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艺术

2024-07-05

企业管理艺术(精选8篇)

1.企业管理艺术 篇一

艺术班级的管理艺术学科论文

做了两次艺术班级的班主任,感慨颇多。

艺术班级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因多种原因,班级管理困难重重,过于严厉批评则会伤害艺术家们的灵感和灵活,过于松散则犹如放虎归山,就会形成一盘散沙。这种班级的主要特点就是:学生都很灵活但是都很懒惰,厌学情绪重,好玩,好打扮,好吃,没有明确的目标。怎样将这样的一盘散沙聚拢,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班主任最头疼的事情,也是最主要的事情。

(一)找出原因 对症下药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但盲目“烧火”是不行的,必须找出根源所在,“治标治本”才是目的。这类班级的学生大都因初中时期习惯差,进入高中后对于要求自控性强的高中学习难于适应,加上本身学习基础差,没有任何目标地混时间。有的上课睡觉,有的上课递纸条,更有甚者,上课写信,写情书,下课压马路;蒙蔽家长,乱要钱,甚至在消费上盲目攀比;有的拉帮结派,互相包庇,互相隐瞒,对敢于批评的学生打击报复,冷嘲热讽,指桑骂槐,有的甚至于大吵大骂;有的人当着老师一套,背着又一套。对于这样一群学生,找原因,找根源,堵住源头,才能做到解决问题。届学生中有很多是因为家长离 异而造成的心理上的问题,了解情况后,找来家长,寻求帮助,家长们也都能很好配合,与子女进行沟通 ,一次不行两次,以真心诚意换来家长和学生的感动,真正为他们着想,确实起到家长学生沟通的桥梁。 对于学生的错误,在理解的同时,教育的同时,该惩罚的惩罚,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有一名女生就 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父母亲在她小学时就已离异,各自又组成家庭。母亲远在新疆,父亲又有了一个儿 子。她只有跟随奶奶生活,缺乏父母爱的她,一个学期上不了一周的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对她无可奈何,整天与社会青年玩乐。了解情况后,专程请她家长到校商谈。但她父亲以忙而拒绝,事实上对她 已不再有信心。在一段时间里积极与他电话联系,他终于到校和她见面,二人进行了沟通。经过此次事件 后,她开始有了学习的`心思,虽说进步不太大,但有了目标的她,学习起来劲头倒是不小,开始知道着急 ,忙着找老师补课,忙着找老师咨询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最后在其父母亲的帮助之下,如愿以偿地考上重庆影视学院,皆大欢喜。

(二)纪律严明 树立榜样

一盘散沙聚拢不光需要班主任,也需要一些好的带头人。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接班之前就了解情况得知,虽说班风不太好,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希望好好学习,对现状不满。接班后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委以重任,教会开展工作的方法,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鼓舞他们的上进心。班規明确后,确实落实,不说空话,有規必依。同时,在各种场合中,无论是班务会还是个别交谈中,不厌其烦地宣讲我们的目标和任务。以往届学生为例,正反两方面的比较,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纪律严明是学习的根本保证。在班会活动时,宣讲班风好坏对整个班集体的作用,好的班干部的作用,应该鼓励和应该反对什么,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同时,对方法不妥和没有经验的班干部,进行方法指导,让他们真正成为带头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学期一开始,就对上学期所有的班干部进行了考查,从中选出六名纪律过硬,带头作用明显的学生干部,进行轮流值日。因为他们本身的示范作用,同学们在日常规范中有了明显变化,也没有了和班干部抵触的事件发生。每周小结时,对班干部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问题,进行研究帮助,帮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提高工作效率,掌握工作方法,锻炼他们的处事应变能力。同时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尽量提供学习团校,党校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真正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三)特长为主 文化为辅

艺术特长班的学生并不是都有很好的特长基本功。有很多学生是因为学习较差而对此有一点爱好,就选择了特长学习。音乐生从头开始学习钢琴,声乐等;美术生从怎样绘画开始。完全靠老师从头教起。学习的自觉性,悟性都不一样,老师教起来颇费周折;文化课上老师也感到费力,学生学起来也吃力。为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行阶段化的目标实现:要求以特长为主,强化特长学习,要求高二阶段应以特长技能比高一阶段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应以考试目标为新的要求。通过期中,期末集中考试,以高考标准要求,并且请家长到校观摩。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家长充分认识了解情况,有的放矢,做到心中无数。在配合专业老师进行教学的同时,和文化课老师也进行了问题分析。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提出阶段学习要求,“因材施教”。

(四)抓好常规 重视个性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强调整个班级的统一和协调,但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把“管”当成目的,为“管”而“管”,直至把学生管得老老实实,唯唯诺诺,抑制他们个性的发展。艺术特长班的学生如果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生动活泼,就没有了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如一味强调个性发展,放开放松,淡化管理,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事实证明,井井有条的常规管理条件下,发展个性一定少不了管理,这两者之间是协调和统一的。常规管理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引导,教育,为的是养成他们文明礼貌,勤奋努力,自觉自律等行为习惯;发展个性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自主,能动,创造,和谐的素质。常规管理为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创设条件,而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又为班级常规生活增添活力。

2.企业管理艺术 篇二

艺术管理是对艺术活动实施管理的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了很多领域的不同知识。例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属于全面、综合性的科目。艺术管理的过程是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发展过程。自人类社会活动出现之后,早在先秦时期,主要的艺术管理活动形式有诗歌、绘画、音乐等,这就标志着艺术管理活动已经形成。但是在实际活动中,这种艺术管理活动主要是靠政治手段进行管理。在唐宋时期,经济、政治、文化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管理逐渐地向民间发展。到了近现代,人们对艺术活动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并形成一种科学的艺术管理理论和管理体系。这就使得文化活动不断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地提高,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帮助构建积极、乐观、和谐的社会。

二、艺术创意的内涵

艺术创意主要是指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创造出一些新颖的意象。狭义的艺术创意主要是指艺术活动中的创意行为,广义的艺术创意主要是指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融入艺术创意的因素,并且在艺术创意中体现一些精神行为。艺术创意属于文化创意的一部分,但和普通的文化创意并不完全相同,它是有着核心地位的创意。

三、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之间的联系

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是一种新兴的学科体系,它们之间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理论层面上,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其都拥有深厚的理论积累,拥有新兴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在社会实践中,二者都有着应用和实践的特色,它可以对人们的生活或者社会文化的建设有所帮助,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层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在艺术活动中将人类智慧充分体现出来,这不仅是对艺术活动的创新,也有利于艺术生产力的提升。

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交融和区别的产物就是创意生活产业。这一产业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意产业源于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以及一些文化的积累,创新的经营方式为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提供了更优质服务,为人们提供了更深的体验和更高质的美感。这样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使人们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满足。

例如,黄太吉煎饼果子采用新思维、新模式,将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中国式的快餐,这种方式不仅在口味上满足了食客的需求,也通过特殊的美感吸引了食客,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现磨豆浆、麻辣烫、凉面等都尝试了大限度地调整,满足了食客的需求。并且采用这种新颖的营销模式,使得在满足人们食欲的同时,让人们产生一种别样的思考,这种营销模式更加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之更好地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深入的研究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之不断的成熟,促进当前社会的繁荣,使之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只有多样化的艺术文化才能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才能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芭蕾舞和魔术的结合,它不仅呈现出一种浪漫和唯美,也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这样就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四、如何发展艺术管理与艺术创意

