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息安全管理协议

2024-12-17

(新)信息安全管理协议(精选7篇)

1.(新)信息安全管理协议 篇一

南京四重奏科贸有限公司接入网站信息安全管理协议书

甲方:南京四重奏科贸有限公司

乙方:_

为加强在南京四重奏科贸有公司接入网站信息安全的管理,维护网络系统的安全、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保证网络用户的使用权益,甲乙双方就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用户守则等规定和制度。

二、乙方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网络信息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网站所发布上网的上网信息进行监督管理;乙方应确定本单位网络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网站建设、网络信息的发布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负责向本单位员工进行定期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教育,重点加强对交互式系统页面(如公告板和留言板等)的网络信息管理,对于提交发布的内容,应做到先审核后发布。

三、乙方网站所发布的信息,应当遵守有关法规规定,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和传播含有以下内容的信息:

(一)违反国家宪法所规定的信息;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信息;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信息;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信息;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教唆犯罪的信息;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

(九)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

(十)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信息。

四、甲方负责对乙方网站进行入网登记、备案,并负责对乙方网站进行监督和检查。乙方严禁上网发布本协议第三条所涉及的有害信息,如果乙方违反本协议第三条规定,甲方有权立即暂停乙方网站使用,并给予通报,将有关情况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将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五、乙方要建立交互性栏目需先向有关部门提交前置审批申请,获得审批之后向甲方提交书面材料方可建立,乙方不准私自在网站上开设论坛、博客、留言板、聊天室以及类似交互性栏目。一经发现,将给予通报并交有关部门严肃处理。

六、甲方和乙方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对网站信息的监督检查工作。

七、对于乙方因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其网站信息安全事故而引发的不利后果与法律责任,由乙方自行承担。

八、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南京四重奏科贸有限公司乙方:南京我爱大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负责人签字(盖章):负责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2.(新)信息安全管理协议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线网络已普遍进入家庭、办公室和企业当中, 无线网络已经能够在移动载体上进行高速高质的信息交换。但与之相关的安全问题也成为重要的关注话题。在本文中采用一种新方法, 即在802.11网络上利用量子加密法进行密钥分配。

由于无线通信使用无线电波, 因此比有线通信更易受到截获和攻击。随着无线通信服务越来越普遍, 目前无线协议和加密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基于物理学原理, 量子加密允许两个远程双方绝对安全地进行密钥交换。海森堡原则认为, 成对的物理实体是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测量一个实体的同时阻碍了观察者测量另一个实体。所以当偷听者截取一个光子时一定会改变那个光子上的编码信息, 这样就可以检测到任何安全漏洞。我们采用光子的状态来传输密钥源, 用量子加密产生和分配密钥, 这种方法叫做QKD。现在已经有一些QKD协议了, 如BB84, B92和六态。其中BB84在实际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在我们的研究中, 采用了BB84的变种协议SARG04。同时, 因为距离比较小, 噪声等环境条件对光子传输的影响变得非常低。所以量子加密更适用于IEEE802.11无线局域网。802.11网络一般用在咖啡厅, 机场和会议大厅等地方。802.11网络提供了用户和网络设备之间视距路径, 而视距路径是量子加密的关键要求之一;另一方面, 使用802.11网络需要与服务提供方之间有安全的通信路径。量子加密可以为802.11无线网络提供高度安全的数据通信。因此研究在802.11无线局域网中采用量子加密是很有意义的。

2 IEEE 802.11i标准

2004年IEEE802.11标准修正为IEEE802.11i。IEEE802.11i有两类安全算法:鲁棒安全网络关联 (RSNA) 和过渡安全网络 (TSN) 。IEEE802.11i中采用两种新的机密算法处理两种密码, 分别为暂时密钥完整性协议 (TKIP) 和计数器模式/CBC-MAC协议 (CCMP) , 并且将认证和密钥管理分开, 采用IEEE802.1x和共享前密钥进行认证。IEEE802.1x提供了有效的框架, 用于认证、管理密钥和控制用户流量以保护大网络。IEEE802.11i采用可扩展的认证协议 (EAP) , 从而可接纳多样化的认证机制。

