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人物总结(10篇)
1.教育学心理学人物总结 篇一
桑代克(美)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总结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四项原则:
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
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
4、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论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廖世承 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皮亚杰(瑞士)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阶段论 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鲍姆宁 将父母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
加涅 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学习结果分类1.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2.控制结构
联结学习理论
桑代克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小猫“迷箱”实验。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强调做中学;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加强合理练习;在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行为。
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认知学习理论
科勒(格式塔心理学家)黑猩猩实验 完型—顿悟说 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形。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奥苏伯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接受学习实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马斯洛 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维纳——成败归因论
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社会学习理论(榜样)贾德 经验类化理论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水下打靶实验(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弗洛伊德 动机性遗忘理论
加里培林 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安德森
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柯尔伯格
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力取向阶段。
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艾里斯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法
布卢姆 在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掌握学习,基本理念: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以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普莱西——程序教学发明人
斯金纳——对程序教学贡献
勒温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纵型 罗森塔尔
借用古典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做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波斯纳 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布鲁巴奇 提出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2.教育学人物总结 篇二
孔子-------------《论语》、教学无类、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偏重社会人事和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学思行相结合、温故知新。孟子---------------性善论、教育目的明人伦、理性、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通过教育或者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基本层次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培养圣人、人才分为四个等级(俗人、俗儒、雅儒、大儒)、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闻---见---知---行)、强调尊师、墨翟------------兼爱、非攻,主要体现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重视“说之”。道家-------------主张遵循自然原则,《学记》---------
1、教育功能:“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政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个体功能
2、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学不跦等-----遵循学生的心里发展 西方
苏格拉底----------助产术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对儿童分阶
段进行教育,后来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源泉。昆良体------------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建立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的事物交给一切的人”,教育应适应自然,学制系统(诞生到成年分成了四个阶段),班级授课制
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卢梭----------性善论、《爱弥儿》、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有儿童的样子。康德----------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要素教育论、初等教育作
出了巨大贡献。洛克------“白板说”(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版),人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
育学著作、教育学过程(明了、联合、系统、方法)----(预备、提示、联
系、总结、应用)、(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旧三中心论、传统教
育学派、杜威----------(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新三中心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学派
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实验教育学---------梅一曼、拉伊
文化教育学--------也叫精神科学教育学,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教育学
著作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三大流派--------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结构教学论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其他学者的观点-------皮亚杰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
-------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
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
内发论------孟子、威尔逊、弗洛伊德、高尔顿、格塞尔、霍尔 外铄轮------荀子、洛克、华生(环境决定论)
个体本位论------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赫钦斯、泰勒、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生活本位论------斯宾塞
1、博比特-----《课程》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2、实质教育理论----赫尔巴特、斯宾塞
3、形势教育理论-----洛克、裴斯泰洛齐
4、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提出)
5、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1--2---4--8)
6、班级-----一词最早,埃拉斯莫斯
7、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实验内省法
8、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
9、廖世承-----我国的《教育心理学》
行为:
巴浦洛夫-------
1、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2、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气质类型
