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19篇)
1.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一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导学方法的探究。在中学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关系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导学方法,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师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师导学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利用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入新课,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便于观察和了解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素材,应具有直观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直观动画及材料来接触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维能力的升华。
(3)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亲身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感受过程,在亲身观察中不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维。因此亲身体验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最有效方法。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做适当的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中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联想到所学知识不足,以提高应用能力。
★ 浅谈档案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 中学素质教育心得体会
★ 中学素质教育述职报告
★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
★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
★ 中学地理个人研修计划
★ 中学地理的教学工作总结
★ 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 教育教学随笔中学地理
2.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二
所谓创新教育, 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如今的教育仍像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 把人当做社会生活的客体来塑造。创新教育应把人当做社会生活的主体来培养, 注重人的发展, 开发人的潜能, 塑造人的个性, 实现人的价值, 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 从而实现创造, 这是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21世纪是一个创新时代, 创新教育越来越为时代、社会和个人所急需, 因此, 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应当是当今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创新教育适用于各级各类组织、各种学科以及各种课程, 是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或身处类似岗位的人应该努力去尝试的工作。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肩负着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任, 当然也应当大力推进创新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理念
我国学校体育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个性,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创新性。”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 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下, 采取一定的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 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锻炼方法, 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个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过程。为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我们要改变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 只有明确了新的教育观, 创新人才教育才有明确的思想保证。在这一过程中, 体育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质、品质的培养, 还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注重传授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是单纯的传授。创新教育的观点认为, 在育人观上, 应该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 由升学教育转变到成才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由单纯的智力教育转变到全面教育上来;在教学观上,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根据自主学习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与培养, 注重情境创设、学生活动、合作与竞争, 注重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潜能的开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里应扮演问题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表现出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主张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 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 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把“创”的使命交给学生。加大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比重, 将学习任务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以外;教学内容上, 注重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教学方法上, 由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 由单纯灌输转变为双向互动。
三、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手段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学生的“会学”问题。他指出:“教师应解放学生的眼、头、手、嘴和时间, 使学生发展创造力。”体育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创新的空间。在体育教学中, 教学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进行愉快而成功的学习思维, 逐步减少教学中的强制性和划一性, 增强教学选择性和开放性, 让学生自主活动, 主动探索, 逐步培养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例如在体育课上可以让部分学生随机编一套操, 或让学生自己设计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 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 需要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和手段, 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近年来,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们通过对上海市数百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800多节看课调查以及系列实验, 为我们总结出十五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自动发展法、发现引导法、思想碰撞法、发动计划法、目标追求法、智力激励法、成功表现法、求知探索法、因材施教法、示范推动法、训练指导法、“招标”练习法、掌握学习法、自我实现法、人格魅力感染法等, 其实质是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充分挖掘有效的创新方法, 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培养学生遇到比较难的动作多提问、多思考、多观察的习惯;让学生互相对比、互相学习, 以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区别, 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从而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集中注意力和心理定向, 达到创新意识的形成。
摘要: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本文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 对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清武.创新教育条件浅探[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2) .
[2]程培瑞.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中小学教育, 2001 (6) .
[3]王昭, 池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教学方法[J].全国商情 (理论研究) , 2010 (16) .
3.如何创新中学体育教育教学 篇三
[关键词]创新;中学;体育;教学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再加上学校和家长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使得体育教学没有被重视起来。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激发学生们对体育活动的热情。中学老师要引导学生锻炼身体,跟随时代的步伐创新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在学生心中的重要程度,让他们形成学习体育的意识,增强他们体能,让学生更有精力投入到中学的学习中来。
一、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对于体育的思想认识来开展体育教学,教学过程中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督促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提高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要大胆地进行创新,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课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有关,学生“犯错”的过程,其实正是学生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些机会,轻易否定,不仅会剥夺学生探索的乐趣,还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使其大胆求真、求新。
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在学生初步学会前滚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比蹲撑和俯撑两种姿势,启发学生设计不同开始姿势的前滚翻,有的学生说跪在垫上做前滚翻,有的说把腿分开做,有的说夹着沙包做……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注意安全,进行尝试练习,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让学生敢于怀疑、否定,不要随便给他们怀疑的思想火花上“泼冷水”,要让学生大胆创新并积极尝试,在教学“垒球掷远”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总的要求,那就是越远越好,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不限制学生采用什么方法和姿势,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不断发现,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创新体育教育教学。
二、丰富中学体育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尤其是中学体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丰富体育教学模式,将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结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通过将现实中的情景与教育开展联系起来,让学生加深对于体育的理解,再结合体育相关知识,将学生有意识地引入到形象生动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锻炼,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体育的认知度,使他们明白生活中也能学到体育知识,并学会将体育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训练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动物的模仿,将学生引入“青蛙学本领”的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带动学生的学习体育的兴趣,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可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同时将相关课程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建立相应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上的。老师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并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他们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提高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从中体会到体育的趣味性。
