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2024-10-19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精选8篇)

1.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一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___。A、职业农民

B、科学家

C、工程师

D、外资企业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___”的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

A、懂技术

B、会种地

C、能经营

D、肯钻研

3、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是:___。

A、绿色(安全)农产品

B、品牌农产品

C、方便食品

D、营养健康农产品

4、选择和确定___,明确经营者具体服务对象,是经营者制定营销策略的首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

A、品牌

B、价格

C、目标市场

D、农产品

5、目前推广应用的目标产量配方法是:___。

A、地力分区(级)配方方

B、养分平衡法

C、地力差减法

D、肥料效应函数法

6、可以使用于有机水稻的生产技术是:___。

A、使用有机农药防治病虫

B、使用乙草胺除草

C、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禽粪作底肥

D、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7、幼龄花园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至少做到一基三追,即:___。

A、春茶前施足基肥

B、春、夏、秋茶前各施一次追肥

C、秋末初冬施足基肥

D、春、夏、秋茶后各施一次追肥

8、大棚蔬菜栽培的制约因素有哪些:___。A、虫害

B、肥害

C、药害

D、旱害

9、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___。

A、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B、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种苗及一切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

C、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通常要2-3年的转换期

D、无化学农药残留

10、无公害水稻可以喷施下列哪些农药?___。

A、敌百虫

B、吡虫啉或扑虱灵

C、杀虫双

D、富士一号或三环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___、___、___、___、产品存贮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

2、农产品定价策略有:___、___、___、声望定价策略、新品定价策略。

3、有机白茶我县以秋栽为好,移栽时间在___到___。

4、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___月中、下旬播种,秋后一般在___至___播种为宜。

5、稻曲病的重点用药阶段在___期,防治药剂主要有:___、___、___等。

6、选择农产品中间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要注重中间商的___;二要看中间商的___;三要看中间商产品销售组合;四要分析预期合作程度。

7、农产品仓储保管的方法有:简易贮存、窖窑贮存、___、___、___。

8、大棚豆角常见病虫有:___、___、___、___等。

9、日光温室辣椒苗期温度管理原则是:___;___;___。

10、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___和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任务就通过一定方法或措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消费者购买范

围内满足其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分销渠道可分为直销、单一环节直销型和多环节销售型三种。()

3、卷叶虫用药最佳适期是蛾高峰后7-10天或田间始见束尖期。()

4、随着二代温室的推广,温室采光和保温性能的改进,一大茬辣椒育苗右提前到10月上旬,元月上中旬种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关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但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可以直接向所在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提出()

6、县农业局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7、农产品具有自身的特性,良好的包装不但能促销,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水稻穗颈瘟防治对象是所有感病品种田,在抽穗期气候有利于发病,且又是病区,必须在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药一次。()

9、绿色食品可以使用转基因技术。()

10、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的农药,如安打、米满、抑太保、锐劲特等。()

四、问答题(40分)

无公害蔬菜是一种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实行标志管理的安全农产品,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选择题:

1、A(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2、ABC(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3、ABCD;

4、C;

5、BC;

6、ABCD;

7、BC;

8、BCD;

9、ABCD;

10、BCD 填空题:

1、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

3、10月上旬,11月中旬;

4、1,8月至9月上旬;

5、抽穗,18%多菌酮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30%爱苗;

6、信誉、实力;

7、通风库贮存、冷藏库贮存、气调保鲜贮存;

8、煤霉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

9、晴天高,阴天低;白天高,夜间低;出苗前高,出苗后低。

10、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判断题:

1、√(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

3、√;

4、√;

5、√;

6、√;

7、√;

8、√;

9、×;

10、√

问答题: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其防治措施有:

(一)、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治: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杀、杀虫灯或毒饵诱杀、高温灭菌、隔离保护等。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施用生物农药(BT乳剂、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施用无污染的植物性农药(鲜苦楝树叶、臭椿叶等)。

(四)、化学防治。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注意事项:

1、严禁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三氯杀螨醇、除草酶等;

