.电子设计自动化项目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叶云汉.电机与电力拖动项目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6]叶云汉.维修电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关鸿羽,白铭欣主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8]张汉昌.开放式课堂教学法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

4.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四

本文由常亮老师原创

更多讯息欢迎访问“常亮中高层管理培训网 http://”

与我们联系QQ:136812424、971295320

Email/MSN:yanglin021@yahoo.cn

管理技能及其包含的具体课程是目前中国管理培训界非常混乱而又模糊的一个话题。尽管管理技能的课程在中国已讲授十数年之久,但遍览百度和谷歌的搜索,尚不见给管理技能下定义或进行内涵规范的词条。所以,其使用状况之混乱便可想而知。

国内确实存在大量这样的现象:著名的讲师们一边在课堂挥汗如雨的讲授着所谓“管理技能”的课程,但一方面自己不见得理解了到底什么是管理技能。至于培训公司在做课程设计或网站课题归类时对管理技能内容界定和内涵把握方面的混乱和错误更是不计其数。所以澄清管理技能的基本概念,准确把握其内涵变得非常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技能呢?它包含哪些具体课程?

我们主张把管理技能看做是一个与领导技能、专业技能相对应的概念。

专业是指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某一具体的业务规范,企业管理中的专业技能指对某一具体范畴的业务规范的驾御和把握能力。如市场、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研发、生产等。

领导是指对员工进行方向指引、动机激发、能力培养、文化凝聚的过程,领导更注重人,主要指对人进行领导,但也涉及对事情作出决定。

管理指对事进行计划、组织、检查、控制的过程,管理更注重事,主要指对事物进行管理,但涉及到需要建立一个人际关系网络来完成管理的过程。

从概念上讲,管理技能是企业经理人或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运作的四大功能必须具备的管理技巧和能力。管理技能的内含由管理的功能所决定。管理的功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检查、控制四大方面,围绕这四大方面的内涵必须展开学习的课程和必须把握的能力都属于管理技能课程。

管理的四大功能其相应的技能课程可分析如下:

计划:决策管理、目标管理、计划和预算、时间管理

组织:公司治理、组织设计、流程梳理、标准作业、规章编写、工作委派、问题解决、会议管理检查:会议管理、督导管理、目视管理、品质管理

控制:绩效考核、信息化管理、目视管理、知识管理、品质管理、审计管理、危机管理

其中,预算管理有控制的功能,会议管理有组织和检查功能、督导管理、信息化管理、目视管理既有“检查”功能,也有控制功能。

5.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篇五

校本课程从出现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如能有效地体现在各门学科领域中,其作用对于素质教育的贯彻无疑是极大的。近一年的研究中,我校的校本课程也在不断的完善调整,使之更好的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使学校课程能够真正的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近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我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资料,学习了新的信息和理念,经过反复研究、学习,加深了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理解。为确实做好下阶段的工作,现将近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校本课程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形成特色的关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科研意识增强的有效途径,同时还会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

1.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组织全体教师理论学习,转化教师的思想观念。

2.学校鼓励教师订购书籍,并给予教师外出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充电”学习。

3.学校对现有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室以及电教设备进行调整,统一部署,妥善安排各功能室的使用,保证学生有较好的活动空间和条件,并为课程资源开发创造条件。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原则

4、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的原则

5、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改进课程质量的原则

6、生成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加强过程管理,落实校本课程学习

1.安排课时,将课时纳入课程计划中,保证课本课程活动开展。2.形成由多个层面的组织管理系统: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教师

3.特制订了《学期工作计划》,每位任课教师撰写教学计划、教案。

4.坚持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业务学习及实践研究经验交流。

四、注重活动评价,检验结果

我们采用多元评价、自主评价等方式对课程、学生、教师三方面进行评价的实验探索。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专家及学习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家长评等,评价的表达方式有等级、评语等。

五、主要收获成果 1.课程内容专题化

校本课程是有系统,分序列的,这指的是一个大的框架,而决不能单一死板的延续旧的教学活动安排,因为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课程的内容也应随着其变化,动态生成,不断发展,这样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个性,走向学生生活。因此,我校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不断的修订教材,扩充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框架,围绕学生所需,制定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专题。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究,不断确立我校校本课程的走向。

2.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为了不断提高学习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我们在课堂中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带学生浏览专门的学习网站等。我们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时就确定为应该是多元、宽泛的,只要推动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实践能力的提高、良好习惯的培养,它都应是教学成果。由此我们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能结构,多元培养,分层施教。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六、问题与思考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问题与矛盾比较明显。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寻找有效的对策。

1.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感到要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价值,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这就要求课程开发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实践上升到理论。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关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指导性资料严重匮乏。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及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怎样正确地给自己的定位,怎样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艺术性……所有这些都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探索。

2.此外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老师普通感到压力很大,原因很多,有知识缺陷方面的,有精力透支方面的,激情和付出是有限的,老师的主动性未能发自内心地体现。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方法来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进老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总之,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新兴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观,更是一种学习观,这种观念对各门学科课改的推进,对素质教育的促动有着深远影响。我校的校本课程在不断的调整中日趋完善,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开设了“剪纸”“硬笔书法” “简笔画”“手抄报”等的校本课程,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

