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2024-09-14

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11篇)

1.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一

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高 等 代 数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高等代数是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也是理科各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它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高等代数的全部内容分两大部分,多项式理论和线性代数理论。其中线性代数理论显得十分重要,不仅在自然科学的各分支有着重要应用,而且在社会科学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师范院校,除了文学专业和外语专业外,其它所有专业都开设了线性代数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在体育专业和政治专业也开设了线性代数课程,而且大家一致认为十分必要。

(二)教学目的

通过高等代数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方法,这和中学代数思想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掌握了高等代数的基本知识和思想方法,必然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教学目的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三)教学内容

高等代数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多项式理论、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线性变换、欧氏空间。

(四)教学时数

高等代数(I):90学时

高等代数(II):90学时。

(五)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二、本文

高等代数Ⅰ

第一章 行列式

教学要点:

有关行列式的一些基本概念:线性方程组与行列式的关系、排列、n阶行列式、子式和代数余子式、克拉默规则。

教学时数: 16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2学时)

介绍2×2线性方程组与二阶行列式的关系,3×3线性方程组与三阶行列式的关系,由此提出一个问题,n×n线性方程组与n阶行列式是什么关系。

第二节

排列(2学时)

介绍排列概念及基本性质,其中包括偶排列、奇排列、反序数,讲授一个主要结论,n!个排列中奇排列、偶排列各占一半。

第三节

n阶行列式(4学时)

介绍n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指出按定义计算一个n阶行列式是很困难的,要计算出一个n阶行列式必须掌握它的性质,共有7个性质,这7个性质对计算一个n阶行列式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节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2学时)

介绍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定义,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计算n阶行列式的方法,即按行按列展开的计算方法,举出一些利用性质和代数余子式计算n阶行列式的有效方法。

第五节

克拉默规则(2学时)

介绍克拉默规则,它是本章的基本结论,前面的几节内容都是为得到这一结果服务的,所以克 拉默规则十分重要,它是解n×n线性方程组的一个有力工具。

第六节 行列式的一些应用(选学)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理解并熟记行列式、排列、子式、代数余子式、n阶行列式的性质、克拉默规则这些概念及结论。

第二章

矩阵

教学要点:

矩阵的运算、矩阵的行列式、矩阵的逆矩阵、矩阵的分块理论。教学时数: 24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矩阵的定义(2学时)主要介绍矩阵概念的产生背景.第二节 矩阵对策(选学)

主要介绍矩阵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三节 矩阵的加法与数乘(2学时)

主要介绍矩阵的加法、数与矩阵的乘法.给出两种运算产生的背景.第四节 矩阵的乘积(4学时)主要介绍矩阵乘法运算产生的背景.第五节 矩阵在决策理论中的应用(选学)

本节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说明矩阵理论在决策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第六节 初等变换(6学时)

主要介绍矩阵初等变换思想的背景, 线性方程组的同解变形、线性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与它 增广矩阵行初等变换是一致的, 这为线性方程组的解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七节 可逆逆矩阵(4学时)

主要介绍n阶矩阵的逆矩阵、n阶矩阵的行列式、矩阵乘积的行列式与各自行列式的关系、n阶方阵可逆时逆矩阵的求法(有两种方法,伴随矩阵的方法与初等行变换的方法)。

第八节 矩阵的分块(2学时)

主要介绍矩阵的分块理论,也就是把矩阵中一部分元素看作一个块(或一个元素)来处理 矩阵的有关问题。

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理解并熟记矩阵的各种运算、矩阵与行列式的区别与联系,逆矩阵的思想与逆矩阵的两种求法。掌握矩阵的分块思想在矩阵理论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 矩阵的进一步讨论

教学要点:

介绍有关基本概念及性质。教学时数: 2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矩阵的秩(4学时)

通过一个无解的线性方程组引入矩阵秩的概念。第二节 特征根(4学时)介绍矩阵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第三节 对称矩阵(4学时)引入转置矩阵、对称矩阵。

第四节 矩阵的合同(6学时)

介绍合同矩阵的概念,引出矩阵的合同变换。第五节 二次型(2学时)

介绍二次型的概念及其矩阵表示形式。第六节 正定矩阵(2学时)介绍正定矩阵与正定二次型。习题课

4学时

第四章

多项式与矩阵

教学要点:

介绍有关基本概念及性质: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及运算、多项式的整除性、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多项式的分解、重因式、多项式的根、C上和R上的多项式、Q上的多项式及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教学时数: 2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带余除法

多项式的整除性(2学时)

介绍一元多项式的定义,重点讲解多项式的形式表达式。规定多项式的加法、减法与乘法运算,给出多项式次数的定义,介绍零次多项式与零多项式。介绍多项式整除的概念,重点讲解带余除法定理,它是多项式理论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

最大公因式(4学时)

介绍最大公因式的概念、求法,特别是辗转相除法,另外介绍多项式互素的概念和判断互素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多项式的分解(4学时)

介绍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想,重点强调一个多项式能分解到什么程度与它的系数所在的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节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I)(2学时)第五节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Ⅱ)(4学时)介绍用矩阵的准初等变换思想求最大公因式的方法.第六节

多项式的根(4学时)

介绍从函数的观点看待多项式的思想,给出多项式根的定义,并介绍代数学基本定理(不给出证明)。

第七节 x矩阵的标准形(选学)

第八节 数字矩阵相似的充要条件(选学)

第九节 Cayley-Hamiltion定理

最小多项式(选学)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一元多项式与多元多项式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从形式表达式与函数观点两种方式去理解多项式这一概念,另外,要求通过对对称多项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对对称这一数学思想有一了解,为今后学习群论打下一点基础。

高等代数Ⅱ

第五章

向量空间

教学要点:

向量空间的由来、子空间、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和维数、向量的坐标、向量空间的同构、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教学时数: 24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向量空间的定义(4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空间的定义,并给出大量的例子,因为这是高等代数中第一个比较抽象且难理解的概念。第二节 向量的线性相关性(6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的线性组合、线性相关、线性无关、极大线性无关组、向量组的等价、向量组的秩。

第三节 基、维数、坐标(4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空间的基、维数、向量空间的维数公式、余子空间。第四节 子空间(4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空间的子空间、交子空间,和子空间及子空间的判定定理。第五节 向量空间的同构(2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空间之间的映射、向量空间的同构。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理解并熟记本章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向量空间、子空间、空间的基本性质、向量的线性相关性、基与维数、坐标、维数公式。

第六章

线性方程组

教学要点:

线性方程组的消元解法、矩阵的秩、有解的判别定理、线性方程组的公式解法、二元方程组的结式和判别式。

教学时数: 2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元解法(4学时)

主要介绍概念: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线性方程组的高斯消元法、线性方程线的同解变形、线性方程组的加减消元法与它的增广矩阵行初等变换的一致性。

第二节 应用举例(选学)

第三节 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4学时)