802.1x的认证过程发生在三个要素之间。认证者或者访问点只允许由认证服务器授权的申请方访问网络。图1展示了RSN连接、IEEE802.1x认证和密钥建立过程。图1的步骤1到步骤6展示了IEEE802.11连接和认证过程。一旦IEEE802.11连接完成, IEEE802.x认证过程开始了, 如图1的步骤7到13所示。

3 无线网络的QKD技术

现在私有/公共密钥加密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密钥的安全分配。量子力学正好能提供这样一个解决方案。量子加密使密钥分配“绝对安全”。对比传统的公共密钥加密法, 量子加密的安全性建立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量子加密采用了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即无人能在不引入干扰的情况下, 测量一个携带信息并任意偏振的光子的状态。传统的密钥分配总是处于被动监视状态, 合法的用户无法意识到入侵行为的发生。然而在量子力学中, 任何入侵行为将产生干扰进而可以被检测出。因此, 无线密钥分配中使用QKD技术在数据安全性方面就占据极大的优势。

无线网络中一个主要的安全问题是验证数据通信中参与方信息的真实性。这可以通过交互认证完成, 即双方进行相互认证。在802.11i网络中有两处需要交互认证。第一, 选择一个正确的EAP类型例如EAP-TLS/EAP-TTLS, 能在IEEE802.1x认证过程提供交互认证。第二, IEEE802.11i的四向握手协议, 交互认证发生在第二和第三消息上。在四向握手协议的第二个消息中, 认证方接收来自申请方的回应和MIC。认证方通过检测接收到的MIC和计算好的MIC验证申请方。在第三个消息中, 认证方发送计算好的MIC到申请方, 申请方检测MIC验证认证方, 交互认证过程就此完成。

4 提出的协议

在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802.11i网络中交互认证这个阶段。因此, 利用EAP类型, 将QKD引入802.11i网络中。为了使QKD更好地匹配无线通信, 我们的目标是在802.1x认证完成后立刻引入量子密钥传输。协议如图2所示。

在IEEE802.1x认证末端, 申请方和认证方都持有PMK。如图1的步骤13所示, 802.1x协议的最后一个信息是EAPOL信息, 该信息将EAP密钥从认证方传送给申请方。由于双方在这个阶段交互认证, 因此这个信息一定是真实的。我们将这个信息作为量子传输的起始点。通过这个方式可以安全地开始交换量子密钥。只要申请方一接收到EAP密钥消息, 通信就转换到量子通道上。

申请方通过向认证方发送一系列光子, 开始进行SARG04密钥分配。一旦光子传输完成, 通信就回到传统的无线信道, 随后就完成了SARG04量子密钥交换过程, 如图2的步骤3到6所示。在SARG04协议最后密钥的恢复过程中, 将会遗漏一些传输比特。我们最终想让QKD密钥的长度等于PTK的长度。对于CCMP, PTK是256比特, 而TKIP占PMK的384比特。必须确保导出的Q-密钥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PTK的比特数。所以在这一阶段, 去除Q-密钥额外的比特, 使之与PTK长度相等, 将简化后的Q-密钥作为PTK。一旦得到了PTK, 就可以利用PRF得到包含其他所有密钥的密钥层。

从PTK中, 可以剥离得到KEK, KCK和TK, 而从KCK可以计算出MIC。利用MIC, 就可以完成后续协议信息的交互认证。为了简化无线网络在这一阶段的操作, 申请方利用MIC及PMK中相同长度的第一组比特进行XOR操作, 称此时的MIC为量子MIC (Q-MIC) , 并能得到如下协议:

