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

2024-06-29

《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共14篇)(共14篇)

1.《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 篇一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2.《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 篇二

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 眼下不少家长关爱孩子已进入以下两个误区:

一、过度保护, 剥夺了孩子的权利

现在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 年轻的父母和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孩子身上, 若掌上明珠、怀中太宝, 托着怕掉了, 含着怕化了, 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他们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 常常忧心忡忡, 如履薄冰。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 许多家长对孩子采取了过度保护的措施。我们从有关资料中看到以下种种令人心忧的情景:

(1) 一位母亲每次带孩子出门, 除了给孩子装备新衣美食外, 还随身带着风速仪、温度计, 以防不测。

(2) 某校组织学生在校园拔草, 家长们见状心疼地蜂拥而上, 热心代替孩子们劳动, 而孩子们在树荫下吃雪糕乘凉。

(3) 一所不足500名学生的小学, 早晨上课前半小时, 竟有250多人用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等多种交通工具送子女上学, 几乎堵塞了学校门前的交通。

(4) 某小学组织学生负重10斤野营, 到目的地后, 竟发现近80%的学生背包被家长做了手脚, 行李包内装的是海绵, 校方哭笑不得。

此外, 普遍的情况是, 在家中劳碌的父母就像蜜蜂一样, 供着小小的“蜂王”——孩子, 他们甘愿自己做牛马, 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动手。他们替孩子洗脸、穿衣, 为他们削铅笔、整理书包, 陪他们做作业, 有的甚至干脆代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上述种种现象中, 只要我们作一下理性的分析, 不难看出, 家长为孩子做太多事情的同时, 也剥夺了孩子自己尝试的权利。从实质上看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 就是用看不见的绳索, 捆住了孩子的手脚, 扼杀了他们内心渴望自主独立的幼芽, 在客观世界和子女之间人为地设下一道可怕的厚墙, 大大缩小了孩子的世界。一旦他们脱离了父母的羽翼来到了大千世界, 就会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很快萎缩、凋谢, 他们怎么去经受世间的风雨呢?

二、过度要求, 给孩子头上套“紧箍咒”

据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家庭用在孩子身上的花费大大超过了成人, 孩子成为家庭的主要消费者。家长一般都省吃俭用, 为了孩子的前途, 却不惜一掷千金, 钢琴、电子琴、计算机等贵重物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家长们盼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父母不顾孩子的禀赋、兴趣、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因素, 一味地要求孩子达到目标:上学必须是好学校, 考试必须全班第一, 科科98分以上。同时, 还必须具有弹琴、绘画等特长, 必须年年当上“三好生”……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 家长们定下条条“清规戒律”, 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自由, 如若孩子满足不了家长们的愿望, 家长们就火冒三丈, 奚落、训斥、威胁、恐吓、甚至体罚。

父母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如果把期望强调得过分, 化成种种苛刻的要求, 使幼小的孩子承受来自父母过重的压力和过分的要求, 无时无刻不处在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多数孩子肯定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 比如第一名, 这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挫伤, 是一种折磨, 是一种负担, 是一种阻碍。一句话, 这是人为地过分地给孩子套“紧箍咒”。

综上所述, 溺爱是盲目的、不清醒的爱。娇生惯养的孩子其实是最不幸的。他们从小就认为父母给他们的一切是天经地义的, 所以, 他们不可能体会到父母的爱, 也不能形成任何回报思想, 他们既不习惯于付出体力劳动, 也不愿付出脑力劳动。久而久之, 他们不仅会形成任性、消极依赖、没有耐心、缺乏责任感等性格缺陷, 而且在灵魂深处, 劳动创造世界的观点将逐步被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思想所取代, 从而成为体力、脑力的双料懒汉, 最终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

3.与孩子一起成长需要向孩子学习 篇三

理由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作为父母,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吗?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性别的差异吗?如朱永新教授所说,儿童对于我们至今仍然是一个黑匣子。据全国妇联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的父母占30.3%。对孩子的太多误解和无知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二,父母靠什么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地位,而是靠教育素质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父母占47.4%,成为家庭教育四大困难之首。第二位是“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占40%。可见,许多父母教育素质不足决定了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三,信息化时代动摇了父母的权威性地位,半数以上的父母使用新媒体的能力低于孩子。《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孩子比我强”“孩子跟我不相上下”的父母超过六成。父母这种不适应甚至落后的状态决定了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四,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尊重儿童的权利等等。但是,《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认真学习过有关儿童保护法律的不足一成。这一巨大差距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理由五,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中华文明修养的中国人,需要优良传统文化的持久熏陶。许多父母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家庭建设缺乏与时俱进的家规家风,如此缺憾决定了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成长。

那么,今日父母如何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个极为重要的理念和前提,就是向孩子学习。

199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启动“向孩子学习”课题,就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人世界的影响进行大型调查研究。我作为课题组长,与康丽颖教授等课题组成员,在北京、沈阳、南京、杭州、福州、南宁、桂林、泰安等8个地区,对116名10岁至18岁学生的父母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同时又访谈了朱小蔓、周晓虹等41位知名学者。我们得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结论是: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将成为新世纪代际关系的重要模式。

如今,近20年过去了,时间和实践都充分证明,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新世纪代际关系的重要模式。最先觉醒的父母们甚至喊出了肺腑

之言:“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

向上!”

在这里,我将结合最新的研究与实践,重新分析自己近20年前写下的基本观点,希望对今天的教育有所启迪。

第一,向孩子学习的四个

观念

观念一、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

在当今时代,社会变迁速度异常之快,不仅儿童面临着发展问题,成年人也面临着完善自我、迎接社会选择的挑战,面临着一个学习与接受继续教育的问题。

面对未来的尚不知晓的世界,成人已难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为孩子不懂的,成人也不懂;成人懂的,孩子亦已明了。

观念二、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倾向已经越来越显著。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教育将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孩子和成年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在共同成长过程中,两代人之间会产生一些相互影响。

成年人与儿童都处在个体成长的漫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而所谓共同成长,实际上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即一方面成年人将自己所走过的成长道路展示给孩子,作为一种可供参照的经验和教训,这对孩子是很有益处的,应该说孩子们最初的和最基本的许多观念意识都是从成年人那里得来的;而另一方面,孩子以其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快速接受的实践,也为成年人适应当代社会提供了一个中介和桥梁,因为所谓“新时代”不可能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要有所附着。实际上大多数成年人正是从孩子身上感受到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思想观念的冲击的。

从“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到“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的相互影响”,涉及了一个根本问题,即人的社会化。

可以说,社会生存环境与个人生存需要的统一,社会与个人的统一,人们在社会互助中的统一,就是人的社会化的实质。

与上述理论相关,社会学与教育学认为,在儿童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成年人尤其是父母与教师是其重要的教育者。这自然是正确的。

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在信息化时代,孩子不仅仅受父母和教师等成年人教育,他们也在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着成年人。也就是说,两代人的社会化既有共同性又有双向性。

共同性指两代人共同成长,双向性则指两代人相互影响。

我们需要承认这个事实:在现代社会,教育不再是成年人对未成年人所独享的一种权力,它是两代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1.子女可以教育和影响父母,在这里,教育的影响是自下而上的;2.成年人应允许儿童对所接受的教育影响作出选择。

观念三、成年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

按照许多人的传统观念,儿童是家庭的私有财产,他们丝毫无权利可言。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改变这种看法,要求把儿童当做发展中的独立的人,把属于他们的权利还给他们。

只有当孩子成为一个能动的权利主体时,他们在成年人的眼里才不会是无知无能、任人摆布的被动的生命体,他们身心发展的巨大潜能才能得以发挥。同时,只有尊重未成年人的权利,成年人才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发现并学习孩子身上的优点。

在今日中国,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自出生起,就享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生存权——每個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

能和智能的权利;保护权——不受

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等等。这些基本权利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得到全面

确认。

但尽管上述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实行20多年,忽视儿童基本权利的情况依然严重存在,有些父母甚至违背法律,剥夺孩子自由和健康成长的权利。

任何一个社会都可能产生侵犯儿童隐私的行为,所以儿童隐私才需要特殊保护,但是,不尊重儿童隐私的行为如此公开和普遍,父母对有关权利和法律如此无知,确实是需要深刻反省的问题。

或许可以说,只有当尊重儿童权利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之时,向孩子学习的时代才会真正到来。

