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2024-06-28

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精选6篇)

1.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篇一

交通局开展“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活动情况汇报

为了增强交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市交通运输局结合交通发展实际,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提升交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

转变指导方式,调整交通运输发展结构

化投资结构,将资金重点投向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现代化港航、现代物流业和交通信息化,投向关系民生、公益性强的老油路、危窄桥改造和农村交通设施;调整基础设施结构,加强港口、铁路、农村公路、物流园区等“短板”和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港2号港池建设进度,全力提升港在黄河三角洲区域中的地位,加快推进疏港公路、疏港铁路建设进程,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加快滨海大道前期规划和大莱龙铁路的升级改造,构筑便利的交通输运体系;调整运输结构,引导运输管理、运输组织和运力结构向信息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运输产品多样化。

强化支撑措施,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

重点推进规划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和资金监管、投融资体制、信息化建设、本质安全、交通行政执法七个方面的改革。改变过去那种“以收费、罚款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全面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服务效率,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开展货物运输源头管理和公路超限超载治理,倡导“文明执法”、“和谐执法”,实行“人性化管理”,杜绝公路“三乱”案件发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行政执法环境。强化改革创新,以加快交通运输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目标,全面推动交通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交通内外部关系,形成全新的交通行业运行模式。以安全生产、维护稳定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大力开展交通和谐行业创建工作,确保行业和谐稳定。

抓好民生工程,扩大交通发展惠及范围

适应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重点解决百姓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转方式、调结构”中,除了建设好交通运输的硬件,积极从提高自身做起,打造人性化的交通运输服务。积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方式,采取“以奖代补”的措施提高各镇(街)农村公路建设积极性,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截止到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农村公路83公里,完工26公里,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完善。积极推进城市公交车集约化管理,投资700多万元更新35辆公交车,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乘车优惠条件的人群办理了公交乘车优惠卡,充分发挥公交车的公益性特点。制定扶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交通、物流体制。深化“四化”管理,打造“和谐交通,服务无限”服务品牌,重点解决好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服务窗口建设和行风建设等五个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

2.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篇二

“十一五”期间是纯碱工业高速发展的时期, 纯碱产量大幅提高。“十五”末, 据中国纯碱协会统计, 全行业纯碱产量1410万吨, “十一五”末, 预计全行业纯碱产量将达2000万吨左右, 比“十五”末增加590万吨左右, 增长40%以上。

集中度也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 全行业只有两个企业产能突破100万吨/年, “十一五”末, 已有九个企业产能突破100万吨/年, 其中最大的已达300万吨/年。

技术装备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大化集团、天津碱厂在搬迁中, 从国外引进了带式滤碱机, 既提高了产品质量, 又降低了水耗, 大型外冷碳化塔、煅烧炉、滤碱机实现了国产化, 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已拥有大型外冷碳化塔的发明专利。然而, 同质化重复建设使能力增长过快导致的产能过剩, 是“十二五”全行业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 做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期间, 纯碱行业要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手段, 以建设纯碱强国为总目标, 切实做好控制总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水平、提高自动化水平、扩大纯碱、氯化铵出口、推动同行业兼并重组等方面的工作, 促进总体目标的实现。

为实现纯碱强国目标, 目前行业的基本思路是:

贯彻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纯碱行业准入条件》, 通过控制新增产能以控制产品总量, 通过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十二五”末总产能力争不突破3000万吨。

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重质纯碱占纯碱总产量的比例和干氯化铵占氯化铵总产量的比例, 目前重质纯碱占纯碱总产量的比例仅为40%左右, 到“十二五末”这个比例力争提高到80%。目前干氯化铵占氯化铵总产量的比例只有一半左右, 到“十二五”末, 也要力争上升到80%;

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资源节约和节能降耗的精神, 力争使氨碱法纯碱的氨耗达到3千克/吨, 联碱法纯碱的氨耗达330千克/双吨;以科技进步与创新为手段, 改进工艺、设备、实行精料政策, 逐步做到少排和不排。

“十二五”期间要认真总结目前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的经验, 大力推广生产过程DCS集散控制, 提高劳动产率。

实施不断扩大纯碱、氯化铵出口战略, 目前纯碱、氯化铵都已产大于销, 出口己成为平衡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可或缺因素, 因此, 出口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 要把出口当事业做, 建立和充实专业出口机构, 配备和培到专业出口人员, 要不断提高出口水平, 不断增加出口量, “十二五”末, 纯碱年出口量要达到250万吨, 氯化铵年出口量要突破100万吨。

