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实施方案(13篇)
1.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一
望谟县2011年免疫规划半年工作综合审评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免疫规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年初的工作安排,确保我县达到免疫规划的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以进一步了解我县半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推进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持续发展。
一、评审工作领导小组
本次评审工作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抽调流行病科专业人员和乡镇骨干人员参加本次综合评审工作。其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为:
组 长:张传慈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副组长:郭富江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成 员:王军明 吕德彪 韦家院 邓国富 韦忠海 邓国忠 王科盛 成智卫 杨 焘 王建昌 韦标
二、指导思想及目的
(一)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黔府办发„2006‟90号)及省卫生厅关于免疫规划工作实施黄牌警告制度的通知(黔卫发„2007‟72号)文件精神进行综合评估。
(二)了解我县半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为制 定有关策略和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免疫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评审内容
2011年上半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一)乡镇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投入和政府保障情况。
(二)免疫规划专业队伍的建设情况。
(三)免疫规划各项工作实施情况,主要包括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监测、疫苗与冷链管理、安全注射、社会宣传动员、免疫规划管理、培训与督导等。
(四)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建卡、持证情况,免疫规划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情况。
(五)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情况。
(六)资料的整理、归档情况。
(七)冷链设备的管理情况。
四、评审方法
(一)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调查
1、调查对象:卫生院、村级接种点(如以乡为单位接种、调查乡镇接种点)、小学和幼儿园。
2、抽样方法:
(1)每乡镇把所辖乡镇按免疫规划工作平均分为好、差两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村作为评审对象,即每个乡镇评审2个村。
(2)随机抽查2个接种点和2所小学或幼儿园(原则上查接种率调查的村。(3)评审方法: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和填写评审调查表(附件1)。
(二)接种调查
1、调查对象:每村调查“1岁组(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和“2岁组(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儿童各5名,“4岁组2006年5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7岁组“2003年5月1至2004年4月30日”即每村调查20名儿童,每个乡镇调查40名儿童。
2、调查内容:儿童建卡、持证率、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种率、乙肝首针接种率以及卡证符合率。
(三)记分方法
按照贵州省2010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评审乡级评分标准评分。
五、评审时间
于2011年5月24-28日作为现场评审,6月1-5日汇总。
六、资料汇总、分析 报告
2011年6月15日前由评审小组将评审工作总结,包括接种调查资料汇总、评分和排名报县卫生局。
望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0一一年五月十日
2.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二
1 材料和方法
1.1 系统设计的硬件运行环境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硬件运行环境为使用2台IBM P550作数据库服务器;划分出650GB空间的光纤存储作数据库存储;使用2台IBM刀片服务器作应用服务器、IBM刀片服务器集群作Web服务器;硬件防火墙为天融信5166;核心交换机为中兴6902千兆以太网;负载均衡使用深信服AD2.0;采用电信50M专线和联通40M专线作系统网络通道
1.2 系统设计的软件运行环境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运行环境为系统中心数据库使用Oracle 11g, 底层操作系统为Redhat AP 5;系统中间件使用BEA WebLogic 9企业版, 底层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 (64位) 。
1.3 主要设计方法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 利用系统分析方法, 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其功能结构功能组成进行设计, 通过应用支撑组件+业务功能构件的方式实现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各项功能。
2 结果
2.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由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免疫规划GIS系统、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五个功能子系统构成。 (图1)
湖北省免疫预防接种系统主要是依托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平台 (数据中心) 。实现包括新生儿接种、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疫苗针对疾病监测、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监测、疫苗使用管理、冷链设备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对全省所有乡级以上防保组织和城镇预防接种单位实施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客户端软件。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的功能设计是为充分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预防接种服务需求, 提供方便、快捷、及时的免疫预防信息和工作动态, 宣传免疫规划相关政策, 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等多种功能的情况下, 构建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
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设计主要是为满足全省各级免疫规划机构和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对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 实现全省免疫规划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构建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 (OA系统) 。
湖北省免疫规划GIS系统功能设计主要为动态监测相关信息, 提供科学严谨、及时准确的各类免疫规划相关数据, 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实现全省接种率、接种数据报告质量的地理信息系统 (GIS) 展示和预警分析功能, 构建湖北省免疫规划GIS系统。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功能设计为满足各级免疫规划机构和接种单位业务人员对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和客户端软件的维护需求、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系统维护和软件更新及技术支持, 建立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2.2 系统实用性
2.2.1 实用范围和对象
湖北省有17个市州, 市州级应用覆盖率达100%;湖北省有103个县 (市、区) 、县 (市、区) 级应用覆盖率100%;湖北省有1 309个乡镇 (街道) , 乡镇 (街道) 应用覆盖率达98%以上;湖北省有1 833个预防接种门诊, 其应用覆盖率达100%;有医疗机构产科1 569个, 产科接种点应用覆盖率达100%。对全省0~6岁实施预防接种的儿童, 收集个案为4 187 259, 2005年以来个案覆盖率达98%以上;特别是成人甲流应急接种收集个案达430多万, 覆盖率达85%以上。全省产科接种点完成了2011年新生儿建档593 468名。湖北省有1 745个接种机构, 进行了异地儿童接种数据交换, 交换儿童数达379 478个, 其中:迁入异地292 588名, 临时接种86 890名。
2.2.2 系统实施的效果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为接种机构服务。全省有近2 500个接种点, 分布在乡/街道、村/社区, 利用PC机和读卡设备, 使用客户端软件, 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等功能。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 完成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第一针接种管理和新生儿基本个案信息的采集。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为管理和决策机构服务。通过湖北省下免疫规划系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 利用建立的湖北省GIS地理信息系统、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系统、湖北省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分析、决策。
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为接种目标人群和大众服务。通过湖北省平台建立的预防接种儿童个案, 利用网站查询预防接种信息登记、通知服务, 以及网站信息发布、数据查询、知识普及、文件下载和问题反馈