6.三合、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总结 篇六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开发,为进一步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现将我校课程开发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改革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二.我校课程建设的基础

我校座落在三合乡,在校生6百多人。学校一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近5年的办学历史,是我校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三合小学作为一所公立学校,每一个发展时期都能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上级的教育文件精神,坚持依法施教,是一所让上级领导放心、让广大家长信任的好学校。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确保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我们做到了开全、开足国颁课程,丰富地方、校本课程,求真求实,传承并且努力构建新型课程模式,学校致力于新型课程模式的研究,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构建满足个性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

三.开展以“责任教育”为核心的校本课程

学校实施内涵兴校战略,确立了“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品牌创规模,走内涵发展之路”办学思路。着手开展以“负责”为核心的“小学生责任教育”,通过“责任教育”课题的展开,研究与实践了“从任务到责任到自主、从岗位到责任到自主、从计划到责任到自主、从活动到责任到自主、从评价到责任到自主”的基本策略与方法。通过责任教育,在教师中形成了为岗位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的责任意识,以高尚的师德、精良 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学生中形成了以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责任的责任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学校以 “责任教育”为核心开展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进一步促使学生在认知、品德、情感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

1.明确目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必须体现校本化,必须建立在对学校环境与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2.落实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关键在落实教师,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高素质的有特长的教师。然而,大多数教师长期习惯于一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仅满足于课程实施,视教材为圣经。因此,我们唤醒教师正确的课程意识,确立了正确、合理的课程理念,让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潮中。

3.确定内容。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安排、资源分配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事项。校本课程开发大多会打破学科的界限,把多门学科通过事例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4.联系社会。校本课程开发绝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

7.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七

●微课程含义与特征

微课是以短小精悍视频 (5~10分钟) 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独立知识或技能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程即为按照课程特点及学习规律形成的一系列微课及其相关资源的组合, 并建成资源学习平台, 发布于移动终端设备, 可供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交流。微课程的特征主要应包括:1可移动性;2可参与性;3开放性。

●对接岗位技能高职微课程的开发路线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的长期引领下, 高职课程改革应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微课程作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仍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保持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 满足课程对应岗位的技能需求。

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课程改革思路和微课程开发的要求, 对接岗位技能的高职微课程开发过程主要由以下步骤完成, 即:基于岗位技能需求的课程解构—微课单元选题—教学设计—常规教学资源准备—微课录制—后期制作—面向移动终端的资源学习平台建设和发布—应用推广及反馈—资源优化与持续更新。具体开发路线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1.根据岗位技能分解课程内容, 形成一系列序化的微课程单元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 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必然应与生产岗位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必然应与岗位核心技能相对接。所以, 课程解构的过程即为基于岗位核心技能需求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的过程。而后, 根据微课主题鲜明、短小精悍的特点确定每一个教学内容所对应微课单元。

2.对微课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及资源准备

教学设计解决的是针对每一个微课单元教学过程如何展开的问题, 包括确定具体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课堂教学等) 、确定需要的教学支撑资源 (如教材、案例、项目任务书、实训指导书、相关规范、动画、视频、模型、教学现场等) 、教学过程展开的顺序等, 形成教案, 为正式授课做好准备。

3.录制授课视频及后期处理

按照所确定的微课单元, 展开授课, 录制微视频并完成后期制作。视频制作可以由专业团队制作完成, 也可自行运用Power Point 2013、CamtasiaStudio、Adobe Premiere Pro CS3等视频制作软件完成。要求每一个微课视频时长控制在5~10分钟, 以达到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条理清晰、便捷高效的效果。

4.移动终端平台建设及发布

基于苹果操作系统或安卓操作系统开发课程移动终端发布平台, 形成独立的课程应用软件, 实现在移动终端设备如i Phone、i Pad以及基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独立运行。这是微课程建设中的核心环节, 是能否最终实现“不同人群可以随时、随地、随需进行学习”目标的关键。在软件模块的设置上, 除了每个微课单元的教学视频以及配套教学资源的展示之外, 较常规模块增加笔记模块、在线交流等交互式模块, 更符合学习习惯, 实现答疑解惑和相互交流, 提高学习效果。

5.软件推广、客户应用反馈及课程持续更新

微课程的面向群体主要包括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员工、相关课程学生两大类。在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使用该软件过程中, 注重他们在课程资源与真实生产过程技术要求吻合方面的意见反馈;在学生使用软件方面, 注重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途径方面的探索, 以期发挥各自的优势, 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软件推广使用后, 将不断针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以实现改进的地方予以优化, 使软件应用更人性化、个性化。同时, 保持资源的持续更新, 使资源在质上更优化, 在量上更丰富。

●对接岗位技能的高职微课程开发案例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专业 (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 的专业核心课, 是一门以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和依据、以实践技能为本位、以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开发的项目化课程。