“十二五”期间, 要积极推动同行业的兼并重组, 新建不如兼并重组, 一方面, 能控制产量的过快增长, 又能通过强企对弱企的整合, 提升后者的科技和装备水平, 进而提升产业水平。同时, 兼并重组会使企业数量减少, 竞争对手减少, 既可减少恶性竟争, 又能促使行业、市场的稳定, 实现企业的由大转强。我们会为有重组意向的企业牵线搭桥, 促进、推动, 希望有出成效。

3.转方式调结构报告 篇三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转方式、调结构”是省委、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我酒店“转方式、调结构”工作在有序、有力、有效的开展。

一、盯紧主业不放松,使“转、调”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从今年第一季度情况看,酒店营收构成比重为餐饮56%,客房27%,其他17%,在实际经营中,酒店客户市场主要以会议为载体。在落实“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时,我们立足现实,力争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首先是做好对会议的营销,会议是酒店较为成熟的营销产品,客户群稳定、市场认同度高,其对酒店客房、餐饮、娱乐等形成的综合消费,是其他产品难以企及的。据初步分析,酒店50%以上的营收来自会议接待。为此,酒店非常注重对会议的营销。比如在经营场地冲突的情况下,都优先以会议为主安排。今年会议较去年增加了5起,说明营销部门“转”、“调”工作是有成效的。

二是继续打好“餐饮牌”,在巩固现有餐饮经营的基础之上,重点推出“云南传统风味滇菜”、“养生及健康系列菜肴”、“精品面点”。坚持走“走出去、请进来”的路子,学习和借鉴省外成熟经营管理经验,为我所用,继续做好餐饮专项营销,不断提升婚宴品质档次,提高消费标准,处理好婚宴与会议接待在场地使用方面的矛盾。根据经营情况,建立餐饮开发和人才培养基金,即每月按餐饮收入的2%左右,提取用于做强和做大餐饮的专项基金,目前基金余额已达24.8万元。三是合理组合客房在不同时期内的营销策略,有效提高住房率。今年春节期间,销售部根据情况,增加了对高端团队住房的营销,住房率较去年增加12%,就是一次成功营销。在客观分析酒店位置偏,离市区远的不利条件后,我们转变工作思路,将网络、会议及公司订房纳为主推对象,同时对上门散客提供优质服务。今年一季度散客开房率较去年提高近5%,净增近千间。我们的策略是会议、商务用房为主,保持散客入住率稳中有升,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高端团队用房,提高住房率。

总之,争取多接会议,全面提高会议的综合消费,做强做大餐饮,确保住房率稳中有升,仍是2011年酒店经营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这是我们在学习和领会“转方式、调结构”中的深刻体会。

二、明确重点,下移“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让员工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主体和实践者

“转方式、调结构”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能是管理者的一般号召,而是要成为广大员工的实际行动。如何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具体人,我们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方面

“转方式、调结构”首先是对市场定位思路的“转”和“调”,其效果就是使市场竞争力和优势显著增强。在深入学习“转方式、调结构”内涵的基础上。酒店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主要工作是:

第一,确定营销在酒店中的龙头地位,把营销作为酒店经营管理工作之首,作为安排各项工作的起点,在人、财、物等方面全力支持营销,确保其在酒店经营中的重要位置。酒店每月召开两次经济运行分析会,重点是对上半月的营销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半月的营销工作作出安排,并提出下半月的经营指标和工作任务。此会议对酒店营销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行几年以来效果较好,仅今年1至3月,通过“经分会”提出的营销措施达上百条,有力的保证了酒店经营工作。

第二,提高全员营销意识。酒店历来倡导“全员营销,惠及全员”的理念。只要完成经营指标任务,员工都有提成。去年中秋月饼销售425万元,员工提成80多万元,今年1至3月仅自助餐一项,一优秀销售员工营销提成就达2.5万元。我们的理解是,仅喊“全员营销”,会变成一句空话,所以我们加了一句:“惠及全员”。其目的就是通过广大员工的努力工作,实现酒店与员工的共赢。现“端午节”已近,酒店已在组织开展“粽子”专项营销,相信也会取得不错效果。

