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导师工作手册记录

2024-07-08

德育导师工作手册记录(精选6篇)

1.德育导师工作手册记录 篇一

师:老师找你是想找你聊聊,你认为自己平时的表现怎样

生:低头不语。

师:不管你以前的表现好与坏,老师此刻期望你能认真起来,认真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其实你很聪明,此刻努力学习还不晚,我们还是能够透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未来的命运。只有认真的付出了,将来才能得到回报。学习不好,前途在哪里男孩子就应有职责心,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才能对其他的事情负责。期望你能成为一个男子汉,成为有用之才,为自己的前途打下良好的基础。

生:这时虽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已经在认真听并在思考。

(我明白我的话对他有所触动)

师:那我们此刻不要定太高的目标,第一步我们先争取进步,有什么困难能够找我,不要管别人学习怎样,只要我们比自己进步了就行,可不能够

生:没说什么,但是行为上我感觉出来他仿佛理解了。

效果:在这次谈话中,虽然没有说什么话,但是从细节上我感觉出他有细微的变化,从行为上不一样了,在我的课上认真了很多。我布置的任务他能动手作业,作业能交上,这证明只要耐心一点还是能够起到作用的。

2.德育导师工作手册记录 篇二

德育导师制工作模式是一名导师可以同时带5到10名学生, 导育过程的要求是每周至少1到2次和被导学生进行交流, 导师要及时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要求导师每一次都要有书面的记录并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要求导师每月至少1到2次与被导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帮助与指导学生家长进行有关的家庭教育;要求导师养成做工作记录的习惯, 完善工作记录袋, 主要是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德育导师的职责主要包括:关注被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上的动向, 帮助受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好的道德品质;关心被导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变化情况, 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指导;关心被导学生学业及个性特长上的变化, 有效地帮其改进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效率;经常保持与受导学生家长间的沟通, 保证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

那么, 就小学生而言, 笔者认为, 其提高德育导师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有以下5种。

一、坚持因材施导, 提高导育目标设计科学性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 即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通过模仿, 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同样, 在德育中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事实证明, 导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被导学生的各项实际情况后, 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导育目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不应该固定而应是动态的、分阶段的, 并且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且便于检测, 不能含糊、笼统、不易操作。

二、坚持因材选材, 提高导育内容选择正确性

导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 导育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导育内容与被导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 必然会影响其导育效果。笔者认为导育内容的因材选材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 即:系统性原则、务实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德育要增强系统性, 必须在基础理论性内容的系统性、稳定性、连续性上下功夫, 以克服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务实性, 导师须紧紧抓住被导学生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导育内容选择, 防止贪大求全, 华而不实;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创造性, 导师对传统的导育内容要大胆地取舍, 科学地“加减乘除”, 使导育内容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小学生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选择内容上更应注意, 多选取对比性较强的内容作为导师导育的内容。

三、坚持因材取法, 提高导育方法实施针对性

方法对于导育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 因此针对小学生选择导育方法就更为重要了。通常在工作中教师们选择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法等。说服教育法是我国目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广泛的德育方法。它借助语言或者事实,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进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说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而“身教”法是以导师的人格熏陶对学生进行导育。实践证明, 导师在导育过程中不重视自身人格修养, 不注重身教, 那么其结果必将是失败。合格的导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笔者认为导师必须要了解与准确判断自己所导对象的特点。同时, 对于现有的导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给予优化与整合。例如, 我们在选择方法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操作技巧运用到我们的导育过程中。

四、坚持因材施威, 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影响力

所谓威信就是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影响程度, 或者说赢得众人的尊敬和信任后形成的一种无可替代的影响。我认为导师树立威信可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德”立威。“德”是指导师的道德、品行、作风。《诗经·小雅》中说:“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意思是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 自然有人敬抑, 行为光明正大的人, 就会有人效法。二是以“识”增威。这里的“识”包括导师广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是衡量一个合格导师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 它直接关系着导师所导内容的优劣。三是以“信”取威。这里的“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任, 二是信用。信任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 也是体现人格力量的纽带。讲信用, 就是不食言、不说空话和大话, 信守诺言;对做不到的事情, 决不能许诺, 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只有这样, 导师才能树立较高的威信。四是以“绩”壮威。导师要努力工作, 争取获得一定的成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你所导的学生对你更加敬佩。五是以“情”升威。鲁迅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当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别人, 尤其是领导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哪怕是一个主动的招呼、一句亲切的寒喧、一句玩笑话, 都会使人感到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亲近, 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感情相通。

