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分层走班

2024-06-18

中学分层走班(12篇)

1.中学分层走班 篇一

分层教学“升级”走班制

林梦如

没有固定班级,没有统一、固定的课程表,学生学习时间和内容完全自定,整天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为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我校构建了适合学校学生实际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及内容,在合作中实现共同成长。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与合作,追求的是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合作学习,是一种彻底的适应个性的教学方法,它不受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指导每个学生各自学习不同的教材,以发展其个性。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而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宰。在对学生学习充分的尊重下,让他们自由合作探索知识,可以自主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培养能够合理熟练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种教学没有固定班级,而由各科实验室取代,按照学科来进行;没有统一、固定的日课表,学习钟点和内容由学生自定,突出学生自学。每名教师固定在各自的实验室,学生行走于各个授课教师的实验室,是一种升级版的走班制。除此之外,每个实验室里有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这样分层次有利于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但最终都是为了他们能在每门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教学实现了学生对自己学习时间的微观调控。它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哪门课先学习,哪门课后学习,在选择课程学习时间顺序上实施弹性管理,也就是给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时间顺序的权利,使他们选择在对该门课兴趣最大的时候学习,会学得好并且学得快;另一方面,学生有在什么时间选择什么学习方式的权利,由于学生差异较大,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异,有人喜欢独立研究,就可以选择自己一个人学习,有人喜欢和他人讨论,就可以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不仅给实验室提供了一种氛围,同时也形成了可贵的思想交锋。

除此之外,学生有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的权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确定在某些学习内容上投入的时间,从而形成课时的自由分配。

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让学习成为快乐,是这种分层次教学模式实施的最大成效。在校内,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实验室,实验室中配备了电脑和参考书籍,供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实验室内桌椅的摆放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六人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也可以围成两个大组,便于面对面合作交流。学校没有了铃声调控,不再有上课和下课之分。在全面的自由中,学生更加自律,他们争先恐后地进入各个实验室完成任务。

在每个学科的学习任务中,学校都设置了预习或者探究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供学生选择,每一次任务的完成都能得到教师面对面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自学能力有了提高,探究欲望增强,大胆质疑已渐渐形成一种习惯。(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11-15

2.中学分层走班 篇二

一、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产生的背景

(一)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

对培智七、八、九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摸底发现,寄宿制学校班级的B、C生,几乎是语文课堂的陪读生。究其原因,在于老师对B、C生学习指导时间十分有限,加上缺乏课后一对一指导,导致学业进步缓慢。

(二)班级学生差异过于悬殊

同一班级智障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大,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以下图二年级两个教学班为例,学生差距显而易见。

(三)分层走班具备的条件

笔者学校每个年级有两个教学班,均近20名学生。以图示班级为例,学生课时目标达成率40%以上的有11人,目标达成率20%以下有人9人,符合分层走班要求。其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

(四)分层走班的心理需求

任课老师有既要满足A类学生,兼顾B类生,又不抛弃C类生的迫切心理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对学生重组,改变学生吃不饱、吃不了或没得吃的现状,使每位学生每天都有所发展和提高。

二、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的策略

1.培智学生的合理分班。分班前,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等作综合评估,将具备基础识字能力和基本表达能力的组成A班;识字、语言表达、注意、记忆明显偏弱,或存在严重缺陷的学生组成B班。然后班主任出面与家长沟通协调,征得同意。

2.走班课堂的教师安排。走班语文课由原来两位语文老师担任。在班级授课时,教师以教学单元为单位交叉轮流还是固定班级教学,由任课老师自行商量决定。

3.教学内容选择与目标制定。分班后,两班学生的学习起点有了较大变化。开学前教师要共同协商选定教学内容,制定好每个学生一学期的长期教学目标。短期教学计划则由任课老师根据具体所教对象制定。

4.学生的分层走班管理。

(1)教室安排:极重度智障需同学或老师帮助送达教室的学生,可优先考虑其所在班级为B班教室。为方便学生走班,建议学校将两个班教室相邻安排。

(2)座次安排:根据学生缺陷互补原则,对A班学生一静一动或一优一弱或一专注一走神同桌互搭安排座位,尽量避免无关刺激对他们的吸引。B班学生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分成几组:简单识字组,简单认知组, 康复组……

(3)学生管理:低段智障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随时可能有意外发生,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同时做到课前点名查出勤,课间学生回班交接无缝隙。

三、培智语文课堂分层走班的效果

(一)分层走班,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实践证明,A班学生课堂表现活跃,竞争意识增强,团队观念建立。 B班学生,他们曾冷落的心时时被鼓励,开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分层走班,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分层走班教学,便于师生根据学生接受水平合理布局,开展双边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 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A班教师通过分组竞赛、上台展示、你问我答等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分层走班,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语文水平在原有基础得到较大的提高。分层走班,受益最大的是原教学班中的中下层学生。他们不管分在哪个班,

学习效果都是最为显著。下面是两个班级各有两位不同层次学生的识字数量效果对比图。

(四)分层走班,提升了教师业务水平

通过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的教育观发生了转变,树立了“学生个个都可爱,语文人人都能学”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3.英语分层走班课堂教学研究 篇三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背景

多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学校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僵化的、“一锅煮”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英语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根据不同学习主体的年龄、性格、语言潜能、动机、认知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佳的发展状况,达到分层递进、全面提高的教学效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适合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条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发展个性,着眼未来”,实现目标的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统一。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内容

在实践中,采用同一种英语教材,实施同样的教学进度,老师根据ABC层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处理,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A层培养自学能力。培养A层学生的自学能力,使A层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能学会整理知识、总结归纳知识,能对自己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B层培养学习习惯。培养B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学习策略,摆脱学业上的困惑,成功地获取知识。对B层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寻找B层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最大限度地缩小B层学生与A层学生的差距。

C层关注情感教育。关注C层学生的情感因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学,用情感策略调节C层学生的学习意志、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充分挖掘C层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各层次的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毅力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各种心理素质,把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相协调统一,正确地实施教学。调动学生,特别是B层、C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机会,使他们真正感到教师的关爱、学习的乐趣,从而在各自的层次上加倍努力学习英语,发挥各自最好的水平。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

目标要求分层。针对学生英语成绩差异的客观现实,以及学生本身存在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实行分层目标。A层:认真落实和完成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全部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继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B层: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C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一般习惯,认真研读课本,背诵单词和短语。

