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金融办工作计划

2024-11-12

市金融办工作计划(精选8篇)

1.市金融办工作计划 篇一

2018年市金融办工作计划

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情况的变化,使得工作计划变得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市金融办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市金融办工作计划1 2018年我办工作的主要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努力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各项整改工作的落实。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力度。抓好各基金会、城信社债权追收工作,切实做好“平安金融”工作。

三、加强与金融机构联系,推动政银企农合作。充分发挥政、银、企、农纽带作用,构建政银企农相互沟通的良性互动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县中小企业及农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四、积极推进农村普惠金融试点工作。大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努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五、积极推动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

六、加大打击非法集资力度,切实做好挂点村及农村保险推广工作。

七、切实做好县委、县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市金融办工作计划2 2018年,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抓金融、促发展”的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自找差距,自我加压,千方百计扩大资金供应总量,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努力实现社会融资总量超500亿元;贷款新增超150亿元,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1户企业ipo首发上市报会待审;新增3户以上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超30亿元;融资担保公司当年累计贷款担保超35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力抢抓信贷投放。一是向上争规模。加大攻坚力度,领导带队,高位推进,争取更多信贷资源流向滁州。二是以项目为龙头,强化调度协调,保持常态和动态对接,牢牢把握信贷投放主动权。三是加大考核力度。完善信贷投放考核办法,引导银行争先进位、早投放、多投放。

2、积极扩大表外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各类信贷替代工具,加大表外融资力度,扩大对地方经济实际投放量,满足实体经济需求。

3、发挥综合金融优势。鼓励各银行争取总行及旗下多牌照公司优势,加大跨业合作,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工具,发挥“投贷债租证基”优势,组合扩大融资规模。

4、深化域外银行合作。吸引国开行持续扩大全方位金融支持。全面深化与进出口银行融资合作。推进与市外其它商业银行融资合作,重点支持我市成长型、科技型和中小(服装销售工作计划)企业。

1、强力推进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一是点上抓突破。加快开润股份上市进程,力争1月份完成辅导验收,一季度上报证监会待审。力争明光浩淼安防上半年实现“新三板”挂牌;天长秦栏小贷、明光龙利得包装 “新三板”挂牌上半年报会并尽快获批。全力加快开发区金诺实业、天长盛东科技、尚美机械、常青机械等重点企业“新三板”挂牌申报前期工作。二是面上抓带动。下达各县市区推进企业上市和“新三板”挂牌增量指导计划,加强分类指导,提升整体水平。促开发区、天长和南谯等地保持良好态势,继续提升挂牌数量;重点调度来安、全椒、凤阳等地,全力协调推进,尽快实现企业挂牌“零突破”。三是加大梯队培育。加大市政府扶持政策宣传力度;开展挂牌企业案例培训;按季充实后备库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进入省级后备库。

2、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一是提升债券发行量。鼓励和引导全市国有骨干企业和大企业发债。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变化,适时启动滁宁高速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前期准备工作。二是提升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关注交易商协会政策变化,全力推进市城投公司中期票据项目后续20亿元发行工作。全力推进市城投公司8亿元私募中票项目评审进程,力争尽快获准注册。适时启动滁宁高速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工作。三是提升上市公司再融资量。全力加快全柴动力7亿元定向增发在证监会评审进程,力争尽快获准并成功发行。

1、推进现有银行增设分支机构。推动市内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并向县域和乡镇延伸。鼓励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业务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

2、推动村镇银行组建步伐。重点推动琅琊、南谯两区村镇银行的筹建申请及早获银监会批复。鼓励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立足县域、“三农”搞好金融服务。

3、增强微型金融服务功能。推动增资扩股,规范管理,强化风险防控,提升经营水平,更好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在现有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两类公司在缓解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中的积极作用。

4、积极发展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推动现有证券营业部拓展投行业务,加大跨业合作,帮助更多企业走进资本市场。推动保险机构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意见》精神,提高保险服务经济和民生保障能力。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来滁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和壮大基金产业。

1、加强上下联动。加大向上汇报力度,争取一行三局和各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加大对县市区政府支持金融发展、信贷投放、直接融资情况目标考核的督查指导力度,增强市县联动和工作合力。加强对县市区金融办、上市办的机构建设和业务指导,完善金融工作组织体系。

2、加强横向联系。强化市金融办、人行、银监局及市发改、财政、经信、商务、工商、税务、房产等经济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保持和深化信贷考核调度、经济金融政策、信息资源互通共享等方面合作。

3、强化人才保障。加强对干部金融知识培训,促进领导干部带头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加强企业家金融政策宣传力度,适时开展资本运作研修班学习。

4、强化金融生态建设。坚持防范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与提升金融服务两手抓、两促进。建立各方联动工作机制,完善预警机制,定期交流情况,研究解决问题

市金融办工作计划3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永川大城市建设目标,以增强融资能力为重点,以拓展融资渠道为抓手,构建“多点、多元、多边、多线”的融资格局。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建设金融生态区。

政策性银行融资10亿元

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

力争引进金融结算中心1家

引进一批区域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

全年“三权”抵押贷款新发放5亿元

1、全力改善债务结构

协助各投融资公司抓紧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争取申报项目尽快获批放款。协助相关投融资公司,做好中票、企业债券的发行工作,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改善债务结构。

2、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抓住银行融资主渠道不放松,做好与各商业银行的对接工作。广泛开展与信托、金融租赁、担保、资产管理、证券等公司的合作,确保投融资公司急需资金时有渠道、能到位。探索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的途径和方式,拓展政府融资渠道。

3、大力引进金融机构

力争村镇银行获准筹建。引进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到永设立分支机构,引进一批区域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丰富、完善永川金融业态。力争在引进金融结算企业上取得突破。

4、努力服务实体经济

组织银行与各商会、行业协会对接工作,充分利用行业优势,推进专业化融资。协助各银行推广信用贷款产品,缓解抵押物不足困难。会同银行监管部门督促各商业银行严格执行规定,不变相收费,努力解决企业贷款贵问题。

5、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会同工商、公安、人行、银监等部门,进一步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加强对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日常监管,加强对投资咨询类公司的监管,防止非法集资、发放高利息贷款行为,确保地方金融稳定。

市金融办工作计划4 2018年,金融办按照引资增税、服务沟通、行业监管、防范风险的工作思路,以发展区域经济为核心,实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民计民生服务,继续在完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业态、普及金融知识、运用金融产品等四个方面下功夫,完成招商引资和金融税收的任务。

1、密切对接民营经济,筹建新的小额贷款公司。

2、推进华堪基金项目落地。

3、帮助申银万国证券在十一经路选址设立营业部。

4、引进上海银行、浙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宁夏银行在XX区选址开设支行。推动渤海银行开设十一经路支行。帮助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建立社区型银行和微型金融服务网点。

5、推动渤商所、中储公司合作建立“商品银行”,为仓储、物流和从事商品交易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

1、帮助渤海银行总部大楼、信华金融科技园、公法大厦、菩莱提金融科技园做好招商工作,打造亿元楼宇和金融业态的聚集地。

2、加大推介我区新建5a级写字楼,将万达中心写字楼打造成现代金融商务高端亿元楼宇。

积极培育瞬清眼视光、锦美碳材、光网迅通等公司在天交所或新三板上市。

与人保财险、滨海农商行、浦发银行开展战略合作,贴身服务,使他们为河东发展提供资金。

1、配合房管局研究我区散片危陋平房改造的融资方案。

2、与科委合作共建XX区的科技金融对接平台。

一是健全完善处非机制,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合力;二是加大处非宣传力度和非法集资类广告信息的排查清理力度,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净化市场环境;三是加强准金融机构监管,做好非法集资防控;四是加快陈案处置进度和稳定工作。