伴随着信息时代而来的“文

化反哺”现象,动摇了传统社会里长者为尊的地位,成人世界遇到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剧烈的来自子代的种种反叛和挑战。

观念四、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身上蕴藏着巨大潜能。

在信息时代,儿童获取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儿童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优势已崭露头角,特别是在计算机领域,孩子的才能在儿童期就已显示出来了。

第二,向孩子学习的五个

原则

能否向孩子学习,最重要的是观念能否转变。但是,当你确立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的观念之后,仍会产生一些疑惑,如“孩子身上还有不少缺点,怎么向他们学习”,等等。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有科学的方法,而方法是依据成长规律和教育原则产生的。

原则一、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时代的变化。

父母向孩子学习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对孩子的现代行为产生认同感,否则父母不仅难以拥有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破坏亲子关系。

孩子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每一位父母和教师只有潜心研读,才能理解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悟出该向孩子学习什么。

原则二、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條件。

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里,是难以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比较有效的教子之方。

多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既可以鼓励孩子进步,又为成年人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事实早已表明,对儿童的否定性倾向,正是扭曲儿童观的根本原因之一。

原则三、向孩子学习应以真诚为本。

提出“向孩子学习”的理念,不仅仅是依据科学的研究,也是因为教育实践产生的经验。有人主张表扬孩子可以“无中生有”或“无限扩大”,我是不赞成的。

我的主张是对孩子应当欣赏到位,让他们恰如其分地了解自己,将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失去实事求是的原则,“无中生有”地表扬孩子,也许会被孩子视为虚伪和廉价的话语,自然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向孩子学习必须以真诚为本。

原则四、努力做孩子的好伙伴应成为成年人的追求。

向孩子学习的不仅仅是新的知识,还有他们那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人生态度,以及行动能力、平等地与人对话和交往的能力。

简言之,父母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建立父母的真正权威,从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原则五、建立对话式、交互式、融合式的教育模式。

向孩子学习自然是对成年人而言,而对孩子来说则应向成年人学习,我们倡导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互为师生。

运用这种模式,成年人可以以自己比较稳定的价值观影响未成年人的情感品质,在情感的理解力、情绪的控制、表达等方面给未成年人以帮助,也可以在高新技能、灵活的信息、开放宽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向未成年人学习,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第三,向孩子学习的四个

主要结论

时至今日,无论是新一代儿童的成长特点和时代背景,还是亲子关系面临的新挑战,都更加有力地说明,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理念,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是当下时代非常需要的。

一、向孩子学习什么

从反向社会化的角度说,向孩子学习,当然是学习孩子的优点,受其积极的影响。

孩子对成人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成年人看来是不成熟的社会性,如孩子的童真,原生命形态中尚未受到污染的美好品质;二是孩子正在发展的社会性,特别是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社会性。具体来讲,至少有十个方面,如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主体性增强、平等意识和批判精神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公民意识较强并热心社会活动、有环保意识、价值判断求“实”、做事认真、休闲态度积极和兴趣爱好广泛等等。

当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当代少年儿童身上存在许多的弱点,如在克服一定困难取得某项成功方面的动力较弱、在伙伴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勤劳勤俭方面表现较差、学习兴趣缺乏或者说学习动机较严重扭曲等等。应当认识到,孩子们的上述弱点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弊端,其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和成功。从另一方面讲,了解孩子是向孩子学习的基本前提。

二、向孩子学习的三个条件

人们很容易发现,尽管孩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点,在新科技和新文化的接纳方面甚至超越了父母,但成年人对孩子的态度依然千差万别。因此,在“向孩子学习”方面,不同的人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观念差异。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是否了解孩子和尊重孩子,是否认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即是否认同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一个权利主体并拥有人格尊严等等。

第二,地区差异。调查发现,发达地区承认并接受孩子的影响的父母明显多于不发达地区。在农村发现,父母承认孩子比自己强只是因为知识比自己多,处事方法灵活,并有法律意识,但总认为孩子对自己影响不太大。然而,城市父母则认为孩子对自己影响既大又全面。

第三,文化程度差异。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主动接受其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三大差异,可以认为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影响取决于三个条件:其一,儿童主体地位的提高及自我发展张力的形成;其二,成人素质的提高,包括儿童观、教育观的转变和完善自身素质的需求;其三,两代人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

三、向孩子学习需要掌握教育的平衡。

古今中外的历史早已证明,不了解儿童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不相信儿童的教育是错误的教育,不尊重儿童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

因此,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是新世纪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走出误区的重要途径,也是化“代沟”为“代桥”的幸福之路。

讲到这里,有些父母和教师或许会担忧,向孩子学习,孩子的尾巴会不会翘到天上去了?的確,对孩子一味地赞美或学习,有可能让孩子迷失方向,这自然是成年人的失职。国内外心理学界,特别是陈会昌教授对200多个孩子20年的跟踪研究证明,成长最为健康和理想的孩子,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动性与自制力两颗种子都发达,而这是养成健康人格最核心的要素。

但是,向孩子学习是与主动性和自制力的培养密切相关的,这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孩子主动性的发展,也成为激发孩子自制力的强大精神支持。简而言之,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标的平衡教育,可能是最有利于孩子和谐发展的教育。当然,向孩子学习并不排斥对孩子的批评乃至惩戒,而是说即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坚持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努力发现孩子美好的精神追求,并且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变为成长的过程。

四、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最需要父母和教师及教育工作者为孩子做出榜样。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儿童教育的实质同样需要改变教育者本身,而这种改变的关键就是自觉自愿地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样一个成长过程,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胜任家庭教育的需要,也是父母为孩子做榜样的需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认为,父母积极进取的状态能够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毫无疑问,怀有赤子之心、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就是现代青少年最好的榜样。

致谢:关于“向孩子学习”的课题研究,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重要课题,由本人担任课题组长,与康丽颖教授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本文的部分论述引用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特向课题组成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4.写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四

挫折容忍力差。

在幼儿园中,有相当多的孩子凡是都以“我”为中心,十分在意输或赢。比赛、甚至游戏都输不起,输了就耍赖、不愿意玩,有些孩子更经不起一点挫折,如果他认为这项活动或任务有些困难,自己可能会做不好,就干脆放弃不做,根本连尝试的意愿都没有。

对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是人生中的重要的一课。对于成人来说,经历失败的次数越多,就可以更好的增加心理上的抗挫折性。

但是孩子毕竟不是成人,解决孩子的怕失败的问题,不能单靠哄也不能单靠压。单靠哄,成功来的太容易,孩子越发经不起失败;单靠压,孩子会逐渐丧失自信。比较明智的方法是,我们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一些“跳起来就可以摘到果子”的目标,孩子没有达到目标,我们要给予鼓励:这个目标是你能达到的,只是你努力不够,加油,一定行的。一些孩子玩电子游戏,输了可以从来,所以他们并没有把输赢看得很重。这种做法我们可以借鉴,我们在更孩子游戏的时候,不要总是让着孩子,让他明白有输有赢,如果怕输,就让他多输几次,这样他才明白人不能永远赢。

孩子输不起,或不能面对失败结果的反应,与家长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在平时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喜欢将孩子的成功当做自己的“门面”,赢了就夸孩子聪明、能干,输了就指责和埋怨孩子笨,这样做很容易让孩子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失败就爬不起啦,要么就争强好胜,非赢不可。

5.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五

鲁迅先生《野草•秋夜》是这样开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身为父母,在我们生命的后园里也存在着两株树,一株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树,还有一株是孩子“情感发展”的树。这两株树伴随孩子生命的开始而扎下根,却由于后天承受的阳光、雨露或者雷暴、冰霜从而呈现出差异极大的生长景观,带来完全不同的生命意义和结果。

“认知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躯干和枝叶是不是自由地涌动着“创造力”独特的浆液;“情感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果实是不是个个坚实、成熟、饱满,经得起风、雪、雷、电的威胁甚至摧折。越来越多的统计数字表明:一个孩子未来的希望有多大取决于“认知”与“情感”这两株树共同生长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创造力的深度也就难以推开真正成功的大门。同时,如果没有情感的深度,即使侥幸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也还是难以将成功进行到底,长久地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

与国外作父母的相比较,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之树的单一茁壮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也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也许,做父母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我们同样经历过孩子心灵和肉体成长的的所有阶段,然而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之后,却断然拒绝和我们的孩子共同完成再一次的成长。我们开始以爱的名义仰仗自己经验的权威,施展自己顽固不化的意志,面对着清新、蓬勃、有着无限种潜能的生命却强迫它束手无策地就范于我们已经停止生长了的观念、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不加选择的好奇。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厢情愿、喋喋不休、自私自利的“布道者”;而孩子则成了无所适从,充满着困惑、压抑和挫折感的孤独的“倾听者”。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此后人生成功希望的破灭大致根源于此。

我想在这里对所有作父母的大声疾呼:培育孩子不同于培育任何其它的生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奥秘其实就是对这一严酷事实进行毫不妥协的颠覆——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自己“认知”和“情感”发展历程的“布道者”,而作父母的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倾听者”,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平等的,值得孩子信赖的“倾听者”。如果成功的父母无一例外首先必须是成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怎样倾听?倾听些什么?