长期以来, 由于隧道施工的动态性和施工组织过程的复杂性, 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微课程的开发, 弥补了课堂教学短时间内信息量大、瞬时性强、对知识难以消化吸收、对技能难以掌握的不足, 实现学生随时、随地、随需进行课程内容的预习、复习、消化吸收, 且微课程清晰的主题、新颖的形式为学生喜闻乐见, 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学习效果。

按照上述对接岗位技能高职微课程的开发途径, 我校课程教学团队联合隧道施工行业专家和软件设计专家对《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课程进行了微课程的开发。

1.基于生产过程岗位技能需求的微课单元确定

课程教学团队与行业隧道施工组织专家共同对课程对应岗位技能进行分析, 而后基于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 最后形成与岗位关键技能对接的一系列微课程单元, 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2.微课单元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准备

微课教学设计与传统课程教学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时长的缩短。在8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 对各教学环节内容的凝练和时间控制要求较高。下页表为以“隧道施工进度双代号网络图绘制”为例进行的微课设计, 每个微课设计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最为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开展教学, 但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在设计完成后,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教学资源, 如讲课PPT、案例、项目任务书等, 并同时做好录屏所需教辅用具的准备, 如电子白板、摄像机等。

3.微课视频录制及后期制作

待相应资源准备就绪后, 即可进行微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采用PowerPoint 2013和Camtasia Studio 8即可完成较为简单的录屏和后期处理, 并生成视频文件。值得注意的是, 在此过程中, 除了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主题鲜明、制作画面美观要求外, 最为重要的是须保证每个微课视频时长在5~10分钟之间, 一般8分钟左右为宜。这样要求的目的在于保证视频数据的尽量小, 为后续移动终端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可用数据。

4.面向移动终端的微课程应用平台建设及发布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微课程平台是一款基于安卓系统开发的面向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终端的课程软件。它主要由基于岗位技能的微课资源、支撑学习过程的交互模块 (如完成实训任务单、记笔记) 、支持师生交流及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的交流学习平台组成。通过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 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技能需求等安排学习, 做到方便、快捷、人性化。

5.软件推广及应用

隧道工程施工组织是公路施工员、隧道施工员、工程监理、项目管理等岗位必备的技能。而隧道施工一般都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当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学习时, 学习资源的获取便成为瓶颈, 阻碍了业务能力的发展。微课程的建成便可解决上述问题, 实现学习过程的方便、快捷和高效。针对行业企业的这一需求, 依托专业校企合作优质平台将课程软件向行业内宣传推广, 以期成为企业员工上岗培训的资源及技术工人的“手边书”。

另外, 针对目前学生主要学习途径仍然是课堂教学的现状, 探索微课程与现有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使二者相互搭配并发挥各自优势, 实现“1+1>2”的效果。

6.根据应用反馈持续优化更新

根据多渠道应用反馈对课程设计、资源数量、种类等方面持续更新优化, 以不断与行业发展贴近, 满足岗位技能需求, 实现更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学习。

参考文献

[1]梁乐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 2013, (8) :71-76.

[2]梁乐明, 曹俏俏, 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13, (2) :65-73.

[3]余剑波, 王陆.微课程设计的点链圈 (PLC) 模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5) :2-3.

[4]张一川, 钱扬义.国内外“微课程”资源建设与运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 2013, (6) :26-33.

[5]金陵.从微课程的属性入手认识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 (11) .

[6]黄建军, 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13, (5) :31-32.

[7]陈利.浅谈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 (7) :203-204.

8.《培训与开发》课程小组作业总结 篇八

说明:本总结是对整个小组作业期间,我们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失误以及体会的一个综述和回顾。本总结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三个阶段:问卷和访谈提纲编制阶段、问卷调查和访谈实施阶段、调查结果汇总整理和分析阶段。

一、问卷和访谈提纲编制阶段:

1、在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时,由于我们缺乏对教师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能力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加之过分依赖百度,导致我们的问题缺乏针对性。

2、一些选项过于冗杂,导致填写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大多数老师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看完过于复杂的选项,往往随意填写);而且选项过多导致数据分散,不集中,给分析造成困难。

二、问卷调查和访谈实施阶段:

1、调查和访谈的样本太少,导致调查结果可信度不高。

2、老师大多对调查和访谈不太重视,没有积极配合。一些老师填写问卷和回答访谈问题存在随意、敷衍之嫌。(不过这可以理解,因为老师们不是本次调查的利益相关者。)

3、由于在其他时间难以联系到老师,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在课间对老师进行访谈,这导致访谈时间不足,难以做到全面访谈。导致访谈结果不尽人意。

4、访谈时没有注意对老师学科的统计(有一部分组员自行做了统计,在此进行表扬),给最后的统计分析造成了困难。

三、调查结果汇总整理和分析阶段:

1、初次统计时,没有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后期又进行了两次数据统计,浪费时间。

2、在问卷阶段,没有考虑到学科对培训需求的影响。但在后续的访谈阶段,发现学科对培训需求的影响较大,但已无法补救。

9.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九

一、报告背景

XXXX年X月,XXX在进行年度训练需求调查时,了解到现任的中层主管由于任职时间比较短,相对缺乏管理经验,希望在管理技能上得到系统培训,为此,XXX将此课程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当中。并在7月份进行了训练需求调查。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时间