体育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为—体的综合性学科,体育教学创新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综合认识的总和,是人们在自觉认识体育运动作用基础上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着眼于未来,遵循新课程的要求,增加体育课程是娱乐性,采用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上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体育课程不单单就是课上跑跑步然后就解散,让学生自由活动,而是应该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来获得强健的体魄。并且教师要通过对课程的创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增加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这是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神圣使命。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创造性的本质是提高思维的活跃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进行体育锻炼。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最大的体现,给学生一些自由探索的机会,他们就会得到更多的胜利。我们的教育教学要走素质教育之路,就必须重视体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4.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四
1.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仍然有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他们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背离。现如今,体育教学也纳入到中考以及高考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广大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教授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更顺利的通过考试,为了让学生获取更高的分数,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忽视了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学生的体育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提升。[1]
2.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这一问题,由于中考以及高考主要是考跑步、跳远、引体向上等项目,所以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也就是围绕这些运动项目展开的,但是这些项目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解,许多学生都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指导就直接参与到实践训练之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因为动作不正确或者不规范而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继而影响他们的体育水平的提升。[2]
3.学校的基础设施较差
体育教学的开展需要一些基础设施来予以辅助,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但是我国一些中学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一些体育锻炼器械,缺乏相应的锻炼场地,而且由于学校的学生较多,设施较少,所以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需求,这样就影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开展。
4.体育的地位较低
虽然我国中考以及高考将体育考试纳入其中,但是由于分值较少,所以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更加的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由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中学体育的不够重视,这样就导致学校、家长乃至学生自己对体育不够重视,导致这门学科的地位较低。在许多学校,尤其以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更加明显,存在着体育课时较少,体育课被其他课占据的现象。在这种背景环境下,学生的体育素质也就很难得到提升。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对策
1.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首先,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意义,认识到体育教学不能够仅仅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例如,在篮球比赛过程中,由于一些学生拥有强烈的获胜欲望,所以一旦他们陷入被动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受对手的影响,继而变得恼羞成怒,会变得不够理智。那么教师就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要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心态,让他们能够平静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困境,进而去改变这一困境。总之,教师要加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以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就能使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目标。
2.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全面性与特殊性的结合,要充分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进而将其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对于学生的自身特长,教师要加强培养,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此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融入到对教学内容之中。如,跑步要跳远等都被列入到中考或者高考的体育考试之中,所以许多教师都会对学生这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但是教师要抛弃传统枯燥单一的训练方法,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融入到这些项目的训练之中。[3]
3.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基础设施是其开展的基础,如果缺乏基础设施建设,那么体育教学就很难得到有效的开展。现如今,我国仍然有一些中学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他们甚至没有一块篮球场,更不用说一些体育锻炼的小器械,在这种背景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受到了一定的束缚,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广大中学加強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要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如足球场地、篮球场地的建设,篮球、羽毛球等训练器械的提供等等,使广大学生能够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但要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学校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使学生能够接受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锻炼。如此,就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使学生朝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5.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五
前言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仅仅强调学习,掌握“三基”,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个体的、少数人表现自己的学习环境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变的死板、冷漠、自私、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彼此之间无合作精神。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相违背。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是我们现在不得不探索的问题。
一、何谓“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现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景和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并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与合作精神的意义
2.1新课标实施的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事物、新理念、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道理,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和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而且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进行的,它需要每一个学生具有强烈的合作精神和角色意识,只有具备角色意识,才具有一定的合作精神。
2.2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
大量试验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青少年阶段,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大脑思维活跃。其创造力发展正处在黄金季节。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发展认知运动的规律和特性,既有利于加强学习的深度,又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再者:通过体育锻炼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相互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合作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即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同学之间要彼此信任、团结、融洽。充分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民主、和谐、团结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又有利于学生合作。例如:在学习舞蹈及韵律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看图片或录像,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创编、师生共同讨论,也可以相互合作。同学们在民主平等和谐的空间中,会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的舞蹈和韵律操形式多样,而且还充满活力。
3.2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的精神。而这些都要经过经常性学习和掌握新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理论,灵活运用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每一节都有新鲜感和收获,并以此影响学生去创新和开拓。
四、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1创设问题情景,促进积极思维
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问题。比如面对中招体育测试如何提高成绩增强体质,各体育项目的技术、规则、练习方式、场地器材等。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练习——思考——再练习对问题反复的、持续的进行探究、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和创新