应用向量空间的理论给出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第四节 一般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2学时)

主要介绍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与增广矩阵的秩相等。第五节 秩与线性相关性(2学时)

应用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研究矩阵的秩、行列式、向量组。第六节 特征向量与矩阵的对角化(4学时)应用线性方程组的理论研究特征向量的求法。第七节 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选学)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理解并熟记线性方程组的两种求解方法、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别定理、矩阵的秩(尤其重要)。

第七章

线性变换

教学要点: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和矩阵的关系、本征值与本征向量、可以对角化的矩阵(线性变换)教学时数: 24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性变换的定义及性质(2学时)

主要介绍两个向量空间的线性映射、映射的象Im(σ)、映射的核Kerσ。第二节 线性变换的运算(4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空间到自身的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和变换、数乘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乘积、线性变换的逆线性变换。

第三节 线性变换的矩阵(6学时)

主要介绍线性变换在一个基下的矩阵、矩阵确定的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运算与相应的矩阵运算、同一个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矩阵的关系(相似矩阵)。第四节 不变子空间(4学时)

主要介绍线性变换下子空间的不变性、象不变子空间、核不变子空间、不变子空间与线性变换的对角化。

第五节 线性变换的本征值与本征向量(4学时)

主要介绍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本征值与本征向量、特征子空间。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线性变换,线性变换如何由一个n阶矩阵来体现。理解并记住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特征值、特征向量、本征值、本征向量、线性变换对角化的判别定理。

第八章

欧氏空间

教学要点:

欧氏空间、内积、度量矩阵、正交变换、对称变换、正交基、标准正交基。教学时数: 22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 欧氏空间的定义及性质(4学时)

主要介绍实数域上向量空间的内积、欧氏空间、向量的长度、夹角、哥西一许瓦兹不等式。第二节 度量矩阵与正交基(4学时)

主要介绍向量的正交性、正交向量组、正交基、标准正交基、度量矩阵、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正交矩阵。

第三节 正交变换与对称变换(2学时)

主要介绍保持向量长度不变的正交变换、正交矩阵的性质、正交变换的四个等价条件;介绍对称变换、、对称变换的对角化问题、实对称矩阵的特征值问题。

第四节 子空间与正交性(2学时)主要讨论欧氏空间的子空间。

第五节 对称矩阵的标准形(6学时)介绍实对称矩阵的标准形理论。习题课

4学时 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欧氏空间的概念(既实数域上定义了内积的向量空间),正交变换与正交矩阵的关系,对称变换与对称矩阵之间的关系,线性无关向量组的正交化方法,标准正交基的求法。

2.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二

按照国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硕士研究生类型结构的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2009年的招生人数为46人,2013年招生计划已增至700人。目前,该类型研究生在校生规模约为1300人。近年来,我校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优势,开展了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强化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建立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研究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特点,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建立培养与就业互相促进的有效联动,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试验基地的推广、研究、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改革思路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性人才。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竞争力和特色所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坚持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突出实践教学,建立了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促进校内教学与校外农业推广基地实践相结合,以校内教学为基础,校外实践达到较高水平,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特色鲜明、运作机制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以大学推广基地体系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型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学校在产学研结合办学的过程中,在国内率先提出并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先后在西北地区主导产业中心地带建立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14个、示范基地59个、专家大院24个,基地科教人员800余名,涉及学校大部分学科专业领域专家。这些农业推广试验示范基地,类型丰富,辐射面广,集引进、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和学生实习功能于一体,并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联系。基地专家团队一般是由跨多个学科的校科教人员组成,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团队成员部分已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比较丰富。基地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前,部分基地已经成为学校本科实践教学和学术型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研究的重要场所。同时,基地的科研推广项目与当地产业结合紧密,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研究能够密切接触最新科研成果,并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线,实现科研选题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创业就业相结合,在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适应人才培养特点,构建“1+1+2”教学模式

在两年制的原则基础上,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1+1+2”的分阶段教学模式,即1学期理论课程教学+1学期实践性课程教学+2学期实践研究。第一学期的理论课程教学主要完成公共课程和理论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宽广的知识。第二学期的实践课程教学主要完成实践性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试验站或实践研究基地科研工作实际安排在生产、科研一线进行。在研究生接触和了解生产科研实际的过程中确定研究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第三、第四学期在试验站、实践研究基地或合作企业结合导师科研项目开展实践研究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使研究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先进理念的同时,通过校内的科研人才及技术优势,让研究生学习到先进的实验技术和科研手段。在实验基地的实践实习中,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和生产情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应用所学技术和科研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实习阶段,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或调查研究,形成实践报告或毕业论文(设计)。

(三)创新招生指标配置方式,建立双导师制,发挥农业推广体系的实践育人作用

优秀生源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坚实基础。使基地导师招收到优秀研究生并使学生乐意到基地学习实践,是以大学农业推广基地为依托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成功的基础。我们首先改革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招生指标配置方式,把基地导师招生指标从学院学科总体招生指标中独立划分出来,单独配置,定向下达,避免了原来常出现的指标被挤占挪用情况。根据独立配置的招生指标,基地团队导师根据科研推广的实际需要既可以单独招生培养,也可以联合招收培养。这种方式使得导师招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处于同一水平和同一时段,有利于吸引和招收优秀学生。同时,研究生入学后,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一名研究生都选配了科研导师和实践导师。科研导师为第一导师,实践导师为合作导师。科研导师是我校在基地工作的科研团队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导师,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的指导为主,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培养质量负主要责任;实践导师是与学校基地的科研推广工作有紧密联系的公司、企业、协作机构中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他们配合第一导师完成研究生的培养指导,侧重于指导研究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改革教学体系,推进实践型教学

探索实践型教育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实践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构建实践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首先,学校根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内涵,调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实践型教学。在“1+1+2”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课程体系,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和学分比例,适当压缩理论课时,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达到1∶1。课程体系的整合既侧重传授专业综合知识,也兼顾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次,通过加强课程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训练、职业素养培养、能力考核以及教材等六个教学环节的改革,加速从单向研究型知识传授向关注实践创新应用能力教育的实践型教学转变。公共课程、理论课程为主的理论教学课堂以校内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与实践研究在基地以现场实践教学课堂等方式进行。对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按学习内容划分为公共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公共课程、理论课程教学在理论课堂完成。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基地专家组成的实践研究教学团队授课,安排在试验站或校内进行。实施“实践训练示范体系建设工程”,在内容、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建立以培养专业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践和应用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五)建立以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实践教学运作机制

通过教学资源整合,把基地纳入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体系中,学校为基地提供相应的运行经费,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建设,建立健全基地实践教学运作机制,使得研究生在基地的实践活动达到规范和有序的状态。制定了在基地开展实践实习活动的相关实践管理制度,为学生实验、实习和专业实践提供相关的条件和必要的服务,并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把试验示范基地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我校高级职称科技人员纳入到全日制专业硕士指导队伍中,制定合理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导师管理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运作制度,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利于结合专业特点、研究生个体特点“因材施教”,担当起实践指导的任务。基地现已逐步成为集研究生培养、创新研究、实践教学与产业化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六)加强保障建设

