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24-08-10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精选11篇)

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3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

上海世界博览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在世界人民的期盼中,终于开幕了!我怀着无比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亲身感受了这次盛会。

进入世博园,来到亚洲展区,最吸引人的当然要属中国馆了。虽然,我很遗憾,没进入场管参观,但是,那雄伟的红色建筑,已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顺着世博轴游览车把我带到了欧洲。各具特色的建筑让我目不暇接。奥地利展馆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波兰馆外型不规则,表面布满了镂空花纹;“冰壶”形白色展馆——芬兰馆,宛如一座矗立于水中的岛屿;一座复古而创新的“藤条篮子”建筑便是西班牙馆;而英国馆看上去像一颗大蒲公英,又像一只胖胖的可爱的刺猬。我迫不及待地进入了一座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宫殿”,一个法式庭院把我带到了世界“感性城市”——法国。绿色的植物,动感十足的喷泉,庭院一角的铜铃让我流连忘返。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我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斜坡道的右边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而另一边则是一个很大的影像墙,投影上播放着让人垂涎欲滴的法式餐点。这时,几个可爱的机器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在橱窗内用不同的姿势向游客们打招呼,他们时而摆摆头,时而挥挥手。我用中文对其中一个机器人问好,他也连忙说了句:“你好!”听说,他们还精通几国语言呢?我想,他们一定是遥控机器人。可我四处搜索也没看见他们的主人。呵呵,看来他们的主人是他们自己呀!这几个机器人充分展示了法国科技的发展。

离开法国馆,我又参观了非洲几个国家的展馆。

世博会是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盛会。这次盛会,不仅让我了解了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及科技的进步,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全球人民都在为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着:低碳生活,节约能源,保护地球,让生活更美好!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快乐的海宝正微笑着向我走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2

当你置身于繁华喧嚣的都市之中,是否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模式带来的浮躁与压抑?当你面对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时,是否感受到内心微微的颤动?当你承受夏日灼热的骄阳时,是否想到南极的空洞正在悄悄扩大……

人类已经走到了分岔路口。城市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诸多的矛盾,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城市该何去何从?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了20xx上海世博,期待世博能给出答案。世博会向来是时代文明的集结地,是历史未来走向的指明灯,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适时的给出了解答。

繁华的大厦,喧嚣的街道,穿梭的人流,似乎这些就是城市的代名词。面对这些,我找不到幸福的温存。我坚信,金钱、地位、声望堆砌不出恬静悠闲的幸福,金钱可以带来很多,但那只是辉煌的外表,剥开那虚假的外衣,剩下的不过是空虚的躯壳。在我眼中,现代城市是无法给人幸福的。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走进了丹麦馆,比起其他精心设计的展馆外观,它的.展馆并不惹眼,但“幸福生活,童话乐园”的主题却被诠释得淋漓精致。丹麦海港水池的中央,小美人鱼安静得栖息,唇边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嘴角微翘的游人,踩着单车,缓慢而自在的前行,所有的烦恼疲劳的化作释然一笑。这不正是丹麦馆给城市的答案: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过后,放慢节奏,人们依然可以简单幸福的生活,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宁静、悠然。我的心微微一颤。

走出恬静的丹麦馆,夕阳已经昏黄,脑海中再次浮现出童年斑驳的老墙、宁静的小巷和恬淡的家乡。只不过,这次不再是对旧时怀念的酸楚,而是发觉现代城市也能简单幸福的欣喜。霓虹闪烁,不再是刺眼的光亮,而是幸福的福音。

此时的我,终于明白,白天在城市的快节奏中奔忙,为的是在夜晚能够安然的享受宁静缓慢的幸福;“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3

当鸟飞翔时,它不留痕迹,只是因为它不依恋蓝天,当鱼的眼泪被海水淹没时,只是因为它的生命还没有结束,当鹿挣扎着逃离森林时,只是因为它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只有地球...很久以前,在地球的一个角落里,有一片无边无际的肥沃土地,绿草如茵,柔软。

附着在草上的朝露在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耀眼。高大挺拔的树木也不甘示弱,正奔向无限接近天堂。周围有连绵起伏的山川和清澈的小溪。人们不禁高呼:“白鹭飞在西山前,桃花开,桂鱼肥。”多美的人间天堂啊!终于有一天,一群无家可归的人发现了这个仙境般的天堂,他们决定在这里生活和工作。

结果,树倒了,它们被用来建造房屋和桥梁……人们靠买卖和饲养牲畜为生。然而,草逐渐退化,树逐渐减少,不断有大量的外国人涌入,但他们都过着富裕和幸福的生活。小村庄的人们分享快乐和艰辛,这是一种快乐!但是好日子过了没多久,这个小村庄就被几个开发商看中了,他们建了工厂,挖了矿。他们没花多长时间就开始了,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就像春天的大风,在夜里刮起来,吹开了一万棵梨树的花瓣。”第二天,小村庄成了开发商和投资者的领地。今天,这个土壤小村庄已经不存在了。你看到的是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无尽的车辆,来往的人群,各种购物中心和娱乐设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小村庄呈现出新的面貌。相反,新的术语是城市,一个有现代气息的城市。然而,这里的人们并不快乐。

每天每个人都呼吸由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形成的汽车废气排放的废气。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下。以前,“水清石沉,鱼可数”,湖面上布满白色泡沫,“水葫芦”。许多生活垃圾漂浮在白色泡沫中,混有死鱼...这是我们居住的城市。

我只希望鸟儿飞过后不要留下任何痕迹,只因为它想整天游荡,当鱼的眼泪被海水淹没时,只因为水是清澈的,眼泪是流出来的,当鹿试图逃离森林时,只因为它被它的天敌追赶,毕竟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和人类...我们应该响应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一天,城市将停止沙尘暴,让鸟儿起飞,让绿色带着快乐的舞步起飞!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中国的城市人口或许仍低于乡镇人口, 但是就创造社会价值, 社会财富来说, 城市人口或者说生活在城市的人民显然是主体。这并不是说乡镇人口比城市人口差, 这跟人本身没有关系, 只是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 每个人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之间的差异。然而, 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对幸福是体验与乡镇人口却有很大不同。

生活在乡镇的人民对幸福的体验大多是与大自然的接触, 从而产生的对大自然与生活之间所产生的美的幸福的体验, 他们或许不能创造太多的社会财富, 由此他们也不能拥有更多的财富, 可他们却不失快乐与幸福, 这主要源于生活的轻松与悠闲。相反, 城市人口所能创造的社会财富固然较多, 他们拥有的财富也较多。乡镇人民吃着白饭青菜的时候, 他们或许喝着拿铁、威士忌, 两种不同品质的生活, 无所谓谁好谁坏, 只是看每个人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而目前从人们口中听到的比较普遍的一个词是亚健康, 这个词主要出于城市人民之口。紧张的职场生活, 无疑给城市人民带来巨大的压力, 每分每秒, 生活都以火车的速度在前行, 节奏太快的城市生活下, 人民对于幸福的体验就要来源于每个人对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适应能力有多强。

城市幸福感其实并不只是指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我们经常看到的城市幸福感排名城市其实是以整座城市的人口为对象进行调查的。在我看来, 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其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城市为每一位建造它的奉献者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比如说, 在城市, 生病了可以去比较权威的医院进行检查或得到及时的治疗;在城市, 你想要吃肯德基, 可以一个电话马上送到你家;在网上, 看中了一样商品, 轻轻一点, 就可以坐等东西送到家里。城市为人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是生活在城市的人民对生活感到幸福与否的重要因素。

或许有人会说, 现在很多城市人口都开始往农村迁移, 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些只是一小部分, 或者说这些只是发出一个信号, 未来的生活可能是乡村生活更受欢迎, 然而就目前的人口分布格局与趋势来看, 城市生活无疑还是更受大家所欢迎的。尽管现在城市房价这么高, 乡镇人民还是宁愿花费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到城里买套房, 一线城市的房价固然不再上涨, 甚至有的有轻微的下降,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线城市的房价达到了一个怎样恐怖的高度, 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却仍有上飚的趋势。由此种种, 我们均不难看出, 城市生活仍然是大众所向往的生活。

