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示范学校汇报(共10篇)(共10篇)
1.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一
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代家中学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
代家中学位于西宝北线一侧,它是一所县办农村初中,现有18个教学班,745名学生、69位教职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陕西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将我校防震减灾工作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
我校对防震减灾工作高度重视,以市、县防震减灾考核标准为标准,不断努力开展工作。把校园安全和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核心。确保防震减灾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首先学校成立防震减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德育安全处,明确职责,进行责任分解,形成了校长决策,分管领导牵头,各部门组织实施,班主任、年级组长落实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制定了方案,使防震减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按照“宣传先导,课堂普及,打造阵地,凸显活动”的工作思路,不断实开展工作。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我校通过防震减灾宣传营造氛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开“四会”,即领导班子会、全体教师会、全体班主任会、全体学生会,通过这四个会议进行各个层面的宣传教育。二是利用校园载体宣传。即:利用校园网、广播站、电子屏、宣传橱窗、黑板报、手抄报、征文、国旗下讲话等宣传平台进行“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宣传。比如:出了一期《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手抄报,进行了一次“防震减
灾科普教育”方面的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也进行了不少次数的防震减灾宣传,通过这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氛围,强化了广大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另外,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
我校还聘请武功县地震局为校外辅导员,不定期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讲座,对全体教师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每学期两次。
三、加强管理,认真开展工作。
我校校舍抗震性能好,应急避险场所广阔。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均达标准。其中师生食堂、学生公寓按8度抗震标准设计施工,教学楼符合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的抗震等级。同时,在学校操场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有30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和逃生标志,能够满足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为拓宽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我校精心策划,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四项相关综合活动: 1、3月初进行《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宣传活动。安排了四项内容,即: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国旗下讲话;《防震减灾法》专题宣传栏;《防震减灾法》宣传主题班会;班级防震减灾专题黑板报。使得《防震减灾法》家喻户晓。
2、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践周活动。安排四项活动。即:防震减灾国旗下讲话;举办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防震减灾主题班会;防灾疏散演练。
3、“5.12”安全疏散演练。5月12日上午15:40全校师生参
加了安全疏散演练,用时1分5秒,814名师生全部安全撤离到操场,乡卫生院龙大夫给全体师生讲解、演示了简单防护自救知识和技能,最后县科技局朱局长进行了现场点评,县地震办、教育局有关领导参加了这次演练活动,演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举办科技节活动。2014年10月27日-31日,我校举办首届校园科技节活动,布置防震知识展板17块,收集学生作品280幅,科普文章78篇,科技制作作品158件,科技手抄报50幅,这项活动展示了学生科技才能。
以上这些活动,强化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锻炼了学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体验。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提高师生应对震灾的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今后,我校将以《陕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管理办法》和《咸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指标》为依据,规范“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挖掘潜力,创造条件,在宣传、课程、阵地、活动上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使之规范化,常规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代家初级中学 2014年12月8日
2.创建科普示范乡镇工作汇报 篇二
一、基本情况
东城镇地处天山北麓东端,位于木垒县城西南21公里处,海拔1240米,总面积576平方公里辖七个行政村,有汉、维、哈、回等7个民族组成,现有人口4170户13880人,其中农业人口12953人,耕地面积14.1273万亩(其中水浇地1.6万亩),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并举、综合发展的镇。东城镇自建镇以来迅速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白豌豆、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打瓜、蔬菜,鹰嘴豆、红花。全镇有企业161家,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奶制品、矿产为主。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广播电视覆盖全镇,各村建立了文化室、农技分校、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电化教育播放室,全镇有医院1所,卫生所10所,全镇现有中小学5所,幼儿园一所,镇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农技分校7所,科普力量不断壮大,全镇共有各类科普推广机构7个,拥有各类科技人员25 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3人。20xx年东城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开始实施“科技兴镇”战略,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工作,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牧业生产连获丰收,农村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新产品开发不断加强,阿魏菇产业、玉米糁加工等新产品产值占全镇总产值的比例逐年增加,普九和高标准扫盲两基工作先后通过国家级验收并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科技之冬”科普工作自开展以来,一直被评为“科技之冬”先进集体,农牧民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依科普进步和实施“科技兴镇”这个目标,认真贯彻拿资源换发展,拿项目换投资,拿特色换市场的方针,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畜牧养殖业为支柱,以大棚蔬菜种植为龙头,以科技为先导,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推动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思路,使东城镇的科普实力、科技发展后劲力不断增强,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今我镇政治稳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现已步入全面振兴发展时期。
二、创建工作自检情况
