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2024-07-31

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精选8篇)

1.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篇一

丽水学院仪器设备维修报废调拔出借管理办法

为完善仪器设备两级管理体制,加强我校对仪器设备维修、报废、调拔、出借工作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仪器设备的维修

1、实验室的教师、实验技术人员都有职责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检修、校验工作,保证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要认真钻研维修技术,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做到小修不出实验室、大修少出学校。

2、教学单位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由实验室主任审核,二级学院(直属系)分管领导审批;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修理和教学仪器设备的大额修理,由二级学院(直属系)分管领导、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主管院长审批。

3、教学单位一般仪器设备的维修费用,在本单位实验日常运行经费中支出;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修理、教学仪器设备的大额修理和非教学单位仪器设备的修理费用,由使用单位提出申请,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主管院长审批同意后,在实验专项经费中支出。

4、送修具体手续:

(1)在实验室内的维修报实验室主任批准后进行, 维修完成后,维修人员要及时填写《丽水学院仪器设备修理登记表》。

(2)在实验室内不能修理的一般仪器设备,填写《丽水学院仪器设备检修申请表》,经实验室主任审核,二级学院(直属系)分管领导审批后,由二级学院(直属系)负责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维修。

(3)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修理和教学仪器设备的大额修理,要事先填写《丽水学院仪器设备检修申请表》,经二级学院(直属系)分管领导、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签字,主管院长审批同意后,由使用单位负责落实具体的维修及验收工作。

(4)非教学单位仪器设备的修理,由使用人或保管人填写《丽水学院仪器设备检修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实验室与设备管 理处审批后,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维修。

(5)属厂方保修的仪器设备受损时,报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后,一般由实验室人员直接与厂方联系,以求及时修复,同时在《丽水学院仪器设备修理登记表》上做好登记。

二、仪器设备的报废

1、仪器设备的报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超过使用年限的,主要结构陈旧,精度低劣,使用效率低,且不能改装利用者;

(2)技术落后,耗能很高,效率很低,已被淘汰者;(3)腐蚀过甚,无修复价值或继续使用易发生危险者;(4)质量低劣,不符合技术标准,且在实际使用中不能满足最低性能指标者;

(5)因事故或其它原因使设备严重损坏,无修复价值者;(6)修复的费用超出原值或接近新购置者;

(7)绝缘老化,磁路失效,性能低劣,且无修复价值者。

2、仪器设备报废的审批

(1)凡需报废单价800元以下的仪器设备,由使用单位填写《丽水学院仪器设备报损(废)单》一式三份,注明报废原因及仪器设备现状,经实验室主任组织技术鉴定后,由二级学院(直属系)分管领导审核,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批。

(2)凡需报废单价800(含)元以上的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填写《丽水学院固定资产报废(损)单》,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后,提出报废意见,经主管院长批准后方可处理。

(3)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报废,按《丽水学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3、报废仪器设备的处理

(1)报废的仪器设备,一律上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调剂库,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按有关规定处理,使用单位不得擅自处理。(2)报废仪器设备残值收回后,一律上交学校财务,并充入当年设备经费。

4、对符合报废条件的仪器设备,各单位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报废物品经有关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销帐处理。

三、仪器设备的调拨

1、各使用单位多余、淘汰的仪器设备应积极处理,以尽量发挥其作用。要调拨的仪器设备须填写《丽水学院仪器设备领用调拨单》一式三份,连同“仪器设备登记卡”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2、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连续三年闲置或管理不善的,实验室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告,经主管院长批准,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予以调拨使用。

3、仪器设备的调拨,按先院(系)内后院(系)外,先校内后校外的原则进行调剂。校内调拨,由部门主管负责人审批,经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办理调拨手续。校外调拨,一律按新旧程度计价,经费统一由财务处办理收款,并充入来年设备费(不占来年设备费指标)。

四、仪器设备的出借

1、仪器设备的借用须填写借条,并经有关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借用。未履行借用手续的,任何人不得擅自出借仪器设备。

2、一般仪器设备部门内部借用的,由实验室主任审批;校部门间借用的,由部门分管领导审批;校外借用的,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批。

3、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一般不外借,特殊情况需借用的必须办理有关手续,校内借用由二级学院(直属系)审批,校外借用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审核,主管院长审批。

五、其他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解释。

2.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篇二

关键词:高校,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学科研对仪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等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仪器设备,它的配置水平如今已成为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标志性指标之一,它使用功能的完好率则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孕育一流科研成果的物质保证。因此,各高校对仪器设备这一教育资源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的规模、层次、档次在不断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与科学发展相配套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也不断被引入高校校园,在教学与科研中被广泛应用,并产生出一批国家级科研成果。如此大量的仪器设备在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使学校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变得日益繁重和复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提高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的效用,保证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因此,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现状堪忧,各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各高校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维修、重使用、轻管理”的问题。在购买仪器设备时从项目申报计划论证,市场调研到招标执行、设备验收,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体现制度化,力求用最少的资金买到最好的仪器设备。而在验收合格后,一些仪器设备因没有及时投入使用而错过了保修期,还有好多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只用不修,甚至使用到退役报废也没有做过一次像样维护或更换过一次受损零部件。很多仪器设备因为使用不科学、维护不及时,修理不到位等原因而影响正常使用;好多设备使用者抱着只要该设备能运行,就一直使用下去的态度,直至出现设备停机才报告,报告停机后以申领代用仪器,该机器则搁置一旁、一拖几个月,甚至数年需要用时才再去报修,但由于时间太久甚至使用人员都已换岗,对机器的故障和问题难以准确申报,严重影响机器修复和使用,直接影响经费的投资效益,与购置设备时的严肃认真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高校维修力量普遍薄弱,大多数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维修人员,维修工作基本上由维修管理部门联系社会上的人员进行维修。采用这种方式存在两大弊端:一是社会维修人员非本校职工,他们和学校仅是合作关系,以赢利为目的使他们普遍存在着责任心不强的问题;二是社会维修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对通用仪器设备的一般性问题还能应付,而对于精密度大、技术含量高的仪器设备则力所不及,往往束手无策。

鉴于上述情况,高校必须在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这一问题上更新观念,强化管理,高度重视仪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从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向不断提高效益转变,努力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二、建立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的科学管理体系

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是针对学校教学、科研要求和仪器设备的特点,具体进行研究、设计使用各项维修资源和有效利用仪器设备,从而使仪器设备综合使用效率达到预期水平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它对管理者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为有效推进这一系统性工程建设,至少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 抓维修队伍建设。

这项工作是整个维修管理工作在成败的关键,没有专职机构,没有自身的专业技术人才,没有自身的核心力量和设备是难以实现节约、高效、便捷管理的。因此,可在设备管理处下设维修中心,维修中心的职责是:(1)对全校仪器设备的相关用户,就仪器设备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和常见故障诊断、排除进行技术培训;(2)对出现故障的仪器设备开展维修诊断、维修决策和实施维修;(3)对全校维修资源进行综合调配;(4)负责维修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5)负责对外联络与协调。鉴于目前维修力量薄,维修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现状, 可采取专职进修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从而不断加强队伍的建设。

由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规模日益庞大,光靠专业队伍难以应付面广量大的检测、维护任务。因此在加强专职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建设一支辅助队伍,这支队伍主要依靠实验室现有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人员———实验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他们既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者,也是维护、维修工作的参与者,对于整个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这支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工作职责如下:(1)对仪器设备日常运行状态进行常规记录和正常维护保养;(2)发现故障及时向维修中心报修并对所产生的故障原因进行正确描述;(3)配合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具体维修工作;(4)简单故障的排除;(5)对维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验收及重新使用后的情况反馈。对这支队伍建设的培养主要方式是专项培训,由学校专职人员组织或由厂家及供应商的维修工程师,特约维修站的专业维修人员定期授课,集中讲授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通过这支队伍的建设,可大大减少仪器设备的非正常损坏率,提高报修时描述的准确性,解决面广量大的小故障处理,减少专职队伍人手不足的压力,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保证在正常情况下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还能对专职维修人员的维修效果进行有效考评。

除此而外,还要建设一支以厂家和代理商的维修工程师、特约维修站的专业人员为依托的维护、维修队伍,作为校内维修队伍的补充力量。这支队伍的工作职责是:(1)在保修期内无偿负责仪器设备的保养、维修;(2)负责对校内专职维修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3)对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而维修中心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提供技术支持或进行具体维修工作;(4)为维修中心提供必要的维修信息等维修资源。这支队伍除了在购买仪器设备时厂家或代理商在合同中明确提供的售后服务外,再通过聘用的方式聘用一些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作为学校相对固定的合作伙伴。

2. 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目前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维修工作存在的大量低效益的混乱现象,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岗位职责不明,人浮于事,遇到问题互相推诿扯皮,吃大锅饭现象严重。没有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从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到出了故障修复的维修工作,都缺乏严格的管理、有力的监督和有效的考评。有规章制度也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根本未落实到行动上,有些地方甚至就根本没有规章制度。如仪器设备的使用者,目前基本上实行的是负责制,不按操作规程操作,胡乱地将机器搞坏,没有人去追查责任。对仪器设备的维修者,工作量没有规定,工作成效没有考核,无考评条例、奖惩措施,这种情况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仪器设备的维护工作的。笔者认为,为对学校这笔数以亿计的国有资产实行有效管理,必须对从事该项工作的每个岗位上的每个工作人员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变负责制为问责制。只有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岗位上的人员都切实负起责任来,整个维修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可试采取如下措施:(1)对上述工作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2)所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不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不得上岗;(3)制定操作性强的岗位管理条例;(4)定期考核、总结评比。(5)工作业绩和工资、奖金挂勾、奖勤罚懒、奖优罚劣。通过这样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抓下去,整个管理工作很快便会见成效,长期坚持定会使管理工作进入健康运行的轨道。

总之,如前所述,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是一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关系, 情况十分复杂。投入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大多属动态管理,不同于静态物的管理。各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既要本着节约、效益的原则,提倡维修管理的成本核算,又要根据自身学校的体制、规模,摸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维修管理模式和方法,一切以保证教学和科研的顺利进行为出发点和评价标准。我们必须摒弃轻视维修管理工作的错误观念,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维修管理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逐步摸索出一套符合我国高校现行发展水平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胡芳, 汪正力.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8)

