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文化差异

2024-09-11

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文化差异(11篇)

1.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文化差异 篇一

女士优先(女主人:主位;男主人:第二主位)

恭敬主宾(男女主宾分别仅靠女主人和男主人)

以右为尊(男主宾坐于女主人右侧,女主宾坐于男主人右侧)

距离定位(距主位越近,地位越高)

面门为上(面对门口高于背对门口)

交叉排列(男&女,生人&熟人)

其他场合座次礼仪总结:

座次排序基本规则:

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

居中为上(中间高于两侧)

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

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

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餐桌座次礼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恰当的用桌次和座位的安排显示你的地位,表达你的尊敬,将会为你的.赴会和宴请增添礼仪之邦的风采,并取得特定的效果。

2.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文化差异 篇二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一、引言

礼仪, 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史的见证, 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逐步摆脱愚昧与落后, 走向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关于餐桌礼仪的研究学界的成果已经很多, 如《现代礼仪学概论》 (朱燕, 2006) 、《国际礼仪指南》 (曲猛, 2006) 、《中外礼仪大全》 (董保军, 2005) 等, 笔者将侧重就其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

中西方餐桌礼仪在服装、入席、座次、餐具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下面笔者将对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进行解读, 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仪的差异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儒、道、佛家中都有体现, 儒家的传统思想主要强调“仁、义、礼、智、信”;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清净无为”;佛家则主张“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圆融无碍”。而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宣扬个人的力量, 看重个人的价值, 注重个人主义。其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 对国家中的人民的影响较大。基督教的教义信奉上帝创造了人类, 并且相信基督教的伦理道德的基础是原罪, 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因偷吃禁果犯的罪传给了后代子孙, 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不能自我拯救, 而要靠耶稣基督的救赎。因而, 原罪说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国家的原罪文化, 对西方国家的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人若不信或不思悔改, 就会受到上帝的永罚, 要到地狱里去受煎熬。

以餐桌礼仪中具体使用的餐具为例, 中国人使用筷子, 而西方人使用刀叉。两者作为餐具来说, 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不同, 都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但是, 筷子取材于大自然, 造价低廉, 工艺简单而直接, 即使是在单个的家庭中, 整个的制作工艺也可以独立完成。从筷子的使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筷子的整个使用过程是集体协同劳动, 若脱离了任何一方都无法将整个工作完成, 这体现出中华民族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而刀叉是诞生于现代工业社会中, 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其主要的构成成分是金属。这种工具带有现代社会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功能, 且未能摆脱它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攻击性。因而, 餐桌礼仪是民族的一种文化认同心理的体现。

2、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的思维更多的是综合的、整体性的。具有感性的直觉的思维传统, 同时又具有中国式的中庸思维。这种思想的实质是要调和甚至是取消用极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人的心理偏向重综合而短于逻辑分析。朴素的整体观念和求统一的思维方式, 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宏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西方国家则强调分析的、局部的逻辑推理思维, 并强调事物的自身特性, 以科学为思维的标准, 这种思维模式在现实世界在呈现出多维性。同时在西方国家, 始终把个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位置, 突出个人主义至上的原则。

再以餐具筷子和刀叉为例,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 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 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分析筷子我们不难发现筷子在整个使用过程中, 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 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 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可见,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的国家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的是, 在工业社会中的现代文明的折射, 刀叉在运用的过程中反映的是分析哲学的思维。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 用刀进行切, 然后用叉将其夹住, 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 西方国家的思维是在结构中建立自己的逻辑起点, 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得出自己的结论, 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独立的责任, 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

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最深层次,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在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准则, 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处于相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人, 会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因此, 每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一个缩影, 是在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 并强调“孝”、“忠”的国度里, 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的时候, 人们点好了菜以后, 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 因此, 座位的摆放很有规律, 座位不仅有上下等级之分, 而且还有具体的座位排序。

对于西方国家来说, 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 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价值, 体现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力量。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中, 倾向于侧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那不是天命, 而是自己懒惰, 缺乏斗争的精神。通过在就餐时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 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东西, 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 不会出现在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

三、结论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的加深, 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笔者对餐桌礼仪的研究, 试图更深层的理解和运用餐桌礼仪解读中西方在礼仪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餐桌礼仪最终可以看出, 礼是思想内容, 仪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的不同、思维角度的不同和价值观的不同是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朱燕. 现代礼仪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2.