Q-MIC= (MIC) XOR (PMK中与MIC长度相同的第一组比特) 。

申请方然后向认证方发送Q-MIC, 如图2中的步骤7。一旦收到Q-MIC, 认证方就验证Q-MIC。如果两者匹配, 申请方就通过了认证。认证方将认证成功的消息和Q-MIC一起发送给申请方, 如图2的步骤8。申请方通过Q-MIC来验证认证方, 这样完成交互认证的过程。从此时起, 双方开始用TK进行数据加密和安全通信, 如果需要也使用GTK进行多点传送。

有研究显示BB84和之后的SARG04都易受到中间人攻击。即使申请方和认证方在EAP认证过程中进行了交互认证, 如果窃听者得到EAP密钥消息, 窃听者就能向认证方伪造一个光子传输。假如得到EAP密钥消息, 窃听者立刻向认证方发送伪造的光子传输 (图2的步骤2) 。一旦通过SARG04过程得到了Q-密钥, 申请方就向认证方发送Q-MIC (如步骤7) 。认证方能够检测这个Q-MIC值, 因为该Q-MIC值能产生自己的Q-MIC。这样任何伪造的SARG04过程在此阶段都能够被识别出来。

5 结论

对比传统的密钥交换方式, 量子加密的优点是在很大程度上信息交换是安全的, 不用考虑很难的数学问题。在研究中, 利用QKD提供的“绝对安全性”, 将QKD技术融合到802.11i无线网络中。对于小的无线网络, 例如IEEE802.11, 量子加密可以提供更安全的数据通信。考虑到QKD和无线网络视距问题, 我们讨论了3种模型, 即:较不分散的视线短距离室内传播环境, 对数正态分布通道, 准LOS链路。这3种模型都可以由Nakagami分布通道和高斯分布通道利用高分散户外NLOS传播环境而形成模型。

摘要:无线网络已成为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通信系统之一, 但同时无线网络中的安全通信也已成为首要关注的问题。量子加密法, 提供了一种绝对安全的解决方法。在过去所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方法, 将用于密钥分配的量子加密法运用到802.11无线网络中。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1) 展示QKD如何在IEEE802.11无线网络中安全分配密钥; (2) 介绍一种能利用交互认证特性的新方法, 此特性是802.1X基于端口网络访问控制的EAP变量所具有的; (3) 最后提出一种新代码——量子信息融合代码 (Q-MIC) , 这种代码能够在通信双方及其执行过程中进行交互认证。

关键词:无线网络,量子加密

参考文献

[1]CANETTI R, HALEVI S, KATZ J, et al.Universally composable password-based key exchanre[C].Proc of Eurocrypt 2005, Springer, 2005:404-421.

3.(新)信息安全管理协议 篇三

[关键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银行业 风险防范 监管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颁布,将会对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签署新协议的100多个国家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都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国于1996年加入了巴塞尔成员国行列,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接受了《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由于《巴塞尔协议》具有很强的公法性质,已经称为国际银行业的“游戏规则”,所以我国银行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话,就必须遵循《巴塞尔协议》规则,另外《巴塞尔协议》提出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方法也体现了银行监管中的先进理念和银行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其中的很多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我们需要努力推动我国银行业改革,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使之尽快和国际接轨。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商业活动的发展,金融创新一日千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大型综合性银行可以不断调整资产组合,使其既不违反现行的资本标准,又能在金融市场进行套利。这些变化导致1988年协议在部分发达国家已名存实亡。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表明,仅仅依靠资本充足率标准不足以保障银行系统的稳定。针对这一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开始考虑制定一个新的银行监管协议。1999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一个旨在替代《巴塞尔协议》的新协议草案,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不断修改,于2001年1月和2003年4月相继发布了另外两个征求意见稿,最终在2004年6月定稿,确定了新的银行监管框架,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从新协议的名称可以看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继承了旧《巴塞尔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但新协议在资本金要求方面同时也作出了重大修改:扩大了风险范围,除了信用风险外,还加入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改进了计量方法,使得风险的计量更加精细准确;扩大了资本约束的范围。另外,新协议还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检查和市场约束两种方式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水平。

