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论文(共17篇)
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论文 篇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09中医药新技术成果特刊
征稿活动策划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以服务全国医药卫生及相关行业的管理科技人员,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和医药学的科学发展,开展学术争鸣,提高全国健康水平为宗旨。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的科研前沿,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积极推广先进医疗技术及药物研发,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经验,大力普及中医药教育为己任。为更好服务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集中体现2009年度中医药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我单位策划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合作编辑2009中医药新技术成果特刊,望能得到贵单位的支持。
1、征稿活动的运做
由杂志社审发书面征稿文件,我单位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征集论文稿件。所有稿件交由杂志社编辑人员审阅,有杂志社决定是否录用。
2、论文撰写要求
1.稿件要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立题新颖,资料真实,方法科学,统计合理,结论推导合乎逻辑。数据应准确,有可重复性,应做统计学处理;诊断和疗效标准应注明出处,使之具有权威性。
2.文题及证明:文题应做到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避免使
用简称、缩写、化学结构式、药品商品名等不规范名词。尽量不设副标题。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相关项目,应予说明,如“本课题受XX基金资助(编号XXXX)”,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本刊可优先录用)。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本刊,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来。
3.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如需改动,应由第一作者出具书面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作者单位,应注明单位名称、科室、地址(XX市或县XX路XX号)、邮编。
4.摘要及关键词:文章必须有中文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及结论4部分内容,要求以第3人称撰写,200~300字为宜。关键词3~8个。
5.有条件者,请将标题、作者、单位及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
6.文章内容层次:一般按3级,序号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序号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1、1.1、1.1.1,夹在段落内的序号用①②……书写。
7.文中图、表要用中文清晰明了表示。图稿请用白纸或硫酸纸单面墨绘,照片请用光面相纸印出,图中文字、数字应贴字或打印。表格内容不与文字、插图重复,均采用三线表。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需注释处,用*、▲、#等表示。
8.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执行,并用规定缩写符号表示。每一个组合单位符号中,斜线不得多于1条,如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剂量应写成mg/(kg〃d)-1。
9.数字用法: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物理量量值,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计数的数字,文后参考文献(古籍除外)著录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数字的场合: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的概数,古籍参考文献标注中的数字。
10.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内部资料、转载、保密资料、文摘等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文中出现的次序号,在引文末右上角方括号内注明,参考文献目录著录书写格式、间隔符号必须按照本刊规定:
期刊:[序号]作者(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列出前3名后加“等”,作者之间加“,”).文题[J].刊名,年,卷(期):页
书籍:[序号]作者(作者数同期刊要求).书名[M].版次(如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要写全称),年:页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原文献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11.文稿采用word格式格式,在电子邮件中须用附件形式发送,打印稿用A4纸打印,并随信附寄软盘,最好用电子信箱投稿,并请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同时提供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策划单位:北京清泉石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论文 篇二
本刊刊登的论文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医学信息、动态等。文稿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文字要求准确、通顺、精炼。本刊设论著、临床论著、综述、新进展研究、临床报道、学术报告、病例报告等栏目。学术报告类论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病例报告类论文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稿件格式为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具体要求见投稿细则)、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本刊对具有“高”“新”“尖”的科研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部级以上课题项目的进展报道实行速审快发。一般稿件2个月内有评审结果,录用后等待发表。请作者自行登录本刊网站查询稿件处理结果,恕不另行通知。稿件发表后,赠当期杂志2本。
从2010年起,《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正式开通网上远程投稿系统,所有稿件均需要通过此系统投稿。如有不详尽之处,请电话咨询编辑部。请您通过以下网址首先注册您的投稿专有用户名,然后再进行稿件的投递操作。投稿文档请按该页面附有的投稿模板进行编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投稿路径一:《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官网www.zgxdyx.com;投稿路径二:进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官网→首页左下角点击“医学杂志”→点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点击《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官网http://www.zgxdyx.com。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内)《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编辑部,邮编:410008,电话:0731-84327993, 89753837,传真:0731-89753837
3.现代医学忌口种种 篇三
1、按物理因素忌口:如腹泻病人,现代医学要求忌食生冷瓜果,这是因为生冷之物会刺激肠壁,使腹泻加剧;又如胃溃疡病人,受寒或食凉后会发生疼痛,故要求忌食寒冷食物,以免凉食刺激胃部引起痉挛性疼痛。
2、按食品性质忌口:现代医学对食物引起的疾病非常重视,尤其是卫生防疫部门,对有毒性的食物更是严格禁止。如前几年上海流行“甲肝”,经分析确认是食用了带有肝炎病毒的毛蚶而引发。为此,上海市政府决定禁售毛蚶。再有卫生防疫部门对食物中毒极为重视。一旦发现食物中毒,查明原因后,有关食物即为禁食之物。
3、按药物的机理忌口;现代药物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作用专一,故通常严禁作用相反的食物与之并用。如安眠宁、安定等药物具有镇静作用,但如与具有兴奋性作用的食品,如咖啡、茶叶等合用,就会使药效降低或失效。
4、按需要忌口:现代医学常按临时需要而要求患者作临时性忌口,如在进行临床实验检查时,为求结果准确,则要求受试者必须禁食。化验肝功能,须空腹进行;做胆囊B超,必须3天不吃荤性食物;做直肠镜检查,须前一天傍晚禁食,且要服用些泻药。进行外科手术时,还要求病人禁饮水,以防麻醉意外。
5、按物质代谢原理忌口:营养物质依靠人体各脏器的相互配合而进行代谢,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当机体某一脏器发生疾病时,就须减轻这一脏器的工作负担,以利其恢复。如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不能分泌足量的胰岛素,使糖在体内的代谢不能正常进行,为使机体内血糖平衡。现代医学便要求患者限制糖的摄入,并严格限制其他碳水化合物。又如慢性肾炎的晚期,患者体内氮代谢物潴留而致肾功能衰竭,由于氮代谢物来源于蛋白质,故为了减少氮代谢物对机体的损害,则要求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现代医学综合检查项目 篇四
综合检查项目每一个医疗管理机构不同,就国内比较正规成熟的检测机构而言,其涵盖的项目有现代医学检测、传统医学检测、运动医学检测、心理学检测、营养学检测,和皮肤衰老程度检测这6大块。
1、现代医学检测即西医检测,主要是以西医的手段和理念指导疾病的检查与治疗。在华彬健康这样的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将配置专属私人医生,利用一系列现代医学手段,配以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全方位评测客户机体各系统的健康程度,并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及治疗方案。这也是很多明星会选择的检测方式。
2、传统医学检测即中医检测。一般明星们会选择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医生通常采取“辨证施治”的方法,将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症状和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与具体治法。此种方法不仅提供一般内服药物的内治法,还配备有药物外敷、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独特的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非药物疗法,打造一个更积极健康的身体。
3、运动医学检测
运动损伤是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身份的人在日常运动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风靡,运动医学检测也渐渐出现在普通人的视野里。在华彬健康,专家会提供独家运动医学检测,通过心肺功能测试、核心力量测试、足底压力测试等,全方位检测您的心肺功能在运动中的变化、脊柱生理弯曲及腰背肌力健康状况、足底压力的分布情况等,并通过康复治疗有效治疗运能损伤,提高运动能力。
4、心理学检测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不再避讳和必须直视的问题了,心理学的日常自查和管理也渐渐被人们接受,相关的教育与临床实践均效果显著。华彬健康将配备专业私人心理医师与您深度沟通,通过心理问卷、心理咨询、精神压力分析等,全面了解您的身体自我调节能力、心理状态、抗压能力、疲劳程度等,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针对性减压放松建议,帮助您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5、营养学检测
华彬健康将有专业营养师,通过CCM营养评估检测仪及问卷调查,详细了解您的饮食、生活习惯、营养与健康状况,让您清晰地了解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营养师将根据检测结果,为您量身打造营养配餐,科学指导您的营养膳食,预防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引导健康的生活理念及膳食习惯。
华彬健康拥有2000平米有机生态园,全套以色列灌溉系统,台湾园艺师精心打理,日供应全球精选品种有机蔬菜1吨以上,用以加工有机餐。健康中心“DR.CHEF有机餐厅”还将定期推出营养膳食讲座,现场DIY健康餐,更多惊喜,期待您的参与!
