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2024-08-19

构建和谐语言生活(14篇)

1.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一

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三元里中学何瓒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众所周知,汉语言是全世界占四分之一人口使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必将成为现代汉语的代表。五千年文化的沉淀,五千年华语的传承,泱泱大国,龙的子孙,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正扬着华夏文明的灿烂。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漫漫长河,倾注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份珍贵的历史财产。

可能有人要问:普通话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香港女老师到英国的某所大学探望一个香港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有说有笑。这时,两位英国大学生兴奋地向她们走来,热情地向她们俩问好,还不停地说话。但遗憾的是,这对中国朋友一句也听不懂。是她们不会英语吗?不,恰恰是因为两个英国大学生说的是普通话。后来通过英语交谈才知道,那两位英国大学生正在进修中文,看到这两个中国人满以为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遇上了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英国大学生没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话:中国人也不会说普通话。

听完这个故事,我不禁为我们的母语现状担忧。当今由于各种因素而促使了中国出现“英语过热”的现象,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班、英文学校等越来越多,还有不少孩子甚至才几岁就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学好外语。所有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长此以往,中国人还能说好中国话吗?以后还会说中国话吗?

我们的祖国如今已经由沉睡的古国变为正在腾飞的巨龙。普通话和我们的祖国一样,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成了香港、澳门同胞以及世界人民渴望掌握的热门语言。普通话在21世纪已不仅仅成为了友谊的桥梁,沟通的纽带,它还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它让我们骄傲,它让我们自豪,它让我们扬眉吐气,它让我们展示中国人的风采!

同学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讲好普通话,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应该是每一个挺起脊梁的中国人的神圣宣言。学好普通话,讲好普通话,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责无旁贷的职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国家形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正如课文《最后一课》所说的,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时,就等于失去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让我们把祖国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祖国语言永远地放射耀眼的光辉!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二

一、帮扶农村留守妇女最根本目的就是要改善她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营造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一) 建立农村留守妇女互助机制。

留守妇女用柔弱的双肩既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 又要料理家庭事务, 劳动强度很大。尤其是在农忙时节, 忙碌的留守妇女身心极度疲劳, 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和安慰。倡导以自愿互助为原则, 建立农村妇女互助小组, 让留守妇女从小家庭走向大社会, 做到生产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扶持、情感上相互依靠、安全上相互关照, 共同面对和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在, “农业生产妇女互助小组”、“猪养殖互助小组”、“蛋鸡产业互助小组”等互助组织正在各自产业发展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二) 金立农村女性妇科病普查普治的长效机制。

繁重的生产劳动使留守妇女更容易患上由于过度劳累而导致的如腰腿疼痛、关节炎、风湿等一些疾病。政府应投入专项资金, 把农村女性妇科病定期普查纳入公共卫生项目, 列入政府“惠民工程”、“健康工程”。为农村留守妇女做妇科常规、乳透等免费检查, 让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对妇科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普及避孕节育, 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 打造农村社会治安避风港, 建立群防群治的治安工作机制。

男性劳动力外出后, 农村只剩下老人、儿童和妇女,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 致使农村治安防范力量减弱, 使农村社会治安隐患增加, 农村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现象增多, 留守妇女的安全感大大降低。建立群防群治的治安工作模式, 基层派出所有必要在行政村设立专人值班的治安警卫室, 畅通村民与派出所的联系, 方便群众及时求助, 防范各类犯罪案件的发生, 编织和谐幸福生活的安全网

二、帮扶农村留守妇女最关键的就是加强对农村妇女劳动力科技文化培训, 提高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

留守妇女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还关系到家庭老人赡养和子女教育问题, 留守妇女中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 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有的农村妇女既不孝敬公婆, 也不重视子女教育, 对村集体也漠不关心, 影响了家庭和村集体的和谐。

(一) 加大教育的普及力度, 为女性接受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

在农村, 歧视女童教育的情况依然存在, 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仍然小于男性。而接受教育是提高女性素质的主要途径, 所以要为女性接受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培养高素质的女性人才。

(二) 开展职业培训教育。

积极提供各种职业培训教育, 举办留守妇女培训班, 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技能培训, 帮助她们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让留守妇女懂得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种田、科技致富、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 使留守妇女尽快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更好地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 开设“母亲课堂”, 加强对留守妇女在子女教育、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培训。

妇女在促进家庭和谐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利用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开设的“母亲课堂”对留守妇女进行心理情绪疏导, 调适婚姻家庭关系, 切实加强对她们的人文关怀, 着力培养有素养的新型农村妇女, 让她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

(四) 扶持留守妇女创业项目, 在用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 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征收致富项目, 使其能够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和科技素质, 是建设幸福和谐生活的关键环节。

三、帮扶农村留守妇女最重要的就是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机制, 尽快减少留守妇女数量

(一) 发展地区经济,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目前沿海和发达地区大规模地把不适合当地生产的企业向内地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这对于解决农民工候鸟式的迁移产生的三个留守问题无疑是好的机遇。促进产业的区域性转移, 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缩小城乡差距, 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即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又减少农村留守妇女, 为留守妇女家庭婚姻关系稳定、家务劳动分担带来了积极作用。

(二) 鼓励夫妻共同外出务工。

过去, 由于农民工的身份不能享受城市的基本生活保障, 加上高额的生活、教育和住房费用支出, 不可能全家同时外出。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方面, 在农村尽快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使农村留守妇女从繁重的土地劳务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 对在城市居住有一定的年限, 并且有稳定的劳动关系的这部分农民工, 可以转为城市居民。逐步完善对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住房问题、公共卫生、社会保障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减少留守妇女数量, 共享婚姻家庭幸福生活。

四、帮扶农村留守妇女最基本的就是加强人文关怀, 丰富文化生活, 减轻留守妇女精神负担

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 限制了农村娱乐设施的发展, 在农村单调的生活环境中, 由于留守妇女文化水平低和家庭条件差导致她们没有看书、看报的习惯, 精神空虚。她们平时除了干活之外, 就靠看电视、打麻将或者串门说闲话, 消磨时间。农村留守妇女大部分没有参加过镇、村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 有的人认为平时的家务劳动就等同于体育锻炼。针对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的实际, 在村组、社区建立健身场、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之家等文体场所, 组织留守妇女参加腰鼓队、健身表演队等文艺组织, 即将留守妇女有效组织起来, 又使他们忙有所帮、孤有所依、闲有所乐。健康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是减轻留守妇女精神负担的一剂良药。