我校制定出台了《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文件,成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指导与协调工作。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主管研究生教育和科技推广工作的副校长为副主任,委员会成员包括研究生院、推广处、实验室管理处负责人、学校试验站首席专家、相关学院负责人。我校从政策引导和经费投入上积极支持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设立了专项经费,用于全日制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群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项目研究项目。我校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当中,在全面取消研究生科研经费补助的背景下保留了对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经费补助。同时,利用研究推广助理专项、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学校推广项目等经费给予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在基地进行实践研究的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和运行,我校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提高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由于实行了经费政策等支持和倾斜,学生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意愿和导师招收指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改变了我校过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源质量明显低于学术型研究生的现象。二是建立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实践研究运作机制。把农业推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纳入到学校实践研究基地建设体系当中,建立健全了试验示范基地实践研究运作机制。在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配置、导师选聘管理、基地的实践研究等方面逐步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三是提高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我校产学研办学优势,在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强化等方面的改革,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了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探索建立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是今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实施的以大学农业推广体系为依托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专业实践训练和专业技能认证衔接、导师考核管理、基地运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等方面亟待完善。我们将不断加快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深入研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规律,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积极探索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09-03-1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493/201002/xxgk_82629.html.

[2]2012年全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排行[EB/OL].2012-06-05.http://kaoyan.eol.cn/baokao_6153/20120605/t20120605_785772.shtml.

[3]刘爱荣,陈双臣,陈根强.园艺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12):118-119.

[4]屈艺.浅析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11,(36):35-37.

[5]李姚矿,娄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128-133.

3.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篇三

一、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旅游理论基础,又掌握现代旅游管理理论、方法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涉外旅游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在旅游行业及其相关企业,尤其适应国际旅行社、三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适应旅游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及旅游资源评估、开发与规划工作,亦可从事相应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旅游理论,熟悉现代旅游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

2.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具有旅游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3.具有较宽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富有进取创新精神;

4.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英语达到通过全国四级统考的水平。能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商业函电,了解各国概况和习俗,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5.熟悉涉外旅游业务,能够处理旅游外事活动的日常事务。

三、主干学科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概论、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

四、主要课程

1.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概论、旅游外语、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管理。

2.必修课程:导游业务、高等数学、旅游法规、旅游市场学、跨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史、导游英语。

五、学制与学分要求

四年制本科。学生至少应修满课堂教学135.5学分,实践环节24学分。课堂教学中普通(公共)教育类必修课程44.5学分,专业核心课与专业必修课91学分,专业方向分流系列限选课13学分,任选课22学分(选修范围为本专业任选课程、专业限选课中其它方向的课程、综合教育类课程、副辅修课程、跨专业课程)。

六、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4.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四

一、作育成就主意和哀求本专业旨在为民政、劳动、社会保证和卫生管理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组织和其它社会福利、任职、公益集体等机构作育成就熟识国际外社会事务及社会政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政府管理各类社会事务的运转机制、程序和制度,社会工作,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可能胜任政府部门社会政策咨询和公共行政管理的专业人才。本专业主要进修社会事务、社会保证和社会福利思想的基础学问,教学计划。训练学生完全社会政策咨询、社会拜谒和社会成长项目评价的基天性力。政法学院。全部来说,毕业生应取得以下几方面的学问和能力:1.担任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和社会事务的基础实际、方法和学问,听说社会保险法解读。熟识国际外社会事务和社会福利思想与学说;2.老成担任社会拜谒方法和与社会统计方法;3.了解党和政府的强大度针、政策、法规,学会社会工作专业怎么样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了解国际外的紧张事务及其成长,擅长判辨各种社会景色和题目,现在做什么挣钱。具有较强的写作和讲话表达能力;4.担任文献检索、原料查询的基础方法和手段;5.英语和计算机程度到达国度或学校端正的哀求。

二、学制与学分哀求

1、学制圭表学制为四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哀求学生至多应修满176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大学设社会实践报告。课堂教学152学分,践诺教学24学分。学校平台课程中,北师。学生应修满48学分,其中:选修34学分,选修14学分;课堂教学40学分,践诺活动8学分。看着社会学就业。学院平台课程中,孙红雷演黑社会。学生应修满58学分,看看高中生社会实践。其中:选修46学分,听听深圳社保。选修12学分;课堂教学58学分。专业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70学分,其中:选修62学分,选修8学分;课堂教学56学分,你知道韩国黑社会。践诺教学16学分。全部课程与学分详见本计划的课程设置局限。51阳光牧场。

三、主干学科社会学。

四、主要课程1.通识类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政治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学习cf我是黑社会全集。法理学,怎么样。民法总论,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拜谒原理与方法,事实上暑期实践报告。逻辑学,伦理学,中国近当代史纲领。劳动和社会保险查询。2.专业类课程:社会统计学、社会保证概论、社会事务导论、社区事务、个案与集体事务、社会意理学、乡下社会学、东方社会思想史、中国社会思想史、民族社会学、政治社会学、都市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福利思想。

五、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六、教学活动时间调整每学年设置2个学期,相比看社会工作。共40周,听说上海综合保险。其中教学时间36周(每学期18周),考试时间4周(每学期2周),并妥贴调整退学教育、军事训练、坐褥劳动、社会践诺、毕业教育、就业讨教等时间。

七、课程构造比例课堂教学共152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86.4%;践诺教学共24学分,事实上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工作计划《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占毕业总学分的13.6%。

1、课堂教学课程分类学校平台课程学院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总学时、总学分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选修合计学时数630 270 828 216 828 144 2286 630 2916%21.6%9.3%28.4%7.4%28.4%4.9%78.4%21.6%100%学分数26 14 46 12 46 8118 34 152%17.1%9.2%30.3%7.9%30.2%5.3%77.6%22.4%100%学时数(%)900(30.9%)1044(35.8%)972(33.3%)2916(100%)学分数(%)40(26.3%)58(38.2%)54(35.5%)152(100%)

2、践诺教学专业见习、实习8学分,学年论文2学分,想知道专业。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学校平台践诺活动8学分,合计24学分。

八、周学时分配表学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周学时31 31 24 26 17 18 410

九、课程设置(一)学校平台课程(浅显教育课程)

1、思想政治实际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16学分选修课程)(本专业学生免修课堂教学课程)课程编号课程称号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践诺思想德性修养与法律基础选修54 54 3文1理2 3考试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选修54 54 3文2理1 3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实际和&;三个代表&;紧张思想概论选修108 90 18 5文3理4 6考试中国近当代史纲领选修36 36 2文4理3 2考试形势与政策选修专题辅导、收看核心电视台消息四学年均开2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任选36 36 25、6 2考查列入分析教育类课