X月22日—X月28日

四、调查方式

问卷填写与面谈相结合(27份资料)

面谈:12人问卷发放:37份,回收15份

(参与面谈和回收的主管可以作为第一批参加培训的对象)

五、调查内容

 任职时间(晋升为主管到目前的时间)分析

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另一方面也说明管理者的管理经验比较少,66%的管理者都是上任不到1年的,说明了此次培训的必要性。

 目前下属人数数量的分析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拥有5名(含)以上下属的主管人数占了总人数的55%,说明管理的角色在工作中是很重要的。没有下属的原因主要是项目经理或主管,因为组织结构调整,是暂时的。绝大部分主管都有自己的明确下属,所以,管理的角色与技能是这些人必备的,他们不仅是资深的专业执行,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带领好团队。

 工作时间上的分配(因为个性化很强,故取调查的平均值)第一位:沟通协调☺☺☺☺☺☺☺ 第二位:制订决策☺☺☺☺☺☺ 第三位:制订计划☺☺☺☺☺ 第四位:培训下属☺☺☺☺ 第五位:做自己的事☺☺☺ 第六位:制订目标☺☺ 第七位:突发性事件☺

重要职责,从占用时间看不出太多问题,但关键是这种沟通是否有效。突发性事件的时间排在末尾,说明总的来说,管理者在自我的时间管理上表现还不错。但制订目标的时间非常少,而计划确占到很多的时间,说明管理者对目标的意义与目的还不是非常清楚。

 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与角色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从管理者的回答来看,60%侧重管理,40%侧重专业,而且90%的回答都是粗放的,只是谈到了部分的职责,说明管理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还不是非常的清楚。有这方面的意识,但需要再加强。所以,这部分可列为课程的次重点。

 是否会制订部门目标

会:21人不一定:4人不会:2人

 多长时间制订一次目标

每个月:10人每个季度:8人项目立项时8人每半年 1人

 目标是否有可以量化的指标

全部都是:5人 部分是:20人没有:2人

 在制订目标过程中的问题:

a、目标的执行方式,订容易,如何制订执行计划。

b、部门目标的制订如何得到下属的支持。

c、根据公司策略,但说实话,还是很粗放的,不明确。

d、人力和时间分配上有矛盾,员工请假会造成进度推迟。

e、如何确定目标的风险性。

f、根据上级指示,拿来就直接用了,不做分解。

以上四个问题,就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大部分管理者会制订目标,以月度/季度为主,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是以项目立项为时间点,也是可以的,但在真正制订时,就出现很多问题了,首先,目标的形成、其次是目标的分解,以及围绕目标而做的可行性计划。在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问题,可以说,现在的管理者对制订目标的技能是缺乏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大环境的因素,如高层对目标的看法,部门之间的配合等,但这是另外的问题,在下面我们会继续分析,可以肯定的是,如何制订目标,以及如何执行目标应当是此次培训的重点。

 与下属的沟通频率

100%的管理者选择经常沟通

 在和下属沟通时遇到的问题:

a、项目成员态度消极、沉默寡言,相互推卸责任及发生冲突。

b、下属员工不愿意说真心话,不理解工作任务。

c、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下属不会及时反馈问题。

d、主管在沟通时缺乏计划性,往往在问题出现后才去和下属沟通。

e、彼此之间缺乏信任。

f、不知道如何与女性下属沟通。

g、下属的工作压力很大。

是不成功的。从他们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责任大部分都在下属,态度/素质/责任感都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往往组员的问题都是来自于主管,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是主管的责任。所以主要问题还是在主管身上。在课程当中,如何有效的与下属进行沟通并达成工作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 是否会培训下属

100%的管理者选择会

 您是如何培训下属的45%的管理者选择有计划的培训;55%的管理者选择没有规律,随意性大。

 培训时遇到的问题

55%的管理者不知道该如何培训,45%的管理者认为没有时间。

正落实到工作中的却很少。所以,只能说,大部分管理者都认为培训很重要,但只是反应在嘴上而非行动中。但也不排除有小部分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并且作为工作的重点,他们所缺乏的只是培训的技巧与方法。而且,接近1半的管理者认为没有时间,之所以没有时间,是因为培训不是他的工作,也不是他的职责,所以被忽视了,这一部分的管理者对于培训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如何告诉学员培训下属的重要性以及培训的技巧与方法可以做为培训的次重点来考虑。

 如何看待绩效面谈

100%的管理者都很重视。

 绩效面谈中遇到的问题:

a、如何核定工作绩效,标准很难量化。

b、员工对待面谈的态度不好,冷淡/无所谓。

c、如何调节面谈时的气氛。

d、如何将考核落实到个人。

e、如何做绩效分析。从以上问题来看,绩效面谈的执行还算是比较顺利,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事实上,绩效考核在任何一家公司都面临操作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做到有效执行的项目。不光是主管的面谈技能,还牵扯到整个公司的文化与制度。所以,绩效面谈可以

