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业务学习资料

2024-09-18

骨伤科业务学习资料(精选6篇)

1.骨伤科业务学习资料 篇一

泊头市中医院骨伤科自查报告

根据沧州市卫生局的要求,依据沧州市重点中医专科评估标准,对我院骨伤科的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础设施配置方面:

按项目要求合理使用专项经费,医院匹配经费按计划及时到位;科室命名规范,开设了独立的骨伤科门诊,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现有病床20张。建立和健全了科室本科室质量控制体系、医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并持续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操作规范;与省内外多家骨伤医院建立了业务联系。

二、人员配置方面:

科室现有在职人员13人,其中医师7人,护师6人,中级以上职称医师6人,能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专科常用中药方剂,掌握科室专科制剂和本专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具备独立处理本专科常见急症、常见病、重症的能力;护士掌握中医药治疗本科常见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方法,掌握专科护理常规,能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科室医护人员继续教育达标,每年派出1-2名医护人员外出学习本专科业务知识;制定年终考核制度,包括专科知识、操作技能、中药方剂等方面的考核。三:服务能力

制定了3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规范,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积极推广应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或协定处方;注重中医护理工作的提升,开展专科中医特色护理项目及中医传统诊疗技术的辨正施护,每年对开展的中医药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

四、临床教学方面: 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县级医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任务;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实施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有继续教育规划、实施方案,提供培训条件及资金支持。

五、科学研究方面:

科室建设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在按计划实施;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核心做为研究方向,并不断深化临床研究;开展学术活动,增加交流,提高专业知名度。

六、环境建设方面:

在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换药室等区域针对本专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开展健康教育与宣传,重点传播本专科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理念、知识,介绍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七、医疗指标:

门诊量及住院病人逐年增长,中医治疗率不断提升,平均住院天数≤10天,中医病历书写及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95%,中医药诊疗设备使用率>85%,无医疗事故及严重医疗差错发生。

八、存在的不足:

1、科室设施配置不足。

2、人员配置不达标,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职称不达标。

3、没有科研成果及专业论文发表。

4、中药饮片使用率不达标。

九、整改措施:

1、加大科室资金投入,完善设施配置。

2、引进专科人才,提高学科带头人及学术继承人业务素质。

3、积极开展本专业科学研究,在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

4、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中药饮片的使用率。

泊头市中医院骨伤科 2012年10月30日

2.骨伤科业务学习资料 篇二

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均为2005年5月—2007年12月骨伤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78例, 女42例, 年龄最大102岁, 最小58岁, 其中脊髓损伤24为例, 股骨颈骨折36例, 股骨干骨折16例, 骨盆骨折1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例, 颈椎病22例。平均住院天数28 d, 无一例发生压疮。

2 护理

2.1 评估

首先对容易引起压疮的病人进行评估, 根据精神状态、大便情况、小便情况、皮肤护理、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 对评估超过15分的病人要上报科内护理小组, 制定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案, 并告知家属预防压疮的重要性, 取得家属配合, 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及做好皮肤护理交班记录。

2.2 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 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擦伤皮肤, 对病人的皮肤应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 局部皮肤可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每天2次或3次, 促进血液循环。但有些部位不主张按摩, 如已经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 已经破溃的皮肤等。

2.3 减少对局部的压力

应用气垫床, 并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一般2 h~3 h更换1次卧位, 翻身时注意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如果病情不允许翻身的, 可把手伸进臀下或在骨突处进行按摩, 以防止局部长期受压, 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压疮;对脊柱骨折、脱位及手术后的病人翻身时应注意脊柱保持中立位;对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术后病人翻身时, 向健侧侧卧, 两腿中间夹长枕, 保持病人外展, 术后6周内避免做如内收、屈曲动作, 以防髋关节的脱位。我科自制专门翻身用的软枕, 长70 cm, 宽35 cm, 高15 cm, 用于病人翻身及侧卧时用, 平卧时在两足的足跟下面各垫一小方棉垫, 骶尾部及足跟部可用棉圈垫垫好。病人侧卧时放垫顺序:肩部着床点-髋部着床点-两膝间-两踝间-后背部-软枕-上臂下垫软枕。仰卧位时放垫顺序, 第七颈椎-两侧肩胛-骶尾部-膝关节-足跟。非常实用, 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2.4 其他注意事项