2010年, 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便是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世博会的主题。可见, 全世界对城市生活都是持以肯定的态度, 在世界范围内其他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里, 城市生活更可以说是全民生活, 乡镇不过是作为城市的一个度假村。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生活在城市之中, 感受着城市带给我们的一切美好, 我们也将我们的每一天都奉献给城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对于幸福的追求是每个人生活的意义所在。一个人若是对幸福都不能产生追求的欲望, 那么他也必将失去生活的一切美好。建设幸福城市则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一个宏观体现。

“城市化”运动

最早的大规模“城市化”运动或者说是“城市化”运动的雏形是14、15世纪在英国兴起的“圈地运动”。所谓的“圈地运动”其实与城市化运动有着很大的区别,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引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工业化发展极为迅猛, 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便将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将本该属于农民的分地和公有地强行霸占过去, 然后把强占过去的土地圈占起来, 剥夺了农民对土地原有的使用权、畜牧权、所有权以及共同耕地权, 从而将这些土地变为其本人私有的大农场以及大牧场。这便是所谓的圈地运动。

之所以说“圈地运动”是“城市化运动”的雏形, 而不将“圈地运动”等同于“城市化运动”的原因在于圈地运动并不具有现代化的人权意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完全是凭借暴力强取豪夺, 剥夺平民百姓, 这在现代的城市化运动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主要是从中国的造城运动开始。自从房地产开发成为中国的热点之后, 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便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连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一次世界银行的会议上都发表言论说:21世纪初期对世界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便是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和新技术革命。

城市化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已然不是什么新理论了, 众所周知的是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工业化、民主化和城市化, 可见, 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现代化与所谓的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根据某项调查研究显示, 日本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90%以上, 而欧美各国家的城市化也分别达到了80%左右。至于中国的城市化目前尚未达到40%, 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现代化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极为迅速地, 专家们表示,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中国人均收入的实际水平也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 所以,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城市化浪潮将席卷整个神州大地。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当中, 也凸显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不仅仅带来了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住房紧张以及交通拥挤等城市通病, 还带来了严重的关于阶级斗争的争论。我们说现代化代表的城市化运动与当初英国的圈地运动最大的不同是在于人权的充分保障。但是, 在中国的城市化运动过程当中, 农村和农民的利益还是不可避免的被侵犯。可以说, 今天中国的城市化运动也存着制造新的权贵阶级的现象。在过去的官场上, 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 大楼起一片, 干部倒一串。意思就是说, 在中国, 干部想要发财搞建筑就行了, 煽动城市开发, 是官员们“发家致富”的最好的捷径。

城市化虽然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可是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所必须经历的一个发展的历史阶段, 是必然要进行的一个阶段, 尤其是在中国, 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经过城市化运动。不能阻止我们便应该想想怎样才能使中国的城市化成为中国人的福音而不是灾难。

城市给人民带来的便利

首先, 城市生活中, 支付手段的多样化让人民享受着其便利所在。2014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相信大家也都看清楚一件事情, 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仿佛30年是一个轮回, 当初的三中全会上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而现在的国内经济又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旅程。但是目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与30年前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过去的30年里, 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可以说是高速增长时期, 而当下国内经济增长速度用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从过去的高增长降到了现在的中高增长。所以说2014年国内经济还在调整期, 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进入2014年, 在国内经济相对平稳的大环境下, 支付模式正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来进入革新时代。而近年来, 不断涌现的新型支付手段给支付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支付模式的革新进程已经不可阻挡。生活在城市的人民正好可以享受不断变得先进的支付手段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不管是市场上的消费支付模式还是新农合改革医疗费用支付模式的改革, 有一点都是不变的, 那就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或者说是好处。这里所谓的好处不一定是能够获得多少财富, 而是说可以通过支付模式的革新创造出更加便利的支付手段, 如此一来便可为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带来多少便利, 节约多少时间。移动支付手段必然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在未来的不知道多少年里, 也许我们真的可以靠一部手机在家里一直宅着, 再也不用去逛商场、逛超市, 在手机上看好要买的货物后直接进行交易。或者在外面看到了某样喜欢的东西, 直接用微信公众号扫描一下二维码, 便可轻松的将其带走。

当支付手段变得越来越先进的同时, 城市商业环境也开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所谓的商业市场环境, 我们从其本身的内容上来看, 可将其分为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市场社会文化环境、市场自然地理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等七大方面。而这七大方面无论哪一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都会对城市企业的发展造成很深的影响, 所以企业的相关调整变化一定要跟随商业市场环境变化的步伐, 具体的做法则是要密切关注上述七大方面, 从其着手, 在其发生变化时及时地做出相对的应对措施。

上面在说到支付手段革新的时候我们曾提到, 2014年国内经济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那么2014年国内商业市场环境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会在这样一个经济调整期采取大动作, 政治、经济、法律这三方面在这一年里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而技术、市场社会文化和市场自然地理这三方面无论在哪一年代都是相对较为稳定的, 最后剩下的就只有市场竞争一个较大因素。所以, 2014年国内商业市场环境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众所周知的是, 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又对企业形成了某种威胁。因此, 对商业市场环境的调查, 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只有认真仔细的调查清楚国内商业市场环境, 企业才能针对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从而来迎合消费大众。那么在商业市场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的2014年里, 城市企业的发展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造成损失。城市居民更不用担心企业因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动, 对居民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

最后, 城市居民生活中消费维权更有可能实现, 在乡镇生活中, 消费维权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在城市生活中, 消费维权却并不难实现。在中国, 人们一直没有消费维权的概念, 消费维权历程比较艰辛, 几十年前, 人们消费遇到问题只是自认倒霉却从未想过维权。直到24年前的3.15晚会举办之后, 生活在城市思想比较前卫的人们才懂得消费维权是怎么一回事并开始宣扬政府应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害。自此, 每年的3.15便作为全国消费者日。24年前的3.15晚会大家坐在一起还在讨论消费者的权益该不该有一个健全的体系去维护, 又该怎么样去维护, 维护哪些权益?而24年后的今天《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经出台,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体系已经建立的足够完善, 对于消费者的权益该怎么样去维护, 维护哪些权益?这些问题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都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中国能够有今天这样鲜明的消费维权意识是很不容易的, 毕竟几十年前, 连国家政府都没有想过要出台一项法律专门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消费权益。可是, 虽然不容易, 但前辈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毕竟现在的你消费遇到问题只需要拨打一个12315便能够很快的解决问题。这些年来, 中国消费者的维权之路虽然走的幸苦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城市幸福愿景

在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预计城镇化率将达到全民人口基数的一半, 由此, 我国也将逐步迈入城市社会。因此,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来说, 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便是城市幸福感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幸福城市的内涵进行阐释, 在我看来, 幸福城市的内涵应阐释为民生、经济、安全、人文和生态。这其中, 城市幸福感应尤以商业所带动的经济发展为重。

深思这些问题的同时, 我们应该对怎样推动幸福城市建设同时进行深思熟虑。幸福城市的建设, 应多管齐下, 在保证城市安全的前提下完善公共服务, 为实现富民优先而为劳动者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 践行低碳, 强化特色, 创新管理, 转变机制。

城市化运动的标志便是一个地区人口的变化, 而城市最初都是由农村发展而来。农村人口之所以向一个地区汇集而来的原因早在2000多年前便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解答, 他是这么说的,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 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可见, 城市是能够给居住在此的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的。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以“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由此而反映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一直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追寻着。可是, 世博会结束之后, 我们是否想过, 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了吗?生活在城市的人民真的是幸福的吗?如果是, 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抱怨自己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如果不是, 那么世博会提出的口号又有什么意义。我想, 这个问题应该是近百年来围绕在人民脑海之中, 使得无数热血儿女为之努力奋斗、寻求最终答案的难题吧。

