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06-23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共8篇)(共8篇)

1.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一

明珠学校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科

第三次月考试题 命题教师:朱情香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3.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答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料峭(qiào)

隽(juàn)永

翘(qiáo)首

铩(shā)羽而归 ..B.炮(páo)烙

拽(zhuài)出

狙(zū)击

妄自菲(fěi)薄 ...C.坍圮(pǐ)

亘(gân)古

干瘪(biě)

稗(bài)官野史 ...D.熨(yùn)帖

戕(jiāng)害

纶(guān)巾

茕茕孑(jiã)立 ...2.下列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在这一副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B.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且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C.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开始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D.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既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暗夜将尽,每一棵树都踮起脚来遥望着东方,着晨曦。②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一滴眼泪也能 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③我 一次跟同学讲过,要用学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可惜同学没有能够正确领会。A.顾盼 折射 不只 B.企盼 放射 不只 C.企盼 折射 不止 D.顾盼 放射 不止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我想起在瓜田李下散步游玩的日子,真是感慨万端。....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京剧被视为“角的艺术”,有好角儿才有好戏,有好戏才能吸引观众,因此,京剧艺术能否薪火相传,....

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D.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沁园春•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7月1日的发射不仅关系到国际空间站的未来,而且将影响美国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

B.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蒋莉萍在参加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时表示,中国的智能电网和国外的完全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环境因素所造成的。

C.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好方式。

D.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

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短语,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有距离才有过程,有过程才有思念。“ ”是因距离而叹的爱情的绝唱;“ ”是因距离而诵的友情的高歌;“ ”是因距离而生的亲情的低吟。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7.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客观地聆听狼的嚎叫。

B.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

C.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D.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8.学校要开家长会。下列是同学们写在教室黑板上的欢迎标语,最得体的一项是()A.欢迎爸爸妈妈联袂来学校采风!B.亲爱的爸爸妈妈,您辛苦了!C.亲,我们以优异成绩向您汇报!D.热烈欢迎爸爸妈妈莅临指导!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舞幽壑之潜蛟。D.顺流而东。..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C.然后知是山之特立。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而又何羡乎 B.渺渺兮予怀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而今安在哉 12.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 ..13.与“萦青缭白”中“青”和“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故为之文以志。...C.始指异之。D.其曲中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恒惴栗 恒:常常 .B.缘溪行 缘:沿着 .C.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D.箕踞而遨 遨:遨游 .15.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蟹六跪而二螯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交代作者的创作背景以及宴游之前的生活和心情。

B.通过登临眺望的尺寸千里的感受,通过景物之间的相互映衬,运用生动的比喻,色彩的渲染,构成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水画。但是无论在“始”前游还是“西山之游”,大自然都是作者排遣苦闷的对象。C.作者用西山上的所见,即使=四周环境来进行衬托,表现西山之高俊雄伟。还有视角由俯视到远眺的变化,视角的变化伴随着境界的进一步开阔,而境界的进一步开阔又伴随着作者胸怀的进一步远大。D.第二段写偶遇西山,西山的“特立不群”吸引了作者,以至于披荆斩棘,不顾劳顿以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8题。

人的潜能是多元化的。因此,所谓的创新型人才也绝非仅仅是学术意义上的创新。学校教育究竟如何能够顺合人的自然禀赋来挖掘人的潜能?在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感言或传记中,我们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发现,好奇心是他们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对每个人而言,好奇心最初本是无功利的,它不过是一种内在的 精神满足。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在与他人或社会互动过程中,好奇心可能会逐渐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如果学校在不同阶段,能够持续地给予这种好奇心以呵护,以智慧性的引导,所谓人的创造性潜能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开掘。

然而,审视我们当下的教育现实,好奇心的满足对于我们大多数学生而言几近于一种奢侈。漠视人的好奇心,甚至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之的体制化教育,在单纯的知识理解或获得上或许是不坏甚至是不错的,但是,在人的各种潜能开掘及各类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却可能是最为失败的。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所谓的习惯和规矩养成便开始成为学校日常生活规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随着年级的递增,在目不暇接的考试、竞赛和评优体制下,学习与学生的内在精神满足渐行渐远。学生的爱好越来越偏离其自娱性的本质而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学开始带有被动性,习带有强制性,好学一旦不再出自于满足好奇心的自我愉悦,而是为了取悦于他人,求知就逐渐黯淡了其灵性和智慧之光,求技和求艺就渐趋丧失了其创意之美。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其天赋和潜能的个体,被分等、隔离和排斥,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分数让少数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有了业绩和政绩,引发了所谓的榜样效应,也收到了所谓激发人们急起直追的竞争(模仿)效果,但是,它挫伤的却是一代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力。中国人并不缺乏智力和知识优势,甚至也不缺乏吃苦和勤奋精神,但是,匮乏的恐怕就是被早期教育所遏制的好奇心以及由其所引发的内在激情和思维的灵活性。

(节选自阎光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呵护人的好奇心》,有删改)

17.下列对好奇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的阐述,恰当的一项是()A.好奇心能够使学校教育顺合人的自然禀赋,并因此来挖掘出人的潜能。B.好奇心能最大程度开掘人的创造性潜能,是获得成功的主要内在因素。C.好奇心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满足,它会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渐具有目的性。D.好奇心会发展为具有功利性的探索,成为带有个体偏向的兴趣或爱好。18.下列对当下教育现实的论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注重习惯和规矩等的养成教育,有利于思维的激发。B.漠视学生的好奇心,以各种显性或潜在的强制和规训方式逐渐抹杀好奇心。C.学生的学习带有被动性和强制性,好学是为了取悦他人,具有功利性色彩。D.在分数至上取向下,原本各有天赋和潜能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跑道上竞争。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6分)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4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0.老舍,字______,中国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剧本_________获“人民艺术家”称号。(2分)

三、简答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3题(共10分)

牡丹的拒绝(有删节)

张抗抗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王城公园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21.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2.第四段说牡丹“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请根据上下文,分条概说这“荣誉和赞颂”具体指什么。(每条不超过15字)(3分)

23.本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就下面句子的手法及作用作简要赏析。(5分)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香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四、写作题(30分)

24.以记叙或议论为主,写一篇文章,表达“从别人那里,我认识了自己”这个意思。【注意】①题目自定。②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二

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检测卷

乡镇 学校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 订——————————————————————线

读准音节再写字。(16分)

shēn tǐ yǐ jīnghuān shēng xiào yǔ

( ) ( ) ( )

fēi cháng yuǎn jìnài xīn jiā kuài

( )( )( )( )

二、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6分)

1、小猴子长(zhǎng cháng)着一条长长(zhǎng cháng)的尾巴。

2、望着(zhuo zhe)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zhuō zháo)急。

3、燕子说:“要下雨了,空(kōng kòng)气很潮湿,我要去

捉虫子,没空(kōng kòng)出去玩了。”

