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2024-10-03

教师基本能力(小结)(精选8篇)

1.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篇一

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小结

我园于2012年3月14日——3月15日举行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园青年教师全部参与。本次大赛的内容设“说课”、“弹琴”、“舞蹈”、“绘画”、“唱歌”5个项目,琴声、歌声余音未了时,我们及时总结。本次基本功比赛在喜获成功的同时,也暴露了幼儿园教师存在的不少弱点,我们必须承认和教师基本功的要求相比,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新教师还有很大的距离。很多老师都能够重视这一次的比赛,积极备战,根据自身的优缺点进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夯实教学功底,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本次活动旨在以赛促训,引领教师更多地关注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帮助教师夯实教学基本功,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这次基本功比赛给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纵观整个活动,不仅圆满完成目标,还注重了过程性,幼儿园领导不仅关注激烈的竞赛,而且更关注的是实实在在的准备、演练的过程,看重的是全体教师的参与。在这次活动中,全园教师可谓人人参与,人人收获。

3月14日,各参赛选手进行角逐,她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大方自信地在钢琴前自弹自唱,展现优美的舞姿和自己绘画水平。可以明显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精心准备,积极应战。尤其是耿培培老师弹奏的《晓风之舞》,感情投入,流畅、优美的旋律在教师的指尖流淌,获得了评委和其他选手经久不息的掌声。

本次比赛也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一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自培自训。本次大赛能够留给老师们更多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是否过硬,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基本功更过硬。

教师基本功竞赛结束了,但他们的追求不会停止,学习更不会停止。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基本功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求熟练掌握传统的“五项基本功”,还要求在说课、上课、评课、反思等方面有较好的水平,希望实幼以后将扎实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把教师基本功比赛作为一种常规赛事每学期开展,逐步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2.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篇二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素质能力

0 引言

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是职业院校的教师, 它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重任。只有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过硬的专业素质、精湛的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具有开拓创新、积极上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个合格的职校教师素质由内在能力素质和外在形象素质组成,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学术研究素质、身心素质等。

1 职业院校教师的内在能力素质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 包括思想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学术素质。职校教师要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业务精通,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1.1 政治思想素质

职业院校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与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根本与核心。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热爱祖国, 有民族大义, 有正确的教育观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指有正确有是非观念, 有良好的道德操守, 并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1.2 职业道德素质

就是职校教师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一是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 兢兢业业。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精神, 辛苦耕耘, 不求回报。三是要有博爱之心, 无私关爱学生。

1.3 专业技能素质

是一个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 包含广博的学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1.3.1 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渊博学识

职业院校教师博学多才非常重要, 一是要有本学科扎实的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首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知识高手, 如果一个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科理论知识不系统, 也不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和最前沿的知识, 更不知道本学科的新观点、新信息、新发展, 教授出来的学生可想而知。二是要多才多艺, 博学多才。教师不是专家学者, 而是知识的传授和引导者, 因此, 应通晓各类知识, 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 这样才能使教学的外延知识改尽可能延深, 讲课才能旁征博引, 引人入胜, 深入浅出。同时, 教师的才艺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 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还要教他们做人、做事, 发展自我, 培养各类高尚情趣, 这些均需要教师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与才能。

1.3.2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职业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国家用是上的高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高技能操作者, 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不切实际, 教授出来的学生就是花架子, 上不了台面。因此,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师, 要经常到生产一线去进行学习与锻炼,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使自己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同步发展, 达到双师素质的基本要求。

1.4 学术研究素质

这是一个教师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 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和知识驾驭能力。包括研究创新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知识驾驭和语言文字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课堂外辅导学生的能力等。

1.4.1 研究创新能力

子曰:有教无类。因此一个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 就必须吸收他人的教学研究成果, 进行有效地转化, 应用到自身的教学过程中, 并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与思考, 从而改进、创新自己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达到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独到的教学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4.2 学术研究能力

一是教师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对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深化与提炼, 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 以供他人学习和借鉴。二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能针对本学科独立地提出具有理论性的研究性课题, 并能付诸实施,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 最后能达到由普通教师向学者、专家迁移, 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1.4.3 知识驾驭和语言文字能力

