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24-07-15

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6篇)

1.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一

摘要: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总之,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 投影 多媒体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电教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教学领域。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已成为提高语言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自己从事的电化教学实践,谈谈电教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投影、音乐等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在语言教学中,运用投影、音乐创设情境,用于组织教学,可以调动幼儿的学习情绪,激发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小班语言游戏《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老师直接告诉幼儿小鱼是游来的、小兔是跳来的等,让幼儿记住相应的动词,在游戏中幼儿练习运用,这样不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一次次减弱;而采用在教学时放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设计提问:“是谁来了?”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可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引导幼儿正确学说并运用游、跑、跳等动词。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的注意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事物的性质而变化,凡新颖、形象生动、趣味性强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幼儿的注意力随着主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稳定性差,很难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一个目标上。幼儿园故事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讲述教学,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如大班故事《狐狸和兔子》,故事长有1200字,情节曲折,幼儿对故事无新鲜感时,注意力开始转移。老师依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利用录像或将投影的静片与动片配套组合,层层衔接,巧妙过渡,可形态逼真、声情并茂地突出狐狸的狡猾、专横而不畏正义的本性。

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看到狐狸被勇敢的带镰刀的公鸡吓得发抖,最后被公鸡砍死而感到由衷地高兴,并积极大胆地描述故事情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运用电视录像创设情境,突破时空限制,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要使幼儿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浮想联翩中感受意境美,单靠挂图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而录像、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也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琅琅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灵活运用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教学难点,巩固幼儿的学习兴趣

语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而运用电教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丰富词汇“模糊”、“清晰”,练习说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投影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反之再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丰富幼儿语汇的目的。

电教手段的运用在语言教学中为突破故事的重点难点、深化理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大班故事《小蝌蚪的妈妈》,主要是通过故事巩固认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利用实物实地观察,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而借助电教手段的再现性功能,幼儿再次仔细观察青蛙,了解其由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幼儿接受得较快,达到了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总之,运用电教手段进行语言教学,能达到丰富幼儿语汇、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等思维的目的,更能优化语言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二

一、电教手段使数学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1.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了解课堂知识

高中解析几何是综合运用代数和几何知识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特点之一是数和形的紧密结合, 即利用方程的性质来研究相应的几何图形的特点, 使几何图形及其研究实现了“代数法”. 反之, 如果给代数问题以几何解释, 那么可以理解代数问题的直观意义, 解析几何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曲线 ( 包括直线) 看作是按一定的几何条件运动的集合, 以运动、变化的观点来研究它的性质, 所以具有数形结合的思想, 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是学好解析几何的关键.

例如打开几何画板, 做一个圆心为A的圆, 在圆内任取不同于A的点B, 在圆上取一点C, 连接线段AC, BC, 做线段BC的中垂线交AC于点P, 连线段PB, 引导学生发现| PA | + | PB | = | CA | , 即圆的半径, 且大于| AB | , 然后让学生操作电脑拖动点C在圆上运动, 得到P的轨迹———椭圆. 启发学生得到椭圆的第一定义. 再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当点B在圆上、圆外时, 点P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 不仅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椭圆形成过程的探索, 还使学生动手操作电脑, 提高了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 因此我认为应让学生更多地操作电脑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 体验数学美的魅力.

2.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突出重、难点内容

数学学科的另一特点是逻辑性强, 抽象思维要求高, 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 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 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 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 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 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 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 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 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

如对于高中数学新教材三角函数y = Asin ( ωx + φ) + k的图像随A, ω, φ, k的变化而变化一节, 通过让学生接触、观察各种图像, 使其意识到A, ω, φ, k可能对图像有影响, 进一步让学生相互合作, 自主探索得出规律. 教师仅仅是提供资料和建议, 这可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

3. 电教手段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及广泛的应用性. 正是这些特点, 使得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困难, 也决定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方法的单调划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的开展和深入,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普遍推广和执行, 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支粉笔一张嘴”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 电教手段的出现, 使得很多时候的数学课堂避免了枯燥性和单调性; 使学生学习具备了形象生动而具有趣味性. 因此电教技术走进了课堂, 它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客观事物, 充分的刺激学生的感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长期的注意力, 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这一节教学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棱柱、圆柱、棱锥、圆台等空间几何体的特点, 从感官上有效的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情感, 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 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又如, 在讲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 因为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我们可利用《几何画板》或其他教学软件, 让学生亲眼目睹教师有函数的对称性来画函数图像的过程;根据图像我们可以使学生得出函数的性质, 可以使计算机的数字追踪功能进行函数的性质的验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这可以说是对电教手段进行教学的最佳写照. 的确, 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 正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表达、沟通方式, 乃至改变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方式.

二、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有效地使用电教手段

用粉笔加黑板是我们过往一直使用的传统教具, 自从电教手段的广泛应用, 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教具使用是浪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时间. 比如现在使用最平凡的教学课件, 几乎所有的教师上每一节课都会精心设计一个课件, 都认为教学课件除了能容纳大量的信息, 另外更重要的是, 和谐的整体设计可以为学生呈现优美的画面, 为学生优化视觉环境, 让学生产生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享受.

电教手段也有自身的缺点, 我们要想到在45 分钟内快速将课件内容展现于学生, 大量的信息展示将会严重制约住学生的想象, 限制住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使学生完全陷入无条件接受的漩涡, 这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将知识的传授, 还是学生对知识进行接受、消化的过程, 我们不能出现繁荣之后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还差现象. 教师在黑板书写的过程, 看似是浪费时间, 其实这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最佳时间, 是学生真正实现记忆的过程, 我们不能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掠而过的微风, 我们要的是给学生的大脑留下课堂知识的痕迹.

