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2024-09-08

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精选13篇)

1.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一

沂北中学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 思想品德

执笔: 祁波

审核 :田恒娟

张玲

课题: 学会亲近社会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2011年9月3日

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会背会用会感悟青少年为什么要亲近社会 学习难点:青少年亲近社会的原因

学习重点:青少年亲近社会的原因,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一,自学质疑

1、亲近社会的含义和重要性

2、我们如何做到亲近社会?

3、“看客”心态的表现,克服“看客”心态的必要性

4、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5、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6、列举学校、社会中不守公德、不讲文明现象

二,交流展示

三,互动星空

1.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现象和不良诱惑。

2.议一议:你认为青少年怎样才能抵制来自社会不良现象的侵害?

四,点拨空间

我们如何做到亲近社会?

五,巩固提高

1.2007年6月11日,年仅20岁的辽宁省大洼县农民工刘明,在暴风雨中遭遇车祸,多处骨折。同行者为救他的性命,12次向路人下跪求救,却屡遭冷遇。最终,刘明命丧狂风暴雨之中。对材料中见死不救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情绪 ②见死不救的行为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③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④见死不救是人们的权利,无可厚非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形成讲公德、讲文明的社会风尚,有助于()①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 ②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

③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公德意识的树立和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近几年来,娱乐圈中不时传出吸毒等丑闻。2007年5月26日,歌星谢东也因吸毒被警方带走。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必须做到()

①心中有把“尺”,以自己的情感好恶作为判断标准按

②积累社会经验,不断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③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的行为坚决摒弃

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①个性心理 ②道德修养 ③交往合作 ④文化知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行为中属于亲近社会行为的是()

①过马路时,看见盲人,上前搀扶②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孕让座③看到有人在公共场所乱涂乱写、乱贴广告而无动于衷④参加献爱心活动,为灾区人民募捐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 6,我们惟有积极主动地亲近社会,才能()

①适应社会、融入社会②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③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④实现自身的全部价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是()A.纪律 B.规章制度 C合同 D.社会公德

8.在《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经受了妖魔鬼怪的种种诱惑。在诱惑面前,唐僧和沙悟净意志 坚定,不为所动;猪八戒贪图享受,屡屡中招;孙悟空火眼金睛,不仅能及时识破诱惑,而且能想尽办法降妖伏魔。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懂得()

①要不断增强辨别是非能力 ②世界上总存在种种不良诱惑,只要有清醒的头脑和警惕之心就能抵制③勇敢的人敢于同不良诱惑作斗争,聪明的人总能想出种种办法抵制不良诱惑④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我保护能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为更好地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中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这些素质主要表现在

六,反思星空,学法提炼

2.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二

一、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构建纵向目标体系

理清上位目标和下位目标的关系,就是认清不同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在确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明确它的上位目标,这样才能把握住下位目标的基本定位,必须自上而下地确立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

1. 明确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党的教育方针就是“领”,抓住了这个“领”,下位不同层级的目标就会“百毛皆顺”。明确了党的教育方针,就把握住了教学的大方向,领会了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就会高屋建瓴地开展教学。

2. 潜心钻研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提出了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作为教师,必须潜心钻研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深层次地把握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及内容等。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最核心的部分,教师要明确所任学科的课程目标与所任学科所处学段的课程目标。明确了这些,在制定下位目标时就会游刃有余、收放自如了。

3.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必须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的实际等制定。这是教师创造力的集中体现。首先,制定学年(学期)教学目标。教师认真通读学年(学期)所用教材,要对教材特点和设计意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而制定科学的学年(学期)教学目标。然后,制定单元目标。教师应悉心钻研教材单元内容,理清单元的内容结构,把握单元内容与全册内容的关系,明确单元安排的依据、设计意图和地位,进而制定单元目标。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的课程标准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明确了这些,教师就会比较准确地定位单元目标。最后,制定课时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师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达到的教学结果,是上位诸层目标的最终体现。教师必须用心钻研教材内容,吃透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查阅教学参考资料,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整理备课信息,并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课时目标。

二、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

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就是明确同一层级教学目标的关系。教材是依据知识内在关系整合的系统整体,教材的每一层面在横向上都存在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理清同位目标的关系,构建横向目标体系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教学目标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1.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对学段(学期)所用教材进行通览,明确不同学段(学期)教学目标的关系。如,通过对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通读和研究,要认识到,教材采用生活主题模块的编写方式,统筹设计,把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对学生进行心理、道德、法律与国情教育,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就会有的放矢、从容不迫地开展教学。然后,对同一层级不同教材单元(章节)进行研读,明确单元(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单元包括第七至第十课。第七课教育学生懂礼貌、讲礼仪;第八课教育学生能竞争、善合作;第九课教育学生能宽容、会尊重、讲平等、善体谅;第十课教育学生为人诚实守信。这四课重在引导学生探索交往的品德和艺术,其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对不同课时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明确课时目标的关系。如,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包括两框(两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诚信的重要性,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一个诚信的人。第一课时是第二课时的前提和基础,第二课时是第一课时的升华和归宿。明确了这些,教师在教学中就会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2.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的三维教学目标。

新课改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它的提出也是本次新课改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层级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教师要深钻细研教材,深层次地挖掘每一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什么,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以什么载体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并且要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与教学情景等出发,既要重视知识目标,又要重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切实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做到主次得当,目标明确,从而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但是也不能机械地、一一对应地照搬上位目标的设计模式,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

3. 把握同一层级不同单元(章节)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在每一单元(章节)中都有一些在同类知识中占有重要分量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是教学的难点,以及学好单元(章节)内容的最佳突破口或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即教学的关键。教师必须潜心钻研教材,深入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的精神实质、内在联系、纵向关系及广度与深度,科学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它们协调一致,地位明确。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切实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境界。

3.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83-0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学生,要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即便仅仅是一小步,这堂课就是有效的。”好的课堂是艺术化的课堂,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思考,师生融洽交流的载体。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课堂教学往往需要更明确的目标作为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差异,确立各个教学流程的小目标,以使学生有可触的学习目标。那么,如何通过优化课堂目标来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的高效呢?