这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一个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对庞大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 提炼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知识,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 将深奥的专业理论知识变成生动形象、容易理解的的语言, 并应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同时要将教学中的思想、观点通过提炼, 形成形象的语言文字材料, 以便于进一步研究提高。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准确科学, 逻辑严密, 生动风趣, 具有启发性。

1.4.4 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

现代教学逐渐向多媒体、网络及云计算等转变,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而且要具备现代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 将大量的信息进行高效、快速、创造性地进行整合, 转换为多媒体素材、网络资料、云计算素材等。同时, 要从不断膨胀的海量信息中获得自己教学需要的信息, 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要将传统知识与现代信息进行融合, 取长补短, 变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然后利用信息手段传授给学生,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知识的容量, 提升课堂效率。

1.4.5 课堂外辅导学生的能力

课堂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 学生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 即涉及课堂外的辅导。教师要充分利用讲座、演讲、学术报告、展览、表演、制作、竞赛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平台, 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传授, 也就要求教师具有进行这些活动的能力并进行指导。课外的辅导要循循善诱, 逐渐深入, 让问题层层剖析并得以解决。通过辅导, 不仅可以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还可以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 让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总是的方法, 授人以渔。

2 职业院校外在形象素质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仪表风度, 包括化妆、着装、行为举止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审美素养。服饰要朴素、典雅、庄重、大方, 行为举止要协调, 于朴实中见高雅, 于庄重中见品格, 体现为人师表的作风。

2.1 身心素质

俗话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教师是一个高度的脑力劳动兼有较轻的体力劳动的职业, 因此健康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职业院校教师除完成授课任务外, 还要承担相应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 同时还要下企业进行锻炼, 这些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还要具有健康的心理, 职业院校的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任务, 要培养积极向上、身心健康的合格技能人才, 所以要有博大的胸怀、豁达的性格、包容的心态。

2.2 形象素质

职校教师服饰要朴素庄重, 体现师道尊严;穿着工整,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稳重;轻淡装体现出一种韵味;举止行为体现出教师的高尚情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为人师表, 不故意做作, 要从容大度, 让学生感觉教师的生机与活力, 凸显教师的精神风采。服饰和妆容体现出教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水平, 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高雅情趣和审美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 应该具备的能力还有很多, 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等, 但都离不开上述教师内在和外在的素质修养, 教育作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的一门学科, 要求作为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与劳动者的职业院校教师, 外修形象, 内强素质, 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用满腔的热情、博大的胸怀、毕生的精力去做职业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 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不久的将来, 真正成为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世界强国。

参考文献

[1]张宝歌.正视问题打造高职“双师型”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08:50-51.

[2]胡旭晖.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3]崔少敬.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化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王宜奋.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打造[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10, 04:22-23.

[5]黄斌.深度解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J].教育与职业, 2006, 11:36-38.

[6]刘效军, 周平.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30:35-36.

[7]刘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及能力培养 篇三

[关键词]语文教师;素质;能力;培养

语文在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学好语文有利于培养个人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同时,在“国学热”迅速发展的今天,学好语文也是提高国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支配、导演和组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就需要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最终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一、培养语文教师基本素质及能力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其他众多学科的基础,文道上的统一性、内容上的综合性以及内在方面的基础工具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几个特点,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语文是一门具有龙头性作用的学科,母语是其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人们思维的最重要载体就是语文,不存在脱离语文的思想,因而,培养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不仅会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思维材料,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而且学生还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手段,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其次,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它是无所不包的一门学科,能够容纳古今、东西、社会百科、自然万物等各方面的东西,通过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进行语言学习的同时,在思想、文化、精神以及知识面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这是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最后,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语文同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只要我们有活动,不管是说话还是写作,都与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加强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指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進行语文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总之,语文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其形象有重要的影响,并且也深刻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质量,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合格,就必须具有以下几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1.思想道德素质

教师本身的活动就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性,对学生的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教师需要充分注重自身作风、品德和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尽量能够起到表率作用。可以说为人师表是一个教师的所有工作,高素质的重要体现就在于思想道德素质的高尚。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感化和启迪人的思想,如果语文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够高,想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也不现实。