6、皮肤衰老程度检测
5.现代经济信息杂志征稿 篇五
《现代经济信息》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国家新闻总署批准,国家前副总理邹家华题刊词,由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企业管理协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综合经济类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23-1056/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828X邮发代
号:14—140。刊物影响力: ★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主要栏目: 企业经济、经济研究、经济与法、信息管理、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财会研究、理论探讨、学术论坛、综合论坛。
邮箱:byqkxxw@163.com
6.多媒体技术及现代医学教学分析 篇六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逐渐进入到了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了适应国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本文主要从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优缺点、以及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代医学教学的措施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医学教学 思维能力
医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实践性较强,需要足够的感性材料以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全面感受,于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医学教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多媒体技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实现了现代医学教学的变革。并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在医学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成为医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1.对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认识
1.1 多媒体的含义
传统的大众媒体主要是指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出版物等,大多是非数字化的,人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特定的信息。而多媒体技术实质上是把各种大众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然后以一种比较灵活便利的方式提供给需要的人使用。换句话说,多媒体技术就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把数字、文字等信息转化为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使用户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进行选择。
1.2 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1)时空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扩展信息处理的范围空间,增强信息本身的表现力和动态效果,从而把一些抽象难懂的信息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把时间过程拉长或缩短,把空间距离变远或变近,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暂停或重放、倒退或快进、放大或缩小,具有较强的时空性。
(2)交互性。多媒体教学区别于其它媒体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人机交互界面,这是衡量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首先交互式学习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进度的调整,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3)集成性。多媒体技术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集成性,能够把信息通过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2.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优缺点
2.1 多媒体技术的优点
(1)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的局面,避免了准备、携带和保存教学工具的麻烦,有利于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多媒体课件可以集音乐、影视、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介于一身,扩展知识信息的领域,并依靠多维信息通道,强化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和听觉感受力,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使得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3)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再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传授,完全可以在课下依靠网络加强学习,而且多媒体技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医学教学过程单调枯燥的局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2 多媒体技术的缺点
(1)在现代医学教学中,教师事先做好课件,教学的内容、过程、以及提出的问题都是固定的,这就造成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进行电脑操作,引导学生按照课件的指示进行学习,这种僵硬化、定向化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师的板书量大大减少,造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无法消化所学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加快教学进程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减少了师生间的交流,导致教师无法全面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改正。
(3)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在现代医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画面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虽然达到了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减少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空间。传统医学教学主要由教师和学生两部分组成,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了多媒体的间隔,致使教师和学生扮演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需要重新设计教学过程。
3.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现代医学教学
3.1 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载体的多样化特征,设置形象直观的教育情境
人类比较倾向于通过声音或图像等生动的听觉及视觉感受来获取信息,因为动态影像与客观世界原型较为相似,能够更好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本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既有利于接受信息,同时也能使人们多方位、多角度的感知信息,从而加速对信息的理解和认识。
3.2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构建医学教育平台
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体现在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以及软件系统、硬件设备和工具的集成两个方面, 多种媒体的集成与单一媒体相比能够表达出更多的信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能够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对医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特征构建医学教育平台,成为强化现代医学教学的一个有力措施。
3.3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交互性特征,创新医学教学手段
传统医学教学是通过感知和理解教材、巩固和运用知识等环节来实现的,而现代医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感知和理解、巩固和运用等环节融为一体,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目的。学生可以重复和再现自己没有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也能够自主更改信息组织的过程,专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得到新的感受和理解。由此可以看出多媒体的交互技术在现代医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篇七