根据自治州科普示范乡镇创建标准,镇党委,政府做出了创建科普示范乡镇的决定,具体由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在全镇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现将自检情况报告如下:
(一)以科普为中心开展工作
领导重视是我镇科普工作发展的关键,东城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科普工作,制定了《东城镇科技兴镇五年规划》,先后对全镇7个行政村分阶段、系统认真地进行调查摸底,认识到阻碍全镇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者科技素质低,科技开发利用水平低,不能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应用价值,随即将科普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成立了东城镇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镇长担任,副组长由科技副镇长担任,成员由一定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由于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每年召开科普工作会议不少于2次,每年确定科技攻关项目(包括农,林,牧,企)等,不少于4项。镇党委,政府对科普工作及推广部门的人员配备十分重视。将党校、科技办、农技校进行合署办公。党校校长由党委书记兼任,农技校校长由副镇长兼任,学校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共有专职教师6名,兼职教师15名,把思想培养、科技培训与科普推广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农牧民科技培训班上,镇主要领导都要登台讲课,大力倡导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同时还带领科技人员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科技推广情况,用科技手段推进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另外,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能动作用,积极领办科技项目,取得良好效益。为使我镇科普工作顺利开展,我们采取了三项落实措施:1.组织落实、建立镇、村,组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镇长亲自挂帅,村、组积极配合,齐抓共管,保证全镇科普工作任务顺利完成。2.责任落实,全镇7个行政村,村村成立科普领导小组,有农技分校,有农牧民技术员;全镇干部职工包干到村,各项指标落实到人,形成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的良好格局;3.制度落实,为加速全镇科普工作的进程,党委、政府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领导干部科普工作要和政绩挂钩、职称挂钩、工资挂钩。对在科普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干部群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因此,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我镇从干部到群众,把科普推广工作作为发展本镇经济的头等大事来抓。
(二)组织网络健全
东城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稳步发展,到目前全镇已成立专业技术协会5个,协会章程及各项制度健全,协会各项管理基本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规章制度上墙,使每个会员明明白白。现已创建县级科普示范村4个;每个村都有25名科技带头人。有20%以上的科普示范户已成为致富能手。
(三)基础条件完善
镇财政从“科技之冬”活动开始之年至今,每年人均投入科普活动经费逐年增长,从0.05元增至0.5元以上,20xx年“科技之冬”活动先后投入1.3万元。
我镇建立健全农科、农技、农经、兽医、林业、农机站,水管、企业办等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
1、农科站专职人员3人,组建农科服务小组一个,在全镇范围内定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进行实地讲解指导。三年来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达10种,购进优良种子达20xx余吨,年出动田管技术和植保技术人员100余人次,年推广科技项目3项,为农业高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2、农机部门专职人员6人,组成服务小组2个,主要负责全镇农机监理,人员培训,提供农机技术服务,共设维修服务点9个,服务于全镇大中型拖拉机157台,小型1304台,联合收割机7台。另外、定期为农户提供新型农机具,并跟机作业,为全镇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3、水管站8人。根据本镇实际。坚持节水、增水相结合,提高水的利用率,增加抗暴能力的策略,实行目标责任,全镇现有防渗渠道100余公里,桥、涵、闸等配套设施齐全,机电井46眼,积极推广科技新项目,地埋或加压。
4、林业站专职5人,成立服务小组一个。在抓好全镇植树造林的同时积极开拓经济林建设。近年来全镇共完成植树造林 0.74万亩,苗木成活率达95%,为全镇林网化建设、提高农牧民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5、兽医站5人,成立服务小组1个,根据县、镇现代畜牧工程,在做好畜禽防疫的同时,优化牲畜品种。近年来购进品种牛羊3000余头(只),黄牛冷配1410头,舍饲喂养新技术。截至目前,全镇建有生猪养殖基地2个,高标准鸡舍9座,暖圈2100座,年贮草量达1万吨以上,畜禽防疫责任到人,为全镇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6、农经站定期进行经济核算,公布有关经济指标积极做好减轻农牧民负担工作,为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必要资料。
7、镇企管办组织健全,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全镇共有各类企业160家,其中有强面粉厂、保鲜库、致新玉米面加工厂,有较强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效益良好,已成为我镇的骨干企业。
8、科技培训及师资、教学设备、培训场所等比较完善,科技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使全镇科普工作,每项指标能落实到实处。
(四)建立健全协会组织,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工作
我镇先后成立了以农牧民为主体的专业技术服务组织协会8个,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作用。为农牧民进行培训技术服务、并调查研究市场、提供信息、确定发展目标。农牧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县上级文件精神,建立了完善的农牧民技术员评聘制度,组建了农牧民技术员评定小组,近年来全镇共培养合格农民技术25人,并颁发了农牧民技术员资格证书。
(五)科普示范作用效果明显
我镇狠抓科普示范工作,以点常面,全面开展了科技示范村、示范组、示范户活动。20xx年全镇科普示范田8600亩,科技示范村4个,科技示范户2120户,试验示范作用产生了良好效益。统计,示范田产量高出非示范的33.7%,科技示范户人均收入也高于全镇水平的18%。
(六)科技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我镇把科技培训作为科普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成立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目前,学校设备齐全,又配备了3名专职教师,聘农科站、兽医站、林业站、水管站、农机站等技术员为兼职教师,总计13名。同时各村也成立了农技分校,校长均有村委会主任兼任,聘请本村农民技术员为兼职教师。使得科技培训工作正常运转。在培训方面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需施教,灵活多样,主要采取五个结合:1.大面积普及与定向重点巡回辅导相结合2.电化教育和巡回辅导相结合3.培训与服务相结合。20xx年上半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4期,青壮年培训率达到93.5%。另外,农技校、党校、科技办、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目标一致-齐抓共管、与镇直单位紧密配合,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对党员,村组干部、青年、妇女、民兵等广大农牧民进行政治、文化科技、计划生育、普法等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率达100%,科技人员培训率达100%,目前,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已成为我镇经济、文化、科技培训教育中心,为我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发挥了多种功能作用。
(七)科技信息,网络生态环境
近年来,东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始终放在首要位置来抓,为给农牧民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科技信息,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购进一台计算机,现运行正常,为我镇广大农牧民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科技信息,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微机自上网以来,操作人员经常在网上查询一些有利于促进农牧业发展方面的实用科技信息,并对适应于当地种养殖方面方式的知识编印成册印发到农牧民群众手中,使农牧民在种植养殖方面得到科学知识。