[2].王国田, 张彪.构建高校仪器设备维修保障体系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7 (4)

[3].朱红.关于高校教学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探讨.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 (3)

3.浅析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 篇三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27-0100-02

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诊治技术、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物质基础,随着医疗设备在诊断和治疗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以及医疗设备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高科技、无创伤、使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舒适性较高的医疗仪器设备已成为医院医疗诊治技术进步和地位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的科学化管理,尤其是维修管理,已成为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1医疗设备的特点

1.1技术先进精度高

医疗设备多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仪器,使用器件种类繁多,尤其是随着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小型化,仪器设备功能的不断增强,各种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功能的增强,使仪器变得更加紧凑、复杂。

1.2准确性和安全性能要求高

一些医疗设备是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诊断与检测,所以它的安全性能要求是相当高的,而另一些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检测仪器,其结果是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的,所以对它的准确度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1.3对环境要求高

由于医疗设备具有以上特点,以及其中某些关键器件的特殊性质,所以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要求也很高,如设备对接地的要求、对电源的要求、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以及防尘、防潮、防热、防震、防蚀要求等。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外部因素

随着医院的发展,诊疗技术的提高,电路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高新科技应用于医疗设备,以及厂家对设备进行技术封锁,各种技术保护,使我们对设备的理解和掌握局限于理论层面和应用层面,维修工作往往无从开展。例如,CT,DSA等大型的诊疗设备,该类设备多为技术先进的进口设备。其结构复杂,专业性强。厂家出于技术保护的目的,多采用故障编码的方式显示机器故障,由于医院维修培训流于形式,缺乏故障编码技术资料,使得医院维修工程师遇到故障时束手无策。此外,其配件均为专用配件,具有技术垄断性,配件价格昂贵。增加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2.2内部因素

医院重视医疗器械维修,但对于维修人员再教育再培训认识不够,加之目前相当多的医院医学工程队伍存在人员少、学历低、技术差等维修力量薄弱的问题。而且长期以来,在以医疗为中心的医院里工程技术人员往往被视为修理工,待遇偏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难留住人才,一些技术水平较高者多被大的医疗设备厂商挖走。加之近年来持续的精简整编,使得医学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一些高精尖的医疗设备只能依赖厂商包修,自修能力差,一旦发生故障对医疗工作影响很大。此外医疗设备是医学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的产物,涉及计算机、电子、电气、机械、光学等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维修人员自身学习意识不够,知识更新跟不上,导致理论知识的欠缺。

3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对策

3.1医疗设备维修人才的管理

3.1.1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现代医疗仪器设备涉及到很多学科,包含很多技术成果,而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维修人员不但要善于吸收和掌握医疗器械方面的新信息,还要提高自身的医学文化素养,并使自己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消化,不仅要学习电子、理化和生物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习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跟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便于维修工作。因此,医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以利于医学工程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在人才引进方面,应有计划的从院校医学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补充新鲜血液。

3.1.2加强维修人员与采购部门的密切合作

(1)正确选购设备是关系到设备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如果设备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就会给维修工作增添大量不必要的麻烦。如下几种因素对采购造成不良影响:①单位的决策者不是医学工程人员,采购负责人往往是药剂师或后勤人员,这些人往往缺乏对医疗设备的细致了解;②制度不键全的单位实行“买的只管买,修的只管修。”采购部门对购入设备的日后维修不负责任;③因有回扣或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采购部门购入一些质量较差的仪器。针对以上不利因素,采购部门、维修部门、使用科室共同组成设备管理机构,相互监督团结协作。这样也有利于技术资料的索取和维修培训的谈判。特别是购买大型医疗设备和精密设备应争取维护保养的培训,使本单位的维修人员能解决常见故障,减少对厂家的过分依赖。

(2)维修部门需要配件时,一般是通过采购部进行购买。经销商也往往只与采购部门打交道。采购部门买仪器时是自己主动,买配件时却是被动的,所以采购部门应帮助维修部门尽快买到所需要的好的配件。

(3)采购部门应正确对待设备的更新换代。单位的制度如果不够健全,维修人员对采购设备就没有发言权,有的设备已难以正常运转,但由于不能更新,对病人的治疗和检查情况受到影响,又使维修人员对这种设备只能疲于修理。因此,难以正常运转的设备应更新换代。

3.1.3加强维修人员与设备使用者的沟通

为了有利于了解设备的运转状况以及做好维护保养,加强维修人员与临床科室,特别是设备使用人的沟通与交流。从我院近年来CT、核磁共振故障的统计分析来看,对于同一台设备或同一型号的设备,许多故障具有重复性和同一性,通过总结经验和互相交流,使我们对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愈来愈准确。

3.1.4加强维修人员与配件供应商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如仪器损坏尚在保修期内,与厂家联系,厂家会派人修理。过保修期的仪器设备往往要求维修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设备恢复正常运行,如果加强维修人员与配件供应商、厂家工程师的联系,厂家工程师会提供一些维修参考信息,一些贵重的配件也能在最短时间内更换到位。

3.2制订合理的工作制度

医疗设备大致可分为治疗仪器、检查诊断仪器、消毒仪器等,可建立责任分工明确的制度;计量设备的检定制度;制订期保养贵重设备的制度,包括保养期限、范围、负责人、方法等;建立设备维修的申请制度,并作好维修记录,将其存档;搜集和整理医疗设备技术资料,及时建立技术资料的管理制度;实行医疗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各级管理、使用和工程技术人员按有关制度和职责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3.3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

3.3.1保证医疗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

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计算机技术产生优质影像的各个环节。加强机房环境的管理,保证机房湿度、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

3.3.2保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例如CT机,每天使用前必须训练球管,使球管平稳升温充分预热后再扫描,延长球管使用寿命。

3.3.4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

每月定期清理电源滑环和数据滑环,吸掉碳刷掉下的碳粉,检查碳刷的长度使之与滑环接触良好,否则因碳刷与滑环长时间摩擦产生热量,形成氧化膜,增大了接触电阻,影响导电性。信号传输不稳定,容易出现扫描中断和图像丢失故障。

3.3.5加强设备运行环境管理

灰尘过多会造成信号传输不良、散热不佳等故障,应做到每月对印刷电路板除尘并检查插头、插座及地线接触情况,检查是否有松动、生锈现象,并对扫描架运动部件进行检查擦拭上润滑油。

3.3.6加强电源质量的管理

检查电压、电阻、电源的地线接触是否正常,为了保证设备状态良好,同时还要考虑电磁辐射、震动及相互间干扰等问题。

4结束语

总之,医疗设备涉及了医学、电子、机械、光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图像处理、生物学等多种学科和专业,维修仅仅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多方面人才合作,协同工作,相互理解支持,才能保障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

Brief Analysis Medical Equipment’s Service Management

Su Binneng, Zhang Yidong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summarized medical equipment's characteristic, and unifies the question which in the present medical equipment service management exists, proposed solves the question countermeasure, supplies the exchange.

4.设备管理维修制度 篇四

(一)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1、动密封 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的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 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2、静密封 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 、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所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 、附属引线、以及其他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二)密封点计算方法

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点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3、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 ‰)=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

(三)静密封检验标准

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2、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 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薄纸条顺的办法)。

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氢气、氯气、氯甲烷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5、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6、蒸汽 系统 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7、酸、碱等化学 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8、水、油系统 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9、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四)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

3、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1滴/2分钟。

5、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

6、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个月,中修3个月)。

7、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大于15滴。

8、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五)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

1、生产装备所属设备、管线及附属冲洗、消防、生活等设备、管线的静、动密封管理,由各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2、生产装置内的仪表工艺 管路、风管、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包括一次手阀及阀后所属引线、压力表和阀门的密封管理,由仪表车间负责。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单位负责。

4、装置外生产系统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线的密封管理由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

5、动力管网(一、二次水;循环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压蒸气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输送供应单位至用户的第一个阀门(包括阀门)由输送供应单位负责,第一个阀门后的管线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单位负责。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线及加热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单位到接受单位的第一阀门的第一道法兰(不包括阀门)由送出单位负责。

7、厂与厂之间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户厂的围墙为界,围墙内由用户厂负责(若两厂间另有协议,则按协议执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案和台账,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应包括:生产工艺流程 示意图,设备静、动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部情况,泄漏点数,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责任制,密封管理责职明确,厂、车间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

3、开展创造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活动,消漏、堵漏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记录在案,做出消除规划。

4、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5、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附:无泄漏工厂和无泄漏区标准

1、无泄漏工厂标准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证体系,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密封管理技术基础 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的泄漏点。

(4)全厂主要生产车间必须为无泄漏车间,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2、无泄漏车间(区)标准

(1)密封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等密封管理技术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经常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泄漏。

(4)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公司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 ,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 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处应建立全厂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处理,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转移,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5.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篇五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

为加强设备 的维护 与保养、贯彻“预防为主”和“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以保证设备的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1、公司应大力开展“完好设备”及“无泄漏”等活动,实行专机专责制或包机制,做到台台设备、条条管线、个个阀门 、块块仪表 有人负责。

2、操作人员必须用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好设备。

3、操作人员通过岗位练兵和培训 ,对所使用的设备,做到“四懂”、“三会”,经过考试 合格,发给证书才能持证单独操作设备。

4、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下列主要工作:

(1)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车。

(2)必须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3)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保持设备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5、操作人员发现设备有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长及有关岗位,不弄清原因、不排除故障不得盲目开车。未处理的缺陷须记于运行记录上,并向下一班交待清楚。

6、维修工人(机、电、仪)要明确分工,对分工负责包干的设备,负有维修好的责任,并做到:

(1)定时定点检查,并主动向操作工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2)发现缺陷及时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缺陷,要详细记录,及时上报,并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3)按质按量完成维修任务。

7、所有备用设备应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注意防尘、防潮、防冻、防腐蚀,对于传动设备还应定期进行盘车和切换,使所有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8、车间设备管理 人员应对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总结操作和维修工人的维护保养经验 ,改进设备管理工作。

