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2024-06-13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共12篇)

1.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一

关于加强大货车超载治理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货车朝着更大吨位的方向发展,而且超载现象严重,有些车辆超载甚至高达400%以上,很多车货总重达到100余吨以上,严重危及道路交通安全和公路桥梁安全。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大排查、大教育、大整治”货车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笔者认为公安交警部门应以为契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配合,确保大货车超载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大货车超载现状及危害

一是严重超载触目惊心。进入我市的大货车超载最严重的主要是运输工业用煤和建筑砂石料的翻斗车。这些前四后八的三桥翻斗车核载约12吨左右,运输石料和煤时载55吨左右,运输黄砂时载65吨左右,加上自重17、18吨后,总重达80多吨。大型牵引车核载约20吨,拖煤时一般车货总重达100多吨。

二是严重危及道路行车安全。超载会大大降低汽车制动性能,使制动距离增加,使制动稳定性变差、从而导致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下降。超载大货车驾驶人普遍反映“刹车只是个概念,仅有点减速作用”。同时,个别大货车驾驶人还因其车辆大且坚固,无视其他车辆和行人安全,横冲直撞,形成更加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目前我国货车保有量达1900余万辆,占机动车保有量总数的7.8%,但货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却约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28%。从我市来看,现有中重型货车2430辆,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4%,但与之有关的事故超过事故总数的四分之一。

三是严重危及公路桥梁安全。大货车超载不仅破坏路况,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运行,增加道路维护费用,而且由于其荷载量远远超过了公路桥梁的设计承受荷载,使得桥梁破损加快,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桥梁垮塌事故多起。我市是典型的水网湖区,国道、省道和县道桥梁多达60余座,建造时间长短不一,安全状况堪忧。据我市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 ++++河大桥现在限载26吨(限总重而不是轴重,下同)、+++++桥限载15吨,+++++大桥限载20吨、++++大桥限载20吨。有的桥梁空载大货车都不应通过,而大货车仍在严重超载通行,桥梁安全事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二、治理大货车超载的难度

一是执法条件不具备。按照法律要求,对超载违法需称重才能认定,且必须卸载纠正违法后才能放行。但我市交通路政部门现在仅在+++省道设立+++治超站。而交警部门既缺乏称重设备,又无场地纠正违法,不敢贸然执法。

二是利益集团干扰大。现在个体小型货车逐步退出砂石和煤的运输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大型车辆、运输公司集约化经营,市场逐渐趋于垄断。交通、公安部门等职能部门治超时,利益集团就以拒绝运送货物向企业施压,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职能部门因怕承担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责任而不敢大胆管理,进而形成了超载、不敢管理、更严重超载的恶性循环。

三是超载驾驶人拒绝服从管理。为了逃避检查,车主、驾驶人由过去趁交通民警和治超人员吃饭或者换班时伺机通行,演变为聚集车辆集体冲卡,拒绝接受管理。执法人员以及行驶在公路上的其他社会车辆、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受到了冲卡大货车的严重威胁。

三、加强大货车超载治理的建议

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577号),要求各地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原则,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加大治超工作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桥梁垮塌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一是建立“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治超工作机制。成立由市政府牵头,交通、公安、工信、工商、质监、安监、纠风办、文明办等部门参与的治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治超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治超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治超站点建设。交通部门要按照国家要求,完成全市治超站治超管理系统建设。我市工业用煤和建筑砂石料主要经219和247省道从荆门、石首和监利方向运入,要在219省道张金、247省道渔洋增设治超站点。三是实行路面联合执法。交通、公安部门要以治超检测站点为依托,加大对超限超载车辆打击力度。凡超限运输的,一律交由交通运输部门依法处罚;凡超载运输未达到超限标准的,一律由公安交管部门依法处罚。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载驾驶人,公安交管部门要严格落实记分制度,累积超过12分的,要严格依法扣留驾驶证。对超限超载车辆,要责令并监督违法行为人采取卸载、分装等措施,消除违法行为。对聚众闹事、强行闯关、蓄意占道和以暴力手段抗法的,公安部门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从严规范超限超载行政许可。禁止车货总质量超过55吨(含)以上的车辆行驶本市区域道路,确需上路行驶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交通部门要做好车货总质量及承运车型的审核、沿线公路技术状况的勘查、桥梁承载能力的核准,确保公路、桥梁安全。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主体要在农村公路的重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设置规范的限载、限高、限宽警示标志和限行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农村公路。

五是加强对货物运输装载源头单位的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对我市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全面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加大货运源头治超投入力度,强化货运源头派驻、巡查等措施,切实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上路。对货运源头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纵容或允许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上路行驶的,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同时,公安、交通部门要协调相邻的荆门、荆州等市县交通、公安部门加强对货运站场源头管理和对潜江籍大货车的路面控管。

六是加强对治超工作的宣传。交通、公安部门要加大对货运超载危害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教育广大车主及驾驶人正确对待,守法运输;市纠风办在加大督导检查的同时,要向社会各界特别企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市文明办要组织电视、电台、报社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货车超载的危害性、典型案例和职能部门工作措施,努力为治超工作营造社会理解、群众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九日