本刊刊登的论文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医学信息、动态等。文稿须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文字要求准确、通顺、精练。本刊设论著、临床论著、综述、新进展研究、临床报道、学术报告、病例报告等栏目。学术报告类论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病例报告类论文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稿件格式为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具体要求见投稿细则)、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本刊对国家级的科研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及部级以上课题项目的进展报道实行速审快发。一般稿件2个月内有评审结果,录用后等待发表。请作者自行登录本刊官方网站(www.zgxdyx.com)查询稿件处理结果,恕不另行通知。稿件发表后,赠当期杂志2本。
8.“肾主骨”的现代医学证据 篇八
中医古籍中多处提及“肾主骨”,历代医案也多次用到“肾主骨”理论来指导临床,但老祖先们只是从无数次的临证实践上得到对这一理论的认可。作为新一代的中医学子,在继承老一辈们的学术经验的同时,若能综合西医学的研究成果来丰富这些传统医学理论,或许能够更理智更科学地将我国传统医学发扬光大。
“肾主骨”源出《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肾主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其充在骨”。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深入思考,认为如下几条可作为“肾主骨”的现代医学证据。
1 肾与骨的发育同源
现代组织胚胎学的观察发现在人体的胚胎时期,泌尿生殖系统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中胚层的细胞通常先形成间充质,间充质分化为结缔组织,再逐步成分化、发育骨[1]。可以认为肾与骨都起源于中胚层,这虽不能直接证明肾主骨,但相同的发育来源预示着在机体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二者必然存在共性和相关性。
2 骨的生长与肾有密切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医经精义》曰:“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合也”。 骨的生长包括膜内成骨及软骨内成骨,成骨细胞不断分泌有机质、胶原纤维和粘蛋白,同时无机盐不断沉积钙化,从而形成骨质。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线粒体颗粒内存在1a-羟化酶,它可特异性催化肝脏合成的25-羟维生素D3(25-OH-D3),生成1,25-(OH)2-D3,生理剂量的1,25-(OH)2-DD3可促进小肠粘膜及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提高血钙、血磷水平,促进钙盐沉积;还可刺激成骨细胞分泌胶原蛋白,促进骨有机基质成熟,从而更加有利于成骨。以上过程反映了肾在骨的生长中的作用。
3 骨的强壮有赖于肾
肾对骨的强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矿物质代谢作用及内分泌功能上。
3.1 矿物质代谢作用:肾脏是体内矿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而骨是体内最大的矿物质储存池。肾在矿物质代谢方面主要是钠、钾、钙、磷、镁的代谢,其中与骨关系最密切的是钙和磷,过程如前所述。以上矿物质在骨盐沉积的过程中,影响软骨钙化而对骨的强壮起着重要作用。
3.2 内分泌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肾脏不仅是重要的代谢器官,也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2],在其内部存在一些相应的场所及酶类可直接分泌或合成某些激素,以实现其特定的功能。除1a-羟化酶以外,促红细胞生产素(EPO)是另一肾脏分泌的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内源性促红素90%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增生、分化、成熟,促进骨髓内网织红细胞的释放和骨髓对铁的吸收,从而有利于红细胞的生成,保持血中红细胞数量的稳定。这为包括骨在内的许多组织器官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肾主骨生髓”“髓能养骨”理论的客观性。
4 肾病将影响及骨
4.1 肾性骨病:其机理为:①钙磷代谢障碍:肾衰早期血磷滤出障碍,尿磷排出减少,血磷潴留,血钙减少,引起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PTH通过增加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肾小管对滤过钙的重吸收以及破骨细胞溶骨等途径恢复血钙水平。当肾衰进一步发展,代偿机能失效,高血磷、低血钙持续存在,PTH亦大量分泌,继续动员骨钙释放,最后导致纤维性骨炎。②维生素D代谢障碍:肾衰时,肾脏1a-羟化酶生成减少,1,25-(OH)2-D3生成不足,加上持续性低钙血症以及腹膜透析患者与蛋白结合的维生素D丢失,导致骨盐沉着障碍,从而引起骨软化症、骨质疏松、骨质脆弱等骨病,它们都属于肾性营养不良疾病。③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受损后,由于泌氢障碍(肾小管排H+减少),阳离子(Ca、P、K、Na)重吸收减少,阳离子丢失引起从而致高Cl血症酸中毒。酸中毒时可能影响骨盐溶解,并干扰1,25(OH)2D3的合成,形成恶性循环。正如《素问•肾气通天论》所云:“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4.2 肾性贫血:笔者认为中医学的骨,也包括了藏于其内的髓。肾衰病人由于促红素生成减少,加之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中医学认为肾精不足,则不足以生髓,这与西医学中肾性贫血的机理不谋而合,这也间接证明了肾对骨的巨大影响。
5 补肾的中药可壮骨
《临床中药学》中所载一些补肾阳的中药,如鹿茸、巴戟天、淫羊藿、杜仲、续断、鹿角等,同时有去风湿、强筋骨之功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等多个胚层细胞尤其是骨向分化的能力[3]。有人通过实验证明补肾填精中药有利于M SCs 的增殖和骨向分化, 使M SCs能够合理地向成骨分化或者使脂肪化逆转并骨化, 成骨细胞数量增多, 功能活跃, 促进骨的形成[4]。此类研究从以药证效的角度阐释了肾主骨生髓理论与M SCs 骨向分化的一致性。这也从临床疗效上反证了肾主骨的理论。
以上分别从肾与骨的起源、生理、病理及药效上阐述了肾对骨的影响,可基本证明“肾主骨”这一传统理论的科学性。由于笔者认识有限,以及现代医学发展水平所限,这一经典中医理论的更多内涵还未发掘完全,相信随着医学发展水平的提高及更多人的努力,传统中医理论将得到更加深入与丰富的现代医学诠释。恰当地运用好“肾主骨”这一理论必将在防治多种骨与关节疾病中为我们提供更多思路,从而给临证带来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 邹仲之.组织学与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4,6:225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6-88
[3] 张荣华.欧阳菁.肾主骨生髓理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J].中医杂志2006年10月第47卷第10期,730~732
9.现代临床医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篇九
关键词:临床医学论文
21世纪将人类带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与此同时,我国医学界在世界领域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新环境下,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再也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破茧而出,如慕课、微课、PBL、TBL等教学方法的出现为现代临床医学教学增添了绚丽的色彩。然而,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有局限性,不可能包罗万象,都有相应的适用对象,只有正确使用,才能将各种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本文拟就在现代临床教学中如何扬长避短,正确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探讨如下:
1我国临床教学方法的背景
传统医学的目的主要是生物模式,即把人当病人,当做有病生物体,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救死扶伤,治疗各种疾病。笔者认为这不仅影响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现代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中,正朝着“生物—心理—社会”人性化发展,为实现这一突破,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科学知识,还要融入人文知识,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2现代临床教学方法与利弊分析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医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的华佗以及《本草纲木》被世人所认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教育在国人眼中变得尤为重要,医学教育正顺应时代的要求发生重大变革。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中,要求老师传授,学生听讲,这种“边授边听”的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空间。当今,临床教学领域出现了多种教学方法,如PBL、TBL、慕课、微课等新的教学方法给我国临床医学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新的视野与思维。