3.浅谈电教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以景激情 淡化教学重难点 创新思维 强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运用: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着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电教媒体聚“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内容时,先播放一段录像,就是羊村举行数学比赛的镜头,喜羊羊、美羊羊,沸羊羊都高高兴兴地去参加了,村长出了这样一道题:比较1.2、1.200……00(50个0) 1.200……00(100个0)这三个数的大小,美羊羊认为第三个数最大,沸羊羊认为第一个数最大,喜羊羊呢认为一样大……那么,到底谁大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完今天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后,你们一定会明白的。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提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激起了要求掌握新知识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进行了思考,寻求不同思路

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进行思考,去寻找不同的解法。

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如何用4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搭成一个最小的长方形?”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面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使学生从中得出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淡化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教学重难点处使用,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理解此类应用题的特征;②在能准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在教学时,先在多媒体上演示两辆汽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的特点是抽象思维、逻辑严密,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而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问题,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象动起来,更加具体的反映数学的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角的分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周角这一重点,我就运用多媒体这个伙伴展示周角的形成的图形,将其旋转,让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周角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先旋转成平角,再继续旋转到与起点的射线重合而形成的图形,学生通过观看,知道周角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与起点的射线重合而形成的图形,从而知道一周角等于360度并且推导一周角等于两平角,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运用电教媒体,巧设练习、强化教学效果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所以,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借助电教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巧妙设计大密度的练习,让学生在“乐学乐做”的情感中,去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形成能力。

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为了克服“角的大小与构成角的两边长短有关”这一错误概念。我运用媒体设计一组练习(1)出示一组两个角大小相等而边的长短不相等的角和一组两个边的长短相等而大小不等的角,要求学生比较每组中两个角的大小。结果部分学生得出“边长的角大”这一错误的判断。(2)为了直观验证他们判断的错误,屏幕上出示了一个以黑色为背景的高亮度的角。此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两条边长短变化时这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屏幕演示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这样运用直观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丰富素材,是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生动形象,表现力强,用途广,尤其通过图、文、声、像等多层次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创设立体的教学空间,强化对学生听视觉感官的共同刺激,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更深刻。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 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参考文献

[1]侯建荣.小学数学电化教学应用的深度和意义探索[j].教学园地,2010(12).

[2]朱国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运用策略.中小电教2010(4)

4.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篇四

电教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丛台区学步桥小学 梁静

美国教育家罗伯特・家涅把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看成是学习情景中刺激学习者的组成部分,即教和学的组成部分。教学媒体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媒体又都具有自己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一种媒体的局限性往往又能由其他媒体的优越性来补充。在诸多媒体中,我认为计算机这一媒体的优势最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的、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CAI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创设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时,必须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新知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2、创设问题情境,“学习自疑问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知识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一些动画片,为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学生参与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子找外婆家”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并配上录音:有一次,小猴子的妈妈生病了,要小猴子上山告诉外婆,临走前,妈妈说,外婆家和奶奶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有点不同,外婆家的房子呈正方形,奶奶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听明白撒腿就跑,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的房子才愣住了。这时,小朋友完全进入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呀?于是我趁机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3、创设应用情境。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大纲中明确规定应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的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计算机教学媒体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然后提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你会怎样设计?”学生汇报时老师再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说明。又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模拟购物。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强化。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4、创设生活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时,我用多媒体出示商场电器的价格表,让学生说说这些电器的价格,为读数和认识数位及数的组成打基础。然后,再呈现四幅照片,一方面通过这些真实的数据使学生学会万以内的数,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用数字表示数的特点。

二、展现过程,拓展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过程,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演示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的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和学生探求知识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把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需要将圆转化成其他图形来推导圆面积公式。以前无论是运用教具教师演示,还是制作学具学生操作,都难以较好的完成“曲变直”,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由原来的教具或学具对圆的等分份数提高很多倍,直至无限,而且分的过程具体、形象、清晰,不仅能拼成长方形,还能拼成三角形、梯形进行推导。这样通过计算机的过程展示,既较好的解决了“曲变直”的认知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而且还顺利的渗透了极限思想。

2、扩展时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

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形象的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如学习“平行线”时采用动画的方法来演示两平行线向两端无限延长直到尽头,让学生结合直观发挥想象,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这样弥补了传统教学难以讲清的不足,使学生突破现实的局限,能在脑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既建立了空间观念,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又从中渗透了“无限”的思维,同时动态演示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深刻、更牢固。

三、利用动态,提高技能

1、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他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先将量角器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着色、移动的方法介绍量角器的构造与使用方法;再显示可活动的角,学习看量角器上的度数;最后指导学生学习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加大容量,提高学生练习技能。

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为节省上课板书时间,课前准备了大量纸条,把板书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把各式习题都抄在小黑板上。至使上课出现“纸条到处贴,黑板到处挂”的现象。而在“圆的直径有几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等问题教学中,又由于无法充分展示“无限增加”的效果,使学生信息量不足,接受起来比较困难。CAI介入课堂教学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多媒体技术“动”性强,因而传递信息量大、速度快,再加上交互性强,使高密度、大容量的训练和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这样,教师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也优化了学生的学。

5.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五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从四方面阐述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雷雨》教学过程为例,体现电教手段在形、色、声、动等方面的优势。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以《难忘的泼水节》为例,体现电教手段的作用。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望庐山瀑布》进行阐述。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以《小白兔搬南瓜》《可爱的小动物》阐明观点。

关键词:电教手段

激发兴趣

再现历史

培养想象力

提高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文字、图象、动画、声音等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特别易为小学生接受,能够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各种感官,使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就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