一、明确课标硬性要求及目标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中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要以科学准确的教育目标作为先导,培养学生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及社会认知上的知识素质能力。教师可在课标宏观目标的基础上,对不同课型下的课堂设计进行目标分化,并尽可能具体化。既要保证课堂阶段目标的可触性,更要注重让学生在学习中需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某个板块或阶段的目标。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及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有清晰的认知。思想品德学科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标三能”的实现过程中。其中,“一标”是指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遵从初中阶段思品课程的教育要求,依照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及认知层次,确定适应本阶段的教育内容,建立能够促进学生素质成长、价值理念形成的教育目标,这一教育目标既可以是宏观的教育指向,又可以是具体到某个内容及某个活动板块的微观目标;而“三能”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教育目标的引导下,通过参与具体的教学环节,在知识能力、辩证分析能力及价值认知能力上获得显著提升,并在认知方法、学习方法等上获得精髓,最终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中国社科研究院王玉明博士认为,政治学科的教育并非一成不变,其教育目标会随着社会形势、教育需求的变化而发生迁移与调整。未来,受教育者除了学生,还可能有家长等其他人群,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还要结合国内外的时政要闻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灵活、可变、高效的课堂设计方案。

二、尊重主体,定位趣味性目标

在素质教育中,思品、政治学科是体现教育主体价值的重要组成。在初中阶段,开展思品教育的素材很多:有历史故事,如宋代机智救人的典型司马光、明代御侮报国的英雄戚继光、抗日时期的儿童英雄王二小等,这些都能在思想上给学生以启迪;有文人故事及文学作品,如唐代贾岛推敲的故事,南宋岳飞的《满江红》及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些都能在情操上给学生以滋养;有生活实践,如公交车让座、建设美好社区等,这些都能在思想上给学生以规范,在行为上给学生以指引。不同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存在差异的。众所周知,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有限,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巧设具有趣味性的目标,那么学生在参与学习时便有了浓厚的兴趣。

如在对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五单元《国策经纬》第16课《可持续发展》进行内容设计时,由于类似的内容学生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都见过,只是理解的深度不够,故而学生在本课学习前,表现出较低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进行课堂目标设计时,首先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划为农业、工业、畜牧业等方面,然后要求不同小组选定一个课题,研究讨论并形成可持续发展规划,最后在课堂上展示,笔者引导学生将答案综合后形成整体概念。学生的主体性被挖掘出来,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也较高。

三、优化教学,确立高效化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具有多变性,在教师的巧妙设计下可以变得生动有趣。不过无论怎样的课堂,都需要教学环节做支撑。只有在教学时高效地完成各个环节目标,课堂效率才能得以保证,但前提是环节目标必须科学、可行、有效。

从课时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一般为3节/周。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既要保证学生能够获取课本知识,又要提升其综合学科素养,还要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品行,课堂目标之多、任务之重可想而知。高标准、高要求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在保证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精简而高效的课堂环节,以目标为引导,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知识目标要点及练习题提前通过PPT呈现出来。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既不需费心抄题,又不必等老师逐个去念,这样就节省了课堂时间。例如在进行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7课《偶像与自我》的教学设计时,笔者就将搜集名人名言或名人视频的任务放在了课前,运用超链接置于PPT文件中,课堂展示既省时又高效。而在设计关于“我眼中的偶像”座谈会前,笔者将座谈目标呈现于PPT上:①说说“我”的偶像。②“我”的偶像有哪些优缺点?③“我”对偶像应保持怎样的态度?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科学高效,引导学生进行了头脑风暴,起到很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四、巧设作业,设置巩固性目标

作业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既学知识,并发现学习规律。笔者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时,时常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且对其作业完成的目标要求进行具体规范。初中三年,思想品德学科的作业难度虽然有异,但是在作业布置的结构上存在共通性,即都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紧扣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有目标的练习引导与要求。

例如,在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单元第3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结束后,笔者进行了整课总结,并设置了两个课后拓展问题: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论哪个朝代都不乏为国捐躯的英雄,请你找出我国历史上捐躯报国的感人事例,并体会本节课课题所包含的意义。②有人说,战争离我很远;也有人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同学们,你认为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心系国家”?