2.现代的职业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要想更好地发挥这一学科的教育功能,语文教师需要具有以下几种职业素养:首先,知识文化素养要过硬,要拥有宽广的文化视野以及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进而满足素质教育的相关需要。其次,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针对教学做好定位,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更要注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气节和品格,让学生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正性、正义感等,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其他人的人权和人格等。总之,对语文教师来说,现代的职业素养时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

3.专业的教学技能

对语文教师来说,教学技能是其素养和能力的重要方面。首先,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教学技能,包括以下几点:一、在语言表达上要有较强的技能,拥有一定的普通话水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使用方言,并且在发音上要清晰完整,语速也要适中,使用的语言要与教学的具体环境相符合;二、语文教师在硬笔书书写上要符合基本的要求,不管是钢笔字还是粉笔字的书写都应当美观、清晰、规范,在板书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突出重点;三、要拥有一定的组织技能,良好的组织能力可以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好。其次,语文教师需要拥有一定的实践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教师要对教材的基本内容有较为熟练的掌握,并且针对相关内容作出一定的价值判断.从而向学生传授最具有价值的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相关环节;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进而让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三、教师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进而让学生学识和视野得到拓宽。最后,语文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通过网络和多媒体,可以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息,因而,语文教师也需要掌握这一技能,从而让教学效率更高。总之,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课堂教育,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4.其他综合能力

除了以上的能力和素质外,语文教师还需要一些基本的综合能力。首先,语文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知识、新领域不断呈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语文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才能够与时俱进,和时代的发展同步,这样才能够最终完成其传道、授业以及解惑的重要任务。另外,作为一个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师,在拥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时刻关注语文学科教改的相关动态,及时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其次,语文教师也需要具有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语文教师长期和学生打交道,其对学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教师优秀的心理素质必然会促进学生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这也是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最后,语文教师也需要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教师只有拥有较强的交际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以及他人进行交流,进而让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要。总之,对语文教师来说,其需要拥有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只有掌握这些能力,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任务。

三、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其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教学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呢?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树立正确崇高的职业理想

教师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语文教师尤其辛苦,为了将一篇课文教授给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积累,在进行作文批改时,更是需要对其中的字句进行斟酌,既伤神又劳心,正是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师的职业精神。对语文教师来说,既然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就应当全身心地投入,用自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将语文教学进行得更好。一旦教师能够对语文教学产生热爱,那么必将会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最终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将会得到极大提升,这样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2.以能力为核心建立素质结构

对语文教师来说,要想进行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提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要提升综合能力。第一,语言组合能力对语文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必须予以培养,不仅要让教学语言符合基本的规范,而且要使得教学语言有自身鲜明的特色。第二,加强培养语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安排,让整个教学过程井井有条,并且要尽量提高语文课堂的感染力。第三,进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这需要语文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找到新知识的价值和学习方法,進而让语文教学达到与时俱进。第四,对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非常中重要,这需要教师自身理论意识和角色自觉意识的觉醒,语文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应负有的教育任务。第五,对情感智慧能力进行培养,这需要语文教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一些不良情绪的影响,并将这种情绪控制法传授给学生,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总之,要想培养语文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以能力为核心建立素质结构非常必要。

3.改革教师评估制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教师的评估制度一直不够完善,使得语文教师对自身的素养和能力重视不足,只有将教师的思想、学识、业务等各个方面都当做职业评估的重要指标,才能够让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作用,进而促使他们自觉培养这些素质和能力。另外,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也非常必要,对高素质和能力的语文教师予以奖励,能够让更多的语文教师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愿望和激情,最终促进语文教师群体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总之,要想提高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注重从评估制度和激励机制方面入手,必将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语文是众多学科中最具基础性的,语文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对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能够让其变得更为优秀,提高传道、授业以及解惑的能力,让学生的语文及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利芬,浅论语文教师的职业素质及培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2).

[2]王林萍.浅谈素质教育下语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J].南方论刊,2007(07).

[3]郝丽.试论新时期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

[4]杨琳.浅谈语文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J].成人教育,2013(11).