村镇建设已见成效。村组居民点规划工作,州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观。
(八)加大科普投入力度,使科普工作持续稳步发展
东城镇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农业和机械改装投入200万元,科技贷款300余万元,科普经费20余万元全部足额到位。
(九)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明显
随着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我镇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了经常性和连续性,人口与计划生育意识明显增强,全镇计划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控制在0.138%以下,计生工作位居全县前列。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科技教育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的格局得以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各学校均成立了科普活动兴趣小组,扫除青壮年文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昌吉州人民政府验收,复盲率为0.
(十)存在的问题
3.灌田村创建科普示范村汇报材料 篇三
经验交流材料
灌田村位于余江县锦江镇,地处赣东北信江河畔,邻近206国道,辖7个自然村,450余户,1900余人,森林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2000余亩、水面2000余亩;09年灌田村成立了党总支,下属党支部3个,党员54人。主要产业有:杨梅种植面积7500多亩,水面养殖1200亩,建有大型肉兔养殖加工基地,有存栏种兔3万余只,年出栏肉兔100余万只,是一个集生态型林果业、养殖业、生产与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型生产村。
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5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万元,实现了户村双增双赢。近年来,灌田村先后被评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龙头企业、省级“一村一品”示范基地、全省高效经济作物种植标兵、“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首批全国“科普惠农服务站”试点单位、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级“三培两带两服务”示范基地。灌田村创建科普示范村取得了明显成 效,得到了群众的赞誉和上级单位的认可,我们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领导,健全科技工作管理体系和工作网络,落实科技工作责任,保证科普工作的顺利开展。
1、成立科普村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要求,成立了由村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科普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亲自抓,配备一名村干部专职负责日常科普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科普工作计划,并把科普工作纳入到村级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定期召开科普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办法。
2、加大科普设施经费投入。村“两委”按照“村每年科普经费达到辖区人均一元以上,并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科普经费专款专用,配有专人管理,详细记录经费的用途与数目”的工作原则,重点确保科普经费的落实,先后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科普学校和科普图书室及20米的科普画廊,画廊里的内容做到每2月更新一次。
二、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积极开展科普工作,举办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规划。组织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宣 传活动,定期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和实用技术培训班。2010年,省农函大肉兔养殖技术一年制长效培训班在灌田开班,学员100人,全年集中辅导4期。54名党员在实施“三培两带两服务”工程中不仅带头学习,更是发挥了“双带”作用。几年来,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数达1500余人次,发放各种科普教材及资料5000余册(份),有效地带动了周边群众科技致富。村里还建有科普惠农服务站,有一支由村科普宣传员、科技辅导员、科普工作积极分子组成的科普工作队伍,经常性的向群众宣传科普文化知识,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
三、抓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为了做大做强基地产业,我们在原有种植的浙江东魁杨梅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老杨梅树进行嫁接新品种,建立了新技术改造科普示范基地50亩,通过新技术的推广使一些产量低、口感不好的杨梅逐渐被淘汰;积极探索如何繁殖伊拉兔,缩短肉兔养殖时间,今年已扩建养兔厂房100间,新增养兔户100多家;借助临近灌田三库的优势,大力发展水面养殖,形成年产50多万,3 水下地上立体化发展模式,使科普示范基地朝着综合性、多元化方向发展。
四、抓基地示范建设和专业户培育,发挥科普示范带动作用。
现今,科普示范村建设已初见成效,根据灌田村的实际,我们重点抓3大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即杨梅基地、兔业基地、水产基地。全村有各类科技示范户30户,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党员25名。09年,成立了灌田村杨梅协会和灌田村兔业协会,吸收本村会员200多名,发展党员致富能手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名。协会为全村种植杨梅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与养兔的农户签订协议,提供技术与联系销售渠道。目前,灌田杨梅在周边县市已小有名气,今年产值达450万元,带动622户农户共同致富;伊拉兔今年年产106万只,产值2100万,带动310多人走上了科普致富之路。
今后,我们将结合自身科普资源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科普建设工作,继续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村民开展科普活动,形成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杜绝邪教 和反科学、伪科学以及封建迷信现象,使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有显著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普及科普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做出更大的成绩。
余江县锦江镇灌田村
4.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四
区教育体育局
(2011年3月1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要求,现将我区教体系统开展科学教育、创建科普示范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区现有各类学校、幼儿园119所,在校生56574人。其中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10075人;小学49所,在校生19640人;初中14所,在校生17846人;高中3所(其中民办1所),在校生700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9人;职业中专1所,在校生1924人。共有教职工3569人。
多年来,全区教体系统以推动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为主线,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力度,积极构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立体框架,在环境建设中体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在科技活动中拓展,在德育活动中延伸,形成了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环境,使青少年科学素养得到普遍提高。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建科普示范区,对提高全 1
