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

2024-09-22

早期教育(共14篇)

1.早期教育 篇一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

早期教育指导师

项 目 说 明

呀咪教育

职业背景

早期教育是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它通常被人们分为0-3早期教育和3-6学前教育两个部分来区别认识。就国内早幼教教育发展而言,0-3早期教育和3-6学前教育正趋于统一,我们能看到的是各知名早教中心开设幼儿园、各实力幼儿园创办亲子园或招收低龄孩子,而事实上站在教育的角度来看两者确是密不可分的。3-6岁学前教育更被我们所熟识,目前一些高校也作为试点开设0-3岁早期教育专业。培训大纲

第一模块:亲子教学实操及幼儿园如何创办亲子园 具体内容:

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教行业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和趋势 亲子园与幼儿园的区别和联系 亲子教学与感觉统合教育 亲子教学与蒙氏教学的结合运用 亲子教学园课程设计

如何编写亲子教案、亲子教学在幼儿园及社会中的开展 6—36个月婴幼儿心理生理发育特点(详细),课堂案例(包括 游戏、音乐等婴幼儿各月龄段课程活动案例编排)亲子园教师的必备素质

亲子园选址、装修、环境布置、教具选择等筹建指导 亲子园招生、运营、管理制度等指导 亲子教学活动的流程 各月龄段亲子教学示范课演示

教学目的:帮助教师掌握亲子教学技能;帮助园所管理者了解在园所内如何创办亲子园,完善园所教学的系统性,体现园所专业性,并实现创收等。第二模块:奥尔夫音乐 具体内容:

如何在以0~3岁幼儿为主的亲子课中运用音乐教学 如何制定音乐教学的目标、内容选择、方法运用、模式设计 幼儿音乐教学的课例详细分解与示范 律动教学的目标、方法、特点、原理及案例 律动教学的特点、与舞蹈的区别 节奏、语言、声势练习示范 单声部、多声部的乐器练习示范

唱歌与律动、节奏、表演的结合及案例 音乐与故事、场景、角色及综合表演

教学目的: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学习用不同的音乐游戏来发展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音乐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实用的幼儿园日常音乐教学的组织,丰富教师的音乐教学手段。第三模块:感觉统合 具体内容:

感觉统合理论的起源 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危害 感统教具的使用与操作演示

感觉统合训练在0—6岁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统合训练课例分析

教学目的:帮助在职老师实际解决0-6岁儿童课堂表现好动、注

意力不集中、指令执行困难、社交能力差、不爱参与集合活动等诸多实际教学问题。

第四模块:蒙氏教育 具体内容: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氏理论精髓和创始过程及发展情况 国内蒙氏教学方法的来源和应用情况分析

日常、数学、感官、语言、科学文化领域的学习和指导 蒙氏教学法课例示范 蒙氏教具的规范操作演示

教学目的:帮助教师在掌握蒙氏理论与教具操作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教育观,采用合理的方法与教育技巧,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儿童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媒体报道

学习教材

证书样本:

证书查询:学员在取得证书后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网”查询。或直接扫描证书二维码进入网站查询。证书查询网站:http://

官方微信:yamieducation

2.早期教育 篇二

关键词:卡尔·威特,早期教育,自然教育,父母

卡尔·威特因传奇的教育经历, 成为了早期教育史上具有跨时代、跨地域历史意义的榜样。在2000年后, 中国女孩刘亦婷的母亲正是在这些片断理论的启迪和指点下, 将她培养成出色的人才, 并写了一部有关女儿成长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那么, 究竟卡尔·威特具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 以至于成为中外教育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呢?

卡尔·威特, 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 出生本是有些弱智的儿童, 经过早期的培养, 在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 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 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如此巨大的成就不得不让人感到吃惊, 同时, 探求教育背后的教育思想, 更值得让我们关注。

一、始终贯穿的教育理念

1、教育的基础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性地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同样环境背景下的孩子, 父母平时有没有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关注程度的多少, 对孩子今后的教育产生重要影响。正如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卡尔·威特说:“对于孩子来讲, 倘若家庭教育不好, 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 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老卡尔·威特很重视家庭教育,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强调教育要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而且“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 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 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 这种作法是有失天性。”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具有终身性和潜在性的。

2、教育的及早性——早期教育

及早实施早期教育必不可少, 胎教就是一种适时教育, 是一种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思想传达。教育家爱尔维修就早期教育论述时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 仅仅由于环境, 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 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 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 只要教育得法, 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可以看出, 爱尔维修对于环境和教育持很肯定的态度。

卡尔·威特的成功正是他的父亲及早进行早期教育的结果, 在婴儿时期卡尔反应相当迟钝, 先天的禀赋不足使得这位父亲很悲伤, 但是他没有绝望。他认为这孩子天生的禀赋不太好, 那么就一定要尽力使孩子的禀赋发挥出八、九成, 甚至更多, 固有的事物我们不能改变太多, 但对于仅有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就是成功的教育, 这就需要尽早的进行教育。这与维果茨基所倡导的“最近发展区域”有一定的相似性, 都是在儿童原有的能力基础上, 通过后天的教育, 发展其最大的潜在能力。

3、教育的纯粹性——自然教育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让孩子在最丰富、生动地大自然中熏陶中成长, 是最有效地教育。卡尔经常被父亲带去大自然, 身临其境中告诉他许多关于植物和动物的知识, 游历许多国家, 认识许多人文知识。

二、时刻铭记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 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认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能力去犯错误, 也同样有能力去纠正和改正错误, 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

2、“快乐化”教育

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 并没有建立在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 相反, 他在求知欲中感知快乐。这种快乐学习是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与需求。

3、“个性化”教育

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因时而教、因事而教。我们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个孩子都是完全不同的。只有运用好一些规律的东西后再加以个别化得教育, 才会使得教育发挥他最大的作用。

三、实践中运用的教育方法

1、在玩中学。

在游戏中培养的能力都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力的基础, 老威特在与儿子的游戏中, 教会一些生活常识或知识。比如, 他会在桌子上面放一些东西让威特看, 然后悄悄的拿走或是调换其他物品让威特再看, 然后问他“什么东西不见了, 什么东西调换了?”多么简单的游戏, 卡尔却乐此不彼, 而且在玩中培养了他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2、不要轻易施暴。

父母对孩子施暴, 孩子可能变得更残暴, 模仿是儿童时期特有的特征之一, 如果家长的榜样没有做好, 儿童会将其所看、所感自然地运用到生活事实中。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不应该因为孩子小, 就觉得他们什么都做不来, 什么事情都要替他们做, 实际上, 儿童的潜力是不容小视的, 这种做事情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是在不断练习中学习的过程。

卡尔·威特受教育的经历, 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学习的, 我们应该从这个个案中看到这个成功的榜样, 给每个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 使其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这也是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德]卡尔·威特著, 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 京华出版社, 原书说明第6页。

3.重视幼儿早期教育 篇三

纵观园内外学前教育的辉煌历史,古往今来,孩子的早教与成长始终是国家、家庭以及幼儿园的永恒课题。当年美国对前苏联发射成功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反映是:“今后,我们美国的国防线在幼儿园,而不在边界上。”我们国家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政府也已把早期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得孩子的生命早期就得到了社会、家庭以及教育界的重视和关注。

一、早期教育的认同

根据早期教育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研究揭示的原理,人的发展以幼儿阶段最为关键。观念的认同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思想基础。早教也是一门科学,有他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准确地了解、把握、遵循规律,才能立足本园本土,去探寻早教中真正的密码,去采摘早教田园的硕果。

