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赏析之《静夜思》(精选2篇)
1.李白静夜思场景模拟 篇一
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由资料可知,此诗作于公元726年(唐开元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的扬州旅舍,李白时年26岁。此前行经洞庭湖时,一同出蜀的生死之交吴指南暴亡。
以下推论取概率最大的场景:
约莫寒露之时,秋虫无声迹。在扬州有一座大门朝南的旅舍,各房间东西横向排列,房间的门都位于靠北的馆内走廊。房内东侧为南北向的床,南面有中开双页窗,窗下有桌,房门于西侧。
李白开窗坐于桌子西侧的椅子上,面向床前一方之地,因思念亡友兼旅途劳累而不慎睡着。醒来时已经晚上月出,咋见地上月光,初疑是霜,继而醒悟,抬头侧扭看见明月及靠近月亮的山头,又因若有所思而低头。
场景说明:
因是寒秋静夜,所以没有虫声。古代房舍门户一般都朝南坐落,旅馆各房间东西横列易于采光。各房间如果都于南面馆外开门户的话不方便管理,所以房门开在馆内,并只能在房间北侧,以馆内走廊联系,方便管理。于风水,东侧摆床更好。窗下摆桌是理所当然,也是易于采光。桌侧有椅子,可正对窗坐,也可坐于桌子西侧,东侧有床不能摆椅子。
因脱衣睡眠时,床前光就变成了床下光,并且不易看见,所以李白应该是坐着的。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可以先是睡卧,后揽衣而起,但这样的话人就比较清醒,不会有“疑是地上霜”了。因为坐眠是低头的,所以醒来第一眼看见地上月光,便有咋疑地上霜的错觉,也因为开始是低头,所以后面的“举头”就顺理成章。这时月在山头之上,所以看见月亮的同时也看见了山头。
由于原来打盹并未直接对着月光,所以“望明月”时会有个稍做侧扭的姿态,但诗不是记录文,不会作烦琐的.记录,所以只写入最有诗意的“举头”。如果打盹时正对月亮,面前就是桌子,没有床前地上的空间了。若留出空间,人必然要后移,离窗远了就很难看到高空的月亮,“举头”就不自然了。一般也不会背对窗口而坐,所以此时李白所坐位置应该是桌子西侧。
一般竹木椅子比胡床稳当耐用,而胡床只是易于携带,所以旅馆内配备的应该是眠床和一般的家用椅子,没有胡床。
因为“疑是地上霜”是醒后第一感觉,所以寒秋之时不可能坐于馆外,而流连于馆外的清醒状态也不可能产生“疑是地上霜”的感觉,所以床作井栏一说在这里就没有根据了。
2.静夜思古诗诗句赏析 篇二
创作背景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李白时年十十六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⑴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⑵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⑶疑:好像。
【李白诗词赏析之《静夜思》】推荐阅读:
李白诗词《客中作》的诗意赏析07-22
李白诗词鉴赏之《忆秦娥》11-09
李白诗词《横江词》其一的诗意赏析08-31
李白诗词《春夜洛城闻笛》的诗意赏析08-26
李白秋思赏析08-08
李白《赠汪伦》审美赏析09-26
李白长相思原文及赏析06-17
李白《春思》原文翻译和赏析09-14
李白苏台览古赏析09-24
唐诗之李白:长干行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