对有些和各种原因不能翻身的病人, 可采取侧卧位倾斜30°, 对预防压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体位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 采用这种体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 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体位不正确时, 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 以帮助病人摆正体位。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松软合适不要过紧, 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的改变, 以免肢端坏死。对受压皮肤呈暗红色时, 应增加翻身次数, 避免皮肤再次受压, 并应用红外线每日照射两次, 在红外线照射下, 皮肤组织温度升高, 毛细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病人营养, 营养不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 也可以直接影响压疮的愈合。因此, 对易出现压疮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讨论

3.骨伤科发展规划 篇三

一、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我院骨伤专科为省中医重点专科,需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大对骨伤科设备设施投入,引进先进仪器,水平能力更上台阶,加强骨伤科专科医生的培养,增加病床数量,并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与市立医院形成强有力的竟争,对周边县市产生辐射影响。

二、重点发展骨伤科优势 我们将在保留传统的中医手法复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应用现代医学技术,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创伤骨伤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创伤康复的要求也越来越来越高,完全靠传统的中医手法治疗骨折(特别是复杂骨折),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小切口微创手术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在今后将努力发展微创的手术方法。再者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骨关节退变疾病越来越多,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全民医保的进一步推行,骨关节退变性疾病的就诊率越来越高。骨伤科将继续应用中医骨伤传统治疗方法,如口服中药调理,外敷,熏洗等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病,同时积极吸取西医先进技术,使二者彼此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中西结合治疗骨关节病特色。

三、组建骨折康复治疗中心 现今骨折后期功能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在院领导的重视下逐步建成县骨折后期功能康复治疗中心,逐步开展伤骨科康复系统治疗,骨折病人术后配合中医康复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加速病人康复。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康复方案,发挥中医特色,更好更快地促进病人康复,扩大我院骨伤科在县周边地区的影响力。

4.骨伤科就业前景 篇四

核心能力:骨伤治疗的操作技能。

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中医骨伤学、中医外科、中医骨伤治疗、中医骨病治疗、推拿治疗、手法学、理疗学、各科见习、针灸推拿见习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5.骨伤科4跟师心得 篇五

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形容腰为肾脏之家。同理可认为:肌肉为神经、血管和淋巴之府。X光用于医学影像检查以后,骨骼的关节间隙、排列、密度、形态结构等被医生视为病理改变的依据。连同骨骼正常的的生理改变也难于幸免被声讨为病理改变。例如骨质增生、腰椎间盘退变或突出被视为疼痛的靶子。

肌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感受器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承担着骨连接和肢体运动,极易在损伤受累和病变后出现疼痛反应。在临床中,仅借助影像学检查肌痛症显而易见是片面的。X光、CT、核磁共振成像读片成为骨伤科、疼痛科、针灸理疗科、甚至软伤科的医生约定俗成的诊疗程序和依据,遗憾的是取代了最重要的查体触诊。

中医的经络和穴位不能直观的看到其物质存在,并缺少对肌肉解剖的描述。使初学者感觉抽象和学习难度大。西医的影像检查,认为骨结构形态异常压迫神经致痛,忽视骨骼肌病变所致,使疼痛由简单被列为疑难病。古代西方医学中的研究者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曾经说过“能治疗疼痛者为神医”。足见古代西方重视疼痛的研究,并认识到治疗疼痛的难度和复杂性。

学习骨膜压揉法的重要意义:

历史证明,科学不断进步是不可阻绕的规律。但是,新的科学成果,与传统的根深根深蒂固的错误“王朝”的较量,是艰苦的,辛酸的,甚至是残酷的。推陈出新,比科研的道路更艰难、更漫长、更痛苦。尽管如此,笔者坚信,真理是不可战胜的。祖国医学的《医林改错》,充分说明医祖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今天,我们要敢于拿起批评的武器,撰写现代《新医林改错》。无论错误理论在谁撰写的巨著里,或在大学教材里,或在堂而皇之的书店里,如果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没有理由羞羞答答与错误理论和平共处。患者不是小白鼠,是我们的同类,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尊严应与我们同在。废弃虚荣,科学至上,把不当医疗和医疗事故牺牲品的数目降到最低点,是医学科学工作者永没有休止符的追求。

