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啼》的教案设计(4篇)
1.《鸟啼》的教案设计 篇一
《鸟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体验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通过技法鉴赏学会将抽象道理具体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鸟啼鸣声中蕴涵的生命的活力。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迁移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鸟的诗句。(多媒体课件展示)
空山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以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看看鸟如何鸣唱,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研习文本,探究讨论
1、大家课前已作充分预习,大家能不能说说文中那几段描写鸟啼的?能不能找到具体的句子呢?
(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将其展现在媒体上。)
2、学生齐读描写鸟啼的语句,思考:鸟啼声是如何变化的?(可讨论)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鸟啼变化的过程?
明确:“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明快”、“悦耳”。
由弱变强,由少变多。
3、文章2—5段集中写了鸟啼,那么第1节呢?(齐读)这一节中给你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哪几个词语?(板书:“鸟尸”)
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到处充斥着死亡的气息。(环境)
4、写“鸟尸”的作用?
明确:与“鸟啼”形成对比。(板书:对比)
5、在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到处充斥着死亡的气息的情况下,鸟啼声却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想想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一变化说明了春天这一新世界的即将来临,显示了生命本身的力量。
6、一面是“生”(鸟啼),一面是“死”(鸟尸),(板书),劳伦斯在这篇文章中对生与死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请大家在6—15段中作者论述生与死的语句。(找到之后,谈谈对它的理解。)提示找观点句的方法。“世界不能选择”“春天不能抑制”“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明确:
(1)生——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冲动是无法遏制的。(2)死——不必畏惧死亡和痛苦,我们要坦然面对死亡。
(3)生与死——生与死全不相容,二者不可兼得,但生又孕育着死,死又孕育着生;“我们要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
7、以上三点,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哪一点? 明确:“向死而生”(板书)(向:面对,正视),即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置之死地而后生”)
作者认为,生命和死亡全部相容死亡犹如冬天,不能选择;生命更像春天,不能抑制,所以,他认为要像鸟儿们那样“向死而生”。
8、鸟儿是怎么做的?找出文章中的描写。
明确:第14节放声高歌“它们不能哀伤,不能静默,不能追随死亡”与“它们不哀伤,不静默,不追随死亡”的比较。
9、作者由鸟啼想到了“向死而生”,请大家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历史上或自然界中有哪些类似于“向死而生”的例子呢?当我们面对人生中不能选择、不可避免的困境、挫折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向死而生”是否给了我们一定的人生启迪呢?
例:
a、历史革命人物:夏明翰、刘胡兰,坦然面对死亡与敌人斗争,虽死犹生。b、动物界:斑羚飞渡、螳螂献身。
出示: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得珍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见顽强——海德格尔
三、简介作者、写作背景
出示劳伦斯的生平简介,使学生加深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19年,那时一次大战刚刚结束不到一年,在那场战争里,几千万人丧生。整个欧洲一片废墟,满目疮痍,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战争的阴影在欧洲人民的心中始终挥之不去。面对这些,劳伦斯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讴歌了春天的美好和小鸟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鸟儿啭鸣展示的是生命的力量,创造新生而不是沉湎于死亡,鸟啼这一动物的本能行为由此获得了意义上的升华。
四、练习与作业
看来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很深的理解,下面我们再来做一项工作。大家试着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比较欣赏的富有哲理的句子,说明欣赏的理由,并作适当改写,以用来劝勉自己或朋友。(写好之后,请学生读一读。)
形式:“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
劳伦斯由鸟啼思考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面对的问题:生与死。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应当渴求生存,热爱生活,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他人的生命,乃至珍爱一切生灵;将爱的火炬照彻整个生命的流程,把个体有限的生命融入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融入到丰富多彩的世界之中,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才能永恒。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绽放生命的光彩吧!
板书设计:
(不畏)死亡——鸟尸———鸟啼——新生(礼赞)
象征
对比
象征
向死而生
2.《鸟啼》教案 篇二
1、知道“鸟啼”的象征意义,理解其给人的启示;
2、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3、丰富情感体验,深化热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鸟啼”的启示;
2、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描写鸟的诗句。(媒体展示)
空山的鸟啼,与幽雅相伴,与美好相随,鸣唱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给人以许多深刻的启示。同样,鸟也啼唱在外国文学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劳伦斯这篇《鸟啼》(板书),看看鸟如何鸣唱,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二、研习文本,师生共同探究讨论
1、大家课前已作充分预习,大家能不能说说文中那几段描写鸟啼的?能不能找到具体的句子呢?
(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将其展现在媒体上。)
2、学生齐读描写鸟啼的语句,思考:鸟啼声是如何变化的?(可讨论)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鸟啼变化的过程?