4.2尊重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而学生这个客体是有着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影响都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学生又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课教学中主体主要体现在他(她)既是教学的主体,更重要的还是思维的主体。例如:在上排球课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拿球找感觉,然后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展开相象的空间。再根据自己的身体和运动能力自主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法。在练习和合作的过程中创造出最佳的运动方法。
4.3学生自主创编,注重教学评价发展创新精神和合作能力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让他们自主创编,大胆创新。让创编有特色运动技术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展示,学生评价,教师予以表扬、鼓励,提出希望和改进的意见。这样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无疑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新中合作,在合作中创新。
五、结论与建议
6.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六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体育教材内容多样性。
体育学科教材内容体现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掌握体育技能、技术,更主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常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体育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个教材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着创造的精神。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体育活动的实践性。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在室外练习时,具有独特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有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三,体育课程目标的复合性。
体育课程目标非单一性,新课标下的体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神及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为一体,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四,体育课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个体与集体的竞争与参与性等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独特性多样性。
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第一,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力是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启迪创造力的基础。在引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其次要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再次观察应注意重复;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如教师可布置学生观看NBA、CBA的篮球比赛等重大的体育赛事。让学生说出某队的技术特点、比赛或学生喜欢的球星的趣事等,既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兴趣。 第二,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中小学生认识事物和驱使探索行动的心理动力。初中生好奇心非常强烈。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提问和变换练习手,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练习跳远时为了提高学生越过水平障碍的能力,在踏板前拉一根适度高的皮筋。这一方面引发学生练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由此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拉皮筋。很多学生回答是为了跳得更远,也有的同学回答是为了掌握蹲跨式的技术动作。他们回答得都对。此时教师让学生在不拉皮筋的场地跳的远度与拉皮筋后跳的远度进行比较,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学生练习兴趣十分浓厚。
第三,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
第四,体育教学中加强左侧肢体练习,开发右脑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大脑的两半球是有明显分工的,左脑控制人体右半肢体活动,主要具有语言、数理、抽象的思维功能。右脑则控制人的左半肢体活动,主要具有非语言、直观、感知、创造、求异、形象思维的功能。许多较高级的知识功能都集中于右半脑,右半脑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右脑的发达与否和一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紧密相关。因而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两侧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
第五,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是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符合初中生好玩、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很受学生的喜欢。课堂上学生在可行范围内可以自己摸索或小组讨论取胜对手的方法;充满公平竞争、冒险获胜的气氛。同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积极性提高,可以有效地激发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如负重搬运练习,如果只是背来背去的练,学生会感到十分的枯燥,而我们如果用各种游戏性的形式,就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第六,体育教学中对现有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和改造。首先,指导、鼓励学生勇于重组体育器材。在确保师生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器材的特点,自行设计练习方法。其次,指导、鼓励学生自制器材。通过学生自制简易器材不仅能解决器材匮乏的困难,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中学生用自制的器材进行各种各样的练习特别兴奋,积极性也特别高。
7.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探析 篇七
大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方式:
1、创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 一部分教师以权威自居, 不容学生提出丝毫质疑,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而且呆板的课堂气氛和僵硬的师生关系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 要创建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 就是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知识,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新型师生关系之下,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 为主动寻求知识。
2、开展创造型教学
体育创造性教学是运用创造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创造性教学不仅仅满足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还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创新, 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于教学中积极研究新型教学方法, 使师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帮助,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创新能力的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平台,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培养。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面的看待和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在教育方式上, 体现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指导员和配合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 而不是被知识压迫的人。创造型教学,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3、调整教学思想, 创新教学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和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 可能有一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不足, 教学方式固定僵化, 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不足。新的教学形式要求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 由重知识轻能力的单一教学思想向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转变。挖掘和处理教材内容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在充分考虑学生接受情况, 已有知识背景和文化观念, 学生个体差异, 以及教学时间和资源的基础上, 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在组织教学方面, 无论是集体练习, 还是分组练习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统一要求的,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 忽视了学生参与以及内在需求, 导致学生难以提起体育训练的兴趣。所以, 教师需要再教学中不断创新, 开发课程内容与课堂组织方法。
4、完善和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大学体育教学, 由于学生没有升学压力, 导致大学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流于形式。传统体育教学评价, 一般采取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进行体育学习与训练的兴趣, 甚至出现学生厌恶上体育课的情况。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要多样化。可以采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 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 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 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面立体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相当的促进作用。同时, 测试项目也要多元化, 能够全面有效的反映课堂的教学目标。
5、创新师生信息的交流方式
一般来说, 课堂信息交流有一下四中方式: (1) 以讲授法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 (2) 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 教师和学生由一定的互动; (3) 以讨论法为主的三向交流, 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问答; (4) 以研究和探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 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做实验。随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使网络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有利渠道。利用网络, 教师可以去繁就简, 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内容完全自主,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师生信息的交流方式, 可以使用传统的课堂交流方式, 同时结合网络, 全面立体的交流方式, 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6、科研是创新的重要源泉
高校体育处于教学训练的第一线, 对于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的反馈, 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都有相当的发言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脱节, 造成了大量科研信息流失。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科研能力, 把教学活动当成科研活动对待, 同时使用创新教学思维和模式, 为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促进科研互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朱继华.构建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的实践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 (S1) .