民科学素质,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体系统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目标,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与普及各项工作。区教体局把科学教育纳入教育改革总体规划,确定了科普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了科普示范学校标准,教体局、学校和教师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教体局专门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各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积极做到“四有”,即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力保证了学校科普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优化条件,夯实基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创设浓厚的科教氛围,是做好科普工作的基础。一是配强基础设施。着力实施了四大重点工程,突出加强了实验仪器更新、信息化建设、科技图书配备等关键环节。投入1000多万元实施实验仪器更新工程,为所有学校更新配备了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建设了高标准实验室,建成通用技术实验室3个,数字化探究实验室4个,科学探究实验室10个,有20所学校被评为“济宁市实验室建设规范化学校”。石桥镇中心小学在全市率先建起高标准科学探究实验室、科技馆、生态园等功能室,农村学生享受到了比城市学生更好的教育条件。投入200多万元实施“农远工程”,为农村学校配备计算机620
台,建设光盘播放室、资源接收室各46个,远程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投入1366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购置计算机3467台,为所有学校配齐了学生用机,中学及大部分小学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配备“班班多媒体”411套,大部分学校实现了“班班通”。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建有计算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全部接入教育网实现了“校校通”。投入403万元实施图书配备工程,为45所中小学购置了包括科技图书在内的各类图书,学校图书馆(室)建设得到加强,中小学图书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二是创优科教环境。校园环境着重突出科技内容,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科技氛围。楼层悬挂中国历代著名科学家画像,墙壁悬挂科普知识窗,黑板报开辟“科技之窗”,拓宽了科普知识宣传面。班队会、升旗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经常安排科技教育专题,普及科技知识,宣传科学事迹。各学校建立了家长学校,做到有领导机构、有管理网络、有教学计划、有专兼职教师队伍、有适用的教材、有规章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科学理念,传播科学思想,进而教育影响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加强学校周边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专项整治,强化学校网络监管,中小学全部安装“网路神警”和“绿坝”软件,保证学生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安全上网。三是确保科普面。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不断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取消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
教育,确保了义务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全区小学、初中在校生年平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8%以上。
三、严抓队伍,强化保障。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科学教育队伍,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一是有计划培养科技辅导员。每年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听取专家学者的专题科技讲座,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方式方法。各学校明确辅导员的职责,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对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显著的教师,评先、晋升时都予以体现,充分调动了广大科技辅导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对科学教育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学技能比赛,大力开展科学教研活动,科学教育学科教师队伍的教学、实践、教研等方面能力均得到明显提高。三是积极做好科学教育学科教师的补充工作。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每年定期组织教师招考,确保每年度教师补充数额不少于教师自然减员数量。2010年公开招考教师120人,其中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等重点学科教师23人,进一步优化了科学教育学科教师队伍的知识、年龄结构。
四、深化改革,提升质量。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课堂是主渠道。一是全面推进科学课程改革。在严格按照国家、省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的前提下,重点加强了科学、艺术、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心理健康、性健康、艾滋病预防等科学教育课程。其中信息技术已纳入初中毕业
生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合格率达到95%以上。二是不断深化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通过知识讲解、科学实验、劳技制作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认识。积极推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是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教学研究。完善“教研员任职资格、教研员联系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教育质量监测、教学示范助教、跟进式教学指导”等制度,形成了灵活开放、富有实效的教研机制。坚持教科研工作重心下移,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先后承担国家级教科研课题6个、省级36个、市级99个。
五、突出活动,丰富载体。开展科学教育与普及,科技活动是重要载体。各学校都设立了科技活动室,开设了科技辅导班和活动课,校长、分管副校长担任指挥,班主任主动参与,相关学科教师负责组织实施,科技活动有声有色、蓬勃开展。在低年级开展科幻画、折纸、泥塑等简单的动手动脑活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举行全区性科普知识竞赛和校园科技节。中年级开展航模船模、建筑模型、电子拼图等创造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高年级则增加科技含量,成立创造发明、电脑设计、标本制作、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安排了固
定的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每年均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技节”,开展科技论文征集、科幻画创作、科技实践活动和以科学小发明创造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大赛。2010年收到各类作品2200余件,有42件优秀作品参加了国家和省、市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7个。大多数农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每年都组织开展如“院士进校园”、“科学家进校园”、“走进千亩葡萄园”等科教活动,着力满足农村中小学生的科学知识需求,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石桥中心小学被评为省级科普特色学校,区实验小学被评为市级科普特色学校,廿里铺中心小学、市十三中等学校被评为区级科普教育特色学校。
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习惯,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今后,教体系统将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新的起点,更加扎实地做好科普工作,着眼普及,重在提高,进一步引领青少年体验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努力让任城科技之花越开越艳!