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对艺术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也可以使人得以全面的发展。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人才的培养对于发展艺术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开展艺术管理、发展艺术创意来说,知识和技能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将艺术的美感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以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进行针对性创作。另外,还要对社会各界多做鼓励,积极开展艺术演出等活动,对产品和品牌进行推广,使艺术形式和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拥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这样就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经济建设有所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艺术形式中彰显传统文化底蕴,使人类的意识和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形式。

五、结语

3.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艺术化探讨 篇三

关键字:艺术院校学生管理艺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b)-0000-00

1 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分析

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管理者不该居高临下,将学生当成“下级”,二者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甚至于管理者应当是服务于学生的。这种观念上的转换,是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关键所在。

1.时下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艺术类高校作为发展类的学生特色教育机构,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艺术人才的使命,它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管理的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使得学生群体出现了新特点:多为独生子女、接受网络信息量大、学生经济压力及就业压力过大等。大学阶段是从少年迈向成人的重要过渡期,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精神及内心世界经常处于多重矛盾中,在社会物欲横飞、纸醉金迷的物质感官享受的刺激下,极易丧失原有对学习的热情,从而走向堕落。

2.加强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重要作用

艺术院校学生是一个承载着家长及社会高期望值的群体,是在众多应届中学毕业生中筛选出来的优胜者,对自我定位较高,成才欲望强烈,并伴随着内心中极强的优越感。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下,学生权利意识的苏醒,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现代教育价值观念的完善以及快节奏的思想更新速度为艺术高校学生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新的要求。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敢于大胆创新,对新生事物接受快等特点,如果管理不善不仅会使学生抵触情绪增强,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且还会僵化管理者与学生间的矛盾。所以,综上所述,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2 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艺术化实施探讨

管理学在改革开放时期作为一门学科传入我国,具体实践时间不算长。学生管理工作是在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却应有其独到的个性,这种“个性”汇总简言即是艺术化。实行艺术化管理不可朝夕而至,要经过漫长的完善及实践过程,注重多元化的层次、交互式的手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出空间,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发展。这需要注重个三方面的系统化管理:人性化、具体化、情感化等的管理方式,下面就这三方面管理方式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分析:

2.1 人性化管理及其作用

一切的艺术,无不为关注人性,张扬个性为中心宗旨,由此可见人性即为艺术的核心。实行人性化管理对于藝术类院校有效且具有实际意义。要实行人性化管理,必须贯彻落实“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要求管理者做到笑脸服务,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管理及配合管理的积极性。要以文化素养与道德品质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方式,提升学生素质为首要目的,使其成为在学生管理中支撑学生遵守规章的精神支柱。同时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制定并实施相应有效的方式方法,营造出学生自我监督机制及提高人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展露,是学生管理情绪高涨,充分体验到人性化管理所带来的快乐。

2.2 具体化管理及其作用

具体化管理也称形象化管理或具象型管理,是一种概念化管理的升级与提高,将虚化转化成具象。形象是艺术中一种通用的审美手法。形象思维总是与具象可感相辅相成,是艺术创作的星星之火。艺术类院校的管理要持续执行具体化管理,即所有管理过程都要具体化、形象化,不能单纯的靠规章条文束缚学生的思维,要把它形象化,变为有艺术生命力的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以讲故事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表荐各行业的英雄形象,为学生树立对优秀人物的崇拜心理,作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及引导者。与此同时,学生中的表率典型形象也要注重树立,只要有值得为大家学习推荐的地方就要注重推举标榜,使得人人积极,人人参与到管理中来。为了实行具象化管理,还可组织同学观看相关电影、音乐会及文艺晚会等等,让师生共同接受艺术熏陶,提升品格与素养。

2.3 情感化管理及其作用

情感也是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情感化管理在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当中占较大面积。曾开北大“学术”及“自由”之风的民国时期教育局总长蔡元培先生说过:“美育者, 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 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可见情感化教育是在整个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要求管理者对学生管理投入大量情感,对学生实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此得到学生们的认同及理解。管理者与学生的和谐感情的培养是管理成功的前提,情感化管理要求管理者与学生共同参与,以此便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拉近做了有力的垫脚石。因此,艺术院校的每个管理工作者都要真诚的帮助学生,做好帮护与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此一来学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双方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从而达到艺术化管理的终极目的。情感化管理是思想与精神层面的管理,是制度管理的动力与核心。情感化管理通过以情感人可以达到构建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3 艺术院校学生管理艺术化的科学性

在现实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由于受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所以要求艺术院校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管理帮助及引导。而学校管理并不是错误的对学生实行监管与束缚,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对其展开管护及服务。长此以往,可以提升学生的自律性,将强制转化为自制,树立学生自我的良好道德准绳,将一切自主化、自觉化,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能力。

4 结语

艺术类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普遍存在文化课少、课余时间多的问题,并在专业课程中的学习状态较自由,在充裕的课余时间中学生很难把握自己,并且在社会及家庭的多重压力下学生思想负担很重。艺术院校对学生管理实行艺术化管理不仅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在参与管理活动中的热情,还能使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金晓雪.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的艺术化刍议[J]. 四川戏剧,2008,(01).

[2] 韩文艳,高德峰,隋晓晨.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自律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

[3] 李南,董银花.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3).

4.企业管理艺术 篇四

叶圣陶曾说过:“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教师对学生扶持与放手的选择更多的是从自我管理方便的角度出发,取“管”而舍“放”,于是孩子慢慢地学乖了,明理了,殊不知,整齐化一的背后却是一个个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死气沉沉的小大人呢!

鼓励式地“放”

教育上有一条简单而明智的真理:你向学生提出一条禁律,就应当同样提出十条鼓励——鼓励他们积极从事各种活动。如教育学生“不许破坏花草树木”改为:“美丽而易伤的花草是我们的朋友,她缤纷了我们的眼,丰富了我们的心,美化了校园,让我们一起去关心她,照顾她吧!”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拽线、歇斯底里地吼叫吗?教师可放“心”了!

宽容式地“放”

赞可夫说得对:“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自制!在你叫吼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学生谈话。”因此,当发现常规扣分表的分数很低,你很想发火的时候,看看孩子那无辜的眼神,不如心平气和地说:“百无遗漏总有一疏,相信你们经历失败之后也能获得鲜红的旗帜,风雨之后才会有彩虹,是吗?”甜蜜的宽容会让孩子燃起新的希望,带着这份希望翱翔在更高的天空,编织着更美的梦……

多样性地“放”

5.销售管理艺术 篇五

现象:内资企业通常没有什么位阶管理观念,业务员想报销出差费用、司机对奖金数额有异议、直销部要申请买一台电风扇、区域经理想开除某一名员工-------无管职位高低,事情大小都可能直接去和总监“理论”。

分析:企业为什么要设立主管、经理等职位,就是为了让他们分担千头万绪的检核、监控、督办职能。大小事情都往上推,各层经理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一旦形成风气,就会出现经理们对自己的签字毫不负责,帮着下属和客户向上级要资源,出了问题却是掩盖真相推托责任。而总监一个人面对销售部成千上百的员工,必然是琐事缠身,天天当救火队员。纵三头六臂也无暇顾全。