三、比一比,再组词。(8分)

午 己( ) 为() 坐()

牛() 已( ) 办() 座()

四、连线找朋友。(8分)

严 酷 踪 善 热锻性 鞭

迹 良 寒 暑 炮闹炼 格

五、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18分)

1、莺歌对燕舞,( )( )对( )( )。

2、泉眼( )( )惜( )流,( )荫照水( )( )柔。小荷才露( )( )( ),( )( )蜻蜓( )( )( )。

3、朝霞( )( )( ),晚霞( )( )( )。

4、读万卷书,( )( )( )( )。

5、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 )(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 )( )歌唱。

6、小葱拌豆腐——( )( )( )( )

六、照样子,练一练。(14分)

1、例:口+少=( 吵)吵闹 例:张-长=( 弓 ) 拉弓

王+见=( ) 飘-风=( )

山+夕=( ) 甜-舌=( )

2、例:小白兔割草。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鸭子游泳。

小鸭子( ) 游泳。 。

小鸭子( )( )游泳 。

妈妈浇花。

妈妈( )浇花。

妈妈( )( )浇花 。

七、读一读,填一填。(6分)

通 知

本周五早上八点,请参加运动会入场式的各班同学,在教学楼门前集合。

少先队大队部

4月20日

时间: 地点:

参加人: 事情:

通知人:

通知时间:

八、经典诵读连线。(8分)

彼虽幼 众称异 不解藏踪迹 城中增暮寒

彼颖悟 犹悔迟 遥知不是雪 夜静春山空

彼既老 人称奇 人闲桂花落 为有暗香来

彼既成 身已仕 林表明霁色 浮萍一道开

九、短文阅读。(6分)

初夏,石榴花开了。远看,那红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淡黄色的`花蕊在风中摇动,就像一群仙女翩翩起舞。

1、这段话共有 句。(1分)

2、石榴花在 开放。它的花蕊是 色的,花朵是 色的。(3分)

3、石榴花很多,从 、 等词可以看出来。(2分)

十、写话。(10分)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展开想象写一段话。

花朵 笑声 阳光 草地

3.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三

题 文

第I卷(选择题)

1.英国艺术家1795年的画作《牛顿》,表现了一颗伟大的头脑正在规划世界。牛顿力学所反映的宇宙规律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 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D. 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

2.被誉为“生物学中的牛顿”,第一次把生物学完全放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科学家是 A. 瓦特B. 达尔文C. 爱迪生D. 爱因斯坦

3.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A. “驱除鞑虏”B. “恢复中华”C. “创立民国”D. “平均地权”

4.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 5.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是在 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明朝

6.某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该书是

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资政新篇》D. 《新青年》

7.“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郭沫若称颂下列哪位诗人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8.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她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化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克己复礼 B. 仁者爱人C. 为政以德 D. 施行仁政 9.“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

10.“中国古代文明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文中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主要是指 A. 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B. 中国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C. 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 中国的古代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原因

1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 知之为知之B. 因材施教C. 学而不思则罔D. 有教无类

12.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 关注理性B. 注重修养C. 重视智慧D. 强调等级

13.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提出三权分立思想,对资产阶级政治体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的是 A. 伏尔泰B. 孟德斯鸠C. 卢梭D. 洛克 14.下列研究成果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科学基础的是 A. 伽利略的天文学发现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哥白尼的日心学说 D.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15.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A. 讴歌自然的人性B. 追求伦理道德C. 批判古典主义D. 反对专制王权

16.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

A. 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B. 对道德观念的重视 C. 对人权应用的创新 D. 对人类自身的探索

17.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A. 上帝的权威 B. 传播人文主义 C. 否认上帝 D. 因信称义

18.“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感觉到冷,有人感觉到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 普罗塔哥拉 B. 苏格拉底 C. 伏尔泰 D. 王阳明 19.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20.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A. “知识即美德”B. 拯救人类心灵C. “认识你自己D. 追求生命价值

21.郑观应《盛世危言》提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行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说明以他为代表的部分早期维新派已经 A. 与儒家学说的传统文化决裂 B. 倡导学习西方的价值观念 C. 注意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性 D. 力主以革命方式实现其政治构想

2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本质相同 B. 主张改造儒学C.主张向西方学习D.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23.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 自强运动B. 新文化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中国成立

24.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理论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C. 新中国成立后D.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5.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 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26.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 政治的民主化B. 救亡图存C. 经济的工业化D. 思想的自由化

27.陈独秀《说国家》: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陈独秀在此强调了甲午战争 A. 导致了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B.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 C.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D. 激化了中日两国的民族矛盾

28.恩格斯说这些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不知道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学到的东西多。”这些作品的作者是

A. 拜伦 B. 巴尔扎克 C. 托尔斯泰 D. 贝克特

29.联合国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1905年这个科学史上的“奇迹之年”。这年一位青年人发表的几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位“青年人”是

A. 伽利略B. 普朗克C. 爱因斯坦D. 霍金

30.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

A. 城市经济繁荣B.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 文化的平民化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第II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3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

材料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四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五 伏尔泰把上帝比作“两足禽兽”,把天主教会称作“民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将罗马教皇说成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把天主教会专横的教士称为“恶棍”。“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是古希腊时期哪位先哲的思想?

(2)材料三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二有何关系?

(3)阅读材料四,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4)阅读材料五,说出三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

参考答案

1.C2.B3.D4.C5.C6.B7.C8.C9.D10.B11.D12.B13.B14.B15.A16.D17.D18.A19.C20.C21.C22.C23.B24.D25.C26.B27.C28.B29.C30.A 31.(1)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

(2)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3)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原因: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受挫;农村敌人力量薄弱,利于开展革命。32.(1)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是古希腊人文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3)否定教皇的权威,打破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使人们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树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

(4)①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抨击君主专制 ②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4.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四

初2019级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卷)一并收回。

...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jí)B、当它戛(gā)然而止的时候 C、猜源亨(hēng)油坊出的灯谜 ..

D、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qiāng)然的那种盛事 2.下列加点字书写有误的一项(A、偏僻 B、糜子 C、斡旋 D、士卒 家眷 脑畔 垂珠

..燎原....

踊跃 晦暗 静慕 羁绊)(3 分)撺掇 怠慢 争讼 闭塞)(3 分)...)(3 分)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排球队大比分输给育才中学后,教练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没有给学校 .... 争光。....

