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2024-10-30

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12篇)

1.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一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对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今年暑假学校要求我们做一份暑假实践报告,以通过社会实践,使我们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锻炼我们的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我们的才干、关注民情、服务基层、奉献社会,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使我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着这样的目的,我选择了我的课题——对家乡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我的家乡在++++,+++地处++市东南部、桐柏山南麓,全乡国土面积83.5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1088个农户,46627人,耕地面积3.9万亩,山场面积3.1万亩,素有“花生大蒜之乡”的美誉。

最近几年国家加强了对农村的建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加大了对农村的经济投资。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每年都要上交农业税,而且交的钱还比较多,它是按家庭人数来算的,有的家庭因为孩子比较多甚至交不起。几年前国务院提出了减免农业税,从那以后种田不用交税了,大家很是高兴,因为从此以后种田没什么压力,收入都是自己的,这一举措大大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状况,使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这几年,外面的就业状况比较好,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农村一般都只剩下老年人和小孩子,所以种田的人慢慢的少了,田地荒芜的越来越多,国家为了鼓励农民种田,对每亩地进行补偿,种田不但不用像以前那样交钱,还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偿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作物的贩卖,仅仅种田政策好了还不行,还必须改善交通。以前我们门前都是泥巴路,每到下雨的时候就无法走路了,到处都是泥巴和水坑,一到晴天的时候,风一吹就到处都是灰尘。还有从村里去镇上的路也是这样,每次将稻谷或者棉花什么的送到镇上去卖的时候就走的很是艰难,自从新农村建设提出来后,国家拨了很多资金用来修路,目的是为了实现村村通,方便农村的交通,前几年我们村也修路了,从公路旁边修了一条马路直接通到我们村的门口,以前回家的时候坐车很是颠簸,而且花费的时间很长,自从修路后,坐车也没感觉到颠簸了,车速也可以提高很多,到镇上的路都是宽有四米的硬化路,不用为让车而苦恼。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当属现在最热的新农村医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以前我们去医院看病都是很贵的,有时候买药都要犹豫很久,更别提住院治疗了,一般的人都是大病当小病医,小病就算了,国家正在改善农民这种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状况,首先便是对药价的控制,以前的药都是卖价高于成本几倍的,其次是出台了合作医疗机制,即由国家来报销部分医药费,农民花的钱越多,报销的比例就越大,致力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在各乡村还设立村卫生所,方便农民的看病。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还有着一些其他的政策,如改水改厕,修建娱乐设施,重整田地等。重所周知,在农村厕所都是在外面的,而且是由各家散乱修建的,严重影响着村子的形象,所以改厕便是由国家出资在合适的方位建一个公厕,拆掉散乱的厕所,在村子的中心位置建有篮球场,旁边还有乒乓球台,供村民和孩子娱乐,给农民一个舒适、漂亮的村子。农村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池塘,但由于池塘都是很多年以前人工挖的,所以到现在充满了淤泥,存的水比较少并且水质比较差,改水便是在每个村子利用大型机械来建造一个大型的水库,它承担着整个村子的用水,因此挖的比较深,而且修建的比较牢固,可以用来防洪抗旱,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用水环境。

在此次的实践调查中,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一便是田地的问题,现在大家并不满足于以前的耕种方式,即以人的劳动为主,现在大家越来越依赖于收割机、播种机等工具,但由于田地都是小块小块的,而且同一家庭的田地都不在一块,不适合这些机器,所以弃掉小田的情况比较多,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可用田地的流失,其实我觉得现在可以进行土地的整改,将小田块改成大田块,方便种植。其二便是农民的娱乐活动,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在闲时都会打麻将,少数人会看电视,在这种情况下,牌舍应运而生,大家会聚在一起打牌,而且只会干这一种事,照这种情况继续发展,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势必会越来越低俗,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赌博等违法事件,我觉得在闲时应该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以及建设一些基础设施,改变只能打牌的现状,可以修建一些小型的图书阅览室,里面有一些杂志,图书,报纸等等,在农民打发时间的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其三便是马路的管理问题,以前是由于路没修,所以车速很慢,现在修了宽敞的大马路,车子都跑的很快,而且大家的交通意识都很淡薄,随意的超车,换道,很容易造成撞车事故,威胁大家的生命安全,对此,交通部门应该加大管制力度以及宣传力度,不要让村村通公路变成交通杀手。

在此次实践调查中,我学习了解了许多国家出台的关于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时也了解了新农村现在的面貌和农村的生活情况。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和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在调查中,我走访了很多人很多地方,在和不同人的谈话时都有着不同的感受,虽然天气很热,可是大家却很热情,可能这就是农村的淳厚吧。虽然很累,但是看到大家对农村的改变都觉得很好,对党的政策表示赞扬的时候,忽然又不觉得那么累了,虽然我现在不能对新农村建设做出很大的贡献,但我想以后还是可以的,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将来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

+++++++

2.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积极性,调查

在党的十七大上, 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 当前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仍然很大。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由于我国幅员广阔,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二元结构的特征极为突出,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决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专家测算, 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 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仍将难以根本扭转, 而且, 由于我国面临着国际上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和在国内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双重任务所造成的两难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任务, 是一个历史过程, 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

农业丰, 则基础牢;农村稳, 则社会安;农民富, 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 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 实现全面协调的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 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改变中国的二元结构, 社会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为此, 中央审时度势,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成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增加收入。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和规模式经营等产业化手段,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扩大生产范围, 更全面的发展农村经济。

2完善村镇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包括住房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3加大公益活动、促进和谐。办好义务教育, 使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贫困户的基本生活保障;统筹城乡就业, 为农民进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4加强农民基本文化教育,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和自身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发展农村文化设施, 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 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 所谓“新农村”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既要因地制宜地的建设各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舍, 而且房屋建设必须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的目的是让现代新农村共享信息文明。

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 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 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当今, 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内容中,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义, 农村要发展就需要给农村补充大量的新鲜血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高校大学生接受了当今最前沿的教育, 对于承担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所以中国高校学生必须认清当前中国发展的总体形势,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国家的号召和良好政策的感召力下, 大学生志愿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呈现出了骄人的成绩, 支援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 因此, 农业的支持就显得格外重要。农业的支持无异于是除了科技之外的又一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但是, 在大学生是否愿意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中, 79%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 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把就业地点选择在大城市, 认为那里才是一个青年人不断开拓进取的就业天地。在加强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调查中, 很多在校大学生对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持不了解的态度。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科学发展观落实工作的推进, 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大。农村变化日新月异。作为处于时代前列的大学生, 应当对国家的各项重大政策都有所了解。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当前大学生对农村的建设还只是保留在以前农村的印象中, 认为中国农村还是一穷二白的, 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宁可待业也不原意深入农村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两项调查问卷说明了国家、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比较大的沟通问题, 相互之间了解得比较少。

但在调查中, 当今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较强, 在对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知识的宣传讲解后, 大多数大学生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a.增加资金投入, 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b.加强农业的多元化, 使农业逐渐走向产业化经营。c.增强农村教育,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当被问到不愿意到基层支援建设的原因时, 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主要是对当今中国农村的现状不太了解, 对自己的信心不足。还有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过于苛求良好的物质基础设施, 有点贪图安逸的倾向。

从调查报告上看出, 要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首先, 须做好国家各项政策的宣传工作,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认识教育;其次, 高校要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择业观;另外, 同时也要加强国家, 高校, 大学生之间的沟通,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 至少要当代在校大学生有一个思想层次上的改变, 要对新农村的建设持肯定的态度。从国家政策角度上讲大学生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长远政策, 省市县等相关政策要全面, 基层政府及高校要重视, 保障大学生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权益。基层政府是各级政府处于最能与农民群众相接触的行政机构, 高校是对大学生参与某项活动作出指引及安排的, 政府和高效的重视程度对大学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三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这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但是,就局部地区来说,如何结合各地的实际找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人点,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是需要我们深入实践和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牛栏江镇现阶段新时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更好地指导各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根据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结合今年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实地考察、多方调研等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以期寻找到更适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牛栏江镇当前镇情和村情