2.市金融办工作计划 篇二

一是要增强创新意识, 推动工作创新。市散办的工作符合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市散办要充分认识肩负的责任, 围绕五大发展理念谋划工作, 运用创新的工作举措将节能环保和科技运用推广纳入到推散的工作中来, 在我市建筑业健康发展中打好“绿色牌”。

二是要树立信心, 推动工作进步。要深刻认识到工作的差距, 积极学习国外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推广使用经验, 要到国内先进城市去交流学习, 结合我市实际运用先进经验, 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好务。

3.金融办秘史 篇三

尽管有人指出,它只是一个协调机构,不属于政府部门,甚至有人说它的存在让“地方政府不干预经济发展”成为一句空话;尽管它在一些地方还未得到广泛的认同,有的甚至还不清楚自己的职能定位是什么。但这些都不能妨碍它以“金融服务办公室”、“地方金融稳定办公室”、“金融管理办公室”等名义生存于地方的金融组织体系之内。

尤其是在2011年,温州的民间金融高利贷事件爆发后,当地的监管者和企业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同时,当下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尤其是“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在地方的监管效果似乎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不得不思考,如果“一行三会”对地方的金融监管出现了“死角”怎么办?正如温州一位地方官员所问,“他们监管不到的地方,是否需要一种补充?是否可以让地方金融办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经历了数十年的金融改革之后,中国地方金融的发展速度是否已经超过了预期?“一行三会”的监管维度是否已无法全面覆盖?地方金融办是否已经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股新力量?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最初作为地方和中央之间协调机构的地方金融办,需要一次彻底的“变身”。

1月6日—7日,时隔5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所选定的方向,或将决定金融办的最终前途。

金融办,干吗的?

2011年12月24日,王路(化名)从长春市重庆路旁的一家国有银行取出2万美元之后,转身去了一街之隔的韩亚银行。考虑到韩亚银行一年期美元存款的优惠利益为3%,王璐没有过多地考虑就将钱存入了这家外资银行。

自2006年以来,先后有8家外埠和外资银行落户吉林。而在更早之前,由于历史原因,作为经济总量并不突出的省份,吉林省长期处在一个“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经济总量小、机制不活、发展不快”的尴尬境地。

“即使是在中央推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之后,东北三省遇到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期,现在来看,效果也并不十分显著。”东北某省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就像一个厨子看着一堆好材料,却不知如何作出一道好菜。”

直到近几年,随着金融资本在各地大显身手,多个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才开始逐渐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

2010年下半年,吉林省金融办在获得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复后正式成立。而在此前多年,省金融办作为省办公厅的下属机构早已生存多年。此次提升为省政府直属机构的举动,被外界认为是吉林对金融发展作出的承诺。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吉林省高层为了寻找合适的金融办主任也颇费周折。最终,将央行上海总部长期关注货币政策并有地方政府工作经验的高材林揽入麾下,其他副主任和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则来自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国家外管局。

没过多久,由这支“国家队”组成的省级金融办开始“发力”。2011年7月,吉林省政府对外发布《吉林省金融创新拓展计划》,这一计划不仅提供了吉林金融业未来发展的各种路径,并首次将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步伐等内容列为吉林省金融发展的重点之一。

不仅在吉林,全国多个地方的省级金融办都随着大环境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曾经编外,如今扩权

从议事协调机构,到政府组成部门,金融办日渐强势。

中国最早的金融办出现在上海。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金融办被定义为议事协调机构,上海金融办在当时并不在政府序列,也不具有行政审批权,主要任务是联系并配合“一行三会”和全国性金融机构在上海的工作。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方金融办都属于弱势群体,在某些省份,甚至被列入省办公厅或者发改委的下属部门。能最后“熬出头”的占极少数,北京算是特例。

2002年12月,北京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成立,3年后,北京市撤销金融工委和金融办,其相关职能一度被并入北京市国资委增设的金融处。

直到2008年,中央开始对地方政府进行机构改革,各地金融办才纷纷从中独立出来,机构职能、部门设置和人员编制才得到了扩充。

2009年3月30日,北京市金融办在全国率先升格为金融局,如此高规格的设置凸显了金融在决策层心中的分量。金融局自此成为政府组成部门,不再仅仅是议事协调机构。

据了解,当时,除北京外,其他省市金融办正在试图寻求更大的工作空间。此后,各地掀起了金融办改革的浪潮。

《中国经济周刊》在通过对各地最新公布的金融办“三定方案”研究发现,在经过2008年的机构改革之后,大部分金融办的定位得到了提升,在组织形式上,副省级城市的金融办以正局级建制为主,地市级城市金融办大都改为政府直属机构。

在天津,2009年3月底,天津市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经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并入了原天津“上市办”的职能。下设综合协调处、银行保险处、直接融资处、创新服务处四个处。尽管下设机构主要职能中已经涉及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等,但与广东等省不一样的是,天津仍然称为“金融服务办公室”而非“金融工作办公室”,其金融监管职能相对弱化。

在广东,2009年8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获得广东省政府的批复。虽然从“金融服务办公室”到“金融工作办公室”,仅仅两字之差,但是意义重大。从隶属关系来看,金融办不再挂靠省府办公厅,而是直属省政府,不仅编制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强了金融监管的职能。

唯一被国务院从国家层面确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其金融办的扩权更引人关注。

2009年,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上海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金融国资和市属金融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开始了上海金融办的权力扩张之路,而扩权后的金融办实际上成为了地方性的金融国资委。

根据上海金融办的三定方案,其新增职责主要包括受上海市国资管理部门委托,承担地方金融国资日常监管工作;负责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新兴金融行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等,比如小额贷款公司、PE、VC等。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新一轮大发展中,自治区地方金融办也全面负责地方金融的业务。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办负责人介绍,金融办在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中央给新疆的发展目标乃至“十二五”的规划,由金融办牵头将这些工作全部具体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一行三局”。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自2002 年上海金融办成立以来,到2011年年底,我国已有31个省级政府成立了金融办,在222 个地级以上城市成立了金融办,一些县市政府甚至区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金融办。

金融办的定位尴尬

“现在的地方金融办就像空中楼阁,身份、定位等还没有理顺,受到外界的误解很正常。”

地方金融办扩权,并非偶然。

东北某省金融系统一位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金融办扩权,与中央和地方关于金融监管的博弈有关。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沿着纵向垂直管理体制的路径不断深化。

以银行体系为例,1998年以来,中央政府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上收地方分支机构的信贷审批权,各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及县支行增量贷款审批权基本上被上收归省级分行。

“那个时候,不少基层行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行,业务仅剩吸收存款和不良贷款的清收。”上述官员称,随着国有银行体系不断收缩在地方的业务,使地方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融资难度越发突出。

与此同时,中央派出的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工作的新的监管机构,并未在促进地方金融业发展、支持地方社会经济方面起到多大作用。

“只负责监管,只要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这种监管思路怎么能够促进地方的金融发展?”一位地方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成立金融办,以弥补统筹地方金融业发展和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缺失。

“成立金融办不仅可以协调中央监管层的关系,还能真正地帮助地方政府搞好金融。”上述官员称。

据悉,目前“一行三会”在地方监管范围已经遇到“死角”。一位地方证监局官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现在出现的民间金融、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等,监管权大多数已经下放给了地方政府,而金融办则代表政府在负责监管。