C、王博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D、部分西方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西藏“3.14”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节对于承载了人们太多情感与幽思,由此成为一个永不间断的文化话题。B、老百姓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C、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的无限生活的向往。

D、春节,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人们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5.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凯《李白行吟图》中礼拜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的线条,便勾勒出人物 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3 分)

1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晰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 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A、④⑤③②① C、⑤④③②①

B、⑤④②③① D、④⑤①②③

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 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7.综合性学习(10 分)

历经两年,一本重庆城市记忆之书——《故城时光》,于 2017 年 4 月 23 日首发面世。请你作为这本书的义务宣传员参与到《故城时光》的宣传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城时光》动员重庆市民参与记录了城市变迁与百姓民生等内容。通过网络“众 创内容”的方式,获得近300 张珍贵老照片和 20 多万文字共 124 个故事。书中照片有那些 穿越时空、历经风雨而保留的老街区、老建筑,也有已经不能再现的市井生活原貌。照片有 专家的精品,也有市民的随手拍,但每一张每一幅都是老重庆人的故事,书中故事的讲述者 有年高德劭的老者,也有不谙世事的学生;有知名导演、作家,也有普通的市民。书籍包罗 万象,在故城映像、市井民俗、百人百态、世纪沧桑中演绎着人间的悲欢离合,书写了重庆 人的情与爱。

材料二:“城市记忆”是被集体感知的文化认同。是一种生活的丰富,是历史的象征,也 是城市所属的财富。我们必须正视城市记忆的价值,进而推动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城市经 济的发展,使它成为我们的共有历史财富,精神家园和情感寄托。(1)【标语拟写】

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副宣传标语悬挂在现场。(3 分)

;,(2)【展板制作】

活动中要把书的内容分为三个板块来展现,请根据材料一,写出其余两个板块标题,要 求与第一板块标题对仗工整。(4 分)

第一板块:故不去的城 第二板块: 第三板块:(3)【编委采访】

2该书的编委之一,生于重庆的著名作家虹影也来到了现场,请你从材料二中提取一个关 键词形成一个跟《故城时光》相关的问题,现场采访她。你说:“

”(3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1)阡陌交通,(2),落英缤纷。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4)一日不见,(5)

(6)坐观垂钓者,(7)俶尔远逝,(8)凄神寒骨,(9)蒹葭苍苍,(10)求之不得,(二)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 9—12 题(15 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儿女共沾襟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2)悉如外人 .(4)无论魏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 . “ 便 要 还 家,设 酒 杀 鸡 作 食 ” “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 表 现 了 桃 花 源 中 人

3们 为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7 题。(20 分)

捡来的孝子

李娟

小时候,在村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

不论冬夏,他总是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裳,脚上蹬着一双烂掉帮子的鞋。他已经 40 多岁 了,可因为脑子不太灵光,数到 10 往上就不知是什么了,所以村子里不论大人、小孩,总 叫他浩浩,这是他的小名。他听了也不恼,哈哈笑着也不知道答应。

父亲却从不允许我叫他的名字,要我叫他舅爷。原来,他是我远房婶婶的舅舅。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和婶婶家的儿子涛吵架。我那时虽然生得瘦弱无力,但嘴巴功夫厉 害,吵得涛无还架之力,吭哧了半天,憋出一句:“你再好,还有个傻子舅爷。”

他话一出口,我立马吵不过了,哭着跑回家,把他的话学给奶奶听。奶奶却哭笑不得,浩浩舅爷才是涛的亲舅爷,而涛从来不叫他舅爷,而叫他名字,有时甚至叫他傻子。

听村里人说,浩浩舅爷从小家境优越,他的兄弟姐妹也都事业有成,生活得很好。而唯 有他,脑子不太灵光。父亲去世后,兄弟姐妹都在城市生活,家中只有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暗淡度日。逢年过节,也不见兄弟姐妹回来探访。

大家看他们可怜,平时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给他们母子送一点。浩浩舅爷也很懂得感恩,平时谁家有什么力气活,他总是去主动帮忙,他干起活来很卖力,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浩浩舅爷很孝顺,他的老母亲已经 80 岁了,以前是母亲照顾他,自从母亲上了年纪不 能动后,他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开始做饭、洗衣,帮母亲翻身。浩浩舅爷本来不会做饭,记 得他只会做面糊糊。

有一天,躺在床上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试试擀面条啊,这样一天到晚老是面糊糊,你身体哪里受得了?”第二天,浩浩舅爷就找来邻居婶婶教他做面条。婶婶教得很认真,可 浩浩舅爷整整学了一周,还不会和面,不是面多了,就是水多了。婶婶最后告诉他:“你别 学了,以后想吃,告诉我一声,我做给你们吃。”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 做的,俺一定要学会。”

谁也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功夫,最后才终于学会做面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 哭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浩浩舅爷的大哥在省城上班,据说还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他和浩浩舅爷年龄差距也很大,4听说在浩浩舅爷小时候,他不止一次鼓动其他兄弟姐妹给父母做工作,让他们扔掉浩浩舅爷 这个累赘,但他母亲怎么也不同意。也可能就这个原因,多少年来,从没见他回过家,其他 兄弟姐妹也不太回来,就连和我们同住一个村子的婶婶,也很少去看他们。

这么多年,就是浩浩舅爷一直陪着他老娘。有一次,村子里有一家出嫁姑娘,浩浩舅爷 去给人家收拾猪毛,主人在谢客的时候,上了红烧肉,舅爷一口都没吃,用自己的手帕包了 两块肉,他说要带回去给娘尝尝,娘都半年没吃肉了。喜宴结束后,主人端了一碗肉让浩浩 舅爷给娘端回去,他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一路小跑着,端着碗跑回了家。看着他的背影,大家都眼睛酸酸的,说他不傻,一个孝敬娘的孝子,怎么能说他傻?

浩浩舅爷得过一场病,本来是感冒,因为不知道吃药,最后越来越重,整个人都躺下爬 不起来了,大家以为他不行了。他的老娘趴在他面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一直哭。村子里一些老人甚至开始帮忙给他准备后事。但是,谁知睡了两天两夜,浩浩舅爷竟然醒了 过来。他说,他放不下他的老娘,他走了,就剩他娘一个人孤零零的,所以,他要活着。

日子就这样滑过,从夏到冬,到了腊月了,整个空气里弥漫着甜蜜的气息,人们都忙着 筹备年货。因为要杀猪了,大家才想着好久没见到浩浩舅爷了,因为往年每家杀猪,他总要 给别人帮着剔猪毛。

邻居去他家找他,敲了半天敲不开,最后从外面把门撬开,才发现浩浩舅爷的娘已经去 世,而浩浩舅爷跪在床前,一摸,已经没一丝气。

浩浩舅爷的兄弟姐妹们都回来了,丧事办得很热闹,宴席吃了一桌又一桌,大碗的红烧.. 肉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红烧肉跑回家的 . . ..情景。

也就在此时,大家才知道一个惊人的消息,原来,浩浩舅爷是捡来的,他因为智障被亲 生父母大冬天扔到了路边,是他后来的母亲把他捡了回来。因为怨恨母亲捡了个累赘,这么 多年了,他的兄弟姐妹们都不肯原谅她。

可大家都说,浩浩舅爷的娘捡了一个孝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6 第 14 期)

13.全文主要写了浩浩舅爷孝顺母亲的四件事,请参考示例概括另外两件事情。(4 分)(1)第一件事:

(2)第二件事:浩浩舅爷费了很多功夫,终于学会做面条;(3)第三件事:

(4)第四件事:浩浩舅爷患重病时依旧放心不下老娘。

14.文中画线句子中的两处“红烧肉”可谓平淡而新奇,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大碗的红烧肉摆在桌子上,客人们都吃得心满意足。而我,却想到了浩浩舅爷端着那碗 ...