2000多年前,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便提出, 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 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是人类不灭的精神信仰, 而幸福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都只是人们借以实现幸福的手段。由此, 幸福城市这个理念的提出是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的理念, 它是这个社会基本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是这个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政府落实正确政绩观的直接体现, 是国家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然而, 幸福城市与城市幸福感并不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概念。幸福城市主要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理念, 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一种目标;而城市幸福感则是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所有居民个体幸福程度的总体概括。两者在联系上密不可分, 城市的主题是人, 追求幸福城市即是追求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们的幸福生活, 没有城市幸福感便不会有幸福城市的产生, 而没有幸福城市也不可能会有城市幸福感的出现, 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在谈论城市幸福感的时候不能抽象地脱离了现实的环境、超越发展阶段空谈, 而应该着手于城市幸福感的对象主体, 居住在城市的居民个体, 结合个人的实际需要, 观察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尽可能的是幸福感的调查具体化、量化, 那么幸福感也将会变得更加“实在”。

在中国, 大大小小的城市总计有660余个, 这些城市有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也有如蚌埠、安庆这样的小城市, 两类城市因文化内蕴、城市规模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使得每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所以, 在追寻幸福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程序化公式可以让你照搬照用, 只有对幸福城市这个目标的共同追求, 结合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 做出最正确的追寻幸福城市应做的事,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过程不尽相同, 结果一样就行, 各凭本事。

近年来, 国内有很大一部分城市都开始着手追求幸福城市, 提出要建设幸福城市, 并且给幸福城市的内涵做出了一个自己的阐述。另一方面, 幸福城市的内涵比较复杂, 而幸福城市同时也是具有着城市系统的结构复杂性, 开放性, 功能多样性, 以及动态性的特征。

说了这么多, 无非不过是围绕建设幸福城市的话题。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讨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就是怎样建设幸福城市, 换句话说就是建设幸福城市的路径。1978年, 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 邓小平同志说, 中国现阶段的发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那么现在的中国发展可以说是已经找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那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错误, 人们不管干什么, 好像都是靠喊出来的, 真正去实践的很少, 浮夸风一时泛滥。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讲话, 他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党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可以见得, 幸福自然也不是靠喊出来的, 而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来的。

建设幸福城市我们自然也要胆大心细, 一方面我们要敢想, 俗话说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们应该对未来的幸福格局发挥充分的想象;另一方面, 我们更要会干, 想的再海阔天空不会干也是白搭。会干并不仅仅是蛮干这么简单, 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采取正确的措施, 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 为居民们创造出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实实感受得到的幸福。把原本只是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变成人们能够享受得到的现实生活, 从而得到人们心底由衷的赞美。

未来会怎样, 取决于今天我们的行为。这句话出自联合国全球人类住区报告《城市化的世界》。所以, 未来人们的幸福生活还取决于今天我们怎么去建设幸福城市。城市安全是建设幸福城市的首要前提, 所以一定要保证城市安全,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 从而形成高效合理有序的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和安全预警机制。建立起一个能够对城市突发危险作出及时应对措施的城市应急队伍体系, 主要以专业应急队伍为保障, 以各级应急队伍为骨干, 以专家咨询队伍为支撑, 以志愿者应急队伍为辅助。这样建立起来的城市应急队伍体系还是比较成熟的。对市场上各方面进行严查, 杜绝一切违规物品在市场上流通。尤其是食品市场与药品市场, 为确保市民的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应得到重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严把食品药品生产准入关和市场准入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放心的使用药品食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整治治安重点区域的重点问题, 从而使得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以及市场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民生是关乎人民群众是否幸福的重要保障。所以体恤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也是保证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完善公共服务的做法主要是对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投资, 最大化地将社会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具体的做法则是加大教育事业方面的投资, 使教育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 建设多层次优质教育体系。此外, 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 降低医疗费用, 解决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普遍现象, 让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能看得起病。促进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 建立健全的农村医保体制, 努力满足人们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要求。随着城市化的进行, 人们的住房也是越来越紧张, 所以, 住房方面仍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加大住房保证力度, 对于城市内的棚户区、林区以及危旧房等进行改造, 努力实现住有所居。

城市人民的幸福大多与就业有关, 所以, 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可能就是要实现富民, 注重就业, 保证居民的收入有所增加。政府要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积极促进就业政策的颁布, 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完善就业服务, 打造出令人民夸赞的就业平台。在此过程中还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就业问题, 如双失业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 给予特殊的照顾。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限高、促中、提低”的作用。尽快推进以家庭为纳税申报主体, 让更多的工薪阶层得到更多减免, 让更多的家庭得到更多的实惠。

幸福经济学

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研究领域, 幸福经济学无疑在近现代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它的研究主要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到如今, 已然经历了20多年接近30年的发展, 而在这短短的二三十年发展时间内, 这一学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绝对是令人毋庸置疑的。而当前, 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研究的主要内容还是对于幸福的测量和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

国内对于幸福经济学的研究毕竟时日尚短, 虽然取得的成果令人满意, 但是在研究视域的拓展、研究队伍的整合、研究方法的丰富和完善以及基础理论的建构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过, 国内幸福经济学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毫无疑问的, 一方面, 国内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 国内其他学科的积极广泛参与, 都使得国内幸福经济学有着蓬勃发展的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尤其是在20世纪中叶, 美国出现了一个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黄金时代的推动下, 美国国内的经济以火车的速度发展起来, 随着其国内的生产总值不断增加, 美国国民的个体收入也在随着增加, 人们的物质水平显著提高, 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那么, 美国国民的幸福指数是不是也随着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而有所增高呢?对于, 这个问题, 在美国的南加州大学, 著名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对幸福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 美国民众的人均收入虽然有所提高、生活质量也有所改善, 但民众的幸福指数却没有显著的提高, 于是理查德·伊斯特林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

“伊斯特林悖论”提出之后, 当代的经济学家们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兴趣纷纷被激发出来, 这便是幸福经济学研究的开端。不同于中国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尚晚, 西方国家对于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可谓是很早了, 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西方幸福经济学也已初具规模, 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范围, 都已是较为成熟并不断地朝多样化与更宽广的方向发展。而到目前为止, 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将幸福与经济放在一起进行探讨, 整个研究过程涉及到了经济学的方方面面, 幸福与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众多学者们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于是, 许多原本研究经济的经济学家们也都开始转而研究幸福。我国由于建国较晚, 对于幸福是研究也比较晚, 到上世纪80年代才有所涉及。由于研究基础比较薄弱, 研究资本又跟不上, 所以在刚起步时, 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可谓是举步维艰。然而, 国内学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研究, 他们首先从国外的研究成果下手, 主要是跟踪国外研究动态, 引进国外研究成果, 这样一来, 只要引起国内经济学家们对幸福经济学的重视, 便可以推动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 为国内幸福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做了铺垫。而对于幸福的研究则主要是从心理学方面下手, 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幸福感。

到了20世纪90年代, 国内的幸福经济学历经10年的发展, 终于在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主要的成果来自于对老年人以及大学生群体的幸福指数和影响幸福的因素进行的研究。而随着幸福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内研究取得的进展, 幸福在经济学领域内的研究更加受到广大学者们的重视。尽管经济学在这一时期对幸福的研究水平还很落后, 且这一时期内的作品文献也很少出现, 但是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却始终没有放弃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

90年代中期, 冯俊科出版的著作《西方幸福论》详细地介绍了历史上各种幸福观, 上至古希腊, 下至近代资本主义, 几乎所有的幸福观都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阐释。而整个90年代, 对幸福经济学的研究不仅仅是著作少, 连论文都鲜有可见, 学者们认为, 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应该也要做到以人为本, 而人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快乐, 所以快乐最大化是对经济学中“经济人”概念的终结性修正。