从孩子出生到跚跚学步(infants, toddlers, 0岁—3岁):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开始奠定基础,孩子的“情感”开始初步整合。这时的倾听意谓着:同尚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内在要求的孩子建立基本的信任,也就是,努力“正确”、“及时”地对孩子含糊表达出的“意义”做出积极的回应。容忍孩子模棱两可的行为特征。耐心而明确地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好与坏、肯定与否定等的初步意识。孩子情感的生长此时最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和明确的鼓励。

学前期(preschoolers,3岁—5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对于父母的期待和培养标准有了渐渐清晰的意识。孩子对父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行为到情感开始敏感,知道如何讨好或激怒他们的父母。孩子以性别区分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始形成。这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学习用具体而准确的语汇表达他们的情感,尤其是帮助他们仔细分辨特殊的情感。例如,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快乐”与“忧伤”,但面对“忧伤”和“愤怒”之间的区别却往往困惑不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发生兴趣。想像和幻想成为他们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想像直接等同于现实。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借用优秀的故事作为有力的手段,让他们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主动讲述或复述,在一种完全不涉及敏感自我的放松心理状态下,间接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挣扎和期望。

学龄期(school-age children,6岁—12岁):这一阶段伴随着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以及不得不同外部世界沟通的需要。集体性的游戏以及运动等带有“竞争”意味的活动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尽量多地亲自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孩子的“自我”初步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adolescents,13岁—18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一方面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自身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强烈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夸张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诸如“痛苦”之类的精神挫折感有了强烈的认知。追求行为上的独立,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进步开始习惯于摆脱具体的事件或情境而代之以初步的抽象思维。此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行为、情感方面的独立意识,关注他们生理健康的细枝末节,平等地以自己成人的经验帮助他们养成对事物的判断力,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同辈人各式各样的压力。要理性地面对孩子青春期对成人的挑战、对成人观点的争论,引导他们从以前“自由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过渡到“艺术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令他们领悟到要想让人尊重自己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成长不再仅仅与“当前”事件或情境有关,而是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的体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然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作父母的要用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和孩子再一次经历共同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所谓真正的幸福只可能来自孩子自身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共同创造,而不是来自我们自以为慷慨的给予。如果说世界上一切都可能被以某种方式给予的话,只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注定要靠自己才能获得的。

我不由地想起一则意大利的童话故事“幸福者的衬衫”(The Happy Man‟s Shirt)。从前,有一个王子总是很不开心,任何物质的享乐也无法让他露出一丝笑容。他整天坐在窗户边,呆呆地盯着外面的世界,沉默得一言不发。眼看着心爱的儿子愁眉不展,国王四处求救,召见有学问的医生、学者和哲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我该怎样帮帮我的孩子呢?”国王逢人便问。博学之士们占星问卜,有一天终于带来了答案:“陛下,只有一件事可做。找到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然后让您的孩子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国王像捞到了救命稻草,广而告之,普天之下寻找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第一个来到王宫的人是位神父。“你幸福、快乐吗?”国王问。“当然,陛下。”“那你想做我的主教吗?”“如果能做,那当然好啦。”“给我滚开。”国王怒吼道。“我要找的是一个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而不是什么“„如果……就……‟的人”。没多久,国王听说一个他国的统治者十分幸福、快乐。他的国家国富民安,妻子美貌倾城,五个孩子漂亮可爱。国王立即派人去想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可信使到了他国,却见这位国王整天哀声叹气,寝食难安。“我拥有了一切。可迟早有一天我会死去,而这一切却带也带不走。” 信使断定这个国王根本不幸福、快乐,于是决定不要他的衬衫,宁可空手而归。

6.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六

这是我和宝妈第一次写关于孩子成长的感想,回想三年多来的点点滴滴,感触颇多:有欢乐、有泪水、有收获、有遗憾…但更多的是对孩子的愧疚和歉意。因为工作关系, 我们错过了太多孩子成长的美好画面,孩子的成长基本上是在奶奶的关爱下经历的。只是到了今年10月份,和孩子的相处才算基本固定下来。在看到很多宝爸、宝妈详细分享自己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和宝妈感触颇深。和他们相比我们做的非常不足:孩子什么时候会爬,会走,会说话,都记不起具体的时间了,没有做过任何的育儿准备,没有看过育儿书,没有听过育儿讲堂,没有自己的育儿方法,我们对孩子的培养基本就是“散养”,但是宝宝的成长和进步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宝宝给我带来的惊喜非常多:喜欢唱歌、喜欢背诵古诗词、喜欢模仿、记忆力强,还经常说一些“大人的话”。来到南京后,在幼儿园崔老师、齐老师、包老师的培养下,见识明显提高、自立能力的得到了显着增强,思维方式也是越来越活跃。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对于孩子的教育,谈不上什么经验,更多的是积累起来的教训。

1. 不要给孩子撒谎:作为爸爸妈妈来讲,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要干一件我们不同意的事情时,我们经常会用一个小谎言去欺骗他,让他不去这样做,老人更是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样做是非常不好的,在和公司老总谈到孩子时,老总说了一句话非常有道理“今天我们骗孩子,未来孩子也会骗我们”。一开始我们也没有太在意,但是宝宝会完全当真,如果长此以往宝宝对家长的信任就没有了。有一次,宝妈带他去逛超市,他看中了一款汽车,于是跑过去拿起汽车要我买,宝妈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能买,因为家里的汽车玩具太多了,他苦苦哀求我,宝妈说:“妈妈没带钱,我们的钱不够买”,宝宝听懂了我的话,很无奈的对我说:“那爸爸有钱,让爸爸买吧”。我为了不让他买汽车。于是说:“是的,爸爸有钱,爸爸可以买”。他又说:“好的,让爸爸买,那妈妈可以陪我看5分钟吗”?这个事情就这样过去了,过了有两个星期我出差回到家,宝宝一大早刚睡醒,只看他揉着眼睛对我说:“爸爸我的宝马汽车买了吗”?当时我很奇怪,然后编了另一个谎言说“爸爸忘了,过会就给你买”。后来我才知道事情原委。所以我们不能用谎言来欺骗孩子,孩子的天真会被大人的谎言同化。现在出去玩,都会提前给孩子做好约定,比如:提前告诉孩子:“爸爸今天就给你买一样东西”,等到他要买玩具的时候,让他自己选,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2. 让孩子学会坚强:现在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孩子一般都非常娇惯,甚至溺爱。尤其当孩子摔跤时,中西方家长更是表现出大不同。我们很多家长都会立马把孩子抱起来,然后除了问有没有摔着之外,更是用手或用脚去打绊倒孩子的台阶或者桌椅,替孩子出气。在看了西方在这方面的教育方式之后,在这方面我和宝妈经常做的就是首先鼓励他坚强,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然后问他“知道为什么摔倒吗”?我们帮他分析原因,尤其是是自己的原因,最后告诉他以后的注意事项,避免再次发生。

3. 让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老人经常说三岁看老,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未来面对这样一个“失去信仰、容易失去自我的世界”,最后失去正确的是非观。着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做正确的事情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所以现在教育孩子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当然重要的并不是告诉他哪些事情不能做,而是应该告诉他应该做哪些事情。通过此把是非观从小印在孩子的脑子里。

当然,在教育孩子方面更多的还是反思,近期我和宝妈发现批评责怪孩子太多,几乎天天都会有。无怪乎因为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想想其实也很很正常,关键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我和宝妈也做好了约定,不准再随意责怪孩子,更多的要“沟通、教育”。不知道其他宝妈宝妈有没有这方面的烦恼或者有没有好的方法?