教授方法分层。课堂教学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作出分层处理:A层学生教学起点相对高些,B层学生教学相对起点低些,精心设计因层而异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启发、引导、点拨方式,诱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思维,全身心地投入。对c层学生,主要要求他们完成课后的习题,鼓励他们熟读课文、对话,多记单词,多听课文录音带,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练习作业分层。分层设计练习,分层布置作业。A层学生的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后做出超出课本知识外的预习和复习,要求他们有较好的自学能力,能自学除教科书以外的英语教材。B层学生的作业及课后练习,主要以教材为主,进行抄写、朗读、背诵、鼓励他们课外多听教材录音带,多看简易的英语读物,c层进行抄写、朗读。

辅导测试分层。对A层学生的课外辅导以拓展为主,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增大力度辅导,及时反馈、及时纠错。考试时,A层学生要求达到优秀水平,B层学生只要求达到基本合格,不合格的学生要求控制在10%以下,优良率达到50%以上。C层要求较低。

教学评价分层。注重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改变过去重分数轻能力,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做法。在评价过程中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因素,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要多元化,重视形成性评价,特别要注重BC层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方面,及时发现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对A层的学生要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具备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

4.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27463 篇四

——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浙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石杏元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完成分层教学的操作。

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的层次。对于相对水平较低的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化学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制定“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目标时,由于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区别地提出目标:A层学生重在知识技能的落实,B层学生重在养成辨析能力,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分层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三个层次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合作探讨、集体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在教学“乙烯与溴的反应”内容时我们是这样备课的:A班的学生,备课目标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以讲授法、实验法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于难点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少讲,比如本堂课中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出。B层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程度均属一般,教师此时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理论上应该掌握了取代反应,那么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成反应,教师则可以以取代反应为出发点着手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探究法及实验法。通过烷烃与烯烃的比较,B层学生需要掌握加成反应和相关方程式的书写。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先自行收集乙烯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乙烯等试剂、实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对大部分学生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少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根据分层备课的教案实施教学,A层学生拉着走、B层学生小步走、C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教师在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时,A班采取以教师讲授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到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教师直接给出乙烯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班采取的是复习提问兼导入分析的教学方式,先复习回顾乙烷与氯气的反应,再抛出问题:乙烯能否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试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老师点评分析得出结论。C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与溴发生的是不是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话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药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最后播放乙烯与溴发生反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通过分层施教,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发展。

分层完成课后作业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再搞简单的“一刀切”了,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在确定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题量要适中,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教师负责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每节课的作业由易到难,难度随着层次逐渐加深。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练习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对C层学生,习题有一定难度、深度;B层习题难易适中。

5.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篇五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开展分类教学的探索。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 1.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2.为满足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我校每个年级的建制在10个班左右,学校每年招生规模在500到600人这间,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一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有数量不少的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各类音美特长生。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升。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强,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加能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乐趣。

三、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师资条件的优势 我校高级教师数量多,现有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2名,超过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的一半。学校已形成了一批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现有宜昌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宜昌市青蓝工程培养教师2名。学校还有8名学科首席教师。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强,这是我校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一大优势。2.先进的教育设施

我校在2011年5月成为宜昌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1栋现代化教学楼,每个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有1栋现实验楼,含8个理化生实验教室和多个准备间,有1栋科技楼,内设有3个教室、图书室、三个画室、多个音乐教室、阶梯教室、多功能厅、通用技术实验室等功能教室,有1个室内体育馆栋。现在,新的田径场和篮球场正建设施工之中。学校设施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求。

(二)不利条件 1.教育教观念保守

近年来,我校在立德树人、高考质量方面成绩突出,学生、家长、社会认同度高,取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形成了很好的办学效益。老师们比较习惯于已经形成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同时也担心课程改革可能会对教育教学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另外,老师们走出去学习的少,对新的教育理念虽有了解,但认识不深,理解不透,创新意识、创新应用能力不强。2.硬件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主要包括学校的一些功能教室比如实验室的设备设施有些比较陈旧,学生实验用器材不够齐全,学生机房电脑等设备陈旧,学校运动场所和运动器材还处处于建设和添置之中,另外,学校教室数量比较偏紧,这些都会对分层分类走班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四、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办法

(一)分三步走,先试点,再全面展开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班级进行单一学科进行走班教学试验。2015年下半年其中考试后,在高一年级进行两门学科分层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2015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2016年下半年起,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多门学科进行走班制验教学试验。

(二)2015年数学走班教学试验方案:

1.计划参与走班教学试验的班级是高一年级的1到9共9个班,科目是数学。其它学科学科暂不进行走班教学试验。同时,高一年级的现有9个行政班建制不变。2.高一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3.走班学科教学班的日常管理由任课教师具体负责

4.备课长负责,备课组内教师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教学。

5.编排课表(课表主要包含课程名称、课程层级、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四个基本要求)由教务处与年级组协调进行。

(三)学校分层走班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任课教师是教学班的班主任,做好新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其它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平行班班主任负责。

(2)动态管理:新教学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学期期中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成绩退步的学生可以降层。

(3)座次安排: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教学班班主任安排好各班的座次,注明姓名、学号和行政班所在的班级,以便管理。

(4)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5)分层管理,统一规范

6.分层走班下的英语教学工作思考 篇六

葛姝媛

关于英语教学的理论、方式、方法等各类引导性意见种类繁多各有所长。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英语教学反复被推倒风口浪尖,几近周折高考英语考试方案终于尘埃落定,大方向大旗臶已然到位,那么一线教学的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如何顺应时代更好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了。第一个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教学的实效性,每日工作要有效,每节45分钟课堂教学要有效,什么才是有效果呢?考试成绩是一种效果,但狭窄而又公立,有其道理但对老师和学生的伤害不言而喻。其实如果每节课堂都具有引导学生成长让学生汲取到有用知识的效果,那么出好成绩是必然结果之一。转回到语言教学的实效性,国家课标要求学生学到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就是说落到实处的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社会对语言教学、对学校、对教师最大的谴责就是学生根本不具有语言运用的能力,那么我们这么多人兢兢业业辛苦万分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错误是什么?我们的瓶颈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那么多个45分钟还是没有积累成学生的能力?我不断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能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在实处?幸运的是我的教学生活中有多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有的是自己努力得到的,有的是单位给予的,不管怎样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就是很好的认识自我错误,走出自我局限的良机,也让我有机会好好的反思与改进自我教育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存在于多方面,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局限恰恰是师生人手一册的文本教材。文本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所以分析教材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教材的整个体系,各个章节间的位臵关系,文本所承载的文化背景,文本学习在学生成长中应有的思想引导、行为引导等作用,都是老师应该分析到的,如何运用教材,用的好,用的巧,用的妙更是老师应该操练的功课。