作为一个次重点来讲,主要放在绩效面谈的流程与方法。

 工作中是否会授权

22人认为自己会授权

5人认为想,但不知道如何操作

 工作中是否会激励下属

17人认为自己会激励

10人认为自己想,但不知道如何操作

授权和激励都是主管的重要管理技能之一。从以上问题来看,总体上执行的还不错,100%的管理者都意识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课程中,可以再对授权和激励的技巧再做一些讲解。

 管理者在工作中面临的其它问题:

a、如何与平级部门主管进行沟通协调

b、如何“管理”自己的上司,对上的沟通技巧

六、培训要求

 课程时间:2天

 上课地点:由XXX安排

 课程预计时间:8月下旬(周四/周五)

 此次课程将安排2次,但不会一次性安排。XXX会视第一次培训的效果决定是否仍

然由第一次的合作方/讲师来做第二次的培训或是寻找新的合作方/讲师。

 讲师需要在开课前来公司做进一步的面谈与资料收集。

 课程要求:

a、管理者的职责与角色(次重点)

b、部门目标的制订与执行(重点)

目标的产生

目标的分解与制订

目标执行的注意事项

制订目标的方法与技巧(项目管理的目标制订)

c、沟通协调(重点)

如何与上司沟通

如何与其他部门主管沟通

如何与下属沟通

与女性下属沟通时的注意事项

如何保证沟通的有效性

d、部属培训(次重点)

培训下属的意义

培训的方法

e、绩效面谈(次重点)

绩效面谈的流程

绩效面谈的技巧与方法

f、授权与激励(次重点)

g、其它:讲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

 课程特色

a、偏重在项目管理方面对管理者的任职要求

10.管理技能开发课程总结 篇十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从1996年就开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目前涉及到八个学院34个专业23个职业工种, 鉴定级别分别为中级, 高级和技师。其鉴定人数逐年递增, 目前已达到年鉴定人数5000人左右, 为了更方便地管理这些工种的等级考核,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报名效率, 以及等待考核成绩的公布时间也将大大的缩减。

目前, 该校已经基本建成了贯通全校的高速校园网。具备了通过网络来管理学校各类信息的硬件基础条件。在适应国家和天津市职业技能鉴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并且结合我校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的工作实际的情况下, 充分发挥我校校园网的优势, 决定建立一个依托校园网的职业技能鉴定系统, 方便帮助老师及学生本人报名、查询、录入等操作的需要。

一、职业技能鉴定系统介绍

网站制作完成后内嵌于学校教务处网页, 通过网站的形式实现上述功能。该网站适用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学生、教务处以及各学院教学秘书。从网站面向的用户分, 网站可分为网站展示和网站维护两部分, 通常也称为前台和后台[1]。

职业技能鉴定系统网站是由ASP即Active Server Page编写, ASP是由微软公司研发的服务器端脚本技术, 适用于windows平台。网站的前台针对其职能划分为5个模块, 分别为新闻中心、布告板、成绩查询、证书查询以及鉴定服务区。用户通过访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官网点击快速通道板块选择该系统前台首页面, 网站设计初衷为:简洁、简练、简单。简明扼要的网站信息, 有助于用户迅速发现和使用需要的功能模块, 提高工作效率。后台的设计本着同样的目的, 采用扁平化模块设计, 让网页能够一目了然地体现职能。学生用户通过访问网站前台页面, 可以看到新闻中心、布告板等五个板块的内容。

网站后台针对学校各学院教学秘书以及教务处管理员划分不同的职能, 教务处管理员可以访问报名表格、成绩录入、新闻发布、成绩查询、发布报告、联系我们六个模块, 而针对教学秘书成绩录入、发布公告为锁定状态, 只开放其余四个模块。

二、开发过程介绍

职业技能鉴定系统以注重更好的UI (User Interface) 设计为基础, 主要以Visual Studio 2013建立各网页之间的连接以及跳转, 还可以实现简单的界面布局以及按钮操作, 用CSS3 (Cascading Style Sheets 3) 控制网页的样式和布局, Adobe Dreamweaver CC为辅助美化交互界面;使用Html5新技术, 是因为其对本地离线存储有更好的支持, 也可用于媒介回放的video和audio元素, 并且添加了新的表单控件, 减少了对外部插件的要求;Java Script是编写脚本的主要语言, 对于Java Script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编程语言来说, 这门语言不仅可用于HTML和Web, 并且简单易学, 是一种轻量级的编程语言;同时利用AJAX通过后台与服务器进行少量数据交换, 可以使网页实现异步更新, 可以在不重新加载整个网页的情况下, 对网页的某部分进行更新, 是一种用于创建快速动态网页的技术;并且用ASP (Active Server Page) 实现动态地编辑、改变或者添加页面的内容, 对由用户从HTML表单提交的查询或者数据做出响应访问数据或者数据库, 并向浏览器返回结果;用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是用于访问和处理数据库的标准的计算机语言, 实现查询、插入、删除、更新等一些基本操作, 并且还可以实现设置表、存储过程和视图的权限。

