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答案(3篇)
1.《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一
卖花声・题岳阳楼,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的意思,卖花声・题岳阳楼赏析 -诗词大全
卖花声・题岳阳楼
作者:张舜民朝代:北宋体裁:词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杠尽处,应是长安。 【赏析】词的上阕,“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是从屈原的《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转化而来。短短两句呈现的是一幅箫疏的景象:洞庭湖,秋水与长天一色,茫茫无际;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又名洞庭山,相传虞舜之妃湘君曾游此,故名。作者立于岳阳楼上鸟瞰君山历历在目,但未必能看到片片落叶,这很可能是作者当时正处于失意中的一种感觉,他把自己的处境与落叶联想到一起。如是,这景语也就是情语了。
“十分斟酒敛芳颜”,这时作者已从楼前转到了室内。一位歌女正满满地斟上一杯酒,收敛起笑容,打算为客人唱一曲送别的名曲《阳关三叠》。但是作者没有同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出阳关的元二,而是即将南下的迁客,不唱也罢。这看是一句表面话,但其中却饱含着作者的无奈、辛酸和悲痛。
词的下阕,“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着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官的流放之地。唐代宰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时曾有诗:“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时的作者一定是想到了前辈文人的命运,也想到了自己的命运,这才发出了如此令人震撼的悲叹。词的末两句,“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这是从白居易的`《题岳阳楼》诗:“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的化用。长安是借指宋朝的汴京。作者因回首夕阳而念及家国,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语意双关,耐人寻味。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2.《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二
(1)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是以_______的典故反映________的历史。
(2)词人选取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而死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悲哀,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________。
(3)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直抒胸臆,情调沉郁悲凉,长叹中饱含着__________的复杂感情。答案:(1)虞姬自刎,楚汉战争。(2)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3)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张可久(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②。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③。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隋堤古柳:隋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称为隋堤,即今江苏以北的运河堤。缆龙舟:指隋炀帝沿运河南巡江都(今扬州市)事。③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1.两首曲语言比较凝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发无限感慨于不发感慨中,前曲,代表了张可久散曲的特色,后者 体现了曲野的本色精神。(2分)2.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5分)
试题答案:
1、前曲典雅工巧或含蓄隽永;后者不避口语,畅达泼辣,(或几近俚语,脱口而出;通俗直白)(每空1分)
2、总析:两首曲子都是咏史用典,寄托历史兴衰之感叹,对劳苦大众的历史命运给予深切的同情。(1分)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以景做结,寓情于景(2分),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2分)。
3.中考题:岳阳楼记专练(有答案) 篇三
《岳阳楼记》中考题专练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习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现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对文中加点的词浯;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胜状:胜景,好景色。B.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C.南极潇湘:潇水和湘水的南边极远。
D.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称诗人为骚人。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前人之述备矣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段文字简要记述了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B.“越明年”的意思是“到了第二年”。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D.“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予”即范仲淹的朋友膝子京。15.对第二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段文字详细描写了洞庭湖及其周围的景色。
B.“前人之述备矣”是对“岳阳楼之大观”的小结,简洁不繁。C.“然则”轻轻—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反问,引出下文的写景抒情。答案;12—15.CADA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2分)
A.而或长烟一空(或许)B.或异二者之为(的)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D.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选文第(2)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B、选文第(2)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3)、(4)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1、下面一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2 分)A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人持汤抚灌(《 送东阳马生序》)
B .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C .前人之述备矣 属予作文以记之
D .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B.)
A .选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B.作者描写岳阳楼大观的目的就是为了展现洞庭湖浩瀚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令人产生遐思,流连忘返。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D .选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写景、议论、抒情自然地结合起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9.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C .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方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景象作伏笔。
B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C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的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本文把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9.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作者认为古代“迁客骚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B .选文炼字精妙。“衔远山,吞长江”句中的“衔”、“吞”二字,拟人化的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活灵活现,动感十足。
C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情景交融。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9.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说明滕子京治政有方,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B .选文第二段开头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的,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C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所引发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的心境。
D .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9.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第(3)(4)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 .第(5)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 .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卖花声·题岳阳楼》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双调卖花声》注释07-28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答案06-23
卖花的启示作文09-29
情人节卖花作文02-02
《岳阳楼记》主题09-03
岳阳楼记反思12-14
登岳阳楼翻译12-25
岳阳楼记艺术鉴赏09-09
《岳阳楼记》古文赏析11-11
重读岳阳楼记诗歌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