2.3 系统设计主要的创新点
2.3.1 湖北省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
湖北省产科新生儿接种管理提出了从儿童出生在产科就实现电子个案化管理, 准确记录新生儿的基本信息、预防接种信息 (卡介苗、乙肝) , 以及新生儿与户籍接种单位的一一对应关系, 通过县 (区) 管理部门审核后, 平台将新生儿基本信息自动推送到户籍管理接种单位, 客户端自动下载相关信息, 实现平台和客户端之间数据的动态更新。解决了各级管理单位对其辖区因大量儿童迁移、流动、就近接种, 造成的儿童状态不能及时掌握, 重卡、漏卡不时发生的问题, 避免了接种单位不便掌握辖区真实的免疫接种情况, 而出现未种通知、查漏补种等工作重复通知或者遗漏等现象。
全省所有产科实现了B/S架构的新生儿信息管理, 不但解决了重复录入问题, 实现了数据共享, 而且加强了信息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与接种门诊实现了无缝连接, 彻底实现了儿童从出生就纳入了信息系统管理, 无论儿童在省内任何一家产科出生, 均可以全程跟踪, 辖区第一时间得到新生儿信息, 无论新生儿到哪个接种门诊实施预防接种, 均可以通过预防接种管理平台实现异地接种, 儿童流向清晰准确、数据及时准确。
整个系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通过客户端涵盖了非产房出生、外省出生的本省儿童、外省出生来本省的儿童以及外省儿童本省出生的儿童。从根本上解决了辖区儿童底数、重卡、流动儿童异地接种数据共享、接种率计算不准确等目前信息系统无法解决的难题。
通过系统实施的不断深入、改进和完善, 以及全省住院分娩率的不断提高, 全省的预防接种将真正实现无死角、无遗漏的美好远景。
2.3.2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出多级一体、层次管理、上下联动、功能复合式的架构模型, 在解决传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单一性的同时, 有效解决免疫规划管理机构上下级之间的特殊通信、管理模式。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引入“界面操作人体力学”理论, 整个系统功能操作界面, 在保证简洁明了、逻辑分明的同时, 具备了“鼠标最少移动”的概念, 大大减少了在操作过程中的鼠标移动与按键操作。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了有效的功能模块管理、权限模式管理。系统在建立各机构功能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可“拆卸”的功能模块, 并附着其层层结合的权限模型, 使整个系统可以自由分解;在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 独创一键式权限模型, 各级系统管理员可以自由定义下级机构的使用权限。
湖北省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构建了有效的数据库备份、恢复管理机制。独创《服务器数据库备份软件》, 使数据库备份不再单独依赖于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管理机制, 从而可以自由定义数据库备份的时间、备份模式等策略[7]。
2.3.3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
传统的GIS系统以客户端软件为基础, 相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而言, 对各个信息点的标注、描述信息的收集异常繁琐复杂,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引入B/S模式的管理和展示模式, 并使之与湖北省免疫规划办公自动化统一结合, 使各个机构、门诊可以自由定义、管理自己的基础地理信息。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构建有新的GIS图层及信息展示方法。系统将各机构、门诊、产科医院, 结合接种率、数据完整率、报告及时率、系统覆盖率等预警信息以抽象的“点位”概念存在, 通过用户展示需要 (自由选择) , 将抽象的“点位”信息, 通过系统二次运算后与基础地理信息相结合, 从而展示出丰富的、符合当前用户需要的GIS地理信息, 完成信息展示和预警功能。
湖北省GIS地理分析系统引入动态化图形报表。在辖区人口、疾病分布等报表上, 使用动态展示方法, 一改传统报表单一化的形式。
2.3.4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门户应用系统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网站门户应用系统将GIS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站“接种门诊”栏目有效结合, 改变传统的文字描述模式, 使网站访问者可以快速通过GIS信息系统获得相关接种门诊的信息及地理位置。
3 讨论
3.1 系统特点
3.3.1 系统应用扩展性较好
由于系统应用技术采用Java体系。通过部署业务逻辑集中的可重用组件, 大大提高应用本身的扩展性[4]。当应用的显示界面需要进行修改时, 只需对展示层进行修改, 业务流程和处理逻辑修改时, 只需对控制层进行修改, 而数据结构发生变化时, 只需在数据实体层中进行调整, 各部分之间的接口保持不变, 逻辑保持独立, 这样系统扩展起来非常的方便。
3.3.2 系统平台无关性
由于采用JAVA体系开发, 同时采用了符合Java的应用服务器, 所以系统可以在UNIX、Linux和Windows 2000/2003等各主流平台上平滑移植。
3.3.3 建立湖北省免疫规划中心数据库, 实现一地建卡、异地接种
流动儿童接种一直是免疫接种的难点和重点, 传统情况下儿童流动接种后, 信息不能共享、交互, 可能会引起重复接种、漏种、迟种、重复通知等现象。应用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则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通过异地接种的触发和自动交换 (原点迁出、新点迁入) , 全程跟踪流动接种[5]。
3.3.4 湖北省免疫规划之窗
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窗口, 开展免疫规划知识宣传、信息发布、信息查询、信息反馈等服务性工作。儿童家长可以通过Internet网和凭接种者卡号 (或母亲身份证编号) 查询儿童已接种情况和未接种情况。
3.3.5 客户端通知系统
实现预约通知、逾期未种通知、强化接种通知以及内部工作人员通知。
3.3.6 更加完善的客户端系统
在《国家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软件》中补充儿童免疫接种、增加冷链设备管理、安全接种管理和接种后异常事件管理功能, 同时补充和完善了接种数据录入项, 使接种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增加了报表自动生成和自动上报与定时提醒功能, 建立了流动儿童异地接种, 数据动态更新的有效机制。
3.2 主要做法和经验
通过系统的全面实施和应用, 有效地保证了湖北省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了对数据统一存储管理和综合分析利用, 最终达到了全省范围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的设计目标。在应用范围广、需求复杂的情况下, 能取得现在的效果, 与以下主要做法密不可分。 (1) 各级卫生行政和疾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 (2) 相关技术和业务部门强有力的支持; (3) 项目实施管理得当; (4) 调研周密、论证充分, 设计科学、选型先进; (5) 是需求的准确把握, 进行了多次的大范围需求分析; (6) 功能的充分测试, 进行多次的大范围功能测试; (7) 各级机构和人员的密切配合。
3.3工作方向
3.3.1加强组织建设, 完善工作机制, 加大投入 (1) 加强管理组织网络建设, 在资金及人员上予以保证。针对中心组织机构设置和部门分工, 强化组织领导, 理顺工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管理部门和基层门诊在信息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在资金及人员上予以保证。 (2) 明确信息管理要求。通过地、市、县乡村和省级平台逐级梳理、审核, 进一步明确各类数据资料的上报、核查、统计过程中的相关工作要求, 制订详细的工作规范。 (3) 加强培训和指导。通过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相关工作人员的集中培训和日常指导, 强化各级工作人员的意识, 提高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认识, 保证该项目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3.3.2强化部门职责, 规范信息管理鉴于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专业特点, 在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管理中, 要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 明确业务部门的管理职责, 加强部门对业务信息基础数据的管理。 (1) 通过对部门业务工作的梳理, 细化信息数据的分类和业务资料收集范围; (2) 制订部门信息数据资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3) 加强对各类业务数据形成过程的环节管理, 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3.3.3进一步完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分阶段有步骤地对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和研讨, 修正和完善平台功能上和管理工作上的不足。有效提高管理平台的利用率, 从而提升业务信息资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玲生, 刘大卫, 郭飚, 等.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进展[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14 (2) 158-161.
[2]马家奇, 刘大卫, 戚晓鹏, 等.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网络化管理模式[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3) :235-239.
[3]刘大卫, 曹玲生, 曹雷, 等.全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效果评估[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4) :341-347.
[4]曹玲生, 刘大卫, 郭飚, 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师资培训效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6) :567-570.
[5]刘大卫, 郭飚, 曹玲生, 等.中国9个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7, 13 (3) :229-234.
[6]曹雷.刘大卫.曹玲生, 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试点地区免疫规划管理者认知和态度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4) .