动作:在企业内推行逐级汇报、逐级负责的位阶管理秩序

1、推行位阶管理规定之前,销售总监应先和总经理、董事长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使他们明白: · 位阶管理是为了提高各级主管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确保整个销售部管理链的良性运转。

· 逐级汇报可以使销售总监脱身琐事,腾出精力在销售、产品、市场策略制订等重要问题上下功夫。

· 以前上下一锅粥的现象是混乱而非民主,推行位阶管理为的是效率而非官僚主义。· 位阶管理推行初期,会让很多人觉得麻烦,效率降低,实际上低效率的原因不是因为位阶管理,而恰恰是因为长期无序导致各级经理的管理职能退化。

· 位阶管理推出之后,身为销售总监你会灵活对待,给紧急问题开绿灯。

2、在销售部大会上宣导位阶管理规定,除非异常紧急事件和市场动态汇报,一切公文必须逐级审批,不得越级汇报。

3、视企业执行力现况决定是否给部分经理授一定的核准权、权限之内经理签字就可执行。无须事前向总监请示。

4、位阶管理宣布实施后越级汇报一律驳回,批评当事人不遵守位阶管理规定,斥责当事人的上级主管对下属约束不严。

5、经理们签批后传上来的签呈,若有问题,要叫经理过来当面讲清楚。为什么不能批准,培训他们如何审查虚报发票、如何审核促销报告、费用申请的合理性等技巧,提醒他们慎用自己的签字权。

6、对已接受了培训,但仍对签字不负责人的经理严加斥责,甚至推行按所签批费用总额一定比例罚款的做法。

7、有些特殊情况总监需直接插手下属部门内事务,如:某大客户越过主管经理直接找总监投诉,某部门正在执行一项重要业务(如新品铺货)总监需要亲自过问以表现自己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要求该部门经理到场并发表意见,除非你想换掉这个经理,或者你今后真的想亲自抓该部门的工作,否则千万别让员工/客户觉得他的主管经理在你面前没“份量”,甚至被你“架空”。

8、当你的下属主管和员工发生冲突(如:员工与主管激烈争吵、甚至公然对抗主管命令)时,要记住,除非主管的命令显而易见是伤害公司利益的(如唆使员工贪污公款等)否则一定要先治员工“顶撞上级”之罪,过后再追究主管的责任,要让员工明白他所尊重和服从的不是张三李四这个人,而是主管这个行政位阶,对主管不满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申诉(逐级汇报,会议上当面提出或报申诉信给总监同时抄送主管),但在公司尚未正式处理之前公然顶撞主管就是以身试法。企业一定要维护各级主管的命令效率,企业整体管理效率就是通过各级主管的令行禁止表现出来!技巧二:策略思考、事半功倍 现象:

· 某乳品企业,创业之初生产高档无菌纸盒装牛奶,投入大量广告促销费用却连连吃败仗。后来转型生产软包装牛奶,业绩飞升,短短几年之内成为国内乳品领导品牌之一。· 某大型食品企业攻打河南市场久战不胜,2001年公司针对河南市场特点生产口味重、价格低产品,结果业绩迅速增长。

· 某国内果汁领导品牌,由于采取费用大包干的分配机制,加上管理不善造成各地分公司经理经营有意压低员工工资,甚至故意克扣员工应得奖金,业绩优秀的员工纷纷跳槽,人员流失率极高,但由于企业产品/销售策略正确(产品口味丰富,全力攻打酒店大包装果汁,大力推行开瓶费促销办法)业绩连年上升,稳坐国内果汁领导品牌之位。分析:

笔者曾先后在外资跨国企业,内资民营企业任职多年,后来从事咨询培训工作,先后为近百家内外资企业服务,这期间一大的感触就是“中国内资企业善于创造奇迹”——很多内资明星企业内部管理乱的一塌糊涂,以外企的眼光来看,“管理这么乱,企业早就该死了”,可这些企业硬是在混乱之中年年增长,创造奇迹。分析这些企业,你会发现他们的共性:

其一、一定有一个非常英明的领头人,企业老总大多出身一线,对现代营销理论可能懂的不多,但他对市场非常熟悉,非常敏感,而一旦该领头人离去,企业也就随之衰亡;

其二、经营十分灵活。重大决策往往来自于几个高层(甚至就是老板本人)的灵感,绝对的以市场为导向(他可以为一个城市市场甚至一个经销商专门生产一种产品;推广一个新品,一旦感觉困难太大就会马上调头另找突破点,不会长期强攻)绝对的快速反应(老总上午有想法,下午就可能已开始实施,不需要完整分析论证,先干,错了再改!);

其三、能够在这种“奇迹现象”中维持五年以上的企业,大多是产品对路,现款销售没有太重的应收帐款包袱,虽然内部费用漏洞很多但总是入大于出利润状况良好。

其四、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不加强管理建设就会导致崩溃,但他们当年出奇致胜的事实不容否认,其原因大多是老板在产品/销售策略上的英明决定。大量的市场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市场表面上销烟滚滚,其实在不少领域里还处于低水平竞争。选择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产品,卖进合适的区域和渠道——类似这种销售策略,往往能对一个企业的销售局面产生巨大影响——国内市场,在很多方面真的还有机可乘,有巧可取。动作:

1、建立正确观念——开源节流并重;

外企职业经理进内企做销售总监常常跌入“一味抓管理”的陷阱。对内企而言,管理建设十分重要,尤其是大的费用漏洞,帐款问题、人员管理弊病一定要尽早堵住,减少企业“元气”消耗。但单纯依靠提升管理来挽救企业的做法对内企不适用。其

一、管理提升需要一个过程,管理体系的推行往往要以人员波动,短期效益下降为前提。其

二、身为销售总监往往是“和老板的耐心赛跑”你出业绩太慢就可能“出师未捷身先死”,要想革命先得保命!

其三、有时候真的是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市场上就是有很多企业靠策略(也许是运气)取得“一时之胜”。在国内目前的竞争环境之下,选什么产品进入哪个区域和渠道、那些地方要多投入,那些地方不投入——类似这些策略真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决胜千里之效。对内企而言管理很重要,但不可过分追求完美,而应以堵漏洞(尤其是费用漏洞),为初步方向,达到节流的目的,逐渐完善管理制度。

策略是内企开源的方法,应当予以和管理建设同样的重视程度。对内企而言没有管理建设,策略往往难以执行,收益大打折扣。没有策略,管理建设成了无源之水,难以长期维续。

2、建立决策者的思考方式

销售总监首先是一名决策者,其次才是管理者。作为决策层一定不要陷入事务性工作之中,要尽可能让下属经理承担检核、督办、执行工作,有些小问题即使看到了也“熟视无睹”,不管工作压力有多大,始终要尽力保持静理性的头脑,气定神闲的工作节奏,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去做宏观把握;去观察目前的管理漏洞出台新制度;观察消费者行为、分析本品和竟品的销售状况及优势对比制定改良策略(如产品的品种、口味、容量、包装等方面的改变、主攻区域、渠道的重新界定-----);观察销售数字中隐含的问题采取补救的措施(:如:发现弱势区域现场巡访及时督促下属经理跟进)乃至观察下属重要岗位人员是否称职,决定人员调整方案------------。最终实现销售总监的职能——带领企业营销部走入正确方向。身为总监,记住一句话:作重要的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一个高层管理者开始忙乱无序的时候就意味着他已经开始贬值了。

3、增强市场敏感度

市场策略的思考绝对不是空空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市场充分熟悉。对市场信息长期占有基础上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感觉”。怎样保持并增强自己的市场感觉?