[2]、曲蒙. 国际礼仪指南[M].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6.3.

3.中西餐桌礼仪的差异 篇三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讲究细嚼慢咽,其饮食特点是重食,重味,重养和重理。

除此之外,中国饮食还讲究色香味俱全,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都精致美观,荤素搭配得当,甚至每道菜都拥有独特的菜名,使人听之欲尝。

而西方人讲究效率,珍惜时间,所以快餐店在城市中大行其道。

其饮食以生、冷、甜为主,注重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工艺严谨,注重色泽。

二、中西方座位安排次序的差异

中国人安排座位以长幼有序、尊重长者为标准。

受人尊敬、德高望重或年长者坐主位,而主位即首席的位置是坐北朝南或正对门厅处,其他人的座位按照“左为上,右为次,上座之左为三座,次座之右为四座,以下依此递推”的原则安排。

在中国有许多地区甚至存在着妇女不上席的习俗,甚至是许多关于家居风水学上的研究。

与中国不同,西方人在排座位时以女士优先,“男女主人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同样以男主人之右手为上,左手次之”是西方人安排座位的标准。

三、中西方餐具使用的差异

中国人使用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碟子和餐盘等,中国人一般用右手拿筷子,用筷子夹菜,偶尔使用勺子来喝汤。

而西方人则善用刀叉,喜欢使用餐巾,也用盘子和碟子等,但不使用碗。

四、中西方餐桌用语的差异

中国人素来有谦虚的精神,这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上也表露无疑。

在中国宴请宾客时,即使餐桌上的菜肴种类繁多,主人也会谦虚地说,“菜不多,招待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担待”而当被大家称赞饭菜可口好吃时,主人则会说“哪里哪里,一些家常便菜,能入大家之口,这是某某的荣幸啊!”

而西方人在餐桌上则表现的十分随意,面对琳琅满目的食物,他们会很自豪地说:“Help yourselves!”,而当他们得到称赞是,他们也会说:“Thank you!”这正是他们自信的表现。

五、中西方餐桌行为的差异

中国人喜欢热闹,在就餐时喜欢聊聊家常,或者用餐桌中或者用餐后在中式餐桌上高谈阔论或玩一些游戏,如行酒令等。

在宴请宾客时,主人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他们的热情。

4.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总结 篇四

饮食文化、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都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 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 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 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1.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2.邀请的提前与赴宴的守时的差异

一般,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邀请别人吃饭或者赴宴都要提前预定。

中方若是大型的婚宴请客要提前几天以上,这是表达一种对客人的尊重。

而西方宴请也要提前通知,像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另外,如果宴会时间是7点,你最好是6点55就要到。赴会时稍迟是可以接受的,但若超过15分钟便会给对方不重视约会的坏印象。

3.中西方座次安排上的差异

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我国的传统作法是“以左为上”,即认为居左之位高于居右之位。并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而国际通行作法并排排列座次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以右为上”,即认为居右之位高于居左之位。他们会注意: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左手的位置为上,靠近主人女主人的位置为上;夫妇不应相邻,男女依次相邻,主人和主方陪客应与客人依次相邻;译员可以坐在主宾的右侧。有些大型场合,也可以在主人和主宾背后,另外安排用餐。4.从餐具的摆放中看差异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餐具中一般只有杯子,筷子,和碗、盘子等。它的摆放就相对比较简单。餐具的摆放是这样的:大盘是离身体最近的,正对领带;餐布一角压在大盘之下,一角垂落桌沿;小盘叠在大盘之上;大盘左侧放手巾;左前侧放小碗,小瓷汤勺放在碗内;右前侧放置酒杯;右侧放筷子。