通过目标明确的作业设置,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与解决的过程中,再次巩固教学内容,并加深对本节内容的认识及对自身行为的调节与规范。当然,作为思品教师,要充分考虑作业设计的巧妙性,尽量能够做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达到巩固知识、“温故知新”的教学目标。

趣味性目标、高效化目标、巩固性目标等都是课程的子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设置科学、明确的层次化目标,更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以较高的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深刻体会目标优化的教育价值,从自身做起,坚持设计优质、高效的教学过程,以便更准确地达成教学目标。

4.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四

摘要:自从我区实施研学后教课改以来,各学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探究例如象贤中学的三元教学模式研究,洛城中学的“332教学模式”研究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课改成果。以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找到依据,提出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的措施和路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70-01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其具有导向、激励、测评等功能。与新课标的规定及新课程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我区实施研学后教以来,对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产生了模糊的概念。以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为指导,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设计找到依据,提出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时应采用的措施和路径。

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实施出现的问题

1.1 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设计表述不完善。由于对新课程改革把握不准确以至于认为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仅仅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的“三维目标” 一一对应,使得教学目标千篇一律,尤其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设计时,部分教师仍使用“进行自尊自信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目标陈述。这种目标设计形同虚设,无意义可言,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目标遥不可及虚无漂细。假大空的目标内容,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思想品德的课程具有其特殊的课程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非常大的空间,对学习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内容的表述应具体。

2.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忽视对学生学的关注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54%的教师虽按照其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但使其陷入到被动呆板的位置。由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限定了范围,有的教师担心是否可以按事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问题,反而将重点放到了自身的教上,降低了对学生学的关注度,违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2.2 不关注学生和课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善教学目标。此类状况在新教师中较频繁。实习的第一节课,记忆犹新。我的教学重点只是将备课的内容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去讲授,一节课下来关心的是自己内容讲完没有,重点点到了没有,而没有留心将重点、主体放到学生身上。

2.3 实施教学目标时,主观随意。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且对教学目标的不重视在课堂实践中体现的更明显。没有教学目标就像一只没有线的风筝,随风舞飘,教师会随着自身的反应与兴趣点随便的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或是对自己想谈的问题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讲,没有计划可言,随意性强,这样的教学难以实现有效教学。

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优化的策略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教师对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认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阐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实施、以及在课后及时对教学目标的修改进行优化的措施进行阐述。

3.1 优化教学模式。作为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党的大政方针及其他社会科学知识,都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要完成这些内容的教学任务,就需要教师化平淡为新奇,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呆板为活泼,变陈旧为鲜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功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远不如其形象思维能力。他们讨厌填鸭式的机械灌输,渴望欣赏和倾听生动活泼的教学。因此,我们教师只有优化教学模式,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模式,运用幽默教学艺术,运用漫画、典故、寓言故事、名言警句等教学形式,把课本知识由学生的间接需要变成直接需要,形成强烈的内部动机,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3.2 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他们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这样的方法不但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而且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围绕课文的内容开展讲故事大赛、让学生上台讲课老师当学生转换角色等活动。学生们对这些活动深感兴趣,学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3.3 探究性学习以教师引导为主。探究性学习是让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他们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自主空间,但这并不代表探究性课堂就是放羊课,完全让学生放任自流。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既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要控制课堂进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生老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对于那些好奇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用一些有意思的观点、事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抛出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不断引导他们的思维。对于一些学习兴趣浓厚好胜心比较强的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保障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竞赛可以是个人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竞争,可以是一些知识考试可以是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是以活动的形式进行,老师可以在最后将每个同学或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活动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去完成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对于那些比较有知识基础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学习。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5.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五

一、指导思想:

1、学习社会发展常识与中国基本国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初步整理归纳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情知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提高爱国热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 才;

3、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教材分析:初三思想品德使用教材,共有四单元、十课内容(其中第一单元为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第二单元是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第三单元为 融入社会,肩负使命;第四单元讲满怀希望,迎接明天,是全书的落脚点。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四、学生情况分析:这几班的学生通过半年的教学对他们有较深的了解,在本届学生中处于中上等水平,学生的学习也是很不平衡的,尖子生有,但不是特别突出,中等生较少,后进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有待于提高。

五、教学措施

1、注重理想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初中阶段是树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时期,理想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理想是方向,是明灯,是信念,也是动力。从上学期学生的状态来看,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因而学习中动力不足。在我们年级组组织的一次学生座谈会上,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各科老师所反映的学生问题归根到底是思想问题,不论是面对中考还是学生的终身发展,我都深感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以及在思品课和学校常规活动中强化理想教育的必要。本学期打算从两个方面着手完成这项计划,一方面借助教材知识,在复习相关内容时强化;另一方面利用课下时间通过与学生进行谈心式的交流时强化。

2、认真完成中考备考复习。首先,做好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这是我们进入复习阶段的第一步,是夯实基础的阶段,工作计划《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下学期工作计划》。思品的知识具有关联性,所以知识的系统复习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复习,以便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在帮助学习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这一阶段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课标要求。如果说在新授课中,我们只是注意了课文内容及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话,在学习主题的复习中要深刻体会课标的要求。在课标中规定了每个学习板块的若干学习主题,围绕着学习主题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就是中考命题要达到的要求。在本阶段要利用适当的经典练习,练习题不必太多,也不要偏难,从题型、考察的角度上下功夫,希望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即学生能从宏观到微观掌握思品最基本的线索和最基本的框架,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其次,进行充分的专题和时政复习。几年的初三思品教学让我认识到这是中考备考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复习要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之上,打破教材次序,围绕时政热点,对相关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即把知识专题化、系统化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预计完成真正的知识综合,也就是学科内的综合和史政综合学科内的综合,这个阶段,将积极和历史老师在教研中互相沟通,找出教材中政史综合的点,特别注重当前时政热点和思品和历史教材的结合。再次,在模拟训练中做好查漏补缺。这是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中考的氛围的同时对每套试题的命题原则、题型、考察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对忽略的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对模拟试题认真讲解的过程中,关注一些命题角度较好,能够考察重点知识,设问有层次、综合性比较强的符合中考命题的特点的题,做为重点和例题,举一反三,进行答题技巧的渗透和语言组织的训练,分题型归纳解题方法。