1. 生命早期的任务

当婴幼儿被赋予新的生命进入这个世界,一个重要的任务就展现在个体生命的面前,他们要理解自己是谁,周围世界怎么回事,自己应该从生活中吸收些什么,丢弃些什么等等。从生理方面来看,孩子生命刚诞生时处于一种明显的弱小状态,但是潜在的生命力却无可阻挡。饮誉全球的早教大师蒙台梭利曾论述过生命早期的发展:他们内含生机勃勃的冲动力,通过与外界的交往,不断地进行创造活动,使自己得到充分地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从心理方面看:生命的个体不仅作为一种肉体存在,更作为一个精神的胚胎存在着,只是隐藏很深,同样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呈现出自己特有的个性。生命的任务要十分重视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密切联系,强调协调发展。而这个适宜儿童健康成长的生命环境必须由了解婴幼儿、理解婴幼儿内在需要的幼儿园教师或孩子身边的人来完成。

2. 早教决定人生

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生长发育最为迅速,身体各系统都在发展,其中神经系统发展较快;到3岁时大脑的基本生理特点已与成人接近,而且他们的高级情感也开始萌芽,自我意识也开启大门……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曾对早教作过精辟的论述,并得出明显的结论: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根本没有什么天才和蠢才之分,资质的良莠实际上完全依靠后天的教养而定。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研究更加令人深思,他们认为:婴儿的脑子必将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这就是研究人,重视人早期教育内涵正日益倾向摇篮中的小生命的真谛。

3. 晚教的遗憾

国际早教先哲对人的逐渐进步是这样论述的: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潜在的能力,这种潜在的能力如果不及时开发和利用,它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就是风靡全球的“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也就是说刚生下来的孩子具有100%潜能的话,如果一出生就对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有100%能力的人;如果从5岁起开始教育,即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为80%能力的人;而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的话,即使教育得好,也只能达到60%的能力。这就说明,教育开始的越晚,孩子潜能实现的越少,它能影响一个人今后的作为甚至一生的命运。

二、早期教育的使命

教育应当与人类智力的曙光同步,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只重视孩子智能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早教,或者说才做了一半。站在时代教育的前沿,结合我国、省、市的实情,在物质条件丰富了以后,精神、品德的萎靡成了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诸事都呼吁要从娃娃抓起的今天,美德教育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首当使命,我国的国情是全家一个孩子。一出生就陷入众多成人的包围,受到了过度的保护,过份的干扰,过早期望和过当的投资……因此培养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尊严,有理想和科学追求,有宽容的合作精神和和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早期教育的核心使命。

1. 爱的教育

爱孩子是家长与老师的天性。最好的教育应从孩子的需求开始,孩子需要爱。充满爱的环境是孩子的成长食粮,婴幼儿就是在追求爱和给予爱的环境中成长的。爱是我们老师的胸怀,是宽纳孩子的温暖空间,最好的爱应该带着感情去观察孩子去理解孩子,把他们的需要放在首位。

对新生儿的初次爱抚,吃奶时婴儿和母亲间的视线交流,母亲对婴儿的逗笑以及母亲对婴儿出声时的应答,这都是爱的本能。随着孩子日益成长,我们的爱应该越来越明智,凡偏爱、溺爱都不是正确的爱。对孩子期望过高、关心过分、呵护过多都不是给孩子的真爱。那么真正的爱的教育是什么?真正的爱最好是适量的爱,从妊娠、生产、育儿、教育的角度出发,让我们重新看待孩子、什么是应该的爱、什么是必要的爱、什么是不足等等。和孩子一道共同走上一条爱的道路并一步一步接踵走下去,这样不但让孩子从上一辈身上体验到真爱的感觉,还能唤醒孩子的爱人之心,长大后还能依据这种爱,去创造他们的新的爱、新的生活与新的世界。

2. 善的启蒙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儿童成为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要求放在一切要求的首位。善良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假若一个孩子没有善良,他的聪明、他的勇敢、无所畏惧等品质越具备,将来对社会、家庭构成的危险越可怕。

五千年中华文明已总结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渊源,3岁前的孩子已完全展示出他们善良的一面。比如小手刚伸开会抓东西的时候,他们很乐意把东西放到大人或别人的手里,然而成人却经常喊“宝宝自己玩!自己玩”。除些之外,“自己吃!自己藏着”!更有甚者“不给他!不给他”!这些有意无意地教育正一步步将婴幼儿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引向别处。爱的萌芽,善的开始。没有同情心就没有善良,没有善良就没有道德,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把善良植入孩子心中。关键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时刻把握好孩子善意萌芽的关键。

3. 美的熏陶

4.早期教育教案 篇四

张平

调查:宝宝任性的N种表现

10位妈妈代表回复

添添妈咪

我家宝宝才2个月,对于任性已表现得淋漓尽致: 1.特别不喜欢喝水,如果你硬给她喝,她使劲抿着小嘴不肯;万一你得逞了,她会毫不客气地吐得一干二净;要是你再强迫她,她就放开嗓门吓唬你!

2.喜欢洗澡,却不喜欢穿衣服的时间太长。如果你慢慢帮她擦爽身粉,做抚触,开始她还有滋有味地享受,再搞下去,嘿嘿,真怕邻居家向管理处投诉。

3.老公不小心给她尝了一下沙糖橘的味道,便怎么也不肯罢休了,非要再吃不可。可惜她太小还不可以吃,不然真不愿

让她失望!

4.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肯一个人睡,非得你抱着,还得走来走去,一坐下她就知道并大哭大闹表示抗议。累啊,不明白那

么小怎么什么都知道!

2个月的宝宝,正处在培养对他人的信任感的阶段。那么他通过什么方式去考察他人真的关心他、重视他呢?很显然就是你能否满足他的种种生理需要。

这个时期,他已经有味觉了,会喜欢甜的味道,相对不喜欢白开水;他渴望被抚触,喜欢被人抱着的感觉,但是对穿衣服被扯来扯去非常感冒。总的来说,添添的要求还是基本的生理需要,不算过分的要求。

丁丁宝贝

我的宝宝快5个月了,极端任性,现在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

是好。

首先,只要是他不吃的东西,比如药,我捏着他的鼻子灌下去,他如果用舌头弄不出来,呕也要呕出来,可是感冒了总不能不吃药吧?再就是喂奶粉,他看到奶瓶就拼命哭,如果你非把奶嘴塞进他嘴巴,他就拼命挣扎,最后屈服的总是我。再说玩吧。每天只要到了差不多时间,不管刮风下雨,他坚决要求下楼,否则哭闹不休,而且撕心裂肺,咋办?再冷也

得下楼。

睡觉也一样,从来没有安安静静睡过,非得你抱着睡。你把他放在床上让他自个睡,他就是再困也要睁着大眼睛,不然就哭,直到你一抱起他,他马上就能入睡。

丁丁所处的发展阶段与添添一样,现在所有的一切都要以生理要求为主。药和奶粉的口味,总是比母乳差;外面的世界总是比家里的小天地精彩;有人抱着总比自己孤零零躺着好。当这些不被爸爸妈妈所理解时,宝宝只能用哭来反抗啦。

〃〃〃〃〃〃

妈妈应对宝宝任性的有效招术

对任性行为的判定

要应对宝宝的任性问题,先要判定宝宝的行为到底是不是任性。如果宝宝的行为只是他的一种基本需求、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那么爸爸妈妈就不必太紧张,不然有可能由于你的反应夸张,反而强化了宝宝的某种行为。如果宝宝的行为确实是任性问题,这时才需要“对症下药”。Q:如何判断宝宝真的任性呢? A:任性行为必须同时具备3个特点: 1.宝宝有清晰的认识