五、坚持导研联动, 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技巧

长期从事导育工作的导师更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并对其进行经验梳理, 这就是所谓的导育研的联动。例如, 案例反思就是促进自身导育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导育案例的书写格式主要包括案例背景、问题分析、施导措施、实施效果、案例反思等。这样用文字形式将其记录下来更有利于导师们导育技巧的提升。因此, 笔者建议小学的德育导师们要积极地参与导与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为易动情与易重情。因此, 小学的德育工作需要导师们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但是除了这些之外, 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对几个技巧进行完善。首先是表情技巧。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单纯是一个“纯认识”过程, 其接受教育的过程第一环节就是对教师教态表情的接收。因此, 导师身着得体、大方的服饰, 一副亲切、和蔼的面容以及充满期待的目光, 再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 其导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是导言技巧。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对于咨询师引导能力要求非常高, 德育导师的工作类似于心理咨询师。导师通过语言的引导使学生感官产生兴奋, 能强化受导学生的主观感受, 从而最终激起学生理智感的发展, 促进其快速地进入特定沟通氛围, 提高导师的导育效率。最后是导师的评价技巧。评价是德育导师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导育全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节。评价的有效性将会对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感达到激励与调节的作用。小学生更需要导师们的评价, 因为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心理需要。通常导师可以用“对”、“不对”、“好”、“不好”等简单词语评价普通的学生, 但是对于学校所分配的受导学生则要配以表情与手势, 多采用启发性、示范性的评价。

总之, 德育导师工作是意义深远且烦琐、复杂的工作, “责任心”是有效完成工作的保障。尽管导师的工作能力有所不同, 但其目的都是一个, 那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选导师和导师选学生要力争做到双向选择且受导学生名单要具体化, 即受导学生名单上除了班级、名字, 还应该交代学生的主要问题、受导方向。当然, 学校要多宣传与培养德育导师, 即使做不到每个教师都担任德育导师, 也一定要保证每个老师都很清楚德育导师是怎么一回事。当然,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全校教工大会;或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学校网站, 要求教师上网学习。当然,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德育导师优秀案例”的学习, 即看看别人都干了些什么。

参考文献

[1]刘莉.中小学德育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 2011 (34) .

[2]郭蓉.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教学与管理, 2012 (18) .

[3]丁银辉.加强小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0 (2) .

[4]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实效较低的成因分析及消解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7 (28) .

[5]卢勇, 何松毫, 杨璐.德育导师制内涵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2) .

3.德育导师谈话记录 篇三

地点:教室

谈心对象:孙晨博、冯光

谈心资料:走读生的迟到问题,因最近班里的走读生最近一段时间总有迟到的状况,找几个走读生了解一下具体状况并进行批评教育,然后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班级处罚规定.

★ 德育导师谈话记录

★ 谈话记录范文

★ 入党谈话记录

★ 诫勉谈话记录范文

★ 廉洁谈话记录范文

★ 谈心谈话记录范文

★ 工程部谈话记录 范文

★ 申请入党谈话记录

★ 谈话记录表模板

4.德育导师工作小结 篇四

张村乡校

魏仕玉

学校实行导师制后,在本学期我导师的对象是陈伟飞、范雪芬、张英杰等三位同学,通过各方面了解到,她在性格上比较活泼开朗,但是由于年龄比其他孩子偏小,自制力较差,比较贪玩,有懒惰心理,行为习惯不是很好,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时常和同学讲话,做小动作,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讲,作业经常抄袭别人的,回家作业也有很多次没完成,学习成绩很差。

我想,后进生并非天生如此,她发展到今天,应该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了这个想法,我就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对她的家庭情况作了一番了解。她的父亲在外工作根本没时间管教,母亲开理发店生意较忙,也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于是,我几次找她的父母谈话、沟通探讨教育孩子的各种策略。

经过努力和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在终于找到了她的原因所在之后,我就思考,如何来做进一步的转化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为了获得她的信任,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以朋友的身份与其交谈,开始几次态度有点畏缩,次数多了,关系开始融洽起来。随着交谈次数的增多,与我的距离开始拉近,也愿意和我说心里话了,在课堂上的自我控制力也有所增强,注意力集中了,作业也认真了,不抄袭了,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能跑过来问我了。

作为德育导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应孩子,特别是后进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为此,我就时刻关注着她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在学习上,让优秀生尽量主动去帮助、督促她完成作业;生活上,尽可能的多关心和帮助她;同时在课堂上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其回答;在其它活动中,尽可能的发挥她的优势,让其尽情表现,以增强其自信心。这样,在让她感受到集体温暖的同时,也使她开始具备集体荣誉感。

在多次和她的谈话中,发现她很有理想。她希望自己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如果以她现在的成绩,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我没有泼冷水,而是抓住这个契机,与她促膝谈心。提醒她现在应该把握好时机,彻底改变陋习;树立信心,埋头读书;刻苦努力,持之以恒;使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就一定能如己所愿实现理想。很快,她上课能认真听了,作业也基本能完成了,学习劲头也在慢慢上升,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现在的她,课堂纪律已基本能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养成,课后作业基本能独立完成,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她的各科成绩达到了她自己预定的目标。但仍不免会有些反复,对这些反复,一经发现,我将及时诱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崭新的她将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5.德育导师工作计划 篇五