3、做好学生的考前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以平常的心态应对中考,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习进行心理上的调解,使学生轻松自信的迎接初中生活的结束。

4、与大家团结共进。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对于一个集体,只有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此在本学期中要做到学科工作服从年级组的整体安排,并尽自己最大努力,协助班主任完善班级管理,团结其他老师完成体育、信息和理化生实验考核的备考工作。

六、课时计划表2月底至4月中旬第一个阶段:知识的系统复习 具体内容如下:单元一:学法用法,自我保护

1、认识法律(七下7课)

2、遵守法律(七下7课、七上8课)

3、依法自护(七下8课、七上9课 八上6课)单元二:行使权利,履行义务4、权利和义务同行(八下1、2课)5、维护我们的人身权(八下3、4、5课)6、维护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八下6、7、8课)单元三:承担责任,服务社会7、崇尚公平,维护正义(八下9、10课)8、学会合作,诚信做人(八上8、10课)单元四:崇尚宪法,依法治国

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依法治国(九年6课)

10、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九年6课、九年3课)单元五:知晓国情,报效国情

11、认清基本国情,坚持基本路线(九年3课)

12、关注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九年7课、九年9课)

13、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精神文明(九年5课、九年8课)

14、建设先进文化,实践三个代表(九年3课、八上5课)

15、坚持科教举国,提高创新能力(九年4课、九年9课)

6.八年级下学期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 篇六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让学生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在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单“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受法律保护的人身权利,引导学生用法律维护自已的权利,通过人身权利这个侧面呈现我国日益发展的民主制度,进一步凸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三单元“走进小康时代”,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变化,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在今后一时间内的奋斗目标,激发学生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热情,智慧和使命感,增进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认识。第四单元“我们的民族大家庭”,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良传统,以自已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引导学生在自身学法懂法的基础上关注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从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之中。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处事能力,促使自身发展。教会学生与同学、教师结伴同行,走过美好的青春,走向幸福的人生。在冲突的学习中化解矛盾,健康成长。随着日益扩

大的开放,教会学生了解外国文化、风俗,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交往。在错综复杂的交往中,如何以诚心待人,做一个尊重懂礼貌,讲礼仪的人。

三、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也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四、实施目标的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4、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5、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6、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第二、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第三、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第四、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7.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七

关键词:问题;目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诸多因素中,课堂教学目标是最重要也是最简明的,是最不应该被教师所忽略的。教师只有对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处理和解决上述问题和摆脱上述问题带来的困扰,否则只能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概念界定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陈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要面向全体学生。二要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完整的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三个领域一体化。

2.主体性原则。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但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许多教师仍然以教师为主体的陈述方法。例如,“通过对参与民主政治方式和途徑的了解,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在积极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参与政治社会的同时,自觉遵纪守法,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多方面有了飞速的发展。”等。

3.可测性原则。

“可测性”是指某一条目标要有明显的测标标记,表现为:“一是测标点要明确具体,二是测标方法要明确具体”。学生习得能力的反应不外乎两种形式,一是内隐反应,是人的内应心理活动;二是外显反应,是学生某种有形的可观察到的行为方式。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关键就是要把那些反映内应心理活动的教学目标外显行为化。

(二)科学编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

1.采用结构化策略,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确保目标的完整性。

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一个规范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2.采用动词界定策略,选准描述教学目标的动词,使行为的表述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有把教学目标转换成行为目标,目标才能被观察或评估。同样对制定与落实三维目标这个抽象体,也只有把它转换为具体的行为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执行,学生在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预期行为才能为教师所观察或评估。

3.采用融合化策略,融合性陈述“三维”目标,确保目标具有效性。

教学目标必须明白地告诉学生自己“要在什么活动情景”中学习,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怎样的学习行为”,还要知道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什么程度”,即构建融合性“三维”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表述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太笼统、抽象,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以及可测量性,不能有效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

2.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着重认知目标,轻情感、动作技能的目标。

3.部分教师过分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教学目标高于或低于学生的学习水平。

4.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比较陈旧,不够规范,不符合新课程要求下的三维目标要求。

5.完全割裂表述上述三维目标,认识不到上述三个目标的融合性。

五、教学目标设计要注意的事项

1.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整合。

3.我们制定目标应该具体、可操作性强。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目标教学设计中,应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唯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成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导航仪。

参考文献:

[1]王雪玲,浅谈思想品德新课改中的问题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65).

[2]张健.新课改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中小学教育,2012(7).

8.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八

本学期本人主要从事九年级7—12班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

二、工作态度:

﹙1﹚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关爱学生,团结同志,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2﹚面对即将参加中考的九年级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和搭档徐颖老师认真研究教学策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选、精讲、精练,以使知识的学习扎实、高效;并针对各班不同的班风、学风,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保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工作质量:

﹙1﹚为面对全体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看的书、做的题,我都亲自做一遍,以掌握所需时间,合理安排,更好地利用课堂时间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凡学生做过的《同步》,我都一一过目批改,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3﹚紧跟时政,排查重点。为引导好学生的复习,我们查阅了去年的中考试题集,把与时政紧密关联的好的题目一一摘录,形成了法律专题试题一份,其它好的题目根据需要运用到每一节课中。

﹙4﹚循序渐进,提升能力。每节课把一题或两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课前出示,以引发学生思考,进入复习内容,并在复习后相互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达到了激发兴趣——深入思考——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应对中考的目的。

9.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九

第一单元 做一个高尚的人 第一课 诚信为本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做一个高尚的人》之《诚信为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诚信的内涵,懂得说话诚实、待人真诚、信守诺言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能辨析事理。

3、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白诚信是为人之本,启发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教学重、难点:明白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是为人之本,做人要诚实守信。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资料,查找关于诚信的格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组织教学

二、体验心情,感知失信

1、小组交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情况,你的心情会怎样?为什么?