明确:“吃力”、“微弱”——“隐约而清越”——“含糊”、“若断若续”——“明快”、“悦耳”。
由弱变强,由少变多。
3、文章2-5段集中写了鸟啼,那么第1节呢?(齐读)这一节中给你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哪几个词语?(板书:“鸟尸”)
明确: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到处充斥着死亡的气息。(环境)
4、写“鸟尸”的作用?
明确:与“鸟啼”形成对比。(板书:对比)
5、在严寒持续,鸟尸横陈,到处充斥着死亡的气息的情况下,鸟啼声却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想想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一变化说明了春天这一新世界的即将来临,显示了生命本身的力量。
6、一面是“生”(鸟啼),一面是“死”(鸟尸),(板书),劳伦斯在这篇文章中对生与死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请大家在6-15段中作者论述生与死的语句。(找到之后,谈谈对它的理解。)
明确:(1)、生——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生命的冲动是无法遏制的。
(2)、死——不必畏惧死亡和痛苦,我们要坦然面对死亡。
(3)、生与死——生与死全不相容,二者不可兼得,但生又孕育着死,死又孕育着生;“我们要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
7、以上三点,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哪一点?
明确:“向死而生”(板书)(向:面对,正视),即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置之死地而后生”)
作者由鸟啼想到了“向死而生”,请大家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历史上或自然界中有哪些类似于“向死而生”的例子呢?
例:a、历史革命人物:夏明翰、刘胡兰,坦然面对死亡与敌人斗争,虽死犹生。
b、动物界:斑羚飞渡、螳螂献身
三、看来大家对这篇文章有了很深的理解,下面我们再来做一项工作。大家试着从文中找出一句你比较欣赏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并作适当改写,以用来劝勉自己或朋友。(写好之后,请学生读一读。)
(附:课后把本题制作成小卡片,
形式:“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布置:
《学习与评价》中的练习。
五、小结:
3.鸟啼的语文教学课件 篇三
一、目标导航
1、理清文章的脉络
2、体会大自然中存在的生命意义。
3、体会劳伦斯对生与死的思考。
二、相关链接
1、劳伦斯大卫赫伯特(1885-1930),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生在诺丁汉郡一个矿工家庭,曾在诺丁汉大学学习师范教育。当过会计、职员、教师,曾在英国各地以及其他一些国家漂泊十余年,广泛接触了社会。19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白孔雀》。成名作是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1913),还有《虹》(1915)、《恰特莱夫人的情人》(1928)中更加鲜明。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迷途的姑娘》(1920)、《恋爱中的女人》(1921)等。
本文是劳伦斯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描写严冬消逝、春天来临之际鸟儿的啼鸣,表达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和对生命神奇的由衷赞美。
2、关于鸟啼的古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一叫一回肠一断。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恨别鸟惊心
最好声音最好听,似调歌舌更叮咛
三、重点字词
1、加点字注音
田凫椋鸟()老饕()慰藉()
蔷薇()束缚()斑鸠()荆棘()
2、根据注音写汉字
chánchánzhé()伏隐dùn()
zhì()息jué()住hào()天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修饰鸟啼的词语,比较有什么不同?
第一类
第二类
2、课文第一部分除了描写鸟啼,还写到了鸟尸,在文中划出描写鸟尸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给了人类很多启示,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
4、从这些启示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其实是对什么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五、研习文本
段落分析:
I阅读文章第6小节,回答:
(1)“当冬天抑制一切时,深埋着的春天的生机一片寂寞”一句中的“深埋”一词有什么作用?
(2)“银光闪烁的王国”指什么?
(3)“于是我们知道,规律变了”指什么变化?
(4)说说这段文字的内容和“鸟啼”之间有什么关系。
II阅读第11小节,回答:
(1)反复诵读这个段落,说说它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这段话有许多比喻,说说下面两个比喻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内涵。
A“它象高空中的一阵风暴,一阵浓雾,或一阵倾盆大雨。”
B“它缠在我们周身,像蝙蝠绕进我们的头发,逼的我们发疯。”
(3)“我们就是这样”的“这样”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思考题
1、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生活信念?
2、本文是一篇优美的说理性散文,用了很多表现手法,试举几例说明。
阅读迁移:
阅读臧克家的《春鸟》思考:
1、诗中哪些诗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鸟的歌声?哪些诗句表现了春鸟的歌声对自然界产生的作用?各是如何描绘与表现的?
2、劳伦斯的《鸟啼》贯穿着作者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那么此首诗中春鸟的歌声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思考?
