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2024-06-12

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3篇)

1.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篇一

开辟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

——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潘征 《 光明日报 》(2014年07月03日11 版)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唯物史观的主要理论构成。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群众史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

深刻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一致性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试金石。历史经验表明,执政党被更替的一条铁律就是脱离群众、丧失民心。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他又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再次指出,马

1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一系列重大论述把群众观点、群众立场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总书记不仅指明了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来执政,而且指出了我们党要通过执政来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他强调,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总书记深刻把握了党与人民的关系,并将其上升到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高度,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这就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进一步阐明了人民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坚持“中国梦”和“人民梦”有机统一

党的历史既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也是一部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在党和国家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上,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他深刻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这就把国家的富强梦和人民的幸福梦有机统一起来,把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理想期盼统一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历史性的群众活动,只有人民群众勇于担当、同心戮力,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这既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也表明了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必须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主体地位是贯穿人类全部历史过程的客观事实。总书记指出,“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这些重要论断,有力地巩固和深化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党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和共同信念,有利于全党更加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贯彻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中。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党要继续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更加需要紧紧依靠人民。习总书记指出,“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

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这就要求我们,不管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还是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都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和依靠力量。

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政治局首先抓改进工作作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崭新的工作作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八项规定”纪律约束,深入开展聚焦解决“四风”问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指出,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作风建设一丝都不能放松、一刻都不能停顿。总书记更是亲自以上率下、示范全党,全程指导联系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这次活动直指作风建设问题症结,主题内容鲜明、力度举措空前、成果效应显著,体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秉持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实践新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总书记指出,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

总书记是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他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制度,并身体力行、躬身示范,当年他三进地处偏僻、不通公路的寿宁县下党乡访贫问苦、现场解决发展难题,令当地老百姓感念至今。2000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刚从外地调研回到福州的习近平,没有休息就直接带领有关负责人走访福州上渡、帮洲、义洲、苍霞等几个棚户区。他在现场语重心长地说,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在他的推动下,福州市首期投入5亿多元资金、218亩用地,次年万余户居民搬进了新楼房。

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血脉在人民群众、力量在人民群众。总书记以深邃高远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境界,以始终如一的自觉实践为全体党员作了最形象最直接最有力的示范表率。我们每位党员都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2.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篇二

建立和强化约束机制。建立资本约束的激励机制,推行资本有偿使用制度,改进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强化资本对风险和效益的约束,引导银行各业务线的合理扩张与收缩,促进增长方式从盲目扩张、抢占市场,转到速度与效益相统一、规模与结构相协调的轨道上来。

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一是加快银行产权改革和体制创新步伐;二是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三是建立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四是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要关注对董事会与监事会职责界面的明确规范和对各自报告路线的科学厘定,使监事会侧重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督,与董事会一样从不同角度对股东大会负责。

改革和创新内控体系。要在内控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一要建立科学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市值的稳定增长作为银行发展的长远目标;二要着力改革内部控制机制,坚持以合规为导向,建立明确有效的内控建设目标;三要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四要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五要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上。

加强和改进外部监管。一是始终坚持把保护广大存款人及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作为监管的最高目标;二是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和方式,树立和落实“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三是继续完善监管法规;四是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五是推进银行业监管信息系统和监管人才培养等各项基础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我国银行业有效监管能力和水平。实现银行业稳健发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3.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篇三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重要论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指明了方向。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需要紧紧跟上、不断加强。通过话语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创新,进一步推动新思想扎根基层、扎根群众,入脑入心、深入践行。

对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要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小众化不是大众化,而通俗化也不是庸俗化。大众化是目的,而通俗化是手段。大众化,就既要讲覆盖力,还要讲有效覆盖率,实现有形、有力、有效“三有”真正相统一的覆盖。要到边到底,全员覆盖,达到“化”大众的目的。通俗化要求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也不能碎片化、故事化、草根化。而要根据不同对象需要和认识能力,分层次、分人群,实现分众化、差别化基础上的大众化。大众化、通俗化的对象在基层,基层的党员干部和群众,最终目的是达到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任何理论都要遵循这个普遍规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展现出推动时代发展的真理力量。理论指导实践,前提是理论要被群众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是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规律化认识,与人民群众既有天然的亲近感,又有一定距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这样的实践中产生的理论,天然带着群众的基因,与群众有血肉联系。然而,理论毕竟是理性认识,是经由实践中的感性经验升华而来,经过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和生动经验有了较大差别,造成人民群众与理性认识之间存在一定客观差距,必须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再次紧密结合,也就是理论掌握了群众,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武器的强大作用。

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就是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这个过程并不会自动生发,而是一个需要再创造的过程,这就为我们开展大众化通俗化提供了广阔的工作天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就要认清和处理好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内在逻辑关系。认识到大众化通俗化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大众化是目标指向,通俗化是手段工具。大众化的目的要经通俗化而达到,通俗化要为实现大众化而服务。唯有通俗才能掌握。大众化是质的规定性,通俗化从属于大众化,是其具体化和深化,离开大众化而谈通俗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会走弯路。没有通俗化而要展开大众化可能举步维艰、收效甚微。通俗化要以大众化为标尺,来衡量通俗化的成效。大众化要借助通俗化,更好展开并实现。

就通俗化而言,毛泽东主席1939年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他用铺子比作本领来说本领恐慌,极其通俗易懂。习近平总书记也经常打比方,他把“一带一路”前期工作就比作“大写意”,接下来是要画“工笔画”,让人一听就明白、就清楚。通俗,“俗”是“通”的前提,而“通”才是目的。只有通俗化,才能接地气、冒热气、有底气,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生动活泼,让人懂、让人信、让人行,既提高新思想覆盖率,又提高覆盖力。同时,还要谨防庸俗、媚俗、低俗,在全面、准确的基础上,让理论通透地传播到群众心田,为群众理解、掌握,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锐利思想武器,发挥指引和推动作用。

理论宣讲是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载体。理论宣讲的过程就是理论大众化通俗化的实现展开。要使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达到最优化,就要做到精准的第一位要求,精彩的第一位方向和入心的第一位目标。

上一篇:猜想证明与拓广下一篇:2009级MPA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