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我在教学《雷雨》一课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伴随着刺眼的闪电,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大雨倾泻而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街道上什么都看不清了,一切都笼罩在水雾之中……慢慢地雷声小了,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条美丽的彩虹,蝉又在树上唱歌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

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给学生完整的事物映象,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会到大自然的奇妙。由于形、声、光、色浑然一体,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内容铺好了道路,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运用电教,再现历史,培养情感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爱戴之情,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我们将周总理的一组照片制成“连环画”,配上音乐和教师的解说,再现周总理慰问灾民、关心警卫员、穿着补了又补的睡衣,以及总理逝世后,男女老少自发地聚集长安街头为总理送行的场面,学生从中了解到周总理胸怀人民,进一步激发起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来历及意义,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培养学生了解祖国文化,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三、运用电教,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理地运用,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如教古诗《望庐山瀑布》,教学第一句时,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学生边听、边看、边想。教师问:“如果你也来到这般景象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中,变成了紫色的云霞,啊,多美的景象,我仿佛漫步在烟雾燎绕的仙境之中。”又如在让学生领会三、四两行诗境时,我关掉录像声音,让学生边看壮阔的瀑布,边展开丰富的想象,我提问:“你觉得眼前的瀑布像什么?”有的说:“这长长的瀑布像天上仙女手中挥舞的银纱,美极了。”有的说:“瀑布从高高的山上奔腾而下,仿佛一条白色巨龙从天而降,”……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美的对象,学生从中体验美,并积极地发现美,表达美,营造出一幅幅的景象。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作文入门 说话”训练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文的初步训练.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从四.五岁到九.十岁,他们的模仿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称之为语言的“习得期”。在这一阶段,“说话”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影响整个“说话”教学的效果。在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发现如果在低年级“说话“训练中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利用它的多样性.新颖性.直观性.趣味性.再现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会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说话”的积极性,降低“说话”的难度,提高“辩析”的准确性,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得的效果。

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个由三幅图组成的童话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骑自行车,怎么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办法而改用滚动的办法呢? “小黑熊骑车”的画面是静止的,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认识上述这一点是有困难的.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便设计了“小黑熊骑车时,车轮在转动”的动画特写镜头以及“车轮滚动”与南瓜“滚动”的比较,使参与教学活动的儿童也和小白兔一样产生一个类似的思维过程,脑子里想到的“滚动”这一形象.既然心中有所想,口中就有话说,纷纷举手发言,这说明三维动画的运用为突破教学难点起了关键性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进行口语交际,为顺利地迈进作文的门槛做了铺垫。

又如在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

当学生观察了小白兔后,教师很自然地用一句过渡句:“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空格”键一按,屏幕上显示出40多种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学生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小动物?”“有趣!”教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给大家做一下介绍?” “想!”学生的表现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各个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请你按刚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爱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这时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小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就是无话可说,像这样坚持下去,相信他们不仅愿意写作文,而且一定能写好。

语文学科运用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教改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只要注意因文而异,因人置宜,合理使用电教媒体,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6.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思品课堂教学1 篇六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喻长桥

【内容提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课堂,谈谈自己如何运用电教手段,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一点体会,诚请专家及同仁指教。

【关键词】电教 优化 激情 思维 能力导行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对教育的目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小学思品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潜在优势,通过富有趣味性和感染性的引导,让学生直观的、具体的、肤浅逐步的认识升华到概括的、抽象的、深刻的认识,使道德观念产生质的飞跃,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实践中,教师恰当而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表象,拓展想象空间,活跃思维,突破重难点,开展各种活动,不断优化小学思品的课堂教学,使枯燥乏味儿的思品课教材变得生动、形象,提高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生动、直观感知思品教材中的形象、画面和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行为的辨析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一、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是非观念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生采用成人化的教育方式,靠简单的思想灌输和空洞的政治说教,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采取儿童喜欢的方式,才能使学生思想政治营养,学会做人。笔者在教思品教材“我要做个好学生”时,首先将课文的几幅图画串成一个完整动人的故事,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时,教师一边口述故事,一边展示画面,再配以声音,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一个个目瞪口呆,注意力非常集中,个个都明白了怎样能做一个好学生,达到了有效的目的。又如在教学《相信科学 破除迷信》一课时,教师先找到一些有关揭露迷信真面目的媒体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看,让他们亲眼看到迷信活动的真实面目,让他们感到迷信是骗人的把戏,是不可信的,坚

定了学生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信念,效果很好。

二、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1、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一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而教学的主导又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要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研究的认识倾向和积极进取,乐于探求和良好心理,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发挥电教媒体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强等长处,给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亲临其境的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如笔者在教学《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看一段视频,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自行车是我国人民的常用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的人很多;二是车来人往,道路狭窄拥挤;三是有几件血淋淋的自行车交通事故。当学生看完后教师提出一下问题:①你在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②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③从这个视频影像中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观看、讨论,同学们知道了车多、路窄、容易出事故,初步感知“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目标。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发言积极,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进一步为主题教学打好了基础。

2、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如果仅仅靠传统的教师语言、黑板来传输,学生的解答往往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影响了传输的效率。因为按传统的教法,教师很容易上成包打包唱的一言堂式或一问一答式,课堂气氛不浓,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起学生的情感,教师本身也觉得口干舌燥,平淡乏味,年已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率更不会提高。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如笔者在教学《助人为乐》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助人为乐”的基本意思后,教师又播放了平时进行少先队活动时所拍摄的DV画面: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下,师生们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情景。同学们看了以后,深深地体会到了帮助给别人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在这节课中,教师还播放了平时摄下的本班同学帮助邻班困难同学的镜头,同学们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感到很亲切,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表扬身边助人为乐的同学,对照自己的行为,提出了今后的打算,真正指导了学生的行为,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辨析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比较差,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有具体思维想抽象思维过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将正确与错误的行为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引导学生直观推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效果将会大不一样。如笔者在教学《遵守纪律》一课时,“纪律”一词就比较深奥,低年级学生更难以理解。教师首先将守纪律的学生行为的图像展示给学生看,再一一说清怎样做才叫守纪律,弄清守纪律的意思,再用几组图片,这其中有守纪律的和不守纪律的,让学生进行行为辨析,明辨是非,教师再适时指导他们的行为,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辨析中无一人说错,课中答问,都表示要向守纪律的同学学习,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行为。