(1)你和某人约好在一个地方见面,打算一起做一件事,可他却无 缘无故地迟到了半个小时。

(2)、你取得荣誉时,有人当面给你说好话,可背地却表示很瞧不起 你。

(3)、你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东西,可后来发现它是假货,而且质量 非常差。

2、集体交流反馈,教师相机点拨

3、案例评析,体会失信的危害

(1)课件出示: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资料

(2)思考评议:是什么害了这些孩子的健康?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三、揭题解题,感知诚信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说说:什么是诚信?

四、赏析评议,感悟诚信

1快速阅读《一诺千金》的故事,思考: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教益?

2、读后交流:读了《一诺千金》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观赏《曾子杀猪》视频,讨论:曾子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集体反馈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五、拓展交流,内化诚信

你觉得怎样做才是诚信?请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

六、总结积累,升华诚信

1、教师小结:诚信是为人之本,个人要诚实守信,企业也要诚实守信。我们都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因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会使我们得到更多人的尊敬。

2、布置课后制作“我的诚信卡”,积累关于诚信的格言。

3、欣赏儿歌《我是诚实的小孩》

第二课 名誉无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名誉的内涵,懂得名誉无价。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懂得与文本对话,与同学交流,能辨析事理。3情感目标:使学生知道名誉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明白名誉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一、名誉是什么。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是什么意思?

1、为什么我们要爱惜名誉? 名誉对一个人或一个单位来讲很重要。

2、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是怎样爱惜名誉的呢?请大家阅读《无声的竞赛》。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一个人的名誉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是自尊、自爱、自强的表现),也代表着集体或国家,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惜自己名誉的人

五、爱惜名誉

1、交流周处的故事。

2、交流爱惜名誉的小故事或资料,并谈感想。

第三课 善良同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千周需要付诸于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做一个诚挚而富有善良之心的人。

2、能力:懂得主动体谅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知识:理解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教学重点】 善良的内涵和要求 【教学难点】

与人为善要见诸行动。【教学方法】

情景分析探讨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 教师收集有关善良的事例。

2. 准备课堂辩论活动、学生捐献爱心活动。3. 准备合作探究单。

(二)故事导入

出示视频材料:丛飞捐助山区失学孩子上学等事迹。师:丛飞的誓言和承诺反映了他是怎样的人?

(三)辩一辩:

正方:丛飞这种做法是值得的 反方:丛飞这种做法是不值得的

(四)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五)小组合作讨论。

第四课 做正直的人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

2、知道正直的人要公正、坦率、敢于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敢于说真话。情感目标

1、体会正直是高尚的。

2、尊敬和爱戴正直的人。

3、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行为目标

1、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正确的言行,坦率地对不良现象提出批评。

2、做到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同学。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为人正直。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做一个正直人的愿望。用真实感人的事例激发人;用正反事例使学生学会选择。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谁看过电视剧《包青天》?谁知道为什么人们称包拯为包青天?

小结:包公是一个正直的人,无论是对亲人、还是对别人都是一视同仁,坦率公正,不徇私情。

三、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

1、其实,像这样的人是很多的,谁能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给大家听。

(学生通过自己交流收集资料,使学生感到,人们是崇尚正直的,并愿意以正直的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

小结:社会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那些正直的人们,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2、不管是包公、还是朱德,我们都感到为人正直是不容易做到的。你说对吗?

(学生联系故事内容,弄清只有无私无畏,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才能做

到为人正直。)

3、正直是个人的品质,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这种正直的品格。请同学们听一段故事《五美元买来的楼》谈谈你的想法。

(无论何时,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保持做人的根本)

4、在我们少年儿童中,也有为人正直的问题。谁能说一说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学生在联系自己实际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深化对道德观点的认识。)小结: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应当以正直无私的人为榜样,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同学之间相处,也要为人正直,敢于坚持公道。对的就支持,错的就反对。在评选三好学生、期末小组评定等项工作中,要实事求是,抱公正的态度。平时对同学要坦率,真诚,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同学的缺点错误能坦率地、真诚地提出批评,对自己的缺点也不遮掩,不做当人一面背人一面的事,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

5、有人说:“正直的人,总得罪人,会吃亏,不能适应社会,”你对此怎么看? 小结:正直的人,千古流芳,小人、伪君子遗臭万年。做人就要做正直的人。

四、运用观点 辨析练习

同学们通过学习,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请你运用今天学习的观点,说一说他们应当怎样做。

第二单元 地球在呻吟 第一课 地球村的人口重负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已不堪重负的原因,懂得把经济转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认清当前地球重负的紧迫形势与发展趋势,未雨绸缪,积极保护地球资源,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的形势。保证后代人的生存质量,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懂得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消除封建性的落后观念,做一个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排头兵。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地球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根源。

2.难点:保护环境,反对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保证后代人的生存质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以地球村的重负现象开启本课。人口的飞速增长,环境资源的消耗速度的提增,垃圾、污水和工业废料的数量持续增加,种种现象,使得地球不堪重负,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条件渐趋恶劣,生存质量日益降低,人类的健康,生命安全潜存危机。那么我们如何来扭转这些不良局势呢?