红烧肉跑回家的情景。...

515.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 分)①但浩浩舅爷却摇了摇头说:“俺娘要吃俺做的,俺一定要学会。”

②当面条端到他母亲面前时,她哭了,说:“我娃会做饭了,真聪明,娘没白养你。”

16.文章结尾只有一句话,可谓匠心独运,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 分)

17.结合《孔乙己》中的两句话,探究本文中的“浩浩舅爷”与孔乙己生活环境上有何不同。(4 分)

①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②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22 题。(20 分)

我们为何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

杨阳

①每个人都会做梦,但并不是每个人在第二天早上醒来都能记得那些梦境。相信不少人 都深有体会:在做梦时,明明很清晰地记得发生过的事情,潜意识里还对自己说,一定要记 住了,但第二天醒来后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科学家们发现,一般人一个夜晚大约要做 4~ 6 个梦,总共大约有一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在梦中。既然做梦的频率如此高,为什么我们 醒来后记不住自己的梦?

②睡眠是人类必需的一项生理活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睡眠分为慢波睡眠和快波 睡眠,这两种睡眠形式交替进行,一个人晚上 8 小时的睡眠时间里有 4 个慢波睡眠和快波 睡眠周期。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 80%正在做梦,在慢波睡眠中被唤醒的人有 7%在做 梦。

③一个人每晚做梦的时间平均在 1.5 小时左右。由于梦相伴睡眠周期循环规律,所以在 快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多,而在慢波睡眠中醒来的人,感觉梦少。此外,人能记住 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觉梦多或少的原 因。

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法国科学家对 41 名志愿者进行了实验。这些志愿者分为经常 能记住梦和记不住梦两类。研究人员用脑成像设备对所有志愿者在清醒和睡着时的大脑活动

6进行了观察。

⑤结果显示,这两类人在睡着和醒着时的大脑活动有明显差异。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大脑的信息处理中心也就是颞顶联合区更为活跃,这一区域的活动增加很可能对梦境内容编 码到记忆里有很大帮助。而且,不管是在睡着还是醒着的时候,常能记住梦的人的大脑中,内侧前额叶皮质和颞顶联合区的大脑活动都更强,同时他们的大脑对听觉刺激的反应也更 强。不仅如此,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 来的时间也要多一倍。

⑥为什么很容易被忘掉?研究显示,醒来后 5 分钟,梦的内容会忘掉 50%;醒来后 15 分钟,睡梦细节会忘掉 90%。有关“梦境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多种。一种理论从学习和生 存两方面解释了梦被遗忘的原因。对早期洞穴人来说,“纵身跳崖逃避狮子追杀”在现实生 活中就难以实施。这种情况下,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 的学习经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另一种理论认为,梦的功能是淘汰大脑中随着时间 而累积的不需要的记忆。记住梦只会使大脑中的无用信息堆积如山。从本质上说,梦是“忘 却”垃圾记忆的过程。

⑦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第一大障碍是梦中的记忆方式与 清醒时大不相同。清醒时,人们习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或因果关系等方式记住过去的事情。

然而,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没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等 .. 逻辑。第二大障碍是现实生活本身。对很多人来说,一觉睡醒首先想到的是“今天该做什么”,此时睡梦则会像“鬼火”般消失掉。第三大障碍是身体活动的变化,睡梦往往是在人们处于 休息、身体躺卧时发生的。醒来时,身体活动大幅增多,会干扰大脑对梦境的记忆。

(选自《百科知识》2016 年 9 月 B 有改动)

18.通读全文,请分点写出梦很容易被忘掉的原因。(4 分)

19.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小题。(4 分)(1)全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 分)

(2)请简要谈谈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2 分)

睡梦中发生的“剧情”往往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无规律地漂移,..

20.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721.有人认为第①段可以删掉,这样第②段从人类睡眠机理直接谈起,文笔更加简洁,你认 为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22.下列选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4 分)

A.人能记住的梦多在快醒来时,而刚入睡时的梦早就消逝得无影无踪了,这也是人们感 觉梦多或少的原因。

B.相比不大记得住梦的人来说,那些常能记住梦的人在睡觉时比较容易醒来,其醒来的 时间也少很多。

C.“在回忆梦境方面,专家们则认为主要有三大障碍”中“主要”一词表明其障碍不止 三种,文中只列举了主要的。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研究显示,睡梦醒来后,时间越长,睡梦中的内容就忘掉得越多。

四、作文(55 分)

23.下面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在 600 字以上;④ 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1)题目:我最欣赏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阅读下面的语句句,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 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

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这都是最 好的礼物。

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诗歌《礼物》当中所写到的: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

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8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B 2.C 3.c 4.D 5.B 6.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美在文学,诗词曲 赋,抒写灿烂文化;美在汉字,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

《故城时光》记录城市变迁,影像故事再现重庆风 7(1)主题突出,语言简洁明快。示例:采。《故城时光》展山城映像,“城市记忆”蕴精神财富。(2)第一板块:褪不去的影像。(只要符合“珍贵照片”即可)第二板块:忘不掉的故事。(只要符合老故事即可)()内容概括正确 2 分,语言简洁优美 2 分。

(3)要求有称呼和自我介绍,从第二个文段中提取一个词语:文化、精神、情感、城市记 忆、价值等等都可以。跟这本书相关,让对方有话可说。

例如:记忆:尊敬的虹影作家,你好,我是《故城时光》的宣传员,请问是你对我们重庆城 市的哪些记忆让你决定加入编写《古城时光》这本书?