3.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三

一、学术语言规范化

数学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拥有很多自己的专业术语,如果使用不当或不完整,就可能导致歧意。例如,总结化简比的方法时,应当完整地叙述为:“化简比分为三种情况:(1)当比为整数比时,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当比为分数比时,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前后项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如果不是最简整数比,还须用方法一继续化简;(3)当比为小数比时,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它的前后项同时乘相同的数,转化为整数比。如果不是最简整数比,再用方法一继续化简。”可见,若在总结时没有“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这句话,学生就有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可以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没有“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简整数比”等数学术语,就可能会误导学生,在做题时走弯路,容易出错。即使做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使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例如:在“实际造林公顷数比原计划多25%”这句话中,让学生找出单位“1”,就应答为“原计划造林公顷数”,而不应只答为“原计划”。

二、提问语言多样化

在40分钟的课堂上,师生互动至关重要。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行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时,语言尽可能的多样化,再辅之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灵感。例如,提问时可说“你能帮老师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吗?”、“你愿将你的答案告诉大家吗?”、“你能替老师回答这个问题吗?”、“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与老师或同学商量吗?”,同时,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后进生应多问“是什么”的问题。如:“你能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吗?”对中等生应多问“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如:“你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再除以2吗?”对优生应多问“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问题。例如:“你能勇敢地告诉大家对这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见吗?”这种形式多样的提问,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老师显得亲切随和,好象是在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勤于动脑,敏捷思维,积极配合,对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评价语言激励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或作业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所学科目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作评价时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切忌伤害学生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对答案完整的学生可赞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不简单!”、“你真聪明!”等。例如,我班有位学生,成绩很好,也很聪明。可是胆子特别小,总不爱举手。有几次我见到他欲举不举的样子,就点名要他回答问题。当他回答正确后,便表扬他“你的答案非常正确!老师真希望能再次听到你完整的答案。”如此几次之后,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变得既大方又积极了。而对回答不完整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千万不能说“你答错了!”、“不对!”、“真笨!”等贬义语言。而应改变语气,换一种说法,可鼓励他“你虽然只做对了一半,但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以后只要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赶上来!”、“你的答案虽然和正确答案不一样,不过没关系。你能勇敢地起来回答问题,已经很了不起了。”

有时因刚过完节假日,学生上课不专心,课堂纪律不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唤起学生注意力,达到婉转批评,促其改正缺点的目的。例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发现有学生东张西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了可不好找!” 若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问他:“你梦见中午的美味午餐了吗?味道怎样?”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同时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可谓两全其美。

四、整体语言艺术化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掌握语言的技巧,更多地体现语言的艺术性。在前面四种语言环境的基础上,使整个教学语言轻重缓急得当,做到精炼简洁,抑扬顿挫。例如,讲解新课时,对关键词或术语应适当提高音量,掌握节奏,加深学生印象。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采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后,它们的关系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割补成的长方形的长,高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宽。这时就应对“底”、“长”、“高”、“宽”等关键词提高音量,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充分表现疑问的语气,促使学生思考。对学生答案进行评价时,语气要平和中肯,使学生感到老师的表扬是真诚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语气要婉转、轻柔,谆谆教导,学生更容易接受,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和学生幽默时,语调要诙谐,充满喜剧色彩,在笑声中完成教育的目的,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讥讽他。

4.推广普通话,构建和谐语言 篇四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国旗下讲话稿

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推广普通话,构建和谐语言”。因为本周是九月份的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什么是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不同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很难与人沟通、交流。所以我们需要讲一种在我国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那就是普通话。

举个例子来说吧。曾经有一位博士从外省被高薪聘请到汕头工作,但是由于语言不通,无法正常工作与生活,特别是他的孩子在学校听不懂老师讲课,他说普通话还被同学嘲笑。无奈之下,博士只好选择离开。由于广东师生低下的普通话水平,很多地方上课都不讲普通话只讲方言,造成了语文始终是广东考生高考的弱项。还有一个笑话说有个广东人很讲文明,在卫生间里让别人先洗手,就说:“你死,你死,你先死,我等等没关系的。”把听的人都气昏了。同学们别笑,这类的事同样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把“建阳”说成“进阳”,把“吃面”说成“吃命”;分不清“开花”和“开发”的区别;读不出“开饭”和“开放”的不同;日常生活中,讲话平翘舌不分,前后鼻音不清的人比比皆是。难怪北方人说我们南方人说话叽叽喳喳像鸟叫。

同学们,这事例,这分析,应该让我们警醒了!科技的发展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连地球都变成了“村”,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加广泛的交往,所以我们必须掌握好普通话这种能让我们更加亲密接触的语言!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学校的同学全都会说普通话,只是不够标准罢了。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我校的全体教师通过努力,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成绩全部合格,有的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学习说标准的普通话的条件是十分优越的。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想想看,我们连外语都能学好,还怕讲不好国语吗?

5.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五

一、语言和谐及其表现。语言和谐问题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之一。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在给《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要“构建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他说:“语言生活的质量,决定着个人的生活质量,语言生活的和谐,关乎社会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语言交流中的和谐程度是衡量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标志。言语交际中体现和谐,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前提,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身心修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云端工作室。在言语沟通中,尊重是底线,平等是基础,要做到语言和谐,首先应做到尊重与平等。

二、《桃姐》台词中的语言和谐分析。《桃姐》是近来颇受注目的一部电影,关注的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自始至终都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与现在社会上的某些不良的语言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尊重原则: 尊重原则是指尊重他人人格的原则,即不论职位高低、财富多寡、年龄大小、相貌美丑、健康与否,也不论人种优劣及其文明发达程度,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当得到尊重,不容任何人侮辱和亵渎。尊重原则在言语道德上表现在与人说话的口气、言辞和态度上。对位高权重者不卑躬屈膝,对地位低微者不盛气凌人。罗杰与桃姐是主仆关系,因此,罗杰对桃姐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桃姐对罗杰的态度。两人之间的对话要和谐,必须首先体现出罗杰对桃姐的尊重。关于这一点,罗杰做的就非常到位。老人甲:――你儿子? 罗 杰:――不是。(语速快而短)老人乙:――我就说嘛,看着连长相都不一样。干儿子? 罗 杰:――是啊。(语气坚定)尽管两人是主仆关系,桃姐也不愿意自己的这种身份呈现在外人面前。所以,当罗杰不假思索果断而坚决地否认了两人的母子关系之后,双方都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给两人的关系一个合理的解释,罗杰在随即对“干儿子”的询问中迅速作出回应,语气坚定地肯定了这一点。桃姐有些尴尬地笑了,同时感到了极大地满足。毫无疑问,罗杰的回答