巴塞尔委员会发给各国的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新资本协议概述,讨论新草案主要组成部分的合理性,概述了与 1999 年征求意见稿相比的主要变化,以及委员会希望得到支持和反馈的主要领域。二是新资本协议草案。三是辅助性文件,概述了委员会制定各类方案的背景信息和技术方案,包括信用风险评级标准法、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资产证券化、操作风险、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银行账簿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信息披露要求等内容。征求意见稿对新资本协议的目标及风险管理框架作了完整的论述,也列述了部分有待深化的问题及尝试性的解决方案。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三大支柱涵盖的风险从最初的信用风险扩大到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新协议的最低资本要求也能够更加敏感地反映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

1.风险范畴进一步拓展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银行全面风险的定义,除沿用过去的信用风险之外,又增加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两大类风险。因此,在计算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公式中,也增加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资本要求的内容。

原协议中,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而在新协议中,资本充足率公式变为:

资本充足率=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十12.5×市场风险资本要求+12. 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

虽然前后两个公式分子涵义相同,都是指法定的资本数额,但分母差异较大。前一个公式的分母主要反映的是银行信用风险,而后一个公式中的分母是指银行的全面风险。因此,新协议蕴涵了全面风险的重要思想。

2.风险计量更加科学化、定量化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于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其中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标准法需要借助外部评级机构确定风险资产权量,计算最低资本要求;内部评级法采用银行内部评级,确定资本要求,区分了初级和高级内部评级法两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增加对资本计量的准确性,力求适用于各类银行。同时,新协议还对于某些高风险的资产对银行稳健经营的负作用给以了足够的估计,甚至对高风险资产规定了高于100%的险权量。而对于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新协议给出了三种计量方法。一是基本指标法。即采用基本指标法银行特有的操作风险资本等于前三年中各年正的总收入乘上一个固定比例并加总后的平均值。二是标准法。在标准法中,银行的业务分为8个产品线,总资本要求是各产品线监管资本按年简单加总后取三年的平均值。三是高级计量法。是指银行用一定的定量和定性标准,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计算监管资本要求。

3.资本水平更加全面地反映银行所面对的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允许银行使用内部评级法的同时,还规定了银行在管理方面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新协议规定,银行的资本水平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缓释技术(抵押、担保、表内冲销、信用衍生工具等)的影响,在评估资产风险权重及资本水平时,考虑抵押品价值及其质量、担保人信用和能力等。同时,新协议增加的第二支柱监督检查,既是监督银行的资本金与其风险数量相匹配,更是监督银行的资本金与其风险管理水平相匹配。

4.强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的核心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资本确定标准中增加了内部评级因素;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用内部评级系统确定资本风险权重;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采用更高级的内部评级法确定资产权重和资本水平。同时提出了内部控制程序的五个特征: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健全的资本评估;全面评估系统;监测和报告系统;内部控制的检查等。

5.注意到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对于金融创新对银行风险的影响问题,《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一是在承认资产证券化在分散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的同时,为避免银行借此蓄意抬高资产充足比率,新协议建议使用外部评级来确定风险权重;二是肯定了金融工具在降低信用风险上的作用,扩大了此类金融工具中所涉及抵押品范围,并且制定了更为完善、可行的方法。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是金融业务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平台,更是提高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现状和不足,对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要求,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1.完善银行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和西方比较成熟的国际化银行集团的经验,塑造一个治理机制科学、风险战略清晰、目标明确、职责到位的风险管理体系既是促进银行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需要,同时也是国内银行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需要。一是要抓紧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机制,抓住有限的机遇,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快改革步伐,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建议在各家银行的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设立首席风险管理官(CRO)。在董事会之下要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稽核审计委员会。在银行组织体系中要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内部审计部、法规部等与风险控制有关的部门。二是要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面覆盖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国家风险等各种经营风险,实施审慎的授信和定价;根据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实施风险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拨备和资本金的合理配置。三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即风险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业绩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的转变,风险管理目标和组织结构的转变,风险测量定价和控制方法的转变。