3.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
为了解我县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通过对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资料分析,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存在着建证建卡率差、接种率低等问题。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垫江县境内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2011年入托入学新生。
资料来源:收集各乡镇卫生院、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上报的辖区内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统计报表及相关资料。
资料分析:将收集的垫江县2011年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补证、补种疫苗报表资料,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通过对垫江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幼儿园7 500人,有预防接种证6 709人,持证率89.45%;入小学1年级新生11 526人,有预防接种证9 277人,持证率80.49%;Ⅰ类疫苗接種合格率,脊灰89.69%和73.46%;百白破81.57%和83.34%;麻疹81.91%和83.34%;乙肝91.33%和83.50%;流脑86.03%和54.92%;乙脑78.20%和74.55%。2~3岁入托儿童比6~7岁入学儿童,在持证率和Ⅰ类疫苗接种率上有显著增高,说明低年龄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好于高年龄组儿童。但均与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讨论
提高辖区内适龄儿童建证率、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既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要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高“两率”。⑴利用妇幼部门的孕产妇保健资料,全面掌握辖区新生儿出生情况,及时为其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基层医疗机构,对辖区内所有孕产妇从怀孕的第12周就要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开始健康管理。妇幼机构还要定期统计上月各乡镇、社区新生儿出生的基本情况。要充分利用好此些信息:①对所有新出生儿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②对所有辖区内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并发放预防接种本、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⑵拓展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为儿童补建“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和接种疫苗。基层医疗机构要对辖区内新生儿家庭开展访视,要对0~6岁儿童建立《健康手册》。要将预防接种纳入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去做,在日常的健康管理中,要重点检查儿童有无预防接种证、免疫规划疫苗是否按时全程接种,要建立转介机制,若遇儿童无证和未接种疫苗,及时转介到预防接种门诊补证和补种。⑶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做儿保。⑷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1]。①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督促教育、卫生部门认真实施。②要加强对从事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要让他们熟记0~6岁儿童,需要免疫疫苗的品种、程序、针剂次。③入学入托查验时,卫生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蹲守,现场督导查验工作。④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参与查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教育,要宣传查验预防接种的目的和好处,求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⑸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个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参考文献
4.2014年免疫规划宣传工作方案 篇四
一、活动的主题
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是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
二、宣传活动的安排
(一)展开大型集中宣传咨询活动
4月25日9:30分,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开通镇中心卫生院、开通镇中心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在县门前设立宣传点,集中展开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各乡镇卫生院要在在门诊楼前悬挂以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为主题的横幅,出一期板报、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或宣传画,展开宣传咨询活动。
各单位要以保护儿童健康为核心,以传播健康知识和提倡健康理念为重点,针对活动和留守儿童,采取出板报、挂横幅、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情势向百姓宣传有关免疫规划政策和专业知识。县疾控中心出一台宣传车,围绕我县繁华街道进行宣传。卫生部已组织设计了一批宣传海报等宣传资料模板,并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网站发布,供各单位下载使用。
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当天,各单位要以世界肝炎日为契机,在宣传病毒性肝炎防治常识,进步公众对防治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号召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的同时,宣传预防接种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
(二)展开多种情势的宣传活动
各医疗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深进辖区内人口密集的社区、学校、集市进行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举行预防接种知识讲座,要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以群众脍炙人口的情势,将预防接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县疾控中心要组织免疫规划专家深进学校,展开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和现场示范等多种情势的宣传活动。向同学们介绍水痘、流腮、风疹和麻疹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传播途径、具体症状和预防措施等知识。使同学们对春季疫苗相干传染病的了解、熟悉与预防意识有相应进步。
(三)利用相干媒体进行宣传
县疾控中心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短信等媒体,展开预防接种科普知识传播;通过公益广告、专题讲座、专家访谈等多种情势广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增强群众防病意识和预防保健能力。
三、工作要求
1.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实施免疫规划是党委、政府关注民生、关怀儿童健康的具体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工作,认真安排好本单位的免疫规划宣传活动,主要领导要亲临宣传现场,并为宣传周活动提供物资和职员保障。
2.各预防接种单位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展开免疫规划常规疫苗接种,落实免疫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人群的查漏补种工作。
5.德保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整改方案 篇五
2012年8月13~14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督查组到我县进行免疫规划工作督导,督查组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这次督导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不按要求配备,防疫专干兼职过多;二是疫苗管理不规范,存在出入库疫苗账苗不相符、存放不规范、无标识、用铅笔记录出入库流水账、冰箱温度记录不规范等;三是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不熟练,工作滞后;四是对AFP监测工作不重视,存在临床医生不了解监测内容,个别监测人员虚造监测报表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县将从加强乡、村两级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培训、稳定防保专业队伍,强化对各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的督导检查等方面入手进行整改。为此,根据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通知》(百疾控„2012‟25号)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使我县免疫规划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一)通过培训使乡级防保人员能应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客户端进行本级免疫监测,实现免疫规划资料管理
信息化、规范化。
(二)建立完善的冷链、疫苗管理制度,实现疫苗注射器从计划订购、分发接收、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化,实行专人负责,账物相符,各个环节的温度监测记录完整、真实。
(三)通过整改,以县为单位县对0-7岁儿童(包括辖区内流动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有效控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整改措施和内容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1、调整和充实县、乡两级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县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充实乡级防保人员,每个乡(镇)保证有3名以上专职人员从事免疫规划工作;加强村医生的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村医的前哨作用。
2、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乡(镇)防保队伍的管理,在配齐防保人员的基础上,及时解决防保人员兼职过多现象,确保乡(镇)防保人员专职专干。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考核,发现有防保人员兼职其它工作的乡(镇)进行通报,限期整改。
3、加强培训。各乡(镇)要相对固定防保专业技术人员,并通过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培训,不断提高免疫规划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4、强化督导。县疾控中心要对各乡(镇)免疫规划工作
