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2024-10-19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共12篇)(共12篇)

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一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具有一定知识技能,为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在当地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其知识或技术得到群众认可的专业型、带动型的劳动者。包括农村卫生员、科技推广员、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业人才兴,则农业农村兴。人才兴农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与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重要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于“三农”,根植在三农工作的第一线,是学习、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近期,我们对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04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08]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09]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04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04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 家 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2009年12月底,xxx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2009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xxxx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

2.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二

1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现状

近年来, 南宁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培育工作, 把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出台了《南宁市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对象、建设措施, 结合广西地区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和千万农民大培训活动, 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的建设、指导、服务工作, 通过加强调研、加强培训、抓点示范、制定优惠政策等措施, 运用“选、育、管、用、扶”等方式, 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 培养造就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南宁市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 县 (区) 给予财政资金配套, 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投入力度, 对参加培训农民给予误工补贴, 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统计的基础上, 各有关部门根据行业特点, 开展新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评价、确认工作, 建立了分门别类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库。截至2010年12月, 南宁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为215 858人, 其中农业种养人才有119 823人, 农村合作组织人才有4 073人, 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有68 332人, 农村创业人才有4 780人, 农村能工巧匠有18 984人, 全市高中 (含中专) 文化程度的农村实用人才占实用人才总数的30.2%[2]。事实证明, 当地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在推进南宁市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成效

2.1 带动产业发展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日益多样性扩大了农民发展新兴产业生产空间,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经济能人”, 通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因势利导调整农业结构, 调节了种养、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 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培育出特色优势产业。如隆安县农民卢义贞创办了以种植业为主的金穗农工贸有限公司,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共3.6万农户发展香蕉、甘蔗、木薯等产业, 为农民脱贫致富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2 创新经营体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些经济能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通过统一购进原料, 统一对外销售,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内实现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 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如邕宁区蒲庙镇那晓坡村妇代会主任李冬兰人工驯养野猪致富后成立了邕宁区野猪养殖协会, 向广大村民传授科学养猪技术, 并提供野猪销售服务, 现拥有近100个会员, 形成了以协会作载体、促进养猪业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2.3 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利用自身独特技术和技能优势, 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 积极参与和推动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不断改进和提高农业科技的使用效率, 使农业科技在农业增产增效中的贡献率不断得到提高。如武鸣县下渌村的经济能人韦世林带领全村果农把单一的龙眼种植发展成芒果、荔枝、黄皮等畅销果品种植,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三避”、果蝇诱捕器、果实套袋等技术, 使水果品种和质量均有提升, 有力促进了果农增收致富[3]。

2.4 助推农产品流通

农村实用人才在参与发展市场农业的生产活动中, 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摸索和掌握了一些市场规律, 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 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兴宁区三塘镇村留肖坡养鸡能手蒙刚除了带动农户养殖山地鸡外, 每年还帮助养殖户销售山地鸡60万羽以上, 销售额近1 200万元, 进一步促进了村镇养鸡业的发展。

2.5 促进社会和谐

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在生产经营和社会活动中遵纪守法, 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 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 能主动处理纠纷, 化解矛盾, 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引导周边群众, 潜移默化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构成了农村和谐稳定的基础。如宾阳县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配合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开展计生工作、“黄、赌、毒”专项整治活动、“农村三大纠纷”的调解等, 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维护了社会稳定。

3 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对策

近年来, 南宁市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资金短缺、结构不尽合理、素质不高、示范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激励机制相对滞后、组织管理不到位、保障措施不配套等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这些都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健康发展。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充分发挥他们在带头创业富民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3.1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工作职责

党的十七大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 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 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落实领导责任, 明确工作任务, 周密部署安排, 抓好组织实施, 形成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格局。针对农村实用人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特点, 研究有效的管理服务机制, 建立健全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农业、人事部门具体负责, 乡镇、村具体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四级管理服务网络, 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不断开创农村人才工作的新局面[4]。

3.2 加强政策扶持, 建立激励机制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服务, 把扶持农村实用人才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结合, 是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保证。一是政策支持, 以对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贡献率为标准, 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 采取提供小额信用贷款、农业保险等政策给予扶持, 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支持,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 采取咨询服务、科技入户、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 打造“技术+基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院校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 通过开展专家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扶活动, 既及时帮助农村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 又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 实现优势互补。各涉农部门应尽可能地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一村一品、农业科技入户等各类强农、惠农项目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组织实施, 并从技术上给予支持。三是资金支持, 建立财政投入、银行信贷、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多种形式的投资体系, 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供资金支持。对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民专业协会, 从事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农村运销业的农村实用人才, 在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四是建立激励选拔机制, 对成绩显著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把懂经营、会管理、热心村级事务的农村实用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 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及时推上村“两委”工作岗位, 同时为其继续学习提供优惠条件。

3.3 加强指导培训, 提高综合素质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市战略, 加强继续教育, 全面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造就一大批创业致富的带头人。一是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 科学制订人才培训培养的总体规划, 通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绿色证书”、“广西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等, 对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把相对较为成熟、先进、能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实用技术及时传送到其手中。二是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训网络, 充分发挥农广校、农科教基地、乡镇党校、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等阵地作用, 大规模、分层次地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三是依托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农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载体, 通过技术指导、经验交流、科技示范、岗位培训、成果展示等活动, 使农村实用人才能就近获得经常性培训, 不断在生产经营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锻炼成长。

3.4 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舆论氛围

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举措, 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到工作开展质量。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 进行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深层次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致富的典型经验, 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墙上有画、网上有消息, 让更多的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 让更多的农民意识到学科学、用科学的必要性, 激励更多的农村劳动者拓宽思路、创业发展、带头致富, 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向实用人才、实用人才向优秀实用人才成长发展, 全面提高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二是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生产产品进行宣传, 帮助他们的产品形成品牌, 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各种协会和中介信息机构把农村实用人才凝聚起来, 真正形成人才智力优势, 为发展区域性农村经济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5]。

参考文献

[1]什么是农村实用人才[N].人民日报, 2006-08-16 (8) .

[2]杨乐.南宁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N].南宁日报, 2010-12-30 (5) .

[3]黄启健.广西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民增收明显[N].广西日报, 2009-01-03 (6) .

