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2024-06-15

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精选13篇)

1.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一

从管理学角度看支队级党委书记领导艺术

公安边防部队支队级单位党委处于党在部队组织系统的第一线,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支队级党委书记是党委活动的组织者和党委日常工作的主持人,是党委“一班人”的核心,其领导艺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委领导作用的发挥,影响支队或边检站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成效。实践证明,要当好党委书记,成为一名合格的“班长”,不但要学会和掌握基本的工作方法,而且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

一、管理学和领导艺术的概念

(一)管理学的概念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臵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二)领导艺术的概念及重要性

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个人或集团在一定知识、经验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运用领导原则和方法完成领导任务的才能。它是领导者智慧、学识、胆略、经验和能力的综合反映,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产物。

管理学对于领导艺术重要性的论述:

1、一个组织的生存发展、兴衰存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策,取决于领导者能否审时

度势,把握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有胆略地进行风险决策。

2、合格的领导者本身往往又是创新者和改革者。当今的组织始终处于动荡多变的环境中,墨守陈规,不改革,不创新,一个组织将无法适应变化的形势。

3、一个组织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组织中各部门间的协调和配合,在分工精细的现代组织中,进行协调是件复杂又有挑战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有权威又有经验的领导者来组织协调。

4、一个组织的目标能否实现和其效益的好坏,都要依靠组织成员的工作热忱和奉献精神,要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领导者进行激励、鼓足人们的干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综上所述,精通领导艺术是一个领导干部成熟的重要标志,是组织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对支队级党委书记来说,提高领导艺术就是提高管理部队和官兵的能力,只有不断探索适应新形势的部队领导艺术,才能提高对部队全局工作的驾驭能力和领导水平,担当起领导部队建设不断发展的重任。

二、党委书记工作中应把握的问题

管理学提出,提高领导艺术要把握如下原则,一是服从上级领导,不要采取抗拒和排斥态度,设身处地从上级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二是一切以工作为出发点,心理上与人和善,友好相处,待遇上不争名逐利,不计个人得失,气质上追求异质互补,少追求同质共性。三是不搞人身依附、拉帮结派。四是同外界应当积极交往,不要闭关自守。按照此原则,具体到支队或边检站,党委书记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大局。

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在党委班子里是“班长”,按照工作分工,虽然主要侧重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部队文化建设等,但是作为“一把手”,涉及部队全局性的工作必须参与决策,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认清形势,时刻把握大局,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上级下达的命令要坚决服从,保质保量完成。

(二)讲求团结。

任何一个团体,只有讲团结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党委书记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使党委班子有引领力,使部队有凝聚力,使党员干部有执行力,使广大官兵有战斗力。所以,党委书记要千方百计使党委领导班子、广大官兵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达到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的程度,从而凝聚部队一切力量搞建设,谋发展。

(三)善于沟通。

一切经济活动、政治行为乃至文化生活,无一不是人与人社会关系互动的表现。随着边防部队参与社会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支队和边检站在维护驻地安全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党委书记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代表部队与地方党委、政府及驻地企事业单位、辖区群众对话交流,赢得支持、争取理解。所以党委书记要善于沟通、勤于沟通,做到有需求及时表达,有矛盾及时化解。

三、提高领导艺术的途径

(一)提高协调的管理艺术。

党委书记首先要协调好警地之间的关系。加强同上级领导单位的沟通,强化请示汇报意识,争取支持,同时多与群众沟通,积极了解群众诉求,发现问题,从而提高部队管理效能,提升工作层次。其次

要协调好班子内部的关系。要善于从思想上、工作上、权力上、心理上等诸多方面进行班子内部成员协调,使大家融洽共事,能力互补。同时要妥善处理与党委副书记之间的关系,做到以大局为重,不争权大权小,不争我高你低,在工作中认真商讨,积极交流,在成绩上主动让功揽过。三要协调好官兵之间关系。党委书记要明白领导权威不仅仅依靠权力,而是靠个人素养与人格获得的。所以要经常俯下身子沉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拉近官兵关系(要与拉帮结派区别开来),积极取得官兵的认同,不要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只有官兵关系和谐了,布臵的工作、提出的要求才会获得认同,工作也便于开展。

(二)提高授权的管理艺术。

党委书记作为单位的一把手,既要善于从宏观上理清思路,紧紧抓住带方向性、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的工作不放,又要能够从微观上透视规律,把握节奏,科学安排,抓好落实。在工作中,要注重抓方向、抓中心、抓主要矛盾。事关政策性、全局性、倾向性的工作和问题,必须亲自过问,做到心知肚明、心中有数。而对于事务性、一般性的工作和问题,应当放开。作为党委书记不应该、也不能够事无巨细事事都抓,但又必须关注事事有人抓。要善于授权。授权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对于党委书记来说,授权主要是表现在大胆放手、支持副书记和其它党委成员履行分管的工作,行使分管的职权。对他们分工范围内的事,做到不干预、不插手,只要不发生重大的问题,党委书记一般不要直接去管,而应通过各级、各单位、各部门一级管

一级、一级抓一级,同时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事事责任明、人人职责清。

(三)提高引导的管理艺术。

党委书记首先要善于用人格魅力引导官兵。党委书记的人格魅力能提高和影响部队官兵的能力。当官兵认为自己的领导很有魅力时,他们更有乐意接受命令。体现个人魅力引导作用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所以党委书记要率先垂范,努力加强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带头遵守部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工作上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生活上做到两袖清风、清正廉洁,切实用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品格和信仰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正直、诚信、坦然的品质等带动和引导官兵。其次要用创新理念引导官兵。党委书记往往先于官兵接触到新观念、新事物,而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思考部队的发展,所以,党委书记要用不断更新的观念引导官兵,激发官兵创新意识、创先争优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为部队发展增强活力和后劲。

2.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二

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 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 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 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在发生了多起跳楼事件后, 富士康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构筑“关爱圈”;加强企业基层组织;建设建设安全防护网;签定“不自杀协议书”。富士康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数度用“检讨”一词表态。但这些措施并未结束跳楼事件, 再继续发生几起跳楼事件后, 富士康公司企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郭台铭对接连出现的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表示道歉。郭台铭说:“大家产生冷漠才造成这些心理因素, 而这些呢, 我们是没有做得很好, 我们也没有在这方面, 可以说是有效地来防止。”富士康多名员工收到公司转发的一封郭台铭署名的“致全体同仁的一封信”。郭台铭在信中表示, 最近集团公司发生了多起坠楼事件, 给大家增加了许多压力与影响, 他本人也感到非常意外、震惊、惋惜和痛心。郭台铭说, 目前, 富士康集团正在通过完善员工关爱中心、设立员工关爱热线等一系列措施, 帮助有需要的同仁。作为集团总裁, 他感到压力巨大, 责任重大;他呼吁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来, 关心身边的同仁, 企业和政府需共同努力, 郭台铭在座谈会上表示, 集团将收回要求员工签订的所谓“不自杀承诺书”, 并且降低跳楼自杀抚恤金至适当比例。郭台铭说, 富士康是一家企业, 而不是政府机构, 有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但没有社会职能。企业的人文建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但期内急需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危机进一步发生, 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人际关怀。富士康将安排每50名员工组成1个相亲相爱组, 小组成员内相互关怀和帮助;富士康还计划寻找70名心理学专家进驻企业, 并在员工中培训1000名心理辅导师, 对员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跳楼事件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有大批富士康员工选择了辞职。根据一份民间团体亲身经历和实地考察后形成的“富士康情况报告”显示, 富士康平均每月要流失员工几万人, 而在跳楼事件频发的近3个月, 每月竟然高达5万人以上。

“我已经在这里做了有5年多了, 每天都重复着枯燥的操作。到现在虽然工资涨了一些, 却总是感觉没有出头之日, 看不到希望, 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富士康观澜厂区员工张金表示, 自己中专一毕业便进入富士康工作, 一干便是5年。前段时间频繁的跳楼事件发生之后, 他选择了辞职。

“工作感觉就像是一个机器, 流水线上单调枯燥的动作要反复不停地重复着。”对“十三连跳”, 已经回到湖北老家的张金显得并不奇怪, “在电视里面已经看到新闻了, 这是迟早的事, 光在我们组, 很多同事都做得很郁闷!但是没想到跳楼这么密集。”

二、富士康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规范伦理学学科, 是将普通规范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活动所产生的一门学科, 管理伦理学的任务是根据普通伦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各种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行为进行道德评价, 得出经济管理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并据此提出政策性的改进建议。道德决策和评价的伦理工具有功利原则、义务原则、权利原则和公正原则, 这些原则是思考利益相关者权益及处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常用的伦理原则。

(一) 问题

1、对员工缺乏人性关怀, 使用传统的

军事化管理模式, 违背了权利原则, 传统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虽然在科学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优势, 但在这种管理制度下的人往往就像一台不停运作的机器, 简单重复而且枯燥, 随着80、90后作为新一代劳动力的加入, 军事化管理, 严格的流水线操作已经和新一代的劳动力的思想和文化发生冲突, 笔者认为富士康在管理员工时违背了权利原则, 权利原则是指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那些重要的、规范的、合法的原则, 富士康有权利要求员工遵守公司制度, 但公司制度首先必须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 在不侵犯员工的基本权利的情况下, 如说“在这里你的任务就是执行”, 而富士康的管理制度明显不尊重员工, 侵犯了员工作为一个人基本的权利, 把员工当成机器, 而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 现在的员工又是从小在一个个性解放的社会环境下成长的, 所以当富士康用不规范的制度来管理员工发生冲突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2、富士康集团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

也承担了为员工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的义务, 富士康在这方面违背了义务原则, 义务原则指的是我们的决策和行事是否体现了那些和我们有直接关系、并且对我们有所依靠的人 (利益相关者) 的关怀。作为道德的义务原则必须符合以下三点:普遍推广的一致性和普遍性、尊重个人地位与尊严、为理性人所广泛接受。明显的是, 员工的跳楼除了不适应富士康的管理外, 还因为看不到未来, 看不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个人没有发展, 自然也就没有地位和尊严, 所以富士康也没有尊重员工, 这样的管理方法也不能普遍推广和被理性人广泛接受, 只是一味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造成大量员工的离职, 企业的声誉下降, 结果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应对措施

1、重建组织流程, 在提高生产效率

的同时要能让员工劳逸结合, 有张有弛, 适度地休息更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员工关爱中心, 当发现员工有

不良情绪时, 能够及时排解, 主动干预, 同时每个宿舍要选择一个有活动能力的员工来及时和室友和关爱中心联系, 搭建一个信息流通的平台。建立员工俱乐部和员工活动中心, 让员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事实也证明一定的娱乐活动有利于员工更好地投入工作中, 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建立新的企业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

要能感动员工, 要能让员工自觉将企业文化作为自己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要能使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相一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血液, 能指导企业健康成长, 从而使企业和员工能共创愿景, 共同提高。

4、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为员工的生存

和发展提高途径, 开展职业培训, 让更多的员工能知道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可以为员工提供多方向的发展途径, 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现代管理学认为:只有员工能得到发展, 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三、富士康危机处理的伦理问题和应对措施

