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2024-08-24

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共19篇)

1.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一

看《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看爱国电影,我们看的是《一个也不能少》

剧中讲的是水泉小学高老师的生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一下母亲,于是请了一个13岁的魏梅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千叮万嘱咐魏梅芝班里的同学一个也不能少。可是没过多久,应为张慧科家里穷去打工了,这时魏老师吓坏了,她想起高老师的话,就对学生说“:老师要去城里找张慧科。”但是那里太穷,老师让每个同学都出点钱,大家都去······可是,不管咋样都不够,老师决定他一个人去,到了城里后,他通过台长的帮忙,找到了张慧

科······虽然都是21世纪的人,为设么差距那么大?像我们平时,买一瓶可乐,没喝完就扔,但是,水泉小学的孩子,买一瓶可乐,每人只喝一口,还给老师喝,他们学校的教师那掉么破,文具那么少,家里又平穷。可是不管条件多么差,教室那么破旧······他们还依旧求着要上学。我们以后也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好学精神,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巴州石油二小五年级:开心果love

2.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二

“老师,李虎在那里!”笔者随着学生的指引抬头望去,在学校实验楼三楼走廊的窗台上有一个孤寂的身影。李虎斜倚在窗边,一条腿伸在窗外,正静静地看着正在上体育课的大家。这是发生在初一篮球课的一幕。

李虎患有中度智障,智力水平、运动能力、语言表达、学习行为等只停留在学龄前,是个叫人头疼的“特例”学生。他单纯善良,但是运动能力极差,不讲卫生,好做小动作,有时同学之间闹点小“摩擦”还动手打人。再加上班里又有几个喜欢捉弄他的淘气学生,所以每节课都会引来全班的哄闹。为处理与李虎有关的事情,有时不得不多次停下正常的课堂教学。分组练习时没有人愿意和他一组,甚至不愿和他站在一排。 后来,为了省心,笔者干脆每节课都让他“见习”。这不,见习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窗台上的李虎看到大家都在注意他,显然很兴奋,向这边摇着手晃着脚打招呼。笔者突然意识到,如果他从窗台上跳下,或者跌下……事不宜迟,笔者立刻安排好学生, 快步跑到楼上扶他下来。接下来是笔者对他的一番训斥。“我想玩,要打球”——耳边传来的这句话让我平静下来,心中一震。

二、案例反思

身为教师,应该怎样对待李虎,还有像李虎一样的“特例”学生?李虎虽然智障, 但他毕竟还是一名孩子,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希望能融入集体的怀抱,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渴望被关爱,被接纳。怎么可以轻易放弃对他的教育,剥夺他享受体育课的权利?仔细想来,初一五班正是有了他,才更能突显一个健全人的社会优势和社会责任感。李虎不正是体育课堂上“培育爱心”、“树立自信,拼搏自强”的教育资源吗?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真心关爱他,也要利用好这个资源,教育更多的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关爱、学会自信、学会自强。

三、问题解决

上课之余,笔者找到五班的班主任老师,进一步了解李虎的情况,并且说明了笔者的意图,争取班主任配合。然后又分别找来班级的学生干部和那几个爱捉弄李虎的学生,与他们交流沟通,讨论李虎爬窗台事件的启示,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走入李虎的内心世界。要求他们在体育课上做好带头作用,从关爱和接纳李虎开始。最后又找到李虎,亲切地和他谈心,告诉他老师的做法不对,希望他能原谅。

又到了体育课的时间,宣布完学习内容和任务,笔者提出两个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如果我是李虎,我会渴望什么?”、 “今天我不是李虎,我该怎样做?”话音一落,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我想变得绝顶聪明”,“我想每天开开心心的”, “我想有朋友,不被大家讥笑”,“我想变成运动健将”,“我应该关心不幸的同学”, “我在体育课上不能怕苦怕累”……笔者要求他们反思自己对李虎的态度和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希望从这节课开始,大家都做出改变。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们自觉地把远远站着的李虎叫了过来。接下来的课堂练习中,只要求他在控制好篮球不乱滚的基础上进行原地拍球,并且安排最有耐心的体育骨干和他一起练习,还不时地走到他身边表扬和鼓励他完成练习。篮球不时滚到一边,但是他不厌其烦的练习,学生们似乎也忘记了嘲笑和起哄。

课的第二个内容是两人手拉手,背对背驮球合作跑。分组练习时李虎还是习惯性地退到了一边。这时笔者走到他身边问他:“我俩一组练习吧?”李虎先是惊愕地看着笔者,然后迟疑地摇着头向后躲闪。于是,笔者伸出手,微笑着说:“来,我们一起和他们比一比。”李虎看着执着的我只是傻笑。笔者果断地拉起他脏兮兮的小手,半蹲下身子和他驮着球慢跑起来。我们跑得很慢,中途还丢了三次球,能够感觉到李虎很紧张,两只小手黏糊糊的。于是,笔者不停地鼓励他。所有的学生都在为我们加油,大声喊着李虎的名字,我们终于“跑”到了终点,大家都鼓起掌来。李虎竟高兴地躺在了地上,引得大家都笑了。有我的带头,第二次练习就有三名学生主动要和李虎合作练习。下课了,李虎很主动地收拾器材,笔者又借机问道:“今后,由李虎来当体育委员助理好吗?”全班同学都大声说好,看着李虎腼腆而又幸福的笑脸,我心释然。

李虎又成了体育课上的一员。李虎开始喜欢上了我,更喜欢上了体育课。虽然在体育课上他还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笑话,很难跟上正常的课堂教学,但是同学们哄笑歧视的少了,理解包容支持帮助的多了。有时候看到那些怕苦怕累,胆小怯懦的学生不好好练习时,笔者就会轻轻地问他 “如果李虎像你一样聪明,他会怎么做?” 听到问话的学生总是微红了脸。学生们渐渐习惯了帮助李虎,习惯了在他难得的纯真和善良面前审视自己的言行,也习惯了用 “我不是李虎,我可以做得更好”来激励自己。李虎变了,学生们也变了。听说,李虎在其他课上也越来越听话了,他们班还获得了德育流动红旗,运动会成绩也从倒数第一名排在了级部(年级)前列。

3.一个也不能少 篇三

由于笔记本上除了WiFi,还连接了2.4GHz无线鼠标,多个2.4GHz无线设备共存产生了干扰,使得WiFi网络不正常。由于使用的无线耳机没有对码键,采用自动对码,并且是自动跳频,因此将接收器拔下,等WiFi网络连接后,再次插上无线耳机的接收器,如果还是干扰WiFi,就再次重新插拔无线耳机的接收器,反复插拔几次之后,无线耳机和WiFi终于能够和平共处了。

提示

现在的2.4GHz设备,如无线鼠标、无线耳机都支持自动对码和自动跳频,尽管如此,在使用较多无线设备时,仍然可能因为多个无线设备互相干扰而导致某个设备的工作不正常。如果设备上有对码键,可以手动对码,如果没有手动对码功能,就拔插几次接收器,让无线设备工作频率避开,也能有效地避免各个设备相互干扰。

4.一个也不能少 篇四

朱廷龙

这是张艺谋的又一部经典之作,相信同学们看后会有同样的感慨.经典在它的寓意,而不是里面的那个稚嫩的小老师.因为她与章子怡比起来,差距太大了.所以,对里面的人物,我们估且先不谈论,而是先来一个读文解字.《一个也不能少》,这个电影文题起得好,表现方式通俗,情感留露突出明显.这正如我们的班主任和辉哥所要求的,在卓越班里,我们一个都不能落下,一个都不能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跟我们上第一节班会课时,都巧合地提到的根本原因.当然,身为班中的一员,我想所有同学都有共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持属于我们的荣誉,来保证我们班的完整性.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据目前我所了解,还有一些同学抱怨学校的不好.其实,我们所享用的资源中,不管是硬件的教学设备,还是软件中的师资力量,都比同校的其他院系专业优惠好几倍.即使走出校门,除了那些贵族院校,跟其他同等的相比,也是遥遥领先.因此,我们所要考虑的,不是去挑剔,而是去寻找高效率利用资源的路子.在这方面的思想中,我猜应是与