1)保持于一线市场紧密联系。几乎每个销售总监都有太多的事要做,所以顾不上看市场,所以时间一长自己对市场的反应越来越迟钝,建议解决方法如下: · 给自己规定例行市场拜访时间,届时强迫自己放下手头一切工作,走出门去看市场。· 每天中午饭后,抓起电话随便找个经销商聊上十五分钟。· 在总监办公室门口设置市场信息留言板,各级业务人员有新的市场动态或建议第一时间写在留言板上,总监随时可看到。

2)尽可能了解竟品信息: 仅靠员工的竟品的动态汇报远远不够,最好想办法拿到主竟品每个月的销售月报。分析一下他的销售强势在哪个区域,哪个口味,哪个渠道。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从中会发现竟品有些强势是我们需要辟其峰茫的。而有些优势正是我们的劣势所在,是我们要学习并迎头赶上的,厉害的销售总监甚至会在对方公司里安排自己的“耳目”,竞品一举一动尽在掌握之中。

3)观察数据发现问题: 报表体系的设计要体现问题分析的思想。如:销售日报表不仅仅反映各部门销量,还要反映各部门整个销售部当日销量,分品种销量,累计到目前各品种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从而更精确的跟进各部门/整个销售部各品项的销售进度,贯彻全品项销售思想)。销售月报不但有销量、帐款汇报、本月工作总结、下月工作计划,还要反映当月客户别销量和客户别进货次数(一旦发现某重点客户销量/进货次数异常变化马上跟踪,避免客户流失和不法客户冲货砸价扰乱市场秩序)。

4)走访市场: 总监巡访市场主要任务不仅是检核(那是随行经理的主要工作)。至少留一半脑子在市场调研上,亲自和经销商、商超经理人员,一线业代甚至消费者交谈;在超市货架堆头前花上几个小时观察消费者购买特点,亲自到县乡批发市场看看那里的通路特点等等,这些无法用数字反映的市场信息在业代的市态反映表上是看不到的。培训销售总监

——乱中求治的管理艺术(下)技巧三:坚立威信,控制局面 现象: 新销售总监上任,推出一系列营销改革措施,必然会伤害一部分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旧鞋子更好穿,于是怨声四起,与外企不同的是一些内资企业员工对工作环境不满很少会辞职,而是私下立帮结派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制造负面言论,甚至不断找总经理告状——直到“把这小子整倒为止”。

有些销售总监管理过于强硬,很快发现四面竖敌,自己由于对企业不熟悉做出决策有误,下属不但不提醒,反而以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看笑话,生产部财务部的老总也有意刁难,整个公司似乎都在以一种“看你怎么死”的心态对待自己。

又有些销售总监过分注重和民营企业的融合,过分民主,结果发现自己命令执行效率很差,布置任务时下属个个都善于讨价还价,有的表面上顺从实际上能拖就拖,在“观望局势”“看别人的进度,力争大家齐步走”。身为三军统帅却总是“号令不出百里” 难逃 “临时大总统”的结局。分析:

不少在外企业绩非常出色的职业经理人,进入内企做销售总监,却折戟沉沙,他们失败的原因更多的是不能适应该企业固有的文化(或曰风气)和复杂的人际关系。

销售总监往往扮演着改革者的角色,势必要打破一些旧的东西,建立一些新的东西。没有强硬手段很难开展工作,而一旦强力实施,自然会伤害一批人(尤其是企业元老级人物)的利益,最初也许老板还对你充分支持,但日子久了,这些来自企业内的负面流言、影响和势力一天天堆积起来,会成为你最大的阻力。

在内企做销售总监,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懂得平衡各方面关系,关注市场之外,还要关注“权谋”。杀阀有制、张驰有序、逐渐建立威信、控制局面。动作:

1、上任初始不要伤害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

内资企业销售部薪资制度多为提成制,这本身就给成熟市场开发和过程管理造成阻力,但要注意就任初期不要急着改薪资制度,不要伤害大多数人的既得利益`,什么时间你觉得对该企业销售、市场、人员状况已基本熟悉,各部门经理通过调整和培训思维方式上已有所转变,再开始全面调整工资体系。

2、不熟悉的领域发言要慎重

即使你有十分丰富的同业经验,但具体到这个企业还会有他的特点,当下属向你反映你的想法和该企业现况有出入(如:部门沟通遇到来自其他老总的阻力,经销商和企业有特殊关系,该企业具体产品特点及现有销售模式和你以前惯用的市场模式有较大的区别)时一定不要急着做决定。耐心了解,听下属把话讲完,必要时可找了解情况的“内行”提点建议——注意:不是要你迎合企业原有风气,优柔寡断、被下属意见左右,没有铁腕和霸气做不了营销!而是一定要在确认自己已经了解情况之后再做决定。

3、合适的讲演内容向下属施加一定压力。如;

1)相信大家已经知道现在销售部有各种流言,说我要“干掉”某人,把某人降级,我在这里告诉各位,我是来做事

的,不是来搞政治。我和你们每一个人都不认识,更没有积怨,“干掉”在场的任何一位都会给我自己的工作带来

麻烦,我不想给自己找麻烦。但同时我必须重申一遍“我是来做事的”,我希望这个企业的销售工作在我的努力之

下有所进步,这个过程中,如果确实遇到阻力,我就必须想法化解,化解不了,就得排除!所以我告诫各位,不用

担心我是否对你们哪一位有成见,只要去担心自己没有努力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好。2)大家看到最近销售部人员、政策各方面有些变化,可能一部分人会有些不安,我想和各位讲的是,不要怕变,一家

公司不变就不会进步,就没有希望,变革中的企业才会强大,你们要做的不是迷茫猜测。而是对这些变革提出你们

建设性的建议,并努力跟上整个团队的步伐 3)很多人说“我刚刚来,对这个企业不熟悉。”不错,我承认我目前对本企业的营销运作还有很多不够纯熟专业的地

方,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打工十几年,看人的功力绝对有了。奉劝大家不要等,不要观望,努力投入工作中

去,适应新的变化——因为你在看,我也在看,我在看人,看你适不适合现在的岗位。

4、员工培训

如果你真是资深人士,给员工做培训是建立威信非常好的方法,所有的销售人员都会尊敬销售专家,值得注意的是你的培训一定要有实战性,越多细节业务技巧越好,培训内容要根据该企业现况做出,不要太多的向内企员工讲你以前在外企的先进经验。他们更会觉得你培训的东西不适合这个企业,而且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对企业市场情况完全熟悉之后,你会制订自己在产品/价格/包装/通路各方面的改良策略,除非有特别的保密需要,否则最好召开员工大会以营销培训的方式讲给员工听。让他们感受到企业在你的推动下正在一步步改善,按这些策略执行企业会更有好的前景。你会赢得更好的建议、更多尊重和更高的员工士气。