(一) 问题

在富士康的危机处理中, 争议最多的处理就是和员工签定不自杀协议, 我们看到后来郭台铭表示集团将收回要求员工签订的所谓“不自杀承诺书”, 并且降低跳楼自杀抚恤金至适当比例。集团认为, 过高的赔偿金会带来负面的鼓励效应, 从这样的报道中, 我们也看到。富士康也意识到这样的危机处理存在问题。笔者认为, 这样的危机处理违背了功利原则、公正原则。功利原则是指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多好处。与经营活动的效用分析存在明显差别。不只考虑自身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成本与收益, 我们分析下签订“不自杀承诺书”的利益相关者有富士康科技集团、职工、职工家属、当地政府、富士康产品的消费者, 供应商, 当地媒体, 而该决策只考虑了自己单位的利益的保障, 没有考虑到已经损害了职工, 职工家属, 政府, 社会机构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职工家属不会同意, 政府的监督也会受到怀疑。违背了公正原则是因为不同的人应当不同对待, 每个员工跳楼的原因都不同, 每个事件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所以不能直接用同样的补偿来对待, 应当实事求是, 区别对待。

同时, 危机处理中一开始只是把这一系列事件看成是员工个人的自身问题。如果是企业的问题, 就可以从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的改善等方面入手。而郭台铭没有反思企业管理的问题反而到处请高僧做法, 寄希望于风水, 违背了义务原则, 因为把原因归咎于风水不好显然只是小部分迷信的人的观念, 不能被理性人普遍接受。

(二) 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在处理危机事件中首先要能遵循和普遍运用功利原则, 在决策时要考虑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这样决策才能得到推广, 所以应当调查事情经过, 抚恤员工亲属, 并适当关心其他同事的心理, 如后来的公开道歉, 给员工的公开信都是不错的方法, 并且与媒体合作, 澄清事实真相, 勇于承担企业的责任, 不推卸给员工和社会, 从而避免谣言和事件阴影的扩大。当然, 依靠“企业办社会”不太现实, 企业和政府应该合作, 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在富士康公司内建立多元化价值取向体系, 共同参与问题的解决, 否则就无法解决员工的多层次需求和避免悲剧重演。

全球的企业管理工作在发生着变化, 不仅仅变化而越来越难管理了, 其中一部分是原因是全球化, 还有就是变化的速度和技术的变革,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复杂全球供应链导致的, 以及创新的金融市场造成的, 以及组织需要更多的创新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纵向和更为官僚性的组织, 其中一定的原因还涉及到整个竞争的加剧, 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当然, 作为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根本的竞争力, 任何企业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离不开人, 离不开以人为本, 只有员工发展了, 企业才能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将科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 在不断提高效率的同时关注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注企业对社会的贡献, 实现企业作为社会一部分的价值, 只有这样, 才能杜绝富士康事件的再次发生。

摘要: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发生既有富士康科技集团内部管理的原因, 也有传统的代工企业科学管理和流水线生产与当代劳动力的特征相冲突的原因, 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会受到这件事的影响, 或间接地影响这件事, 包括公司、政府、媒体、受害者家庭等。文章试图从管理伦理原则的角度来看富士康的管理问题和处理危机时的问题以及改善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管理伦理原则

参考文献

[1]、宋王群.富士康坠楼事件调查[N].羊城晚报, 2010-05-26.

[2]、刘丽文等.生产与运作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韩剧的热播 篇三

关键词:韩剧社会学习理论集体无意识理论传受互动理论人本主义

0引言

“韩流的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末,由中国媒体第一次使用以来,在既往的数年间“韩流”这个词已经成为媒体常用的词之一。“韩剧”现象的产生是韩国成功的跨国文化传播行为的结果,是韩国政府十年来的文化产业战略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韩国现代影视文化作品杰出艺术创作水平的展览。1997年,讲述保守家庭和开放家庭之间联姻故事的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拉开了韩剧进军中国的序幕。此后,韩剧更是后浪推前浪,一波更比一波强,充斥着中国人的电视荧屏。《大长今》的播出,更是创下了韩剧收视率的最高点。是什么原因使得韩剧在我国观众中如此受欢迎?

1韩剧编剧非常重视与观众的互动,这是韩剧成功的内在原因

根据传受者心理互动理论,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受者需要不断进行以媒介符号为中介的相互之间心理上的动态平衡。在韩国,观众可以参与到剧情的编制中并对电视剧的剧情走向有不少的决定权。一般来说,一部韩国电视剧的筹拍周期为两年半,由电视台或者编剧确定好选题后,导演、编剧、制片人三方面共同策划剧本、选择场景,编剧甚至可以直接介入演员的挑选。剧组开机时,韩国编剧一般只会写好1/3的剧本,后面的部分则是根据拍摄进度边拍边写。在此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拿出已经写好的部分和观众座谈或发到网上,及时得到改进意见。编剧根据观众反馈的情况及时修改剧本来满足受众的收视期待,使观众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种传受间良好的心理互动是韩剧取得成功的内在机制。

2中国观众既可以从韩剧中了解独特的民族风情又可以寻找到文化上的共鸣,这是韩剧在中国流行的根本原因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指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心理积淀在现代人潜意识深处的反映,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现代人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集体无意识理论:其一是人类共性的方面:其二是民族性的差异:其三是同一国家内部因地域造成的区别。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就可以从另一角度理解韩剧在中国的流行了。

首先,韩国独特的民族风情,独特的“泡菜文化”,都在韩剧中有真实的再现,使中国观众真切的领会到异国的风情,觉得新鲜有趣:其次,韩国文化有着和中国文化共同的渊源。众所周知,中国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思想对韩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伦理已成为当今韩国维持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乃至与国家关系的粘合剂,成为朝鲜民族精神的动力,并通过传统社会形成朝鲜人的意识结构,可以说,儒教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作为一个轴心在韩国的思想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国观众在观看韩剧时没有太多的文化疏离感,相对多数西方电视剧来说,韩剧更能在情感上打动中国人。韩剧场景虽然很现代,但骨子里却很传统。剧中的男、女主角往往都在苦闷、彷徨中思考人生道路、生存价值;浓厚的家庭观念在韩剧中也是无处不在,让国内观众不自觉地就会平添许多亲切感。韩剧骨子里传统、朴实的基调,东方式的谅解与宽容,唯美的情调等,体现了许多东方式的伦理观念,这些都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十分吻合。韩剧在毫无掩饰地表露出自己特有民族情感的同时也将浓厚的中国传统思想带入故事中,正是这一点从本质上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收视心理,使得中国观众产生了文化上的共鸣。韩剧表现出的独特的民族性以及和中国文化的共性带给中国观众独特的魅力,这也是韩剧在中国热播的根本原因。

3观众可以从韩剧中寻找到学习的榜样。问题解决的方式以及宣泄情感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现代社会,媒介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使用媒介的时间多于人际交往的时间,媒介成为很多人获取生活经验、社会交往经验的主要渠道之一。韩剧的生活化恰恰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学习的范本。我们以韩国经典的家庭伦理剧《看了又看》为例进行分析。该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常化,平民化,力求最真实的再现普通人的生活,把电视剧的进展搞得看上去几乎等同于现实中的情形。一部韩剧看下来,可以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找到参考答案,了解到一些婆媳关系的注意事项,姑嫂之间如何相处,还可以完整地学到韩国泡菜、冷面的做法,甚至包括剧中男女主角的服饰打扮都成为观众学习模仿的范本,这一切仿佛一部纪录片一样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在休闲放松的同时获得很多日常生活的经验。人是社会的人,一种普遍的心理就是怕自己落单,当从媒介中寻找到同类时,就感到踏实和释然,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情感上得到渲泄。

4以人为本,以情动人,注重对小人物的关照

韩剧非常真诚的去刻画小人物,真实的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哀怨情仇,没有过分拔高也不会有意贬低,还原生活和人物的本真面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拉近剧中人物和每个家庭之间的距离,使观众感觉剧中人物仿佛就是身边的亲人或同事朋友。这种真正的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对人本身的关照,让人觉得温暖和欣慰。此外,韩剧最主要的诉求点就在一个“情”字上,多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以普通人的生活为描述对象,展现韩国人民生活形态以及韩国伦理道德现状。通过“世上惟有‘情难诉”这种模式来反映现代都市人在社会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感情上、心理上的种种矛盾纠葛和新的感受,真实而亲切地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理解的意愿,以及随着经济日益发达而变化着的伦理观念。韩剧中的亲情表现得很真实,有人性的善与美也有人性的自私与矛盾;韩剧中的爱情演绎得很纯净,这十分符合东方人内敛保守的性格,也使人产生对纯美爱情的向往与归依之情。这种真实的亲情和纯纯的爱情让人感动也欲罢不能。

4.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四

从存在心理学角度看死亡与意义

路易斯〃霍夫曼

(口译:Rob Bageant 整理:黄紫丹

译校:王学富)

我很高兴回到南京和你们在一起,最近连续几年都可以到这里来,我感到很荣幸。每年我都很期待来和大家在一起,这变成我生活中很有意义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也觉得我们在南京开始形成了一个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群体,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是通过一些人的爱心和努力形成的,特别是王学富博士。还包括很多人,也包括在座的所有人。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比较难以面对的,我们谈的是死亡。我们谈的死亡除了我们身边人的死亡也包括面对我们自己的死亡。按存在主义的看法来说,这两者有着直接的关联。关联是这样的,当我们身边的人死亡,我们会想到我们自己的死亡,同时也会想到我们最爱的人的死亡。这代表一种很深刻的损失(loss)和过渡(transition)。但是这个损失也带给我们机会。虽然这个话题有些沉重,但这不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希望我们能有机会讲到死亡带来的积极的方面。

我先讲一个我个人的故事,这件事让我学到很多关于丧失的东西。有些人可能知道我是爱狗的人,我的狗是我的生活、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展示图片)这是我的两只狗,你们可以看这些照片。上面的这只已经15岁了,它已经到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可以明显看出它老了,它走路很痛苦,精神大不如以前。有时候走到阶梯前,它会停下来看着我,再走上去。我知道它走阶梯很痛苦,每次它这样看我,都让我伤心。因为我知道,它感到疼痛,而且这也提醒我,它的生命快要结束了。所以虽然它还没有死去,我已经开始有了哀伤。我用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来面对这哀伤。我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让你们了解一些如何面对死亡的方法。

我要念一首诗。这首诗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和我的狗的关系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住在山的旁边,我们喜欢到山里去散步。在它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去山里散步,那是它最喜欢的地方。它小的时候,我们还住在城里,到了山里,它就很兴奋,跑来跑去,很开心的样子。但是,差不多一年以前,有一次我带它去山里散步,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走到水边,它很小心地在思考怎么踏进去,而以前,它都是跑着跳到水里去的。这次,我看它缓慢走过那条小溪,心里感到难过。当它走过那条小溪,我就跟它坐在一起,写了这首诗。这首诗现在还带给我很大的意义。杨吉膺博士(Mark Yang)很喜欢这首诗,但我不觉得这是一首写得多好的诗。但重点不是它写得好不好,重点是它有没有意义。对我来说,这首诗具有很大的意义。我很确定,即便在它死去很久以后,我还是会回想起这首诗。

这首诗帮我创造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意义,它会提醒我,Amaya(狗的名字)教给我哪些东西。我先念一念这首诗。