5.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五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总书记的深情寄语,温暖感动各族同胞,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总书记于近日视察宁夏驻足黄河岸边再次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此举宣示了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必胜信心。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制度之优的集中体现。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奋斗史,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民族团结比今天的民族团结更为紧密,没有任何一个政权领导下的民族发展比今天民族发展更为繁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如石榴籽般越抱越紧,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一路凯歌前行,激发出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役。目前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 地区都为少数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要攻城拔寨,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悬崖村”,彝族同胞以临崖生存的超人胆识,滚石上山的坚韧毅力,战胜“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从攀爬湿滑的藤梯到架起牢固的钢梯,再到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特色旅游,成为了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惟其艰难,才能更显勇毅,脱贫攻坚进入关键一役,更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精准施策,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发挥民族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产业,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共同决战脱贫攻坚。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全面小康的共同幸福。“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今日之小康是全面之小康,均衡之小康,缺少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康都不能谓之为全面小康。在滇藏交界处,生活着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常年大雪封山,险峻的独龙江大峡谷让独龙乡成为了罕有人知的极度贫困之地。全面奔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独龙族以“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超常规措施推动独龙族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全族脱贫,变满目苍翠为致富银行,走出了绿色脱贫的创新发展之路,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郑重承诺。困于艰难,冀于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56个民族的共同目标,幸福美好的生活是56个民族共同的希望,各民族要如石榴籽般相互依偎,团结一心,手挽手,肩并肩,奋力前行,才能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6.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六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探索,是示范,共同富裕才是远期目的、长久追求。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榜样、有奔头、有追求、有实践,但我们不能止步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样与党的宗旨相违背的,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相违背。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的先声。一个都不能少,包括中国当代社会的全体人民。不仅没有剩余部分,还要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关注,走包容式发展道路。“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象表达,它意味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将首次实现消除绝对贫困,全体中国人民将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

目前,仍然有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户,特殊困难群体,生活依然在水深火热中,他们都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是“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拦路虎。如何啃“硬骨头”,如何打“拦路虎”,如何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胜利?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跑好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的最有效的方法。还有6个月就是党向人民兑现庄严承诺的时刻,我们要坚定信心,共同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

7.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七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协作功能,提高个人的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肖川博士的《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中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纵观现在的课堂, 小组合作往往成为优等生活动的阵地,学困生则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光听,不阐述,不交流,导致学习任务就只由优等生承担,合作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困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弱,人际交往能力越来越差, 对学习也越来越没兴趣。因此,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困生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和谐课堂环境,激发学困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首先是合理分组,分组不应只是简单的前后几人的组合,经过尝试,我觉得分组应以自愿为原则,教师有意识地将优等生、中等生及学困生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平时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将会被分为一组, 在这样的组内,学困生不会有被歧视的感觉,他们会以比较轻松的心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也可以让组内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其次,合理分配小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如小组长、检查员、材料员、操作者、报告者等,这些岗位应该由组员轮流担任,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学困生首先承担的任务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使他们能够完成。而学困生一旦被赋予一定的角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我们班的严鹏凯, 虽然他学习不好,语言表达能力很差,但是我发现他的动手能力很强, 所以我经常让他担任小组内的操作员,还让他在汇报的时候当场操作给全班同学看,并且试着将操作的过程说出来。另一个学生许蓓在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但是我发现她的字很工整、很秀气,就让她担任记录员。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两位同学不但原来的才能得到了提高,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也渐渐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二、关注学困生交流权,提高其自信心,培养成就感

交流对于学困生来讲,是一个难点,因为基础差,学困生大多比较自卑,导致他们不敢说、不愿说,或者无话可说。如何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有话敢说呢?

1.给学困生创设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学习氛围

首先要让优等生学会倾听。优等生的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和表现欲都很强,他们往往对学困生有轻视的心理,认为他们没有好的见解, 对小组合作没有帮助,只要自己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就完成了。我曾经问过一些优等生:你愿不愿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听听学困生的想法,或者让他们代表小组阐述观点?结果他们告诉我:他们成绩那么差,说出来的也是错的或不完整的,如果让他们代表小组发言, 不是给小组丢脸吗?这种想法和做法,极易伤害学困生的自尊,导致他们想说不敢说,游离于小组合作学习之外。所以我们必须教育优等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告诉他们倾听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其次,教师也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态度,关注小组合作中的学困生。有的老师认为优等生的意见就是该小组的意见,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不愿意请学困生发言,怕拖延时间,影响教学效果,无形中就把学困生忽略了。因此,教师的观念必须更新,要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手段, 最终仍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要兼顾到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 不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2.创造让学困生展示潜能的机会

在角色分配上,教师一定要强调让学困生先讲,如果遇到不会的或讲不清的,再由优等生辅助讲清。这一过程,弥补了学生不愿讲或没机会讲的不足。其次,教师一定要及时深入每一小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是学困生的操作与思考,并及时引导、帮助学困生理解新的知识。最后,小组合作结束后,一定要让学困生进行汇报,其余学生作补充。老师还可以提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还有别的想法吗?”来帮助学困生组织语言。

还可以设立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评价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励,这样,学困生为了不拖小组后腿,会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 而优等生为了小组荣誉,也会尽力辅导学困生。竞争机制不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也会增强学困生学习的欲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学生之间实现共同进步。

3.分层次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多元化

首先,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且应视这种差异为正常现象,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一样的学习要求。

其次,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多样化。学困生可能学习不如别人,但他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适时给予表扬。在我们班,每个月都要评“发言明星”“操作明星”“最佳材料员”“最佳记录员” 等,几乎每个学生都被评到过,当学困生拿到奖品,即使是一块小橡皮, 他们也能激动很久,学习的热情无人能及。

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要有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如:“你的想法很好,我要向你学习!”“你的想法很特别,说明你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等。我经常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与反思:这几次的小组学习,你对本小组作了哪些贡献,你觉得你成功在哪里?下一阶段,你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也让学生评价本小组的成员:你觉得他哪方面做得最好? 你给他提什么建议?让学生在进步与反思中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三、给学生无私的爱,让他们在爱中进步与发展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学生的智慧,还是品格都得不到充分或自由的发展。”可见,教师无私的爱、无歧视的爱对学生的重要性。对优等生,教师能做到不知不觉地爱,而对学困生,更需要教师刻意的、张扬的爱,在教师的爱中, 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班的黄鑫,原来是全年级有名的学困生,但是在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学习《平移和旋转》中的旋转时, 因为难度较大,很多同学对此都很头疼,我便让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我发现黄鑫的方法是先把方格纸上的图形画在草稿纸上,然后将草稿纸按要求进行旋转,最后将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再移到方格纸上。当黄鑫将这个方法展示给大家看后,大家都啧啧称奇。我利用这一机会将黄鑫大大地表扬了一番, 而得到表扬后的黄鑫不管是上课还是作业都表现得特别好,我又继续表扬,结果事情进入到一个良性循环中,不到两个月,黄鑫就摘掉了学困生的帽子。现在,他是我们班学习最努力的同学。

8.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篇八

我笑了笑,向她表示感谢后,说,就让他们试一试吧。班主任遗憾地走开了。说实话,我也想赛出好成绩。可是,我又不忍心这样做。既然他们是学生,我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从课堂走开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娇嫩鲜艳的花,一个晶莹的世界。