[4]黄祥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J].农村工作通讯, 2009 (6) :60-61.

3.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篇三

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汇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

(一)围绕产业发展引导人才。2004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势、新兴特色产业的发展,加强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预测及分析,按年度定期编发产业人才开发目录,引荐乡土人才在专业协会、产业链条上担主力,促使乡土人才在特色产业壮大升级中“挑大梁”。

(二)出台产业政策鼓励人才。对发展主导产业的农户积极发放小额贷款;对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农户实行以奖代补;对有志发展主导产业的优秀农村青年,做到资金扶持优先、技术指导优先、参与培训优先。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和发展规模种植项目认定标准等多个政策文件,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三)建立产业基地聚集人才。充分依托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产业链上的节点,组建各类专业性协会,将一批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种植能手、农产品贩销大户培养成为农业产业化带头人。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了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4300个,聚集各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近30万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技能培训工作

(一)创新培训方式,大规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远程培训工程、千万农民大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近年来,累计培训农民2134万人次。积极整合厅直8所农职院校的办学力量,采取“订单式”、“半工半读”等方式培养农民大学生和职校生。2006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50万元支持“百万中专生培养计划”。

(二)注重示范引导,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我们与自治区扶贫办、基層办等单位联合,建设全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每年培训4060个贫困村的“两委”干部和33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把握关键环节,侧重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家。每年组织开展评选广西农业产业化十大龙头企业,对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开展政企银合作,积极协调争取到6家涉农银行的支农信贷支持达800多亿元。我们还依托区外培训机构优质资源,每年培训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100名。

三、健全服务体系,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在主导产业上发挥作用

(一)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类型、功能和岗位,制定完善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近5年,全区累计1900多人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

(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激励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十佳农民专家”和“50个种粮大户”的评选表彰活动。

4.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四

建设一支懂专业技术,有实践经验的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近年来,XXX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快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从“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劳务输出”中不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新路子。

一、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现状

据调查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实用人才XXX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从人才类别来看,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业、企业经营管理、农村经纪人、手工业、外出务工及其他,其中种植业XXX人,养殖业XXX人,加工业XXX人,企业经营XXX人,农村商饮服务、经纪人XXX人,技能带动人才XXX人,文体类人才XXX人,农民技术员XXX人。这些人被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或者被称为“土专家”、“田秀才”。总的来说,当前我县县情决定了人们发展经济选择的空间小,养殖业覆盖全县,从事这一产业的较多,而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的紧缺、关键人才极少。农村实用人才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高中、中专文化的占XX%,初中文化的占XX%,小学或没有文化的占XX%。

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普通农牧民多,居住分散,管理力度大。加上目前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是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我县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都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经验积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绝大多数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甚至部分是文盲,大多数年龄偏大,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

三是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多数农村实用人才小农经济意识、保守思想重,加之没有激励机制,导致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是结构不尽合理。从事养殖业的多,而从事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及流通的人才少,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较多,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特别是创业型人才严重缺乏。

五是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与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数量和素质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

二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销售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实用人才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做法

(一)坚持引进先进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

要想尽快实现全县群众脱贫致富的目标,就需要一大批人才作支撑。近年来,我县坚持从“三业一出”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人才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扶贫试点县的优势,多层面、多渠道的引导各类农村适用人才流向我县,在“三业一出”中引进一些懂技术、有专业特长的人才。

一是按照“适用技术”的原则。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原则,先后从阿克苏、北疆较发达地区,引进XXX余名急需适用人才招聘到草料基地、温室大棚等,帮助解决种菜、种草技术问题,协调解决各类需迫切解决抗震安居工程、设施农业、牧业等方面的困难和难题,有效地推动了“三业一出”的前进步伐。

二是放宽人才迁入政策。结合扶贫开发试点县工作,对外地迁入我县从事种植、养殖业等方面的人才在各类扶贫政策的予以倾斜,鼓励、引导、帮助他们发展“三业一出”,给他们把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条件。

三是注重引进、培养“乡土人才”。对外来投靠亲友、自谋职业的承包温室大棚、承包果园的等“乡土人才”进行重点管理,纳入全县人才建设工作的重点,为其提供便利生产、生活条件,扶持其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四是公开招聘人才到农村工作。制定XXX县招聘人员管理办法,从全社会范围内招聘人才。为充实基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把一大批懂专业技术、有实践经验的实用人才充实到基层。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招聘了XXX余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到草料基地、抗震安居工地等工作。

(二)选派科技特派员下乡任职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作,XXX县不断强化对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制定了《XXX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为X乡X镇X场选派XXX名具有农林、畜牧专业的科技特派员下乡任职。

一是严格把关,选聘优秀科技人员到乡镇任职。科技特派员面在县内农林水牧系统,扶贫、抗震安居办,各乡(镇)、场站所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中选聘。县科技局及有关部门、乡(镇)、场在充分盘活已有科技人才资源,摸清下派供需情况的基础上,发布需求信息,拿出供需方案或计划,提交县委组织部。通过各乡(镇)认定,报县科技局资格认定审查,并经组织部考察报县委常委会研究批准后,才能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聘用。

二是提高待遇,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积极性。实行科技特派员三级组织管理制度,即:以所在乡(镇)党委管理为主,县科技局和派出单位(农业局、畜牧局、林业局、农机局、扶贫办、抗震安居办公室等单位)联合辅助管理。同时,科技特派员在乡(镇)享受副科级待遇。享受副科级待遇的特派员进入乡(镇)党委班子,充分发挥其在乡(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是严格要求,激发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力。科技特派员实行一年一聘制,每年为被聘用的科技特派员发放聘书,同时签订科技目标责任书。在科技特派员下派工作期间,由县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对特派员驻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不服从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管理、无故经常缺岗的要进行通报,并取消当年参加评先评优的资格,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在工作中造成重大失误的,报县纪检委、县委组织部视情进行处理。对由于自身条件、业务能力等原因不能继续胜任工作的,县委组织部可根据所在乡(镇)党委及科技局、派出单位的意见提交县委常委会予以调整。

(三)坚持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确保人才在农村大有作为。人才要有所作为,不仅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还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激励措施。XXX县在引导大批人才到农村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制度配套建设,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使各类人才农村能干事、干的成事。