目前陕西省大部分学校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都是人教版的《Go for it》,教材改版多次,比起李明和王梅梅版教材真的是与时俱进了很多,篇章内的话题、语言功能设臵、词汇、语言结构以及重复运用有了非常完善的体系,七八九三个年级共五本教材,循序渐进,层层相扣,听说课型加读写课型,为学生设计了良好的学习进程,老师只要根据教参追个单元讲解练习应该就可以顺利完成任务,但是为什么还是会出现上面所说的那些问题呢?好的学生努力的学习之后可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差的学生120满分卷只能达到五六十分,更别提语言运用能力了,将来有一天走出国门可能更是觉得自己学习的都是没有用的。这样就促使我不断思考到底该如何实现真正的语言能力教学,以至于将来可以实现语言文化内涵教学。

当我这样思考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和家长早已经坐不住了,七年级前两个单元是预备单元,自我介绍、字母书写发音、辨识颜色,当老师仔细备课认真教学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学生极其不耐烦,不是学生不认真而是这些他们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了,并且家长还在校外给学生们上了各种补习加强班,甚至外教班,我带着七年级学生大声重复My name is …的时候确实有些浪费时间,但是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呀,况且还有真的什么都不会的学生。幸运的是我们所在的学校,校长具有教育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坚持多年一线教学不离职,对教育现状有深刻清醒的认识,勇于带我们走开创之路,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素质化教育而努力,在我校实行了英语、数学科目分层走班教学,给了我们突破教学瓶颈的可能性。学生根据学情调查、教师推荐、学习测评等环节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班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专注力差,没有学习内驱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从基础起步,耐心细致。针对这种情况,经过仔细思考我对A类班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分层教学之后,一线教学老师不再面临班级内两极分化的难题,教学对象在同一基础,设计教学内容方向性更加明确。但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方法的使用就要深思了。A类班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反复听了A类班的英语课,有以下几点建议给各位老师:

1、教师心态--走出束缚,决不放弃。

A类班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自己教学上的优势,没有期中、期末、各种检测的压力,走出体系性教学的束缚,开放式课堂、开放式教学,更新教学模式,打开学生思维,让课堂成为语言操练的场所。从心底不要认定这些学生的好与坏,不要认为他们毫无希望,可将他们看作牙牙学语的幼儿,用耐心和坚持创造希望。

2、教育先行—情感投入,育人为本。

A类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意志力,家庭教育中少有学习态度、人生方向的正确引导,学习缺乏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明显。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愿意学习的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魅力和情怀吸引学生愿意跟随老师的指引,学生的心打开了才能打开学习知识的接收器。情感教育是A类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指引,可以选择励志的英文演讲、或英文短片,也可以给学生看看各国的风土人情,甚至世界美食,这样的英文短片很多,或者上口的英文歌曲,在语音输入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3、教学技巧—重在落实,不赶进度。

老师们都会觉得就那么点学习内容怎么就是教不会呢?每堂课都带着这样的遗憾离开教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觉得没落实。所以对于A类班的教学,我们要勇敢的跳出教材,不赶进度。首先明确每节课的目标,10个单词2个句型,达到听说读写四会,重点是围绕着目标设计活动。单词一定要讲拼读规则,以一拓三掌握拼读技巧,之后拼读比赛,一定要让学生上黑板写,找到问题再讲再练。操练句型的时候一定要讲句型结构,分段记忆句子,背写。之后开始操练对话,操练对话时,指令一定要明确,不用给学生发挥空间,就是逐句地训练,然后小组比赛表演。其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小的细节可以改变整个教学效果,总之老师要勤思考,像带孩子玩一样,想想怎样玩更能达成目的。反复有实效的操练,确保基础知识过关。学生稍有进步一定要加上鼓励激励,相信A类班教学的成功,老师们会获得更大幸福。

B类班学生是七年级的正常水平,应该紧扣课标,落实基础知识,在两个方面做好功课,一是根据文本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二是根据文本设计场景引导学生真实运用语言,也要思考如何激励学生再上一阶层?

C类班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之后,应思考如何拓展,拓展的深度和难度如何把控?基于分层情况我设想了我校英语教学特色发展规划:

一、高新第一中学英语教学特色建设框架

1、课堂注重情境创设下的语言运用,全英文授课。

2、根据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动向管理。

3、每学年固定语言活动,以活动促学习:

英文单词拼写比赛、英文朗读/演讲比赛、英文歌曲演唱比赛等

4、学能拓展类校本课程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更高平台: 英文电影赏析、英文朗读与演讲

5、C类班配备原版阅读教材训练学生英文阅读思维,增加词汇与国际考试接轨。

二、申请国家课题

课题名称: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我校英语教师均未接受过严格的现代外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训练,教学中基本沿用自己是如何被教、如何学的路子去教授自己的学生,采用的多是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学中的应试行为和倾向仍十分严重。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育研究多停留在“如何教”的层面,即过多关注教法和教的过程的研究,对影响学生二语习得的诸多因素及二语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研究重视不够。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理念与国际上目前重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研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同时特别强调英语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经过努力我校顺利申请到国家课题的子课题项目,给C类班学生配备了一套具有语言文化功能的阅读教材,是现有教材的一个有力补充。

经过很多个日夜的思考努力践行,从国家课程的优化,到校本课程的拓展、补充、激发,感觉到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在增加,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虽然辛苦但是心里还是有感到有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继续努力中!

2015/8/29

7.中学分层走班 篇七

一、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含义

分层走班教学是要求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培养,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分层走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分层不宜过多,否则给学生带来较大学习压力.建议分层时不超过三层,随着学生学习的进步,层数应越来越少.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指导思想

1. 心理教育先行,尊重理解学生.

分层走班前学校和任课教师应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每个学生在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尊重学生的人格,深入了解和理解学生,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激励学习动机,强化情感教育.

分层走班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上进心,创设成功机会,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动机和行为,树立人生奋斗目标.针对基础差、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应采取小步走、小口吃、步步准的小步教学法,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 目标层次分明,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精讲精练,精讲多练,补旧学新,使学生都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同时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培养一批尖子生和特长生,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

1. 学生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的实际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b)基础和智力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成绩中等的学生.(c)基础较差、智力也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的学生.