牛栏江镇地处嵩明县东部,与马龙、寻甸、宜良三县接壤,总面积为228.8km,辖16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53106人。平均海拔1900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4℃,最高温度30℃,最低温度零下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992mm。镇政府距昆明市63km、曲靖市87km,滇黔公路、昆曲高速公路、沾昆铁路复线、马厂公路贯穿全境,境内设有昆曲高速公路立交式互通路口、沾昆铁路复线火车客货三级站,具备较好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水资源丰富,镇内有小I型水库2座和牛栏江防洪蓄水机械闸3座,小II型水库24座,小塘坝79座,总蓄水量1200多万方。农田有效灌溉率达75%以上。拥有丰富的森林、药材、矿产等自然资源和品质优良的農、畜、禽产品资源以及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十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23666万元,年均增长9.84%;财政收入976万元,平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2270元,年均增长3.13%;

“十一五”期间,确定了“一镇、两区、三线”的发展思路,即依托四喷公路、320国道、牛栏江沿岸拓展发展空间,建设水海非公经济聚集区、海潮寺旅游及生态农业开发区。围绕这一思路,逐渐把牛栏江镇建设为一个集现代旅游、商贸、居住、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以牛栏江为中心线,构建“一江四线五景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格局,大力发展生态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把牛栏江生态旅游打造成面向昆明、面向曲靖,面向云南的休闲旅游度假区。

“十一五”期间,公益事业方面主要抓好五大重点工程:麻箐水库建设;撤并上、下马坊小学新建新风小学;撤并原四营乡一、二中新建牛栏江镇第一初级中学;水海立交口至火车站的公路建设;牛栏江镇集贸市场建设。

围绕上述目标,全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快镇村规划,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创造性地把“二十个字”的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上,共同推进镇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份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班子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意识不强,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农村基层干队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农村党员老龄化、低文化现象突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级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客观上导致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发展。

二是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当前广大农民普遍“守旧”、“守土”观念深、有很多陈规陋习,综合素质低、科技意识弱、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外出就业难度大。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脆弱,农村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财力剧减,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只能勉强维持乡、村组织机构基本运转所需,加上各乡镇、村都负有一定数额的历史债务,拿不出更多的财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各类水利灌区灌渠不齐全,标准不高,水毁、老化失修严重,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四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农村大多为“种粮吃饭、喂猪过年”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落后,机械化耕种技术推广面不宽。初级加工多,精细加工少,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化水平低,专业合作经营组织不强,农产品商品率、销售率不高,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过程中,特色种养基地规模小、分布散,更多地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了质量的提高和品牌效应,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业产业招商引资效果仍不理想。引进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大的项目少,项目前期工作跟不上,预期投产的项目没有全部投产。农户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契约关系不够紧密,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

三、加强领导,注重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培育新型农民。以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六小工程”建设为重点,调整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向和结构,支持农村中小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三是逐步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救助和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和重病、重残人群的供养、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救助标准,完善救助方式。

四是积极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不能包办代替。特别是在村组一级,要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在投入中的应有作用。公共工程建设应建立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严格管制非农用地总量的基础上,把更多的非农建设用地直接留给农村集体组织开发。这是增加集体组织收入的最重要来源,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直接提供大量的资金。

五是动员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除了政府增加投入,重要的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在鼓励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农村发展产业、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发展社会事业、鼓励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当地资源加快发展等方面制定一套强有力的支持措施。应制定“以奖代补”等特定财政扶持政策,对由社会资本牵头的一些基础设施投资和公益性支出给予鼓励、奖励和补偿。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以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强化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4.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四

系班级姓名学号

调查对象:山东省 济宁市中心镇村部分村民时间:2012年7月15日--2012年8月15日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

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张杏庄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

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的。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

发展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自强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得以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

平的小康。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 1

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得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贫困补助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基本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因风宜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级别。主要种植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的多元化生产。

畜牧养殖情况。畜牧养殖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0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3000~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明年春天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东,但这并不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2005年以后从未进行挖掘修整,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目前本村村民还是以自家水井取水饮用为主,尚未进行自来水改造工作,张杏庄村有80%的农户已于2009年改用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100%,现已有部分家庭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逐步安装和调试中。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会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前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杨书记说,原有办公楼虽然破旧,但是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10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取得的成效:

1、村中设有定点医疗机构,人们的日常就诊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但仍有少数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相关问题村委会正在跟村民进行协调。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能多增加些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除了村

委会前有一处可供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更加完善的绿化措施。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的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张杏庄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做到产业不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得以加快。

5.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五

内容提要:

xx年暑假期间,我们一行共计13人赴赞皇县东王俄村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期间我们进行了文艺汇演、支教、教育调研和广播生活常识等一系列的活动,获得了成功。

关键词:教育经费 孩子 社会实践 支教

正文:

现状:

1、虽然现在农村中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已基本落实,但是仍有少数青少年辍学在家。这一现象是因为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太过于放纵,管教不严,孩子因为学习不好而产生厌学心理,进而中途退学,一般多为初中生,男生。也有少数是因为家长认为上学没有用,不如提前辍学挣钱。

2、村民生活水平较以前已大幅提高,基本上都能供得起孩子上学。所有家长都说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就一定会供孩子继续接受教育,在家长心中,上学是最好的出路。并且认为孩子上学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以后能生活得更好。

3、村民们很重视孩子们接受教育,但落实到实处的很少,表现在与孩子老师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家庭教育也很少,因为家长忙于挣钱养家,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4、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往往会选择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一教育方式似乎已经在家掌心中成为了唯一的方式。但是家长却有些溺爱孩子,表现在每天给孩子的零花钱太多,据估计,每天至少5元。

5、村民对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去处不了解,村民只知道现在不用交续费了,但是关于教育所需要的费用,比如说老师工资,学校设施维护等费用的来源不清楚。

存在问题:

1、家长与孩子的老师的交流很少,重视教育只是表现在话语之间,或者家长错误的认为让孩子上学就算是重视教育,给孩子交钱就是重视教育。家长对“重视教育”理解存在误区。

2、少数家长仍然接受了孩子辍学而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来让孩子完成学业。大多数原因是孩子厌学,部分原因是家长认为上学没用,不如提前退学挣钱。

3、家长对孩子溺爱现象比较严重。每天所花零花钱很多,有的孩子甚至已经有mp3、mp4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了。

4、村民对教育经费的来源与去处所知甚少。许多村民只知道现在不用交学费了,但是不知道教育经费从什么地方出,又去向了哪里。

5、家长平时都忙于挣钱养家,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导致了家庭教育几乎不存在,言传身教几乎不存在。

建议:

1、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家长会、组织老师进行家访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与老师之间必须保证能随时取得联系,以便不时之需。

2、少数家长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学习不好、孩子性格叛逆等原因而接受了孩子辍学。对此,学校方面应该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劝说家长让孩子完成学业。

3、家长应该注意对孩子的疼爱方式,多给孩子买零食并不是对孩子的正确的疼爱方式。家长应该以冷静的头脑来思考该如何对待孩子,怎样去爱自己的孩子。

4、村委会和学校应该是教育经费的来源和去处公开化,可以以展示牌的形式让村民了解教育经费的详细情况。

5、家长平时要多主动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不能因为忙着挣钱养家就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可以利用吃饭的时间或者孩子写完作业后与孩子交流。

后记:

参加这次赴赞皇县东王俄村的“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了很多的感触。

我们的实践包括文艺演出、义务支教、教育调研以及生活常识小广播等。关于演出,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好心村民的热情帮助。但是在演出过程中,村民却对我们认为很能感动惹你新年的节目反应冷淡,相反,那些幽默搞笑的节目却赢得了村民的阵阵喝彩。村民们对于我们的演出仅仅把它定义为一场“热闹的晚会”。而且,在演出的后半程,许多村民偷抢气球,这一举动虽然已经被预料到,但是仍然让人伤心。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村民的素质仍有待于提升。

在支教方面,我认为是很成功的。从开始报名到后来的教课,再到最后的一个小小的颁奖仪式,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顺利。我担任的是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和体育老师。在语文方面,三、四年级的学生的差别很大,者不得不是我有重新从可建立寻找不同的讲解方式。而对于体育,两个年级的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武术,看来男孩子在体育方面往往都有很浓厚的兴趣,对此,我们可以加以利用来让孩子们学习一些特长。在教学过程中,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由于学校施工,学校大门无法关闭,这样在课间就有许多孩子跑出校园,后来这一现象被我们制止。但是,有几个初中生经常去学校捣乱,这让人很是头疼,我们只能对他们进行劝说,尽管如此,效果不是很好,我们只能每时每刻都监视着他们,以免发生意外。上学与放学,许多孩子要横穿一条车流量很大的公路,我们就组织人员在上课前45分钟在路口接学生安全过马路,放学时组织学生排队过马路,这样,我们确保了孩子们的安全。而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家长的赞扬。