5、千万别失信于民。

做决策一定深思熟虑,朝令夕改会让人轻视。要注意推动销售部其他部门的沟通(一方面靠你自己的公关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寻求老板支持),使员工感到费用报销的速度,生产部合理库存(减少断货),运输部的及时送货问题上较以前有所改善,他们会觉得你在公司很有份量。

营销部内部一定要协调好,别出现“掉链子”现象(如:安排员工给客户做陈列奖励活动,但到月底奖品迟迟不能发放)。因为你协调、督办不力使员工难做,他们就会觉得你命令效率低,觉得你无能。

6、控制负面影响。

销售改革一定会伤害一批人,一定会引起一批人的反对,会有人消极对抗,还会有一批员工(往往是元老)私下串联,大肆散布不满情绪扰乱军心,后者一定要以高压手段予以控制。1)给员工发言的正常通路:员工对现行制度不满可以逐级汇报,也可通过预约和总监直接对话(注意要求该员工主管经理在场)2)设立员工意见箱。

3)对有意见不经过正常渠道反映,私下散布不满情绪扰乱军心的典型分子予以公开批评处理,杀一儆百。

4)积极了解员工的工作状态,通过大会训话,以及对典型分子的公开处理等方式营造你“信息灵敏,手段强硬”的态势。

7、施加工作压力

不少内企员工往往不习惯高强度工作,不习惯打攻坚战,喜欢讲客观困难、不乐意加班„„有必要施加一定压力迫使员工动起来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气。

每天看报表寻找弱势地区和部门(包括销量、进店数、单品销量、回款率)要求责任人在早会上当众解释进度缓慢的原因,使大家时时刻刻都有紧迫感。

布置非销量指标的任务时(如超市进店速度,铺货进度)要强硬一些,不要给下属太多讲客观困难讨价还价的机会,定出硬指标(如:每月B类超市铺进店不少于15个;铺货率当月必须提高30%;每个业代每天直销成交店不少于30个,否则自动加班)他们自己会去想办法完成,当然如果事实证明标准真的太高,下个月再做调整。

技巧

四、调整人力资源打造上下同欲的团队 现象:

企业搞营销改革、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战功赫赫的元老级人物)觉得旧鞋子更好穿,对新的营销模式从观念上不接受、从知识和技能上跟不上企业的步伐,如果让这批人身居要职,必然会对营销进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可是如果销售总监对这些人员的调整更换手段过于激进、会令员工人人自危、甚至连老板都产生想法——怕大权旁落、局面失控、对总监的工作从支持转为牵制、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分析:

销售总监的职责就在于贯彻自己认为正确的营销思想和管理观念,带领企业销售部走上正确的方向。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成了决定性因素”新的营销策略一旦确定,员工(尤其是中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对这套观念是否认可)和执行力(能力及经验)就决定着销售总监的工作是否成功。

培训、说教观念灌输是首要手段——要让尽可能多的老员工接受新变化跟上企业步伐。培训、说教也不是万能的,企业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每一个员工的逐渐转变和成熟,人员调整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正常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销售总监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人事激励、培养及调整手段。在大局稳定的前提之下,改造销售队伍的观念、风气和技能水平,打造上下同欲的高素质作战团队。动作一:统一观念。

新的营销方针的推行,实际上就像搞一场运动。首先要统一的是员工观念和思想,新观念能深入人心,大多数的员工行为都会有所改善。例:

现况:某内企销售渠道主要做大批发商(市场粗放管理,没有终端建设);管理模式是业务员拿销售提成(完全没有过程监控)。营销改良方向:

ü 强调对业务人员的过程管理。

ü 在市场基础较好的区域逐步推行密集分销策略,加强终端掌控力度。理念宣导要点:

理念1:唯销量论管理方法和大批发商销售模式弊端(可以市场巡检发现的种种市场漏洞为实例讲解)。

目的:让员工了解以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会带来种种危害。并且通过现实案例分析让员工产生信服和认同感。

理念2:过程管理和密集分销的优势(以先进企业,优势竞品企业的成熟模式为学习借鉴摸板进行讲解,注意要在讲解过程中区分哪些经验适合我们,那些经验和我们现在的的情况有距离)。目的: 让员工看到我们在销售管理模式上的差距。对新的模式生产兴趣、求知欲、和信心。理念3:销售是来自于终端售点,而非给经销商压货,一个销售人员只要能按公司规定把过程做好——结果就一定会好。(按公司培训内容选择合适的经销商、按市场实际需求求量给客户发货、努力提高终端网点的铺货率、规范填写工作表单等),如果市场巡检发现你的市场“工作过程”已经合格,那么销量小也不是你的错,反之销量在大,过程没做好也要追究你的责任——“过程做的好,结果自然好,营销是有因有果的行为!” 5.如果这种人是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类型f)更不能姑息(因为他的负面影响极大)要尽量获取他有意阻挠破坏营销改革工作的实据,向老板讲明厉害,争取在老板理解支持下尽快排除阻力,而且除恶务尽一次将他清除出销售部主要岗位,防止其饲机反扑。动作五:引进人才

如果企业要运行新的营销模式,(如:从靠大批发商销售走向终端运作)那么仅凭企业原有人员储备显然不够(他们不具备新模式的运作经验),这时候总监所要做的就是引进专业人才贯彻新的营销方针,在新人才引进方面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上任三个月内,自己立足未稳,对企业人员、市场状况没有充分熟悉,这一阶段不宜引进高位阶的职业经理,以免造成老员工大面积的逆反心理、局面不好控制。

2.尽可能提拔有潜力的老员工,并对其大力支持帮他尽快出业绩给大家树立榜样。

3.时机成熟(对企业的市场人员状况充分熟悉,已争取到老板大力支持,同时自己对市场下一步怎么走有了清晰的策略)引进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销售经理,但注意尽量不要以新经理替换老经理的形式出现,最好是在原有组织架构上增设一个管理层级(如在原有分公司经理、部门经理之上增设大区经理,项目经理位阶)一来可以弥补企业高级干部不足的缺憾,又不致引起老经理太多的失落和不满。

4.对新招的职业经理要严格把关,告诫他们尽快在企业建立威信是第一要旨,而最简洁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精心准备之后给企业的老员工进行高质量的营销培训使大家信服。5.给新招职业经理创造环境,有关和其他部门老总的沟通(如财务、生产等)、向总经理的汇报、和元老级敌对人物的周旋,尽量不要把他们牵扯进去,避免因为这些职业经理处世不够成熟,激化矛盾、造成麻烦,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单纯的工作空间使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市场和管理上,这样也更容易树立总监在新经理之中的危信,增强他们的工作信心,留住新人。

6.和新招经理形成互补型管理风格:

A经理做事沉稳,管理风格强硬又懂得掌握分寸,总监对A经理部门的员工要采取怀柔态度、常与员工沟通、一般惩戒性指令均由A经理发出

B经理销售技能纯熟、但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软,则总监对B经理部门的员工采取严厉态度,惩戒指令多由总监发出。