腰椎间盘髓核突出机械性压迫致痛的学说,形成了一个王朝,是西医骨科手术近百年的错误。一些被诊断为腰突的患者,尽管没有经过手术,选择保守治疗后,该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完全消失,但突出物依然还在的病例并不少见。再者,被查到有腰椎间盘突出物的患者,有些从未发生过腰腿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言而喻的颠覆了上述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手术切除后症状仍不衰减,分明是椎管外的软组织损害,却无辜的又被推上了手术台时有发生,上演了不寒而栗的重复错误手术的拉链事件。

颈椎病不应该是颈肩痛的代名词;腰椎病不应该是腰腿痛的代名词。骨骼没有感受器,原本没有痛觉,把软组织的疼痛张冠李戴称为骨骼病变痛而痴心不改实属错误。

肩周炎不能作为肩痛症的代名词。因为一个痛点被诊断为肩周炎,将会用大部队,打击小股敌人,误伤了正常的组织或漏治真正病灶。

膝关节周围痛不能误诊为关节炎,甚至错误的对其施行关节腔封闭。

人体三维平面解剖:

1、冠状面(额面)

2、矢状面

3、横截面(水平面)

五环五线骨膜压揉法的含义

一、躯体五环

多少年来,中医按摩以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位指导临床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树立解剖学与治疗学结合的全新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穴位治疗与非穴位治疗是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产物。学习国外医术,并非离经叛道,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鸿扬祖国医学。为便于学习者对人体肌肉起止点易损伤、易发病部位的理解和记忆,把人体五个横截面骨骼肌附着处称为五环,使复杂的解剖简单化。

1、一环-------头颈结合部水平线;

2、二环-------肩胛骨、锁骨水平线;

3、三环--------剑突和肋弓软骨水平线;

4、四环--------骨盆上口水平线;

5、五环--------骨盆下口水平线为。这五个水平线是五个重要诊疗环节。

二、骨盆五线

骨盆移位可以导致脊柱、全身关节和骨骼肌的力学失衡。同理,骨骼肌挛缩可以也会影响到全身骨关节的平衡,甚至引起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紊乱。躯体与内脏疾病的密切联系,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广泛关注。利用骨盆上下口的内外五条线,系统调整骨盆的三维移位,是突破国内外传统理论,所创立的新概念,新进展,新方法。

五线(单侧骨盆)

1、一线-------竖脊肌线

2、二线-------腹直肌线

3、三线-------腘绳肌线

4、四线-------直肌收肌线

5、五线-------髂腰肌线

三、骨膜

对运动系统软组织病变的主动肌、被动肌和辅助肌等骨骼肌附着处实施手法治疗,能迅速代谢急、慢性软组织损伤后渗出的血肿、水肿等无菌性炎症分泌物的有害物质,改善软组织病理改变后导致的组织增生、结节、条索、粘连和结缔组织钙化等,使病变组织的排列由无序变为有序,有效缓解和消除肌痉挛引起的急慢性疼痛、麻木、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在松解肌紧张,增强微循环,增宽关节间隙,扩大躯体各关节可动范围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治软组织损伤并发的躯体各系统功能紊乱和内脏疾病。

脊骨神经学说认为,脊神经在椎间孔受压时,相应节段的神经功能因传导受阻而出现其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和症状。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的失治,可涉及点、线、面、体一系列损害和并发症。使人体产生的功能性障碍或复杂性症状,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脊神经学说和骨性压迫学说的完全信赖和崇拜。1.椎管内软组织损害:硬脊膜外和神经根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以及黄韧带、椎间盘等