2.以内部评级为契机,提升国内银行业风险管理技术

从技术角度讲,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凝结了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优秀成果,代表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文化。虽然新协议适用的对象是国际活跃银行,但巴塞尔委员会也同时提出“基本原则应适用于复杂程度各异的银行”。因此,我国各家银行要想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必然要遵守全球一体的“游戏规则”。而抓住有限的机遇,积极研究开发内部评级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和必然选择。为此,一方面需要集中力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也可选送到国外先进银行与著名评级公司学习他人之长;另一方面,有目的地聘请一些国外咨询专家,协助国内商业银行设计内部评级法整体方案与具体操作方案。

3.完善内控机制,强化岗位之间、环节之间的监督制约

风险管理始于内部控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把加强内控机制和监督检查作为第二支柱进行强调。国内各家银行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组织体系,构建风险管理基础平台。二要规范内部控制程序,完善授权授信机制。按照新协议和监管部门的要求,理顺银行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关系,整合工作流程,规范前、中、后台业务运作程序,坚决杜绝逆程序操作现象发生。三是发挥稽核部门的再监督作用,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的监督和后评价。

4.切实加强国内银行业风险文化建设

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些银行之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究其原因并不是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而往往是落后的企业文化尤其是风险管理文化导致原有的系统、政策和程序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对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加强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文化建设是解决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5.探索并逐步实行以风险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办法

所谓以风险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即根据风险调整的收益(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为主要指标。按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是指经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和以经济资本(Capital at Risk,CaR)计量的非预期损失( Unexpected Loss,UL)调整后的收益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该公式是西方发达商业银行用来考核风险条件下经营成果的一个核心指标,克服了传统考核指标中不含风险因素的缺陷,我国商业银行也应积极创造条件,把以风险为核心的效益理念贯彻到整个经营管理全过程,建立新的指标考核体系,完善考核办法,以形成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6.通过市场方式充足商业银行资本金

从总体上来说,银行通过市场方式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有三个途径,一是利润留成,依靠自身的积累;二是通过资本市场来补充资本金,发行股票或债券融资;三是私募扩股,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或原有股东增加投资来达到增加资本金的目的。

7.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简化存贷款利率期限结构、推进大额存款利率市场化、推出利率衍生产品、理顺央行的利率关系等方式,来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种种迹象表明,利率市场化时代已离我们不远。为此,我们需要健全组织管理体制,设立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或岗位。同时要夯实基础,建立先进科学的内控制度,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特点的利率走势预测、利率风险计量和利率风险管理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模型,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鼓励引导商业银行借助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拓展经营领域,大力发展非利差获利型中间业务。

8.构建汇率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人民币汇率研究,密切关注汇率走势,提高市场反应和应变能力;借鉴和运用先进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对人民币汇率风险的统一、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开发和引进先进的系统,以保证“一日多价”的实施;强化资产负债币种结构匹配管理,严格控制结售汇敞口头寸。

9.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第一,统一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和执行统一明确、能够体现对操作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的风险管理政策。第二,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对新巴塞尔协议所建议的三种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和选择,在做好数据收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逐步开发适合本行特点的内部风险计量模型。第三,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的操作风险治理结构。第四,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商业银行必须自上而下建立、倡导、执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第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经济资本约束和绩效考评机制。逐步改变传统的只关心当年账面收益的绩效考核办法,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强化经济资本约束。

4.信息安全协议 篇四

1、乙方接入甲方网络的用途为:□企业自用□对外经营用□其他

2、乙方不得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形式的非法VOIP和国际来、去话及转话业务,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乙方不得开设各类服务站点(包括 BBS、WWW、FTP等)。