6.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六

石元辉

这学期以来,如何构建和谐班级一直是我积极思考的问题,诚然,和谐班级的建设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要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创造和谐的卫生环境、创造和谐的班级文化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等等。本文仅就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构建和谐班级的关系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笔者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班级而言人际关系应包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甚至包含学生与学校其他人员以及学生与社会上的各类人的关系。而这些众多而复杂的关系中最重要且与构建和谐班级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

一、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基础。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表现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做到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⑴ 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哪一位教师愿意看到自己的课堂组织混乱、难于驾驭?哪一位教师愿意上课时表达不畅,思想阻滞,甚至词不达意、学生不知所云?哪一位教师愿意使自己的教学毫无生机与活力,学生要么嬉戏打闹,要么闲谈聊天,甚至昏昏欲睡?而要避免这所有的一切就要求我们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人有句话说的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课堂上我们要想做到沉着自信,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深入浅出,驾驭和调控课堂上的一切突发事件,使学生听我们的课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轻松上好每一节课,既能使师生感觉良好,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仅要在理论方面做到读万卷书,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在实践方面也要做到行万里路,努力做到学识渊博、技能精湛、成为教育过程中的能手,甚至艺术家和诗人。这一点对班主任而言亦是如此,渊博的知识对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形象的构建,无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⑵ 教师的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我们的讲课必须注重“必须”和“够用”两个度,即把最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一些枝节且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可适度降低难度。我们面对的是中职学生,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够好,只是基础相对薄弱,因此我们应更加注重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避免上课时“目中无人”即只顾自己讲全然不顾学生接受能力和课堂反应的授课方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既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又适宜于课堂教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看,班级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日常管理中应从本班实际出发,探索适于本班实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笔者在管理春季班学生时,由于初次当班主任再加之面对的是一个背景较复杂的学生群体,他们当中有些人初中没有读完,有的打工归来又开始读书。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且学习主动性不太强,学习态度不好,开学伊始就有学生因与老师发生矛盾而被学校开除,这一学期以来先后有3名学生旷课次数在20节以上,且班级整体纪律性比较差,就是这样一群学生,对他们的教育更应从实际出发,严格管理的同时,不断引导教育他们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和勤于学习、勇于探索的学风,基本达到了学初的预定目标。

⑶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加强情感的交流。这一点对于班主任而言尤为重要。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教师需要尊重、激励和宽容每一个学生,从而使教育过程充满温馨和阳光。

尊重就是要呵护学生的自尊。这一点在我们职业学校无疑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使普通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大都缺失自尊,他们有着兴趣广泛、适应性强、情感丰富的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胸无大志、怨天尤人、缺乏主见、自我中心等固有缺陷。他们的自尊是最敏感、最脆弱的,作为教师,更应精心呵护学生的自尊。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言:“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安详、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重要条件。

激励就是要唤起学生的激情。作为教师善于赏识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略有感触。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为你给自己的作业评语写上“非常好”而欢喜若狂,也可能因为你哪怕不经意的一句批评之辞而泪水沾襟。班级管理中有些平时比较好动的学生会因为你的赞美而主动承担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也有学生会因为积极性受到打击而宣称再也不参加班级活动,而作为班主任不得不采取补救措施。

宽容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传递。“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教如何看待学生犯错误。面对学生的过失,因势利导并给与理解和宽容,是学生从内心认识到错误及

其危害性,不失为实践证明的明智的做法。

二、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条件。

学生之间形成生活中团结互助,文明交往;学习中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关系是一个和谐温馨的班集体的理应具备的条件。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利用运动会、文化技能节、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的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并教育学生形成团结互助的同学关系和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日常管理中及时发现学生之间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解决,促使学生之间文明交往、共同进步。

三、教师特别是班级管理者(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促进因素。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之间充分而及时的沟通有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这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有特殊的实际意义。

总之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同样积极构建和谐班机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德育论文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构建和谐班级的关系

石元辉

7.培养和谐的教师语言 篇七

关键词:和谐语言,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社会

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和谐的教育, 和谐的教育, 要有数以万计的教师担当此任。教师的和谐语言是造就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是为传授或引发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和情感而做的有目的的、系统的和持续的努力, 教育要培养智德一体, 身心健康, 完整和谐发展的人, 德国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的目的必须是受教育者全人格的形成, 从人格的角度论述了完人的教育目的, 所谓完人是指具有健全亦即和谐的人格。当人的知与德、情与理、心与行和谐一致时人的多方面力量就得到整合, 从而构成一幅和谐完美的生命图景。

一、教师语言的和谐

人的表达是一个多渠道, 多因素共同作用的极其复杂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因素之作用可能会出现不和谐、不一致的情况, 语言沟通是人们交际的重要途径。在语言学中, 话语既指说话的结果, 可指说话的行为。教师的语言不和谐指课堂中教师说出来的话或通过说话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意思与教科书内容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状况, 教师的话语不和谐可能会有这样两种情况。第一、显示不和谐, 教师是明确意思到自己所说与教材不一致, 意识到会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第二、隐性的不和谐, 一般说来, 教师会按照课本上的话去表达, 如果他是在拓展知识, 他所说的也是与课本上一致的话, 是对课本知识的丰富与深化。教师又有责任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也是教师的义务、职责, 这样流露的意思与他的有意而教出现不一致时, 就产生了隐性不和谐, 教师并故意要对学生进行与课程知识相背离的教育, 但却于无意思之中导致了事实上的不一致。

(一) 感情语言的流露

语言结构具有双层性, 结构的底层是不表示意义的语音单位, 语言也可能流露出说者曾明说的内心态度, 而正是这种流露出来的内心态度影响者学生的态度。

教师在讲课时会用自己的话语来转译教材, 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做到忠实地使教材信息原封不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其中必须包含了教师个人的信息。

教学的考虑和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师个性风格, 情趣修养的, 教师的视野范围, 兴趣爱好在这时会流露出来。比如爱好音乐的教师, 在备课时会在课件中设计播放柔和、抒情的背景音乐;对喜欢体育运动的教师, 在举例时往往会援引体育运动的例子。教师将教材中的内容转译成问题即是体现教师个人风格观点的时候。这一转译的过程体现出教师对问题的认识与看法。

(二) 非感情语言的流露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语言成分和非语言成分常常混为一体, 非语言成分会伴随着语言成分一起出现并发生作用。非语言交际的形式主要有“动态无声, 静态无声”的人的手势、动作、表情。比如人的脸部表情, 人的着装等都在传递信息。比如一句简单的口头语“真棒”当音调较低语言肯定时, 表现出由衷的赞赏;而当音调升高、语气抑扬时则完全变成了刻薄的讥讽和幸灾乐祸。而现实教学中, 老师讲的知识就只停留在学生用于应付考试检查之用。而学生从教师流露中所获得的影响才是对他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真正产生影响的。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从话语的不和谐转向和谐呢?