四、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结合好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行为。

在思品课教学中,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要结合好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笔者把对比法用于思想品德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更深刻地理解道德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1、图像对比。如笔者在教学《珍惜时间》一课时,书中有这样几幅图:一幅是一位同学上课不专心听讲,一幅是一位同学早早起来锻炼身体。教师同时将这两幅图出示,让大家进行对比,看看谁珍惜时间。通过一比较,同学们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知道了怎样才是珍惜时间。在教学这一课时,对于课后练习:体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光阴”与“金子”作比较,让他们体会二者之间的不同,从而知道时间的宝贵和不可回,明白要珍惜时间。

2、情景对比。心理学家指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教师要善于利用思品教材中很多充满童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幻灯、图画、录音、影像等多种手段演示,把学生带入与教学要求有关的特定环境中,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如笔者在教学《拾金不昧》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分钱》动画课件,并配以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拾金不昧”的行为,这样做到底有什么好处。在进行行为辨析时,教师又播放一段“小明捡到东西后据为己有”的视频,让学生看看后与开始的行为进行对比。通过进行情景对比,学生马上能够辨析出哪种行为是对的,哪种行为是错的,再结合自身行为进行对照,在今后拾到东西后该怎么做,学生都已经明白了。

总之,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仍需要我们教师继续不断地进行探索,作出不懈的努力,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2、新课程教学方略(品德与社会)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7.浅谈电教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篇七

(一) 借助电教手段激“情”,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音乐凝聚着各种的美感, 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学生可以从各种不同的内容和作品中认识到时代生活气息, 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 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教学中, 运用电教手段因势利导, 设境悟情, 更有助于发挥音乐在整体育人中的作用。如《我的祖国》这首歌曲, 旋律优美动听, 但小学生对歌曲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人物事件一无所知。这时教师可借助录像, 把音乐作品直观地再现, 选放录像《上甘岭》中的几个片断, 再加上画外音介绍歌曲时代背景, 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而后边放录像边听音乐。当同学们看到战士们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时, 个个都为之感动, 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有感情地哼唱起来, 对先烈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决心悄悄地铸入同学们的心田。这与单纯倾听教师的解说, 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利用电教手段, 借助画面视觉的直观展示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领悟音乐, 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 利用电教手段“塑”形, 培养音乐想象力

高尔基说:“在听音乐时, 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也就是说要调动头脑中储存的生活图景通过“音乐想像”来塑造音乐中的“形象”, 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含。可是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对于生活阅历浅、审美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 要他们仅凭抽象的音响启动想象的翅膀是困难的。然而小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 其抽象逻辑思维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 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给学生一些生动具体的启示。在教学中加入幻灯片的直观, 把歌曲的主要内容通过图画形象地表现出来, 能启发学生想象。如在教《如今家乡山连山》时, 让学生观看幻灯画面, 对照歌曲想像母子俩的对话及神态、心情。在欣赏《小青蛙》以后, 引导学生认真观看画面编说一个简短的故事。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 可首先出示幻灯画面:春光明媚、绿草成茵的田野上, 一个牧童悠闲地在牛背上边放牧边吹奏竹笛。优美的旋律、动人的画面使听音乐更有情趣。伴随着钢琴富有田园风味和浓郁江南色彩的旋律, 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联想到丰收的一片景象。让想象化抽象为具体, 从音到像, 从抽象到具体, 从无形到有形, 这就是电教手段所取得的效果。它能在音乐思维形象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直接推动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三) 运用电教手段激“趣”, 诱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来自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 使抽象的音符形象化,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使学生有新鲜感, 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如课前学生踏着欢快的旋律走进教室, 既调整了情绪, 又活跃了气氛;用录音设施欣赏学生自己演唱的歌曲, 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形象, 从而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8.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八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 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网络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是一种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运用多媒体,从而达到电教媒体与数学教学的合理整合,已成为数学多媒体教学涵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就自己的一些浅薄认识与各位交流。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运用电教媒体使数学课堂达到什么教学效果?教师要心中有数,使用电教媒体要为数学课堂创设良好的氛围,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要突出教学重、难点,不能以电教媒体的绚丽多彩而取代课堂教学的重点。

(2)参与性原则:数学电教媒体的使用尽量让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可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3)实效性: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要遵循实用性,制作的课件要有利用激发学生兴趣,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发,更要简洁规范,易于操作。

(4)整合性:要寻找数学教学重难点和多媒体运用的最佳结合点。使媒体能最大发挥自身优势,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能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如在教学统计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三、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课堂焕然一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

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四、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可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可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地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了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电教媒体逐步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五、利用电教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让知识有效及时地反馈矫正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地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9.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九

胡堤小学周琼

【内容摘要】:我以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来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电教媒体。全文主要从五点进行阐述: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电教媒体,突出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

三、借助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四、借助电教媒体,激发产生写作欲望;

五、借助电教媒体,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关键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现有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传统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传授讲解为主,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多媒体计算机的引进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象、动画、声音等教学信息,改变了教师是唯一信息来源的现状,激活了阅读教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尤其是低年纪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课文,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

