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作家

2024-09-22

现代文学作家(精选14篇)

1.现代文学作家 篇一

彭文席(1925-),浙江瑞安市人。原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曾任浙江作协理事。5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所著寓言《小马过河》广为流传,影响巨大。这篇作品从1957年入选北京市小学语文教材后,至今一直被选为全国教材,并被翻译成英、法、日等14种文字。1979年,该作品荣获国家八部委联合举办的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牛虻和牛虱》获“金江寓言文学奖”。

牛虻和牛虱

一条大水牛身上停着牛虻和牛虱。

牛虻大骂牛虱:“牛虱,你这坏良心的,又来吸牛血了! 我是牛的真正亲人,实在恨透了你们这些坏蛋!”

牛虱也大骂牛虻:“牛虻,你这坏良心的,你才是吸牛血的害虫!我是牛的真正亲人,我才恨透了你们这些坏蛋。”

他们骂来骂去,骂了大半天,谁也不让谁。最后两人的肚子空了,巴不得立即吸点血,于是决定不再争论了。

牛虻便首先转嗔为笑:“哎呀,误会了,误会了,我们不是同姓牛吗?都是牛的亲人,都是兄弟呢!既然是亲人,再争下去有伤和气,要不得,大家彼此彼此,算了。”

牛虱也笑逐颜开:“是嘛,我们早该如此!”

于是,牛虻和牛虱就在牛身上各自拼命刺吸起来,不管牛痛苦得怎样蹦蹿翻滚,他们对这位同姓亲人毫不心慈手软。

过后,牛虻对牛虱说:“亲爱的兄弟,我们既是牛的亲人,应当更加爱护他。如果野蜂、蚊子等敢来轻轻叮一叮牛,我们一定要狠狠打击,决不容情!”

牛虱说:“对,决不容情!”

猩猩看“子孙”

深山里一只老猩猩,听说“人的祖先是猩猩,而且已被科学地证实了。”不禁兴高采烈:“我的子孙真行!能叫祖宗扬眉吐气。原来咱猩猩有无尚的尊贵呢!”

于是它决定先到离它最近的一个小城去看看“子孙”,他想,我这一去,子孙们一定夹道欢迎,顶礼膜拜,再就盛宴佳筵,大喝大嚼……他越想越高兴,腰板不知不觉挺直起来,和人无别,大模大样地向城中踱去。

哪知刚一进城,出乎意料,人们个个吓得拼命逃跑,惊叫起来:“不得了,不得了!野猩猩来了……”

猩猩想,这大概是祖孙长久没见面,误会了吧。便大叫;“别惊!别惊!我是你们的亲嫡祖宗呢,我特地为看你们来着!”边说边向人们招手。

可是谁也不理。

接着,“啪啪”几声,不知从哪里飞出许多硬邦邦的东西冲它身上打来。立刻,身上、头上鲜血直流,痛不可忍。猩猩这才知道不对头,急忙抱头窜逃,一路嗥叫:“反了,子孙打起老祖宗来了……”

逃回山上,碰到狐狸,猩猩凄苦万状,哭诉起来。

狐狸说:“人类早已进入文明时代,你这位‘老祖宗’仍停留在原始状态,摆什么架子?该打!该打!”

(刊208月18日《贵州民族报·和谐社区周刊》)

2.现代文学作家 篇二

一、“满洲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文学即社会意识形态, 作家作品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 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社会生活。从日本的“满洲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年代分析,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日俄战争后到“九一八事变”, 此时日本的殖民统治主要在“关东洲”, 所以这一时期的满洲文学主要集中在大连及其周边地区, 此时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俳句、川柳和短歌等;另一阶段是“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 年战争结束, 这一时期从日本来的移居数量不断增加, 日本人不满足于在政治经济上所攫取的利益, 更希望通过文学和文化渗透“满洲”思想。随着日本人数量在满洲的增多, 文学也不断由南向北推移, 在当时的“新京 (现长春) ”以及哈尔滨等地出现了许多文学沙龙, 形成了以“新京”及其周边的文化人组成的“新京”文学圈, 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有:木崎龙、牛岛春子、长谷川浚、藤川研一、杉春勇造、大冢淳、山田清三郎、北村谦次郎、长谷川浚、大内隆雄、藤山一雄、檀一雄等人, 这些作家大多擅长于小说创作, 有些人在来中国之前已经在日本文坛崭露头角或已经成名。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国作家的活跃, 日本大内隆雄来到“满洲”他陆续编译出版了三本《满洲文学选集》。

1937 年, “满洲”第一个大型文学团体——“满洲文话会”在大连发轫, 这个文艺组织几乎网罗了满日所有文化界人士, 发表“满洲文学”作品。1938 年又在“新京”以北村谦次郎、长谷川浚、木崎龙、逸见犹吉、大内隆雄、吉野治夫等日本侵华期间的一个重要流派——日本浪漫派成员发起的杂志《满洲浪曼》创刊, 在“满洲”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日本作家和作品。比如北村谦次郎的《春联》《归心》, 山田清三郎的《我的开拓团手记》《建国列传》, 楳本捨三的《满洲建国史》, 长谷川浚的《乌尔顺河》等小说, 以及大内隆雄的《满洲文学二十年》等。

二、历史的沉思与启示

伪满时期大量来华的日籍作家作为统治民族的一员, 为迎合占领当局的高压统治政策, 有意无意成为殖民政权的侵华政策的追随者。文学逐渐成为日本殖民政权的强化统治、进行殖民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由“满洲”日籍作家为主体建立的“满洲文话会”、“满洲文艺家协会”等文学团体及其所属的《艺文》、《艺文通信》、《满洲公论》等多种日语文学杂志, 大部分都在美化日本殖民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占, 鼓吹“大东亚战争”, 宣扬所谓的“民族协和”, 为日本殖民主义政权的“长治久安”大造政治舆论。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 可以说“满洲文学”是在所谓的“满洲国”建立之后, 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殖民文学现象。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步步吃紧, 伪满洲国统治集团也在更加疯狂地镇压各界进步人士, 包括滞满的日本作家。大上末广、佐藤大四郎、佐藤晴生、守随一等很多优秀的日本作家, 均惨死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牢房之中。日本关东军对日本左翼作家的镇压, 贯穿于“大东亚战争”的始终, 日本的统治者不仅奴役中国人, 也迫害诚实的日本文化人。

三、结语

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东北的十四年间, 日本的文人墨客在这片沃土上留下的大量的小说、诗歌、随笔等等, 这些显然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武力侵华的有力证据, 同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时至今日日本文学研究界还是很难了解这些作家创作史的全貌。像活跃于日本战后文坛的战后派作家檀一雄, 他在“伪满洲”时创作的作品, 几乎都没有收入他在战后出版的全集中。类似的作家还有很多, 比如当时病逝于长春的诗人逸见犹吉, 以及战败回国途中死于列车上的无产阶级作家叶山嘉树等人。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消亡, 曾经兴盛一时的“满洲”文学和作家们最终也成了历史的陪葬。

参考文献

[1]大形孝平.日本の満州開発[M].满洲文化协会, 1932.

[2]顾明义.日本侵占旅大四十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3.美女作家与文学公牛 篇三

“公牛”是创造力的象征,是雄性刚毅的象征,是勇猛善战的象征。面对所谓“阴盛阳衰”的文坛,“公牛书系”推出的几位作家,都是屡次掀起冲击波的实力派男性作家。他们的作品,与“美女作家”形成一种对极。与“美女作家”的文字相比,这是一种绝对迥异的风景,是一个绝对的醒目的视界。如果说,读“美女作家”的作品,你醒着的感官可能处于亢奋状态的话,那么,阅读文学公牛的作品,也许可以启开你某些沉睡着的感官。天地乾坤,黑白阴阳,合二方能为一。读罢“美女”读“公牛”,犹如吃罢甜点之后喝黑咖啡,从美丽花园来到原始森林,告别迷离梦境潜入混沌深海,缱绻小桥流水之后渴望疾风暴雨……

听说出版社编辑在策划图书选题时,在宏观和微观方面都颇费周章。所谓“宏观方面”,大概是指整个图书市场而言。中国的图书市场自八十年代末出现萎缩以来,现在已经逐步复苏。经济书籍热了一阵之后,文学类图书开始出现某些春天的景象。“公牛书系”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制作出版的。而在所谓“微观方面”,我想,在“美女作家”们燥热了一阵之后,文学出版必然会出现一个新浪潮,“美女作家”的对极必然应运而生。“公牛书系”颖悟了这个先机,邀请鬼子、东西等在文学上屡获大奖,又在电影和电视创作上战绩不俗、知名度颇高的作家首批登场,因此引起了我的注意。