9、未经设备动力处批准,不得将配套设备拆件使用。

三、设备计划检修管理制度

为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保证检修质量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检修时间,降低检修成本,特制订本制度。

1、设备检修分大修、中修、小修、系统 (装置 )停车大检修和事后维修。大修理费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中修、小修费用由生产 费用支付;系统(装置)停车大检修的费用按项目 及检修分类分别支付。

2、实行科学文明检修,认真执行检修技术 规程,设备动力处必须严格控制大修理基金的使用。制定合理的检修定额,提高检修技术水平,逐步延长设备使用周期。

3、根据检修间隔期及设备检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编制出设备大、中、小修计划,设备检修计划与生产计划同时制定,同时下达,同时检查考核。任何检修项目都要办理检修任务书。

4、设备检修计划由车间编制。厂设备动力组织平衡,报生产总监批准后下达。检修计划提出时,应同时提出备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计划。计划在年前4个月提出;季度计划在季前1个月提出;月计划在月前15天提出。

5、系统(装置)停车大检修要做到:

(1)由生产总监指挥并委托相关的主管负责大检修工作。

(2)在大检修前要成立大检修筹备领导小组,负责搞好检修项目的落实,物资准备、施工 准备,劳动力的准备和开、停车置换方案 的拟订等工作。

(3)组织和指挥大检修的人员要统一计划、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要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五到现场”(即思想工作到现场、生产指挥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设计 科研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切实抓好停车、置换、检修、试压开车“四个环节”。

(4)大检修中必须严格质量检查和检修竣工验收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检修任务,达到一次试车成功。检修完后,应进行总结评比。

(5)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防止发生事故 。

6、严格认真执行设备检修计划,若确实需要调整,必须办理批准手续。设备中、小修计划调整由厂设备动力处批准;大修计划调整,每年六月份由厂设备动力处组织进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7、结合设备大、中修实现技术革新的(如改革结构、使用新材料配件)应由车间向厂设备动力处提出报告并附图纸 说明,批准后方可执行。重大革新由厂设备动力处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8、设备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复杂工程 ,需要绘制网络图。大修方案包括:检查内容、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劳动力、备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试车验收规程、安全措施等。设备的大修方案确定后,有关部门要做好材料、备品配件的供应和劳动力的准备工作。施工前,设备动力科组织落实,确保大修工作顺利完成。

9、设备检修必须严格办理设备交接手续,严守检修安全技术规程,施工单位在检修前按规定办理签证检修任务书及动火证等手续。生产车间负责对停车的设备进行处理,合格后交施工单位,并派专人帮助施工人员联系处理有关安全事宜。施工现场应设安全防护栏杆或标记,以确保安全检修。

10、设备检修要严格执行检修方案和检修规程。若检修项目进度、内容需要变更,质量要求遇到问题,必须向车间或设备动力处报告,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研究 解决。

11、设备检修要把好质量关,采取自检、互检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并贯彻于施工的始终。主要承压承载部件要有鉴定合格证。主要设备大修竣工验收由设备动力科组织;一般设备的大修及所有设备的中修竣工验收由车间组织;施工单位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12、压力容器 的检修,除按检修规程或方案验收外,还必须执行压力容器管理的有关规定。

13、设备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检修记录;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资料 ,并记入设备档案。

14、施工单位要按计划节约使用材料、配件,开展修旧利废,检修后的余料、余配件必须按项目退库,不得转移使用,尽力节约检修费用。

15、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采用专用工具,现场要清洁,摆放要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16、各车间每月必须做好设备检修执行情况报上级主管部门。

四、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加强密封管理和创建“无泄漏工厂”活动是本公司减少跑、冒、滴、漏,增加生产,降低消耗,消除污染,保证职工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为达到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标准,为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创造条件,特制定本制度。

(一)密封点分类和统计范围

1、动密封 各种机电设备(包括机床)的连续运动(旋转和往复)的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动密封。如压缩机 轴、泵轴、各种釜类旋转轴等的密封均属动密封。

2、静密封 设备(包括机床和厂内采暖设备)及其附属管线和附件,在运行过程中两个没有相对运动的偶合件之间的密封属于静密封。如设备管线上的法兰 、各种阀门、丝堵、活接头、机泵设备上的油标、附属管线、电所设备的变压器、油开关、电缆头、仪表孔板、调节阀 、附属引线、以及其他设备的结合部位,均属静密封。

(二)密封点计算方法

1、动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对连续运动(旋转或往复)两个偶合件之间的密封算一个动密封点。

2、静密封点的计算方法 一个静密封点接合处,算一个静密封点。如:一对法兰,不论其规格大小,均算一个密封点;一个阀门一般算四个密封点,如阀门后有丝堵或阀后紧接放空,则应各多算一点;一个丝扣活接头,算三个密封点;特别部位,如连接法兰的螺栓孔与设备内部是连通的,除了接合面算一个密封点外,有几个螺栓孔应加几个密封点。

3、泄漏点的计算方法 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论是密封点或因焊缝裂纹、砂眼、腐蚀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泄漏均作泄漏点统计。

4、泄漏率计算公式 静(动)密封点泄漏率(‰)=静(动)密封点泄漏点数/静(动)密封点数×1000‰

(三)静密封检验标准

1、设备及管线的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不结焦,不冒烟,无漏痕,无渗迹,无污垢。

2、仪表设备及风引线、焊接 及其他连接部位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真空部位,用薄纸条顺的办法)。

3、电气设备、变压器、油开关、油浸纸绝缘电缆头等接合部位,用肉眼观察,无渗漏。

4、氢气、氯气、氯甲烷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系统,用肥皂水试漏,无气泡,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5、氧气、氮气、空气系统,用10毫米宽、100毫米长薄纸试漏,无吹动现象或用肥皂水检查无气泡。

6、蒸汽 系统 用肉眼观察不漏气,无水垢。

7、酸、碱等化学 系统,用肉眼观察无渗迹,无漏痕,不结垢,不冒烟或用精密试纸试漏不变色。

8、水、油系统 宏观检查或用手摸,无渗漏,无水垢。

9、各种机床的各种变速箱、立轴、变速手柄,宏观检查无明显渗漏,没有密封的部位,如滑机、导轨等不进行统计和考核。

(四)动密封检验标准

1、各类往复压缩机曲轴箱盖(透平压缩机的轴瓦)允许有微渗油,但要经常擦净。

2、各类往复压缩机填料(透平压缩机的气封),使用初期不允许泄漏,到运行间隔期末允许有微漏。对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填料状况,在距填料外盖300毫米内,取样分析,有害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规定范围。填料函不允许漏油,而活塞杆应带有油膜。

3、各种注油器允许有微漏现象,但要经常擦净。

4、齿轮油泵允许有微漏现象。范围1滴/2分钟。

5、各种传动设备采用油环的轴承不允许漏油,采用注油的轴承允许有微渗,并应随时擦净。

6、水泵填料允许泄漏范围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不多于40滴(周期小修1个月,中修3个月)。

7、输送物料介质填料,每分钟不大于15滴。

8、凡使用机械密封的各类泵,初期不允许有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五)密封管理区域划分的原则

1、生产装备所属设备、管线及附属冲洗、消防、生活等设备、管线的静、动密封管理,由各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管理。

2、生产装置内的仪表工艺 管路、风管、仪表专用伴热管线,包括一次手阀及阀后所属引线、压力表和阀门的密封管理,由仪表车间负责。

3、消火栓的密封管理,由消火栓所在单位负责。

4、装置外生产系统的外供原料和其它物料公用工程管线的密封管理由生产装置所在单位负责。

5、动力管网(一、二次水;循环水;上、下水;消防水;冷凝液;高、中、低压蒸气等管路)的密封管理由输送供应单位至用户的第一个阀门(包括阀门)由输送供应单位负责,第一个阀门后的管线的密封管理由接受单位负责。

6、公用管廊上物料管线及加热伴管的密封管理由送出单位到接受单位的第一阀门的第一道法兰(不包括阀门)由送出单位负责。

7、厂与厂之间管路的密封管理,一般以用户厂的围墙为界,围墙内由用户厂负责(若两厂间另有协议,则按协议执行)。

(六)管理措施

1、凡投入运行的生产装置、设备、管路都必须建立静、动密封档案和台账,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密封档案一般应包括:生产工艺流程 示意图,设备静、动密封点登记表,设备管线密封点登记表,密封点分类汇总表。台帐一般包括:按时间顺序的密封点分部情况,泄漏点数,泄漏率等)。

2、建立健全各级密封管理责任制,密封管理责职明确,厂、车间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比。

3、开展创造和巩固无泄漏工厂活动,消漏、堵漏工作经常化,具体化,制度化。静密封点泄漏率保持在0、5‰,动密封点泄漏率在2‰以下。暂不能消除的泄漏点应记录在案,做出消除规划。

4、按时做好密封泄漏点的检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5、组织各种密封技术研究,推广应用 密封新技术、新材料。

附:无泄漏工厂和无泄漏区标准

1、无泄漏工厂标准

(1)有健全的密封管理保证体系,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密封管理技术基础 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的泄漏点。

(4)全厂主要生产车间必须为无泄漏车间,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2、无泄漏车间(区)标准

(1)密封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责职明确,管理完善。

(2)静(动)密封档案,管理台账,消漏堵漏记录等密封管理技术基础资料齐全完整,密封点统计准确无误。

(3)经常保持静密封点泄漏率在万分之五以下、动密封点泄漏率在千分之二以下,并无明显泄漏。

(4)全部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5%。

五、设备技术基础工作管理制度

加强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为设备管理提供管理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设备管理定额、设备技术档案、设备技术台帐和图纸资料等工作。

(二)设备标准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修和报废等环节,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用、管、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设备检修规程、设备制造工艺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等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程序,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工作标准。公司制定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 ,最后交厂长批准颁发实施。

(三)设备管理定额

1、设备管理定额主要有设备检修周期定额、检修工期定额、检修工时定额、维修费用定额、流动资金定额和备品配件、材料的消耗、贮备定额。应保持定额的严肃性,定额的制定和修改需严格执行有关审批程序。