价值:尊敬的虹影作家,你好,我是《故城时光》的宣传员,请问你认为《古城时光》 这本书对我们重庆来说有哪些价值?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略

(二)文言文阅读

(4 分)(1)类(2)全,都(3)邀请(4)不要说,更不必说(每词1分)9.10.(4 分).(1)老人和孩干们个个都安闲快 乐,或: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 悦之情.显得心满 意 足。(“黄发垂髻 ”1 分,“怡然自乐”1分)

(2)渔人把自已听到的事-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或:这个人为(他 们)详细地介绍了 自己所听到的事。(“具言”与“所闻” 各 1 分,其中“ 所闻 ” 译成“ 知道的”或“见 闻的”都得 1 分)

11.(3 分)热情好客;1 分,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意合即 可,2 分)

12.(4 分)表达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意 合即可。(“和平”与“平等和谐自足 ”两点每点各2 分)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13.(一)(4 分)(1)第一件事:母亲年老时,浩浩舅爷学做(面糊糊、洗衣,帮母亲 翻身)家务活;(2 分)(3)第三件事:浩浩舅爷一口没吃,用手帕包了两块红烧肉,要 带回去给娘尝;(2 分)

14.(4 分)①浩浩端着的“红烧肉”是对娘的孝心的具体表现,(意合即可)(1 分)② 将桌上的“红烧肉”与浩浩舅爷端的“红烧肉”作对比,(1 分)表现周围一些人的冷漠以 和对兄弟姐妹的讽刺(1 分),表达了“我”对舅爷的钦佩和怀念。(2 分)

15.(4 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1 分)第①句细腻传神地写出了浩浩的 孝顺和做事的决心和执着。(1 分),第②句通过母亲的语言描写,侧面(1 分)表现了浩 浩的孝顺和能干。(1 分)

16.(4 分)①照应文题“捡来的孝子”;(1 分)②概括了浩浩的种种孝行,出人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1 分)③升华主题:赞扬的没有血缘关系的浩浩舅爷的孝顺和感恩,(1 分)

9同时也是对那些有血缘关系的缺少孝行的兄弟姐妹的嘲讽。(1 分)

(4 分)孔乙己身边的人是冷漠的,孔乙己只是他们生活的笑料,可有可无的人。(2 17.分)浩浩舅爷周边有着热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们。如教他做面条的邻居婶婶;给他一碗红 烧肉的主人家,在他不出现的时候,人们会去他家找他;身边有着被他的孝行而感动的人们。(2 分,概括 1 分,分析 1 分)

(二)18.(5 分)如果睡梦与真实生活存在相同记忆印迹的话,梦就不是很好的学习经 验,忘掉梦反倒可能是件好事。梦是“忘却”垃圾记忆的过程。(一些梦是大脑中的垃圾 记忆,忘掉它利于大脑的正常运作)。(1 分)梦中的记忆方式与清醒时大不同,(1 分)④醒来后更多关注现实生活(1 分),⑤身体活动增多,导致梦境不易回忆。(1 分)19.(1)逻辑顺序(2 分)

(2)“漂移”本身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文中指睡梦中的“剧情”呈现出的没有时间 或因果关系等逻辑(1 分)的无规律性变化。(1 分)

20.(4 分)分类别,列数字。(2 分)条理清晰、科学准确地说明了人类两种不同的睡眠形 式下,不同的做梦特点。(2 分)

21.(3 分)不可以删掉。第①段先从生活常识谈起,便于拉近与读者间的距离,亲切可感,能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接着引用科学家的发现,(1 分)自然提出文章的 说明内容——为什么很难记住自己的梦境。(1 分)22.(4 分)B

四、作文(55 分)

5.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五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6分。将答案写到表格内)1.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在宋朝广为流传,它说明()A 宋朝时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宋朝时北方战乱,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苏州、湖州 C 宋朝时,朝廷的粮食主要到苏州、湖州征集 D 宋朝时,政府主要从苏州、湖州来征收赋税

3.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A 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 B 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C 农业经济重心南移 D 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B 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C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D 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经济发展

5.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① 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 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猪肉或鱼为主 ③ 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下列选项与宋元时期史实不符合的是()

A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 司马光主持编写《史记》 C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 D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7.元朝时期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不包括()

A 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 B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C 推广棉花种植 D 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两段运河

8.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9.明朝规定科举考试必须用八股文答卷,其实质是为了()A.加强君权 B.使考试更规范、更科学 C.选拔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D.鼓励考生独立思想 10.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B.民族间的战争

C.农民起义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 D.地主政权之间的割据斗争

11.“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中俄雅克萨之战

12.下列有关倭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明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我国沿海居民把经常骚扰沿海地区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称之为倭寇 C.明朝中期,倭寇十分严重

D.到浙东沿海抗倭的年轻将领是戚继光

13.亚洲许都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事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14.“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民族团结 B.反抗侵略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15.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行省,设三司 B.八股取士 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 16.下列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中,属于清初统治者采取的有()①确立册封**、**制度②组织雅克萨之战③平息倭寇之患④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C.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18.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1.2003年明太祖的陵墓——明孝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下列史实与明太祖有关的是()

①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设立六部②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④大型文字狱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

22.以下关于清朝前期疆域四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到太平洋B.南到南海诸岛C.西抵葱岭的巴尔克什湖北岸D.北至西伯利亚 23.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他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属于“十全武功”之一的是()

A.收复台湾B.组织雅克萨之战C.设置驻藏大臣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4.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明长城蜿蜒6000余千米,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鸭绿江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25.毛泽东曾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清朝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抗击外国侵略而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定回部贵族叛乱②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③平定准葛尔叛乱④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侵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6.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的特点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衰落B.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C.民族进一步融合,封建经济继续发展D.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27.(10分)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1)右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谁?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民族?

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2分)

材料四 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恩格斯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柏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转入欧洲。”(4)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列出除火药以外的其它两项重大发明。(2分)

28.(7分)(2012湘潭)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28题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1分)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1分)

⑵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1分)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1分)

⑶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1分)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

⑷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1分)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材料二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更加严密,使中央政府 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⑵ 为了强化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取得了怎样的成效?(1分)

⑶一直以来,叛逃在外的**喇嘛在世界各地活动,企图分裂西藏。对此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2分)

答案

27.(1)赵匡胤。女真。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6.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六

初三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面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提防(tí)

憎恶(è)

庶祖母(zhé)B、文绉绉(zōu)

干涸(hé)

不逊(xùn)C、黝黑(yǒu)

畸形(jí)

匿名(nì)D、解剖(pōu)

诘责(jié)

绯红(f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涕泗横流

自之知明

无与论比

怒不可竭 B、一杯黄土

化为无有

忑忐

凄惨 C、深恶痛疾

油光可鉴

落第 磨磨蹭蹭 D、晗首低眉

广懋

城惶城恐

暗然失色

3、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明上课总是精力不集中,几乎每节课都心无旁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B、不要一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缺点就气冲斗牛,应该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得不够。....C、她向来做事果断,我就喜欢她这种斩钉截铁的作风。....D、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要人人都墨守成规,我们的校园就会更加和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1999年10月1日是祖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

B因为去年我国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洪灾,可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战胜了它。C、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是二十世纪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项重大突破。

D、通过国家严格考核,使南京市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5、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G、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二、积累与运用(共14分)