一是健全协调机制。由县委基层办牵头,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相关单位、部门、企业负责人和各类人才发展的协调会,研究确定各阶段的重点和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各类人才在农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告知职责,引导下乡人才履行好农业科技特派员、林业科技特派员、农机科技特派员、牧业科技特派员等职责。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对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进行援助服务,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对自愿或组织选派到农村帮助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服务期间适当给予津贴补助;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场所、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乡(镇)涉农站所和村干部岗位出现空缺或补充人员时,择优录用回乡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大学毕业生。三是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流向农村、服务基层政权。在培养党员和村干部工作上,按照“双培双带”的思路、重点考虑把政治理论强、实践能力强、致富能力强的人才吸收进来,并为人才创造好的发挥条件,让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带动其他群众共同发展。我县XXX乡别迭里村的XXX同志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牲畜育肥等方面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管理才能,通过近几年的培养,现他已成为了一名群众信赖的村支书,发挥出了领导和管理的能力,带动了全村勤劳致富的新风尚,充分体现了人才的作用。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不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培训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学用活动讨论、评比、竞争。通过评比、讨论、竞争等方式方法,“给予一定待遇,给予一定职务”,形成人才比、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我们利用对口扶贫县市的优势建立了有关单位赴内地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制度,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素质。

(四)坚持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XXX县按照“用好现在的、培养自己的、留住关键的、引进急需的、贮备未来的”实用人才工作思路,努力建设符合实际、适应XXX县“三业一出”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是继续调整和优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素质优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按照“总量要增长,层次要提高,结构要合理”的要求,在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层次、性别、数量和地区、部门和行业分布等结构方面做好工作,在年龄结构上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上继续优化,不断充实畜牧业、林果业专业技术人才;着眼于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破除陈旧观念,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完善选人用人的方法和程序,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选拔任用新机制,积极探索专业人才在“三业一出”工作中的流动机制,使党政人才队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二是继续改进和创新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式,下大力使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改革和创新党政人才的培训方法、渠道和机制,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激励制度,努力提高培训质效。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组织在“三业一出”中表现优秀、突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到XX、XX、XX等周边参观学习,寻找差距。

三是建立人才市场运行机制。建立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利益机制,使其在引导人才流动、鼓励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方面起基础和关键性作用。加快完善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人才供求信息联网,使信息成为人才交流、求职、就业的主要引导工具。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妥善解决人才流动争议,保障和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搞好人才市场场所建设,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加强人才市场硬件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程度。

四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关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身份等限制,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探索多种人才流动形式,加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制度。

(五)营造环境,留住优秀人才 “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做到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感情上信任,待遇上倾斜,积极地、全方位地营造一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的良好环境,鼓励人才发挥潜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进一步用好和引进人才的实施意见》,大胆吸收借鉴外地经验,以优惠的政策吸引、激励人才。宣传优秀人才,表彰优秀人才,树立人才典型,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建立健全县领导与高级知识分子的联系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让人才真正体会到领导重视、社会关心,充分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为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人才工作的后顾之忧,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努力创造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

(六)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

着力依托人才市场,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臵作用,促进人才的引进。对我县紧缺的建设规划、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人才,除直接调入引进外,还采取兼职、聘请、技术承包、技术或管理入股、项目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也可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等。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利用“活动载体”培训,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普宣传”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利用“基地”、“示范点”进行现场感官性培训,利用科技示范点、种养大户现场培训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现场参观,更加直观地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2、建立市场开发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机制。结合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要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等的形式,由公司、协会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将技术、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开,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3、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随着农村城镇化不断加快,农民大量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现阶段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民工转岗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利用率,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增收能力。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开发农业产业上,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给予肯定。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能技术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带领村民致富。三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先争优”、“农村十佳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开展每年一次的奖励表彰大会,授予荣誉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篇五

一、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

(一)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新格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把人才培养开发作为根本大计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从XX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xx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意见》(彭委发[XX]45号)、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XX—XX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的通知》,成立了组织、人事劳动、农业、财政、教育、妇联、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提供经费保障。三是健全联系制度。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农村实用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同时要求各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本地实用人才,征求意见建议,为他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农村人才开发培养工作纳入全市组织工作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我市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二)固本强基,高标准打造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培养体系。一是加强培训主阵地建设。先后投入330万元建立了各级培训基地。

(三)创新机制,高水平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转变过去“灌输式”、“填鸭式”的培训方式,培养一支扎根基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用人才队伍?近年来,我们结合农业项目实施,采用农民田间学校,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人人都来讲一课”等形式,解决了过去学员培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养一群扎根农村的科技明白人。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包村入户活动,办样板、抓示范,在20个镇建设示范基地19个,示范面积13万亩,培养科技示范户5000户,培育致富带头人2800人,这些示范园成为广大农民操作实践、交流实用技术的理想场所。大力开展“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今年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3万人次,培训新型农民2890人,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1590人,农民创业培训80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支持农民“立足本土找出路,围绕主业求发展”,积极倡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走出了一条以转移促创业,以就业带增收的农村发展道路。

(四)搭建平台,高效率发挥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

加快创业载体建设,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扶持龙头企业和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形式,为人才发挥用武之地搭建舞台。一是发挥人才在科技传播、技术推广上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各类人才在主导产业发展及农产品经营中发挥作用,带动蔬菜67万多亩,中药材5万亩,水果5万亩,创办农业生产加工企业60多个。二是发挥人才在引领创业、带动致富上的作用。两年来,通过培养的农村经营能手,向省内外输出有一技之长的各类农民XX多人。同时依托产业带头人,发挥实用人才技术优势,带动农民办厂创业。三是发挥人才在发展农业产业化上的作用。支持人才带头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市已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3家,培育农村经纪人3000多人,带动农业产业化基地90万亩,规模养殖场23个。

(五)规范管理,高品位保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对培训项目实行合同管理。项目领导小组与培训机构签定培训目标合同,坚持定期检查,及时纠正问题。二是对培训资金进行严格审计。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管理,严格审计,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三是对培训人员实行分类登记,建立了实用人才数据库。