2、大学科分析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限选课程,人人网阳光牧场。其中数学类课程应至多选修1门。)本课程模块旨在加强学生文理兼容的分析素质,伸张学生多学科学问面,拓展学生多学科分析视野,作育成就学生多学科思想方式。课程设置:如何入黑社会。在哲学、经济、法学、管理、教育、文史、数理、地舆、化学、生命等大类学科中开设局限妥贴的学科基础课程,作为限选课开设。理迷信生限定在哲学、经济、管理、法学、教育、文史等大类学科的课程入选修;文迷信生限定在哲学、经济、管理、教育、数理、地舆、化学、生命等大类学科的课程入选修。原则上在前两学年内修读。学会日本黑社会电影。全部课程于每学期选课前宣告。

3、体育与矫健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选修课程并经过大学生体质矫健测试)课程编号课程称号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践诺大学体育Ⅰ选修36 36 21 1考试(体育选项)大学体育Ⅱ选修36 36 22 1考试(体育选项)大学体育Ⅲ选修36 36 23 1考试(体育选项)大学体育Ⅳ选修36 36 24 1考试(体育选项)大学生体质矫健圭表测试选修自主熬炼,每学年测试一次&mdlung burning inh;不计学分&;大学生体质矫健圭表测试&;以学生自主熬炼为主,四年不息线,学校每年纠集组织一次测试,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相比看师范大学。全部哀求见《东南师范大学〈学生体质矫健圭表〉实施方式(试行)》(西师发135号)。听听学政。

4、大学外语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任选一个语种修读,完成16学分选修课程)课程编号课程称号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践诺大学英语Ⅰ选修90 90 51 4考试任选一个语种修读大学英语Ⅱ选修90 90 52 4考试大学英语Ⅲ选修90 90 53 4考试大学英语Ⅳ选修90 90 54 4考试大学俄语Ⅰ选修72 72 41 4考试大学俄语Ⅱ选修72 72 42 4考试大学俄语Ⅲ选修72 72 43 4考试大学俄语Ⅳ选修72 72 44 4考试大学日语Ⅰ选修72 72 41 4考试大学日语Ⅱ选修72 72 42 4考试大学日语Ⅲ选修72 72 43 4考试大学日语Ⅳ选修72 72 44 4考试

5、计算机应用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4学分选修、4学分限选课程。)课程编号课程称号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践诺大学计算机基础选修90 36 54 2+3 14考试讲授2/上机3 VF程序设计限选90 54 36 3+2 24考试讲授3/上机2

6、军毕竟际与军事训练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2学分选修课程及军事训练)课程编号课程称号课程类型总学时周学时开课学期学分考核方式备注合计讲授践诺军毕竟际选修36 36 2文1理2 2考试军事训练选修2周(根据学校实际调整举办)&mdlung burning inh;不计学分

7、分析教育课程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6学分限选课程)本课程模块旨在拓展学生天然迷信、人文社会迷信、艺术体育教养等方面的学问面,作育成就学生多方面的趣味喜爱。学会社会实践论文。课程设置:你知道西北。分人文社科类、天然迷信类、艺术体育类三类,你知道交保险查询。作为限选课开设。哀求学生在该模块课程入选修6学分,原则上每类选修2学分,也可在两类中修满6学分。专业。学生应在第2&mdlung burning inh;4学期调整选修。全部课程于每学期选课前宣告。

8、素质拓展创新模块(学生须在本模块中完成选修6学分践诺活动)本模块旨在填塞运用第二课堂,从思想政治与德性修养、社会践诺与欲望任职、学术科技与创新守业、文体艺术与身心成长、社团活动与社会事务、本事培训六个方面开展有助于进步学生分析素质和践诺能力的各种活动项目。本模块共选修6学分,其中学术科技活动2学分,你看社会工作专业怎么样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计划。校园文明活动2学分,社会践诺与欲望任职活动2学分,学生应在前3学年内修满。全部哀求见《东南师范大学本科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方式(试行)》(西师发159号)。

5.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五

以下是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05机电学院250联系人:龙老师

029-88492470

08020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3  01制造信息化技术

02智能制造与制造检测

03微机电系统(MEMS)

04特种加工技术与近净成型技术

05现代CAPP技术

齐乐华 教  授

姜澄宇 教  授

苑伟政 教  授

张振明 教  授

田锡天 教  授

贾晓亮 教  授

赵志龙 教  授

刘笃喜 副教授

许建新 副教授

周计明 副教授

刘书暖 副教授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6 工业设计

或807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或824计算机辅助制造

或845电路基础

或851微机原理及其应用

或863机械加工工艺学

或878机械设计

复试科目:

943 现代制造技术基础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28  01先进机械电子装置及计算机数控系统

02智能化信号检测与装备故障诊断

03机电控制与自动化

04仿生机电及智能机器人

05现代应用电子技术与系统

06敏捷制造与智能制造

王润孝 教  授

孙树栋 教  授

秦现生 教  授

唐  虹 教  授

史仪凯 教  授

史耀耀 教  授

苑伟政 教  授

姜澄宇 教  授

齐乐华 教  授

李声晋 教  授

卢  刚 研究员

葛文杰 教  授

张映锋 教  授

司书宾 教  授

汤军社 副教授

徐娅萍 副教授

杨旭东 副教授

姜万生 副教授

李树军 副教授

王军强 副教授

杨宏安 副教授

谷文韬 副教授

谭小群 副教授

王东勃 副教授

汪焰恩 副教授

蔡志强 副教授

袁小庆 副教授

同上复试科目:

935机电一体化技术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数控机床

电工与电子技术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24  01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02机械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虚拟样机

03机械系统振动、噪声及其控制技术

04仿生与智能机械及机器人技术

05计算机图形学

陈国定 教  授

刘  更 教  授

王三民 教  授

赵  宁 教  授

葛文杰 教  授

高满屯 教  授

吴立言 教  授

徐颖强 教  授

袁  茹 副教授

邵忍平 副教授

董海军 副教授

刘光磊 副教授

杨小辉 副教授

苏  华 副教授

张永红 副教授

宁方立 副教授

刘  岚 副教授

张西金 副教授

同上复试科目:

944机械设计基础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机械优化设计

机械动力学

080204车辆工程 4  01现代汽车高新技术研究

02新型车辆先进技术研究

03汽车工程计算机辅助技术

刘  更 教  授

赵  宁 教  授

徐颖强 教  授

李声晋 教  授

卢  刚 研究员

吴建军 教  授

邵忍平 副教授

张西金 副教授

同上复试科目:

945汽车概论及机械设计基础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汽车理论基础

汽车设计基础

0802Z1微机电系统及纳米技术 13  01微机电系统集成设计与制造技术

02纳机电系统与纳米结构

03先进测量与测试技术

04微型制造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05微/纳米生物医学信息技术

苑伟政 教  授

姜澄宇 教  授

马炳和 教  授

常洪龙 教  授

乔大勇 教  授

刘笃喜 副教授

李晓莹 副教授

黎永前 副教授

叶  芳 副教授

邓进军 副教授

何  洋 副教授

同上复试科目:

950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机械制造基础

6.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六

1.1 化学工艺专业总体现状

西北工业学校办学史悠久, 师资力量雄厚, 在实验实训条件、设施等方面, 一方面满足了化学工艺专业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满足了社会培训, 以及考证的需要。

1.2 化学工艺专业招生与就业情况

西北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现在在校生人数200多名。多年来, 专业招生人数和就业率等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由于社会对化学工艺专业毕业生需求旺盛, 学生就业出口畅, 形成了招生进口旺, 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化学工艺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该校一直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这种教学模式侧重学科的体系性, 各门课程都按照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教学, 失去了学科之间的连续性, 造成彼此之间的不衔接, 最终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3.2 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方法

目前, 该校采用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对化学工艺专业进行教学, 学生入学后, 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 然后安排学生到相应的实训场所进行实习, 对于现代职业教学来说, 这样的教学方法早已不能完全适用。

1.3.3 化学工艺专业教材使用情况

在教材选择方面, 该校一直选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对于这些教材来说, 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性, 难度系数比较大, 并且自成体系, 结构庞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普遍反映学时不够, 学生普遍听不懂。

1.3.4 化学工艺专业实训条件情况

该校化学工艺专业建有6000m2的化工实训基地, 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分析、仪器分析、化工仪表、化工原理、化工仿真、化工单元操作、釜式反应器等多个实验、实训场所, 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 能够满足校内外化学工艺专业学生实验实训需要。存在的问题是校外实训基地有待加强。

1.3.5 专业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专业教学的教师中,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一部分教师头脑中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观念。二是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使得专业教忙于教学, 没有时间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 同时也没有时间深入企业参与实践。三是理论与实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普遍缺乏。

2 西北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为使该校化学工艺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更好的适应当代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化学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及改革。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 该系部分教师在陕西陕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东莞市盛和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浙江龙盛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用人企业进行了调研;另外也对省内外的部分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考察, 得出了以下指导性建议。

2.1 专业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以企业发展需要为导向, 明确培养目标。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 对企业需求及变化给予及时准确的把握, 以此为出发点对培养目标进行确立, 以及进行动态的调整, 进而为教学改革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

2.2 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同时做到: (1) 教学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以市场实际情况为风向标, 在进行教学改革时, 坚持“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 (2) 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 同时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岗位知识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引进现代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 (3) 将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按照生产现场的实际操作, 制定专业的实训方案,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训与培训、学业与就业之间的紧密性, 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2.3 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按照国家规划教材的管理原则, 教育部组织开发和编写培训教材。根据具体情况, 学校可以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 丰富教材形态, 进而建立课程和教材体系, 同时确保该体系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突破传统的教材编写模式, 开发并推广与现代工技术相适应的综合性、案例性教材。

2.4 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化工专业来说, 需要突出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在基础文化素质方面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突出个性,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性学习, 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 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5 建设专业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了提升现有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 定期组织教师到化工企业进行学习和实习, 对此地方、学校等要为教师的实践实习等创造条件。另外, 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对于有条件的化工企业来说, 可以借助职业学校的平台, 组织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2.6 实训条件及配置建议

目前, 该校化学工艺专业建有的化工实训基地, 拥有设备总值超过1000万元, 能够满足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学生现场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的需要, 以及学生参与考证培训的需要等, 在总体上, 确保框架、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 同时为学生独立自主实践营造良好的条件。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需要满足教学需要, 积极营造职业氛围, 确保实践基地具有仿真性、综合性, 同时确保技术的先进程度与行业的发展趋势相互匹配。

2.7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置课程过程中, 一方面设置基础课、专业课, 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相关课程,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培训就业技巧, 规范就业流程。对于职业学校来说,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需要设置就业指导中心, 同时安排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以学生素质教育课为中心, 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 进而为就业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职业学校一方面建立和完善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 一方面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形成适合化工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

摘要:西北工业学校化学工艺专业办学历史悠久, 但一直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对于化学工艺专业教学, 该校在改革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同时调整了课程设置, 进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化学工艺专业,现状调查,改革思路

参考文献

[1]赵统臣.上海医药行业发展对医药职业教育需求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8 (04) .

[2]饶春平.高职医学营养专业学生供需情况的调查[D].苏州大学, 2011 (10) .

[3]吴应霞.技工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培养方向的探索与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 (05) .

7.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七

问卷设计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毕业就业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初次的就业和第一份工作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大学生把个人的能力、知识、价值的实现同社会发展雪球紧密结合起来,不偏向任何一边,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和提高。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动科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动向,帮助学校更好的实施教学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及更好地帮助学院选择学生就业合作公司,为将要毕业的学生提供更便捷的就业机会。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2008、2009级的西农动科专业本科生600人。

三、调查目的通过本次问卷调查,主要想了解目前西农动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就业的认识、就业的准备情况及就业方向。甚至通过西农动科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意向来了解全国高校动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状态。

四、调查内容

1、调查本科生的就业心理状态。

2、调查本科生的就业准备情况。

3、调查本科生的就业去向情况。

五、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在2008、2009级的本科生中抽取10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

六、方案的实施过程

1、成立问卷调查小组

2、研究调查内容

3、设计问卷初稿并修改确定终稿

4、印制调查问卷

5、组织发放问卷

6、回收问卷并统计结果

7、作出较客观的调查分析

七、调查结果分析

1、抽取有效问卷

2、问卷编号

3、问题答案统计

4、图表数据分析

八、问卷调查原则

1、问题的设计要合理 :问卷的问题要针对动科专业,问题的提问不能有偏向性,要求能够反映出真实情况。

2、问卷的发放对象要有代表性:发放问卷时,要避免全部放给学习好的或学习差的,或是全是女生或男生等情况出现,做到有代表

性。

3、问卷的回收率要高且有效:为了使问卷有更好的效果,调查小组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被调查对象积极参与活动。

九、调查项目预算

共100份调查表,复印每份0.1元,合计10元。

社会调查方法

---作业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

专业:动物科学姓名:梁金霄

8.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八

关键词:网球课,西北师范大学,现状

1 前言

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 网球这项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独特的休闲性、娱乐性, 逐渐成为广大体育爱好着追捧的对象。特别是2011年夏天我国金花李娜捧得法网桂冠以后, “网球热”以其势不可挡强劲的发展势头席卷祖国上下。为全面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深入贯彻“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构建以学生兴趣为主, 自主选择上课内容的教学平台。西北师范大学积极践行指导纲要, 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开设了相应的网球选项课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网球运动的需求日益增大与学校网球场地设施条件的矛盾。本文为了进一步推动网球选项课程在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的发展, 促进网球选项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及网球运动的可出促发展, 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网球选项课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 找出制约高校网球选项课的发展因素, 为其它高校网球选项课教学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书籍、期刊和互联网, 收集并整理与户外运动相关的一系列文献资料, 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 发放学生问卷300份, 学生问卷回收289份, 回收率为96.3%, 有效问卷283份, 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9%。