A、B经理部门的重大人事调整——如人员晋升、开除、降职,(尤其是主管级惩戒行为)可以由经理提议,最终均由总监发出,强化总监的权威,避免A、B经理面对太多敌意。7.真正的职业经理大多追求成就感,如果发现其中一位经理能力非常强,就让他负责更多的工作(更大的区域更高职能)待遇上做适当调整(奖金比其他经理略高一点),成就感会促使这名经理忘我工作,发挥最大作用,同时给其他人树立榜样,如果你招来了两名比较强的职业经理,不妨让他们横向竞争(如两人分别担任南区北区经理)你要做的是暗示你非常欣赏他的工作能力,同时用婉转的方式(如:月会让另一个经理公开汇报自己的工作业绩)让他了解到另一个经理工作也很出色,职业经理人追求第一,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会促使他们暗中互相竞赛,争创佳绩。

6.语文课堂管理艺术 篇六

[ 2011-9-5 17:19:00 | By: 星空 ]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些学生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游离了我们的课堂。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命令性的语言纠正学生的失误,有的教师采用呵斥性的语言让学生回归正途,还有的教师以变相体罚的形式警示学生,如罚站、面壁思过等。这些直截了当的做法对学生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却会给课堂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不仅分散了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伤害了被训斥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学生上课的热情,还打断了教师自己的教学思路,扰乱了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掌握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巧妙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的合作为基础。什么叫“课堂组织管理”?经查阅资料得知,课堂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生,真正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和谐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作出积极的导向性行为,并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什么是“语文课堂组织管理”?语文课堂组织管理,实质上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组织管理中特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所谓健康课堂管理,就是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社会多层面的健康,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的生活。

课堂组织管理是一门艺术,重视课堂组织教学,学会课堂管理,对于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不但可以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静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有序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每到一下课,孩子们便如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欢叫着,尽情地释放着快乐的因子。当上课的铃声响起,他们才急急忙忙地从各个角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还不时地交流一下刚才的收获,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如何让他们迅速地进入我们的课堂?大声地训斥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会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做法来展现课堂组织管理的艺术。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候课的细节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想让学生迅速地安静下来,教师的候课很重要,首先教师要先于学生到教室,铃声响时可以站在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等着他们的到来,一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放轻了脚步,放低了姿态。接着,充分利用好课前两分钟准备的时间,结合“古诗词诵读”进行古诗的背诵是一种很好的“课前热身操”。小干部在前面领,大家一首接一首地背,你会发现声音渐渐变得整齐、响亮,说明学生的心在慢慢地静下来了,原本的杂乱无章已经荡然无存,课堂变得井然有序,愉悦悄悄地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开来。然后,教师再以眼神或手势示意个别好动的学生,暗示他(或她)坐坐端正,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专注才能专心——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细节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如一篇优秀的小说一定得有个精彩的开头才能吸引读者那样,一堂课如果有一段精彩的导入,就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唤起求知的欲望。

1、以图激情。课的导入可以是直观的图片,例如《黄山奇石》一课的导入,我先出示了一组黄山的图片,旭日东升的绚丽多彩、云雾缭绕的壮观、迎客松的婀娜多姿、天都蜂的高耸险峻、奇形怪状的石头„„让学生领略黄山的美丽与神奇。在一声声的赞美和惊叹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地走进了黄山,再定格到那些形态各异的石头上,初步感知它的趣味性,从视觉上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为文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2、猜谜激趣。低年级的孩子都好表现自己,谜语是他们喜欢的事物之一。一说到谜语,大多数孩子会眉飞色舞的。在《春雨的色彩》导入时,我就以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让学生来猜这是什么?再请教他是怎么想到的?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课堂也活跃了起来。像这样的课文还有《风娃娃》、《我要的是葫芦》、《笋芽儿》等。

3、聊天促思。导入也可以是聊天式的,比如在《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的学习中,我就从学生的已知出发,以聊天的方式走进课文。我们聊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从聊天中,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名人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地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因为他想知道的更多,于是对课文的学习也就投入了。

另外,导入还可以从讲故事、背儿歌、看图说话等学生喜欢的方式入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从而使课堂静下来,学生的心也随之静下来。

二、让学生沉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稳定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这个舞台上要让学生站稳、站好,必须要有吸引学生的“秘密武器”,使课堂就像一个大大的磁场似的牵引着学生。

(一)得体的肢体语言,使课堂变得神采飞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动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不让学生游离于课堂。如《风筝》中有一句描写他们如何放风筝的句子,“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假如仅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让学生去理解的话将会很吃力,于是,我顺着学生的理解演示着,做出一系列动作:托着风筝、牵着线、一点一点地离开托风筝的那个人,直到学生喊“可以了”为止、随着那声“放”连忙拉紧线,紧接着又是一松、最后用手指着天花板,问:“风筝怎么样了?”学生们都笑了,说:“已经飞起来了,快要高过树梢了呢。”教室里一下子轻松起来,然后再让学生读这句话时,理解使他们情绪高涨,读得也就有声有色了。肢体语言,不是语言胜似语言。

(二)机智、幽默的语言,令课堂充满生气。

教师的课堂语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听课效率,精炼、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的话往往能减轻学生因听课带来的疲劳感。在课堂教学中,单

一、连续的教学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教学效率也就很容易受到影响。这时,教师讲话速度的变化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还有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少音量也可以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适当的停顿,也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但可以起到提醒注意力涣散学生的作用,还可以引来课堂的笑声,消除学生的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变得更有生气,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

(三)会说话的眼睛,给课堂带来情感的交流。

让你的眼睛学会说话,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产生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眼睛也会说话”。当学生出现东张西望、心神不定时,我就用眼神与他交流,“告诉”他要注意听讲,我在关注他的表现。在理解课文的内容时,我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充分感受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我的一个眼神,一次眨眼告诉他我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从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一点都不假,当我和学生进行“眼睛的对话”时,我们的距离近了,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在想些什么,心与心的交流更通畅了,课堂也就变得更加和谐。

三、让学生潜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由于学生年龄小的缘故,低年级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按照学龄阶段划分,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针对这一事实,我们怎样做才能延长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呢?

(一)课中演一演

对于刚入学的低年级孩子,教师可以在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让孩子们一起来唱唱歌、做做操,使他们的大脑疲劳度得到缓解,以便在下面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学习。如在《四季》的教学中,了解课文的大意后,我让学生学“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的样子,做着“小草钻出地面、荷叶圆圆的、谷穗弯着腰、雪人挺一挺大肚子”的动作,特别是雪人挺出大肚子的动作让所有的孩子哈哈大笑起来,刚才的紧张顿时烟消云散,一种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精神百倍,接下来的学习孩子们一下子活跃起来,而那些天真可爱的动作使课堂增色不少。