2、严格按照农药使用间隔期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3、改进施药技术,有针对性的适期施药,严格控制施药面积、次数和浓度。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二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概念及分类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主要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将某地区社会、 经济等特点体现出来,指导培训活动过程、制度的规范。本质上来说,其是一个系统概念,涉及培训目标、主体及客体等多方面内容[1]。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一般为三类,以政府主导、 政企配合及市场运作三类作为基础,并以具体针对性培训为辅助。

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的有效对策

1.立足于经济区域,合理选择培训模式

其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产业结构良好,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进而对职业农民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选择培训模式过程中, 应结合农业生产基地需求,将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合作组织型或者产业促进型模式作为培训主要模式,从而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

其二,中部地区。诚然,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表现良好,已经形成基础较好的城市群,不仅如此,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具备良好的产业、 人才资源,唯独缺少技术的支持。由此, 培训模式选择应将政府作为基础,政企配合,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2]。

其三,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即便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该地区应积极争取政府和国家的支援,选择政府主导类政府工程项目型等培训模式,引导自身逐渐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其四,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畜牧业等基地,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农业优势相对突出,能够适应机械化作业。基于此,要充分结合东北地区需求,选择适应规模经营与机械化特点的主导产业推进型模式。

2.结合产业特点,科学选择培训模式

其一,针对粮食、棉花等领域,国家在政策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支持,并不断调整和完善,确保农民都能体会到国家的帮助,因此,在选择农民培训模式方面要选择政府主导类模式,并通过政府实施工程项目或者利用广播、电视等方式实现远程教育,扩大教育范围。

其二,针对蔬菜、果品及花卉等领域,要树立现代产供销一体化模式,并实现生态等大农业目标,促使农民培训内容倾向于技术方面。由此可见,要选择政企配合类为主的培训模式,为农民提供更多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其三,针对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培训模式的选择,要逐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增强社会化服务理念,促使农村服务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

3.设定针对性目标,开展多元培训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其培训目标设定也存在一定差别。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方面进行培训:一方面,基础性培训,主要是文化、职业技术及成人教育三个方面,其培训模式应以政府主导类为主,通过高等院校、 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给予相应的配合, 实现对农民终身教育。另一方面,技能性培训,主要是工程项目、实用技术等方面,一般是以政企配合类为主,将农业科技园区等作为发展重点,不断调整和完善培训投资和管理机制,对部分具有潜力的企业进行引导和培训,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3.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三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07-02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作为固定职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职业身份的现代化演进,它适应了农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新需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2012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同年 8 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两个文件有效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仍在推进之中,它既需要克服问题,又需要进行机制体制的积极创新。

一、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

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缺乏长远规划,把培训工作当作临时任务来完成,没有对培训设施、师资、教材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培训条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规模的需求。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还对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产生了需求。这对培训师资、培训管理与运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培训内容和过程不能对接成人学习的特点

一是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培训对象的多样性和需要的多样性进行调研和构建。受训对象需求不一样,从事的产业不同,培训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但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忽略了培训对象的需求,没有进行分类培训或因人而训,导致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削弱了培训效益。二是培训形式单一,培训主要以集中理论教学为主,实际操作、演示和观摩少,田间地头种养场现场指导的培训更少。三是培训的模式单一,多数是集中培训,甚至有些到宾馆饭店培训,培训不接地气,点面不分。

(三)农民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学习成就的责任主体是学习者。因为部分培训是政府组织的培训项目,其中有部分参培农民存在着比较被动的“要我学”的状态。这导致他们的培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成效较低的问题。因此,农民的“我要学”的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部分农民在生产中严重依賴传统经验,缺乏接受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的主动性,导致参培积极性不高。这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效益,也阻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是国家示范学校、国家重点中专学校、自治区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立足农业,依托较为雄厚的办学力量,提升学历教育办学资源效益,形成了学历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成为广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在若干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夯实内涵基础建设