2. 施教分层.

施教中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分层施教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2)分层设问.教师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3)分层训练.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不同层次的习题供学生练习.

3. 测试分层.

阶段性测试是按学生层次设计测试题.测试题编写时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综合题,其中基础题的分量应占70%以上.在一份测试卷里应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要做,而选做题则针对不同学生.

4.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要注意多用鼓励性的评价,多做纵向比较,不断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对达不到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析不达标的原因.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分层走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分层走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或困难,教师应对分层教学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并认真研究以寻找有效的对策.

1. 分层走班教学对学生的思想负担或心理冲击较大,故在分层教学之前一定要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选择权.在学生做出选择前,教师把各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并且根据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定位,相信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对班级应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而不是“好班”、“差班”等名称.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特点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及手段,对于能力与水平有差异的个体也必须采取不同的教法,鼓励他们发现学习、自主学习,教师要严格要求、加强督促和检查,放低起点,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3. 加强对后进生管理.

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管理问题主要出现在后进班,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对学数学几乎没有任何兴趣,于是采取或消极或反抗的方式拒绝学习.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当给予特别关爱,做好思想工作,尽量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

4. 分层走班教学不能降低对后进生的学习要求.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要拉长学习时间,难点分化,与学优生共同进步与成长.对某些较难的内容,学困生可以延长学习时间,后来赶上.分层走班教学目的是经过不同的学习时间和途径,使各层学生共同进步与成长,达到共同目标.

五、结束语

8.中学分层走班 篇八

【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层走班;模式探析

民族地区高中生源基础较差,英语能力普遍不高。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多样化发展,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充分采用“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

一、深入掌握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理念

当前,全省很多高中都在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例如石阡民族中学高一高二的分层走班制教学实施过程中,早上第一节和第三节课都是上英语课,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行政班到流动班级去上课,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

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操作方法

1.宣传力度要到位

以石阡县民族中学的分层走班制教学为例,在分层走班前期,要对师生进行大量的集中与分散宣传,打消教师和学生心中的顾虑,要向学生明确表明教学目标和教学意义,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好处,使其不会对分层教学产生心理负担,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这一措施是为了提高各种层次学生的水平,是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使学生对此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适应教学的改革。

2.正确处理好学生分层

在分层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两次或以上的考试成绩作为参考,高二年级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及课堂表现等,正确分出ABC层次的学生。A层是针对学科知识基础和智力发展水平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而设。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例如石阡民族中学A层有A1、A2、A3、A4等班级,方便教学。

3.教学内容要符合实际

分层后,有的学生会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班级,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例如石阡民族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中A层以基础为主,掌握词汇量和语法,难度适当降低,弥补初中的遗留问题;少变化,多反复,多示范,重基础,教方法,常反馈,多鼓励,加强重点辅导。B层的难度有所增加,适当地增加课外阅读,通过不断的积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解决学习方法、策略的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适当提高速度;C层多采用精讲精练,通过选择与教材贴近的英美文化和习俗的阅读材料,达到扩大知识面的目的。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相应提高学习效果。

三、民族高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的积极影响

1.分层走班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

现在各地进行的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发展方案,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展示能力的机会,通过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课堂表现的机会,避免了学困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使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分层走班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分层走班制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但这个分层的结果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会随着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地对分层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模式。但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会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评比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个追求上进的竞争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3.分层走班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不断成长促进了教师不断地去搞教学科研,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培训、自学教学理论、交流研讨和教学实践,一方面,老师们的英语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分层走班的教学工作,促使教师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

总之,在高中英语分层走班制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所有ABC层次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锋.浅谈高中英语的分层教学[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02).

[2]毛雪.高中英语分层教学对策[J].学周刊,2011(14).

9.中学分层走班 篇九

张羽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面对变化了的教育教学实际,为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方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改革。根据初中学科的特点,我校把英语研究的重点,实施了英语学科“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分层走班制”的涵义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再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由于我校只在英语学科开展分层教学,其余学科仍在原建制班上课,同时,考虑到我校教室、师资的具体情况,采用流动式、异班同层走班上课,所以称为“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中,原建制班保持不变。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的背景

1、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新课标中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坚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实施。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英语需要,让好学生吃得饱,中等学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英语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增强每一名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就是根据英语新课标的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我校学生的特殊性的要求

我校小学部已经把上海牛津英语教材全面推广开来,一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学生的词汇量与口语及听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自主编排英语短剧,举办英语知识小竞赛,书法比赛等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英语特色凸显了我校的先进办学理念,为延续这一特色,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我校决定实施英语分层教学走班制。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

1.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测试成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在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后,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划分为A层;将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中等水平,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划为B层;将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欠佳,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划为C层。2.集体备课,分层备课。同年级的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后,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实现同课异构。3.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我校白校长提出了分层教学走班各层的教学要求是:A层:课堂教学“高起点、大容量、快反馈”。高起点——强化预习,主动学习,积极展示;大容量——在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后,加大知识和能力的拓展训练;快反馈——全员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B层:课堂要求“强基础、重训练、快反馈”。强基础——强化双基,学会预习;重训练——重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快反馈——全员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C层:课堂教学“低起点、小坡度、快反馈”;低起点——听得懂、跟得上、乐意学;小坡度——分解目标,强化激励;快反馈——60%以上的学生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4.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渠。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梯度。对于A层学生要设计一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对B层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意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于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关键在于培养学习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简单,梯度要小,让他们尝到成功感,从畏惧、厌烦学习转到愿意学习上来,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5.分层辅导。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B、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6.分层次布置作业,切实提高学生成绩。分层教学对小学英语中的词汇、对话等教学内容,不能采用“齐步走”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A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记熟单词和句型,并会做扩展活动;对于B层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记熟单词并会进行替换练习;对于C层学生则只要求他们适当掌握单词和句型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学生予以表扬。

7.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评价方法上推行发展性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反馈信息、激发学习动机,都具有良好的功效。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操练、讨论环节还是在作业和测试环节,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三、分层走班的好处