西餐中的餐具,它的用餐顺序是有外向内的,所以,他的摆放也是有外向内的。它是根据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顺序精心排列起来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盘(或汤盘),左手放叉,右手放刀。汤匙也放在食盘右边。食盘上方,放着吃甜食用的匙和叉、咖啡匙,再往前略靠右放酒杯。右起依次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水杯)。而餐巾叠放啤酒杯(水杯)里或放在食盘里。面包盘放在左手,上面的黄油刀横摆在盘里,刀刃一面要向着自已。正餐的刀叉数目要和菜的道数相等,按上菜顺序由外到里排列,刀口向内,用餐时按顺序由外向中间排着用,依次是吃开胃菜用的、吃鱼用的、吃肉用的 比较正式的餐会中,餐巾是布做的。另外,要注意高档的餐厅餐巾往往叠得很漂亮,有的还系上小缎带。注意,别拿餐巾擦鼻子或擦脸。通过对比,我发现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从筷子与刀叉的区别看出,筷子是由两根组成的,缺一不可,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可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吃饭过程却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的民族心理和集体主义的国家理念。而西方国家体现的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用刀进行切,然后用叉将其夹住,最后才是送到口中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可以分析出,每个独立的工具所承担的是各自独立的责任,完成的是分别的任务。

其次便是中西方价值观不同。每一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使用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在餐桌礼仪中人们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各个国家的价值观的一个缩影,是在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的指引下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行为。如在中国这样一个以“礼仪之邦”,并强调“孝”、“忠”的国度里,体现出集体主义价值观。在餐桌上就餐的时候,人们点好了菜以后,从座次就可以很明显的表现出来,中国人强调尊老爱幼,因此,座位的摆放很有规律,座位不仅有上下等级之分,而且还有具体的座位排序。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个人主义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人们之间实行的是各自的价值,体现的是每个人的个体力量。这是因为在西方人的哲学思想中,倾向于侧重个人主义、个性发展与自我表现。他们认为一个人若达不到自己的目的,那不是天命,而是自己懒惰,缺乏斗争的精神。通过在就餐时候的分餐制就可以看出,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吃自己餐具里的东西,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不会出现在中国可能出现自己勉强吃主人夹的菜肴。

5.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篇五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也迅速带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文化的发展。

根据文献的记载,早在我国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餐桌礼仪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用餐不仅是满足生理需要,而且也是重要的社交经验,体现着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而在西方国家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西方的商务餐桌礼仪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正式程度上也多样化。大致说来有:席位的宴青(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等。

1.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概述

中国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则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由于受到拜占庭文化启发,而制定一系列精到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而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时,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17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进餐。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与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被教导用餐时双手要放在桌上,但是英国人却被教导不吃东西时双手要放在大腿上。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12世纪,当意大利文化影响到法国时,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教导礼仪的著作纷纷问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在欧洲国家还保留了下来。当你前往朋友家做客时,穿上体面的衣服,携带适当的礼物,言谈举止处处显现出优雅与涵养,永远都是必要的。2.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 2.1 中西方餐桌禁忌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孕育了非常浓厚的饮食文化,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饮食习惯和禁忌,有些是出于礼貌和文化上的考虑,有些与民间的迷信说法有关,也有一些来源于历史典故。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提炼,流传至今,也形成了特有的中国饮食礼仪文化。

首先,是筵席中的座次问题。其次,是筷子的使用问题。

最后,在餐桌上的一些细节问题,同样需要注意。

吃西餐的时候,应该注意西餐有西餐礼仪,不可与中餐等同,了解西餐礼仪,熟悉西餐礼仪基本知识,使自己在重要的场合下不至于因为不了解相关礼仪与生活知识而产生尴尬。

2.1.1 餐桌摆设

中国从古至今的餐桌礼仪变化微乎其微,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而在西方,需要一份正式的西餐餐具共包括:牛油刀、面包碟、前菜用刀叉、主菜用刀叉、喝汤用汤匙、甜品用叉匙、红酒酒杯、白酒酒杯。西方国家饮食更注意卫生,所以他们多采用分餐制。