7.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七

幼儿时期和儿童时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强的精神。自尊和自信是自强的前提,而自强是实现自信目标的保障。记得有一个很有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组,对一个学校的200名同年级小学生做了一个“测试”,“测试”的结果发现20名学生的素质明显高于这200名学生的平均素质。这个结论让全校的老师、学生、家长大吃一惊,他们并没有觉得这20名学生与别人有什么差别,但因为是权威专家的测试,人们还是有所相信。半年后,专家们再一次来到了这个学校,学校领导高兴地告诉专家:测试还是挺准的,这20名学生的平均分数已经明显的高于这200人的平均水平。专家们告诉校长:这20名学生是从那200人中随机抽出的没有差别。这是一个叫“心理暗示”的实验,因为我们是专家,我们的结论对你们老师、学生、家长都起了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增强学生、老师、家长的自信心起了积极的作用。孩子们常常会因为老师、家长的一句“你真笨”而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努力,也会因为一句“不要脸”而破罐子破摔,从此沉沦下去。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理非常脆弱娇嫩,需要精心地呵护浇灌才能开出自尊、自信、自强的花朵。

十四五岁是孩子生理和心理迅速发育的年龄,他们迷惘、困惑、无助,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大人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家长需要用心与他们交流,和孩子平等相处,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在这个时期如果缺少了家长的理解、交流和援助是很危险的,家长要主动,不能埋怨孩子。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也很苛刻。家长和老师要成为孩子最信任、最尊敬的人。只有孩子接受了你,你才有教育好孩子的可能,如果孩子不接受你,你说的话再对孩子也不会听。孩子常常因为父母的唠叨而听不进他们的忠言,学生常常因为不喜欢一个老师而放弃一门课程的学习,常常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这一门课程,因为喜欢一门课程而选择了与这一门课程相关的专业,从而影响了孩子的一生。不能有居高临下的心态,不能认为孩子无知,看不起学生的老师都被学生看不起,以为孩子无知的家长常常被孩子认定为“我的爸妈什么也不懂”。

不能对孩子指责挖苦、不能过多的批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在他们的错误中看到他们的优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学会为孩子喝彩,在孩子长大了,真正有了成绩的时候要减少喝彩而让孩子经受挫折和委曲的磨砺。对孩子不能限制过多,这也不许,那也不准,要引导孩子在遵守秩序、维护道德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要引导他们自觉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不做对他们身心有害的事情,少做浪费时间对他们成长没有多大帮助的事情。

对孩子的教育要尽量节省自己的语言,说得越少越好。少一些言传,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谆淳教导,多一些循循善诱。要通过心灵的感应、行为的示范、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们自己走上正确的道路。

教育孩子不能性急,良好动机不等于是良好的教育,正确的语言也不等于是正确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两句话往往就是“我是为了你好”和“好好学习”,对孩子最不起作用的也是这两句话。只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耐心、细心,必须讲究方法。

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期望,人皆有之,期望自己的孩子更优秀无可非议。但是,期望要与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过高的期望往往会给家长自己和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看到孩子的现状和自己期望的距离越来越大,家长会急躁,孩子会灰心,如果家长和孩子的心理素质差一些,往往会在失望中放弃,从此心灰意冷,甚至消沉下去。家长还是不要过高地期望孩子如何如何。少进医院、不进法院,健康活泼,是对弦子最基本的期望,更高的期望要放在大人的心中。还要走一步看一步,不要作为目标要求孩子。大人的期望和孩子的成绩是不成正比的。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澳大利亚人也有一句话,叫做“再富也要穷孩子”。对于孩子,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艰苦也是一门课程。一个叫王梦云的京剧演员,儿子黄小宇在幼年时不幸下肢瘫痪了。面对残疾的儿子,王梦云没有代替孩子去料理生活,而是训练孩子自己生活。她没有给孩子留下钱,而是用钱请老师在家里让儿子完成了从小学到大学专科毕业,她又让儿子自己去谋生工作,看着儿子那残疾的身躯吃力地摇着小车,王梦云把眼泪咽到了肚子里。现在儿子已经成了一个企业家,有了自己的公司,还安排了数百名残疾人就业,王梦云终于对自己的儿子放心了。爱有许多表现形式,“慈”是爱,“严”也是爱,给孩子更多的无微不至是爱,让孩子到社会去搏击和吃苦也是爱,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别人的成功只能给我们一点启迪,而不是方法。

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不要把目光盯在文凭上,把力量放在知识上,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

8.和孩子一起成长作文 篇八

记得在第一年工作中,我每天要像“妈妈”一样抱着、哄着孩子,像“保姆”一样督促孩子添加衣服、及时吃药,像“警卫”一样守护着孩子的安全;面对不解时还要笑脸相迎。辛苦、烦琐的工作和传言中教师职业的轻松、快活相差太远,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心力交瘁。带着这种情绪我领着孩子在校园玩起“小羊和狼”的游戏,我对着“小羊们”大喊“孩子们,狼来啦!”使我终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小羊们”尖叫着、狂奔着向我扑来,紧紧地抱住我,把我围得水泄不通,大喊:“妈妈,我回来了!”那一双双渴求“妈妈”保护的眼神和稚嫩的动作,那一声声呼唤深深震撼着二十岁的我,令我既惊喜又尴尬,童心是伟大的,我给孩子的仅是那么点阳光,而他们却用善良的童心和纯真打动我、接纳我、包容我的种种不是,我为自己而汗颜。从此我收拾起我的埋怨、我的坏心情,开始踏踏实实地工作,用心地爱每个孩子。

当又一批孩子来到我们的大家庭时,一位家长紧紧拉住我的手说:“孙老师,小辉以后请您多费心了,我们拜托了!”这位母亲紧握我的手有些颤抖……小辉是个特殊的孩子,先天脑垂体不分泌生长激素,已经12岁的年龄,却只有8岁孩子的身高,奶奶一家不愿意接受这个有缺陷的孩子,他从小受尽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第一次走进我视线的小辉是那么瘦小无助、孤独而又自卑,在那一刹那,我的心象被什么紧紧地揪住,从那一天开始,我加倍地关注小辉,用爱心与小辉进行心的交流,用双手把小辉带入温暖的班集体中,给他讲海迪阿姨等一些身残志坚的人的故事,大肆表扬他的优秀和坚强。慢慢地小辉又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童真与快乐,找回了自信。看到他面对比他高出一头、体格健壮的同学时镇定自若、毫不惧怕的神情,看到他面对直线上升的成绩脸上绽放的喜悦时。我也尝到了付出的快乐。是小辉的微笑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在无情的.挫折面前,至少,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生活的态度。

9.与孩子一起成长作文 篇九

有人说:孩子的差距,其本质上就是家长的差距,家庭的差距。也许,年轻的父母们在五六年前孩子出生的那时候就成为了家长,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如何做一个家长呢?由二人世界到三口之家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意味着情感的投入和责任的担当。孩子不仅要养还要教,这样长起来的孩子才有教养。家庭决定着孩子的材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孩子材质的不同,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育结果。有的孩子像是“浑金璞玉”,只要假以时日,在教师的雕琢之下必定成器;而有的孩子,却好似“朽木烂泥”,无论教师再怎么努力,在学业上也难有建树。二者的区别多数不是天生的,而是家庭教育的结果。

当孩子从幼儿园成为小学生,家长就要把那种放羊的心态彻底的收敛起来。从此刻开始我们要开始学习怎样去做符合孩子成长需要的父母,做一个能够走入孩子内心的人,这段时光是一段亲子共同成长的时光,因此,我们的家长们也被称之为新父母。新父母们要摒弃的第一个借口就是忙。

很多家长羡慕城市里的孩子教育的怎么好,可是当他们把孩子千方百计送到城市里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如他所料那样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城市里的家长,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家长,无论他们多么忙,总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引导孩子、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家庭教育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感情的投入、正确的引导和热情的鼓励。所以,忙就是一个借口,你们不知道,如果孩子长大成为一个坏人,你将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今天我们聊得就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家长不作为问题;另外一个是家长的乱作为问题。

现在的生活条件即便是在农村也算是很好的,每个大家庭孩子又少。对孩子的娇惯即便是十分理智的家长也会不自觉的放松要求,甚至很多家长知道怎么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就是做不到。看似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则是一塌糊涂,这就是对孩子教育的不作为问题。这样的孩子表现为:无法无天、没有规则意识、没有敬畏之心,缺乏自制性,自理能力又很差。像班里的王米雪、邢凯元、大佳兴、孙雪飞、赵文诵等同学就属于这种情况。表面上这些孩子看起来很活泼机灵,可是当你下大力气去管他时,他们就会手足无措。