[5]于桂俊.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6]赵惠霞.师范生的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自议[J].教育与职业,2007(05).

[7]朱周义.略谈语文教师的能力素质结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8]赵怡.浅谈新时期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学周刊2012(09).

(收稿日期:2015-12-11)

4.教师专业基本能力测试题 篇四

专业基本能力测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习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2.《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 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 和。《培训学分管理意见》规定,中小学教师和管理干部以 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应累计修满 学分的培训课程。4.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5.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和。6.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没有____就没有教育”。7.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A 走路时身体一定要端正 B 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 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 教师自己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2.“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 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B 按不同层次分层教学 C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自己如何学习D 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3.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A 演示法 B 讲授法 C 谈话法 D 陶冶法 4.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 后勤工作 B 管理工作 C 教学工作 D 科研工作

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B 忠于职守、积极进取 C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D 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A 1995年9月10日 B 1994年1月1日 C 1995年1月1日 D 1994年9月10日 7.教师是履行()职责的专业人员。

A 教育教学 B 教书育人 C 教学管理 D 常规管理 8.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 发展学生的智力 B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C 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D 形成学生的品行 9.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以教谋私”和“有偿家教”的现象,这实际上违背了()。A 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B 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 C 严谨治学的职业道德 D 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

10.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 赫尔巴特 B 裴斯塔洛齐 C 杜威 D 夸美纽斯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四有教师”:

3.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4.依法执教:

5.以生为本: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突出抓好哪四个方面的问题和关键环节?

3.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为什么?

五、案例分析(共20分)

1.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否,教师一概肯定,“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或一律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或给以热烈的掌声。请你评判一下这种做法的得与失。(10分)

2.目前,中小学生轻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10分)

六、选做题(学校管理人员做第1小题,教师做第2小题。各10分。)

1.为了实现学校更加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学校管理人员,你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有何新的想法和举措?(10分)

5.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篇五

一、师德(20分)

1、热爱本职工作。.....................(5分)

2、有主人翁精神,齐心协力,主动乐观。................(5分)

3、恪尽职守。......................(5分)

4、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5分)

二、形象(10分)

1、穿着得体,大方整洁,与为人师表相适合。...........(5分)

2、精神饱满,态度和蔼可亲。..................(5分)

三、业务水平(60分)

1、课前准备:

a: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目标、过程清晰。..........(6分)b:重难点突出。........................(4分)

2、授课过程:

a:对内容的熟练程度。..................(10分)b: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师生互动的情况。............(5分)c: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能否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而改善教法。......................(2分)d:对学生的掌控能力。包括课内、课后和在晚自习时候的掌控。........(3分)

3、课后反馈

a:教学成果的考核:测评(章节小测、单元大测,每月至少一次)、所学内容的抽查。....................(5分)b:教学效果分析:(教的好的原因、不好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法。(10分)

4、与学生及其家长的沟通:(定期回访,每月最少一次)

a:沟通方法可通过电话交流、面对面交流................(5分)b:掌握信息:(1)学生:个性、习惯、爱好、特点等

(2)家长:了解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以及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5分)

5、学生评价: 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6、同事评价: 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自我评价: 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8、教研小组评价: 优良中差其他:_________________..(3分)

海誓教育

6.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篇六

一等奖(共6名)

赵雪朋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小学徐丹越城区北海小学教育集团 刘珂羽 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宋冠义诸暨市店口二小 屠丹 越城区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张艳新昌县南瑞实验学校 蒋春燕 越城区塔山中心小学

杨惠 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

孟琴 诸暨市应店街镇寨头完小

吕科 嵊州市东圃小学

楼哲烽 嵊州市东圃小学

沈琳佳 上虞实验小学

王萍 越城区灵芝镇创业完小

吴蝶蓉 新昌大市聚镇中心小学

董高敏 新昌城东小学

张宁 绍兴县齐贤镇中心小学

陈夏雨 诸暨陶朱小学

周汉松 嵊州市城北小学

钱丽莉 嵊州市剡山小学

7.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篇七

关键词:小学体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如何使教师尽快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 用新的思维和具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十二五”小学体育教师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 分院以转变教师观念、增强课改意识、拓宽视野为着力点, 切合实际地开展师资培训。分院根据教师发展情况, 将其分为四个阶段:0~3年教龄的新教师培训, 3~10年为青年教师培训, 10年以上为成熟型教师的岗位培训, 优秀青年教师及骨干教师。