5.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五
(2011年3月11日)中共南郑县委 南郑县人民政府
南郑县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全县总面积2823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495个村,总人口55.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25万人。是全省粮油生产基地县和畜牧先进县,全国绿化造林先进县、“百佳县”、首批科普和退耕还林示范县。2007年9月被省政府列为川陕革命老区根据地。
自2001年我县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2008年通过中省复检并被再次命名后,我县按照中省科协开展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的通知,积极进行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近年来,我县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核心,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科普工作格局。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普网络、科普服务能力、示范体系建设、科普宣传以及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GDP年均增长13.5%;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1%。2010年完-1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和《南郑县创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召开全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动员会进行安排部署。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都组建了相应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近几年来,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实施,县委、县政府及时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有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南郑县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了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年初和年终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和总结评比工作,大力推进了各项素质建设工作的实施。三是加强对科普工作的考核管理。县上将科普工作和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了全县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每年年初和乡镇部门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评考核和表彰奖励。近两年县上共拿出4.4万元表彰奖励科技进步示范乡镇19个,奖励科技普及推广项目15个。由于各级高度重视、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全县形成了齐心协力、协调联动抓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狠抓重点,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高,强化组织协调,充分发挥牵头部门和相关责任部门的作用,积极抓好各项工作推进。
1、积极推动了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和完善了全县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计划,把未成年人-3
获县级奖励。高度重视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科技教育工作,近年来,对6216名未升学青年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
2、积极推动了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实施。一是开展了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组织、人保部门认真制订了工作计划,把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培训纳入全县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围绕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带头致富能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升级晋档,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先后组织全县495名村支书和232名新任村主任在市农干校进行了两次培训。充分利用县党校、县农广校、乡镇业余党校等阵地,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80期,培训乡镇和农村党员干部2.6万人次,98%以上的农村党员、乡镇村干部每年都接受了科技培训。二是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采取送科技下乡、办培训班、专家讲座、选派科技特派员、电子农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局和科技局还分别开设了农业信息网、科技中药网等网站,及时发布信息、开展技术咨询活动。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农业、人保、团委、妇联等部门大力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培训、青年星火带头人科技培训、双学双比活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认真抓好“阳光工程”和创业培训,加强转移就业农民培训工作。科技部门还研究制定并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选派了36名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普及,发挥农业专家技术专长。县、乡镇科协认真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5
人保、科技等部门积极协作,制定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计划,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素质和行政能力为重点,依托党校、行政学院等教育培训阵地,采取定期举办科技报告会、讲座、知识竞赛和集中办班培训、印发科普读本等形式,积极开展了针对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教育。针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先后开展了三批信息知识培训、电子政务培训,使全县1200多名党政干部和公务员得到了轮训,普遍掌握了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先后分3批选送124名科级优秀干部去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进行包括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经济管理水平等为内容的提升能力培训。2009年还组织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县党校开展了茶叶产业化发展培训。2010年3月下旬,围绕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在县党校举办了“低碳经济与现代化转型”知识讲座,提高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决策能力和环保节能意识。2010年4月22日至23日,对900多名科级干部和公务员集中开展了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增设了增强经济管理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专题培训内容。2010年9月开展题为《掌握健康知识,预防文明疾病》的专题健康保健知识讲座,极大提高了全县机关干部的健康保健意识。通过持续性的科技培训,全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科普宣传,营造浓厚的科普活动氛围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健康”为主题,认真在全县上下广泛组织开展了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的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普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疾病预防、应急避险等方面科普-7
6.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六
汇 报 材 料 总 结
为了培养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我校结合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的机会,加强对在校生科普教育,这项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基础工程,是时代发展需要,是学校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是本地震局、教育局一项开拓创新的工作。我校就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积极开展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防震减灾教育的管理机制
1、首先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王立波
副组长:王义尚 吴传为 倪有华 成 员:李发宝 章 斌 王 鹏 李华锋
领导小组经常研究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各项工作中的得失,并讨论布置下一步的工作,使创建活动做到有领导,有布置,有检查回顾,使创建活动不至于滞留于口头。
我校现有班级30个,师生员工1500名。校领导历来十分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为使学校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责任到位,任务到人学校建立了纵横结合、多方参与的防震减灾教育管理机制,制定长期规划和计划,并定期进行研究检查。学校已建立了防震减灾的辅导员队伍和学生科普信息宣讲员队伍。校长室有专人分管,教导处有专人督促,总务处室密切配合,各年级和各班主任积极参与,从而形成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合力。