2.1.2 餐桌用语与举止

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礼节及举止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在外就餐时的语言举止极为到位和有水准。而在外国人眼中,我们的礼节繁琐复杂。

中国人吃饭比较随兴,很可能聊到开心处,就大声说笑,极为热闹。而西方国家安静,注意细节。2.2 中西方座位与方向

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

2.2.1 职位高低

职位高低的座次,中西方是相似的。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

2.2.2 男士女士

中西方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

2.3 中西方商务用餐着装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衣着上一贯保持:整洁清爽、端庄大方。

在西方国家,当被邀请参加早餐、午餐、晚宴、自助餐、鸡尾酒会或茶会,通常只有两种,一种是正式的,一种是随意的。如果去的是高档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要求穿正式服装,男士必须打领带。.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分析 3.1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的特点

入21世纪以来,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地区差异, 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及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及其渊源,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 不仅能增加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 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1.理性的西方人更多关注的是营养与生存。2.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3.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4.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5.向往和谐的中国人重和合与整体。

3.2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

随着世界之间的融合不断地加深,人们之间的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餐桌礼仪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表现在:

1.中西方的文化底蕴不同。2.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3.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3.3 中西方商务餐桌礼仪文化差异意义

1.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 2.提高了礼仪文化修养,开阔了视野。

6.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什么 篇六

中国的是:

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辈入座客人旁。入座的时侯要从椅子的左边进入。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其座次借西方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 在西方的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一般座位的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的原则,男主宾先就座,其位置在女主人的右边,而女主宾则在男主宾的右边,其他的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入座。

2.上菜顺序:

中餐的上菜顺序一般是先上凉菜、饮料或酒,然后是热菜、主食和汤,最后是水果和甜点。而西方的上菜程序通常是:冷菜、海鲜、主菜、甜点、咖啡和水果。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和开胃酒并用。

3.餐具: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 4.餐巾:

中餐在正式用餐前,服务员会为每人递上一·9·块热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完手之后,应放回原来的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在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用来擦嘴,千万不能用来擦汗、抹脸。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要么放在盘子的旁边。

5.停菜方法:

在中餐结束时,筷子应整齐地放在靠碗右边的桌上,并应等客人们都放下筷子以后,主人示意离席后方可以离开,不能自己吃完了放下筷子就走,这样做是很没礼貌的表现。而在西餐结束的时候,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的刀刃侧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地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

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

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

“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

“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

7.秘书与总裁座次安排礼仪 篇七

总裁的座次礼仪:左为上,右为下。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居中为上(中间高于两侧);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秘书一般坐在秘书席,保证能够看到所有人并能够听清楚所有人的发言。

小会的话按照领导排序后,坐领导旁边,大会的话就在会场的前几排,要是没几个领导的话,找个离主要领导近点就好。

要看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是大会还是小会,要是大公司一般会坐在接近主讲人旁,小会的话就很简单了。人也少,做在不显眼的地方就好。小公司就没有太多的忌讳,一般坐在主讲后面。

座次排序基本规则

以右为上(遵循国际惯例)

居中为上(中间高于两侧)

前排为上(适用所有场合)

以远为上(远离房门为上)

面门为上(良好视野为上)

座位安排常识

一、会议主席台座次的安排

左为上,右为下。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奇数时,1号首长居中,2号首长排在1号首长左边,3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当领导同志人数为偶数时,1号首长、2号首长同时居中,1号首长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号首长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

二、关于宴席座次的安排

排序原则:以远为上,面门为上,以右为上,以中为上;观景为上,靠墙为上。

座次分布:面门居中位置为主位;主左宾右分两侧而坐;或主宾双方交错而坐;越近首席,位次越高;同等距离,右高左低。

三、关于签字仪式的座次安排

签字双方主人在左边,客人在主人的右边。双方其他人数一般对等,按主客左右排列。

四、关于乘车的座次安排

小轿车1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2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3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3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中轿主座在司机后边的第一排,1号座位在临窗的位置。

