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活动心得(12篇)
1.送教活动心得 篇一
初冬的寒意还不曾驱尽秋收的喜悦,白水的园丁又迎来了丰盛的教育大餐。为期三天的培训,我聆听了来自渭南、澄城和白水的三位老师的精彩展示,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充盈着我们思想,给我平时懒散而平淡教学生活,激起别样的涟漪,冲击着我的斗志。收获很多,但杂乱而又琐碎,在此做以简单梳理。
关注教学对象,方能“因材施教”
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 执教:白水县东风小学 王娟
第一节是白水县东风小学王娟老师指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整个设计从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拔高,层层深入,方法灵活多变(看图片做动作从形象上认读——逐个拼读——通过多种活动反复读——上黑板贴词语归类读——猜谜语填词语读——放在儿歌中读)、回环反复。既学习了新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认识含有提手旁的“拍、打、拔”和足字旁的“跳、跑、踢”,老师先出示了下课了孩子们在操场活动时的情景图,在图上相机出示该活动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在这一环节当中,识字从含有生字的词语开始,而词语的学习又从图片开始,将识字的目标和识字方法放在具体的词语和语境当中,符合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认知特点。认读词语时,先让学生做动作,从动作中感受汉字偏旁的表意功能,了解汉字的构字方法,从而能根据偏旁更加轻松的归类识字,提高了识字效率。
巧抓教学内容 借文本教方法
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荷塘旧事》授课:南塘小学 雷亚宁
这篇课文很长,但就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来说,无非就是两个词“理解”和“表达”.放在这篇课文当中,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所描述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感受作者优美的语言,了解他表达的精妙。所以,授课教师仅仅抓住了文本当中“荷塘美”、和“旧事乐”当中的两件事进行教学,再简单一点说,就是抓住了“荷塘美”当中有唯美画面的个别句子,和“旧事乐”中的“哈哈大笑”“闹得欢”、“铁链般的”、“排成一队”体会小伙伴们憨直淳朴的人性美。仅此而已,但却留给了学生许多阅读的方法和弥漫心灵的美的享受,抓住教学内容,课堂便会轻松而高效!
中国经典 积累为先
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授课:澄城 李娜
李老师的课堂中,诗一样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语调与那节古色古韵的《伯牙绝弦》的课堂风格和谐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从读正确、流利、读出韵味;到从“知音”突破,读中感悟,悟后再读(先是“找知音”,默读,从哪些句子中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得出“知音乃知心”.接着,走进伯牙的内心,体会他如江河般宽广的胸怀和如高山般的凌云壮志;再接着,想象伯牙的内心除了高山流水还有什么?再次感受伯牙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只有钟子期懂得,从而体会钟子期这一“知己”的难得;最后,升华情感,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以!伯牙欣喜若狂,带着这样的情感升华再读;最后,峰回路转,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破琴绝弦,引导学生用低沉伤感的语调读最后一句,从而教育学生要珍视“知己”,重视“友谊”.