这就是家长常说的我们孩子其他的都很机灵,可是一到学习上就不行了。不客气地说,这不是自我安慰,就是自欺欺人。其实,这正好是孩子缺乏教养的正常表现。家长此时要和老师及时做好交流,在家里进行及时的规则化管理,让孩子有敬畏之心,知荣明耻,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假以时日,这些孩子就会慢慢的转变的。

相比较不作为,乱作为的家长危害更大。这些家长一般素质较高,对孩子的期望较高,要求也更为严格。可是,毕竟是农村,琐事繁多,加之认识不正确,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很多孩子批评的过多,甚至有的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软弱、孤僻、自卑。孩子的内心充满着恐惧,对学习和上学有着一种天然的抵触情绪。他们就是我们课堂上沉默的大多数,亲爱的家长们,当你看到,你的七八岁的如花骨朵样年龄的孩子,他们的精神却像七八十岁的样子,甚至即将萎靡的状态,该是怎样的让人心焦啊。

可以预见,这样的孩子,他们到了十五六岁,要么是精神的侏儒,要么就是家庭叛逆者,其实悲剧就从你错误的想法开始。王兴琪、张子航、孙熙彤。王金涛、小嘉兴等同学都属于这种情况,我衷心的希望家长能够多多鼓励孩子,肯定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不一定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成长,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做好孩子的参谋和顾问,陪孩子走一段时间,直到孩子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请记住,越俎代庖,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草是永远也长不大的。

10.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十

【摘要】本文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其中一个子课题《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专题研究》中的研究论文。在培养小学公民责任意识方面研究中发现,可以通过搞好主题班队会,给学生们渗透责任意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阵地,给孩子们宣传责任意识,最重要的便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践行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

【关键词】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师生共成长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198-01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力、义务等公民基本概念,培养具有爱祖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基本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几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围绕研究目标,群策群力,在实践中摸索,在探索中前行,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之路上,开始了自己粗浅的探究。

一、搞好主题班队会,渗透责任意识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调查分析问题等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思考、研究的必须是社会公共问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必须是依靠和参与公共决策的。因此,培养孩子作为小公民的的责任意识,以社会小主人的视角来看待社区的问题,便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主题班队会无疑是最简捷实用的形式之一。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组织“我是小公民”主题班队会时的情景,说到公民,说到法规,说到决策时,队员们迷蒙的眼神仿佛还在眼前。好在自己事先早有准备,将自己在初中政治课本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和盘托出,并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强调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我们祖国的小公民,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告诉队员们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做起,逐步增加小公民责任意识,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以小公民的角色立足社会,体验生活。最后,将顾炎武先生的爱国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板書于黑板之上,话锋一转:“现在就让我们行使一下小公民的责任,一起关注一下社区的公共问题,看看哪些问题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需要亟待解决?”

听到这话,队员们的眼睛闪亮了,立刻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小手就举起来了。第一个站起来的是文杰,他指着校门口方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学校门前有问题,你看啊,校门口的这条马路一年四季往外流脏水,夏季每天像下过雨一样,特别泥泞,而冬季天气寒冷,每天走到这里就像滑冰一样很危险,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解决一下?”他的这个问题引发了不少同学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我也表明了我的态度:“不错,有小公民的责任意识了!”话音刚落,开民也立马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石材垃圾随处乱丢,那些石面子让风一吹,便到处飞扬,都成了我们的“地域特色”啦!”……

那天,队员们提出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却又贴近生活实际,关系民生大计,我意识到通过此次班队会,队员们对公民的责任意识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

二、利用班级文化建设,宣传责任意识

主题班队会的顺利召开,将责任意识的渗透做到了“润物细无声”,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要将责任意识的培养做到常态化,必须加大对责任意识的宣传力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优美的班级环境不仅能陶冶队员们的情操,还能发挥多种育人功能。比如:黑板报、班级走廊文化墙等。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常年保留与公民责任意识相关的版块设计。比如在走廊的文化墙上,我们设计了“小公民知识窗”的栏目,将与公民责任意识的相关内容定期更新,让队员们经常读读,加深感悟;黑板报的一角设立“小公民意见箱”,让队员们把对学校、对社区的意见或建议写上,定期组织队员们讨论解决。在设计人员的选择上,我们让所有的孩子参与设计,提醒队员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员,有责任搞好班级环境,提高他们的集体责任意识。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践行责任意识

经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宣传,责任意识已经深入到每个孩子的心中,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真正培养孩子公民的责任意识,还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来践行和深化。

“校门前的污水问题”是队员们最关心的问题,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来试着解决这个问题,但队员们遇到了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联系所在村委的书记,可人家这位书记非常忙碌,队员们去了几次村委,都没找到人,向我诉苦。有的孩子愁眉苦脸地说:“老师,这个书记太忙啦!不是去厂子里,就是去开会,真难找啊!”有的孩子则一脸愤怒,说:“连村委的保安大爷也不支持我们,说这个污水问题是大人们应该解决的事,关我们几个毛孩子什么事?真能添乱!”我一听,便故意顺着队员们说:“是啊!我们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管这么多干吗?要不我们不管了吧?”队员们听到我这么说,急了,一齐嚷嚷着“不行,我们也是社会的小公民。”我听了,很高兴队员们遇到困难时也不退缩,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小公民的责任。面对队员们的勇气,还能说些什么呢?于是,我和队员们一起想解决的办法。最后,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有一位学生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后,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今天我们又一次来到了村委的大院,因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想办法找到了书记的电话号码,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忙人。说实在的,跑了好几趟村委,可真累死人,真想放弃,但想到我们这是在行使小公民的责任和权利,便让我们浑身充满了力量。因为来得比较频繁,我们跟这里的看门大爷非常熟悉了,他一看我们来了,连忙站起来,说:“这次来得是时候,书记刚刚回来呢!真是一群犟孩子!”看着他纯朴的笑容,想着他态度前后的转变,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交往的真诚!当小公民的感觉真好!”

队员们经过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对小公民的责任意识理解得更加深刻,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一种思想,一种行动。

11.《读懂孩子,培孩子一起成长》观后感 篇十一

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

兰州城市学院实验幼儿园园长

王 丽 娟

“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套书反映了年轻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历程,第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第二部分是教师教育随笔。这沉甸甸的两本书,是一群年轻的幼儿教师鲜活、赤诚的心的凝聚,是她们六年的青春、六年的汗水、六年奋斗的写照。六年弹指一挥间,幼儿园的发展充满了奋发和艰辛,教师的成长充满的坎坷和希望。

她们在和孩子们一起成长。六年来,我园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胸怀、开放的氛围、开放的学习方式来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公开教学、学科小组教学研讨、外出培训学习、对外教学活动展示等,将这群年轻的教师逐步培养成为有“无比的自信心、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分析能力、批判的反思精神”的教师队伍。她们在借鉴别人的经验中主动学习,在多种培训中积极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幼儿园逐渐有了一支善于学习、善于反思、敢于展示思想的教师队伍。

这两本书中的活动设计与教育随笔,所有观点均经历了亲身体验,有理论、有分析、有实践,虽然有些文字显得还不成熟,有些问题还值得商榷,但值得我们欣慰的是,通过辛勤的劳动、积极地反思、认真的总结,教师们的专业能力提升了,教学水平提高了,孩子们的能力发展了。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学习、对事业执着的、强烈的追求和精神。

“和孩子一起成长”作为这套书的题目,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因为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真的很年轻,她们和孩子一样,需要栽培,需要呵护,需要成长,需要成就。这一群和孩子一样清纯、阳光、可爱、年轻的老师们通过六年来不懈努力,让幼儿园充满了生机,让孩子们充满了阳光,让自己充满了激情。

我想,培养优秀的教师没有错,这条路虽然艰辛、虽然漫长,但我们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不断努力。

12.读懂孩子读后感 篇十二

“帮助、肯定、平等、理解、交流、自由”是《读懂孩子眼睛》一文所提倡的六大点,从孩子的眼睛当中透露出不同的信息,做一个善于捕捉孩子信息的老师,从孩子的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

