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共9篇)
1.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篇一
人类学视野中的技术观
在人类学学科范围内,技术始终被看作文化的`核心,衡量文化进化或变迁的尺度.但人类学对技术的理解,除了技能或工具之外,还包括资源、生态、人口等物质因素和仪式、知识等精神因素.这些因素所产生的作用合力,导致了文化进化过程中的差异性,使文化呈现出多姿的色彩.从而启示人们,在现代技术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整个技术系统,以求得技术进步的最大正效应和最佳效果,体现出科技人类学以人为本的学科原则.
作 者:秦红增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刊 名: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10(2) 分类号:C912.4∶N35 关键词:技术系统 文化进化 地方性知识 科技人类学2.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篇二
对分形理论的`研究属于欧式几何中忽视的一个无定形的内容。研究人员曼德勃罗对分形几何进行了开创,并科学地对该类复杂性的全新概念以及方法做了详细地阐述,即局部与整体之间存在某种方式上比较相似的形体。然而分形不只是自然分形,还涉及时间分形和社会分形以及思维分形。就分形理论而言,其主要从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中进行着手,不曾简化与抽象地区研究,让人们可以对思维方法从线性转化到非线性,对貌似混乱和无规则与随机现象的发展规律做了定论。分形理论是新概念与新方法,其在处理环境科学时的复杂现象进行了应用。
对水的大多数处理都是除掉水中存在的悬浮的固体颗粒,因此,研究絮体结构本身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分形几何前,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对絮体复杂的形状进行描述,然而分形几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探求不规则的几何体。也就是说,分形能够促进混凝工艺的改进,并且可以对混凝机理进行新的研究。就水质状态来说,尽管其化学成分的复杂性比较强,但是所有污染因子在变化时都和水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分形理论能够对其作用进行有效发挥。
3.库车坳陷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 篇三
库车坳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有利区带之一,地表起伏剧烈,地层倾角大,表层破碎,岩性复杂,表层结构纵、横向变化大,激发和接收条件差;面波、折射波发育,次生线性干扰强;断层发育,地腹构造复杂,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差;地震波吸收衰减严重,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和循环调查、迭代建模的方法,提高表层结构模型的精度,逐点设计激发井深.综合表层结构模型、地面地质资料、高精度遥感成像图片资料,优选激发、接收条件.采用宽线采集方法大幅度提高叠加次数和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构造主体成像效果;采用大组合检波器压制多种干扰,提高单炮信噪比;实际应用表明,该采集方法能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主体构造部位的成像效果.
作 者:彭才 韩朝军 曾武 作者单位:彭才(川庆钻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2)
韩朝军(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新疆地调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16)
曾武(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油气矿,四川,遂宁,629002)
4.马克思视野中的人 篇四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贯彻始终的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科学界定和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一切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劳动.
作 者:吕洋 张景先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列教研部,内蒙古,通辽,028043 刊 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9(5) 分类号:B038 关键词:劳动 现实的具体的人 人的真正本质
5.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篇五
技术哲学(技术创新哲学是其中之一)本来就是一个较新的哲学分支学科。技术很晚才进入西方哲学的视野。究其根源,这与西方哲学的“理论”取向有关。“哲学一科学”史从苏格拉底一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以理论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对实践活动则不予重视。技术创新活动一向被看成知识贫乏的实践活动,因而被认为不值得哲学研究。到了今天,即使有人考虑到现代技术的巨大影响,但也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现代科学的运用,现代技术工程被看作“应用科学”,对技术及技术创新的哲学反思通常是科学哲学的附属产品。因此,尽管技术(及技术创新)与人类同时产生,甚至人类漫长的历史是由它来标识的(石器、铁器等),技术及技术创新对历史发展也有巨大影响,但技术及技术创新向来没有进入哲学思考的核心。不过,夏保华教授认为,在技术创新中,大量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虽然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问题。但是,在技术创新中,也包含了靠穷根究底的思考来解决的哲理性问题。他列举了八组技术创新的哲理性问题,包括:关于技术创新本质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客体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动机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知识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条件的问题,关于技术创新方法的问题。他还特别提出,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用哲学的知识、观点和方法,而且不是短期能彻底解决的。为此,他呼吁科技哲学界应着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哲学研究,以“面向文本”、“面向现实”和“面向自我”的“三个面向”为基础,为发展一门技术创新哲学而努力。技术创新哲学的兴起,本质上反映着技术创新对哲学发展的影响。我们不能指望从最普遍的哲学或“元哲学”的发展中派生出技术创新哲学,而是要从技术创新研究和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出技术创新哲学;同样,也不是技术创新研究需要有哲学转向,而是哲学研究需要有技术创新的转向。这样才能显示出哲学关注时代变迁,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特征。
可以说,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是对技术创新哲学研究质疑的积极响应与大胆尝试,并且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其著作及其后续研究最大的成功在于开创了国内技术创新哲学系统研究的先例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从话语、范围到方法在内的一整套研究范式。在此之前,从哲学视角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一直处于零散、琐碎的状态之中,人们的观点与看法也不尽相同,更谈不上有完善的研究体系,这也是技术创新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迟迟未建立的原因所在。比如就研究范围而言,李兆友教授就指出,就当前从哲学视角研究技术创新来说,至少可以做如下的工作:从主体的观点研究技术创新,侧重于从主客关系角度分析技术创新过程;从认识论角度研究,侧重于技术创新知识的积累、获得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从价值论角度研究,侧重于技术创新的价值维度,分析技术创新这一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还可以具体分析创新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特点;从辩证法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同其他诸如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的互动,从而拓展技术创新的环境因素的范围;从历史观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如何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把技术创新的研究放在历史的坐标中,探讨技术创新的历史性,从哲学高度预测未来技术创新的发展趋势,等等。