2.1PBL———问题式学习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正式把PBL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界,那么到底什么是PBL呢?PBL是一套设计学习情境的完整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在新的模式下,学生将成为主角,而老师是观众、群众演员、配角、导演甚至副导演的角色,那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何突出的地方呢?在PBL教学模式中,医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或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相关医学问题进行探讨,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提出质疑,在这里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等级之分,每个人在课堂上都是主角,我想这时有人会质疑老师是干什么的呢?PBL有什么优缺点呢?笔者认为,它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通过实际、复杂的任务,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真正是知识的发现者,而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万事有利必有弊,通过主动的探究性学习知识和发现知识,这是PBL教学的一大特色,但是做不好的话,它将成为其教学模式的一大缺陷,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探索知识,或者所参与的课程与所学的并无直接关系等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峻,教师不仅对所授知识非常了解,而且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所授知识进行解答。据调查,PBL在医学临床教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重大的贡献,通过现场临床知识学习,学生可以更直接的接触病人,极大地扩大了学生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2.2TBL———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TBL(TeamBasedLearning)是由LarryKMichaelsen等其他学者共同研究的一种以团队为基础,提倡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的现代教学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最大特色就是以团队为基础,利用一定的资源在课前可以选择自主预习或者以某一小组进行预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前对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和探讨,在课上,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述或者以团队形式进行积极的讨论和研究来发现和自己所了解的是否一致。TBL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通过课前预习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来获取并运用知识的过程。TBL可以大幅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加强了以团队为整体的重要性。目前,TBL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已经实行并取得了很好效果,那么TBL有何优缺点呢?笔者认为,TBL可以高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团队以及师生的讨论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教师安排临床学生们可以进行现场学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在TBL中,老师通过布置任务,让几个团队进行比赛,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渴望性。对于缺点,据调查,我国临床医学界最开始并没有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是因为长期的被动式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定式和懒惰性,而且TBL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毅力,资料显示,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完成每天的任务,这样就导致了这些学生有很大的挫折感和失败感。
2.3慕课、微课
最近,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在全国临床医学界流行起来,为什么这种医学教学模式如此的流行呢?原来这些全新的医学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上课。。加拿大的乔治、西门子等人首先提出了慕课概念,慕课是指专家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网上,学生们可以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把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或者某些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查找。慕课有以下几方面优点:1)学生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时间对不懂得知识进行互联网在线查看,例如在手机上就可以进行播放,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选择慢放,直到听懂为止。2)来源广泛,慕课采用互联网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宝贵资源,包括很多老师没有涉及的,在慕课上都可以查到。3)利用现代学生们的好奇心,临床医学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在线查看临床视频。慕课的缺点:1)由于慕课更加吸引人,所以可能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太过依赖慕课等。2)传统课堂精彩的讨论,慕课无法呈现出来。与此相比,微课的含义与慕课有些相同,笔者看来,微课更像广告,一节微课的时间仅仅5到8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将一节课所讲的重点内容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再次强调一遍,他的优点在于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使临床医学本就是很不好记忆的课程变得重点突出,利用慕课、微课可以一定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临床教学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3现代临床教学方法适用对象与教学效果
10.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论文 篇十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它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意味着网络交易使用的电子签名、电子单据、电子印章同样具备法律效力。这部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对邮政的信函中的对帐单业务显然不是一个利好消息,它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帐单客户采用电子形式为其用户提供对帐服务。邮政的“对帐单”类业务发展无遗将会受阻。所以,商业信函业务中的另一座“金山”——广告类商业信函(DM即Direct Mail)的发展越发显得重要。而商业信函业务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名址信息库。今年年初国家邮政局确立了以加强邮政名址数据库建设与营销来带动商业信函业务发展的经营战略。但“从哪里着手,如何来发展,采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成为当前困绕数据库营销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本文作者对此,提出并论证了数据库营销的“三化”策略,即:逆向化、顾问化和大规模定制化营销策略,以供大家商榷。1,逆向化营销策略
21世纪经济时代最明显的特征是:由客户主导一切,营销理念已从“替产品(厂商)寻找客户”转变为“替客户寻找产品(厂商)”。据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浦·科特勒研究,营销实务的方向和重点也将随之发生转移。他预计,在客户主导一切的时代,“逆向营销”将帮助企业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为自己切到更多蛋糕。邮政的数据库营销业务目前处在市场引入期,如果直接去向厂商推荐数据库,在厂商对数据库营销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成功的机率会比较低。但如果采用站在厂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客户需求来着手的方式建立数据库,利用这样的数据库来营销商业信函业务,那么成功的机率可能会有很大的提高。在商业信函业务的推广及数据库的建设中推广逆向化营销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考虑。1.1,首先是逆向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一般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而对市场进行区隔,再为不同的区隔开发出适当的产品和服务。而邮政的逆向市场细分,就是针对邮政数据库中所包含的人群的需求做详细的调查,了解该人群的好恶和个性特征;然后运用这些资讯构建起客户区隔,最后把这些经过归类细分的、需求相同的人群所组成的名址库推荐给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厂商,引导这些厂商使用商业信函业务,把关于他们的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准确传递给有需求的目标客户,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1.2,其次是逆向名址数据库设计。
加强与厂商的沟通,让厂商提供对名址数据库建设需求或参与设计个性化的名址数据库,提供定制服务。销售房产的厂商关心每个家庭的住房情况:目前住房有多大面积,地点在那里,房龄几年,家庭年收入多少,有无意向近期购房;汽车销售商关心每个家庭的汽车拥有情况:目前有无私家车,什么品牌的车,车龄几年,家庭成员对汽车品牌的爱好,家庭收入,有无近期购车计划。这样建立起来的名址数据库就不愁没有买单的厂商了。
1.3,再次是逆向市场推广。
在实施数据库营销策划中积极建议厂商给目标客户邮寄折价券或促销品,还可以建议厂商制定特定的报价或提供新产品的免费样品,从而提高商业信函反馈率以达到推广该业务的目的。进而提高厂商对商业信函业务的依赖度和忠诚度,防止客户流失。2,顾问化营销策略