在调研过程中,我了解了村民对教育的很多看法。许多村民在口头上说重视教育,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应有的行动。村民们错误的认为只要让孩子上学,只要给孩子买书本就算是重视教育,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教育需要学校与家庭共同承担,甚至家庭教育要比学校教育更重要。家长跟老师的交流也很少,这一点就能很好的说明家长对“重视教育”理解错误。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所有家长对于在教育的投资上都表现得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只要可能,无论花多少钱不让孩子中途退学。

许许多多的感动,并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次实践对我的影响,会持续终生。而我在实践中说发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也必定会对我以后教育其他人产生莫大的影响。村民在教育方面的思想所存在的误区,相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变的。

姓名:王英欢

学号:090505115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车辆091班

6.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六

调查时间:2012年7月28日

调查地点:**省**县**镇

调查对象:**镇**村村民

调查方式:采用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由***统一领导指挥,******;调查走访,******问卷调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要求,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更加真实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状况,为提高自我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通过走访和调查***镇****村的新农村建设,探究农村的发展轨迹。下面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结果和对此结果所作出的分析和建议。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镇**村共有人口1000多人。近年来农村建设取得变化巨大,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展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累累成果和中央对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惠农政策。

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使农村旧貌换新颜,农民也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通过政府引导和民众参与的方式,村集体引入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住房条件的到改善,基础设施也更加健全。住房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安装上了水、电、气及污水排放处理系统,配上了有线电视网络,条件好一点的家庭都安上了网线,完全不是过去那破旧凌乱的景象的,村子的中心还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早上常常看见民众在广场锻炼身体。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大幅度的提高了,不再满足过去的吃饱饭的状况了,完全变成了一幅现代农村新景象了。

衣食住行的改变与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而农村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的繁荣的基础,农村的产业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大部分村民以种植为主业,兼养殖业,农闲外出打工。种植补贴直接下发到农户手中,这一政策吸引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还乡务农。近几年村中陆续出现很多养殖场,如鸡、鸭、猪、鱼等,蔬菜水果及花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更加规模化、科学化、自动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建设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生活也更加富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设使农村的医疗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同时新农村医保帮助农民解决看病难的大问题,村里都建设有医疗室,比过去那私人诊所卫生条件提高了百倍,人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部分村民们还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不再为看病花钱而揪心,后半生也有了保障。

“村村通”工程不仅打破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还切实解决了农民的出行难题。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了,广大农户们的经济作物能更快的运出田间地头,摆上人们的餐桌;城市里玲琅满目的商品也走入了农村,使村民的购物更加便捷,村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农村公路已成为广大农村发展经济、奔向小康的金光大道。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发挥着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如何让农民得到个人利益的满足是解决之道。

农民自身存在以下问题:农民的素质差距大,小农思想根深蒂固,个人利益思想顽固不化;家庭,邻里矛盾不断,经常因为经济利益问题而大大出手;法律意识淡薄,对社会主义法治意识甚薄,不懂得用法律的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卫生意识淡薄,可以看见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影响农村的面貌,还对大家的身体不好;社会治安差,偷盗问题时有发生,等等。

根据当前国情,立足实际,发展现代农业势在必行,急需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转变农业的生产发展方式和发展生态农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业存在以下问题:粮食作物产量低,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

地的土壤特性理解不到,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等利用缺乏指导;农

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肥料大量流进池塘河流导致池塘水污染严重;自然

灾害预防体系不完善,虫害,水灾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现在农业设施,引水灌

溉不方便,等等。

我国农村地区广大,广大农村地区的的稳定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搞好农村的和谐安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还存在着村容不整,村貌不洁的现

象:乡镇的村落分散,小而多;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现象严重影响村落的整齐划一和美观性;农村环境卫生差,安全措施不健全,电缆,危房现象还有存在。

三、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制定的对策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综上

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少,我认为可以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解

决问题:

 加强夯实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生态的生活方式,把农民培养成为具有现代素质的新农民。

 积极普法宣传。积极进行普法宣传,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个人利益的公平

性,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 落实基层党建。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检验,做思想汇报以及学习心得,提出具有建设性

和长远性的意见,分析主要问题和工作思路。

 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规范化指导各项农业技术措施,下拨技

术人员下乡考察指导,对于科技人员的流动和经验积累起到推动作用,增加财政对于乡

村科技的支持力度。

 调整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单产效益,合理利用土地和水利资源,提高种植

效率,发挥规模化养殖效应。

 开发洁净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建设,禁止农作物秸秆的焚烧,倡导生态农村。

作为在校大学生,能在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贵的是,我们在实践中一起成长,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由于我们一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可以说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

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农村村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接触

了形形色色的大人,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

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我们深知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们必定会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但我相

信我们能克服过去,去奋斗、去坚持,去成就我的美好未来。

同时感谢寨河镇耿寨村和杜岗村的村民和村委会对我们的大力支持,给我们提供力所

能及的帮助。为我们完成社会调查和调查真实性提供保证!

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亲爱的农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我们今天来访问您,是想了解一下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及您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保护您的隐私权,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也会

将了解到的情况尽量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请您认真填写下面问

题,有些根据实际情况有些可选择多个答案。

个人信息所在村庄: 性别:受教育程度:

一、您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了解多少?

□ 很了解□ 了解一点□ 不了解

二、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目前您认为哪个应该优先解决?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三、你家庭目前人均月收入为

□ 900元以下□ 900-2800元□ 2800-5000元□ 5000元以上

四、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对您的生活有明显改善吗?

□很明显□ 有,但效果不太明显□还没看到效果

五、您们当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吗?

□很突出□不是很突出但存在问题□ 一般□不存在这种现象

六、你加入农村医疗保险了吗?

□ 有□ 没有

七、如果已经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情况满意吗?

□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八、您对所在的地区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满意吗?

□ 前者满意,但后者不满意□ 前者满意,后者也满意

□ 前者不满意,但后者满意□ 前者不满意,后者也不满意

九、您所在的村庄平时风气有无不和谐之处?若有体现在哪里?

□赌博□盗窃□ 虚报房屋面积,违规建房□村民暴力解决纠纷□ 封建迷信活动盛行□邻里关系不和睦□其他原因

十、对待以上不和谐的现象,村里一般采用何种解决方式?

□ 村官介入协调□ 村民之间协商解决□ 暴力解决□法律解决

十一、您对居住所在地的基础设施(路、水、电、学校、文化站等)满意吗?

□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十二、政府加大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保险

□道路交通水利建设□广播电信设施□其它

十三、为新农村建设首要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人才的培养问题□科技水平的提高问题□生产资金的投入问题□政治民主和反腐败问题□环境问题□治安问题

十四、您得到过县里或者乡里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吗?收获如何?

□得到过,对生产帮助很大□得到过,但对实际生产没什么帮助

□没有得到过□不知道县里有农业技术推广站

十五、作为普通村民,您觉得在本村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的目标确定,或者目标实现过

程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响应政府部门和村里的号召,参加相关活动□为村里或上级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7.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放在第一位, 千方百计地让农民增加收入, 提升生活质量, 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 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 环境问题同样不容小觑。CO2排放量愈来愈大, 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 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 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低碳生活”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有助于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发展低碳经济, 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量。为此, 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服务团走访了岱山县, 采访了相关领导和群众, 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环境问题做出了一些探索和讨论[1]。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 制定了“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这一系列加强“三农”工作新理念、新举措的基础上,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央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 制定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重大举措, 加大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环境等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投入, 这为岱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 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 这五者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丰富内涵。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 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 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 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形成移风易俗, 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 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环境卫生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国家明令禁止的烈性农药并没有从源头上完全禁止, 烈性农药成本低、效果大, 厂家商家有利可图, 农户使用方便, 所以屡禁不止。因此使用这类农药后, 经暴雨冲刷, 必定形成大面积污染。可是由于见效快, 价格低, 再加上市场管理监督不严, 导致这些农药屡禁不止。超过国家标准滥用化学肥料, 造成土地砂化, 农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农民的专业知识有限, 对科学的使用化学肥料的认识不够, 因此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2) 随着不可降解塑料地膜的大范围使用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无控制使用, 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 空中、水上、树梢、地里随处可见, 因农村的承受能力脆弱, 处理污染消化能力太小。