1.分层教学,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将成绩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因此尽可能地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中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减少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2.分层教学,有利于合作互动学习。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分层教学后,学生的语言基础、接受能力、表达能力相对较接近,因此在做口语练习时彼此合作融洽,被动尴尬的局面甚少,学生会逐渐克服胆小、害怕、自卑的心理,并敢于开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口语练习与表达的质量较高、次数较多。因此,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快、高质量的相互学习机会。

3.分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层教学赋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力图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习动力,拓宽交流范围,扩大信息交流量,使每个学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

4.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把素质相近的学生划到一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且把它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细节中,这样一来,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的采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更加优化、更具有针对性,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10.中学分层走班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以“十二”教育规划精神为指导,在贯彻实施六道河中学“问题导学式”课堂模式的基础上,为了不断深化高效课堂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七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现实状况,本着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原则,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老师的热情帮助下我们七年级数学学科的几位老师开始“走班教学”的探究与尝试。

二、实验目标:

借鉴分层走班教学经验,变学科班内分层为学科走班分层教学,从不同时间和空间来解决同一时间和空间无法实现的异步教学问题,即,改变“同一培养标准、同一教材、同一作业、同一教法、同一教学起点、同一评价方式”的做法,实现“个个发展,人人成功”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变同步发展为差异发展,促使人人成功,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发展,让学生带着自信、自尊和快乐参与学习活动。

三、实验的实施

(一)组织动员

分层走班制教学作为我校的一项教学改革,在经过理论上的论证后,必须赢得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可,要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1、教师层面。七年级数学组有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卢宏玮、陈红学是刚参加工作的本科高材生,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到了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地步,贺云霞,甄丽静是河北师大顶岗实习教师,她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既创新,又不脱离实际,“走班教学”的提议就是她们在分析了七年级数学成绩的现状后大胆提出来的。陈金平老师是教过毕业班的教师,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双基的训练,在把握教材和知识点上成为年轻人的领头雁。经过七年级全体数学老师的努力,得到了数学组所有老师、学校各层面的领导以及七年级各班班主任的大力支持。

2、家长层面。借助七年级组“周末大家访”的机会,了解家长对分层走班教学的认识和建议,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要求,对自己孩子的认识和期望值等,作为分层的依据之一。引导家长了解走班制的优势所在,了解我校的办学目的;引导家长客观分析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正确选择层次,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学生层面。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分层次教学实施的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找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自己优势智能所在,这是学生选好学习层次的前提。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摆正位置,找准层次,才能消除分层次教学所带来的某些学科处于低层次的心理障碍。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自我选择,努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当然,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努力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每一位任课教师、班主任都承担着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的重要责任。

(二)、划分班级

结合学生期中成绩和学生意愿,进行合理调整分班。将七年级学生分为A班为状元班,B班为冲天班,C班为奋进班,(三)、任课教室及教师配备

七年级5班和6班教室为A层状元班上课所在地,由陈金平老师任课及管理。

七年级3班和4班教室为B层冲天班上课所在地,由陈红学老师任课及管理。

七年级1班和2班教室为C层奋进班上课所在地,由卢宏玮老师任课及管理

(四)管理

原则上实行升级制,每月依据测试成绩、能力、思维、习惯、个人意愿等实行微调。

安排座位时,把每个行政班级的学生放到一起,实行班级区域管理,发放区域牌,对各班的学生在出勤,课堂习惯,卫生保持等各方面进行量化管理,反馈给个人所在班级。

(五)教学要求

1、备课分层。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目标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对所教知识进行具体的分层,即对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类测试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准备。完善学校原有的集体备课制度,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自主备课相结合,切实备好同一学科不同层次的课。

2、上课分层。课堂讲授同一内容时,从最低点起步,分层指导,异步发展。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进一步严格把握训练环节,切实做到“精讲 + 精练 + 学会 +会学”。

3、辅导分层。变换辅导方式,培养自学能力。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教师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采取“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对状元班的学生,要在掌握双基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和广度;对冲天班的学生,重点要掌握双基;对奋进班的学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促进学生基本掌握双基。由于各层次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别,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注重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上互帮、个性上互补,并通过有效地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5、评价分层。进一步实行多元评价,加强平时的学习检测,将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成绩,使学生明确“走班”不是单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而是以全面评价结果为标准。

四、出现的问题

1、部分学生家长认识不到位。由于家长对教育的了解程度不同,而且受以往社会习惯力量的影响,对于走班制,特别是分层教学不一定能有正确的认识。他们片面以为分层就是分“快慢班”、“重点班”,产生思想负担,怕丢面子。因此,做好分层教学的宣传,取得全体学生和家长的理解、配合和支持,非常重要。

2、班级管理难度加大。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扩大,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大,这种相互影响虽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但由于原班级的教风、学风不同,学生间不良学习习惯、态度等方面影响也很大,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这是班级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班主任老师的工作会因此变得困难,怎样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分层教学班,其中的难度也很大。

3、分层教学加大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流动式上课不利于任课老师辅导,教师备课工作量增大,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公物和个人物品管理难度加大。走班制不利于公物管理和卫生保持。走班时部分学生到别的班级,坐的是别人的桌椅,所以公物和卫生管理的难度加大。

4、学生心理疏导工作难度加大。部分学生可能因理解偏差而出现骄傲或自卑心理。“走班制”使学生的活动频繁起来,经常化的来去匆匆,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好玩的同时,增添了一份忙乱和心散。分层走班如果无形中让学生产生‘我是尖子’、‘我是差生’”的心理暗示,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进步。

虽然走班教学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是各级领导和班主任们给予了很大的包容和照顾,由于同事们的全力支持,所以我们组的走班教学得以顺利的进行和发展,感激之余更多的是压力,我们离期待的目标还很遥远,在一步步的摸索前行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甚至会走很多弯路,但有一点我们不会动摇的就是坚持走下去的决心!