3、经典型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
1、教育心理学之父
2、联结---试误说 猫出笼实验
3、相同要素迁移理论 班杜拉----------
1、自我效能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华生--------------替代--联结学说(环境决定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认知:
苛勒-------------
1、格式塔学派的完型--顿悟学习理论
黑猩猩
2、学习迁移理论:关系理论
小鸡觅食
加涅-------------
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学目标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3、结果、水平
奥苏贝尔--------
1、遗忘学说(同化说)认知结构说
2、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
3、认知内驱力---本我 皮亚杰---------
1、发生认知论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德育认知模式
4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3.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总结 篇三
1.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指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保证课堂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行为规范。一般情况下,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接受道德准则。(4)课堂纪律有助于维持课堂秩序。2.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3.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想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形象,它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幻想有两种:一种是符合客观事实发展的,有可能实现的幻想,属于积极的幻想;另一种是不符合客观事实发展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属于消极的幻想 4.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和个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简答题
1.请简要回答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师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职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知道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再次,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新区,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2.请简述新课程目标的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即不仅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2)教学资源的构建性,即要求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与建议,重新组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即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有创新的成分,不可预见的成分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即提倡求疑、创新。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4.请简要回答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本质
(1)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2)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他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论述题
试述终身教育的内涵及其理论
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是指从一个人出生的瞬间一直到生民中介的整个过程的不间断的发展;也包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紧密而相互依存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传统学校教育的延伸,而是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终身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世界各国广泛认可的教育思想。终身教育理论主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第一,先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理论人文,教育应该是贯穿一个人一声以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活动并不随着学校教育和学习过程的结束而结束。
第二,终身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固定。终身教育的任务是为了使人“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和活得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从而更好地应付未来社会和生活的挑战。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个体在智力、情感、性别、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应把教育看作一个持续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选者个性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此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第三,终身教育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终身教育模式的建立一方面能促进教育的民主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冲破传统学校的固化机制,在教育活动中才用多重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分析题
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分析。
总体来说,各种教学方法,以他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吧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活动的猪蹄,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内容的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单项选择题
1.(智慧型)作为教师发展的最好境界,需要经过持续、持久的学习和历练才能活得并维持。5.教师的能力素质包括(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包括(树立威信能力)。3.6.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7.人及关系有不同的需求,在权力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关系的欲望属于(控制的需求)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1995年9月1日)之日起开始实施。
10.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之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的是(专断型)11.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是(说服法)12.教学原则反映了(教学规律)
1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和谐教育思想)1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哪一阶段特征(关注生存阶段)1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6.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导向作用)
17.良好班级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行成了正确的舆论和领导核心)18.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了(主导作用)
19.“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巴班斯基)提出来的
多项选择题
1.小学的双基教育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课外活动的新特点有(自愿性、自主性、灵活性、多样性)
3.《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素质,根据(宪法、教育法),制定本法。
4.由于社会知觉、人对人的知觉是极为复杂的,所以实际影响制约社会知觉过程的因素很多。下列属于影响社会知觉因素的有(认知者的需要、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5.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心理健康等。