8.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八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体育教育目的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1956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规定,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21978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
31987年《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祖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4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用)规定,初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5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初中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使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创新
1弊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都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全过程地关注学生健康体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力求把健康要求落到实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它是培养终身意识的前提。2币岳砺畚指导,深入联系实际
体育教学注重实践操作,体育教师在转变和提高认识的同时,应以理论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切实改变体育教学方式。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 ,学校体育场馆的扩建,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学校在体育课的编排上要充分考虑不把体育课集中在一起上,教师之间要相互协调配合,多想办法,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安排上尽量做到减少相互影响,发挥场地设施的最大功效,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多功能作用。
3碧逵教师的评价要实现多元化和网络化
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的内容、形式、要求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应当形成一种交互式的评价网络,形成各方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此外,还可以加上家长和社会部门,使评价体系更为开放,从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使体育教育在每个人身上得到重大成功。
4弊变体育教师角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9.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九
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各大高校的体育教学也得到了及时的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实际水平,合理的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和方案,同时将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学生的参与度进行合理的融合,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
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大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因此,各大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学生的综合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水平和素养,不断的学习和探索,还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确保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0.中学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十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象演员那样“自我”罢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有了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从而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比方在学生练习立定跳远时,我们可以让两个学生一组介入“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这样一来,学生达到锻炼的同时提高了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体育教学巩固性
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能只上一节好的体育课,要随时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每堂课都有新感受,喜欢上体育课。第一次上课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会很感兴趣,第二次也许也很感兴趣,那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若干年后呢。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依旧是原来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学久了会感到疲倦,厌烦。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才能使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11.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中学体育 教育方法 创新
当前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和实施,给中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中学体育教育应该根据这些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地改革,教育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和时代同步。另外,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学,及时更新体育教学设备,给中学的体育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一、中学体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意志情感教育、挫折教育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体育需要学生具备拼搏精神和坚强毅力。中学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可通过各种运动形式(如体操、障碍跑、中长跑、武术等),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拼搏的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培养其树立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国际主义精神。
体育教育作为习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常规的态度、良好的教学秩序,开展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技术的教育教学,这利于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学还将“明礼诚信”的思想贯穿课程中,充分体现“团结友善”的作风,增强学生群体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学体育教育观念陈旧
大部分中学学校的体育教学仍旧围绕着“技能教育”以及“技能考核”,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只能盲目地学习体育技能,对其背后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充分了解,这样在学习中就会过于死板,不能很好地了解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这样的长期教育会让学生有一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错误心理,会导致学生厌恶体育运动的心理,对体育运动缺乏应有的兴趣,不利于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塑造和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中学体育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中学生体育教育中比较常见的仍然是篮球、田径等现代竞技运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锻炼时间也过于固定,一般都是在课堂安排的时间内进行锻炼,忽视了平时日常生活中身体素质的塑造。这和中学生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有关。
(三)体育教育设施陈旧落后
中学体育课程是依赖教学设备的课程,有些学校忽视了教学设备的更新和维修。教学设施陈旧且没有足够的锻炼空间,一旦遇到风雨天则不能使用户外场地。有些学校虽然设置的有相应的训练场,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并不规范,留下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育器材资源一直严重缺乏。
三、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不断跟随实际更新教育者的观念
教育者的观念是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的基础,只有教育者的观念更新,才能顺利实施素质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存在的。从事中学体育教育的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应该正确地处理传统教学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保存传统教学中比较好的方式和方法,然后再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情况进行相应地改变和改革,能够树立一些比较先进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观点,将中学体育教学从单纯的体能训练变成对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这是中学体育教育不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由原来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逐步的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知识学习以及体育训练当中。在体育理论学习课堂上营造一种欢乐、活泼、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将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科学的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好的进行传达和表述,通过声音、光、影像等三位一体,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进行中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三)将其他科目的教学方式引入中学体育的教学当中
现在的中学教学讲究的是系统教学,能够将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相互融合和交流,促进彼此的发展。教学并不是单一死板的过程和灌输,应该将想要教授的观念融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让他们时刻能够铭记这些教学目的,并通过这些教学方式的交流,研究出一种符合当前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能够保证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
中学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恰当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体育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与创新来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引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立启.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影响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0( 07) .
[2]张波.中学体育教师能力需求现状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对策的研究[J].西南大学,2012( 12) .