班主任对我的拒绝很纳闷。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也恍惚了一会儿。

走进这间有点破旧的教室,看着眼前的这些孩子,我最先感觉到的是他们的淳朴和憨厚。

站在讲台前,我看到孩子们泼辣中带有羞涩。刚要说话,旁边的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冷不丁地问,老师,我这节课是不是又可以出去玩了?我纳闷地问他为什么?他斜了我一眼说,昨天有个老师来上课,就不许我、二宝和爱花去,说怕我们在课堂上捣乱。

听了孩子的话,我心头一凉。这个男孩叫小武,课堂上不管老师在做什么,他都会起哄,要不就不管不顾地唱起歌来。我让二宝和爱花站起来,结果一个只有一只眼睛、头发乱糟糟的男孩子站了起来。过了半天,那个叫爱花的学生也没有站起来,班里有孩子转过头喊,爱花,爱花,老师叫你呢!我这才发现那个叫爱花的胖胖的女孩儿,像只受惊的小鹿,神情慌乱而又迷茫,正不知所措地弓着身子斜站着。

我微笑着看着他们,问,想去吗?那个眼睛不好的男孩子马上说,想。小武马上叫起来,你去干什么?同学们哄堂大笑。那双刚刚兴奋的眼睛立马黯淡下来,脑袋也跟着耷拉下来了。

我望着这些淳朴又顽皮的孩子,轻声地告诉他们,孩子们,知道吗?你们在老师的眼里,都是好孩子啊!你看,小武,他肯定是最热爱集体、最爱打扫卫生的(这是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以及一大早看到这个男孩子拿着扫帚猜测的),你们说是吗?这就是他的优点。另外,他的大胆,他的坦率,都是他的优点啊。你们再看二宝,他是多么真诚啊,能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他一定很想去,去了肯定能表现好,是这样吗?我相信大家,因为你们都是好孩子啊。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小脸憋得红彤彤的。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期盼。接下来的公开课出乎班主任的意料,孩子们一节课下来,充满着激情,没有一个捣乱的,偶尔还冒出几个精彩的问题,令评委和听课的老师交口称赞。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评委们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竟然破格给了我一等奖的荣誉。他们的理由是,知识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教育,首先是对人的尊重,眼中要有学生。不关注人性的教育,不是健康的教育,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对人的关爱,对人格与尊严的呵护。这节课在知识的教学上也许不够完美,但它真正把握了教育的要义——给了孩子们心灵世界的尊重与呵护。知识可以缺席,但人性化教育不可以缺席。

这一节课也带给我深深的反思。的确,在教育的天空里,人性怎可缺席?教育的对象就是人,失去了人的教育,怎能称得上教育?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美丽的世界,如果说五彩缤纷是一种美丽,那么整齐划一就是一种伤害。其次,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之本。心灵的美善是美好人生的基础,我们应以完善孩子的心灵为己任,用博大的爱关怀孩子,在爱与被爱之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性和坚韧的心灵,开启另外一扇希望之窗。

(作者单位:江苏泗洪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

9.《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九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是妈妈让我看的,可不是我自己想看。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在水泉乡水泉小学的三年级老师高老师的妈妈病得很严重,就请了一位代课老师,叫魏敏芝。张慧科因家里没钱,妈妈病了,爸爸死了,跑到城里去干活。可是却在车站里走丢了。魏老师跑进城里去找张慧科,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找到,最后她听一个人的意见,上了电视台。张慧科看到后,伤心极了。立刻跟着魏老师回到学校。许多好心人都为水泉小学捐了好多文具和好多钱。水泉乡的村长把文具发给学生,用钱把教室重新改装了,还把水泉小学改成水泉希望小学。”

看完这篇电影后,我非常感动,感动的是这位代课老师非常辛苦,把所有的学生看得好好的,一个都没少,明行光跑步特快,又被县里招去比赛得了第一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2

这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同学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张慧科正因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同学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就应更加发奋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同学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同学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刻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教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教师。高教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教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终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终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明白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当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教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教师对我们也不差。教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教师牺牲了自我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教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教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4

这个发生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农村中的故事讲解了农村人的单纯与可爱,也解释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我从魏老师的性格中读懂了执着与善良。

从张慧科的品性中读懂了孝顺。

从高老师的言行中读懂了他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可是我从那一位登记的人的举动中读懂了这个世界的残酷。

但是这是一个公平的世界,有坏人就有好人。最终有许多的人为那个偏僻的农村中捐献了许许多多文具与钱。这让我感受了农村的条件艰苦,我今后一定要好好的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魏老师找张惠科的那一段:

历经千辛万苦,魏老师来到大城市的电视台,却一次次被赶出去。第二天,团长终于被她的行为所感动,请求电视台帮她找回孩子。张慧科在餐厅的电视台里看到魏老师找自己时说的话,发现老师对他那么疼爱,那么关心他,就和魏老师一起回到了水泉小学,电视台也给水泉小学送了很多东西。

什么!故事的结局很完美!故事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师。

魏老师找了他3天,吃别人剩饭,露宿街头。我很佩服她的毅力。那个时候的贫困山区和现在的大城市是天壤之别啊!但是,我们并没有所有的精神。他们升国旗那么认真,而我们现在的饭菜多好啊!对山里的孩子来说,是天赐的佳肴,我们却不珍惜。

看完这部电影,我必须珍惜现在的食物和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6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7

这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

剧中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但是不久,张慧科正因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忙下他最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但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此刻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因此我们就应更加发奋的学习。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的为我们辛勤的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刻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8

在一个西部的水泉小学来了一位老师,名叫:魏敏芝。可水泉小学破烂不堪,而且一天只能用一要粉笔,根本没有五颜六色的粉笔,只有白色的粉笔。我看到这里时心想:这个水泉小学真穷。

魏敏芝每天都让学生抄课文,可张慧科因为无不法帮家里还债,自己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去城里打工。魏敏芝为了临行高老师的话,下定决心去找回在城里打工的张慧科。她打听到了张慧科的下落,连忙去了张慧科的住处,可那里没有张慧科,所以魏老师就在人海中寻找……

但魏老师还是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去找台长,终于在电视前找到了张慧科。

我想说:“水泉小学虽然穷,但学生们都很听话,但现在的学生并不穷,所以不听话。可水泉小学和现在的小学真是天壤之别呀!”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9

近日,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电视连续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高台县纪委监委号召纪检监察干部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认真观看这一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

“该剧以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为背景,生动反映了甘肃推进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的实际成效,为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鼓舞了干劲。”

“感觉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电视剧的同时也让我们压力倍增,如何通过完善监督制度,推动清廉镇村建设,助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纪检监察干部观剧后,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悉,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持续深化扶贫领域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着力纠治扶贫领域问题。目前已公布4批共30个关于农村项目资金管理不规范等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对4起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问题通报曝光,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尽责,全力保障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0

甘肃张掖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的农户石作新正在给能繁母牛添加饲料。今年他养殖了14头母牛,繁育牛犊6头,比去年增收8000多元。他见到帮扶干部高兴地说;在家门口看到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拍摄过程,更坚定了脱贫致富决心,自己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力争年底过上小康日子。

连日来,全程在甘肃张掖拍摄创作的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成为甘肃张掖村民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剧情反映贫困村脱贫过程中,村民走上勤劳致富路。甘州区甘浚镇东寺村、速展村、临泽县倪家营乡南台子村的村民目睹拍摄过程和央视播出后,激发了致富奔小康新激情,目前,全身心投入到了春季生产中。

据悉,该剧展现了国家脱贫攻坚大背景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这一主题,揭示精准扶贫路上扶志、扶智和提升农民精神文明程度的现实意义。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1

这个电影最令我感到的是魏老师找张慧科那一段:

魏老师经过千辛万苦来到大城市的电视台,却一次又一次被赶出,第二天团长终于被她的行为打动了,让电视台帮她寻找孩子。当张慧科在饭店看到魏老师在电视台找他时说的话时,发现老师这么爱他、关心他,所以他就和魏老师回水泉小学,而电视台也送出了许多东西给水泉小学。