整个过程似乎完美,但翻阅课标,对于优秀诗文和经典的教学,只要求“大体把握意思,想象情景,体会情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忽而我们恍然大悟,面对课标,我们渐行渐远,于生于师,都身心疲惫。反思之余,只因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课标常放案头,它是我们教学中的引航标,其实,对于中国经典,还是积累为先。
贴近日常生活 激活写作素材
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教学《父母之爱》 指教:澄城 张利宁
从张老师的课堂中,我学到了“一教三激发”的作文辅导方法,作文教学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引发他们表达的源头活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以上种种,只是各位老师课堂亮点中的十分之一而不及。俗话说:“听话听音”,那听课也是听心,我们在听课时,想想教师教学设计背后的教学理念,猜度他的教学思想,定会有比听课本身更丰硕的收获,在你华丽转身换角度听课的瞬间,也将会带动你更专业的成长。
2.送教活动心得 篇二
关键词:送教下乡,问题,反思
长期以来, “送教下乡”这种教研模式被广泛采用, 已经成为促进城乡交流、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 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送教下乡”能省去广大偏远教师长途奔波的劳累, 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解决交通不便、工学矛盾和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短缺的问题。但是, “送教下乡”教研模式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有些问题值得冷静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思考, 尤其是活动组织者要特别关注这种教研活动策划的有效性, 以下是笔者在基层参加或组织此类教研活动中关于有效性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教师观念意识问题
在送教活动中不难发现, 有些地方的教师确实存在着课程理念陈旧保守、学习意识淡薄, 甚至固步自封、不平衡的心态和抵触情绪时隐时现, 主观意识和客观差距影响着教师们参加送教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下面是摘自一位农村教师的论坛留言:我很反对“送教下乡”, 因为你“送教下乡”, 准备的课非常活跃, 现代化手段也尽量使用, 于是学生很喜欢你的那节课, 你走后呢?让原来的老师怎么讲课?学生总会把“送教下乡”的课与自己老师的课比较, 于是认为自己的老师不行, 其实农村教师的素质并不差, 他们只是没有那么好的教学条件而已, 这是有太多的负面效应的。
反思和建议:
其实上面这位教师的网上留言代表了一大批农村教师的矛盾心理和真实想法。应该说从他们内心来讲, 并不排斥送教活动, 只是觉得经过精心准备的送教示范课会让学生感觉自己的老师技不如人, 产生强烈的反差, 个别教师甚至由此产生自卑心理, 反对之声和抵触情绪的出现应该不足为奇。
作为此类教研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首先要让老师了解送教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激活农村教师自己, 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 扩大教学视野, 在观摩、研讨、交流中体会新思路、新教法, 将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其次, 尽量安排从农村选拔进城的优秀教师下去上示范课, 用他们自己亲身的教育教学经历唤起农村教师的共鸣和自豪感。课前安排与受援学校老师的座谈交流能够促进教学情况相互间了解, 认真听取农村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教法, 肯定已有的经验和成绩, 并在送教活动中向同类学校推广, 让农村教师也能感受专家名师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时的愉悦。课后请听课教师互动发言点评, 耐心解答, 细心指导, 全程渗透新课程理念, 探讨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 寻求解决的办法, 最终要让教师从内心真正理解、接受和欢迎“送教”活动, 形成观念和思想上的共识, 从而使新课程理念成为农村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强大内在驱动力。
二、送教内容问题
送教内容的简单化和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农村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送教活动有效性提出质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电话通知、两个文件下达, 对于上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城镇示范学校的热心送教他们只能当做一种政治任务来接待, 完成送教任务和完成接待任务成为双方达成默契的常规模式。经验报告中空洞枯燥的理论、T台表演式的示范课、虚情假意般的嘘寒问暖, 让农村教师们主观上积极主动接受已不可能, 更不用说吸纳运用所送教学资源。送教内容缺乏准确定位, 导致送教活动实效大打折扣。
反思和建议:
各级教育教研部门和城镇示范学校应强化和落实按需送教的原则, 改变居高临下的行政作风,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沟通联系, 突出送教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农村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的状况, 认真开展调研, 多层次、多方面听取受援学校紧迫需要指导和解决的问题, 充分考虑农村学校师资、生源、教学设施和家庭教育等实际, 以朴实、扎实、真实的教学精神充分演绎新课程理念。送教单位要关注现阶段农村学校普遍关心的问题, 如开展校本教研、培养年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学习学校先进管理机制、辅导教师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常规建设和指导课题立项等等, 制定“菜单式”的送教内容, 在自主选择和按需送教两个原则的基础上, 为受援学校量身定做送教内容, 精心挑选送教教师, 使活动真正成为教师眼中的“及时雨”, 口中的“开胃果”。
三、送教形式创新问题