农村的人畜粪便混合利用, 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这是由于农村人民的长期生活习惯, 还有对科学的认识不够所造成, 以及长期以来政府和民间经济力量不足, 难以承担农村改造的费用等原因所致。

(3) 农业作物的秸秆无法处理逐渐成为一大新的污染源, 退杆还田影响作物生长;焚烧秸秆污染空气, 推到河里污染水源, 由于制造沼气投资大、费工多, 因此缺乏有效管理。小砖窑既耗土地, 同时烟尘污染又大, 破坏农用耕地, 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农村小沟小河淤积和漂浮物蔓延滋长增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乡村缺乏财力治理, 农村环境恶化, 已经出现河流滚滚, 却饮用水短缺的尴尬现象。因城镇产业转移,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些污染企业进入农村, 农村的水源、土壤、空气等严重污染。农村改造饮水大都是本地处理经营售出, 饮用水质难以保证达标, 水中农药化肥的残留 成分较多[3]。

据岱山县“农办”2010年7月14日提供的资料, 截止到2009年12月, 在岱山地区建造了集中池24 532m3, 加上分散的小池5 054m3, 在岱山的农村地区建造了大面积的污水处理池。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 岱山县投资城市管道天然气项目:计划投资4 850万元, 投资期限从2007~2020年。至2009年底, 新区管道入户数近1 500户, 目前为止, 使用天然气的用户已达300多户, 占已入住户数10%以上, 管道296 348m。

2005年, 岱山动工建设浙江省内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项目——衢山风力发电场, 总投资4.2亿元。2008年10月, 一期工程全部建成, 48台机组投入运行。衢山岛风力发电场年利用小时数约为2 200h, 年平均发电量可达9 000万kW·h[2]。

1996年, 岱山县开始参与潮流能发电研究开发, 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合作进行“70kW潮流实验电站”项目。2002年4月份, 装机容量70kW的中国第一座潮流实验电站在岱山县龟山水道建成。2010年, 浙江省首家潮流能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在岱山落户[5]。这些都说明岱山县在“低碳生活”的快速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4 改善卫生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4.1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4.1.1 合并处理

在推进农村“三集中”建设中, 同时规划建设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地方, 则应将居住区生活污水引入合并处理, 可补充工业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时的营养源, 提高处理效果, 亦可降低投资, 提高管理水平, 确保达标排放。

4.1.2 与灌溉相结合

在缺水少雨和蔬菜生产地区, 可采用苏S03-2004《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艺, 建在居住区绿化地下, 净化出水由管道排送至灌溉渠或调蓄塘, 供农灌、浇菜用。

4.1.3 与生物氧化塘相结合

居住区附近有一定面积水塘, 可采用苏S03-2004《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艺, 建在居住区绿化地下, 净化出水由管道排送至水塘, 水塘再选栽沉底和浮水植物, 并放养适当的鱼、河蚌、螺蛳。

4.1.4 人工湿地与生物氧化塘一体化

一级厌氧发酵池 (二级厌氧发酵池) 建在居住区绿化地下, 二级厌氧发酵池+人工湿地 (或仅人工湿地) 建在水塘边, 将水塘边坡改造为人工湿地床, 形成人工湿地与生物氧化塘系统, 既节约用地, 又充分利用地形, 有利于污水净化流程布置。

4.1.5 厌氧发酵池与人工湿地床合建或分建

在居住区绿化面积大, 又适宜布置人工湿地, 则将一、二级厌氧发酵池与人工湿地床合建, 选用观赏植物, 使人工湿地成为居住区一景;如居住区绿化地小, 不宜布置人工湿地, 可将一级厌氧发酵池建在住户宅旁, 二级厌氧发酵池与人工湿地建在居住区附近洼地、荒地上。可在人工湿地床上选栽经济性水生植物。一级厌氧发酵池要尽量建在住户宅附近, 这样泥砂和悬浮物被截留下, 排水管道不易堵塞, 管坡可降低, 管径可小点。

4.1.6 因地制宜改造化粪池

旧村庄扩建中, 原有化粪池尽可能利用, 可直接建二级厌氧发酵池与人工湿地床;相对集中几户合建一组厌氧发酵池+人工湿地床, 或者分建一级厌氧发酵池, 二级厌氧发酵池与人工湿地床集中异地建;附近有养殖场, 建净化沼气池, 亦可将生活污水引入合并处理[4]。

4.2 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

在农村大力开展以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为重点的改厕工作, 可以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活生产条件, 有效地预防疾病, 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粪便是许多疾病的传染源, 传播3大类约100多种疾病, 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粪便不作处理直接排放, 还会污染环境和水源等。改厕率达到70%时, 可以减少儿童腹泻发病率36%;减少血吸虫病感染率77%;减少蛔虫感染率29%;减少中、重度营养不良率36%[6]。

4.3 挖掘清洁能源的利用潜力

岱山的龟山水道是世界上潮流能开发利用条件较为理想的地区之一, 其蕴藏的潮流能量是长江三峡的3~4倍。水力发电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相比, 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3.13万t, 给缺电、缺能的岱山发展环保能源产业, 将能源经济更好地纳入商业运作提供了新思路[5]。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潮流发电将对弥补能源短缺、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起到重要作用。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潮流电站对海岛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来说,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潮流电站控制房内的电能, 就是由安装在西侧桥墩水下的导流型潮流发电工作平台, 通过可控变攻角水轮机等核心装置与关键技术, 将海洋潮流能高效转换而成的电能。潮流能发电主要是利用天体引潮力导致的海水发生水平流动的动能来制造电能。据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估计, 全球蕴藏的可开发利用的潮流能总量达3亿kW[5]。

舟山群岛一带大部分海域潮流流速在2~4m/s之间, 其可开发利用的潮流能占到全国的51%以上, 其蕴藏着的能源堪称“海量”[5]。属于我国东南沿海风能资源一类地区, 岛上平均有效风能密度高于风力发电建设标准, 开发利用价值高, 此地理位置又毗邻全国电力最紧缺的长三角城市群, 风力发电市场优势明显。通过海底电缆把电力输送到华东地区大电网, 将缓解浙江电力紧缺状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岱山县共投入资金7 853.06万元, 为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要:以浙江省岱山县为研究对象, 从系统论视角出发, 采用实地研究、采访、调查等方法, 对环境卫生的微观层面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实用性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建军.系统论视角:一个典型村庄新农村建设的一般意义[J].农村经济问题, 2009 (4) :31~32.

[2]岱山县人民政府.岱山县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规划[R].岱山:岱山县人民政府, 2008.

[3]瞿振元, 李小云, 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4]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NO.5聚焦“三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8.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基层党组织 上海松江区

中图分类号:F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15-02

一、上海市松江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基本概况

截至2006年底,全区共有113个村级党组织,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31个,党支部81个, 农村党员12366名,村“两委”干部563名。

1.农村党员数量和比重逐年减少,老龄化趋势明显。 由于近年来,全区撤村建社区力度的加大和“镇保”制度的推行,农村党员人数明显减 少,2004、2005年的17406与14174名,下降到2006年的12366名;在全区党员总数中的比 重由49.62%、38.67%,下降到32.21%。而农村党员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60岁以上老年 党员占农村党员比重从2004、2005年的36.4%、40.10%,上升到2006年底的46.08%。

2.村干部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在全区563名村“两委”班子成 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158人,占28.07%,其中村党 组织书记有48人,占书记总数的43.24%;高中及中专学历的为295人,占52.40%;初中及以 下学历的为110人,占19.53%。“两委”班子成员中,年龄35岁以下的为91人,占16.17%, 其中党组织书记35岁以下的有10人;35~50岁的为413人,占73.37%,其中党组织书记93人 ;在50岁以上的为59人,占10.46%。