进行全面督导。督导内容主要是:疫苗管理是否规范,疫苗出入库记录是否齐全,数据是否存在逻辑性错误、账物是否相符,储存疫苗冰箱、冰柜温度监测记录是否真实,查漏补种疫苗及二类疫苗接种记录是否完整,流动儿童接种信息上报、记录是否齐全,是否开展接种率监测,各种疫苗接种率是否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要求,免疫规划工作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自治区下发的《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指标要求。
5、规范疫苗接种工作。预防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要熟练掌握常规疫苗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消毒方法及安全注射的基本要求。接种记录卡、证要相符,记录内容要齐全,接种信息系统录入要及时、准确,并做好接种信息上传下载和统计上报工作。
6、加强疫苗管理,保障疫苗效价。各接种单位所有疫苗,必须由单位统一管理,疫苗来源必须由县疾控中心统一提供。做好疫苗台账管理,实行一苗一账,账物相符,登记项目齐全,建立真实完整的疫苗购进、分发、供应档案,合理分发领取疫苗,遵循“先短效、后长效,先进先出”的原则,避免疫苗浪费。疫苗储存要正确规范,符合疫苗冷藏温度要求,并做好标记,每天(上、下午)按时对疫苗储藏设施进行温度监测记录2次,严禁使用过期疫苗。
7、各接种单位要按时完成儿童信息录入,7岁以下儿童
每月接种针次要及时录入儿童接种信息系统。县疾控中心免疫科人员每天必须浏览广西免疫规划信息工作平台,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8、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免疫规划资料要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编制的目录分分类装订,便于保存和查找。要确保资料的逻辑性、规范性、完整性,并逐步进行信息化管理,当资料要收集完整分类归档存放。
(二)加强AFP病例监测和消除麻疹的各项准备工作
1、加强AFP病例监测,确保全县保持无脊灰状态。加强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和主动搜索工作,防保人员每天对本院门诊日志进行检查,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发现AFP病例要按规定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FP病例监测旬、月报执行“零”病例报告制度。做到AFP病例主动监测无漏报,报表要真实、可靠。
2、做好消除麻疹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工作,通过入托、入园、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和查漏补种,根据麻疹疫情监测情况,必要时采取群体性免疫接种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以达到并保持高水平麻疹疫苗接种率。做好麻疹专项监测工作,麻疹各项监测指标要达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力争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3、加强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监测工作,每月至少一
次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对逾期未种儿童监测,对经随访确认符合迁出条件儿童要及时进行迁出,对迟种、漏种要进行动员及时补种,以提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三)全面加强免疫规划督导和宣传工作
1、建立规范化督导机制。继续加强免疫规划的督导检查工作,采取专项检查和常规督导相结合的措施,要求乡级对村级至少两个月督导一次,县级督导每两个月完成一次,每次覆盖一半以上的乡(镇),注重督导检查的质量,注意收集督导资料,建立督导档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乡(镇)卫生院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督促落实,若未及时整改的,卫生局将对卫生院长实行问责制。
2、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知识宣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平时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各乡镇卫生院要通过设置专门的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定期宣传儿童免疫规划知识,预防接种人员要在日常接种工作中,积极耐心的向儿童家长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使用疫苗预防相应疾病等相关知识,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免疫规划工作,形成全社会来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
接种门诊设置要按照接待登记、健康咨询、实施接种、电脑输入,接种后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接种区要求按疫苗种类分别设置合理的接种台,并有醒目标记;要配有疫
苗专用冰箱、急救药品专柜,有专用废弃物储存器;各种制度及宣传上墙材料统一使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内容,规格设计符合实际,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
三、整改实施时间
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整改时间从2012年9月10日开始,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制定本单位详细可行的自查整改方案,按方案要求进行自查自纠,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四、考核及奖惩
6.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六
接种率调查方案
为了解2006年以来我县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并为今后针对性开展免疫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市疾控中心统一安排,将于2011年10月份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疫苗接种率调查。
一、成立接种率调查小组
组长:熊新征
成员:黎新泗 刘加军 杨劲王琼
二、调查内容
(一)、基础免疫: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
(二)、加强免疫:按照国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规定应当完成疫苗的加强免疫完成情况。
四、调查时间及对象
(一)调查时间
本次调查要求在2010 年10 月20日前完成。
(二)调查对象
2006 年1 月1日至2011 年10 月31日出生的所有适龄儿童,含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 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
调查对象出生年、月、日使用公历,农村习惯用农历都应换算成公(阳)历相应的日期。调查对象的出生日期,应以家长主述为准。
五、调查方法
全县所有乡镇均开展调查,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二个村,每个村调查7名适龄儿童。抽样方法采用现场抓纸团方式,先按上报报表的村级单位按顺序编码,由检查组人员现场抽取二个村。
六、调查内容
(一)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
(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合格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1、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和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2、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3、含麻疹疫苗成分疫苗2 剂次接种率;
4、流脑疫苗(A 群2 剂次、A+C2 剂次)、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合格接种率;
5、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加强免疫合格接种率;
6、甲肝疫苗接种情况;
7、卡介苗疤痕率等。
(三)不合格接种原因;提前接种、间隔不符、超期接种。
(四)未接种原因:
1、不知道要接种;
2、不知道接种地点、时间;
3、怕接种 反应;
4、有人说接种不好;
5、接种地点太远;
6、接种时间不合适;
7、家无人带孩子去接种;
8、孩子患病未去接种;
9、孩子患病医生不予接种;
10、接种时无疫苗;
11、带孩子去时无人接种;
12、等待时间太长未接种;
13、收费太贵,未种;
14、孩子无户口,不让接种;
15、孩子户口在外地,不让种;
16、其它;
17、说不清楚。
七、及时接种与合格接种的判断
(一)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内接种第1 针乙肝疫苗。
(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合格接种判定标准
1、有接种证和接种卡者以接种证记录为准;无接种证,有接种卡者以接种卡记录为准;接种证和接种卡两者均无者,判断为未接种。
2、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3、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标准才判为合格接种:
(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 天)。
(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原五苗)。
(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八、其他要求
(一)在调查中遵循随机化原则,发现适龄儿童后,查阅接种证或卡,询问接种史,逐项填写调查登记表,二项均无视未接种;未接种和不合格接种者要调查不合格接种原因。
(二)如见到家长(包括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亲属等以及监护人),询问儿童出生日期在该年龄段均应作为正式调查对象,调查资料全部纳入汇总。
(三)若没有在该地建立证、卡,虽然已进行过免疫接种,仍属不合格接种。
(四)对DPT3 针接种OPV3次服苗及乙肝疫苗三次接种应分别登记,以便计算第1针(次)至第3针(次)的脱漏率。
(五)麻疹、麻风、麻腮、麻腮风疫苗接种情况均归类于麻苗。
(六)本次调查包括接种二类疫苗的对象,只要接种证(册)有相应疫苗接种记录都纳入本次调查。
九、资料汇总、上报
调查工作结束后,由县疾控中心统一进行数据汇总,完成调查报告,同时将盖章的汇总表和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市疾控中心。
7.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疫苗接种数据来源
赤峰市各月4项加强免疫的应种人数和实种人数均来自2011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4项加强免疫包括A+C流脑3周岁加强, 脊髓灰质炎 (脊灰) 疫苗4周岁加强, 白破二联和A+C流脑6周岁加强。
1.1.2 儿童数据来源
4项加强免疫涉及的3个年龄组儿童, 来自赤峰市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年终报表中各地汇总统计上报的逐月出生儿童数。
1.2 分析评估方法
依据相关疫苗加强免疫起始年龄, 把全市2005年出生儿童数作为白破二联疫苗和A+C流脑疫苗加强免疫的期望应种人数;把2006年出生儿童作为脊灰疫苗的期望应种人数;把2008年出生儿童作为A+C流脑的第一次加强免疫的期望应种人数。用报告实种人数计算期望接种率, 与报告接种率进行比较, 分析评估各地报告接种率的可信程度和完成情况;用期望应种人数与报告应种人数进行比较, 估测各地实际漏种人数。把各年逐月出生儿童数和各月接种数字分别按季度合并, 得到各月各季度期望接种人数, 与报告应种人数进行比较, 计算阶段性接种率, 评价各地加强免疫的实施工作进度和及时接种率。