五、关于合影的座次安排

8.中西餐桌礼仪之座次安排文化差异 篇八

[1] 王隽.东西方文化差异浅谈[J].云梦学刊 , 2006,(02)

[2] 曾利娟.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5)

[3] 高凤霞.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1)

[4] 肖利华.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3,(02)

[5] 屈虹.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现象[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01)

[6] 赵东.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2005,(03)

[7] 刘淑芳.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1,(02)

[8] 曾利娟.文化与外语教学[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9] 潘克, 唐祥金.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深层的文化差异[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7,(02)

[10] 王红丽.文化差异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4)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西方礼仪》

如《现代

礼仪学概论》(朱燕,2006)、《国际礼仪

指南》(曲猛,2006)、《中外礼仪大全》(董

9.中西餐桌礼仪 篇九

2、西餐的餐具在你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你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3、西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很少说话,他们的聊天时间基本是饭后甜点的时候才会开始,许多人会边吃甜品边聊天,也有些边喝酒边聊,而且音量都很低。总之你只要在就餐的时候尽量少说话,你自然会变得很有教养。

4、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你要给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

10.中西方餐桌礼仪比 篇十

人类的饮食文化与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方式密切相关。“吃什么”的问题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但“怎么吃”的问题如烹饪、餐具、进餐方式以及一系列的餐桌礼仪等则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社会生活样式和文化取向。而我通过对《中西文化比》这门课程的学习,从中学习和了解到了: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职场、商务礼仪之外,大部分人经常会忽略餐桌礼仪。其实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餐桌礼仪对你我都非常重要,它在中国人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中西餐在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了解了两者的不同防止失礼于人,同时也让自己举手投足优雅于餐桌之间,所以对于这门课程的选修绝对是十分必要的。

通常说到餐桌礼仪这个话题时我们经常会联想到西餐礼仪的繁多步骤,忽略了中餐礼仪的重要性,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的餐桌礼仪自然也很全面的,只是在中西融合的今天,中餐礼仪慢慢被人淡化了。中餐的餐桌礼仪实际上同样是非常讲究的,而作为中国人我们首先就应该简单了解一下中餐的餐桌礼仪。

首先,中餐很讲究座位的排序。如果是家宴首先是老人先入座,而且要坐首座,一般以正中为上座(即首座),至于什么是首座和正中位置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待客当然是客人坐首座,而且最好左右要有陪客之人,方便招呼客人就餐。入座后不能先动筷子,要等长者和客人先起筷,你才能起筷,别看这点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有些人也许是性格太急或是饿得饥肠辘辘,看到美食当前就将礼仪放到一边,自顾自得大吃起来,让人甚是尴尬。

其次是喝酒。酒文化在中国太源远流长了,或许酒能拉近彼此距离,国人在待客过节时都会频频举杯。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千方百计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一定量就是不实在。“以酒论英雄”,但有时过分地劝酒,也是十分失礼的做法。

而敬酒更又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与不熟悉的人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避免出现尴尬局面。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要一定先给尊者、长者敬酒,这样才能让众人舒服。

很重要的还有一点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比如喝汤、吃面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些,不要发出“呼噜”声,会让人生厌的。假如打了喷嚏、肠鸣、咳嗽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类的话以示歉意。这些都是中国人经常犯得错误,所以你务必要注意,别让人以为你很没有礼貌,这些细节会很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礼仪也不尽相同。如有些地方过年的鱼是不能吃的,主要是取“年年有余”的好意头,而因为平时很少机会吃鱼,过年做了之后只是摆一下台面,所以你要慎重起筷。有些地方女人和小孩是不能入主席的;再有不准吃汤拌饭或胡乱挑菜等。说了这么多中餐礼仪,作为现代人知道西餐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大众课,在这里也需要简单的介绍一下,作为基本了解的礼仪知识。