不要认为宝宝真的年幼无知,大部分宝宝并非不懂道理,而正是他懂道理,知道自己的行为不能得到允许,所以采用这种非正当手段。

2.宝宝专门针对某些对象使用任性招术

正是由于宝宝十分清楚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所以他往往也就比较“心虚”。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他专挑好说话的人使用这招,像和气的爷爷奶奶、温柔的外公外婆、心软的妈妈、难得一见的小姨,往往是宝宝任性的“攻击对象”。3.想要达到某种不合理的要求

宝宝任性的目的往往是要达到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反之如果他的要求是正当的,那么也不能用任性来描述宝宝的行为。3岁的宝宝不要吃饭,就要吃糖,显然他是在任性。5个月的宝宝喜欢吃甜的东西,不喜欢吃淡的粥,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本能反应。家有任性宝宝,爸爸妈妈这样做 〃建立宝宝自我管理

尽量保证宝宝的生活有规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比较容易让宝宝建立自我管理。

如果每天宝宝都早早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那么他就会习惯于这样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做事。反之,如果每天生活不规律,今天起早了可以在床上玩会儿玩具,明天起晚了就叫出租车去幼儿园,那么在宝宝的逻辑中,就会有这样的想法:这件事情没有关系,爸爸妈妈总归会有补救办法的。久而久之,宝宝就会有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进而用任性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宝宝做好约定

都说洋快餐的营养不均衡,可是一次都不让宝宝吃,是不太现实的。和宝宝约定每两个月吃一次,远远比将宝宝拖开主动得多。当然,良好的约定需要有规律的生活为基础,另外就是爸爸妈妈要绝对讲信用,不然诚信没有了,规矩自然也就没有用了。

〃恰当的预先提示

“知子莫如父”,爸爸妈妈总是最了解宝宝的人。所以,在宝宝容易任性的事情发生前,就预先提醒他一下你们之间的约定,预防他任性的发作;不要等他发作了,再骂他如何不乖。

陆陆妈妈知道陆陆一进超市就没完没了,为了帮宝宝克服这个毛病,陆陆妈妈和陆陆约定:每周只能买一次东西,费用不能超过5元钱。一开始怕陆陆忍不住,妈妈一周只带他去一次超市,并在超市门口再次提醒他:“只能买5块钱的东西”。随着陆陆控制力的增强,现在一周带他去好几次超市,他也能忍住不买东西了。

对于宝宝来说,真正保护好他的自尊心的做法是妈妈提前给他提醒或提示,以免错误行为的发生,而不是对错误行为的包容。〃转移注意力

当宝宝任性时,可以用其他有趣的事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我们今天要早点回家,因为你要看的动画片快开始了。” “今天妈妈买了花,你能回家帮妈妈插花吗?”

一般情况下,只要活动能吸引宝宝的兴趣,他都会“掉转矛头”。〃冷处理

如果转移注意力这个招数没有用,那么就要升级用冷处理的办法了。任性的宝宝其实很清楚: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所以有时候,只要爸爸妈妈让宝宝一个人静静地想一想,往往就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我现在有很多事情要做,这样吧,你自己在这里想一想,我过3分钟再来看看你。你如果很生气,那就在这3分钟里生气。”

每个宝宝的情况不同,不知道这个招数是不是对所有的宝宝奏效。但是这个方法我使用过很多次,每次都表情严肃、低声地、慢慢地一字一句跟宝宝说清楚,没有吼也没有动手,效果却非常好。〃运用自然后果法

如果冷处理都没有用,那么就要用最高级别的方法了——自然后果法。这种方法旨在让宝宝从行为造成的自然后果中,获取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法。

“零食吃太多了,晚饭吃不下?那今天就不吃晚饭了,但是不许再吃零食。”

5.早期教育的沿革 篇五

170年前,德国的卡尔·威特在早期教育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威特使早期教育给社会以影响。从这一意义来说,威特是早期教育的创始人。

让我们就威特提出“教育可以无止境地挖掘孩子的智力”这一点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重温一下早期教育的历史吧。

卡尔·威特的孩子出生后,在小卡尔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卡尔·威特就开始对小卡尔进行教育。对此,连威特的妻子都认为是浪费时间,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并不那么聪明。镇上的老师都十分感兴趣地看着事情的发展。

然而,没过多久人们便不再暗自发笑了。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有点笨的小卡尔刚4岁就已成长得和普通孩子一样了,6岁时他的才能远远超过了同龄的孩子,9岁时才能便增长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尽管很多老师抱着传统的看法认为孩子的智力是先天决定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反对威特。这里有威特牧师的一位朋友于1810年3月(小卡尔大约10岁)写给威特牧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朋友:您完全实现了您的诺言。您的孩子卡尔已成长为您曾经保证过的那样的孩子。不,他完全超出了您所保证的程度。10年前,您在我们的病友格罗比茨面前兴奋地说,不久您就要做父亲了,我曾热切地希望您能有一个健康的婴儿。您还说了一句令我难以忘怀的话:如果我能有一个身体健康的儿子,我一定要把他培养成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当时,我反驳了你。而且,从那以后我一直对您是否能实现您的愿望表示怀疑,我认为您的儿子能否成为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并不在于孩子的健康状况,而取决于他先天的才能。

“后来,格罗比茨告诉我说,您已经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曾经被老师看成笨孩子的瑞士少年教育成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孩子。当时我曾经对您说过,请允许我在亲眼见到您的孩子并判明其是否果真已如您所说的那样成长起来之前不下结论。

6.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篇六

-----李彦莹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父母便肩负起了养育和教育孩子的重任。随着新一轮婚育高峰的到来,以80后为主的年轻父母逐渐增多,已习惯被他人重视的1980年代“大孩子”们,该如何扮演自己的新角色呢?诚然,对许多初为父母的80后而言,养儿育女问题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一种挑战。孩子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年轻父母的重视,早期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如何进行早期教育?这一系列的问题,困扰着大家。

什么是早期教育呢?就是按照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尽早地教育他们,促进他们在体、智、德各方面的发展,或者说就是从早期教育开始,为他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孩子的早期启蒙教育,要贯穿于家庭生活之中,寓教于生活之间互相关心、和睦协调、文明礼貌、潜移默化地养成孩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近代科学研究证明:0—3是一个人的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具有极大的发展可能与潜力,需要教育这充分挖掘。比方说,从小保证他们有健康的体魄,发展他们感知周围世界的能力,发展他们的动作、言语,使他们能多与人交往,多接触能理解的事物,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等等,都会为以后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那么早期教育从何时开始呢?这儿有一个故事,一个妇女抱着她一岁半的女儿,向达尔文请教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达尔文惋惜地说:“你晚了一年半。”也就是说,教育应从新生儿开始。出生后就给予适度训练的婴儿,三个月后与同龄未经过训练的婴儿相比,学习效率几乎高出一倍。

然而,很多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走入了误区。他们不是把早期教育的注意力放在对婴幼儿潜能的开发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不是把早期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婴幼儿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包括竞争意识)、做事能力(包括动脑的和动手的)即所谓“三能”的培养上,而是过早的、片面的进行认知教育,填鸭式的向婴幼儿灌输知识,有的甚至以自己的孩子能进行如何复杂的数学运算而沾沾自喜,以自己的孩子能背诵多少首唐诗宋词而引以为豪,殊不知,在这种口头上对答如流和滚瓜烂熟的后面,脑子里却是一片茫然,孩子对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东西根本不知其然,更不用说知其所以然了。当父母的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才,是无可非议的。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超越幼儿本身条件。有的家长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全才”,恨不得一下子让孩子什么都学会。结果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以致什么也学不好,甚至把身体搞垮了,孩子的天赋和智商是有差异的,如果孩子不具备某些天赋,家长只凭主观愿望,要求学这,学那,这就是强人所难了。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造成孩子的学习负担,引起孩子的反感,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能力。