2.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论文的需要, 编写了访谈提纲, 走访了部分专家老师, 并就论文的相关问题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访谈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具体认知, 为本论文的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撑。

2.2.4 数理统计法

本文测试所得数据利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各项指标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并对数据做出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课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依托高校体育教师。[1]体育教师是体育工作的实施主体,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起着带头作用,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设计者, 对网球运动在高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体育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六位网球老师的相关访淡可分析出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

3.1.1 网球教师性别结构现状分析

性别结构是指网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男女教师的比例。[2]男女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有区别, 配备一定的男女体育教师更有利于体育教学的发展。网球体育老师也是一样, 网球体育教师的性别有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男学生可能更喜欢女教师, 而女学生更倾向于男教师, 因此在教学方面, 男女又有着各自不同的优势, 男教师动作帅气、阳刚, 很受女生的欢迎;女教师性格温柔、观察细腻、耐心和具有亲和力等优点。所以, 学校应该配备一定比例的女教师。通过对六位网球教师访谈得出表2可知, 西北师范大学男教师所占比例为75%, 而女教师所占比例只有15%, 很明显女教师的比例是不足的, 西北师范大学应该根据选修网球课的女学生数量配备一定数量的女教师, 男女教师数量达到相应的比例, 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1.2 网球教师的教龄分析

教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连续累计时间, 以年为单位。在教学过程当中, 一般来说, 教龄越长, 教师的教学智慧就越高。教龄能帮助一位教师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在教学方面得出更多的心得体会。笔者通过对六位网球教师访谈可知, 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球教师教龄比较短, 只有一位网球教师超过10年教龄, 其他三名网球教师教龄都在十年以下, 网球课程不像羽毛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 网球运动发展起步晚, 课程设置不是很完善, 不像其它传统体育项目有扎实的根基;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西北师范大学网球教龄短, 经验有待积累, 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1.3 网球教师职称情况分析

职称结构是衡量网球教学师资群体素质和资历的尺度之一, 也是反映网球教学师资队伍、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3]通过对四位网球教师访谈得出表4可知被访问的网球教师当中, 没有一人是教授职称, 副教授职称有1人, 占比例25%, 讲师有2个, 占比例50%。造成现在网球教师职称比例偏低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网球这一运动项目传入我国时间较晚, 这些网球专项教师由于教龄时间不长, 缺乏教学经验, 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而原始专项不是网球的教师, 他们虽然经过短期培训, 但是在网球专业技术和理论上知识的掌握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 学校应充分调动教师继续深造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中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技巧上的提高。

3.2 西北师范大学网球选项课学生的基本情况

网球教学的开展与学生性别及喜好程度有密切的关系。[4]从表5中我们可以看出, 选择非常喜欢及喜欢网球选项课的男生有38.5%, 女生所占比例为30.1%, 而喜好程度选择一般的女生超过男生比例,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与网球的项目特点有关。网球运动有别于其它持拍隔网对抗项目, 如乒乓球、羽毛球, 对初学者的身体素质相对较高, 需要一定的身体力量与速度, 并且需要耐心练习一定时间才能进行基本的网球活动和获得网球运动的乐趣。从而女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上来说, 她们多喜欢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等较为优美、运动量小的运动项目。所以, 如何培养女生参与网球运动的兴趣, 平衡心理差异, 提高参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 更好的进行网球教学, 也是学校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3.3 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课程开设情况调查与分析

3.3.1 网球课的教学时数分析

教学时数是计算课的量词, 相当于节。教学时数是1, 就表示一节课。如表7所示, 通过对6位网球教师的访谈得知, 西北师范大学6位教师指出一学期的网球选项课课时为32学时, 共计16周。学习和掌握一项运动技能, 是需要一个长期接触和深入的过程, 网球是操作性技能, 需花时间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所以西北师范大学是采取两年4学期网球学制的;而在学习网球技术过程中, 基本技术的动作环节都较多, 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很难控制动作的准确度, 不易形成稳定的动作动力定型。西北师范大学网球场地是室外的, 一遇到天气不佳的时候, 课时便会流失, 一学期虽然有32学时, 除去下雨天的课时数, 真正上课的课时数是还要打折扣的。因此, 学生难以在有限时间内掌握良好的技术, 并且很难满足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热情以及全面贯彻终身体育意识的效果。

3.3.2 西北师范大学现行的网球课期末考核方式分析

通过对6位网球教师的访谈和学生调查问卷发现, 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学习网球基本技能为主, 身体锻炼为辅。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球选项课期末考核方式主要分为网球技能测试和体能测试。网球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网球技能教授, 学习网球的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网球技术练习, 锻炼身体的同时享受网球带来的快乐。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分析得知, 有17.7%的学生认为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球期末考核方式是合理的, 18.7%的学生认为比较合理, 而有32.2%的学生认为网球期末考核方式不合理, 32.2%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可见依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满西北师范大学现行的网球期末考核方式。通过对网球教师的访谈得知学生之所以不满现行的期末考核方式主要原因有:上课的人数太多, 学生的技能学习时间不足;场地设施不足, 学生的技能学习空间不够;天气恶劣等原因。学生对网球课的期末考核方式不满, 会影响学生对网球的参与积极性, 长此下来, 学生的积极性减少, 不利于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球运动发展。

3.3.3网球课网球教师的教学态度分析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有44.2%的学生认可网球教师的教学态度, 认为教学态度一般的有35.7%, 认为态度不好的有20.1%, 可以看出, 在被调查对象中, 不是很认可网球教师的教学态度的比例 (55.8%) 超出认可网球教师教学态度的比例 (44.2%) 。而通过对六位网球教师的访谈中得知学生之所以不满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是因为人数过多及场地不足的因素。人数过多, 教师就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场地不足, 学生就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巩固和练习网球动作技能, 造成学生怀有联系网球的不愉快心情, 便产生了对网球教师的不满态度。不满情绪的产生,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网球的参与积极性, 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 教师也有可能热情减退, 造成恶性循环, 影响西北师范大学的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3.4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课教学环境的基本情况

3.4.1教学场地现状分析

网球场地是开展网球运动和课程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 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5]它关系到网球课程设置, 教学质量和参与人数, 将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并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效率。从调查中得知, 西北师范大学这几年来并未加大对网球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 但是从总体上说还不能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对四位网球教师访谈内容得知原因是由于标准网球场地的造价较为昂贵, 场地器材的更新与建设需要大量的整改经费, 现有的经费是否能满足相应的需求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时还有考虑到如何保证在场地整改时期内的教学质量, 并且随着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对网球运动的喜爱,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网球选项课, 而与场地设施不足构成矛盾, 这些都制约了西北师范大学网球运动的开展。因此西北师范大学应重视场地设施的建设、更新与管理, 提高综合利用率, 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调查中得知, 西北师范大学有标准的网球场地6片。

3.4.2学生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情况分析

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形态, 它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锻炼的积极性作用;又作为一种交流手段,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充分发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能力。所以,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高校网球教学中必须保证充足的教学设施。

据学生调查统计, 对学校网球场地设施持满意态度的学生比例占25.8%, 但不满意学校网球场地设施的比例有45.6%, 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对象对学校的网球场地设施是不满意的。因为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数量大, 选网球课的学生人数多, 对网球场地的需求比较大, 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 网球场上都有学生练习网球, 还有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场地练习转而去参加其它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陈昱.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109-110.