2.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二

1 加大宣传力度

广辟渠道, 加大宣传, 让养殖户树立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意识形态, 从源头上减少以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使养殖户的法律和环保意识加强, 更科学和合理地进行养殖。

2 严格“三区规划”

按照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对养殖业进行规范, 加强整治, 从严把关, 对现有的养猪场进行清理整顿, 规范养殖行为。对禁养区内的养殖行为, 政府要以强硬态度进行停养, 并搬迁。对限养区的养殖行为, 要合理引导, 加以规范, 强化治污, 对可养区的养殖行为, 重点治污。

3 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

新建的养殖场, 必须做到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 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 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才可生产。现存的养殖场, 要以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项目带动, 新建或改造无害化处理设施。积极推广科学养殖场环保模式, 做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 净道与污道分开。设置畜禽废渣的储存设施和场所, 建设干湿分离、雨污分离、三级沉淀、厌氧发酵、生猪净化等粪污处理设施, 要新建厌氧发酵池、雨污分离栏舍, 鼓励发展零排放生态发酵床模式养猪。

4 加强监管

坚持采取官方兽医分片包干、挂点联系制度, 督促指导养殖场 (户) 的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工作, 协助解决养殖户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对不落实整改措施, 直接造成污染群众反应强烈的养户如是公司加农户的, 采取停供猪苗, 不得生产。如是自繁自养的, 务必停产整改。

5 推广生态养猪模式

3.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目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农村环境的污染治理问题十分严峻,刻不容缓。因此,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原农村美好生态环境,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大重点,也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有效举措。

1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农村地区的居民环境污染治理意识比较淡薄,特别是在部分山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不少群众对这一问题普遍不予重视,生活习惯在短时期内难以更改,自主性参与环境污染治理意识较差[1]。其次,家畜家禽养殖较多,污染比较严重,一些农村地区在养殖家畜家禽时,直接将养殖产生的废水排放到沟渠中,严重污染生活环境,并且导致水体加剧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黑臭的情况。再次,村容村貌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部分集镇与村庄结合部环境比较差,并且问题严重[2]。在农村中,普遍存在垃圾站内的垃圾没有及时清理,道路两侧存在大量的垃圾和废品等问题,这些都是由于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不到位所致。最后,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大部分乡镇资金有限,财力薄弱,长效运营经费难以维持,影响环境污染治理的顺利开展与执行[3]。

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

2.1 政府部门需要做好表率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其重视程度,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而政府部门就需要做好表率工作,起带头作用,特别是基层部门需要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要集中精力,进行专门保护与管理。为此,可以成立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小组,然后由政府分管领导组织,以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为主,建设、经贸、工商、计划和财政等部门互相配合,在领导部门下,成立专门办公室,负责调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具体情况和具体现状,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长效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开展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并且这一重点工作要实施地方政府领导责任制,并且与其政绩挂钩,增强落实力度,有效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2.2 要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可运用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的方法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培训或辅导活动,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环境保护意识的指导与培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进行宣传,如电台、广播和报纸等,大力向农村居民宣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环保意识与生活方式。同时,加强对农民科普培训与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地方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资金,不仅需要人力支持,还需要一定的物力与财力支持。所以,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增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设施的构建与完善,并且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与技术。同时,各地地方政府需要将环境保护纳入财政预算的刚性支出内容,并根据需求适时调整或增加投入,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经费支持,建立和完善必要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对于农村生活环境中垃圾的收集与统一处理要全面贯彻实施与落实,有效开展农村废水的治理,解决家畜、家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另外,要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使用,不断完善企业、社会和政府的投资融资机制,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从根本上保证环保基础设施的构建与完善,并且保证其有效使用和运行,全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

2.4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制定

要想全面解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在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时,由于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较为特殊,比较复杂,在治理过程中状况比较多,纯粹的环境保护专项治理无法从根据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农村环境污染并入法律法规频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法可用。

3 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的系统性工程,而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并且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联起手来,共同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广大农村居民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活与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臧延云,吕志敏. 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239.

[2]李鹏晓.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策略与治理体系构建分析[J].科技传播,2014(17):93,89.

[3]胡敬.环境公平视野下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商,2013(18):390-391.

4.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四

经济发展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当今政府尤其作为直面广大农村居民的基层政府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真正做到了“氛围浓、亮点多、效果好”,现结合白沙经验,对如何做好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作出如下思考。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全乡辖1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2.1万人口,面积60.4平方公里,农民以种植水稻和生猪饲养为主要经济来源,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居民沿袭传统的生活模式,缺乏基本的环保意识,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堆积、生活污水随便排放的现象比较普遍,且大多为塑料制品、电器设备、塑料包装等不可降解垃圾,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二)作物秸秆污染。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50%以上已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已成为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公害。

(三)畜禽养殖污染。

农村规模养殖场普遍缺少标准化的粪便污染处理设施,养殖场粪便、污水的直接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造成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和环境污染,夏季蚊蝇滋生,恶臭难闻,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四)农村面源污染。

近年来农村种植、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居民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

受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普遍不高,养成了滥用化肥和农药、随意丢弃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直排等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村居民身上根深蒂固,因而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二)农村环保设施使用不到位。