广大农村教师对于示范上课、经验报告、座谈交流和结对互访等送教形式早已耳熟能详, 或者说难以怦然心动、感人至深。新意缺乏已经让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出现疲态效应, 许多送教活动未能有效激起农村学校教师学习的热情, 存在着“走马观花”式教研活动现象。许多形式主义的送教活动早已成为农村教师心目中的“鸡肋”, 走秀过场式的送教活动留给当地教师的只能是热闹浮华背后的苍凉和无奈。
反思和建议:
传统和经典固然可以流芳百世, 代代相传, 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就不应该墨守成规, 对于教研活动的策划更不能一成不变。以往的送教活动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要传承, 但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完善、深化和创新送教形式。如通过与远程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 利用网络科技提高送教活动的时效和影响面;送教学校和受援学校成立联合校本教研小组, 整合和共享各自资源优势;收集农村教师关心或困惑的教学问题, 帮助农村学校教研组积极申报课题, 提升教科研能力,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等等。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近几年组织的“携手行动”无疑为送教活动吹来一股清新的风。“携手行动”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同堂展示, 同课异构, 携手并进。活动以发挥农村优秀教师师德和教学榜样作用为媒介, 以可操作可模仿的农村常态化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为活动载体, 特级教师和教研员根据农村课堂教学实际, 引领农村教师进行现场分解探究, 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有效提高了农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能力。作为“携手行动”内容之一的送教活动突破了以往“专家指导、教师示范、常规移植”从城市到农村的泛城市化培训局限, 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包围农村”的单一传统教研培训模式, “城市带农村, 农村学农村”的创新教研活动策划为新课程在农村的顺利实施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作用。
3.送教活动心得 篇三
本次活动充分发挥了我区基础教育名师培养工程和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得到了农村师生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活动期间,区内各有关市县高度重视、密切配合,促使活动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我区深化教师培训模式改革,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提供了宝贵经验。
据悉,自治区教育厅于2011年启动实施“双名工程”,培养对象从全区40多万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遴选,经过“已有成就评鉴”“开放式教育理解问卷呈现”“教师或校长职业性向测试”“发生式问题现场答辩”4个基础评选环节层层选拔,学员学段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个学段,覆盖14个地级市的基础教育领域,学员所在的学校分布在区内各城区、乡镇和农村三个层级,学员较有突出的代表性。
目前,100名名师培养对象和100名名校长培养对象正带着具体的研修任务开始第三阶段的在岗研修。经过近3年的实施,“双名工程”已经产生了显著的效应和广泛的影响力,为区域内的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优秀教师和骨干校长专业成长的样本和经典案例,引发了诸多区域性工程效应,区内多个市县、学校都照此模式实施了本区域或学校的名师名校长工程,带动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优秀校长的专业成长。
4.名师送教活动的心得 篇四
满满一天的活动安排,让我甘之如饴,我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着极大的养分,我希望让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能尽可能快的提高,能让自己在这条教育之路上走得更长,更远。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看到了名师大家的精彩演绎,也看到了他们对于孩子们的那种精心付出。这让我有些自惭形愧。刚刚参加工作,这不到一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触颇深,我还没有,也还做不到,汤局长所说的“三爱”(爱教如命,爱生如子,爱校如家),但我相信自己的在今后的努力下能够也必须做到。作为一名乡镇初中的一线教师,很高兴能有这样的一次培训机会,同时也遗憾这样的学习机会真的很难能可贵。
上午观摩了两节不同内容的语文课,也感受了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让我受益匪浅。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我感受到了陈文辉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去体会古代小说家吴敬梓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严监生的吝啬。陈老师带着孩子去学习感受作家笔下鲜货的人物形象,带他们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去感受作者吴敬梓如何在细节描写中细致地描写出吝啬的严监生。同时,陈老师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愉悦的氛围。比如,在感受严监生生命垂危时,陈老师建议孩子们用天台方言去描述严监生药石无医,孩子们的精彩发言逗笑了再场的所有老师,同时也让孩子们在这欢笑的氛围中深切感受到严监生的病入膏肓。而在第二节课鲍海淞老师展示的《彩色的非洲》一课中,让我感受到了老师给孩子们的绝对自主。整堂课都在学生小组讨论下进行。鲍老师的课语文味儿十足,对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了深入地引导。同时,鲍老师还将这层层递进的写作方法和生活中的摄影相联系,课前谈话时就引入“广角”、“特写”两个概念,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层层推进”。在课文中,鲍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在下午的活动中,我们聆听了黄晓波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他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教学观点,并例举了许多实际教学中的案例,让我们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结合这一天的培训活动谈几点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1、做一名勤奋的语文教师。