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精选4篇)
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 篇一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学习目标:
①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②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取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习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的复杂数字概念主方法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课文正文和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题目。
填空:
①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 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②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③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1、 合作探究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3、课堂检测
选择题:
(1)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本草纲木》 d、《天工开物》
(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 ②《水经注》 ③《齐民要术》 ④《论衡》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 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
(2)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 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 ⑤编写成《缀术》一书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列表题:
人物
生活时代
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2.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 篇二
1.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难点:书法、绘画艺术。
3.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标签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回顾:哪位同学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学生回答: 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艺术家用他们的所长反映着那段历史、记录着那段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学案导学,分组导学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案。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分组导学.(1)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王羲之,是东晋时最著名的书法家,也是我国历史上书法艺坛的巨星,后世称为“书圣”。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书法代表作有《兰亭序》。《兰亭序》人称天下第一行书。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介绍王羲之,朝代,生平,艺术特点,代表作,历史地位等,成功经验等。优胜者加分.自古书画不分家,魏晋南北时期书法艺术百花争艳,绘画艺术上也是俊才辈出,最著名的当推东晋的顾恺之。至今留传下来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列女图》三件。
顾恺之的作品在绘画技巧上主要是运用流畅绵长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人物栩栩如生,布局严密。(2)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
佛教自西汉末年开始由古印度传入我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长期战乱和各族统治者的残暴而使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范缜,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论思想家。508年,范缜写出《神灭论》,范缜《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神灭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精神和肉体是互相结合着的。有了肉体,才有精神;肉体死亡了,精神也随之消失。《神灭论》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3)辉煌的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包含石雕、壁画和塑像,它起源于古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最著名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中国和印度佛教艺术的融合,是中外艺术结合的结晶,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遗产。
三、小结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文化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成就辉煌。这些文化成就在我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护专家,你打算如何使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永葆艺术魅力。
课堂小结 石窟艺术的大部分内容和统治者开凿的意图,虽是要宣扬宗教迷信,但它们却是古代艺术家和劳动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
课后习题
你认为王羲之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板书
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3.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活动,在教学中“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并且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学习及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王羲之、顾恺之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通过对“辉煌的石窟艺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石窟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精华,其成就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从而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树立起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教学重点】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教学难点】书法、绘画艺术以及其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法,表演法,归纳法,讲述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文房四宝,学生书法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了解到当时我国的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当时有三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他们是谁?他们的主要成就及代表作是什么?(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将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辉煌的艺术和思想成就。(板书)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二)【新课讲解】 师:同学们,(把文房四宝摆出直接问)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他们是做什么用的? 现在书法早已成为一门艺术。那么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什么时候?好,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4页,迅速看第一自然段内容,看完后告诉我答案。生:看书并回答(东汉末年)
(板)
一、大放光彩书画艺术(书法字体的变化)
师: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开始发生变化。提问:那么书法的字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由于书法字体的流行,创造出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当时集书法之大成者就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板)1.王羲之和《兰亭序》
在了解王羲之之前,我想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小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的过程中要思考这个小品讲的是什么?好,下面有请曹丰,王冕,胡月容同学上场。(生表演„„)让我们对他们的精彩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看完了他们的精彩表演,请大家回答我刚才提出的问题。提问(课件):他们表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羲之为什么要换白鹅呢?
从王羲之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
(请前后桌的同学进行讨论,分组讨论2分钟)(学生活动„„)总结:刚才几位同学总结的都很好。正是由于王羲之的这些精神才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知名的大书法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王羲之的优秀品质)
过渡:讲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想了解王羲之吧,请看,这就是王羲之,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把图片旁边的解说词读一下。生:朗读„„ 师: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性是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请看这就是兰的摹本。说到兰亭序,我想起一个故事。大家听说过曲水流觞的故事吗?原来,东晋有一个风俗,每年阴历的三月初三,人们都要到水边嬉戏,以扫除身上的不祥。人们用漆制的酒杯,盛上酒,放在水上,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永和9年的这一天,王羲之与好友来到兰亭,王羲之就是在这种情境中写下了不朽的名篇《兰亭序》。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欣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请大家看局部图(多媒体展示并简单讲解)学生活动:在欣赏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之后,不由地产生一种美感,同时也产生了想写一笔好字的愿望。有幸的是,我班上也有几位小书法家,下面我们就请这几位同学上台来,把你们的书法作品展示给大家。
生:展示并让说自己的书法与王羲之书法的差异。
提问:看完了兰以及几位小书法家的作品,通过比较结合课本,大家能不能总结出王羲之书法的特点? 生:„„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书法艺术大放光彩,绘画艺术同样令人叫绝。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大画家顾恺之。(板)2.顾恺之的绘画
大家一定非常想一睹他的风采,请看,这就是顾恺之,再请一位同学把顾的简介给大家读一下。生:(根据多媒体内容介绍„„)