4.《鸟啼》的教案设计 篇四
整理:冯存英
一、重点字词
1、加点字注音
田凫()椋()鸟
老饕()慰藉()
笨拙()蔷薇()束缚()
斑鸠()
荆棘()
抑制()
2、根据注音写汉字
chánchán()
zhé()伏
隐dùn()zhăn()新 zhì()息
jué()住
hào()天 摇yè()
二、理清文章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找出文章开始对鸟儿死亡场景的描写,从全文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析描写“鸟啼”和“鸟尸”的句子的作用。
(3)象征着新生命的“鸟啼”又带给了人类很多启示,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在文中找出表现受到启示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4)通过这些启示,劳伦斯做了什么样思考?(总结一下)
(5)生与死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问题,而这篇文章读起来却不是很抽象,这与作者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关,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6)生命充满神奇的力量年,在你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发现和体会吗?
课后作业:
鸟 语
①我听过一次鸟语。
耿林莽
②那里是—条山野间的河谷。河床低低的,塞满了石头。只剩下一点浅浅的水了,诱引着那些鸟儿们飞来飞去。却清冽见底。流淌着的水声唤起许多歌声的记忆。
又如弦,③河谷的上方,远山低垭成一条弓的背了。上面长着绿的短松和野樱桃林。密叶低垭,想那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如鸟的歌声滚出河谷。
④而现在,色彩是寂寞的。雾像—件尚未睡醒的衣衫,覆盖着如梦的沉睡。⑤这时候我听见了鸟语。只有在这时候我才听见了鸟语,却看不见她
们的飞翔。这是真正的鸟语。她们是被泉水洗净了的。她们躲在那些高高的树枝密集的叶丛中间,经过苍翠的绿色的过滤,一滴滴垂挂着,淡淡地淌下了山壁。这便是鸟语,这才是鸟语。只有在无人倾听的时候,只有在无忧无虑的山野,有一点野花的香气,有雾,有流水从石间穿过,只有在这样的时候,她们才开口说话,自由自在,说她们想说的什么,人是听不懂的。但是却有人要冒充她们的知音。每天我都看见养鸟人提着他们的笼子到公园里去“放风”。—位驼背的老者,挑着两只高大的鸟笼,笼子边上还围着深蓝色的幛帷,他将鸟笼子挂在树上,揭去幛帷,这时阳光照进笼,鸟儿却盲目似的并不睁开眼睛。有水,有沙子,有金黄的粟米,甚至还有一两只主人特意抓来的小虫子。驯养者给鸟的待遇是优越的。⑥然而她们并不歌唱,不想说一句话。
⑦那个驼背老人眯细了眼睛,在打盹。他想听鸟语吗?囚者的告白、供认、诅咒,还是喃喃自语呢⑧什么也没有。鸟儿保持沉默。?
⑨我忽然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阴森的百万亡灵蒙难的牢狱,毒气室与焚尸房前面,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一个人在拉提琴。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⑩这个不幸的囚者奏出了魔鬼的音乐。
11么呢12我在想:关在笼子里的鸟儿能唱出什么好听的歌儿来呢? ? 成了游手好闲的绅士们之宠物的哈巴狗除了摇摇尾巴还会干什默的鸟,假如世上所有的鸟儿全从山林进入了市场„13假如每—个人都提一只金丝鸟笼,假如每一只鸟笼里都关一只沉
14我还能听到一次真正的鸟语吗?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鸡鸣鸟语》
1.文章②、③、④段描写了鸟语的背景,请概括这个背景的特点。(不
(超过10个字)
2.作者用放风一词表现了鸟儿什么样的生存状态?、分析“这个不幸的囚者得以幸存下来,是由于杀人的屠夫和刽子手要他为死亡涂抹那发黑的嘴唇”这句话的含义。
4、请概括《鸟语》这篇散文的寓意。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A、“樱桃果子红了的时候,圆圆的透明”是本文中鸟语出现的一个真实的背景。
B、鸟儿所以不对养鸟人歌唱的根本原因是养鸟人并不是鸟儿的知音。C、如果所有的鸟都失去了自由,那么,这个世界上真正的鸟语就会绝迹。
D、山野间的美景,是鸟清丽婉转的鸣叫的一个自由而轻易的背景。E、本文采用对比手法,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物象入手,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6、本文作者从鸟语中听出了自由的重要,而课文作者则从鸟啼中听出了生命的赞歌,你认真聆听过鸟儿的鸣叫吗?你听到了什么?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环境优美
无忧无虑
2、如同监狱般的生活
3、形象说明了杀人者想要掩盖其罪恶,粉饰太平
4、自由自在才能显出生命的意义,才能有所创造(创新)
【《鸟啼》的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鸟啼的语文教学课件01-01
《空中霸王的克星》教案设计(西师版四年级教案设计)12-12
《桥》的教案设计09-22
教案设计的格式10-05
散步的教案设计12-18
《口技》的教案设计12-19
《比的认识》教案设计06-13
《美丽的颜色》教案设计06-14
课文《茶馆》的教案设计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