不管自己面对的怎样的学生,自己都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有收放自如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课堂,教好学生。但是足够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需要依赖教师不断的学习,不断的钻研,不断的累。就如今天送教的两位老师一样,从他们的教学中不仅能看到熟练的教学技能,优秀的课堂设计,还可以感受到他们自身做积累的教学底蕴。这就是他们能够如此自信的站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的原因。一个懒惰的或是安于现状的教师是永远不能得到进步和发展的。
2、做一名热爱学生的语文教师。学生的未来和自己有莫大的关系,只有真心的热爱学生,才能真心的为孩子负责。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可爱的希望,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爱转化成自己对教育的热情,不断的钻研教材,研究学生,钻研教法、学法,让学生在自己的教育下得到最大的收获,这才是一名真正的合格的英语教师。
3、做一名富有热情的语文教师。在走进语文课堂的一瞬间,自己不仅是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演员,要展示出符合课堂、符合学生、符合学习知识点的精湛演技。这是自己最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5.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张峰 篇五
金寨中心学校 张峰
十一月十九日,我校迎来了旬阳县名师送教下乡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聆听了四位优秀教师的精彩教学和三位专家的精彩点评。四位名师各自展示了自己风采,课堂组织模式,教学理念,让我收获颇丰。
首先是我校优秀语文教师,语文组组长纪道娟老师带来的落花生,纪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调理清晰,和学生配合默契;然后是城关一小刘媛老师带来的题西林壁,刘老师古诗教学别具风味,通过朗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抓住字眼“岭”、“峰”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最后的改写诗句更是一绝,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是城关二小刘虎殿老师的长城,本课通过国歌导入,用“长城为什么能写入我国的国歌?”这一问题,顺理成章展开叙述。本堂课,抓住本文的中心句,本课教师表现四平八稳,学生也是激情洋溢,充分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最后是陈昌根老师所讲穷人,陈老师教风激情奔放,用火热的心,燃烧着学生,使整堂课都沸腾起来。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只有四堂课,可是让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让我感动的还有评课的那种氛围。其实,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在评课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让人深思的话语。还有县教育局的点评老师,也让我十分感动。他们每次听课记录都十分详细。评课一语中的,好的地方加以高度肯定,不足的地方又给予中肯的建议。因为听课老师多,后排的同学淹没在了老师中间。课堂上,前面的学生都非常活跃,忽略了后排的同学。点评的老师留意到了这一点,非常幽默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我听了四位老师的数学课觉得: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中,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决不能再在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中徘徊。教师并不想放手,而是不敢把课堂开放、活跃起来,生怕丢掉许多知识点。相信学生,放权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扬起他们理想的风帆,自由的遨游在知识的大海!
6.小学语文送教下乡活动心得体会 篇六
这两天,我们参加了奇台县的“国培计划”----小学语文第三次“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有幸聆听了区级专家李崧老师的讲座,深感收益匪浅,让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随着社会对培养学生的要求的改变,更迫切地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会走终身学习的路子,成为学习型的老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问和研究,教师工作更需要学问和研究。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教师的突出特征是会学习,学习已经变成了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在这里感谢教育部门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有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培训项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并且增强了多方面的知识储备,使教师们的见识更宽更广。
教学科研能力是语文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们活泼好动。对此,教师应该给予研究和探讨,这便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教学教育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有县乡各个小学的语文教师全程参与,二小、三小、四小各派一名骨干教师上研讨课一节,李松献课一节。四节课都是围绕“小说”的目标确立来探讨教学方法。三节课各具特色。从小说的要素,故事情节的创设、结尾的奇特等布局谋篇。课后专家和上课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就上课的思路、设计、课堂出现的问题逐一探讨,使我们大开眼界,收获不小!