二、近年来松江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松江区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在巩固和扩大农村“三个代表”活 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上海郊区“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业现 代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目标,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凝聚 力工程”建设为总抓手,以增强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为落脚点,以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为关 键,重点加强村级组织班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探索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和组织活动的有效性,逐步理顺村党组织的组织体制。随着社会转 型,人员流动的加剧,以及村级区划调整后党员数量的增加,要求村级党组 织的设置模式和工作职能作相应转变。为此,区、镇(园区)两级对村级党组织设置进行了 探索,一些区域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村设立了党总支,逐步理顺了党组织的组织体制。 (1)分类管理,创新组织设置模式。 由过去在村设立党支部转变为在村设立党总支。根据党员的不同年龄、产业行业分布等 特点,总支下设3~4个党支部:老年党员党支部,主要由60岁以上老年党员组成;流动党员 党支部,主要由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组成;企业党支部,村域内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的企 业单独设立党支部,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企业一般成立联合党支部;行政事业党支部 ,主要由村、组干部、村事业人员中的党员组成。二级党支部得到了合理设置。(2)专兼职 结合,加强党组织领导力量。由过去全部为专职干部转变为以专职干部为主、兼 职干部为辅的配备模式。各村党总支 组成成员原则上由原村党支部成员自然过渡,村下属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村“两委”班子成员 中的党员兼任(独立建立党支部的企业除外),下属党支部配备1-2名兼职的副书记和委员 ,选配支部内政治素质高、具有较高威信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党员干部兼任,所有下属党支 部的组成成员原则上全部兼职不兼薪。党组织的领导力量得到了加强。(3)因人制宜,创新 党员编排方式。由过去组织统一划定转变为个人意愿与组织安排相结合 。根据各村实际研究确定各村拟 设党支部的数量和种类,对有多重身份的党员(如既已达到退休年龄,又在企业继续工作的 党员),按照方便管理和就近活动的原则,在征求本人意见后确定编排方案,做好党员组织 关系的接转和方案公布工作。使党支部的党员编排更加人性化。

2.建立健全“三结合”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近年来,区委不断深化“班长工程”,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村级领导班子的文化 年龄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在发展集体经济、维护农村稳定、动拆迁和村队撤制等 重大工作中,村党组织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1)定期培训和挂职学习相结合,提高村干部的能力水平。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 主任到区委党校进行一周的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 领导和专家授课以及优秀村干部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了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加强 村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已在区委党校连续举办了9期基层青年干部示范班和5期退伍干部 培训班,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封闭式培训,共培训了350多名学员,成为补充村级领 导班子的重要后备力量。除封闭式集中培训外,为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关镇和部分村 分别与兄弟区县有关单位建立友好关系,实行互派村干部挂职锻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学历进修和主题教育相结合,加强村干部的知识储备。从2000年起,依托市农广校电大 教训点举办了6期开放式大专班,共有1400名基层干部 参加培训, 500多名获得了大专学历,其中村干部200多名。同时,还结合形势任务,注重 开展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了“谋发展、树新风、为百姓、促 和谐,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带头人”主题实践活动,有效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 风,提高其发展经济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3)结对共进和设立论坛相结合,畅通村干部横 向沟通的渠道。 组织经济相对欠发达的浦南10个村与经济相对较强的浦北10个村开展了“村与村结对共 进”活动,鼓励村干部们相互沟通、交流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经验和做法,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作为“村与村结对共进”活动的拓展和延伸,每季度分片举办一次村 党组织书记论坛,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主题发言、互动交流,共同研讨如何加强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3.拓宽视野,建立健全“三选村官”机制,扩大村干部的来源。 按照“靠得住,有本事”的原则,通过“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的模式,从大中专 学生,机关干部和各类能人中选“村官”,努力拓宽村干部的来源渠道。(1)公开招聘,“ 在大中专生中选村官”,提升村干部的学历层次。 1999年开始,区人事局面向大专院校公开招聘了131名有志在基层工作的优秀大学生, 其中有69名下派至各镇、园区接受锻炼。各镇、园区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大学生,如洞 泾镇,2001年以来共招聘了17名本科和中专毕业生,进行跟踪培养和考察,现大部分已担任 条线以上干部。泗泾镇公开招聘13名大学生进村工作,有效解决了村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 车墩镇向社会公开招聘8名本科、大专生,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和镇级公司挂职锻炼,条件 成熟后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据统计,自1999年来,各镇、园区共招聘了77名大中专生,其 中有42人在村工作,6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不仅提升了村干部 的整体素质,也为松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加了活力。(2)挂职锻炼,“在机关干部中选 村官”,畅通纵向交流的渠道。2004年下发了《认真做好 村(居)干部选派工作的意见》,鼓励镇、街道、园区机关的 优秀青年干部到村工作。许多镇、园区也积极开展了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工作的 活动。如五厍园区,选派3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大专生分别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负责招商 引税工作,成效初显。据统计,各镇、园区共向农村下派机关干部 28名,其中25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3)开门纳贤,“在各类能人中选村官”,增强村 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打破以往村干 部选拔仅局限于本村、本镇的限制,坚持“赛马场上选骏马”,欢迎退伍 军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甚至个体户、私营业主等各类能人参加村党组织、村委会的换届选 举,将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能共事、不出事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村 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如新浜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官,共有11名同志进入了村 “两委”班子。据统计,各镇、园区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6名基层干部,其中13名在村工 作,全部进入村“两委”班子。能人当选为“村官”,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了村干部带 领致富的能力。

4.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的探索创新,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农村政治文明。 一是以镇党代会常任制为载体,调动党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积极性; 二是以“两推一选”为方式,让党员和群众真正参与到党内选举中来; 三是以村务公开为载体,保障党员和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 四是以“三服务、三测评”制度为载体,强化党组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党员、群众的 监督意识。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松江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1.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过撤村并村,区域调整 等,全区各村村域面积不断扩大,村 内各类组织及人口明显增多,大量外来人口导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使 村民要求作为村级组织领导核心的村党组织不仅在发展经济中发挥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营造 文明乡风、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和加强对外人员的管理的迫切愿望。在这一背景下 ,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于如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推动工作重心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 生活水平,到公共管理、社会服务和经济建设并重的转变,如何实现基层党组织在职能定位 上有进有退、有收缩有拓展,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需要我们加以探索。

2.如何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目前农村党员干部中存在 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 而且随着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企业转制,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逐步向“社会人”转变, 农村党员身份日益多样化,出现了离退休老党员、下岗协保党员、个体、私营业主党员等, 如何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成为摒弃陈规陋习, 倡导文明乡风,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需要我们加以研究。

3.基层党组织如何服务于广大群众,努力化解各种矛盾。整合利益、利益表达是现代政党的 两大功能。哪个功能或缺,都必将危及政党特别是执 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在当前地方发展中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社会权利的重新调整,不可避 免地加剧了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又集中地表现为党群矛盾和干群矛盾,如在撤村建社区、农 民变居民、集体资产分配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村干部对土地的补偿政策、房屋的动拆迁折政 策理解不透,或工作方式、方法不当,或办事程序不规范,引发部分村民上访、集访等事件 ,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不断提高法治水平、政策执行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公共管理服务 和处理社会应急事变能力。

与此同时,村级党组织还面临一系列具体问题。部分村干部缺乏开拓意识,存在明哲保 身思想。村两委主要成员兼任经济实体负责人已非个别,村级工作成了副业,削弱了村级组 织的向心力。这些人能够给部分村民以打工、帮扶等实惠,连选连任系数很大。村级组织系 统不健全。共青团、民兵组织名存实亡,大部分团支部书记是村委兼任,手下团员几个,年 纪一大把。村级党组织原先赖以开展工作的政治资源正在消失。

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1.抓自身建设,提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组织保障。(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推行“ 两推一选”的制度,在坚持政治标准、群众公认的前提 下,真正把具有“双 带”能力,(带头致富能力、带民共富能力)的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深入开展“班长工程 ”按照中专以上文化,45周岁以下年龄、有较强工作能力、党员群众满意的要求,选拔优秀 人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连任、回请、下派等多种途径,选好配强支书,新农村建设有 了好的“领头雁”才能快速发展。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党员、村民小组长、党小组长和村干部四支队伍。要树立强村必先 强党,富村必选贤能的理念,经过民主规范程序选那些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发展思路 宽、服务意识强、年富力强的人做村干部。同时,建立全区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一支 素质较好、年龄梯次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这四支队伍不可或缺, 相得益彰。其中党员队伍建设是基石,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枢纽。 (3)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做示范、讲奉献”等活动,设立党员责任 区、党建指导员等。 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归位”的原则,对党员进行设岗定责,设置村 务监督、经济发展、公共事务、思想政治工作等岗位,细化岗位职责,明确履岗要求。通过 党员量才而为,自我认岗;综合评估,支部定岗;加强监督,公示明岗;落实措施,引导履 岗;实施考核,全面评岗。为无职务党员履行义务、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平台。鼓励农 村党员干部创建和领办示范基地、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谋发展,帮 助群众解决不愿干、不会干和不敢干的问题,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作用。