6.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知道,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7.教师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8.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组织合理)
9.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10.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型、互惠性)11.意志的特征有(有自觉的目的、能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12.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身份证、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制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检检查证明)
13.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包括(小学生从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渐发展到有意义是占优势地位、小学生的注意容易为具体生动的食物所引起、小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14.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勇气、任务难度)15.新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至少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6.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17.白虎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18.国家在受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19.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判断题
1.2.3.4.5.6.7.8.9.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相似。(F)教师主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F)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一种认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F)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养应有特殊而严格的规定。(T)社会知觉是由布鲁纳在40年代提出来的。当初的“社会知觉”的含义主要是指人的知觉的社会性。后来,社会知觉这种研究人是怎么识别别人的。(T)
对于同一个班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T)孔子吧“教人做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F)
用什么性质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去教育学生,取决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F)
“六段式’课堂结构模式是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一个创新。(F)10.活动课程是课程计划以外开展的体现自主、灵活、广泛、实践特征的课程形式。(F)11.小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属于有意想象。(F)
12.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道德关系。(F)
13.会谈中需要进行询问时,应尽可能详细地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事实。(F)14.个人品德的性形成是他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道德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T)
15.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一下三种: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属于以上三种策略中的监控策略。(T)16.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T)17.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T)
1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T)
4.学科教育心理学学习总结 篇四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人的行为都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教育真正成为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通过对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感想深刻。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
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5.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时光悠悠,岁月匆匆。从充满美好的想法开始一个新的学年,如今,又迈入了学期的尾声,教学工作该告一段落了。在这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当中,从自身修养方面来说,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学生为主体,用“修德泽人 精业乐群”的校本精神熏染我们的学生,同时积极、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教学方面,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本学期中,我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现总结如下:
一、在备课方面
备课,不仅备教材,更加重要的是要备学生。我们的学生,他们的基本文化素质较差,认知能力,特别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的差,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从不敢忘记学生的这一特性,也不能忘记他们的这一特性。唯有如此,在进课堂教学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好坏兼顾,才能做到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我们的书本知识。在备课的时候,适当的多找一些相关的案例、素材、视频,多准备几种教学的方法,以更为形象的方式展示给我们的学生听、看。有备而来就能有备无患,就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就能引起我们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唯有兴趣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愿意台起他们昂贵而稚嫩的头颅,才能让他们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才能让他们忘记各种美食对他们的诱惑。
备课,是我们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步,万事重开头,迈步从头越。
二、在课堂教学方面
本学期担任了14春(17)和(18)的幼儿教育心理学,也担任了新生班级14级(15)、(16)、(17)、(19)、(20)五个班级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总共七个班级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课堂。虽然是同一门学科,但是因为分了春秋两季的学生,所以教学的进度是绝对不一样的。每个星期14节课,共要备4个课时。和曾经要教德育相对,这个学期感觉幸福多了。又,因为本人是心理学专业,又教了几年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对本门学科较为熟悉,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做到相对的收放自如。专业对口,这样对我们的学生的学习,何尝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呢;对我们老师减轻压力和负担,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期中考试过后没有多久,我们的学校引进了“班班通”,这一先进的电脑课堂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好处,带来了福音。特别是我们的理论课堂,如果没有相应的设施设备,只有我们老师用三寸不烂之舌对着一群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去讲解,这确实是对老师的极大的考验。感谢“班班通”,为我们的理论课堂带来了形象性,带来了课堂的感染性。因此,我在“班班通”进入课堂后,每节课都用PPT进行教学,明显发现我们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变化,他们更为愿意抬头学习了,学生才仿佛活过来了,有了生命力;也因为有了PPT的辅助教学,学生对我们教的知识有了一个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记忆,不至于头脑一片空白。
三、在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本学期伊始,学校就发通知要求所有的专业部长和教研组长做到下到各个班级认真听课和评课,在这一机会下,我一口气就听了7节课,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容易呀。这个学期的听课与评课,给了我不少的收获。