到了21世纪, 随着社会的前进, 对于幸福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尤其是我国国内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幸福的研究可谓是向前大大的迈出了一步, 研究范围拓宽, 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 这些进步都是巨大的, 而经济学对幸福的研究也可谓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之所以说幸福经济学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内, 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 并且在他们的努力下翻译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幸福经济学著作。在这批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当中, 除了有社会机构和政府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外还有一些高校的师生。除此之外, 这些研究幸福经济学的学者们在国内许多优秀的学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文章, 有关幸福经济学的研讨会也开始被召开, 并且有关幸福经济学的相关论文也开始出现, 凡此种种无不推动着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的迅速发展。

尽管90年代以来, 国内幸福经济学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国内幸福经济学领域的学者们并没有因此而自满, 他们仍然虚心的学习国外有关幸福经济学领域的研究, 紧跟国外幸福研究的动态, 与国内幸福经济学研究开端时相似地是他们仍将国外有关幸福经济学领域研究取得的优秀成果引进到国内, 然后将其与中国实际进行的幸福研究相结合, 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从专业角度来看, 幸福经济学本身便是将幸福问题转化成经济问题来对待, 用经济学上的知识理论来看待幸福问题, 从中发现并提出对提高幸福指数有效的建议。纵观幸福经济学在国内的发展, 自从80年代以来, 其无论是在实证研究方面还是在理论水平方面, 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而且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其学科导向作用也越来越强。

在对幸福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 我们可以看出, 有很多因素都对幸福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其中并不仅仅只有经济因素。比如说国内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幸福的研究便可以看出, 这其中还有社会人口学因素和体制性因素。其中, 社会人口学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健康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体制性因素主要包括政治权利的分散程度以及公民参与政治权利的程度等;而经济因素则主要包括相对收入、绝对收入, 失业、收入分配状况、通货膨胀、政府支出以及环境污染等。综合分析居民幸福影响因素的期刊论文按照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某地区居民或者是某一类人群的幸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另一类是对不同群体或者是不同地区居民的幸福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回首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回首过去的35年, 回首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我们取得的成就, 我们获得的经验, 我们汲取的教训。想想奋斗在第一线的前辈们, 想一想他们佝偻的背影, 想一想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 想一想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仍然南下考察。回首上世纪80年代, 没有电视, 没有空调, 没有冰箱, 没有洗衣机, 没有手机, 没有电脑, 没有……可那时的他们为了未来, 为了希望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着, 吃了多少苦, 流了多少汗, 忍受了多少辛酸, 饱尝了多少苦涩。他们没有怨言, 他们痛并快乐着, 因为通过他们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通过他们的双手才有了朗朗乾坤的现在。他们值得骄傲, 他们值得自豪。也正是有了他们, 让今天的幸福城市的建设成为了现实, 尽管全民幸福仍有很远的路程要走, 但我们坚信, 那一天终将到来。

2012年11月29日, 在国家博物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紧接着2013年3月17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 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次详尽阐述中国梦。自此, “中国梦”这三个字被深深地印在13亿中国人民的心间。中国梦, 在2012年提出来, 恰逢上海世博会举办过两年, 人们不仅又想起那巨大的主题词,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梦仿佛是为了提醒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要永不停歇。建设幸福城市, 每个人义不容辞。

我想, 等到全中国都能够建立起幸福城市, 人民的幸福指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将实现。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仿佛没有区别, 可我想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 而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心中小小的梦。改革开放35年, 我们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就是在追梦, 我们一直处于追梦的路上, 我们一直处于追梦的状态, 我们追的这个梦就是中国梦。怎样才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就是13亿中国人民每个人都过上小康、健康的生活, 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稳定, 幸福安康的状态。有人类生活的地方, 就有梦想飞翔, 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中国梦”超越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 以人们共同幸福与个人成功为目标, 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早日实现“中国梦”, 意义深远。那么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什么, 靠的不是中国梦三个字, 靠的是改革, 是开放, 是13亿人民每个人心中那相对来说小小的梦, 是每个人为了心中那小小的梦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只有每个人心中那小小的梦实现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会实现, 所谓的中国梦才会成为现实。

“中国梦”更像是改革开放35年的一个缩影, 它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 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更是在改革开放35年一代代先辈们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 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 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 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不移的沿着追寻中国梦的道路前进。

而改革开放35年来, 其实正是中国梦在一步一步缓慢地实现, 习主席在2012年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甚而自更早以来, 中国梦所蕴含的内涵便在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女的手中开始缓慢地实现。从1978年到2013年, 整整35年过去了, 想一想1978年的中国, 再看一看2013年的中国, 你会不会想这中间的35年真的好像是一眨眼之间中国瞬间就从丑小鸭来了个华丽大转身成为了白天鹅呢?就是这一眨眼眨了几代中国人多少的汗水与泪水啊。可看一看如今的中国, 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改革开放35年, 我们取得的成就在全世界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国有企业的改革, 民营经济的完善, 经济特区的发展, 医改的实施, 氢弹、原子弹的研制成果, 神五飞天都已成为历史,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 航母的顺利使用……哪一项不足以让你对着世界大声呐喊你是一个中国人。可是再看看现在, “台独”“藏独”猖獗, 钓鱼岛事件, 黄岩岛事件, 美国暧昧的立场,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每一项都足以说明当前我们所处形势是严峻的, 不容乐观的。但是, 有挑战也会有机遇, 前辈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开拓出这样一个繁荣盛世, 我们又怎么能畏惧挑战。我们只有勇敢的面对挑战, 迎接挑战, 在挑战中把握时机, 寻找机遇, 谋求发展, 以建设幸福城市为己任, 努力追求心中的幸福生活。

对于未来, 有向往, 有憧憬, 有迷茫, 有害怕, 但更多的要有梦想, 有规划。习近平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按此计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2021年实现, 距今还有8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2049年实现, 距今 (2013年) 还有36年。8年和36年都是我们的未来, 我们的未来是否真的如此恐怕只有到了未来的这一天才知道。但是, 改革开放35年我们从落后的“小村庄”成长为现在的“大都市”, 那么8年后我们就一定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6年后我们就一定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 那么我只想说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3.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三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继奥运会之后中国再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世博会,这游历世界159年、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的奇幻之梦,又一次在上海成为了现实,“城市”第一次成为世博会关注的主题。你可以错过过去的任何一届世博会,但这一次,你能错过这个缩小的“地球村”里展现的每一份精彩吗?不能!

在未来的184天的世博时光里,城色将在每一期都推出“世博汇”专题,将世博会的精彩呈现在读者面前,陪你一起领略生活的美好,而且我们相信,有一天世博的大幕落下时,这些杂志,依然能陪伴你一起回忆世博的精彩。

“城色·世博汇”,值得您持续关注!

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

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吉祥物:海宝 目标:邀请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

场地:上海世博会场位于南浦大桥之间,沿着上海城区黄浦江两岸进行布局。世博园的规划用地范围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东部分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为1.35平方公里。围栏区域(收取门票)范

围约为3.28平方公里。总投资180亿元人民币,其中基建投资90亿,场馆投资90亿。

世博会LOGO概述:

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

会 徽 图 案 形 似 汉 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吉祥物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跷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朋友们发出的真诚邀请。

上海世博会申办过程:

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

2000年3月17日,中国政府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时任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2001年5月,中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2002年1月30日,中国政府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申办报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全体大会并作申办陈述。

4.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四

梦醒了,放眼看如今的江南,经过千年的洗涤后,早已不似当年的古朴气息,此时已是充满高楼大厦的国际化大都市了。如此大的巨变都是由于“城市”这个现名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几千年的轮回后,终于守得云开见雾明。只见我国参加对外贸易组织,羡煞印度;只见那PDA总值直线上升,胜过德国;只见那“嫦娥奔月”,堪比美国;只见奥运会的开幕式,惊艳全场,只见那跨海大桥矗立上海芦潮港的东南展露雄姿……

但城市的.建设单凭硬实力是不够的,还要靠中国人民齐心协力,遵守文明礼仪,共创和谐社会,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城市。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文明礼仪之邦,一向很注重文明礼仪,这是建造城市美好生活的基础。中国提出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世博会的主题。