2.促进发展,服务群众,夯实基层党组织的执政基础。发展反映执政本质,服务体现立党宗 旨,在新农村建设中,松江区各级党组织以“围绕 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指导思想。抓住促进发展和服务群众这两条基层党建的根 本和关键,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3.以党内民主带动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健全民主参与机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政治地位。在要求党员履行好义务的同时,要 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 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在村一级进一步完善党员议事会制度,镇一级党组织进一 步探索完善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使农村党员参与重大决策经常化、制度化,解决农村党员权 利与义务不对等的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及时将新农村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向党员传达,党组织 重大决策要充分与党员沟通,广泛征求党员意见,使他们成为组织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与 纽带,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2)探索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的透明度”,推行党务公开应 重点做好四个规范:一是内容规范,村级党组织做出的决策决议和党内主要事务,组织活动 ,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应在全村范围内公开。公开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上级党组织规定 要公开的、本级党组织认为需要公开的、党员要求公开且能够公开的。主要有党组织的重要 决策、党员大会的重要决定、发展党员、民主评议党员、村干部的任免、村干部的任期和离 任审计以及奖惩情况等。二是程序规范,在村务公开栏内设立党务公开项目,按照“拟定公 开内容——村党组织班子集体讨论——上级党委备案——按时公布——群众监督和上级督查 ”的流程 进行公开,通过公开程序的规范运行,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可靠。三是时间规范,规定常规 性工作每月公开,为民办实事进展情况、民主生活会情况等阶段性工作,及时公开;干部考 察预告、干部任前公示、发展党员等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大或复杂性的问题,根据公 开后反馈的意见提出修改完善的办法,必要时再次公开。四是方式规范,坚持因地制宜,灵 活多样,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公开的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 多种形式,及时向党员通报;适宜对群众公开的,主要采取党务公开栏、村民小报、设置党 务公开意见箱和公开电话等形式进行公开。同时,要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吸纳他们的意 见,真正把党员、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3)健全村党组织领 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村民主水平。不断推进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完善 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村民代表大会组织机制和议事机制,理顺村民代表会议、农村党组 织、村民委员会的权力关系,让村民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这种合法的途径,直接参与村政事务 的管理,表达利益诉求,保障村务事项的决策真正符合广大村民群众的利益,使村委会自治 转变为村民自治,增强村级组织民主治村、依法治村的能力;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完善公开 内容、规范公开程序、提高公开质量。要从村民普遍关心的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入手,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投资入股、 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要全面向村民公开。保障村 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 上海 200000)

9.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九

——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素质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尤其是在二零零五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赫成就。农村生产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毋庸臵疑,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直是我国致力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针,在物质水平提升的同时,农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也应更进一步。今天,农民精神文明程度是否提高,文化素质是否进步,是笔者急切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针对农民子女受教育程度、农民文化生活、农村卫生环境状况三个能代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效果的方面进行了一番调查研究,以求对新农村建设未来发展有所启示。

二、调查地点

本次笔者选取了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的三个村镇进行了调查,它们分别是——潘桥乡税塘村、铎山镇眉山村、岩口镇金星村。冷水江市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能代表我国农村发展的平均水平,这是笔者选择调查地点的首要理由。

三、调查步骤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采访谈话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笔者由各村村支书带领,每村随机选取十户村民,一一对其进行访谈提问,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你家的年轻一代中,有多少读了高中,有

多少读了大学(专科或本科)?你们平时劳作完以后主要进行何种休闲活动?并作了简单的记录。随后笔者就各村环境卫生情况独自作了考察,记录下各村垃圾桶数目和全村清洁程度。最后,根据此行的见闻感受和记录下来的资料笔者又作了分析整理,得出结论。

四、调查时间:2011年7月28日-29日

五、农村教育:成果可喜

经过调查走访,笔者发现,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数据显示:被调查的农户中,有85%的农村年轻一代拥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45%的农村年青一代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尽管和城镇人口受教育水准仍有一定差距,但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从前,农村信息闭塞,教育水平极度落后,一个村里的年轻人普遍只拥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知识匮乏,素质低下,结束教育后只能在家务农或是去城镇充当廉价劳动力,收入低廉,导致无法提供下一代良好的教育条件,造成恶性循环。至于出去读大学的农村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而现在,农村年轻一代均有机会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洗礼,还有一批纷纷走出村门,走向大学。

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首先应归功于农村经济的繁荣昌盛和村民收入水平的直线提升。在新农村建设的信号遍布各地以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响应号召,大力扶持农村建设,用心搞活农村经济。以眉山村为例,冷水江市政府对其采取土地流转政策,有计划地为村民规划土地,并投入大量资金,使得全村收入翻番提高。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还有了富余,使村民们有了极佳的条件为子女的教育投资,不

用为读书的费用担心。

同时,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同样功不可没。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支出,大量引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中来,保证了农村的教育水平。一位正在长沙读大学的农村学子感慨万千的说:“我们村的初中教育并不差,当年到城镇读高中时并没感觉到和城市学生有什么差距。”其次,农村交通状况得到改善,为农村发展教育和学子外出求学提供了极大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老一代农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读书无用论”的荒谬逻辑在农村基本消失,大多农民都存有“知识改变命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意识,他们表示,迫切希望子女受到良好教育,成为有用的人才。一位中年农民激动地说:“现在有钱了,无论如何都要供孩子读完大学!”

六、农民文化生活:亟待改善

与农民们先进的子女教育观念相比,他们自身的文化生活方式显得尤为单调。调查显示,75%的农民在休息时间选择打牌、打麻将作为消遣,20%的农民以看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作为主要休闲方式,仅有5%的农民有读书看报,关心时事的习惯。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甚至有一小部分农民参与赌博。

农民有权支配自己的时间,选择牌类游戏作为休闲活动固然无可厚非,适当游戏还能有益身心健康。但是,从社会普遍习惯来看,打牌这类文化活动趋于低俗,且极有可能演化成赌博,若是赌博成风,对农村与农民的发展百害而无一益。以精神文明程度衡量,大量农民

沉迷牌类游戏显得过于单一,一个高精神文明农民群体的文化生活应当是多元化、高雅化的。同时,大量农民拥有读书看报的习惯也是农村精神文明水平的象征。但现状不遂人愿,令人堪忧。这与农民本身受教育水平不高有关系,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对农民文化生活质量不够重视。

七、农民卫生环保意识:喜忧参半

在对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考察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在被立为“省级示范新农村”的眉山村,农村环境卫生情况良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走在眉山村的道路上,每隔数米就设有标准化的垃圾桶,村道上很难看到生活垃圾,各类生活垃圾都归入垃圾桶或垃圾堆。据村民反映,全村人大多懂得自觉地保护环境,不会乱丢垃圾,每日垃圾处理也很及时,垃圾运输车会准时将各处垃圾清理,运往城镇垃圾处理点。但在税塘村和金星村,情况迥然有别,随处可见各类生活垃圾,道路卫生状况糟糕不堪,路旁垃圾桶数量为零,有些地方甚至有垃圾长期堆积,这显示出两村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没有养成不随手乱丢垃圾的习惯。

这和农民自身精神素质不高有关,也和农村缺乏环保教育有关,更关乎政府对农村普及环保设施的忽视。

八、几点建议

由此可见,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颇有成效,却也存在诸多不足。今后,相关部门在落实政策时应当注意发扬自身成功经验,学习其他地方的优秀策略,并改进不足,更要注意到以往建设中为涉及到的盲区。笔者不才,仅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带动精神文明建设,统筹

兼顾,不可偏废。

2、继续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并广

泛在农村中建立高中,引进师资,引进学习资源。

3、对现有低文化水平的农民开展二次教育,免费提供他们读

夜校或成人学校的机会。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政府人员亲自下乡,为农民讲解各项政策,引导农民关心时事。尽力提高农民审美趣味与价值观念,鼓励多元化文化生活,严抓赌博。

4、有条件的农村可以设立小型图书馆,引进图书供村民阅

读。

5、宣传环保,培养农民环保意识;跟进环保硬件设施设立,为各村各户摆放垃圾桶,完善各村垃圾运输-处理体系。

调研人: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篇十

系部名称: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年级:09班级:0

2姓名: 戴家顺学号:200906010227 实践地点: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实践时间:2011/7/26-2011/8/26

实践调查目的: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具体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进行了了解和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对华西村45年来的发展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更深层次的感受到华西新农村的魅力!