在多数人看来,地方金融办正成为“一行三会”在地方监管的重要补充,至于能否在当地的金融建设中发挥作用,外界并不看好。

金融办能管的金融圈子有多大?以吉林为例,虽然吉林省金融办的主要职责中包括“负责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分析和督促落实工作”的内容,但据金融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在吉林省金融办的日常工作中,还并未和国有四大银行之间产生直接的业务关系。

“现在的地方金融办就像空中楼阁,身份、定位等还没有理顺,受到外界的误解很正常。”中部某省金融办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这并不代表金融办是吃干饭的。

即便如此,有专家仍认为,尽管各地金融办在履行其规划、服务、协调和监管职能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地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的突出矛盾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发展好的金融办毕竟是少数。”上述政府研究中心人士坦言,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政府金融办所具有的行政权力都非常弱,对金融机构的约束力不强。金融办通常不具有人事权、执法权和资金调配权等,导致其所能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

难遏的地方扩权冲动

权责之争

“没有在法律地位上明确赋予地方金融办监管职责,权责并不对等,出了事让地方政府冲在前面,而地方往往由金融办牵头收拾残局,这并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然而,有人在给地方金融办“打抱不平”的同时,随着地方金融办管理权限的不断增加,也有人提出了担忧。

有评论认为,对于目前金融办的各项职能,各地虽然仍在探索,但势必会触及与中央监管部门各地派驻机构之间的关系。

一位熟悉金融改革历史的业内人士坦言,朱基任总理时期,金融改革主要目标是不让地方政府干预金融。比如1998年底央行打破行政区划设立九家大区行,实行垂直管理,初衷就在此。

浙江省金融办主任丁敏哲认为,“现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没有考虑到地方差异化发展的金融需求,容易导致一刀切。”而且,目前的分业管理体制难以做到全覆盖,存在着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的现象。从责权对等来看,中央只承担监管职责,没有承担维稳和组织的责任,出了事地方政府冲在前面,而且信息不对称。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一位金融办官员表示,现在他们的主要任务除了协调,还要积极参与地方的金融管理。

这种管理上的冲动增添了金融机构的疑惑。“这和长期以来不让政府干预金融的目标是否有分歧?如果金融办的权力太大,是否会出现地方政府干预地方金融发展的倾向?”上述商业银行人士坦言。

“如果以金融服务为名义进行地方金融管理,虽然说法没有问题,但这个度很难把握。”上述证监局人士称,温州发生的高利贷事件就很典型,老板“跑路”之后,温州市政府派了多个工作组进驻当地银行,并要求银行不抽资,要帮助企业。

“这样类似的做法如果发生在多地,岂不是又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指挥了吗?”上述监管人士坦言。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金融发展局首席金融专家王君指出,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地掌控大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以及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蓬勃发展,客观上需要有地方的金融监管框架。

他认为,虽然各地都成立了金融办,但由于没有在法律上赋予其相应的权力,定位和职能不清。现在,全国的地方政府都面临着理顺两个职能的问题:一是所有者职能;二是监管职能。

有媒体称,此前,在湖北宜昌举行的一次关于金融的工作会议上,有高层表示,对于地方发生的各种金融风险的处置,要坚持“谁的孩子谁抱”的原则,明确责任。

有专家认为,中央政府强调“谁的孩子谁抱”,就相当于赋予地方政府维护地方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供给的职责,却没有在法律上赋予其相应的权力,

“没有在法律地位上明确赋予地方金融办监管职责,权责并不对等,出了事让地方政府冲在前面,而地方往往由金融办牵头收拾残局,这并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一位地方金融办负责人表示。

金融国资委猜想

“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是,地方金融办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指导部门。”

想要在地方政府层面给地方金融办一个明确的权责定位,并非易事。

有专家提出,地方金融办之所以会发生权责不对等的情况,是因为在中央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

“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是,地方金融办却没有一个明确的业务指导部门。”上述政府研究人员称,现在金融办扩权已成为事实,但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又不能在地方政府层面解决职能定位问题,长期作为地方政府的“金融智囊”也会出现问题。

“你想,当金融办的权力超过地方监管局的时候,整个金融监管就会发生混乱。”上述地方政府研究室研究员坦言。

而这种担心并不只存在中国政府管理的末端。

据《中国经济周刊》了解,在1月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金融国资委是否组建或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议题。

金融国资委的动议最早由财政部于2006年提出,但在当时并未获得通过。当时的设想是:建造一个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平台来负责全国金融资本的管理。

而地方金融办之所以也希望建立金融国资委,是因为在整合的金融国资中,还将包括地方金融办在内的地方金融国资体系。目前,在地方金融办中,仅有上海金融办在升格之后成为地方金融国资的出资人。

4.市金融办工作计划 篇四

工作安排

2009年,市金融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府金融办的大力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采取强力措施,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蚌埠经济的冲击。指导协调各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确保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高效平稳运行,充分发挥金融对现代经济的支撑作用,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一、2009年工作总结

(一)金融运行总体状况

全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了存贷款都有较大幅度增长,金融运行总体状况健康有序、平稳高效。

1.各项存款稳定增长,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增加较多。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各项存款余额为580.09亿元,比年初增加96.09亿元,同比增长19.8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2.38个百分点。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为169.91亿元,比年初增加33.45亿元;储蓄存款余额为334.77亿元,比年初增加42.59亿元。2.各项贷款增势平稳,中长期贷款拉动作用明显。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合计各项贷款余额为337.5亿元,比年初增加39.27亿元,同比增长12.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9.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5.91亿元,比年初增加29.44亿元。

3.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贷款投放重点突出、大小兼顾。一是加大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力度。如对京沪高铁﹡段发放配套设施建设资金贷款3.6亿元。二是加大对我市重点工业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等重点企业发放贷款合计5.34亿元。三是加大优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等创新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放贷款3亿元。四是加大房地产等支柱产业信贷支持力度。如对“荣盛房产”、“永源房产”等房地产企业发放住宅项目开发贷款4.92亿元。五是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农业贷款27.68亿元,发放农户贷款12.59亿元。六是加大对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183万元,发放助学贷款1828万元等。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今年以来,我办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的工作职责,加强政银沟通,促进银企对接,致力于打造健康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服务蚌埠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是提请市政府制定多项融资政策。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冲击,保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办经过认-2础。二是召开“企业上市辅导期奖励评审会”。与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进行联合会审,对通过辅导期验收的拟上市企业给予30万元人民币的辅导期奖励。三是支持重点企业上市。目前,安徽省证监局已对??进行辅导期验收。???辅导期即将结束,争取2010年上半年申报创业板上市。

4.创新服务方式,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对接。为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我办积极加强政银沟通,搭建融资平台,促进银企对接。3月至7月,陆续举办了18场县(区)银企对接会。5月举办了“全市服务三农银企暨农超对接会”。10月举办了“商贸流通企业银企对接集中日活动”,并组织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第九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12月举办了全市航运企业银企对接会。全年共举办银企对接活动21场,签约项目602个,协议签约金额101.05亿。

5.完善金融组织,加快金融体系改革创新步伐。一是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已向省政府金融办申报组建10家小额贷款公司,9家获准组建,8家开业运营,1家待批。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状况良好,12月末贷款余额达22269万元,累计发放贷款58043万元,拓宽了我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国元农业保险公司相关业务正积极推开,对完善农村信用保障体系、服务“三农”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三是启动村镇银行试点和农村合作银行组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9月召开了村镇银行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4