3、乙方不得利用甲方提供的网络资源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不得利用互联网络传播妨碍社会治安和宣传封建迷信、淫秽黄色等信息;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组织邪教活动、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不得利用互联网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用户数据资料,不得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4、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转让和出售接入甲方网络业务使用权,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乙方负责。

5、乙方有义务对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行宣传教育,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违法活动。

6、对出现来源自乙方的互联网攻击,甲方将通知乙方限期进行处理,对未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处理的,甲方有权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安全事件的进一步扩大。当出现紧急事件时,为保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甲方有权在事先不通知乙方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措施,且不承担违约责任。

7、乙方有义务配合国家主管部门和甲方进行网络安全事件的跟踪、调查,并提供相关的、合法的资料。

8、乙方使用甲方提供的服务时,应具备合法的相关资质,并保证其有效性。乙方申请服务时,需向甲方提供:公函、注册登记证照副本原件或加盖红色公章的注册登记证照复印件、资质证书。经办人提供本人真实有效身份证件和联系电话。并保证所提供的乙方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乙方有义务配合甲方工作人员核对客户资料,保证业务内容与许可证载明事项一致。甲方如发现乙方所填写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有权停止向乙方提供服务。

5.全员人口信息安全保密协议 篇五

(供参考)

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扩充职能,对人口信息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做好新时期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政策研究,为了给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可靠的人口信息,迫切需要人口计生部门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

为创造良好的全员人口信息运行秩序、环境。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委关于加强在信息服务中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精神,为加强信息管理,禁止在公共信息服务中违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项协议,遵守如下条款:

(一)全员人口信息安全制度落实。建立和落实全员人口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信息安全责任制和保密管理、密码管理、等级保护、重要部门人员管理等制度,加强全员人口信息安全经费保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明确了一名主管领导负责信息安全工作,指定一个机构承担全员人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指定专职全员人口信息管理人员;没有主管领导批示不得向其他部门或个人提供全员人口信息相关数据;建立并落实岗位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制度;

(二)全员人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全员人口信息要做到转机专人专用,安装全员人口信息计算机不得连接互联网。强化全员人

口服务器,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责任认定及防篡改、防病毒、防攻击、防瘫痪、防泄密等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计算机、、移动存储设备、电子文档安全防护措施。

(三)全员人口信息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全员人口信息置顶应急预案、演练、落实,应急技术支援队伍建设,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处置,重要数据和业务系统的灾难备份等。

(四)全员人口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全员人口信息工作人员不定时参加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掌握信息安全常识和技能、重点岗位持证上岗等。

(五)全员人口信息责任追究。对违反全员人口信息安全规定的行为和泄密事故、信息安全事故的查处,对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责任追究、惩处。

(六)全员人口信息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制定和落实整改全员人口信息安全制度、防范措施、设备实施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的分析排查等。

旗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任人:

旗县市(区)人口计生局统计负责人:

6.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新常态 篇六

当前环境下, 大规模的安全威胁事件时常发生, 从而引发高等级的应急响应活动愈发频繁, 如心脏出血漏洞的爆出、携程系统被攻击等。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随着SOA (面向服务的软件架构) 设计思想的普及, 为缩短开发时间, 各类开源或商业组件获得大规模应用, 这种耦合结构导致任何一个组件出现安全漏洞, 都会影响整个软件系统, 进而影响大量设备和用户。另一方面, 随着漏洞挖掘和利用技术的发展, 更为先进的挖掘和利用方法被发掘出来, 导致被发现和利用的漏洞数量大幅增加。当一个严重漏洞被挖掘出来后, 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和网络媒体, 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迅速传播开来, 针对漏洞的攻击行为也会迅速增加。