在的残奥会更是尽展了中国的文明礼仪,此次残奥会的主题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代表了我国向全世界伸出了友好之手,我国为残奥会运动员准备了最好的设备以及来自各地的青少年志愿者给与最好的服务,我国为了建设美好的城市生活以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而大家也在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而尽力。自倒计时以来,随处可见大都市里的那微不足道却又感人的一幕幕……

地铁里随处可见为老人,小孩,孕妇和残疾人让座位的青少年以及中年人;街道上随处可见志愿者在那里巡逻;敬老院里随处都能见到青少年志愿者为老人打扫房间,听到青少年志愿者陪老人说话解闷,给老人说笑话的声音,以及从房间里传出来的一阵阵和谐笑声,似乎在向外昭示着他们的喜悦;在社区中,大家可以看到各位已退休却还老当益壮的老人各自拿着铲子,油漆桶在刷墙壁上用油漆写的小广告,以及铲除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各位阿姨还在一起为宣传世博排演节目,到处去宣传世博会……

大家都在为迎世博,为创建美好和谐的城市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这一份份力是微小的绵薄的,如一粒微尘一般;但如果每一个人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呢?那样的话结果就会截然不同了。

5.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篇五

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它从一年一个样到三年大变样,又走到了现在的年年换新貌。这一路走来确实艰辛,可人们没有放弃,他们坚信:城市,会让生活更美好,更丰富多彩。于是,上海,它一步步向未来走去。从浦东的改革开放――金茂大厦、东方明珠塔,还有陆家嘴金客中心等许多宏伟壮观的建筑拔地而起,到轻轨、磁悬浮列车等轻巧方便而先进适用的交通工具,这些无一不证明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气魄与辉煌,它展现了城市对生活的重要性,展现出了人们向往美好未来的情感。

新时代的上海,它包容着万千的时尚和都市的前卫,当然,它更包容着对未来的追求。自从APEC会议成功地在上海举办,再自从的申奥到今年的世博会都表现出了上海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相信,上海会再次创造辉煌,再次向全国人民招手。

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它的美丽表现出了城市的繁华,城市的美好,城市的坚定,它的这种美无懈可击,所以愈来愈多的国际友人从世界各地汇聚到上海来享受它的魅力,领略它的独特风情,当然更多的是对上海所蕴含的神圣的追求。我想上海之所以能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好评,还因为它那与生俱来海纳百川的无穷气魄和翻天覆地的变化!

6.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作文 篇六

被物质环绕的人们似乎渴望逃离这令人压抑的城市生活;渴望跳出令人无法喘息的城市节奏;渴望置身于自然之中。远离烦恼、远离嚣闹。但,我想,总有一组人群不愿撤离,不是贪图这里的霓虹,不是贪婪那虚无的淘金梦,而是愿意聆听、懂得欣赏城市的美,来自城市生活的美。

城市的美,美在她快速而有序的生活节奏。流动的人群,强健有力的脚步声,为目标而前进的神情,川流不息……这来来往往的一切,仿佛正是这所城市正怦怦有力、永不停歇地跳动的心脏。聆听这样的原始的美、内在的美、城市的美,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

城市的美,美在她快捷、信息化的科技。不再是单一的出行方式,不再是为拥挤而伤尽了脑筋。一辆辆不同路线的公交从起点驶向终点;一辆辆出租车载着不同的个体驶向心中的目标;一列列列车满载着同向的人群轻快地向前迈进;一架架飞机实现人们的远航……感受这样的城市篇章,又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为之奋斗……

城市的美,美在她不经意间却最温暖人心。公交上,一个不多言语的让座,自然、大方、美丽。只是一个起身,一个交流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却给人一份最动容的感动;地铁里,不经意间留出的空间,供给他人,没有言语,没有计较,仿佛是应该的、仿佛本是那样的。一个闪身,一步后退,一个侧身。静静地发生、自然地发生,却是最安静的美……

城市的美,美在……

城市的美,美得自然、美得大方、美的令人温暖。正是这样动人、永不停歇的美,悄悄地幻化成飞翔的蝶,在生活中翩翩起舞,在城市生活中变得灿烂夺目。

7.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七

——4G+ 互联网, 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淮安移动与淮安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合作, 建设智能公交系统, 全市1300 多辆公交车已全部覆盖4G WIFI, 为广大的市民群众提供了优质、快捷的4G网络体验服务。通过对所有车辆GPS信息的处理, 可以实现公交车辆位置实时监控及科学调度, 并实时发布车辆运行信息, 民可下载手机APP查看公交车运行线路、到站预测等情况, 便于合理安排出行时间。智能公交电子站台涉及全市主要干道近60 多处公交站点, 候车乘客可通过站台电子显示屏实时了解车辆到站信息, 并体验免费4G高速上网服务。目前淮安智能公交系统日均体验人次超过20 万, 智慧出行无比便利。

——4G+ 互联网, 让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淮安移动为市城管局、盱眙城管局量身打造数字化管理平台, 整合无线采集、监督受理、地理定位、大屏幕指挥、协同工作、移动督办等功能于一身, 同时部署了30 多辆安装4G高清视频监控的城管执法车, 在淮安市区内安装60 个视频监控点位, 动静结合注视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并为每一位城市管理工作人员配备一台“城管通”4G工作终端, 指挥员、监督员、城管员通过指挥中心大屏、电脑、智能手机实现对网格化区域的巡查监督、信息上报、任务派遣、呼入立案、移动指挥、视频监控、政务公开等城市管理功能。一旦发生情况, 后台指挥人员统筹派遣调度, 工作人员现场执法时, 实时上传各类违章情况的图像、地点等相关信息, 可以做到“有图有真相”, 并第一时间传到后台中心, 取证留档、按章处罚异常轻松简单。淮安的数字化城管平台还拓展了对特殊车辆和场景的管理功能, 通过车载GPS和4G传输技术对渣土运营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追踪、测速, 监控其开关斗、抛洒、冒尖、带泥上路等情况, 联动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率。

——4G+ 互联网, 让碧水蓝天更加纯净

如今人们越来越体会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空气清水才是不可或缺”。每到夏收秋收的繁忙季节, 秸秆焚烧堪称空气质量的杀手, 苏北地区在此期间更是雾霾频发, 深受其害。为更好地协助地方政府治理秸秆焚烧, 依托中国移动江苏公司的千里眼视频监控平台和服务器, 淮安移动利用遍布城乡的移动通信基站, 将可以进行360 度旋转的高清观测摄像头安装于基站发射塔顶端, 全天候、全角度地观测安装点周围2-3 公里范围内的秸秆焚烧、夏秋收种以及督查人员到岗情况, 将视频图像等数据传回后台监控中心, 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大屏或者借助4G网络及手机客户端就可遥控监视, 及时调度防控和扑救, 足不出户、方便快捷。目前“蓝天卫士”已在全区覆盖80 多个乡镇, 基本覆盖90% 的耕种区域, 自从有了这个“新式武器”, 以往焚烧点“散、小、远”的问题现在都不是事儿, 一抓一个准, 监控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 老百姓再也不觉得天空整天灰蒙蒙的一片。借鉴“蓝天卫士”的成功经验, 淮安移动又在水源上动起了脑筋, 协同环保部门为淮安区、涟水、洪泽等地的工业园区和化工企业也装上了“千里眼”, 不仅可凭视频图像监控污染源排放, 还通过4G网络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水纹水质数据的监测、收集、分析和预警, 确保碧水常在, 饮用安全。