学校的基础能力,如培训场所设施、住房、师资等,对保障培训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校加大投入,建设了 4 间多媒体培训教室及 2 个多功能培训报告厅,建成 3 栋生活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培训公寓和现代化的学员餐厅,为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其次,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除校内第一、第二教学实习牧场以及动物医院和宠物诊疗美容中心等畜牧兽医类实训基地外,还与学校周边知名种养企业合作,建成一批稳定的水果、蔬菜、茶叶、糖蔗、桑蚕、养殖六大类现场教学实训基地。最后,建立培训师资库,聘请农业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态度好、教学热情高的专家担任培训教师。现有专兼职培训教师 50人,且均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 80%。

(二)优化培训教材与教学

一是加强教材建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培训教材是体现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重要载体。学校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组织农业部门、农业企业专家编写《种桑养蚕》等 9 本“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材和《养猪技术》等 10 本养殖类技术培训特色教材并公开出版。教材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广大学员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管部门的充分认可。二是优化教学过程。首先,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利用教学模型、挂图、标本和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实训教学等形象直观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周边和当地标准化种养企业开展现场实训教学,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最后,培训结束后,安排相关专家开展后续跟踪回访指导服务,巩固培训成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学员在培训效果测评中,评价优良率达 95% 以上,培训口碑良好。江苏农牧职业技术学院等 10 多所区内外职业院校来学校学习取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 15 家报刊先后对学校职业培训事迹进行报导。

(三)增强培训模式的灵活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结合农业生产特点,适应农时,以点带面,灵活办班,才能让学员做到参加培训学习和从事农业生产两不误。为此,学校根据农业生产和学员实际需求,因地制宜采用“校外与校内”“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段、分点培训模式,灵活采用“固定课堂”“网络课堂”“田间课堂”“空中课堂”等授课形式。既有组织学员到校开展“固定课堂”学习,又有送教上门到学员所在村屯开展“田间课堂”“空中课堂”授课,以及利用现代传媒技术面向学员开展“网络课堂”授课,从而兼顾了学员参加培训学习和从事农业生产需求,做到参加培训学习和从事农业生产两不误、双促进。

(四)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要增强有效性,精益化管理是有效管理的一个方面。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三三举措”和“四制措施”学员管理办法,成效显著。“三三举措”,即“三见面”(管理服务人员每天和学员早、中、晚见面一次以上)、“三关心”(每天都关心关注学员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方面情况)、“三问候”(每天都坚持问候学员学习、生活和健康等方面情况)。通过“三三举措”,从而使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学员管理工作中,和学员打成一片,做学员的良师益友。“四制措施”:一为班会制,即班主任每周组织学员召开一次班会,强调组织纪律和安全等问题;二为考勤制,班主任每天考勤两次,督促学员按时到教室上课;三为保险制,为参加培训学员购买意外保险,降低培训风险;四为共管制,要求选送学员参加培训的相关部门选派干部全程跟班,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员管理。

(五)加强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一是培训责任部门明晰,机构配备齐全。学校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交由学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负责和主抓,并配备足够的办公场地和专职管理人员。二是制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章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收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完善培训机制、学员管理、教学组织、后勤服务、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制度规范。

三、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成效分析

(一)提升了地方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有效推广先进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养殖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我区养殖业向技术集约型、高效优质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促成畜牧产业经济圈形成

学校在技术上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区内外众多养殖企业纷纷到学校周边选址落户。目前,在学校周边乡镇以及柳江、柳城、鹿寨、融安、融水等县依托学校技术服务创办的标准化养殖场达600 余家,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畜牧产业经济圈。

(二)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2—2015 年,学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1981 人。其中,695 人培训后开展种养创业,加快了当地经济发展,如,三江侗族自治区县富禄苗族乡某村贫困户45 人参加养殖培训后,30 多人发展特色黑猪养殖,养殖数量达 300 多头。特色黑猪出栏卖价高,毛猪每斤卖价 12 元以上,每头纯收入达 400 多元。单此一项,人均收入可提高 4000 元。

(三)促成农业产业化发展

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涉及畜禽养殖、糖蔗、水果、蔬菜、茶叶、桑蚕等 6 个农业生产领域,涵盖了广西农业生产大部分产业。许多学员目前已成为当地种养大户和农业生产主力军,为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四、结语