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来,长沙县拨付专项资金进行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各乡镇均建设了大量的垃圾池,发放垃圾桶,建立垃圾压缩站等环保设施。但经笔者调查发现,多数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设轻管理,造成垃圾池残全不全、垃圾桶丢失、垃圾不入箱、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严重;农户对配备的垃圾桶弃而不用或者挪作它用;垃圾运输车因缺乏专业驾驶员而搁置;部分小垃圾池因不实用而闲置,造成垃圾设施的有效使用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效果。

三、对策与思考

(一)让政府号召成为农村居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宣传栏、广播、公开信等方式对环保知识的宣传仅仅只能使农村居民的环保观念局限于政府的号召,要使农村居民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必须让这种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一是要增强农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借助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教育系统、开办国学班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教育,用这种农村居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让他们懂得健康与小康、发展与发病、致富与致癌、生存与生活、日子好过与好日子的关系,让农村居民明确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德,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向农村居民倡导“人人多一份责任,家家更整洁干净”的理念,引导农村居民自觉参与环境治理,形成一种“人人讲环保,家家争先进”的新气象。二是要树立工作典型。通过广泛开展各类环保活动,充分发挥青年、妇女以及儿童等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工作典型,以典型的力量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动员、清洁家园”的良好氛围。白沙乡先后开展的“好习惯伴我成长”、“半边天当家”、“青年先行”等“清洁家园”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妇女以及青年干部三种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将锡福村环境治理的先进经验向全乡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要营造一个氛围。乡镇可采取农村环境治理现场月交流会、月评比会的形式;村(社区)可采取“组月评、村季评、半年一小结,年终大总评”的形式,使环境治理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同时对工作典型,先进分子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新局面。

(二)让农村环境治理带动生态产业发展。

畜禽养殖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存在经济与环境的两难选择,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仍举步维艰,随时都有反弹可能,个别农户甚至还存在直排现象。对于以上情况,要在科学划定养殖区、禁养区、限养区,严格落实限养转产与禁、限养政策,大力推广干湿分离等养殖污染处理方式的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退出养殖,投身绿色生态产业。政府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给予项目资金、土地审批以及农业技术方面的优惠,鼓励养殖户积极投身生态产业发展;村(社区)可采取党群合作共建的方式,建立形式各样的生态产业合作社,吸引养殖户参与,消除他们的市场风险。白沙乡锡福村以经济最为落后的罗王寨组作为试点,以党群共建的方式,吸引养殖户投身生态产业发展,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了群众致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让农村环境治理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五

基层科技工作是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科技进步与创新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动力。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科技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各级领导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科技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1.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到基层,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民生问题,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竞争力,建设创新型乌鲁木齐的内在要求。

3.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强化科技支撑引领能力,解决目前我市基层科技工作中存在的科技管理机构编制短缺、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薄弱、专业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迫切要求。

二.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科技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对基层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一是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到区县进行调研,了解基层科技现状与需求,指导、帮助基层理清科技发展思路和重点,协调解决科技问题。二是健全市科技局与区县科技会商机制。通过会商,明确基层科技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凝练相关的重大项目,集成市、区县科技资源,共同支持解决基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三是加大对基层科技项目的支持。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中确定一定的比例倾斜支持基层科技项目,项目申报指南要体现基层科技需求,项目评审要吸收基层专家参加。对基层特殊的科技需求,可采取定向支持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引导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到基层进行技术服务与辅导,在国家和自治区等科技项目推荐申报中,应明确服务基层的项目内容、实施地点、考核指标和经费分配额度。四是加大对基层科技成果的奖励。积极支持基层优秀科技成果申报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进步奖。五是鼓励和支持基层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支持并辅导基层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鼓励和引导与邻边地州和省市地区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

2.各区县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树立和强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建立区县主要领导抓科技的工作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本区县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促进本地区科技进步;增强和完善科技管理工作机构与职能,壮大科技管理队伍;提高科技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3.推进科技进步考核与“创先”,开展创新型区县建设试点工作。强化全国及自治区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与“创先”工作,加强我市区县参加全国科技进步考核、自治区科技兴新先进县(市、区)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先进乡镇(街道)创建的工作力度,全面实施地方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提高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抓科技进步的意识和工作力度,推动区县增强和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加大科技投入,规范科技管理,提高区县科技进步的总体效果。同时,借鉴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选择若干创新基础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实力强、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区县,开展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试点工作。开展体制、机制、投入、人才、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创新,探索基层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模式,为建设创新型乌鲁木齐奠定基础。

6.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六

一、加大税法宣传教育的力度。一是针对性加强此类服务业税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使得纳税人在经营过程中能自觉开具发票并如实申报纳税。二是在宣传税收法规的同时,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从普及地税发票知识入手,通过多渠道的宣传,让消费者懂得发票是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合法凭证,是堵塞税收漏洞,维护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进而培养消费者索票维权的意识。

二、加大有奖发票的推行力度。作为对消费者索票维权的奖励,在服务业中积极推行有奖发票,并提高发票的中奖面,使得发票像“彩票”一样,从而有效调动消费者主动索要发票的积极性。