Aging Amaya,girl We walked paths today

We took so many times before Immersed in your joy, I watch

Your spirit still strong, yet

Aging…

Hampered, you limp through the same stream

You tromped through as a young pup Your zest now restrained By aging body

No longer knowing which season to shed Our walks shorter now

Me, sorrowfully content

With the last days of your presence 第四版

You, content to be in the nature

You soon will join 这是一首比较个人的诗。如果不认识Amaya,有些部分可能听不懂。诗里有一句“不知道哪个季节掉毛(No longer knowing which season to shed)”,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这种狗一般冬天毛很多,夏天会掉毛。但这种狗老了以后,掉毛的季节就会发生错乱。所以看到这个现象就知道它的生命快要结束了。Amaya的很多生活都包含在这首诗里,也包含着我的爱和哀伤。因为我跟它学到很多东西,它才对我那么重要,那么有意义。Amaya教给我很多关于做咨询的道理。我常常觉得很可惜我们不能跟这些动物学习咨询,它们做咨询都做得非常好,希望我们能跟上它们。

关于Amaya还有一个小故事。我是先有Amaya,后来才认识我太太的。Amaya跟我太太刚认识的时候,她们相处得不好。在我太太的文化里,是不允许大狗进房子里的,而我让Amaya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它有一种威风会让人害怕,所以她们的关系有段时间比较紧张。但是到后来,Amaya还是赢得了她的喜欢。我太太来自别的国家,她要有一种特别的签证才能留在美国。在我们还没结婚的时候,她的签证出了一点问题,这导致她不能在美国工作,而且有可能要离开美国。连续几天,她呆在家里不能工作,非常着急,郁郁寡欢。第一天她在家里呆着的时候,Amaya坐在她的旁边舔她的泪水。我太太就心软了,之后连续两天,Amaya一直跟在我太太身边,她去哪里,它就跟到哪里(生怕她会出事)。Amaya通常很独立,很少跟在别人身边。但是这次,它始终跟在我太太身边。这给我太太很大的安慰。Amaya不会讲话,但可以提供它的同在,可以提供关怀和爱。

我们人类常常接触有哀伤的人,却缺乏一些帮助他们的能力。我们一直不断找话题来说,我们想要解决他们的问题,想要做些什么„„我们越是用力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越是有一种孤独无依的感觉。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人能和他们真的一起存在(presence)。我们必须学习怎么培养这种跟人同在的能力。我们大概不会跟在来访者身旁走来走去,也不会躺在他们脚边,但我们可以用象征的方式来做这些事情,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和他们一起存在,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跟随他们,在跟随他们情绪的转变。就像Amaya带给Heatherlyn(我太太)的温暖,这个比讲话和解决问题来得更重要,不用语言也可以更有力量地进行沟通。我希望这个小故事可以让大家看到,她们之间的沟通其实是很深刻的,特别是情绪方面的沟通,但是他们并不用语言。所以我从这件事上学到很多,我就试着学习像Amaya那样跟人一起存在。所以,当Amaya死去的时候,我会感觉好像失去了一位老师,一位咨询师,最重要的是,一位伙伴和朋友。这个简单的故事包含了很多关于咨询、关于哀丧的东西。

我常常利用诗来教学,因为这可以用很少的文字创造很大的意义。即便我不念这首诗,也是想用这个观念来让大家了解咨询的一些方法,我们在咨询里可以用很少的文字来传达很大的意义。有一位存在主义心理学领域里很重要的心理咨询师,叫布根塔尔,他在做督导时,对他督导的人说:你每次说话不要超过七个字。他自己做咨询也会按照这个规矩来做。这个技术很难学会。当然,他也不是死板地强调这个技术,这里传达的是一种精神。他发现,如果咨询师在咨询中说太多的话,用这个方法是很好的教导工具。所以我也建议我的学生用这个方法,来把握这个艺术——用很少的文字来传达很大的意义。不管是在咨询中,还是在个人的人际关系里,这个方法都有效果。而且,写诗最能够帮助你把握这个精神。因为写诗可以让你在表达你的想法的时候有一些转变,而这个转变会带到咨询室里来帮助你做咨询。

另一个方法是,用象征的语言。我们在咨询中也是这样,和来访者互相创造我们自己的语言。我发现,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象征,这些对他们个人有着特别的意义,有的时候,它们是从梦里出来的,有的时候,是从他们自己的写作中产生出来的,有的时候,是我们咨询中谈的话。我会把他们这些象征拿出来用。

这两种方法都会让我们用很少的文字来表达很多的东西,而且也会让来访者们知道我们在专注他们,在倾听他们。我们必须真正关注来访者才能发展出这种能力——用他们的语言和他们沟通。我们要培养这个技术,让它变得越来越自然,我们就可以自然地运用。刚开始,这两个技术要刻意去练,练熟了就能自然而然做出来了。你自然地做到用很少的文字去表达很大的意义,你自然而然开始感到他们的语言。所以写诗可以直接在心理咨询里产生效果,也可以帮助你把咨询做得更好。我猜,如果你每个礼拜写三首诗,写上几个月,你自然就会变成一个更好的咨询师。写诗的时候可能不是在练习做咨询,但是你学会的技术会直接帮助你做咨询。

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面对死亡。我们要把健康和不健康的面对死亡的方法分开。今天上午我们会几次回到这个话题。但是,单纯把对待死亡的方法分成健康或不健康,比较容易导致局限,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断某个方法是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些东西有时是健康的,有时不是,在某种情况下是很健康的,在另外的情况下就不健康。这些都包括对个人情况和文化的考虑。有些面对死亡和哀丧的方法在我们的文化是健康的,在你们的文化里就是不健康的。还有一些方法来自你自己的文化,对你个人来说是有帮助的,但对他人可能不是这样。因此,我们面对哀丧要考虑我们的文化,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的文化会提供很有力量的面对死亡的方法和资源。但是我们也必须勇敢地走到我们的文化之外,从另外的文化中找到我们

第五版

需要的资源。我们也很可能从自己身上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源去面对死亡。但是,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辨别,哪些能真正有效地帮助自己,哪些不能。现在我们做一个小活动。

我要问你们两个问题,请你们写出几个答案。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要去找对的答案。请你们写出两种答案,一个是文化通常提供的答案,一个是自己通常提供的答案。

当你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通常听到和想到什么样的答案: My loved one just died.(我的亲人刚刚死去了。)I just found out I am dying.(我发现我快要死了。)

(互动环节:围绕问题探讨、提问、回应)

很多答案是共同的,不管是什么地方,什么文化。但是,虽然是共同的回应,还是有文化的差别。但总的来看,人类跨文化的反应总有很多共同点。

一个常见的反应是,面对他人的死亡,我们会想到自己的死亡和丧失。这是很普遍的反应,我们马上想到自己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也会想到自己也会死亡这个事情。你们听到最近的大地震和海啸的消息,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开始想,如果是我,我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我在那边有家人或朋友,我会怎么做?虽然有时候这种反应让我们痛苦,但常常会带来一些好处。这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帮助我们打开心门,对别人有更多的爱心和同理心。刚才你们中间有人说,想到自己家人死亡就不禁流泪,这就是很好的例子。这让我们知道,面对死亡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爱心和同理心。这是一种好的难过,这种难过可以用来让我们更会关心和爱别人。

我们接下来就从这些问题开始讲,还会讨论一些常见的答案。这些答案大致有三种,这三种答案在刚才的回应里我们都听到了。这三种答案,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不健康的。

有很多答案表达的是“否认”(denial)。比如说,有人说,这不是真的,不可能的。如果到最后一直使用否认,这是不健康的,但是在过程中或在某些情况下,却有可能是健康的现象。举个关于我儿子的例子。我儿子四岁,已经习惯我经常出差。我准备走的时候,他会问我“爸爸,我可以跟你去吗?”这次出来,我开始跟他谈话,说我要到中国去几个礼拜的事,我对他说:“我要离开几个礼拜。”我又说:“我会想你的。”在我离开的前两天,我跟他说:“我要离开,我会想你,你会想我吗?”他说:“爸爸,我不会想你,我只要爱你。”听了这话,我差一点都要拨电话给王老师(王学富)和杨老师(杨吉膺)说,那我不去了。这就是一种否认的表达,我跟他的这次谈话,明显听到他是在否认我要离开。对一个小孩来说,这可以说是一种健康的反应,特别是在一段时间之内。再过两天,他开始接受我离开家,我可以通过电脑和他谈话。但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不愿意跟我讲话,说“你回家我才跟你说。”但是到最后,我们还是要面对这个事实。不管我们是面对哀丧还是死亡,否认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是一个健康的反应。我们咨询师要对来访者有耐心,有些咨询师总想尽快把来访者推过否认阶段,让他赶快过去,不要再否认。有些咨询师就是要把这个否认打破,但是如果来访者心里还没准备好,这种急于打破“否认”的咨询就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要让“否认”服务于过程,而不是强求过程立刻出现结果。

另一种反应是采取行动(Action)。行动常与否认连在一起,有些人会通过行动来否认,以为采取行动就可以越过死亡。这个也要看情况看时间而定,当一个人被告知他即将死亡,这种否认可以给他力量,帮助他对生活做一些改变,使生活变得更好一些。当我们的亲友死亡之后,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方法,让我们可以熬过一段时间。比如说有些人不去面对自己的哀丧而去照顾别人的哀丧。在一段时间之内,这可以是一种对他有所帮助的方法。但是如果一个人一直在这里面不能出来,就会具有破坏性。

还有一种常见的应对方法,就是同理和同情(empathy & sympathy)。这通常是一种健康的反应,是面对事实的一个有效方法。但在有些时候,这方法也不是在面对死亡,而只是把事实摆在一边。有时我们对一个人说,“我可以看到你的痛苦。”但却不是和那个人呆在一起、一起存在的。你会想到,我最大的咨询师——我的Amaya,它的同理心就一直存在,它一直跟着我的太太。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回应会让你感到和那个人接近,你与他是一起存在的,而另外一些回应则会制造一些距离,使你和那个人变得遥远。在哀丧过程中,我们就是要与人接近。哀丧过程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们能够与也爱那个人的其他哀丧者更加接近,使我们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意义。所以,死亡也带来一个机会,让我们与其他认识的人有更深、更新的关系和意义。

最健康的反应是真实地面对死亡,这是正常的反应方式,它让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为接近。不大健康的反应是不接受事实,把它说成另外一件事情,因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这里要提供两个故事,它们代表两种不同的面对死亡的方式。故事里有两个人,都是我生活中的人物,他们都曾面对过即将死亡的情况。而现在,他们中间一个还活着,另一个已经不在了。过世的那位在面对死亡时,态度是尊重死亡,这也代表他生活的品质。另一位不管是面对生活还是面对死亡都产生了很多问题。过世的那一位叫罗伯特,是我的老师。活着的这一位,很想让我把他看作老师,他在介绍我时会说我是他的学生,但我却认为他没有教我真正的东西,甚至,我觉得他教的东西是不太对的,我对他所教