[2]季敦山, 等.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5 (3) :35-36.

[3]梁斌, 等.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J].山东体育科技, 2004 (1) :66-68.

[4]宫晓丽, 等.影响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04 (4) :84-85.

9.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九

一、实验原理:

面对自然界复杂的事物或现象,我们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分类模式来描述或进行区域景物的识别与分类。需要深入研究它们的总体规律及内在联系,理顺其主次或因果关系,建立一种树状结构的框架。即建立所谓的分类树,来说明它们的复杂关系,并根据分类树的结构逐级分层次地把所研究的目标一一区分、识别出来。这就是分层分类法

二、实验数据:

杨凌2003年0614影像,分类模板12类地物。实验一通过训练区区分的12类地物的统计结果,均值,标准差。

三、实验步骤:

设计叠合光谱图

根据12类地物的统计结果,以均值为中心,标准差长度为星线表示各类地物各个波段平均光谱响应,将导出的数据导入到Excel里,在Excel里进行数据处理,制作叠合光谱图。横坐标为灰度值,纵坐标为地物类型,12种地物分别为1=水库,2=河流,3=柏油路,4=水泥路,5=农村,6=城市,7=乔木林,8=灌木林,9=果园,10=草地,11=有作物,12=无作物。

根据叠合光谱图进行分层分类

首先根据1波段将十二种地物划分成1,2,9,10,11与7,8与3,12与4,5,6四种,然后根据4,5波段将1,2,9,10,11分成1与2与9,10,11,根据4,6波段将7,8地物分开,根据2,3,5,6波段将3,12地物分开,根据第3波段将4,5,6分成4,5与6,最后根据第6波段将9,10,11划分成9,11与10,根据第7波段将4,5地物分开。

形成判别树

根据上述依据画出将12种地物区分开的分层分类树。

四、实验结果:

五、实习总结:

10.西北政法大学怎么样 篇十

2.一般来说,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挺好的,当然师资力量最强的法学,不过这个专业应该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下设专业,由于此院也是一个比较优秀的院,所以这个专业也挺好的。总之,只要好好学,什么专业都挺好的。学校管理不是很严格,完全凭自己学习。

3.这个学校在长安区了,新建的,校区周围高校多,很不错。刑事法的话使我们北方地区算的上的好专业。食宿那么多的话是学校压下来的,不会差,你去了可以调整的看看四人间等等,条件还是不错的。西安的饭做得不错,小吃很好吃,这点你就放心吧 我们老师毕业几十年了还怀念了

4.你如果想学法律,可以报考政法法律专业啊,但是提醒一下,法律专业比较枯燥,将来只能考研或者参加司法考试,一旦司法考试过了,那你以后可就平步青云了哈哈~政法还有政管院和经管院,你还可以做多个选择。

5.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一所司法部与陕西省共建、由陕西省人民政府西北政法大学主管的国立高等政法院校。学校立足陕西、面向西北、服务全国,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6.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类分为不同的学科,例如:经济法、民法、刑法是按照想学习的方向而定,如果想学新闻建议你上西北大学比较好。住宿条件本科六人一宿舍 上铺下桌 桌旁有柜子 有独立的卫生间 宿舍有风扇平时早六点至晚十一点半供电 夏季高温时会延时断电 学校水费 电费均不再单独收取费用 原来供应热水洗澡

7.经济法可以,挺好的,但是刑事法是最好的,宿舍不错,宿舍里有厕所。挺好的。我国比较好的政法大学之一,在西北地区还是好的

8.学校的法学专业非常好,学科体系全面,法律诊所式教育在全国都算前列。学风也不错。=西北政法以培养实务性法律人才见长。

11.西北政法大学专业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西北高校,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心态

1. 问题的提出

自上一世纪末我国高等院校开始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张, 毕业生人数呈逐年大幅增加趋势。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从2002年的145万人, 增加到495万人。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待就业人数的不断增长,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 2005年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人数高达79万。可见,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 以往“毕业即就业”局面早已被打破, 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与此同时,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存在着区域差异。以2006年统计数据为例, 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 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 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 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 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

就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多数大学生从进校起就会考虑自己的前途问题, 并为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因此, 就业心理贯穿在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兰州大学地处西北, 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也是西部仅有的几所985、211工程学校之一, 在西北高校中有较好的代表性。其在校大学生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作为承受就业压力的主体——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 即在校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心态。

2. 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了解兰州大学不同类型在校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态度, 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及应对方式, 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问题, 以期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正确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 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访谈、观察等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600名兰州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就业压力心态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工具为研究小组自行编制的问卷《兰州大学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校学生面对就业压力的心态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小、就业压力的来源、打算如何应对就业压力、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多个问题。研究人员共发放问卷1600份, 回收问卷1541份, 回收率为96.31%;其中有效问卷1414份, 有效率为91.76%。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了分析, 访谈内容和观察所得的资料采用定性的方法进解释与分析。

3. 调查结果统计

3.1 在校学生对就业形势的总体认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71.4%的在校学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困难, 19.6%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正常, 只有4.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较好, 就业容易, 另外有4.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不甚了解。可见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总体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绝大部分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偏大。另外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还发现, 由于社会观念等原因, 在校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普遍大于男大学生, 但在总体严峻的就业环境下, 在校学生还是能够比较清醒的认识自己, 大致看到自己的就业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前移, 甚至连刚踏入高校的新生也普遍感觉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如表一显示, 总体而言大部分在校学生认为就业难, 但不同年级在校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存在差异。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媒体等舆论影响, 上大学前就开始大呼“就业难”;二年级学生由于对就业形势不甚清楚, 加之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等因素, 对就业形势估计尤其严峻;而高年级学生随着专业知识、技能的储备, 以及对就业情况的正确了解, 对就业形势有比较全面的评价。

3.2. 在校学生对自身就业压力认识的情况

压力是一种刺激—反应的交互作用。虽然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在校学生认为就业形式严峻, 但由于在校学生所学专业不同, 专业前景各有特点, 面对就业亦会“几家欢喜, 几家愁”, 自身压力感受各不相同。统计结果显示 (如表二) , 文科、理科、医学类学生的就业压力有很大的差别, 总体而言, 理科、医学类专业学生就业压力相对文科类学生较小, 并且具体专业因就业背景、市场环境、专业发展前景等不一样, 学生就业压力也不尽相同。