6、名著导读

(1)贝多芬在致艾尔多迪夫人的信中有两句话成为今天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座先知雕像,草图很早就画出来,但一直无人敢接手,米开朗琪罗成功的完成了这伟大的作品,它是__________。米开朗琪罗至死还留在佛罗伦萨画室里的唯一作品是: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2012年4月 2日是第五个联合国“世界自闭症关爱日”,某校学生会准备走上街头,进行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搜集到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说出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综合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我国自闭症事业的发展现状。(4分)【材料一】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视力、听力正常,但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喜欢独自玩耍,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他们在行为方面也有异常,如不断重复一些动作、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自闭症需要社会的关注。2006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自闭症儿童早期诊断和康复训练的体系;2009年,中国残联为3至6岁家庭经济困难的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费用补助;截至2010年,我国已建立了34个省级训练机构。【材料二】

我们周围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重则生活不能自理,却在部分领域能力超常……以前,人们叫他们“被魔鬼偷走灵魂的人”,精神病或傻子,直到70年前,医学界才把他们确定为自闭症或孤独症患者。自闭症一般三岁前发病,没有特效药,要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我国自闭症儿童的人数超过160万,目前有一半患儿需要排队等候才能进入机构接受训练,近20%的患儿直到6岁才开始接受康复训练。

①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 ②发展现状:_____________(2)为了调查人们对自闭症的认识,同学们在街头进行了问卷和采访。请你结合上面搜集的材料,根据问卷结果和采访记录,写出调查的结论。

(一)人们对自闭症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二)街头采访记录

市民甲:我邻居的孩子是自闭症。他从来不理人,把你看成空气,有时不知为什么就在街上大喊大叫的,样子挺可怕。这自闭症的小孩,就是傻子加疯子!

市民乙:自闭症孩子就是智力超常儿童啊。听说他们比一般人都聪明,在数学、物理方面有很高的天赋,美国有个12岁的自闭症男孩还在大学学天体物理呢。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2)胡马依北风,___________________。(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用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内心愁苦之深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6)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共18分)【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9、解释加点词(4分)(1)蹴尔而与之().(2)所识穷乏者得我欤().(3)其不知丘也亦甚矣().(4)令弟子趣驾().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B、相于材人远矣 .C、奉命于危难之间 .D、管夷吾举于士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2、【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如果我们想要使【甲】文的论证更有力,引用【乙】段文字是否可以?为什么?(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孤独的老乡

夏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

“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中国小小说》,漓江出版社,有删改。)

14、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4分)

15、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同

16、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2)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17、第⑰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18、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分)

(二)郁孤台笑了

彭世强

①一个云清风和的下午,我,怀着几分崇敬、几分兴奋的心情,寻到了位于赣州市西北角的贺兰山下。仰望着山巅那魁伟的郁孤台,它,三重屋檐,檐角飞翘,似握拳扬臂,挺起了那一份民族的自尊!它,默默无语,似蹙眉凝神,反省着那一页沉重的历史!我,步履匆匆地登上了郁孤台前六层百级石阶!

②我是在岳武穆的《满江红》词里知道“贺兰山”的,有人说词中所写的“贺兰山缺”,位于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而眼前的贺兰山,因为承载着一座巍峨慷慨的郁孤台,承载着一位血溅战袍、泪洒宣纸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承载着他用热血书就的一首悲壮诗篇,同样名扬中华,流芳千古!

③这是一座三层楼高的古建筑。跨进门厅,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赫然在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深山闻鹧鸪。”

④我自然惦记着辛公当年的登临处,惦记着诗中的清江水。于是,急忙上楼,更上一层,推窗而望,远山隐约,近水潺潺。忽然看到底楼的背阴处,竞有一块开阔地,一座高大塑像的背影跃入我的眼帘。他,一定就是辛弃疾!于是,我匆忙下楼,来到辛公塑像脚下,豁然明了:这就是辛公当年的登临处,就是感慨愤激的辛弃疾喷发一腔热血、成就千古名作的地方!

⑤仰视眼前的稼轩公,右臂撩斗篷于身后,左手握龙泉②于胯部。他剑眉紧锁,凝目远眺,短须似乎微颤,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几多痛楚,几多愤懑,几多无奈!

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不禁轻吟起这样两句。放眼望去:山下正

是章江、贡水两道江水交汇处的赣江。溯洄望去,两水茫茫而来;溯游望去,一江默默流去。虽说那天江水不盈,可是辛公的诗句,依然让人想见当年的血泪之江。大敌当前,国势艰危,腐败的南宋朝廷却苟安求和,不思山河破,不念金瓯③缺,让奸佞当道,为丧权辱国之事,走苟且偷安之路!结果,王室南渡,甚至太后逃生,金兵追至造口,太后不得不弃舟登陆而去,百姓的颠沛流离,更是不堪回首!这样的历史耻辱,岂容忘记!江水、泪水,就这样融而为一了。

⑦我步出郁孤台,踱步在与台相连、沿江而伸的古城墙上。城墙很宽,俨然是一位经风历雨、昂首挺胸的壮汉!它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胸脯,挡住滚滚的江浪,抵御敌寇的刀箭火炮。古城墙,它曾经的斑斑驳驳,它满身的伤痕累累,天地可鉴!然而,它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辛公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此情此景,城墙能够作证,城墙得以共鸣!

⑧我侧过身子,回眸郁孤台的侧影,想起先前楼内的楹联“郁结古今事,孤悬天地心”。是的,楼台、城墙都在警示我们:莫忘历史。它们也在教导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如今的郁孤台,修葺一新,绝无当年的伤痕;如今的古城墙,也无历史的霉点,然而,民族之魂犹在!

⑨眼下,我没有听到当年凄凄楚楚的鹧鸪声,也没有见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景,倒是辛公在这里留下的名句激发起我情思连绵,剪之难断……

⑩如今我们生逢盛世,不乏莺歌燕舞,面对郁孤台的沉吟,清江水的抽泣,焉能置若罔闻?此时,我的身边不乏热情的游者,但其中无视楹联的却非个别,楼内文人墨客的诗作,吸引不了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显然不是他们的热衷。他们登临楼台的脚步,轻快迅疾,徜徉城墙的心情,轻松愉悦,而“楼以诗显,诗以楼传”的道理,他们丝毫不想深究……我默然了。默诵着八百年前辛公以刀剑刻成、蘸血泪写就的名诗,我决心把它谱曲吟唱,自己吟,教我的学生吟,让这首“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词,融入我们师生的心中,融入更多后人的心中!