2004—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 年聚焦“三农”,这为新型職业农民培训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中职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走学历教育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举之路,为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涉及学校教学、管理、后勤等诸多部门,学校要统一布置协调,各部门要充分合作,要增强管理机制的灵活性,举全校之力,确保培训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正常运行,不断提高培训的满意度和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学文,刘文烈.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与培育机制[J].农业经济,2013(7)

【基金项目】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改重点课题《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桂教职成[2012]35号)

【作者简介】王纯国(1964— ),男,广西全州人,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桂中职业农民学院高级讲师,广西农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水产畜牧业协会副会长,柳州市职业教育教学专家,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篇四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区团委书记李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xx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

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

1)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

2)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

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

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

(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

(4)玉米化控技术;

(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

(1)奶牛品种改良;

(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

(3)奶牛高产养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

(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

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

(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生产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要把现有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必须有一批新型农民。综观我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经济落后,从财力人力上还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实施项目的东风,配套一定资金更好地促进农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径,尽快提高我区农民科学种田的整体水平;

二是培训专业不能与项目村产业更细致紧密地结合,虽然玉米是忻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但各县各村情况各异,比如有的村以种植红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种基地;

三是在数量有限的核心农户选择上还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四是在培训模式和手段上尽管我们也下了很大力气,但总体效果还不是更好,同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5.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探索 篇五

摘 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是广大农民解决“如何种地、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在对当今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积极探索新模式以及新方法,用“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替代传统“以技术为本”的培训方法;在坚持传统面对面、手把手教育培训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服务以及在线教育培训等现代化培训方式,对各种教育培训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向制度化、标准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教育培训后“链条式”服务,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讨论

为了更好执行中央关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满足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及生产能力的骨干新型职业农民,相关部门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以及农业增效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通过精准服务、积累经验、探索路径、服务指导以及教育培训等方式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属于一种创新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严格遵守“人才强农、科教兴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要求规范,从而全面实现从传统培训到信息化、现代化培训的创新,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实现从“培训”到“培育”的创新等。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新体系

1.强化培训基地建设

满足务农农民的需求,增加培训的功效,强化培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结合理论与实际,农广校把工作重点延伸至一线,经过全方位的考察与探究,成立农业知识集中教学培训基地;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制定与之对应的相关规章制度,为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顺利落实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这样,不仅为参加教育培训的农民提供了实践创业基地,而且为其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有效激发了农民自主创业与学习科学技术的干劲与热情,一举多得。

2.强化教学班建设

以贴近生产、方便农民以及服务县域特色产业的原则,就近就地下乡村开办教学班。以食用菌产业为例,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区域中挑选有较高文化素质、较高思想素质、能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产业带头人、产业大户,同时经过面对面研讨与核实,最终确定合适人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象,建立食用菌产业的教学培训班。除了在农广校集中参加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要到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生产基地进行现场生产实践培训。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围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组建由县农广校专职教师、乡土人才、县域各产业发展带头人以及省市县相关产业方面的专家等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制定授课教师考核制度以及教师岗位职责,同时和培训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全面实施开放式的动态管理。

二、突出核心,围绕特色产业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培育

1.不断创新教育培?模式

结合农民生产生活的规律,对现有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不断创新。教学场地。选择在特色产业实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实习基地以及培训场所选用问题,而且为其提供了生产实践基地,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与热情。让参与培训的农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创业的欣喜。培训形式。采用“农学结合”分段教育培训模式,根据农时的季节开展培训活动,结合生产实践与理论学习,促进活学活用,做好生产与学习“两促进,两不误”。教学安排。采取理论教学时间选在早晚农闲的时候,增加农民培训的到课率。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授课方式。可以聘请当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创业的经验,并聘请相关专家讲授理论知识,课堂上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式研讨、互动式教学,显著提高教学培训的效果。主要的培训手段与方式包括:

(1)参与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领头人以及种植大户等,在现场直接参与解答、操作、示范以及讲解等活动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培训内容和日常生产以及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紧密连接,针对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可以显著减小实际应用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推广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对当前实际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实现和广大农民直接面对面的操作与交流学习。