3.3 在校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来源分析

压力不可能凭空产生, 剖析在校学生就业压力的产生来源对于指导大学生调整自身就业心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调查统计发现, 所学专业就业前景不佳、市场需求小, 自身专业素养过低等都是大学生产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 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绝大部分在校生产生就业压力的主要源泉。如表三显示, 在校学生对于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原因的认识是多方面的。缺乏实际技能和经验是各年级在校学生普遍赞同的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 面临的竞争太强、就业期望过高、就业人数过多也是在校学生比较认同的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总体而言, 在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多种多样, 较突出的有个人能力因素、就业环境因素、专业因素、家庭因素。

3.4 就业压力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情况及应对策略分析

图一显示, 就业压力对在校学生的影响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 程度有轻有重, 受调查者中绝大部分能够调整心态, 化压力为动力, 努力学习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但是存在部分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 思想包袱沉重, 甚至影响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象, 也有学生放任自流, 对就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顺其自然。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还了解到, 面对就业压力, 在校学生大多数能理性地对待, 他们普遍认为对自身职业规划的时间应该尽早, 大多数被访谈者认为应该从大一就开始, 甚至有的认为应该提前到中学阶段。并且高年级学生对待考研和就业、择业问题也逐渐趋于理性。从在校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途径看 (如表四) , 各年级在校生普遍赞成在校期间应深入进行学习、努力考取各类技术证书, 以增加就业资本;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另外对于在校学生而言, 学校方面的就业指导, 如加强相应的就业教育、进行就业技巧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体来看, 针对问题, 大多数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应对或者寻求社会支持, 只有极少数逃避或者听之任之。

另外,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自主创业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半数以上的受调查者想过要自主创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自主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一条途径。

3.5 在校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看法

调查显示, 42.3%的在校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 37.3%的人主要是通过学校发布的相关通知公告获取就业信息, 11.8%是通过同学介绍获取, 另外4.7%是通过亲友介绍得到就业信息, 还有3.7%是其他途径获得。可见在校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有极大的依赖性, 学校发布信息的多少、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因此, 加强生就业指导, 已经成为高校的普遍共识。调查中21.56%的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满意, 感觉一般的有50.04%, 只25.25%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 需要做些改进。

从表五可以看出, 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期待, 是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体验和素质拓展的机会。研究发现学校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有, 内容空泛, 不全面, 形式单一。例如, 指导工作理论性太强, 表面化、流于形式, 缺少实践机会, 工作不够具体细致。说明学生比较理性地认识到, 对就业实践和自身素质的加强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4. 建议与对策

4.1 对在校本科生的建议

4.1.1 积极调整心态, 提前进行职业规划。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部分学生对待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不能在就业压力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 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 就产生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 需要树立信心, 保持乐观的心态, 化压力为动力, 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另外, 要尽早对自身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不打无准备的仗, 尽早走出迷茫期, 寻找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发展特长, 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4.1.2 打好基础, 拓展素质, 增强实践能力并积累社会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 经济的发展正处于调适期,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百般“挑剔”, 对大学生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 大学生们愈感四年生活并不轻松。大一大二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阶段, 所以不能松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此外, 要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其他方面的知识, 如加强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在校学生还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寒暑假时间, 走进社会, 积累社会工作经验, 了解社会所需人才, 积极获取各种社会信息。

4.1.3 正确认识社会, 寻找最佳位置。

大学生应分析自己的专业素质及所面临的就业环境, 对自己的就业情况确定合适的期望值。一个毕业生有自信有勇气是好的, 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准确定位。一味地高标准定位, 盲目性太强;把自己框死在狭窄的就业范围中, 也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因此脚踏实地, 找准自己的位置很重要。高校毕业生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当理想暂时无法实现时, 考虑退而求其次,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 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要求全责备、期望过高, 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 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 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 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 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4.1.4 关注就业信息, 掌握必要的求职技巧。

进入大三大四, 大学生开始变得更加理性, 对自己的就业、择业有些明晰的方向。但是由于就业择业的选择迫近, 面临的压力也更大。所以, 关注学校或社会媒体发布的有关就业信息, 准确地把握就业信息, 这对就业至关重要。同时要增强求职技能的培养, 例如, 就业面试技巧、社交礼仪、就业协议签署指导有关的法律知识等。

4.2 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希望

4.2.1 在就业信息提供方面, 加强信息指导, 以及与校外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信息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基础,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 信息服务是最重要的就业服务。通过信息指导, 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务, 让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 以便主动投身到择业过程中, 避免就业中的盲目性。同时加大信息收集和分析力度, 定期进行职业需求预测分析, 及时准确地发布就业信息并进行广泛传播, 使学生可以及时掌握信息, 熟悉和了解社会需求, 主动适应社会, 正确地认识就业市场的竞争, 提高就业心理承受力。

4.2.2 在指导内容和形式上,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通过多种形式来丰富指导内容, 增强指导效果。

例如学校尽量多联系实习单位, 重视实习环节, 加深学生就业体验和经验积累;安排各种讲座、模拟招聘会、公共场合的礼仪训练, 通过这些具体的工作来实现指导, 丰富指导工作的内容和形式, 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发展的知识;从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方向规划、就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技巧等多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和培训, 加强针对性, 使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素质有全面的认识, 学会选择合适的职业, 掌握具体求职、面试技巧, 以及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政策引导, 为大学生求职成功创造更好的条件。

4.2.3 在指导人员队伍方面, 加强人员的专业技能, 提高指导的服务意识。

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在职培训工作, 提高专业能力;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及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保证;总结和推广其他院校招生就业的经验, 加强就业服务和信息沟通, 为学校的毕业生开通本地、外地乃至全国的就业通道。

4.2.4 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进行适当调整。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结构还不相适应,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 某些课程陈旧。所以在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时期, 学校要审时度势, 及时做好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调整和改革工作, 发展社会急需的新专业, 改造社会需求量不大的老专业, 与时俱进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 就业不仅是大学生极为关注的问题, 还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不仅影响到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 还影响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定位, 更影响到社会、家庭的稳定和繁荣。因此, 大学生的就业工作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协作,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大学生的快乐幸福着想的理念, 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 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明, 杨欢, 彭小波, 郭军海.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6) .

[2]曹新美, 曾泽鑫, 温义媛.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分析与建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 (2) .

[3]白文龙.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 2003, (5) .

[4]张建卫, 刘玉新, 金盛华.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3, (05) .

[5]唐瑛, 尚云.云南省高师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调查与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2, (02) .

[6]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2005, (12) .

[7]胡环宇.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D].2005, (05) .

[8]卢文慧.浅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承受能力[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3, (5) .

上一篇:管理原则名词解释下一篇:窗口单位作风建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