6.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篇六
TK1075X井复杂情况和事故处理技术
介绍了塔河区块TK1075X井复杂情况和事故的.经过及处理情况,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详细叙述了爆炸松扣技术、反扣套铣打捞技术、分水接头打捞技术、震击器配合卡瓦打捞筒震击解卡打捞落鱼技术等事故处理技术在该井的成功应用,为今后同类型复杂情况和事故处理提供了借鉴.
作 者:翟清 郝铁俭 作者单位:胜利塔里木钻井公司70525队,新疆,库尔勒,841000 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 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年,卷(期): 21(11) 分类号:P634.8 关键词:钻井事故 事故处理 卡钻 TK1075X井 套铣打捞7.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篇七
复杂地层双洞交叠隧道工况分析与施工技术
通过分析制定施工方案后再结合有限元软件计算模拟双洞交叠隧道不同工况下引起的地表变形、结构内力等分析可行性,同时介绍了实际施工中限沉减振的关键施工技术,施工监控量测结果与模拟分析相互对比,得出了一些结论,对类似工程有借鉴意义.
作 者:王军民 刁志刚 李春剑 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洛阳,471009刊 名:西部探矿工程英文刊名:WEST-CHINA EXPLORATION ENGINEERING年,卷(期):22(1)分类号:U455关键词:交叠隧道 控制爆破 临时支撑 数值模拟
8.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民生问题 篇八
来源:绿色新闻网 作者:王宇 发布时间:2008-6-16 21:24:00 浏览次数:1145次此信息由 杨燕 志
愿者发布 [提要] 摘要: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关键词:民生;和谐社会;制度保障…
摘要: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在新的发展阶段,解决民生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
关键词:民生;和谐社会;制度保障
引言
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生计与生活的问题,孙中山先生曾经将民生问题概括为衣、食、住、行四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的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民生问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国民的衣食之忧,进入新世纪,民生问题更加突出的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
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是提高民生质量
“和谐”指的是合乎逻辑或规律的状态,是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合理搭配、协调、协同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内涵,正如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阐述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勾勒出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等九大目标任务,字字体现民情,句句蕴含民意,条条关注民生。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将“和谐社会”的目标概括为“五有”,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充分说明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解决好民生问题。
建设和谐社会,核心问题是要提高民生的质量。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
二、和谐社会视野中民生问题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质文化生产飞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生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民生问题已经得到全面解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不平衡,民生问题面临着诸多新课题、新矛盾。一方面,原有的一些带有基本生存性质的民生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比如目前我国还有两千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仍处在温饱线下,城镇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低收入群体。另一方面,因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导致的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等具有个人保障与发展性质的新的民生问题也日渐凸显,成了当前压在老百姓身上的新“三座大山”。在新时期,我国民生问题主要体现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几个方面。
(一)教育问题
现代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推动,人才培养要靠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民族兴衰的关键,教育的公平发展是构成社会和谐最可靠的基础之一。目前我国的教育水平日渐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第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随着基础教育管理权的下放以及教育与经济的关联逐渐增强,很多教育机构选择了将大多数教育资源投入到一小部分所谓的重点学校,尖子班,优班等等,开始走向精英教育路线,这种现状产生的后果是人为地制造了差距,同时铸成了农村的一大批被视为“基础薄弱的差校”和“垃圾学校”。
第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东、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当东部地区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的时候,很多偏远西部山区还处在前工业时期,基础教育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教育经费短缺、办学硬软件低、质量水平差等方面。
第三,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处于不利地位。城市外来的民工子女,他们不能享有优质的公共教育资源,在享受义务教育时处于不利地位。
(二)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对于社会和谐、家庭稳定和个人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保证就业压力很大。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第二,职业供求比例不匹配。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但长期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而且职业供求不匹配的情况也相当严重。据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2003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者之比值相当悬殊。有的供过于求,如:北京的美容美发岗位为18∶1,剪裁缝纫工为6∶1;天津保险业务人员为8∶1,采购人员为9∶1;沈阳的数控操作工为6∶1,模具钳工为7∶1。与此同时,还有求过于供的,如:天津的机动车驾驶员为1∶31,维修电工为1∶56;南京的计算机工程师为1∶8,保险业务员为1∶10。第三,高素质劳动力分布不均。比如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大城市,高等学府相对集中,历年的大学毕业生很大一部分要在当地谋取就业,必然造成了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同时二级城市高素质人才短缺的局面。