(下面是我们几位实验教师经过一周实验课的心得体会)

陈金平

我以为A班的学生都是精英,上起课来会很顺手。但刚上一节课,我就知道没有想的那样的好事。

第一节课,复习有理数的性质,挺简单的内容,按照备课的安排,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加大练习量,让同学们通过纠错,改错来提高做题效果。在课堂上设计了“知识树”和“易错园地”两个展示的环节。结果问题就出在了展示的环节,学生们为了争抢展示弄得面红耳赤,差点控制不了局面,有的学生平时“拔尖”惯了,根本容不下比自己高的“见解”,对一些问题钻牛角尖,明知道自己不对,也放不下面子承认。结果本来十分钟就可以结束的展示,二十五分钟还没算完,不但没多练,反而连测试也没进行成。如此下去,真的会“A班不A” 了。

静下心来想想,其实这也是正常的。以往在各班上课时,这些人自然是小组里的高手,无论是小组学习,还是在全班大展示时,他们自然是顶梁柱,是同学们羡慕的“明星”,有时他们还是给老师救场的“英雄”,那种荣耀自是不言而喻的,可是现在的教室里,都是对手啊,让他们怎么能“淡定”得了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迅速采取措施:

首先,开了一个简短的小会,借助日测中大多数学生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的情况,把他们的伤疤狠狠的揭开,让他们的心疼。然后讲了一个“能人背后有能人”的小故事,告诉他们对手之间有包容,竞争也会公平,并且提醒他们真正的竞争不是挑刺,是看成绩的。当他们士气大减,头垂下的时候,我又借机鼓气:大智者,不拘于小节。你们都是大智者,力量集中在一起,说不定会创造奇迹。

其次,改变上课的策略,扩大笔头展示,缩小口头展示,扩大组内展示,缩小全班大展。缩小大组功能,发挥对子组功能,把小组群学改为对子组学习,每个对子为2人,最多不超过3人。基础题对子组能解决的就不在处理,抽一些时间用于提高拓展。扩大测试,在每节课的评价上侧重测试的得分,并且通过小组平均分来记录各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合作。

现在的课相对来说轻松了许多,课上学生写的时间充分了,议的时间也多了,少了不必的争吵,对于需要强调的地方学生也认真听,他们害怕在测试中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这只是上课,可是备课上花费的心思要多很多,尤其是学生们确实是“精英”他们的接受能力很强,要想真的“喂饱”他们真是不简单,有时候我都感觉力不从心了。

凡是改革,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不是很多,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知道“成功”不是凭着我们的满腔热情就能得来的,前面的困难还很多,有的能想象得到,有的我们根本想不到。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没有被药死,成了英雄,人们赞扬他的大胆创新。第一个品尝断肠草的人,因为被毒死了,人们说他是傻瓜,但他提示人们这种草有毒。我也说不好自己为什么会联想到这两件事。课改和吃东西不是一回事,不至于药死人,但它会决定学生的成败,学生的前途,我们的尝试不是简单的尝试啊!

卢宏玮

在奋进班学习的感触很深,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我真正有了一点了解这些孩子们了,我逐渐发现他们是很听话的孩子,以前吃大锅饭时关注他们的时间少,不是老师不关注他们而是精力不够,在班级内部分层还是相当有难度的,所以渐渐的他们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了,进而他们渐渐的不关注课堂,习惯也开始办坏,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分层针对性教学,这些同学起跑线是相同的,竞争相对公平,自己开始关注课堂了,此时他们愿意上课了,哪怕是平时比较顽皮的孩子都有进步了,当老师说到若展示错时会倒扣分时,他们有勇气说扣分也上时老师非常感动,他们确实树立起了学习的信心,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也许由于以前基础不是很好,对于成绩的提高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通过分层教学、学生改变最大的是学习态度,各层的同学都能积极地讨论交流,质疑,探索,以前崔山林同学数学课基本不学习,但是现在不同了,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他已经开始学习了,因为他发现在同等水平的一个群体里,大家的起跑线是一样的,只要经过努力每个人都有可能跑第一,这是分层教学的一个显著优势,“竞争公平”但是老师同学们绝对不是为了这个而分层,而是为了再次发现同层学所谓的分层教学。

陈红学

在A、B、C三个层次的班级中,我所教的是B层班,相对于A层和C层班级,更加的有难度。在A层班级中,数学的知识基础都很扎实,能力待提高;在C层班级中,由于基础太差,主要是提高他们的基础。而在B层班级中,他们的基础并不牢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洞,这就需要在平时多抓基础,这和C层班级有些共同之处,同时,为了让这些学生的成绩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还要在夯实基础的时候增加对他们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可以尽量的追上A层班级。

A班即为状元班,在数学方面可以说是天之骄子,所以我给B班取名为冲天班,让他们以A班为目标,去冲击A班的成绩和位置。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最终的目的。我相信无论A班、B班还是C班可以说都是一样的,都是以最好的成绩,学生不断的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为最终目标的。人们都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其实这做起来很难,遇到自己头疼的学生老师也很为难,不过我会在平时不断地鼓励他们,激励他们,用心去感化,让学生们可以发自内心的去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老师在旁边拿着鞭子看管这前进。

在B班的教学时,首先,通过对学生以前考试成绩以及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们在许多基础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所以第一点就是要夯实学生的基础,通过课上的讲解,导学案的编制等方面来不断的在基础方面让学生重视起来,并且主动的,安下心来的去学习基础知识,让学生们的基础无懈可击。其次,通过分析不难看出A、B班的差距不只是在基础上,还有一部分是在能力上,这点可以通过基础之余让学生们增长见识,经常的找一些新的体型,有些难度的体型来磨练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们不至于遇到不熟悉的体型而手忙脚乱,能够从容的应对。再次,就是答题过程中的技巧,由于现在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还不是很多,所以成绩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答题的过程中,比如做题马虎,审题不清,考场上紧张等,这些需要平时较多的练习,老师给予经常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进步。最后,由于是走班,更多学生之间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能在同一课堂中学习,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可以更加的无私,这种合作的意识也是需要我们老师去慢慢的让学生注意到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只有在合作之中达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让B班的学生更加团结,在相互合作之中得到最大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学生和我一条心,一起去努力,此而不断努力的。

11.中学分层走班 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数学课程标准上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具体可以细分为六个层次:①识记,②理解,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⑥知识的迁移。A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达到①——④,C层达到①——⑥。

二、课堂提问分层

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综合题通常都是分成好几个问题来说,这样的话,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点都不会的,一个一个的解决每一个小问题,最后就能完成整个试题的解答。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同样可以借鉴这种方法,通过设计分层次的提问并加以鼓励的话,一步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三、作业分层

文理分科之前,学生要学习九门功课,如果这些功课的作业太多或太难,学生根本就做不完,所以他们只好去抄袭,这样只能是适得其反,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给他们布置高效的作业,会做的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去练习,大部分同学都不会做的就不要求他们再去研究了。最好的办法是:各层次学生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A层的学生必须完成课本上的习题,选做辅导资料上的基础题;B层的学生选做部分课本上的习题和辅导资料上大部分习题,删除较难的题;C层的学生完成辅导资料上所有作业,根据需要还会补充一些课外练习。