因为是与“美女作家”的作品联系起来谈论,一个问题就总是回避不了。这就是那个仍然敏感的话题——文学中的性描写问题。的确,某些作品的性描写完全在“艺术”的范围之外,但又硬要自诩为艺术。实际上,这样的“性描写”只能说是性本能的反应,而不能说是艺术地描写了的性。“公牛书系”中当然也有性描写,但它们与为性而性的描写判然有别。有何不同﹖我想先举一点姊妹艺术的例子来谈谈。比如世界电影中的帕索里尼,表面上看他影片中性的表现比较多,但细究起来,准确地说,他的影片实际上表现的是性的死亡——“与其说是对情欲的歌颂和赞美,不如说是对情欲的葬礼和挽歌。”路易·马勒说:“我在影片中表现了混乱的性关系,观众看这些影片往往很刺激,但短暂思索之后又马上说:“这是可耻的。”还有一些十分耐人寻味的例子——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本来有一场床上戏,删去以后,观众虽然看不到任何性爱场面,但却仍说这部电影“如此性感”。而在十分重视商业性的好莱坞影片中,《英国病人》的激情戏虽然发生在密室中,但却是穿着衣服的。导演安东尼·明奇拉说:“我至今仍认为那是一场美妙的激情戏。”在“公牛书系”中,这些男性作家在描写性的时候,应当说是既大胆又着眼于艺术的探索,既开放又有艺术的节制。《事实真相》中的几篇如《模拟表演》、《夏日往事》等,可以说都是以“性”为母题来结构作品的,但是,除了性本身外,或者说在性的背后,作者墨白所揭示出的东西,远远超乎其上。

用情感写作,是一部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男性作家们的情感往往比较“坚硬”,能让他们动情的人和事,写出来往往能感动更多的人。一般说来,男性作家忸怩作态的可能性相对要小些这样说,并不是要贬低女作家,谁都知道中国有优秀的女作家和女性作品,他们在自己的情感驱动下进行选材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与女性作家形成区别,即便是同样的题材,不同性别的作家也绝对会有迥异的处理。在这套书中,鬼子的情感目光集中在他的“瓦城”、“瓦”;东西却有他的福克纳式的南方;中原大地上的墨白,情有独钟的还是他的“颍河镇”。无论是“鬼魅之气”时现民间的南方,还是曾为中华文明中心的中原大地,男性作家们再现于笔端的,都是经过他们的情感过滤之后的独特呈现,而这种呈现的字里行间又浸透着他们的情感。

墨白的《事实真相》中纠缠不清的是生活在最底层者的情绪与思绪。他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民工,从“颍河镇”走向城市的打工者。现代文明尤其是商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使传统的文化格局和生活方式面临崩溃的命运。墨白的人物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场的,而墨白是以“叙述我身边的那些忍受着生活苦难和精神苦难的底层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为创作初衷的。由此一端,也可以想见情感在他作品中所占的分量可以说,墨白以他的劳作,开辟了“打工小说”的新生面。鬼子的《遭遇深夜》更是如此,几乎每一篇都是对读者的情感重击。他的虽经精心编织却又让生活的原生状态丝毫无损的故事,他那些浸透着庸常生活的无奈和伤痛的人物,以及作者灵魂与之共舞——颤栗、叹息、咀嚼、思索和呐喊的情感,尤其在人物以那种不可预测的戏剧化方式走向死亡的时候,读者不能不受到强烈的震撼。在《孤独与激情》中,汪对自己笔下的知识分子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想改变生活但最后被生活所改变,甚至成为“多余人”,汪虽然对他们时而冷嘲时而热讽,有时直逼灵魂地进行拷问,但他的字里行间总是隐含着丝丝缕缕的温情。

与“美女作家”的又一区别,是“公牛书系”作者的“用智慧写作”。如果说人生智慧和文化智慧是小说创作的底蕴,那么,直接作用于创作实践的,则是作家的“小说智慧”。“小说智慧”是作家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又是作家经营匠心的综合呈现。

鲁迅文学奖得主——东西的小说智慧,集中地表现在他善于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多种异质的创作方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形成同构。评论家马相武形象地将东西喻为“‘东扯西拉’的先锋”,并说东西本人是一个多种创作主义的矛盾体。这也许是作家东西本人也认同的一种评论。我想,正因这样,东西虽是十足的先锋作家,但他的作品并不像别的先锋派那样令人感到晦涩难懂,而总是让读者有一种发现的快感。我想,东西小说智慧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结构的机智。亨利·詹姆斯曾说:“小说之所以存在,其惟一理由就是它致力于再现生活。”同时他又指出,小说“乃是作者个人对于生活的直接印象”。东西可谓深谙此道,他正是通过结构的机智,使自己的作品既再现了生活,更表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直接印象。也就是说,再现生活是其作品的形,而“直接印象”是其作品的魂。读《肚子的记忆》,当你为最后的发现而激动的时候,你不能不为作者结构的机智而拍案叫绝。再说《反义词大楼》吧,为了表现自己的“直接印象”,东西融合了荒诞、抽象、正话反说等等手法,以不长的篇幅营造一个陌生化的环境,当读者刚刚觉得经历一种“超验”的时候,几乎就在同时,那“超验”便转化为“体验”。

如果要成为一家有影响的文艺出版社,那就应当每年都出版多一些的“正宗”文学作品。从读者的阅读情况来看,中短篇其实应当是主流。现在的人们都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之中,就连我们这些所谓“搞文学”的人,读一部长篇都要鼓足多大的勇气、下定多大的决心才行,更何谈每天都在为生计而奔忙的人们据我看到的一些资料,国外的读者,其实阅读最多的也是中短篇作品,国外的出版业也以中短篇赚钱的居多。我相信我国的出版业也会有这样的一天的。但这一天不能等,要创造。学者、诗人龚明德先生有首小诗可以引在这里:“如果花儿要等春天来了它才开/如果春天要等花儿开了它才来/那么/春天永远也不会来/花儿永远也不会开”。再说,高雅的阅读兴趣,读者的选择品位,确实是需要培养的。培养阅读趣味的惟一途径,就是阅读趣味较高的作品。“公牛书系”当属这一类图书,而且,它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还是举例说明吧:东西是一位南方作家,他的写作深受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影响。与福克纳比较,东西的作品很好读,可又与书系中鬼子等人的作品不一样,在可读性方面他们各有千秋。福克纳最有影响的作品《喧哗与骚动》,许多人读来都感到不适应,作者的意识流手法极富创造性,令读者有很强的陌生感,往往觉得如同坠入魔宫的迷雾。主人公班吉那个白痴的跳跃的思想,线索难寻。为此,评论家们费尽心机为他列出场景转换表,分出十六个层次,九十九个片断。这样,普通读者才能顺畅地欣赏《喧哗与骚动》,从而产生阅读快感。东西的作品不必要读者或评论家挖空心思去分什么层次排什么片断,这些中短篇可以随读随嚼,时有发现。高雅的阅读趣味正是在这种阅读中培养起来的。阅读趣味的不同,当然会造成对作家作品的不同选择和评价。例如,一位书评者写道,他“讨厌像余华这样的作家”,他觉得读《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味同嚼蜡”,而他读美女作家的作品却“心碎”,“仿佛在精神上酣畅淋漓地做了一次爱”。其实,谁在“三十三天”上,谁在“三十三天”下,是用不着多言的。关键是,人应当要求自己的阅读趣味不断上扬,而不是日益下沉。

4.中国现代散文作家 篇四

刘亮程,新疆沙湾人。著名作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在文化时尚主潮之外另辟一片天地,身边小事皆可入文,村中动静皆可成诗。他散文中透出的那种从容优雅的自信,是多少现代人已经久违了、陌生了、熬长了黑夜搔短了白头也找不回来的大才华。

1.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2. 明知你路途遥远,明知你很累,却送一块石头给你,是我不想让你走吗。

3.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

4. 我们不能完全窥见自己的梦,那是和我们同行的一种生活,只能被沉睡窥见。

5. 从那个夜晚我懂得了隐藏温暖——在凛冽的寒风中,身体中那点温暖节俭地用于此后多年的爱情和生活。

拓展阅读

余光中的散文《西欧的夏天》

旅客似乎是十分轻松的人,实际上却相当辛苦。旅客不用上班,却必须受时间的约束;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却必须受钱包的限制;爱去哪里就去哪里,却必须把几件行李蜗牛壳一般带在身上。旅客最可怕的恶梦,是钱和证件一起遗失,沦为来历不明的乞丐。旅客最难把握的东西,便是气候。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旅客。从西班牙南端一直旅行到英国的北端,我经历了各样的气候,已经到了寒暑不侵的境界。此刻我正坐在中世纪达豪土古堡(DalhousieCastle)改装的旅馆里,为“隔海书”的读者写稿,刚刚黎明,湿灰灰的云下是苏格兰中部荒莽的林木,林外是隐隐的青山。晓寒袭人,我坐在厚达尺许的石墙里,穿了一件毛衣。如果要走下回旋长梯像走下古堡之肠,去坡下的野径漫步寻幽,还得披上一件够厚的外套。

从台湾的定义讲来,西欧几乎没有夏天。昼蝉夜蛙,汗流浃背,是台湾的夏天。在西欧的大城,例如巴黎和伦敦,七月中旬走在阳光下,只觉得温暧舒适,并不出汗。西欧的`旅馆和汽车,例皆不备冷气,因为就算天热,也是几天就过去了,值不得为避暑费事。我在西班牙、法国、英国各地租车长途旅行,其车均无冷气,只能扇风。

巴黎的所谓夏天,像是台北的深夜,早晚上街,凉风袭时,一件毛衣还不足御寒。如果你走到塞纳河边,风力加上水气,更需要一件风衣才行。下午日暖,单衣便够,可是一走到楼影或树荫里,便嫌单衣太薄。地面如此,地下却又不同。巴黎的地车比纽约、伦敦、马德里的都好,却相当闷热,令人穿不住毛衣。所以地上地下,穿穿脱脱,也颇麻烦。七月在巴黎的街上,行人的衣装,从少女的背心短裤到老妪的厚大衣,四季都有。七月在巴黎,几乎天天都是晴天,有时一连数日碧空无云,入夜后天也不黑下来,只变得深洞洞的暗蓝。巴黎附近无山,城中少见高楼,城北的蒙马特也只是一个矮丘,太阳要到九点半才落到地平线上,更显得昼长夜短,有用不完的下午。不过晴天也会突来霹雳:七月十四日法国国庆那天上午,密特朗总统在香热里榭大道主持阅兵盛典,就忽来一阵大雨,淋得总统和军乐队狼狈不堪。电视的观众看得见雨气之中,乐队长的指挥杖竟失手落地,连忙俯身拾起。