本次活动,通过上课、评课交流、专家讲座、素养比赛等方式,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准确把握小说这种文体的目标确立和教学方法,探讨小说教学的有效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文体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课例研讨、专家诊断点评指导的方式,进一步推进课堂有效教学研讨、展示教师理解课标、运用“语用”理念设计有效课堂教学能力。素养的比赛,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和素养修炼。
7.送教活动心得 篇七
心得之一:感谢
首先要感谢教育中心领导给了我这么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虽然在教育中心担任手工制作教学工作已经快六年了,但是在别的学校和众多同行面前我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怎么能让别的老师和学生学到好的制作方法呢?接到任务的我诚惶诚恐,是学校的领导、老师们及时地给了我鼓励和自信。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帮助。
心得之二:感动
来到育秀、育才民工子弟学校,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版报,使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好客和对我们的欢迎。
我执教的是制作丝网花,在进入课堂时的一刹那,我深切地感觉到了民工孩子们的好奇、淳朴、热情、可爱。上课期间,他们那种求知的欲望,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真的让我从心里感动。我感觉我比以前任何一次上课都更有热情、更投入,更希望和学生交流。这次送教下乡活动,使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只有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相互的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心得之三:收获
这次下乡送课,我首先收获到了一种精神。在我们到达之前,育才民工子弟学校老师们就早早在等候了。更令我深受感动的是育秀、育才民工子弟学校那里的教师。听课的老师整个听课的过程中无一人讲话,只看到他们都在用心地听着,时而思索,时而认真地做着笔记、有的还和学生一样地做着丝网花,多么令人感动的场景,他们和我们一样,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不一样的只是环境。但他们比我们还多一样东西,那就是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求学的精神,我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感动着。是啊,“送课下乡”使我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动之情无以言表,最大的感慨那还是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此行也学到了一种精神—好学、钻研、创新。我相信这将使我终身受益。
8.送教活动心得 篇八
清涧中学
邓博
2015年11月20日在榆林市“名师大篷车”下乡送教活动在我校举行,在常小平常主任的组织带领下,来到了我们清涧中学进行“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非常感谢校领导和常主任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从本次学习中我受益匪浅。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这次观摩活动,聆听了常小平老师的《导数的应用---构造函数》精彩教学,和杨宪伟老师的《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收获颇多。这两节节课上得非常生动和精彩,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拓展为目标,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现就此次听课,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观摩常老师的展示课,感受到常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常老师的课堂都体现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
1.教师具有较高的基本素养,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王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的感染性,富有艺术魅力的语言能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文本。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真正体现出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这一课堂理念!
2.纵贯这节课,我感觉常老师的常规教学能力非常强,十分重视学生双基训练的落实,不是原来那种华而不实的评优课,是扎扎实实的常规教学研究活动。这节课内容很扎实,课堂容量不是很大。是一节很有价值的优秀课。
3.在教学设计中,就是要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主动积极感兴趣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的知识。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都没有用自己的思路牵着学生走,敢于让学生提出问题,课堂驾驭能力很高。而我恰恰习惯于在课堂上引着学生走,这一教学方式需要改进。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听课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修课,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此,我要感谢教研室领导和清涧县县教育局领导和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不断探索,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
9.送教活动心得 篇九
荆家镇里仁中学王守银
我听了四位老师的课觉得:
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这些老师的数学功底非常扎实,数学素养很高,深入研读教材。②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③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名师们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10.送教活动心得 篇十
历时7天的香港苗圃行动小学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却给我留着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这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我由衷的感谢他们们,也感谢教育局给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提升我们自身业务和思想交流的平台,每天的讲座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的心,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本主义”价值观,要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尊重学生的选择的权利,对学生的关爱、对生命的关爱,要用真爱去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学的魅力是教学语言需要具有教育性、启发性、向导性和趣闻性。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在一种迫切的心态之下开展学习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导入形式;在教学中若没有学生的参与,一味的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毫无变化,必然无味,学生容易疲劳;在教学语言上一定要注意抑扬顿挫使整个教学过程波澜起伏、娓娓动听;一节课中必须要有学生的自学、讨论和教师的讲解,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时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的评价,要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学生的一切结论,鼓励和保持学生一切创造性欲望和尝试。