7.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七

北格镇历来是太原市的农业生产大镇,2013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5.8万余亩,种植品种主要以玉米为主,小麦、高粱、复播豆类等为辅,仅玉米种植面积就达5.76万余亩。玉米的大规模种植势必会带来秋收后秸秆的处理问题,多年来,北格镇一直将秸秆的综合利用与还田作为秋季农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效果仍未达到理想状态,焚烧秸秆的现象依然存在,“只堵不疏”显然达不到秸秆禁烧的目的。同时还影响了大气环境。

我镇秋后秸秆的处理主要有4个途径:一是作为饲草出售;二是进行粉碎还田;三是进行焚烧处理;四是其它途径进行处理。在2013年,我们粗略摸底秋后站立秸秆近2万亩,约占种植玉米面积的36%。

我们分析认为,农民焚烧秸秆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行秸秆粉碎还田需要农民个人出钱雇佣农机进行作业,花费较大,农民不情愿;二是农民的农技水平还达不到,认为一把火既省事又省钱,还考虑不到污染大气的层面,环保意识较差,眼前利益为重的小农意识依然存在。

基于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是明确责任,齐抓共管。农业、农机、财政、环保、科技、公安、宣传等多部门联合起来,明确职责,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农民树立秸秆也是资源、搞好秸秆经济也能增收的新观念,发现焚烧秸秆的现象,及时进行披露、暴光,创造一个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形成社会共识。

二是加强工作领导,将秸秆综合利用与还田工作和秸秆禁烧工作结合起来,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经费、人员、车辆等,制定奖惩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的组织实施网络和长效机制。

三是完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机械化秸秆还田补贴、青贮补贴和其他利用方式的财政补贴,逐步引导农民自觉利用秸秆。

8.关于加强控制企业环境污染的建议 篇八

提案人:姚学良

案由:关于加强控制企业污染环境的建议

建议处理部门: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工信委等部门

提案内容:

随着百色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环境的诉求越发突出,统筹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新时期下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由环境污染引起的矛盾纠纷已呈上升趋势,更加体现出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赖以生存的环境,保证高标准的生活环境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企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经济进步的同时,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了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企业是污染物排放的主体,承担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社会责任。

现阶段,我市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仍是以粗放型的方式发展,资源消耗较大,环保设施不全或运行不正常;环保资金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为追求高额利润,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大型国有企业未能充分履行社会职责,对环保的关注不积极、不重视,屡次造成突发环境污 染,并引起相关的社会矛盾。因此,加强控制企业环境污染已刻不容缓,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下提出几点建议:

一、督促企业严格遵循环保法律法规,切实履行社会职责。我市绝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产能落后、污染严重,普遍呈淘汰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企业必须严格遵循环保法律法规,依法生产,杜绝违法排污;同时,大型国有企业要以人为本,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忧,充分履行社会责任。

二、强化项目审批制度,严惩“未批先建”。百色作为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招商引资成为我市工业发展、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做好企业项目的审批工作,必须严格审核、严格把关。这不仅有利于区域环保监管治理,更有利于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未批先建”的项目,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严惩不贷。

三、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和环境监测工作。地方环保部门要吸取近期紫金矿业、曲靖铬渣、浙江血铅等环境污染事件的教训,进一步加大检查频次,突出检查重点,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发现环境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进一步规范和强化环境监测工作,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企业只为一时利益,忽视环境的承载量,将生产产生的污染物未经有效处 理即排放,充分显现出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企业应重视污染物的治理,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淘汰落后环保治理工艺及设施。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对环保认识、重视程度不足的,要不定期地进行宣传教育,全面提高企业环保防治结合的质量。

(联系电话:)

9.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九

——以浙江省永康市西溪镇为例

前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大量政策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农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在这个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生产以及乡镇企业日益蓬勃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如今建设环保型社会的大前提下,如果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保护农村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的,特别是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环境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基础。因此,我在暑假期间,以浙江省永康市西溪镇为调查地点,展开一次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与治理对策的调查。摘要:„„只有按照生态学思想,合理利用空间,建立科学的新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新农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才能真正创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危害;防治措施

正文:

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污染现象有很多,造成这种污染的原因也有很多,秸秆焚烧,家畜饲养以及农药使用等等。下面对于这些问题展开具体论述:

一. 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染现象。

1.农业生产造成的面源污染相当严重。为了提高土地产量,农药和化肥应运而生。据相关

资料显示,目前在西溪镇,按照耕地面积计算,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纯达40千克/亩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过量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设定的安全上限(15千克/亩)。每年农药施用量也极高。由于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局限性,化肥、农药的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土壤造成水体的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甚至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各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物也严重超标。

2.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农村聚居点的规划和农村基础设施明显落

后于群众生活需要,人畜粪便很少回田,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沟渠。经调查,目前每年西溪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达900万吨以上,绝大部分直接排入河道,水环境污染直接威胁了灌溉农业和水产渔业。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已有过去易自腐烂的菜叶、瓜皮等发展为塑料袋、碎玻璃、建筑垃圾和腐烂植物的混合物,不可降解的成分大量增加。露天堆放的垃圾既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卫生防疫,又成为新的疾病传染源。垃圾基本无收集和处理系统,随意弃置的现象非常普遍。未经处理的垃圾被雨水冲入河道,又再次污染了河水,导致水污染加剧。