往往我们读不懂孩子的眼睛,产生一定的偏差,没有很好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我的宝宝,你需要什么”,短短的一篇文章,让我读懂了应从全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需要,要从细节入手,更好地去发现孩子,读懂孩子,从一个又一个细节出发,让孩子们的心中充满阳光,他们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见解,需要帮助,希望肯定,追求平等,更希望得到理解。读懂孩子,从理解孩子开始,去帮助有需要的孩子,读懂孩子,学会肯定孩子,肯定他们的付出,读懂孩子,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平台,在这平台上公平、民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拉近孩子心与心的距离。

好书不在多,有一两本足以,好文不在长,有那么一两句好词好句,耐人寻味,找到真理,从这篇短文,我思考了很多,面对孩子,我到底读懂几分?需要的是什么去支撑,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我不由得又陷入了思考。

13.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心得-精选 篇十三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心得篇1

我喜欢读书,我的女儿也喜欢读书,可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才对孩子的发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我的困惑。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电视、网络对孩子的诱惑,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的儿童读物,虽然孩子喜欢读,可我觉着很多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并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对孩子有教育意义的书,孩子又不喜欢。学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非常有意义,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调动孩子和家长阅读好书的积极性。

为了孩子的暑假过得更加充实,我和孩子共同到书店选书,选书由孩子作主,这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买到孩子喜欢的书,孩子爱不释手。我与孩子商定每天写完作业阅读30分钟,孩子有兴趣可多读一些。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只是看热闹,看里边的小故事,显然对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没起到多大作用。于是开始抽空和孩子一起读书,但是由于工作忙,要全都与孩子一起读是很难做到的,于是我和孩子比赛,谁有时间谁看,看谁看得快,谁看完一部分都要给对方讲讲看了哪些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和孩子互相讨论、交流,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时间的时候,我会给孩子读一段,让孩子享受倾听的快乐,然后共同讨论书中的故事、人物、语言,让孩子养成了读书,讨论,思考的习惯。以前孩子读书是读书,懒得做笔记,我和孩子共同读书以来,我们一起边读书边把看到的好词好句画下来,注重引导孩子记录好词好句,让孩子逐步养成了用心读书的习惯,而不是光看故事情节,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孩子基本能做到边读边找好词好句,读书也用心多了,这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与孩子一起共读不仅是分享快乐,同时也要分享困惑。孩子不懂的地方我会谈谈自己的理解,或和孩子一起查资料,家长和孩子都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思维能力。如今,我们的亲子共读是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共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的良好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读书、思考的习惯,使孩子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心得篇2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伴孩子一起成长读书心得篇3

在学校召开亲子共读活动以来,我与儿子一起阅读《小布头奇遇记》和《怪城奇遇记》,读到高兴时,看到儿子哈哈的大笑,听着儿子“接着读!接着读!”的催促声,心里感到很满足,仔细想一想,与儿子一起阅读,真的体会很多。

平时总是发现儿子学的太慢,如此简单的东西却总是理解不了,自己急的不得了,后来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才发现儿子也真不容易,理解比什么都重要,暗暗的告诉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至少在陪儿子阅读的我要有耐心,用儿子的思维体会儿子的生活,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与儿子一起阅读,通过一些小故事,让他知道什么是对错,让他知道一些简单的社会准则,从小就树立积极向上健康全面的的生活学习世界观。与儿子一起阅读,不仅儿子高兴,我自己也感到很快乐,虽然生活很累,工作很忙,但是拿着书给儿子讲故事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放松起来,感觉很温馨。

在阅读时,有时读错了他给我指出来,有时他也能给我讲一些他听到的小故事,问一些我回答不了的问题,才发现他比我小时厉害得多,发现互动学习的效果真的不错,学得轻松,掌握得也快,有点儿羡慕他,要是我们小时候也这样该多好。

14.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十四

家庭教育讲座四十二中 尚吉兰

首先对各位家长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为了你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社会的未来,我们今天坐到一起。教育好这些可爱的孩子是我们的共同的心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溶为一体,才能更好的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只有你们和我们共同携手,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相信我们能有共同的话题。自我校开展“教师访万家”以来,我校已访问了三分之二的学生,从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各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感受到了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困惑,更感受到了教师家访的必要性。因为自己有一个养育十五年孩子的经历,也有20年教书的经历,今天在这里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分分享。

一、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

启示: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 一边学习,一边才会做父母

?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长只有学习才能掌握现代化的育人工具,成为孩子

的好老师,好教练。投资于我们自己,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好家庭好学校。学习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成长家长,成就孩子。我们在家上网的时候,多上家庭教育网站,那里有许多让你免费学习的专家。也可多与有经验的家长交流互相学习。没有人天生会做家长,一边学习,一边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

?

二、严格要求,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 动作拖拉、做事缓慢

? 缺乏责任心、不够关心集体 ? 行为习惯较差、不善于合作交流 ? 学习不够主动、喜欢自由散漫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五年级学生要有做事专心,有责任心,不冲动,诚实守信,还要有懂礼貌的好习惯。做人要友善,团结,踏实,富有同情心。不欺骗,不霸道。因为我们的孩子将来要走上社会,去工作,去生活,这些都是做一个正常人应具要具备的习惯,但我们身边总有学生身上有许多这样那样的坏习惯,如果不改变过来将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比如:

在行为上

1、总有学生不注意个人卫生,到现在还有男生经常不洗脸就来上学,脸都不洗何况身上,衣服;

2、有不爱劳动,对老师布置的任务拈轻怕重,生怕自己比别人多做事,大扫除没有老师和班干部的监督就偷懒不按时完成,相信在家里可能也这样,什么都不干。

3、有买玩具,吃零食现象。

4、另外,有些同学爱说脏话、与同学交谈时动不动就说脏话,很没有礼貌,家长要关注,孩子举止的文明,优雅。(对女生、男生要有意识的教育,男孩子要大气、稳重,不要斤斤计较;女孩子要注意的自身仪表、姿态、行为文雅、大方)在学习方面

1、家庭作业质量不高,在学校有老师管着,作业就一笔一画写,回到家贪玩,做作业就马马乎乎,选择题乱猜,计算题算不对答案;,有的甚至不做家庭作业,或者第二天来学校抄。导致已做过的练习错了又错

学生玩心很重,一下课就跑出去玩,班上很少有学生是留在教室看书的。学习上很被动,不爱独立思考,遇上难题就不动脑筋,等着抄或是老师讲,不懂的问题不主动去问。

3、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非常困难,多是早期没有注意对孩子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习没有动力,没有自信,有的甚至有放弃学习的现象。

三、为家长之道

第一、学会与孩子沟通

孩子十岁前,妈妈扮演的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是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给孩子安全感很重要。现在孩子在慢慢长,我们首先要把自己从权威的角色上放下来,应该说:“妈妈不太知道你们现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你需要妈妈什么样的帮助,详细告诉妈妈好不好?”

用无知的方式更容易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二、对孩子好奇、保持兴趣

兴趣是对孩子欣赏的态度,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感觉到你对他有兴趣。

第三、当孩子做错了时,表达你难过、着急、紧张、担心的感情,而不要直接说孩子错了。而不是一味地埋怨或打骂。

第四、要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干了件不太好的事,妈妈仍旧是爱自己的

第四、要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干了件不太好的事,妈妈仍旧是爱自己的

四、孩子进取心不强 不用功怎么办 ?

教育界名言:

要毁掉一个孩子莫过于每天对他(她)说一遍: “你真笨”!

美国家长的口头禅:你干得很好!你还能干得更好!再试一次!

五、那么孩子能不能批评呢?