2、订立了一系列与创建活动相关的制度。
创建活动例会制度、创建活动奖励制度、创建活动宣传方案、创建防震减灾预案、责任倒查制等让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在校园内做到了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二、树立意识,开展防震减灾宣传的教育工作
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深入、持久地做好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全校范围内的宣传教育,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长期性,树立防震减灾的责任意识,确立参与和履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义务的意识。
把提高防震减灾教育认识和全面贯彻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相结合。通过橱窗、板报、广播等形式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阵地,编制震时师生避震、紧急疏散的预案,并积极组织开展防震避震的应急方面的演练活动。
1、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加大宣传力度。
在学校,我们把一切能利用到的资源充分利用于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上。
时间上,我们要求每班每天每月必须有一天的班会时间专门用于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每2个月的团队活动中必须要有一个防震减灾的知识普及活动。相关内容及与会人员名单必须以书面的形式报送校长室分管校长处。如果遇到学校统一组织的相关宣传教育活动,各班要保证学生有充分参与的时间。
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橱窗、板报、图书室等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人员上,学校及时安排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全校的班主任老师及参与活动组织的其他教师进行校内培训,从而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尽可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以便于在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学校还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把县地震局提供的影片播放给学生观看,组织学生写好观后感,让他们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我们还利用校园广播站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讲、学生活动心得交流等,让学生时时感受到“防震减灾”就在自己身边。图书室、阅报室把与防震减灾有关节的图书资料做成宣传海报或挂图,向学生们推荐阅读。科学馆成了有兴趣同学的乐园,在那里,他们交流体会、探究防震小课题,受益匪浅。同时学校专门辟出几块橱窗长期用作防震减灾活动的宣传,让学生们能看到地震知识画报、防震避震方法、措施等。我们还组织学生制作防震减灾知识卡片在集市上向人们发放,从而扩大我们的宣传教育面,努力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
2、挖掘资源开展活动。
我校很注重对家长这一人力资源的挖掘,通过在校信通上发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让活动的开展为家长知晓、得到家长支持。
三、校团委、学生会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
通过全面普及教育和自主教育的特色,学校利用校团委、学生会对防震减灾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使防震减灾教育全方位的开展。成立团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办小报和制作宣传单,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进行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让防震减灾宣传深入人心。
四、丰富活动,促进防震减灾活动持续发展
1、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竞赛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活动所得。我校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手抄报竞赛等活动及时帮助学生梳理自己在各项活动中收获的防震减灾知识,让防震减灾知识在学生心中扎根。
2、开展地震知识竞赛活动
有计划通过语文和政史地教研组联合组织开展地震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对科学技术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确立远大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人生目标。
3、开展防震减灾考察活动
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开展相应的防震减灾考察活动。在校团委的活动计划中加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内容。一方面是开展好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培育活动,另一方面将邀请有关方面的老师组织相关知识的讲座,学习应急救援的技巧和开展防震减灾活动的经验。并计划在每年的暑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一个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学习的热潮。
4、开展学生自救互救活动
针对我校的现状,校园的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势在必行。我们的防震减灾教育关键是要培养学生面对紧急事件时能正确处理、自救逃生的能力。所以聘请章斌老师(滁州市地震群测群队信息员)指导学生开展自救互救技术的学习和演习活动。
面对将来,我们希望能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好的建议,我们一定会把我们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池河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及时总结工作得失
7.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七
一、目的意义
防震减灾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大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了进一步在学生中普及宣传地震知识,增强学生防震意识,以期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会”的目标,特制订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始终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为办好合肥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打下扎实的基础。
2、建立兴趣小组,培养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尖子学生,并能在防震减灾知识中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3、积极参加市地震局组织的各项活动,多向市局反馈我校最新进展和最近工作重点,多向兄弟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学习、取经,扬长避短,以观测基地为阵地,形成本校特色。
4、进一步完善网站,多制作地震多媒体课件,着手编写地震科普教材,初步实现资源共享。
5、努力培养防震减灾科普小讲解员为兄弟学校和单位参观者作讲解,培养他们的讲解水平和能力。
6、加强领导。学校成立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工作,做到不断统一认识,转变工作理念,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7、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了解,认识到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和演练工作的重大意义。
8、优化工作环境。积极建设科普工作基础设施,构建良好的校园科普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9、健全制度。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构建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科普活动落实。
三、具体计划: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狠抓落实。
2、本,继续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晨会课等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并利用科学课对最新地震及灾情等予以及时介绍,组织同学在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上课,让学生亲身体验。
3、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网络优势,积极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及时公布最新地震消息及学校科普动态,增加课件制作方面的研究。
4、以点带面,成立两个地震兴趣小组,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落实到实处。
(1)红领巾地震观测小组
由老师带队,以五、六级学生为主,主要是搞好数据的处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布置观察小论文,老师给出写作提纲,学生在本学期结束时撰写,优秀文章予以网上发表。
(2)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小组
由老师带队,以六年级学生为主,要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辅导。组织观看地震科普录像及浏览地震网站,学生在每学期结束时写地震方面的小论文,优秀文章予以网上发表。
以上两小组,在5月份做好组织工作,6月份开展活动。教师安排进度,做好记录。
5、本,在6月份分批组织师生观看地震录像,开展一次防震减灾宣传周活动并开展征文活动,7月份开展纪念唐山大地震系列活动,9月份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
6、邀请市级以上地震局专家来我校作地震科普知识科普讲座。
7、在全校举行了一次震时紧急撤离演练。