二、我市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

(一)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速了我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得到了掌握。二是先进设施开始应用。三是高产优质品种得到广泛利用,高效种养模式得到普及推广。近几年来结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业环境污染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多方面广泛开展课题攻关,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技术性难题。

(二)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增强了我市农民依靠科教兴农的责任意识

通过培训,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切身感受,增强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与责任意识。

(三)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一大批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加入,共同规避风险,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如九尺镇高林村党支部书记杨长福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带头成立了xx市九尺高林大棚蔬菜产销合作社,建立了xx市第一家农民田间学校,引领大家参加培训、参与市场,走共同富裕之路。

(四)通过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xx市xx镇xx村果业协会会长xx通过参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项目科技培训,组织大家开展技术培训,发展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推动了农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三、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一是总量不足。我市农村现有实用人才xxxxx人,仅占农业总人口xx万人的x.xx%,占农村劳动力xx.x万人的x.00%,比例极不协调。从总体情况看,农业种养人才、农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人才居多,分别占总数的xx.xx%和xx.xx%。其次为农村能工巧匠占xx.x%。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人才和农村创业人才严重不足,分别只占人才总数的x.xx%和x.x0%。

(二)培养机制尚需优化

现有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政策在科学性、优惠性、务实性、灵活性和配套性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对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缺少相应优惠政策,用于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农民培训中,受人员技术水平、培训资金等因素的影响,组织的面还不够宽,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培训手段还不够先进。

(三)管理服务有待加强

在制定人才保障制度、营造人才生存环境上措施还不到位。现行的农村人才使用制度、人才奖励制度、人才保障制度总体上缺乏系统性和激励性,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约了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培训档案,追踪了解训后情况,注重人才素质的再提高问题。目前不少农村人才经过初次培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致富技能,但仍然不够精深和熟练,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有些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之后,要扩大再生产,扩大经营规模,迫切需要我们在培养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全面充实他们的市场营销知识,法律知识,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重点

一是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激活存量,扩大总量,完善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完善教育培训网络,着力培养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

二是以繁荣农村经济为重点,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使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大幅度增加,结构日趋合理,素质不断增强;实用人才的培养、服务、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基本建立与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和培养体系。

6.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总结 篇六

今年来,我县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载体,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的工作目标,从建立完善人才运行网络体系入手,积极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教育、联系和服务四大平台,建设了一支有觉悟、懂科技、善创业、有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着力为建设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打造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平台

我县把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视为农村第一资源,把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人事局、农办、科技局、教育局、畜牧局等24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日常工作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二是建档设库,规范管理。按照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通过村推荐、镇审核、县审查等程序,不断强化对人才的挖掘培养,建起了农村优秀人才的信息库。目前,已有100余名被纳入我县农村优秀人才库。

二、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平台

进一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不断加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建立了稳定的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一是依靠专业基地提高实用人才素质。充分发挥“一带三”实训基地、种管训一体化教室、“一带五十”科技示范棚和远程教育网络设施等教育资源的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各类人才开展集中培训,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养,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今年,开展各项培训总计206场次,培训人数13279人次,发放各种宣传培训资料8000多份。二是定期召开实用人才座谈交流会,加强农村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依托教师团队提高实用人才素质。本着“双管齐下”的原则,在培训实用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和扩充教师队伍,特别是将3名高级技师特聘为我县实用人才指导教师。

三、打造农村实用人才联系平台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各类人才制度,规定党政领导每年至少要与联系对象沟通谈话2次,联系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联系对象发挥才能情况、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同时,听取农村实用人才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为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四、打造农村实用人才服务平台

7.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七

(一) 构建载体, 形成自上而下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立体型网络。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分布广、层次多、行业杂等特点, 淮滨县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的原则, 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整合资源, 在全县形成了以职业教育培训为龙头、以各实训基地为重点、辐射各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的“三位一体”的农村实用人

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淮滨县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制度, 将淮滨县2317名乡土人才的专业特长、从事行业、发展业绩及面临的困难等情况一一登记造册, 建立起台账和档案, 并按照种植、养殖、营销、农副产品加工等不同行业, 分门别类录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信息库, 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 做到“村有名册、乡有台账、县有信息库”, 初步形成了一个适应产业布局、遍布城乡、上下衔接、便捷高效、整体联动的人才服务网络, 为有针对性地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为其及时提供培养、交流、评价等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提升素质, 开展因地制宜的教育培训

针对实际需求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应时鲜果、花卉苗木种植和各类养殖等淮滨特色产业项目, 举办农业科技知识专家辅导讲座、播放实用技术科教片、开办绿色证书和农民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专门邀请省市农业高级专家来淮滨授课, 举办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班, 以各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户和农产品经纪人为主要对象, 开展高效农业发展趋势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等专题培训。举办“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系列实践活动, 大学生村官在调查走访的基础上, 根据农民需求, 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农业专业技术讲座和现场指导, 培训农民500人以上。

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辅导。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 定期把“科技超市”摆到村头, 把“培训课堂”放到田头。近两年来, 开展实地讲座和现场指导48场, 受训2.5万人次, 解决涉及农业、苗圃、粮油加工、食用菌、畜牧等技术难题20多项。

积极开展“柔性引智”工作。近两年来, 共引进专家、教授146人次。县委、县政府聘请现任郑州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专家组成员、中部崛起重大战略与政策课题专家评审组成员冯更新教授为淮滨县经济发展高级顾问。县高中与北京十二中、河南师范大学附中结为友好学校, 通过他们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淮滨讲学、授课、指导教学研究。县医院先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和知名医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定期聘请专家来淮滨会诊、传授新技术和指导教学。金豫南粉业与河南工业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就弱筋小麦的品种研发、重点加工技术攻关等进行合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 并成为河南工业大学粮油学院研究生试验站, 常年有5名以上研究生在金豫南从事课题研究。2011年7月, 金豫南获批为“河南省弱筋小麦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三) 制定政策, 营造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

强化创业帮扶。研究制定《关于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淮滨县创新支持各类人才投身农村改革发展体制机制实施细则》《淮滨县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 加大农民创业贷款、小额扶贫贷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缓解他们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对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和“致富工程”培训等多项培训工程, 实行免收学费, 全部由政府买单。制定出台《淮滨县特色种养业奖励办法》, 对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各类规模养殖业, 对照奖励办法以奖代补。