啊!故事的结局真完美!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魏敏芝老师。

魏老师找了他3天,还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睡在大街上,她的坚持不懈令我敬佩。

在当时贫困的山区和现在的大城市,真是有天壤之别呀!不过,他们身上所有的精神气质我们都没有。他们连升国旗都那么认真,而我们却……他们的国旗是用木头做的,都弯了,而我们的旗杆是铁的,我们却在下面说话、玩……

现在的食物多么好!对于山里的孩子就是天堂美食,可我们却毫不珍惜。

看了这部电影,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食物和现在的一切。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2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个也不能少》,我被里面的那个主人公——魏敏芝打动了。

电影描述的是魏敏芝当代课老师的事情。原来的班主任高老师告诉她:“二十八个学生,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为了遵守诺言,经过了重重困难,明新红要到县城去了;张慧科偷偷去县城打工,魏敏芝用所有的钱,想尽一办法去找他,最后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魏敏芝有种种缺点,唱歌走调,学生吵闹时不管……可是,她的一个优点把她这些所有缺点都盖过了。那就是——守职。她就为了这个承诺,不知受了多少累,遭受了多少苦。二十八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记得有一次我新养的鱼有些怪怪的,我忽然想起养鱼的水需要沉淀一下才能用。怎么办呢?窗外的暴风雨激发了我的灵感。对了!接雨水!我急忙抱着脸盆跑到外面,又站了半小时,回家早已变成了“落汤鸡”,不过心中暖暖的。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一想起职责,魏敏芝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我眼前。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3

今天我们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场名为《一个都不能少》影片。

剧中讲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前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张慧科因为家里穷去城里打工。魏老师就千里迢迢来到城里找张慧科。最后在电视台台长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教室多么破旧,文具多么少,家境多么贫寒,他们仍然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剧中魏老师对她学生那么好,我们王老师对我们也不差。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为我们辛勤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休息时间去看望同学,为同学补课。老师这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成绩报答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4

昨天,我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讲的是高老师的妈妈生病了,他要回家去探望,于是,村长找了一个叫魏敏芝的姐姐来代课,她只有13岁。高老师临走前,给魏敏芝交代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学校里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可是,过了不久,有一个名叫张慧科的小男孩因为家里穷,去了城里打工。魏敏芝为了找他,就去搬砖头赚路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张慧科,实现了对高老师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

电影里的小孩那么穷,那么少文具,他们都那么努力地学习,我们生活条件那么好,应该更加努力学习。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15

记得第一次看还是小学时集体去电影院,当时看来魏敏芝是个小老师的形象,现在看来,才初中生的她不过也是个孩子。人的思想随着年龄和时间的推移会有很大的变化,也许孩子的时候并不懂什么才是一个都不能少,更不懂张艺谋导演在其中的思想力量有多么的伟大。

人们追根溯本,还是要回到农村和乡下。美术课提到家的时候,更多的孩子画出的都是一个简单的平房,因为这才是人们家的本源所在。每每看到像电影中水泉小学这样贫困的学校,心中真的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一样的感慨。

人出生的时候都是紧握双手想抓住一切的东西,但是走的时候都是俩手一撇带不走一切。社会需要你们的爱,农村的孩子需要你们的爱,哪怕只是一点点。什么是人生的财富,这就是人生最可贵的东西。不必悔恨自己能力有限,只要关心过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足够了。

10.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

《一个也不能少》中主人公魏毓芝老师与学生张慧科之间矛盾的发生、发展、结局,几乎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的主旨也随着这一矛盾的变化逐步表现出来了。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11.看球、健康:一个也不能少 篇十一

球迷们如何健康科学地“熬”过这个狂欢派对?且来让眼科、神经科、心血管科、呼吸科、消化科、皮肤科等的专家们带你看一个健康的世界杯吧。

护心护肺护脑

看球赛时最好戒烟酒戒夜宵

足球赛的赛场往往形势瞬息万变,看球者的心情也大多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情绪也会随着赛场的变化而变化。

隐患1: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比赛越是紧张激烈,人们往往越是凝声屏气,这样会造成体内缺氧,使脑组织和心肌供氧量相对不足,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诱使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病急性发作,有些人还会因此而出现窒息、休克等。

隐患2:易诱发支气管哮喘

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神经系统兴奋性异常,还会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专家支招1:备好救命药物放身边

要健康地看球,最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适时地进行自我调节。情绪紧张往往会引起表情、躯体等方面的紧张,比赛越是激烈,越要注意放松。情绪过分紧张时,可有意识地放松面部肌肉,使紧张的眉头松弛,或用手搓揉面部;躯体也要放松,可一边看比赛,一边做些旋转、起身动作,使颈、肩、腰等部位的肌肉放松;可适当转移注意力,如一边看球一边喝点饮料或吃些小点心,也可与周围一同观看的人聊一些话题。二是合理分配时间,劳逸结合。由于熬夜看球赛,容易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尽量只看自己感兴趣的球队比赛,碰上沉闷的比赛可考虑提前休息或以后看重播。三是本身就有高血压、心脑血管异常等疾病者最好不要看关键场次或过于激烈的赛事。如果一定要看,遇到十分紧张的镜头,可暂时避开不看,必要时还可备些药物放在身边,如麝香保心丸、救心丹、硝酸甘油等以备应急之用。四是观看球赛时切忌吸烟、饮酒、吃夜宵。因为吸烟会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收缩及舒张功能紊乱,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事件;而饮酒、吃夜宵会加重胃肠道负荷,影响肝脏的工作,继而影响血糖代谢,诱发高血脂及高血糖。

专家支招2:哮喘病人要有家庭吸氧设备

最好学会突发健康事件的急救措施。有支气管哮喘病史的球迷,看球之前可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最好有家庭吸氧设备。如发生持续20分钟不能缓解的喘息,或者有胸部闷痛、频繁心绞痛、突发意识丧失或伴有抽搐、突然气急不能平卧等情况,不能拖延,应及时拨打120并送医院抢救。而突发脑出血、脑梗塞,一定要敞开患者紧扣的衣服,平卧,头转一侧,保持呼吸通畅,装有假牙的要及时取出,不要让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护肝保胃

补足睡眠多吃含蛋白质食物

熬夜、大量喝酒,都会伤肝。劳累是亚健康最典型的状况,而肝脏是人体最敏感、最脆弱的器官,因此,也最容易受损。

隐患1:熬夜和酗酒导致肝功能受损

球迷们白天上班,晚上熬夜看球,肯定会劳累,就会导致代谢功能紊乱,使得肝细胞里的肝糖元、肌糖元含量下降,损害肝细胞,时间一长,就容易造成肝脏病变、肝功能受损。而且,人一疲劳,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受到乙肝等病毒的侵犯,最终患上病毒性肝炎。“而本身就有肝病的患者,如果过于劳累,则会加重肝功能的损害。”

至于大量喝酒,据研究,每天喝啤酒1600毫升或每天喝白酒400毫升,持续两星期,就会患上酒精性肝病,严重时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隐患2: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熬夜自然会导致睡眠不好,睡眠不好通常会导致恶心、乏力、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差、腹泻、腹胀等问题。

如果还喝酒,则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胃溃疡、急性消化道出血等。每一届的世界杯结束后,医院门诊的这类患者都会大增。

专家支招:利用一切机会补足睡眠

在熬夜看球时,除了避免大量喝酒,还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利用一切机会补足睡眠。“因为我们必须保证肝脏的血流量,而久站或久坐的肝脏血流量都会比平躺时下降30%。”在饮食方面,应该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和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肉等。此外,可以多吃一些大枣、蜂蜜、苹果、西红柿、香蕉、花生、核桃、茄子、海带、芹菜等。

保护眼睛

偷空闭眼休息 备点滴眼液

既然是看球赛,最忙碌、最受累的身体部位自然是眼睛。长时间在晚上专注地盯着电视或电脑屏幕,对眼睛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