(2)互动交流式培训模式。在培育的时候加入“跟、论、学、教”等互动交流培训方式。第一,对农民普遍性的认知水平与种植经验教起,使学员可以坐得住、听得懂,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员能够快乐学习;第二,授课内容尽量不要太深奥、晦涩难懂,最大限度结合理论与实际,使学员能够正确面对压力与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调动学员学习的自主性;第三,定期举办课堂讨论活动,使学员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过去积累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谋发展、话打算、说体会以及谈感想,提高学员自主动手能力;第四,完善学员学成归来后整个生产流程的跟踪服务,引导农民正确进行销售、加工以及生产等工作,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种培训模式和传统培训模式相比,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的内容单一造成学生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等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农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3)小组讨论式培训模式。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对培训基地的学员进行划分小组。通过开放式、自由言论,充分挖掘每一位农民的智慧与潜能,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自己的解决措施与看法,学员通过学习小组进行集中交流,从而能够知道他人的想法,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过讨论、考察以及培训等方式,不断对学业的知识进行更新。

2.科学安排教育培训内容

当前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一大批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但目前大多数教育培训对象都普遍存在创业决心不坚定、创业意识不足、科学创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当首先针对有创业意向与产业基础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现代农业知识、特色产业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市场营销、家庭农场经营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管理、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等专业知识,以及留守儿童管理、艾滋病防治、禁毒知识、科普知识、乡村消防安全、乡村文明等公共知识。通过大量有用且符合实际状况的教育培训活动,大幅增强农民的生产技术与工艺,使之完成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

3.正确选择教育培训对象

认真贯彻落实“围绕产业发展办培训,完善培训促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以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示范园区等当地特色产业大户为重点,在全县特色产业范围内挑选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较高思想素质、有带头模范作用、有生产规模的技术带头人、产业大户,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不超过五十岁的农民作为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对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虽然随着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农业经济在我国总经济所占的比重有所下滑,但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人翁,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生产技术以及生产工艺的高低,决定了其所能获得的农业价值。新型职业农民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当不断探索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新模式,从而使广大农民完成转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产品的质量,进而提高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六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作为主要的一项内容。可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但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现象越来越突出,今后‚谁来种地‛成为现实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培育职业农民的战略举措,为解决‚将来谁来种地‛开了良方,积极推动了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

(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怎样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农民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实施家庭联产责任制解决的是城乡人的吃饭问题,那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的是农业做大做强、农民学会走向市场,发家致富的问题。传统农民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者‛,而‚现代化农民‛是‚社会化大生产从业者‛。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知识,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并且具有规模经营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优势,能带来的较好经营效益,新型职业农民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而传统农民由于存在种地规模小、缺乏专业技能等‚短板‛,不得不通过打工等其他手段来补充收益,其实是一种‚兼职农民‛。因此,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有效缓解‚明天谁来种地‛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在尊重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二、聊城市开展新型农民培育的基础条件及工作情况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情况。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占重要地位。2012年全市人口594.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93.15万人,占82.96%。农村劳动力321.44万人,约占65.18%。其中剩余劳动力约220万人,全年外出务工人员约占三分之一。从文化程度上来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约33万余人,仅占总劳动力的10%。接受过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的约有50万人,所占比例不足20%。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和在家劳动力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等情况已严重制约可我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相对完善。我市农民就教育培训资源重点分两类,一类是农业部门培训机构。全市农业部门承担农民培训的机构主要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9所,学校有专(兼职)教师327人;各级农技推广机构171个,4896名农业技术人员,其中研究员12名,高级农艺师254人,初级技术人员3474人。二类是劳动、职业院校等开办的农民教育机构。全市劳动部门有劳动就业训练中心9处,年培训能力2000人左右。财政部门管理的聊城市高级财经职业学校,2009年成立聊城市农民培训学院,年培训村干部500余人。

