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九年级政治课件(精选10篇)
1.北师版九年级政治课件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和探索研究相结合,尝试成功教法。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相互讨论,动手感知,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3.疑点: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4.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解决重难点和疑点。
四、教具准备
自制投影片,一副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为30°靠在墙上,则、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间距离为2米,则倾斜角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教学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通过引导,使学生自己独立掌握了重点,达到知识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而前面导课中动手实验的设计,实际上为突破难点而设计。这一设计同时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3.练习:教科书P3练习。此题为作了孕伏,同时使学生知道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能求出来。
(四)总结、扩展
1.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本节课在复习勾股定理及含30°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基础上,通过动手实验、证明,我们发现,只要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
教师可适当补充:本节课经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大胆猜测和积极思考,我们发现了一个新的结论,相信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所提高,希望大家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变被动学知识为主动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扩展:当锐角为30°时,它的对边与斜边比值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又发现,锐角任意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如果知道这个比值,已知一边求其他未知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看来这个比值很重要,下节课我们就着重研究这个“比值”,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提前预习一下,通过这种扩展,不仅对下、余弦概念有了初步印象,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本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是为正、余弦概念打基础的,因此课后应要求学生预习正余弦概念。
2.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目录 篇二
可爱的校园(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12页)1.快乐的家园(2)2.玩具(2)3.小猫钓鱼(2)4.文具(2)5.快乐的午餐(2)6.动物乐园(2)
第二单元 比较(6页)1.生日(2)2.下课啦(2)3.跷跷板(2)
第三单元 加减法
(一)(24页)1.一共有多少(2)2.还剩下多少(2)3.可爱的小猫(2)4.猜数游戏(2)5.背土豆(2)6.跳绳(2)7.可爱的企鹅(2)8.小鸡吃食(2)9.乘车(2)10.做个加法表(2)11.做个减法表(2)12.整理与复习2 第四单元 分类(4页)1.整理房间(2)2.一起来分类(2)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8页)1.前后2 2.上下2 3.左右2 4.教室2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4页)1.认识图形(2)2.我说你做(2)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12页)1.古人计数(2)2.搭积木(2)3.有几瓶牛奶(2)4.有几棵树(2)5.有几只小鸟(2)6.做个加法表(2)数学好玩 4 1.淘气的校园(2)2.一起做游戏(2)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2页)小明的一天(2)总复习(4)1.数与代数2 2.图形与几何2
(北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目录60+28
〖课时作业部分〗(共60课时)
可爱的校园(1)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8页)1.快乐的家园(1)2.玩具(1)3.小猫钓鱼(1)4.文具(1)5.快乐的午餐(1)6.动物乐园(1)
第一单元检测题2 第二单元 比较(5页)1.生日(1)2.下课啦(1)3.跷跷板(1)第二单元检测题2 第三单元 加减法
(一)(14页)1.一共有多少(1)2.还剩下多少(1)3.可爱的小猫(1)4.猜数游戏(1)5.背土豆(1)6.跳绳(1)7.可爱的企鹅(1)8.小鸡吃食(1)9.乘车(1)10.做个加法表(1)11.做个减法表(1)12.整理与复习1 第三单元检测题2 第四单元 分类(4页)1.整理房间(1)2.一起来分类(1)第四单元检测题2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6页)1.前后1 2.上下1 3.左右1 4.教室1 第五单元检测题2 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4页)1.认识图形(1)2.我说你做(1)第六单元检测题2 第七单元 加减法
(二)(8页)1.古人计数(1)2.搭积木(1)3.有几瓶牛奶(1)4.有几棵树(1)5.有几只小鸟(1)6.做个加法表(1)数学好玩
1.淘气的校园(1)2.一起做游戏(1)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3页)小明的一天(1)第七、八单元检测题2 总复习(2)1.数与代数1 2.图形与几何1 答案5 阶段性测试卷及期中卷、期末卷(单独成册)28 月考卷一(第一、二单元内容)月考卷二(第三单元内容)期中检测卷
3.五年级语文教案北师版 篇三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3、积累咏月的诗词。
【学习重点】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学前准备】
1、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学习时间】
1课时
方法指导:
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来想象诗的.意境意、体会诗的主旨。
2、学习赏析诗歌的方法,来赏析“明月之诗”,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
3、学会对关于明月进行美的想象和描写。
4、你是课堂的小主人,请你大胆与老师对话,此堂课你表现棒吗?你学到了什么吗?你是怎样学到的?你学得快乐吗?