8、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
9、学生在家组织一次家庭1分钟地震应急演练。
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学校可与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结合起来。主要活动可选择在有关重要纪念日进行,如5月科技活动周、7月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10月8日国际减灾日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五、积极探索,善于总结。
8.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八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认真贯彻上级部门关于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广大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觉性,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教育工作,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目标,主动、慎重、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增强我校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大力提高我校师生防震减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师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觉性、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为平安校园建设奠定监视的基础。
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条件
(一)条件保障
1.成立有校领导负责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2.学校有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若干名。教师数量根据学校规模和学生人数确定,能够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3.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室不得少于20㎡,并配置有防震减灾科普图书、黑板报等相关的宣传内容;在校园内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栏;或室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橱窗面积不少于20㎡。
4.学校要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计划地添置有关防震减灾学习材料和教学设备。
5.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开展教育活动的档案资料齐全。
(二)宣教活动
1.将防震减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校学生每学期接受2个学时以上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
2.每个班成立课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兴趣活动小组,通过开展知识讲座、主题班会、校园黑板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教育。活动小组每年各类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参加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0%。
3.学校每两年至少举行一次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
4.学校与当地地震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在地震部门指导下,编制学校地震紧急预案。
(三)宣传效果
1.经抽查,60%以上的学生掌握地震基础知识和概念、地震应急措施和自救互救知识。
2.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要对本辖区的其他学校开放,对外来参观学习的师生给予积极支持和配合。
3.结合学校文体活动实际开展有特色、有新意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率,及时总结活动经验,对所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
4.重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保证师生能够撰写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文章。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教学计划
加强防震减灾知识普照及,建立、健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校本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防
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班级科技兴趣小组。
(三)每次行政会议上由相关部门汇报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工作汇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技活动经费支持。
(四)学校设立专职或兼职地震科技辅导员老师,负责全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并做到学期有计划、日常有活动、期末有总结,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科技活动成绩突出。
(五)学校创造条件,建立防震减灾活动室、科普知识宣传橱窗为青少年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科普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青少年防震减灾科技活动。
四、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学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技水平为目标,把防震减灾科技活动作为学校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保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2、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防震减灾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发展史和防震减灾历史情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倡导他们学习优秀科学家为我国防震减灾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宣传教育活动要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和鼓励学生向家庭和社会学习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科学技术的过程中,进
一步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科技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除结合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外,结合课程改革,在各类课程中不断强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内容。坚持课内外、校内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保证必要的师资及课时,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三方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
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着重抓好学生防震减灾科技类活动课和课外、校外兴趣小组活动,有意识地将地震知识、环境保护、能源、防震减灾等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科技课题渗透到创建活动中去。
5、进一步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地震科技教师的工作、进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鼓励他们及时了解当今防震减灾科技最新动态, 不断提高地震科技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辅导能力,确保学校地震科技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6、加强学校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与配合。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及时了解防震减灾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要主动争取地震科技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邀请科技专家到学校作防震减灾科普报告,指导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7、加强对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指导。要结合实际开展地
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当前防震减灾科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8、充分发挥防震减灾科普基地校的辅射示范作用,以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关注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
9.科普示范学校汇报 篇九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
2、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科技实践活动。
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5、进一步加强震减灾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6、加强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与配合。
7、加强对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指导。