大庙小学石素梅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个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让学生尊重、家长信赖、群众满意的教师队伍。培养出让社会认可、合格的学生。

二、工作思路

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准实质问题,实实在在工作,讲究实际效果。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全面推进学校基础道德建设。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

(1)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切实把德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健全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根据德育目标和德育工作内容,认真进行德育工作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继续以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充分利用早会、队会、升旗仪式、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模范人物和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好榜样,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建立班级学习标兵制度,班级黑板报要有本班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展示,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大力推进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3)各校在各班中开展“比学风、比班风”活动。制定并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估办法》,对班级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的考核,根据考核评比结果评选优秀班主任。

(4)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少先队和共青团是学校德育工作重要的宣传阵地,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龙头,继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大事着眼、小处着手,从做人与做事的角度,从新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高度,抓

紧、抓实、抓行为养成教育,纪律法制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通过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努力把基本做人与做事的道理转化为青少年儿童的内在品质,培养学生爱自然、爱集体、爱他人、爱自己的情感,从小做个好公民。

(5)加强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工作。各校要底数清、情况明,帮助他们解决上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加大帮困力度。

三、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内容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2、继续常抓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推行红领巾值日岗制度,深入实施体验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班级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路队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分值,每周汇总,考核优胜学生获流动红旗。对这二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使学生形成人人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道德、“十分好习惯”等基础行为入手,养成以下好习惯: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勤奋自强,天天锻炼身体;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3、强化“五自”教育。

“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是雏鹰行动的核心内容,已成为在青少年阶段所必需具备的素质。要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要积极并有针对性地讲解、示范、实践操作,使“五自”活动更具操作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渗透公民教育。

以育人为根本,继续开展“八荣八耻”系列教育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牢记公民道德基本道德20字(爱

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理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本学期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弘扬道德规范,塑造诚信形象”活动,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5、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师生演讲、参观展览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建立后进生帮教制,消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出现。

6、开展心理教育。

6.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德育意义 篇六

本科生导师的主要职责包括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辅导三个方面。学业指导是本科生导师最为重要的一项职责, 本科生导师对于学生的学业指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适应学习的指导。大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面对大学的学习经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 班导师应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性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变, 适应大学的学习。同时, 导师还应当对大学学分制培养模式、课程选择、选课方式等方面给予本班学生直接的讲解和指导。第二, 专业课指导。班导师通常为专业教师或科研人员, 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班导师应当在课下给本班同学普及专业基础知识, 进行具体有效的专业课指导及专业方向引导。第三, 科研指导。班导师应当依托自己的专业科研背景, 指导本班同学接触并投身科学研究, 指导大学生科研创新, 指导学生专业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职责, 是班导师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学涯规划、专业发展方向选择、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鼓励个性发展, 使每个大学生人尽其才, 发挥其各自的潜能。思想辅导职责是, 班导师要通过谈话指导、活动引导、言传身教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导师要引导本班同学明确学习目的和发展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和思想观念,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 班导师制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 其不仅对教学培养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也显现了其积极的德育功能。本科生班导师制在德育方面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坚持德育工作的“三贴近”。在传统仅仅依赖学生工作干部进行德育工作的模式下, 专职辅导员通常由于专业限制及工作繁杂难以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给德育工作“三贴近”带来了难度。班导师制的实施, 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班导师以指导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突破口, 以专业为依托,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特有的育人功能, 将德育融入到指导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 渗透到教学、科研各个方面。 (3) 同时, 班导师以他们的思想、学识和人格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笃学求知、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积极性, 为维护学校稳定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导师并非为德育而进行教育, 而是寓教育于指导当中。班导师制的实施真正解决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根本问题, 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班导师由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担任, 他们多半学历较高、职称较高、学术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生活阅历丰富。因此他们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感染力。现实证明, 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的德育效果通常不佳, 而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是润物细无声的。广大班导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班导师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和德育工作的说服力及感染力, 提升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本科生导师制实现了德育工作对课内与课外的有效整合与覆盖。专职辅导员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其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也有盲点和盲区,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在学生课外, 其对学生的教育很难覆盖到课内。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不可推卸的育人职责, 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 很多专业教师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意识履行这一职责。班导师制使得专业教师深入学生当中, 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和发展需要, 自觉有效地将教学与教育结合起来, 使教书育人能够真正实现。这样, 专职学生工作者主抓日常管理和行为教育, 班导师侧重学生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 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德育工作队伍, 实现了德育工作对课内与课外的有效整合与覆盖。

参考文献

[1]罗国基.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07, (29) :52-54

[2]刘锐.高校实施班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 2006, (7) :65-66

上一篇:学校2022教务处工作计划下一篇:电影服务器协议、架设及防范配置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