四、答疑辅导分层

很多学生害怕学习数学,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学数学,所以通常他们也不会来找老师问问题。所以教师应该抽空给学生辅导,要求他们主动来问问题。对待C层的学生要经常给他们介绍一些思维方法,例如不等式里的“放缩法”,对同学们来说是很难的技巧,平时上课时一般不会去涉及,但是有些辅导资料里的题用这种方法解题很简便,她看不懂来问我,我给她讲解了,后来有一次测验中出现这种技巧,我发现她做的放缩比我的方法简单快速。

对于B层的学生,我会定期检查他们的作业,有代表性的习题订正好要给我检查,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对于A层的学生,我直接强制找他们出来默写公式,做几个课上的基本例题。

五、学习效果评价分层

1.考试试卷难度分层

保证大部分学生尽量不出现低分,但又要有高分的体现,为此,我们控制好出题的难度,课本上的基本题占60%左右,中档题占20%,拔高题占20%。经过对这次考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全年级最高分150,最低分41,平均分100.7分,及格率为0.77,优秀率为0.23。结果表明出题能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

2.考试试卷按教学班级分层

艺术生班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很薄弱,如果还是用相同的例题去讲,效果肯定不理想。同样,如果用相同的试卷去对他们考查,他们成绩必然是最低的分数,久而久之,你他们就会对低分习以为常,再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了。

可以给艺术生单独出题,以基础为主,例如公式的赋值计算,三角函数的简单运算等。学生考完试后,非要兴奋,有些同学对老师说:“这次我肯定能考130分,爸妈再也不会说我笨了。”学生每次考完试后,都盼着发试卷,有些时候都等不及老师批完试卷,就跑到办公室询问考试成绩。进入高三后,他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变化,上课比以前要精神多了,上课纪律也非常好,每个人都认真听讲,不懂就问。

从艺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提高可以看到,有一种健康的学习心态,远比掌握更多学科知识更重要。

通过高三下学期分层教学前后的考试结果比较,各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A层学生进步最明显,B层学生进步其次,A层学生再次。分层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2.中学分层走班 篇十二

一、高职院校分层走班制实施后的非预期结果

(一) 学校教学层面

1.分层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

实现个性化教育,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掌握一技之长。然而事实上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分层等于分级, 学生被走班。所谓被走班, 指的是学生并非进行自主选择, 而是采取“教师选, 学生修”的方法进行。这样的分层教学变相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伯爵优秀生”、“懒汉科学院”, 师资的配备也会因班而异, 许多家长认为学校这种“差异对待”的行为有悖教育公平。

2.学生学业和心理负担加重。

人民教育出版社曾在2005年对实验省区 (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846位高中教师进行调查:有50.72%的教师认为负担加重, 42.34%的教师认为负担有些加重, 两项之和占93.06%;有43.18%的教师认为学生负担加重, 39.35%的教师认为学生负担有些加重, 两项之和为82.53%[2]。分层走班制教学无法做到既给学生分层又不伤害学生自尊, 有的学生由于偶然失误成绩下滑被分在“差班”, 标签效应、光环效应会使学生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严重打击了学生追求进步的积极性。扛着“分层教学”的素质教育旗帜, 所做之事却是“不应为而为之”, 违背了分层走班因材施教的初衷, 而在教学层面上产生的非预期结果则是一种执行严重偏离的现象。

(二) 学校管理层面

1.在高职院校走班制实施的管理模式, 对行政班的学生进行类似“家”式管理, 对走班制的学生采取的则是“集市”管理。师生皆具较强流动性, 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的发展动态较为困难, 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更是无从着手。为学校管理陡增不少难度, 尤其对班主任而言。由于走班使许多学生不在班主任的教学班中上课, 原来的行政班名存实亡, 走班一学期班主任对学生和姓名还未能对号入座, 同学之间交流少, 感情淡漠, 自然谈不上班级凝聚力, 也不利于班级良好的班风建设, 时间和精力的有限使班主任的责任渐渐被淡化。《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 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3], 是班主任的职责与义务。而行政班的五六十个人可能分散在十几甚至二十几个教学班中学习, 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 处于此种境地还要去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 做到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不能不说这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工程, 班主任工作量不但陡增几倍, 而且管理难度系数之高使班主任无暇分身。

2.资源利用率低, 走班课程管理低效。按照国家要求每个学科都选修组合, 例如, 计算机技术有5个选修模块, 任选其一则有5种选择;若任选其二, 则有10种可能, 机械工程同样是5个选修模块, 生物3个。如果按照课程标准, 学生至少选择4个选修模块, 则有715种, 这根本就不现实。面对如此庞大的基数, 教室资源有限, 师资力量有限, 可能会造成学生走班的课程没有教室, 也没有对口教师, 这样的结果使得部分资源闲置, 部分资源紧俏, 未能合理高效地配置资源。人教社数学室曾于2005年对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的846位教师就模块式课程设置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有62.42%的教师认为, 模块式课程的设置对教学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2]。还有大部分校长直言不讳:“走班制适合小班教学, 在目前高中教学班大都五六十人的情况下, 根本没办法走班, 因为走班和选修的结果必然造成更多的学生选择一些优秀教师和某些教学模块的内容, 而目前的教室学生数已经达到最大量, 无法容纳更多走班学生。”[5]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产生非预期结果的原因

(一) 模糊性——分层走班制文本制定

高职院校中实施分层走班制, 在规定达成预期目标的模糊性及具体分层标准和走班管理准则的不明确性等, 为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留有过多的弹性选择空间。美国决策学者詹姆斯·安德森则指出:“行政机构常常是在宽泛的和模棱两可的法令下运行的, 这就给他们留下了较多的空间去决定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6]分层走班教学若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各省级政府在制定本土化走班时必须坚持中央政府的总方向, 同时明确提出本省合理的预期目标, 这样学校才能掌好政府实施思路的总舵盘, 并依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对分层走班制的具体细则深入研究并最终确定实施方案。从国家文本政策上看, 《纲要》中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1]。就各省、市教育厅的教育政策的来看, 并未对分层教学、走班制等相关改革的预期结果进行阐述, 诸如“不同的学习需要”、“充分发展” 等表述中都是抽象宽泛的, 这就给学校在执行过程中预留了“灰色地带”, 因此, 分层走班制在执行时被架空也只是文本制定模糊性的顺势发展。