二、从不和谐到语言的和谐

任何人的表达都是不可避免的会流露, 而教师又要给与学生好的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 管理控制自己留给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从教师这里获得一种和谐一致的印象而不是相矛盾甚至像对抗的信息。话语的不和谐到和谐是一个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走向成熟的过程。如何做到控制印象是自己的话语对学生产生和谐的影响呢?

(一) 大礼拘小节

教师在教室里给学生上课, 处于学生始终的密切的关注之中, 细节的缜密是教师成功的关键。教师在备课、上课时往往更多的关注大的方面, 而细节则关注较少。

小节不是小事, 他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小节是悉数不尽的。教师语言中的细节很多, 口头禅是一种最易离乎缜密的细节所在。口头禅是最能体现出教师内心真实想法的细节, 所以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有无经常使用的口头禅, 这些口头禅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多以“给我……”的句式出现。这句口头禅是一种权威意识体现, 充满了命令的意味。在老师的命令语下, 学生怎么看都像是干活的伙计, 等着主人的吩咐。教师的口头禅中流露出是老师不可质疑的绝对权威, 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这种口头禅我们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

(二) 提高角色认同感

认同自身角色的教师才能做到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的深透理解和喜爱。这样的教师和教学内容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相容的关系, 这种和谐能够减少其话语不和谐的几率。朱小蔓教授说:“一个热爱勾股弦定理的数学教师在讲课时会自然的流露出这种充满喜爱的热情的甚至是赞美的感情。他的这种态度一定是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迷恋、感情就是这样形成的。”相反教师如果对所讲知识没有兴趣, 没有感情, 这种态度也会流露出来他讲出来的话是干瘪的无生气。一个教师如果对自己所说的话不信即是他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大概也是不会信的。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增强对所教知识的感情。

(三) 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要做到表达和谐最根本的当然还是要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要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 语言中能够写下来的是语词, 而声音是写不下来的。正是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言中是声音重音极其丰富的变化构成了语言之灵气中的核心部分。语词只传达了意义的一半, 而其精魄全在语调之中。教师要掌握运用副语言的技巧, 把握说话的重音语调节奏。如适当的停顿可能是表示所要讲述内容的重要性或是提醒学生遵守纪律等;深沉的语调使人感到诚实可信;抑扬顿挫的音调能调动学生的热情等等。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形象控制要表现的自然, 表现越自然效果越好。即教师要控制管理自己的形象, 但又不要流露出明显的人工斧凿的痕迹,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在表演。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语言技巧角色认同的问题外还要提高教师的道德品质包括教师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语言是教育的一个主要渠道, 教师语言的和谐能够使学生受到和谐的教育影响, 从而获得完善、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8.民惟邦本构建和谐生活 篇八

城镇居民

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7653元增加到2009年的26738元,年均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9.1%,低于“十五”时期1.3个百分点。2010年1~10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08元,同比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8%。

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作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七成左右),从2005年的13666元增加到2009年的20537元,年均增长10.7%。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出租房屋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等,从2005年的190元增长到2009年的587元,年均增长32.6%。转移性收入主要为养老金或离退休金,从5463元增加到8455元,年均增长11.5%。

消费支出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05年的13244元增加到2009年的17893元,年均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低于“十五”时期1个百分点。2010年1~10月,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505元,同比增长11.5%。

汽车拥有量翻番,医疗、教育支出比重下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14.7%上升到2009年的15.5%。其中交通支出由8.3%升至10.5%。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从2005年的14.1辆增加到2009年的30辆。随着医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2005年的9.8%下降到2009年的7.8%;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从16.5%下降到14.8%,其中,教育支出由7%下降到5.2%。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比重)受物价上涨影响出现波动,从2005年的31.8%升至2009年的33.2%。

农村居民

收入增长较为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7860元增加到2009年的11986元,年均增长11.1%,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9.2%,低于“十五”时期0.7个百分点。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作为农民人均纯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占六成左右),从2005年的4774元增加到2009年的7274元,年均增长11.1%。财产性收入主要包括租金、土地征用补偿收入、集体分配的股息和红利等,从2005年的617元增加到1402元,年均增长22.8%。转移性收入以退休金、养老金为主,从508元增加到1590元,年均增长33%。

消费支出增势加快。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05年的5515元增加到2009年的9141元,年均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5%,高于“十五”时期2.5个百分点。2010年1~10月,农民人均消费支出8214元,同比增长9.9%。

9.建设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教育 篇九

马庄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

我镇现有中学2处,小学4处,成教中心1处,幼儿园22处,在校中小学生、幼儿6000余人,教职工367人。其中,民族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和3A学校,二十二中等8处为市级规范化园校,其余均为区级规范化园校。

几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始终以创建和谐教育园区和百姓满意学校为总抓手,以新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管理,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全镇大部分中小学教师,适应新课改需要,潜心教改教研,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教学相长,取得了教学成绩、教研成果的双丰收。

我镇多次被评为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先进乡镇、职成教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区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区勤工俭学先进单位,被市总工会命名为“教代会星级单位”。

二十二中先后被评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红旗团委、市级教学示范学校、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心小学多次评为区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并被市教育局命名为首批教学示范学校。成教中心被命名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大坡小学、临汶小学、民族小学都多次被评为区教学先进单位,民族文苑多次承办省市区民族教育现场会。

几年来,有131位教师分别被评为区优秀校长、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有500余人次的教师获区级以上论文、优质课、公开课奖励,1人获“泰山教坛英才”称号,2人获“泰山教学新星”称号,55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学能手,2人获市教改先进个人称号。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体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使我镇的和谐教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们的做法作简要总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正确的质量观,认真学习落实泰岱教字(2005)21号及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挖掘和欣赏学生各方面的才能,调动的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正确协调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处理好各种矛盾,发扬民主,依法执教,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创建和谐发展的空间,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强化领导,狠抓落实

1、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建设和谐教育园区,领导班子既是组织者、推动着,又是示范者、引导者,没有和谐的领导班子就没有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为此,我镇成立了以教委主任为组长,以副主任、各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领导 2 小组,我镇多次召开中小学校长会议,研究班子建设工作。要求校长以身作则,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干事创业,聚精会神抓教育,增强领导和工作能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执教、公平公正,廉洁自律,作风正派、顾全大局,齐心协力,办学生发展、家长放心、百姓满意的教育。