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结构: (1) 用户登录:包括教学秘书登录和管理员登录, 是利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来实现, 其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库权限表对其进行记录区分, 其中教学秘书和管理员的受权限控制而实现不同的用户需求。 (2) 成绩查询:由身份证号和姓名两个必填项完成登录查询, 准考证号为选填项, 利用Java Script语言限制文本框的条件是否为必填, 同时也利用Java Script实现对数据库的调用和验证。 (3) 证书查询:在Visual Studio 2013操作环境下, 用Button按钮来实现跳转, 链接到OSTA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心, 以供学生自主查询。 (4) 新闻发布、公告栏:采用ASP作为主要开发语言, 使系统后台可以实现录入、审核、修改、删除、推荐、置顶的功能, 实现权限管理, 管理员获得所有权限, 而教务秘书只可实现其中一部分功能。 (5) 鉴定服务区:将八个学院的工种职业技能简介分别做成一张网页, 用PS cc (Adobe Photo Shop CC 2014) 分别美化, 并在Visual Studio 2013操作环境下, 用文本超链接实现触发事件提交, 实现单击跳转, 即可显示各详细界面。

三、后期的测试与维护

网站通过前期创建虚拟站点实现网站的编写及测试, 后期上传到服务器, 对网站进行发布。需要考虑许多的安全性问题, 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网站进行维护, 包括通过后台更新网页信息、数据库信息维护、服务器更新与维护等都需要留意。

1.网站的完整性测试。获得域名和主页空间之后, 在把网页上传到远端服务器之前, 应该在本地先对站点进行完整的测试[2]。在网站设计初期, 采用了严格DTD标准的XHTML语言, 按照国际W3C标准编写语法, 在文件开头使用<!DOCTYPE>强制使用XHTML元素。在网页编写完成后使用W3C验证器验证XHTML语法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同版本的浏览器加载网页所出现的“错版”问题, 而且方便手机端浏览器对网页的浏览。在运用SQL Server (Microsoft公司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进行数据库编写时, 要考虑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3]。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进行广泛的用户需求分析, 设计了合理的数据表字段和字段类型, 避免后期信息录入可能出现的错误。

2.网站的功能测试。网站编写完成后首先对网站的功能进行详尽的测试, 减少运营期间网站出错率。首先对整个网站页面进行兼容性测试, 测试软件包括:IE6、Firefox、猎豹浏览器、360浏览器。确保在各浏览器版本运行不会出现网页内容错误。对进行兼容性测试。后继的对网站脚本代码进行测试, 具体测试功能包括用户端测试、登录功能测试、成绩查询测试、成绩录入测试。

3.服务器更新与维护。网站发布在学校官网, 涉及到学校的服务器的使用和维护, 保证网站具有一定安全性, 避免非法侵入对该网站甚至学校网站造成破坏。需要从以下的几点着手投入工作: (1) 经常访问运营商官方网站, 了解服务器系统的最新维护进度; (2) 检测IIS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 互联网信息服务) , 避免出现远程执行漏洞威胁。 (3) 避免设置允许在TCP/IP上使用Net BIOS, 否则会面临整个文件被Internet共享, 服务器端的登录名、计算机名称以及工作组名称会对外部公开被其他人看到。 (4) 避免经常远程访问服务器系统。由于服务器需要放置在除潮恒温环境下, 同时需要避免灰尘侵入, 需要尽可能少地进入机房。通过远程桌面连接服务器搭载的Windows server 2000系统, 定期对系统进行垃圾文件清理以及系统补丁更新。

四、总结

设计的在线职业技能鉴定系统实现了在线自助查询技能鉴定证书考试成绩, 为各学院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较大的便利, 通过教学秘书向教务处提交报名信息表, 教学秘书在利用列表方式录入报名信息, 实现在线报名;教务处管理员将相关部门下发的考试成绩列表方式录入考试成绩到数据库, 各学院教学秘书通过公告板得知成绩下发通知, 自行到网站上查询和打印, 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网站的设计和SQL Server语法要尽量的精练, 避免冗杂, 避免网页占用存储空间大造成下载网页缓慢, 影响用户体验。对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心, 该网站弥补了没有下设成绩查询功能和其存在的成绩发布滞后性的缺陷。

参考文献

[1]王杰瑞, 宾晟, 张琴.最新ASP.NET+SQL Server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王津涛.网页设计与开发:HTML、CSS、JavaS cript[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11.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经验总结 篇十一

——大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特色材料

美丽的大岭,群山环抱,有一方快乐、幸福的儿童乐土,一百多名快乐的小天使沐浴着文化艺术的阳光,这就是大岭中心小学。

2003年9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校基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本着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在倾力构建特色办学体系实践中,开发了兴趣小组特色校本课程。包括美术组、舞蹈组、口才组、经典背诵组、礼仪组、校报组、电脑高手组。并已经成为学校的基本课程,每周一节课,进入课表。其中,美术组的植物押花作品多次在市、区校本课交流现场会上展出,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赞誉。特色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儿童的文化艺术与人文素养,也为儿童生命历程描绘了浓浓的一笔。