1、西餐的餐具在就餐之前基本都被主人和侍应摆好了,只要遵循由外向内用即可。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碟子的尴尬声音;

2、西方人在就餐的时候很少说话,他们的聊天时间基本是饭后甜点的时候才会开始,许多人会边吃甜品边聊天,也有些边喝酒边聊,而且音量都很低。总之只要在就餐的时候尽量少说话,自然会变得很有教养。

3、中国人喝汤要求不要发出声音即可,西方人亦然。在喝汤的时候发出任何声响都是不礼貌的,你没看到西餐厅总是很安静吗?所以要好好使用汤羹,记住舀汤的时候要由里向外舀,不要像中国人是由外向里舀。吃鱼和吃骨头都有特殊要求的,要弄明白才好上手,否则会好难堪啊,总之记住一条不会用刀叉吃的东西,就暂且别先动手,静观形式,入乡随俗,大不了不吃这道菜嘛。

4、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要给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

看过中西方就餐的礼仪有什么体会呢?是不是觉得中国礼仪更讲究人和人的秩序,这种礼仪是以中国伦理规则为基础的,形式化地去表现和演绎,突出地宣扬一种“人际”的理念;西方的餐桌礼仪更突出的表现于“人和工具”的和谐应用,相互融合,从这点看来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懂人情,而西方人也许更理性吧。

讲到吃的礼节,不同的国家或文化常存在着许多差异,亚洲人认为挺礼貌的举动,欧洲人见了可能感到很不文雅;中东国家餐桌上特殊的用餐礼仪,到了美国人的餐桌上使用起来就变成了粗鲁的动作了尽管有着许多不同,谨记下面的各国一些礼仪,免得出丑。在韩国和朝鲜吃饭时不能边谈边吃,并把此作为人人应遵守的礼节,如果随便出声,极可能引起人们的反感。

埃及人在用饭时,也忌交谈,与韩国不同的是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出于对神的尊敬,如果不遵守就会被认为是对神的亵渎。在斯里兰卡则更进一步、吃喝都不能出声,其中包括喝汤、喝水时也不能出声,他们甚至把此当作一条严格的禁戒。缅甸人更奇,忌禁在用餐时吹口哨或用嘴吹食物,认为这样做会把财源吹跑。

在沙特阿拉伯、也门和阿曼等国家的餐桌上,热情的主人总是不让客人的酒杯空着。表示自己喝够了的唯一办法,是将杯子拿在手中,向两边微晃,这样主人就不再斟酒了。在保加利亚和尼泊尔,当主人请外来的客人喝饮料的时候,客人如果是点头,那就只好看人家喝。因为在这两个国家,习惯上点头是表示“不”,而摇头才表示“是”。

在英国、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对主人提供的饮料,客人以不过三杯为宜。到韩国人家做客则要注意不能喝第四杯饮料,不能吃第四碗饭,不能一次上四个菜肴。西欧则规定不能上第十三道菜肴,不能十三个人同桌共餐。

在印度和中东一些国家,吃饭和拿接食品,只能用右手,绝对不能用左手。因为一般左手是用来洗澡,上厕所的,不洁静,所以用左手拿接食品是不礼貌的。

在匈牙利规矩就更多,如宴会忌单数,尤忌13,打碎玻璃器具是凶兆,星期五是不吉祥的日子。

与英国人一起用餐,吃饭时就忌谈生意,他们是不会加以理睬的。相反,美国人则可边吃边谈,而且还会谈得很起劲,成功率也比较高。

餐桌上的规矩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欧美各国和地区之间,可以说是千差万别的。以刀叉用法而言,有传统的英国式,也有大为轻便的美国式,还有用手抓着吃的印度绅士。但有的普遍通用的规矩就应注意,如果餐桌上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服务员从大盘中依次分给各人的菜盘上时,予以婉谢。一旦将菜接到自己的菜盘上之后,留着不吃,就不够礼貌,还犯了规矩。