那么应当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基础。

(1)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体谅、互相尊重、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2)尊重孩子需要自由的权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孩子游戏的自由。二是让孩子有学习的自由。

(3)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家长跟孩子的关系应既是长辈又是朋友、伙伴的关系,家长应经常跟他们同玩同乐、同活动同探索,经常认真地听取孩子的的意见及要求,让孩子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见解,只要这些主张和见解是合理的、正确的就要接受。反之,要向他们说明道理,不要简单粗暴的否定。

二、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1)一切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经常给孩子以新鲜、有趣、美好的刺激,使之产生兴趣。这样注意力能够集中持久,学得快,效果好。

(2)合理的启发和诱导。孩子主要依赖成年人给予教育。因此,对孩子要做到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进行启发、引导、讲解、指点和帮助,使他们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问,逐步发展他们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例如多给他讲:“小鸡、小鸭有什么不同?”之类的问题,启发他动脑筋想问题。

(3)结合个体差异,进行教育。人一生下来就存在个体差异,但后天的环境刺激和教育训练是能够改变的。要注意发现和发展孩子某个方面的才智,对发展较差的方面要加强培养,使其达到适龄的水平。

(4)孩子的活动要经常变换。动静配合得当,则孩子情绪就高,精神充沛,注意力集中,教育的效果就好。如果时间长,活动单一,孩子就会感到疲乏、厌烦,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游戏是最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活动。游戏的兴趣是激发孩子自觉努力的动力,它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中自然地学会很多东西。例如叫三岁孩子双脚跳,最好是让他假装小白兔,告诉他:“下雨了,咱们跟着兔妈妈快快跳回家吧!”他就会高兴认真地做起来。游戏是孩子认识世界和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好玩,他要认真地观察,仔细地想,创造性地以各种办法使他的“假装”更逼真。所以家长不要限制孩子正当的游戏,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和孩子一起玩,或者指导他们玩。这是向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一个不可少的形式。使孩子按照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健康成长。

7.早期教育 篇七

一、孙中山的成才与家庭的支持

关于孙中山的早期家庭情况, 有一些口述史料与文字史料都证实他的家庭很贫困, 在他之前的哥哥等人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父亲除种田外, 晚上还要打更贴补家用, 哥哥孙眉自小就做长工赚钱。“因为到了孙达成那一辈, 孙家已经把祖田卖光, 以至于兄弟三人为了糊口准备开荒种果。但后来并没有完全成事, 因为二弟孙学成在半年后就去世, 三弟观成亦于三年半后离开人间。但孙达成似乎还独力维持, 种植些瓜果, 帮补生计。孙中山六岁的时候, 就随九岁的四姐妙茜, 经常到附近的金槟榔山打柴, 及采野菜回家喂猪。四姐妙茜幼时即被缠小足, 上下山坡时非常痛苦, 孙中山感同身受, 备感家境之贫穷。他每年还替人牧牛几个月, 以取得牛主同意用牛为孙家犁田, 其他时间就帮助家中的零活。经常劳动当然让他身体锻炼得特别结实。再大一两岁, 就跟随父亲下田插秧、挑水、除草。有时候若海上合潮流, 还随外祖父杨胜辉驾小艇到金星门附近的海边采蚝 (牡蛎) 。至于上学读书, 则只有望门轻叹了。任何一个孩子, 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小朋友上学, 谁不羡慕得要命!孙中山无可奈何之际, 变得沉默深思。他回忆说:“当我达到独自思索的时候, 在我脑海中首先疑问, 就是我自身处境的问题, 亦即我是否将一辈子非在此种境遇不可, 以及怎样才能脱离这种境遇的问题。”

孙中山本人的革命事业是与他的资产阶级革命新思想分不开的, 也是与其学识、见识、革命宣传分不开的。但是, 试想如果孙中山一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 如果没有机会读书、留学的话, 他的思想、学识从何而来呢?孙中山在童年时对自己前途是非常忧虑与恐惧的, 因为他的家庭如果没有能力供他读书, 他读书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 那么就算他日后有所成就, 但是也绝不可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人物了。这种情况随着家中的哥哥孙眉的个人拼搏改变了, 并且在哥哥的资助帮助下, 孙中山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他脱离这种境遇的机会终于来临了!事缘1871年, 虚龄已经到了十八岁的大哥孙眉, 在家无以为生;结果由当寡妇的婶母程氏把租给孙达成耕种的瘦地押出其中两亩余, 筹得二十四两银子作为旅费, 让孙眉随母舅杨文纳去檀香山当佣工。同行的还有同邑郑强等。孙眉与郑强最初同在檀香山某华侨所办的菜园当工人, 月薪十五元, 每月汇寄十元回家。十一个月后转到一个夏威夷人开设的农牧场当长工, 收人较丰。再过几年, 渐有积蓄, 于是自己垦荒农牧, 如此收入就更多了, 汇寄回家的款项也相对地多起来, 以至于幼弟孙帝象在实龄九岁的时候, 终于能就读于翠亨村的村塾了!”

哥哥孙眉的努力是孙中山终于走进了村中的村塾, 孙中山在村塾中接受了最初的传统文化教育。“孙中山在塾中修习过的功课, 有《三字经》、《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 以及四书五经选读等。每当孙中山放学以后, 仍常到田里从事劳动。”孙中山梦想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了。随后随着孙眉事业的壮大, 孙中山得到的求学与见世面的机会就越来越多。“孙中山受到他哥哥和一些同乡出洋的影响, 早就有了到檀香山去的念头。一八七八年春末, 十二岁的他随同郑强夫妻蓟香港, 五月二日 (光绪四年四月初一日) 从香港乘搭招商局轮船

“广大” (或“广利”) 号, 约经二十五天的航程, 到了檀香山。孙眉的初衷是要自己的弟弟来檀帮做生意, 并希望他将来能在商界中飞黄腾达。故在孙中山到达不久, 便把他送到自己在茄荷蕾埠开设的商店去学当店员, 此外还让他在一所私立商业学校补习算术等科。后来孙眉见到孙中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又有很好的领悟能力, 便改变主意, 在第二年秋天把他送到檀香山正埠 (火奴鲁鲁) 一间有名的男子寄宿中学———意奥兰尼学校去读书, 出钱供给他的学费。不过, 孙中山初入校时, 孙眉的经济状况还不十分宽裕, 故他有一段时间从事半工半读, 课余充任校中杂役以补助生活费用, 并曾得到一些同学在经济上的帮助。随着孙眉在姑刺开办畜牧场以后, 孙中山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就得到孙眉的源源供给了。”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在早期孙中山的经历中有三个特点:第一, 学业与出洋的资助来源于大哥孙眉。表现了在孙中山的成长、成才中, 孙眉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孙眉的个人拼搏与对亲情的重视, 孙中山就不会有人生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机会。所以, 在家庭教育中, 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家庭的发展中家庭成员的努力、负责任与家庭成员的互相支持, 这是孙中山家庭教育中提供给我们的宝贵启示。重视亲情、互相帮助、拼搏奋斗等精神, 都是现代家庭教育所需要的精神。第二, 孙眉作为一个自身没有受到系统教育的人, 他的本意是想让弟弟帮助他做生意。但是他最可贵的一点是, 虽然他在弟弟的前途问题上, 充分尊重了孙中山的天赋特点与意愿。而且在弟弟未来的发展中, 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资资助, 就左右弟弟的人生, 而是给他创造条件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于后来还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这其中有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就是一种远见与真正包容、自由、理解的思想。第三, 就是孙中山的家庭中身教胜过于言教, 孙中山的父母年纪较大, 而且没有文化, 所以并没有很多的教育理念思想。孙眉对孙中山的帮助也是物质支持居多, 而所谓的教导很少。但是, 父母身上的吃苦耐劳, 一家人团结克服困难的实际行动却不知不觉感染教育着孙中山。香山华侨群体, 尤其是他的哥哥, 那种敢于闯出去的精神, 带给孙中山的教育意义十分大。所以, 孙中山受到感染也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的世界眼光最初是在注视亲人的海外冒险中形成的。所以, 孙中山的家庭教育中很可贵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中的示范效应, 行动比言语更有力量, 家庭教育中不仅仅是教育者关注被教育者, 而应当是教育者也要关注自身, 自身的行为与素质, 就是最有效的教育资源。