法国北部及中部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气候却有变化。巴黎北行一小时至卢昂,就觉得冷些;西南行二小时至露娃河中流,气候就暖得多,下午竟颇燠热,不过入夜就凉下来,星月异常皎洁。

再往南行入西班牙,气候就变得干暖。马德里在高台地的中央,七月的午间并不闷热,入夜甚至得穿毛衣。我在南部安达露西亚地区及阳光海岸(CostadelSol)开车,一路又干又热,枯黄的草原,干燥的石堆,大地像一块烙饼,摊在酷蓝的天穹之下,路旁的草丛常因干燥而起火,势颇惊人。可是那是干热,并不令人出汗,和台湾的湿闷不同。

英国则趋于另一极端,显得阴湿,气温也低。我在伦敦的河堤区住了三天,一直是阴天,下着间歇的毛毛雨。即使破晓时露一下朝暾,早餐后天色就阴沉下来了。我想英国人的灵魂都是雨蕈,撑开来就是一把黑伞。与我存走过滑铁卢桥,七月的河风吹来,水气阴阴,令人打一个寒噤,把毛衣的翻领拉起,真有点魂断蓝桥的意味了。我们开车北行,一路上经过塔尖如梦的牛津,城楼似幻的勒德洛(Ludlow),古桥野渡的蔡斯特(Chester),雨云始终罩在车顶,雨点在车窗上也未干过,消魂远游之情,不让陆游之过剑门。进入肯布瑞亚的湖区之后,遍地江湖,满空云雨,偶见天边绽出一角薄蓝,立刻便有更多的灰云挟雨遮掩过来。真要怪华兹华斯的诗魂小气,不肯让我一窥他诗中的晴美湖光。从我一夕投宿的鹰头(Hawkshead)小店栈楼窗望出去,沿湖一带,树树含雨,山山带云,很想告诉格拉斯米教堂墓地里的诗翁,我国古代有一片云梦大泽,也出过一位水气逼人的诗宗。

5.《当代文学》作家作品 篇五

王实味《政治家·艺术家》、《野百合花》 罗烽:《还是杂文时代》

柳青《创业史》(梁生宝,梁三老汉,徐改霞,郭世富,姚士杰,郭振山)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里湾》

梁斌《红旗谱》(朱老巩,冯老兰,朱老忠)

杜鹏程《保卫延安》(周大勇,李诚)

知侠《铁道游击队》

欧阳山《三家巷》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余敬唐,余永泽,卢嘉川,江华)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江竹君,甫志高)

曲波《林海雪原》(杨子荣,少剑波,白茹)

吴强《红日》(沈振军,张灵甫)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贺敬之《雷锋之歌》、《回延安》、《桂林山水》、郭小川《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望星空》、《向困难进军》、《致大海》、《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

闻捷《天山牧歌》、《苹果树下》、《舞会结束以后》、《爱情》

郭沫若《百花齐放》、《芍药》

何其芳《回答》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秦牧《花城》

老舍《茶馆》 张爱玲《十八春》、《小艾》、《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秧歌》、《赤地之恋》、《五四遗事》、《怨女》、《色·戒》 沈从文《给一个写文章的青年》、《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抽象的抒情》

冯至:诗歌集《十四行诗》、散文集《山水》、小说《伍子胥》,《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李克,张英)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应洪,金圣姬)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世吾,林震)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宗璞《红豆》(江玫,齐虹,萧素)

邓友梅《在悬崖上》 中国新诗

胡适《蝴蝶》

浪漫主义:郭沫若《天狗》

象征主义:李金发《弃妇》

现代派诗歌:戴望舒《雨巷》

卞之琳

废名

左翼诗歌:殷夫《别了,哥哥》 蒋光慈 七月派:艾青

田间《给战斗者》

九叶诗派:郑敏《金黄的稻束》

穆旦

台湾现代诗社: 郑愁予《错误》、《水手刀》、《情妇》

纪弦《二月之窗》

蓝星诗社:余光中《乡愁》《等你在雨中》《白玉苦瓜》、罗门、覃子豪

创世纪诗社:①亚弦《狼之独步》《阿富罗底之歌》

②洛夫《石室之死亡》《众荷喧哗》 ③《边界望乡》《因为风的缘故》《长恨歌》《烟之外》

伤痕文学

刘心武《班主任》(张俊石、宋宝琦、谢慧敏)

卢新华《伤痕》(王小华)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冯骥才《啊!》

宗璞《我是谁》 反思文学 王蒙《蝴蝶》(张思远、海云)《春之声》《布礼》《活动变形人》

张贤亮《绿化树》(章永麟、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黄香久)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 《陈奂生上城》

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百合花》

张弦《被爱遗忘的角落》

方之《内奸》

古华《芙蓉镇》(秦书田、胡玉音、李国香)改革小说

张洁《沉重的翅膀》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贾平凹《浮躁》

路遥《人生》)(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平凡世界》(孙少平、孙少安)

蒋子龙《机电局长的一天》《乔厂长上任记》 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印加厚)

方方《风景》 寻根文学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马桥词典》 阿城《棋王》(王一生)《遍地风流》

莫言《红高粱》 风俗乡土小说

陆文夫《美食家》

邓友梅《那五》《烟壶》

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

刘绍堂《蒲柳人家》《瓜棚柳巷》 先锋小说 马原

残雪《山上的小屋》

莫言

格非

孙甘露 《信使之函》《访问梦境》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现实一种》 北村

朦胧诗

北岛《宣告》《无题》《回答》《古寺》《一切》

舒婷《这也是一切》《馈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神女峰》

顾城 《一代人》 《远和近》 《弧线》 《感觉》

食指《相信未来》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疯狗》

江河

杨炼

梁小斌

芒克

多多

根子 新生代 海子《亚洲铜》阳·土地》

《春天,十个海子》 《秋》

骆一禾

王家新

6.·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篇六

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下面作品、作家、国别(或朝代)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

A.《离骚》——屈原——春秋 《阴谋与爱情》——席勒——德国 B.《喻世明言》——冯梦龙——明朝 《堂吉诃德》——塞万提斯——意大利 C.《老残游记》——刘鹗——清朝 《战争与和平》——阿·托尔斯泰——俄国 D.《四世同堂》——老舍——现代 《千只鹤》 ——川端康成——日本

2.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汤显祖,明代杂剧家,代表作为《牡丹亭》。B.曹禹、夏衍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C.塞万提斯,西班牙作家,著有《鲁滨逊飘流记》。D.《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明威。

3.对下列作品体裁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黄鹤楼》——七绝 张继《枫桥夜泊》——七绝 B.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吴敬梓《儒林外史》——短篇小说集 C.老舍D.《茶馆》——话剧 果戈理《钦差大臣》——小说 D.鲁迅《野草》——散文诗 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诗歌

4.下列对作品、作家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渔夫的故事》是普希金著名的童话诗。B.《虎符》和《屈原》都是郭沫若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历史剧。C.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代表作。D.《唐宋传奇集》是鲁迅辑录的唐宋两代小说选集。

5.我国文学史常有将名人并称的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三人。B.“韩柳”指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柳宗元。C.“班马”指历史散文名家班超、司马迁。D.“苏辛”指宋代著名词人苏东坡、辛弃疾。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激流三部曲”指的是《家》、《春》、《秋》。B.“爱情三部曲”指的是《雾》、《雨》、《雷》。C.“农村三部曲”指的是《春蚕》、《秋收》、《残冬》。D.“人生三部曲”指的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A.在唐代著名诗人中,“大李杜”说的是李白、杜甫;“小李社”说的是李商隐、杜牧。B.“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C.“三言”指的是《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D.“清代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儒林外史》、《镜花缘》、《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

8.选出都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的一组

①《六国论》

②《师说》

③《伶官传序》

④《卖油翁》

⑤《前赤壁赋》

⑥《阿房宫赋》

⑦《过秦论》

⑧《念奴娇·赤壁怀古》

7.作家叶开为儿童推荐文学读物 篇七

据荐书堂消息, “阅读也分有效阅读和无效阅读, 别说网络上的段子和信息了, 就连时下流行的很多小说都只属于消遣阅读范畴, 想要提高语文能力、扩宽视野、树立人生价值观, 必须读国内外一流的经典文学作品。”作家叶开前不久在杭州聊语文阅读和当下的教育热点时, 为儿童开了一份书单, 这份书单中的儿童读物“基本已被选编进《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都是我认为最值得推荐的, 如果非要我挑最经典的, 希望大家可以从以下这些开始, 它们并不被人熟知, 但我保证这些作品会真正开启一个孩子的快乐阅读之旅”。这份儿童读物书单是:莫言的《大风》、刘慈欣的《诗云》、阿来的《阿古顿巴》、叶弥的《天鹅绒》、阿城的 《棋王》、李娟的《一个普通人》、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宇宙尽头的餐馆》、宫泽贤的《要求太多的餐馆》 等。