(三)收入分配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总量有了大幅提高,国民财富大大增加。在分配领域一直倡导“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一分配原则对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但是,在经济繁荣,分配有序的背后,还存在一些收入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必将影响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主要表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第二,分配格局有待改善。目前社会存在着初次分配不太合理,二次分配缺乏力度与公平,第三次分配格局没有形成。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由于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不少人利益受损、心理失衡,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第三,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很浓的平均主义色彩,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处于较低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呈现扩大趋势,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影响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成败的关键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化解收入分配的矛盾,势必会造成三农不稳的局面。
(四)社会保障问题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总的来看,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保障面窄。社会全体公民都应成为社会保障的主体,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对社会保险的认知程度、参与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远远不够,同时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执行成本也很高。
第二,制度不统一。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方面。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在征费率等方面没作具体规定,因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制定或修订了本地区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这就造成了不同区域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在具体规定上都有别于其他地区。总体来看,发达地区征收费率低,不发达地区征收费率高,这严重阻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三,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有待用制度解决,贫困人口和大量的失业队伍的存在,不仅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巨大压力,而且这部分人的基本生存如果得不到保障将会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
三、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完善制度
民生问题如何解决?对此,党中央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笔者认为,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最关键的是用制度来保障。
(一)实现教育公平是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关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的大事。面对目前教育不公平的现状,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责任,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拨款,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环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要保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的权利。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
(二)推进积极的就业政策是维持生活稳定的基础
要加强政府引导,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要加强对大学生和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要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就业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首先,完善收入分配法规,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积极作用,一般来说,初次分配由市场决定,再分配由政府调控。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上的调控作用是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途径来实现的。税收的主要对象是高收入群体,而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群体。只有把握好这两个对象,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再分配不足往往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再分配过于倾向低收入群体也不利于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政府在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节时要做到,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只要对高、中、低收入的调控中找到合理的平衡点,也必将有益于社会分配制度的完善。再次,通过强化社会责任,借助政策并用立法引导大家参与慈善公益事业,逐步把第三次分配的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效益的提高带来了日益加剧的收入分配差距和大量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群体,因此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一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9.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 篇九
钛合金薄壁复杂构件精密成形技术现状及发展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钛合金构件大型化、整体化是必然趋势,大型钛合金薄壁复杂构件的整体精密成形技术是必须解决的`重大技术关键.在过去的几年内,先进的设备、加工过程的控制和数值模拟的应用使得航空航天用的钛合金薄壁复杂构件整体精密成形有了一定的发展.
作 者:张慧芳 张治民 Zhang Huifang Zhang Zhimin 作者单位:张慧芳,Zhang Huifang(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治民,Zhang Zhimin(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塑性成形技术研究中心)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08 “”(24) 分类号:V2 关键词:【复杂性视野中的技术】推荐阅读: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航空网络中的应用08-28
篮球复杂又不复杂作文600字06-11
简单复杂作文06-25
复杂网络分析08-31
复杂的会议通知的例子09-04
复杂记叙文范文 英语09-13
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09-16
复杂网络本科毕业论文11-03
高中假期复杂的写事记叙文06-22
《求复杂的平均数》教学反思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