8、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经费。
科普教室装备25000元科普教育橱窗2000元科普场地3000元摄影打印器材3000元图书、光盘1000元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
(二)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职责。
1、积极开展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学校师生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抗御灾害的能力。
2、负责与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上报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的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应急机构抗震救灾行动情况、协调本校与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机构行动方案,了解、汇报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传达上级文件的精神。
3、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部门工作的协调、调度,对内对外联络。
(三)地震应急领导小组下设7个分组:
1、指挥组
组长:胡继平
组员:各处室负责人
职责:
负责指挥协调,及时掌握情况,并向领导小组汇报,贯彻传达领导小组的命令,组织有关各组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理,并调配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抢险救灾。
2、报警组:(3人)
组长:曾令冰(总务副校长)
组员:丁成兵、郑万军
3、疏散组
组长:吴仁贤(教导处副校长);
组员:陈奎姣、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上课教师。
职责:
在现场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进行疏散全体师生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地撤离现场。
4、医疗救助组
组长:伍琼义(常务副校长)
组员:黄义兰、潘和平
职责:
明确职责分工,准备医疗器械和药品,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5、安全保障组
组长:付祖庆(总务处主任)
组员:李大勇 郝正标
职责:
调集有关人员、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协助其他工作组输送救援人员和受灾伤病员。迅速排查,学校电力、饮水、通讯和其它公共设施受灾情况,根据灾情,组织抢修,保证学校供电、供水、通讯畅通。负责维护学校内出入口秩序,做好消防治安力量的准备,了解校内各区域的情况,加强巡视。维持避难场所秩序,做好家长的接待和协调工作。负责搭建帐篷和应急厕所。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6、宣传统计组
组长:桂永祥(政教副校长)
组员:沈方靖、张三军
职责:
开展地震知识和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师生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的能力,根据市区地震局的震情预报,做好宣传工作,并认真做好地震的调查、上报工作,为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做好准备。
7、善后处理组:
组长:安品宏(工会主席)
组员:食堂管理员
负责安抚伤员及其家属的情绪,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火灾事故的调查、赔偿工作。
(四)建立、健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1.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会议,听取防震减灾科技教育活动工作汇报,并有一定数量的地震科技活动经费支持。
2.学校有专职或兼职地震科技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负责全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并做到学期有计划、日常有活动、期末有总结,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科技活动成绩突出。
3.学校创造条件,建立地震科普试验、示范基地,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科普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科技活动。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地震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作品展评活动。
四、创建活动计划:
1、建立、健全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制度。
2、根据地方特色,结合校本课程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组建校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班级防震减灾科技兴趣小组。
3、开展师资培训。
4、结合四川汶川大地震,开展参观调研活动,提高防震减灾意识。
5、成果与经验、问题与反思。
6、撰写“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研究”的科研报告。全面评价成果,不断总结提高。
钱场镇小学
10.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全市和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和教办工作意见。进一步推进我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阵地发展,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基础能力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发挥现有社会资源的作用,广泛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以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任务
1、充分认识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
2、把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和掌握科学方法作为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
3、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强化科技实践活动。
4、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5、进一步加强震减灾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确保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的开展。
6、加强与地震科技系统的联系与配合。
7、加强对地震科技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指导。
8、确保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经费。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领导小组,配备兼职的防震减灾教师,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安排教学不少于2课时,并作为班级考核内容。
(二)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积极开展对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学校师生防震减灾的自觉性和抗御灾害的能力。
2、负责与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上报校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教育的情况,通报有关部门应急机构抗震救灾行动情况、协调本校与上级有关部门应急机构行动方案,了解、汇报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传达上级文件的精神。
(三)编制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编制学校《地震应急预案案》和和相关工作程序。
(五)将防震減灾知识作为专题教育内容列入课外活动计划,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每学期开展活动不少 2 于2次。
(六)在校园开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专页、专栏;校园内设置,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栏;通过组织科普讲座、观看录像片、主题班(队)会、演讲或报告会、墙报、手抄报、黑板报、书画展览、知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
(七)学校每学期举行不少于一次的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习,每学年举办或接受校际防震减灾科普公开课(班队主题观摩活动)或者演练示范观摩。
(八)每年重点利用“3.1”、“5.12”、“5.29”、“7.28”、“11.6”,10月国际减灾日等时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活动,通过节假日、寒暑假等,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兴趣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和传播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加强校舍建筑的抗震设防,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在保障全体师生避险的情况下,并向社会开放。
(九)保障创建工作必要的经费投入。
【科普示范学校汇报】推荐阅读: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材料08-21
南阳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申报表11-16
申报科普示范社区理由11-22
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推荐材料08-11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乡方案09-27
砖井镇关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07-06
科普学校汇报08-30
示范学校读本使用汇报06-23
德育示范学校工作汇报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