1、坚持率先发展,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华西村联系实际提出“有条件不发展是没道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发展才是真道理”的发展思路,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四十多年四次大跨越:70年代,华西人用七年时间重造华西村地貌,实现亩产一吨粮,成为农业样板村,实现“造田”目标;80年代,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华西村展开艰苦创业,成为亿元村,实现农村工业化,完成“造厂”目标;90年代起,华西村大力推进中心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心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形成美丽的“华西城”;2000年以来,随着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华西村对合并的周边村统一规划,科学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国际化、环境生态化。目前,华西村已经形成了“山南钱庄、山北粮仓、中间天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2、突出富民优先,始终把致富群众作为第一使命。华西村党委积极倡导和实践“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价值理念。华西村积极营造平等的就业环境,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村民在充分就业中实现增收。村里50多家企业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统一规划、规模经营、效率管理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增加村民的保障性收入。目前,华西村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以上的男子,均享受各种福利补贴,包括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教育保障。100岁以上的老人直系亲属每人奖励10000元。

3、重视以人为本,始终把提升素质作为第一选择。理想信念是我们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定海神针”。华西村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把村民的心、华西村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祖国联系在一起。从80年代起,华西村逐渐形成了包括华西精神、村碑、村歌、村民誓言以及十富赞歌、十穷戒词等在内的一系列村规民约,并先后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等特色教育活动,把村民的朴素情感引导到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上,引导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上,将思想教育的内容逐渐内化为全体村民共同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以此凝心聚力,形成发展合力。华西村重视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德”作为立村之本、治村之策,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不断吸纳时代精神,形成了具有华西特色、为华西人普遍接受的道德体系。华西村人人自觉做到无赌博、无迷信、无重大刑事犯罪、无上访、无告状、无暗斗,在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氛围中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4、致力环境改善,始终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目标。华西村以实现“美丽的华西村,幸福的华西人”为前进方向,坚持均衡统筹的生态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把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环境统一起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美丽“五容”(山

容、河容、田容、厂容、村容),幸福“五子”(票子、房子、车子、孩子、面子)的目标。

5、推进依法治村,始终把科学管理作为第一方向。在实践中,华西村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入村级组织管理中,始终坚持做到“四化”:一是管理工作经常化,各级党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二是管理工作制度化,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党员议事会制度、村务质询制度、意见反馈制度、监督整改制度;三是管理工作规范化,做到工作运行规范,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和形式规范,公开时间规范;四是管理机制创新化,通过“一分五统”将周边村庄纳入大华西,通过企业管理模式改革,促进了村属企业民主管理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效能的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华西村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其做法无疑十分成功,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1、要大力推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更新观念。思想铸造未来,思维决定一切。

2、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敢闯敢干、真抓实干。

3、要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建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是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会建设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

4、要大力培育农村先进文化、培养新型农。华西村创造农村发展的奇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建设富有华西特色的农村先进文化,形成“热

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培养一代

新型农。

1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十一

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在“新”字上,虽然过去曾对农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但那时的改造是以损失农业为代价,去发展工业,去建设和维护城市。时至今日,中国的工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发展,城市也较之过去焕然一新,但农村却落伍了。城乡形成了反差,社会发展不协调。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中国社会走向稳定、走向富强、走向发达,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指明了方向,这一英明决策的确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让城市支持农村,和过去截然不同。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现在扩大到了3.28∶1,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分配格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创建和谐社会就难以实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过去的取之农业转向支持农业。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目前农业这个基础还很薄弱,可想而知,薄弱的基础是不能盖高楼大厦的。因此,要使中国走向强国之列,必须把这个基础牢牢加固。到了改革开放年代,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农民才从经济上获得了较大发展。种地不交税,同时还反获一免三补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初步放开了农民的手脚,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

(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就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的基本内涵就是让农村出现新房屋、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农民,新农民的基本形象就是同于市民的现代化素质,即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上述目的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了,才有可能通过充足的经济实力去解决一切想要办的事情,否则一切计划、设想均属空谈。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祖国今后命运的大事。因此,首先要立足全国,统筹全局,长短结合,因地制宜,百年大计地搞好规划。长久创业,规划先行,切忌重复建设、浪费建设、无效建设、短线建设,要把珍贵的资产投得恰到好处,要与民有利,与国有利,经得起历史检验,就像秦朝李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那样,让子孙万代永续受益。

我们已经吃够短期(破坏性)行为的亏了,我们不能再拿有限的资产、资源应付了事了。为了达到长远预期的效果,规划的全过程,不能单靠农民自身解决,要国家统一从上到下,成立专门机构,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共同规划设计,要全国联网力求做到农民满意、国家满意双结合。完成后的规划要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全民意识,作为历届各级政府长期奋斗的目标,切勿随意变更,半途而废。

发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首先应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虽然全国各地农村经济不尽相同,但以产业化为切入点应该是一致的。因为要使农副产品由产量型转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向高回报率型发展,然后通过国内外两个市场达到对产品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必须经过产业化的过程才能如愿完成和达到目的,除此以外,没有其它捷径可走。产业化的进程需要根据资金含量和市场的需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切不可违反经济规则和市场规律。

(三)

从目前现实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紧缺的是资金。如何办妥这件事,我认为,应分初级、中级、基本完善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约需10年左右的时间,共需资金50—6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的含量就是可修建多座三峡电站,这是一个不容快速解决的数字,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应该是一场强国富民的全民持久运动。

中国农村虽然落后,但潜在的力量很大;中国农民虽然还不很富有,但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传统,被称为世界壮举的“红旗渠”不也是近代农民的杰作吗?我们在动员全社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切勿忘新农村建设的主力仍然是中国农民自身。像华西村、南街村那样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化农业生产,通过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胎换骨的改造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像山东寿光那样统筹安排,集约化生产,进行农业商业化,通过经典农业,车间化农业,把农民集体带入致富的大门。我们应根据形势需要,认真总结推广。

(四)

除了资金以外,产业化的另一要求就是人才。所说的人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产业化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这方面的人才单靠农村自身产生已不现实。我们应当出台政策从城市向农村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近期和中期的重大国策,是一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为此人才汇集是理所当然的。既然是重中之重,今后各级领导的选拔当然应该从此产生。现在的国家干部队伍产生基本都是机关化,既使强调到基层锻炼,也是挂职走形式,基本上没有深入下去。今后应号召有志之士,到一个村,到一个厂,到一个县,深入下去,办些实事,通过真正的实际经验,获取了第一手材料和成熟经验,然后再逐级使用。这样的人才,肯定会有作为。为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公务员队伍应形成竞争制,县(市)级和以下的领导职务要有预备队,采取职数减少,一任双员,随时都可替补,在任和预备待补的工资要形成差别,在任的一旦工作有失误,出现问题,随时都有被能者、智者接替的可能。这样有工作、有监督、相互竞争、相互监督,一是提高效益,调动人才;二是减少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发生。产业化的另一方面人才就是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了造就新型农民,这些人员基本上要从农村中选拔,各地根据产业化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逐渐把农民变成有技能的高素质工人、市民,这是解决眼前改造农民的最好办法。用短期培训解决眼前需要的,而为了保证今后形成高素质队伍,现在就要抓紧农村的教育。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到农村去任教,这应该是改造农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百年大计,是刻不容缓的燃眉之举。

(五)

除了经济落后,文化水平低,另一个制约农民的就是旧风俗、旧习惯、旧势力。这些旧的东西不除,新的东西就树不起来,新农民,新市民也就不能如期产生,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即使经济发达了,农民的素质不提高,新农村的标准也不可能是完善的。新农民的成长速度,应该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班子很重要,尤其是村级领导班子,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去统领一班人,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大业。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政通人和,我国已是人才济济,但人才虽多,两方面的人才尚有不足,一是高尖端的科技人才,二是基层的实干人才。尤其是因城乡差别大,农村条件远不如城市,因此,大量人才都挤在城里,却没有岗位,农村虽然工作量大,却人才缺乏,这种现象应该说是人为的一种浪费。我们应出台政策把村级领导班子充实起来,为了更好地突出发挥各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作用,建议实施县对村的行政格局,实行大村制,县级直接领导到村,避免隔鞋搔痒的弊端,打破二元格局的城乡体制,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同时建议村级主要领导实行公务员竞争制,因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岗位,公务员不到位,这和实际是极不协调的。本地有能力有贡献的可以提到公务员,没有能力的把公务员充实进去。领导加强了,形成竞争制,那里的工作肯定会有起色。