(三)近年来农民培训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重点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等‚三大培训‛工程,大中专教育、绿色证书培训及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有效提高了农业职业技能和科技素质,为下步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近5年来,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5.07万余人,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约2.64万人,涉及沼气工、农机手、蔬菜园艺工、农民信息员等专业。针对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业专项技术培训2.09万人。二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每年4个县(市、区)实施,以粮油、畜牧、蔬菜等关键技术为重点,对项目县的800名农民辅导员和16000户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每年培训农民30万余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种养水平和科技素质。三是新型农民创业培训。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培训,每年培训约800人,通过培训,进一步提供他们的创业意识、管理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四是农业广播学校开展大中专教育、绿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等。自建校以来共开展中专教育3.4万人,大专教育3700人,绿色证书培训3.16万人,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36万人次。五是借助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每年培训农技人员1000余人,有效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及建议

(一)按照新型职业农民定义,科学确定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只有明确了新型职业的范畴,才能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及措施,包括扶持政策的制定等。

(二)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创新教育培训目标,促进农民由培训技术操作者向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转变,由农业生产主体向农业市场主体转变。把学历教育与实用教育结合、长期教育与短期教育结合、实时教育与急需教育结合、技术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推动农民职业化发展。完善教学培训形式,采取政府主导培训、示范户帮带培训、职业学校助推培训、龙头企业自主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和专题讲座并举方式,培训大批职业农民。

7.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七

1 桃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桃江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农业人口55万人, 农村劳动力32万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部分青壮劳动力开始脱离农业, 农村土地重新集中成为可能, 陆续涌现出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农业生产链中农村劳动力重新有了分工。这种新的分工孕育农民职业化的雏形, 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卷调查, 选取了4个乡镇, 每个乡镇5个村, 每村50户。总共调查1000户, 回收有效问卷875份, 问卷主要涉及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民素质、生产规模和模式以及培训需求等。

1.1 农民素质

本文通过调查发现, 桃江县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就学历方面而言, 仅有15%左右的农业从业人员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大多数农民对于法政知识欠缺, 自身利益受损时, 不能及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有超过64%农民在农闲时主要是以看电视、打牌等娱乐活动为主, 很少有人学习农业政策或钻研种养殖技术。就农业技术而言, 整体上桃江县农民显示出较高的期望, 超过65%农民会从农业技术人员或农资店来了解农业技术, 还有将近30%的人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学习农业技术。

1.2 劳动力结构

虽然桃江县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 但农民的从业愿景很低, 超过98%的务农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子女选择务农, 年轻人基本上不会选择务农, 农业生产缺乏接班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56%务农劳动力的年龄超过50岁, 30~50岁的占42%, 30岁以下的不到2%。

1.3 生产规模及模式

桃江县人均耕地少、人口多, 人地矛盾突出。近年来, 很大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不再满足农业微薄的收益, 开始向二、三产业转移, 耕地出现了空闲, 农业用地重新集中出现了可能。调查显示, 种植业面积2~3.3hm2的有67人, 3.33~6.67hm2的有34人, 6.67hm2以上的有21人, 适度规模种植户有14%;参加了合作社的人数有209人, 达到了24%。整体来讲, 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比列还不是很高, 但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强劲, 每年将近成倍增长, 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1.4 受训需求

农民对农业技术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有86%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参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年龄影响培训类型的选择, 年纪大的农民倾向于专项技术培训, 而年轻人更多的愿意选择创业培训与职业技能培训。种植技术与农业政策是新兴职业农民培训中最受欢迎的两项内容, 有超过80%的人选择;75%参加培训的农民更愿意专家、老师进行现场指导, 认为看电视、听广播, 上网看书效果不明显。一年多次、短期、就近培训更能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1.5 培训经验

自2004年以来, 桃江县认真落实了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和农技推广补助项目,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完成进每年2000名农民的培训任务, 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农民典型。整合有限资金, 通过调研、实训, 初步探索出了适合桃江的“流动培训”、“订单培训”等模式。

2 桃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2.1 建立新型农民职业化制度

当前,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呈现严重兼业化, 农民仅是一种身份或户籍的象征, 而不是以一种职业存在。由于缺乏具备优秀素养和专业技术的职业农民, 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粗放, 农业资源利用率低下。建立健全农民职业化制度, 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 同时建立农业行业准入制度, 出台《桃江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办法》、《桃江县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法》等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法规。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培育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制度, 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民具有明确的阶段性的科技素质和从业能力, 逐步做到执证上岗, 合格入行。