2.椎管外软组织损害:骨骼肌骨膜附着处、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和脂肪组织

6.骨伤科业务学习资料 篇六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冻结肩等,是指以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明显受限,甚至肩部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伤科病证。女性多于男性,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同时或交替发病。肩痛是本病急性期的主症,关节僵硬是慢性期的主症,具有自限性,自愈期半年至两年不等。病因普遍认为与下列几项因素有关:①内分泌紊乱、衰老、营养失调引起局部组织退行性变;②肩部组织外伤或多次轻微损伤;③风寒外邪侵扰肩部;④肩部或上肢骨折、脱位后长期固定致肩部粘连;⑤继发于颈椎、心脏等疾病。

诊断:①发病缓慢,外伤因素可有可无。②年龄超过40岁,肩痛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并向肩周放射。③初期可以忍痛活动肩肱关节,少数可出现内、外旋受限。若病情较重则发展至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展、外旋、后伸最明显。如检查时固定肩胛骨(防止肩胛胸壁关节活动),患者不能用手摸头顶,并有“扛肩”上举现象。严重者肩肱关节活动完全受限,上肢呈内旋位悬垂状。肩肱关节活动受限程度,与病程有密切关系。④肌肉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和冈下肌萎缩明显。⑤X线摄片可见肱骨头骨质疏松;肩肱关节造影见关节囊缩小。

治疗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

①扌衮拿舒筋法:小鱼际或掌背扌衮肩部、压痛点和疼痛波及部位,拿、揉肩部,各3~5分钟。

②按揉舒筋法:拇指端或屈指点、按、揉缺盆、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③摇按拔伸法:方法一,术者立于患者后外方,一手拿住患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摇肩关节6~7次。拿肩之手垫于患侧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同时,患侧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术者抽出垫于腋下的手,用拇指在痛处按揉,反复操作2~3次。方法二,术者立于患肩后侧,一手拿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摇肩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患侧腋下,使患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术者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患侧手绕至头顶时尽量触及健侧耳尖部3~5次,再将患肢向斜前上方拔伸,同时拿肩之手的大鱼际在患处推按,反复操作2~3次。

④摇肩后伸法:术者立于患肩后外侧,先摇肩,后将患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反复操作2~3次。

⑤内收牵拉法:术者立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术者以对侧之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使患肩尽量内收2~3次。

⑥托肘外旋法:术者立于患者前面,一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肢外旋1~2次。

⑦牵抖上提法:术者立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轻柔、快速并适度用力上提牵抖患肢3~5次。

⑧搓抖理筋法:双掌或小鱼际着力,快速搓揉肩及上肢部,以透热为度;牵抖上肢2~3分钟。

注意事项:①手法治疗前宜先排除骨折、脱位及骨关节其他病变。施术时需在患者可以忍受情况下进行,手法要轻柔,不可施用暴力,以免造成新的损伤。②在3~7步治疗手法操作过程中应加入轻揉、轻按患肩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③推拿治疗同时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如蝎子爬墙、体后拉肩、手拉滑轮等。④注意肩部保暖,防止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按语:本病主要是因肩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刺激和粘连所致,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预后良好,一般功能均能恢复,且痊愈后很少复发。但由于病程较长,治疗需要耐心坚持。

第十一节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炎又称“三角肌下滑囊炎”,是以肩外侧及肩上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肩峰下滑囊,也称三角肌下滑囊,位于三角肌深面与喙肩弓及肩肱关节外侧之间,上端为肩峰,下端为冈上肌止点。滑囊将肱骨大结节与三角肌、肩峰突隔开,滑囊内部有滑液膜覆盖。肩峰下滑囊可协助三角肌、大圆肌等骨骼肌顺利进行运动,并使肱骨大结节不致在肩峰突下面发生摩擦的功能,常因急慢性损伤或长期摩擦引起劳损,产生滑囊水肿、增厚等无菌性炎症,或发生滑囊壁内粘连,妨碍上臂外展和肩关节旋转功能。急性损伤常见于肩部受到直接撞击和间接暴力(多为肩部在外展位遭受间接暴力,如跌倒时手、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臂传达至肩部,引起肱骨头与肩峰挤压滑囊)。慢性损伤多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或冈上肌断裂,也是引起肩峰下滑囊炎的最常见原因。