3.乡镇企业的发展没有相应的环保设备。诸如造纸厂,农药化肥工厂缺少污水处理装置直

接排出废气废水,各种重金属元素超标,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污染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加上乡镇企业领域中的建材、冶金等部分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普遍增长较快,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尽管这些行业的增速因宏观调控而有所下降,但仍处在相对高位。加工制造业增速最高的分别是选矿业和黑色金属冶炼,而低污染、低能耗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环境和资源压力很大。

二. 导致农村建设污染的原因。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各种现代化农村的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各种新房新社区如雨

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配套的基础设施普遍缺少,大部分新农村建设忽略了地位的协调,加上人畜粪便,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极容易造成人居环境污染。

2.用于环境保护的财政支出太少。对比城乡环境污染的治理,可以明显看出资金比例明显

不协调。长期以来,各地政府都把资金投入到工业城市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忽视了农村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导致农村从政府财政中几乎得不到治理污染和环境管理的资金,再加上生产力落后,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很容易形成了一种环境污染的恶性循环。

3.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落后,环保意识薄弱。农民普遍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对于各种农药化

肥以及难降解塑料薄膜等等的使用没有限度,随意的焚烧秸秆,倾倒垃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难以进行。

4.乡镇政府采取的环境保护工作不到位。乡镇一级环保管理人员多为空白或虚设,村级组

织对农民的号召力非常有限,很多地方出现农村公共环境无人管的现象,农村地区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基本是空白,农村环境问题难以得到准确及时的反映,上级部门很难采取治理措施。

三. 解决农村污染问题的方法。新农村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搞好新农村建设,前提是搞好生态建设,特别是生态脆弱的地区,改变农村生态状况,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生产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应从光、气、水、田、土、林、路等方面促进农村生产的持续发展。通过开展太阳能开发利用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工程、改水工程、标准化农田建设工程、生态林建设工程和“村村通”建设工程,以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并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雨养农业”、“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保护性耕作方式”等有效农业生产模式。

2.推进农村节能减排

在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上,宣传和推广一批行之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沼肥使用、生物处理禽畜粪便、农村节能保护环境等技术。加强建设交通、电力、水利、土地、牧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工作机制和产业发展安排,从而形成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体系完整的新农村建设政策体系,有力地推动新农村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3。实施农村安居工程。采取旧村改造、集中建村、生态移民、消灭“空壳村”和迁移居户等方式,积极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对现有砖瓦房进行改造,加快农村安居工程建设。

4。加强环境保护、文明生活的思想建设。扎实开展文明村镇、信用村、信用户、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创建活动,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搞好个人卫生,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

总结:

10.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十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宁波市镇海区委员会

(八届四次会议)

提 案

提案标题: 关于加强工程车辆综合治理的建议 提案人(团体):姚微琴 郑锋

通讯地址:镇海海关

联系电话:*** 附议人: 审查意见:

提案内容、建议办法:(两项内容分段写,自行添加A4纸)

工程车、土方车成为“马路杀手”,已经成为一大“公害”,工程车、土方车肇事和呼吁整治工程车、“土方车”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最近上海提出要打一场“治理工程车、土方车的人民战争”,可见问题的严重性。工程车肇事的惨剧在镇海也时有发生,2009年5月17日17点左右,工程车撞到路灯杆,6月26日下午16点多,南大街工程车撞死女孩案,让不少路人落泪,8月16日,宁镇公路路林市场路口,一辆重型工程车拦腰撞上了一辆正在转弯的1路公交车,导致公交车上6名乘客受伤……调查分析,超载超速、闯红灯、违反禁令,还有过期破车上路,是目前工程车交通运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工程车“滴、漏、洒”严重,特别是洒落的泥浆不仅影响市容,也成为马路“杀手”。此外工程车本身相对 “高”,且又“大”,技术上也存在隐患。工程车、土方车 “马路杀手”成为一种现象,一种公害,与我们追求的文明和谐社会是不相符的。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加强工程车辆综合治理,遏制这匹“脱缰野马”。

一、加强对工程车综合治理的领导。镇海的老城改造,新城的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建筑工地相继开工。由此工程车、土方车进入城区越来越频繁,存在隐患越来越严重,建议由区政府协调,建立城管、公安、路政等多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合力,提高执法力度。有计划开展联合整治,重点整治,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提出新的监管措施,加强巡逻范围,重点路段实行限速度,限时间,限路段,限重量,划定专行道和禁行道,设置检查点,加强对运行车辆安全性能的抽查,加大对违规车辆的处罚力度,重点整治超载超速,对相关人员及单位进行梳理排摸,查找经常无视交规的惯犯进行严惩。并出台相应的综合整治方案,明确分工,避免政出多门,推诿扯皮。