(二)具体措施

严格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2009‟59号文件,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融资难问题,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积极协调市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企业,保增长,支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继续做好银企对接活动,促使银企对接常态化。2010年3月,将集中举办全市大规模银企对接活动。学习金融发达地市先进经验,探索建立“金融超市”等新型银企对接模式,促使银企对接常态化。

3.尽快完成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力争上半年完成筹建,下半年开业运营,多渠道解决我市中小企业和农村贷款难问题。

4.加快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争取引进1家股份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手抓机构引进,一手抓业务引进。

5.继续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制定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划,加强监督指导,保障其合法规范经营。举办小额贷款公司管理人员培训班,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6.加强企业上市辅导,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积极培育上市辅导期企业,争取至少1家年内上市。

5.市仲裁办工作总结 篇五

市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永州仲裁委员会坚持以“服务市场经济、化解社会矛盾、创建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学习贯彻仲裁法为主线,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案件办理情况

我委共受案23件,其中保险案件8起,集体仲裁1起。标的额700余万元。受理的范围涉及商品房买卖、保险合同、工程合同、借款合同、销售合同、租赁合同等。目前,在受理的23件案件中,已结案18起,5起正在审理,其中调解和解结案3起,撤回申请2起,裁决结案13起,申请法院撤销和不予执行的案件2起。

二、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仲裁员的素质。

仲裁员是仲裁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社会各界中挑选出来的法律工作者,他们有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关系,发挥好每一个仲裁员的作用,是促进仲裁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确保日益增长的仲裁案件的审理质量,我们要求每一位仲裁员严格职业操守和纪律,履职实行公正承诺和公开披露制度,严格遵守《永州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保证中立,按期结案,接受监督。仲裁员公正声明的承诺与签订,能有效约束其行为,保证仲裁庭公正、及时地仲裁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仲裁委内部管理,着力提高办案质量。

(一)、完善仲裁案件审理措施。本委要求仲裁庭认真负责审理每起案件,不偏不倚,公正裁决。尤其是对群体案件要加强协调,力求同类案件采用同一裁量原则,以维护裁决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坚持重大疑难案件的讨论制度,对于仲裁庭意见不一致,争议较大,案情复杂的案件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免错案。同时,积极开展对结案期限将至案件的提醒和催办工作,避免久拖不决。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根据仲裁法等规定,我们结合仲裁工作实际,为使仲裁在立案、组庭、仲裁程序、实体处理、法律文书、案件报结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逐步建立健全了有关规章制度,以保证办案程序规范,质量提高。

(三)、加强学习交流。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全面提高仲裁委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我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全国仲裁年会和片区仲裁年会,并与各兄弟市仲裁委员会相互交流学习。

永州仲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对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推行形式单一,深度、广度不够。二是仲裁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仲裁员和仲裁机关工作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仲裁工作网络建设滞后,有待继续加强。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仲裁影响、提高案件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文化建设”为主要工作思路。

一、加大仲裁法律制度的宣传力度,继续加强与律师行业、各大企业、单位的业务联系,努力开拓案源。

二、加强仲裁员和仲裁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仲裁员和办案秘书的办案能力和业务水平。

6.市农发办2011工作总结 篇六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办的精心指导下,市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求实创新,使我市农发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齐心协力,进一步争取项目和投资规模。

2011年争取上级财政无偿资金11950.8万元,较上增加

万元,增长

。我办以深入开展发展提升年为契机,统筹安排全市土地治理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努力做好立项的各项前期工作,经过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1、争取土地治理项目27个,投资规模110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341万元,较上年增加

万元;省财政资金2490万元,较上年增加

万元。市配套 295.5 万元,县配套 150.5 万元,自筹资金734万元.建设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2.22万亩,项目区涉及鄱阳、万年两县;改造中低产田改造7.07万亩,项目区涉及**区等十个县(市)、区。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942万公斤。

2、争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40家。财政资金15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284万元,省财政资金200.8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5.2万元。

3、争取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0.58万亩。自然灾害损毁工程资金635万元,全部为中央财政无偿资金。

(二)精细管理,注重项目建设成效。农业综合开发这项“民心工程”显成效的关键是精细化管理。一年来,在申报立项、实施的过程中,都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家评审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的评审)、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项目法人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县级报账制,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并在整个过程中实行跟踪问责,不但在项目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而且在项目建设过程实行中期检查与考核检查等制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与项目资金安全,较好地完成了2010项目建设并通过了省、国家的检查验收。

1、完成改造中低产田7.82万亩。2010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主要涉及十二个开发县 个项目区, 个乡镇 个村。2010土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投资 万元,占计划的,其中完成财政投资 万元,占计划的 ;落实农民群众自筹资金 万元,其中投工投劳折资 万元,占计划的100%。建设小型水库 座,拦河坝 座,排灌站 座,衬砌渠道 公里,渠系建设物 座,改良土壤 万亩,良种基地 万亩,机耕路 公里,造林 万亩,苗圊 亩,技术培训 人次,购置仪器设备 台套,示范推广 万亩。

2、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2.78万亩。2010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26万亩,2009结转0.53万亩。鄱阳县克服重重困难,加快进度,不但完成了本项目建设,现时完成了上结转的建设任务0.53万亩;不但确保了工程进度,更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质量。完成投资 万元(包括本计划 万元,上结转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 万元;自筹资金 万元。建设内容:排灌站 座,衬砌渠道 公里,渠系建设物 座,改良土壤 万亩,机耕路 公里,造林 万亩。

据统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8.86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涝面积4.08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94.5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3148.1万元,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数4.3万户,直接受益农民人均增收178元。

3、完成2010产业化项目 个,扶持龙头企业 家。其中:财政补贴项目 家,包括种植项目 个、养殖项目 个、加工项目 个;贷款贴息项目16个。完成财政投资 万元,占计划的100%,其中:中央财政投资 万元(无偿 万元),完成计划的100%;省财政配套 万元(无偿 万元),完成计划的100%。40个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和投产运营,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产品得到了转化增值。年新增总产值 万元,年新增利税 万元,年直接受益农户 万余户,年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三)求真务实,积极组织本项目实施。

今冬明春,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实施的关键时间。为了抓紧有机时机早动工早实施,经过严格与精密的申报、评审等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6月,本项目批复逐步下达后,八、九月份,市农办组织了专家对扩初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批,十月,各开发县陆续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十月底,项目工程便全面开工。至年底,工程进度已达到70%。根据“保质保量保进度”的原则,市办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进程里,定期对各开发县工程进行调度,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招投标、监理等各方面情况作为考评的硬指标。

(四)科学规划,精心编制201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方案。根据省农发办的总部署,按照“四个结合”与“四个务必”的原则,市农发办在8月份开始部署,让有开发潜力、有积极性的乡(镇)申报项目,由县农发办提交项目建议书,再将符合条件的申报项目按照“突出重点、效益先导、集中布局、统筹兼顾、机制创新”五大原则建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经过多次现场勘测,调查研究,广泛征求项目区干群意见,并对项目的设计进行了全面论证,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做好了编制上报201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计划的准备工作。