第三,提前谋划全年的营销工作计划。首先对酒店执行的价格体系进行整理、规范,并根据2011年的市场预测对酒店的会议、协议单位、政府单位、会员等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整,同时规范了酒店所有经营项目的价格执行标准,确保在用工成本上升的同时,保持酒店盈利能力。其次,根据不同客户群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思路及政策,确保销售人员有清晰的工作目标和思路。再次,结合酒店的特点和市场状况,制定了异地促销工作计划。按照计划,目前已经进行了省内市场曲靖地区、省外市场北京地区的2次促销工作,这两次异地促销工作在客户市场拓展及订单的获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季度已排定对成都、重庆、上海、贵州等地的会议及散客市场进行促销。三季度则结合酒店的月饼专销工作安排了玉溪、个旧、开远、蒙自等地区的省内异地促销。力争通过异地促销,扩大酒店的知名度,抢占一些市场份额。

2、管理方面

“转方式、调结构”在管理方面的要求,就是要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取得管理实效。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有。

一是将2011年确定为酒店的“创新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产品、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全力提升酒店经营绩效。在工作实施中,建立有利于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加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增强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的选聘和评价机制。

二是全面推行“4M”管理,把战略绩效管理、战略计划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信息管理落实到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酒店已于2月16日启动了此项管理活动。

三是严格执行绩效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努力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加强对经营成本的控制。如从原材料采购、工程建设等方面严格货比三家,进行招投标以求将成本降至最低。建立收入、成本、利润相结合的财务考核体系及经营业绩考核机制。

四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进一步做好工会、共青团工作,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提高酒店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战斗力。切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通过文化建设使企业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接受,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不断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酒店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队伍基础和人才保障。

3、餐饮方面

一般而言,大多数酒店盈利模式都以客房为主,我酒店则是走以餐饮带动客房、带动其他项目盈利的模式,今年1至3月餐饮收入净增220万元,收入占比达56%,更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成也餐饮,败也餐饮”已成为酒店近几年生存和发展的共识。

在“转方式、调机构”实践活动中,首先是解决餐饮定位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和总结,我们把酒店菜品主题定为“生态、营养、健康、时尚”。即通过获取生态食材,进行合理营养搭配,精心烹制,达到食后健康目的,再辅之以时尚理念和元素,共同构成酒店菜品主题和经营理念。

其次,引导员工主动“转”、“调”,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员工自行设计的高端宴会摆台装饰,取代传统鲜花材料,既能重复使用降低成本,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此案获得省总工会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餐饮员工自学的糖喷手工艺,已在餐桌上摆放,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饱览“糖喷”工艺的眼福,体现了员工对餐饮文化的追求。以上两项已在今年集团开展的建党90周年厨艺比赛中展示,获得好评。

三是严格把住食品卫生关。近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已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关注和揪心的地步。在这方面酒店历来都极为重视,把其视为生命。酒店食品无论是初加工还是再加工,都自行完成,没有外购的半成品或成品。在加工过程中,尽量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即使国家许可加入的添加剂也是尽量少用或不用。例如油条,传统做法需添加明矾,我酒店则不添加,而是采用面团自然发酵的传统工艺制作,既确保了食品安全和营养,又保留了传统食品的风貌。酒店通过长期寻找,目前已在大理建立野生菌、稀有食材生产基地。基地按照欧盟、日本的标准要求提供食材,从而使酒店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把好了质量关。

三、加强硬件建设,使“转方式、调结构”取得实质性成果。

在“转方式、调结构”工作中,集团与酒店都清楚的认识到,经过多年运转,酒店硬件设施陈旧,与经营不配套问题日显突出。为此集团公司决定投资8000万元,将股份公司办公楼,风味美食广场及酒店两栋客房一起进行提升改造,建成一座“环境优美、档次较高、功能齐全”,能独立式经营的酒店。

世博花园酒店二号院前身是世博会接待中心,于2003年由原世博集团交世博花园酒店统一经营管理。现有各类客房114间、大小会议室5个、餐厅1个。因使用时间较长及历史原因导致二号院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的经营需要。基于集团整合资源开发世博新区的需要,集团确定二号院工程改造项目委托酒店代为实施。目前此项目概念性设计方案已初步完成,待完善可研报告并立项后,进行实施性设计方案招投标。全部工程预计明年5月前建成投入使用。

以上,是我酒店落实“转方式、调结构”工作的情况汇报。“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是企业长期的工作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决按照集团公司的工作部署,以“转方式、调结构”统领酒店战略取向和发展思路,把管理水平提升落实到全年经营管理工作中,为完成酒店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而努力。