第五版

的东西着实有些担心。

我的老师罗伯特,过着充实的生活。他面对了生活中很多痛苦的事情,包括他第一个太太过世,他的一个孩子是残疾。在经历人生艰难的时候,他做的一些决定是要让他受苦的,却是有意义的。他面对的所有的一切,都让他觉得他的生活是很满足的,他和其他人的关系是很深刻的。他说:我已经到了某一个地方,死亡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还不想现在就死。他说,他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没有焦虑的,但我怀疑这一点。因为我看到,他在一些方面让我觉得他还是在挣扎。但到最后我看清楚了,他真的不怕死亡,只是觉得要离开家人亲戚朋友,对他是很大很大的损失,所以他会感到悲伤。他关心他们,希望他们未来都过好的生活。他能把这些都处理好,他很清楚他会很想念他的太太和孩子,还有我们这些很接近他的人。慢慢地,我也清楚了,他真的不怕死亡,只是对失去这些关系而感到悲伤。他很慷慨地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传给别人,让他们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他的这种精神尤其表现在他和我们几个学生之间的关系上。他很慷慨,把他的智慧传给我们,好像我们是他的孩子一样。他最后几年的生活,以他面对死亡的态度和心态,很明显让我们知道,他是在面对自己所有的生活。

另一个人,在外界看来是很成功的,他赚了好多钱,有很多的权利,影响了很多人,不管这影响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他有很多的成就,写了很多文章和书,但是你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觉,他缺少什么东西。他跟我说过一个故事,这让我更了解他这一点。有一次,他给一个学校捐了很多钱,原本那个学校说会把他的名字刻在一个建筑物上,但结果是,这个学校很感激他捐钱,却没有让他的名字刻在学校建筑上,为此他颇生气。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方法作为他的象征,让大家知道他做了哪些事。他总是说他认识那些多么有影响、有权势的人,但我们能看出,那些关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并不是深刻的关系。他的一生都在收集权利及其他一些他以为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到最后,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真正的意义。

我的那位老师(罗伯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准备了很多礼物给周围的人,但是另一个人,到了晚年却做了很多伤害别人的事情。他的生活方式是强迫生活有意义,而不是在生活中培养意义。他会把一些东西硬塞给你,如果你不接受,那是非常糟糕的。这种情况我曾经面对过好多次。他曾威胁我,说如果我不接受他是我的老师,那会有损于我的职业发展。当他身体不好的时候,他更会强迫生活接受他创造的意义,也就是在这个时段,他给别人造成了更多的伤害。

对我而言,这两个故事让我更加了解,在生活中意义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创造出来的,让我更加了解,意义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我的老师罗伯特很有名,那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生命影响和感动了很多人。我所到之处,总会碰到他的同事、他的学生、他的来访者,他们都会异口同声讲述他的好。他没有得过大奖,他对这个也没有兴趣。更有趣的是,他老了之后,在同一个大学,那个建筑物上刻上了他的名字。我知道后,就去跟他说,他说,这个不重要,只是一堆垒起来的砖头而已。他不在乎他的名字刻在什么建筑物上面,他在乎我们这些学生到他那里去看望他,跟他谈话。我还记得,他临终前,我去看他,他的脸上流露的就是那种开心和兴奋。他周围的人都说,“他对你回来很兴奋,比那个建筑物刻他的名字要兴奋得多。”他这个人很了解深刻的、持久的意义是什么。而另一个人,一直追求大的成就,但一直没有找到他心里真正要的东西。他到错的地方去找他想要的,他只是关注自己的成就和地位,没有关注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我们作为咨询师,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我们可以帮助来访者降低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在生活中变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让他们通过咨询在生活中取得成就。但是,这些成就能够帮助他们面对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死亡吗?这个成就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更为持久的、具有滋养的意义吗?如果不是这样,这种咨询到底有什么价值?我觉得难过的是,大部分的咨询师没有用心去帮助来访者真正面对生活和死亡。很多传统的心理咨询是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但在人类存在方面却没有多大的价值。可能我这样说夸大了一些,但我觉得强调这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我用这些激烈的语言能够帮助一些咨询师真正开始思考,开始有意识地去帮助来访者真正面对生活和死亡这些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那么这样的语言是值得的。

我这里做一些总结。我们怎样面对死亡,不管是我们自己的还是身边人的,它关涉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怎样活着,好好活着。我们不仅按照社会标准去生活,而是真正去生活,用一种接受所有生活的生活方式去生活。不管是生活还是死亡,我们都是真实的。如果我们对生活或死亡不真诚,骗自己或骗别人,都是没有用的。当我们真实地去生活,就能帮助我们面对死亡。我们需要建立而且保持真诚的关系,因为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最重要的面对生活和死亡的方式就是建立和保持这样的关系。到最后,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和他人的关系更重要。所以我们说,存在作为一种咨询方法,是以意义为根基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以关系为根基的治疗方法。如果没有关系,就谈不上治疗,也谈不上意义。因为关系本身就是意义的来源。如果我们很真实地生活,真诚地保持一些深刻而有意义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意义,就可以安心地面对死亡。

5.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五

论文关键词 传播心理学 舆论监督 新闻误读

论文摘要 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发布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发布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发布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发布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发布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十字检查违法奔驰越野车时,被拖出约20米后甩在马路上,该车从她胳膊上碾过后扬长而去。在2011年11月14日,有用户发微博,称“前日,西安警花张昂拦截高官车辆手臂被碾断,肇事车号牌属于陕西华阴市副市长”。经查,该信息有多处不实,案件实际发生于去年4月,肇事车辆系套用副市长车牌号,车主是公安部B级逃犯,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5日13:24,已注销微博用户账号。

诸如此类的民生新闻,有时候是真实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经过一些传者的加工制作又成为新的“新闻”在坊间流传,成为不实流言,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影响力大于原新闻,更有一些名人也被牵扯其中,随着中国市民阶级舆论监督群体的不断壮大,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微博运用广泛,众多网友对这样的不实信息大多没有做出深入的了解调查,很容易造成错误信息传播扩大,误读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什么会出现误读这样的情况呢?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改进,是否应该在各大网站或者公共媒体机构中设立相应的辟谣窗口呢。

一、新闻传播的信息误读现象出现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在一定程度上会遭到扭曲,信息中也会混入噪音,影响传播的效果,甚至让传播结果往刚好对立相反的方向发展,之前传播目的达不到。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噪音干扰有多方面原因,噪音在通道中产生各种影响,造成信息表达意思出现偏差,对受众造成不良影响。在社会化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信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这样的不实信息或者经过改编已经扭曲的信息在经由受众的传播后波及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

在《别克撞上大货车 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此篇报道中,户县县长这样一个职务头衔就是一个新闻卖点,这一地方政府要员职务头衔在人们心中有一个大致的社会印象,这类人员平时的行为和做法在人们心中会留下一个刻板标杆。作为县长,是一个国家政府工作人员执法行政者的形象,人们往往愿意看到的反而不是这样的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对受众的吸引力更大,给信息的扭曲提供了心理准备和动机。

作为一件发生在2010年8月19日的助人为乐事件,试想,主人公若不是户县县长或许关注度不会这么高。正是这样的高关注度的新闻才有形成更多更广传播效果的可能,因此流传次数比同类“助人为乐”新闻更多,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影响和“改编”的可能性更大。在传播平台上,各个社会受众的心理关注程度受到自己知识水平和自身行为感受的影响,受到刺激物的影响,对自己看到的新闻进行心理加工和期待,传播心理学中的启动效应正是如此,人们认识新闻并不只是单方面接受,而是根据新闻本身的事实结合自己的实际心理和已有知识。

二、受众的心理改变与再次固守

(一)受众的心理改变

这样的误读多是在感官和明确文字刺激下形成的,新闻图片中,县长救助的姿势和身边围观的群众,加上拍摄的角度,以及近几年的社会传闻渲染,加上社会舆论背景。经过读者自身实际经历和思考,渐渐地产生了误读的苗头,自身启动效应就会慢慢产生出作用,读者内心的作用会自发的扭曲新闻,逐渐受众信息固着,不愿意相信真相。让新闻更加的符合自己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内心塑造的真实和真相剥离开来,前者能更好地和自己的内心需求融合为一体,得以保留。后者不能,则经常被减少甚至抛弃。

根据这样的一种现状,例如当下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网络媒体微博软件平台的维护管理单位更应该引起重视,有足够充分的准备让谣言止于一定群体、一定范围。时刻提醒自己作为管理者身上的责任,切实做好把关工作。

参考资料:

6.从CEO角度看呼叫中心管理 篇六

从CEO角度看呼叫中心管理

电话营销呼叫中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在招聘电话销售代表(TSR)的时候,要考虑那些因素?寻找呼叫中心基层管理人员的时候,是内部提拔还是外聘?电话营销与信函的结合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电话—信—电话”(PMP)方法中,有什么注意事项? CEO在呼叫中心的管理中应考虑那些问题?

电话营销呼叫中心可以帮助你(CEO)达到如下目标:使用专业的电话营销技术,你可以在任何一天把你公司的故事告诉成千上万的人;你的公司与客户建立了“个人关系”,公司的使命和远景会在电话交谈中传达给用户;大量的市场调查数据可以快速得到,轻松掌握市场的趋势,并依此找到特定的消费群,销售就可以直接通过电话而实现;客户会立即对你的促销产生反应,而且反应的结果常常是立即给公司带来了收入。当然,每次促销活动都是各不相同的,每次活动的结果取决于其目标和运作。因为电话营销可以使你的公司接触面大大增加,很明显这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利润。

首要因素:人力资源

电话营销呼叫中心成功的关键,与任何一个公司一样,取决于它的“人”。电话销售代表(TSR)与主管都必须是高素质的人。在招聘TSR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选择,要考虑到电话销售的方方面面。要选择那些热情的人,不要那些说话带脏字的人;要有事业心的人,不要孤僻的人;要献身事业的人,但不要那些自以为是的人。TSR的工作压力大,比较乏味,而对服务的要求很高,所以必需这些满足特定要求的人才能胜任。当然声音通过电话听起来要另人愉快是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好的TSR是你企业的一项资产,所以随时可能会被别人“挖”走。国外的经验表明,呼叫中心65%的成本是人力资源成本,TSR的流失是企业非常头疼的问题。国内的呼叫中心还需要对TSR的素质给予更多的关注。

要保持呼叫中心的效率,管理必须持续衡量员工和她(他)们的生产力水平。不间断的监听是主要的衡量方式,因为这样可以使管理者随时知道现状。为了衡量生产力水平,要衡量所有员工的出勤率、所承担的责任、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水平。必须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因为如果所有级别的员工都具有和你(CEO)一样的目标,公司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员工士气,新的主管和经理最好从内部选拔。现有的员工了解公司的使命和远景,对每一天要做的事也是非常清楚。这种机制激励那些想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员工。当然,直接从外部聘请有经验的人做管理人员在管理学领域被认为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会带来新的文化、避免裙带关系等。你在决定呼叫中心管理人员的人选的时候要权衡这些利弊。如果请咨询公司介入呼叫中心管理,不仅可以得到专业的服务和培训,还可以有效地避免内部的人事矛盾。

还有,要精心挑选新的主管,被提拔的人一定是值得委以重任的。但要记住,一个好的电话销售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因此,在一个TSR接受一个管理职位之前要完全清楚她(他)的能力和责任,这是对公司和其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TSR可以用提高工资级别、只接听难度大的电话、培训新员工等办法来激励,让其继续发挥所长。

拓展策略:电话营销与信件推销的结合

电话营销与信件推销的结合会产生非常有效的结果。这两种营销手段是非常类似的,因为都是直接针对目标用户的。PMP方法(电话—信件—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如果系统地采用这种方法,就会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市场营销工具。