5、诵读、默写故事是积累古诗的重要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十五夜望月》
1、我会读这首诗:
2、我会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生轻声吟咏,走进诗中,回答: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3、请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请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我要补充的是:
“ ”字用得好,好在:
“”句写得好,表达了
(三)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维训练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五)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4.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 3 3、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听《长江之歌》,导入新课
长江,这条横亘千古的巨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自古以来歌吟长江的文章不绝于耳,今天我们走进郭风笔下的《长江》。
二、讲析课文: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本文仅仅是在赞美长江吗?从哪可看出来?2、你认为本文可以划分几部分?
三部分 1——2描写长江美景
3——6“哦,长江”抒发对长江的赞美。
7——8抒情议论,照应文章开头,点明主旨。
3、重点探究:
1、作者为什么不写长江的中午和傍晚,而要写长江的黎明?这里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
2、作品反复说“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为什么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
4、语言品析:
拟人:长江很早便醒过来。
排比、比喻:它以……它以……它以……它以……
不止是……不止是……不止是……
反复:“哦,长江”……
三、总结:
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长江说什么?
四、拓展作业:
5.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1的情景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乘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小棒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
全班汇报。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思路)
1、摆学具求得数。
2、画图求得数。
3、连加法。
4、数的分解组成。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6、笔算。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习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
5、乘法竖式也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
学生介绍竖式的书写过程,学生一边介绍教师一边板书
比较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和简便竖式,并说说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6.北师版三年级下周长的教案 篇六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教学周长
T: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交流。)
教师演示: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教师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
(2)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你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吗?(我们还发现了物体表面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的)
T:我们发现了不光图形有它的周长,物体表面也有它的周长。
(3)印一印,描一描:利用你桌上的物体,选取它的一个面,用印一印的方法,描出这表面的图形的周长。
(① 印当中来发现不封闭图形;②老师也准备了两个图形,请你来描一描它们的周长:这什么这个不描呢?)(我们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不能回到这一点,这个图形叫不封闭的图形,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可用一句更加简洁的话来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能,请坐好,不能,请举手。)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T:认识了周长,下面请你想想办法来求求周长吧。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了。
小组活动:老师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图形放入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请各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交流: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求的?(测量、绳子围、对称性„„)