8.鲁雁:重病作家的文学良知 篇八

2015年12月31日,鲁雁照常来到沂水县医院,准备报销2015全年透析的医疗费,却被告知无法报销。

原因在这一年7月,鲁雁糖尿病足发作,险些截肢,住院两个月不见效果,后来用民间土方治疗,终于有所好转。前些天脚部再次出血,如今,他走路依旧一瘸一拐,需要搀扶。

“双重住院,出现了时间交叉,导致年底结账时无法报销。”鲁雁说,治疗糖尿病足多花好几万元,“按照报销比例,能报近70%,报销不出来就得全额补齐。”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上一年的报销无法进行,意味着欠费太多,接下来的2016年,医院要求全额交齐上一年的费用才能继续透析。其实按照国家规定,最迟2月28日之前结算就可以,“但他们元旦就停止了透析”。

尿毒症一星期不透析,就有生命危险。“实在不行了我去求医生,全额交费透析了一次。”之后,即使交钱医院也拒绝透析。医院下了通牒,如果不能及时交上钱,只能将其拉入黑名单,本地所有医院将对他关上大门。

在朋友的帮助下,鲁雁到莒县透析了几次,维持生命。“但也不是办法,临近春节,路途又远,不能老往莒县跑。”幸好,腊月二十七,县红十字会和沂蒙生活报慈善组织带了2000元钱和一些生活用品来看望他。他用这些钱转院到沂水县中心医院继续透析,中间颇费周折。和之前的透析不同,现在是完全自费,一次500多元,2000元钱很快花光。

早在2005年,鲁雁患上糖尿病。2012年,他去医院检查,结果出乎意料,“血糖已到了20多,肾病四期,很难逆转。”后来“升级”到了五期,即尿毒症。

2013年5月,鲁雁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住院,靠每周三次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为了方便治疗,他在沂水县城租了一个小院,房子很旧,经过修整,闹中取静。妻子在临沂上班,70多岁的母亲赶过来照顾他。

2016年除夕,经受透析风波的鲁雁在母亲的搀扶下,艰难走向中心医院,进行例行透析,过了一个惨淡的新年。

亟需修正的医疗体制

面对记者的询问,鲁雁表示自己能想得通,没有埋怨医生的意思,“先救命还是先挣钱,这是一个全国性的悖论。”

“尿毒症的比例是万分之一,一个百万大县大概有一百多人,每人每年补贴两三万元即可,这对于政府财政来说并不是一笔太大的支出。”本刊记者了解到,山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尿毒症已经免费,并且补贴交通费和午餐。然而,包括临沂在内的一些落后地区仍在收费。

这些年来,鲁雁经历了余华《活着》般悲惨的人生:少年丧父;2013年4月,妹妹因癌症去世;2015年5月,弟弟患脑溢血,全力抢救几天,花去数万医疗费后去世,几个月后弟妹改嫁。

遥想当年,父亲去世后,作为长兄,鲁雁为弟弟盖了当时全村最好的五间瓦房,买了车,弟弟妹妹先后成家,30多岁的他才迟迟结婚。而今一切成空,所有的奋斗化为乌有,“就剩一个老娘,75岁了还得天天伺候我,搀扶我去医院透析。”弟弟去世后,经受生活一次次打击的母亲四个月未说一句话。

几年来,鲁雁每次都是用最低贱的透析材料,比别人的低一百多元,脚部受伤致使病情加重,再加上家庭变故连连,以及辛苦的写作,透析不及时,病情越来越重。

鲁雁有一个女儿,现在沈阳读书,妹妹的女儿还在上高中,都要由他抚养。妻子每月收入只有两千多元,杯水车薪,无力回天。

过去的一年,鲁雁从自己绵薄的收入中分出3600元给女儿寄去。那时他正在病床上透析,接到女儿的电话,他的眼泪刷的一下流下来,“女儿连饭都吃不上了,你说我是什么感受?”

一个同学发来短信,他再次流下泪来,那是杜甫的一句诗:“文章憎命达。”

文化界的一些朋友得知鲁雁的病情后,建了微信群“鲁雁后援会”,浙江一个陌生读者喊出口号:“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死而有憾:作家的启蒙本性

多年来,鲁雁创作了大量优秀小说。半个月时间创作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庄稼》是其成名作,评论家施战军称:“让沂蒙人几代的心灵和命运掀了个底朝上。”11天写就的长篇小说《草根一族》,以济南为背景,描写了城中村一个出租院租客的故事,评论家吴义勤称:“在都市民间创作实践中,展现了新品质、新内涵,实现了新超越。”

多年重病,鲁雁对生命已看得很淡,至于活着的意义,“一是上有老,75岁的老娘需要养老送终;二是下有小,女儿和外甥女需要抚养;第三,自己的雄心壮志,长篇小说《齐长城下》还没有修订完,随笔集正在整理,想写的电视剧、电影还没完成。”鲁雁一声长叹,“现在死而有憾。”

长篇小说《齐长城下》的艰难写作和修改,贯穿其患病始终,已改到第三稿,压缩至31万字。这是他献给故乡的一部大书,他要书写“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精神苦旅。毕竟,我亲身体验了这片土地三十多年来的沧桑、苦难和变迁”。

同时,他还在创作纪录片《齐鲁千年古国》的剧本,曾经遍布山东的小古国蕴含了很多文化内涵,莒国、纪国、费国……鲁雁一个一个梳理这些古国的往事。

在小院居住3年,坐在杏树底下,春秋两季种青菜,夏陪蚊子冬逗猫,他陆续产生一些感悟,将之集结为随笔集《养病杂记》。“人除了正业还要养宠,比如:妻子上班还养猫,闺女上学还养狗,老娘种菜还养花,我读书写作还养病。”无限悲凉中透露出惨淡的乐观,在医院透析,周围人也会受他感染,坚持走下去,“把病看成宠物,养好了很温顺,惹着它了就会面目狰狞。”

而今,眼睛视力受限的鲁雁,每天坚持写作四五个小时。就像对自己病情的认识,对于自己作为作家的处境,他说:“不能埋怨某个人,是体制造成的。同工不同酬,是文化界的普遍现象。”

一个作家,其生存意义是什么?鲁雁这样回答:“如果是行尸走肉,也没什么意思。要有思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呐喊,哪怕只有一个读者看了你的作品后,活得更明白,这就是作家的意义。”

他突然想起鲁迅,今年恰逢鲁迅逝世80周年,他在微信上多次怀念。“如果鲁迅在教育部继续当官,他只能是周树人;如果他继续在大学教书,也只能是周树人;恰恰是他走向了民间,为民众鼓与呼,呐喊和抗争,成就了‘大先生’鲁迅。”

若欲提供帮助,可与鲁雁本人或本刊编辑部联系,鲁雁微信:直接搜索手机15106672297,本刊电话:0531-85599502

9.现代作家写端午的散文 篇九

刘蔚槐老师《父子诗文集》恰好在端午节前出版了。刘老师突发奇想,何不值此佳节将该书来个首发呢,也好以此祭祀先父。于是邀请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副会长孙冰文、杨剑冰以及宣传部长刘长云,文友部办公室主任李复蜱、李导华等文友前往西岭雪山后山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这个特别的节日。

端午前夜,厅堂里灯火通明,茶几摆满了刘老签名的《父女诗文集》。首先由她发表了热情洋溢、声泪俱下的感言。她感谢学会领导和文友能在这个特殊日子来到家里,她感谢文友们对出版该书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感谢卢子贵会长为该书作序。序前,卢会长不辞辛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几十万字的清样稿,并将自已凌乱的七卷改编为三卷;把原拟书名《遗瓠作堂诗文集》改为《父女诗文集》。无独有偶,张志群会长在半年前也曾建议书名取《我与刘希武先生诗文集》,她认为两位大师不谋而合是天成,为此将书名改为《父女诗文集》。

卢子贵会长讲话首先祝贺这本诗文集的出版。他说父女合版,相应成趣,很有特色,诗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次希望刘蔚槐文友再接再励,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为繁荣四川文化做出新贡献。

刘蔚槐老师出自书香门第,女从父业,酷爱诗文,笔耕不辍。其父刘希武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老前辈,为抗战,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爱好诗文,可谓大家。刘希武五十年代就早早去世,但遗留下大量珍贵诗文遗作。其女刘蔚槐不顾年迈体弱,收集、整理父亲诗文。加之本人诗作,父女合并出版了这部数十万字的《父女诗文集》著作。百善孝为先,蔚槐老师当之无愧。

此外,文友们参观了刘蔚槐老师毕业于某美术学院的女儿何娟女土所设计打造的数百平米全木结构、颇具浓郁文化气息和艺术风格的《空山堂》农家乐建筑;游览了刘老居住其中恢宏的“西岭水岸”别墅群;览胜了雨中西岭云雾风光;享受了西岭独特清新的天然氧吧;见证了西岭雪山深处纯扑的民俗民风和善良勤劳的人民……

10.文学评论之从农民到作家 篇十

◎文 | 杜君立

传统中国是乡村中国,农民是中国人最古老的主要职业。以农民和乡村为书写对象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很多,但如同白居易写卖炭翁一样,作者本身并非农民。对农村的疏离,写出的作品更多的是体现作者的意图。

与大多数王朝更替一样,这个国家也是在60年前发动农民造反建立起来的。之后40年,又通过对农民的苛刻榨取进行原始积累,曾导致大量农民因饥饿而死亡,官方称为“非正常死亡”。与此同时,在1949后,文人几乎被全部纳入体制。