二、加强对工程车辆违规源头的整治。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控制,要从技术上解决司机观察盲区,工程车往往“高”、“大”,建议尽快出台强制性标准和规定,如加装后视镜、反光镜,探头等辅助性设备,消除硬件死角。引导车主主动加装密闭装置及语音提醒装置,对“滴、漏、洒”的车辆采取安装封闭装置等措施,对过期破车,责令修缮,该报废的坚决予以报废。对工程车的证件、行车路线、行车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对违规车辆实行司机、车队以及工地捆绑扣分制,出了事故,相关的单位都要被追究责任。对事故频发的承运单位,采取相应的惩治措施,直至取消其承运资质。

三、加强行业管理,建立风险承诺金制度,提高准入门槛,从经济上约束,搞好自律。既要抓认识,提高管理层安全意识,抓好全员安全培训教育,预防事故发生,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强有力制度,严格执行,形成长效,此外进行舆论宣传引导,对违规违法行为加强曝光力度,落实宣传设施,营造良好氛围。还可探索建立相应的举报奖励措施。

四、由政府及相关部门投入启动资金,辖区内试用卫星定位系统,实事掌握车况(包括危化品车辆)运行情况,用高科技手段来监控预防事故的发生。

镇建交案复„2010‟43号 B

对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 第141号提案的答复

姚微琴、郑锋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工程车辆综合治理”的提案悉,经与有关协办单位联系,现答复如下:

近几年,由于我区基本建设开发力度加大,工程车、渣土车大量增加,“滴、漏、撒”现象较为严重,违规倾倒渣土现象也经常发生,影响了公路(道路)的整洁,也对公路(道路)安全畅通构成一定的威胁。针对上述情况,按照区政府部署,由建交局、城管局、公安分局共同参与联合执法进行整治,并按照各自管理职责和执法权限,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区建设与交通局负责:

一是由区公管所、区公路路政大队加强联合巡查,加强对工程车、渣土车“滴、漏、撒”和违规倾倒现象的查处。二是抓好源头管理,凡在公路沿线有基本建设工地的出入道口,做好对施工单位监管,工程车、渣土车进入公路前须冲洗干净和不能超载;三是继续与城管局、公安分局共同抓好联合执法,综合治理,以保证我区公路(道路)安全畅通。

区城管局负责:

一是定期开展渣土倾倒夜间集中整治,采取晚上蹲点守候和流动巡查,发现违规运输、倾倒渣土车辆及时进行处罚;二是试行建设工地常态联络机制,由各执法中队事先与施工单位就近段时间施工相关事项进行联络和沟通,保证工地规范施工;三是严把审批关。严格按甬城管[2009]85号文件的要求,把好核准关,维护行政审批严肃性;四是已经开始要求运输单位在渣土车辆上加装卫星定位系统,同时进行车辆密闭改造,改造工作将于近期完成;五是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开展日常整治工作,并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谋求联合执法常态化,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区公安分局: 一是严格按照宁波市渣土管理的办法办理相关手续;二是加强剧毒危险车辆的监管力度,严格车辆的一车一验检验制度,严格通行线路的审批,确保通行安全;三是以物流枢纽港区域和宁波化工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为龙头,加强专用通道的规划建设,规范大型货车及危险品限定区域通行。四是加强交通法规宣传,加大对违规车辆的处罚力度,进一步提高行业管理层和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感谢你们对公路交通工作的支持,并请你们继续关心我们的工作。

二○一○年五月十七日

11.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十一

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管理的通知

发改办地区[2011]73号

有关省、区、市发展改革委:

为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管理

加快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开展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关系到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质的改善,也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将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黄河中上游、松花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及上游、渤海作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积极编制有关规划,着力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并有针对性开展部分次级流域、区域综合治理,为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根据中央检查组、国家审计署和我委稽察办反映的检查情况看,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审批核准把关不严、建设程序和管理不到位、配套资金和政策不落实等问题。为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相关机制,落实工作责任,规范项目管理,促进有关治污项目尽快发挥效益。

二、规范项目审批和申报

(一)加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管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加强项目审批核准管理,规范审批核准流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应由相应资质的工程设计咨询机构编制和评估。在项目审批核准过程中,对于前期工作不到位,建设条件不落实的项目,不得违规审批核准。要加强项目论证工作,避免不切实际地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造成设计能力闲置或建成后无法正常运行。

对于纳入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项目,国家将采取投资补助的方式给予支持,补助项目类型将根据重点流域治污项目的特点和污染物削减的重点予以确定。对于单个项目使用中央投资超过2亿元的,或超过3000万元且占项目总投

资的比例超过50%的,按资本金注入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管理,由我委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单个项目拟安排的投资补助数额超过3000万元的,我委将视情况审核初步设计概算。其他项目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按规定权限组织审批核准。

(二)强化申报项目审核。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申报中央投资项目(以下简称“申报项目”)的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负责。要重点审核项目是否符合有关规划,建设方案(包括建设规模、工艺技术、投资概算等内容)是否合理,建设条件(包括建设用地、筹措资金、招标情况等内容)是否落实,审批核准手续(包括立项、可研、初设、规划、土地、环评等内容)是否完备,并提出明确的审核意见,确保所提供的申报材料(见附件)真实有效。对于申报材料不齐备、未通过审核的项目,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不得上报我委。通过审核的项目,要编制IMO文件进行项目储备。