二、重视亲缘、重视教育的华侨文化传统

中国近现代史上, 中华民族的命运与华侨的命运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不论是抗击外来侵略者还是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出钱、出力, 华侨利用自身的条件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在长期的积淀中, 华侨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资源。在家庭教育方面, 以孙中山家庭为例, 在孙中山的哥哥孙眉通过在海外拼搏成为资本家之后, 资助弟弟孙中山海外求学, 并且积极资助革命事业。华侨文化当中有许多优秀的家庭教育资源。

首先, 大多数华侨是沿海居民在生活困苦的情况下, 出外谋生, 在海外通过艰苦劳动、勤俭积累而创造的事业与财富。他们的奋斗创业历程本身就具有教育的意义。在海外, 华侨群体互帮互助, 并且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祖国的各项事业, 帮助家乡的亲属。华侨文化当中, 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注重亲缘关系, 华侨们最早出走海外, 就是在亲人、同乡的陪同和接引下。而且大多数华侨虽然身在海外, 但是对祖国尤其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所以, 中国近代的许多家庭中个别人在海外取得了成绩, 然后非常注重对家族中其他亲人的帮助和培养。人在海外, 根在祖国, 华侨家庭的这种注重根文化、热爱祖国、注重亲缘的爱国、爱家之情在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中值得传承与学习。

其次, 华侨身上体现出许多优秀的品质, 比如说海外华侨虽然个人是通过最艰苦的劳动积聚的财富。但是华侨在务实的同时, 由于接触到了现代的科技文明, 所以一般在教育上具有比较长远的眼光。他们愿意出钱为亲属或者家乡人民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因为他们在海外的经历教育了他们。中国的富强、家庭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所以华侨有重视教育的传统, 而且心胸博大, 不仅注重对本家族亲人的教育, 更加愿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出力。重视教育是华侨文化中带给现代家庭教育的宝贵启示。

中国华侨的海外奋斗本身就是一部光荣的历史, 表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怕苦难的精神。在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中值得学习与传承, 同时, 华侨文化中的重视亲情、亲缘关系, 注重教育等等宝贵的教育资源都值得中山侨乡的人民的在新时期的家庭教育中传承下去。

三、孙中山早期经历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 观念启示

1.重视教育

近现代中山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其中跟近代以来中山开风气之先, 率先接受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有关系。大批中山人在生存的压力下走向海外, 并且在海外发挥出超长的耐力、创造力, 在远离家乡的海外打造出自己的事业。但是与传统中山人的务实相对应的确实中山人的重文、重教。中山人自古以来就以能靠技能谋生、创业为荣, 很多华侨都是凭借着艰苦的劳动与过硬的技能在海外打拼出一番事业。同时中山人不仅重视劳动与技术, 也尊崇文化, 重视文化事业发展与传承。很多中山人、华侨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同时, 也回馈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中山自古以来就文化气息浓厚, 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人民在生活中尊重知识、传承文化, 民俗文化在生活中传承度高, 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尤其是海外的华侨, 虽然是在艰苦的劳动、经商中立身、立业, 但是他们并不满足局限于此, 他们深刻的认识到现代社会中知识的重要性, 于是他们将辛苦的劳动、经商所得慷慨的用于资助家乡人的教育事业。重视教育的观念是当今家庭教育中需要学习的观念, 好多家庭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不重视, 缺乏远见, 认为只要能赚钱, 不一定需要什么知识。近现代中山名人家庭重视教育的思想与实例, 具有极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通过孙中山的例子, 可以清楚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长远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重视科学文化教育, 是中山家庭教育资源带给我们的宝贵启示。

(二) 方法启示

家庭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观念上, 更要落实在方法上。中山历史文化名人在带给我们观念启示同时, 许多具体的做法、方法, 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亲情教育

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 家庭教育能够更大程度的表达出爱, 从而使受教育者能够感受到爱、学习到爱与责任。在孙中山的哥哥孙眉对孙中山的支持中, 就可以看出重视亲缘关系, 互帮互助对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 和谐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所以, 在家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要教会家庭成员学会爱、学会责任, 这样才能建构和谐幸福的家庭, 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2.隐性教育

家庭是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 家庭成员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家庭教育中, 一方面有说教式的显性的教育, 但是更重要的是隐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作用时间最长、占的作用最大。“在价值观教育中, 环境对个体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而隐性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某些价值意识, 逐步提升形成个体的价值观。通过隐性教育可以获得显性教育所达不到的一些效果, 是显性教育的有益和重要的补充, 能够促进个体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 因此, 必须在价值观教育中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家庭的环境氛围、家族成员的思想行为等都是隐性的教育资源, 潜移默化的塑造着一个人的人格与价值观。比如父母的辛勤劳动对于孩子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孙中山最初到檀香山去, 就是受到亲人的影响, 想出去见识海外的世界。所以, 家庭成员不应当只注重说教, 而是应当不断完善自身并不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有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同时完善中, 隐性教育的目标才能够达到。

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容易受到忽视的环节, 但是家庭教育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很大。孙中山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其家庭的支持与教育是分不开的, 尤其其中体现的一些观念、方法, 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宇和著,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翠亨、檀岛、香港1866-189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04, 第132页

8.美研究揭示早期教育陷阱 篇八

华盛顿的教育政策智囊机构“教育界”发布了由资深政策分析家萨拉·米德执笔的一份报告——《百万美元婴孩:为什么婴孩不能被“初装”成功》。米德认为,早期教育并不像初装电脑,通过高配置来实现今后的高性能,“尽管婴幼儿脑部的神经连接在早期发展迅速,但让他们从小聆听贝多芬或玩益智积木并不能使他们更聪明或将来更成功”。

0-3岁的婴幼儿脑部变化迅速,特别是突触在不断地生成和修剪;但是,一些早期教育的倡导者对脑科学研究成果有所误读,认为如果孩子的脑在3岁之前没有得到足够的刺激,将来会有不可挽回的损害。

米德指出,这是危险的决定论观念,与脑科学的研究并不一致。事实上,并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前3年是一扇独一无二的发育之窗,一旦孩子过了3岁就关闭了”。人脑的适应性其实非常强,一直到老年都还在发展。研究者还没有获得有关脑发育的足够知识,还不能判断玩具和早教课程是否对孩子有帮助。“我们远不知道怎样培育一颗更好的脑。”

夸大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直接后果便是浪费家长的大量金钱。据《财富》杂志报道,仅2005年,美国父母花在这方面的钱就多达25亿美元。很多早期教育产品都在渲染所谓脑科学研究成果,且价值不菲,如一套12张碟的DVD《小爱因斯坦》售价179.99美元。米德认为,这些钱不如存起来用来给孩子上大学,或用来满足家庭其他需要。