在这种一元体制下,为权力服务的文人写作对原生态农村的刻画是严重走形的。早期的柳青、浩然等,其作品的“政治教育”性太“紧跟形势”,致使时过境迁,迅速成为过期食品。

毛死后开始了一个短暂的“文艺复兴”,知青的“伤痕文学”迅速崛起。与此同时,农村小说也先天性的得到恢复,所以有人说,中国小说家几乎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些作家从骨子里仍是一个农民,准确的说,是毛时代的农民——社员。对他们来说,当兵和当作家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为了吃饱饭、不饿死。就这样,有一大批农家子弟因为擅长写作,而实现了从农民到作家的麻雀变凤凰的“成功”,得到了被体制圈养的“好命”。这些作家包括路遥、贾平凹、陈忠实、莫言等。

农村小说的发达有其先天因素。农村因其社区生活对外封闭而对内公开,加之家族因素的影响,如同全村人睡在一个大炕上,瓜田李下的故事众人皆知,所以故事来源很广泛。再加上与自然的贴近,故事的有趣性大大超过相对互相陌生不了解的城市。城市小说的自传色彩很浓,而农村小说更接近村史,因而也更广阔,更加“魔幻”。但这批农村作家普遍面临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双重困境,既算不上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也算不上传统农民。

路遥这一批农村小说作家通过向体制出卖自己的才华加入体制,摆脱农村的苦海,返回身看自己的出处,写自己的乡下亲戚,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同时,这些作家大多也不是真正的传统农民,只不过出身在人民公社的农村而已。比如贾平凹,作为乡村教师的儿子,他没有干过农活。据他自己在《我是农民》中讲,从学校(中学)出来后,他曾在生产队跟妇女们一起劳动过,因为贾平凹长得比较文弱可爱,爷们都讨厌他,女人们都比较照顾他。所以贾平凹常常感叹自己就是贾宝玉的命。贾平凹和其他农村作家一样,放下书包迅速向组织靠近,被推荐进入大学或参军,摆脱了其父老乡亲的苦难命运。

中国传统即礼教宗法,礼失求诸野,乡村是传统中国的最大所在。一个祖祖辈辈都老实巴交的乡下农民,一年到头都是干不完的农活,撒籽、耕种、收割入仓,看老天爷的脸色和地墒、饲养驾驭各种牲口、按农时播种蔬菜。同时,农村有着繁琐复杂的丧葬礼仪和乡俗,以及各种各样的神仙祭祀道理——这实际就是中国传统或者说宗教,乱弹(民间戏剧)是完全不同于电视节目的一种文化。而民间炕头的剪纸刺绣与权力美学不同,它完全是另一种审美,非局内人往往不识好歹。这大概就是“农民文化”——农民比城里人往往有着更加丰富复杂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

作为现代的结果,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极其短暂,但丢失乡土文化的时间却已经很长。在户籍制度下的城市只不过是一种伪城市,城市是自由公民的集合,中国城市只是一个工厂、大院或者集市。对一个真正的中国乡村来说,中国的农村小说总存在着一种隔阂,这种隔阂既不是艺术的提高,也不是逼真的临摹,而是一种想当然的臆想甚至意淫。

路遥无疑是一个纯洁的人,为写作而牺牲,这与王小波有类似之处。但路遥先天的文化缺陷失其作品远远够不上完美。这种先天缺陷是许多中国农民作家的通病,就是思想的匮乏。思想是文学的灵魂,鲁迅的小说很少也很短,却几乎都是精品。因为他有思想。

许多农村作家成长历程中,一般都与文字无缘,有关思想的家传很少,特别是“是农民又不是农民”的家庭。一方面他不了解真正的农村,一方面他欠缺成熟的思想。贾平凹就认为,思想是哲学家的事,“哲学家是上帝派下的牧人,作家充其量是牧犬”。

出身书香门第的王小波喜欢写小说,但人们更喜欢他的杂文,那是他的思想。如果说知识分子的责任是批判现实,那么一个小说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分子。贾平凹曾经写了一本最没有思想的书,名字就叫《我是农民》,事实上,他也不是一个传统的农民。

因为思想的缺失,许多小说家远远算不上一个知识分子。这些农村作家离开小说,如同池塘被抽干了水,几乎就没有了身份;所谓散文,大不了发点伪士大夫真土财主的无病之呻吟。农村作家献身于写作,往往陷于为文学而文学、为写作而写作的困境,沉迷于文字的孤芳自赏,向一个冬烘文人努力迈进。贾平凹谈到作家的责任时就说,作家要“活儿做得漂亮”,“闲笔闲情最容易产生风格”。当代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在《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中写道:“在任何一个把文化作为武器的政治体系里(给予艺术家过高的荣誉或过重的处罚),作家会长期遭遇一些陷阱,这些陷阱会损害并逐渐毁灭他的正义感,最终丧失其个性。”

阎连科、刘震云和莫言都曾经说,他们写作是为了成为城里人,为了吃口饱饭——因为生产粮食的农民那时一直都处于饥馑的边缘。对大多数农村作家来说,他们尚未进入思想的殿堂,或者因为先天传统及思维习惯的局限,即使对思想上有所努力也往往力有不逮。比起舞文弄墨的风雅来,思维的乐趣往往是一种高深的文化。

当文学或者说小说成为一种谋生的技术,农村作家就越来越像一个泥瓦匠,他们只想把活儿做漂亮。他们从前往往推崇西方现实主义文学,如今又流行起拉美魔幻主义,导致他们的作品越来越看不懂。但他们可以一口气写几十万字上百万字,这种吃苦耐劳倒是体现了点农民精神。相对来说,鲁迅的《阿Q正传》才两万字,却将中国农民甚至中国人描摹得深入骨髓。叁

路遥的小说比较典型的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人生》写了一个农民的儿子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挣扎。高加林的农村户口使他被“国家”歧视,但他的高中文化程度又使他可以歧视农民的父母。路遥写作的特点是对主人公充满感情,褒贬溢于言表。小说之前路遥引用了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者要说的其实是,最好有个好爸爸——有城市户口的、当大官的。

路遥的这个思想局限在《平凡的世界》中继续发扬光大,无论少平还是少安,都把命运寄托在“傍大官”上,因为他无法改变他爹的身份。少平说:有一天他有权有势了,要让他爹穿着高级羊皮大氅,对着全村人大声卖派,“把唾沫喷在别人脸上”。所以,路遥的主人公以出卖自己博得社会地位,然后回来鄙视他可怜的乡亲。这如同石康的《奋斗》,所谓奋斗不过就是有个有权有势的爹而已,从这种小说看来,高衙内之所以牛逼哄哄,完全是奋斗的结果。

路遥和许多农村作家一样,是虚荣的,他依靠出卖农村谋取名利,反过来又难以融入城市,也不愿回到寂寞的农村。这种思想上的进退失据使作品永远无法超脱。对乡土的背叛使作品失去根本,对氓之蚩蚩的草根精神的反动,导致自命不凡的精英意识泛滥,从而丧失应有的高尚的平民精神和批判精神。日本时期的台湾作家吴浊流在《亚细亚的孤儿》中写了出台湾人的悲情,他们在中国被当作日本人,在日本被当作中国人,最后他的主人公崩溃了。相对于路遥,张炜和李佩甫无疑具有更敏锐的对乡村文化的洞察,而余华常常将乡村作为一个布景,他写的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寓言童话,这已经与农村无关。

如果说路遥在模仿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那么莫言则在模仿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种东施效颦只能暴露出他们贫乏的心灵和干瘪的才情。平凡的世界其实就是奴隶的世界,而丰乳肥臀和檀香刑则过于粗鄙与恶俗。同样充满爱情与性,肖洛霍夫的作品具有一种来自大地的、诗意的、希腊悲剧一样的壮丽的恢弘气势和宗教超越一样的人生感悟。同样属于意识形态枷锁下的文学写作,莫言与肖洛霍夫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其差距不可以道里论。如果说人性与文学都是世界性的,那么仅就这一点来说,缺乏传统底色又缺乏现代人文批判精神的中国农村作家与世界级大师还有着不可逾越的距离。因为缺乏宗教和哲学的引领,在面临现实与理想的纠结时,思想的贫乏使这些“农民作家”陷于困惑和茫然中。

在路遥作品中,主人公最后都致力于一个人去如何成功和发达,所谓成功和发达就是被城里人或权贵看得起,被自己的父老乡亲眼红羡慕。路遥无法指出这实际只是个“悲惨世界”,因为他根本没认识到这是个“悲惨世界”。

莫言曾经说过:“作家还是要勇于写灵魂深处最痛的地方。”在小说《蛙》中,蝌蚪为了个人的前途,将自己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献祭给权力的手术台„„正因为此篇小说,莫言被授予2012年诺贝尔文学家。

虽然莫言获奖令中国官方倍感荣幸,但其作品《蛙》令官方避之唯恐不及。长期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指出,莫言擅长讲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莫言的主要问题是,他根本没有思想。他自己就公开说过,一个作家不需要思想。(获奖)也许是某种政治正确起了作用。他们想,这一次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才行。”

文以载道,文学实际就是人学。人性是文学唯一的公理,只有在人性面前才不需要证明。从启蒙主义的角度来说,人性恰恰是中国最遭压制和禁忌的东西。上一代中国作家的命运往往可以从托尔斯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身上找到共鸣,人性与政治哪个更正确哪个更重要?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作家具有雨果那样的智慧、勇敢和良心。雨果指责的是一种思想和一种制度,而中国作家需要砸掉的却是自己的饭碗,这很可笑,也很可悲。