2 结果
2.1 赤峰市2011年4项加强免疫接种率分析评价
2.1.1 A+C流脑疫苗3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12月累计报告应种人数41 849人, 实种人数41 019人, 报告接种率为98.0%;期望应种人数41 210人, 估测接种率为99.5%, 二者接近。但从各地数据看其中松山区等6个旗县区报告的累计应种人数高于期望应种人数, 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区在2011年对大于3周岁 (2008年以前出生) 部分漏种儿童实施了补种, 因而估测接种率呈现大于100%的现象。尚有4个旗县的该项接种率不足90%, 估测4地区漏种人数2 208人, 尤其是阿旗接种率仅55.4%, 漏种1 271人, 占4个旗县区漏种人数的57.6%。
2.1.2 脊灰疫苗4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12月累计报告应种人数42 515人, 实种人数41 636人, 期望应种人数43 090人, 报告接种率为97.9%, 估测接种率为96.6%, 二者接近, 说明各地报告的接种率比较可信。其中10个旗县区该项接种率达90%以上, 红山区接种率接近90%, 仅阿旗接种率为70.3%, 该地区大约漏种773人。
2.1.3 A+C流脑疫苗6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12月累计报告应种人数30 822人, 实种人数30 096人, 期望应种人数41 176人, 报告接种率为97.6%;估测全市漏种人数11 080人, 估测接种率为73.1%, 二者相差24.5个百分点。报告接种率明显高于估测接种率的主要原因是11个旗县区都不同程度地漏报了应种人数, 因而可以证明该项报告接种率是虚高的, 是不可信的。从各旗县区的情况看仅红山区和松山区的该项接种率达标 (大于90%) , 其他10个旗县区的估测接种率在31.7%~80.6%, 漏种率在68.3%~19.4%, 漏种率高低顺序依次为阿旗、右旗、左旗、宁城县、克旗、元宝山区、翁旗、喀旗、敖汉旗和林西县。
2.1.4 白破二联6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12月累计报告应种人数37 269人, 实种人数36 245人, 期望应种人数41 176人, 报告接种率为97.3%;估测全市漏种人数4 931人, 估测接种率为88.0%, 二者相差9.3个百分点, 该项接种率虚高的原因同上。从对各地区的估测评价看, 红山区、松山区、左旗、翁旗、喀旗和宁城县接种率≥90%, 已达标, 其余6个旗县区均未达标, 接种率在30%~88.9%之间, 漏种率在70%~11.1%之间。其中阿旗漏种率最高, 漏种率较高的有克旗、右旗、元宝山区和敖汉旗。
2.2 赤峰市2011年各季度4项加强免疫进度分析评价
2.2.1 A+C流脑疫苗3周岁加强免疫
从全市各季度累计数字分析, 1~4季度报告接种率分别为88.0%、95.2%、96.5%和98.0%, 估测接种率分别为83.3%、98.1%、99.2%和99.5%, 报告接种率和估测接种率均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从各旗县区看, 4个季度估测接种率均未达标的有阿旗、右旗和克旗, 其中阿旗4个季度估测接种率一直很低, 在44.3%~59.2%。第1季度接种率不足90%的旗县区有右旗、克旗、左旗、元宝山区、宁城县、红山区和翁旗。
2.2.2 脊灰疫苗4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4季度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0.7%、96.2%、97.6%和97.9%, 估测接种率分别为73.3%、88.9%、93.9%和96.6%。2011年第1季度全市各旗县区估测接种率均未达90%, 第2季度有5个旗县未达90%, 第3季度阿旗、右旗、林西县、红山区和敖汉旗未达90%, 第4季度统计全年累计接种率仍有阿旗和红山区未达标。整体反映出赤峰市脊灰疫苗4周岁儿童加强免疫接种不够及时, 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个别旗县区如阿旗, 脊灰疫苗漏种人数较多, 差距较大。
2.2.3 A+C流脑疫苗6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4季度报告接种率分别为87.5%、93.8%、97.4%和97.6%, 估测接种率分别为50.2%、53.5%、63.1%和73.1%, 4个季度报告接种率与估测接种率比较, 前者均明显大于后者, 说明各地不同程度存在着应种人数漏报的问题。漏报较严重是阿旗、右旗等10个旗县。
2.2.4 白破二联疫苗6周岁加强免疫
全市1~4季度报告接种率分别为78.9%、91.3%、95.9%和97.3%, 估测接种率分别为58.6%、68.8%、78.2%和88%, 报告接种率与估测接种率比较情况同上。
3 存在的问题
各地盲目追求接种率指标, 随意减少加强免疫应种人数, 掩盖了实际接种率低的现象, 因而导致赤峰市的加强免疫报告接种率虚高的问题。近年来全市各级对加强免疫工作不够重视, 没有把适龄儿童的加强免疫与基础免疫同步安排, 不少地区采取年末搞突击性加强免疫的做法, 致使全年各月接种数字不均衡, 加强免疫进度缓慢。不少基层接种单位放松了对大年龄组儿童的管理, 对辖区内大年龄组儿童数据及分布情况掌握得不清楚, 许多儿童不能获得加强免疫的接种信息, 因而漏种人数较多。随着儿童年龄增长, 家长对疫苗接种重视程度逐渐下降, 部分儿童不能主动到各接种点接种疫苗, 给加强免疫工作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全市大部分地区的6周岁儿童流脑和白破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较低, 除上述原因外, 还反映出各地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效果不理想, 查验工作依旧停留在审证、验证上, 没有把接种证查验的落脚点放在补种疫苗上, 也没有把查验时的补种作为对加强免疫的补充。各旗县区没有发挥好接种率报告系统对常规免疫的监督指导作用, 对基层上报的常规免疫数字只汇总不分析, 只看报告接种率的高低, 不管接种率的真假。
4 对策
8.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8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2-132-0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流动性的增加,给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带来难度,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为全面了解界牌镇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分析预防接种及影响因素,2011年5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流动儿童的定义
凡非本地户藉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为流入儿童,本地户籍外出超过3个月的为流出儿童。
1.2 调查对象
为全镇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0日出生的儿童。重点调查农贸市场,城交结合部等流动人群聚集地。
1.3 调查方法
制订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并对调查人员统一培训。调查采取挨家逐户走访、查阅接种证与接种簿、检查卡疤、电话询问等方法。调查内容: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建簿、建证情况、“五苗”(即: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苗)基础免疫情况、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和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现场登记,填写表格。常住儿童相关资料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安装的江苏沈苏金苗系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及建簿、建证情况
本次调查21个行政村,共调查0~3岁常住儿童963名,流动儿童292名,占调查总数的23.27%,流入112名,流出180名,其中:男童151名,女童141名,性别比为1.07:1,流入、流出儿童建簿、建证率分别达95.7%、96.5%,与常住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住儿童为100%,P >0.05)。292名流动儿童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滨海县界牌镇2007年0~3周岁流动儿童构成情况
儿童来源流入儿童流出儿童
调查数构成比(%)调查数构成比(%)
市内流动 6457.14 18 10
省内流动 1311.6112971.67
省际流动 3531.25 3318.33
合计112100180 100
2.2 基础免疫情况
流入儿童基础免疫五苗覆盖率与流出儿童存在差异(x2=8.29,P<0.05),而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二者差异(x2=2.88,P>0.05)。两者均明显低于常住儿童,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发病情况
2008、2009年全镇分别出现1例、2例麻疹散发疫情,经调查,这3例患儿均为流动儿童且均未接种麻疹或替代疫苗。
3 讨论
3.1 存在问题
流动儿童12月龄五苗覆盖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均显著低于常住儿童,且存在免疫针对性疾病散发疫情,问题较为严重,加强流动儿童管理已成为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课题。
3.2 影响因素
主要为:①镇、村两级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本镇流进、流出儿童情况掌握不清,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全镇免疫规划工作有所滑坡;②计划外生育占据一定比例,本次调查占流动儿童的10.27%,而这部分人群因为怕露面恰恰又是接种率较低的人群;③流出儿童免疫接种史信息获取难,影响了工作开展,与南昌市西湖区调查相似[1]。④监护人文化层次低,接种意识不强,与南通市调查相似[2],拒种或接种不全等现象占相当比例,本次调查占23.63%。
表2 滨海县界牌镇2007年0~3周岁儿童五苗覆盖及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情况
类别调查儿童数(人)五苗覆盖数(人)五苗覆盖率(%)麻疹疫苗及时接种数(人)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
常住儿童921921100921100
流入儿童100 6262 65 65
流出儿童137 59 43.07 74 54.01
[参考文献]
[1] 邬燕平,陈丽鸥,刘玉环.鼻内镜术后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及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9-50.
[2] 经霁,文素芳,伍琳凌.尿石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和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2):59.
[3] 邱淑琴,张丽绒.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 17(2):46-47.
[4] 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9.
[5] 孙茜.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实施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86.
6] 杨红叶,黎艳.全麻手术患者术前需求及护士认知的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8):1198-1201.
[7] 彭雪英.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技巧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12.
[8] 邓友芳,姚琴,徐霞.普外科健康教育单的设计与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8(2):90,191.
[9] 陈华莉,姜安丽.英国护理的人文实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2):535.