2、建立执行定额和严格考核定额标准的制度。对执行结果应有记载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

(四)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动力科要有全厂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的技术档案。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鉴定记录。

(8)设备评级记录。

(9)设备润滑记录。

2、设备动力科应建立全厂管网图、地下管网图和电缆图及密封档案。

3、基建、技措、安措等项目投产后,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 应归入设备技术档案。

4、技术档案必须齐全、整洁、规格化,及时整理填写。

(五)设备技术台帐

1、设备动力处应建立全厂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台帐是全厂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技术状况汇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装置)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转时间、停机时间〈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停机待料〉)。

(3)设备(装置)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计划检修工时、实际完成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6)主要设备技术革新成果汇总表。

2、设备动力科应设专人负责设备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国家有关规定填报设备动力工作季报。

(六)图纸资料保管

1、厂资料室负责保管和供应全厂设备的图纸。

2、设备动力科负责保管、复制和供应全厂设备备品配件的图纸。

3、凡向外单位索取的主要图纸资料由厂资料室保管。

4、设备迁移、处理,其档案均应随设备转移,设备报废后档案置于厂资料室存查。

5、基建、技措、安措项目的设备投产后,其竣工图纸交厂资料室保管。安装试车记录、说明书、检验证、隐蔽工程、试验记录等技术文件由设备动力科或设备所在车间保管。

6、设备动力科和车间还应复制锅炉 、压力容器的有关图纸、建立定期检验记录。

六、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润滑是设备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为减缓磨损,提高设备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设备动力部门必须加强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配备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推广先进润滑技术、润滑管理经验,组织操作人员学习润滑知识 ,组织定期检查,制定润滑油品的使用定额、贮存保管、发放、废油回收利用及润滑工器具的管理规定,不断提高润滑管理水平。

(二)车间设备主任对全车间的设备润滑负领导责任。

设备员应负责提出车间年、季、月的使用计划,具体执行设备润滑制度,认真作到:

1、按设备润滑规定做到“五定”“三级过滤”,具体内容如下。

“五定”

(1)定点:按日常的润滑部位注油,不得遗漏。

(2)定人:设备的日常加油部位,由操作工负责;定期加油部位,由保养工负责。

(3)定质:按设备要求选定润滑油(脂)品种,油(脂)质量合格,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清洁无杂物,方可加入润滑部位。禁止乱用油(脂)或用不干净的油(脂)。

(4)定时:对设备的加油部位,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加油、清洗 或更换新油。

(5)定量:按设备标定的油位和数量,加足所选定的润滑油(脂)。

“三级过滤”

(1)领油大桶到固定贮油箱。

(2)贮油箱到油壶。

(3)油壶到润滑部位。

2、滤网应符合下述规定:透平油、冷冻机油、压缩机油、机械油一级过滤为60目,二级过滤为80目,三级过滤为100目。汽缸油、齿轮油一级过滤为40目、二级过滤为60目、三级过滤为80目。特殊油品,按特殊规定执行。

3、自动注油装置,要经常检查油位、油温、油压、注油量,发现不正常,应及时处理。

4、经常检查润滑部位的温度 情况,轴承温度应保持在规定指标内。

5、常用阀的丝杆与螺母之间,要定期润滑。不常用阀门的丝杆与螺母之间,应用润滑油脂封死。

(三)新购入油品,必须随附质量保证书,库存3个月以上者,应逐桶分析检验后方可使用。不同种类及牌号的润滑油要分别存放,写上标记。废油应分类回收,以便再生。再生油经质量鉴定,不合格不能使用。

(四)车间应有专人负责润滑油品、润滑油品、润滑器具的管理。

(五)关键设备在用润滑油必须定时取样分析,一般设备至少每3个月取样分析一次,分析结果应记入润滑档案。在用油质不符合使用要求,应及时更换。

(六)根据设备要求和工艺条件,正确合理地选用润滑油(脂),不得任意滥用或混用。改变油品,必须经设备动力科批准。在不影响润滑性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润滑油(脂)的.品种,以利管理。

(七)设备(装置)的润滑系统各部件应齐全好用,管道 畅通,不漏,不渗。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2

1目的

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司设施、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保证公司设施、设备的技术状况良好、安全生产、节能增效,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公司内所有检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所有检维修作业。

3职责

1)总经理对大检修计划进行审批,计划停车检维修由厂长批准。

2)生产安全委员会对检修现场的作业安全进行监督。

3)生产安全委员会负责对检维修现场的交叉作业和检维修期间的生产活动进行协调。

4)各系统职能部室负责对所属生产设施的检维修情况进行监督。

5)各系统职能部室相关负责人对自己所管辖区域的检维修作业进行管理。

6)作业相关人员必须对整个作业过程负责。

4管理内容和要求

4.1检修计划的下达:

1)设备检修计划分大修计划、计划停车检维修、日常检维修。

2)根据设备检维修间隔期以及日常设备检查中发现和存在的问题,各部门应在每年十二月上旬提出生产设施(包括安全设施)大修计划、计划停车检修计划(包括安全设施),大修计划由企业管理汇总,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状况,组织平衡,制定公司大修计划,送交检修单位副经理审核,由总经理批示,下达大修计划。

3)大修计划由企业管理部在每年的十二月中旬编制上交,同时提出备品备件、材料、工具计划,制订的检修计划应包括检修项目及内容、检修单位各级检修负责人、检修进度等;计划停车检修计划应根据生产任务、外部供电情况、供水情况或节假日等情况制定。

4)日常检维修计划由各系统职能部门编制,分管副经理审核后下达。

4.2检修准备工作

1)大修计划实施:成立大修工作组,设立大修指挥长、成员、指挥部地点、时间,形成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与协调。

(1)“五到现场”:思想工作到现场、生产指挥到现场、材料供应到现场、设计科研到现场、生活服务到现场,切实抓好停车、置换、检维修、试压开机“四个环节”。

(2)大修计划实施过程中,采用“五新技术”必须办理审批手续,进行风险控制,对安全附件、检测和测量设施的校验或检测,组织有关部门试车验收。

(3)重大设施检维修必需制定大修方案,方案包括:检维修项目、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安全措施、人员配置、备品配件、材料、工具需求量,安全设施,试机验收规程,并经检修单位分管副经理审批。

2)企业管理部根据检维修计划制订风险分析、风险控制措施,方可实施。

(1)检修负责人根据检修计划编制检修施工方案,落实检修人员的具体分工及安全措施。

(2)检修负责人根据检修任务划分作业组,凡两人以上的检修作业,必须指定一人负责安全工作,检查和落实安全措施。

(3)检修负责人和检修人员必须到检修现场核实检修任务,并与作业人员及其相关负责人交换意见,制定安全措施。

(4)检修负责人要做好检修工具的整理工作,要求合理布置,周密检查,安全可靠。

4.3检修作业管理

1)检维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现场应设安全防护栏杆、警示标志,确保检维修安全。

2)特种设备安装、修理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执行。

3)检维修过程中应按照《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进行作业管理。检修负责人应根据作业内容办理动火、高处、进入受限空间、能源介质、大型吊装、交叉、其它危险作业等的作业证,作为检维修、施工依据。

4.4设施交接

1)检修前交接

(1)生产部门应制定停车方案,并按规定进行停车,对生产设施进行卸压、降温、排净、置换、隔离,切断需要检修设施的水、电、汽、气。

(2)分析测定检修环境空气中的有毒和可燃气体的含量,应达到安全要求。

(3)检修负责人和生产部门负责人应在现场检查检修设施,符合安全条件的交检修单位,同时指派一人在检修现场协助工作。

(4)设施移交后,生产单位未征得检修负责人同意,不得使用。

2)检修后交接

(1)检修完毕后,检修单位要做到“三清”:一是清除设施内部遗忘工具和零配件;二是清扫管路,清理应拆除的盲板或垫圈阻塞;三是清除现场的杂物垃圾。

(2)检修完毕后应进行试漏、试压、试车,做好记录,恢复原有的安全防护设施。

(3)检修完毕要执行交接验收手续,双方负责人当场检查质量合格,安全设施恢复完备。

(4)生产单位对检修前切断的管线、重点设施及人孔等,要由专人检查处理并复原。

(5)生产设施、安全设施大修、计划停车检维修要有完整检修记录,并存档。

(6)大修工作完工后,由企业管理部组织使用单位对大修质量进行验收,计划停车检修、日常检维修由使用部门组织验收,并记录。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3

机械设备是生产单位从事生产和施工的重要工具,它的完好状态和安全性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职工的生命与健康。为了及时消除设备的故障,降低生产成本,使设备及车辆在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效能,特制定以下设备及车辆维修管理办法:

1.设备的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仔细分析,并及时报告本单位的设备管理员。

2.设备管理员接到报告后,应对设备的故障进行核实,确认设备的故障后,本单位能够修理的,应尽快安排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进行修理,不能维修的应向本单位的主管领导报告,并向公司技术装备部提出设备(车辆)维修申请。技术装备部对公司内部单位能修理的优先安排内部单位修理。

3.设备(车辆)维修申请单,应经本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同意,并加盖单位公章。

4.技术装备部的设备管理员收到各分公司的设备(车辆)维修清单后,应进行认真的审核并签署处理意见,对维修项目多且非计划性、非例行性的项目应到现场进行确认。

5.设备(车辆)维修单经技术装备部管理员审核后,还应经技术装备部经理审核,并经公司主管经理批准后方可将设备(车辆)送技术装备部指定的修理单位进行修理。

6.若公司主管经理出差离开上街,且施工急需修理的设备和车辆, 经技术装备部经理再次核准后,可先行修理,随后补办主管经理签字手续。

7.在外施工的项目部和连云港分公司的设备和车辆出现故障,经项目部和分公司经理批准后可到外修理,若修理费用较多应报技术装备部和公司主管经理同意方可实施。

8.设备(车辆)中修或例行性维护保养过程中与完毕后,各分公司的设备管理员和操作人员应共同对设备的维修过程进行监督与验收,并在设备(车辆)维修申请单上签字确认。设备大修或修理费用高的,技术装备部的管理人员应到场确认,并在修理单上签字确认。修理更换下来的旧件由分公司负责收回上交公司仓库,仓库保管员按维修单的明细收到旧件后在维修单上签字予以确认。