2.2 构建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按照标准、程序, 做好资格认证;分产业做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 并对已认定人员做好跟踪服务、年度审核等。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完整的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职业农民不同层次水平, 进行专项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整体规范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考核、发证、注册登记和质量控制等工作, 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3 加大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力度

农业整体上是一个弱质行业,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强力支持。根据实际情况, 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纳入桃江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列入全县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

首先, 要强化财政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扶持力度。高效整合培训资金, 加大农村教育事业投入,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培育优秀的教师队伍, 建立农业技术远程教育体系, 把专家与技术引入田间地头。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宣传力度, 做好典型经验宣传, 把握好舆论导向, 营造良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氛围。

其次, 促进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和制度。建立职业农民补贴保障和激励制度, 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补贴力度, 将现有扶持家庭农场、专业生产的各项政策, 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头上, 特别是新增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 形成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建立高素质人才回流农业的激励机制, 对返乡创业从事农业经营的能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创办现代农业企业的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吸引农村以外的人才回流农业机制, 吸引和培养有兴趣的城市青年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不断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最后, 做好优化新型职业农民融资环境工作, 将新型职业农民资格与融资挂钩, 对具有新型职业农民贷款给予优惠政策, 简化贷款手续, 低息或免息贷款, 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稳步发展。

3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艰巨性的系统工程。本文研究了湖南桃江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并就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以期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齐国.大力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为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支撑[J].农家生活, 2012 (3) :49-50.

[2]李东波, 李良军, 万志刚, 等.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启示[J].湖南农业科学, 2014 (10) :49-51.

[3]蒋剑勇, 钱文荣, 郭红东.社会网络、社会技能与农民创业资源获取[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43 (1) :85-90.

[4]朱奇彪, 米松华, 黄莉莉, 等.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规模种植业农户的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 (5) :1361-1367.

[5]张晓山.建立职业农民的注册登记制度培育从事农业的主力军[J].农村工作通讯, 2012 (3) :49-51.

[6]常佳佳, 王伟.论职业化新型农民培育[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2010 (8) :32-34.

8.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训机构的申请 篇八

【摘要】本文在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总结分析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管理体系,评估与监督体系,政府实施力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因此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望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制约因素 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25-02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鉴定

(一)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辨析

1.传统农民的概念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直是与农耕密不可分的,而传统的农民在社会阶层中始终是一种以身份为主导的,身份与职业的混合体。195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明确了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体制,具有城市户口的就是城市居民,具有农村户口的居民就是农民,这是我国法律确认“农民”的唯一标准,也即改革开放以后,“传统农民”的文字依据,是传统农民的身份证明。总体而言,传统农民是身份地位上的农民,他们社会地位不高,不具备专业性农业知识,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将农业生产作为唯一经济来源的最低层次职业化农民。

2.传统农民与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对比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而新型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职业经济人。两者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属性上,传统农民不仅仅只是一种职业称呼,更多的是一种身份象征和社会地位;而新型职业农民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选择,他们有知识储备,技能技巧,管理能力,以资金投入从事农业生产,进行农业化经营。在传承上,传统农民具有“世袭”特征,即“农之子恒为农”;而新型职业农民是由从事劳动生产的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流通性上,传统农民基本上是“土生土长”,他们“聚村而居,成群而落”,具有封闭性和滞缓性;而新型职业农民既可以是本地人员,也可以是外地农民、城镇居民,既可以是单独个人从事生产,也可以是团队开发农业生产,具有流动性和自由性。在技术知识上,传统农民更多的是依靠实践经验和当地的农作习俗从事生产,具有一定稳定性和陈旧性;而新型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管理经验、资金投入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条件,有很强的知识性和创造性。在经营模式上,传统农民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仅仅依靠血缘为纽带来调控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生产结构十分松散;而新型职业农民以集约式经营为主,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互相牵制,以获取最大利益为共同目标,生产结构相对牢固。在成效上,传统农民多以种植大田农作物为主,生产收获的农作物产品自给自足,满足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商品化和市场化的效率低;而新型职业农民其生产经营范畴广泛,劳动附和度高,农副产品的生产、销售走全方位市场化道路,经济效益很好。