首先,作为一个教师知识点不能有错,否则,学生就会跟着发生错误。其次,老师的知识要广博,这样才能旁征博引,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三,老师的语言最好能做到相对缓慢,因为我们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与消化。
第四,老师要能做到及时的表扬学生,尽量用鼓励支持,少用惩罚和批评的方式,那么学生得到鼓励支持后,他们的自尊得到维护,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就会喜爱上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课,进而才能学好这门课。
一个学期结束了,也只是一个学期结束了,人生漫漫何其长,教育教学之路何其长。一个学期的结束,也就是下一个学期的起点。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知识无止境,学无止境,因此,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我,还需要继续努力!
6.教育心理学 总结 篇六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产生了教育心理学 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环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策略的改进
教学评价的调整 对于大学生记忆的特征描述 意义识记占优势
记忆的持久性和准确性显著提高
有效记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更熟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6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随个体的成长逐渐发展成熟 大学生交往心理差异性的是 交往风格不同 交往认知不同
交往情感不同 良好的人机交往有助于大学生的 自我完善
认知他人
有助于保持身心健康
提高学习或工作效率 认知主要描述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础 10高校教师的角色认知
社会地位
职业道德
言行举止 11 张老师每次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职业,都会充满自豪感。这说明张老师处于 教师角色信念阶段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树立学习榜样 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13 师德魅力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职业期待包括 先进的教育理念 独特的个人魅力 崇高的职业道德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扮演的主要角色包括 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 知识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 构成权力性威信的因素 传统 职位 资历 教师威信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18 决定教师威信的人格特征有 资历 声望 才能 品德 教师成长的外部途径 严厉惩罚 激励、帮助学生 让学生敬畏 富勒和布朗(Fuller& rown)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 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 关注学生 教学监控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察觉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23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提出的.24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不同,学习可分为 知识学习技能学习社会规范学习26 只有过过抽象和概括,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 27 学生把“会飞”作为所有鸟的本质特征,是变式错误因素造成的。28 促进知识的理解的途径有哪些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29 我们把植物分解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属于知识的分析 在参观了服装博览会后,能够记住一件件新的服装样式和颜色,这属于 形象记忆
在识记“女孩”、“小鸟”、“森林”、“唱歌”4个词时,可用自然语言把这些离散的词重新组织为“一个女孩在森林里听小鸟唱歌”,这样便于记忆。这一事例中,运用了语义编码 32 短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是有限的,大约7±2组块 33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条件和途径
复杂操作技能的形成主要经历 认知阶段 操作分解阶段 操作联系阶段 自动化阶段阶段 35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包括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36 顺应性迁移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37 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教师指导 学习材料特性 媒体 38 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39 “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侧向迁移
由处在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水平迁移 41 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是组织策略
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复述策略
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复述策略 44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45 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6~8岁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7 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的第二阶段是认同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育
突出“知”来开展说服教育的是指导-内省式
说服内容的特点信息的保密性 信息的心理化 信息的衍生性 51 影响说服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有教师 学生 说服内容 说服路径 52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53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54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外部学习动机 55 归因的维度的是 原因源 稳定性 可控性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属于合理归因的是
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努力归因 尽量引导学生进行可控归因 某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时,告诉他是平时基础薄弱,努力不够
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59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 60 归因训练的方式包括 集体归因训练 个别归因训练
归因对个体的影响包括 对今后成果成期望 对个体情绪情感的反应
个体的后续行为
在TARGET模式中的时间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考虑学生的能力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
学生个性化的任务和时间要求
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避免失败的倾向 64 下列属于成就目标形成的个人因素的是能力观 年龄 性别
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一个问题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说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功能固着
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理解问题、设计方案、执行方案和评价结果。
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式称为头脑风暴法 71 集体研究制是威廉·戈登发明的一种发展创造力的方法。
创造性的基本结构中包括
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意识 73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知识水平、道德水平、价值观、信仰、兴趣、需要和期望的反映。74 社会化比较理论是 费斯廷格在1954年提出的
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群体是非正式群体 76 人际关系的成分包括 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行为成分 77 《怎样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作者是 戴尔·卡内基