诊断:①有肩部急慢性损伤史,或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断裂。②肩外侧及上部疼痛,肩部运动功能障碍,患肩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③急性期肩关节前部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并可向颈部及上臂放射;病程较久者可先后出现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萎缩。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改变,有时见肩峰下有密度增高的圆形阴影。

治疗手法:

①急性期:揉、一指禅推肩部,并可加入介质后擦患部;点按肩井、肩髃、肩内陵等穴各3~5分钟。

②慢性期:患者正坐位,术者一手托患肢于稍外展位,一手扌衮肩部三角肌处3~5分钟。然后按、揉、拿肩部。对有粘连而致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者,加强肩关节各方向的被动运动。

③搓肩部,以透热为度;摇肩及搓抖上肢各3~5分钟。

注意事项:①急性期手法宜轻柔,慢性期在治疗时应加强肩关节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嘱患者多做肩关节功能锻炼,如开阔胸怀、双手伸展、凤凰展翅等。②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和损伤。

按语:本病主要是由于肩部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属于中医的“肩部伤筋”和“痹证”范畴。手法运用得当,常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第十二节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肱骨外髁炎”,是以肘关节外上髁周围软组织局限性疼痛,伸腕和前臂旋前功能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伤科病证,常见于反复作前臂旋前、用力伸腕的成年人,如网球运动员、木工、钳工、水电工和炊事人员等,好发于右侧肘关节。本病可因急性扭伤或拉伤引起,但多数发病缓慢,无明显外伤史。有关病因病理的解释很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前臂伸侧肌腱反复、微小的损伤造成桡侧伸腕长肌起点或肱骨外上髁处的撕裂而致(因桡侧伸腕长肌起于髁上嵴)。也有人认为,是由滑囊炎、骨膜炎、缺血性坏死、桡神经分支或前臂外侧皮神经分支的神经炎、桡侧副韧带或环状韧带受刺激等原因造成。中医认为,气血虚弱,血不荣筋,肌肉失却温煦,筋骨失于濡养,加上局部长期反复地扭、拉等刺激造成劳损。损伤后瘀血留滞,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病。

诊断:①有外伤或慢性损伤史,多发于网球运动员、木工、钳工、水电工和炊事人员等。②肱骨外上髁及其周围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见局限性轻微肿胀。前臂旋转受限,持物无力,扫地、绞毛巾、上提端物不能或疼痛加剧,疼痛可沿前臂外侧向下放射至手腕和手掌、手指部。③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和密耳(Mill)试验阳性。④X线检查多无异常,偶见肱骨外上髁处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影或骨膜肥厚影。

治疗手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肘前侧。

①扌衮推弹拨舒筋法: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持定,另一手沿上臂外侧向前臂外侧作小鱼际扌衮、一指禅推或拇指揉法。拇指指腹在肱骨外髁处或痛点稍用力,往返推揉并弹拨伸腕长肌腱和短肌腱各3~5次。

②旋转拔伸法:术者一手托拿肘关节,拇指压在痛处,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摇腕关节3~5次后(摇动过程中拿肘之手拇指可在痛处推按),将肘关节拔直,拿肘之手拇指改按肘窝,较快屈曲肘关节。拇指拿出改按痛点,再拔直肘关节,拇指同时在痛处按揉,然后将肘关节屈曲至90°,并内旋,反复操作3~5遍。

③小鱼际着力擦伸腕肌,以透热为度;搓、抖上肢2~3分钟。

注意事项:①手法宜轻柔,慎用强刺激手法,以免产生新的损伤。②长期运用腕力劳动的患者,可根据情况改变原有姿势,以利病证的康复。③治疗期间尽量减少损伤性动作,勿做前臂旋前、伸腕活动,勿端提重物;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④加强肘部及上肢功能锻炼,如太极云手、摆腕、砍肘、甩手(即前臂在内旋的同时屈肘,然后伸直肘关节)等,并配合自我推拿。

上一篇:毕业晚会班长的发言稿下一篇:初二关于感恩的作文1000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