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3)T:那你能这些方法来求一下刚才印下来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吗?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图形,以他们在上课时找到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周长了。)
※(4)小明的书桌面是一个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在它的二个角上分别裁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问你图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图)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7.北师版四年级作文教学的计划 篇七
作为贵族,杨父也与孔子的第二十六代孙——孔君平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互相登门拜访对方来一起作乐。
这天,孔君平想起与杨父很久没见,变想去杨府拜访他。于是他穿好衣服,打扮整齐,便出门去杨府了。他穿过喧闹的大街,来到一家门前立着两头石狮子的门前,叩响了门,杨府的管家给孔君平开了门。“孔老爷,今日来拜访有什么事?”孔君平说:“我与杨父很久没见了,可否让我见见他?”管家说:“真是不巧,孔老爷有事出门了,如果您不着急,可以在府中等他。”孔君平本来想走,忽然想起杨家有个小儿子,名扬四海,便说:“能否请你家小少爷出来招待我?”管家应了声就去了。
孔君平进了屋,听见一阵脚步声,是杨氏子出来了,杨氏子说:“孔老爷请坐。”接着又安排下人给孔君平端水果。水果端来了,有梨、苹果、橙子和杨梅……
8.北师版九年级政治课件 篇八
——杨刚
即将结束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新课也马上结束,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将在7月1-2日进行,为了使同学们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特制定本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另外,通过总复习,查漏补缺,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复习重点
1.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及综合运用。实记整式运算的公式,并能在做题中加以运用,复习时主要针对易混淆的公式区分理解,并通过练题强调细节及易错知识点。
2.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初步接触证明知识,很多学生在第一遍学习时就学得较肤浅,复习时,重点在于平行线性质及判别方法的对比讲解。纠正学生个人思维中对二者的错误理解。
3.第五章: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自变量和因变量,能从不同的变量表示方法中正确读取出变量名称,能读取有效数据,解决各种变量问题。
4.第三章:三角形的基本证明题。这一章的内容奠定了初中几何知识的学习基础,在证明题中始终是重点考察的知识,所以复习时,重点在于题型的总结和归纳概括,让学生能形成固定的一些做题套路。重点知识是三角形的四种判别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角边、角边角。
5.第四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小学对这一知识有简单了解,本章重点是对线段和角作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了解。要能使用中垂线和角平分线的重要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第六章:概率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掌握确定事件包含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能简单计算某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复习方式
1、总体思想:分单元复习,同时进行综合测试。
2、单元复习方法:学生先做单元练习题,收集各学习小组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布置适当的作业查漏补缺。
3、综合测试:严肃考风考纪,教师及时认真阅卷,讲评找出问题及时训练、辅导。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
6月20日——6月26日,复习本学期各章知识内容。第二阶段:综合测试 1、6月27日,综合测试,讲评;其目的增强学生期末考试的信心。2、6月29日,考前心理疏导,介绍解题的方法。
五、复习措施及注意事项
1、复习教材中的定义、概念、规则,进行正误辨析,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知识,重视对书本基本知识的整理与再加工,规范解题书写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2、在复习应用题时增加开放性的习题练习,题目的出现可以是信息化、图形化方法形式,或联系生活实际为背景出现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题目有层次,难度适中,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3、重视课本中的“数学活动”,挖掘教材的编写意图,防止命题者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编写相关“拓展延伸”的 探究性题型以及对例、习题的改编题。
9.北师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培训资料 篇九