9.免疫规划工作规划(样本) 篇九
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市卫生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年初工作计划,更进一步搞好我镇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提高我镇儿童整体免疫水平,更好地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成长,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拟定2011年免疫规划工作计划:
一、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及指标要求
1、常规免疫:镇卫生院预防门诊常规开放(逢集日开放)。有条件的村争取常规开放。
2、卡证管理: 6岁及以下儿童建卡率≥ 100 %,(居住满2个月以上的流动儿童完成建卡建证,卡证吻合率100%,逐月依次填写登记,卡面保持清晰,项目填写完整,卡由各行政村卫生室登记保存,卡、接种证必须吻合;接种证的发放作好发放登记。各行政村卫生室人员要在月末上交本月本村儿童出生名单,及时上报月龄报表。
3、加强流动人口儿童、超生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各村卫生室每年开展2次流动儿童调查及查漏补种活动,开展一次流动人口集聚地儿童接种抽样调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超生儿童的登记管理、上报和接种工作。
4、定点接种:
(1)继续抓好和完善定点接种,对一年来定点接种质量、接种率进行认真评估,对定点接种点的设置是否合理进行分析;(2)对定点接种点设施的投入,配置好相应物资;
(3)加强对定点接种人员的培训,接种要严格按照《计划免疫接种技术管理规程》进行操作;
(4)进一步搞好定点接种点的建设,按定点接种点实施规范的要求建立的合格预防接种门诊,各延伸接种点逐步按预防接种门诊的要求达到定点实施规范的要求
(5)按定点接种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按时上报接种成果报表。
5、免疫规划资料管理:
对上级印发的文件、计划、通知及各种资料做好收发登记。掌握如下资料:(1)以村为单位的总人口数、性别构成、零岁组月龄构成,A-A岁年龄构成;(2)行政区划及托幼资料;(3)镇村防保网络人员分布;(4)接种器材帐目登记;(5)各种生物制品的领发登记;(6)每次冷链运转的接种成果报表;(7)疫情疫点调查处理,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个案登记资料;(8)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文件、通知、总结、检查记录等资料;(9)免疫规划保偿资料;(10)重点生物制品接种资料;(11)指导完成村级卫生室资料。搞好三种图表(- 岁组年龄构成、防保网络、全年接种成果报表)上墙,继续完成消灭脊灰和各项资料并归档。
8、免疫规划工作的具体指标要求:(1)建卡率、建证率、卡证吻合率 %;
(2)二00八年出生儿童面玲珑 月内上卡率达 %;
(3)“五苗”十二月龄接种率 %以上,岁组加强、岁组“三苗”复种率 %以上;
(4)乙肝疫苗接种率达 %以上,其中首针及时接种率达 %以上;(5)疫苗运转过程中必须使用冰排,定点接种延伸点必须在A天内完成接种。
(6)资料上报:计划免疫科在接种完成后3天内将接种成果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月龄组报表在每次运转前一月的15号上报,一年 级儿童数于9月15日上报,免疫规划工作计划在年初上报,工作总结、免疫规划保偿资料于11月10日上报。
二、免疫规划工作培训、宣传
1、免疫规划培训:在每次运转前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村级卫生人员2次以上,平时安排专题培训2次以上并作好运转例会记录。2免疫规划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免疫规划宣传,重点宣传乙肝疫苗接种,出墙报12期,免疫规划宣传日(4月25日)在街头进行免疫规划宣传咨询、下发宣传资料。
三、免疫规划督导
1、按照分级督导的原则,镇督导组对各村免疫规划工作全年督导A次以上,并作好相应的工作计划,督导后作好督导记录和总结。
2、卫生院在每次运转结束后对各村进行督导,并随机抽查A—A村接种情况,写好督导总结;半年和年终对辖区内免疫规划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总结上报。
四、免疫规划监测
(一)、温度监测:在 月三次运转做好接种前后冷葳包内温度监测,每日监测 次(上午10时、下午4时),监测记录随运转成果同时上报市疾控中心。
(二)、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的监测:
1、AFP:全镇卫生人员必须及时报告AFP病例,并协助县疾控中心采集合格标本,收集病例资料。
2、麻疹:(1)疫情报告:发现疑似麻疹病例后,24小时内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传染病报告卡。(2)常规报告:参照目前脊灰疫情AFP专报系统的要求,执行疑似麻疹病例旬、月报制(包括“A”病例报告)。(3)主动监测:每旬至少1次深入辖区进行麻疹主动监测。
10.免疫规划亮点 篇十
阻断乙肝行动。2009年7月,我市启动“阻断乙肝行动”,对15岁以下儿童、新生儿及16岁以上成人开展不同的乙肝疫苗接种活动,共接种乙肝疫苗170万人次;全市新农合报销乙肝疫苗接种费用6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35万人。“阻断乙肝行动”开展后,我市乙肝报告发病数2010年较2008年下降了52.37%,有效阻断了乙肝的传播,为社会减轻了大约4500万元的乙肝疾病经济负担,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2011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创建活动。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制定了《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统一了预防接种门诊机构标识、门诊布局、人员准入、服务内涵、疫苗供应、公示内容和制度文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及时召开现场会总结经验。各县(市、区)还针对星级门诊创建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考核相结合,制定奖励政策,加大投入,积极创建。
截至目前,全市178处预防接种门诊三星级(合格)以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率达到100%;四星级预防接种门诊102家,建设率达到57.30%;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64家,建设率达到34.27%。全市共有省级示范门诊77家,省级示范门诊覆盖率达到43.26%;已建成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20家;到今年6月,所有的五星级预防接种门诊都将达到数字化门诊建设标准。如今,新建成的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已成为我市各地公共卫生服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接种门诊服务流程更加规范,接种环境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赢得了广大儿童家长的好评,提高了疾控系统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我市星级门诊创建工作得到了卫生部疾控局、国家疾控中心、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等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内及河南、河北兄弟地市也多次到我市参观交流,“星级预防接种门诊”已成为我市卫生工作的新品牌。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查询平台。近几年,我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全市儿童免疫预防信息化建设进程。2010年1月,儿童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市级平台建设完毕并投入正常使用,对辖区内6岁以下儿童建立了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实现了全市适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个案及其它免疫规划工作信息、报告信息等资料网络化动态化管理。
为给广大儿童和家长提供更方便、快捷、人性化的预防接种服务,我市于2012年4月开通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查询平台。该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各级对辖区内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的需求,还可方便公众在异地进行预防接种信息的查询。通过信息查询,家长可以全面了解接种信息,及时携带儿童接种疫苗,更好的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儿童预防接种短信预约平台。为了及时快捷地和儿童家长取得联系,第一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预防接种信息,提高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减少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我市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平台,开通儿童预防接种短信预约通知平台。目前全市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已正式开通手机短信预约通知平台。我市针对辖区所有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内登记的适龄儿童开通预防接种短信通知服务,将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开通预防接种短信通知服务的设区市。
通过此信息平台,各预防接种单位将儿童的出生时间、接种情况、家庭住址及父母手机号码等信息录入系统,即可对每个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每天根据儿童接种、预约信息自动生成短信信息发送给儿童家长。适龄儿童监护人将定时接收到包含疫苗名称、接种时间、地点等内容的免费短信,提醒接种对象及时接种疫苗。此举将为儿童家长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疫苗接种信息,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可有效提高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和应种儿童预防接种的及时性。
统一配备疫苗运输车。为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疫苗储存和运