PMP方法的第一步包括打第一次电话和寄信件给目标客户。第一次电话的目的是得到潜在客户的姓名、职位、邮寄地址,这个潜在客户可能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而且有决定的权利。当然第一次谈话要确认目标客户是否符合潜在客户的条件,即客户是否真的对你的推销感兴趣。得到所要的信息后,推销的信件就可以发出了。

第二步,集中在“跟进”。第二次电话应该在信件到达目标后大约三天时打。这三天给收信人足够的时间看信,而且还不至于忘掉信的内容。毋庸质疑,这一步是整个PMP方法的关键。此时,TSR需要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台词”来确保信心和谈话内容准确,如果呼叫中心同时使用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这个问题就轻松解决了。TSR介绍自己和公司,谈话的技巧是非常关键的,这往往决定了此次的电话的成败。在很多情况下,这第二次电话会使这个潜在客户下定单,所以TSR有责任使谈话变得另人愉快和对客户有价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TSR和管理人员都需要专业的管理和谈话技巧培训。

不断改进,保持活力

7.从心理学角度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篇七

一、以样示范、以境熏陶与社会认同

以样示范与以境熏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两种重要工作方法。以样示范强调榜样的力量, 强调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和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示范引导作用, 用先进典型来激励、感染和教育群众。以境熏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强调通过创造和利用优良的环境氛围, 利用良好的工作秩序、崇高的道德风尚、和谐的同志关系、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社会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以样示范和以境熏陶, 归根到底是通过身边人的行为、言论和公共舆论对个人的思想加以影响, 归根到底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言论和社会舆论来改变自身认知和行为的一个过程。

社会认同 (从众) 作为心理学概念, 是指在没有任何改变行为的充分理由的情况下, 个人为了适应真实或想像中的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一般情况下, 大多数人采取的行为往往是正确的行为, 同他人言行保持一致, 也不能避免自身成为少数, 被他人孤立, 因此, 当我们进行是非判断时, 我们通常的标准之一便是看别人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这便是社会认同或从众。

什么情况下, 我们最容易从众呢?一是当我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时, 当情况不明朗、不确定性占上风时, 我们最容易接受并参照他人行为。二是相似, 我们往往效仿与我们相似的人, 而不是不同的人, 相同年龄、相同地域、从事相同工作或具有其它相同点的人的行为往往对我们影响更大。

二、承诺和一致, 签名仪式、签订责任书、撰写自查材料和心得体会的心理学依据

在动员活动中, 进行集体签名仪式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在安排部署年度工作时, 上级机关与任务领受者签订责任书是明确双方责任的重要程序, 在组织开展学习活动时, 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撰写自查材料和心得体会是保证活动效果的关键环节, 那么这些方式方法的效果到底如何?通过集体签名仪式, 能否规范大家的行为?签订责任书, 除进一步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外, 还有哪些作用?在心理学中, 已经提供了开展这些活动的理论依据, 那就是“承诺与一致”, 让他人作出承诺并使他人下意识地恪守自己允诺过的言行, 是另外一个用以获得他人依从的非常重要的心理学方法。

承诺与一致原理认为, 下意识地与承诺保持一致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反应, 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 或选择了某种立场, 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 不管有没有人监督, 不管先前做出的决定或选择的立场是否完全正确。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 保持言行一致是一种最具适应性、最受尊重的行为, 通常能够使我们得到更好的结果, 违背诺言、前后不一致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行, 一种不可原谅的道德问题, 会导致他人厌恶和不信任。因此, 忠诚于自己所自由选择的行为, 在我们年幼时就已经根深地牢固地存在了, 言行一致是我们自幼习得的一种社会价值。

同保持言行一致的潜意识努力一样, 保持自己前后行为的一致性也是人们的所愿意遵循的行为准则, 因为自己的行为同样也是自己态度的外在表现, 自己前后行为的不一致必将导致内心的困扰和外部形象遭到损失的风险, 除非我们能为自己前后行为的不一致找到合适的理由, 否则由前后行为不一致造成的内心困扰将一直存在。同时, 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认为, 一般情况下, 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 当态度与行为不一致时, 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心理紧张或困惑, 为了克服这种心理紧张, 人们往往采取各种办法, 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要么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使其保持一致, 要么为这种不一致做出合理的解释, 因此, 行为的改变能够引起态度的改变。

很明显, 在签名仪式上签名、签订责任书就是我们对他人做出的承诺, 撰写自查材料和心得体会同样是对自己态度的表白, 对组织做出的承诺, 这些向别人做出承诺、向组织表白态度的行为, 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真实态度的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 如果人们认为他的承诺和行为是在毫无外界压力或外界压力很低的情况下做出的, 如果人们认为他的承诺和行为得到了众人关注的时候, 承诺或表达自己态度的行为引起的态度改变将更加快速和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由承诺与一致形成的态度改变必须由制度来保证才能持久, 必须使违反承诺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并承受荣誉损失, 否则, 当人们看到违反承诺能够给带来好处而不用受到惩罚时, 很快便会出现两种情况, 要么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因为道德高尚或珍惜荣誉而做出承诺或行为, 那些违反承诺从而强化自己的态度, 要么他们会认为那些承诺是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做出的, 不是自己意愿的真实表达, 从而为自己违反承诺找到借口。实际上,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制度设计和利益调整相配合才能达到最大效果, 如果我们所倡导的行为会持久地损害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利益, 必将受到对方的排斥和反对。

三、动员与权威

不管开展任何工作, 在拟定工作方案, 成立组织机构后, 首要任务便是对任务的组织者、执行者、参与者进行全面动员, 宣讲活动方案, 讲清目的意义、明确任务分工, 强调关键环节, 严明各项纪律, 只有通过动员, 才能真正统一各方思想、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其实, 活动的目的意义、任务分工、关键环节、纪律要求往往早已在工作方案中讲清、讲透, 通过文件层层印发, 各级人员只要认真阅读相关文件, 严格按照方案安排开展活动就能保证活动质量, 就能保证活动效果, 那么为什么还要耗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大规模动员活动呢?实践证明, 只有进行充分动员, 才能引起各级人员的充分重视, 才能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而且参加动员会议的领导层次越高、会议规模越大, 越能引起全体人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动员的效果越好。其根本原因, 一是通过动员, 宣讲文件, 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再学习的机会, 进一步加深了对活动要求的理解, 二是通过动员会议, 明确表达了上级机关开展该项活动的决心, 三是领导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和各项工作的最终考核者, 握有奖惩的最终权力, 在动员会上领导做出的各项部署, 更能引起各类人员的重视。

但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领导是全体人员在工作方面公认的权威, 而对权威产生自动的顺从, 是我们长期以来从父母、学校、社会哪里习得的习惯行为。我们愿意接受权威的忠告, 包括领导和技术专家, 因为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往往拥有更加准确的判断。同时, 面对繁杂的外部世界, 我们在做出判断时往往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和对全部相关因素加以详细分析, 因此, 我们往往求助于“经验规则”和直觉判断, 以求节省思考时间加快思考速度, “服从权威”便是这种捷径之一, 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事实上, 我们服从权威的习惯使我们仅仅因他人具有职务、衣着或其他具有权威特征的外部标志, 而服从他人, 这也是为什么电视广告喜欢由演员扮演的医生向你推荐药品、牙膏, 由衣冠楚楚的成功中年人士向你推荐手机、白酒的原因, 虽然我们明知广告中的医生不过是演员, 但我们往往仍潜移默化地受到“医生”这一权威形象的影响。

8.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道德教育;高校德育;接受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216-02

一、大学生的需要特点

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形成的动力基础,需要的满足是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正如马克思所言:“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那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总结大学生的需要,有如下四个特点:

1.多样性与复杂性并存。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变革,也导致了需要观念的改变,大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专业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使得需要内容呈现多样化和复杂性:有政治追求上的需要,也有学业追求上的需要;有物质追求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追求方面的需要;有高品格的需要,也有庸俗的需要;有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有社会交往性需要,有成就性需要。

2.现实性与虚幻性交织。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介于成熟和未成熟之间、尚未完全独立而又极度渴望自立的社会特殊群体,其年龄构成、心理发展和学习条件都有其特殊性,他们对社会的认识,通常是既受个人家庭背景的影响又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面对全球化经济带来的多元文化、多维信仰、多种思想的冲击,以及消费文化、竞争文化带来的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学生本身的需要可能在选择的多样性中出现迷茫。

3.矛盾性与非平衡性交融。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学生随着交往面的扩大和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入,其需要的內容日趋丰富。虽然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人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优势需要,其他需要相较于这个优势需要就处于次要的地位,即人的需要的不平衡性。对于那些贫困大学生而言,如何填饱肚子、如何挣钱维持学业对他们来说是头等需要,在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对他们而言去谈论需要大量金钱支撑的高级需要是很奢侈的。

4.渐进性与超越性交替。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需要绝不会单纯和单一。大学生虽然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大学生对各种需要的渴望和追求。他们不仅有来自满足父母期望的需要,也有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既有功利性的物质需要,也有超越性的精神需要。社会上的各种需求在大学生身上同样存在,不同层次需要之间的区分也很清晰。他们渴望归属于一个组织和团体,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爱和友谊,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良好的评价。

二、从需要角度审视当前高校德育的误区

在个体的心理结构中,需要处于核心和主导的地位,是个体行为活动的源动力,在维持个体与环境、社会平衡的过程中,它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但当前高校德育的误区使得大学生需要无法得到满足,从而使得德育接受心理脆弱,相应德育效果不佳。

1.单向度性的德育缺乏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人发展需要的认同。高校德育经历了一个由凸显以道德为中心的德育环境到以政治为中心的德育环境再到以经济为中心的德育环境的发展过程,相应产生了以道德人、政治人、经济人为目标的人的发展取向。受中国历史传统的深远影响,德育又常常成为政治的附庸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独特价值,在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自我与社会关系发展不平衡的环境下,其功能发挥便必然受到影响。

2.理想化的德育目标脱离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需求。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片面强调学生对于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无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忽视大学生需要的可接受性,导致德育要求与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错位,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大学生道德追求的积极性,有时甚至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负效应,限制了大学生品德的开放性发展;把教育者的价值观强加给大学生或者从教育者的主观意愿出发制订规章和条例,使学生表里不一,口服心不服;道德信息从师到生的单向流通,大学生自主性和自觉性减弱,使得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实践活动缺乏,失去了现实基础。

3.灌输式的德育方法缺少对学生的心理需要的关怀。用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话来说,在德育过程中“知识成为奴役师生的工具,具有‘优越感’的教师总对‘无知’的学生规定一切,学生实际上被当作‘物’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来支配。反过来,学生也可能视教师为轻蔑泄愤的对象。”这种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的和谐交往,无视学生的现实处境,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心扉。

三、从大学生需求角度重构德育接受心理

德育接受心理是指发生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中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受教育者出于自身的内在道德需要,并对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所传递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信息加以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思想道德认识过程。高校德育应当尊重大学生需要的多样性,引导其合理需要,促成自觉需要的规范性、提升需要的层次性和超越性,来提升德育接受心理效果,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1.高校德育要体现人文关怀。鲁克A.H.认为:“在大量的外部刺激中,人们通常接近的只是那些属于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坐标网’范畴内的东西,而无疑地抛弃了其余的信息。”高校德育要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选择的多样性的需要,也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个性、尊严和价值。而在社会大背景下,统一、孤立、对抗思想的多样性形成具有自发性,人是理性与非理性、工具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所以,高校德育首先要体现人文关怀,以接受主体内在需要为核心的心理驱动力,将思想主导性形成需要自觉性,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和恰当地处理个体发展中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冲突。