另一方面,夸大0-3岁教育的重要性则让学校有了推脱责任的借口。当前,建立教学责任制、缩小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是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但夸大早教的重要性则会让人以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像电脑一样被“初装”了,难以有所作为。就像理查德·罗斯坦恩在他的《阶级与学校》一书中写的那样:“学习成绩的阶级分化,在孩子3岁前就存在了。”事实上,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更多是由低效的学校教育,低质量的课程以及糟糕的教学带来的。

米德的这份报告得到了科学家的支持。印第安纳大学的认知科学教授乔纳森·普拉克说,人们普遍开始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事实上并没有客观证据表明,给孩子放莫扎特的音乐CD或让孩子观看《小爱因斯坦》这样的DVD有什么效果。

儿童早期教育倡导组织“0-3岁”的副主任、临床心理学家塔米·曼也认为,说我们能够利用脑科学理论让婴幼儿更聪明是言过其实了。

9.怎样开展幼儿早期教育 篇九

一、语言智能的发展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3岁,是掌握口语的最佳时期,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学说话的积极性最。

二、数学(逻辑)智能发展期。

3岁时,孩子数数一般不过5,但到了4岁,孩子就常为自己数到100而自豪。这时,孩子对带有明显数概念特征的事物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已经能领会数字与物体概念的关系,已从只能口头数数发展能按物点数,点数后能说出物体总数,能分辨物体的大小、多少、前后顺序,按数目取出相应的物体。

三、身体动作智能发展期。

2-3岁,儿童神经传导功能迅速而准确,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这一时期,家长首先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洗手帕、帮妈妈递东西,其次,教育和引导孩子翻筋斗、游泳,可以带孩子去观看体育比赛和舞蹈表演。

四、音乐智能的发展期。

1岁后孩子对声音很着迷,很爱听音乐,3岁左右能分辨出他熟悉的歌是否唱走了调,以及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5岁左右是孩子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应该让孩子多参加以音乐为中心的活动。

五、想象智能发展期

3岁左右,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他们的脑袋里经常装着许多神奇、美妙的东西。此时,家长首先要创造机会多让幼儿想象,发展幼儿的有意想象。如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关键的地方停下来,以下的情节让幼儿自己去想象,然后家长再讲;让幼儿看着无文图画讲故事。幼儿的想象如果富于创造,别出心裁,那就应该受到称赞。

六、人际智能发展期。

10.早期教育,不是,孩子,识字 篇十

专家指出:过分灌输知识只会违背孩子大脑发育自然规律

6月10日,在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主办的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上,来自卫生、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就如何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各抒己见。与会人士提出:早教并不等于智力开发,如一味过分强调灌输知识,将早期教育理解为传授书本知识,只会违背孩子大脑发育的自然规律,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早期教育内容宽泛

湖南省浏阳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王好平指出,早期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认识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会背几首诗。其内容相当宽泛,包括坐、爬、跳等运动功能训练,认知能力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等。只有家长了解科学的养育技巧,婴幼儿的健康与智能才能得到长足发展。

在早期教育中,健康无疑是第一位的。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内所学到的所有技能,都与脑的结构变化密不可分。家长只有遵循成长规律,方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处世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情商。

家长期望应以孩子为本

专家认为,而今早教市场五花八门,有的简单地将早教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过早确定培养目标、过早进行高强度专业训练,到头来会适得其反。根据西安托幼机构与保育院的调查显示:婴幼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高于中小学生家长,且年龄越小,期望越高。

近几十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家长对子女期望的水平总体上与子女学习和成就呈正比。如何发挥家长期望的积极作用?托幼专家周方认为,家长期望应以孩子为本,父母可通过游戏等发现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目标;此外,还应以孩子的需要为本,如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引导孩子适宜发展,最忌不顾孩子实际、互相攀比,令期望目标难以实现,继而挫伤孩子自信心。

家庭教育是早教第一站

专家认为,正确的.早教方法可通过刺激不同的感官来起到不同作用。比如,刺激听觉可促进语言和记忆能力的发育;刺激视觉可促进注意力;刺激触觉对运动技能的发育很重要;刺激味觉有利于学习和情感发育;刺激嗅觉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等。

11.浅析视唱练耳早期教育 篇十一

视唱练耳课是音乐的基本技能课;是音乐学习的必修课和基础工程;是音乐文字和音乐语言的综合学习课。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能够认知音乐中各种表现符号以及应用形式,其整个学习过程除培养看谱即唱能力和正确的音高感和节奏感之外,更重要的是发展音乐记忆力、培养创造力和提高综合音乐素质等能力。教学实践结果表明,3—4岁开始接受视唱练耳训练的人中有92%的人可以获得绝对音高感,在5—6岁开始接受视唱练耳训练的人中比例便下降到70%,按照这样的比例推测下去,8岁以上的儿童获得绝对音高的可能性就太小了。所以说及早、系统地对儿童进行音乐听觉训练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对这么小的孩子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从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看,对于儿童视唱练耳教学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1、趣味性教学

儿童时期的音乐活动是音乐、语言、形象、律动等艺术行为的综合方式,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歌谣和游戏性的活动以及形象的语言来发展儿童各方面的音乐能力。通过儿童能够接受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生动的语言和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进行视唱练耳各个教学环节的感知和分辨能力的训练。比如说:在视唱训练上,教师要用丰富的语言,生动的音乐故事,像“小蚂蚁搬豆”,“唐老鸭的故事”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了儿童的想象空间,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鼓励与夸奖

针对儿童这样的教学主体来说,教师首先应做到的就是要有一颗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对儿童所进行的知识交流、情感交流,都要采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去与之交谈,使其认识到问题的所在。但有些家长对孩子没有耐心,挖苦、讽刺甚至动手打骂。家长和老师都应看到孩子们进步的一面,多使用一些赞美和鼓励性的语言,比如“你真棒”、“真聪明”等,来增强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进步和发展。

3、挖掘其潜能体验

柯达伊认为“只要有正确的指导,儿童可以开发的潜能是无限的”。成功教育是通过孩子们对成功的向往和体验,是引导孩子们不断有意识地去积累成功因素、走向成功的过程。但是,在绝大多数现实的教育中,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快乐和骄傲,往往把成功的准备看作是老师、父母“要我做”的负担,而没有“我要做”的愉快。施教者必须调动儿童认知和创意的主动性,使其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才能将认知和创造力推向一个高峰,开发出儿童智慧的潜能,使其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儿童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表现的机会。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问方式,对回答问题的孩子要因势利导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真勇敢”、“唱的真好”、“想象力真丰富”等语言,使孩子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4、发挥想象力

创造性教育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的教学活动。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经常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探索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使其不断变化和重新组合,这种创造性即兴活动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和独创能力,同时使儿童潜意识中形成了音乐语汇的重组过程,是培养儿童创造能力的基础,在即兴节奏创编时可以让学生运用某种辅助教具,让儿童即兴地编配节奏,播放后再进行模仿、旋律短句创编、以及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敲击节奏等形式,使儿童不断的接受挑战,获得愉悦的满足感,从而焕发出潜在的创造能力。