完善评价机制。制定出台了《淮滨县农村实用人才分类评价管理办法》, 对农村行政管理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等不同类别的实用人才实行不同的评价管理标准。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率先免费开展农村实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继续教育, 努力建立以能力为导向、以业绩为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全县已有406名“田秀才”、“土专家”取得专业技术资格。

健全激励机制。对业务水平较高、事迹突出、带动作用明显的, 推荐参加各级劳模评选;对做出突出贡献或科技成果被推广后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 给予重奖。积极组织开展“创业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 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典型事迹, 培植一批闻名全县的农村实用拔尖人才典型, 使他们在精神上“有追求”、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 激励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 在全县上下营造了重视、爱护、支持农村实用人才的浓厚氛围。

(四) 推介典型, 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目前, 淮滨县已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17家, 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20家, 市、县级农业人才示范基地30家。全县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五大农业区域经济”:淮南湿地的水产和畜禽养殖, 西部的花卉苗木和特色种植, 北部无公害蔬菜, 东部沿淮的造船及黄沙开发, 中部的农副产品和杨木加工, “一村一品”的地缘性产业特点也逐渐明晰。依托各类基地, 聚集上千名乡土人才参与创业, 每年开展现场观摩活动上百次, 带动了全县近20万农民创业增收, 使各类示范基地成了当地农民的“农学院”“致富园”。

充分发挥协会的传播作用。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 以农村实用人才为龙头, 以优势产品为依托, 先后建立起各类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400多个, 发展会员30万余人。定期由协会组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技知识讲座、新技术推广现场会, 培养出了一大批“田秀才”、“土专家”。金豫南粉业在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中, 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先后与12个村签订“订单”合同, 成立“金农科”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带地入股, 采取“统一供种, 统一管理, 统一收购”的模式, 订单生产弱筋小麦, 每公斤高出市场价0.2~0.3元。每亩通过增产和高价回收可增加农民收入40元, 3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

二、几点思考

当前,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对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滨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 盘活三步棋:

第一, 强化领导、健全组织, 积蓄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的源头活水。

完善管理机制, 形成工作合力。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健全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 人社、科技、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 各乡镇密切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由县工商联、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利用各自的实践活动载体, 通过开展农村青年科技致富奔小康、科技知识普及、产业大王和种、养殖业能手评选等活动, 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影响, 形成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工作合力;设立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 由县委组织部人才办负责具体组织、协调与落实工作, 并结合县、乡、村三级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际情况, 制定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县农村实用人才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县人才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农村实用人才联络员制度、走访联系制度等。

畅通选拔渠道, 精心培育队伍。淮滨与发达地区相比, 缺少吸引外来人才的比较优势。为了不断培养充实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要广开人才选拔渠道, 坚持每两年组织一次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活动, 由组织部门牵头, 人社、科技、农业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 由群众举荐、专家推荐农村实用人才, 在党员干部中“选”, 在科技带头人中“拔”, 在农村经济主战场“挑”, 让更多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进入实用人才信息库, 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工程的培养对象。

第二,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铺设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

系统培训, 全面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按照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目标, 分级分类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以淮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种植养殖业专业户为对象, 按照“整体推进、按需培训、灵活方便、注重实践”的原则, 分层次开展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以特色农业人才示范基地为基础, 依托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根据全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 重点围绕以常规作物类、无公害蔬菜类、花木苗圃类、特色养殖类等内容, 以普通农户为培训对象, 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等培训, 使每位农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

因地制宜,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要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 坚持“实用为先、技能为主、增收为重”, 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有机衔接, 合理设置专业、教材, 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 针对不同培训对象, 实施短时多期, 比较系统而循序渐进地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第二要按照本地的农业结构、特色产业和生产实际的需要, 确定培训内容和推广项目, 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形式,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用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 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 启迪思维, 开阔视野。第三要根据农民需求和实际需要, 确定授课内容, 突出实用技能, 把课堂教学、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变“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 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扩大培训规模, 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建立涉农部门包挂基地制度和拔尖人才结对帮扶制度, 实施“专家培养人才”工程。在涉农部门聘请、选派中高级农业科技专家组建“科技兴农人才服务团”, 与专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通过定点服务, 建立专家与农民之间的长期联系,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常务顾问团”和“技术播种机”。大力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驻村活动”, 有针对性地选派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发放服务联系咨询卡, 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 深入农村开展科技为民服务实践活动。通过示范典型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大力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技术骨干、种养殖能手和营销人才, 形成“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小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 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 优化环境、完善服务, 为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

搭建平台, 健全管理机制。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 特色产业为依托, 农户为基础, 大力培植精品能人创业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 构建联通千家万户的信息渠道, 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降低市场风险,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努力形成“一个主体、一片基地、一方农民、一个产业、一个品牌”的发展格局。加大龙头企业与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对接力度, 积极发展订单农业, 实现未产先销、货畅其流。加大专业合作社的培扶力度, 到2015年, 基本实现每个主导产业都有2家以上的专业合作社相配套。定期开展合作社理事长培训, 逐步建立完善合作社成员年度轮训制度。

鼓励创业, 完善政策体系。大力倡导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兴办企业和种养示范园, 在优惠政策、土地、技术信息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提供农业贷款服务、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从整体性人才开发的角度出发, 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战略, 所需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 设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对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 积极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 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 给予资金扶持。

加强服务, 创优环境。积极推进“农技110”服务体系建设, 由县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专门开通“农技110”热线, 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及时便捷的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多途径为农村实用人才提供服务, 灵活采取会议、讲座、简报、手机短信等形式向实用人才及时宣传相关的惠农政策、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等, 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动态管理服务机制, 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 激发和释放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从而促进各类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8.江西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 篇八

一是开展农业系统千名领导干部帮扶千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活动。全省农业系统1288名领导干部分别与全省134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活动,按照“五个一”要求开展帮扶工作,即:开好一次对接座谈会、至少每半年深入帮扶对象现场服务一次、每月至少电话回访一次、每年至少帮助办一件实事、引导鼓励帮扶对象每星期至少履行一次环境监测职责。