——4G+ 互联网, 让政务办公更加高效

淮安移动与淮阴区政府等部门合作共建工作手机平台, 并推广到下属机关事业单位, 将PC端的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等功能移植到手机端, 通过无缝覆盖的高速4G网络, “掌上办公”轻松自如, 随时可通过手机进行收发文处理、信息上报、政务公开等操作。同时淮安移动还充分考虑各单位的差异化需求, 对个性化功能进行定制, 比如为市检察院合作建设“阳光检务”工作手机平台, 在内部管理上, 实现了移动侦查信息查询、远程侦查指挥、辅助办案、办公自动化等功能, 800多名检察干警可一线随时办公, 提高了应对突发性事件和紧急性事件的处理能力, 在对外沟通上, 市民能够通过微信关注检务信息、控申举报、查询案件进度, 进一步提高了检察工作透明度, 实现对检查人员执法办案、遵章守纪的有效监督。

——4G+ 互联网, 让国家资源更加安全

土地、海洋、湖泊都是属于国民的宝贵资源, 不容任何私采乱伐。淮安移动建设“国土卫士”国土资源综合动态监测平台, 将公司高空监控、4G执法的视频资源与国土基础数据相结合, 安装点位400 多个, 不论是监控后台, 还是外勤人员, 都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对执法监察、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地政地籍管理、土地、矿产管理等业务进行实时在线动态监测和记录, 并予以识别、判断、处置。淮安移动为洪泽航道站建设的“航道站航道监控系统”对洪泽湖周边主要内河航道和危险品码头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调节航运船只进入数量、监控航道水位情况, 确保航道、码头安全和畅通, 配合4G执法终端实现辖区范围内湖运、河运船只24 小时全程监控, 协助海事部门救助船只50 余艘, 查处非法采砂船30 余艘。

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篇八

在世博会期间,许多记者为拍摄到理想的画面,背负沉重的摄影器材,多次蹲守在同一个场馆,寻找和捕捉富于表现力的瞬间。如徐家军多次前往英国馆采访,沉思冥想,用心感受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与生命最本质内容的接触,领悟到英国馆传递理念的精髓,凝练出“‘种子’带给我无限的遐想”。再如记者程敏,一头扎在浦西园区,拍摄了《可移动的“蜗居”很诱人》,把葡萄牙里斯本的展示案例“可运输旅游塔”——一座占地仅九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出来,紧扣住房、“蜗居”等社会热点问题。

佳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影像行业,积极参与了世博会“上海友好城市之旅——心系未来,影像联结上海和日本”的活动,通过影像的方式介绍与上海相交甚笃的日本各地风光,尤其是商业之城大阪,以及海港城市横滨,营造在日旅游的气氛。同时,佳能展示了其未来的万能相机。这款相机在拍摄视频时能够识别笑脸,具有将笑脸自动摘拍为静止画面的功能。而展出的高6米、宽27米的巨大山村照片,构成了会场内的一面墙壁。它是使用佳能EOS-1Ds Mark Ⅲ进行分割拍摄的390张山村照片,经图像处理,再用大幅面喷墨打印机imagePROGRAF印制而成。这幅照片通过佳能独特的技术,将每个部分的远景和近景都精确聚焦,在不使用3D技术的情况下,再现了富有立体感的空间。

此外,佳能(中国)为上海世博会会场内的“Abilia”(中文名:育乐湾)项目提供赞助。“育乐湾”是上海世博会内唯一的儿童职业体验馆,是本届世博会主题类活动“年轻的世博”中重要的项目之一。该馆以7岁到15岁的儿童为对象,设置了儿童希望了解的25种职业的体验馆,让儿童体验包括银行职员、警察、消防队员等职业。孩子们身着制服,佩带各种职业所需道具,体验真正的工作。在佳能(中国)有限公司赞助的摄影师职业体验馆,孩子们可使用佳能数码单反相机,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并可当场将在馆内亲手拍摄的照片用佳能打印机打印出来。通过这些体验活动,他们对佳能影像的优质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佳能(中国)还在上海世博会的主新闻中心设置了佳能专业服务(CPS)中心,向持有上海世博会采访证的记者和摄影师等提供数码相机、镜头及附件的清洁和保养服务。

世博会作为最大的造梦工厂,充分展现了科技魅力、呈现了科技文明。上海世博会上所展示的那些最尖端的科技发明、最先进的城市生活理念,让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对未来的城市生活有着更美好的憧憬。

欢聚是短暂的,但镜头所记录的影像是持久永恒的。在沉浸于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欢庆中,在分享新华社摄影记者成功报道世博会的喜悦中,受到世博精神感染的《摄影世界》杂志携手新华社摄影部多年的合作伙伴——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展示图文并茂专题“年轻的眼睛看世博”,不仅使人们开阔了的眼界,作为世博遗产的一部分,也为人类留下了丰富视觉记忆。

9.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优秀作文 篇九

从小梦想着去周游世界,领略各国的风光,终于,一个特别的机会来了!20xx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让所有中国人不出国门看世界。

世博会浓缩了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建筑方面,大大小小的展馆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先说说我们中国馆吧。从全景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上面一部分形成了一个倒着的立体梯形,全是喜气洋洋的中国红,显得气势宏伟,十分大气。建筑杆横着总共6排,边边角角的地方穿插在一块儿,增加了层次感。再仔细一瞧,每根建筑杆的侧面都有一个像印章像印章一样的图案,那图案有点像中国古代的隶书,我真有些佩服那些建筑师们,这么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可得十分细致!再说说另一个部分,就是那四根又大又粗的“擎天柱”了,其实也不过十四根大柱子罢了,但你可别小瞧它们,它们里面安装了12部电梯,通过电梯进入馆内,就能达到顶部的九格观景台。怎么样?从建筑风格就可以看出国家的艺术,其实,还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特色。冰岛馆是以典型的例子,远远望去,正想冰雕成的一副巨大肖像闪射出耀眼的光芒,玲珑剔透,就仿佛来到了一座冰川脚下。原来,冰岛馆的外墙是用冰岛火山岩,再利用了投影的效果,就会身临其境,另外,冰岛馆内的座椅等的公共物品都披上了“隐身衣”,都晶莹剔透,显得和优雅,有些飘飘欲仙的感觉;冰岛馆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可以感受到夏天的冰岛城。

刚听完这个,也许你已经大饱耳福了,先别急,世博会怎么会只有那么点花头?其实还没参观里面呢。

到有一个很有趣的馆,外形有一个巨大的可口可乐,不用说了,这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可口可乐馆。走进大门之后,便来到了快乐工坊。里面告诉我们可口可乐的“故乡”,它的“故乡”在美国,有一位药剂师,把可口可乐当作了提神药,发现它十分美味,他便风靡全世界。而且,快乐工坊还准备了一部6分钟的动画还有许多卡通人物陪伴着小朋友,怎么样?心动了吧,其实光光心动没有用,可口可乐馆专门有一项规定:游客在门口必须开怀大笑,达到一定分贝才能进入,快乐工坊内还有一些好玩的小展品。可见可口可乐公司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

10.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文1000字 篇十

一路上经过了两个小时的长途奔波,我们可终于来到了上海――上海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也可谓是“地广人多”的国家:从天桥俯视,人山人海;从天桥远视,却有着众多的高楼大厦与一望无际的大海!

盖了票,我们便进入世博园区。哇,人可真多!搭乘船到对岸,很多馆都挤满了人群,唉,没办法,只有一天的时间能去哪里?于是,我们先选择不用排队的“非洲联合国馆”前去参观。一进大门,就有一股祥和的气息朝我扑来――可不是吗,各国的非洲人都用热情的民族音乐来款待中国的来宾:如弹奏他们发明的“拇指钢琴”;打起“咚咚”悦耳的大鼓;还激情歌唱欢迎参观的人等等,各具独特,有声有色!哦,对了,有些来自非洲的自愿者,还特地的学习汉语,给我们当导游,讲述非洲各国的历史事迹,说得乐此不疲……从中我知道了非洲热爱和平,也特别热爱野生动物,这样的生活志趣真令我难忘!此时眨眼间已到了正午,本以为太阳会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可今日正巧,竟下起了蓬勃大雨来,我们吃了点心,就撑起伞马上赶往下一个馆去。

接下来参观的是“法国馆”,也是排队人数最多的国家馆之一。精致的外观下摆出几幅小孩子的画像,有的笑,有的哭,加上这雨水的冲击感,这些画似乎有了生气,笑得更灿烂,哭得更逼真,也难怪法国是这么一个具有强烈艺术感的国家呀!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我们到了法国馆的内部。在一层“夜景”笼罩之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投影仪放射的大屏幕,但画面中播的并不是什么好看的画,而是在法国的某个角落拍摄的真实的背景:一些人在享用甜品;几个淘气的小孩在追逐嬉戏……有的游客看了看,不屑一顾地转头就走,而有的人在细细体会其中的含义,我却想:也许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吧?接着,我们参观了壁画,巴黎美丽的城市风景,高科技机器人的精彩表演……我们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五彩缤纷世界当中,这里充满着无垠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熟话说得好:“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正因为这点,法国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充满艺术又发达的国家!