二、读文本,感知危机

(一)学生读文本

(二)自设问题,交流

(三)问题整合

三、问题情景

1.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历史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2.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与印度、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有什么启示?

6.如何缓解中国的人口压力?

7.世界人口猛增对地球资源带来了哪些压力? 8.如何控制人口增长,有何历史意义?

四、分组讨论,明确道理(略)

五、总结:

1、学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启示?

2、学习本课后我们了解了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及趋向,给地球带来的沉重负担,并对中国人口的问题有所认识,对世界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压力也有所了解,进一步懂得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长期性和艰巨性,自觉走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现代人的生活质量和后代人的生存质量和后代人的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业:

写几条关于环境保护,缓解地球压力的宣传标语。

第二课 日益匮乏的资源

教学目标:

1.以石油为代表,了解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现状,感受人口增长对地球资源的巨大消耗,产生产生危机感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2.知道地球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3.在活动中从搜集的材料和书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提高正确选择资料和分析资料能力。

4.针对地球资源现状,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5.知道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教学重点:知道地球资源的总量是一定的,要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面对人口数量增长带来的地球资源减少,产生珍惜资源的情感。环节一:新闻引发的思考 1.新闻评述引入

国家发改委宣布,将于3月20日凌晨起上调成品油零售价,汽柴油每吨均提高600元。具体到北京市场,93号汽油最高零售价每升上涨0.48元,每升售价8.33元,97号汽油则每升涨价0.51元,每升售价8.87元。这种上调幅度是实施新定价机制后,继2009年6月30日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2.咱们班有不少同学家里都有汽车,课前同学们已经和自己的家长进行了交流,简要了解了最近几年我国汽油价格上涨的变化,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做简要介绍。

3.学生出示统计图表进行介绍。(显示近几年汽油价格增长变化)

4.教师过渡:刚才xxx同学为我们做了近几年我国汽油价格增长的简要介绍,实际上不只是汽油价格上涨,柴油、航空煤油的价格都同时上涨。因为这些燃油都是由石油提炼出来的。(出示石油产品表)石油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根据这张图表,想一想石油价格的上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环节二:价格背后的秘密

1.教师过渡: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那石油价格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吗?为什么?

2.请同学们讨论。

3.预设:学生分析后得出:因为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石油价格今后还会继续上涨,当然汽油价格今后也还会继续上涨。

4.教师小结:所以能源危机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在书中出现,他正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

5.预设:学生谈感想。(产生紧迫感和珍惜情感)

第四课 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重点、难点:

环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生态平衡是本框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危害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典型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下边用多媒体播放的A、B两组风光图片,哪一组是人工改造的?哪一组是天然的?

第三单元 让世界更美好

第一课 放飞和平鸽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查找资料,能够说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的作用。

2.知道为了实现和维护世界和平,人们进行的不懈努力,体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热爱和平,愿意为和平做贡献。学习重点: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贡献。课前:

上网搜集有关联合国及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有关资料。课中:

一、自学交流一:联合国知识知多少

1.自学课本31页至32页内容,结合搜集材料,小组交流有关联合国知识(5分钟)

2、联合国知识知多少竞答活动:

学生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不会的问题老师进行提示。

二、自学交流二

1.阅读课本,结合课本图片内容回答:

(1)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2)中国是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之一,也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战场。我国向日本赠送“和平少女纪念像”表达了我国什么愿望?他有什么象征意义?

第二课 佩戴红十字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十字会的由来,认识红十字标志。

2、知道红十字开展的主要工作。

3、领悟红十字的精神,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红十字标志,领悟红十字精神,了解红十字会开展的主要工作,激发学生乐于参加红十字青少年活动的情感是本节课的重点。而深入领悟红十字的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布置预习提纲,深入了解红十字

(1)了解红十字的由来。(2)了解并练习画出红十字的标志。(不止一种哦)(3)知道红十字标志的来历和这个标志的作用。(4)了解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5)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天津红十字会开展的工作,自由结组选一个方面集中搜集信息。(6)回忆自己曾

参加过的红十字青少年活动,总结感受。(7)理解红十字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电脑出示四川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红十字组织人们捐款捐物送往灾区的视频。

2、学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师导语,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救灾活动中看到的醒目标志,导入课题。电脑出示课题。

(二)你争我抢,汇报交流。

1、师导言:海爷爷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红十字的知识,派天天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大家欢迎吗?(出示电脑图象。)

2、出示预习题:课前,我为同学们印发了预习提纲,请同学们认真熟悉教材,充分了解红十字的知识,同学们准备得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向天天汇报汇报吧。

3、师引导先说说红十字的由来。

4、学生介绍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红十字的知识。师引导答出红十字的多种标志、来历、作用,国际红十字运动、原则、精神等内容。其间穿插天天的考察题。师给予鼓励。

(三)分组合作,集中展示。

1、由天天引出对红十字工作的学习。

(四)总体感悟,情感升华。

1、畅谈感受。我想现在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第三课 走进联合国

一、视频导入(战争带来的痛苦)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你有怎样的感受? 总结:战争带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痛苦。

2.请同学们看一组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

总结:面对着这让人震惊的数字,面对一个个撕心裂肺的悲惨场景,我们都在深深地呼唤:和平,我们需要和平,我们需要世界和平!(板书:世界和平)