一般来说, 漏洞被公开后的72小时内, 属于安全应急响应的“黄金时间”, 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成功完成响应活动, 系统被“攻陷”的概率就会比较低。但是, 据统计,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的时效性 (也直接影响了有效性) 很不如人意, 比如在心脏出血漏洞披露后的72小时内, 国内网站仅有18%的比例进行了修复, 也就是说, 还有72%的网站仍然处于危险状态, 暴露在已经非常活跃的网络攻击之下。由此可见, 针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大规模应急响应属于一个系统工程, 强调多方协同合作, 单打独斗将无法应付真正的大规模信息安全事件, 及时有效地实施一系列响应活动, 从而获得整体安全性的战略动员和自动化部署能力, 可能更为关键。

新常态下实施有效应急响应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几点。

1.掌握威胁情报

2015年和2016年RSA大会均强调了威胁情报对于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的重要性, 谁收集的有效威胁情报越多, 谁就能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占据主动。收集到威胁情报后, 安全专家会对其原理、影响范围进行分析, 研究检测和防御的办法。

2.开展有效防御

安全专家研究出威胁情报的防御办法后, 需要将防御办法及时有效地部署, 并以合适的形式推送给用户, 如升级安全系统的各种补丁、插件、特征库、快速App等。

3.提供大规模服务能力

在短时间内对成千上万的设备系统进行升级和修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不同形式的“软件定义”架构, 逐步建设大规模的自动化部署系统, 例如, 批量地升级系统配置、对系统服务进行重新编排等。此外, 线上线下 (O2O) 安全专家的互动在安全应急响应活动中也非常重要, “线上”可以掌握最新的威胁情报和全局动态, “线下”拥有第一手的数据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 实际业务影响判断、现场取证分析等。将线上线下能力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4.监视和闭环

监视应急响应活动的最新进展, 并对应急响应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 以便针对性的调整策略。这一步骤需要大范围的数据获取和处理分析能力。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哪一个因素, 都需要一个多方参与的安全生态链才能打造完成, 这里面需要用户、主管单位、行业机构、安全服务商、产品供应商等多种角色进行协作。归纳起来, 新常态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需要“云地人机”四方协同, 如图7所示。

图7中, “云”代表线上、集中远程提供服务、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能力等;“地”代表线上或线下分布的大量安全产品;“人”代表安全专家、专业领域知识等;“机”代表系统、设备、自动化检测手段等。这四者相互融合, “云地”配合代表着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布的协同;“人机”配合代表着“机”需要向安全专家取证、学习才能加强自身响应能力, 而安全专家则需要有能力掌握并有效使用各种安全系统等。

下面给出一个实例, 对这四者的关系进行说明。某单位突然发现局域网内出现一种新型病毒, 该病毒隐蔽性很强, 单位电脑上安装的杀毒软件无法检测和查杀, 网络管理人员只能求助杀毒软件厂家, 厂家工程师到现场处理, 确认该病毒为最新出现的蠕虫病毒, 必须研发出对应的病毒查杀库, 于是抓取病毒的特征码, 提交给病毒库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利用提交的特征码, 很快就研发出新的病毒库, 并部署在厂家云安全服务中心, 启用自动下发程序, 定期向所有安装杀毒软件客户端的电脑推送新的病毒查杀库。杀毒客户端收到最新病毒库后, 立即启用查杀进程, 迅速将该类病毒清除。

在这个病毒爆发应急响应过程中, 云安全服务中心、杀毒软件客户端、厂家工程师及研发人员、自动下发程序分别扮演了“云地人机”的角色, 正是这四者协同配合, 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对病毒爆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响应。