二是开展助农兴粮“一五一”挂牌服务活动。组织省、市、县农业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与粮食种植面积66.67公顷(1000亩)、33.33公顷(500亩)、6.67公顷(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免费向种粮大户提供良种、向种粮大户赠送植保器材、定期上门开展技术服务等形式,帮助种粮大户发展生产。

三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活动。省财政每年安排1.3亿元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品牌奖励等形式,扶持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创业。

四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结合“百万中专生计划”项目实施,每年选拔1300名优秀青年农民到省农业干部学校和有关农业职业学院进行脱产培训,近年来累计为农村培养中专生5600多名。积极组织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管理、经营和农业专业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训,累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9800余人。2010年又启动阳光工程创业培训工程,主要培训农村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以及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全年培训2000余人。

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信息服务活动。建立农业科技“常下乡”、“下长乡”的长效机制,每年都组织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先后推出了江西农业信息网、惠农直播室、12316惠农短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平台。

9.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九

作者:县人才办 来源:岱山党建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根本目标,归根到底靠的是人才,重在培养和使用一批能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为进一步做好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近期我部根据上级组织部门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研的要求,组织了有关人员,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总体来看,我县目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比较缓慢,总量明显不足,整体素质不高,学历偏低,年龄老化,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与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不适应。从调查显示,全县94个行政村达到人才界定要求的农村实用人才为1438名,仅占农村总人口的0.97%,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1.37%。1438名农村实用人才中从事第一产业的相对较多,为949人,占到人才总数的65.99%,农村经营管理人才117人,占人才总数的8.14%,能工巧匠171人,占人才总数的11.89%。从学历上看,大专及以上只有12人,占人才总数的0.83%,中专(含高中)为178人,占人才总数的12.38%,初中894人,占人才总数的62.17%,小学及以下为354人,占人才总数的24.62%;从专业技术职称上看,有技术职称的人才只有8人,且都只具有农民技术员职称,仅占人才总数的0.56%;从性别上看,女性人才所占的比例不高,男性人才1370人,占人才总数的 95.27%,女性人才仅68人,占人才总数的4.73%,女性人才中从事经营、技能、及加工领域的45人,占女性人才的66.18%,女基层管理人员21名,占女性人才的30.88%;从年龄上看,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偏大,35周岁以下的人才仅200人,占人才总数的13.91%,45周岁以上的人才674人,占人才总数的46.87%。

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加快“七大产业”经济发展的大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确立了“人才强县、科技兴农”的发展战略,加大了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使用力度,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摸清底数,扎实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基础工作。

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统计与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是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科学化的前提。近期,我县对活跃在农村的各类实用人才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基本摸清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认定范围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并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库,实行统一管理,把农村实用人才切实抓在手上。

(二)优化环境,创设农村实用人才良好发展氛围。

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事迹,在社会上营造出一种关心人才成长,支持人才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我县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岱山县2004-2006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渔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些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和措施。如对渔农村乡土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实行政策倾斜,并成立了渔农民职称评定领

导小组;建立了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骨干,以村成校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渔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保证每年有一定的财政拨款投入成人教育事业,并做到逐年增长,设立了渔农村成人教育奖励基金;确立了三年内培训渔农村乡土人才1500人次的目标,到2010年,渔农村实用人才达到2138名;对新品种引进、试养、推广及新品种、养殖新模式研发项目给予适当的补助;支持兴办创业项目,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农村实用人才被评选上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或优秀专业人才后,县委、县政府一次性奖励5000元或3000元、每人每月500元或300元的政府津贴等。三是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各乡镇和相关县属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开通了便民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技信息,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拓宽渠道,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近年来,我县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形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一是开设各类培训班。结合“暖促”工程,依托县委党校、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学校等阵地,开展订单式培训,如县教育局的电焊工培训班、县海洋与渔业局的海运四小证培训班、县经贸局的机械加工培训班、县农林局的种养殖培训班、长涂镇在全市乡镇首次举办了渔业外海三等证书培训班,岱西镇积极培训“盐嫂”队伍,成立了“清平乐”盐帮菜馆。2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0多期,累计培训人员达到5000多人次。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专家、农业专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各村农业基地进行现场示范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水平。三是推广电化教育。县委组织部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的外延,在“农村基层电教播放点”充实了农村实用技术片库,通过电教内容对农户进行通俗讲解,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县农林局建立了“岱山农林网”,及时提供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和农业技术资料与信息等,方便农户的学习与查询。四是开展“三培养”工程。结合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先锋工程”和“三级联创”,深入开展渔农村党建“三培养”活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04年以来,共有21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24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139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五是打造培训基地。目前我县已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校为主的船舶修造技工培训基地、以衢山镇为主的编织培训基地以及以岱东镇为主的“五匠”培训基地等“三大基地”,逐步打响了“常石焊工”、“衢山编织”和“岱东五匠”培训品牌。

(四)以点带面,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示范作用。

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创评农村经营示范户、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活动,以点带面,推动农村能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已确定了若干个示范点,如10个家庭工业示范点、岱西六大创业示范基地和秀山四大示范基地等。激励实用人才以多种形式进行“传帮带”,把经验和先进的知识、技术面对面对地传授给周边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谋生技能,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牵引辐射作用,带动他人共同致富,努力产生一种 “培育一批能人、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地经济”的人才效应。如秀山乡实用人才袁家成,通过几年艰苦创业,积累了丰富的家禽饲养技术,在自己致富同时,不忘困难群众,积极发挥自己一技之长,帮助带领他们走发展禽蛋业脱贫致富之路,创办了全市第一家禽蛋专业合作社,免费向他们供应苗鸡,无偿传授土鸡养殖技术,解决养殖资金,帮助许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为农户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带动了周围一批农户一同发展,目前其创办的双凤禽蛋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当初26户已经发展到了186户。合作社曾荣获省级示范社称号,本人也先后被评选为省农村科技示范户、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杰出带头人、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户等。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几年来,我县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初步培养出了一批 “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统一的领导、规划和管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目前县里还未成立一个统一的工作管理领导班子,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实用人才管理制度、办法和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

2、教育培训与开发经费不足。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所需的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了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了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从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对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实用人才,给予了一定的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但对于迫切需要发展壮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还是显得力度不够,特别在资金、政策、技术、就业、税收等方面扶持和倾斜力度不够,对农技推广方面的实用人才需要纳入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并经常化地开展技术职称的考评晋升问题没有明确意见。