学中,教师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但往往只是建立在老师语言讲解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局限性。世上万事万物离开了人的需要、欲望、要求,什么也创造不出来。我们的教育必须是行为的动机,而不是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必须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利用动机的教育达到对行为的教育。例如在《赶海》一课的教学中,可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画面上出示蓝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伴着“哗哗”的海浪声,人们赤脚在海滩上捉螃蟹、捡贝壳,嘴里还哼着《大海啊,故乡》的乐曲。学生伴着轻柔的乐曲,一边听着娓娓动听的朗读,一边欣赏着大海的美丽景色,完全陶醉了。有的学生被金色的海滩吸引了,以至音乐停了,学生还沉浸在那无穷无尽的遐想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兴趣点的激发,变“单一语言激趣”为“多个感官体验”,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真正获得探究的兴趣,认识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新的乐趣,积极向上的乐趣,并将这些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有一个阅读学习的良好开端。

多媒体进学生阅读课堂,开放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使各种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自我学习需要,在情感上表现出高涨的求知欲和愉悦的成功体验,将客体的教育学目标“内化”为自身素质,并不断引导学生向智商、情商的方面发展。

二、借助电教媒体,突出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

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的。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课文的重点一般表现为:集中表现主题思想、主要内容、主要事件的段落;最能表现中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今天的儿童面临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量成倍地增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应该说,准确地阅读理解课文的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阅读重点,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这包括儿童的感知、认识、思维、语言的活动,同时,儿童的动机、情绪都直接作用于系列的智力活动之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象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录象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连续,层次清楚,形象直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根据教学需要暂时定格,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功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三、借助电教媒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及时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家契克岑特米哈依在研究人们幸福感时发现,乐观体现经常发生全身心投入到某一事件的时刻,真正的快乐是在过程中,而不是取得之后。多媒体引领学生在得到某中程度的进程后,会获得一种个人控制感,并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和乐趣!

教者在教《咏柳》一课时,运用投影把春天的柳树景象展示出来,画面上的柳树绿嫩多枝,在深远处,有一些具有春天气息的山、水、人,老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凭直观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春天”。为什么说它是春天?学生边观察边进行思维,将大脑中储存的有关春天的特色画面相对照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春天柳树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就照着画面回答:“高高的,有很多柳条儿,叶片儿很细很细„„”春天有没有风?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与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从那些地方可以表现出

来?这几个问题似乎从画面上很难看出来,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联想,思考以前学到的关于四季风的词语(和风送爽、凉风送爽、秋风萧瑟、寒风凛冽),分析这些词语对人的刺激,与自然界的关系怎样。通过观察山、水、人和柳树的姿态,就能逐一回答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诗,在关键之时进行点拔,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劳动强度,又使学生主动彻底地理解了诗意。

四、借助电教媒体,激发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对图画的解决,由对课文的理解过度到学生自己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教育心理学家特瑞赫拉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信息,2.5%来自味觉,7.5%来自嗅觉,32%来自听觉,58%来自视觉。我们不妨赏析一位老师的教学片段:

如三年纪上学期有一篇习作,教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在图中添上几种动物(画或贴都可以),天上、地上、水中都可以添,然后给整幅涂上颜色。学生看到有自己参加绘制的图画,心里自然很高兴,纷纷动手绘制图画。把学生绘制好的有代表性的图画投到大屏幕上,让学生对自己的图画进行描述,师生共同评议。再让学生把说的写下来,然后吧有代表性的作文再投到大屏幕上进行评议修改。又一次将训练的反馈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训练,使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昂然,同时,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尤其是作文能力得到了发展。

五、借助电教媒体,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教师应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使学生与作者、课文的感情产生共鸣,最后转化为自己的情感。

《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课文,它真实地再现了周总理逝世后,“八亿神州泪纷纷,千家万户哭总理”的悲痛场面。这感人的情景,距离小学生的生活较远,周总理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得党和人民的爱戴尊重。对于这一点,小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教学前,如果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周总理的事迹,可萌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时,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唤起小学生的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或再现情景:一是周总理的遗像;二是夜幕降临,细雨蒙蒙的长安街两旁站满了等待周总理灵车的人们;三是胸前佩带着白花,臂上缠着黑纱的男女老少,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哭泣着,同时播放哀乐。悲壮的乐曲,深情的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在无比悲哀的气氛之中。通过创设这种揪心撕肺的悲痛场面,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特定和庄严哀伤的情景。课堂上师生感情交融,浑然一体,周总理的高大形象自然地显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从心底产生了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并自然地进入了对课文的学习、理解和回味之中。

10.幼儿园运用电教手段评价表 篇十

幼儿园运用电教手段评价表时间使用者:评价人:序号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一级指标二级指标ABCD1活动设计活动目标明确、具体、可行、可测过程设计设计合理,符合电教原则2电教器材使用电教组合电教的优化组合较为合理演 播适时、适度、节奏适中讲演结合教学环境座位分布合理,采光、声响合乎要求操作规范正确、熟练、规范、视听效果好3活动过程选择运用运用手段有序,语言表达生动师生作用教师“主导”和儿童“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方法反馈调控反馈正确、及时,活动效果好4活动效果幼儿反映幼儿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时间标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11.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教学结构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研究学法;改进教法;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21-01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电教媒体的种类日趋繁多,给教育者创设了一个传授方式的新天地,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选择最合适的电教媒体,设计出高效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研究学法,改进教法运用电教媒体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以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出奇翻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现代教育模式理论认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有趣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

钱学森指出,直观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电教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临时恰当的激化教与学双方的各种矛盾,诱发学生独立、深入、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维,驱动信息思维活动不断地向高层次递进,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思维情境,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从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动机。