一、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自己的特色和特点是什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靠什么?这里面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就是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这是一名高素质体育教师的真本事。因此, 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全体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这是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 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体育学科的课程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课必须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而且要有适宜的负荷强度。”身体练习不等于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是先天就具有的本能, 是随意的行为。而身体练习则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这种手段和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运动技能, 它是体育课上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 也是体育课程教学其他功能的载体。

三、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求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导向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提出了九条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以下简称《要求》) :

1.教学指导思想正确, 能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从实际出发, 正确地贯彻《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的精神, 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的发展。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 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 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 教材处理得当, 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科学, 教学分段合理, 教学组织严密, 教学方法有效, 教学步骤;运动负荷适宜, 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 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 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 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 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教与学的一切活动, 都要以有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

6.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 既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住学生的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区别对待,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用。

7.能够以运动技术与身体锻炼为载体, 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 把几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之融为一体。

8.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9.农村学校的体育课能够针对农村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 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 体育意识与心理得到一定的培养。

其中明确提出了“运动技能”在中小学体育课中的重要性。该《要求》指出, “近一个时期来, 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 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 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并提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身体, 既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 又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其他目标的主要载体”。

四、关注常态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对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导向要有利于常态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在关注评优课、观摩课等课堂有效性的同时, 更应长期关注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开展评优活动的目的, 不是仅为评出各种奖项。其核心目的在于激励教师, 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法手段以及体育器材等方面不断进行研究、探讨与创新。激励教师将好的方法与成功经验不断总结积累并应用于实践, 还原于日常教学。将评优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 这样的研究才更加有价值、有意义。

为了让教师们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有更深的理解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学习与座谈, 通过互动式的学习交流让教师们把自己的教学体会、想法、困惑、见解和教学经验说出来大家再进行讨论, 不拘形式、自由组合、畅所欲言、相互补充, 最后达到共识。

下面就是青年教师培训实例的几个过程片断。

1.本节课采用讲练结合、分组讨论、互助学习等组织形式。既是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又使学员亲身体会并在讨论中谈谈自身的感受。

2.本节课在整个新教师培训过程中是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内容。对学员前期教学文件制定、教材分析、目标制定有检测效果, 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辅导纠正。

3.课前让学员谈谈实际教学中还有哪些课堂设计方面还不清楚的容, 各组还选出代表发言。

要求:前面小组提过的问题, 后面小组不再重复。

以下就是发言提纲。

(第一组)

A.个别学生、学困生不好教 (你说你的他干他的) 。

B.谎称伤的, 装病怎么办?

C.队列稍息动作不同年级不同教法标准如何规定?

D.游戏比赛中, 个别学生失去兴趣不爱参加怎么办?

E.教师要求不在点, 不能即使找到动作错误问题所在。

F.后抛实心球中, 如何不借助教具纠正学生头后出手角度。

G.语言组织不规范, 不熟练。

(第二组)

A.行进间齐 (跑) 步走时向左看齐还是向右看齐?还是向内侧第一学生看齐?

B.教案里生理负荷的图形是课前写还是课后写?怎样测量算出?

C.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 , 怎样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组)

A.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把握不清楚、不明确。

B.课上组织学生的方法、手段太少。

C.教案书写过程中, 对于组织图形, 图解不明确。

D.教案中, 教学计划表制订不清晰。

E.教师如何做到语言精简、精讲。

(第四组)

A.教师应对学生态度严厉还是温和?

B.教师上课时, 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只能面向部分学生, 怎么提升?

C.怎样备家长?家校联系。

D.怎样纠正上操时大批量学生的错误动作?

E.对学情分析不准, 问题预设不全面。

(第五组)

A.特殊儿童在正常班里怎么办?

B.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心里比较浮躁怎么教学?