其实许多农村作家整体文化积累都不高,才华有余思想不足,本来中国传统文化积累就很浅薄,而西方文化则更差,大多数人都不会外语,甚至不会普通话。好在写小说似乎不需要太高的学识,会讲故事就行,而农村有那么多稀奇古怪很黄很暴力的故事;如果把中国话写得不像中国话,让别人不知所云,那就更显得他们高深莫测了。路遥的小说让你根本读不到多少中国乡土味。贾平凹和莫言的小说也越来越失去乡土味,而是一种古怪霉变的醋糟味,反倒是他们早期的短篇大多写得清新湿润,透着山野的泥土清香。斯人已逝,和柳青一样,路遥无论如何也是难得的、可敬的,至少他为我们记录下了那一段令所有中国农民耻辱的时代,尽管作者仅仅认为是他个人不堪回首的记忆。路遥他们深受左拉、雨果、托尔斯泰等文豪巨著的浸染,可惜他们买珠还椟,只学到了翻译腔,却没有领会作者博大悲悯的理性思想。这或许与他们没有宗教信仰、没有思想能力有关,他们其实都不懂农民、不了解农村、没有一点“农民文化”。没有文化和思想支撑,他们最终都是自恋的。甚至自恋到贾平凹莫言的程度,自说自话,写出来的文字让人再也读不懂——无论农村人和城里人。伍

想当初,贾平凹 “背着一卷印花粗布纺的薄被子从山地来到西安,一站在金顶辉煌的钟楼面前,我险些要被吓昏了”。如今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作为体制和社团的宣传员,分享着权力的快感,他在故纸堆中寻觅古代文士的旷达逍遥,过着一种诗意而有禅趣的日子,并为自己取一法号曰“抱散居士”,参禅打坐,热衷于性、怪、力、神,俨然像李渔一般的一代名士。但他却总是强调自己是农民:“说到根子上,咱还有小农经济思想。从根子上咱还是农民。虽然你到了城市,竭力想摆脱农民意识,但打下的烙印,怎么也抹不去。” 从50万字的《秦腔》到60万字的《古炉》,始终远离电脑的贾平凹体现出可敬的吃苦耐劳精神,虽然他的文字越来越让人读不懂,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成功时代的成功人士。

鲁迅说过:“文章本来有两种:一种是看得懂的,一种是看不懂的。假若你看不懂就自恨浅薄,那就是上当了。”虽然贾平凹是个作家而不是书法家,但他用毛笔赚的钱却比用钢笔赚的钱多得多。如果说《古炉》有什么特色的话,就是书尾的后记,它告诉人们作者实际只是一个党报的新闻记者。对当下中国来说,一切所谓的文学或者小说都超越不了逯军的责问——“替谁说话?”

2012年,在官方发起的抄写《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活动中,贾平凹莫言提笔上阵,充当了权力的马前卒。《讲话》的核心是“文艺服从于政治”,其实是说“文学服从于权力”。在权力和良心面前,这些作家无一例外的放弃了良心。文学的本质是良心,从这个意义上,这些犬儒化的农民作家完全背叛了文学本身,而沦落为一群“著书只为稻粱谋”的文案写手。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秘鲁作家略萨说过:“没有东西比好的文学更能唤醒社会的心灵。这解释了为何所有独裁政权,不论打什么旗帜,第一件要做的事,都是实行审查制度。他们试图控制文学生命,因为他们见到文学生命是危害权力的种子。好的文学,能唤醒人的批判精神,创造一批更难以操纵的公民。”

王小波曾经哀叹:一切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平庸。物欲时代下,文学与心灵一起被欲望放逐,无法摆脱这种日趋边缘化的命运。文革一代已经老去,甚至已经死去,后文革一代从网络上重建了一个启蒙中的文学中国,尽管一切仍然如此艰难。如今《平凡的世界》依然是年轻人或大学生最爱看的中国当代小说。路遥几乎是唯一可以与王朔王小波在文学市场抗衡的农村作家。

在一个娱乐至死的视觉化时代,现在人对文学特别是小说并不怎么待见,金庸琼瑶海岩郭敬明路金波们已经将小说变为一种速食快餐,只有《平凡的世界》一直在80后90后那里保持着令人惊讶的阅读。当然他们是把它当励志小说来读的。“傍美女、傍大官”——这个美女怜香惜玉爱“农民的儿子”、“大官”侠肝义胆仗义相救的乌托邦小说,比金庸的武侠小说和海岩的言情小说更能满足背井离乡流落城市的那些卑微农家子弟。

推土机暴政的中国式城市化运动摧枯拉朽,暴力弥漫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传统和乡村正在不可挽回地走向灭亡,或者说已经灭亡。形势比人强,大时代背景下,乡土小说这种传统文学式样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当乡土文学师法光怪陆离的南美魔幻时,中国乡土文学其实早就已经死了。

“莫言”用这样一个诡异的笔名成就了一个犬儒时代的成功传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或者笔杆子,或者枪杆子,一个饥寒交迫的二杆子,从农民到作家,实现了一个“中国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比起路遥来,莫言无疑要更加励志一些。“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11.中国现代作家笔名撷趣 篇十一

与数字有关的笔名有:零鱼(张星芝)、一尊(周树人)、二北(伦讷)、三爱(张闻天)、四名(张永年)、五艾(高德生)、六郎(周夷伯)、七等生(刘武雄)、八戒(王任叔)、九曲居士(赵平福)、十音(李守章)、百川(伦镐)、千里(郑重)、万南(文洁若)等。

与“天干”有关的笔名有:甲兵(姜穆)、乙叟(沈增植)、丙生(沈德鸿)、丁西林(丁燮林)、戊戌生(成希箕)、庚辰(周树人)、辛亥(李大钊)、壬癸(罗燕)等。

与国名、地名有关的笔名有:古巴(孙成已)、卢森堡(卢嘉文)、希腊人(梁治华)、罗马(罗燕)、锡金(蒋锡金)、洛阳(瞿霜)、温州(邓子建)、一个义乌人(陈望道)、余杭先生(章太炎)、会稽山人(蔡元培)等。

“五四”时期,冰心首创用性别取作笔名,自称(冰心女士)。后起摹仿者层出不穷。著名的有:庐隐女士(黄英)、淦女士(冯沅君)、C·F女士(张近芬)等。说来有趣,冰心还有一个笔名叫“男士”。

大概是雅兴所致,有些男性作家就用“女士”作笔名,如赵景深取“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张若谷取“刘舞心女士”。端末蕻良也有一个妇性笔名叫“红良女士”。周作人刊发在《女子世界》上的文章署名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柳亚子在给《女子世界》写稿时则署松棱女子潘子璜。

有些作家的笔名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沈乃熙有夏衍、一芹等76个。瞿霜有瞿秋白、笑峰等82个、李广候有李叔同、一音等105个,周树人有鲁迅、一尊等156个,最多的是沈德鸿,有茅盾、山石等160个。

有些作家的笔名多达五字以上。五字的有:中国之新民(梁启超);六字的有:罗浮待鹤山人(郑官应);八字的有:菩提坊里的病维摩(沈增植);九字的有:第十姓子孙之一个人(宋链);十字的有:黄帝子孙之嫡派黄中黄(章士钊)。

有的笔名曾被多位作家所用。用“巴人”作笔名的有周树人和王任叔。《阿Q正传》问世时,鲁迅用“巴人”作笔名,取“下里巴人”之意,自谦并不高雅,鲁迅逝世后的第三年,王任叔出于对鲁迅的敬仰,曾借用这一笔名发表文章。上海滩的文痞便以此谩骂攻击他,故意把“巴人”写作“王巴人”(寓意“亡八人”)。面对谩骂和攻击,王任叔毫不在乎,“巴人”反而成为他一生中使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笔名,直至解放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长兼总编时,其他一百多个笔名都废弃了,“巴人”却成了他唯一的笔名。

12.挪威作家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 篇十二

北欧理事会日前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宣布, 将2009年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授予挪威作家佩尔·彼得松, 以表彰他创作的小说《我诅咒时光长河》。北欧理事会文学奖评委会说, 这部小说用支离破碎的记忆再现了主人公的家庭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危机。彼得松用诗一般的语言和宁静的意境向读者讲述了这样一个主题:彼此倾诉最重要的感受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彼得松1952年出生, 是挪威目前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早在1997年, 他就曾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提名。2003年出版的另一部小说《出门窃马》大获成功后, 他再度获提名。这部作品还令他获得2007年的都柏林文学奖。北欧理事会是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5国议会及政府间的合作机构。一年一度的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是北欧地区最高文学奖, 专门颁发给用北欧国家语言撰写文学作品的作家, 旨在促进北欧地区文学与语言的发展。 (舒坦摘编)

13.四年级孩子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家 篇十三

童年的时光,对于每个人都意义非凡,似乎只有那个时期是最天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对于一个人来说,童年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能促进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茁壮的成长,而一个灰暗、忧郁的童年,能使一个原本健康快乐的人身心留下阴影。因此在这条成长的道路上,伴随孩子们成长的儿童读物显得至关重要。

儿童文学从来不是小文学,优秀的文学应该是可以让父母与孩子一同阅读,产生超越年龄的共鸣。儿童文学作家们应该有一种经典情怀,讲述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孩子的形象。