二、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恰当的媒介,以形象的手段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点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利用电教手段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形象和感性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发展阶段:激活学生思维。显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了电教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应用电教媒体这种手段,综合运用创新性学习过程的诸要素--语言、工具、价值人际关系,形象等,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二)强化教学过程的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互,还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充分发挥了“人际关系”作为学习要素的独特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先用恰当的CAI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网络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教育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自我创新;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而言,能使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并获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学习效果的激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对教师而言,能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12.运用电教手段 辅助科学课教学 篇十二

现代化教育, 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 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知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 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面, 就这些电化教学手段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实物投影、幻灯

在《科学课》教学中, 实物投影、幻灯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 将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 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 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 外面用线做个标记, 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 瓶内空气逐渐变热, 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 放开热毛巾, 瓶里空气变冷, 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 如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 再照上法实验, 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 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 学生一目了然。

2. 将枯燥变生动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 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但在教学中, 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电流》一课, 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 如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 有的学生看不清老师的操作, 理解困难。如直接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等放在幻灯机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 把其黑影打在银幕上, 使学生直接看到老师的操作情况, 简单明了。当然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则效果更佳。

又如:《鱼》一课, 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 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 (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 , 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 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将复杂变简单

《彩虹》一课, 讲解彩虹形成条件是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课文安排了这个实验:把一面镜子斜插入水盆里, 让阳光透过清水照到镜子上, 再由镜子反射到墙上会出现一段人造彩虹。实践证明, 这个实验成功难度较大, 且出现彩虹不清楚的现象。在教学中, 可以这样做:把幻灯光打在天花板上, 拿三棱镜放在幻灯机工作面上、下移动, 至一定位置时天花板上就会出现一条七色彩虹。又如:《影子》一课中, 以手投影形成动物形状, 如利用阳光要受到照射角度等条件的影响, 不易掌握, 如利用幻灯机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通电想要什么角度均可。

4. 将难点变明了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如:《水的净化》一课中,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 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 “两低三靠”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 就是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课文中插图, 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 但因示范题材较小学生难以看清, 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

利用投影就简单了, 可自制一张五框的复合片。第一框揭示铁架台。第二框复上巳装有滤纸的漏斗图片 (滤纸涂上红色, 一层处淡些, 三层处深些) 并告诉学生这有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第三框, 移出准备装滤液 (净液) 的烧杯至漏斗嘴靠住烧杯内壁, 指出这是第一靠, 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 让学生进行判别。第四框移出玻璃棒至靠住三层也就是深红色一边的过滤纸, 指出要轻靠, 讲明这是第二靠, 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 以加深学生印象。第五框移出装滤液 (脏液) 的烧杯至靠住玻璃棒, 指出这是第三靠, 并告诉学生滤液要沿着玻璃棒往下漏至漏斗内, 而且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这是第二低。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至此, 过滤操作中“两低三靠”通过投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实物投影、幻灯特别是实物投影在科学课学习中作用很大, 教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 学生的作业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点评, 教师、学生的演示实验可在实物投影、幻灯上进行, 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学生操作的过程。因此, 正确地在实际科学教学中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视

电视已进入当今每一个家庭, 现多数教室也已安装了电视。据科学家研究, 听一遍学生只记住25%左右, 看一遍学生记住的内容达60%左右, 且电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动态的、有趣的电视节目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此, 电视是电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1. 录像资料的播放

随着教育的发展, 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录像资料越来越多, 这些录像资料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录像资料通过录像机在电视中直接输出的图像信号清晰, 音质清楚, 色彩艳丽, 如《科学课》中植物、动物的单元, 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2. 教育节目的收看

鼓励学生课外收看电视台中的教育节目, 如:《动物世界》、《科技教育》、《异想天开》等栏目。学生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 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 让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 自然地掌握科学课学习上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思考、处理方法, 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 提高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也可随时录制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播放。

三、收录机

运用收录机, 录制一些动物的叫声及风声、汽车声、机器声等音像资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新授教学资料, 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一课的导入中, 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风声, 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很顺利地进入了《空气》单元的学习。又如:《昆虫》的教学中, 也可用同样的办法, 先让学生听听、猜猜是什么昆虫的叫声, 再进入新课教学。

收录机已很普遍, 再加上现在出现的U盘, 有带录音功能, 完全可以让学生作为作业在课外去录制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课堂上交流, 这样的作业肯定是学生喜欢的。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摄像机, 数码相机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性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它们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容易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使用并普及。这种电化教学手段在科学课中主要应用于观察、记录、信息检索等方面。

1. 拍摄特写

如拍摄动物颈部的特写, 颈部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使用性能优良的可调焦镜头的摄像机对动物的颈部进行特写, 并将拍到的影像资料在大屏幕上播放,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并看清楚。其它还可以拍摄昆虫的口器、壁虎的脚等等。

同时, 鼓励学生课外去拍摄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如:工人如何生产产品的、农民如何耕作的及大气污染等现象, 再组织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2. 慢镜头拍摄

慢镜头拍摄是摄像机独有的拍摄技法, 在慢镜头拍摄的世界里, 化快变慢, 化虚变实, 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如:拍摄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甚至更多腿的动物爬行方式;拍摄昆虫或其它动物飞行的情况;拍摄蚕宝宝或其它动物吃食物的情况;拍摄蟋蟀或其它动物鸣叫时的情况……慢镜头播放以上的内容, 教师不需要太多的教学语言, 学生就能理解。当然, 在拍摄过程中, 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变换拍摄视点, 效果会更好。