领导加强之后,就是农民全员素质的提高。广大农民虽然素质低、文化低,但本质好,勤俭、勤劳、热爱祖国、热爱生活,通情达理是主流。我们要对农民进行新的道德规范,树立新标志,经常进行典范教育。为了脱胎换骨地迅速造就大批新型农民,要强制性地树立新风尚,只要新农民形成主流,过去的旧东西,旧习惯,旧风俗就逐渐随之没了市场,没了立足之地。新风俗、新环境、新产业一旦形成,农民成为市民,乡村变成城镇,城乡差别也就会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到那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功,也就为期不远了。

我认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两个目的,一是最广泛、最广阔地为国家培养新的税源,财税是国家一切运转的根本。二是为工商业最广泛、最广阔地开辟市场。八亿农民是最大的市场,一旦这个市场购需旺盛,他将带动全国的工商业走向无限的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也是极大地促进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是两条腿同时走路的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扎实搞好规划,广泛汇集财力,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产业化入手,加强农村领导建设,迅速提高农民素质,重点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但它也是有基础,有规律的,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重中之重的任务就会如期完成。

12.新农村建设暑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报告 篇十二

1 调查方案

调查的意义及目的:黄斗景村在被确立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30 年来, 在历届村俩委班子的带领下, 在作风建设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公道正派, 群众信任, 村民拥护, 班子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干事创业, 政绩卓著, 使黄斗景村基本建成较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在新农村的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查内容: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

调查范围:黄斗景村128户调查户

调查方式:问卷和访谈相结合

调查结果:1、在调查者中年龄在45~65 岁之间的占85%;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9%。2、2015 年农民收入普遍减少20%左右;农民支出提高2%。3、全村外出返乡就业的仅4 人。

2 近年来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

2.1 主导产业成绩突出, 一村一品成绩喜人

2012 年, 村“两委”一班人根据全镇一村一品整体规划的要求, 着力加大黄斗景酥梨示范园区的建设力度, 打造酥梨精品示范园区, 积极创建“一村一品”精品村。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 干部示范带头, 群众积极参与, 成立了酥梨专业合作社, 共投资50 万元。通过进行产前引导、产中指导、产后联系销售, 逐步形成了产贮销一条龙模式, 推动了“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的形成。

为了促进酥梨产业提质增效, 帮助村民致富, 村“两委”一班人请专家、办课堂,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提高果农间伐的自觉性和管理果树水平。2012 年, 全村完成果园间伐20hm2, 果品套纸袋800 万个, 有效提升了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 2014 年在209 国道以北、黄斗景村北方向的乡间路投资120 万元, 铺设3 500m水泥路, 其中南北路两条, 东西路一条, 共同形成酥梨循环圈;投资30 万元建设90m2观光台一座, 延伸1 000m观光走廊, 供参观人员在4 月份梨花盛开的梨花节和9 月份的采摘节上观光。通过打造酥梨循环圈, 有效提升了黄斗景村酥梨标准化生产水平, 有效保证村民的增产增收。

2.2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我们黄斗景村地处县城东北角, 村内坡地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光照充足, 土壤深厚, 土质肥沃, 有利于梨树、果树等农作物生长。2008 年黄斗景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省专业机构进行了专业的建设规划, 历经几年发展, 目前黄斗景村的村庄乡道绿树林立, 并对全村主要巷道进行了绿化, 乔灌结合, 花草搭配, 使大槐树文化活动室、酥梨观光台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参观好去处, 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人居生活环境。

2.3 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公共资源实现共享

几年来我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增强功能效益, 改善村容村貌。全村投资30 万元左右建进村门楼一个;投资24 万元对全村进行硬化, 其中小巷6条、大巷7 条, 共计4 000m2;投资30.8 万元推进明水道改暗水道工程共计2 800m, 花费6 000 元人工开挖下水道400m;投资8.4 万元修建大巷路沿石2 800米;在全村的三条主巷道安装了38 盏路灯并安装“天眼”治安监控工程, 维护村内治安;建设20m2农家书屋一个, 配齐了5 个书柜, 配备图书1 500 册, 音像光盘100 多种;投资10 余万元, 硬化文化广场场地1 000m2, 安装健身器材13 套, 篮球架1 套, 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实现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

2.4 文明习惯形成制度, 环境净化长效常抓

黄斗景村从改变村容村貌, 优化农村环境入手, 做好制度的确立, 全村通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置”、环境卫生管理、污水处理站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环保宣传等各项制度, 保证了环境整治前期效果, 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国家环保部门投资64 万元, 修建污水处理场地80m3, 配置垃圾运输车一辆, 果皮箱15 个, 垃圾箱700 余个;投资2.3 万元在村东南方向修建垃圾场一个, 并有专门车辆运送垃圾。

2.5 实现农村美丽宜居, 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 不但农村干部有积极性, 而且广大村民中蕴藏着强烈的建设热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级上档, 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各项设施建设要求愈加迫切, 对各项功能发挥效率愈加强烈, 迫切要求农村干部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是新农村具备现代气息和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宜居理念相连通。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我们农村干部责无旁贷,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3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1 农民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中国社会有着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 农村是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域。传统小农经济土壤上孕育的传统文化和形成的思维习惯, 使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农村的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 表现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生活观;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等。在黄斗景村, 由于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村民的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 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 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表现的尤为突出, 使得广大村民市场意识缺乏, 创新观念淡漠, 冒险精神不强, 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2 农民的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 调查对象存在学历不高, 年龄偏大的现象, 对先进的思想和政策难于理解和接受。

由于村民小农意识浓厚, 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 对于政府的举措响应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县政府为增强优质果品比例, 提高果农收入, 提倡村民对果树进行间伐。黄斗景村200 多hm2果树, 进行果树间伐的有20hm2, 仅占果树种植面积的9.8%。大部分果农很难放弃眼前利益, 从而放缓、抵制间伐, 影响了果品质量的提高。虽然间伐短期确实会造成减产, 损失部分利益, 但从长远看, 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的同时, 对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商品意识不强, 影响产业发展。多数果农的商品意识不强, 都选用保鲜袋储存苹果, 外观看上去很漂亮, 里面掺夹很多不合规格的果子。这种混装、滚袋销售, 让广大果商深感到头痛, 对保鲜袋储存的果品质量极不放心, 经常要再一次分拣包装。提高果农商品意识, 按照客商收购的标准做好苹果采后处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3.3 农民的收入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在调查过程中, 78%的调查户属于纯务农, 仅有22%的调查户从事或者家庭成员有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收入仅靠农业收入, 虽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打造了酥梨循环圈, 发展了观光农业, 但毕竟只是起步阶段, 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同时农村土地流转缓慢, 农民各自为战、分散经营, 无法形成规模化, 特色化产业, 也无法解放更多剩余劳动力。如黄斗景村, 紧邻县城, 本该利用地利, 更好的发展二三产业, 但村中纯农户319 户, 占全村91.9%, 很多人无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致使农民务工收入所占比例不大。

4 建议和意见

4.1 加强学习, 转变农民观念

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传统的中国农民, 既有其善良、淳朴、勤劳的一面, 在现代依然有积极意义, 但也有守旧、保守的一面, 这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 因此需要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具体的考察和实践活动, 点燃农民创业激情, 彻底破除“怕冒尖、怕露富、怕宣传”和“小富则安”的狭隘思想;引导农民认清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增强靠创业求生存、靠市场谋发展的现代意识;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创业、搏击市场的信心和热情。

4.2 突出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 也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他们既是受益者, 也是参与者。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同时, 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实现农村文化脱贫的根本要求。只有作为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贫困的现状。为此, 我们要把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 努力推进农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3 加强培训, 提升农民生产技能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是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 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生产。这种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能, 只有通过专门培训才能达到。这需要政府主导,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设立科技培训基金和建立科技培训基地;对农民职业培训要有具体规划和有效措施, 对培训机构和师资要进行统一整合, 合理安排, 有效利用;采取有效措施, 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鼓励社会力量根据农村不同需要, 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教育模式, 最终提高农民的现代生产和管理技能。要借全县开展新型诚信职业农民培育战略东风, 加快土地流转, 在解放更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专长的新型农民,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 力求解决好“如何种好地”“靠谁来种地”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 我县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又快又好地发展。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农业生产将不断发展, 农民生活将不断提高, 广大农村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上一篇:终端招聘面试技巧下一篇:“0”的想象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