隐患:诱发干眼症等眼病

首先,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泪膜不稳定,容易导致干眼症;其次,本身就有眼部疾病的患者会加重症状,有青光眼等疾病家族史的还有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第三,有高度近视眼的人,如果长时间熬夜,有可能诱发视网膜脱落;第四,如果看球时还抽烟,也有可能导致慢性结膜炎和干眼症。

专家支招:切忌在全黑环境下看电视

熬夜看球,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有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的球迷最好不要熬夜看球,以免造成眼底出血等问题;

第二,在看球的过程中,多做“闭眼”的动作,一次最好闭30秒再睁开,以此来促进泪液循环,如果通过闭眼仍不能解决干涩的问题,可以准备一些滴眼液;

第三,切忌在全黑的环境下看电视,因为这样更容易导致视觉疲劳,造成眼睛不适。

皮肤护理

多吃胡萝卜、猪肝

每次世界杯结束后,会有不少女球迷来看皮肤科。

隐患:长痤疮、黑眼圈加重

“来看门诊的,大多都是因为痤疮加重了,皱纹增多了,有黑眼圈了……”医生解释,正常情况下,晚上10时到第二天早上6时是最好的休息时间,皮肤的新陈代谢比较活跃,皮肤的肌理层会产生新的肌理细胞,从而使皮肤保持光滑。但是,不规律的睡眠和熬夜,会导致内分泌代谢不完全,使得内分泌紊乱,导致皮肤水分流失,容易造成皱纹出现、皮肤暗淡。

喜欢在酒吧看球的女球迷看球时也会喝酒,这又会刺激脸部的毛细血管,而熬夜又会导致油脂分泌增多,使得毛孔堵塞,从而导致痤疮加重。

由于看球时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精神紧张,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则会导致黑眼圈加重。此外,不规律的睡眠和熬夜还可能导致少量脱发。

专家支招:可用冷热毛巾交替敷脸

爱美的女球迷想熬夜看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补充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多吃胡萝卜、猪肝,同时,多喝水。

二是注意清洁。看球时,到了平时睡觉的时间,最好也去洗个脸再看球。看完球睡觉前,可以敷个面膜。

三是可把喝茶剩下的茶叶用布包起来,敷在眼睛上,几分钟后,可以减轻视觉疲劳,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黑眼圈;也可以用冷热水交替洗脸,洗完脸可用冷热毛巾交替敷脸,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12.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二

一、爱心灌溉,培育自信心

学生的心灵非常脆弱,需要教师用爱心去灌溉,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大部分后进生都是缺乏爱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是留守学生,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或者是寄放在亲戚家;有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从事低收入、高强度的工作,没有能力与孩子沟通。我认为这些孩子都是渴望得到父母爱的孩子,他们一些后进的行为往往是想得到家长和教师的注意,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这些学生付出更多的爱,令他们感觉到被爱的感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爱是一种关心,是一种关注,是一种关怀。对和家长缺少沟通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与关怀,了解具体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并给与引导;对于父母无暇顾及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与关注,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的关注下,积极向上地成长;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更多的是给与关心,而不是责骂,我和学生一起找原因,我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望。

例如,我班有个留守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年纪又大,在生活方面也无法细心地照顾,形成了孤僻自卑的性格。我得知他的情况后,首先在生活上开始关心他,并多次家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班级上除了经常鼓励、表扬他,还安排他做班干部,课后经常辅导他学习,慢慢地他的脸上就多了笑容,学习也充满了干劲。而且我还经常组织班里的学生一起到他家帮助年迈的爷爷奶奶整理家务,使他的家重新焕发出生机。

当然,只靠教师的爱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班主任还需要和家长紧密合作,一起灌溉,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每当学生有一点进步的时候,我就及时地汇报家长,对于长期在外工作的家长,我还会通过视频、电话等形式,让家长亲自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从而更加地有自信,更加地阳光。

二、细心滋养,照耀自尊心

对待学生如果只有大爱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细心滋养,才能够更好地转化后进生。许多后进生是因为长期处于班级的末尾而形成的,他们的内心已经麻木,习惯了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已经不知道自尊心为何物,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细心发现学生闪光点,并及时地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被表扬的快乐,重新焕发出自尊心。如果对后进生多一点微笑,少一点斥责,相信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教师的善意,从而不断地进步。

比如,我班上有一个非常顽皮的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而他也从来不在乎,也从来不会改变,是每个教师眼中的“牛皮”。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在课堂纪律记录本上没有他的名字,于是我先找来班干部了解情况,原来他今天上课真地没有捣乱,但是也没有什么精神。看到他有点反常的表现,我把他找来细细询问,原来他今天肚子不舒服。于是我带他到校医室检查,并且为他准备了热水,让他在办公室休息,这时我看到他感激的目光。之后在班上的一次捐款活动中,我发现他捐了50 块,我抓住这个机会,在班上表扬了他的爱心之举,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到他骄傲的目光。我知道他已经在慢慢改变了,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不断的地表扬他,那怕是一丁点的进步。

当学生会感激,会骄傲的时候,说明他的自尊心在不断地增强,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功的骄傲,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心,那么也会对别人付出关心。所以对于后进生,教师首先要付出自己的真心,动之于情,晓之于理,这样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三、精心照料,提升自强心

转化后进生需要不断地付出,精心进行照料,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自强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自强不息的斗志,那么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成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斗精神。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灌输一个都不能少的概念,引发集体主义精神。

比如我就经常和其他班级举行篮球赛、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而且把更多的机会交给后进生去完成,目的是让他们在竞赛中激发集体荣誉感和体验成功的感觉。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失败了,也能激发他们的斗志,每一次比赛后,我都及时地和学生开班会,总结、反思活动的过程,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要努力,在我的组织下,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学生的斗志也越来越强。

通过组织活动,为后进生制造参与、表现的机会,这种做法在实践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心,也明白自强奋斗的含义,因此,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明白道理,比在课室讲一百遍道理更加有用。

13.《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三

今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看了一场名叫《一个都不能少》的影片。片中讲述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生病了,她必须回家探望母亲,于是便请了一位只有十二岁的魏敏芝来当代课老师,高老师走之前再三嘱咐魏敏芝说:“班里的同学一个都不能少”。可是没过多久,张慧科因为家里其穷,没钱给妈妈治病所以来到城里打工。当魏老师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千里迢迢的来到城里寻找张慧科,最终在电视台长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水泉小学的教室是那么的破旧,桌子椅子都没有几个,每个学生的家境又是那么的贫穷。可是不管教室是多么破旧不堪,不管有没有桌椅板凳,他们仍然坚持学习。与他们相比我的生活环境是优越的多,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

影片中的魏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班的张老师对我们更好,老师为了我们长有出息,无时无刻为我们辛苦的劳动着,老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一定要以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

14.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四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时,心里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讲的是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母亲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年仅12岁的魏敏芝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时千叮咛万嘱咐,班里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可不久,张慧科同学因家里贫穷连饭也吃不饱,就去城里打工。魏老师知道后,从遥远的乡镇十万火急地赶到城里,最后在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张慧科。

虽然是一个年仅12岁的小老师,可像她这样信守诺言、千辛万苦把辍学打工的学生找回来,真的令人感动。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但是在贫穷面前总是显得那么无能为力。影片中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总是让我忘不了。虽然水泉小学教室那么破旧、文具那么少、学生家境又是那样贫寒,可是同学们仍然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学习。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倍,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加努力地学习吗?我们的老师也处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就更有理由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老师、回报社会。

15.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五

近年来, 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国际道路运输管理局, 立足“一路一带”建设大局和经济发展需要, 抢抓历史机遇, 认真履行职责, 国际道路运输呈现出稳步发展良好态势。