(五)加强培训,进一步促进农发队伍建设。

2011全市共完成技术培训投资190.8万元,完成培训任务12000余人次,提高了农发队伍素质,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市本级举办了四期培训班,对各开发县农发办主任与业务骨干、财务人员,各扶持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等进行了新的一轮培训,不但讲政策、讲专业技术,而且进行了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培训,全面提高了开发县农发人的政策水平与业务素质。尤其是土地治理项目培训,别开生面地以授课、讨论与现场考察相结合,不但有利于提高业务素质,有利于解决项目实施的难点与疑点,更有利于在全市开创争先创优的热潮。

(六)团结协作,加大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

2010共安排项目区内新农村示范点配套建设44个,涉及人口1.48万人,耕地面积1.52万亩。完成投资681.1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03.1万元,福射受益资金投入在1500多万元以上。

2011, 围绕新农村建设,共安排项目区内新农村示范点配套建设42个,涉及人口1.3万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以衔接统筹方式,共安排项目总投资944.25 万元,占土治项目总投资的7.8%,其中财政投资742.25万元,占财政资金9817.5万元的7.6%。

(七)发挥优势,搞好挂点村的帮扶工作。

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投资 万元,围绕新农村建设点 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绿化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促进“村容整洁”,帮助他们做好“一村一品”这篇文章,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科技人员现场示范,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等形式,不断加大对试点村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同时协助挂点村搞好文明创建工作,开展了关爱帮扶、结对帮扶活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心有待加强。有的县工作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本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是需政府解决的问题。有些是自身的问题,本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讲到底就是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

2、宣调工作不够重视。宣传调研做的不够好是个普遍问题,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不宣传政策那能做好工作,不搞好调研,那能选好项目和项目区,普遍表现是“懒”字当头,缺乏进取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3、基本条件不够好。随着工作量的不断加大,各县办经费缺少,人才缺少是摆在面前的事实。大家要克服困难,励行节约,加强管理,加强学习争当农发工作的多面手。特别是水利技术人员少、精通计算机操作的人才少,不适应精细化管理。

三、2012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奋力进位赶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部署,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1、以土地治理项目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

万亩,争取土地治理资金

万元以上。按照“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要求,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我市农业综合开发精品工程。

2、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2012年计划争取国家扶持的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个,争取财政扶持资金

万元以上。坚持以扶持带动农民增收为关键环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兼顾,大力扶持我市优势产业,为我市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作出新贡献。

(三)工作措施

1、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现代农业强基固本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从2011年开始,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从“改造中低产田和建设高标准农田两手抓”过渡到“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中低产田建设成为“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便利机械化”的高产稳产良田。

2、扶持区域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以发展壮大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开发、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经营、外向化发展”的思路,围绕“突出优势产业,做强重点品牌,支持关键环节,扶持优秀企业”的择优选项要求,努力争取上级农业开发对我市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项目资金扶持。

3、整合农发资金,实现项目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实施土地治理项目,促进“生产发展”;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促进“生活宽裕”;通过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促进农民技术提高和“乡风文明”;通过开展“三结合”的共建模式(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民生活用水相结合,渠系配套建设和村庄排水沟建设相结合,机耕道建设和村道建设相结合),促进“村容整洁”;通过发挥农民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促进“管理民主”。

4、加大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通过实施科技推广项目和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和成熟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充分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在技术推广方面,重点推广以良种为龙头、效益为主导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以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为主导的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主导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农产品附加值为主导的加工、保鲜和储运技术。

5、强化监督检查,推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7.市金融办工作计划 篇七

一、立足实际, 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 东南与越南、老挝接壤, 西南与缅甸山水相连, 是“一市连三国, 一江通五邻”的特殊地区。普洱作为一颗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绿海明珠, 是“彩云之南”的面积大市、生态大市、资源大市、边境大市、民族大市、文化大市。也是发展相对滞后的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全市辖9县1区, 国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 2014年底总人口达259.4万 (全市有14个世居民族、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辖内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等四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486公里;沿边四县2014年底总人口84.83万, 占全市总人口的26%, 总面积15598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底, 全市有思茅港和勐康2个国家一类口岸、孟连国家二类口岸以及18条对外陆路通道。2014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4.69亿元, 居云南省第8位。截至2015年6月末, 普洱市辖区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8家, 其中:政策性银行1家;国商业银行4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1家。现有证券业金融机构2家。共有19家保险公司。此外, 普洱市共有28家小额贷款公司, 有投融资服务类企业68户 (含融资担保、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等) , 资产管理类企业15户, 典当类企业5户, 基金类企业7户 (含管理公司及合伙基金) 。

2013年以来, 立足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普洱中支统筹辖区金融运作, 加强内外协调运行, 突出区域特色与优势, 整合资源, 创新机制, 探索实践, 使辖区落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 创新机制, 积极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

一是通过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实现沿边县边境沿线自然村惠农支付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以及农业银县支行针对边境临界区域合理布放POS机具和“智付通”转账电话, 为境外客户提供有效非现金支付工具。二是积极探索边境居民人民币结算服务范围, 为境外企业和居民提供边境金融服务。孟连、西盟、江城等边境县银行机构积极探索为境外居民及非居民进入境内提供有效的账户结算服务。三是有效搭建与境外银行结算平台。自2012年农业银行孟连县支行与缅甸邦康市商业银行搭建起结算平台以来, 结算业务量及金额逐年增加。2014年, 结算业务量186笔, 金额5.93亿元, 比上年增长2倍。该结算平台的搭建并随着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加入, 在服务全市边境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 为企业有效规避汇率风险, 降低结算成本, 提高盈利能力, 以及促进涉外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有益的创新经验。四是有效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累创新高。2014年全市跨境人民结算量761笔、金额13.63亿元, 同比增长95.83%, 全市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624笔、金额11.87亿元, 同比增长1.68倍。全市服务贸易项下人民币结算量30笔, 金额2141万元, 同比增长72.94%。五是积极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014年8月, 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普洱市中心支局批准孟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以及完成相关赋码工作后, 该社系统已成功接入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及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间接申报系统, 成为全市首家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二) 改善服务, 构建完善沿边地区支付清算体系平台

一是积极推动建设沿边地区惠农支付服务点。通过人民银行统筹运作, 普洱辖区按照“周边群众有需求、资金安全有保障、经营规范有条件”的惠农点推广原则, 积极推动沿边地区惠农支付服务点建设速度, 截至2014年末, 普洱市沿边四县共建成448个惠农支付服务点, 惠及40个乡镇、280个行政村、3286个自然村的农村居民, 惠农点在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60%, 实现沿边地区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取现、转账、消费、查询和缴费等惠农金融服务。二是努力改善沿边地区银行卡用卡环境。经过人民银行普洱市中心支行、银联云南分公司和各商业银行 (信用社) 的共同努力, 首次在沿边县———澜沧县建立了县级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积极拓展了特约商户数量, 增加了POS机具, 有效改善沿边地区居民用卡环境和受理环境, 促进银行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在沿边地区的普及。三是加大银行卡功能纵深应用。通过在沿边地区广布惠农点, 采取多种措施加大银行卡功能纵深应用, 构筑起各方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把惠农点发展、银行卡推广与涉农补贴发放结合起来, 在沿边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这一非现金支付工具。辖内沿边县———澜沧县和孟连县农村信用社创新开展“折转卡”迁移工作成绩突出, 将惠农一折通账号迁移到金碧惠农卡上, 使其具有代理发放财政补贴支付业务的功能, 以“一卡通”替换“一折通”, 切实解决一人多折、挤占柜台资源、自助设备闲置、惠农支付服务点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截至2014年末, 两县完成折转卡15.44万张, 占两县农村信用社总发卡量的47.67%, 银行卡与农户数量比例为0.97∶1, 在沿边地区已基本实现了银行卡普及于民。