2、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求各校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团委和少先队的作用,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师之间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学校和谐的根本。(1)要求教师之间要建立起团结、协作、互助、坦诚友善的和谐人际关系,营造既有直率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有信任与支持的和谐氛围,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从而形成和谐的战斗力群体。(2)尊重是和谐课堂的核心,有了尊重,才有师生的平等对话,才有沟通、合作的过程,因此,教育广大教职工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转变育人观念,廉洁从教、乐于奉献,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质量观,坚持“严、细、实、恒”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常规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和重点,在抓好教学七个环节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强对备课的管理,坚持和完善了集体备课制度,实现了以乡镇为单位跨学校进行备课,在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研制编写符合自己实际的教案和学案。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合力攻关,资源共享。(2)加强课 3 堂教学的管理,认真研究新课改理论,借鉴“洋思经验”和“杜郎口教学模式”的精髓,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的“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3)借助感恩教育和信心激励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教育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生命,热爱科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尊重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拓宽学生的成才途径,消除厌学现象,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控制了学生辍学,按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4、努力抓好行风建设,扎实地搞好校务公开工作。每年定期召开教代会,让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各校,每年均组织师德演讲比赛,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学校每学期都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向社会、家长、学生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张贴《收费公示栏》,并公布了监督电话,在各校自查的基础上,镇教育指导中心每年组织检查至少2次,此近年来无乱收费现象。经常邀请镇人大、政协等有关部门领导和村民、学生家长代表,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有力的促进了行风建设。同时,使学校与家长、社会的关系更加和谐。

5、加大信访稳定及安全工作的力度,努力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各校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的作用,经常深入群众,座谈了解情况,为广大教职工排忧解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矛盾,及时化解,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让群众感觉到组织 4 的温暖,近年来无信访案件。各学校都狠抓了安全教育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律辅导员的作用,学校每学期召开法制教育大会,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消除“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现象和一切不安定因素。近年来无违法犯罪和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有力地保障了师生人身安全和学校的平安。

6、我镇是汉回两族聚居地,镇政府以文苑建设为契机,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集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园区。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的领导,多次到回民村与领导群众座谈了解情况,征求他们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并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转变了部分村民“急功近利”、不重视教育的思想,使他们树立了让子女求学上进、成才的观念,辍学学生的家长看到了希望,纷纷组织学生返校就读,使少数民族子女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形成了和谐的民族关系,推动了和谐教育园区的建设。

总之,在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和谐的教育园区在我镇已经形成,马庄5万人民对教育工作是满意的。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马庄镇教育工作指导中心

10.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十

——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构建和谐职工队伍

为了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国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在今年初公司职代会上刘总经理提出在2006年构建和谐鞍钢的工作目标。构建和谐鞍钢工作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构建稳定和谐的职工队伍是构建和谐鞍钢工作的重中之重,没有稳定和谐的职工队伍,构建和谐鞍钢就是一句空话。实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需要我们各级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做大量扎实、细致、卓有、有效的工作。其中重点之一就是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自觉坚持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我们鞍钢近年来发展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在现阶段要用“三严”管理理念,强化对职工工作标准问题的考核工作,是快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速提高职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要运用好这个手段,就必须坚持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否则,不但我们的考核目的达不到,还可能在职工队伍中引发矛盾,严重的还要酿成后果。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和谐直至影响公司构建和谐鞍钢目标的实现。

下面就如何做好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谈几点个人粗浅看法。

首先,广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内涵。这里面讲的科学是要求我们各级管理者为了做好规范的管理工作,必须制定出一整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做到事事规范,管理有序。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至少要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每一项内容每一条数据都必须是正确的。都要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员工素质。二是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要体现时代的特征,要与时俱进。当前鞍钢发展总体特征是进入世界500强,要求我们的规章制度体系,每一条款都要与世界500强企业对标,看同一个事情人家是怎么要求、怎么管理、怎么考核的,要走在时代的前列。三是要从企业现状实际出发,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确保我们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每一条、每一款都管用,只要大家努力都能做的到,不搞花架子。

这里面讲的严格是要求我们广大管理者,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对检查处理考核的问题,都要用规章制度衡量,不打折扣,做到严格标准,严格考核,严格执行,要突出两个基本要素:第一、规章制度要求的标准没有达到就要考核。第二、规章制度规定考核多少就考核多少,做到有理有据,杜绝人为主观意思性。

这里面讲的公正,就是要求我们每个管理者在管理考核工作中,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不偏袒任何一方面。要做到不论谁发生任何违章违纪问题都要考核,同一问题要用相同的考核标准去考核,体现出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必须要一丝不苟、毫无折扣的去贯彻执行,这就是严格。对每个人、每件事都严格的执行了规章制度,自然就体现了公正。科学、严格、公正是一个有机整体互为因果,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是条件、是基础,严格执行考核是前提,公正是结果。只要我们在管理当中做到科学严格就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公正的考核结果就能得到广大职工公认信服,最大限度减少职工队伍中产生矛盾的焦点,这样就能为职工队伍的稳定和谐,实现构建和谐鞍钢的目标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广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当前在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中存在问题。随着鞍钢改革的深化和管理的加强,广大管理者在履行管理考核职能当中都能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使管理不断创新,特别是通过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推动了鞍钢生产经营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向前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我们的管理考核工作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据我厂一个车间05年的统计,这个车间的职工在过去的一年里,到车间反映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共40余人次,其中对考核有不同看法认为考核不公正的有29人次,占反映问题职工总数的72%左右,考核不公正已成为引发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矛盾的焦点问题,如不认真解决势必影响职工队伍稳定和谐,影响公司构建和谐鞍钢目标的实现。

根据调查分析,当前在个别管理者进行考核当中存在的不公正问题大体上有五种表现类型,一是凭一时气愤的加重升级考核;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从轻降级考核;三是照顾情面

维护关系的平衡考核;四是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的突击考核;五是不能一视同仁的偏袒考核。

这五种不公正的考核现象对于职工队伍和谐的危害性极大,极其容易在职工队伍中引发矛盾的激化,下面剖析一下这五种问题的危害,请看以下几个事例:

1、个别管理者凭一时气愤加重升级考核事例:我厂一名中层管理者在一次周日查岗当中发现一名员工提前下岗洗澡出厂了,经核实这名员工未跟任何领导请假,便私自提前下岗洗澡,按车间绩效考核方案劳资管理5.11条规定应考核责任者当月绩效分10分,而这名管理者认为大白天即不请假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说走就走太不象话了,再不狠抓劳动纪律不行了,以前就是扣的轻,随之决定扣责任者当月岗薪50%,考核结果公布以后,这名员工想不通,认为我犯了哪条应按哪条规定考核,领导嘴巴头会气说考核多少就考核多少,是有意找茬,抓我倒霉,和我过不去,矛盾不断激化,在部分群众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才未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2、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从轻降级考核事例:在一个车间有一名员工,因违章操作发生一次一级操作事故,在处理考核这个问题当中,车间采取了低调的方法,没有按事故去考核,只按一般性的违章去考核,考核结果公布之后部分员工反映强烈,认为车间考核太轻,考核不公,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好员工意见,最后导致员工把问题反映到上级部门,才使问题得到了公正解决。责任者受到了应有考核,员工意见得以平息。