在人际交往的情感交流阶段,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79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的过程。80 世界卫生组织(WTO)设立心理卫生部是在1949年。
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教授恩格尔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最新理论
对于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关于心理健康标志的描述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有幸福感 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能力
心理健康标准的5个基本维度包括
基本心理能力 情绪情感稳定 良好的学习能力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 埃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
情绪的生理基础包括呼吸的频率、心跳的频率、血管的收缩与舒张、消化系统的促进与抑制等内在生理变化。
情绪调节和控制的方法主要有 身体放松 增加运动 88 心理学家 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三元素”理论
特质是指一个人在行为上所经常表现的特征,它是人格的组成元素,是行为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格测量的基本单位。
班杜拉认为人格通过行为与思想表现出来,行为、个人、环境三者之间彼此影响而呈交互作用的关系。91 马洛斯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典型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93 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
人格包括气质、性格、能力、兴趣、信念等
对大学生人格发展特点描述准确的是 自我认知全面,自我同一性得到发展 智能结构健全,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社会适应较好,社会化程度得到增强
气质是人格的自然基础,是人格结构中反映为人处事的风格部分,使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
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包括 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四个方面特征。
7.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总结 篇七
上午报告内容: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翔平从理论的高度讲授了教师的积极人格与积极师生关系。宋教授首先向听课的教师做了一个小调查:“什么样的职业是幸福的?什么样的职业是不幸福的?”最后总结:警察、律师、教师是最不幸福的职业,土木工程师是最幸福的职业。总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是不幸福的职业,教师不幸福在所难免,从而导致很多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师生、师师、师与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是教师不幸福的。
宋教授从人际关系的心理界限来分析,让教师把“我”与“它”的关系,转变成“我”与“你”的关系,这就要求老师对学生:1.关怀彼此都知道对方重视自己。2.真诚与诚恳、勇气。3.相互独立,不彼此依赖、自主。4.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适度的满足,一方需要的满足不足以伤害对方为前提条件。
成人与孩子的思维模式不同。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的逻辑方式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知觉经验不一样,这就有要求教师要善于接纳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接触但不越界,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少控制学生。什么时候用控制呢?只有当学生危险的时候,学生的行为明显打扰集体的时候,教育中控制越少越好。教师不要老是控制孩子,只要爱孩子就行了,控制就是强权。教师不要老想着去拯救孩子,其实被拯救的感觉是尴尬、无能、内疚,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最后,宋教授谆谆教导我们要培养共情的能力。共情以对方为中心,但又具有自主性,不是淹没在对方的情绪中,即受污染;共情需要读心术,对学生的意图和动机感受进行猜测,发现语言后面的意义;共情的目的使对方受到尊重、被理解、被倾诉,并对解决问题产生自我责任。共情就是顺着谈话者说,不用去提供一些方法,要注意学生的一些感情词汇,注意学生的行为,可以重复他的话如:
“你现在的感受是……,因为……。”
“你的意思是……”
“你想说的是……”
祝愿每位教师都从事着幸福的职业,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下午,山东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温学琦报告的题目是维护心理健康,助力心理成长——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发展分析及辅导。他从丰富的实践经验谈起,列举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六个典型案例,分别从原因分析、解决对策、最后效果三个方面逐一分析,给我解决相似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8.教育心理学人名总结 篇八
一.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心理学之父”)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第一个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3、遗忘的痕迹衰退说;
4、尝试—错误说。三.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先行组织者”)
1、遗忘的同化说;
2、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3、现代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之一(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4、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四.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
1、遗忘的动机说(遗忘是因为一些记忆被压抑,压抑理论); 2、20世纪40年代,提出有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等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学科中。
五.廖世承:1924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六.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七.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包括:动作的定向,物质与物质定向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内部言语)。
八.著名现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安德森:
1、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包括: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2、现代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之一。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
1、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根据反映活动的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十.美国著名的认知结构心里学家---布鲁纳:
1、认知-结构学习论(发现学习);
2、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3、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十一.劳伦兹:动物身上:“印刻” 十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1、认知发展阶段论(包括: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2、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他律,自律)十三.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十四.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
1、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事例:“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2、提出发展观(基本内容包括:文化历史发展、心理发展、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十五.艾里斯: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十六.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
1、教学目标分类
2、掌握学习理论
3、教育评价理论
4、课程开发论
十七.勒温:提出群体动力的观点
十八.罗森塔尔:教师的期望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十九.鲍姆宁: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二十.威特金:场独立与场依存(对事物判断和知觉方面的差异)二十一.吉尔福德:辐合型与发散型((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特征的差异)二十二.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白鼠迷箱实验);