在国内,数据库营销才刚刚起步,处于开始了解、学习和探索阶段,很多企业对数据库营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甚至完全陌生,使数据库营销这样独具竞争力的营销工具在大陆企业的经营中尚未发挥应有的广泛作用。这就要求邮政的营销管理人员要积极为客户提供数据库营销咨询,通过开展顾问化营销促成商函业务。营销管理人员必须是洞悉消费者行为、熟悉数据库营销知识和精通厂商业务的专家。站在厂商利益的角度,关注消费者的需求,认识和把握顾客的消费心理,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利用邮政的资源(产品、服务、优势)有效地解决问题。他必须能够让商业信函服务与数据库营销知识融合一体,一同出售给消费者,成为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为客户有效解决问题。邮政的营销管理人员要帮助厂商客户实施数据库营销:如何找到厂商的潜在消费者,在什么时间,如何使用商业信函与什么人沟通;对于老客户使用什么策略来强化消费者的忠诚度。3,大规模定制化营销策略
在邮政数据库营销中,厂商们的目标客户是不同的,销售高档手表的厂商与销售洗发水的厂商目标客户是基本不同的,所以他们的商函邮寄对象也各不相同。同时,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厂商需要做出快速的反应。他们需要将自己的促销信息能尽快的到达目标客户那里,尽快的与目标客户进行沟通。为了满足厂商们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的需求,邮政需要提供含有更多的适应不同行业厂商的名址数据库,同时又要具有对厂商们不同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这就需要引入一种新的体系,实现越来越多的名址数据库种类服务,通过补充客户的反馈,融进更多的定制,直到使每个厂商都可以享有独一无二的服务。“大规模定制化”服务就是邮政商业信函营销的理想策略。它摆脱了常规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思想,通过大规模定制,邮政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战略优势和经济价值,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差异化竞争优势。
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或成为客制化)简言之,就是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的大规模生产,其核心是产品或服务品种的多样化和定制化。在《未来理想》中提出“大规模定制”这个术语的斯坦·戴维斯说:“一般说来,与其竞争对手相比,一个企业越能在大规模基础上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就越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邮政的数据库营销的“大规模定制化”服务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3.1,围绕通用化的数据库和服务来定制服务
邮政建立起包含大量相同或不同需求人群的名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规模经济”。但不同的厂商需要不同的名址数据库,邮政要针对不同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数据库选择。但名址需要定制时,服务成本会大大提高,就需要克服定制服务没有的“规模经济”,把大规模的概念融入大规模定制模式中去,达到“范围经济”。
首先要做到对数据库的“大规模定制”。在通用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定制数据库服务,面向不同的对象提供 “定制”服务。同时因为定制的数据库服务比通用的数据库的使用价值更高,它们更能符合个体厂商的需求,为厂商提供更多的附加值。邮政可以在提供名址数据库租赁服务的价格上加一个“溢价”的空间,利润也会因此得到提高。要做到名址数据库大规模定制服务,首先需要提高数据库的通用性,在“通用性”的基础上实现“定制化”。实现数据库的通用性,就要建立包含对有不同产品和服务需求的相同的人群集合的数据库。如对高档手表有需求的人群可能对高档手机也有需求,也可能该人群对高档成衣也有需求,那么包含这些人群的数据库的通用性就较强。该数据库经过处理后也可以实现“定制服务”。如销售高档化妆品的厂商可以从该名址数据库人群中选出25至45岁的女性发放促销商业信函,反馈率会有相当大的提高。3.2,提供整个商业信函服务价值链的快速响应
对客户需求提供快速甚至即时响应是推动企业走向大规模定制之路的好办法。现在的市场竞争常常是“速度冲击规模”。因为它以尽快满足顾客需要为中心,以较低的成本提供较多的服务品种。从厂商开始提出商业信函服务需求开始,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名址数据库供其挑选,到制作“邮件”,到邮寄,到投递,整个服务价值链无一不需要“快速反应”,都需要缩短周期时间、增加数据库产品的多样性、在客户需要时向他们提供任何想要的产品或服务。而整个价值链的快速响应即基于时间的策略不是孤立的,它是和市场分化、品种增加、个性化定制结合在一起的。在某种程度上,从价值链的哪一个环节开始缩短时间并不重要,如果过程中某一部分的成功会得到其余部分的支持和模仿,将会使公司开始脱离大规模生产模式并走向大规模定制模式。
江苏省邮政函件局 张彬
11.中医不是现代医学的“文化补丁” 篇十一
在此情况下,我们还会相信自己是在看中医吗?中医的消亡已经不单是“狼来了”的呼喊了。
今天的中医仿佛是被西方现代医学抽取了灵魂的躯体,在西方现代科学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语境下,中医文化逐步沦为附庸性的,留下一些技术性的残片,成为某种文化身份的特殊标识,拼接在西方现代临床医学上的“文化补丁”,进而成为一种点缀性的“花边”。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中医实际上正面临名存实亡的局面。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依靠中医养生和治病,卓有成效。实践证明,中医包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和合理因素以及现实有效性。中医的保守和僵化的一面,在与西方近代科学主义的冲突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清算。相反,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极端主义的傲慢与偏见对传统中医造成的破坏性的后果,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检讨。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对中医最严厉的指控即是中医中所包含非科学甚至反科学的因素,在现代科学视角下的中医,在某种程度上更接近于“巫术”。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妖魔化的方式,既不能真正清算中医中的糟粕,更不能激活这个古老的文化生命。
传统医学文化的消亡,不仅仅是某一民族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类性的问题。科学理性的僭越和狂妄,正走向科学精神的反面,并已经遭遇到来自大自然的严厉惩罚。20世纪以来的西方科学理性主义自身也在进行反思批判,检点科学极端主义的缺失,抛弃了在科学的名义下的傲慢与偏见。然而,至今仍有一些“科学偏执狂”,依然以一种反科学的精神来诋毁和破坏科学边缘地带的文化。这种人,既不懂得现代科学精神,也不懂得尊重文化传统,把近代科学看作是一种僵死不变的东西,凡他们不懂得的,一律斥之为“伪科学”。这种愚蠢粗暴的“真伪观”本身,就违背科学精神,就是反科学的。那些抱着一知半解、固步自封的“科学观”的自命的“科学警察”,正在把科学变成新的迷信。
毫无疑问,传统医学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借助现代科学的知识生产体系和模式来实现,但科学并非一个保守、封闭的概念系统。开放的科学观和知识体系,才更符合现代科学精神。中医的现代性转换需要解决的双重难题,一是现代医学科学如何对中医进行合理性的阐释,一是传统中医理论如何兼容现代科学的内容。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挑战。许多现状都亟待改变如把中医学院列入理工科院校,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均不适合中医的传授。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系统,符码体系和阐释模式。两者之间的融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对等的对话机制和理解平台。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这种“文化对话”的有效途径。中医“申遗”,尤其是将中医体系各部分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文化遗产,也许能为建立起这样一种良好的对话机制创造机会,如果它不是急功近利的文化策略的话。虚无主义态度和功利主义态度的文化遗产观,都将给中医文化的脆弱生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2.欢迎订阅《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篇十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辟有论著、临床论著、综述、新进展研究、临床报道、学术报告、病例报告等栏目。主要刊登国内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医学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以及医院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最新信息、动态等内容。主要读者为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为半月刊,国际标准开本(A4幅面),全刊为彩色印刷,无线胶装。内芯采用90 g芬欧汇川雅光纸(880×1230 mm),封面采用200 g紫鑫特规双面铜版纸(635×965 mm)印刷,每个月15、30日出版。定价35元/册,全年840元。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 43-1225/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5-8982;国内邮发代号:42-143。欢迎新老用户向当地邮局(所)订阅,漏订或需增订者也可直接与本刊发行部联系订阅。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发行部,邮编:410008
电话:0731-84327938;传真:0731-89753837;E-mail:xdyx99@126.com
唯一官网网址:www.zgxdyx.com
13.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论文 篇十三