3、照顾情面维护关系的平衡考核事例:一次设备事故中,由于当班岗位人员对设备操作看护不到位,没有及时检查出设备当时存在的隐患,最终导致设备的损坏,耽误了车间的生产顺行,按考核方案应当考核这名当班职工,但设备管理者考虑到和这名职工的多年关系,担心就光对其考核两人之间的友谊会因为这次考核而破裂,就连带其他其他三个班的本岗位职工一起给予了考核,这三名职工找到这名管理者理论,管理者就找理由说:设备不是一天坏的,问题不是一天出的,设备以前就应该有问题,你们为什么不上报呢?之后无论三名职工说什么,这名管理者还是要坚持考核,本是当班职工失误造成的设备事故,但却牵连到了三名在家休息的职工,可想这三名职工的心里是何等滋味。

4、为了完成考核任务的突击考核事例:一名中层管理者在快到月末时,还没有完成车间规定的每月必须完成的考核任务,便在月末几天经常到现场检查,以达到自己任务的目的,所以任何一件小事在他眼中都是不可放过的大事,给职工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被考核的职工不服气,便经常找到上层领导反映问题,还把事情在全车间闹的沸沸扬扬,使全体职工和管理者之间顿时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车间基础工作一度陷入僵局,最后在几位管理者的共同调节下,事情才得以解决。

5、不能一视同仁的偏袒考核的事例:同一个岗位同一件事,却受到了两种不一样的考核,一位中层管理者在一次走动检查时,在一个岗位上检查出了一名员工在操作时有违章行为,立即制止并考核了其3分,上述五个考核事例反映出的问题,充分证明不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势必导致员工队伍中不稳定和谐问题的发生。考核不公正不和谐,不考核更不和谐,只要考核公正了就自然稳定和谐。广大员工说:我们不怕考核,有问题就应该受到考核,我们怕的是个别管理者的不公正考核。只要我们坚持科学严格公正的考核,才能确保广大员工自觉接受我们的考核,就能给员工队伍带来稳定和谐。

在我们个别管理者身上为什么会发生不公正考核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个人主观上存在“三个高于”的错误认识:一是个人权利高于规章制度。一切都要个人说了算,头脑中缺少按规章制度办事,按章考核的意识;二是个人好恶高于责任原则,处理问题随“心情”看“对象”,用个人的好恶代替工作标准。三是个人利益大于员工整体利益,为个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挫伤群众的积极性。

这是个别管理者不能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的主要思想根源。

第三,广大管理者要积极探索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有效途径。在鞍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进军世界500强,构建和谐鞍钢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的做好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是各级管理者不能回避的课题,也是不可推卸的应有的职责,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着力做好。

1、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此项工作是关系稳定和谐员工队伍建设,关系构建和谐鞍钢目标能否实现的大事。要努力增强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的自觉性,要树立按章办事,依法管理的观念。各级管理者要带头努力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特别是对有关绩效考核方面的相关规定要了如指掌,熟练运用于工作当中,这是做好考核工作的基础。

2、从源头抓起,机制约束。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杜绝各类不规范考核问题发生的有效方法。过去我们为了督促厂机关各部室加强对各车间工作的检查力度,机关党总支采取了考核小票制度,有利的促进了全厂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提高全厂的管理水平发挥了应有作用,但在执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个别管理者身上出现了平衡考核,突击考核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最近机关党总支又推出了总厂各部室对车间当天考核问题,当天在网上公布的办法,凡网上公布的问题就不能更改,网上没有的问题,月未就不能对车间进行考核,有力的促进了坚持科

学严格公正考核工作的落实。

3、考核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推进科学严格公正考核的工作当中,我们总结摸索出了许多好的做法,考核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是基本方式之一。每个车间都设立一本违章违纪考核公开帐,放在会议室,考核时间、考核内容、考核分数、考核依据、考核人、被考核人都写的一清二楚,接受员工监督,如有不同意见可随时反馈,通过沟通讨论达成共识,确保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性,群众认可。

4、考核发生失误要纳入对管理者的绩效考核。

管理者的重要职责是管理,坚持科学严格公正考核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管理者的考核,这同生产服务岗位员工每天认真清扫现场、维护设备一样没有做好理应受到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各级管理者在履行自己管理考核职能工作中,更加自觉地按规章制度办事,确保考核工作的科学严格公正性。

11.构建和谐生活化思想品德教学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和谐;生活化;课堂教学

生活课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开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观察、调查、体验、探究、发现,这就决定了生活课要以“探”为核心。因为它不同于其他课程,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这就决定了该项课程的活动性,不能把学生封闭于课堂,教学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探究和体验。

一、探究的生活性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要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利用这个活动舞台,构建生活化课堂,让学生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生活课教材最大的特点是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有效地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实效性。

联系学生生活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必须联系社会生活,安排社会性和开放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月份,以“妈妈的节日”为主题,调查妈妈的职业,让学生畅所欲言用童真忆起妈妈平时对他们成长付出的辛劳,产生了对妈妈的敬佩之情,最后每个人为妈妈做了富有真情和创意的小礼物,心存感恩。

四月份,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上了一节传统节日课“清明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了解有关“清明”的问题,知道了清明节的由来及纪念亲人、缅怀烈士等。在活动过程中,他们自己分成了五个小组,制作小白花、花束、花圈、大花环以及写挽联来纪念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捐躯的先烈。这节活动课,既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

五月份以游戏开场设计“珍惜每一分钟”主题活动,活动中贯穿游戏,感知钟表,一分钟的价值,一分钟成果展示汇报等活动,使学生懂得珍惜每一分钟,知道时间是由分分秒秒累加起来的,它所创造的财富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从生活中感知从小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做时间的主人。

六月份以“关系”为活动主题,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活动中贯穿抢答题、笑话、小品、故事、音乐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探究的活动性

生活课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学生通过活动和自己周围的自然社会有实际接触,产生真切的感受,积累直接经验,迸发智慧的光芒,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经验、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要“活动化”。