2006年至2009年, 阿拉山口公路口岸每年出入境车辆不足1万辆, 过货量不到10万吨。如今, 每年出入境车辆已达25000辆, 货运量每年25万吨左右。在其挂牌成立之前, 中哈间车辆运行份额, 哈方占80%, 中方车辆仅占20%;现在哈方占40%, 中方车辆为60%, 两国车辆运行份额趋于平衡。阿拉山口口岸的国际道路运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经验。

着眼大局, 提高认识

国际道路运输承担着国际、国内、疆内经济大通道建设重任。道路运输行业的产业链很长,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潜力也很大。它不仅会带动城市客运、服务业、制造业、仓储物流业的发展, 同时带来人流、物流、信息流, 为繁荣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因此, 做好做活、做强做大道路运输行业, 是一篇利国利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文章。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有效依托国家有关政策规定, 加强行业管理, 挖掘发展潜力, 当好桥梁和纽带, 提供可靠道路运输保障。

摆正位置, 重视协调

口岸国际运管局作为一个派驻单位, 要顺利开展工作、发挥应有作用, 就必须强化参与意识、配合意识, 融入到社会经济社会活动中。

要重视与口岸委、市政府及各联检单位、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 积极参加通关联席会议, 设身处地为经济大通道建设建言献策。口岸国际运管局经常邀请市领导和联检单位以及街道、社区主要领导进行座谈, 主动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 国际运管部门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

实践证明, 口岸国际运管部门要想赢得尊重, 实现跨越发展, 必须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 必须依靠联检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

靠前服务, 敢于担当

通关环境必须着眼于涉外道路运输企业的实际需求来改善, 包括服务水平、政策支持以及硬件设施。通过优惠的政策、便利的措施、高效的服务、优美的环境, 让来到阿拉山口的企业、客商真正感受到这里不但人好、政策好、环境好, 更能体会到人便于行, 货畅其流的优越感, 愿意到阿拉山口通关过货, 投资兴业。

口岸国际运管局既是执法部门, 也是窗口单位。要想有地位, 必须有作为;要想有作为, 就必须敢担当。

近年来, 口岸国际运管局始终把良好的通关环境作为重要抓手, 立足口岸发展需要, 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措施, 积极为涉外运输企业创造宽松的运营环境, 举办了多期涉外企业业务培训班, 编制了《业务手册》, 强化企业法律意识, 规范企业办事流程。在内部制定了60多项规章制度, 提出“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的服务理念。

对涉外道路运输企业进行多次实地调研, 出台了“五项通关便利措施”, 开通了绿色通道。充分利用电子查验设备和微机联网制单程序, 电子化口岸作用得到发挥。在全区口岸国际运管局率先创办了涉外企业QQ群, 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和对外宣传网站, 实现了行业动态信息共享。

阿拉山口目前有各类仓储物流企业15家, 但没有一家成规模。为此, 口岸国际运管局在给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议的同时, 对正在建设中的恒祥国际物流中心进行了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 使该物流中心很快投入运营, 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国际综合性物流企业。

同时, 对阿拉山口汽车站国际客运班车实行了“三优先”, 对两家民营客运企业从制度建设、人员培训、安全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予以帮助指导, 扭转了恶性竞争, 实现良性发展。实践证明, 只有转变理念, 靠前服务, 才能抓住新机遇、掌握主动权。

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几年, 口岸国际运管局自编培训课件, 组织了业务技能、实用俄语、执法礼仪、公文写作等培训, 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局主要领导当选阿拉山口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 先后多人被当地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口岸国际运管局, 内勤外勤不缺骨干, 影像制作不缺人才, 吹拉弹唱不缺能手, 木工瓦工不缺行当。

坚持文化强局, 努力打造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风口国际运政文化。凝练了以“坚守、奉献、有为”为核心的行业理念, 编印了文化手册、文集、画册等13本文化产品, 自主创作了歌曲、配乐诗朗诵以及创建工作专题片等。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展现执法队伍精神风貌, 树立良好国际运政执法形象。

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安装了工作人员去向告知牌, 印制了中俄对照温馨提示卡, 设立了行风监督台、党员责任区和示范岗, 邀请市人大、纪检监察和信访部门进行明察暗访, 定期召开行风座谈会, 社会满意率达98%。

近年来, 口岸国际运管局采取“借梯上楼”、“放水养鱼”等方法, 在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地域特色, 因地制宜, 创新求变, 获得了荣誉, 提升了行业形象。2011年口岸国际运管局获自治区政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2012年获自治区交通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获自治区最佳文明单位和全国道路运输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获阿拉山口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称号。实践证明, 只有坚持文化引领, 才能凝聚正能量、实现大跨越。

改善环境, 拴心留人

阿拉山口是著名的“大风口”, 每年8级以上大风达180多天, 自然环境恶劣, 拴心留人是口岸国际运管局一大难题。为了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提出了“人品优先, 敬业为本, 团队第一”的人才理念。

建起了道德讲堂、职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室, 开展了读书演讲、歌咏比赛、自办春晚、组织联谊等活动。

16.亲情接力,我的亲人一个也不能少 篇十六

绝症袭来,

感恩妹妹弃学捐肾救哥哥

今年24岁的吕燕是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人,父亲吕林来和母亲柴海芝都是当地农民,她还有一个大她两岁的哥哥吕花春。吕燕和哥哥自幼聪明好学,2001年6月,兄妹俩以优异成绩考入社旗县第一高中。高二那年,由于家境贫穷,供不起两个人同时读书,哥哥吕花春坚持把机会留给妹妹,自己则辍学来到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

带着全家人的希望,吕燕学习非常用功。而吕花春更是拼命加班加点,给妹妹挣学费。他的勤奋上进,令同车间的一个名叫刘芳菲的女孩对他产生了好感,两个年轻人幸福地恋爱了。

生活刚向吕花春展露笑脸,灾难就毫无征兆地降临了。2004年春节,吕花春为了节约路费没有回老家过年。大年初一,正和工友们一起庆祝新年的吕花春突然晕倒在地,送到东莞市中医院后被检查出是尿毒症。吕花春一下子蒙了!他不顾医生住院治疗的建议,只买了些便宜的消炎止疼药,就回到了出租屋,并请求工友们不要告诉他的家人。可是,当大家都离开后,他再也忍不住悲痛,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嚎啕大哭。哭过之后,他给自己打气道 :“要坚强,你不能倒下啊 !”刘芳菲当天就知道了这件事,她哭求男友把病情告诉家人,赶紧治疗。吕花春无奈地说:“妹妹正在冲刺高考,如果让她知道这事,她肯定会考不好的,那会毁了她的一生啊!”此后,吕花春一边强忍病痛折磨,一边不顾一切地工作为妹妹攒学费,累得多次晕倒在车间。

2004年7月,从小梦想做一名白衣天使的吕燕如愿考上河南新乡的一所医学院。而广东那边,刘芳菲最后一次给吕花春买过营养品后,红着眼圈说:“我们分手吧!”望着女友离去的背影,不堪重负的吕花春终于倒下了!

吕燕和父母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散去,就接到了吕花春工厂打来的电话。得知吕花春身患尿毒症的消息,全家人感觉天塌了一般。吕燕和55岁的父亲吕林来带着家中所有的积蓄,连夜坐上了去东莞的车。一路上,吕燕的脸庞被泪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她在心里默念道:哥哥,挺住啊!妹妹来了……

7月26日上午,心急如焚的吕燕和父亲终于见到了瘦弱不堪的吕花春,三人不禁抱头痛哭。当天,吕林来便带着儿子和女儿踏上了回家的火车。一下火车,吕花春就被父亲和妹妹送到了南阳市中心医院肾病科。医生诊断后说:病人的尿毒症已是中后期,必须尽快做肾移植手术。

可是,手术费要十万多元,到哪里去凑这么多钱呢?吕花春只好先接受保守治疗,他每周透析一次,每次四百多元,加上医药费每月要花费三千多元。这个穷苦的家庭哪里撑得住呢?