(三) 积极指导, 加快农村信体系建设步伐

2014年末, 全市共为44.43万农户建立信息档案, 占全市农户总数的82.4%。评定信用农户32.17万户, 占建档农户的72.41%。评定信用组3831个、信用村270个、信用乡镇8个, 为42.79万农户核贷104.5亿元。镇沅县作为普洱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县, 已实现了农户信用信息电子化, 全县共完成9个乡镇、109个行政村、4.1万农户的建档工作, 评定出4个信用乡 (镇) 、64个信用村、25755户信用户。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的加快, 为有效推进全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突出重点, 努力推进特色工作上水平

普洱市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作为西南沿边开放特殊区域, 普洱既有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沿边开放的独特优势, 同时也受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制约———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 基础薄弱, 产业滞后,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显现欠发达局面。

今年以来,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年初视察云南强调指出“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 普洱中支认真落实金融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 立足实际, 抓重点、出实招, 接地气、创特色, 积极探索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举措, 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效能。

(一) 突出“一个导向”, 强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立足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 辖区金融保持“绿色信贷”持续增长。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落实绿色产业贷款余额约190亿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0%。

(二) 把握“两个关键”, 强化特色金融运作

1. 强力推进辖区邮储银行完善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 以及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运作, 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今年上半年辖区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6亿元, 其中邮储银行落实贷款余额超过8亿元;与此同时突出资源特色, 落实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 保持业务平稳运行。

2. 强力推进西盟孟连民族特困地区安居工程建设。

着力统筹协调推进———在政策宣传、产品创新、贷款利率、贷款期限、财政补贴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 整合资源, 定向扶持,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着力强化金融服务管理———在服务方式、流程设计、通行文本、贷款承诺等方面, 做到通俗易懂、方便快捷、灵活多样、利惠于民;着力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落实“安居工程建设与‘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推进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用活信贷政策工具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统一, 安居工程建设与优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相统一”, 在探索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 做出新模式、打造新亮点;着力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推进“三权三证”工作, 因地制宜的支持好当地产业发展, 促进农户创收增收, 真正做到脱贫致富;着力加强工作的研究反馈———金融机构要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的沟通、反馈, 定期报送工作动态, 加强宣传工作;着力做实挂钩对口支持———引导督促辖区各银行机构做实做好对口挂钩工作, 发挥样板示范效应。

(三) 引导“三个率先”, 打造金融服务产品新亮点

1.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率先探索, 推进沿边金融服务取得新突破。澜沧县农村信用社全省首创农户资产公证贷款、境外替代种植农户订单合同质押贷款, 墨江县农村信用社在全省创新推出“烟草合作社贷款授信”模式;

2. 引导辖区银行在全省率先开展咖啡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探索缓解企业“融资难”新途径。

3. 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地方工会合作在全省率先推行“工会会员普惠卡”, 营造支付服务新平台。

(四) 推进“四个机制”, 确保金融支持创业小微贷款服务提质增效

协调落实推进征信查询前置制度、申请现场查验制度、跟踪调查制度、定期 (半月) 反馈报告制度。

(五) 统筹“五个措施”, 做实金融定向支持景谷“10.07”地震灾后重建工作

围绕金融支持景谷地震灾后建设重点工作, 市县人民银行加强政策落地、窗口指导以及内外协调, 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作为, 实现金融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整体合力。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4年“10.07”地震发生以来至2015年6月末,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重建贷款13亿元;

2.提升政策工具运作效应。通过争取上级支持, 首次启动央行政策工具, 向景谷县农村信用社定向发放1亿元支农再贷款, 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运作保障;

3.强化定向调控管理。今年二季度对景谷县农村信用社的定向追加调增合意贷款额度3.5亿元, 合理把握灵活调控, 对其新增合意贷款在“确保全部用于支持灾后重建”的前提下, 允许额度控制进度提前运作;

4.突出盘活存量导向。明确要求农村信用社按照盘活原有存量与人民银行增加合意贷款额度1∶5比例, 定向配置增加民房重建贷款;

5.加强银政协作。市县人民银行加强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协调, 有效推进实施贷款贴息, 设立重建贷款风险保证金, 建立人行、金融机构、政府三方相关信息沟通机制等措施。

(六) 探索“六个突破”, 深度推进边境区域金融工作的取得新突破

1.增强县级人民银行前沿履职新思路。孟连支行立足勐啊口岸推进创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 对统筹孟连金融机构落实沿边金融改革工作有了新的定位;江城支行针对立足“中老越三国边境金融合作”推进沿边金融开放所具备的优势、存在困难以及今后工作有了新的思考;澜沧支行和西盟支行围绕澜沧新机场建设对今后边境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在完善县域金融服务及支持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了新的构想。

2.市县人民银行的统筹协调推动孟连县农村信用社与税务、海关实现新合作。成功代理缴纳关税业务, 成为全省首家代理缴纳关税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截止2015年6月末, 共办理代缴关税业务82笔, 金额1670余万元。

3.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探索跨境金融业务拓展新途径。今年5月, 孟连县农村信用社通过与缅甸邦康银行沟通合作, 成功办理了云南省首单Shibor定价跨境人民币约期存款业务, 成为地方金融机构参与Shibor定价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创新成果。

4.扩展沿边金融服务建设新平台, 继去年孟连农信社开办跨境金融业务后。今年7月江城县农村信用社顺利通过验收, 成为普洱市第二家获准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5.加大引导推进银行机构主动参与沿边金融开放基础建设有了新进展。促成云南富滇银行于今年5月正式启动程序, 开展针对孟连“边合区”机构网点口岸布局工作。

6.积极应对沿边跨境金融新情况。今年6月初, 针对境内机构跨国投资缅甸邦康市成立东南亚联合银行 (系缅甸第二特区设立的首家正规商业银行) , 辖区人行密切关注并及早研究后续边境金融运行中与人民币对外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及现钞运作、跨境企业贷款与实体融资、跨境投融资与离岸金融等方面的运作趋势。

三、现阶段普洱辖区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面临的困难问题

当前, 受外部环境影响以及辖区客观实际的制约, 普洱市经济发展及金融运行与全国全省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在经济总量效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模结构、金融运行质量等方面, 整体缺陷凸显。由此, 使普洱市在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与建设上面临较大挑战, 也使辖区人民银行履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一) 区域经济运行不容乐观

普洱市经济总体呈现浅层次开放发展态势, 传统性一产占比突出、低产值产业格局凸显, 资源型产业比重大、产业链短, 基础设施薄弱、发展瓶颈制约。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换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 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较为薄弱。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项目支撑不足, 尤其是大项目少, 难于支撑投资增长;水利、非电工业、综合交通、水电等重点行业投资下降, 支撑减2弱0, 1增5长年后第劲不10足;期二下是地旬方刊财政运行困难较大, 受“营改增”时税制改代金理跨境融人民币业务收费较高;三是人民币现钞通过N正O规.途10径, 出20入1境5革 (、总小微第企6业04税期收) 优惠等政策性减收影响, 全市地方公共T财i政m收e入s F“in难a”n。“c普e洱沿边金融运作模式”的 (业C务u核m心ul就at是iv境e内ty外N银O行.间60需4相)