2、提倡程序教学
3、教学机器的最大贡献者(发明者是普莱西);
二十三.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
经典条件反射(狗分泌唾液实验,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
二十四.塔式塔学派心理学家---苛勒:
完型—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二十五.班杜拉:
1、自我效能感理论
2、社会观察学习理论(替代性强化)二十六.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和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
成败归因理论(唯一可控因素是努力程度):美国心理学家---维纳。
二十七.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步
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
二十八.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1、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2、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二十九.“社会适应量表”:1974年霍雷姆和雷赫编制的。
三十.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三十一.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
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又称概括化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水下打
靶试验);
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
间的关系的理解)。
三十二.现代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奥苏伯尔、安德森、加特纳、吉克等。三十三.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邓克尔:提出“功能固着”。
三十四.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于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三十五.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1、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三十六.福勒和布朗: 提出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
学生)。
三十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三十八.科顿: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三十九.布鲁巴奇:l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四十.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
1、掌握学习(布卢姆)
2、个别指示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
3、个人化教学系统(1968年,凯勒)
9.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篇九
为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我院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我院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培养责任感。
二、活动时间
2011年4月25日-5月25日
三、活动主题 责任伴我成长
对社会负责,培养社会责任感; 对他人负责,培养利他行为; 对人生负责,培养自我责任感。
四、活动内容 1.“红色影片欣赏” 时间:4月25日
从1921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在4月25日,我院自律中心全体党员及发展对象,在主楼206一同观看了红色影片《建国大业》,回顾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影片展现了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中间四年多时间中的共产党,国民党和各个民主党派之间的种种变化,纠葛。故事的整体布局,它节奏的整体把握和它整体气氛的烘托都是相当不错的。民主党派领导人的扮演者给人新奇,赞叹的印象,民盟,民革这些主要领导人个人性格魅力的展示无疑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之一。大家都很认真的在观赏,完全被影片的内容及气氛所吸引。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2“诗歌朗诵大赛”
时间:5月8日
值建党90周年之际,5月8日晚6点,我院在校活动中心多功能厅举办了主题为“颂红色经典 让责任伴我成长”的诗歌诵读赛。同学们用他们各异的风格围绕着主题深情地朗诵着,他们用自己的声音诠释着对诗歌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听众的思绪随着选手的精彩诵读,驰骋在建党以来九十载辉煌的历史之中,情感也不由跌宕起伏,时而感慨,时而欢喜,时而骄傲;一首《沁园春·长沙》慷慨激昂,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将此次朗诵会推向了高潮;《五月的天空》则展现的是清新雅丽、柔和而又不失刚强的一面,让人耳目一新;最后本次诗歌朗诵赛在一曲《红旗飘飘》中落下帷幕
3.“心理健康培训”
时间:5月15日
为加强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帮助心理委员更好更快地成长,5月11日晚上,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在W12阶对武进校区2010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我院派出代表参加培训。
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预警和援助体系中最基础的力量,负责关注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起着联络学生与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师的桥梁作用。培训以“心理委员成长之角色定位”为主题,向心理委员们明确了基本素质要求,澄清了职责范围,并介绍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并对全体心理委员提出了保密的要求和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期望。
整个培训活动在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中完成,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讲座之后还将进行不同主题的小组辅导活动
4.“心理短剧”
时间:5月15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大家的幸福感意识,我院自律中心于5月15日晚6在W8阶隆重举行了以“让责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短剧大赛,应邀出席本次节目的嘉宾评委有数理学院学工办主任常愉老师,数理学院学生会主席李大鹏,上届短剧大赛冠军之一李彦杰等。我院自律中心全体成员以及08,09级部分同学也来到了本次节目现场。
比赛开始,首先由电科091班代表队为我们带来《回家》,讲述了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在父母的教诲下改过自新的故事,同学们欣赏表演的同时也沉浸在那些我们熟悉而又温馨的画面中。他们在舞台上表演的非常投入,台下的观众欢声一片,嘉宾们也都拍掌鼓励着。一个个幽默,动人的短剧在上演着,台下观众的情绪也跟着此起彼伏。中间我们穿插了游戏互动环节,热情的观众与我们的主持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全场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气氛。互动游戏后比赛继续,应数091的《试戏》再次把我们的比赛气氛推向高潮,他们精湛的演技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最终经评委团的认真公正的评选,来自应数091班代表队的《试戏》脱颖而出,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最后,比赛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比赛圆满结束。
同学们在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过程中活力四射,激情澎湃,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本次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相信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仅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目的,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身边浓浓的幸福感。
五、总结