看到这一情况,吕燕决定辍学打工挣钱救哥哥。可吕花春说什么也不同意,他以拒绝治疗相威胁。吕燕泪流满面地说:“哥,只有治好你的病,我才能安心读书啊!说不定我明年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呢!”吕林来也面色沉重地说:“眼下救命要紧,你就依了你妹妹吧!”在家人的坚持下,吕花春含泪答应。

2004年8月,吕燕来到广东增城新塘镇的一家灯饰公司打工。为了尽快挣到哥哥的手术费,吕燕一天工作12个小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加班。由于工作突出,她很快被公司任命为车间主管。每到月底,吕燕只留下100元生活费,其余的工资全部寄给哥哥。

而吕林来白天到南阳一家建筑工地干活,晚上去做装卸工,每月能挣到2000元。每到月底,父女二人所挣的三千多元钱全部交给柴海芝,由她来安排给吕花春买药和营养品。

工作之余,吕燕经常打电话安慰哥哥。一次,在电话中,她听母亲说哥哥因为思念前女友,情绪低落,医生说这很不利于病人的恢复。吕燕既心痛又着急,她决定找哥哥的前女友谈谈。几经周折,吕燕到东莞找到了刘芳菲。当时东莞大雨如注,没带雨伞的吕燕浑身被浇了个湿透,。她几乎带着哭腔恳求刘芳菲道:“姐,医生说病人情绪低落会造成免疫能力下降,对治疗很不利,求你给他打个电话,好吗?”经不住她苦苦哀求,刘芳菲终于答应配合她说一次谎。她当即给吕花春打了电话,骗他说自己仍然爱他,只是父母不同意,等说服父母后就去看他。亲口听到恋人的承诺,吕花春信以为真,又重新树立了生活希望。

2004年10月,吕花春的病情逐渐稳定。为了省钱,他回到了家里,每周到医院透析一次。2005年4月初的一天深夜,吕林来仍在建筑工地干活,吕花春突然犯病昏迷过去。这次,吕花春的主治医生说,病人要尽快做肾移植手术,否则生命难保。吕燕听说哥哥病情后,急忙辞职回家,她带回了自己的奖金和同事捐款共计两万多元钱。同时,她还听说如果亲属肾移植,6万元手术费就够了,而且排斥小,一个信念在她的心里扎根了,捐自己的一个肾给哥哥!

吕燕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父母怎么也不同意,他们都要捐自己的肾。2005年8月12日,吕家在病房召开紧急家庭会议。由于吕林来是家中的顶梁柱,大家都不同意他捐。吕燕抢在母亲前面说:“我年轻,肾功能肯定好,我是最合适人选!”谁知,吕花春却绝望地说:“不要管我了,我已经拖累家人太多了!”柴海芝握着儿子的手流泪说:“我们是一家人,在灾难面前,一个亲人都不能少!”最后,吕燕和母亲决定,配型后决定由谁捐肾。同时,吕林来又借遍亲友凑来4万元钱,终于凑够了手术费用。

配型结果很快出来,吕燕和哥哥的血型很匹配。2005年9月25日,吕燕被推进手术室,吕花春哽咽着说:“好妹妹,哥让你受苦了……”吕燕笑着给哥哥和家人打了个胜利的手势。半个小时后,吕花春也被推进了手术室。4个半小时后,主刀医生宣布手术成功。

雪上加霜,

单肾妹妹生命告急

在亲情的呵护下,吕燕和哥哥恢复得都很好,一个月后,兄妹俩出院回家疗养。手术后,吕花春还要继续服用抗排斥药,每月仍要花费一千多元。这时,白天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吕林来听说蹬三轮挣钱后,他晚上又蹬起了三轮。由于夜以继日地劳作,一天晚上,吕林来蹬三轮车时竟然睡着了,差点与一辆货车相撞,客人不给钱还骂了他。此后,再犯困时,他就用打火机烧自己的胳膊。而柴海芝自己一日三餐靠馒头和自制的咸菜充饥,却让儿子和女儿顿顿吃新鲜的蔬菜和肉食,每天都有排骨汤喝。

这个不幸的家庭又慢慢重拾了往日的平静。2006年8月底,新学期开学时,吕花春劝妹妹复读。吕燕有些伤感地说:“哥,这辈子我跟大学无缘了,我已决定等身体好了还去南方打工。”吕花春动情地劝妹妹说:“小燕,哥很快就能挣钱了,你去复读吧!” 在家人的一致劝说下,吕燕又开始了备战高考。

2006年11月,病情稳定后,吕花春也偷偷来到南阳市一家建筑队打工。为了不让别人看出自己带病干活,吕花春苦苦支撑,有重活时他还抢着干。吕林来夫妇很快找到了偷跑到工地的儿子,看到他扛着水泥包,老两口泪水直流,非要拉他回家。吕花春固执地说:“我这条命是妹妹给的,你们就让我为她做些事情吧,要不我会闷出病的!”

吕花春自己舍不得花一分钱。他给妹妹开了个账户,将每月的工资存起来,这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了。每次存完钱后,他总要打电话叮嘱妹妹吃好一点,千万别心疼钱,并骗妹妹说自己在家恢复得很好。对于失而复得的求学机会,吕燕非常珍惜。为了节省路费,吕燕一直到春节放假才回家。这时,她才知道哥哥在打工。吕燕的泪水一下子涌出眼眶,吕花春强忍心酸说:“好妹妹,别哭,哥哥身体结实着呢!”

此后,一想到尚未痊愈的哥哥为了她如此卖命挣钱,吕燕学习更加勤奋。老师说,凭她的成绩,考重点大学没问题的。谁知,命运多舛。2007年春节过后,吕燕忽然开始不间断地发烧,且伴随着浑身浮肿。吕燕隐隐又有丝不祥的预感,哥哥当初就是这样啊!她不敢想下去了……

4月的一天,吕燕突然晕倒在课堂上,被学校送到了医院。病魔再次向这个不幸的家庭伸出了邪恶之手,吕燕竟也被诊断出患了尿毒症!

学校通知了吕燕的家人。接到电话的那一刻,柴海芝一下子瘫倒在地,清醒过来后,她发疯似的赶到医院。心如死灰的吕燕一见到母亲,又禁不住大哭起来。心存幻想的柴海芝当即带女儿到南阳市中心医院复诊。谁知,复诊结果仍是尿毒症。在南阳建筑工地干活的吕林来和儿子也赶了过来,如此沉重的打击让一家人哭作一团。稍稍平静后,吕林来强忍悲痛说:“小燕儿,这是老天故意在考验咱们呢!咱们不信命,偏要跟命运斗一斗,你看你哥哥不是挺过来了吗?你也要坚强些,一定可以撑过去!”听了父亲的话,吕燕含泪点了点头。

女儿挺住,

妈妈把肾捐给你

当晚,看到一双儿女入睡后,柴海芝泪水涟涟对丈夫说:“林来,我们的命怎么这样苦啊,两个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他们谁都让我割舍不下啊!”吕林来用长满双茧的大手为妻子拭去眼角的泪水,强忍悲痛道:“海芝,别难过,我们要振作起来,天大的事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老两口相拥而泣。

之后,吕林来仍旧到卧龙区的建筑工地打工,柴海芝到一个家政公司找了份钟点工,闲暇时就去拾废品。在医院,吕花春尽心尽力地伺候妹妹,生怕她有一点不适。为了给妹妹补充营养,他每天中午总会跑到两公里外的一家小餐馆买妹妹最爱吃的清炖鱼。