⑾如今,我如愿了,当我一次次吟唱时,当我在郁孤台上吟唱时,我感到:郁孤台笑了,笑得很欣慰,笑得很深沉……

19、这是一篇以游踪为线索的游记散文。阅读全文,从文中找出表明线索的主要语言标志,加以概括,填在横线上。(每空限5字)

仰望郁孤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语境,解释第⑧段中加红词语“历史的霉点”的含义。历史的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说说第⑥段开头“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两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答:

22、阅读文中第⑦段和第⑾段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自己的理解。

(1)古城墙为什么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答:

(2)郁孤台为什么“笑了”? 答:

23、“楼以诗显,诗以楼传”,古建筑是历史的印记,更是文化的沉积。华夏大地上,像郁孤台这样的遗迹又何止一处,请再列举两座这类建筑物,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作简要表述。

[示例]岳阳楼:范仲淹为之作《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答:

五、写作。(共50分)

24、下面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作文。

(一)作文题目:心声

(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补齐下面题目并作文。

那一段_____________时光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2017-2018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 解析:

A项,提防(tí)应读“提防(dī)”,憎恶(è)应读“憎恶(wù)”,庶祖母(zhé)应读“庶祖母(shù)”;B项,文绉绉(zōu)应读“文绉绉(zhōu)”;C项畸形(jí)应读“畸形(jī)”

2、C 解析:

A项,自之知明应为“自知之明”,无与论比应为“无与伦比”,怒不可竭应为“怒不可遏”;B项,一杯黄土应为“一抔黄土”,化为无有应为“化为乌有”,忑忐应为“忐忑”;D项 晗首低眉应为“颔首低眉”,广懋应为“广袤”,城惶城恐应为“诚惶诚恐”,暗然失色应为“黯然失色”。

3、C A项,心无旁骛:形容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B项,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C项,斩钉截铁:意思是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D项,墨守成规:意思是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4、C 解析:

A句“生日”一词改为“日子”,因有“1999年”,又有“成立50周年”;B句关联词语“因为”改为“尽管”,两个分句间并无因果关系;D句缺乏主语,删去“使”。

5、D 解析:

D项,表明了反战厌战的情绪说法有误。这首词是咏叹边防将士的内心抑郁。抑郁是由于不曾击破敌人为国立功,而不是消沉,更没有表露出厌战情绪。

6、(1)惟其痛苦,才有欢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2)《大卫》,《胜利者》

7、(1)示例:①主要特征:有正常的视力和听力,但在社交方面存在障碍,难以与他人沟通。

②发展现状:我国政府对自闭症儿童越来越重视,但由于人数较多,仍有许多患儿得不到及时治疗。

(2)示例一:①大部分人对自闭症不太了解,②甚至存在着错误(片面)的认识。示例二:①部分市民对自闭症有一些了解,②但认识上存在着误差。

8、(1)举杯邀明月(2)越鸟巢南枝(3)雪拥蓝关马不前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6)不胜凉风的娇羞。

9、(1)踢(2)通“德”,感激(3)了解(4)通“驱”,驾驶

10、B

11、(1)从前即使死去也不会接受,现在为了居室的华丽而接受了。(2)我听说君子应该以功劳来接受好处。

12、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13、可以,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解析

9、(1)句意为:用脚踢着施舍给他。蹴:踢。(2)句意为:(是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感激。(3)句意为:他太不了解我了。知:了解。(4)句意为:让弟子驾车。趣:通“驱”,驾驶。

10、例句中的“于”是“比”的意思。A项是“在”;B项是“比”;C项是“在”;D项是“从”。

11、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意为:从前即使死去也不会接受,现在为了居室的华丽而接受了。乡:通“向”,从前。受:接受。

(2)句意为:我听说君子应该以功劳来接受好处。闻:听说。

1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断与分析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全文内容准确找出其使用的论证方法,并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

画线句子处,用之前“宁死也不接受”与现在“为住宅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而接受”相互对比,强调作者接下来的观点“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用之前的坚持本心的行为对比现在失其本心的行为,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人不能失去“本心”的观点。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论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时,在把握两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甲】文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之前坚持本心的行为与现在失其本心的行为进行对比,强调做人不能为了俸禄而失去本心,进而论证“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乙】文讲述的是孔子拒绝了齐景公的赠地,认为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无功不受禄。孔子的行为体现的就是不为俸禄失其本心,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来增强【甲】文的说服力。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4、(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15、理解

关心

16、(1)“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我”的理解而深受感动的情态。(2)“黯然”写出了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极度失望。

17、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18、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们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人生态度。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全文,对文章所叙述的故事情节做到全面把握,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分析,用自己的话总结概括即可。本文为小说类文章,小说一般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反映某种社会现象,其行文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通过阅读全文,可知讲述了主人公“小吴”在北京“找老乡”的故事,以在天安门找老乡被“我”盘问开始,接着他找到了一个邻县的人,但认为不是自己的老乡;后来终于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但却遭到了辱骂,故事至此达到高潮;最后以认东北的聋哑夫妇作老乡结尾,令人动容。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5、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字句,结合题干提示,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通过阅读文章,发现随着故事情节大发展,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逐渐在变化,从一开始的盘问怀疑,到知道他“到处转悠”其实是在找老乡之后的理解,从文中⑩段“我鼻子一酸”“叮嘱”等词可以看出,再到后来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时的挂念,从文中⑱段“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可以看出,直至最后的认同,从文章最后“我”也加入小吴和东北聋哑夫妇成为老乡可以得出。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6、本题考查对文本整体内容的把握及字词的应用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即可。(1)“汪”出现在文中第⑩段,在受到“我”的安慰后“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一个“汪”字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吴深受感动的情态。(2)“黯然”出现在文中第⑬段,当“我”巡逻时碰到“小吴”问他是否找到老乡时,他总是一脸“黯然”,在此处传神地写出了“小吴”情绪低落的神情,表现出他没找到老乡时的失望。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7、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及人物描写手法的应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⑰段的故事情节,结合题干概括即可。

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反应。

文中画线句“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是在认出自己的老乡却遭到拒绝和辱骂之后,这是应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形象地描写出了“小吴”心理上深受打击、难过而站立不稳的情态,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8、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时,通读全文,了解本文结尾与主题的关系以及结尾通常在结构上的作用,联系小说主旨内容进行解答。结尾中写道“我”也加入“小吴”,和东北聋哑夫妇成为老乡,在内容上,与前文中“小吴”在经过了多次找老乡不顺利的经历后终于找到“老乡”相衔接,使得故事主题得到了升华,13

从一个人的孤独上升为一群流落在外的人的孤独者们互相给予温暖的主题。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9、登临郁孤台 步出郁孤台(踱步古城墙)回眸郁孤台

20、历史的霉点:既指敌寇入侵留下的斑驳伤痕,更指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留下的耻辱印记。(意思对即可)

21、第⑥段开头引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两句诗,承上启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一句,承上,“凝目远眺”,启下,引出眼前所望之景。“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引出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点明辛弃疾作词的背景。

22、(1)南宋王朝苟且偷安,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只能空怀报国志,唏嘘、长叹;古城墙甘愿御敌,同样遭遇冷落,只能和辛公“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更多的人记住了辛弃疾,记住了这首词,记住了郁孤台,并且融入了心中,他们脚踩历史足印,心念古今人事。郁孤台若有知,当备感欣慰。