之后,我们再游览了热爱篮球的“立陶宛馆”,充满城市风情的“古巴馆”和热情似火的“加勒比联合国馆”。

11.低碳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篇十一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说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生活的一次革新,那随着近三百年工业文明来临,城市高度不断增加的今天,就可以称之为一次革命。因为,它彻底颠覆了过去城市简单轻松的内涵,转变为一个由水泥钢铁支撑的复杂的庞然大物。在这种变化之中,人类对城市的思索也在不断深入。

如果说,传统的商业贸易城市支撑了农业文明的发展,那么现代的工业化城市则支撑着三百年来的工业文明。人类社会几万年的农耕文明对地球影响非常有限,因为农耕文明与生态环境大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之后,短短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历程和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发展就消耗了地球资源的60%以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二氧化碳气体浓度人为地增加了五倍,使得人类的家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这一趋势仍将持续。与此同时,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城市发展模式应该如何转型?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采访,以图找到一条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低碳之路。

低碳城市我们必然的选择

中国城市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到2020年,中国社会将从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国家,转型为一个以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从21世纪初到2030年,中国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估计将达到4亿多人。

中国城市化进程必须解决经济、环境和能源相协调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城市化遭遇了世界上城市化前期和后期产生的所有问题和弊端:城市无序蔓延扩张、空气质量恶化、水资源供应短缺、交通拥堵、环境设施落后和资源浪费等。如果中国城市化不认真总结世界城市化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以人为本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那将给未来留下不可估量的隐患。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科会理事长仇保兴认为,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应对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我国以占全球7%的耕地、7%的淡水资源、4%的石油储量、2%的天然气储量来推动占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进程。世界上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人口巨大的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没有大量输出移民,而是关起门来搞城市化,把环境压力全部留给自身来承担。我国的耕地、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极为有限,但却肩负着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城市化使命,任务异常艰巨。这将迫使我国的城市化不能照搬美国的城市化发展模式,而要走内涵挖潜式的道路,如果按照美国模式需要“三个地球”来支撑我国的城市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对记者说,全球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世界城市发展模式面临着转型的抉择。中国城市需要积极实践、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低碳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多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思想,均反映了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协调发展、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的一贯立场。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率先向低碳城市转型的城市。在2001年北京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的29届奥运会申办报告中,就提出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在筹备奥运会的过程中,北京市为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做出了各种努力。大力植树造林,使北京市森林覆盖率达到近50%;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缓解出行压力;进行节能改造,降低燃煤使用;搬迁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北京的生活舒适度大大提高。但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以每天千辆汽车的增容速度,北京市的低碳道路还任重而道远。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因为响应“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每月少开一天车”的倡议步行上班,引起强烈反响。这个活动是响应绿色奥运的号召发起的,北京市79个车友会、33个大学生环保社、民间环保组织都积极响应,他们都放弃乘坐公务用车步行上班,要不就乘坐公交车下班。从那儿之后,杜少中对自己提出要求,每个月都会有那么几天采取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些绿色方式出行。

杜少中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在环境建设方面最大的收获,应该是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挑战,也是公众的环境意识还不够高。如果正是因为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改善、环境污染治理,才取得今天这样一个成绩;也正是因为我们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有待提高,所以在环境问题上,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想,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切切实实地推动污染治理、环境建设,特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大力推动公众参与。让公众在选择绿色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选择绿色的生活方式。”

河北唐山曹妃旬工业新城是一个按照现代低碳生态型城市标准建设的新型城市,它从设计伊始就遵循宽容、自由、文明的原则,在和谐、生态、可持续的理念下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城市功能的可持续性,以及生产生活的合理布局都将使它为以后的低碳生态城市创造典范。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科学家、政治家、社会学家和有识之士陆续提出了人类文明的低碳生态发展方向。在我国,近几年低碳生态城已成为各地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天津、唐山、株洲、合肥、深圳、保定、日照等城市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低碳生态城的目标,其中有的城市已经启动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有的开始着手编制向低碳生态城转型的工作方案。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号召能像低碳生态城那样在全国各地得到如此积极的响应,也没有一项活动能如此广泛、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对传统事物的认知。这意味着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低碳生态城市都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努力方向。

低碳发展城市管理者的“紧箍咒”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国内许多城市和地区对发展低碳经济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伴随着工业化,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产物。走低碳生态城之路,我国城市发展转型必须结合城市产业转型与低碳工业模式的建立,与低碳社会的建立相结合,形成政府引导与公众参与共同推进的局面,这样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目标就不会落空。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

告诉记者,城市是经济增长的基点,发展新型的工业布局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提供就业机会。依据区域发展规划中的环境生态容量和资源供应的限制要求,不适合在城区留存的工矿企业在搬迁过程中,要提高工艺和装置能效水平,减少排放总量。在城区的工业要积极发展和拓宽循环经济的路子,变废为宝。工业能源消耗要清洁化、高效化、低碳化。工业厂房的设计和使用也要符合节能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改变中国经济结构和降低能耗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电讯业和服务业等应在城市规划中得到重视,改变以往在城市规划中忽略第三产业发展布局和配套的局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认为,低碳生态型城市的规划指导原则是改变以经济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变革现有的城市规划系统,引入了新的理念和设计。中国城市规划带有刚性的性质,一旦形成和实施就很难改变。在区域环境和资源约束前导性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低碳生态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低碳型生态城市要高效地利用土地和能源。城市人口密度要适度提高,避免城市“无序蔓延”式的扩张。采用若干高密度的卫星城市,用快速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与主城区相接。城区土地要混合利用,以减少城市空间人群和物品移动所造成的运输能耗。发挥公共交通规划建设的前导作用,有利于成片的土地开发和有效利用,使交通设计考虑到居民出行的要求,并将新建筑物围绕交通结点密集开发,并结合公园、绿地等形成适宜活动场所。公共交通前导性发展的理念可应用于四个层次,第一个是城市群的综合发展与连接,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和广西北部湾经济新区等区域;第二个是卫星城与主城区的发展与连接;第三个是城区的成片开发与连接;第四个是社区的发展与外部的连接。

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好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那么,我们那些城市的管理者们能够采纳吗?他们的思维方向又是如何呢?