其实,躺在病床上的吕燕内心一刻也没平静过。她想,为救哥哥,家中早已一贫如洗,哥哥虽然保住生命,但还得靠药物维持生命。而如今自己又身患绝症,哪有钱再治疗啊?绝望的她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深夜,吕燕看到劳累一天的哥哥趴在床头迷迷糊糊地睡着后,便轻轻地摸索到了四楼病房的窗户前,心如死灰的她打开两扇玻璃窗,双手抓住窗户,用力地把左脚往窗户上抬。谁知,虚弱的她,两只胳膊根本撑不起身体,仰面摔倒在地。被响声惊醒后,吕花春猛地站了起来,看到躺在地上的妹妹,他明白了一切。吕花春艰难地抱起妹妹,生气地说:“妹妹,你真傻啊!你这样做对得起家人吗?”压抑已久的吕燕失声痛哭起来。

由于日日夜夜陪在妹妹身边,加上自己身体虚弱,吕花春也很快累倒了。一天晚上,他帮妹妹洗完衣服服侍她睡觉后,只觉得一阵眩晕,重重地摔倒在地。吕燕心疼地说:“哥,你太累了,还是回家好好休息吧,我能照顾自己的。”吕花春笑着说:“我没事!”此后,吕花春再给妹妹买好吃的,吕燕总要和他平分着吃,否则自己也不吃。无奈之下,吕花春只好陪着妹妹吃。

2008年5月,眼看吕燕的病情日益恶化,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吕林来夫妇抢着为女儿做配型,结果柴海芝最合适。但六万多元的手术费怎么办呢?吕林来每月做两份工挣2000元,柴海芝做钟点工加拾废品每月能挣1600元,可是,这些钱只够吕花春的抗排斥药和吕燕的透析费。

为了筹措手术费,吕花春心急如焚,他决定上街为妹妹乞讨。6月10日一大早,吕花春带着写好的纸牌,跪在了人群密集的南阳火车站广场。可是,人们都以为他是骗子,一天下来,他跪麻了双腿只募捐到182元钱。

2008年6月25,吕家兄妹的感人故事,被电视台的编导听说后,深受感动,派记者到医院录制了节目。节目在电视上播出后,整个古城都被感动了!很多市民是边看节目边流泪,而更多的市民则涌到了病房捐钱、捐物。几天下来,吕燕就接到社会各界捐款共计两万多元。目睹了这个贫困家庭的不幸,医院也决定为他们减免了一部分手术费。

17.观看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七

记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因为没钱上学,他的爸妈就让他和一些人一起去省城打工,可到了火车站,因为那里人山人海,他走丢了。后来他仅十几岁的老师知道他去省城打工,连夜走到了省城去找他。后来,他经过电视台台长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学生,她很高兴,她的学生也很高兴。

虽然你可能会觉得这部片子是假的,但是,我告诉你,其实它里面的人物真的是乡村里面的人,而且他们还 是第一次演,就能演得这么好,可见乡村里真的发生着这些事情,还 可以看见乡村里面的人是多少可怜、多么穷和苦啊!

现在,再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来,我们是多么幸福,有吃有喝、丰衣足食,你想要什么,你的爸妈都会尽量满足你的愿望。我们现在和乡村里的孩子真是天壤之别!

在《一个都不能少》中还 有令我感动的事,如:那个魏老师为了要去找电视台台长,竟然在电视台门前整整等台长等了一天半,而且晚上为了充饥,吃别人吃剩下的东西,晚上睡觉就露宿街头,最终,终于见到了台长。在魏老师在拍一个新闻的时候我又感动了,她在拍电视时说到:“张围科我找你找了三天了!”。说完,眼泪“刷刷”地往下掉。

18.《一个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八

和孩子们在一起看《一个都不能少》时,我不禁为偏远农村的教育条件感到心寒。

破陋的一个教室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都有,而且一个老师要从语文、数学到音乐美术甚至升旗都要负责,那些孩子从升旗的旗杆到他们升旗时排列的队伍和他们的敬礼动作。都让今天吃肯德基长大的这些孩子都笑的前俯后仰!

张慧科他们的动作是有些滑稽和夸张!可我身边的孩子们都不理解那不是他们的错。那是教育带给他们的和今天完全不一样的一些动作,但我还是一直在为他们坚持升旗那种精神而感动。为6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贫困山区小学兢兢业业教学数十载的敬业精神感动。我为一名年龄比我小的多的女代课老师为了找回辍学的学生历经千辛万苦的强烈责任心所感动。看着我们舒适的教学环境,有聂校长等一批优秀的领导引领我们,可我们却不动的充分的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和资源,我的视线已被泪水模糊了……我忽然觉得我好象已经来到了这个贫穷山区小学,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学校改变了简陋的校舍,用我的知识为孩子们插上了飞向美好未来的翅膀。

19.一个也不能少观后感 篇十九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在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阶段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群体的共同发展。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就像张艺谋的一部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历尽坎坷把辍学儿童张惠科重新带回了课堂,在我的课堂中虽然没有失学的儿童,但是却也有不少“学困生”徘徊在英语世界的大门之外,我也要使出所有力量,努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一、关爱学生激发动机

心理学家提出,许多英语学困生由于有太多失败的经历或得到过多负面评价会产生一种失意心理,学习自信低落。 有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使犯了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 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所以,对待学困生, 教师不能有不耐烦的情绪,不要摆着教师的架子喋喋不休地数落学生,更不要歧视学困生。教师应该尽显个人魅力, 不仅关心好学生,还应该把目光放在学困生身上,尊重关心他们,多找机会接近他们,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心情,尝试做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消除胆怯自卑的心理。也许教师对他们的一丝善意的微笑,一次疼爱的抚摸,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使他们慢慢地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培养兴趣确立目标

在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因此,提高学困生的英语能力就要善于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 首先,针对学困生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可以多穿插一些songs,poems或chant来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可以多组织一些story telling或competition之类的活动让同学参与。还可以组织一些以小组合作形式的有意义的课堂活动让同学参与,使学困生在同组同学的帮助下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其次,课堂上所教的内容要与生活实践挂钩,鼓励学困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尝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再次,我们可以多创设英语交流的环境,鼓励学困生参与英语的表演,让他们在展示中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唤起他们学英语的勇气,建立学习的自信。这样,在课堂中他们就不容易失掉学习的兴趣,也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压力,并能在课堂上得到满足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动力。

三、优化课堂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们考虑的比较多的是统一要教什么,做什么练习,用什么样的进度来教,用什么方法来教。他们很少会考虑到学生层次性的问题。结果这种“一刀切”的方法严重压抑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很多时候都听不懂,对英语学习会产生惧怕抵触的心理。如果这时我们还用一些枯燥乏味、陈旧的方式教学,只会使这群孩子更加厌学,甚至会扩大学困生的队伍。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精心设计每节课,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卡片、头饰、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把教学内容安排在学生所熟悉的情景中,并根据需要给教学内容配上音乐、动作,还可以自己编歌曲,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进行操练巩固。在课堂提问、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和课外作业的布置也要注意到层次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让所有的学生在教中乐,乐中学, 学中玩,在无形之中掌握当天的内容。

四、多元评价关注过程

学困生的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他们的英语成绩是否有进步,更应关注他们的上课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不良的学习习惯改正情况、学习积极性思想动态和家庭的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要从多方面客观地评价学困生的进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衡量他们的进步情况。为此,我为学困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意识管理。在认识方面,让学生能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以使他们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以提高自己的自觉性;在行为习惯上,让他们能自我检查、自我修养,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意识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监督、自我制约,以提高战胜自己的能力。

教学工作还在继续,学困生的转化仍在进行。对于教学中这些特殊群体我们教师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但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时时关注他们,把他们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遗忘在角落,发掘他们的最大潜力,相信这群特别的孩子们也会变得品学兼优。

参考文献

[1]曾文.国内英语学困生研究的文献综述[J].考试周刊.2011(88).

[2]杨屹康.浅谈英语教学中“学困生”转化问题[J].才智.2008(03).

上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下一篇:幼儿园安全目标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