上半年完成21.8亿元, 同比仅增长4.4%, 与此同时, 在支出方面普洱市今年进入政府性债务还债高峰期, 全市到期需偿还债务达74.4亿元 (其中市本级44.1亿元) , 加之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刚性支出增加, 财政面临巨大收支矛盾压力;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今年以来受宏观市场环境影响, 全市现有1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除煤矿企业因整顿停产外, 尚有10户非电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电力、建材、化工、煤矿和林产工业等企业产值均呈下降局面。并且, 受财政筹措资金能力减弱影响, 市县部分项目资金配套压力大。此外, 受市场、融资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弱。

(二) 辖区金融运行困难凸显

一是存款增长形势不容乐观。全市银行机构上半年新增存款达到13.1亿元。但剔除特殊因素, 上半年全市新增存款仅为0.1亿元, 同比少增12.1亿元。6月末, 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超过100%的有5家, 个别法人机构流动性紧张, 对其正常业务开展已产生了影响;二是受区域经济运行环境制约, 新的投资增长点难以有效实现, 有效信贷需求减少致使信贷投放后劲不足, 进而影响实体企业生产性投入意愿下降。并且, 过去拉动普洱市银行项目贷款主要靠水电、交通建设的投资, 目前水电投资已接近尾声, 新的投资增长点还未形成。此外, 部分储备项目, 融资的前置条件准备不充分, 如环评、土地报批, 抵押物等不落实, 由此导致项目贷款与投资下降严重影响银行资产运行。此外, 部分新开工建设项目落实不力以及一些在建项目施工进度迟缓, 导致信贷资金难以及时跟进。上半年辖区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511.4亿元, 新增贷款35.7亿元, 同比仅增加3亿元, 同期贷款累放增加额与上年水平相比减少8.6亿元;三是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反弹。上半年, 普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呈持续上升态势, 6月末, 全市不良贷款余额11.7亿元, 比年初增加3.3亿元, 增长38.9%, 不良率达2.3%, 部分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 经营策略更加审慎, 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信贷准入条件、降低了授信额度, 反向制约我市信贷投放;四是影子银行风险不容忽视。近年来普洱市辖内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 以及互联网金融、资本管理公司、民间融资登记服务公司、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创新组织快速发展, 但由于体制机制影响, 对其监管缺位、失位, 一些机构违规操作, 部分影子银行的风险向银行业传导, 已经影响到我市部分银行机构的信贷资产安全;四是受外部市场“高杠杆”的影响, 少数获贷款主体将部分银行信贷资金通过关联企业渠道, 改变贷款真实用途, 违规进入高风险行业, 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运行面临潜在风险。

(三) 区域沿边跨境金融互动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双边银行开展金融合作“难”。现阶段普洱与毗邻国家经济金融交融较为密切的是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尽管2011年以来缅甸政府加快推动民主化进程, 但缅甸掸邦第二特区 (佤邦) 仍属于高度自治的地方民族武装地区, 地方武装与政府武装冲突频繁, 政治、经济环境不稳, 双边银行金融合作存在较大政治风险。加之对方商业银行为私人银行性质, 政策多变且随意性强, 资金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 境内银行、企业通过对方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意愿较低, 境外企业也疑虑在我方银行开立账户与办理正常结算业务面临诸多政治的及法律的风险, 导致中缅边境双边银行合作较难深入开展;二是银行渠道跨境人民币结算“难”。中缅边境地区跨境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业务品种十分有限。据统计, 我方孟连县边民互市区农行、农信社设2个网点, 缅方边境地区仅有1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邦康市商业银行) 开展常规业务, 而对于新设的“东南亚联合银行”其系统框架和运营模式仍需观察。因此, 尽管双边银行已搭建了跨境人民币结算平台, 但由于缅方银行尚未加入国际清算体系, 只办理存、贷款业务, 且仍采用原始手工记账处理方式, 电子化程度极低, 导致双边银行资金清算、业务合作较为困难。此外, 缅方银行办互调运人民币现钞互补清算头寸, 如果跨境调运大额人民币现钞的渠道不畅, 将影响到结算平台的正常运转。而目前双边银行尚未开展人民币现钞调运业务, 并且受政策因素制约, 大额人民币现钞出入境没有真正实现便利化, 制约了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同时, 按现行管理规定居民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限额为2万元, 此限额很难满足边境贸易和替代种植业务资金需要, 使得许多企业和个人只能通过非正常渠道携带人民币现钞出入境, 导致大量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流动脱离监管;四是跨境支付结算管理“难”。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国内金融机构要把更多先进的银行自助终端设备投放至境外仍困难重重。境外机构和居民对中方银行并没有完全信任, 对其运转在中方银行系统的资金仍心存顾虑。并且, 由于缺少有效证件, 境外居民无法开通网银、手机银行等高效便捷非现金结算平台, 始终偏好现金交易结算。据孟连县农村信用社实地调查了解, 由于银联有对珠宝业和奢侈品需向商户收取1.5%的手续费且不封顶的规定, 邦康市安装该社POS的珠宝商难以接受, 使用率不高。此外, 因支付结算渠道不畅通及境外银行手续费过高, 使用人民币的高成本催生了诸多“非正常”领域, 特别是境外第三方POS机具 (绝大部分POS都类似于“微付通”、“支付通”这样的第三方支付设备) 套现尤为凸显。据邦康市公安局初步排查情况, 邦康市有130多家商铺安装有POS设备。由于外来POS机在当地长期处于失控和无监管状态, 2014年末在邦康市连续发生10余起不法分子利用自购POS机为客户提供取现业务时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和密码, 在异地非法复制盗刷的案件, 受害人全部为在邦康暂住经商的中国人, 由此呈现边境区域支付监管“真空地带”。

(四) 区域沿边经济金融合作环境与平台建设滞后

普洱辖区分别与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接壤。其中, 江城县与越南、老挝接壤, 西盟、孟连、澜沧三县与缅甸接壤。受特殊地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人文交流等多重因素影响, 普洱辖区推进沿边经济金融合作存在较大差异。一是双边金融发展状况差异大, 金融合作基础条件较差, 开展双边 (多边) 金融互动及人民币跨境结算难度大。另外, 中、老、越三方政府涉边事务会晤机制虽然基本建立, 但多局限于商业贸易领域以及特殊的社会交往互动, 未深度涉及金融领域, 对比日益繁荣的边境贸易经济往来, 金融合作更显滞后, 这与中、老、越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不相称;二是边境金融服务滞后。如江城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涉外金融服务的品种、工具与途径十分有限, 特别是与老挝、越南金融机构均未建立任何代理关系, 边境地区银行结算渠道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深入开展。据当地人民银行调查研究反映, 与江城县接壤的老挝约乌县虽设有老挝发展银行、财政银行和政策银行3家机构, 但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网络化程度低、金融服务功能弱。此外, 西盟县、澜沧县目前尚未形成沿边金融基本服务与开放建设的工作格局;三是沿边金融机构缺乏国际金融管理人才。西盟县、澜沧县、江城县虽属普洱沿边县域, 但受经济、民族、边偏等因素制约, 加之毗邻国家的特殊落后环境的影响, 沿边金融合作与业务发展缺乏基本运行平台, 由此导致县域金融部门涉边网点布局滞后, 长期以来缺乏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的操作与经验, 相应的管理人才也较为稀缺, 一般从事外汇业务 (也仅限于较为浅显的边境基本业务) 网点人员未参加过系统的外汇业务学习培训, 工作连续性不足, 更谈不上熟悉和掌握系统的外汇政策知识以及超前的涉外金融理论。因此, 国际金融管理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沿边县域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普洱市辖内沿边县级人民银行也普遍人员偏少, 加之人员素质、工作环境、履职工作的局限性等因素, 也制约了县支行前沿履职作用的有效发挥。