(二)新型职业农民概念

新型职业农民目前可以界定为:有别与传统农民,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他们占有一定的资源、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较高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创造力和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他们将以从事农业作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新型职业农民大体上还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专业技能型,有一定农业生产技术和较丰富的生产经验,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如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他们不需要摸清市场,只需要专注生产,发挥自己的专长;二是社会服务型,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能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如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他们相当于农场品中介,手握市场信息,将农业与市场相链接,增加农产品的销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是生产经营型,有投资能力和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能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工作,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他们发挥的作用是从单一农业产业模式向多层次拓展,发展现代化农业,争做产业领头人。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新型职业农民是第三类,生产经营型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仍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

(一)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管理体系不协调。

农民培训工作需要农业、财政、教育、劳动、科研等部门主导,农业厅、科技厅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推进,省财政厅负责拨款,各试点县农业局、科技局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再通过农业中高职、农广校,来完成培训任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固然带来了农民培训的专业化管理,但是主体不突出、各自为政、缺乏衔接沟通、效率低等缺点也明显表露出来,容易出现各主体部门职能交叉、管理分散、调控不到位的问题,使得相关新型职业农民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缺乏相关的规范的评估与监督体系。

培育新型农民属于软件建设,短期内不可能产生明显效果。这可能导致某些主导政府官员不够重视,各培训学校、培训项目承接上级的工作态度,为了节约办学经费,只注重培训规模和形式,以完成表面任务为目标,不重视实际培训效果,应付了事的现象严重,形成“形式主义”之风,阻碍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的实施。

(三)政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有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政策,多以纸质文书呈现,同其他重要政策中一并发布,有时甚至是掺杂在普通教育政策之中,容易被人忽视,缺乏生动性和直观性。另一方面,政府的榜样宣传力度不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开展了这么多年,有些地方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国家没有进行充分利用,大力宣扬,以致于让人觉得这项工作开展很艰难,或者并不受国家重视,无法引起人们重视。

(四)政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着力点太小,缺乏大局观。

对比分析国外职业农民培训经验,与我国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所做出的努力工作,不难发现这一点。国外从教育体系出发、从立法保障出发、从政府与非政府部门合作出发,架好大的框架,再处理细小的问题。而我国却相反,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尚未建立,立法保障口号一直在喊,落实力度有待加强,政府与非政府部门的合作不如国外灵活,甚至大部分是以政府主导,企业以投标的形式辅助参与,局限诸多,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缺乏有效方向标。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相应对策探讨

为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新型职业农民管理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坚持“政府引领、有关部门主导,多方力量合作,相互监督”原则,明确主导部门,聚合多方力量,构建多元参与协作的培训管理体系。其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评估与监督体系。一方面要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积极落实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要把提高农民素质的评估结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农村各级干部牢固地树立素质意识,把培育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件大事来抓,而且抓出成效,形成监督体系。另一方面要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文化素质,实践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主要评估内容是一定时期内农民各个方面的素质提高到了何种程度,直接可以反映到当地农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上,而各项具体指标可以进行广泛摸底调查,制定一个评估章程。最后,政府需要从政策宣传和榜样宣传方面着手,站在大局的角度上,去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政策宣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借助于媒体渠道,开设全方位信息通道,是农民们无论是在看电视,看报纸,听收音机都能接触到职业农民的最新消息,不要固守于政策的发布和文件的制定。至于榜样宣传,我们可以结合评估监督工作共同开展,即宣传做得好的部分,也警戒做得不好的部分,将实际情况摊开来,用事实说话更具有号召力。从大局观着手并不意味着,我们现在所做到的细节处可以停止不做,相反,我们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取得的好的成就大多都是来源于细节处理,比如说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管理政策,各项扶持政策都是我们成功的典范,需要再接再厉继续开展。而大局观的实施,我们需要借助于国外的经验,将三大板块加紧落实,落实教育体系,落实法律制度、落实企业参与程度,相信能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涌,戴国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3,5:57-59

上一篇:为官不为整治调研报告下一篇:帮妈妈洗脚记事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