1、每册8个单元
2、每个单元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1个综合活动
3、主体课文下设2个思考题(内容/形式)
4、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
5、综合活动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
六年级的教学要点
●全面落实《课标》第二学段的的各项学习目标。
查漏、补缺:A要点 B个人 C其他教材
整合、实践:A单元 B要点 C过程
拓展、提高:A情感 B积累 C能力
希望达到的目标
●积累达到并略超过<课标>要求的数量。
如阅读和背诵的数量
但并非多多益善,不要加重师生的负担。
●基本上能自主完成各单元、各项学习任务,能独立识字、学词、阅读、修改习作。
如:A独立识字,有效地预防错别字
B 词语“画——学——测——评”
●能较快地写出内容较充实文字流畅的作文。
●《丁丁冬冬的建议》
整体把握每个单元
自主学习为主
抓好四个环节:
①浏览,制订计划
②学习主体课文
③综合活动
④习作
⑤单元小结
与其他教材及中学的衔接
1、词语
以本教材为主,向其他教材延伸。
2、文学常识最重要的作家及作品,随课文复习
3、限时命题作文≥8次/ 学期
4、背诵篇目调查与其他教材的差别,与学生商讨补习计划并执行
5、注音
*注音(建议)
字母主体位置
声调位置
◇a-o-e-i-u-ü ◇i 上的点◇iu标在后
声母n、l后面的ü加点,其余不加
音节yi、yin、ying大y小i都写,其余不写
声母b、p、m、f直接和o拼,其余和uo拼
记住四个音节wei(ui)you(iu)wen(un)weng
⒈高尚
一、单元组合 ㈠课文
⒈一夜的工作
伟人回忆录
点
⒉穷人
普通人 外国人 小说
点
⒊白桦林的低语
普通人 散文诗
面
⒋杨震暮夜却金
官员
古人 古文(史)点
⒌尊敬普通人
普通人 散文
面
㈡综合活动办墙报
⒈认识高尚-发现高尚–赞美高尚–学习高尚
⒉观察、剪辑、采访–编辑–修改、排版、出版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共11节
⒈尊敬普通人 + 导语,布置活动①②
1节
⒉一夜的工作 + 检查计划的情况
2节
⒊穷人 + 初读《白桦林的低语》
3节
⒋白桦林的低语 + 检查组稿情况
2节
⒌杨震暮夜却金 + 布置出版要求
1节
⒍出版 + 练习、测试
1节
⒎评价A 墙报B 单元小结
1节
* 为什么一课书拆开来上?加强教学反馈
三、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⒈《一夜的工作》
A 课后两题
B 摘录笔记7
C 批注笔记
●关于摘录笔记,通过自学,积累字词句
●“我的视角”开拓思路,引起讨论,个性化学习
⒉《穷人》20(成语)
A 反复默读:情节–背景–人物–题目(四次)
B 交流“我的视角”·引起讨论,未必对·渔夫承担的风险更大
·两人共同特点矛盾;都不犹豫
C 省略号重点是说话断断续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D 难点桑娜的心理活动“忐忑不安”不是因为……而是因为……
⒊《白桦林的低语》刘心武20
A 初读阶段①“你”指代谁②倒叙用两个“……”标志
B 朗读带课文理解抒发赞美、敬佩、向往之情背诵至少两段
C 讨论问题1 ·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理想
D 联系《美丽的小兴安岭》《一双手》
⒋《杨震暮夜却金》
A 〈后汉书〉范晔
B 默读——朗读——默读,对照现代文——诵读(建议背诵)
C 现实意义教师讲解德和才的关系坚守做人的准则,能自律
⒌《尊敬普通人》
A范读——带读——背诵(建议至少三段)
B为“普通人”下定义,分类——
C导语15
四、综合活动建议
⒈关键是理清思想,什么是高尚?背诵孟子的话“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⒉重点是发现高尚小组交流–班级交流–交个人意向,反馈
⒊写稿件、编辑的环节,教师只针对疑问做提示,尽可能不干预
⒋稿件即本单元作文
⒌应解释墙报排版的范例
⒉美与丑
一、单元组合 ㈠课文
⒈做一个最好的你
指导说明文
面
⒉唯一的听众
美 记叙文
点
⒊寓言二则
丑 古文(寓言)点
⒋有些人
美 散文
面
*建议3、4做主体课文
⒌丑公主
丑-美 戏剧
㈡综合活动演小品
辨美丑——编剧本——排节目——演小品——评表现
观察评论——写——交流——表演——讨论、评价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共
14节
⒈唯一的听众
2~3节
⒉寓言二则
3节
⒊有些人 丑公主
布置、准备
3节
(包括活动指导)
⒋做一个最好的你
日记
1节
⒌练习检查
1节
⒍演出
2节
⒎评价
1节
三、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⒈做一个最好的你8
A 自读,写心得笔记(日记)
B 找中心句罗森塔尔效应
C 回答倒数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的问题(每自然段一个要点)
·(“首先”)喜欢自己·从……的小事做起
·为自己喝彩·咬紧牙关坚持
D 背诵最后一段,补写至少一句
唯一的听众20
A 画情节曲线,看懂课文不必划分段落
B 解决几个理解上的问题·那把锯子·我就发觉我变了
·这个秘密×2 ·五个“聋子”的不同语气·双方为什么不说破
C “我”的心理变化(第二题)
沮丧、灰心、懊恼、不敢——打动、羞愧、暗暗有了几
分信心、洋溢着……——不在乎、力量潜滋暗长——(真正的音乐)无法割舍
D 冬冬“视角”:
难听;为什么来—他不易;继续听—进步;继续装—不说破
美好的心灵:尊重人,理解人,循循善诱,平易近人,慈祥
E 丁丁“视角”:·前后对比,说明我拉琴进步之快·点破老人身份
⒊寓言二则
A 知道庄子、墨子是战国时人,伟大的思想家知道西施是古代美人的代表
B 诵读——对照——诵读——背《东施效颦》(后半句为“适中其丑”)
C 查阅、讲解几个“之”、美、去、走、所以;节、带、期年、黎
D 思考题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美和丑的区别关键在真和假上正确对待时尚、流行、从众
E 丁丁“视角”:第一次扩写,要指导,加人物描写
⒋有些人35
A 课文结构·自然分段
·写小标题()的女老师
·为什么插入第三件事?∵随笔;对照引起自省
B 解决五个问题:·首段比喻句的意思 ·挖——挖掘引用 ·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
·君子谋道的精神 ·那意义有多美