9.技术装备部应每年对设备(车辆)的维修单位进行评价,审定维修保养价目表,选择维修质量好、价格合理、服务好的单位作为定点维修单位。

10.20xx年对各分公司的设备和车辆维修费用实行包干控制,具体分配指标见附表,各分公司和项目部应严格控制,不得突破。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费用超标的,公司将在年终全员目标管理考核时进行处罚。

11.各分公司设备管理员应做好设备检修记录。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4

一、目的

保证器械设备始终处于正常完好的状态,以满足临床对器械设备的各种需要。

二、任务

对无故障的器械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或计量检定工作,对不能正常运转的器械设备要想方设法在最短时间内排除故障。

三、机构和人员

设备管理部门一般应有专业维修室或专职维修人员,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及各人员间有机组合,作为完成器械设备维护、维修任务的组织保证。

四、措施

1.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1)在医疗机构中,应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技术人员同等待遇,参加考核和晋升。有突出贡献者,可破格晋升。

(2)应重视和加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再教育,使学校学得的综合理论知识变为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并通过知识的更新来不断适应临床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发展。要经常参加本单位已装备仪器的维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从中吸取较直接的维修知识。

(3)研究设备故障规律,变被动维修为主动维修。设备故障规律是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故障的发展变化规律。设备故障率的发展变化形状很像一个澡盆的断面,因此也叫“澡盆理论”,针对不同的时期的故障,要取相应的对策。

(4)建立维修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对其平时的工作的态度、维修工作量、技术革新成果、论文等记入个人档案,以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维修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来保证日常维修工作的正常进行。

(1)人员的合理分工与组合

医院的仪器设备多与维修人员少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首先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分工,使他们有自己的岗位职责,有自己重点主攻的专业方向,使每一个维修人有其维修某一类设备的特长。所谓组合是每一维修人员承担的维修任务、维修仪器的类别有一部分是交叉重复的,这样对交叉重复的这一类仪器的维修可以采取协作的形式,可以发挥集体的智慧,也可避免在有人缺席时出现无人管维修的现象。

(2)建立维修人员岗位责任制

接修要登记,取件要销账,维修要写维修报告和个人工作量记录,要做好零配件的计划,在工作中要及时请示和汇报,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对个人分工负责的仪器设备进行设备完好率考核等等。

(3)零配件的供应

专人采购与维修人员采购相结合,器械仓库要备足通用的维修零件,如各类光源的灯泡、血压计的各种零件、氧气吸入器的各种配件等。对维修中出现过故障的零配件要考虑作好备份。

(4)预防性维修制度

对于容易产生机械磨损、螺丝松动的重点设备如手术无影灯、手术床、高压灭菌柜等实施定期预防性维修。

(5)建立安全检查制度

定期对重点设备的安全性,如用电安全及周围环境的安全进行检查,以确保医疗设备使用中的安全。

(6)建立计量管理制度

确定专人对计量器具、压力容器登记造册、建档、周期性鉴定,以确保计量器具的精度和压力容器的安全要求。

3.协作维修

(1)建议开展区域性的协作维修活动,以充分利用外单位的技术优势为我服务。

(2)对大型医用设备或某些贵重仪器设备通过与厂商订立维修合同,以确保其开机率。

4.维修费用的保证

在医院资金安排中,应保证一定数额的设备维修费用,其提取比例应按照国家的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办理,专款专用。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5

第一条本规程旨在确定本公司的设施等维修计划及维修手续。

第二条本规程中的维修是指土地、建筑物、构筑物、车辆、搬运工具和备品的增设、改造和更新。

第三条维修工作的责任人为制造部长、总务部长和技术部长。

第四条责任人负责制订所属设施等的维修计划,并根据第六条规定的手续,依据维修计划和预算,组织实施维修业务。

第五条总务科负责协助责任人,组织、协调所属设施等的维修工作。

第六条财务科负责协助责任人,编制综合维修预算,检查执行预算情况。

第七条维修计划制订程序

1.责任人在进行维修前,应向技术部长提交维修计划。

2.技术部长确认有必要,请示公司主管后,作出具体的指示。

3.技术部长从技术的角度对维修计划的内容进行审查后,提出全公司的综合设备投资计划,交财务部长审查。

4.财务部长依据该计划,编制资金计划。

5.设备投资计划和资金计划均由总经理裁定,董事会审议。

6.技术部长将决定的设备投资计划,通知责任人和相关部门。

第八条维修实施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1.责任人接到技术部长的通知后,组织讨论具体的维修工程方案,并制订出详细的实施计划,提交给技术部长和财务部长后,组织实施。

2.紧急性的维修工程,不需要办理上列手续,直接由责任人与技术部长协商后,组织实施。

3.当责任人制订的详细实施计划的内容、期限和预算,与设备投资计划有显着差别时,应按第七条所列程序,修订设备投资计划。

第九条设备投资计划的变更

1.维修实施后,如维修内容、期限、预算等需要作重要变更,或需追加预算时,责任人与技术部长协商后,应提交工程变更或追加预算申请。

2.技术部长应从技术角度对上述申请作出审查后,编制设备计划修正案,提交财务部长审查。

3.设备计划和资金计划的修正案最终由总经理裁决,董事会审议。

第十条维修实施状况报告

责任人应及时向技术部长、财务部长和总务部长提交维修进展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第十一条公司职工住宅和集体宿舍的维修规程,另行制订。

第十二条本规程的实施细则由负责维修计划实施管理的公司主管和财务主管制订。

第十三条本规程自×××年×月×日起实施。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6

为保障生产安全运行,进一步明确维修人员的职责,推动班主的自主管理,请遵守以下各项:

一、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迟到、早退一次考核50元,旷工一天考核本人200元,请假须提前一天以上办理请假手续,不得代请。因病不能提前办理请假手续,在休假结束后必须补办请假手续,并提供相关证明。

二、维修人员应熟悉本车间设备功能和工艺流程,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维修,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因点检、维护不到位,没有提前进行准备和计划,从而影响生产,取消本班当月绩效奖励。

三、维修人员应按相应规程、标准作业,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的检修作业必须有三方确认签字,提前进行通风和确认,维修作业不分闸、不挂牌、不确认、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发现一项考核相关当事人100元。

四、工作中表现突出、勇于发现设备缺陷,积极参加危、难、险、重的工作和发现重大隐患,并及时阻止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车间和班组将酌情给予奖励。

五、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服从班长安排的加班、节假日值班和不利于班组正常管理,消极怠工,考核当事人200元并回车间学习。

六、维修工具要爱护,妥善保管,交旧领新,工具丢失按原价赔偿。检修完成要及时恢复作业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并搞好5s工作。

七、无故不组织召开班组安全会、周三活动和安排的学习、厂里组织的其它活动,考核班组和当事人每次100元。

八、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厂相关制度(标准)执行。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7

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与安全检查工作,是保障机械设备正常安全运转的基本条件,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与国家对特种设备制定的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起重机械的特点与我公司十几年来积累对塔吊的维修保养经验,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操作人员

1、熟知所操作机械设备的性能特点、构造原理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

2、熟练掌握维修保养技术等知识,在运行中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及时准确地判定故障并同时制定维修措施迅速排除故障。

3、不能排除的应及时上报公司派专业维修技术人员解决,严禁使设备带病作业;发生重大机械故障或机械事故时应保护好现场,并迅速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司机在交接班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检查设备,确认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5、机长组织组员每天进行日常检查,按“十字作业法”维修保养所操作设备,并做好维修保养记录定期反馈到公司维修技术部门。

6、在每次例行检查、维修或保养时要按规定采取安全措施,司机长或维修组长应对参加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7、对维修保养工作不认真或不负责的操作人员,按公司相关制度给予处罚教育或开除。

二、维修技术人员

1、维修技术人员应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熟知公司现有每台设备的性能特点、构造原理及相关专业维修技术知识,并定期组织学习相关知识。

2、维修技术人员在接到机组故障报告后,应迅速赶到现场排除故障。

3、重大故障应制定合理安全的维修措施方案,尽快、彻底地将故障设备修复,不得留下安全隐患。

4、对每台设备都建立维修档案,对每次维修过程都做好记录并签字。

5、每次维修时都要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修理塔吊等进行高空作业时一定系好安全带。

6、发现重大故障不能排除的应耐心细致地查找故障原因,或者联系生产厂家技术人员解决,严禁私自盲目维修。

三、安全质量检查人员

1、安全质量检查人员应熟知安全生产与机械设备安全运转等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一定严格认真地要求自己。

2、安全质量检查人员定期(每月到少一次)检查公司所有在施设备,严格按检查表中所列项目进行认真仔细地检查,发现隐患或不合格项应立即通知维修技术部门修复整改,重大隐患应立即停机并向主管部门报告,待排除安全隐患后方可同意继续运转。

3、在例行检查中发现安全隐患或重大不合格项目后,要定好整改维修负责人、整改维修措施及整改维修时间等;特大安全隐患不能解决的应及时上报安全监督部门。

4、对修复重大故障的设备和回厂大修的设备,要进行详细地验收核查,并在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

5、不能发现、判断安全隐患或发现后故意隐瞒不报的,要追究安全责任;造成后果的按相关规定进行严厉处罚。

四、主管领导

1、安全检查维修保养工作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检查、监督维修管理规定的执行。

2、出现重大故障或修理设备关键部位时要严格审批整改维修方案,并协调解决整改维修工作相关的人员、车辆、材料等问题。

3、对违反本规定或不胜任本职工作的安全检查、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调离其工作岗位或开除。

4、传达并组织公司管理人员学习国家颁布的有关起重机械设备的政策法规,并严格遵照执行。

5、定期组织维修技术、安全检查等管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不断调整改进维修技术和安全检查制度,遇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时应推广运用。

五、本管理制度自20xx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

六、维修保养、安全检查管理体系图:

生产经理:唐辉

塔吊主管:刘新伟

安全质量检查组组长:易大轩

维修技术服务组组长:伍晓欧魏海山

北京鹏盛鑫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8

为加强计算机及设备的管理,提高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效益,保证办公用机和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订本制度。