输管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县级疫苗运输冷链管理,保证免疫规划疫苗的冷藏运输,市疾控中心筹集专项资金近50万元,统一购置了9辆疫苗运输车,装备给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辖区内9个县级疾控机构,用于县级疾控机构疫苗运输。此次购置的疫苗运输车配备专为疫苗储存、运输而设计的冷藏系统,可容纳县级疾控机构每个月冷链运转所需疫苗,能保证县级领取、分发疫苗的冷藏运输,保证疫苗接种的安全有效。此次中心对县级疾控机构配备疫苗运输车,是进一步推进全市“星级接种门诊”建设,完善疫苗冷链系统,保证疫苗接种安全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全面提高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
数字化门诊建设。自2012年6月,市卫生局出台文件,我市积极开展数字化门诊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门诊20家。预计到今年6月,全市将建成60余家数字化门诊。数字化门诊主要功能有门诊情况监测、质量控制、儿童资料查询、接种监测、统计分析、短信通知及电话语音等七大功能,可以提供排队叫号、接种证打印、短信通知、电话查询、接种预约等多项人性化公众服务。
数字化接种门诊以免疫接种信息卡为载体,实现了排队取号、体检、登记、接种和留观等全程引导,自动排队、叫号功能贯穿始终,彻底解决了站立排队等候、接种台前拥挤、留观难以保证等传统接种门诊的问题,为接种儿童及家长提供安全、有序、有效的预防接种服务环境。家长通过人工智能叫号、LED屏幕等视听设备,可以了解即时接种信息,收看免疫规划、传染病预防等健康教育视频,提高了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
11.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篇十一
1 对象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杭州市2005、2006年免疫规划人员填写的接种后副反应发生情况的个案调查表、月报表和年报表。
1.2 预防接种副反应诊断标准
预防接种副反应按反应性质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有红肿、硬结、发热3种;异常反应分成局部红肿、无菌性化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全身感染、休克、皮疹、紫癜、肾炎、脑炎、血管性水肿、呕吐、过敏反应、癔症性发作、惊厥、腹泻、全身不适症状、重复接种、事故起数、其它22种[1]。
1.3 疫苗的种类
疫苗种类涵盖了免疫规划常用的20大类、共46种疫苗, 如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HIB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甲肝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等。
1.4 城区与郊县的划分
以杭州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西湖区为城区。以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淳安县、下沙经济开发区为郊县。
2 结果
2.1 全市总的预防接种后第二类疫苗副反应发生率情况
两年杭州市共接种第二类疫苗1 806 026人次, 发生1 248例报告副反应, 总的发生率为69.10/10万。同时20大类疫苗的接种后副反应发生率存在很大的差异。23价肺炎疫苗副反应发生率341.16/10万, 高居榜首;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出血热疫苗的发生率分别达到166.57/10万、139.47/10万;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和HIB疫苗发生率居第4、5顺位, 详见表1。
2.2 各生产厂家对疫苗副反应发生率 见表2。
在所有1 248例副反应中, 按照预防接种反应的分类, 一般反应1 117例 (硬结、局部红肿和发热) , 占89.50%, 异常反应131例, 占10.50%。在异常反应中76例为皮疹, 主要集中在乙型脑炎、甲型肝炎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另外无菌性化脓9例; 局部脓肿6例;呕吐7例;腹泻11例。
2.3 接种后副反应的地区差异 见表3。
从表3可知, 城区与郊县的总体报告副反应发生率接近。 (因数据为全市总体数据, 不需做统计推断)
3 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预防接种后引起的副反应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出现了疫苗价格超高关注度超高的现象。我们对2005和2006年两年杭州市接种的1 806 026人次第二类疫苗进行了观察, 发生1 248例报告副反应, 总的副反应发生率为69.10/10万, 高于北京刘东磊等2002年监测结果[2]和上海李晓军2006年总结的监测结果[3], 说明杭州市副反应监测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敏感性已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
从监测结果来看, 接种量在3 000人次以下的疫苗都未见副反应报告;有反应报告和调查的疫苗接种量都在1.7万人次以上;可见所有自费接种的第二类疫苗总体上副反应率还是较低的, 而狂犬病疫苗的报告副反应率低主要原因是单独成立的狂犬病接种门诊的副反应报告未有效纳入一般预防接种门诊的报告体系。
本文用大量的篇幅对现有第二类疫苗不同生产厂家产品的副反应发生率和主要副反应性质进行了描述, 因难以找到相同研究的数据, 所以本文对不同厂家疫苗反应率的数据可以为各相关单位选择第二类疫苗提供参考。
在不同副反应的性质中, 发热44.71%居第一;硬结30.77%居第二。两者合计占了所有接种后副反应的75.48%。而美国1991-2001年副反应报告率中[4][5], 发热 (25.8%) 与局部过敏反应 (15.8%) 分别占居第一、二位。相比而言, 我国第二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的非特异性热源控制、吸附剂含量过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以降低发热和硬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 1104-1351.
[2]刘东磊, 苗良, 孙美平.北京市2002年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4, 10 (5) :261-263.
[3]李晓军, 宓荣刚, 徐慧清, 等, 上海宝山区2001-2004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7 (3) :219-220.
[4]郭飚.全球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计划免疫2005, 11 (3) :229-233.
12.免疫规划科工作职责 篇十二
一、建立并不断完善全市免疫规划工作有关的基础档案,掌握相关信息。
二、负责审核接种单位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按照上级要求时限及时统计上报;定期分析全市各单位常规疫苗接种报表,指导接种率不达标单位开展查漏补种。
三、按照上级统一要求,结合本地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趋势,制定相应人群应急接种或查漏补种或强化免疫实施方案,并督促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此项工作。
四、承担生物制品的管理,每年年初按照历年出生人口数制定本地疫苗及注射器分配计划,每月完成疫苗和注射器的分配与下发工作,并掌握各单位疫苗使用情况,随时调剂,避免浪费。
五、组织开展第二类疫苗接种工作,负责疫苗的购进与分发,每月统计各单位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下月疫苗需求计划。
六、做好冷链设备的管理工作,掌握各接种单位冷链装备及正常运转情况。
七、负责全市AFP、麻疹、风疹、新生儿破伤风病例、15岁以下乙肝病例的监测工作。
八、指导基层进行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九、掌握全市流动儿童分布以及免疫状况,指导接种单位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
十、每月组织基层预防接种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和实际工作水平。
十一、指导基层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工作,参与重大异常反应及接种事故的诊断鉴定及调查处理。
十二、开展免疫规划的宣传工作。
十三、对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定期考核。
免疫规划科工作程序
一、AFP病例监测:每旬对监测点(人民医院、中医院、燕山医院、妇幼医院)
开展病例监测,监测后将监测报表及时上报市疾控;全市15岁以下儿童AFP
病例报告发病率达1/10万以上;对报告的AFP病例在24小时内开展病例
调查、采集标本送达上级疾控中心并对病例60天随访;每年开展监测医院
报告质量评价,将评价报告上报市疾控。
二、麻疹监测:指导医疗单位开展监测工作;对报告的麻疹及风疹疑似病例2
4小时内及时开展调查,采集合格血液标本送达检验科检测,采集咽拭子标
本送达省级开展检测;对发生病例的学校、村庄开展疫情处置,必要时指
导预防接种单位开展麻疹类疫苗应急接种,并按要求时限上报调查处理报
告。
三、新生儿破伤风与儿童乙肝监测:对发现的疑似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及时报告
和调查,每月上报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报表;对15岁以下乙肝病例开展个案
调查。
四、做好预防接种监测数据的统计与上报:每月对下级上报的接种率报表审核、分析后统计并于10日前并上报。
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置:对接种单位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及时调查上报,开展规范化处置,并做好受种者家属的解释工作,对
疑似异常反应需要补偿的按照补偿办法相关要求,向卫生局申请组织专家
组开展鉴定,同时上报食药局,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工作。
六、业务培训与督导:组织防疫医生每月10日上站学习,培训内容主要是步置
工作任务、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预防接种规范及相关
条例。对基层工作每季度开展督导检查的同时加强日常工作督导,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指导免疫规划各项工作规范化开展。
七、生物制品及冷链管理:做好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的接收、购进与分配,每个月为接种单位配送疫苗,做好相关记录,疫苗做到帐物相符。冷链设备建档建帐,每天两次做好温度记录,冷链设备有问题及时维修,每年至少2次督导下级冷链设备运转情况。
八、强化免疫工作:开展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的同时,适时组织接种单位开展疫
苗的强化免疫与应急接种工作,现阶段每年均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根据疫情形势,可能开展其他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例如前些年开展的甲流疫苗接种、去年开展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