弥补缺憾,张扬个性,边研究边构建。

当今社会的人才观是“能力+特长+身心健康”。高速发展充满竞争的社会,未来的失业都是那些无一技之长,无适应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教育要抢前抓早,个性化特长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并从一定程度上适时补充了学校日常教育的缺憾。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特长作为一种明显超出同龄人一般水平的能力,要实现人人有特长,就应该把兴趣、爱好作为培养的基点。我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然后以此为依据,并根据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特长,设置了七个兴趣小组,即美术组、舞蹈组、口才组、经典背诵组、礼仪

组、校报组、电脑高手组。兴趣小组确定后,全校学生自选小组,做到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特长教育,在师资配备上,本着专业教师必用,特长教师选用的原则,保证了教学实施的专业化、规范化。

现美术组、舞蹈组、经典背诵组、电脑高手组均为专业教师执教。其余小组由特长教师加不断研修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每学期初召开校本课开发与实施会议,研究制定一学期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实施策略。教师学期初制定计划,实施过程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另外,学校建立了特长“转学”制度。即当学生对某项特长丧失了兴趣或发现某项特长不适合自己学习,在月底可填写申请表,提出转学申请。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决定。为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每学期末都要举行校本课展示,在展示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为自己拥有特长而感到骄傲,从而更加热爱学习,爱恋学校。

2007年,课题“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被列为阿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对未来三年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做了进一步规划。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域文化背景,积极地把特色建设融入到当地的社会文化艺术背景中去;充分整合文化资源、拓展学校特色空间,让师生人人参与到特色建设工作中来,达到滋养儿童健康成长、提高教师幸福指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目的。

校本课程在创新中实践

美术校本课着重从培养学生想象力入手,实施儿童蜡笔画两年后,赵波老师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开发了“植物押花”课程。所谓押花,是撷取大自然中四季盛开的鲜花,经过整理、加工后,运用特殊的工具进行脱水,使之保持原有的色彩,再经过创作者的构思、设计、粘贴制作成一种新的造型。赋予它新的生命,可以是人物、动物、风景,也可以是另一种植物或原花型的再现,给人以高雅的享受。大岭乡四面环山,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山上的各种植物特别多,教师不辞辛苦,除带领学生在校园内采集,还亲自登山采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花材,如树的叶、皮、种子、各种植物花叶等等。春夏秋三季大量采集,经过脱水处理,冬天学生制作押画作品依旧有花材。在脱水处理这一环节,师生们遇到了一个难题,用书压放花材,量太小,供不应求,怎么办,美术组师生集思广益,最后发明了“压花器”,解决了压花量的问题。另外在实践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如粘贴一环节中,固体胶粘的押花画叶片极易掉落,浆糊粘的押花画极易长毛。成品保存一环节中,花叶极易变色、干燥碎裂等等。但这些问题在师生的摸索研究中一一被解决了。粘贴定为用3号乳白胶或氯丁胶。成品保存用塑封或装框的方法,而且给作品增添了艺术价值。植物押花已成为我校艺术课程的一个亮点,教师学生纷纷拿起大自然赠与我们的美丽,将美好的生活与憧憬点点汇成画卷。现有成型作品200余件。如“山寨风韵”、“扬帆远航”、“蜻蜓掠影”“群鱼戏水”“异族风韵”等等。这些作品挂满展览室的墙壁,让无数来学校的检查团、家长叹为观止。多次参加阿城区各级部门组织的展览,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成功编写了植物押花校本教材。

舞蹈组,汇集了学校能歌善舞的小明星,音乐舞蹈专业教师马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开设了民族舞蹈课程,有傣族舞蹈、蒙古舞、彝族舞蹈等等。教师的舞姿美如仙,学生似一朵朵花变换着姿态绽放,学生陶醉在民族艺术的天堂里。民族自豪感在他们幼小的心田里升腾、积淀。学生怎能不热爱这个充满快乐的校园。

舞蹈组多次代表学校,代表大岭参加乡文艺汇演和阿城区艺术节汇演,并获奖。成功的快乐洋溢在学生心间。舞蹈组的孩子们,舞蹈艺术潜能已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俨然一个个小艺术家。每逢学校组织各种文艺活动,他们都成为班级的文艺骨干,创编舞蹈,编排节目,尽显他们的艺术风采。也为校园增添了无尽的魅力。

口才组,小主持人的诞生地,学生能言善辩,反应机敏,语言感染力强。开班之初,教师择生重点在低年级,因为口才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要做长期培养的打算。课程主要以“讲故事”、“快板”、“绕口令”、“主持”为主。课内培训指导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小精灵们一个个口若悬河、出口成章,意气风发,不但成为语文学习的尖子生,还在各种大小型活动中大显身手,他们简直是一个个骄傲的小孔雀,享受着与众不同的快乐。这项校本课受到了家长的极大欢迎。