3.一个国家的和平离不开为人民服务的警察、政府,但是要让各个国家和平相处,维护世界的和平,需要一个统一的世界性综合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出现。你知道这个伟大 的国际组织叫什么吗?(板书:联合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联合国,了解这一伟大的国际组织(板书:走进)

四、感情升华

1.朗读《联合国歌》歌词,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五、总结

我们一起走进联合国,初步了解了联合国,知道了联合国的神圣使命就是维护世界和平。让我们向全世界许下我们美好的心愿,愿和平鸽叼着橄榄枝在世界每一个角落,自由自在地飞翔。

六、布置作业

1.收集联合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2了解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产生及其职责。3.还有哪些国际组织?中国加入的国际组织有哪些。

第四课 相聚五环旗下 学习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平、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奥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欣赏的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主题歌,让心手相牵让鸽哨悠扬,让世界洒满和煦的阳光,让我们的笑容灿烂绽放!这,就是奥运精神,今天就让我们《相聚在五环旗下》,了解奥运文化,进一步感受奥运带给全世界人民的感动!

师:板书课题《相聚在五环旗下》

二、学习目标

1.知道奥运会是为和平、团结、友谊、公正而举行的世界盛会。2.知道五环旗的意义。

3.知道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过渡:

师:说到五环旗,你们对五环旗有哪些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来回答这个问题。师:多么鲜艳的颜色啊,几乎每个国家的人都能从五环旗上发现和自己国家国旗相同的颜色。

过渡:五环旗就是奥运会旗,关于奥运会还有很多有趣的知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三、我会读

1、快速阅读课文12、13页三分钟,在文章中画出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奥林匹克宗旨是什么?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标志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它的意义?

10.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十

一、考试情况

本次思品期中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得分情况为:年级平均分为53.0分,优秀率4.2%,合格率为32.4%。

总体情况不太好,大部分学生能拿到合格,但全年级仍有部分不及格,基本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失分原因分析: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到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没有理顺;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概念混淆不清。无论是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还是创新能力,都必须建立在双基掌握的基础上,部分学生平时听课效率不高,思考、理解不够,课后巩固不足,考试马虎,不求慎解是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的主要原因。

(二)审题能力不强,缺少解题的技巧和方法,一部分学生根本不审题,看到题目后马上作答,意识不到审题的重要性,结果所答非所问,答得不少,得分无几,甚至不得分。有的审题了,但只看前面,不看后面,认真程度不够。

(三)思维不活跃,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知识重组、应用能力较差。政治试题灵活多变,但万变不离其中,即离不开书本知识、原理的运用但学生对书本原理的理解应用,往往只知其一,不能知其二,思考问题的角度单一,而且比较肤浅,导致失分。

(四)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有些学生对课本不熟、理解不深,迁移能力较差,导致答题错误,而且答题时不够深入,层次较浅。

(五)答题语言不规范,缺少政治术语,文字表述能力差不能给分。时间分配不均,一开始做太快,审题不清、看错题目,填错答题卡,主观题部分(问答题):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良好,有两个问题存在比较普遍。

(1)有些同学在做问答题时,太过脱离教材,单纯用自己的话答题仅局限于自己的某个单纯想法。

(2)对题目的理解把握不够,课外知识的积累欠缺。

此次学生存在的总的问题有:

(1)心理上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2)学习习惯没养好,上课效率有待提高

(3)巩固不足,应试技巧有待训练

三、针对期中考试情况的教学改进措施

下半学期,针对此次考试我将在上半学期的基础上对教学做出一些改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备好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班的学生,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更加注重思品课联系社会热点、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确保把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化,常识普及化。

(二)、上课时,在严肃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加强师生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会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扣紧课标和新课程理念努力把课堂激活,培养学生兴趣,打开学生视野。

(三)、课后加强反思,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思考如何把优点发扬,把不足克服。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沟通交流,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一些后进生加强个别辅导或“谈心”的力度。

(四)、立足教材,做好笔记,强调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强调是课本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

五、讲练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加强对答

11.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十一

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学习压力对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了解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2、了解考试焦虑的原因,知道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觉察自己面对学习压力的各种反应;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习压力;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水平调整对考试结果的自我期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由于学习压力而产生各种反应是正常的,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以积极地心态和行为面对考试

一、教学重点

如何应对来自学习的压力?

教学难点

如何从容地面对考试?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学习压力新思维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130---132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经常感受到来自学习的种种

。(2)由于学习压力而出现一些

、反应是很正常的。(3)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4)学习没有压力行吗?

(5)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2、从容面对考试

阅读教材第132—134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2)考试焦虑对我们有哪些影响?(3)哪些观念有助于我们积极面对考试?

(二)合作与探究

探究一:学习上有压力是好事还是坏事? 探究二: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讨论结果。

(三)落实目标

1、围绕学习目标教师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认知。

2、分小组记忆,组内互查,小组成员间互查。

3、教师抽查。

四、板书设计 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一)、学习压力新思维

1、学习压力对人的影响

2、缓解学习压力的方法。

(二)从容面对考试

1、形成考试焦虑的原因

2、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的办法

五、当堂训练检测

1、中学生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理想打基础,而学习生活中总会有压力,同学在考试来临之际,对考试的压力正确的是()

A、小明依然是只知道打球,不作任何复习,认为考好考坏无所谓 B、小华一脸轻松:“我要出国了,不用担心考试成绩了” C、小月平时学习努力,但考试前总担心失利,复习效率很低 D、小玉喜欢挑战,她有条不紊地复习,充满信心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打基础 B、学习压力常常与我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C、我们所感受到的学习压力,常常与考试联系在一起 D、考试只能检验我们的知识能力水平而已

3、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面对压力,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A、适度加压,争强学习动力 B、无视压力,游手好闲 C、不断加压,保持高度紧张 D、畏惧压力,停滞不前

4、考试快到了,同学们都紧张地复习备考。成绩不错的刘凡,这几天有点反常。家长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每次考到班上前三名。可他看着还没做完的习题,想到即将到了的考试,面对父母的期望,他压力越大,觉得头脑一片空白····

(1)上述材料表明刘凡陷入了一种什么心理状态?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该怎么帮助他?