例如,第一册以“秋天的乐趣”为主题活动,我设计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秋天的美好,了解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体验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通过实物感受秋天是个收获季节。通过情景,引入“变魔术”,引导学生去了解果实、种子。通过色、香、味,了解植物的有关知识,体验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通过情景感受秋天的色彩。由录像引入感知秋天的色彩,进行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秋天的美丽。

通过活动感受,寻找秋天的乐趣。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思考,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作品多姿多彩,如拼果盘、插花、树叶贴画、树叶拓画、种子画、蔬菜小制作、串手链(种子)、创编小儿歌等。

通过展评感受,感悟秋天的美好,既激励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精神,又感悟到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情感升华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学会珍惜劳动果实。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自主性、个性化。让学生在和谐的生活化课堂中“玩中学,玩中做,玩中思”,在活动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动中创出新的情感。

三、探究的合作性

生活课不能把学生局限于课堂,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拉出来,走向校园、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生活化的课堂不断延伸和扩展,与家庭、社区结合,与学科结合。

生活课中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如以“春天来了”为活动主题,我要求一、二年级学生每个小组养一种植物或动物,如串红、牵牛花、鸡冠花、小蝌蚪、小金鱼等,每组成员要轮流负责观察与饲养成长记录的记载。我会在课上评价每组的观察记录及合作情况,激励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探究的开放性

开放性的探究活动为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做中学,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广阔背景中开展活动,感悟生活。

12.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十二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 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没有师生关系的和谐, 就谈不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 更谈不上教育教学管理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强调师生间交往的和谐性。师生关系由于形成并发展于有目的的、自觉的交往中,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是教与学的协调统一;是教育教学主体 (教师与学生) 间及主体与客体 (课程) 间积极、畅通、健康、有序和充满活力的互动;是师生相互理解, 彼此信任, 融洽相处;是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心灵对接, 意见交换, 思想碰撞, 情感交融, 合作探讨, 从而相互激励、启悟并激活彼此的个人知识与智能, 达到共进同乐, 教学相长。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探索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经过不断地实践总结, 笔者体会到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教师的品性。

1.坚守之志。

“敬业奉献”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 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敬业不只是钻研业务, 提高技能, 尤为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真情投入;奉献也不只是要承担社会责任, 履行公民义务, 更重要的是执着地承担和无私地给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形象而贴切地诠释了这种精神的内涵:“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2.立身垂范。

“弟子称师之善教, 曰如坐春风之中;学业感师之造成, 曰仰沾时雨之化。”这句话从两个角度描绘了学生对有幸聆教于一位好教师的细腻感受:一是善教的老师像春风一样愉悦学生的身心;二是在这样的老师教诲下, 学业的进步如禾苗之遇“时雨”, 蓦然回首, 已不觉“稻花香里说丰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这是作为良好教育情境的创设者的教师理当追求的境界。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 就在于他能为人师表, 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 “谁能唤起学生的人的尊严感, 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活在世上是为着什么, 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2]

(二) 教师的态度。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 也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 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 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尊重学生的思考。

真正的有个性的思考常常跳出习惯思维, 而且这样的思考一旦被公众接受, 往往成为社会智慧。在美好的教育情境中, 教师应该认可与欣赏学生思考中那些有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甚至与标准答案激烈冲突的想法——教师应该相信, 所有的思维火花都是值得讨论的, 而值得讨论的问题当然是有益的, 只有思与思的碰撞加之心与心的接纳与宽容, 才会有教育的超越。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要动态地关照学生的思想行为, 而不是用统一意志强行规范。学生时代, 正处在感觉至上联想丰富的年龄, 过分的理性反倒会使他们心生叛逆。在“雪”与“水”之间, 是纯粹的实验意义的固态与液态的关系, 属于物理范畴, 当然应该懂得;但在“雪”与“春天”之间, 是画面式的由联想产生的关系, 多的是浪漫与激情, 这里的“雪”不是水的固态, 而是一个季节。需要注意的是, 这两种思维方式不该互为矛盾也不该受到对方的指责, 固守答案的惟一性, 就将理性和诗意对立起来, 这是由思维的狭隘导致的。因为诗意不是文学的专利, 理性也不只是科学的惟一, 所以教师除了渊博, 还需要灵活和宽让。

2.尊重学生的兴趣。

在教师的眼里, 有些学生的行为总是“离经叛道”的, 如果从骨子里排斥这样的行为, 那么将连这行为之中可能包含的宝贵品质也被一并排斥掉了。而那些出色的人, 得益于他们奇异的想法会得到呵护鼓励, 他们古怪的情趣会得到发现引导, 甚至得益于他们越轨的行为被宽容和关照。尊重学生健康的兴趣, 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有良好的大局感和洞察力。大局感让我们的教育始终面对社会的全面需要而不是面对狭隘经验, 洞察力则使教师能敏锐捕捉学生行为中宝贵的突出素质, 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合理设计未来。

3.尊重学生的缺点。

如果生活是永远尊重差异的, 那么教育就不可能消灭差距。人总是有缺点的, 但缺点和优点一样又总是辩证的。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不是狂傲, 而是人生经验告诉他必须对此坦然。尊重学生的缺点, 其实就是不放弃学生未知的未来, 关键是, 有眼光的教师要懂得从那些“缺点”背后发现别样优势, 我们所期待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其实是由丰富多彩的人生决定的。

4.尊重学生的心声。

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中, 教师是有“身份”的人, 但这个“身份”有时就像一只霸道的手掌, 将本来就对教师望而生畏的学生推得越来越远。然而, 当代师生关系的核心, 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 而没有高低、强弱和尊劣之分, 有了这个认识基础, 才能懂得“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 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的心声, 可以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有助于和谐关系的重建。

(三) 育人的艺术。

1.“关爱”就是力量。

要了解学生的性格, 就必须经常和学生交流和沟通;要改变学生的行为, 最好去了解养成这种行为的根源。首先, “急”则易乱。“急”会使教师迫切地想求得结果, 忽视细节的琢磨, “急”也容易忘记深刻是需要时间的, “急”也会使做事的过程变得浮躁和浅尝辄止。教师忌“急”, 原因是需要和学生交流沟通, 需要了解学生, 没有时间的累积是完不成的。而且, 当教师想消灭学生身上毛病和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 “急”只能增加“火气”, 助长“霸气”, 非但不会让师生更亲近, 反而是更生疏;它会使教师远离耐心和细致, 变得越来越霸道和粗俗。其次, “爱心”是医治“躁”的良方。有了“爱心”, 才会有“耐心”、“恒心”和“信心”。“当教师以热情的爱去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时, 就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相反, 一个被嫌弃的学生感受不到友谊关怀时, 往往消极自卑。”[3]用充满爱意的眼光去观察, 用充满爱心的行动去感化, 师生关系才能良性互动而和谐。