礼仪组,省级骨干教师蔡红,本身已具备一身儒雅的气质,在课程实施中,她通过上网,查阅书刊,大量收集古今国内外的各种有关礼仪习惯的材料,形成教材。并制定授课计划,本着急用先学的原则,内容由日常到仿古,由国内到国外。其中,一些日常礼仪有:学生课堂礼仪、家中礼仪、同学间的礼仪、对教师的礼仪、集会礼仪、就餐礼仪、图书馆礼仪等等。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师生讨论,情境表演等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很多未曾知晓的礼仪,行为习惯文明儒雅,并对全校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校报组,共有学生22人,分为5个组。每组分工合作,每周出一份校报,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适逢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校报组就会紧随时事出一期主题鲜明的校报,如教师节专刊,国庆报、交通安全报、六一快乐报等等。平时的校报基本固定为“文学艺苑”、“快乐驿站”、“生活小百科”、“智慧屋”四个栏目。每月装订成册,全校巡展,供读者阅读。校报组学生在实践中不时会有新思路、新想法,学生的收集、整理信息能力、表达能力、安排设计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培养。2006年9月,李静同学荣获第十九届中小学校园艺术节会标设计小学组三等奖。多份手抄报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电脑高手组,任课教师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所开课程以电脑绘画、网络应用为主。学生尤其喜爱电脑绘画,在电脑屏幕上,学生用神奇的鼠标描绘着五彩缤纷的童年,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不断增强,有的甚至超过了学校的老师,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小领头雁。学生作品多次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获得殊荣。2008年5月,周梦同学在哈尔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中荣获小学组漫画项目二等奖。刘敬尧获阿城市特等奖。

经典背诵组,吟诵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佳作,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在校园得以继承和流传。开展一年,成果显著,之后便在全校铺开,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教师组织活动,内容涵盖《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中华成语千字文》、《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经典谚语》等。以每天的晨会10分钟为主要背诵时间,以经典课为巩固与活动时间,教师学生同台背诵,口中溜

经典,心中有经典,笔下书经典。在每学期的经典背诵展示中,学生背诵经典,讲经典故事,畅谈背诵心得,展经典作品,手擎传统文化瑰宝,沐浴在千年灿烂文化的雨露中,怡养身心,丰富内涵,增添儒雅气质。如我校的六年级学生,经典背诵从一年级开始,现已熟练掌握《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声律启蒙》五个篇目,学生的文明程度,视野开阔度、文学修养都是全校公认的,每逢各类检查评估,都得到极高的评价,堪称我校经典背诵的典型活成果。

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1、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由于特长学习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往往十分投入,因此,置身于每个兴趣小组,都能感受到学生表现出来的较强的创新意识。如美术组的植物押花作品,构思奇妙,内容新颖,欣赏价值极高。校报组,栏目不断更新,精品校报达80﹪以上。舞蹈组自编舞能力逐年增强。

2、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特长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因此特长培养的过程就是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活动中,学生学会了押花、电脑绘画、舞蹈技巧、网络应用、口才应用、校报编辑。“我能行”成了校园的流行语,“帮你设计我能行!”“主持大会我能行!”“为你网上查询我能行!”“文艺表演我能行!”另外,教室布置、班级板报设计,以前往往是教师的“独角戏”。现在,从三年级开始一般由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无论学校、班级各种活动,均能看见口吐连珠的小主持人,意气风发。

3、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全。

研究前后,我们对学生的自信心、意志水平进行对比衡量,发现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意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4、促进暂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暂差生因某一两方面的成功体验,重新认识自己,重拾信心,成绩不断提高。

小学生特长培养实践研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而且对教师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1、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通过研究,广大教师认识到特长是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特长培养对学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而主动地参与特长培养工作。

2、教师特长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教师多次参加区级各类竞赛课,成绩优异。2009年4月,赵波经过阿城区的层层选拔,参加哈市美术基本功大赛,获全市一等奖。

3、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情感、注重探究、多元教学”的理念指导下,各辅导教师积极探索,概括总结出适合自己所辅导特长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模式。如美术组的“尝试教学模式”:尝试创作——对比参照——观察品评——拓宽思路——自成系列;口才组的“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大胆表现——表演竞赛;礼仪组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录象反馈——尝试改进。

4、课程评价的实施。

辅导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学生评价方式,寻求适合孩子胃口的激励方法。各组应用最多的就是:每学期评两次“特长明星”,张贴上榜。激励效果显著。

在大岭,素质教育是肥沃的土壤,而办学特色则是艳丽的花朵,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让这些花朵开得更艳更亮,让特色学校成为中心小学发展一道崭新的世纪风景。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课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它需要有领导的支持,专家的指导,教师的努力和参与,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评价。目前我校校本课的开发仍存在很多条件上的问题:

舞蹈组缺舞蹈室。

植物押花的封存需要资金。口才组缺少所需道具。电脑设备陈旧、落后。

校报组无相关的复印设备,许多好作品无法大面积推广。城里孩子花高额学费去培养特长,农村孩子免费拥有这样的机会,学生真的很幸福。但需要条件上的支持与帮助。

培养特长,张扬个性,享受幸福

——大岭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特色材料

上一篇:法制教育主题班会心得下一篇:关于宗亲讲话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