(二)开动小火车

开小火车是学生最喜欢的课内活动。一来坐久了可以松动一下,二来一个接一个地读具有挑战性,孩子的好胜心在这一览无疑,无论是“单轨火车”,还是“双轨火车”,他们都开得津津有味。当我说:“小火车——”孩子们马上坐得端端正正的,说“开起来!”我再说:“一开开到你们这里”。(我边说边拿着卡片走到要开的那一小组前面,用眼神和手势示意第一个孩子来读。)假如开的是“双轨火车”,就把“小火车”改说成“双轨火车”。这样的游戏,非常适合进行生字、词语的认读和巩固,孩子们为了不让自己被同学笑话,他(或她)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这样一来,那些原本思绪飘飘的孩子也自觉地回到了课堂上,加入到“小火车”的行列中来,不仅巩固了字词,还起到了善意的提醒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三)大声读一读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当发现孩子有疲累的现象时,我们可以让他们读读课文,不同形式的朗读可以唤起孩子的表现欲。个体的理解读抑扬顿挫,比赛读精彩纷呈,小组读不相上下,齐读有声有色,这一遍遍地读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让大脑也得到一个调节,从而延长孩子们的注意力,专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四、让学生放下心来,促进课堂管理的积极性 当学生能静下心来,沉下心来,并潜下心来后,我们还需激活学生的心,让他(或她)敢于说出心中所想,否则课堂会变得很沉闷、很拘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也要求我们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质疑,聚焦思维

著名发明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质疑”。由此可见,“质疑”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聚焦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如在《最大的“书”》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学生就问了;“书”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最大的呢?接着,我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己去读课文,试着解决问题。初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自己来回答解决了哪个问题,马上有学生回答,“书加引号是因为这不是一本我们平时看的书,而是岩石。”“这是一本岩石书。”“因为是岩石,非常大,比我们看的书不知要大多少倍呢,所以是最大的。”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不把质疑当作装饰品,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又如在《爱迪生救妈妈》的教学中,学生对“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产生了质疑,我就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联系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经历,知道了那是因为镜子的反射原理,那分散的光聚集起来,使光的中心更显明亮。面对质疑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展示的平台,学生就会还你一个精彩。我在《语文报》上也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有问题”的课堂,而且应该是“问题不断”的课堂。教师的着眼点要从“自己的教案、自己的预设完成了多少”变为“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多少”。教师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要求,要尊重他们,要为他们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并且给予他们充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

(二)鼓励多元理解 如在《风筝》一课的学习中,有学生提出:他们为什么要把名字写在风筝上面呢?我就让学生自由思考,想想其中的原由。又让学生联系上文“他们把风筝取名叫‘幸福鸟’”再想一想,说一说。这时,有学生说:“他们觉得自己做风筝也很幸福,就像‘幸福鸟’一样。”有学生说:“这样万一‘幸福鸟’不见了,看到的人可以按上面的名字还给他们。”也有学生说:“因为‘幸福鸟’可以飞到天上去,看到很多很多美丽的景色,他们把名字写在上面不也就飞到天上去了,可以像‘幸福鸟’那样看到美景了。”还有学生说:“‘幸福鸟’带着他们飞向世界各地,也把幸福带到世界各地。” 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发散与迁移,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当然,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开放,让学生有话可说。

(三)适时评价,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还需要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一剂良药,教师个性化的语言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被一个男孩的朗读所折倒,他吐字清晰,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于老师听完后马上走过去,微笑着和这位男孩握了握手,无比诚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一课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还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刚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既是送给有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于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如《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指导学生读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指名读时,我根据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说:“我看到了这些可怜的小鱼。”“感受到小鱼的痛苦。”“你读出了小鱼在拼命地挣扎。”“多么难过的小男孩呀!”教师的评价还可以是“你说得真好。”“你观察得很仔细。”“你今天发言真积极,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你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你真勇敢,我不如你啊。”„„但是要注意的是,一评价语言要有适度的激励性;

二、评价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三、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四、评价语言要形成导向性;

7.企业管理艺术 篇七

一、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新提出来的专业之一,此专业已经在一小部分学校中落实到位,比如,上海音乐学院以及中国传媒大学等,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此专业的发展速度,还开设了关于此专业教学的论坛会,但从论坛探讨中可以发现,因为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每个学术研究的人员想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情况的出现并不意外,因为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以及发展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同时,就艺术院校开设此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得知,教学体系以及课程设置等都不完善,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说,从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整体发展现状来看,发展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二、艺术学校做好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每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而且即使度过了曲折的部分,那么在后面的发展若是不能与时俱进同样会被淘汰,这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一句话的含义。所以说,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只要相关人员能够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从其坎坷的发展历程中摸索经验,那么总有成功的一天。本文针对此专业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基础制订教学计划

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对此专业有所了解,掌握此专业教学开设的目标。国家之所以要开设这一新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复合型人才,音乐市场中的管理型人才,经过此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胜任音乐项目策划、音乐编辑以及艺术演出经纪管理等岗位工作,所以当教师摸清了此专业的教学目标之后,就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中心来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教学计划才不会是无的放矢的,而是有根据、有条理的。

(二)构建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艺术院校在开设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之前,先要进行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工作,在构建工作中,不能脱离实际,要以当前市场对此方面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复合型岗位人才。在构建课程体系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此专业的岗位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后可以发现,相关的岗位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音乐艺术鉴赏等能力,同时还要懂得音乐艺术的市场价值,并能对两者价值实现转换。针对这样的岗位要求,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不仅要将音乐基础知识等包含在内,同时还需要设置和管理学有关的课程,比如说音乐产业管理以及音乐社会学等,这些专业课程和音乐学课程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进而为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想要将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教学落实到位,就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而教师作为此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其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鉴于此种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以此来确保教学效果。艺术学校应该对现有的教师进行此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教师了解自己要开展的教学内容,同时掌握此专业的教学重点、目标等,当教师对此专业教学有了基础的认识之后,应聘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知识讲座,传授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还应该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让教师能够走出校门更多地了解这一专业的教学。

综上所述,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教学课程,其教学开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这样的情况,艺术学校必须要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对音乐传播与艺术管理专业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问题,落实这一专业的教学,从而实现开展此专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高丽娟.谈艺术管理在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4-135.

8.管理:科学还是艺术? 篇八

“科学”所指为何

日常工作、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很多分歧甚至矛盾的产生往往与讨论的基本概念界定不清晰有关,尤其令人困扰的一种情况是:讨论双方理解的概念尽管字面上相同,但是各自理解的具体含义却不同。如此讨论,自然南辕北辙、很难开展建设性对话。

因此,讨论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问题,首先需要界定何谓“科学”?在讨论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的问题时,普遍暗含的基本假设是按照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也就是所谓“硬科学”框架与范式展开讨论。

硬科学的特点是:一是数学是其基本语言,离开数学就无法展开和进行实质性研究。二是由于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界无生命的客观对象,这些对象的行为具有高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只要符合其一定条件,就必然出现其所预言的现象和后果。

硬科学框架与范式之所以被作为管理学(也包括经济学)这门学科“科学”程度评价的参考系,是由于硬科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没有电灯电话、汽车火车飞机等创造发明,今天之人类社会与原始社会就没有任何不同,完全无文明可言。而这些创造发明主要是自然科学也就是硬科学的贡献,单靠写写文章、喊喊口号是无法实现这一切的。

可以说,硬科学对人类文明直接、巨大的贡献是近代以来国人重理工科轻文科之集体无意识的一大技术性根源。即使是文人气质浓厚、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数学科目不及格而语文优异的一代风流人物毛泽东也在给其子毛岸青的信中教诲,年青人还是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这一观点延伸到文革前后就是,大学还是要办的,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的。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政治原因,对此存而不论。

管理能否“硬科学化”