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的活动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地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多角度地观察人生,多关注当今社会的动向,为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不遗余力,努力探索,开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10.学生心理教育教育总结 篇十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又是一项综合施教的系统工程。它将特定的目标内容渗透到德、智、体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融合性教育,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培养,已成为当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如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的
关键点:
课堂渗透是主渠道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表现较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健康心理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学习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把培养全面的、和谐的人作为教育目标,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其心理塑造,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格要素,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入心理健康辅导内容,结合教学环节进行心理教育,如把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实验、设计等方面有机地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把心理教育渗透到每个环节中去,使教学模式由智力本位、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转化,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生存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人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那么,受教育者只有在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学校是育人场所,学校环境对学生个性形成及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的促进和提高起着主导作用。丰富的校园生活、良好的文化氛围,能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素质上有所提高,精神上得以升华。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的文化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利用创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等比赛,增强其参与意识;通过加强班集体建设,培育优良的班风,增强凝聚力。通过开展活动,增加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加深相互了解,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达到环境育心的目的。
多种形式加强辅导
建立心理辅导系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结合实际建立心理教育体系。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可心设立心理学教师,专职负责心理辅导。在课堂教学中,亦可以语文、政治老师为主,担纲心理辅导任务,并扩大到政教干部、班主任、学生干部,实行组合多元化,各人员根据自身特长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开展工作,通过协同努力,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优化的目的。
根据学生特点开设心理健康课。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学习竞争的压力、家庭矛盾和人际关系等,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甚至严重的心理障碍。所以,学校应有计划、有重点开设“心理卫生”、“健康心理学”、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选修课、讲座或报告会,帮助学生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学会科学地理解人生、客观地面对现实、合理地对待自我和评价自我,正确地处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冲突和矛盾。
多途径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与承受能力。学生可以到咨询室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也可以打电话和老师交谈。咨询的同时,学校可为前来咨询的学生建立咨询辅导记录和个案分析,为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提供第一手材料。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还可建立起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心理测量结果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等。通过档案的建立,一方面既可以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和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向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提供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据。参考这些数据,教师及管理者就可以全面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为新学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一、背景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如果失衡于这个比例关系,对受教育者都是不公平的。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爱听表扬的话,不愿挨批评,这是人的共性,少年儿童有过之,独生子女更是如此。新课程理念下,许多教师一味的强调赏识教育,表扬声过多地充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要的批评缺乏,招致学生批评不起,受挫折心理能力底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恶性刺激”的方式训斥讽刺、挖苦等,让学生在怨恨“吸取教训”这种刺激的效果,往往铸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怨恨心理,给学生带来身心伤害,甚至造成很大的麻烦,批评的效果却适得其反。因此,批评需要方法,更需要艺术性。
综上所述,有必要开展有关批评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批评,是学校、家庭教育中一种必要的教育形式。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国外有位教育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表扬应占教育的70%,批评应占教育的30%,导致批评表扬的比例关系失衡。当前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不接受,家长不需要,教师不敢使用,这对受教育者是不公平的,不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品质的培养。批评在学生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忽视,因此,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研究批评,探索批评策论,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首先,批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素质教育在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也在深入进行,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对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心,照顾学生的人格尊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是理想的。但是,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劳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达成,“双基”的形成和培养,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获得的。未成年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出现这样和那样的缺点,犯着这样和那样的错误,没有教育,没有批评,没有惩戒,教育目标就难以达成,素质教育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批评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爱听表扬的话,不愿挨批评,这是人的共性,少年儿童有过之,独生子女更是如此。新课程理念下,许多教师一味的强调赏识教育,表扬声过多地充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要的批评缺乏,招致学生批评不起,受挫折心理能力底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取得成绩获得表扬,犯了错误受到批评,伸张正义,奖优罚劣,自古而然,天经地义;而其中,隐含着的是更加深刻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怕犯错误,是一直犯错误,是一辈子犯同一个错误;于是,批评乃至惩戒,对于学生成长显得非常必要。学生犯了错误,心理紧张,忐忑不安,不知该如何是好;这个时候,给予适时和适当的批评,其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心跳加快,印象也就非常深刻,愧疚的压力会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因此效果也就很好。