2.“欣赏”温暖人心。

教师对学生的“欣赏”, 是学生在自我成长阶段永远的期待。如果不是品质方面的问题, 教师对他们个性甚至极端的另类想法的欣赏, 就是对他们拥有自由的发展空间的肯定。鸟儿需要天空, 就给他们天空, 这不是迁就, 而是满足飞翔的需要。

3.“批评”要讲艺术。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以孩子的兴趣取向来处理问题;而如何对孩子们偏离“规范”的行为思想进行卓有成效的“批评”, 却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一门艺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批评方式, 是忌讳权威和说教的, 它需要教师有一颗灵活的头脑, 还需要有一片善意的、幽默的心。

4.“沉默”胜于爆发。

几乎所有的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不是丧失了思考的空白, 相反, 留白留得其所, 却可以无胜有, 实在是一种高级智慧的体现。教育是通过“言与行”来实现的, 但是“言”之多寡或“做”与“不做”, 均需视情势而定。对于教师来说, 最难的是无言而训不教而教——这不是简单的情绪控制, 而是有意创造寂静思维的空间, 留白之处, 也便是语言最丰蕴之处;不说出的东西, 正是最想说出的东西。教育讲究“批评宜缺不宜满”, 就是说一定要给受批评者留出反思的空间;自我反省的层次越深, 自我教育的效果越好。没有哪一台戏是由满满的台词堆砌成的, 教育是一台充满了变数的大戏, 要想让它的情节更生动, 就要学会“留白”, 留给观众, 也留给自己。

综上所述, 和谐师生关系的确立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 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相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 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以师生的和谐建构教育的和谐, 以教育的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教育氛围的前提, 也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试图从教师品性、教师态度和育人艺术等几个方面着手, 探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 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和谐,构建,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郭海燕, 杨斌.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35 (7) :100~102

[2].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171

13.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篇十三

今天,我们提倡“构件和谐社会”,那么,今天的和谐社会又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用28个字来概括:民主法制,公平争议,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前20个字阐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后面的8个字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口起来,和谐社会无非就是这两大方面,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内”,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外”。内外之间互相渗透不仅内部和谐了,而且外部也和谐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坦荡荡”容易和谐,“常戚戚”不容易和谐,无知则难理解人;不理解就难谅解,不谅解便谈不上化解。和谐社会需要包容,需要团结友爱!同样,稳定也是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稳定是和谐的基础,和谐是稳定的延伸。但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稳定,不是故步自封,不是抹杀矛盾,更不是死水一潭!我们所要构件的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敢于结实矛盾,善于话界矛盾的和谐社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活,我们的和谐社会才会生气勃勃,才能有所作用。

人是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从自然界分化出来的人类仍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界是一而二,二而一。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类要顺从自然;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类要跟自然做斗争。人类不应该做自然界的奴隶,一味的听命于自然还要抗洪干什么?一味的听命于自然界,还要消灭蚊蝇做什么?鸟类无所谓“益鸟”,“害鸟”,因为有了人才有了“益鸟”“害鸟”之分。自然界辨证发长的人类也应该辨证的看待自然界。人类的自然界的正确态度:一要保护,二要战胜。保护其有益于人类的一面是和谐,战胜其有害于人类的另一面也是和谐。

南立车村是武强县有名的小康村,但也有一部分村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为此,近两年来村党支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路,搞起了荒山种植,不但当地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村民的种植收入也明显提高,全村人心安定,团结融洽,一片详和的景象!可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构件和谐社会是多么重要!

14.构建和谐农村心得 篇十四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针,其基础和关键是发展生产,没有生产的发展,不可能有生活的宽裕,不可能有村容的整洁。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特定的地理空间的区域经济,它既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联系崇阳实际,我们重点是围绕“三个结合”,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抓企业培植、抓招商引资、抓产业集群、抓基础建设。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既要依靠招商引资吸纳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到本县投资,又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资建设资金,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培植发展后劲。二是要坚持壮大支柱产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相结合,采取放宽民营政策,聚集民间资本,激励民营企业,壮大优势产业等办法,促成民间资本,县外资本和国有资本的融合,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努力,壮大我县医用卫材、食品、钒、印刷包装、建材等产业的成长壮大,培育一批带动动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三个翻番,即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值翻一番,规模以上企业利税翻一番,进一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实力。三是坚持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天城工业园、青山工业园、石城冶金工业园和崇青工业走廊这“三园一廊”的建设,按照工业向城南园区集中、机关向城北新区集中、商贸向中心城区集中、居民居住向住宅小区疏散的“三集中一疏散”的思路,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破解了城市建设资金难题,完善城市功能。

二、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农民富则国家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但是,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联系崇阳,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抓好特色产业。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的方针,扎实抓好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的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七大经济板块”和“四个养殖小区”的建设,形成特色板块经济,创建区域品牌。二是壮大龙头企业。要充分利用上级扶贫资金、调产基金、贴息贷款等各类资金,集中扶持,快速膨胀,努力实现生产规模化,形成以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产加销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机制。重点抓好雷竹笋、小麻花和优质米加工,使之成为农村产品增值和接纳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农民增由和重要渠道。三是发展劳务产业。劳务输出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优势产业。我们要抓住我省实施农民工和农民科技“阳光工程”的有利时机,以县职教中心为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力度,塑造具有崇阳特色的竞争优势和劳务经济品牌。

三、尊重群众、规划引导是前提

新农村建设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快生态家园建设的步伐。一是要实事求是。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从实际出发,解决群众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村内道路,治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上。二是要科学规划。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严格规划管理,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三是要示范引导。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因村制宜,稳步推进。主要以白霓、路口两个中心村建设为示范村建设样板,着力解决在崇阳中普通存在仅依106国道一字长蛇沿建房和星星点点“天女散花”前有广场,后有操场式的大量浪费耕地的问题,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是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工作是在县、乡。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转变作风,突出服务功能,在以多程形式吸引和组织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要鼓励和调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支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党和社会的共同行动,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做几件实事,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投入。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加大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五通”等工程建设力度,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二是要鼓励农民自主投入。在现有条件下,要把财政投入为主同社会资金的筹措、农民自愿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注意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引导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项目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三是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农民群众最基本、最紧迫、最困难的问题入手,重点从决读书难、看病难、孤寡病残等问题入手,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合伯医疗的管理,使这一惠民政策真正造福于农民,另一方面要抓好农民中小学的管理和农村福利院的建设,真正做到为农民排忧解难,体现“雪中送炭”。

五、努力倡导文明乡风

上一篇:节水的标志口号下一篇:电商部薪酬提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