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坛,也涌现出了许多有才华的儿童文学作家,从上个世纪风靡的郑渊洁《童话大王》、曹文轩的《草房子》,到如今乐多多的《胡小闹日记》突破一千万,儿童文学越来也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好的现象。

1.曹文轩(《草房子》的作者)

曹文轩,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上榜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作品有文学作品集《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埋在雪下的小屋》《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天瓢》《红瓦黑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大王书》《丁丁当当系列》等。

曹文轩的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了人的本质生活领域,有着悲悯的人文关怀,闪耀着灼灼的人格光焰。他的代表作《草房子》10年时间印刷了120次,其他作品也都有印刷50次的纪录。他的作品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能够一直保持“常销”,并且是我国再版次数最高的儿童小说作家。

2.杨红樱(《女生日记》《笑猫日记》的作者)

杨红樱笔下的校园是充满孩子天真,快乐的,是丰富多彩的。

杨红樱,生于1962年,儿童文学作家,成都人,18岁开始当小学老师,由于一篇文章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学生们建议出书,于是19岁开始童话创作。她做过7年幼儿园老师,7年儿童读物编辑,现为成都《青年作家》杂志社副编审。

最近《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留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校园。3.郑渊洁(《童话大王》的作者)

郑渊洁,中国文坛传奇人物,有“童话大王”之美誉。

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两代中国孩子。这其中皮皮鲁是郑渊洁童话中最酷的男一号。《皮皮鲁总动员》是作者近千万作品中皮皮鲁故事的首度汇集,同时以皮皮鲁形象为线索,串连了郑渊洁童话中其他最受读者欢迎的精彩故事,堪称“郑渊洁童话观止”。郑渊洁语言轻松幽默,流畅风趣,而又不乏思想的深度,在字里行间依然闪烁的是奇异深邃的思想火花。

他的童话反对压抑生命灵性,提倡“快乐”原则,以一种健康的儿童观指导童话创作,作品实质是向经典和人文精神的复归,体现出一位当代作家的文学自觉。

4.沈石溪(《斑羚飞渡》的作者)

沈石溪的第一篇动物小说《象群出没的山谷》发表于《儿童文学》杂志,至今已过去23年,但说起这篇小说,说起当时选用这篇小说的《儿童文学》编辑对自己创作的巨大影响,沈石溪仍抑制不住满心的感激。“当时我入伍在西双版纳军分区任新闻干事。《儿童文学》的编辑特地赶到云南,鼓励我继续沿着这条全新的小说创作道路写下去。”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沈石溪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经历与理解可以以这样一种方式表达出来。1984年,沈石溪的第一本动物小说集《第七条猎狗》出版,第一次印刷即达10万册,并荣获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

在随后的两届评奖中,沈石溪又分别以《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再次获奖,成为这一重要儿童文学作品大奖“三连冠”得主。在台湾,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也受到小读者的热烈欢迎,出版的23本动物小说均多次再版,是内地儿童文学作品中再版率最高的,其中曾获台湾第四届“杨唤儿童文学奖”的《狼王梦》一书已再版达二十多次。沈石溪也因此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5.乐多多(《胡小闹日记》《女生日记薄》的作者)

乐多多,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代表作《胡小闹日记》系列图书。

她曾任教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现在专门为小朋友们写好玩的故事。《胡小闹日记》是乐多多的畅销作,也是处女作。提起这套书的创作,乐多多说,刚开始只是想创作一套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及成长真正有帮助的书。没想到《胡小闹日记》第一辑,一经出版,倍受小读者喜爱。现今,《胡小闹日记》已经出版了两辑共10册,第一辑“成长篇”共6册,第二辑“学习篇”共4册。如今风靡校园的《胡小闹日记》已经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万,不得不说是一个出版界的奇迹。

乐多多的作品都含有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益的励志主题,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正能量姐姐”,也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暖心老师”。2015年,《胡小闹日记》的第三辑“情商篇”(全六本),也即将出版。

《我的工作是学习》一趟轻松的美国之旅让胡小闹发现了快乐学习的秘诀。《做个有自控力的小孩》学会管控自己的小魔法。

《不比聪明比努力》努力和聪明谁重要,天分有一天也会被努力打败。《我是下一届班长》梦想人人有,胡小闹当班长进行时。

《失败之后不气馁》没有谁是随随便便就成功,成功前无数的磨难不过是成功后的风景。《好朋友,坏朋友》谁是好朋友?谁是坏朋友? 期待着第三辑《胡小闹日记》再掀起一轮抢购热潮!

6.商晓娜(《魔法听诊器》的作者)

原先的儿童文学家,不过校园和孩子是分不开的,有学校就会有孩子,就是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有校园文学的色彩。

商晓娜,沈阳人,1980年8月4日生,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曾任职小学教师,现为春风文艺出版社童书编辑。1998年起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沉默着尖叫》、《魔法听诊器》、《我把精灵带回家》、《南瓜房子里的秘密》、《曲奇灵在行动》、校园轻幻想小说——”拇指班长“系列、“我们班的博客”系列、“同桌秘密日记“系列、“绝佳拍档”系列、“捣蛋大王王小天”系列等小说,成功塑造了“捣蛋大王王小天”、“拇指班长孔西西”、“小精灵朱迪亚”“同桌冤家秦曼妮、黄不耻”等诸多在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中闪闪发光的人物形象,被广大小读者所接受、所喜爱。她的作品迄今为止总印刷销量达50万册,风靡校园,深受读者欢迎。

7.秦文君(《开心女孩》的作者

作为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秦文君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她的小说风靡校园。1981年创作出了第一部中篇小说《闪亮的萤火虫》,1982年开始其文学创作。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外,非常富于感染力。迄今已出版作品400万字,代表作有《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先后四十余次获各种文学奖。

近年来,《开心女孩》、《男生贾里》等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中文繁体字版,德文版发行海外,并畅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小鬼鲁智胜》、《男生贾里》、《家有小丑》等十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连续剧先后播映。她的《“病人”》被选为上海四年级第一学期课文,《一诺千金》被选为河北五年级第一学期课文,《表哥驾到》被选为2010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一篇文章,《伟人细胞》被选为苏州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文,《选举**》被选为语文版八年级第一学期课文。

14.中国近现代作家综合实力排行榜 篇十四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下排名,仅供参考。

【第50名】 张炜

张炜(1956—),山东龙口人,原籍山东栖霞。

代表作品:《你在高原 》(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古船》《九月寓言》等。

【第49名】 铁凝 女

铁凝(1957—),河北赵县人。

代表作品:《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哦,香雪》等。

【第48名】 三毛 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代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 《背影》《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我的宝贝》等。评价: 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其记游散文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叙述哀情的散文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更具耐读性。

【第47名】 白先勇

白先勇(1937-),回族,台湾作家,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代表作品:《孽子》《台北人》《游园惊梦》《纽约客》等。

【第46名】 阿城

阿城(1949-),原名钟阿城。原籍重庆江津,生于北京。代表作:《棋王》《芙蓉镇》

【第45名】 余光中

余光中(1928—),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

代表作品:《余光中诗歌选集》《余光中散文选集》《乡愁》等。评价:

余光中文学语言繁复善变,力求在“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他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第44名】 刘震云

刘震云(1958—),生于河南延津县。

代表作品:《一句顶一万句》(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故乡天下黄花》《官场》《我不是潘金莲》等。评价:

自1991年发表长篇小说《故乡天下黄花》始,刘震云开始追求新的创作境界——在文体和内容上的双重探索。结构的庞杂、技巧的多变、语言的繁复、意义的含混等等都令人叹为观止。

【第43名】 王朔

王朔(1958—),江苏南京人。

代表作品:《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王朔文集》等。评价:

王朔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第42名】 张承志

张承志(1948—),回族,笔名张录山,生于北京。代表性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评价:

张承志有着一种独立不羁,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早年的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充满诗意,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理想主义气息。后来的作品转向宗教题材,引起过不少争议。

【第41名】 舒婷 女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舒婷文集》《致橡树》《双桅船》《真水无香》《心烟》等。评价: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她的散文叙述轻灵而富有诗意,语言风格机敏、俏皮。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焦灼紧迫的现实压力,经过时间沉淀,却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

【第40名】 苏童

苏童(1963—),江苏苏州人。

代表作品:《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河岸》《黄雀记》等。

【第39名】 丁玲 女 丁玲(1904-1986),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临澧人。代表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时》等。评价: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丁玲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和卓越的文化战士,其创作道路是曲折的,创作风格是多变的。她的文艺观经历了从早期的人文主义、现实主义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演变。因此,她在上世纪各个历史时期都创作出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都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第38名】 穆旦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代表作:《探险者》《穆旦诗集》《旗》 评价:

穆旦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50年代初以来,穆旦频频遭受政治运动的打击,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被迫从诗坛上销声匿迹,转而潜心外国诗歌的翻译,直至去世。穆旦去世多年后,才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人们出版他的诗集和纪念文集,举行“穆旦学术研讨会”,给予他很高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诗歌大师”排行榜上,他甚至名列榜首。这种种的不寻常,被称为“穆旦现象”。穆旦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第37名】 顾城

顾城(1956—1993),原籍上海,生于北京,朦胧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一代人》《白昼的月亮》《黑眼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评价:

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从唯道德论的角度看,他也许不应该被写在这里,但是从一种更大意义的悲剧和诗意的层面上理解的话,他就变得很有必要。顾城文本的影响力几乎超过了所有当代诗人,这是我们无法将他绕开的理由。童年(童话)思维成就了他,最终也将他毁灭,他是一个“至死也没有走出精神的童年”的诗人,拒绝成长是他一切成就和悲剧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他也是雅斯贝斯所说的具有深渊倾向的诗人——“毁灭自己于作品之中的诗人”,因而也是一个诗与生命合一的“一次性写作”的诗人。他的精神现象学意义虽然有更多负面的角度,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歌中也包含了更多幽暗的和深渊式的人性复杂内容,使其单纯的表达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死亡、忧郁、脆弱„„这一切与诡奇的幻想、大自然的情境以及他那阴郁又透明的表达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了他那具有无穷魅力的诗句。他再次生动地证明,在高尚和卑下之间、在真理与谬误之间、在善良与恶之间、在天才与疯狂之间,只有一步之遥。

【第36名】 张洁 女

张洁(1937—),辽宁抚顺人,生于北京。

代表作品:《沉重的翅膀》《无字》《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等。成就:

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长篇小说《无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唯一的荣获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评价:

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第35名】 陈忠实

陈忠实(1942—),西安灞桥人。代表作:《白鹿原》 评价: 《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据不完全统计,《白鹿原》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在国内外读者中反响强烈,在文学界评价很高。评论家认为,该作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西方学者评价说“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说的技巧来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陆当代最好的小说之一,比之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并不逊色。”

【第34名】 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生于北京,浙江杭余杭人。代表作:《雅舍小品》《梁实秋散文集》《英国文学史》等。评价:

梁实秋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第33名】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代表作品: 《小二黑结婚》《灵泉洞》《三里湾》等。评价: 赵树理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第32名】 王蒙

王蒙(1934—),河北南皮人。

代表作品:《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等。评价: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乐观向上、激情充沛,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他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

【第31名】 韩少功

韩少功(1953—),湖南长沙人。

代表作品:《马桥词典》《爸爸爸》《暗示》《日夜书》《山南水北》等。评价: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一线评论家都在持续关注韩少功。他是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提出“寻根”的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表现了向民族历史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逢的哲学意蕴,在文坛产生很大影响。

【第30名】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新月派代表诗人。

代表作品:《红烛》《死水》等。评价:

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失误与苦闷,但是经过深思和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与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而一经找到了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

【第29名】 路遥

路遥(1949—1992),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

代表作:《人生》《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价: 由于出身农村,路遥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第28名】 萧红 女

萧红(1911—1942),生于哈尔滨市,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生死场》《呼兰河传》 评价: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其意义在于“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

【第27】 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生于河北省安平县。

代表作品:《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度春荒》等。评价:

孙犁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图画。全国解放后,孙犁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被认为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孙犁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他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第26名】 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浙江杭州人。

代表作品:《雨巷》《望舒草》《望舒诗稿》《戴望舒诗集》等。评价:

戴望舒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其名篇《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盛赞他“替新诗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第25名】 艾青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向太阳》等。评价: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第24名】 张恨水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心远,安徽潜山人。

代表作品:《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等。评价:

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茅盾赞曰:“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老舍则称他“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第23名】 余华和阿来并列

余华(1960—),当代作家,生于浙江杭州。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等。

阿来(1959—),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代表作品:《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空山》《格萨尔王》等。

【第22名】冰心 女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代表作品:《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评价: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被誉为“文坛祖母”。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也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第21名】 北岛

赵振开(1949—),又名北岛,生于北京,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回答》《路歌》《一切》《太阳城札记》等。评价:

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曾多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第20名】 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代表作:《我与地坛》《务虚笔记》 评价: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第19名】 王安忆

王安忆(1954—),出生于南京,原籍福建同安县。

代表作品:《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启蒙时代》《富萍》《天香》《小鲍庄》《流逝》等。评价:

王安忆是继张爱玲后,又一海派文学传人。其文学作品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置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在人类意义层面展示人的价值内涵,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

第18名 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代表作品:《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等。评价: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其自传体小说代表作品《沉沦》中大胆地描写了男女性爱、性心理,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这本自传体小说一出版,立即在中国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受“五四”运动洗礼后的青年一代,从他的小说中找到了与自己心灵相撞的东西,那些不敢与封建道德决裂的文人,则把矛头直接指向了郁达夫。

【第17名】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

代表作品:《踪迹》《背影》《荷塘月色》《欧游杂记》等。评价:

朱自清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以其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第16名】 周作人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字星杓,是鲁迅之弟,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知堂文集》《周作人书信》《知堂回忆录》《药堂杂文》等。评价: 周作人虽然没有代表小说作品 但散文太强了,有中国“现代散文开山大师”之称。他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其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洋溢著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

【第15名】 金庸

金庸(1924—),原名查良镛,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移居香港。代表作品:金庸十四部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

《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评价:

金庸就像一个“黑洞”。把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任何人靠近他,就会化为乌有,根本没法比。(黄易评)金庸的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确非古龙、梁羽生所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凤凰网评)金庸是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其小说深受欢迎,脍炙人口,不少文坛才子和读者都提笔撰写书评,形成“金学”研究的风潮。

【第14名】 莫言

莫言(1955—),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

代表作品:《红高粱》《丰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国》《生死疲劳》等。主要成就: 茅盾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鼎钧双年文学奖 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 评价:

上世纪八十年代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莫言的写作,见证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传达了古老中国的内在精神和声音。他的小说语言激情澎湃,宛如黄河泛滥,冲刷出一片全新的语言河床,在现代汉语写作史上留下一道罕见的语言奇观,诺奖可谓实至名归。

【第13名】 徐志摩 徐志摩(1897—1931)名章垿,字槱森,新月派代表诗人。金庸是他的姑表弟,琼瑶是他的表外甥女。

代表作品:《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落叶》等。评价: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留下了众多传世的名篇。

【第12名】 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

代表作品:《邂逅集》《蒲桥集》《沙家浜》《受戒》《大淖记事》等。评价: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第11名】 贾平凹

贾平凹(1952—),陕西丹凤人。代表作品:《秦腔》(茅盾文学奖)《古炉》(施耐庵文学奖)《废都》(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鲁迅文学奖)等。评价: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他的文学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不仅在我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而且还超越了国界,得到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

【第10名】 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天津人。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评价:

曹禺的作品极富创作力与艺术感染力,其处女作《雷雨》的问世标志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他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实验性创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展示了多元的,自由创造的发展前景。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被誉为“四大名剧”,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

【第9名】 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代表作品:《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等。评价:

钱钟书博大精深,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成绩,有“民国第一才子”之美誉。其治学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探幽入微,钩玄提要,在当代学术界自成一家,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昆仑和“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其代表作《围城》,风格幽默,妙譬可人,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被誉为小说中的宋诗,已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甚至被不少学者奉为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第8名】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代表作品:《边城》《长河》《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等。评价: 沈从文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表现者和反思者。曾两度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也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他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第7名】林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生于福建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为教会牧师。代表作:《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评价:

在美国华人文学界,林语堂的文学创作,从质量、成就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来说,至今仍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身受中西文化双重浸染,将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厚情感及使命感,糅合成一种中庸而不失谐噱的笔调,用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

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曾两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

【第6名】 张爱玲 女 张爱玲(1920—1995),本名张煐。原籍河北省唐山市,生于上海。代表作品:《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等。评价:

张爱玲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负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作品世俗而又自我,阴柔而又冷漠,善感而又超脱,用古典笔触写出现代情感,雅俗共赏。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张爱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却除此之外别无第二人。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发情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除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

【第5名】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人。

代表作品:《女神》《郭沫若全集》《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评价: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中国新诗奠基人。其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第4名】巴金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评价:

他,一位世纪老人,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艺术高峰。他生前凝聚了毕生的激情与智慧,为我们留下千万字的鸿篇巨著。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能写出《随想录》这样的惊世之作。在《随想录》中他一遍遍地虔诚而痛苦地忏悔,剖析自己的灵魂,猛烈地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深挖国人灵魂中的奴性,以人格的魅力参与现代伦理文化的建设。巴金也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第3名】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代表作品:《子夜》《林家铺子》《鼓吹集》《蚀》三部曲等。评价:

茅盾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其小说注重创作题材和主题的深入挖掘,创造了现代小说与现代社会同步共进的全景化史诗性品格。社会科学家气质的茅盾,由社会活动和文学理论的热情活跃于文坛,这使得他进入创作便达到了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涵。文学界近年来公认茅盾是中国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坛主,他的作品刻画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的财富,提高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水平,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第2名】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代表作品:《四世同堂》《月牙儿》《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与诺贝尔文学奖:

老舍于1968年被提名,投票结果,老舍是第一名。由于诺贝尔奖只授予健在者(文革期间老舍遭受迫害,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所以评委会决定在剩下4人中重新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便颁给了川端康成。评价:

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剧本、散文、诗歌,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谈现代长篇小说的生成,你不能超越他;回顾现代讽刺幽默精神,离不开他;讲到中国话剧的民族化,自然不可绕开老舍;而要认认真真地总结中国现代白话的历史,想像我们每个人今天嘴里说的或笔下写的现代语言文字,更是不可忽视他的存在。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挡百、一以挡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产生的时候是重要的,之后又拥有持久的影响力,一代一代有它的读者,甚至迷恋者;它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具有永恒的魅力。

【第1名】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

代表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野草》《华盖集》《朝花夕拾》等。评价:

上一篇:记叙文开头段写作训练下一篇:砂子坡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