4、现有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培养、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在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人才自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和掌握的科技知识,带领身边的群众创业致富。但我县现有的农村实用人才大部分只局限于自身产业的发展和滚动,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会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在帮扶中也只是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以致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与思考: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村实用人才是离农民最近的致富能人,对农民的带领和带动作用最直接、最具体,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领导要站在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上来认识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应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委组织部门牵头,人劳、农林、科技、科协、教育、海洋与渔业、盐业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培训,提升素质。一是请农科技术专家,对农村实用人才分期分类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知识培训;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弥补他们理论知识的不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帮助他们与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实现优势互补;三是组织大规模科技下乡活动,把信息、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四是多方面为他们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如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参加各种学术技术交流会议,组织到外地参观考察等。五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揽,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机制改革,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逐步改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文化、专业结构不优的现状,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

(三)营造环境,热情服务。一是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进事迹和发挥的积极作用,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明确“一

10.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了积极推动“科技服务三农”工程,在本会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对全区特色农业和相关村队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并分别与街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探讨。我们认为,目前面对我区以“建设武汉市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和“实施武汉市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为两大主要任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我区的区情,现阶段“科技服务三农”工程的有效途径就是要“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适用技术上的示范、带动和推广作用。”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等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在示范、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面对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村适用人才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首先是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尤其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缺乏。据对我区四个村队(湘口大队、南丰大队、南庄村、陡埠村)的调查结果显示,这四村实用人才397人,仅占乡村劳动力的17.8%,初中及以下学历186人,占总数46.9%。而且大多数没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总体素质不高;

其次是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越往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越少,真正发挥作用的人员更少。调查显示,这四个村实用人才从专业分布上看,种养殖能手248人,占总数62.5%,农产品营销人手36人,占9.1%,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28人,占7.1%。不难看出实用人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从事种养业人才较多,从事农产品流通人才少,市场营销、技术推广等新兴产业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外向型、开拓型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

第三是重人才务工输出,忽视本土人才开发。由于农业效益不高,青壮年农民大多走上了外出打工之路,不愿学农,更不愿务农。为了生存,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顺应市场要求,兴办非农专业,为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对本土人才开发无对应之策,使农村人才短缺;

第四是农村科技推广体制运行不畅。乡镇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后,由于原有的体制已解体,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在新旧二种体制转轨过程中,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原有科技队伍已经从行政系列剥离,性质和身份都已改变,但其服务范围和服务职能却在增大,如何引导和鼓励这些农村科技推广人员迅速转变观念,转化角色,转换机制,在工作中与广大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

第五是示范影响强、带动效应弱。我区积极开展星火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共培养出20户科技致富带头人,200户星火科技示范户,引进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带动了一些种养殖能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星星之火,如何燎原”,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做到致富一户,带动一方还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和办法。

上述问题的存在将制约在我区进行的武汉市绿色食品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阻碍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和优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我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要切实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实践载体的观念,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有力推进人才进村、知识下乡,积极推广先进的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效种养殖模式,提高农民自主增收能力和新农村自主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二、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关键。尽管是老生常谈,但绝对是放之各项工作而皆准的真理,关键是要真正做到“以实际行动带领农民,用科学观念引领方向”一是要带“领”着行动。在调研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湘口街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引进外来先进农业技术和人才,发展以养蟹和养鳝为主的特色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成功的经验。为了带动推广,通过街、大队干部亲自参与,先“下水摸鱼,掌握适用技术”,后用实实在在的效益打消农民的疑虑,再大力推行,用实际养殖过程中摸索到的经验带动和服务养殖农户,真正发挥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目前,通过干部的亲身带领和实在推动,该街形成了农户踊跃参与,钻研技术,多方投入的良好局面,正在走向科技致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康

庄大道。我们建议在全区推行这种做法,让共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二是要引“领”着方向。区委、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实用人才的首要标准,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按照实用人才成长规律和不同特点,切实打破所有制和身份界限,把农村人

才服务工作纳入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与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定期研究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

(二)、强化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核心。要在进一步摸清底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紧扣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根据实用人才成长的特点,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掌握核心技术,实际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和每个农民都拥有一门致富技术的农业生产队伍。一是“拜师学艺”。就是要加强与周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联系,重点依托农业院校和省级农科院推进“最后一公里”工程。针对各街、村的实际,优选若干特色产业,主动寻求专业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智力支持,加强对农户的科技服务与培训,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解答等多种形式,让农村实用人才和广大农民朋友掌握先进的适用技术。湘口街养蟹协会和养鳝协会通过拜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艾教授为师,请教授定期来讲课、答疑、解难,同时在协会内部认真组织讨论、交流,培养了一批养蟹和养鳝实用人才。这就是“拜师学”的结果。二是“推动学艺”。就是要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大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充分运用各部门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坚持人才优先、分类指导原则,针对不同类别实用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本地培训、外地取经、就地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着力培养和建立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人员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投师学艺”。就是通过抓示范、搞推广、兴庭院、建基地、办实体等途径,加大典型的培植,发挥外来人才和乡土能人的模范带头、辐射示范效应,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东荆街农民陈登保就是在该街示范、推广“早春红玉”西瓜的种植过程中,借给浙江外来大户吴全官打工的机会,边干边看,边学边探,学成运用,在街的支持下种植西瓜面积从10亩发展到50亩,终于成为种植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同时我们强调,各街在推行这三种学习模式时必须清醒的把握住一点:必须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群众,让他们在学习中抓住关键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能力,切忌只学皮毛造成技术不成熟,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或是小农意识减少工序,改换原来的优良品种,使品牌遭到损害,由此一来,目前科技富农的良好局面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搭建实践舞台