(二) 博弈性——分层走班制执行过程

任何一项教育政策的执行都是在利益博弈中完成的, “是一个充满着连续不断的交易、谈判和政治互动的复杂过程”[8]。高职院校的走班制执行, 受到“背景环境”和“即时环境”两种层次环境的影响, “缺乏安全感的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的反应, 多半是尽量牢牢地坚持他们熟悉的东西, 或者甚至是对某些过去学校特征的、曾被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基本原理的回归”[9]。学校承担着一定的舆论风险, 当认为学生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状态, 则在事情失控之前被迫选择退回熟悉的老路。正如青岛九中的走班改革曾在当地掀起一阵舆论巨浪后, 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部停滞又返回到原点, 对学校而言改革失败可能招致家长和社会的责备甚至失去颇有前途的发展前景。就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而言, 学校声誉和影响力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的是“率”, 重点是就业率。政府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主要根据点无非也是“率”。走班制教学与“率”本来构不成矛盾, 但在实际实践过程中却成为制约走班有效执行的瓶颈, 实施走班不可避免地会以“率”为风向标。分层走班制的贯彻实施是秉承“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 但这种教育基本理念在利益的博弈下实质上已演变为“更好的基于利益需要的教育”。

(三) 滞后性——分层走班制监督评价

监督机制的功能是通过监督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和执行过程, 及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偏差行为, 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及时纠正执行主体违反行政伦理的、有悖于政策目标的错误行为。有效的政策监督是纠正政策执行偏差、消除政策执行梗阻, 保证政策预定实施目标与实际执行过程中所要达到目标的一致、统一的重要保障。然而首批参加走班实验的四个省 (区) 完成首轮实验后, 省级政府一直未曾出台相关权威文件对试行结果进行阶段性评价, 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非预期事件也未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仅仅靠少数学者的研究和教育一线教师的摸索经验根本无法准确总结反思整个分层走班制实施过程中的精华和糟粕。此时, 分层走班制却采取“短、平、快”的试点战术跟随“课改运动”席卷全国。2005年四个省 (区) 实验才启动一年时间, 便向其他省市扩展, 每年增加五个省 (市) , 至2009年底, 已达24个省 (区) , 并于2010年扩展至全国范围。监督、评价的滞后性使得分层走班实施过程中的可借鉴经验未能被充分汲取, 同时一些在实践检验中产生负效应的主观设想也未能及时反馈和矫正, 随之产生“随意性”偏差, 甚至“不作为”势必导致走班执行力的减弱和一系列非预期结果的产生。

三、保证分层走班制有效实施的对策

(一) 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目标, 完善相适应的配套制度

教育政策失真有时并非是执行过程中“实施阶段的问题”, 而是爆发于执行过程中“政策本身的问题”, 是政策预期目标未能揭示到位的后遗症。地方政府或部门只有充分认知中央政策, 才会坚定地、创造性地、完整而准确地执行中央政策, 保证中央政策获得预期的执行效果[10]。各省级政府只有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结果才能采取措施避免由于理解差异造成的执行偏差, 才可以有效预防走班执行时的非预期结果。许多高职院校在制定具体执行方案时就可以做到有理有据并极具针对性和校本性, 比如在走班管理方面, 将行政班和教学班的责任分割, 行政班主要属于静态管理, 类似传统班级管理但是主要负责两操和早晚自习及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班虽然是动态的, 但作为一种管理形态, 同样组建了班委会, 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行政班就是学生归属的“家”, 教学班就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校”, 学生在“校”学习后最终需要回“家”, 行政班要给予孩子们“家”的归属感。当然, 走班制并非仅仅依靠自身目标管理就能实现的, 更需要建立起与走班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选课制、导师制、评价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等配套制度是推进走班制的必要手段和有效保障。

(二) 协调不同层次环境发展, 提高分层走班实施的顺从度

正如史密斯的观点:“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为一种约束通道, 政策执行必须经过这个通道。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11], 特别是资源投入严重制约着分层走班制正常实施。资源投入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主要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而无形资源主要指公众的政治心理倾向和政治行为习惯。这些资源的投入对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执行走班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通过投入无形资源为走班实施营造良好的执行环境。

美国学者艾莉森认为, 在达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 而其余的90%则取决于有效地执行[12]。因此, 走班制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在于学校相关执行人员的发挥。具体来说, 教师引导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鉴于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强化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提高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向学生家长宣传走班制的相关政策, 使他们充分了解并认识到走班制是如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减少分层走班制实施阻力和质疑, 协调好不同层次环境的关系, 提升走班实施的环境质量, 才能提高走班实施的顺从度, 保证走班的有效实施。

(三) 完善问责监督机制, 反馈分层走班制阶段评价

建立和完善走班制的监督、评估和问责机制能够防止预期目标的偏离, 促进政策的及时调整, 防止不良政策的惯性和自由发展给教育现实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代价。“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对政策执行进行的监督检查是当代政策活动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部分, 是社会政策运行的自我保障机制”[13]。要通过政策监控, 约束走班制执行主体的行为, 特别是各省级政府在走班执行方面的责任问题, 防止政府和学校之间相互推诿责任;要及时跟进学校在走班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行为, 使之真正能够为走班制的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的条件;对分层走班的执行过程进行阶段性评估, 应及时搜集与走班制相关的主客体信息, 及时发现实施中的漏洞和瑕疵, 并将其反馈到决策层面, 使执行主体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应急性的补救措施, 或者长期采取渐进式的决策模型, 不断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避免政策决策短期行为可能对潜在的、突发的后果的忽视, 提高分层走班的环境使用性能, 保证其有效性, 使分层走班制能成为高职院校中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的高效培养方式。

摘要:分层走班制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的具体执行工具。在高职院校实施分层走班制有利于学生自身成长, 但由于分层走班制政策目标的模糊性、不同层次环境影响执行者的博弈性、评价反馈的滞后性等导致一系列非预期结果的产生, 诸如在教学方面和管理方面等。因此, 为有效预防分层走班制更多负效应的衍生, 需从明确分层走班制的预期目标、完善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协调不同层次环境发展、提高分层走班实施的顺从度;完善问责监督机制、反馈分层走班制阶段性评价等措施入手, 以保证分层走班制执行的预期正效果。

上一篇:GRE高分作文开头段技巧下一篇:毕业我哭了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