12.中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篇十二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重要阶段, 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个体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不管学习成绩好坏, 表现如何, 每个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下面三个方面:一是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是中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问题;三是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正确的自我观念, 不能了解自我, 悦纳自我, 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不爱学习、工作和生活, 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善交往, 不尊重友谊;不能控制情绪和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的承受力。本文从体育教学和学生参与体育学习方面入手谈谈怎样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宽松的教学氛围, 这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础。
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活动, 又有分散的小群体活动或个人练习,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以往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和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 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 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教学知识,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首先是确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 师生的思想 (意见) 、情感 (体验) 、意志 (欲望) 和行为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第三, 以学生为主体, 使他们得到足够表现自己和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机会。
2、积极挖掘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有的放矢地进行培养。
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在优化教法的同时, 十分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利用长跑、跳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毅、果断、坚韧不拨、奋发进取、开拓竞争、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体操和球类课教学中, 提倡集体主义精神,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奋勇拼搏, 学会帮助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品质;在体育理论教学中, 根据教材内容, 通过电视屏幕, 用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以顽强的拼搏精神、精湛的运动技术和优秀的体育道德, 不畏强手, 奋勇拼搏, 为国争光, 实现了我国体育在奥运会上新突破的事迹, 来鼓舞学生的斗志, 启迪学生热爱祖国, 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3、以学生发展为本, 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 做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的活动, 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传统体育教学中过多的追求运动负荷、练习密度, 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让学生感到体育课上得乏味和生硬、“身顺心违”, 无愉快的情感体验, 实际上学生也并未掌握好什么运动技能。“知知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具体教学中做到“抓大放小”, 把握住教学的基本环节, 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练习。如在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中, 让学生根据要求去准备、去领做去放松、去做游戏;在新授课时让学生讲述动作要领、根据兴趣、爱好、基础组成学练小组尝试练习等;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 学会观察, 学会比较, 学会自我评价, 在主动学习中巩固正确动作定型, 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 肯定和表扬富有创意的动作, 特别对体育弱者和有缺陷的学生, 只要他们有很小的进步要及时肯定, 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提升体育学习兴趣, 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改善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体育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体育课程改革的明显变化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实践中我们知道, 无论用什么学习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抗挫折的能力。
“如果你拒绝了失败, 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 一个动作能否完成, 姿势优不优美, 游戏、竞赛的胜负都及时展现在师生面前, 学生通过视觉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 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 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如在队列练习中, 学生出错时, 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 让他们当众出丑, 无形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肯定;当学生在练习或竞赛中失败时, 教师应给以热情的鼓励、耐心帮助, 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帮助寻找成功的途径和办法, 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某些教学内容由于技术动作复杂而难以掌握, 尤其是体操项目需要高度的协调性和较好的身体素质, 有一部分的学生往往完不成动作, 教师应通过分层次教学, 降低器械高度或练习的难度,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那些能力有限、素质较弱或身体有缺陷的学生也能完成动作,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功往往是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胜利的喜悦, 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结论
13.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十三
根据《关于转发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做好迎接全国中小学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督导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会教字〔2011〕53号)、《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我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学校体育工作
(一)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行政班子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行《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目标明确、可行性较强的发展规划计,制定了学校体育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制定了得力措施,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二)认真执行课程标准(大纲),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工作。我校的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一贯根据“条例”和课程标准(大纲)的要求,合理的安排体育课,一个教学班每周开设两节体育课和一节生命与健康课,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大纲)要求,认真备课、上课。每学期开学初,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实施体育教学。学期结束时,都进行教学总结。
(三)积极开展“两操一活动”,认真抓好阳光体育活动。
学校一贯重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工作,实行早操、课间操制度,由值日行政、值周老师和体育教师负责监督和管理。较好的保证了两操的质量,有效的提高了两操的效果。我校每年春季举行乒乓球赛、秋季举行篮球赛,每年均召开秋季田径运动会;平常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学校有体育特色。
(四)逐步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器材的投入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环境。
我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一直由其它专业教师兼任,教育力量显得很薄弱。我校有200米环形跑道、篮、排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学生自由活动区域等基础设施。多年来,学校一直重视体育基础设施和器材的投入和建设,根据需要,每年投入适当的经费用于购置体育器材和设备,基本上能够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但离《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五)建立体制健康监测制度,努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公告制度,定期对在校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实行学生视力监测制度,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有记录、统计分析。并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学校卫生工作
(一)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专人负责。
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高度重视卫生工作,成立了校长为组长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石继万副校长专门负责卫生工作。
(二)积极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1、教室采光照明均按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照明卫生标准》设计,采用南北向双侧采光,教室平均照度达到150LX。教室黑板采用耐磨无光泽材料制成的弧型黑板,无破损裂缝,无暗光,其平均垂直照度达到200LX。教室照明光源采用荧光灯,灯具距课桌面的悬挂高度为2m,灯管排列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面布置。
2、课桌椅采用符合《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要求的钢木桌椅。
3、学校食堂是2008年新修建的,其设施和卫生条件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并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均取得健康证明;学校食堂设施和卫生条件达标,食堂从业人员均有健康证明。
4、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设施达标率为98.5%。
5、《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学校厕所设置和卫生条件达到标准。
(三)积极做好卫生公益事业。