云南世博花园酒店有限公司

4.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总结 篇四

1:编写完成了《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深入企业、街道等部门调查研究,编制完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通过实施“园区带动、创新驱动、开放拉动和城乡联动”发展战略,着力优化发展空间和环境,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经济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城乡一体化、生态宜居化的发展新路子,推动XX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编写完成了《关于加快工业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意见》。在充分调研并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关于加快工业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意见》,以优势骨干企业为支撑,以招商引资和“双退双进”为手段,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规划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集约程度高、产业特色明显的工业产业园,加快全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3:制定完成了《2010街道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考核内容和办法》。在充分论证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了《2010街道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考核内容和办法》,引导街道注重项目质量和效益,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区域发展。

4:制定了《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电视台、广播电台专题宣传工作的方案》。围绕全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调整工作,重点宣传报道全区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园区布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城市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工作,为全区 “转方式调结构”工作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责任分解了《关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意见》。汇总了69项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并将部分操作性强、可分解、可量化、可督查的2010年工作任务,纳入0A系统实行统一管理,及时掌握转调工作的进展情况。

5.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篇五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

拓创新,理清服务大局依法履行职责的思路和措施,切实增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围绕深刻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加强学习,提高思想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的讲话精神,省、市委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决策部署作为重点内容,组织认真研读,领会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区委的安排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区委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自觉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站在人大的角度思考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中的应有作用。

围绕认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力促进区委决策的落实。区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经验优势,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专题调研,形成有翔实情况、有深度分析、有高质量建议意见的调查报告,为区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对转方式、调结构中一些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要按照区委的意图和部署,在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及时作出决议决定,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着力增强决议决定的权威性,加强督查,推动各方面凝心聚力抓好落实。

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中的重点工作,强化监督职能,增强监督实效。区人大常委会要把区委决策部署的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工作实际,强化监督,全力推进。要采取调查、视察、执法检查、专项工作评议等措施,积极推进新城区、老城区、九龙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迁村并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着力加强对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以及“六园”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监督,督促落实加大科学投入、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等关键措施。要督促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强化节能减排降耗、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促进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转方式、调结构中的一些重点工作,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后,还要灵活运用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跟上视察、检查、督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6.关于枣庄市转方式调结构有关情况的汇报 篇六

据2016年3月24《河南高教》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40所高校本科专业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高校本科专业开设数量高居第六位,而根据新浪教育专栏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本科学校1174所,因此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校数量占全部本科院校的46%;另外,还有大约49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大约510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此外,在目前我国本科院校开设数量处于第一位的英语专业(737所高校开设,占比约63%)的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会从事国际经贸工作(尤其是经贸英语方向的学生),因此仅从数量上看,我国国际经贸人才供给数量较为充足。但是,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构成是否满足外经贸行业要求呢?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60%,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90%。2015年5月25日,中国人才网通过调查2011—2014年的大学生就业报告发现:国贸本科毕业生呈现“失业率高,且持续上升,薪资较低”态势,高居本科就业红牌专业第10位。

是不是由于我国高校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供给数量超过了行业需求才会出现量大失业?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外贸经营权已经从审批制变为登记制,外贸经营市场准入门槛大大下降,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数量急剧膨胀,因此对外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未来5年国际经贸人才需求缺口会超过100万。2015年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对我国35家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届毕业生调查显示,只有不足10%的毕业生进入单位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可见,我国国际经贸人才出现了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大量国际经贸专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大量外经贸用人单位招不到具备合适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我国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

二、国际经贸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成因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人类逐渐步入工业4.0时代,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使国际经贸领域出现了重大变化,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人工智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因而产生了新的贸易方式、新的贸易标准、新的岗位需求,必须要求国际经贸人才拥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之相匹配。但目前我国现有的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能胜任外经贸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种笼统目标定位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国际经贸领域新的岗位需求,从而导致供需不匹配。

(二)培养模式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相脱节

在新常态下,“转方式”是指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的外延型增长模式向集约的内涵型增长模式转变,在外经贸领域表现在从数量型出口转向质量型出口,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调结构”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外经贸领域表现在贸易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必然要求外贸人才有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前,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范围狭小、层次单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单一,与中高职专院校培养的经贸人才缺乏识别度。

(三)培养体系重理论、轻实践

据调查,现有我国高等院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教学,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过高,通常会超过80%,部分高校甚至会超过90%。另外,由于经费有限学校无力资助学生外出实习,而且很多企业由于商业机密并不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致使实践教学难以落到实处。

(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与岗位需求新变化不适应

随着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变为注册制,越来越多民营企业进入外经贸领域从事外经贸业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降低市场准入,在过去由国有企业垄断的一些外经贸领域也开始放开民营企业进入,因而使得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外经贸领域的一只生力军,他们正处于成长壮大期,急需大批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外经贸人才。但是我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未发生变化,只盯着所谓体制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垄断央企、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和知名的三资企业,却不愿意转变观念到这些外经贸业务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就业。