2.高校德育要坚持主导性教育。高校德育要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作为心理导向规范大学生的合理需要。合理的需要是指符合社会现行道德规范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需要,反之就是不合理。高校德育要坚持主导性教育,以接受主体价值观为核心的心理导向来规范需要的选择的合理性。由于现阶段我国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周围的环境也大不相同,造成人的需要的复杂多样。接受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人与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人,还有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个人和群体,自我选择的标准是不同的,对需要的自我调整和改造也就不同。高校德育要基于社会现实,用主流价值观、人生观来培养和提升人的社会性需要、精神性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社会要求和利益与个人需要和利益的矛盾关系。

3.高校德育要引导学生进行现实选择。开放的社会背景要求当今的德育、德育模式必须是民族的、多元的、开放的,即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冲破传统道德教育的封闭的缺陷,去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的真知灼见,展示传统道德中丰富的一面;另一方面又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因社会变革而带来的道德上的变化。

4.高校德育要引领学生实现道德情感的超越性。爱因斯坦说:“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高校德育的最终意义在于让大学生对善的需要成为一种终身的精神性需要,并让这种崇高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德育的情感超越性要以接受主体的非理性因素为主的心理调节系统,使学生达到情感认同,是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需要,也是一个人自我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人类社会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合理需求的引导和规范,在理解和尊重的有效沟通下,让学生的需求成为一种思想情感的升华,一种个性观念的深化,一种高尚精神的滋养,一种超越境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李瑾瑜.布贝尔的师生关系其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5][苏]鲁克A.H..创造心理学概论[M].周义澄,毛疆,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6][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爱因斯坦谈人生[M].高志凯,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7]鲁洁.道德教育:一种超越[J].中国教育学刊,1994,(6).

作者简介:黄元章,(1984-),男,福建上杭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辅导员工作。

9.从组织与管理者角度看执行力 篇九

执行力无疑是近几年的管理热门话题。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受到众多企业欢迎,许多企业甚至大量采购人手一本;关于执行力的咨询培训项目遍地开花,“赢在执行力”、“执行力特训营”等讲座培训十分火爆。

执行力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目前所流行的畅销书籍与咨询培训,基本上都是针对基层员工的。影响员工执行力的因素众多,但归纳起来无非两条,一是态度问题,二是能力问题。态度问题有阳奉阴违、工作拖沓等多种表现,但本质上都是不重视,属于不可原谅的错误;能力问题有专业技能欠缺、工作方法不对、分不清轻重缓急等表现,对此组织应该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

其实,执行力的核心就是下级贯彻实施上级的命令与意图。要提升执行力,不能仅限于提高下级的执行力,也要提高组织与管理者的执行力。企业要实现管理升级,要做大做强做久,就要面临着提升执行力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组织与管理者的角度,研究如何提升执行力,与大家商榷。

一、组织问题

组织问题包括部门与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绩效考核、企业文化等方面。从部门与岗位设置看,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科学设置。比如在企业初创阶段,部门设置很少,一人身兼数职。在创业初期,这样的机构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反应灵活,节约成本。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已经上百甚至几百几千,还没有人力资源等专业部门,就会大大制约企业的发展了。而如果组织机构中还存在着因人设岗、分工不清、等级过长等现象,就更是大大影响执行力。

从工作流程来看,要实现流程简化与科学化。流程简化就是可以省略的步骤省略,可以集体做的事情不要人人都做;流程科学化就是要找对人,做对事。

从绩效考核来看,要具有激励性。当然,激励广义上也可以分为正激励与负激励。如果员工感觉到他工作的回报与付出不成比例,就可能影响执行力。

从企业文化来说,一个具有执行文化的企业有利于形成高效执行的团队。大家都知道军队的执行是最强的,因为军队的执行文化在那里。一个新兵,不管原来多么调皮捣蛋,进入了军队,很快就会明白“下级服从上级”、“军令如山倒”的含义。而军队的这种文化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靠严明的纪律和长期的积累形成的。有执

行力文化的企业,不是看执行力的口号喊得多响,也不是看制度制定地多么详尽,而是看领导是否能带头执行,看如何对待执行与不执行的人。

二、决策正确

管理就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相比而言,“做正确的事”更重要,尤其是对于组织与管理者而言,否则就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有调查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企业失败,大多是执行力的问题,而中国企业的失败,大多是决策的问题。

关于完善决策,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措施,那就是兼听独断,延后决策。听取多数人意见,跟少数人商量,一个人拍板。此外,内外部的智囊团也是必须的。内部要有一些善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能够完善决策。外部要善于借力,借助管理咨询培训等专业机构的力量。越是大的决策,越需要慎重。

三、任务清晰

许多管理者在会议上提到了一个工作,过一段时间一问,结果谁也没有动手。原因就是任务不清晰。

首先是任务交代给谁的。有时候管理者并没有明确的指明任务承担者(以为大家应该知道),有时候管理者又把同一件工作交代给不同的人,结果人人负责变成人人都不负责。有个著名的管理小故事,孩子的裤子长了一寸,分别跟姥姥、妈妈、姐姐说了,结果第二天发现短了三寸,因为三个人都剪了,这就是任务多头负责的结果。

关于任务清晰,最重要的就是结果定义。这既需要员工加强领悟力,也需要管理者尽可能地清晰化结果。比如,“今年我们的业绩要实现腾飞”,这不是结果,因为“腾飞”无法量化,但如果是“今年我们的净利润要实现一亿元”,就是结果了。对此,著名管理咨询专家姜汝祥先生有很好的见解,他的《请给我结果》等畅销书中有阐述,并提出了4R执行体系,这里不再赘述。

四、过程控制

许多管理者经常发现,工作布置下去,员工完成的时候却发现与自己的本意相差甚远。许多管理者喜欢说:“具体你怎么做我不管,我只要结果”。这话说来潇洒,但我们真能不管吗?

与其结果来了才后悔,不如做好过程控制。举一个案例,有一个外资企业要在中国委托生产,他们不是前面不管不问最后只要结果,而是派了两个人来。这两个人对生产过程全程监管,并随时向总部汇报,直到产品顺利完工并运送抵达,他们的工作才结束。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们不做你安排的,只做你检查的。检查就是过程控制,就是纠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越是在前期发现问题,就越能提升执行力。

五、善于授权

有些管理者,总是对下属不放心,什么活都揽给自己。若是下属能力问题,可以培训,但不能包办。如果事事包办,下属就不敢自己做主,就会层层审批,其中任何一位领导的工作延误都会耽误执行力。古代讲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就是赋予前线的灵活指挥权。作为管理者,既不能事事当甩手掌柜,也不能不敢授权,对于那些影响不是太大的,可以适当放权,哪怕是预料到可能出现错误,也当锻炼新人了。

此外还要设定替代人。如果管理者经常出差,经常不在办公室,而有些工作必须当面才行,那管理者就要设定替代人,在他离岗时有人代替审批、签字。

六、高效沟通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执行力的问题,许多是沟通的问题,例如没有形成追踪反馈的职业习惯。

考过驾照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路考时,教练要求你复述一遍他的口令。比如教练说“右转弯”,你要说“右转弯明白”,而不能简单的说“明白”,否则怎么知道你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呢?这一点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工作中。

因此上下级之间要积极追踪,积极反馈。作为上级,要随时关注交办工作的进展,对工作进行追踪;作为下属,不要等到领导问到时才汇报,而是要在关键环节汇报,让领导放心。同样,上级也要反馈,下级也要追踪。追踪反馈,说到底是一个积极主动与责任心的问题。

10.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十

看洛克菲勒捐款建造联合国大厦

摘要:位于纽约曼哈顿东河沿岸的联合国总部,建于1947年至1952年,正是二战刚结束的时候。二战结束之后,战胜国决定在繁华的城市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但是刚刚战后不久,各国的资金筹备都存在着一定问题。约翰洛克菲勒无条件捐出870万美元来建设联合国大厦,最初人们认为洛克菲勒仅仅是因为出于好心援助,若干年之后却发现洛克菲勒通过这个方式收益颇丰,此时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商界奇才的经商头脑。从经济信息的角度出发,他的深谋远虑的确发人深思。

关键词:洛克菲勒,联合国大厦,曼哈顿

一、简谈洛克菲勒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这位曾经的世界首富。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资本家,也是上世界第一个亿万富翁,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以革命了石油工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10亿富豪与全球首富。今天他则被公认为人类近代史上首富,身价折合今日之3000亿美元以上。

洛克菲勒出生于美国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由于父亲是一个行为放荡的假药贩子,年幼的洛克菲勒日子过得很不安定。然而,若干年之后,他白手起家,在商界有着显赫的地位。他闯入石油产业并迅速抢占全球市场,有自己的石油公司。他的成就还远不止这些,他创建了芝加哥大学,建立医学研究基金,捐款建造联合国总部大厦。而抗生素是直到1938年洛克菲勒基金会赞助牛津大学(Oxford)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 Florey)和恩斯勒·恰伊姆(Ernst Chaim)对其进行开发研发出来的。

当然,历史上对他的争议也从未停止过,在他追求财富并最终登上巅峰的路上许多人被他打败破产,但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个现代的石油工业体系和美孚石油公司,一套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一种标准的垂直经营方式,一份个人不懈奋斗至成功的伟大精神,一种清教徒洁身自好的个人生活典范,一功成身退、爵禄不传子孙的高风亮节,一笔传之五代、屡屡向“人类痛苦的要害”发动反击的洛克菲勒基金,一个欣欣向荣的工业时代,这些都

是洛克菲勒—这个完全白手起家的商界奇才留下的财富。

二、洛克菲勒捐款建造联合国大厦

之所以说他是一个商界奇才,不得不承认他对经济信息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经商的深谋远虑。接下来我想通过他捐地给联合国建设总部这件事例来分析下洛克菲勒的成功必然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战胜国决定在繁华的城市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这就需要有大量的土地来建造楼房,花这些网站的钱 可是刚刚起步的联合国总部无力支付这样一大笔巨款。正当各国的首脑们为经费大伤脑筋的时候,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伸出了援助之手 拿出870万美元的巨资在世界级的大城市——纽约买下了一块土地,无偿捐给了联合国,和购买所有的土地周围的土地。

然而,洛克菲勒就仅仅是出于好意无偿为联合国提供资金帮助吗?从表面上看,似乎的确如此,洛克菲勒家族没有让联合国还款,并且事后发现洛克菲勒不仅通过这个方式赚回了那当初的870万美元,更是大赚了一笔。

究竟他用了什么手段呢?