C五件事的共同特点: ·平常 ·随处可遇 ·普通人,无姓名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的眼睛
D 从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辨美丑,为活动做准备
⒌《丑公主》10
A 观察剧本什么样,讲如何读剧本(从对话情节,想见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外国人名
B 复述课文,本文暂不适合表演
C 按人物出场顺序画情节曲线
四、综合活动建议
⒈关键是辨别生活美与丑,选取素材
⒉活动组织:·先分组(演出的小组)再讨论内容 ·或者先全班讨论,挑选组长,再分组
⒊剧本:·先写记叙文《身边的美/丑》 ·形式参照《丑公主》 ·以演出为主,剧本从简
⒋从编排到演出应留出足够的时间,教师要过问,及时解决典型性的问题,但应少干预
⒌演出:·可年级组合 ·可请家长参加演出或观看 ·可每周末演一次
⒍习作既可以是剧本,也可以是记叙文
第3单元母亲河
一、单元组合 ㈠课文
⒈长江之歌
诗歌
⒉三峡之秋
散文
赞美母亲河
⒊古诗二首
古诗
⒋黄河之水天上来
说明性散文
↓
⒌最后的“淇淇”
报告文学
保护母亲河
㈡综合活动朗诵会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共
11节
⒈《长江之歌》《古诗二首》 + 布置活动 3节
⒉《三峡之秋》
⒈5节
⒊《黄河之水天上来》
⒈5节
⒋朗诵会
2节
⒌《最后的“淇淇”》
1节
⒍练习与测试
1节
⒎单元小结
1节
三、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⒈《长江之歌》·朗读、朗诵(集体)、背诵、默写·课后思考题
⒉《三峡之秋》15
A 初读课文思考题秋季——中秋那一天
B 解决两个问题:·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一天”是哪一天?从哪儿看出?
C 参考丁丁冬冬的视角,在品味的基础上朗读,不要上来要求大声读
⒊《古诗二首》
A 重点是《凉州词》
B 引导学生从景中体会情
如第一首景有动有静,由远及近,平而高
雄浑开阔征人辛苦,思家哀愁,悲壮
以声写形,苍凉冷漠
C 默写第一首
D 围绕思考题学习第二首黄河的特点是长、曲、浑
⒋《黄河之水天上来》词语较多,灵活把握
A 题目源自李白的诗《将进酒》
B与古诗第二首配合起来学。把握黄河的特点
C对照地图学
D 分自然状况、保护两部分学自然包括流域、地形、经济
⒌《最后的“淇淇”》25
A 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生词是学习的重点,如珍稀、灭绝、乱捕滥捞、濒危、当务之急、灭顶之灾、趋势、不可逆等
B 找到介绍白鳍豚的部分(3~6)、说明挽救白鳍豚的意义的部分,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
C 7~10段结合《黄河之水天上来》第8~10段一起阅读,体会保护母亲河是当务之急
四、综合活动建议
⒈单元开始时布置
⒉单元进行中召开(国庆节前后)
⒊内容多样,表演形式多样,教师应指导
⒋习作:·倡议书·孤独中的淇淇·家乡的河
⒋体育
一、单元组合 ㈠课文
⒈体育颂
散文诗
外国
总
⒉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报告文学
⒊学弈
寓言
古文
分
⒋足球史话
说明文
⒌手拉手
诗歌
外国
总
㈡综合活动仿照奥运会举办年级或学校秋季运动会,单元学习与运动会同步进行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
共11节
⒈体育颂 + 策划
2节
⒉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3节
⒊学弈
2节
⒋足球史话 + 文案、竞标
0.5节
⒌手拉手 + 运动会
0.5节
⒍展示出
1节
⒎测试练习、单元小结
2节
三、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⒈《体育颂》30-40
A 词语多,译文读起来有难度,初读阶段可以分段教学
B 全文由总而分讨论思考题8个要点
C 朗诵体现“颂”结合丁丁的视角
D 冬冬的视角是发散思维,可以结合奥运会展开讨论,但要适度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40
A 重中之重内容——祖国的荣誉;人物的精神
形式——结构、人物刻画、语言
B 分详略,理脉络6 –12自然段中7 –9自然段宽大的胸怀
结合思考题
一、冬冬视角
C 语言:· 成语14 ·比喻句的意思6
·呼应海-暗礁-船分一半掌声
D 课文较长,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充分展开讨论
E 丁丁视角是逆向思维,讨论时注意导向性:
·是人们的评论
·强调重要性
·文学语言
⒊《学弈》
A 朗读+冬冬视角
B 辅导讲解几个“之”
C 掌握一组近义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D 对照《体育颂》体会体育对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
E 先做课后题,再学丁丁视角
⒋《足球史话》
略读5分钟,出12题(判断、选择题)测试阅读效果,对10题为优
⒌《手拉手》
A 译文很多,以传唱的为主
B参加运动会时唱
C对照《体育颂》
四、综合活动建议
⒈可大可小 校–年级–班–某项专题活动
⒉重点是文案部分,有选择、有分工地做
⒊注意五个吐白对语文学习的指导
⒋教材省略了运动会的过程,学生习作可以写运动会
⒌“展示”部分是运动会的后续工作,像修改习作那样认真对待
⒌往事
一、单元组合比较重的单元
㈠课文
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成人故事
几件事
3节
⒉花脸
2节
⒊荷塘旧事
儿童故事
一件事
1节
⒋母亲的纯净水
2节
⒌报纸的故事
成人故事
……件
2节
●建议4、5也做主体课文,稍略
㈡综合活动故事会
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议
共14节
按教材顺序教学,故事会尽量安排在周一
三、课文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13
A 必须了解鲁迅,小资料第一条
B开头倒叙,引出中心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呢?”