三、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对高校国际经贸人才培养的导向分析

第一,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全球市场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这意味我国继续依赖劳动密集型货物出口之路难以为继,将逐渐转向以资本密集型货物、技术密集型货物和现代服务出口等内涵出口之路,外贸结构将出现调整与优化,从而将增加对了解相关产品技术、熟悉市场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

第二,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加之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全球经济整体表现低迷,必然会导致全球进口需求下降,甚至会出现部分国家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方式限制进口,导致贸易摩擦增加。相应会对了解国际惯例、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贸易法规、能够参与解决国际争端的专门谈判人才的需求将增加。

第三,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我国从一个低收入国家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资金积累逐渐充裕,企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对跨境投资运营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等战略引领下,我国外向FDI持续高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非金融类外向FDI同比增长14.7%,创历史新高1180.2亿美元,且实现了我国外向FDI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长33.6%,2015年末我国外向FDI存量首超万亿美元。2015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达2100.7亿美元,同比增长9.5%。我国在境外投资、工程承包等业务的快速发展相应会对境外投资、境外营销、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法规和现代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涉外专业人才需求增加。

第四,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推进了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更为精细,且分工对象和范畴极大扩展,从有形货物贸易拓展到无形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知识产权贸易、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投资等领域。由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差异所决定垂直型国际分工也转变为由规模经济、人力资本投资、技术创新能力等所主导的水平型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呈现出如下新特点:上游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环节控制下游制造、销售等低附加值环节;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国家控制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国家;有形生产受无形生产的控制。相应会对具有跨文化视野、熟悉国际规程、善于国际合作、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会增加。

四、与“转方式、调结构”相适应的国际经贸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基础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国际经贸人才构筑自身知识体系和分析方法的基础,是指国际经贸学生应接受系统的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训练,熟练掌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专业基础性知识和理论。

2.工具性知识。主要是通过高等数学、大学外语、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程序设计课程所传授的语言交流、跨境电子商务、EDI和互联网+、数据运算等知识。

3.通识性知识。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创新型国际经贸人才必须具备较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和国际视野,掌握一定的地理、历史、管理、法律、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了解全球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宗教传统、法律制度等差异,熟悉科学常识和发展趋势。

4.专业性知识。这是国际经贸人才应掌握的核心知识结构。了解和把握国际经贸的运行机制、发展规律和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原理;掌握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战略、政策、方针和法规;熟悉WTO和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法律法规和贸易惯例;熟练掌握商务谈判、报关报检、国际结算以及商务文书的中外文写作规范等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技能性知识。

(二)能力结构

1.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知识的能力。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信息和知识传播越来越快,同样无效信息也非常多,如何在众多信息知识中甄别和筛选出有效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当前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国际经贸人才必须学会利用现代科技获取和甄别有效信息知识能力,并具备观察问题和提炼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自我学习和拓展的能力。在当前科技进步、知识进展尤为迅速的时代,知识老化和更新很快,在国际经贸领域尤其如此,国际经贸人才必须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拓展的能力,才能面对国际经贸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不至于被淘汰。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养成自我学习新知识、自我消化新知识、自我更新知识和自我拓展的能力。这是决定国际经贸人才职业生涯长短的一种关键能力。

3.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是当前国际经贸人才所需要的最为重要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养成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在新常态下,我国的贸易伙伴已经实现多元化和全球化,必须培养国际经贸人才跨文化交流的兴趣,养成尊重不同法律制度、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等的良好素养;具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熟练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

(三)素质结构

1.道德品质素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为人诚实守信,做事守法遵纪;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良好团队协作意识,不以自我为中心。

2.身心情感素质。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逐渐内化为专业行为的素质。专业素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工作效率的高低。国际经贸人才须具备将在学校所学的国际经济学等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所掌握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操作技能内化为从事国际经贸理论研究或国际商务活动行为的专业素质。

4.科学人文素质。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创新型的国际经贸人才须掌握科学常识和科技发展趋势,跟踪科技发展动态;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思考问题全球化视角,对中外优秀思想和文化成果有较为广泛的涉猎和了解。

参考文献

[1]王全意.适于重庆外贸转型的复合应用型外贸人才能力体系及培养路径构建——基于职业胜任能力视角[J].现代经济,2013(4).

[2]王钰,项义军.国际经贸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9).

[3]关兵.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及能力结构研究[J].对外经贸,2012(5).

上一篇:就业促进股工作总结下一篇:爱情的超伤感句子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