总之, 在互动式学习讨论中教师们讨论的课题非常多, 学习场面热烈, 大家积极发言, 有争论、有共识, 在争论中得到提高, 在共识中寻求发展。但是, 新课改的实施仅靠理论说教是不行的, 还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论证和检验。有的教师是一包到底生怕学生学不会,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缺乏新意;有的教师是撒手不管毫无责任心;有的教师不知怎样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积极性。再加上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还没有真正的体验, 许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 为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带来了困难。为此, 我们组织课改指导组的老师和部分教学骨干一起设计各种类型的示范课, 由部分骨干教师执教, 并组织教师们对这些课进行分析、交流, 集中说课 (介绍自己怎样设计和构思此课) 、评课 (指出课中的优缺点, 指出这些课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 是否有可操作性, 并针对学校、学生情况合理地取舍) 、专家点评 (对这些课有无需要进一步完善、怎样改动进行了指导性的评价, 并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体育发展趋势, 指出今后体育教学的方向和培养目标) 。这样, 教师们不仅对新课改有了明确的认识, 而且还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知道该怎样去教、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愉快的体育, 如何培养起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积极性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如何把课改新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

8.教师基本能力(小结) 篇八

关键词:儿童视角;教师课程能力;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A-0070-03

钟启泉教授指出:“新课程的课程发展观,可以用‘儿童本位来概括。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对儿童和儿童学习的研究是教育学中最根本、也是无法回避的内容。”[1]成尚荣认为:“对儿童的认识,对儿童的发现,引领儿童的发展,真是我们的第一专业。研究儿童,它就是为了重新认识儿童,重新发现儿童,引领儿童的发展。我坚定地认为,儿童研究,应该是我们的第一专业。”[2]

课程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有效课堂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课堂教学的根本性改革,应以教师研究儿童为基础,以儿童学习的觉醒为保证,以儿童的自主学习为标志。”[3]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往课程开发把教师排除在课程之外,教师所有的课程活动都只体现在“课程实施”的阶段。也就是说,教师只需要考虑“如何教”,至于“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样一些课程设计、评价等问题是课程专家的事,教师无需关心,也无权干涉。[4]

2011年,我校着力“教师课程能力自主建构的行动研究”,我们把“研究儿童”作为课程实施的起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高度关注具体的教育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生活领域各种有意义的背景,转换研究视角,变革教学方式,积极引导教师自主建构课程能力。

一、基于儿童学情,进行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具有超前性和计划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对课程文本、学生情况和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并能在自身及教师共同体经验的指导下对三者进行统筹分析,通过合理的取舍和最优化的安排,帮助学生在系统设计的情境下不断超越自我;另一方面,计划只是一种理想,并未能考虑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变化,所以课程设计的弹性限度不容易把握。[5]关于“儿童研究”视角下的课程设计,我们的落脚点在儿童,是基于学情展开教学。其首要任务是研究教学的起点,把备课的重心从传统的备教材、备教法转向备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旨趣成为备课的第一步。我们采取了“学情前测”的研究方法,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技能、生活经验等进行测试。主要方法有三种:习题检测、调查访谈、日常观察。通过这些方法,获得学生学情的具体数据,然后针对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

以下是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诚实与信任》第二课时所编制的学情前测题:

这份前测题总共有五道题目,前四道是客观题,答案固定,主要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第四题虽然也是指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但主要是检测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能力;第五题是开放题,出题意图是检测学生对文章表达形式的关注。根据学生的习题反馈,整理成下面两张表:

根据以上前测数据,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不必在文章内容理解上多花时间,而应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标题的拟定以及对话的表达形式。

有了精确的数据分析,可以使课程设计指向儿童所需,指向儿童旨趣,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

二、基于儿童学习,进行课程评价

新课程所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过程取向”、“主体取向”的评价,它主要体现在对学校课程本身的价值判断及其运行状况的评判、对学生学业表现与成绩的评定以及对教师课程实施行为的反思与评析等方面。[6]基于儿童视角的课程评价,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进行镜像研究。