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的根本目的。要积极引导和构筑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带动作用的舞台,让农村实用人才大有作为。一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要围绕“一街一业、一村一品、一民一技”的经济发展思路,优选一批具有相对特色、处在发展期和有一定发展前景及带动作用的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特长,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应用,示范带动一批农村资源型特色产业的发育和发展。二是让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创业的领头羊。可采取“一户带多户、一村带多村”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村实用人才与农户结对子,确定对口帮扶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效应。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不断创新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采取“能人 农户”、“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专家的支持,通过“专家 农户”、“专家 协会”或各种机制与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结成“利益共同体”,一方面用先进的适用技术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服务,另一方面又用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发展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三是让一部分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农民经纪人。积极鼓励一批头脑灵活、市场意识强、信息灵通的农村经济能人跳出农门,专业从事农产品营销,产前抓信息、跑订单,产后抓营销,真正与广大农户结成产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共同致富。

(四)完善服务体系

11.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篇十一

浙江:创新机制培育实用人才

近年来,浙江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农业强省目标,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建设之路。

注重多层次培育,着力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探索农技人员培养新机制,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对就读省内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农业种养专业的浙籍学生实行免交学费制度,近三年全省就有涉农专业免学费毕业生7000多人。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动,分级分产业组建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全省已组建产业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325个,有专家4996人。同时,建立创新服务团队工作网站(农技通APP),有300多名专家网上挂牌,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实时与生产主体交流互动。省政府出台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扶持政策,对每位大学生每年分别补助0.5~1万元,连续补助3年,累计有2129名大学毕业生得到补助。

注重多渠道培训,着力提升农业农村人才素质。着力构建专业化、多元化相结合的分级分层培训体系,目前,全省已设置涉农专业的本科院校有10所、农学类专业22个,高职院校12所、专业15个,各级农广校或农民教育培训中心79个。探索构建“三位一体”农业农村人才教育培训综合体,省级在浙江农林大学挂牌成立“浙江农民大学”,市级全部成立“农民学院”,超半数县成立“农民学校”,分层次、分类型、分专业做好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实施差异化培训战略,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全过程、全环节培训,实现转移培训从“体力型”向“技能型”、从“低技能”向“高技能”、从“入门学徒”向“浙江师傅”的“三大转型”,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品牌。

注重多政策支持,着力激发农业农村人才活力。先后出台了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规划、农技人员定向培养、“三农六方”项目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建立统一的农业农村人才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和服务全程跟踪体系。完善激励评价政策,每年组织农业丰收奖、农业科技进步奖等评选,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出台浙江省高新技术促进条例、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若干规定等政策,从投入、土地、服务等方面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创新,在工商注册、科技信贷、孵化器准入等方面予以倾斜,提供项目启动资助、贴息、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搭建农业农村人才科技服务平台,全面建成1100多个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支撑。目前,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为骨干力量创办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9664个,带动农户679万户。

浙江省农业厅

湖北:扎实推进农村人才认定

2014年,湖北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共登记入库各类人才12.3万人,有力提升了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农民教育培训深入转型。

加强部门协作,为认定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省人社厅三家联合印发了《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对认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全省90多个县(市、区)成立了以党委组织部牵头,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社、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村能源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抓总,多部门参与,各乡镇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精心制定标准,为人才认定提供科学参考。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定认定标准是关键。为此,我们派出了4个调研组,分赴山区、丘陵、平原等不同区域的典型县、市开展专题调研,围绕农村实用人才评判标准、评价维度等,认真听取基层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技术人员、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此外,还组织农业各行业的专家,围绕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认定标准制定,召开了研究论证会议;采取以县为主的原则,明确各县、市政府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主体,在参照全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统筹各行业、部门制定本地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

严格认定程序,确保认定工作的规范性。各地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会同乡镇管理人员进村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源调查,为符合条件的对象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并组织填写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表。各行业专家对建档对象进行集中评议,提出拟入库管理人员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评议。统一建档入库,由农业部门牵头,对各行业、部门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录入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以县(市、区)政府名义颁发农村实用人才登记证书,并实行动态管理和配套支持。

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人才由“训”到“育”的转型。我们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和培养有机结合,将已登记入库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各类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并提出了“锁定对象、系统培训、政策扶持、跟踪指导”的培育思路。组织各行业的专家对参训学员进行长期的跟踪指导,并出台专门政策进行扶持。宜都、京山等20多个县市,均出台了针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扶持政策。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跟踪指导和政策扶持,有效地提升了农业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推动了人才由“训”到“育”的全面转型。

湖北省农业厅

陕西:构建农村人才扶持体系

近年来,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加快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养得起”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陕西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紧紧围绕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构建农村人才队伍扶持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部署,做好扶持政策设计。制定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任务、建设原则和保障措施。省农业厅组织启动了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在西安、商洛等4个整市和全省78个农业县区开展培育工作。省财政在新增财力中安排400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资金,各市、县、区政府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产业的扶持力度。省教育厅、农业厅联合制定下发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职业农民参加中职系统教育弹性学习形式、课程设置类型、学分认定办法等内容。启动了12个县级标准化农广校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网站建设、职业农民师资培训等工作,全方位支持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厅列支1000万元,在10个市开展对持有高、中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人员的创业扶持。开展农业产业项目的职业准入制度试点,通过财政贴息补贴,调动金融部门对职业农民的支持。

督导落实,推进扶持政策延伸。农业厅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推进工作方案》,突出了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帮扶指导、政策扶持4大工作环节;制定了《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暂行办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评试行办法》两个规范性文件,明确了资格认定流程。指导扶持政策创新,比如西安市作为整市推进试点,开启金融支持通道,探索开展职业农民信用担保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完善职业农民社会保险,鼓励职业农民以个体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由市或县财政给予一定比例补贴。千阳县制定了《千阳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及年度考核办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民土专家、职业农民、实用技术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凤翔、城固、平利等县区出台了职业农民投资创办农业项目担保贷款政策,根据项目规模可享受10~3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还有一些县设立培训专项资金,用于职业农民免费培训。截至目前,已有46个县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作为农业厅目标任务考核指标之一。安康市委、市政府率先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市农业局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市农业局将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对各县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

12.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工作开展 篇十二

会议指出, 农村实用人才是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 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定工作要尊重农村实用人才成长规律, 适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需要, 各试点县市要在积极借鉴已有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围绕产业, 抓住重点, 逐步推进, 探索形成符合实际的认定模式。

热点聚焦

我国暂停所有新、澳奶粉进口

上一篇:试论反腐倡廉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下一篇:饲料厂安全生产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