在教学中要做到勤奋好学志存高远,追求有效教学,授课简明清晰,熟练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有任务导向,明确重难点,能够引导学生学习,确保成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养,有崇高的追求,广博的阅览和知识面,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给学生好的印象,提高自身的教师人格魅力。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培训为我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训中几位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活动主题丰富多彩,教学环节设计新颖别致,很好的突出了综合教学的特色,用新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展示了同课异构中的不同效果,专家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尊重学生的发展。专家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对每节课小细节的设计和关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同时我学习到了如何去深刻领会一节成功的课,如何去上好一节成功的课。让我更加明确上好一堂课的标准,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同课异构结束后,评课时都有专家耐心的点评,他们观察细致全面,点评非常深刻、精辟、到位而恰到好处;让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11.送教下乡教师心得 篇十一
自2009年以来,我有幸一直参与昌黎职教中心承办的“送教下乡”工程。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昌黎职教中心兢兢业业,历经三年的探索实践,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家们的细心指导下,昌黎职教中心的“送教下乡”工程已日臻成熟。
作为一名承担送教任务的老师,我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责任感。但是我认为,人生需要考验、需要磨砺。只有行走在风雨中,才能使人变得坚强,才能迅速的成长。送教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
一、课前认识
首先感谢昌黎县教育局能给我们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
会,感谢职教中心对我的信任与支持。虽然我已有多年的任教经验,但在充分认识到“送教下乡”工作的实质后,我感到了任务的艰巨性。要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生代农民,我们“送教下乡”的教师们任重而道远。因此,每一次授课前,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力图将最新的农业信息、技术尽快送到农民手中。
二、课中感动
我有幸为各教学点学生讲解《信息技术》一课。虽然有时路程会偏远,但每次一见教室门口停放的一排排车辆,一见满屋子学生一张张质朴、热情的面庞,都让我的内心充斥着无尽的温暖。课堂上,学生们用心的听讲,时而积极思索,时而认真做笔记,整堂课大家遵守纪律,无一人讲话,这样的场面总是让我的心中充满着力量,让我觉得能给大家带去新技术、新知识是我最快乐的事,而他们的学习态度以及对教师的尊重是他们给予我们的最无声、却最有力的支持。
三、课后反思
实际授课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我发现在讲课中,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经了解后发现,大家对书中的许多专业名词不了解。因此,在之后的授课中,我则尽量减少太过书面化的用词,用咱们农民学生能听懂的词汇代替,这样,不仅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是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其次,课后会有许多学生问及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问题,我在认真解答的同时也在不断的重新深思自己、反思自己:我的课堂究竟还有哪些漏洞?我的学生需要的究竟是什
么?在如今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知识层面的深度是我们不可小瞧的。所以每次授课前,我都会对教材做更深一步的钻研,对教学环节中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和农民学生的发展需要,做好应对准备,思想上不会有丝毫的松懈。
四、工作收获
“送教下乡”工作,使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只有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相互的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才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大胆地尝试、去探索,我会努力让自己在教学与专业领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如果说教育是一艘船,那么,送教下乡便是鼓起风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愿做一缕风,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吹动船只的前行。祝愿我们昌黎职教中心的教育事业扬起风帆,驶向更辽阔的远方!
教师:xxx
12.送教活动心得 篇十二
心得体会
房县实验小学陈高
这次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国培计划(2013)——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活动,听了乔丽和陈忠云两位老师的科学课后,收获颇多,感受颇深,现在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这两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特别是教具的精心准备,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强的。
2.教学过程精致。从两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从导入新课、新授、到课外拓展,每一个步骤、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每位教师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知识深度和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获取知识,掌握教法,基本上做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教师的基本素质高。两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素质是很高的。在教学观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灵活、面向全体。在基础知识的处理上,做到了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知识规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问题适当合理,从而达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的目的。
二、通过听课使我对科学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正如李国权主任说的:“能用实物的不用图片,能用图片的不用嘴巴。”的确实是这样,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发挥直观教具的最大作用,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精心组织教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科学,指导学生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自然,感到学习科学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科学价值观。
2、注重教法、多激励少批评,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法的灵活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少批评。调动学生积极合作、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情感,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送教活动心得】推荐阅读:
观摩《送教送培》活动心得体会09-08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06-11
送教下乡-听课心得 0010-18
国培送教下乡听课心得07-31
送教下乡的心得体会11-01
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心得06-15
国培送教下乡心得体会08-28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研修心得09-12
送教下乡活动安排06-14
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心得体会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