1、学校每年组织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生体检率分别为100%;体检单位在体检结束后,进行个体与群体健康评价,并向学生、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健康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体检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2、学校建立完善的校园意外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比率达到100%。
(四)乐于接受公共卫生服务和卫生监督。
1、学校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相关卫生医疗机构对我校提供的预防保健、免疫预防接种、营养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学校也定期对学生寝室、教室进行消毒,没有出现传染性疾病。
2、学校积极主动配合卫生监督机构按有关规定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等开展监督检查。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一)学校认真贯彻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浓厚艺术文化氛围。
(二)根据国家和省课程教学计划规定要求,开设音乐和美术课。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
(三)学校紧密结合学生工作实际,联系我校主题教育,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学生科技艺术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综合性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学生参加者踊跃,学校的艺术活动充分展示了学校素质教育、艺术教育成果,丰富了校园文化,努力提高着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四)学校配备专职美术教师1人,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学校积极推荐艺术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艺术活动并获得一致好评。
(五)学校现有音乐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美术器材配备不足,基本上不能够满足教学与活动的需要。
(六)艺术教育工作由学校党支部主管,团支部具体负责。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中,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列入学校预算,学校确保艺术教育活动工作的正常运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及专项督查评估要求,坚持“自查从严,汇报从实”的原则对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进行自查与反思,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我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短缺。
(二)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的基础设和器材配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三)学校医务人员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与影响着学生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深化和持续发展。
14.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十四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体会颇多。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15.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浅谈 篇十五
针对社会发展的现状, 党和国家对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视, 不断进行教育的深化改革, 让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 提出了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学校要关注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体育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文一名中学体育教师, 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落实在教学中是其中的关键。一、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前提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完全成了课堂教学的主宰, 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 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学生依赖于教师, 变成了知识的容器, 学习被动、机械。久而久之, 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教师一味地进行体育理论讲解, 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示范体育动作, 让学生模仿、练习。这是知识的单向传递, 教师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学习意愿, 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只是被教师牵着走,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素质教育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强调,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 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 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主体地位越明显, 参与学习越深入, 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 学生发展的前提是能够自我建构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中发挥聪明才智, 提高学习能力。教师的主导角色发生了转变, 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帮助者和组织者, 教是为学生服务的,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 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 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 体育教师是关键。没有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体育教育。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 提升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修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首先,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 要热爱体育教学工作, 在教学中工作积极, 认真负责,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要先做到, 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激励下积极投入学习,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其次, 重视师德的作用。教师的人格修养体现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 一定要让学生对教师有良好的印象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 尊重学生, 和他们交朋友,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二) 提高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教师知识结构的基础, 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 也是课堂执教的根本。教师要熟练掌握教学理论和各项体育活动, 这样才能驾驭教材, 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 顺利地完成体育任务。同时, 要通过各种渠道, 拓展与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 并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其他新的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以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三) 善于探究教学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没有现成的经验, 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领会其实质, 大胆尝试、创新, 形成个人特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思考、探究和改进教学。比如多学习素质教育的教育理论, 了解新课改和新课标, 在理念上有正确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多思考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学生想学什么, 对怎样的教学感兴趣等, 为自己找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教师还要多思考自己怎样教, 怎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敢于创新, 不能照搬照抄, 要敢于在尝试中完善教学。三、德育渗透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多年以来我国的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方法的层面上徘徊, 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表现为重育体、轻育心、只顾行、不顾神, 忽略了体育对人格全面影响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培养出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文化知识, 但是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 出现了高分低能的局面。体育在课堂教学之中, 不仅体现在“体”上, 更要体现在“育”上, 身心并育, 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它是低级的、不成熟的。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年龄, 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思想活跃, 可塑性大, 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特点, 把德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之中,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课堂教学要教育学生严格按照体育活动项目的规范来操作、活动, 做到教学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规范学生的行为。比如队列要整齐, 步伐一致, 在跑步、投掷考核时要严格要求,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德与行为习惯。教师要挖掘教材的德育思想, 给学生讲解我国体育发展史, 从西方人眼中的“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崛起历程, 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通过近年来我国在亚运会、奥运会以及世界级赛事取得的骄人成绩让学生对体育学习有了极大的兴趣。利用名人效应, 比如邓亚萍、刘翔等运动员的事迹, 让学生懂得, 只有辛勤的付出才有回报, 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总之,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观念, 要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 在让学生有强健的身体素质的同时, 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执行者, 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深化和创新素质教育的实践, 把素质教育时刻当作重要任务来面对。