结论

随着新型安全威胁的不断涌现, 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环境愈发复杂、恶劣。为减少突发的信息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 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体系, 快速有效的应急响应活动可以有效保证安全威胁发生时, 能够将系统从故障状态迅速切换到应急状态, 保证重要业务系统的连续性。当前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应急响应, 认为只要花钱引进最新的安全产品, 就能保证信息安全,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 信息安全领域也不例外, 无论部署多么先进的安全防护系统, 仍然难以避免一些新的管理漏洞和技术漏洞, 特别是当前网络边界无限延伸, 使得事故发生时, 如果没能及时做出响应, 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 对应急响应PDCERF流程和应急响应预案进行了分析, 并对未来“云地人机”协同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7.企业信息安全,揭露网络威胁新招 篇七

下表1罗列了今年以来,在世界各地发生的严重信息安全事故:

Check Point北亚洲区地区总监梁国贤表示:“此等攻击已造成数百万客户的记录、个人信息及其它敏感企业组织数据的外泄。就正面观点来说,这些公司已开始采取补救行动,并以更主动的态势应对安全课题,能在发生入侵的第一时间报告,在大部份的情况下会迅速通知其客户及人员发生的实际情况。然而业界应该仔细审视这些不同事件间的共通性,以及其新兴手法模式,以便更有效抗击网络攻击。”

锁定目标攻击

上述攻击都经过非常缜密的规划及执行,属于符合进阶持续性威胁(APT)条件的精密攻击,并针对目标公司精心策划,受影响的企业范围之广令人吃惊。攻击者经过高度训练,挑战的快感与实质获利促使他们犯罪。

这些攻击拥有军事突袭般的精准度:黑客首先尝试并重制被锁定公司的整体网络,以便在执行方案之前,先在实验室环境中模拟攻击。就HBGary案例而言,显示出犯罪者具有高度的耐心及决心,他们宁愿冒违法的风险也要进行攻击。

社交工程攻击

此等攻击的另外一个相似之处,是它们都采用社交工程技巧。网络罪犯先锁定及操纵企业内部的员工,以“破解人心”的方式渗透进公司系统。不幸地是,用户通常是公司安全系统中最脆弱的一环。

黑客永远都能找到有漏洞可攻击的使用者:或许是安全意识不足的新进员工,或是过度热心,以致于不小心透露太多信息的秘书。一旦进入公司系统后,黑客就会不动声色地运作。他们会在被侦测到且公司开始进行调查之前,尽可能潜伏并窃取最多的信息。有时甚至可能长达数年。

此外,这些网络罪犯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业余黑客。他们类似恐怖份子,具有资金、动机及目标,组成精密组织。黑客部署相当多的智慧、时间及资源,精心策划社交工程攻击及收集信息财产。其造成的损害大小,完全取决于攻击者的主观意愿。

黑客的金矿:信息

财务信息不是唯一值得窃取的高价值数据。从这些入侵事件中所见,攻击者寻求较多的是一般的客户信息,而少为特定的账单或信用卡数据,这类信息对垃圾邮件寄发者而言非常值得利用。

企业的客户数据库记录,包括通讯方式、姓名及电子邮件等,就等于拥有许多宝贵的信息。此信息可用来制作自定义化的垃圾邮件,加注用户的姓名、详细数据及兴趣后,便显得十分逼真可信。比起一般的垃圾邮件,容易使得使用者开启自定义的垃圾邮件并按下链接,使垃圾邮件寄发者的获利。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梁国贤还表示,公司不应抱持着已善尽本份,因此不会受到攻击的错误观念。锁定目标的攻击日益增加,没有任何公司能完全幸免。企业必须在网络罪犯及其公司网络和资产之间,尽可能建构更多的屏障。

保护应从涵盖网络、端点,以及连接网络等多重安全性装置间部署清晰安全策略开始。企业需要进行多层保护,包括功能强大防火墙及入侵防御系统fIPS来侦测混合威胁;全面化端点安全解决方案,以保护端点及行动装置安全;预防性的数据外泄解决方案来保护信息资产。安全策略必须配合公司商务目标,并让内部员工充分了解。此外,企业应该重新仔细检视数据资产的取用方式,以重新评估如何做出最妥善的保护。

上一篇:冬季灭鼠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