当洛克菲勒提出把曼哈顿岛靠近东河的一片土地捐赠给联合国,作为联合国总部安家立身之地时,他捐赠的这块土地上的房屋正在颓败下去,地产价值也是江河日下。但是当联合国总部在这块土地上建起来后,在它周围那一片片同样是属于洛克菲勒财团的地皮,都突然成倍成倍地涨价,富丽堂皇的外交公寓,第一流的大旅馆、大饭店、大商场,都围绕着这个世界组织的中心,一个个拔地而起了。一片眼看着被人遗弃的地段,成了纽约最昂贵的街区。

没有人能够计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经营这片土地到底赚回来多少个870 万美元。

三、分析收益的原因

1、从信息方面分析

很显然,在当时,不会说只有洛克菲勒一个人有资本捐出870万美元,也不会说只有他一个人发现了联合国总部周围的商机,但是能考虑那么长远的,恐怕就只有洛克菲勒了。

在这个问题上,他先于别人在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中发现了商机。能在大厦尚未开工之际就预测到一 旦联合国总部完工各国领导人会出于安全考虑入住大厦周边的地方,并且对自己的推测敢于实践,因而他稳稳地

抓住了商机。

此外,采用捐款的方式并将土地送给联合国,使得计划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实行,这也看出了洛克菲勒对信息的敏锐细致分析以及合理把握。

2、从经济方面分析

而他在这个问题上大赚一笔,选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前我提到过,洛克菲勒把曼哈顿岛靠近东河的一片土地捐赠给联合国,作为联合国总部安家立身之地,而那块土地由于房屋码头日渐颓败,地产价值在纽约市中相对较低。洛克菲勒选择了这样一块地方,也是他分析了这块土地的升值空间才最终裁定的。如果他捐赠的土地是地产价值很高的繁华地段,那么他之后的利润空间也就相对少的多。

因而在符合战胜国决定在繁华的城市成立一个处理世界事务的联合国这个要求的前提下,洛克菲根据他冷静的筹划、不凡的眼光,选择了这样一块土地,为他整个长远的计划的成功又进了一步。而在购买这块土地的同时,他买下了周围的地皮,并在这些地方建设高档昂贵的宾馆、饭店、商场,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收益的来源。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在经商方面深邃的眼力和敏锐独到的见解。

【1】(美)荣·切尔诺

洛克菲勒:一个关于财富的神话

海南出版社

2002年7月 【2】(美)罗恩·切尔诺

洛克菲勒:罪恶与圣洁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1.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癔症父亲缺位父亲的律

茨威格在他的自传《昨天的世界》中说“我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展现人们的性格和人生”,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茨威格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女主角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细心照顾和关爱,表面上这似乎与她的个性形成无甚深关系,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她的心理构成就会发现“父性丧失”的经历已经在她的无意识中形成了极大的创伤。她的害羞,胆怯,自我封闭都体现了心理学上偏执狂和强迫症的症状,这些都与父亲心理上的缺位有着一定的关系。为了更好的阐释这个问题,我将主要讨论以下的两个问题:女性性格发展中父亲的功能以及女主角性格中父亲缺位是如何导致她的人生悲剧。

一、女性性格发展中父亲的功能

父亲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性格构建和欲望引导上。对女孩而言,恋母情结在此处转化为恋父情结——希望自己能代替母亲的角色,而对父亲有一种性的欲望,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渴求自己所没有的父亲石祖的欲望。根据雅克·拉康,著名的法国精神分析家的理论,随着后来父亲的介入,女孩们发现了性别的不同,并且怀疑是母亲剥夺了她们的石祖而不是事实上的父亲从而使她们进入了恋父情结中最重要的阶段:阉割情结,开始了她们寻求石祖的欲望和过程。通过阉割。女性有了选择正确的对象能力。拉康认为父亲在这里并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个能指即一种构建象征界的规则称之为“父亲的律”是进八象征界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意识到“父亲的律”,女性才能认同自我去建立象征界——用语言很好的诠释自身,否则她们就无法战胜阉割的威胁以及恋父阶段的混乱,而这个阶段正好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时刻。通过父亲的功能,女性能通过父亲的超我获得一种可以打破与母亲乱伦关系的能量从而帮助她们成功渡过恋父阶段,更顺利的去发展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超我,即弗洛伊德说过的“意识的声音”。

父亲缺位极大的影响着女性发展自身性格的过程,有时甚至可能形成潜在的癔症。拉康曾指出在癔症患者的心理机制中,根本没有建立起“父亲的律”。大多数父亲缺位的女性就在心理体系中建立“父亲的律”这一概念上有很大的困难,她们沉溺在想象界中对父亲的欲望,尤其是对父亲石祖的欲望里面,希望以此来弥补打开潜伏期和压制超我形成的阉割焦虑。通常她们的恋父情结中包藏了一种隐忍的欲望,希望生一个父亲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礼物来弥补自己阉割不完全的遗憾。因此父亲缺位的女性都有个共同特征:她们易于爱上有成熟感和安全感的男人,这事实上可以看作是对缺少父亲参与早年生活的补偿。弗雷克,弗勒,马琳,米勒等人做的研究表明心理上父亲缺位的女性更容易早孕,在约会中产生焦虑,也有更多的倾向成为同性恋。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父亲在女性形成健康性格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父亲缺位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性格之影响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女主角,由于父亲缺位的影响,她的性格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心甘情愿吞下了命运的苦果,坚信这是唯一的出路:同时她也诅咒并试图去改变命运,虽然最终仍是失败。她的性格在那些在恋父阶段中父亲缺位的女性中极有代表性,显出了妄想和强迫症的综合症状。

1因父亲缺位产生的强迫症如何影响她的命运

强迫症对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角来说是她坎坷命运的催化剂,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强迫症是脑中两种相反欲望的妥协物。强迫症有多种形式,此处主要表现为女主角性格上的强迫封闭。当她搬去因斯布鲁克与母亲和继父同住的两年中,她完全的封闭了自己过着一种囚犯和流放的生活。每个人对她都很好,但她却拒绝了所有的善意而选择关闭自己的心:

“我不愿过幸福的舒适生活,我把自己埋进一个自我折磨、寂寞孤独的阴暗世界。我拒绝参加音乐会或者快乐地结伴郊游。我差不多连门都不出。”

我们发现她的自我封闭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一种欲望的妥协,对父亲替代品的渴求与现实的诱惑之间的妥协。这种强迫症同对父亲缺位的遗憾也有着极深的关系。为了填补这种遗憾,她把所有的爱投射在新邻居身上将其视为父亲的替代品。一旦她离开他,自我封闭就成了维护想象界中爱的对象的唯一武器。强迫性自我封闭让她更深的陷在想象界中,但她的强迫症中混有着妄想症的特品,二者共同决定着她的命运。

2、分析父亲缺位导致的妄想如何影响她的性格而产生的人生选择

妄想症影响了女主角人生选择,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并最终导致毁灭。一般妄想分为两种,一是慢性的精神疾病,伴有一定的抑郁但无损智力。患有这种妄想的人在性格上多表现为害羞,紧张,冷漠且沉溺与幻想。另一种是偏执,坚定自己认同的东西尤其是爱的对象。妄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恋父或恋母情结的衍生物,因为妄想主要多发于想象界阶段。针对父亲缺位的女性,拉康曾指出她们没有建立起“父亲的律”的概念,更不要说借此打破想象界的束缚而进入象征界最终达到实在界的范围。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角身上有着这两种妄想的迹象。

沉溺于妄想也许是女主角性格中最基本的特征。正是在这种幻想之中她爱上了邻居作家开始了无尽的等待,在信中,她回忆:

“我在脑海里想象你的形象:你是位戴着眼睛、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肯定你是漂亮的,应为我把你想象成为一位老人。”

可以看到这时她期待的是一位知识渊博,举止幽雅的老人。但是为什么她不由自主地想象他是位老人呢?其实她对老人的幻想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她试图弥补早年丧父的遗憾。精神分析家现在已经注意到父亲缺位的女性有一种倾向去找一个就像父亲一样成熟肯定的男子做伴侣。在女主角的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恋父情结的影子。因为这种父亲的丧失,她在无意识中有种强烈的欲望去抓住一切可以代替父亲以及他的石祖的东西。这样,从一开始她讲邻居当作了爱的对象,赋予其父亲的角色。尽管最后发现想象锚了——新邻居是位只有25岁的年轻人——但这种幻想可以满足她追寻像父亲那样的爱的对象的欲望,自然地她将爱转移到这个年轻邻居的身上,希望以此找回没有父亲的悲哀。

12.从心理学角度看安全管理论文 篇十二

为什么会产生“水土不服”?在正常情况下, 人们的皮肤、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 都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存在, 这些菌群互相依赖, 互相制约, 彼此和平共处, 相安无事, 维持着人体与外界的平衡, 这些正常菌群对人体不仅无害, 反而有益。它们促进食物消化, 而且抑制致病菌繁殖, 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生态平衡。在外界条件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这种交换过程处于正常的平衡状态, 但是当外界环境有了显著变化时, 这个正常的平衡就会受到破坏, 机体就可能不适应, 比如当人们外出时, 由于生活环境使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机体各部的正常菌群在种类、数量、毒力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有些平时与机体共存的致病菌由于得不到制约, 就会使人得病, 而那些平时正常提供营养物质、帮助消化吸收的细菌也会受到抑制而减少, 在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的物质交换过程中, 也伴随有能量的交换, 最后形成了人与地理环境物质交换的动态平衡。从而出现“不服水土”的症状, 用医学术语来说, 就是“菌群失调症”。虽然各人的机体在适应环境的能力上有差别, 但一般说来, “水土不服”不致于发展成为严重疾病。因为, 人体的机能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生活稍久, 一般都能逐渐适应。

近几十年来, 在研究心血管病、癌症以及与各种地方病的过程中, 人们不断发现, 很多过去认为病因不明、神秘莫测的疾病, 并非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单一因素所引起, 而是和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条件有着很大关系, 同时通过分析、测量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人们进一步发现人体内的许多元素的平均含量, 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十分相似。即地壳中各元素的丰度值, 同人体血液中相应元素的丰度值基本上一致, 这些都说明人体的健康状况, 是和所生活的地理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和说或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和因素。成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5%, 每个成年人每天生理需水量约2~3升。人体内一切生理活动如体温调节、营养输送、废物排泄等, 均需水来完成。水是人体由自然界摄入各种元素的主要渠道之一, 所以水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人们讲“水土不服”, 也是把水放在首位。

一般把钙、镁盐分含量高的水称作硬水, 含量低的水称作软水。近年来, 人们不断发现, 不同水质对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硬水煮调蔬菜、鱼肉, 因不易煮熟而降低其营养价值;硬水沐浴可产生不溶性沉淀物堵塞毛孔, 使人产生不舒感, 对皮肤过敏者还产生刺激作用。饮用软水的地区, 居民易患动脉硬化型心脏病或变性型心脏病和高血压;而饮用硬水的地区则相反。

矿泉水能治病是大家所熟知的。例如:黑龙江阿尔山矿泉水饮用后, 可消除肺气肿症状;应用五大连池矿泉水, 对胃溃疡及其他胃肠消化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 当地的矿泥可治疗斑秃脱发病;湖北黄牛泉水可清肠胃、助消化, 增食欲, 促代谢, 对糖尿病, 肠胃病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疗效;陕西汤峪温泉对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 颈椎病, 关节炎、肩周炎等有明显疗效。矿泉水所以能治病, 主要在于矿泉水的温度、压力、化学变化及气体等强烈的保健作用分不开。