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
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的病人很有帮助。
Skladal等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的压电传感器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实时监测其DNA的结构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过程,完成整个监测过程仅需10 min且装置可重复使用。
Petricoin等用压电传感器研究了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和几种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研发出可快速检验血清中OPG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14.中国医学史 篇十四
火的发明和意义
火的使用,特别是人工取火的发明,是人类第一次掌握支配一种自然力来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使原始人不惧黑夜,征服严寒和抵御野兽侵袭,扩大生活领域;彻底改变了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火的使用和发明,为热熨、灸法、汤药等治疗方法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
黄帝
黄帝,姓公孙,一姓姬,名轩辕。我国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原始社会末期。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以之托名。
神农
神农,一说即炎帝,姓姜,名魁。农业和中药的发明者,新石器时代晚期。发明制作耒耜,教民农耕。遍尝百草,发现药物,教民治病。东汉时期我国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以之托名。
伏羲
伏羲,《史记》称伏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王。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八卦,成为中国古文字的发端,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
砭石
砭石,我国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砭石治病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砭石的种类很多,可用于熨法(球形、扁圆形)、按摩(卵圆形、扁圆形)、穿刺或切割(刀形、剑形、锥形、镰形)。
第二章
酒的发明和意义
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从果实发酵中发现酒。酒在早期多用于祭祀祖先和医治病痛。酒能“通血脉”、“行药事”,适量饮用有兴奋或强壮作用,大量饮服则可产生麻醉。酒应用于医疗实践是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酒还可作为溶剂、能消毒、防腐。
汤剂的发明和意义
《汤液经法》为伊尹所撰。汤液是中医主要剂型之一。汤液的发明与使用,既可将生药变为熟药(减低毒副作用、便于服用),又使单味药向多味药转变成为可能。药物品种增多可以提高疗效,同时多种药物配制成复方,标志着方剂的产生,为临证用药经验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供条件。汤液创制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早的医事制度
1.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4科,这是医学史上的最早医学分科。2.“医师掌医之政令”,医师之下设士、府、史、徒,分理医疗、医疗事务、文书医案、役使等职,形成基本完善的医政组织结构。
3.医师主管各科疾病的医疗事务,“使医分而治之。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根据医士的医疗效果进行考核,并据此制定级别和俸禄。4.有关负责卫生保健的官职,责任范围涉及王室人员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
医和的六气致病说
医和是春秋时期秦国医生。六气:阴阳风雨晦明。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六气致病说”成为后世病因学说的萌芽。
第三章
《五十二病方》
该书分为52题,每题都是治疗一类疾病的方法。该书记述的药物,以植物药为主,动物药次之,矿物药居末。记载方剂大多是由2味药以上组成的复方。《五十二病方》真实反映了西汉以前的医学水平,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
《治百病方》
武威汉简又称《治百病方》,较详细记载药物的制作、剂型及用药方法等。用药方法多种多样。针灸记载三里、肺俞、泉水等穴位及用针法、禁忌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医药的真实情况。
扁鹊、华佗、淳于意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家。姓秦,名越人。精通望、闻、问、切四诊,尤以望诊和切脉著称。重视综合治疗,有“六不治”的行医之道。其中“信巫不信医不治”,是对扁鹊注重实际、反对迷信的最好概括。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东汉杰出的医家。华佗医术以外科著称,用麻沸散应对针药不能奏效的病人,是中医外科鼻祖。他治疗内科疾病,强调辨证论治。
淳于意,姓淳于,名意,西汉时期唯一见于正史记载的医家。又称仓公。淳于意的“诊籍”包括病人的姓名、贯里、职业、症状、诊断、病理分析与治疗预后等内容,是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
《内经》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原书各9卷,每卷9篇,共162篇。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素问》论述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灵枢》着重介绍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两者都运用阴阳五行学说,阐明三因制宜等辨证论治原理,体现人体与自然统一的整体观念。《内经》的基本精神和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整体观念;重视脏腑经络;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内经》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创立脏腑经络学说,后世称该书为“医家之宗”。
《难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以问答释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全书以基础理论为主,其中一至二十二难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难为经络,三十至四十七难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难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难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难为针注。首创“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该书最早提出“奇经八脉”的名称,并提出“左肾右命门说”和“无形三集说”,对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作出贡献。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对外感热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出独创的见解,对40多种杂病的防治作了系统阐述,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为我国临床医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六经辩证的原则治疗外感热病,用脏腑辩证的原则治疗内伤杂病。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反映我国东汉以前药物的经验与成就。收载药物365种,将药物按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开创以分类法研究本草之先河,是我国药物学最早的分类方法,概述中医药学基本理论。1.论述方剂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2.提出药物七情和合理论;3.完整提出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4.阐述药物采集,加工,炮制和制剂。
第四章
《脉经》
魏晋时期,王叔和撰成《脉经》,奠定我国脉学发展的基础。《脉经》10卷98篇,包括脉诊、脉形、脉象与脏腑关系、脉象阴阳分辨以及妇人、小儿脉的辨识等。1.确立“寸口诊脉”的脏腑定位;2.整理归纳24脉,规范脉象名称;3.强调脉诊与临床治疗结合。
《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为后世针灸对的发展奠定基础,该书共12卷,128篇。1.系统整理人体腧穴;2.提出分部划线布穴的穴位排列方法;3.阐明针灸操作方法和针灸禁忌;4.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经验。
《本草经集注》
1.补充新药,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2.方便临床,提出“诸病通用药”;3.重视炮制,详论药物加工修治方法。《本草经集注》是这一时期主要的本草著作,初步确立本草著作的编写新体例和中药分类新方法,在本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本草学著作。
《雷公炮炙论》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敩的《雷公炮炙论》。1.记载多种炮制方法;2.药物修治规定详细;3.炮制范围涉及广泛。系统总结南北朝以前有关中药加工炮制的经验,成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制专著。中药传统炮制工艺“炮制十七法”,就是在《雷公炮炙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炼丹
中国炼丹术,是制药化学的前身,随金属冶炼业一起发展,源于战国时期。最著名的炼丹家是晋代葛洪,代表作《抱朴子》,陶弘景是葛洪之后的又一位重要炼丹家,他整理总结炼丹经验,著成《合丹法式》。
《肘后方》