C初读后把握:·写了哪几件事?
送书–碰壁–放花–治伤–劳累
·顺序(不能颠倒):治学–社会–理想–人民–工作
·几件事,从儿童的视角勾勒出一个伟人的品格风貌
D 思考题
二、冬冬视角等问题,视学生讨论的程度把握教学的深浅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过低脱离文本太远
⒉花脸
A 默读为主
B 为3~7自然段画情节曲线,精读这一部分
C 首尾呼应,讨论思考题一
D 细节描写见丁丁、冬冬视角自己再找
E 由思考题一后一问准备习作素材
⒊荷塘旧事15
A 略读
B 冬冬视角、思考题二描写荷塘的作用:·景美–人美·
情节发展的需要
C 思考题
一、丁丁视角结合讨论
⒋母亲的纯净水18
A主角“她”
·为什么没名没姓?——代表一类人(现实意义)
·她的特点:贫穷而虚荣
B学习重点:自然段——倒数第二自然段
·画情节曲线
·熟读/背诵这一部分后三段
·讨论“就是这样”什么意思?为什么单成一段?
C思考题二选做这两个“穷”都是指精神匮乏,与上文物质方面的“穷”做比较
D比较近义词:纯净-沉静 宁静、平静、安静
⒌报纸的故事 22
A 简单了解孙犁
B 长文,默读为主
C 理清文章脉络,可填空:
想报——()报——看报——护报
____段 ____段 ____段 ____段
D 重点讨论思考题一挑感受深的段落精读、交流
E 师评论“我”的精神世界,自嘲、讽刺
四、综合活动建议
⒈周末布置
⒉先在小组范围内讲,选代表到班里讲,小组同学帮助,故事会前应试讲
⒊习作(上)故事会现场写,可以对讲故事的人做评论,说真话
⒋习作(下)建议练习当趟命题作文
⒌本单元成绩中,讲故事应有小组成绩
10.北师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 篇十
作者:袁鹰,原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县人。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较大。出版散文集〈〈袁鹰散文选项〉〉
本文通过对艄公撑着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描写,揭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获得成功,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大胆和镇静,还需要机敏和智慧
一、字词
1、生字词
胆惊心悸(jì) 吞噬(shì) 湍(tuān)急 惊涛骇(hài)浪
如履(lǚ)平地 马不停蹄(tí) 一泻(xiè)千里 安详(xiáng)
2、解释词语
胆惊心悸------- 胆战心惊,悸:因害怕而心跳的历害。
汹 涌------ 水猛烈的向上涌。
吞 噬------- 吞食。
浏 览------- 大略的看。
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境地变为平安。
如履平地-------像在平坦的地上走一样。履,鞋。这里作动词用,走。
3、在文出现了十个四字成语,请找出,注意其贴切的运用。
一泻千里 万马奔腾 风平浪静 乘风破浪 提心吊胆
目不转睛 马不停蹄 化险为夷 如履平地 惊涛骇浪
二、整理把握
读段落: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又像在公园人工湖的游艇上戏弄着微波。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
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北师版九年级政治课件】推荐阅读:
北师版1年级数学07-05
四年级上册北师版语文08-13
北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06
二年级北师版数学教案10-09
北师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08-31
北师版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09-15
北师版一年级下册《一粒种子》语文教案08-28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07-24
202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09-06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诗文默写复习资料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