提问:现在请大家迅速把书翻到115页,看大字部分,回答问题:顾恺之的绘画题材,绘画特色和代表作分别是什么? 生:看书并总结„„
对顾有了大概了解之后,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课件展示)师:《女史箴图》是以西晋著名文学家张华作的《女史箴》为题材画制的。女史,是宫廷中侍奉皇后左右、专门记载言行和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制度的女官。箴是规劝、告诫的意思。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画面中间是一位丰采奕奕的贵族妇女正在对镜梳妆,左边的侍女在为贵族妇女梳理发髻。在她的面前,铜镜放在一特制的镜架上,旁边摆着长、圆不同的梳妆盒。画面右边还有一贵族妇女,正左手持镜右手整理并欣赏自己的发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堪称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顾恺之的另一代表作是《洛神赋图》,它是根据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而创作的。说起曹植,大家一定听过著名的七步诗吧。(学生一起背诗)曹植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他曾与哥哥曹丕一直跟随曹操大破袁绍时,得到一位邈若天仙的甄氏女子,曹植非常喜爱甄氏,但曹操却她许配给了曹丕。若干年后,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恋之情。便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赋中抒发曹植在爱情生活中的感伤情绪。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了《洛神赋图》。这幅图主要描绘的是曹植和仆从们在归途中的场景。当时正是黄昏时节,他们停歇在洛水河边。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丽的洛神。于是他和洛神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衷情和遗恨。待洛神离去,只剩懊恼思慕的曹植,坐着一叶轻舟,浮在洛水上不肯离去。回到岸上,曹植沮丧而又依恋地乘上四马盖车,怅惘地返回自己的封地。画中顾恺之巧妙地把诗人的幻想在造型艺术上加以形象化,例如;洛神曾多次出现在水面上,衣带飘飘,动态委婉从容。更添加了画卷的神话梦幻色彩。
过渡:刚才在讲到顾恺之绘画题材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了山水人物,还包括佛教故事,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生:当时佛教盛行)(板)
二、佛教的盛行和《神灭论》(范缜和《神》)师:为什么此时佛教会盛行起来呢? 生答:„„
师:佛教兴盛的表现有哪些? 生:„„
总结:这样,佛教不仅没有解脱人民的苦难,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于是,不断有人站出来反佛,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朝的思想家范缜。他写的《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欺骗人民的事实,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他认为„„《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过渡:佛教的传入,也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两大石窟。
(板)
三、辉煌的石窟艺术
(课件)展示两大石窟,由学生读。
提问:在看这些艺术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生:(在老师引导下回答)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辛勤劳动。提问:我们怎样对待石窟的宗教内容和艺术形式? 生:„„
师总结: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石窟艺术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体现,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树立正确的文物古迹观,养成文物保护的良好意识。
学生活动:假如我们是一旅游团,走进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长廊,哪位同学愿意当导游,把魏晋升南北朝的艺术给我们作一个简单介绍。(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导游介绍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
小结:同学们,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又重新欣赏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成就,它们既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为了使同学们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我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对本节课进行一下小结。堂课练习
4.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 篇四
孙香玉
【课标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和农历。【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等基本史实。
2.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与文化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能从历史优秀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教学重难点】 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讨论法
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开门见山,直接解读课题来了解本课学习内容。方法指导一:
第1问的知识有点零散,而且内容有点多,注意提醒学生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方法指导二:
本课讲了两个人物和他们的贡献,可让学生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表”,将二人的成就分类归纳,培养学生的制表能力,让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有一个整体把握。方法指导三:
可采取颁奖典礼或人物访谈的节目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导入新课:2017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和金口镇海水稻稻作改良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袁隆平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海水稻试种、推广成功后按照每亩盐碱地产值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中国人!这不仅对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巨大甚至将深刻改变人类的命运。
而在我们潍坊,也有一位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那么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特殊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学完这一课,我们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自主阅读课本P90~91内容,完成第1题。1.贾思勰的代表作是哪一部书?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 贾思勰的代表作是《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模块二 科学家祖冲之
自主阅读课本P91~92内容,完成第2题。
1.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成就。那么,他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哪些贡献呢?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1)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他设计制造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磨面;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2)注意学习前人成就而不盲从,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实践,祖冲之具有耐心细致、勤奋刻苦的品质。
知识模块三 书法、绘画与雕塑
自主阅读课本P92~95内容,完成第3~5题。
3.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地位如何?为什么称王羲之为“书圣”?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他特别擅写行书、草书,人们赞美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的书法造诣很深,后人尊称他为“书圣”。4.东晋最伟大的画家是哪位?他的作品有哪些?代表作有什么特点?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作品特点: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5.石窟艺术的代表有哪些?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的大融合,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2)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经济得到了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3)外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了它的文化的内涵。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前提。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说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从科学家、生活朝代、主要成就、历史意义着手)【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内容:
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二.祖冲之和圆周率 1.祖冲之
2.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三.书法、绘画
1.书法:王羲之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绘画:顾恺之
3.辉煌的雕塑艺术: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数的科学家是(B)A.贾思勰 B.祖冲之C.郦道元
D.蔡伦
2.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B)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3.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D)A.钟繇
B.胡昭C.王夫之
D.王羲之
4.“文章博洽,为儒者宗。水经有注,禹贡同功。”你认为这句话是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D)A.祖冲之
B.刘歆C.刘徽
D.郦道元
5.河南洛阳牡丹花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柔而不媚,被誉为“国色天香”。你到洛阳除了赏花外,还可以参观(B)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C.秦陵兵马俑
【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学案】推荐阅读: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发展08-29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06-27
汉魏晋诗三首学案09-11
关于“魏晋风度”的经典总结11-02
浅谈魏晋风度的美学意蕴10-13
《汉魏晋诗》教案11-03
《南北气温的差异》教学案例汇总01-08
美国南北战争 教案01-10
小学数学《东西南北》教学反思01-12
小年是哪一天,南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