23、示例:醉翁亭:欧阳修为之作《醉翁亭记》,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

滕王阁:王勃为之作《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解析

19、本题考查对文章思路的把握,第③段到第⑥段写登上郁孤台,第⑦写步出郁孤台,第⑧段写回眸郁孤台。

20、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⑥~⑧内容,可知曾经郁孤台受敌寇的损坏,以及南宋王朝曾在此留下耻辱。而这些即对“历史的霉点”的诠释。

21、“郁孤台下清江水”承接上文,而下文写对南宋屈辱历史的回顾正对应了“中间多少行人泪”,因此这两句诗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2、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1)结合全文,该句将古城墙拟人化,它与辛弃疾同是力主抗金却都遭冷落,报国无门,因此会“一样唏嘘,一样长叹”。

(2)从第⑩段内容可知如今辛弃疾的诗词被后人传诵,郁孤台与辛弃疾的爱国之情已融入人们的心中,这使郁孤台感到欣慰,因此它“笑了”。

7.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

A、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 、x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

3、以下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有( )

①开国大典 ②x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

C、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D、对生产资料私有制 进行变革

6、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7、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9、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

10、明明暑假到南方去旅游,想看看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他不该去的是( )

A、深圳 B、珠海 C、上海 D、厦门

11、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贡献是( )

A、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提高了国际地位

C、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12、当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所以能出现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局面,主要得益于( )

A、民主改革 B、民族区域自治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13、“一国两制”的出发点是维护( )

A、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大陆的根本利益

C、台湾的根本利益 D、香港、澳门的根本利益

14、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

A、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扩大 B、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C、中国海军的武装力量强大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6、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

A、邓稼 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D、雷锋

17、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纷纷制定计划。我国发展高科技的计划是( )

A、“星球大战”计划 B、“863”计划

C、“尤里卡”计划 D、“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C、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D、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20、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引发的新生事物包括( )

①持证上岗 ②就业培训 ③公开招聘 ④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

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 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国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建交国家数 25 49 54 69 87 88 95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2分)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1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又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举一例说明。(1分)

2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材料二 ……作为美国军事视察团的成员,我在原子弹轰炸后的第三周登上了一列开往广岛的火车,这一刻成了我一生当中最可怕的时刻。尽管我经历过可怕的战争,可对我即将看到的一切仍然没有思想准备。这里空空如野:没有鸟儿,没有人,没有树,没有房子,没有生命。水泥墙壁上留下来的一个个人体的轮廊,就像照片底片被烙在了墙上一样。广岛就像一股烟儿似的眨眼间就消失了。

材料三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核准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草案,此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教、推动 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1970年3月5日条约生效。

(1)2014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多少周年?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谁?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解放军中担任战略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什么?原子弹不仅能够将广岛夷为平地,也可能毁灭人类和地球,为什么中国还要研制并拥有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什么意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列举一项我国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所取得的成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取得的金牌数。

材料二 1993年第一次申奥,与成功擦肩而过;2001年第二次申奥获得成功,十年奥运梦圆,那一夜何振梁喜极而泣。何振梁最深的就是“弱国无外交”, “1979年以前,我们实在太难了。从我个人感受上讲,两次申奥的变化更反映了国家的进步。2001年的北京底气更足”。

(1)结合材料一何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在奥运会的金牌数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2)从中国申奥的曲折里程中,何振梁得出了什么结论?用近代的史实证明这一结论。(2分)

(3)材料二说“2001年的北京底气更足”。200 1年发生的哪些史实可以证明这一观点?(1分)

8.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篇八

出题人:宋寿涛 任教班级:21-22班 审核人:刘敏 任教班级17-18班 一.选择题

1.“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我国之所以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A.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B.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是一个民族凝固的艺术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无论是公元2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质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这体现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①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商业贸易和人员交流的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目前,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作品约占1/3,每年有大量东盟国家的演艺人员来华参与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制作,东盟各国也成为中国电视作品的重要市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华文媒体也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这充分说明()

A.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B.大众传媒是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C.电视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唯一手段 D.中国与东盟文化是优秀的文化

5.对于传统艺术或者老一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D.文化具有继承性2

6.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他继承了我国绘画优秀传统,吸取西画之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者融之。”这表明()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 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④文化创新是实现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齐白石的一位朋友曾给他写信说:“无论作诗作文,或作画刻印,均须于游历中求进境,作画尤应多游历,实地考察方能得其中之真谛”这一观点启示我们()①艺术创作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艺术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文化 ④要充分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我们要主动吸收异域文化的积极成分,但也绝不能失掉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脉,丧失自己的主体性。这表明()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异域文化日渐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④文化发展要反对“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教育部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

体系。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 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 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 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②己所欲,尽施于人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古代的诗词歌赋,成功地融进现代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翠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陈小奇的《涛声依旧》中的“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A.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3

12.梁林旧居是古都文物,蒋介石重庆行营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13.就文化自身的传承性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B.社会制度的更替 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D.经济发展水平

14.常言道:“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文艺工作者走基层.接地气是

因为

A.基层是传统文化的发祥地B.基层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C.基层是文化创作的源泉D.基层是文化传播的手段

15.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 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团结统一

16.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7.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

19.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4《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 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

①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②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③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 ④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2.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3.103万青奥志愿者集体当选“感动南京”人物。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义.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

①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②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4.“十一”黄金周,全国电影票房达到惊人的10.7亿元。同时,电影品质进一步提升,主流价值观得到了广泛传播。材料表明:

A.文化市场越繁荣越要加强管理

B.经典文化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5 C.市场化才能提高电影产品质量

D.电影产业发展注重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25.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失语”,产生的不仅是繁华散尽的失落,还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是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 B.拒绝一切外来文化才能振兴本民族文化 C.文化化传播是造成文化失语的最根本因素 D.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二.非选择题

2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实施这一基本方略,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建设和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法治文化建设应具有的“中国特色”。(13分)

27.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13分)6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12分)29.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四川省立足本省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坚持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不动摇,以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建设文化强省:开展“科学发展”“感恩奋进”专题教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弘扬主旋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建成公共图书馆188个,文化馆(站.室)等十万余个,形成全国网点最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挖掘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8%以上的增速;搭建社区文化中心.农村文化中心等文化舞台,让老百姓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四川省是如何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12分)

2015级高二政治自主学习材料第9周参考答案

1-5:ADAAB;6-10:ABCDB;11-15:ADCCA; 16-20:CDBBA;21-25:CCDDD 26.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分)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遵循法治国文化建设规律。(2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治文化,(2分)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1分)

④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享有健康丰富的法治文化生活。(2分)27.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3分)

②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3分)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3分)

④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4分)

28.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衔接,中华传统美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4分)

②乡愁反映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体现了当代人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愿望和期盼;(4分)

③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养料。(4分)

上一篇:关于误会初中作文600字下一篇:四年级优秀作文:找钱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