16.中学体育教育中的合作教育探析 篇十六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育;合作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中学体育课在贯彻“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而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中学体育教育的要求,从整体上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在体育运动中,大部分项目是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培养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对相互合作产生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中学生积极地与人沟通交流,掌握合作的技巧,相互之间建立起宽容、友爱、信任、互帮互助的和谐关系。
一、中学体育教育推行合作教育的意义
1.推动中学德育教育建设。合作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对中学生的个人行为、道德规范以及相互关系进行提升,使中学教学活动的德育功能大大强化。而体育课作为一种实践为主的教学环节,其教学过程是在各种活动项目中进行的,这给合作教育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实践环境。通过在体育课堂上安排各项互动游戏、比赛、训练等培养中学生的协作精神及团队合作能力,促进相互的交流,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生能相互增加理解、宽容,对其个人人格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2.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中学体育的合作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学生积极主动地相互合作,例如在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性项目练习中,相互合作的效率对于整体的成绩和表现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协调好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体育教学的效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教育的应用途径
1.培养合作意识。合作教育更多的是从心理层面对学生灌输“合作”的理念,使其形成主动地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合作精神,然后在教学环节中利用实际手段和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掌握合作技巧。因此,一定要从心理层面和意识层面来消除学生的不正确心态,培养合作意识,为合作教育的应用提供保障和基础。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教育是由师生间共同努力才能进行的,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与人合作交流没有太大兴趣,甚至待人冷漠,在与人交往中缺乏积极性,这种心态对于合作教育的开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例如一些学生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交流,性格孤僻,在体育课上不参加体育活动,遇到集体游戏、比赛等活动都尽可能逃避。对这些学生要及时发现和沟通,疏解其压抑情绪,鼓励他们多与人交流,培养多样的兴趣爱好,使这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流合作中。
其次,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行为。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人宠爱有加,因此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在人际交往中不考虑他人且具有很强的占有欲。在合作学习中,这样的心态很难与他人相互配合协调,而且不愿听从安排。体育教师要及时对这些学生进行开导,多安排他们参加一些合作类活动,使其明白团队合作的好处,感受通过相互合作取得胜利的喜悦,在与人交流中多为他人考虑,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不急躁。
2.采用合作教学方式。合作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合作教学,通过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密切师生间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共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合作教学主要从教学任务、合作过程以及合作环境这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设置合理的合作任务。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是通过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的,体育教师应基于合作教学设置合理的教学任务,以团体性任务为主,让学生在任务中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并掌握知识、技能。而每一个学生的失误或者不协调都会使任务无法完成。例如,多组织一些集体性游戏和比赛,将每节课的学习放在团体中,接力赛、体操团体表演、排球对抗赛等。
其次,创设合作环境,丰富合作过程。合作过程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具有多样性、民主性的特征。在合作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合作机会,学生以分组形式、集体形式等完成合作任务。例如在篮球课上,在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队,采用正式篮球比赛的计分制,各队相互淘汰,最终胜利者为冠军,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种形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心理,通过相互之间对战术的商量磨合,技能的练习提高,合作能力也随之增强。
3.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合作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然而相互合作不同于相互竞争,教师在布置合作任务时一定要明确合作的目的,学生间的合作应建立在共同协作、互帮互助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合作教育的真正价值。
三、结语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作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和体育教学的效率,通过消除学生的不正确心态,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推动师生间、学生间建立积极健康的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 徐霞.论合作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之开展[J].武魂,2013(05)
2 马僡军.浅析中学体育的合作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
3 徐微珍.合作学习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13(11)
17.创新教育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篇十七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创新素质。它包括:创新意识(触及的是“想不想”创新的问题),创新精神(决定“敢不敢”创新),创新能力(解决的是“能不能”创新的问题)和创新个性(“善不善”创新)等要素。创新教育是通过“创造的引导者”----教师,应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提供创造的环境,能激发“创造者”----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的人格物质”,以发挥创造的潜能,而有创造的行为或结果。就其目的而言,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现实教育中存在大量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具体表现为:①强迫依从,课程完全依从教师决定;②权威,禁止自由学习,强制学生只能指导进行;③嘲笑的态度,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予以讪笑;④教师的固执,使得学生不敢表示异议;⑤以成绩为主,忽视新发现;⑥过重确切性,只重单一标准答案的寻求;⑦反对异常人格,学生不敢有不同于风俗习惯的“反常”表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
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有创造意识,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方法;要掌握教育和教学的艺术,懂得怎样组织和进行教学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习惯。
三.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性思维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设疑启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提供创新环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创新思维也容易被激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如:对于陈述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根据其内在联系,自我构建;对于过程性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产生问题,自己去获得结果,教师与学生始终是共同探讨各种可能变化与发展的合作者。即使是那些一时不能得到正确结果的问题,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思考,留待进一步研究。
2.培养自立探究,寓创新思维于英语教学中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词汇、句型、语篇教学等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词汇教学中,SEFC BOOK1A,UNIT8,主题是关于sports, 我让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体育用语,同时写在黑板上,如:tennis, badminton, relay race, wrestling, balance beam, shooting, track and field等。由于学生大多年轻活泼,爱好运动,结果大家都开动脑筋,积极发言,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也增加了许多知识。
句型教学方面教师应经常出些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回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如: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in the office? 学生可以用多种说法回答:No, Go ahead. / Not at all. / Certainly not. / I’m sorry, it’s not allowed. / I’m afraid not. You can smoke outside. 这种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种途径求得问题的解答。
教授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时应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引导学生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个既定的范围,而应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些拓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如:在分析The world around us一文时,我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 What do plants and animals need to survive? 2. What do plants and animals need to survive then?有些学生会就事论事地回答:1.food,water,oxygen,etc。2. food,water,oxygen,clothes,etc.当我再问及“What are people’s food and clothes main made up of? 时这时学生会回答:vegetables,meat,rice,plants,etc。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他们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Then these food and clothes are main comes from plants and animals.So human beings can not survive without animals or plants.Therefore our human beings must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ecosystem.Or we will be punished seriously by the nature.