过去,我们衡量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唯一标准就是GDP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虽然从数据上可以表现出经济的增速,但却造成了很多地方官员唯GDP是举的政绩观,致使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上马,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中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评价体系和发展观必须要摒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北京市是记者了解到的最先在生态地区实施改变评价标准的省市。北京市政府规划中指出,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和延庆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对工业发展的要求是发展消耗低、污染少的都市型工业和现代制造业。北京市在对上述几区县的评价标准中摒弃了GDP指标体系,而将生态保护的情况作为重要考核依据。这种改变是实现低碳城市的保证。

黑龙江伊春市是一个以林为根本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以伐木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现在,伊春以生态为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低碳城市。这里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碳汇生产基地,仅小兴安岭林业每年碳汇就高达2575万吨。在采访中,记者感到这个森林之城仿佛处于一种负排放的状态中。

伊春市长王爱文告诉记者,为了彻底扭转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等多重矛盾,实现林区的可持续发展,伊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立市”的核心战略,明确提出了“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原则。通过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特色种养等生态型产业和循环型经济,彻底改变了依赖森林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单一路径;通过推进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改善民生,使职工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改善。

浙江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城市集聚能力的增强,义乌市统筹规划城乡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避免了垃圾发酵过程中的排放和污染。这也是记者了解到的第一个县级城市,为改善市民生活作出的低碳选择。

在四川内江,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秉承着农耕文明的田园生活方式。但记者从威远县的城镇旁看到很多耐火砖厂都粗放式的生产,燃烧后的煤和废旧产品在路旁随意堆放。这种不顾环境追求利益的生产,让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不得不引起忧虑。

记者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金华盛纸业有限公司和金红叶纸业有限公司采访时,没有感受到传统造纸业的刺鼻异味,也没有看到排泄而出的黑黑污水,干净整洁、鸟语花香、潺潺溪流向人们诉说着现代造纸工业的环保理念。

金东纸业总经理吴省芳对记者说,金东纸业在工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探索中,环保工程累计投资已达11.5亿元,约占企业投资总额的5%。虽然增加了经营成本,但是引进的整套先进清洁生产工艺,不仅使得公司的各项排废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节约了污染物治理的费用,而且整个过程资源消耗减少,减轻了生产对资源的需求压力。除巨额的环保投入外,金东纸业将对企业清洁生产、制程减废、节能降耗等工作进行“绿色承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气候变化与领导力:影响与创新国际会议”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节能减排问题是中国目前遭遇的很大挑战,唯一的解决路径就是转变增长模式。经济增长问题要分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来看,短期来看,经济增长需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来拉动,但是这“三驾马车”不能解决长期的增长问题。长期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自然资源等其他因素,而这些因素都要靠“科技进步”作为其推动力量。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加工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含量就尤为重要。目前正处于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政府、科学界、企业界等已对“应对气候变化必须采取必要措施”达成共识,中国需要可持续的发展,用知识来取代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创建低碳城市,正如吴敬琏先生所言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一定要牢牢把持这一观念,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

低碳生活市民每日的警钟

中国曾经有“自行车王国”的美誉。上世纪80年代,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曾是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蔚为壮观。但今天,我们看到城市的主要街道都让位给形形色色的汽车,供人们骑车行走的自行车道越来越窄了。

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既无污染排放、保护环境,也能锻炼身体,应该是城市居民的低碳出行选择。但今天时代的潮流已经转变成汽车观念了,年轻人奋斗的目标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当然,这种观念无可厚非,追求舒适的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作为政府要引导人们追求低碳出行方式,并为其提供便利。

杨富强说,在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依据城市规模和自然条件,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火车)、快速公交、普通交通的结合应用模式上,突出各自的发展优先次序。快速公交

系统(BRT)是投资省、见效快、舒适性较好的介于地铁和普通公交系统之间的一种新型运输方式。在近似于地铁的运力下,投资仅为其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目前快速公交系统已在北京、杭州、昆明、济南等城市建成运行。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正在进行规划和建设。城市发展和规划中,将小汽车作为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这种想法和做法一开始就错了。从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环境污染、公众身体健康影响、交通拥堵和石油消费来讲,小汽车出行方式太昂贵,又是问题丛生之源。小汽车出行的优点是便利和舒适,如果其他出行方式在这方面缺少竞争力的话,就很难改变人们既定的行为,放弃小汽车出行。城市的交通发展战略上,应采用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限制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率。同时,城市应率先大规模使用清洁的低碳燃料及新型环保车辆。

记者从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了解到,通过在城市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及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就可以使得我国在步入机动化的时代避免出现美国式的机动化。而美国式机动化的后果就是,一个美国人所消耗的汽油是欧洲人的五倍、日本人的七倍。如果我国能及时走绿色交通的道路,也就是在人们习惯使用私人轿车之前,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公共交通,将可以减少至少20%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普及节能减排知识与国家限制工业减排同等重要,因为家庭生活的低碳行动是必不可少的。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提出了《36项日常生活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提出了节能减排“小窍门”,简单易行,操作性强,不存在技术上的制约,人人都能身体力行。

贵州歌舞团的演员雷艳经常到各地演出,对于低碳生活她有着自己的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节约地球的有限资源,保护环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就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

雷艳告诉记者,她从一本书中看到平日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出门提前几分钟关空调都是低碳行为。因为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在保证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如果每人每年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节能约2.5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4千克。空调房间的温度并不会因为空调关闭而马上升高。出门前3分钟关空调,按每台每年可节电约5度的保守估计,相应减排二氧化碳4.8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7.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孙元庆同样是一个践行低碳生活的人,他告诉记者低碳生活其实很简单,比如每月手洗一次衣服,合理使用电脑、打印机,适当调低电视屏幕的亮度等都是低碳行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虽然洗衣机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但只有两三件衣物就用机洗,会造成水和电的浪费。将电视屏幕设置为中等亮度,既能达到最舒适的视觉效果,还能省电,每台电视机每年的节电量约为5.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3千克。不用电脑时以待机代替屏幕保护,每台台式机每年可省电6.3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千克;每台笔记本电脑每年可省电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1.4千克。不使用打印机时将其断电,每台每年可省电10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6千克。

这些数据让人感觉到低碳生活方式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一个事关地球的大问题。低碳生活不仅可以保护地球,而且还可以为自己切切实实省下一笔钱。举手之劳,利人利己,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绿色城市不是梦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2010年世博会将在这里举行。上海世博会打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向世人充分展示出一个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国家对城市的理解,只不过此时的城市应该是低碳城市。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建设的展示馆中,我们不难看出各种节能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运用。无论是中国、香港、澳门馆的环保设计,还是荷兰、西班牙等国的节能智慧展示都告诉我们未来的城市应该是低碳型城市。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高潮期。全国每年有1500万至2000万农民进入城镇,每年新建建筑约为20亿平方米,每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平均每年增长5%左右,与此对应,我国每年将消耗约占全球40%的水泥、35%的钢铁。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现在只有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城市空间结构有较大的可塑性,引入新模式来建设城市的成本相对较低。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认为:“我们建设还要发展,质量还要提高,出路就在于选择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问题,要全面推进建设节能,我们是有办法的,不是走投无路,所以对这个问题不能悲观,更不能因噎废食,总的来讲就是要推进全面节能。就建筑节能来讲,应该是一个系统,就是全天候、全寿命、全方位、全过程,全系统的建筑节能。”

李迅认为,发展绿色建筑是关系到我国节能长期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全国已建立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对比旧的标准,建筑节能50%,甚至60%以上。随着科学技术和新型建材的发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更新,将节约更多的能源。建筑节能的主要障碍在于政府监管薄弱和监管缺位,这种局面必须尽快得到扭转和改变。

仇保兴认为,我国地形复杂、国土辽阔的特点决定了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针对不同地域的地理地质状况、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来实行不同的生态城模式,科学合理地利建设新的生态家园,不仅可均衡我国城市化和生产力格局,而且还可以有效保护我国十八亿亩的宝贵耕地资源底线。在南方,可以采取遮阳、立体绿化等办法来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通过完善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来降低交通能耗,成为南方的低碳生态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北方严寒地区,实行冬季供热计量改革,可促进居民采用太阳能、地热能来替代传统燃料,以及调动业主改进建筑围护结构的积极性。在我国西部,50%以上的土地是沙漠和盐碱地、石漠化等不适合耕种的土地,在这些缺水的地方,节水和水的再生利用就成为生态城的基本特征。

此外,我国正在推行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园林城市的形态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与西方文化将景观与建筑物截然分离的理念完全不同。我国山水城市的形态强调山水与城市和谐共存,使周边的山水景观成为城市永续的、不断增值的资源。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形势强调对具有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和街区进行整体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把这些千百年来的优秀建筑和街区看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通过精心保护,可以永续地成为城市低碳发展的源泉。

上一篇:高二年级优秀生期末评语下一篇:高中化学的学习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