四、工作建议与思考

(一) 有效完善金融支持重点与政策体系

要建立对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政策, 增强金融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促进绿色经济发展。要突出普洱区域金融支持重点, 有效把握金融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 加大以生态有机为重点的绿色农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绿色工业、以旅游文化为重点的绿色服务业、以 (无量山哀牢山) 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绿色走廊等业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推动普洱绿色经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推进区域投资环境建设,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根据县域实际情况, 科学决策经济布局, 引进和开发特、优、高效产品, 打造市场化、规模化、效益化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 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以此助推区域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建设取得实效。

(二) 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沿边跨境金融服务与合作的运行平台

要深入探索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机制, 畅通结算渠道。要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 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沿边经济金融环境条件合理布局业务网点, 有序布放安装POS机、ATM机等便捷金融服务设备。要鼓励金融机构实施跨境区域设立机构, 并通过设立外币代兑点, 为边贸企业结算与汇兑本外币提供方便。要积极稳妥探索人民币现钞跨境流入流出工作机制, 有针对性地扩大境外人民币输出, 提升区域 (国际间) 人民币覆盖和运用效能。要以人民币兑换相邻国家货币为突破, 推动建立区域银行间本外币交易平台。

(三) 探索建立沿边金融改革风险防范机制

要通过以政府主导、金融机构配合, 搭建与毗邻国家 (或区域) 的边境地区银行间金融管理合作平台。要针对跨境资金流动、跨境人民币现钞流入流出、跨境居民边境账户结算、跨境投资与债务运行、跨境贸易真实性等方面状况, 建立有效监测和预警机制, 及时进行风险提醒。要加强针对境外区域反假人民币、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金融监管合作, 强化防范和打击力度, 维护区域跨境经济金融秩序的安全和稳定。

(四) 切实提高地方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合作效率

立足于政府搭台统筹协调, 建立和完善由人民银行、金融机构、海关、边防、商务、税务、外事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 定期加强沟通与协作, 及时分析和研究工作推进情况, 及时反馈和化解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效建立和完善信息互通机制, 共同为推进边境发展谋合力。

(五) 进一步把强化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8.早期金融卡成藏市新宠 篇八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卡收藏其实是钱币收藏的一个延续,钱币所具有的功能,金融卡几乎都具备,并且它还具有钱币所不具备的许多功能,它和钱币一样,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证和缩影,是研究现代金融业、银行业发展的珍贵资料。早期金融卡现已成为收藏新宠,其质地、功能乃至升值潜力均被磁卡收藏者所看好。

繁花似锦的金融卡

金融卡最早起源于美国。1915年,美国的一些商店为招揽生意发行了一种赊购商品——约期付款的信用卡,受到顾客的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也采用商家卡的方式发行了全球第一张银行信用卡。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金融卡——中银卡。不久,工行的牡丹卡、建行的万事达卡、农行的金穗卡、交行的太平洋卡等也相继推出。目前,人们比较容易收集到的金融卡有储蓄卡、自动取款卡以及各银行的定额专用卡。据悉,金融卡除了上述几种卡外,常见的还有股东账户卡、代发工资卡、住房公积金卡、信息查询卡等,形形色色的金融卡为潜心收藏的爱好者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如工行牡丹信用卡除了深受人们喜爱的“申花卡”外,还拥有联名卡、智能卡、认同卡、借记卡等多种。

金融卡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自1985年发行第一张金融卡起,迄今我国已有200多家可以独立发卡的金融机构,发卡量多达数十亿张,种类达上万个。金融卡卡类、品种、题材众多,卡上的图案丰富多彩,比如城市风光、校园、汽车、卡通画等,且每种金融卡的发行量一般都较小,如果想把各种题材都一一收齐殊为不易。金融卡收藏升温还与银行对金融卡的管理措施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银行要更换金融卡版本,会把以前的报废卡收回,而这些早期废卡则受到了一些独具慧眼的磁卡收藏者的青睐。所以在收藏市场里这些早期金融卡的货源就一直偏紧,很多有纪念意义的金融卡更是可遇而不可求。

早中期金融卡升值快

决定金融卡价值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发行时间、发行量、存世量、题材和品相等。一般来讲,早期发行的金融卡,使用范围窄,发行量小,寿命也短,版本更迭的速度快,因此售价就高。金融卡中最珍贵的品种当数中行珠海分行发行的中银卡,目前市场价已高达5000多元,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金融卡,现在已很难寻觅了。此外,工行1987年版红棉卡、建行1990年版龙卡、农行1991年版金穗卡及交行1993年版太平洋卡等,这些早期金融卡也身价不菲,目前每张卡市价约在1500~2000元之间。收藏市场上比较值钱的金融卡,大多是我国国有银行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行的第一版储蓄卡,如工行1994年以前的第一版储蓄卡,现每张市价达到400余元。这一时期的银行卡,最大特点是无银联标志,这些没有银联标志的卡大多集中在90年代中期的储蓄卡和中后期的信用卡,几年前一般几十元便能买到一张,但如今每张市价涨到了二三百元,一些早期的甚至要价上千元,部分珍稀品种更是有钱也难寻觅了。

除了银行储蓄实卡外,各种银行的联名卡也值得珍藏。相比之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行的金融卡则逊色很多,收藏价值也小得多。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商业银行为了完成利润指标,一而再地发行各类金融卡,这类大发特发的金融卡已无丝毫收藏价值可言。在早中期金融卡中,有一组别具一格的十张一套的卡值得收藏爱好者关注,它就是上海市建行和上海博物馆联合发行的“上博龙卡”,从1996年起2005年止,一套共10张,是国内第一套发行的跨世纪的收藏过程长达10年的金融纪念卡,该卡每期均以上海博物馆馆藏精品为画面,文化含量很高,尽管该卡可以在博物馆购物使用,但从第一期发行至今却鲜有人刷卡,可见收藏者都十分珍惜。一张1996年发行的第一期“上博龙卡”已由当初的300元升至目前的1000元,全套的价值就更高了。

金融卡收藏小窍门

据介绍,国外金融纪念卡的市场也发展得不错,一般收藏率为发卡量的30%左右。我国目前金融卡的集藏尽管尚未达到这个水平,但随着金卡工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推广,相信金融卡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也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目前收藏金融卡主要有三种渠道:自己申请、向亲朋好友索取、通过邮币卡市场或网络购买。金融卡上一般都有卡码、原始发行日期等信息,这是收藏、研究金融卡的最原始资料。收藏金融卡时,一定要先将卡内的资金清空,弄清金融卡的相关使用规则,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经济纠纷。收藏早期金融卡,要特别注意辨别真伪,市面上曾有人利用一些未被销毁的卡基片打号,冒充早期卡牟取暴利,所以收集早期珍稀金融卡时应找懂行的人进行鉴别。

金融卡收藏对品相要求也是相当高的,品相的优劣对价格差异很大。一般来说,一张品相好的金融卡应该是无折叠、无揉损、无剪角,卡面干净整洁,无划痕或者划痕很轻微;卡的四边无磨损、掉色等现象。收藏者在获得早期旧卡后,可先用棉布蘸温水将卡轻轻擦拭干净,然后用塑料保护袋装好,尽量不要用手直接触摸银行卡,装在集卡册内的金融卡,应避免直接接触磁场强的家电等用品。

上一篇:毕业典礼演讲稿开头下一篇:艺术节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