3.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育,学生需要获得能够继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如:在教过去进行时,出示一副简笔画有关一位学生在学习的情况,而旁边有他的爸爸在看报。在出示图时我们可以先把这学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问:What were the children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a newspaper? 那么这时同学们就会进行guess,并积极发言,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一篇文章教完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出现几个key words 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内容。这样会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从而以创新意识来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与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得以真正提高。
18.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篇十八
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2.1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
在很多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的领导往往侧重于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往往对学生的成绩比较关注,很少的教师才会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更不会对其进行创新,影响了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未来发展[2]。此外,教师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会认为学习体育没有任何意义和好处,从而不再积极的学习体育,不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2体育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各大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但是,现阶段,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做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不会主动思考问题,缺乏了独立创新的能力,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渐的被限制,无法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3]。此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也比较单一,经常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等方式,让体育教学课堂的气氛过于枯燥、乏味,学生机械式的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会积极的探索体育中所蕴含的奥妙,不仅不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还会制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
19.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篇十九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的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受容器, 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 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 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 教师一时口舌快活, 而学生却“雾里看花”, 临考总搞题海大战、时间+汗水、日光+灯光, 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家务事所有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学必须改进。要考虑: (一) 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于漪语) 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形成, 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 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 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三)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还远远不够, 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 (四) 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 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 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 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二、改进教学手段, 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台, 三寸粉笔, 两袖清风。近年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 稍微丰富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又多了投影器、配了录音机, 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 但总吃菠菜豆腐总会腻的, 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 时间久了, 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 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 无所不容, 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 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 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 它容量大, 效率高, 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 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 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三、改变教学观念, 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 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 即就课论课, 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 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 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 回答成了学生的必须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 总拘泥与固定的框架, 那这样的教育还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 建立一种“大语文”观, 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 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 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激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 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 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 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 不说:总怕错, 不说, 久而久之成了教师一人说, 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 然后都举手赞成, 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 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 然后才能理解赏析。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 不同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会划出不同层次, 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 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并且阅读一篇课文, 你不拘泥于一种不成型的看法, 而多思考多琢磨, 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 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 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 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在《七根火柴》教学中,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说是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 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这样的发散思维中一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 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能力, 你看, 大家说的多好啊!
2、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 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 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 更多的是课外阅读, 学生自主阅读, 只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 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
作文只有“读书万卷”, 才能“行万里路”, 有了材料, 才能“下笔如有神”, 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 我认为应当这样: (1) 提前明确写作任务,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 准备拆料。 (2) 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 可适当推后。 (3) 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 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4) 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就要加强检查力度, 增加交流次数, 提高评析质量。另外, 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 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提高写作层次。
3、突出“思”字, 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 学生大多高分低能, 何谈创新?为此, 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 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 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 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讲《愚公移山》后, 教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 然而学生有逆向思维, 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 ”的看法。还通过一题多问, 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如前面对《七根火柴》故事的概括, 这样不仅使学生触类旁通, 解决各种疑难, 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 体育不好出废品, 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 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传身教, 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 做一个崇高道德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 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事, 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 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 创新教育这一课题, 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 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 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 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提高素质教育。
张伟 (1975—) , 男, 汉族, 河南虞城人。本科学历, 河南省虞城县教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 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 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本文浅谈了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推荐阅读: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论文08-24
小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11-27
创新素养教育教学论文06-26
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07-28
作业设计的改革创新-教育论文08-16
体育教育创新研析09-16
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的实施策略教育学论文12-12
我谈中学历史创新教育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