(三)合理申报中央投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根据项目审核结果,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和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合理申报中央补助投资,向我委报送投资计划或资金申请报告,以及IMO文件。中央投资补助标准是测算补助额度的上限。我委将根据地方申报计划和项目进展情况,并结合中央投资规模和补助标准,在统筹平衡的基础上,安排下达投资计划。各地要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加大对重点流域治污项目投入,对地方资金落实较差的项目,中央将减少补助投资。

(四)严格投资计划管理。我委将根据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的投资计划或资金申请报告,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下达投资计划,其中,中央补助投资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地方资金落实情况,分期分批进行安排。投资计划下达后,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及时组织实施,不得擅自调整投资计划。实施中因特殊情况确需进行调整的,应按规定程序上报我委。

三、加强项目实施管理

(一)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四制”。为规范建设项目管理,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督促项目单位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确保项目有序实施。要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加强实施环节监管。要按照《招投标法》规定,确定招标核准内容,并参与招标审查管理。对于邀请招标、自行招标、部分招标和不招标的项目,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核准。

招标人要按照核准的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和方式开展招标活动,如作出改变应向原审批部门重新办理有关核准手续;对于采用委托招标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应取得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资格;招标过程中严禁出现虚假招标、围标串标和评标不公等情况,要在发出中标通知书后签订合同。要加强项目合同管理,按照招标结果订立书面合同,并严格按照合同推进项目建设,不得转让中标项目,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要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认真填写监理日志,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切实发挥监理作用。

(二)严格项目实施管理。投资计划下达后,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各项手续,抓紧落实开工条件,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要按照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设计工艺等内容组织项目建设;要按照合理工期推进项目实施,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时完成投资计划下达的建设任务。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大变更,投资超概算等问题,项目单位应及时提出调整方案,并按规定程序报原概算审核部门批准。对于建设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发生重大变化的项目,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评估;对于调整概算超过原批复概算10%及以上的项目,可经同级审计部门审计后再进行调整。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要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专户、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滞留、挤占、挪用、截留、浪费中央投资。要严格按照审批的工程概算实施项目,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用于工程建设。对采取BOT等社会化投资方式建设的项目,要分清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主体,明确国有资产归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四)强化项目信息管理。要建立工程建设进展情况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项目单位要按规定将项目进展情况和实施中出现的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当地发展改革部门。经当地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后,报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别于每年6月和12月底将有关情况上报我委。

(五)加强项目验收和后评价管理。项目竣工后,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项目验收,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及时办理国有产权登记移交手续,明确国有产权归属,国有产权持有单位要及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的规章制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及时对项目验收结

果进行审查汇总,每年底向我委报送一次项目完成及验收情况。项目建成运行之后,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可以组织专家或委托有关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对项目质量、建设内容、实施情况、运行情况、投资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开展后评价。受委托开展后评价工作的机构不得参与同一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工作。

四、强化项目组织保障

(一)根据《水污染防治法》和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规划规定,地方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总责,是水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应积极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中央投资作为引导性资金将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应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做好项目的审批、核准、稽察和后评价工作。价格部门要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合理制定收费标准,逐步实现保本微利。节能审查部门要加强项目节能审查,规范审查程序。

(二)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和沟通,积极落实规划任务目标,共同推进项目建设。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做好项目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加强项目运行情况的监管,努力提高运行效率;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合理确定排放标准,加强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确保项目稳定达标排放;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中央投资的拨付和监管;要配合审计部门做好中央投资项目的审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要督促项目单位采取有力措施,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五、完善项目监督检查

(一)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我委将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稽察工作力度。地方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日常稽察工作,督促项目法人单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同时,要配合财政、建设、审计、监察等部门对项目实施进行全方位监督、检查和审计。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项目法人单位进行整改。

(二)完善行政处罚机制。对于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核准手续、擅自简化审批核准程序、提供虚假申报材料、骗取中央补助投资的将暂停受理其投资计划或资金申请报告;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转移、侵占或者挪用建设资金的将暂停资金拨付,已经拨付资金的将收回;对于未经批准擅自提高或者降

低建设标准,改变建设内容,扩大或者缩小投资规模的将暂停或核减中央补助投资;对于地方资金不到位,不能如期完成投资计划的将暂缓下达中央补助投资;对招标管理不规范,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存在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将责令限期整改。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切实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工作,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尽快发挥投资效益。

附件: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投资计划或资金申请报告的附件清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一日

主题词:加强项目管理通知

附件:

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投资计划

或资金申请报告的附件清单

一、新开工项目

(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项目核准文件,文件要明确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其中污水处理项目需分别明确厂区和管网的建设规模和投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概算的项目,还需提供相应概算批复文件;

(二)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如项目不需新征土地,要由当地国土部门出具不需新征土地的证明;如项目用地使用单位发生变化时,需由当地国土部门出具土地变更登记证明或提供变更后的土地使用证);

(三)对于城市规划区域内项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

(四)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五)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和各省节能审查方面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就建设方案是否合理,审批核准手续是否完备,建设条件是否落实等内容提出的项目审核意见;

(七)对于污水处理项目需提供当地污水处理收费文件;垃圾处理项目需提供当地垃圾收费文件;中水回用项目需提供中水回用使用协议;