《肘后救卒方》,又称《肘后备急方》、《肘后方》,东晋葛洪著,记载一些常见病症的简便疗法和急救疗法,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临床实用手册。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肘后救卒方》是现存最早的急症诊治专著,“肘后”是指随身携带以备急用,“救卒”意在救治突然发生的急病。突出简、便、廉、验的用药特点。《肘后方》第一次准确而详细地描述天花的症状;首次记载了隔物灸,为后世灸法的发展作出贡献。
《刘涓子鬼遗方》 《刘涓子鬼遗方》,又称《神仙遗论》,《痈疽方》,东晋刘涓子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外科专著,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外科的主要成就,主要内容包括金创战伤、痈疽疮疡、皮肤疥藓、瘰疬瘘疮等。
《小品方》
《小品方》,又称《经方小品》,陈延之撰,是南北朝一部实用价值较大的方书,被后代医家奉为绳墨。从理论上提出伤寒、温病分治学说,明确指出伤寒、温病、时行的不同,还提出“伏温成温说”,突破“伏寒化温”的局限。首次明确记载瘿病,详细描述脚气病的症状。强调用药节度,提倡简便廉验。
第五章
《黄帝内经太素》
《黄帝内经太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注本,又名《黄帝太素》,简称《太素》,唐代杨上善编撰,杨氏整理和注释《内经》有三个特点:(1)首创对《内经》的全面分类研究;(2)尊重古传本而不妄改;(3)其训释多据《说文》,《尔雅》,《广雅》,《释名》,并汇通医理而阐发。
王冰
王冰,号启玄子,又名启元子。(1)对原书卷篇次序重新编次;(2)补亡续断;(3)注释发挥。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又名《外台秘要方》,简称《外台》,唐代王焘编撰,,主要成就如下:
(一)整理保存大量古代医学文献;
(二)搜索整理推广民间单验方;
(三)载录唐以前医学发明。
《千金方》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常合称《千金方》,唐代孙思邈撰。《千金方》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医药学名著,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临床百科全书,主要医学成就如下:
(一)注重医德修养;
(二)集唐以前医方大成;
(三)重视妇儿疾病;
(四)积累丰富药物经验;
(五)强调综合治疗;
(六)积极倡导养生。
《新修本草》
《新修本草》又名《英公本草》,《唐本草》,苏敬鉴于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主要成就:(1)新增药物114种;(2)纠正以往草本书药物记载的错误;(3)该书的药图,是中国医学史上通过绘图来描记药物形态和颜色特征,作为识药标准的一种创造。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较系统地总结唐以前药物学成就,是图文并茂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又名《陈藏器本草》,主要成就:(1)新增药物692种;(2)方剂功效分类的创新;(3)纠正旧说之讹误;(4)拓充药物的功用,主治,用法。
《食疗本草》
《食疗本草》,唐代孟诜所撰。该书原为孟诜编撰的《补养方》,后经其弟子张鼎补丁,因以食物药治病为主,故改名为《食疗本草》,主要成就:(1)总结并丰富了食疗药物;(2)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食治原则;(3)重视食疗药物宜忌;(4)重视动物脏器要用的价值。
《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五代李珣编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以记载外来药物为主的本草著作,因外来药物主要通过海舶自国外输入,故称“海药”。突出成就:(1)广收海药,稽其源委;(2)旁征博引,内容详细;(3)记载岭南药物。《海药本草》荟萃五代以前外来药物之精华,是中外医药文化交流的产物,对我国古代药物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现存最早的,既有文献价值,又有临床价值的骨伤科专著,主要论述骨折与关节脱臼的治疗。主要成就:(1)较为系统地论述骨折的治疗常规,包括骨折部位冲洗,牵引,复位,敷药,夹板固定等具体步骤;(2)针对骨折复位固定,提出动静结合的治则;(3)治疗肩胛骨脱臼,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首创;(4)收载40余首处方,运用外洗,外敷,内服等多种治法,成为后世骨伤病治疗的典范。
《经效产宝》
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出现在唐代末年,论述妊娠杂病,难产诸病及多种产后病症,并具体介绍临证多种治法。该书所载的“四物散”,适用于妇科诸病,后世易散为汤,历千年临床检验而成为“妇科圣药”。
《颅囟经》
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最早提出小儿“纯阳”体质学说,首次记载用烙脐法有效预防小儿脐风,该书采用鳖甲治疗小儿骨蒸的方法,疗效较好,沿用至今。
鉴真
15.《中国现代医生》杂志征订启事 篇十五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中国现代医生》杂志社发行部
邮编:100124电话:010-59693870-8017传真:010-59693848
16.现代医学科普编辑的角色意识 篇十六
编辑工作是一项特殊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其特殊性。当今,编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变得更加丰富,而对编辑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加快了出版业与国际接轨的速度;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也使得图书市场科普作品万紫千红,百花争艳。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变化,作为一名医学科普编辑应当充当何种角色呢?
要培养自己特殊的角色意识。所谓医学科普编辑的角色意识,就是对于自身职业特殊性的基本认识和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包括:第一,严格把关意识。必须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和出版方向,在稿件编辑过程中要始终把握稿件内容的政治性、政策性以及思想倾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等;审查稿件的科学性、艺术性和知识性。第二,策划创新意识。创新就是要求编辑能够在茫茫书海中发现新的亮点,策划出真正让读者喜闻乐见、受益匪浅的畅销书,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积极的社会效益,而且能够带来整个时代文化的创新, 带来健康的理念,引导人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远离疾病。为此,编辑要走出去,利用现代各种传媒和机会寻找创新的灵感和选题。第三,市场营销意识。一本好书选题好,写得好,仅仅是成功了一半,如果营销工作做不好,它很可能被淹没在茫茫书海中。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不仅具有其文化性,而且具有其产品性。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图书市场中, 医学科普编辑要对读者需求、图书定位、同类选题、图书特色、作者能力、成本投入、市场预测做到心中有数。第四,人格意识。编辑要用广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与作者建立友好的协作关系,赢得作者的信任,这是一部好的科普图书创作和编写的基础。第五,情报意识。在信息化时代,情报信息对于医学科普编辑至关重要。编辑要培养自己获取情报的能力,善于分析、归纳和利用情报,发现社会热点、市场亮点、读者需求和销售动态,从而及时发现好的选题,把握好出版时机。
当医学科普编辑具备了上述角色意识后,编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素养的高低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素质与素养不仅直接决定着一位编辑的选题策划能力和出书质量,而且制约着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那么,一个能够胜任现代医学科普编辑工作的编辑,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作为现代医学科普编辑, 除了要具有比一般人更多的道德情操和更高的思想境界外,还应具有完备的精神文化素养。这里所说的精神文化素养包括:文字素养、专业素养、文学素养、生活素养、审美素养、心理素养,乃至编辑个人的诗歌书画素养等。图书出版是一个综合的工作,既需要编辑先期进行认真严谨的市场调研、选题构思、营销策划和文字处理,也需要装帧、印装、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协作与配合。可以说编辑的心理素养,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素养,涵盖了编辑对于书稿内容的整体把握,对作品水平的基本衡量,对图书成功的准确预测,对失败的感应能力与承受能力以及创造机会争取效益的最大化等等。这才是一个编辑全面成熟的心理标志,也才是一个出版者和策划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17.中国机械工程杂志 篇十七
1、论文内容
《中国机械工程》报道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重大学术进展,反映中国机械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动态,围绕企业技术进步传播最新的、重大的科技成果与信息,注重对机械工程界重大问题的探讨与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具体内容如下:
(1)机械科学前沿性研究成果,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部委省级基金项目等;
(2)重大科技攻关成果(如“九五”攻关、攀登计划、863高技术计划项目等研究成果);
(3)与企业合作研究开发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
(4)重大发明创造成果;
(5)国家重点推广的新技术的新进展,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大共性技术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就;
(6)机械工程领域跨学科交流成果;
(7)国内外机械工程界最新动向与信息。
注意:
1.由于本刊稿件的外审工作是双盲审形式,即作者不知道审稿专家是谁,审稿专家也不知道作者是谁,因此初次上传的电子稿,论文前后的作者及单位信息请务必去掉,并将作者简介放入到投稿向导中的“第7步/共8步(留给编辑部的信)”中,当审稿通过要求退修时,在修回的稿件中再加上作者和单位信息!