(3)你认为他应该如何做才能从容面对考试?

六、教学反思:

12.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十二

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以反馈--矫正为关键,并以此将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体系

我们将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确定为道德认知领域,道德情感领域和道德行为领域。各领域的分类如下:

(一)道德认知领域

学生对思品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可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识记、领会、辨析三个层级。

1.识记。“识记”是学习的最低层级的目标。它是指能回忆再现最基本的道德知识的能力,既能答出、背出、写出本课基本道德观点。

2.领会。“领会”是认知领域中教学目标的第二层级,它是指初步理解所学道德知识的基本含意,即能正确地解释或举例说明本课的观点和概念的内涵。领会是最低层次理解,着重于要学生对道德观点或观念了解透彻后,能利用该道德观点和观念与人交换意见。

3.辨析。“辨析”是指将所学道德知识用于某一特定的具体的情景的能力。

换一句话说,就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道德知识来判断、分析、评价自己从来接触过的材料中某种道德现象的是与非。辨析是较高层次的理解,着重于把抽象的道德知识运用于适当的情景中,正确地作出结论,解决问题。

道德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编制,我们认为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应当列出其需要达到的学习水平,并用学生的具体行为加以说明。如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教学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识记:能说出常用的礼貌用语。

领会:1.知道“你好、再见、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用语的用法。

2.知道对人说话有礼貌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对个人、社会有什么好处。

辨析:能辨别礼貌用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二)道德情感领域

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过程中,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一种内心体验,并逐步实现道德情感的内化或个性化。道德情感领域包括接受、反应、态度三个层级的目标。

1.接受。“接受”是内化过程的第一层级,是指学生对新课中的学习内容感兴趣,有学习新课的强烈愿望。从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角度看,要达到这一层级的目标,就是要吸引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从评价角度看,需要判断学生是否愿意注意这课学习目标。

2.反应。“反应”是内化过程的第二层级,是指学生对课文中的道德形象或道德现象产生的满意、愉快、喜悦或愤怒、厌恶、悲痛的情绪,这种情绪表现了一种道德感。

3.态度。“态度”是内化过程的.第三层级,是指学生将道德感转化为内心的道德需要形成的某种价值观或责任感。

道德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情感内化过程的表象情绪反映,编制道德情感领域的目标时,尽可能地用贴近表象情绪的外显性行为语言来表述,目标才具有可测性。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二册第一课《学习礼貌用语》的道德情感目标我们是这样表述的:接受:喜欢使用礼貌用语。

反应:体验到使用礼貌用语的好处及喜悦感。

态度:愿意效仿课文中使用礼貌用语的同学的言行,自觉使用礼貌用语。

(三)道德行为领域

1.领悟。指学生能以课文中的道德知识为依据,说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13.2年级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篇十三

子午镇九年制学校

张树华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训练,指导,大多数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理解、分析、辨别、归纳能力上了一个台阶;在老师引导或自主学习中迅速领悟教材,掌握重点,或难点知识,并能自觉联系实际生活,联系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个人的道德法律意识,具备较高的心理品质,这都很利于本学期的学习;但也有部分学生贪玩、好动,对学科无兴趣,态度不认真,个别学生品质恶劣,经常违反校规校纪,我行我素,影响恶劣,不利于其他同学的学习,更不利于自我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教师要做好转化工作,多鼓励、多表扬、常检查,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成绩大面积丰收。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端正,积极配合教师,认真完成作业,并且,最后期末考试后半部分同学的成绩比较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了积极性,认识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些,很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但个别学生有厌学心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事事,对此;下一步,教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捕捉闪光点,使他们重塑自我尽快回到正轨。

二、教材分析

初二下学期的教材,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选取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作为教材内容而编写的。进行本册教材的教学,是学生热爱集体、关心社会、亲近社会,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感受现代。科技,走创新之路,认识、了解宪法,懂得依法治国的含义,要求,树立宪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心理、品德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在整个初中,本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教材所不能替代的。

三、教学目标:

1、力争学期检测达学校要求。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综合性学习。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从中激发学生进行讨论,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自然,人类和社会的发展

四、采取措施

1、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充分利用典型案例,背景材料,社会话题,漫画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对于其他的可适当舍弃,再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内容可适当、合理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符合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2、教学时可增添一些时政热点,社会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或发生在学生身上,身边的材料,让学生去体验、分析、归纳,让其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且导之以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知识串”,让其意识到知识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利于做材料题时灵活运用,灵活组织答案。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听评课活动,认真总结其经验,为我所用。平时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利于下一步教学

5、在培养优生,转化差生方面,对优生,端正其思想,让其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学无止境”,激励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再者,在抓好基础的同时,适当提高难度,让其做一些拔高性题目,着重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差生,首先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点带面,让其对自己树立自信,及时表扬。同时开展“结对子”活动,让优生帮助差生,互相提高。

上一篇:家委会主任班会发言稿下一篇:gps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