在进餐期间,不要抽烟,要等到饭后喝咖啡时,可以抽烟,如有女性同席,应先问声:“可以抽烟吗?”征得同意后,才可抽烟。如邻座女士也要抽烟,应先给她点烟,自己不要先点烟,待有人点烟,自己再点。

在餐桌上祝酒,无论什么样的酒,从饮料到香槟酒等都可以用来祝酒,对别人祝酒如果自己不喝,这是非常失礼的行为。假如你确实喝不下这杯烈性酒,可把酒杯端到嘴边做一个象征性的动作。

另外,餐桌上不要看别人吃东西,这也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餐桌上还要注意一些规矩,如涉及个人私事,切忌问及。如年龄、工资收入、是否结婚、打扮、容貌及私生活等千万不要过问,以免犯规矩。如遇到棘手的问题,应沉着应付,态度要自然,大方。假如你陷入某种尴尬境地,需要保持冷静,要机智地使自己能顺利解围,不失尊严。

换个角度来看,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大致说来,他们有以下八种宴请形式:有席位的宴请(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

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

其次,中西在宴客的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在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食为首。

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

中国和英语国家宴客习俗的差异还表现在宴请的礼仪上。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最后,我还要提到中西宴客方面的另一大差异,也就是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通过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 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 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 为四代同堂等。

11.浅谈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篇十一

摘要: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必然现象,如今,饮食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两者之间的差异也逐步被重视。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首先要了解其表现,再者分析原因,思考影响。不过,总的来说,差异的存在是被肯定的,但在交流中去粗取精却是现在最重要的。

关键字:餐桌礼仪;饮食文化;差异

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是指人类社会在进餐时的各种公认礼貌标准,相反有些举止行为,在进餐时被认为是无礼,或影响别人食欲的。各国人们由于文化各异,所以餐桌礼仪在各国都有很大的不同。餐桌礼仪由多部分组成,其包括餐桌宴客形式、餐桌观念、餐桌坐次安排、餐桌规矩、餐桌气氛以及饮食文化的影响等。

一、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

从餐桌宴客形式上来看,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包括有席位的宴青,自助餐,正式午餐,招待会,鸡尾酒会,聚餐会,野餐,茶会。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

从餐桌宴客的观念上来看,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但比较注重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

从餐桌的坐次安排上来看,西方人请客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请客时,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

从餐桌规矩上来看,西方人进餐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

从餐桌气氛上来看,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产生的原因

从客观上分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中国传统文化,早期中国文化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很大。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面是茫茫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则是茫茫的大海。中国文化的温床——黄河流域,土地比较肥沃,但是气候条件比较恶劣。尽管先秦诸子百家,相互诘难,殚精竭力,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没有争斗的理想世界。中国文化还具有另外的两大特征是追求适用和仁爱特征。追求适用表现在所有的实用的技术十分发达,如农业科技和医学十分发达。仁爱是由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表面出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而西方文化的发源地里所提供的天然生活资料不是那么充裕,人们必须努力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服务人类就成了欧洲精神的主流。在征服自然、培养科学意识的过程中,西方人特别重视发展理性思维,理性成了西方文化的典型特征。同时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人也不断地认识自己。西方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注重人格的尊严。众人之间利益界限划分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空间,互不干涉。物质现象发展差异影响饮食差异。在中国人看来,只有不同的东西综合起来才能形成美,于是生活中以和为贵,烹饪上以和为美;西方人对形式结构的强调也直接源于其宇宙模式,西方人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实体的世界,对实体世界的具体化、精确化就是形式。

从主观上分析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强调“民以食为天”;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认为饮食只是一种手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民族性格也对餐桌礼仪的差异产生影响,在中国的宴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西式饮宴上,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并且中国是一个“礼”的国家,讲求的是长幼尊卑,而西方则更多的追求一种人性直接的平等交流。

上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下一篇:激励高三学生上进的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