12.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全民教育 篇十二

一、终身教育———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一词英语为“Lifelong integrated education”。意思为“终身的综合完整的教育”。顾名思义, “综合统一”是终身教育的特征和主要意义所在。“综合完整”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 从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及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层面分析, 人的教育从个体扩展到社会, 即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 (2) 从人一生接受的整个教育情况分析, 应该包含人在不同阶段接受的全部各种类型的教育, 而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终身教育即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 是影响巨大的世界教育思潮, 使人们对教育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由本世纪60年代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他认为, 人的前半生时间用来学习、积累知识, 后半生则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 机械的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 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 各项内容, 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 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教育应该贯穿“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的全部过程”, 连接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 1972年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 把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以终身、教育两个概念为基础, 关注人们的生活、学习。在我国,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首次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正式提出。在1995年的《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 将终身教育理解成“与生命又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它不仅重视终身教育在职业训练方面的功能, 而且更加重视他在人格塑造、个性发展、潜能开发以及批判精神方面的作用。

二、成人教育———从“学历”走向“能力”

从1949年第一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的召开, 到1997年第五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发布《汉堡成人学习宣言》, 国际社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在发展和创新成人教育的理念。成人教育是社会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常被称之为业余教育、工农教育、社会教育、回归教育等。从办学形式看, 成人教育主要包括———扫盲教育、成人基础教育、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文化教育、远距离教育。

成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具有教育的特性, 也有自己的特点。在我国, 成人教育通常被当作是普通教育的补充, 以成人学历教育为主。许多成人高校办学目标不明确, 只注重在学历上与普通高校看齐, 让成人学习者最终拥有“专科”、“本科”学历, 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式单一。长此以往, 成人学习者有可能在知识素养上不及普通高教的学生, 能力上又不符合成人高教培养目标, 最终, 在社会中难以定位, 成为竞争中的失败者。

《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成人教育, 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些都已成为发展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法律法规基础, 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我国成人教育健康有序的快速发展。在知识经济、倡导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成人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得到确认, 不能被淡化, 也不能被替代。成人教育也在不断尝试, 用一种新的眼光、站在一个新的高度, 理解和重塑自身, 时时刻刻进行改革, 尝试在概念与内涵上做出新的、突破性的认识, 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从重视“学历”走向了重视“能力”。关注成人个体的差异和具体的学习需要, 注重成人学习者各个方面能力培养, 指导人们为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努力。通过任何形式的学习, 成人学习者不仅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 而且也能结合生活和工作实际, 进行各种实践活动, 获得一技之长, 增强社会竞争力。

三、全民教育———实现教育民主和教育平等

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中全民教育被权列为基本的人权, 20世纪90年代, 全民教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题, 在1990年泰国宗迪恩召开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 发表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 对全民教育进行了新的审视, 使“英才化”的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普及化”“现代化”的教育, 对各个国家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全民教育已成为一项全球事业, 引起了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 并形成了统一的行动纲领———达喀尔行动纲领。

全民教育重视教育平等, 教育必须向所有的人开放, 利用各种手段提供教育机会, 缩小教育上的性别差异;强调教育民主, 人人都有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许多国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目标, 如注重基础教育和扫盲、普及初等教育、普及入学机会等, 使每个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平, 获得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进入21世纪, 全民教育注重实际, 利用区域间的合作, 合理和科学的开发各种教育资源, 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四、成人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广泛传播, 开阔了成人教育的视野, 扩宽了成人教育与社会的接触, 促进了成人教育的深入发展, 尤其是对成人教育的功能、性质和目的有了新认识。长期以来, 人们总是把接受正规学校的教育, 特别是最终完成正规的学校教育, 作为立足社会, 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手段和方法。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 尽管正规的学校教育现在还是教育体系中的主体, 但它绝不是教育的全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个体, 使需要不断的更新、补充新的知识, 接受新的思想, 这样就急需接受不同形式、多类型、多层次的教育。成人教育观念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也发生了及时地转变。成人教育逐步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主要途径, 成为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从教育制度上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因此, 应该在终身教育的框架中重新认识成人教育, 在终身学习的概念中构筑成人教育的新理念。本着终身教育的宗旨, 成人教育注意倡导学习贯穿个人一生的社会理念, 满足个体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 开发、整合和利用国家、社会的多种教育资源, 服务成人学习者, 提供给成人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环境, 建立一个灵活、多样的成人教育体系。新的趋势和方向令人鼓舞、欣慰, 21世纪的成人教育发展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应当基于新的定位, 实施战略创新。积极进行改革, 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和障碍, 为人们提供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 协助劳动者提高生存、生活技能, 适应激励的社会竞争, 使成人学习者能在真正意义上全面开发自身的潜能和资源, 实现人终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促进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五、我国终身教育的科学归宿———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的思想是美好的, 然而我们世界的现实是严酷的。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勒斯·曼指出:估量科学或文化造福于一个社会, 不应过多地着眼于这个社会拥有多少掌握大量高深知识的人, 而在于广大人民掌握足够的知识。 (2)

尽管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赞同终身教育的思想, 但是, 由于诸多原因, 许多国家还不能提供更多的机会来满足所有人受教育的愿望, 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的发展中国家, 有些甚至连最起码的基础教育的任务也无法落实。在发展中国家, 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普遍问题, 是教育机会的欠缺和不均等性。尽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但直至20世纪90年代, 仍然没有达到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2000年全民教育评估表明, 许多国家已经有了重大进展, 但是, 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中还有一亿多儿童仍然没有机会接受初等教育, 而且成人文盲也有增无减, 8亿多成人是文盲。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这与全民教育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现实是十分严峻的, 如果全民教育的目标得不到实现, 不加快步伐, 那终身教育就只是纸上谈兵, 最终沦为空谈, 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全民教育是我国21世界终身教育必然而又务实的选择和科学归宿.

六、我国全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成人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

全民教育是公民的权利, 使所有的青年和成人, 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地层的弱势群体, 均有机会接受能真正地、充分地满足其基本学习需求的教育, 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人教育应被视为对全体国民的素质进行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的广泛教育方式, 其最终目标是建成促进全民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学习型社会。在我国, 全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成人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

(一) 扫盲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

1.功能性扫盲的提出

近年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功能性扫盲”的新概念, 根据这一要求, 扫盲工作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开展基本读写能力教学的基础性扫盲的过程中, 要注重实用, 注重识字教学内容贴近扫盲对象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将学习文化同学习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如可以把科技普及教育的内容编入识字课本或由单位编写通俗的生产技术的补充教材。二是对已经脱盲的成员包括农村全体成员, 进行功能性扫盲, 以帮助他们扫除在日常生活或工作岗位上因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而产生的种种障碍。其内容可以包括科普法律医学保健消费保险社交礼仪等。

2.扫除“现代文盲”的提出

联合国对文盲的新界定是:“一文化水平低, 不识字, 不能阅读的人是文盲;二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是文盲;三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是文盲”。为区别传统意义上的认知文盲, 人们把“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称为“现代文盲”。“现代文盲”在现实生活中单就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成人来说, 也大有人在。因此, 扫除”现代文盲”成为21世纪扫盲的一项艰巨任务。

(二) 妇女教育的广泛开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有关国际教育组织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妇女解放和妇女教育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为提高妇女的地位、推进妇女教育的进程而努力。对妇女进行教育是当前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妇女教育的重点和实施全民教育战略的共同措施。

对妇女进行教育, 是提高妇女地位的主要途径关键, 是实现全民教育的关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为二十一世纪做准备》一书中指出:在使全球社会为21世纪做好准备的总努力之中, 教育的作用、妇女的地位是必须强调的三个关键因素的两个。 (3) 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提高人民素质, 通过合理、快捷的人力资源开发渠道, 把我国丰富的人口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 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妇女的受教育水平高, 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会拥有一定的决策权, 女孩就会获得和男孩平等的受教育权, 女孩获得高水平教育的机会也越大。这样, 妇女接受教育会对后代子女的教育权利和机会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对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形成、全民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可以产生巨大作用。

新的理念给我们启迪, 在21世纪的今天, 成人教育应实行根本性的战略转变, 成为整个正规的继续教育或非正规的不断学习的过程。我国成人教育践行全民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在通过种种活动的开展, 使成人教育走进社区、走向农村、深入企业, 促进全民自觉、平等、和宽容地参与生活、工作和学习, 实现构建全民参与的学习化社会的目标, 从而建设“和谐社会”, 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虽然任重道远, 但是前景无限光明。

参考文献

[1]沈文英.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辨析[J].中国成人教育, 1999 (12) :46.