怎么批评?先搞清楚了事情再批评。先给孩子一次机会以后再批评(归因)

批评最好能讲道理,不要反复、啰嗦。批评的时候自己不是在“生气”

因为,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肾上腺素会增多,它会关闭人的大脑皮层主管思维能力的神经中枢,使我们家长更加无计可施。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骂成为的六 :多沟通,与老师保持高度一致。

家长和老师是在孩子教育上两个不可分割的角色,我们必需保持高度一致。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教育的最好效果。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随意贬低老师,更不要对老师的要求有所抱怨,这样容易给孩子了借口,也容易把孩子推向你的对立面,如果真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可背着孩子与老师沟通,而不必冲动,这样只能害了孩子。

七:永不放弃,陪孩子长大。

自从生了孩子,我们一辈子便成为父母,教育孩子便成了我们终身的事业,是全天下最大的工程。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总会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不管是好是坏,永不放弃,我们都要接受,都要面对,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尽我们最大的

努力去帮助他们,陪他样慢慢长大。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各位家长,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将是你一生的骄傲,永远的自豪,终生的幸福,这是什么财富都不能代替的。在这里我代表五年级全体教师向你们承诺;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培养好这些孩子,我想说: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希望,教育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吧!愿天下所有家长都有一个好孩子;

愿天下所有孩子都有一双好家长!2011-11-10篇二: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2007-02-22 12:54 景一:

学校运动会上随着“砰”的一声枪响男子1500米决赛开始了,运动员象箭一样地飞跑着,一圈、二圈、三圈,他们脸上躺满了汗水,当我和孩子们正在为运动员加油时,突然看见我们班的运动员周佳同学摔了一跤,顿时我们班的孩子飞快地跑过去准备搀扶他,这时却见他从地上迅速地爬了起来继续向前冲着,他的步子显得有些踉跄,额头上也多了很多豆粒大的汗珠······终于他跑到了终点,我狂奔过去把他拥入怀里。

景二:

终于迎来了首场诚信考试即无人监考,孩子们既紧张又激动,个个欲欲跃试,想在考场上一决雌雄;另一方面也考考自己,诚信到底有多少分?

考试在紧张而有秩序的情况下进行着,我一次次走到教室外观察着孩子们的表现,虽然考前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可心里总有一块石头放不下来。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好不容易盼到了考试结束的铃声,孩子们欢呼雀跃着走出考场,从他们的状态看出他们这场考试的感觉不错。

“相信自己!诚信从我做起,老师为你加油!”结果表明没有发现任何人有偷看行为。诚信考试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也让我更了解了自己的孩子们。景三:

啪、啪、啪······随着教室里传来阵阵拍手声,孩子们脸上个个都显得既紧张又高兴,当主持人陈琼宣布“先行班第二期读书讲故事”比赛现在开始,孩子们的热情异常高涨。第一个上台的是董超同学,他向同学们讲述的是周恩来的故事,接着上台的是一直在教室里默默无闻的顾晓盈同学,她已能完全脱离书稿向同学们讲述读《骆驼祥子》的真切感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她已被书中的主人公精神所感动,她的言语也越来越激昂,只听“生活中有再大的困难,永远也难不倒勇于抗争、顽强拼搏的强者,我愿做那强者,不断战胜自己!”此时此刻孩子们群情激昂,教室里的气氛掀起了一个高潮。

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多么重要!

景四:

一日我们班去“常熟尚湖”进行秋游一日活动。在去尚湖的一路上,我们班的包车里时时飘出孩子们那动听的歌声,话筒不停地在孩子们手里传动,陆文栋、陈凯、程晓红、张亚芳等一个个都演唱了歌曲。孩子们唱着自己喜欢的歌,是那样的陶醉、专致,我也不停地为他们鼓掌,并不时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与他们一起分享歌声带来的快乐。这时坐在一边的陈凯同学也禁不住站起来为大家演唱歌曲《龙的传人》,声音虽然显得有些稚嫩却是那样的高亢,孩子们和着音乐的节奏拍着手,此时整个车厢都沸腾了,就这样我们一路欢歌来到了风景点。我是一个音乐老师,虽然工作已有十几年了,可当班主任我却是一个新手,到现在我的班主任龄才只有一年半。记得一年半前当学校领导把这一重任交给我时,我的心呀象水井里的吊桶 ——七上八下,没个底。班主任的工作是那样的琐碎、繁杂,每天我都象坐在火药桶上,随时迎接炸药包的爆炸。以前只知道班主任不好当到现在总算尝到了滋味,那个苦和累只有我们自己来品尝。然而一年多来与孩子们在一起我却尝到了无穷的乐趣,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孩子们让我的生活更充实。下面我来谈谈这一年多来的亲身体会:

一、与孩子在一起我学会了自信。

我们班是个普通班,共有五十四个学生组成,由于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班里一半以上都是借读生,他们大都是外地到无锡打工的子女,家庭情况较复杂。在初一刚开学时班级同学普遍缺乏自信心,他们因为没有进入特色班而一个个垂头丧气。班里又有三个全校闻名的“金钢砖”,孩子们看着我这个新上任的班主任,又是一个每星期只给他们上一节音乐课的音乐老师,再加上家长的顾虑,一星期后他们普遍表现出对自己的班级缺乏信心,有的孩子对我一片茫然。面对这样的一种班级面貌,加上我对班级管理又没有经验,很是忧虑。我常常为自己没有时间与孩子接触而伤透脑筋,学生的时间是那样的宝贵。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如果缺乏一定的时间保障是不可能做到的,再说我们老师和学生之间本来又相隔了一个鸿沟,所以为了多接触、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平时我只能靠课间十分钟、中午和放学后那有限的时间和孩子们接触。同时常常与学生家长电话联系或进行家访以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慢慢地我的工作出现了一些转机,孩子们对我的信任度增加了,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出现了新的困难。如上课时常有同学插嘴、某些同学常常是脏话连篇、有的甚至动不动就要打架,当遇到这些困难我总喜欢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商量商量,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因为他们正好和我的儿子同龄,所以我常常以自己对儿子的要求来要求他们。“在家做个孝顺的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的学生。”每天看着这一大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他们,对自己的这份班主任工作也有了信心。由于平时儿子住在学校,所以我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我的这帮孩子们身上。开学两个星期后当班里的同学已基本互相了解,我便结合我音乐老师的特长,发动全班同学创作了班歌《我能行》,歌中唱到“如果面前有一座山峰,我们就勇敢去攀登;如果眼前有一场暴风雨,我们就奋力去迎接。跌倒了,爬起来,说一声我能行;失败了,不放弃,说一声我能行······”班歌的诞生极大地鼓舞了全班同学的士气,它把我们五十五颗心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每当孩子们情绪不良、进行班队活动时我们就唱起它,那催人奋进的歌声时常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如今我们的第二首班歌《咱先行班的人》也应运而生,歌声时时激励我们先行班人走向美好的明天。

我们知道如今的孩子由于家庭生活条件等原因,学习缺乏主动性,又普遍存在懒这个坏毛病,零四年三月份我班有幸成为学校“积极情态、高效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行班。作为先行班的班主任我更加懂得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孩子们日常的表现给了我一份自信,每当我们班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时,我和我的孩子们总是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我们能行!“虽普通,但不平凡!”是我们的宗旨和努力的方向。在学校第十届文化艺术节闭幕式舞台上我班的孩子们热情地为大家跳了一个《青春韵律舞》,看到孩子们充满喜色的脸,一向沉稳的我禁不住在台上也和孩子们一起跳起舞来,我们一起随着音乐的节拍舞动着身体,那时的我象孩子一样忘乎所以。在零三年十一月份当我接到通知要到南京去

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江苏省音乐教师骨干班培训时,那时我可为难了,看着这帮朝夕相处的孩子们我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困惑的我和孩子们商量了一节课,最后还是孩子们给了我勇气和信心,让我能安心的去南京学习并面对省级骨干教师成功地开了一节课。

感谢孩子们给了我信心,是他们让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活力。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与孩子们一起你会享受到人生最美丽、快乐的时刻。