一、计算机及设备的管理职责

1.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和报废归口管理工作,并检查、督促计算机各使用科室严格按计算机操作规程使用。

2.计算机及设备各使用科室应要求使用者严格按计算机操作规程使用,并做好计算机的维护、保养工作。

3.信息中心为机关计算机及设备的维护维修责任人,各科室信息员为本所计算机及设备的维护维修责任人。

二、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规定

1.系统内各科室的计算机由使用科室负责定人定机管理,并报信息中心备案。

2.计算机操作者必须加强学习,熟悉所使用计算机及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护知识。

3.计算机开机时,应遵循电源插座、显示器、主机的顺序;每次的开、关机操作至少间隔一分钟,严禁连续进行多次的关机操作;电脑关机时,应遵循主机、显示器、电源插座的顺序;下班前,务必要关闭电源插座,节假日时,更应将电源插头从插座上拔下,彻底切断电源,以杜绝安全隐患。

4.打印设备在使用时要注意电源线和打印线是否连接有效,当出现故障时注意检查有无卡纸,激光打印机注意硒鼓有无碳粉,喷墨打印机有无墨水,针式打印机是否有断针、是否有色带。当打印机工作时,不要人工强行阻止,否则很容易损坏打印机。

三、计算机及设备的维护保养

1.计算机及设备要尽量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计算机使用者应对计算机及设备进行日常清洁、保养,切实做好防火、防尘、防潮、防晒工作。

2.计算机使用者在操作的过程中,须熟悉所使用计算机及设备的操作规程,掌握其工作状况,经常保持设备的整洁。

3.计算机使用者使用计算机时,应当按照规定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系统补丁,进行系统优化处理,并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4.计算机使用者应经常检查计算机是否有病毒,并采取措施进行杀毒,慎用外来的光盘、U盘,以防止病毒的入侵。

5.计算机使用者不得有意破坏计算机及设备,要节约设备的墨盒、打印纸等材料,防止浪费。

四、计算机及设备的维修管理

1.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私自拆开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更换配置、随意搬离办公地点。检修人员拆装硬件设备时,须按顺序进行,不可野蛮操作。

2.计算机及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通知本单位的维护维修责任人,维护维修责任人在接到通知后,应尽快到现场检查故障原因,并做出故障鉴定。

3.“三包”期内的计算机及设备出现故障,应当按照“三包”要求报修,不得违反“三包”规定私自拆机维修。

4.一般零部件硬件损坏,由各科室购买,并及时更换;重大、关键零部件损坏或出现故障,由各科室提出申请,并提出故障鉴定报告和维修方案建议,经领导批准后,由信息中心联系专业维修点维修。

5.计算机及设备外出修理,应遵循先检查处理、后考虑外出修理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修理费用开支。送修电脑应当取得维修单回执,并注明固定设备主要关键部件。

6.外来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工作时,须有管理人员陪同或认可。

7.涉密计算机及设备不得外出送修,出现故障应当联系保密管理部门处理。计算机及设备外出修理及外来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工作时应做好资料备份,防止重要资料丢失,并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有关规定。

8.计算机及设备修理完毕后,维护维修责任人需填写维修档案,记载维修设备名称、故障内容、维修点名称、维修情况、更换设备、维修时间、维修费用等。

五、计算机及设备的报废管理

1.计算机及设备的报废,由使用科室提出,信息中心根据计算机及设备的使用、升级情况,组织鉴定,同意报废处理的,报领导批准后按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办理。

2.报废的计算机及设备残件由信息中心负责收回处理。

3.计算机报废的条件:

①主要部件严重损坏,无升级和维修价值;

②修理或改装费用超过或接近同等效能价值的设备。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9

为了全面提升本公司的维修服务质量,确保公司的收益,树立公司的社会形象,依照服务行业的有关指示精神,综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特此建立本公司的设备维修质量管理体系.1.质量管理机构

本公司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本公司负责人负责,具体质量管理工作由服务部负责。 2.质量机构职责

全面负责公司质量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有关法规定,贯彻执行有关空调设备维修质量的规章制度,确定质量方针,指定质量目标,对设备维修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对维修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方案。

①、认真贯彻个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维修质量“三检”制度,执行空调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工艺规范;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检验,进行质量分析; ③、实行公司内部各班组之间质量检查评比;

④、收集交流空调设备维修行业维修质量信息,开展技术咨询和质量诊断工作;

⑤、组织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参加质量培训、考核工作;

⑥、制定维修工艺和操作规程;

⑦、接受客户有关空调设备维修质量问题的投诉,并负责进行调解处理;

⑧、空调设备报修,维修及调试工作由专人负责质量检验,并认真填写检验单、建立单次维空调设备维修技术档案;⑨、执行设备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质量保证期内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本公司负责修复;

因维修质量造成的设备故障或损坏,本公司负责及时返修;⑾、对不按技术标准维修,维修质量不能达到规定技术标准的,本公司免费返修,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对维修设备一律进行三级检验,严格进行设备维护前检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严格执行完工后出具相关技术标准,未达到标准不准试车,认真执行设备维修质量的抽查监督制。 4.材料仓库应严格把配件质量关,严格做好采购配件的入库验收工作。

5.严禁偷漏作业项目,一经发现,即严肃查处。

服务质量承诺制度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汽车行业各项管理法规及规范文件,合法经营,按章办事,诚实守信,确保质量,自觉维护客户的利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满意的服务。

二、实行明码标价,优惠公开。

三、对签订长期合同的单位及个人车辆提供如下服务:

应客户要求提供上门接送车服务:车辆清洗、保养、改造当天完成。

四、对车辆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无偿返工。因我方违反合同给客户造成损失时,给予部分经济补偿。

五、接受运管所的监督人检查,对单位及个人投诉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

六、保证客户车辆在养护期间的安全,做到不丢失、不损失,否则承担全部损失。

七、质量保证期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标准。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0

工程部设备维修工具分为三类:

1.个人保管类、班组使用类和部门使用类;

个人保管类工具较小、价值低、使用频繁,一般由个人直接保管;

班组使用类工具较大,价值较高,适合班组专业化使用的要求,一般由班组保管;

部门类工具价值高,不经常使用,一般由工程总监/经理管理。

2.个人保管类工具管理

(1)领取:由班组领班提出申请,经工程总监/经理签批后,到工程仓库领取;

(2)登记:工程仓库发放后,以领用申请为凭证,以班组为单位,编制明细个人保管类工具登记单;

(3)使用:个人保管类工具为员工自用,不得借与他人;

(4)报损:损坏或丢失,立即上报领班,领班根据情况,区分责任,编制报损单送交工程总监/经理,工程总监/经理签批后到工程仓库重新领取,库管员即时修正记录;

(5)交回:员工离职或调离岗位不再需要该工具,需将工具交回,如不交回,相应进行扣款。

3.班组使用类工具管理

(1)领用:班组领班提出申请,工程总监/经理同意签批后,或由工程仓库发放,或直接采购;

(2) 登记:工程仓库发放后,以领用申请为凭证,以班组为单位,并以申请人为负责人进行登记;

(3) 使用:工具使用,由班组领班负责管理,工程部内部借用,需经领班批准,外部门借用,需经工程总监/经理批准;

(4) 损坏:发生损坏,立即报告工程总监/经理,并查明原因,追查责任,由工程总监/经理做出报损单,或修理,或重新领用,或再次申购。

4.部门使用类工具管理

(1)存放:存放于工程仓库或指定地点,由专人保管;

(2)使用:使用由工程总监/经理批准;

(3)损坏:由工程总监/经理写出书面报告,追查责任人责任。

5.所有工具皆为酒店财物,一律不得带出酒店或私用。

6.各班组建立自己的工具明细账册,定期盘点,做到账物相符。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1

1.总则

为加强白溪水电厂设备检修管理,执行“计划检修、预防为主”的检修方针,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保持设备“健康水平”,保证电厂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本设备检修管理制度适用于电厂各类设备检修管理。

2.职责划分

2.1电厂运行部负责设备运行管理,运行部是电厂生产运行、检修调度的中心。

2.2电厂生产计划部负责设备技术管理和检修管理,是电厂技术管理中心。

2.3电厂生产计划部负责全厂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的定期维护、缺陷处理、事故处理、主设备小修、辅助设备大小修及外委工程的监理工作。

2.4主设备大修、技改、“两措”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的项目通过竞标外委。

3.检修分类

3.1缺陷处理和事故检修:指在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之后进行的非计划检修。其目的是迅速排除设备缺陷、故障、事故,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

3.2定期维护:指按设备说明书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的计划性检修。其目的是对设备进行检查、局部修理、保养和清洁,防止故障和事故发生,保持设备“健康水平”。

3.3预防性检修:指按有关检修、试验规程和设备说明书要求,每年枯水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维护、试验和检修工作。其目的是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定检、预试、消缺、技改,防止故障和事故发生,保持设备“健康水平”。

3.4主设备大修:指按《发电厂检修规程》要求和设备状况,对主设备进行定期的大修,为计划性检修。其目的是恢复设备原有的技术性能。

4.检修计划

4.1电厂每年在枯水期对全厂机电设备进行一次预防性检修。预防性检修的任务是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定检、预试、消缺、技改。

4.2预防性检修项目根据《发电厂检修规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等规程规范、设备说明书要求及设备运行情况制定。

4.3预防性检修项目计划在每年9月由生产计划部提出,报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组织运行部、维护班专业人员对项目计划进行讨论、修改,形成“检修项目计划”,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由公司下达电厂各部执行。

4.4维护部每年10月根据“检修项目计划”制定“检修计划”,报电厂厂长审核,报公司总经理批准,由公司下达电厂各部执行。

4.5维护部按公司批准的“检修计划”和“检修项目计划”进行预防性检修工作,不得漏项、延期、超预算。

5.定期维护计划

5.1设备定期维护项目在《维护手册》中规定,《维护手册》由维护部每年修订一次。

5.2维护部应制定分月、分周的定期维护计划,报总工程师批准后认真执行。

5.3定期维护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不管设备的状况如何,必须按期进行。在定期维护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或提出检修计划。