毫无疑问,管理是有规律的,比如薪酬制度必须体现多劳多得,否则员工就不会认真干活,最后必然是《天下无贼》里面黎叔的一句话“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但是,规律是否一定就是硬科学风格的规律呢?管理学规律是否就一定能够、一定必须采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呢?回答是否定的。

如果按照“硬科学”所确定的“规律”标准对管理学规律进行考查,可以如是判断:管理学在整体上看是不科学的,局部上看是科学的。

为了避免“科学”一词可能引起的歧义,笔者建议进一步表述为:管理学在整体上看是不“硬科学”的,局部是“硬科学”的。

为什么说管理学在整体上看不“硬科学”?首先,管理面临的外部条件是不断变化、高度复杂的,管理问题涉及到的变量太多,很难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高度确定的刻画、表达。在西方公司有效的管理实践、未必就对中国公司有效。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必须不同调整过去曾经有效的做法,昨天有效未必今天、明天都有效。

对此国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中国连遭败绩的往事。麦肯锡在西方商业世界取得了卓著成就,但是水土不服却使得麦肯锡为王府井百货(1997)、乐百氏(1997)、实达(1998)、康佳(1999)制定的咨询方案实际效果距离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当然,麦肯锡与上述中国企业之合作失败责任并不全在麦肯锡,但是显然表明了,管理研究与实践的高度复杂性。

其次,管理的主体和核心:人的行为很难数学化。人是管理活动中最积极最生动的因素,把人管理好,管理可定。但是,人和人性是世间最复杂的事情之一。个体在心理、精神、情感、思维方式、气质、性格、喜恶及价值观差异等等,都是采用硬科学方法很难描述的,而这些变量对管理实践有着显著影响。

至少在目前,人类仍然没有办法通过一套硬科学办法,对人的心理、行为、情感、价值观进行严格有效的测试和分析。实际上,即使在生活当中,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间也很难做到心领神会、合作无间,何谈一个公司内部的同事与上下级?

因此,管理是具体的、是实践的、需要因人制宜,随机应变。

其三,基层日常管理应该强调、也能够实现硬科学风格的程序化,而高层决策管理无法实现硬科学风格的程序化。对此翻开任何一本大学管理学教材都有很多阐述。对此也很容易理解:如果管理高层工作与基层管理工作都可以进行严格的程序化,那么高层与基层有何差异可言呢?又何必分出一个高层与基层呢?

为什么说管理在局部上“硬科学”?

企业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财、物、信息、人,在管理学上分别对应于生产管理(以及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分支。港台企业界称之曰“产、销、人、发(研发)、财”。

其中,财务管理、生产管理(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等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模式的稳定性都与硬科学研究对象非常类似,可以而且也必须进行硬科学风格的研究,比如ERP、生产管理当中的质量统计控制等都是很好的例子。“管理局部上是硬科学的”主要即就此而言。

一言以蔽之,管理是有规律的,其中一部分规律可以通过数学语言进行“硬科学”化的表达、描述,但是管理规律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特别是涉及到人的部分需要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管理规律,很难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描述,从而难以“硬科学化”。

管理:科学还是艺术?

关于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最合理的回答并不是“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混合体”、“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之类的说法。

这类说法没有讨论管理规律当中哪些可以硬科学化、哪些不能、不宜、不必硬科学化,属于最保险、最安全、但也最无价值的回答,属于永远不会错但实践价值几乎为零的“正确的废话”。

同一管理规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运用。所谓“兵法之妙,在乎一心”。赵括与孙膑的根本差异,不在于兵法背诵娴熟的程度,而在于两人运用兵法原则的个体能力差异。不同的画家用同样的画笔、画布和涂料,画同样的事物,画出的效果也不会相同,其理一也。

所以,对于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问题可能是最合理的回答是:管理有规律但不能完全“硬科学化”、而是局部可“硬科学化”。而管理规律的具体运用与实践则是与管理者的个人能力高度相关的一个具有“艺术化”特点的过程,难以“硬科学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在1969年在《人工科学》一书中把管理学称为与数理化等硬科学(西蒙称之为“解释科学”)不同的“设计科学”,也是旨在强调管理与数理化等硬科学不同的一面。

正是如此,明茨伯格说,“管理更像是乐高(LEGO)积木玩具,而不是宜家(IKEA)模式,宜家要求客户把切割整齐的零部件组装起来,就可以得到成品家具了。但是真正的管理更接近于玩乐高积木玩具,零部件的组装可以有无数种方式,而建立有趣漂亮的结构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首先它是一种充满常识的实践。”

也正是如此,德鲁克才说“管理是实践的艺术”、“管理不是,也永远不会是今天美国人所理解的那种科学” 。

企业家与管理教育

关于管理学教育与实践,有一个颇为吊诡的事实与现象,也是主张“管理是艺术”者的主要论据之一,即:全世界企业管理者相当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全日制的管理教育,不少世界级管理者诸如韦尔奇、比尔·盖茨、新乡重夫等都没有科班出身的正规管理教育经历。与此同时,全世界各大学的管理学院、商学院学生数百万计,但成为成功企业家者却不多见,大多还是打工仔,当然也有不少成为高级打工仔比如职业经理人。

于是乎,不少商界人士认为管理教育虚的多、干货少,夸夸其谈、用处不大,而管理学界则认为理论教育始终是必须的,纯粹依靠经验进行管理始终难登大雅之堂、不上档次。那么,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其一,管理实践效果主要取决于管理规律理论的知识掌握程度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管理规律的能力两个因素。前一个因素学校容易传授和质量控制,但是后一个因素很难在学校环境中进行有效测试,社会环境下的管理实践才是最佳测试途径。因此,接受管理教育只不过是打造一个管理职务胜任者的第一步而已,并不是说接受了管理教育就必然等于胜任管理实践。所以,很多在学校考试成绩不好的人步入社会却成为企业家、而MBA只拿两千元一月并不奇怪。

其二,不少企业家没有接受正规的管理教育,这并不代表其没有思考、自学,可称其为“社会绿林大学管理专业毕业”。实际上,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干中学”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式,对于管理尤其如此。学校管理教育尽管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管理场景模拟等途径来尽量逼真社会管理的真实情况,但是始终存在局限性,无法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真实环境相提并论,还是实践最锻炼人。

其三,虽然绿林派企业家中有很多没有系统接受过正规管理教育仍然取得一定成功,但是并不能说明管理毫无规律、可以随心所欲。成功的“绿林派”企业家的管理实践往往暗合管理的普遍规律,反之亦然。当年风云一时、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的三株集团、飞龙集团等,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对此原沈阳飞龙集团姜伟1997年发表的《总裁的二十大失误》一文可谓经典。

其四,一些绿林派企业家认为管理教育毫无用处,多半是因为企业规模还不够大、市场竞争不够激烈、市场还不规范甚至是第一桶金来得不明不白。一些胆子大、有社会关系者,利用政策漏洞而机缘巧合发家致富,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规律自然用处不大。但是,市场一旦规范、竞争一旦激烈,感慨“钱不好赚”时,管理规律的作用便开始凸显。

管理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变化的只是具体的管理情景和具体的应对办法。在企业竞争全球化的今天,所谓中国式管理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营销噱头。西方管理理论是西方企业实践的结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只有是否适用的问题,而不存在对错问题。

上一篇:湖南土建职称考试真题下一篇:知识产权所有权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