二、与孩子在一起我学会了宽容。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与孩子在一起的工作过程中,我常常会接到孩子的投诉,受理起来无非是他先打或骂我,或者他拿了我的东西,我才动手去打他或者骂他的,总之,整件事我都没错,都是别人惹是生非,我只是为了自卫,是逼不得已才反击的。经过调查,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是无心之过,这种事处理的多了,不由的让我产生了深深地思索,人和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我们班有位男生,由于他从小母亲早亡,他这根独苗在家里很受爷爷奶奶的宠爱,因此养成了他的极端任性,稍不顺心他就要动手、满口脏话,惹得班里无一位同学愿与他同坐,为此我特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学会宽容》的班队课,让孩子们懂得当与他人之间有矛盾、发生争执时,要学会平心对待,对他人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忍让。宽容是一个人的美德,学会宽容,生活才有阳光。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班的“三大金钢”常会令我的工作出现被动局面,为此我一边付出我全部的爱心极力去帮助他们,一边使出我的计策对他们的小团体进行分离,做到逐个击破,逐个挽救,让他们能象其他同学一样绕着班级的圆心轴进行固定旋转。可情况常常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有时我的一腔热情会换来孩子们的一片责怪声和埋怨声,那件触目惊心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深秋的一天,天阴沉沉的,外面吹着寒冷的风,这时我们班教室里正在上着语文课,今天语文老师讲的是文言文。坐在最前排的“三大金钢之一的高辉同学坐不住了,不时回头与后面的同学讲话,因为他实在听不懂上课的内容,所以他一会儿对另外两大金钢笑笑,一会儿又发出很难听的怪笑声让其他的孩子们无法听课,下课后我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找他谈话让他注意控制好自己,可到第二天上语文课时他又故伎重演,为顾全大局我把他换到了教室的最后一张座位上,目的是不影响其他孩子上课。可是我这样的做法却遭到了班里一些孩子的阵阵责怪声,他们认为我这样做是要放弃对高辉的教育了,一张张纸条传到我的手里,老师你不是说我们是一家人吗?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学的,你这样做是否是置高辉同学于不顾,让他放任自流,老师,我们都是你的孩子,可是你怎么可以这样残忍呢?你的宽容心何在?现在虽然高辉他做错了,他还不懂事,我们大家会帮助他的,求求你不要放弃他······一句句刺心的话语让我喘不过气来,想不到一件小事会引来孩子们如此多的意见。我可正是小看他们了。孩子们的纯真、率直让我无地自容,孩子们是如此的追求完美。从这件事以后我懂得了不能再小瞧我的孩子们!“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在工作中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孩子,蹲下身来和我们的孩子交朋友,你会其乐融融。

三、与孩子在一起我学会了有恒。

我们班每个孩子都有一本用心记录自己成长历程的“成长心路”本,它让孩子学会记录每天点点滴滴的进步,不断反思、不断促使自己进步,一年来它已成

为孩子们成长的好帮手。“成长心路本”要求家长每天签字,一方面它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构建一条家长与孩子情感交流、家长与学校信息反馈、学生与老师心灵的情感纽带,通过这一本“成长心路”本,它让我们师生的心灵走得越来越近,每天我都要化两节课以上的时间进行批阅,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逐个解答,并针对孩子的心理需要进行辅导。每天批阅孩子们的“成长心路本”可以发现好多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小秘密,孩子们也已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妈妈。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课间操时间,一听到下课铃声,我急忙快步走到教室门口。因为今天学校要组织第一次学生逃生训练,全校师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有序地集中到学校大操场。在体育委员周佳同学的一声命令下全班同学很快排好队,接着我带着全班同学快速下楼安全地在5分钟之内赶到了目的地,点好人数,一个都没少,于是我马上把所到人数上报给德育处张主任。第一次逃生训练孩子们表现得很激动、兴奋,这次训练将历时一星期,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旦发生火灾等意外情况时逃生的生存能力,明天全校将进行一次逃生训练比赛,作为班主任的我非常相信我的孩子们,相信他们会赛出好成绩。孩子们,加油!”这是我在04年10月19日的工作日记一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与孩子们在一起我学会了坚持写日记,每天记录我和孩子们在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平时工作很忙,作为家庭女性家务事又多,每每想停止,可一想到孩子们那期盼的眼神我还是坚持了。一年来我的日记字数也已从几百字上升到了七万多字,随着字数的增加我对自己也更有信心,“成长心路本”让我和孩子更加亲近,写日记让我对做事需要恒心的道理更加理解透彻。学会有恒,让我和孩子有了更多的毅力,每天我都要把我的日记读给孩子们听,当他们听到自己的名字不断出现在老师的日记本里,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孩子们写作业,而我也每天做着我的作业,天天记日记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教会了我做事要有恒。

四、与孩子在一起我学会了面对。

“老师,昨天我错了,是我不对。是我的错误又一次影响了我们家的荣誉。老师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努力改正的。”当我看到这贴心而真诚的话语,作为老师的我为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幸福。与孩子一起,我懂得了要尊重孩子,要尊重孩子们的犯错。十个手指十样长,54个孩子54颗心,这帮活泼调皮的孩子让我的工作更具挑战性。常常在梦里喊着他们的名字,又常常怕他们哪一天会闯祸,日思夜想,学生成了我们老师生活的全部,我来到蠡中这个“家”生活的日日夜夜,我和孩子一起面对我们生活中的痛苦和欢笑。每当我们获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一起庆祝;每当我们与荣誉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一起伤痛。在工作中我始终抱着这样的信念,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得最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为此遭到了个别孩子对我的偏见:老师你为什么做什么事都要争第一。我告诉孩子为什么做事要做最好的道理,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用。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人人都会十分关注本班学生在全校性活动中的成绩和排名,似乎那是决定你这个班主任能力的体现。刚当上班主任的我也是这样,班级学生的每一项成绩测评都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情绪,喜怒哀乐常会现在我的脸上,孩子们也常常是胆战心惊。如在我们蠡中校园每天下午都有一节属于学生自己学习的自主课时间,那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觉学习能力,此时班内无一个老师,学生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学习行为,不能讲话、随意走动,学校派一位不同年级的学生负责检查,并对这个班的纪律进行评比,红星为纪律很好,黄牌

为不好(有两个以上同学讲话),每日评比结果要在全校公示栏上公示。因此每天的自主纪律成了我们班主任管理班级反映的重要方面。为了自主课有个好的纪律,在班里我们班主任要做很多的工作,一颗红星牵动着班级每个孩子的心,它时时激发着班级学生的荣誉感。有一个星期我们班连续出现了两块黄牌,因为有几个同学控制不住自己和同桌在课上讲话而被值日同学打了黄牌。当时看到黄牌的我可谓是火冒三丈,把孩子们痛骂一顿以后觉得还不解恨,于是我整天板着个脸,一星期心情没好过,因为很要脸面的我无法接受这个结果。然而在每天的 “成长心路本里”有的孩子写到:老师,您凶起来好可怕,象魔鬼一样。请您不要生气了,相信我们会把红星夺回来,我们一定会争气的。那几天孩子的眼光和文字让我读懂了什么是面对,渐渐地我学会了要如何去面对自己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于是我又和孩子们走到一起讨论、分析、反省,让孩子们逐步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班级荣誉有很大的影响。

“生活是一面镜子,它对你笑,你就笑;它对你哭,你就哭。”一年多来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风雨日子,我们有时走起来一帆风顺;有时走起来却是弯弯曲曲;在孩子们渐渐长大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篇三:亲子共读-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亲子共读-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成长

我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每日为工作劳碌,回到家只想看看电视,玩会电脑,渐渐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每天惦念的不是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就是电脑里面的游戏。随着孩子的年纪越来越大,出现了情绪暴躁、睡眠不好、做事情不专注等等情况。我们才真正意识到电视和电脑对她的伤害有多大,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和阅读家教方面的书籍,我们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阅读的习惯,在亲子阅读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一些适合我们家庭的读书方法。

一是我们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家里专门购买了一个书柜用来放置书籍,孩子知道是专门为她买的书柜后非常高兴,书柜的建设并不难,难的是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要“言传身教”,一开始,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我们忙别的事情,也不开电视和电脑,到她写完作业,我们就拿起杂志或者报纸专心致志的看,起初孩子总想看电视和电脑,我们就让她看一会,既不强制她看书,也不理她,孩子天生有很强的好奇心,看见爸妈那么专心的看书看报,就会认为书里面有更好玩的东西。渐渐的她就会凑到爸妈跟前,要求一起读书,就这样我们把孩子引到了读书的这条道路上。

二是不仅让孩子好读书,还要让孩子读好书。现在书籍市场良莠不齐,经常有不好的书籍鱼目混珠,作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看书,首先就要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充满童趣的书籍,和孩子共同阅读,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体验大自然的美妙,探索科学的新奇,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慢慢的孩子的知识面变得开阔起来,思路也活跃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提出一些问题让

孩子自己来思考,就这样经常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观点和看法,哪怕她的想法有失偏颇,也不粗暴的否定,毕竟很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会尽量解释,有时候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如果争执不下,我们还会一起查找其他书籍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一直兴趣盎然,我们也随着增长了一些没有关注的知识,一起享受到了亲子阅读带来的乐趣。

有很多父母常常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我以前也存在这样的困惑,经常是我买给孩子的玩具或者书籍,都不是她想要的,甚至经常不知道与她说些什么,怎么能让她高兴。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讨论书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可以通过书中主人翁待人接物的态度来教育孩子,我还了解了孩子很多的想法和需要,和孩子的心灵更加的贴近,让我们一家人的情感更加亲密。

上一篇:种下一片希望作文800字下一篇:常规教育如何抓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