(八)项目法人单位的企业营业执照;

(九)地方配套资金承诺文件(包括地方财政配套承诺文件、银行贷款承诺文件、企业自筹承诺文件、利用外资协议、BOT协议等);

(十)对于非国有企业,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出具的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委托证明;

(十一)项目名称发生变更,与规划项目名称不一致时,由当地政府出具的项目名称变更证明;

(十二)项目法人单位对投资计划或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十三)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二、续建项目

(一)项目配套资金到位情况;

(二)项目建设实施进度和工程量完成情况;

(三)项目主体土建工程中标文件及合同(主要包括中标通知书及对应工程合同);

(四)项目法人单位对投资计划或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所附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五)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三、除以上材料外,新开工和续建项目还应附以下材料:

(一)项目法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包括单位名称、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利润和环保从业人员数等);

(二)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背景和建设规模、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技术工艺和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12.关于加强我市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 篇十二

三县教育主管部门:

为进一步发挥我市三县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工作的意见》(皖教基〔2011〕8号)精神和市民生办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三县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三县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维护工作,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水平,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3月,市教育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合肥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合教〔2010〕42号),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市辖三县建立765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分3年完成全部配套建设任务。2010年,全市首批建设255个留守儿童之家,其中肥东90个、肥西85个、长丰80个。至2010年12月,我市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检查验收,首批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已全部完成。2011年,我市继续在三县中小学建设255个留守儿童之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我市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体系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扎实工作,在机制建设、领导组织建设、硬件投入、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创造了很多新经验,相继涌现出肥东县“留守小队”、肥西县“代管家长”,长丰县“全关爱、全服务”体系等关爱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妇联陆续在肥东县、肥西县和长丰县召开现场会,合肥经验成为我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亮点。与此同时,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在建设、管理和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项目学校认识不到位,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留守儿童之家仅有省级配套设施,缺乏相应投入;有的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不到位,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仍需加强;有的留守儿童之家使用不到位,利用率不高,日常活动开展不够等。

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规范管理、改进服务、凸显活动、争创特色为重点,强化日常管理,创新活动开展,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家的氛围,促进留守儿童幸福健康成长。

二、强化管理,重在维护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各地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和维护工作

(一)规范设施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设施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维护,保障设施设备完好、功能齐全,提高设施运行效率。

(二)建立财产登记保管制度。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档案,项目资产纳入学校资产进行登记,由学校统一管理,并落实具体管理人员和职责。

(三)做好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各项目学校要妥善保管器材,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防止丢失损坏,保障其功能完好和有效使用。校长为留守儿童之家项目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四)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建设。重点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制度等。

三、开展活动,争创特色

(一)开展德育活动。坚持德育为先,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开展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文艺汇演、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锻炼活动。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的接触面,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和参加其他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要组建一支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四、强化检查,以评促建

(一)强化监督检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我市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和健全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对各项目校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考核结果要在本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并作为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开展评比活动。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在各项目校广泛开展示范留守儿童之家、先进工作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比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通过评比活动,营造关爱氛围,进一步提升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工作水平。

(三)做好工作总结。三县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认真总结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经验,不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

三县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总结性材料,请于2011年9月20日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朱伟红同志处。

电话(传真):3505161,邮箱:jjczwh@126.com。

合肥市教育局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工作的意

见(教民生〔2011〕21号)各县市区教体局:

为切实发挥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改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和关爱留守儿童的水平,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使用养护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规范管理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所作出的重要决策,是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各县市区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养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规范管理、改进服务、提升内涵为重点,强化日常管理,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狠抓常规,注重养护

1、规范设施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设施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日常维护,保障设施设备完好、功能齐全、正常使用,提高设施运行效率。

2、建立财产登记保管制度。各县市区教体局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档案,项目资产纳入学校资产进行登记,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各项目学校要明确具体人员进行管理,强化管理职责。

3、加强设施设备日常维护。各项目学校要妥善保管器材,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发现故障及时维修排除,保障其功能完好和有效使用。校长为留守儿童之家项目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

4、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建设。各项目学校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制度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制度、留守儿 童教育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活动开展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活动制度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信息报送制度等。

三、创新活动,丰富内容

1、开展德育活动。坚持德育为先,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当地各种德育资源,结合重大节庆日、纪念日、传统节日,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主题德育活动,积极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和文明之心。

2、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组织留守儿童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开展读书竞赛、编排文艺节目、练习书法绘画、弘扬传统文化、兴趣小组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等活动,寓教于乐,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3、开展体质锻炼活动。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营养知识等讲座。根据留守儿童不同年龄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促进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开展球类、田径、棋类、趣味体育等体育比赛,培养体育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的接触面,组织留守儿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自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和参加其他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5、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活动。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工作,要强化措施着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把心理疏导与生活关怀、学习辅导、活动引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沟通,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强化监督,总结评比

1、强化监督检查。市教体局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各县市区要建立对辖区内项目学校检查考核制度,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2次。

2、做好工作总结。各县市区对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校园网、简报、宣传栏等载体,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要切实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上一篇:暑假日记350字:房间下一篇:高三化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