[2]刘萍.论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与成人教育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3) :13.

[3]董建红.2000年世界全民教育评估综述[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7) :60-61.

[4]黄志成.从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到全纳教育——国际教育思潮发展趋势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3 (3) :27-28.

[5]何爱霞.社会化研究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的理论支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1) :94-95.

[6]盖雨鸥.再论终身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1) :24.

[1][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等译.终身教育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5:16.

[2]徐荣远.全民教育:21世纪的行动纲领[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8) :26.

13.早期教育 篇十三

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为了保证师生在夏季里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学校德育处利用升旗时间,进行了汛期安全教育,并做出以下一些要求:

1、加强游泳安全教育及管理:强化学生游泳安全教育,做到“五不”:即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结合本地实际,不得到坑河,鱼池洗澡游泳。

2、防雷击:汛期内,雷雨天气较多,上下学途中或者日常生活

中,要注意避开大树或者危险建筑,远离雷电可能带来的危险伤害。

3、注意交通安全:如今,正是夏收时节,当地百姓把麦子晾

晒到马路上,那是他们的血汗钱,希望大家知道珍惜,因为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要体谅农民挣钱的来之不易。在这样马路被占据了一半的情况下,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不得并行骑车,不得横冲直撞,要遵守交规,要时刻保持警惕,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汛期安全知识教育

一、汛期安全:

(一)汛期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防汛宣传教育工作。学生应该多学习,掌握防汛知识、技能。

(二)暴雨天气要注意防雷

1、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下雨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

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摸避雷针一样。所以,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以外。

2、下雨时不要在水边(江、河、湖、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避雨,要观察住房是否适合避雨。

3、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

4、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和球形雷飘进室内。

(三)暴雨天气上学、放学要特别注意:

1、暴雨过后,上学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由家长陪同护送回校,如果洪水爆发未能经过小河、沟、桥的就返回家中等候可以安全通过了再回校,同时要让家人打电话告诉学校、老师,家中没有电话的要到邻居或者商店中打电话,以免学校、老师担心。

2、暴雨过后,放学需途径小河、沟、桥的,要先探视具体情况,或者由家长接送学生。回去要告诉家长,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暴风骤雨时要坚持主动到学校接送孩子,学生不能擅自涉险回家。

3、因洪水原因留校的学生,要安下心来,听从学校的管理,情况允许了才回家,不能擅自个人或结伴去查看洪水情况。

(四)严禁学生私自到河畔游玩、游泳:

1、不要私自或结伴去看河水,到河里游泳。有发现同学私自去河边的要及时阻止,阻止不了的要及时汇报学校、老师,以便学校、老师劝阻、批评教育,把溺水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2、请同学们不要在汛期私自或结伴到溪、池、坑、塘、和水库附近玩耍。

(五)要注意校园等房屋设施的安全

1、暴雨过后,学校要派教师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发现隐患要告知师生并及时处理。

2、暴雨过后,师生不要靠近危险的房屋、墙体、坑塘等,预防倒塌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六)请密切关注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号,如遇暴雨天气,学生不要单独外出玩耍及探亲访友,如确有必要,要由成人陪同。

汛期防汛安全教育

发布时间:2012-3-15 13:50:35

近日来,针对连续不断的突降暴雨的天气情况,秀屿区实验小学切实做出部署,要求全校老师扎实抓好汛期学校防汛安全教育工作,要求各处室、年段、班级积极行动,大力搞好宣传,确保汛期学校和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切实落实学校防汛工作责任。各年段、处室要高度重视学校防汛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领导,层层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二是健全完善学校防汛应急预案。学校根据实际,不断健全完善学校防汛应急预案,通过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确保防汛工作到位。

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防范、避险及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安置地点、自护自救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并组织学生进行防汛演练,确保一旦出现险情,学生可迅速撤往安全地带,切实保证师生生命安全。

三是建立学校防汛预警联动机制。各年段、处室在汛期要加强与未保办联系,随时掌握汛期安全动态,密切注意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及时掌握灾情预测、预报信息。一旦发生灾情,要第一时间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开展应急救灾工作,全力保障师生和学校财产安全。

四是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学校将组织校务成员,针对汛期到来极易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校舍基础浸泡、地基下陷、墙体酥松、屋顶漏水等不安全因素,对学校周边山体、桥梁、校舍、设施安全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治。学校将密切关注地势低洼、滑坡地段、河道附近的校舍,确保排水设施畅通,对学生上、下学途中的险情隐患认真调查。

五是加强师生防汛安全教育。各年段、处室要以“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为方针,学校将利用升旗仪式、思品课、各班黑板报、宣传栏、班队会、校园广播、原上草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师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汛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防汛意识和增长防汛知识。

14.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篇十四

一、进一步强化社区的责任和行为主体意识,切实将社区早期教育纳入社区教育和服务体系

(一)必须高度重视社区早期教育工作,切实把开展社区早期教育作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社区建设和发展规划之中。要深入研究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开展非正规形式的早期教育,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指导家庭科学养育子女。要加强管理,理顺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职责,调动各方人员(计生、文卫、妇联等)密切合作,共同参与社区早期教育工作。

(二)要根据辖区内散居儿童数量和0—6岁儿童家长及抚养者的需要,统筹规划并不断完善早期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充分挖掘社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想方设法开辟活动场所,设置玩具、图书室(角),使其在数量上逐步满足社区所有散居儿童及家长就近参加活动的需要。在工作内容上能为本社区的0—6岁儿童及抚养者提供亲子活动、保育教育咨询、资讯等综合性的早期教育支持与服务。

(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在社区中更加广泛地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将科学的育儿理念和育儿方法普及到所有0—6岁儿童家庭。要在社区中努力营造重视早期教育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早期教育工作中来,为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居民委员会在开展社区早期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要设专人负责早期教育工作,随时掌握辖区内0—6岁儿童的数量及接受早期教育的状况,为所有散居儿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负责组织散居儿童及其抚养者参加社区的各种早期教育活动,确保早期教育覆盖到包括贫困家庭儿童、外来人口儿童及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0—6岁儿童及其家庭。

二、建立和完善社区早期教育管理机制,形成面向全区所有0—6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区人民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早期教育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早期教育服务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要在开展以家庭、社区为基础的早期教育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形成一套科学的服务体系和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要依据“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这一学前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切实履行主管职责。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认真负责对幼儿教师、社区早期教育志愿者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从事社区早期教育工作的专业素质及专业水平;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工作,积极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充分利用教师进社区的资源优势,安排专门人员具体从事社区早期教育工作。

(二)要担负起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职责。为社区散居儿童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对0—3岁婴幼儿健康、营养、生长发育水平进行定期测评,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养育观念,帮助儿童达到每个时期的健康指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社区妇联要充分发挥在组织、发动社区居民工作上的优势,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认真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面向社区0—6岁儿童家长,开办灵活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早期教育知识,提高家长及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知识和能力。

上一篇:雪中的故事作文800字下一篇:齐心协力铸平安 健康和谐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