3. 制作生物生长专集

鼓励学生选一个或几个拍摄目标, 制作生长专集, 如:人 (包括自己) 、动物、植物。如:《植物的一生》就可选择自己种的风仙花, 《动物的生命周期》就可选择蚕宝宝作为拍摄对象, 每天在固定时间拍下当天的情况。拍摄生命一个周期后, 再利用计算机制作成一本《凤仙花》或《蚕宝宝》一生的专集。

4.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课中,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器材, 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可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抓拍学生操作时的一些镜头, 通过计算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及时播放进行点评。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另一个优越性是需要时进行摄像、拍照, 效果不好时可以修改或删除。因此, 充分利用摄像、数码相机可以启发学生, 打开他们的想像空间, 适应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五、CAI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这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完全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 这是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的一个飞跃。以往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 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段, 很容易让学生弄清楚, 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样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 讲到身体内部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时, 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的研究很感兴趣, 但苦于看不到只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 去回答问题, 这样的学习,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现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播放身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动态的心跳、胃的蠕动等, 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 倾听老师的旁白, 兴趣顿生, 求知欲受到激发, 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 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

因此,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不仅能扩大学生的求知领域,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既发展形象思维, 也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也变得更轻松, 更有兴趣, 会使学生乐学, 主动地学, 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六、网络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受到了挑战。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 在网络上, 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正确地运用好、发挥好网络资源, 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1. 课堂教学进网络

课堂上的40分钟和书本上知识毕竟有限, 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随着40分钟的结束而结束, 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去探究。假如课时充裕,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网络, 在网络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来拓展40分钟的课堂教学。如:《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 完成教学任务后, 在《阅读与拓展》教学中让学生上网, 点击搜索空气的知识, 让学生找自己想找的空气知识, 看自己想看的空气知识, 并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去寻找有关空气的知识。

2. 找网络学习朋友

鼓励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发贴, 寻找省外、国外的学习朋友, 特别是象南半球的学习朋友。南、北半球许多地方是完全相反的, 就是国内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学生要想了解到这些知识, 除了书本、老师, 最佳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及网络朋友。

13.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也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首先用多媒体计算机出示一幅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通过演示两人行走的方向,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对而行、相背而行、相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展示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研究、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二、运用多媒体实现互动,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协作与自主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亲自体验。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实验、探索、发现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平台。首先让学生在“几何画板”中自己画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利用“平移”、“旋转”、“割补”等功能,让学生在动态的操作、比较、合作、交流中研究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信息环境,学生变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索学习,从而体会到作为一个研究者、发现者的快乐。

三、运用多媒体充分感知,把握重点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如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两物体同时行走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微机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14.电教手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四

邵岗乡中心学校 范寿延

【摘 要】运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电教设备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运用电教设备教学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物;电教设备;优势;误区;策略 随着农村学校电教设备的普及,要求农村老师也要具备使用操作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基本能力。在这个信息化代,不仅要求老师要具有相当好的文化素养和功底,还需要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要能够把生物课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投入到教学运用中,运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已成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趋势,教学优势越来越明显。学会运用电教设备教学能够将自己的课堂化静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还可以添加语音和动漫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将不易理解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使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课本知识体系,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电教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能够借助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教设备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1.运用电教设备教学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我在从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都涉及到微观、抽象的知识,由于农村学校在没有配备电教设备之前,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很难观察和接触到,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电教设备以课件制作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展示生命规律发生的过程及特点,能够栩栩如生、真实、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显示生物学的微观方面,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如在“胸外心脏按压”教学中,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因人的视觉和触觉限制,看不见、摸不着,心脏按压时血液输送过程学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理解和记忆。通过课件制作,运用动漫形式来显示这一过程,直观地展示出心脏血液输送的动态过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乐趣,深入挖掘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观察与思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不断地增强自己学习兴趣,已达到电教设备教学运用的最终目的。

2.运用电教设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系和学习情操 兴趣是不竭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在运用电教设备教学中,兴趣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电教设备的应用,可以将文字、声音、图片、投影、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可以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并用,达到综合运用,多重思维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情操。比如,在讲解“鸟的呼吸作用时,之所以鸟呼吸旺盛是因为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通过电教设备展示鸟的呼吸系统,清晰的让学生看见气囊与肺在呼吸时动态状况,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思维进入最佳状态,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3.电教设备极大地扩充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容量

非电教设备的生物课堂传播途径狭窄、效率低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述法,讨论法,古板生硬,表现形式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无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许多时间耗费在板书,画图及擦黑板上,与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要求相去甚远,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步伐。运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将板书融入到课件中,图片直观形象地显示在白板上,加上黑板的板书框架从而将教师从忙碌的板书和画图中解放出来,为有效地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 生视野提供了极大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已达到轻松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电教设备在生物教学中的策略 1.运用电教设备教学要明确目的

在利用电教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使用电教设备的目的,确保所选用的课件能使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使电教课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课件与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同步性,紧密性,以还原教材为根本,以教师讲解为主线,以与学生互动为落脚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控制好画面节奏,环节相扣,适时适当地播放音频和视频,把电教设备的优势恰到好处地展示出来,体现电教设备强大功能和作用。

2.运用电教设备技术要恰到好处、运用自如

根据课程内容适时适度地使用电教设备教学,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既有黑板的板书又有白板的视觉感知,以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电教设备虽然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优势,但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板书等基本手段必不可少。过多使用电教设备,忽略传统教学方法,一味追求颜色、动画、声音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学生往往只是“看动画,赏视频,听音频”,很多时候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脱离了课本忘记课本 的存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无论模拟的实验如何生动、形象,都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方可达到素质教育和均很教育的理想化和目的性。