再次,批评,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并不是任何批评都能够收到教育效果的,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缺点过错往往采取“恶性刺激”的方式训斥讽刺、挖苦等,让学生在怨恨“吸取教训”这种刺激的效果,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人格尊严等,铸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怨恨心理,批评的效果却适得其反。所以教育者需要在善意的前提下,找到正确的、准确的、适时的、适当的、适用的批评方式和策略。因此,批评需要方法,更需要艺术性。
最后,批评还是学生逐步社会化的需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总是在表扬与批评中逐步前进的。表彰好人好事,于是好人好事越来越多;批评坏人坏事,于是坏人坏事就会有所减少;社会的舆论和外界的压力对于个体成长至关重要;人类社会就是在表扬中发展,在批评中进步的。学生在校学习,应该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有是非的辨别能力,而这些思想和能力,也应该是在表扬与批评的价值判断中获得的。不能接受批评的学生,怎么能适应社会呢?因为表扬与批评是社会价值判断的主要方式。
学校素质教育的三个层次——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
素质教育正方兴未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然而,通过素质教育的表层,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做表面文章只喊不做者有之;把素质教育导向艺术教育者有之;观望等待者亦有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教育者本身素质不高有关,也与教育者没有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关。
素质教育尽管众说纷纭,但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层面:学会做人;培养各种基本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在这三个层面中,第一个层面主要表现为“成人”的教育,即人成其人;第二个层面是一般人才的教育;第三个层面是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与动力,以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创造力的开发。
学会做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学会做人方面,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应做到如下几点:
——高尚的理想。应该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而成才的远大志向,在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把高尚的理想化为开拓人生与奋发成才的强大动力。
——优良的道德。针对社会上某些道德滑坡现象,应处变不惊,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自律,追求道德完善,倡导奉献精神。
——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应培养坚定、勇敢、自信、乐观、勤奋、朴实等优良性格,具有宽广的胸怀和坚韧的意志,以无所畏惧的勇气迎接未来的挑战。
——求真的科学精神。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先导。因此,大学生应力求培养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大无畏的探索精神,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
——文明的人文素养。文明的人文素养包括内在的人文精神和外在的行为显现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人类应有的尊严感、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人与社会之间的自由与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爱之心;后者要求大学生的行为符合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言谈举止文明高雅、文质彬彬,体现出新的时代风采。
培养各种基本能力
培养各种基本能力,这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独立适应社会生活的生存能力。人类需要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统一,一般说来,生存能力愈强,其发展空间亦愈大。因此,需要很好地培养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只有学会独立生存,才能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现代事业的发展更需要群体的合作。大学生应该学会人际沟通,善解人意,在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并且优化与他人的合作,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以产生积极互动的共生效应。
——语言表达与基本写作能力。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言为心声。在这方面,大学生既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要提高写作能力,因为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这两种能力都是必备的,也是缺一不可的。
——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现代社会文明人应有的基本能力。大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应有较高的审美能力,能正确辨别美丑,学会欣赏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做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各种相关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大学生力求宽基础、高素质、多能力,如数理化之间的互渗、文史哲之间的互渗,甚至文理之间的互渗,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与能力的结构。
——职业迁移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了在将来的人才流动中适才适所,大学生应具备职业迁移能力,以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性。
——解决冲突的能力。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个体内部的身心矛盾、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将会构成比较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应科学认识各种冲突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找出其“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学会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及时对冲突进行调适,争取防患于未然,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之中。
培养创新能力是核心和关键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特性之一,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
——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学生要勇于探索大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奥秘,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知识的广采博取中力求达到博、深、新的统一,及时更新观念,掌握新兴学科与学术前沿的新思想、新动态。
——创新思维。要培养创新思维,大学生必须在变革旧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学会新的思维方式,除了掌握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以外,还要学会辐射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尤其要学会通过多学科的交叉互渗整合中,发现新的意蕴。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的确证和外化。学生应力求多参与创新实践,让创造的成果真正成为创新能力这一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总结】推荐阅读:
学科教育心理学总结01-07
教育心理学整理总结09-17
心理健康教育周总结07-07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08-01
教育心理学简答总结01-06
2020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心得06-25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总结11-30
2016教育学 人物 代表作07-29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培训总结11-21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