6.检修质量验收

6.1检修质量主要靠《检修规程》、《维护手册》、检修工序卡和检修人员的技术素质、责任心来保证。设备检修维护完成后实行分类验收。

6.2设备消缺验收按《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相应条款进行。

6.3一般设备事故检修完成后,由工作负责人自检,运行当值值长和运行部主管复检验收。重大设备事故检修完成后,由总工程师组织运行部和维护班专业人员验收。

6.4设备定期维护工作完成后,由工作负责人自检,运行当值人员复检验收。

6.5辅助设备预防性检修完成后,由设备主管工程师自检、专业工程师复检,运行部经理和维护部经理验收。

6.6主设备预防性检修完成后,由设备主管工程师自检、专业工程师复检,总工程师组织运行部和维护部专业人员验收。

6.7设备检修验收投运后,在保质期内发生因检修质量引发的故障或障碍,要追究工作负责人及验收人员责任。

6.8外委检修工程由生产计划部负责监理,完成后,由总工程师组织运行部和维护班专业人员验收。

6.9检修质量检查、验收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规程规范、设备厂家说明书要求执行。

7.检修报告管理

7.1设备消缺工作完成后,检修报告由工作负责人在《设备缺陷记录》、《设备检修交待》、《设备缺陷通知单》中完成。

7.2事故检修工作完成后,检修报告由工作负责人在《设备检修交待》中完成。

7.3定期维护工作完成后,检修报告由工作负责人在《设备检修交待》、《定期维护记录》中完成。

7.4预防性检修,主设备和与主设备同步进行的辅助设备检修报告,应在工作结束后七日内由设备主管工程师完成,专业工程师审核,主任工程师总结,十日内提交整体检修技术总结报告,报总工程师批准。

7.5主设备大修报告在工作结束后三十日内由外委单位完成,主任工程师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8.检修现场管理

根据白溪水电厂部门职能划分,检修作业管理是维护部的主要职能。维护部主要承担电厂设备消缺、定期维护、检修和技改的施工和监理工作,确保检修作业安全、检修维护质量,按规定工期完成检修任务,控制检修成本。

详见电厂维护管理制度之《检修现场管理制度》。

9.执行日期

本制度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2

为规范餐饮中心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工作,明确工作职责,使设备故障得到及时排除、设备保养得到按时进行,保证餐饮服务工作正常开展创造良好的设备环境,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设备设施维修制度:

1.各部门负责人接到设备、设施维修报告后,及时到现场进行查看和维修;

2.维修服务人员修复不了的故障,如是保修期内的,及时与保修部门联系维修;如是保修期外的,须填“餐饮服务中心报修单”;并在原始报修单上注明维修报出时间,做好维修情况跟踪。保修期外如需要由维修部直接联系校外维修单位的,预计单项维修费用在400元以下的,由维修服务人员落实联系相关维修部门进行维修,如在1000元以上(含1000元),应将 《维修申请单》转报到餐饮服务中心办公室,并提出维修方案,中心核准后再落实维修部门;

3.如设备、设施属人为损坏,维修人员必须报中心综合办。由综合办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维修人员一同到现场查看确认,根据过错原则,按被损坏财产的原价值由当事人赔偿;

4.维修人员自行维修工作结束后,维修人员应在《联系单》填上所用的维修材料,报修部门负责人要验收签字。

二、设备维护制度

1.设备维护工作实行使用餐厅日常维护、定期专业维护相结合的原则;

2.对电动设备、液化气灶台、蒸汽阀门等关键设备或部位,使用餐厅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规程,并执行定点、定人,即固定设备的使用地点、确定设备的使用人员、确定的使用人员就是日常维护工作责任人;

3.各餐厅设备日常维护工作,应做到:使用前必须查看设备状况,确保无异常情况;使用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气源、水源,在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做好必要的设备清洁和维护工作;

4.食堂负责人或被授权人每天对所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巡查,发现异常情况要按本制度要求落实维修工作;

5.中心维修人员每月应对各部门的电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专业检查和保养,并做好记录;

6.专业保养工作,电动设备应从传动系统、电路控制系统、机械系统、以及设备电源供给系统等方面,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检查维护;7.对锅炉、电梯等不能自行维护项目,执行与维护维修单位签订的“设备维修协议”。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3

设备维修是指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为认真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推行定检维制,确保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延长机械设备周期和使用寿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修。

3、工作程序

本厂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为混和组织形式;具体部门有:生产技术部、机修班、生产班组。

检修计划由主管副总批准。

设备科负责编制检修计划、准备大、中修项目图纸、技术资料并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生产调度负责协调安排检修时间,保证检修按计划进行。安保科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财产保卫工作。大、中修项目由公司维修班负责,车间配合完成。小修项目由车间自行组织安排时间,维修班协助完成。

车间主管设备主任根据设备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资料以及故障计划好检修的具体内容上报生产技术部设备科。

生产技术部设备科制定检修技术任务书、工艺文件资料、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方案。

主管副总落实检修负责人(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安排检修时间。

任务单位提出需换件明细表及图纸、专用工检具、研具的图纸和清单。准备好备品、备件、材料、工用具和检修设备。

上述文件和资料交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组织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安排检修时间。上报主管副总审批。

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规定。

大、中修检修项目检修单位需会同主管部门、安保、生产技术部、车间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由安全部指定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管。

小修项目由车间安全员,维修工、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检修维护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做好安全检修记录。

车间负责人是本单位检修第一负责人,对安全负总责,安全员负具体责任。各检修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检修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责任。

检修项目车间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票证。检修类别和时间

小修:对设备的个别零件进行检修,基本上不拆卸设备的复杂部分,一般利用空班或交接班时间,由车间组织实施进行。内容包括:

更换已磨损的个别零件和填料。清洗不需大拆卸的个别部件。

更换部分润滑油和油脂,调整串动和间隙尺寸。对电机进行吹灰和干燥。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

中修: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解体检修。内容包括小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更换成套部件。清洗复杂部位零件。

更换部分磨损过限的轴承和轴瓦。

更换电机个别线圈和部分绝缘,对电机线圈进行涂漆烘干。大修:为使设备完全恢复正常运转和达到额定能力而进行全面解体检修。内容包括中修内容和以下项目:

更换或加固重要的大型部件。全部重绕电机线圈。

调整整个机械和电气操作系统。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4

1.总则

1.1为加强对高压设备维修的管理,预防不安全作业引发的打击、冲击、火灾、爆炸等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1.2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高压设备维修作业的管理,县域公司参照执行。

2.术语

高压设备维修作业是指在设计压力不小于10.0MPa的设备、固定式压力容器和移动式压力容器进行的维修行为。场站包括母站、子站、标准站、L-CNG站等,成员企业其他类似场站可参照执行。设备包括:压缩机、储气井、加气机、卸气柱、顺序控制盘、高压气化器、储气瓶组、缓冲罐等高压设备。

3.高压设备维修作业的准备

3.1凡属高压设备维修作业,必须按照本公司的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

3.2作业前应根据该次作业的对象和条件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出危害并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3申请人作业前应编制维修作业方案,包括组织安排、人员分工、安全措施等,包含拆除作业、恢复供气作业。

3.4作业前应由现场负责人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知晓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3.5现场负责人应对作业范围、环境、人员资质和状况、安全措施等全面检查,确认满足作业条件方可下达作业指令,并记录。

3.6应对承包商的作业人员组织专门的培训教育,并做好相关记录。

3.7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3.8对维修作业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器材设备应经专人检查,确认处于正常状态。

4.高压设备维修作业的实施

4.1严禁无证、超范围维修。

4.2作业人员严禁擅动作业范围以外的设备。

4.3归口管理部门人员指定人员实施现场监督。

4.4严禁带压进行维修作业,作业前属于维修范围的管道及设施必须卸压,且应检测压力并记录。

4.5能拆卸的设备应安排在非防爆区进行维修。

4.6监护人应针对安全措施进行专项检查,对作业过程进行监护。

4.7恢复供气时,要严格按照检修方案实施,全面落实安全监护工作。

4.8通气后要进行泄漏性检查;CNG压缩机工作前,要对压缩机进行人工盘车。

5.高压设备维修作业的结束

5.1现场负责人应会同有关维修人员确认检修项目是否有遗漏,工具和材料等是否遗漏在设备内。

5.2因检修需要而拆移的盖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设施要恢复正常。

5.3临时电源、临时照明设备、安全措施设备等应及时拆除。设备、地面上的杂物、垃圾等应清理干净。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应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

5.4现场负责人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等进行试压、试漏、试运行,并做好记录。

5.5维修后累计运行一定小时数后应对该次维修范围的设备应再次进行检查,具体由各部门根据设备说明书等确定。

6.现场应急处置

6.1现场负责人应明确作业人员的应急分工;作业人员应熟悉应急处置措施,会使用应急器材和物品。

6.2作业现场应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和物品,并建立清单。

6.3如出现异常情况,危及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时,运行管理部门现场负责人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停止维修,

设备维修管理制度15

为了强化班组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水平,保障文明生产,参照《绩效考核的管理(试用)方法》及部门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生产方面:

1、检查设备时,各检查人员一定认真仔细,在一定时间内若在本人所辖设备上发生较大故障,经分析由于检查设备不认真造成的,绩效考核扣2分,奖金考核视设备损坏程度。

2、发生不服从分配、完不成任务的个人,一次扣绩效考核10分,奖金考核50元。

3、在任何场合,检修期间都应遵守节约的原则,杜绝浪费,发现一次扣责任人1分,检修完毕后,都应作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凡不清理现场卫生,发现一次扣责任人2分。

二、劳动纪律方面:

遵守劳动纪律,不发生违纪现象,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1、迟到;未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到达办公地点或签到者,绩效考核扣1分,奖金考核20元,班车迟到不计。

2、早退;未按规定的下班时间下班包括在下班时间之前离开办公地点,并且没有下班前准时到班组签到者,绩效考核扣1分,奖金考核20元。

下班前签到时间为:上午:11:50下午:17:00

3、请假;有事请假1小时以内扣0.5分;2小时以内扣1分,超过2小时者按换休并扣2分;无故不请假者计旷工扣20分;如需要换休提前请假者不计。

4、工作时间不睡岗、串岗、脱岗发现违纪一次绩效考核扣1分,奖金考核20元。

5、上班期间喝酒、打牌的每发现一次,绩效考核扣2分,奖金考核50元。

三、其他方面:

1、卫生值日人员负责班组卫生的全面管理,若发生卫生差,扣当天卫生值日人员绩效考核扣1分,奖金考核20元。如果当班值日人员未打扫卫生的扣当天卫生值日人员绩效考核扣2分,奖金考核30元。

2、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勇于发现设备缺陷,积极参加危、难、险、重的工作,班组将酌情给予加分。

注:

1、对于违章违纪被上级部门考核的将加倍;

2、若有驳与上级规定的,按照上级制度为准;

6.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篇六

为了保证机台正常运行,积极开展设备预防性维护,及时维修保养设备,防止设备异常停机和故障重复发生,避免维修操作不当造成人身安全及财产损失,以达到消灭事故和安全运行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机电设备维修安全操作管理

3、责任者:

设备工程组、生产部及机电设备使用部门

4、程序:

4.1电气维修

4.1.1检修低压电器设备,应将设备停电后进行,并对可能送电和倒送电的开关断开,熔断器取下,并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

4.1.2更换供电电源装置时,必须关闭控制柜的总闸,锁上安全锁,维修人员负责保管钥匙,合闸前由2人检查电气装置安装是否合理,确定准确无误后方能送电。

4.1.3维修主搅拌、研碾机、灌装机时应切断断路器,锁上安全锁。

4.1.4在调味室、空调房或热水房等潮湿场维修电气都要先切断电源,不能停电时,至少有两人在场一起工作。

4.1.5停电检修时应先通知有关部门及时悬挂标志牌,以免发生危险。

4.1.6架梯登高工作时,应放稳靠妥,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如更换油炸段的照明设施

4.1.7清扫配电箱时,刷子的金属部分必须用胶布包裹。

4.1.8使用电锤、冲击钻打墙孔时,必须带好防护眼镜。

4.1.9拆除线路时,应包扎好线头,清理掉落的铜丝

4.1.10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必须停电后方准进行。

4.1.11不准带电作业,线路停电后,必须逐个验电,确认无电压后方可进行维修工作。

4.1.12注意感应高电压,不能绝对信赖绝缘体,不可完全相信装置,各种接地引下线在雷击时不可靠近。

4.1.13检修中,拆卸或组装零、部件时,要保护好易损件和绝缘层。详细检查零部件紧固情况和导线的绝缘有无挤压现象。

7.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 篇七

一、设备润滑管理

1. 企业对设备润滑管理工作的要求。

各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设润滑专业员负责设备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车间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润滑专业技术管理工作。每台设备都必须制订完善的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和要求, 并认真执行。各单位要认真执行设备用油三清洁 (油桶、油具、加油点) , 保证润滑油 (脂) 的清洁和油路畅通, 防止堵塞。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要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2. 润滑“五定”图表的制订、执行和修改。

设备润滑“五定”图表的内容包括:定点, 即规定润滑部位、名称及加油点数;定质, 即规定每个加油点润滑油 (脂) 牌号;定时, 即规定加、换油时间;定量, 即规定每次加、换油数量;定人, 即规定每个加、换油点的负责人。生产设备润滑“五定”图表必须逐台制订, 并和使用维护规程同时发至岗位。岗位操作及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设备润滑“五定”图表规定, 并做好润滑记录。润滑专业人员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润滑“五定”图表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随时注意设备各部润滑状况,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

3. 润滑油 (脂) 的分析化验管理。

设备运转过程中, 由于受到机体本身及外界灰尘、水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润滑油会发生变质。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 需定期进行过滤分析和化验工作, 对不同设备规定不同的取样化验时间。经化验后的油品不符合使用要求时, 要及时更换润滑油;对设备润滑油必须做到油具清洁, 油路畅通。

4. 设备润滑新技术的应用与油品更新管理。

对生产设备润滑油跑、冒、滴、漏情况, 要组织研究攻关, 逐步解决。油品的更新换代要列入单位的年度设备工作计划中, 并经过试验保证安全方可加以实施。

二、设备故障处理

1. 设备发生故障, 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应将能排除的立即排除, 并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2. 岗位操作人员应将无力排除的设备故障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 同时精心操作, 加强观察。

3. 未能及时排除的设备故障, 必须在每天生产调度会上研究决定处理方法。

4. 在安排处理每项故障前, 必须有相应的措施, 明确专人负责, 防止故障扩大。

三、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设备运行动态管理, 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 使各级维护与管理人员能牢牢掌握住设备的运行情况, 依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相应措施。

1. 建立健全系统的设备巡检标准。

要对每台设备, 依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 定出检查的部位、内容、正常运行的参数标准, 对设备的每一个巡检点确定出明确的检查周期。

2. 建立健全巡检保证体系。

生产岗位操作人员负责对本岗位使用设备的所有巡检点进行检查, 专业维修人员要承包对重点设备的巡检任务。各单位都要根据设备的多少和复杂程度, 确定设置专职巡检工的人数和人选, 专职巡检工除负责承包重要的巡检点之外, 要全面掌握设备运行动态。

3. 资讯传递与反馈。

对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巡检时, 发现设备不能继续运转需紧急处理的问题, 要立即通知设备管理人员或领导并组织有关人员处理。对一般的隐患或缺陷, 检查后登记入检查表, 并按时传递给专职巡检工。

4. 动态资料的应用。

巡检工针对巡检中发现的设备缺陷、隐患, 提出应安排检修的项目, 纳入检修计划。巡检中发现的设备故障, 必须立即处理的, 由当班的生产指挥者即刻组织处理;本班无能力处理的, 由单位领导确定解决方案。

5. 设备薄弱环节的立项处理。

凡属下列情况均属设备薄弱环节:运行中经常发生故障停机而反复处理无效的部位;运行中影响产品质量和产量的设备、部位;运行达不到小修周期要求, 经常要进行计划外检修的部位 (或设备) ;存在安全隐患 (人身及设备安全) , 且日常维护和简单修理无法解决的部位或设备。

6. 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设备管理部门要依据动态资料, 列出设备薄弱环节, 按时组织审理, 确定当前应解决的专案, 提出改进方案;设备薄弱环节改进实施后, 要进行效果考察, 作出评价意见, 经有关领导审阅后, 存入设备挡案。

四、结论

8.简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篇八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

0引言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强烈地依赖于设备的性能,这无疑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性能及维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仍普遍采用以时间为基础的传统计划维修管理模式,致使约1/3的工作量是由于时机不准而做的无效维修,开机率低,维修时间长,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煤矿固定资产中60%以上为机电设备,机电系统的费用支出已占成本的40%以上;另外,井下煤尘、瓦斯事故及重大火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电原因引起的。正是由于认识到设备维修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许多企业借助于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等先进手段,采用以可靠性为中心预防维修策略,使设备在一个相对延长的寿命周期内可靠地工作,并尽可能地避免了无效维修。

1传统维修缺点

1.1传统的维修工作

1.1.1计划性状态检修随着设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趋完善,按照在线监测和诊断装置所预防的设备故障状态,将维修的时间和内容确定下来,是从监测和诊断资料中取得的数据。经过输入计算机分析处理,预测设备故障,从而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制订出修理计划和措施,以利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消除隐患,达到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目的。

1.1.2事后维修故障发生后所采取的处理对策,属于被动的。由于多在无准备的条件下进行,结果难以做到完善和彻底。

1.1.3计划性定期维修强制性维修,虽然也依靠较为简单的监测手段,但主要凭经验确定检修周期的,不管设备在客观上是否需要检修,到一定时间就要一次检修,所以很难预防随机因素引起的故障,有时有过剩检修的情况。

1.2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第一,设备设计制造过程和设备维修过程的管理彼此独立进行,缺乏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技术、质量、耗能、费用等有关的问题和信息,未能通过适当的渠道,反映给计划、设计、制造部门,从而改进设备的性能。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设备的维修管理逐步从保证安全正常生产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设备管理却单纯地以保证生产为目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三,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把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分割开来,且偏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这与目前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体制相矛盾。设备的一生是不断运动的过程,具体表现为物质运动状态(制造、试验、使用、维修、改造到报废)和价值运动形态(或资金运动状态)。两种形态同时存在,并分别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支配。因此,必须掌握这种规律,才能达到设备的技术效能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采取的措施

为全面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煤炭生产的特点,结合当今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建立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自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的维修管理决策服务,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应用现代化方法,经济合理地组织设备的维修管理,将是今后煤炭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

2.1建立和完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标准包括各种技术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维护技术标准、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标准以及维护修理的各种定额标准等,形成科学的现代化维修管理制度。

2.2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性研究在煤矿机电设备设计、生产、使用、维护等单位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系统深入地研究煤矿机电设备故障模式、故障发生的机理、故障造成的影响;加强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的管理和数据的分析、整理;系统研究煤矿机电设备的薄弱环节,不断改善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设备的开机率和可用度。

2.3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的维修借助于监测仪器等硬件的维修是一种非常好的维修管理模式,运用得当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重点设备逐步推行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测技术,积极开发、推广、应用简易价廉的诊断检测技术和仪器仪表;利用计算机的一些特殊性能,对重要设备的异常状态迅速做出判断,及时报警和实现连锁停机;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从时间维修逐步过渡到状态维修模式,保证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最经济的设备周期费用。

2.4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由于我国现阶段煤炭生产劳动力素质较低,给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对设备的使用、操作不规范,进一步造成了设备隐患。因此,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

3结束语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水平的特点决定要对设备寿命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追求设备最佳综合效益和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应根据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健全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机构和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设备维修管理决策服务,并应通过组织企业各部门全员全过程参与设备的维修管理。同时,应用现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以及先进的技术,如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从而去报煤矿机电设备完好运行,保证生产。

参考文献:

[1]万长慈等.煤矿机电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9.

[2]本书编写组.煤矿机电维修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3]北京开采研究所.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实践新进展[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志愿服务嘉许制度下一篇: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