2.投稿时请给出准确的通信地址、电话号码和E-mail,工作单位变动时,请务必通知编辑部。投稿后请保留好论文的电子文档。
2、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采用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稿件的结构组成按次序排列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全部作者的简介、英文题名、作者英文署名、作者工作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2.1 题名
题名应简单明了,并能概括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15字。
2.2 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置于题名下方,且不宜超过4位。
2.3 摘要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以200~300字为宜,用第3人称写,尽量不重复题名中已有信息。不出现插图、表格、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2.4 关键词
每篇论文选取4~8个单词或术语作为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必须对应。
2.5 中图分类号
参见《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
2.6 正文和结论
正文字数最好在6000字以内(包括插图及表格)。各层次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前言部分力求精炼,不编号。
结论内容不重复正文内容,较多时可分条来写,并给以编号,如(1)、(2)等。
2.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标准采用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的参考文献请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标在引用处。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凡参考过本刊论文的请勿忘标注在参考文献中。主要标注示例:
(1)图书著者.题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可以是学术团体),出版年.
[1]霍斯尼 R K.谷物科学与工艺学原理[M].李庆龙,译.2版.北京: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
(2)科技报告著者.题名,报告编号(如果有)[R].保存地(城市名):保存者(可以是学术团体),年份.
[2]U.S.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Guidelines for Handling Excavated Acid-producing Materials,PB 91-19400[R].Springfield:U.S.Department of Commerce 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1990.
(3)学位论文著者.题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者(一般为大学或研究机构),年份.
[3]Calms R B.Infrared 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of California,1965.
(4)标准标准提出者(一般为标准化组织).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4]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5)专著(包括图书、会议录、论文集等)中析出的文献(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著责任者.专著题名.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起止页码.
[5]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M]//程裕淇.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6]张忠智.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7]Fourney M E.Advances in Holographic Photoelasticity[C]//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Apllied Mechanics Division.Symposium on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y in Mechanics.New York:ASME,1971:17-38.
[8]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GB/T 2659-1986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S]//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文献工作国家标准汇编: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59-92.
(6)期刊中析出的文献作者.题名[J].期刊名全称,年,卷(期):起止页码.
[9]徐滨士,欧忠文,马世宁,等.纳米表面工程[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6):707-712.
(7)报纸中析出的文献作者.题名[N].其他责任者.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10]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北京青年报,2004-11-20(15).
(8)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26.
[12]Koseki A,Momose H,Kawahito,et al.Compiler:US,828402[P].2002-05-25.
(9)电子文献(上述(1)~(8)类的电子版文献,在上述著录格式后加“[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其他电子文献按如下规则处理):
著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3]PACS-L: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 Forum[EB/OL].Houston,Tex: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1989
[1995-05-17].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14]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news/200112190019.htm.
[15]Scitor Corporation.Project Scheduler[CP/DK].Sunnyvale,Calif.:Scitor Corporation,1983. 文献类型标志:
普通图书-M;会议录、论文集-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2.8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请注明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具体到院系)、职称、学位(注明正在攻读还是已
经获得)、研究方向、成果获奖情况、出版专著数、发表论文数;其余作者注明性别、出生年、工作单位(具体到院系)、职务职称。
3、公式
重要数学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排,并顺序编号,后文不提及的公式,可以不编号。按公式量符号出现的顺序,用准确、简洁的语句解释其物理意义。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公式中尽量避免复合上下角标的使用;②尽量少用3层关系的上下角标;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公式推导。
相关的标准主要为 GB 3100~3102-1993 量和单位,具体包括:
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2.1-1993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GB 3102.2-1993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GB 3102.3-1993 力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4-1993 热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5-1993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6-1993 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单位GB 3102.7-1993 声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8-19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9-1993 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量和单位GB 3102.10-1993 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GB 3102.11-1993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GB 3102.12-1993 特征数GB 3102.13-1993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
4、插图
图应清晰,图线应光顺、连续、粗细适中,半栏图宽不宜超过75mm,通栏图宽不宜超过150mm,线条与文字不应干涉;图一般设置为黑白色或灰色;图上的说明文字用宋体小5号中文;照片图的说明文字、箭头、标尺等应清晰、规范,大小适中;流程框图应紧凑合理,箭头的方向应正确;曲线坐标图的坐标轴上的刻度线一般内置,坐标轴的标目(“量名称+量符号/单位”)应完整;简易函数图中的线条尽量用实线表示,不同曲线用引线标记1、2、3等区分,序号所代表的实际含义标注于图下。
特别提示:一些在软件中生成的图,请尽量发矢量图过来,若有困难,高清晰的jpg、tif等位图文件也可以。
简易函数图示例见图1。4)
0-3 m
速度v/(1·s-1
320123124标值线内置时间 量名称量符号词头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正体
1.滑块12.滑块2
图1 微动装置上两滑块的速度曲线
5、表格
表格中应有与正文中一致的符号及单位,全表一致的单位移到表右上角。表中同一物理量的有效位数应相同。
6、规范表达
6.1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工程技术名词术语;应使用公认共知的尚无标准或规定的名词术语。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组合的名词术语,全文中要前后一致。外国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译出。一般的机关、团体、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写全称。
名词术语可参考《常用科技名词术语》、《常用金属材料新旧标准牌号对照》等。
6.2 数字
数字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6.3 外文字母
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符号以及上下标等,必须打印清楚或缮写工整。要严格区分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等,必要时用铅笔注明,尤其注意上下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
参考GB/T 3179-1992 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
6.3.1 斜体
斜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量的符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变量符号、变动附标及函数。
(2)用字母表示的数及代表点、线、面、体和图形的字母。
(3)特征数符号,如Re(雷诺数)、Fo(傅里叶数)、Al(阿尔芬数)等。
(4)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
(5)矢量、矩阵用黑体斜体。
6.3.2 正体
正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名称及与其有关的代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1)有定义的已知函数(例如sin,exp,ln等)。
(2)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例如e=2.718 281 8…)及已定义的算子。
(3)法定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
(4)数学符号。
(5)化学元素符号。
(6)机具、仪器、设备和产品等的型号、代号及材料牌号。
(7)硬度符号。
(8)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字。
(9)表示序号的拉丁字母。
(10)量符号中为区别其它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下角标。
6.4 量和单位
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一律采用新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
6.5 标点符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社会发展论文11-13
浅述中国现代智能化住宅论文11-03
中国现代建筑教案07-30
中国现代订婚流程09-06
中国现代四首诗10-03
中国现代十大名人11-03
中国现代化建设06-09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07-18
中国现代商业发展历程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