在“水土不服”中, 土就是指的土壤, 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土壤的本质特性不仅具有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而且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摄入的物质的能力, 输入物质在土壤中经过复杂的迁移转化, 再向外界输出, 一方面通过水的溶解作用进入人体;另一方面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其他动物的食用, 当人们食用这些动、植物后, 间接地进入人体, 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各种植物对化学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由于母岩化学成分影响着土壤的成分, 岩石和土壤的化学组成又影响着地表水的化学组成和含量, 以及生长在土层上的作物的矿物质营养, 所以当地土壤组成的区域差异, 必然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俗话说:“关节酸痛, 无雨必风”。说的是有风湿关节病的人, 在将要下雨时感到关节酸痛。这是由于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 对人体产生影响的结果。研究表明, 机体与气象、气候要素和各种天气类型是对立的统一的, 它们的变异超过一定的限度时, 可能破坏集体平衡而影响健康。例如不利的气象条件, 如大风、低温和高湿相结合时, 人们容易感冒。而有利的气象条件, 却可防治许多疾病。如山区气候, 气温较低, 空气稀薄而清洁, 可提高人体的活力, 加速脉搏跳动, 增大肺活量, 使红血球和血红蛋白增多, 有利于防治高血压、气喘和动脉硬化症。我国的著名的疗养胜地大都建在海边、风景名胜区等地, 这与气候等地理环境条件, 有一定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 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近年来,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 不仅发现被称为“水土病”的地方病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且还发现许多疾病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分布特征, 例如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区的地貌特点是, 位居低洼平原和背靠高大山系。肝癌地域分布上与平原低地有明显相关性, 通常这些地区地势低洼、水源闭塞、排泄不畅、污染物质或有害物质容易积聚。

随着社会生产活动的影响, 特别是世界各国对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和盲目的生产, 使地理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由于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在国内外已相继出现。这一切都向医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有关学科提出了许多急需解决的新问题, 医学地理这门边缘学科就是研究地理环境与疾病、健康与公害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搞清疾病和地理环境在病因上的合理联系, 研究致癌、致畸、突变作用和早期预报的方法, 以及疾病的区域分布规律, 找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主导环境因素, 探索保护、改善环境质量的途径。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急剧发展, 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 医学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也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天薇.东南西北兵, 如何防止水土不服[J].人人健康, 2012.

13.从管理学看导演的领导艺术 篇十三

关于领导的概念,从字意上分析,一般来说,领导可以解释为率领、引导的意思。《管理学-原理·方法与前沿理论》中定义为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的行为过程。以其推断影视导演的领导工作也就是导演在一定的创作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的艺术目标,对整个影视创作团体人员进行指挥、领导、引导和鼓励的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环境这三个因素。在影视创作中,导演是在组织体系中处于决策、组织、指挥和控制的地位,在联合创作活动中,导演处于核心地位;团队其他人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按照导演的决策和意图以及既定的艺术构思为目标,具体地进行创作;客观环境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是在影视创作中能对导演起到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导演只有正确地认识环境,适应各种突发的环境因素,才能有效地落实自己的领导工作,从而最终有效地实现预定的艺术构思。同时导演也只有很好地处理好领导、被领导以及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才能很好地发挥导演的领导作用。导演为什么处于领导地位,不是导演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首先,在联合创作剧组中,导演的主要工作是,比如,对未来作品进行整体构思;把握整个作品的拍摄进程;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合理安排整个剧组的所有成员;营造一个和谐的拍摄气氛。由于导演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导演必须是一个剧组的中心,是对未来作品起到决定作用的人,他在整个剧组中起到中心统帅作用。其次,影视创作的特点也决定了导演必须处于领导地位。影视艺术石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影视的综合性不仅仅是文学、造型、表演等艺术门类的综合创作,更是编剧、摄像、演员等各个工种的综合。导演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对未来影片的了解最多、理解最深的人,整部影片的最初创意都是导演完成的,各个工种的工作更多的是落实执行艺术创作的操作。在实际的工作中这种艺术构思的信息发出者与艺术构思的信息接受者在不自觉中就发展成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综合性的艺术创作,必定会涉及到综合多数人的艺术构思共同去 完成一部影片。庞大的影视创作团队中人数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哥哥工种的艺术构思也不一定都完全相互符合导演的意图,同时各个工种之间还会存在艺术构思的不尽相同。这就需要一个总结和协调人,他就是导演。这就是影视创作的特点所决定了导演必须处于领导地位,才能有效地完成艺术创作。最后,以往的成功影视制作模式也告诉我们导演必须在影片的制作中处于领导地位。从影视创作的发展史看,最初的影片创作完全是由导演兼编剧、摄像、后期剪辑一个人来完成的。这种一个人的影视创作模式,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理想化的模式。但是一个人的毕竟体力和智力有限,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影视分工的日渐成熟,这样原本导演一个人的工作被不断地分解化,逐渐形成了以导演为创作中心的影视创作模式。新模式的确立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才能被证明是有效的,从1989年的法国路米尔而兄弟开始到现在形成的以导演为核心的创作机制,经历了时间洗礼同时也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大量的优秀的影视作品。

二:导演的领导工作在影视创创作中能发挥极大的作用。首先,导演的领导职能的有效发挥能有利于团体目标的实现。导演是影视创作剧组的核心人物,导演的管理工作是导演在艺术构思工作至上的有一个重要职能,如拍摄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组织机构的设立和运行。人员的配置都是靠组织中的各级人员去完成的,而创作团体中成员的个人能力、只是结构、创作经验等方面各不相同,他们对组织目标的理解有所不同,在执行工作要求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而导演工作就要在创作艺术构思的基础至上,运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大家,正确地理解影视艺术创作的艺术构想,协调团体中各个工种各类人员的各项创作活动。好莱坞著名导演威廉·狄特尔曾说过:“导演必须营造出一种适度的创作状态,这有助于演员产生灵感。气氛是导演的首要创造人物,不用说演员,任何人如果感到别扭或者力不从心要失败的感觉,就无法工作了。要想创作成功,首先必须创造出积极的精神,即必胜的精神。”导演的工作有效的运行,从而保证了影视艺术构思的最终实现。其次,导演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影视创作室一次复杂的创作活动,是艺术构思具体实现的过程。由于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影视创作中团队成员都会面对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有太多的问题要处理,人在这种高压的创作下容易出现各种消极情绪,原先的信心和热情会被现实给磨碎掉,工工作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影响作品艺术构思的实现。而处在领导地位的导演,在保持自身的热情与创作构思明确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沟通手段了解各工种的实际执行情况,与之沟通保持信息与心态的计时了解,并用各种激励方式,如工作激励、职位提升、成果激励等来调动团队中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使得各工种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竞争士气,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最后,导演工作的有效进行,有利于团队有效运行。一个团队运行状况如何,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结合程度,当创作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时,这个创作团队就会呈现良好的运行状况,团队的目标也会顺利实现,否侧将会出现团队的混乱和艺术目标的难以实现。导演在从事两道工作中,一方面应该使得的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明白,团队中的每一个人的利益与团队创作的利益相结合在一起的,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主动递对团队负其相应的责任,导演要引导团队成员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另一方面导演应该创造良好的现象,在不违背创作艺术构思的前提下,使得团队的每一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的总体目标相结合。

三.联合创作可在不断的摸索发展中,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每一个创作小组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联合创作课程的影视创作团队毕竟不是专业的制作团队,不是以经济利益为束缚条件的,再加上每一个成员都会存在学生时代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是联合创作课程的问题集中地体现在团队的管理上,其中又以导演的领导工作问题为重要矛盾,比如,在联合创作过程中会出现人员分工不平衡;有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人员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最严重的就是出现消极怠工等问题。而这种状态往往会影响整部片子的艺术构思的实现,同样也成为历届联合创作课程的瓶颈问题。从自己的导演创作实践出发探究一下导演领导创作的方法。1导演要明确创作目标。在联合创作中往往会出现人员闲置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其实并非有工作而不做,而是不知道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更谈不上如何去工作,明确目标是艺术创作团队中导演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即明确团队的总体目标的同时对各个工种进行明确的工作目标,引导团队成员正确理解团队的目标,从而使得各工种在统一的目标下努力的工作。在团队中明确的目标是对整个团队工作效率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一个团队中,团队中各工种只有充分理解团队的目标,才能真正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认清自己的工作队组织目标实现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在联合创作过程中各工种才可以从内心中明确自身的目标,才会自觉地执行安排自己的任务和自发地寻找属于自己工种的工作,这样也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为实现团队创作的目标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也不会出现大量人员闲置的问题。2目标一致原则,将团队成员目标与团队总目标协调一致。两者协调的越好越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生存和发展,同时人又往往是出于自己对自身生存、发展、享受的需要。个人的需要和社会团队的需要同时叠加到人的身上时,会出现强烈的矛盾冲突。如果矛盾冲突解决的好就有利于双方需求的满足,如果处理不好矛盾激化,就是变得两败俱伤。所以在联合创作时,要努力地将团队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协调。只要两者相协调时,团队成员才会认识到组织目标的实现就是为个人目标实现而努力。从而将会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团队的目标。但是现实中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往往是很难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联合创作中,导演的领导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协调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关系,在明确整个团队的工作目标时,要充分地考虑到成员的个人需要和个人目标,即时地沟通和了解团队成员的需要,不时地进行沟通,切忌不要生硬地安排,这样一来矛盾冲突会进一步扩大化。同时也要巧妙

地引导团队成员要以大局为重,将个人目标要服从团队目标,这也是解决联合创作中热情不高的一种途径,同时这种矛盾的处理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团队应对困难的能力和信心。3在实践创作中要讲究指挥艺术。联合创作总会不自觉地出现“多头领导”“前后矛盾”情况的发生,在一个创作团队中往往会有几个人是主要负责人员,在进行艺术解释时,就会出现主创人员按照自己的解释对各个工种进行指挥,特别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是有心的艺术构思的形成,当核心成员意见未能达成一致时,就会出现多头领导。或者是主创在分工时出现分工的重复现象,同时对同一个工作内容或者工作人员进行了交叉领导,在这种交叉领导情况出现时,下级人员就是无所适从,所以统一的指挥就是强调一个人在创作内只能听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而且这一只指挥和命令必须始终与实现组织目标保持一致,不能“朝令夕改”,这也就要求导演在进行人员分工、权利分配时,注意权利的无重复以及明确一致的指挥,当面对突出情况时,指挥要始终如

一、行动一致,这样才能使得团队高效地完成艺术创作。4沟通联络与奖励原则。联合创作中的问沟通主要是组与组之间、组内之间、导演与各工种之间、各工种之间的沟通。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上下级之间的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主管人员及时、准确地掌握组织内外情况,从而进行正确决策和指导,同时也有利于形成组织的凝聚力,在联合创作中,由于创作周期短。创作任务重的问题,使得在人员沟通上总是被忽略,高压力的工作状态、紧张的工作情绪、无规律的作息习惯,各工种直接按缺少联系,导演在工作中会出现各种不利的情绪,同时由于工作繁重导致的身心疲惫,各工种直接按的沟通也不是很及时。导演在工作时要注意沟通问题,努力坚持克服各种困难,坚持每天拍摄计划传达到每一个人,主创人员要及时地进行艺术沟通,各工种之间要互相交流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团队始终处在信息畅通的状态。20世纪4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指出每一个都有各种各样的需要,这些需要又是逐渐递升,形成一个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阶梯。同时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时有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行为的方向是寻求目标满足需要。因此导演在进行工作时,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促进、诱导下属形成趋向于其要求的动机、引导行为、寻找目标”联合创作中,各个工种的工作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导演要善于发现和明确哪些因素能激发各工种工作,促进其良好的工作。

上一篇: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下一篇:农业物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