镜像研究是教师自我观察的一种方式,需要通过录像来辅助完成。教师可以邀请电教组专人拍摄教学过程,也可在专门的录播教室实现自助式的课堂教学信息的采集。通过回放教学视频、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及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进行研究,反思教学。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镜像研究的时候关注课堂教学中有价值的教学细节和问题环节,要求站在儿童学习的立场反省三个问题:1.儿童的主体地位有没有得到保障;2.儿童的自主活动时间有没有得到保障;3.儿童的知识、能力、水平在这节课有没有得到发展。这些问题虽然是粗线条的,但是可以帮助教师始终站在儿童的立场,为儿童的学习服务,为儿童的发展考虑,为儿童的成长谋划。

通过自评和互评等不同方式让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反思、提高驾驭课程的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课程开发、实施能够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7]

三、基于儿童行为,进行课堂反思

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执教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执教理念,教师不同的关注视角都会带来学生在课堂上不同的行为表现。引导教师关注“儿童研究”,构建课程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另一种策略是主题观察。在确定观察主题的情况下,我们对课堂的推进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

主题观察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来确定,比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构建”等。主题观察一般采取团队合作的研究方式,对整堂课设定不同的观察时段,分工合作,凸显“儿童课堂行为”主题。在主题观察中,我们重点通过观察儿童在课堂中的反应来考察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如,教师一个问题抛出去,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回答,那教师就要反思是不是问题太难了,就要考虑引导的层次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后,学习状态开始变差,热情消减,注意力分散,那教师就要适时调整教学,尝试激发学生新的兴奋点。endprint

基于儿童行为视角的主题观察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寻找亮点、发现问题,以利于教师深刻反思,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四、基于儿童发展,进行课程建构

教师的课程能力发展是动态的,有其发展性和生成性;教师的课程能力也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因素互动的。如何基于儿童发展,引导教师进行课程建构?

第一,进行学情后测,在自我反思中构建课程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学生学得怎样,我们可以通过既定的教学目标拟定测试习题来进行检测。根据反馈的结果,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在课堂上的发展情况,进而反思自己的课程实施,进行必要的课程重构,建构“怎样教学”与“教学什么”有机整合的反思性课程能力。

第二,建立学习共同体,在交往和对话中提高课程能力。古人云,“相观而善之谓摩”。虽然我们强调教师课程能力的自主构建,但在构建的过程中,同伴之间就来自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缩小课程发展与教师之间的落差,也有助于建立同伴互助的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开展教师之间平等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第三,专业引领与指导,在专家引导下发展教师课程能力。一线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相对比较薄弱,课程专家对于中小学教师课程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8]根据不同专家的特长及教师课程建构能力的需要,我们可以邀请专家做学术专题报告,进行“坐堂问诊式”咨询,开展研修结合的专题新课程培训,还可以进行专家与教师的合作研究和专家工作室与导师团的听评课指导。

融教、学、研、修于一体,既能让教师在学习中提高课程理论素养,还能让教师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有新意的课程实践。

课程是构建学生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而教师则是实现课程价值的决定性力量。基于儿童视角,可以引领教师更好地建构课程,提高课程建构能力,从而为儿童的快乐成长提供更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儿童本位:中国课程发展的转型——钟启泉教授访谈[J].基础教育课程,2010(Z1):13-20.

[2]成尚荣.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3(36):10-15.

[3]成尚荣.教学改革与儿童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0(04):1.

[4]魏青云,张立新.教师从“教学能力”向“课程能力”发展的专业要求及其体现[J].教育导刊,2006(01):54-55.

[5]李玲.论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J].黑河学刊,2009(02):97-98.

[6]田秋华.论教师的课程能力[J].课程·教材·教法,2013(08):24-29.

[7]张庆华.课程改革中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济宁学院学报,2007(05):88-90.

[8]方健华.从教学能力到课程能力:基于新课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3):34-38.

责任编辑:杨孝如

Strategy for Teachers' Curriculum Capacity Construction

from the Children's Perspective

SUN Jian-bing

(Shanhu Huayuan Primary School, Suzhou 215217,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capacity mainly embodies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which is also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construct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new curriculum. Research on children should be the first profess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ers should design, evaluate, reflect on and construct curricul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ren, which is the basic strategy for teachers to construct curriculum capacity.

上一篇:小学朗读教案下一篇:小学四年级英语中考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