13.免疫规划培训试题 2013 篇十三
姓名:
单位:
一、选择题(2分/题)
1、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D)。A.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B.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黏膜表面及分泌液中 C.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 D.由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泌 E.都是免疫球蛋白
2、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C)。A.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肤的屏障作用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和服用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D.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3、下列哪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C)
A.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B.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C.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 D.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4、每年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是以下哪一天?(B)
A.3月24日 B.4月25日 C.7月28日 D.12月1日
5、我国从(B)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A.1966 B.1978 C.1980 D.1995 6、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B)A.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B.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C.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D.以上都是;
7、《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D): A.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B.具有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师。
C.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管理制度。D.以上均是
8、(D)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包括疫苗接种在内的预防接种工作。A.执业医师 B.执业助理医师 C.执业护士 D.以上均是
9、以下哪种疫苗不是由政府免费提供的第一类疫苗?(D)A、乙肝疫苗 B、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C、A群流脑疫苗 D、水痘疫苗
10、接种单位应遵循(B)原则,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提供第一类疫苗同品种的自费疫苗。
A、知情同意,政府买单 B、知情同意,自费自愿 C、自费接种 D、自愿接种
11、儿童出生后多久,其监护人应当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A)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12、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至少多久对辖区内儿童摸底一次?(B)A.每周 B.每月 C.每季度 D.每半年
13、《儿童预防接种证》如有损坏或者遗失时,应及时到(B)补办。A、辖区医院 B、所在地的预防接种单位 C、所在地的疾控中心 D、儿童居住地居委会
14、每年查验接种证的时间是在_______。(D)
A、春季入学时 B、秋季入学时 C、春、秋两季入学时任选一次 D、春、秋两季入学时
15、免疫程序不包括:(C)
A、免疫起始月龄 B、接种剂量和途径 C、接种技术 D、接种次数 E接种间隔
16、造成免疫接种失败的原因有(D)。
A.疫苗的质量欠佳 B.接种疫苗的技术操作有误 C.疫苗的销售、运输、保存环节条件不当,使得疫苗质量下降 D.以上均是
17、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预防接种效果?(E)
A.接种剂量 B.接种间隔 C.接种途径 D.接种起始时间 E 以上都是
18、请问现有疫苗不可以预防下列哪些传染病?(C)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艾滋病 D.狂犬病
19、关于接种卡介苗作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接种BCG能预防原发性结核杆菌感染 B、能预防大量传染性肺结核病例 C、能明显降低社区中的结核病传播
D、对儿童期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性结核病有明显预防作用
20、灭活疫苗的特点不包括:(C)
A、需多次接种,接种第2或第3剂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 B、在体内不能复制,可以用于免疫缺陷者 C、具有接种剂量小、针次少、效果好的优点
D、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接种
21、麻腮风疫苗属于:(B)
A.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 C.多糖疫苗 D.重组疫苗
22、免疫规划疫苗中不属于减毒活疫苗的是以下哪个?(B)
A、卡介苗 B、A群流脑疫苗 C、乙脑疫苗 D、甲肝疫苗
23、下述预防措施哪项属于被动免疫?(C)A、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B、注射卡介苗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D、注射麻疹疫苗
24、两种减毒活疫苗可以在同一天、在 部位接种,若不在同一天接种,必须间隔 天(B)A.不同,30天 B.不同,28天 C.相同,30天 D.相同,28天
25、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划接种程序是________月龄。
(B)A.0、1、5 B.0、1、6 C.0、2、6 D.0、2、8
26、乙肝疫苗接种的最短间隔,第1、2针间隔≥ 天,第2、3针间隔≥ 天。(B)A、28天,30天 B、28天,60天 C、28天,80天 D、28天,90天
27、≥_____岁儿童未接种卡介苗者,不再补种。(C)A.2 B.3 C.4 D.6
28、脊灰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几天?
(A)A、≥28 B、≤28 C、≥30 D、≤30 29、1周岁内儿童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需要接种几次?
(C)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0、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儿童百白破疫苗要接种几针次?(C)A.2 B.3 C.4 D.5
二、是非题(1分/题)
1.《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两类。(√)2.接种单位接种第一类疫苗可以收取一定服务费、耗材费。(×)3.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4.预防接种卡、册的保管期限是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5.传染病都是得了之后就有终身抗体的。
(×)6.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放在冷藏包(箱)的上层,紧靠冰排。(×)7.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放在冷藏包(箱)的中层。(×)8.原则上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储存量为1个月的用苗量。(√)9.如果冰箱内容量不够,可以将疫苗摆放在冰箱门内搁架上。(×)10.所有冻干制剂疫苗的注射用水均可室温储存。
(×)11.领取或分发疫苗时,根据疫苗存储位置,遵循方便的原则,进行疫苗分发。(×)12.疫苗测温记录原则上上、下午各一次,但是在周末等节假日可以不进行测温(×)13.疫苗领发用登记簿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
(√)14.已经有书面告知了,门诊很忙时可以不进行口头告知。(×)15.预防接种皮肤消毒的顺序是由外向内,螺旋式进行,消毒直径大于5厘米。(×)
16.注射两种免疫起始月龄相同的减毒活疫苗可以抽取至一支注射器后接种。(×)
17.注射完毕后,应将注射器针头回套进针帽,再进行消毒和毁型。(×)18.脊灰疫苗采用口服途径应用凉开水叫家长送服,做到看服到肚。(×)19.百白破疫苗在注射第一针后出现抽搐、高热、惊厥等异常情况者,不再注射第二针(√)20.卡介苗应固定存放于有醒目标志的容器内。
(√)23.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24.A群流脑疫苗开启后未用完应在30分钟后废弃。(×)25.HIV阳性儿童可接种灭活疫苗。(√)
26.接种疫苗引起的心因性反应,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27.麻疹的传染期为出疹前后5天。(√)28.患过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就不用常规接种麻疹类疫苗了。
(×)29.乙脑是经蚊虫叮咬后传播的疾病。(√)30.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2针,间隔不少于3个月。(√)
三、简答题(10分)
1、简述预防接种日中工作人员应分为哪几个步骤进行操作?
答:(1)接待儿童家长(2)核实接种对象
(4)接种疫苗
(7)整理接种现场(8)统计报告随访
(3)询问儿童健康状况
(5)记录和预约(6)观察接种反应
2、简述预防接种的“三查、七对”制度。
【免疫规划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免疫规划分析07-16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07-10
免疫规划疫苗儿童09-03
免疫规划年度计划06-11
0-7岁儿童规划免疫接种疫苗程序09-02
护士指导免疫病理之自身免疫性疾病10-08
猪免疫程序06-16
化学发光免疫07-12
免疫接种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