3.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要加强互动性

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应充分发挥师、生、人、机间的互动作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教学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用,让学生去操作实验,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还必须正确把握好人机关系,在制作电教课件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这个要素融入其中,形成统一的整体,利用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灵活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形式的应用,实现了多媒体与生物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和乐趣,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核心展现;要适时适度地使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使课堂生动,活跃,高效化,使其为 深化教学改革服务。参考文献:

15.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五

在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教师要积极采取新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教学。因为英语是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很少用到,因此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语境来进行反复学习。这也就导致了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通过电教媒体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语境,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能力。

二、电教媒体的优点

电教媒体具有非常多的优点,借助科技的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语境。在使用电教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电教媒体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这样就能让小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电教媒体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很多宝贵的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其次,使用电教媒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看来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小学生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对电教媒体进行合适的利用,就一定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使用电教媒体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为通过电教媒体,可以非常方便的将原来很多不好展示的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会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营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语境。英语这门学科不像其他的知识性学科一样,英语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英语毕竟不是小学生常说的语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会经常使用到,因此学生并没有太多的机会使用英语交流。而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语境,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英语学习的语境,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而随着电教媒体的引入,就能够非常便捷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更加真实的语境。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将很多有关英语的视频、声音、文字和图片等内容快速直接的展现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仅仅抓住电教媒体的这些优点来进行英语教学。

2.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将孩子们带入到英语的世界中来。因为小学英语的难度非常有限,仅仅要求对英语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单词和句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小学生对英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使用电教媒体来进行小学英语的教学,就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先播放一段英语的动画片,或者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小学生就会迅速被这些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动画片或者歌曲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就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就会感觉到英语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从而主动去进行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这样一来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就成功的激发出了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多的好处。

3.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英语的理解。虽然小学英语教学还是以打基础为主要内容,但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必然会面临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英语知识。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无法快速有效的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随着电教媒体的引入,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难点进行分解,这样就非常便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时,其中有很多陌生的单词,如果直接将这一整句话直接教给学生,学生肯定会觉得非常困难。但是利用电教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将长句子中的单词分离出来,将每个陌生的单词分别做一张幻灯片。然后再将这一单词融入到以前所学过的简单句式中,这样学生在理解起来就会非常方便。因为采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现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大大降低了理解上的难度。当学生将陌生单词逐一学会以后,教师经可以在幻灯片的最后将这一长句呈现出来,学生因为已经对单词有了了解,因此就不会觉得这样的长句子在理解上有太大的困难。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很平顺的将难点分解,从而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英语的理解。

4.提高小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电教媒体设备已经延伸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家里,这主要是得益于计算机的不断普及。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和预习课件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家的电脑就可以自行对课件上的内容进行再次学习。通过这样的一个方法,就能够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进行学习。同样,让学生通过各种电教媒体进行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具有深渊的意义。

总而言之,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电教媒体的巨大好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这些优点。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语境,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从而推动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们的小学教育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英语教学方面。已经开始使用电教媒体来进行日常的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非常多的好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本文就电教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讨,从而为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电教媒体,小学英语,运用

参考文献

16.运用电教手段 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篇十六

关键词:电教手段地理教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我认为在地理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化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中的认知领域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地理教学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实现上述六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电化教学的过程主要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 选用合适的电教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幻灯、投影等)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地理 教学利用直观教具(如录像、投影等)可以把学生所学知识具体形象、生动活泼、新颖而有趣地表现出来,为 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适应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诱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借助电教媒体向学生提 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集中观察、积极思维、相互探讨、作出反馈。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帮助识记、理解。学生的反馈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正确 的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加以纠正,这样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大有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处 理好教材内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把握关键,教师又可以借助录像或投影深入一步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自 己进行分析概括、归纳综合、得出结论。教师还可通过当堂测试的办法进行检验。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迁移、应用、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贯彻教学中的设疑、解疑、综合、反馈、矫正、深化的 过程。这样既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 则和启发性原则。

二、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 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就高中课本来讲,大小图形就有288幅,另外还有高中地图册和与之配套的一些图形。换句话说,如何掌握好这些图的内容、发挥它的作用,是学好高中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

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十章第三节有关“城市环境问题”时,假如按照课本上的条条顺序写下来,学生确实会感到乏味,远不如教师在幻灯上描绘出一幅彩图,画出城市、工厂、汽车、垃圾、河流、酸雨以及城市绿化等地理概况,指导学生自己看图进行分析、综合、归纳、评价得出结论。教学中采用这种新颖活泼的新形式,改变古板单调的老面孔,一方面 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充分体现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作用 ,为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智能型、开拓型人才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地理教学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一是求知欲望大,凡事喜溯本求源,二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再加上高考取消地理科,给培养地理人才带来更大困难。但我认为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注意力,增强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思考、去探 索、去想象、去创造、去开拓。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二节“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幻灯的作用,制作一个灯片,把城市周围的主体要素:如资源、能源、交通、河流、农业生产等情况 描绘出来,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建立某一工厂、应安置在何处,为什么”。这样做既克服了照本宣科 的毛病,又给学生带来充分的思考時间,有利于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发挥联想、得出结论、掌握知识并 把它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说正确而有效地运用好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是培养地理智能型、开拓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有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坏,是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1991年国家颁布《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目的就是要加强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要使德育教育融入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 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第九章第四节“我国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时,利用录像对比建国前后工业生产的状况,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工业生产存在依赖性、片面性和落后 性;而新中国的工业生产,仅仅走过四十几个春秋,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强烈感情。学习中展示一些具体真实的画面,更能让学生了解国情,深知目前国家还并不富裕,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同时又要让学生 明确科学就是生产力,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今后还要更加努力学习,早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上一篇:人教版语文七下19观舞记学案下一篇:施工实习日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