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深度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总结报告

2024-11-17

街道深度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0篇)

1.街道深度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总结报告 篇一

蹲点调研报告:脱贫攻坚开展情况调查

按照xx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关于开展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x月xx日至xx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x带领政法委专职副书记xx军、县委防邪办xx,防震减灾局局长xx、工商质监局副局长xxx分别深入到xx县xx乡xx村、xx村对xxxx年拟脱贫贫困村进行了蹲点调研督导,现将调研督导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村基本情况

xx乡xx村共xx个村民小组,总户数xx户,总人口xx人,其中劳动力xx人。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水田xx亩,旱地xx亩,均分布在陡坡地带上,无法机械耕种,因此劳动强度特别大,大多土地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农作物,收入极低,目前大多数年轻人成家后都选择到外面安家落户,人口和劳动力流失比较严重。目前全村主导产业有林竹种植基地xx余亩,中药材(黄柏、天麻)种植xx余亩,茶叶(枇杷茶、川茶)种植xx余亩,标准化黄牛养殖场xx余平米、养殖黄牛xx余头,标准化养猪场xx余平米,生猪养殖xx余头,土鸡养殖

xx余只。该村现有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人,其中残疾人x人、长期患病x人、60岁以上老年人xx人、18岁以下在读学生xx人、正常劳动力xx人。

xx乡xx村距乡人民政府有xx公里,通村山路蜿蜒曲折。全村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xx村人均土地占有面积xx亩居全县各村中排名第一,地广人稀。xx村共x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xx户,xxx人,常驻人口xxx户,实有留守人口xx余人,全村60岁以上老人xx人(其中,80岁以上老人xx人),全村残疾人xx人,身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xx人。2014年统计人均纯收入xx元,2015年底统计人均纯收入约xx元,xx村无集体经济收入。xxxx年以前,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小规模传统玉米、油菜种植为主,全村现有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人。2015年以来,全村新建黄金茶种植基地xx余亩;打造林下生态养鸡基地,现鸡存栏x千余只;引入规模黄牛养殖场,存栏黄牛xx余只;全村养殖山羊xx余只。同时,全村通过发展养蜂,谋划新建水果种植基地,进一步丰富产业发展层次。

(二)蹲点调研督导情况。本次督导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督导内容和方式,采取听取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查阅档案资料、查看基础建设、走访贫困户、调查问卷等方式,对xx村、xx村“五个一”(每个村均有x名县以上领导干部联系,有

x个帮扶单位,x个驻村工作组,x名“第一书记”,x名驻村农技员)帮扶机制落实情况、xxxx年工作计划落实情况、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xxxx年拟退出贫困村指标达标情况、xxxx年脱贫贫困户指标达标情况及其它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蹲点调研督导。本次督导中,x月xx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佳秀在xx乡主持召开联系乡、村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蹲点督导工作部署会议,政法委、工商质监局、财政局在xx村抽查xxxx年预脱贫户x户,政法委、防震减灾局、农业局在xx村抽查xxxx年预脱贫户x户,与乡镇、联系单位、贫困村第一书记召开座谈会,交换督导情况,查看档案资料,提出工作建议。

在xx村抽查取贫困户x户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情况:

xxx:xx乡xx村xx社,家庭常住人口x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x人,贫困原因是因病。在此次脱贫攻坚中享受了住房改造和政府帮扶,主要收入来源是儿女外出务工、种植、养殖业,据初步测算,预计xxxx年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xxx元。预计该户xxxx年能脱贫。

夏培杰:xx乡xx村xx社,家庭常住人口x人,贫困原因是因病。在此次脱贫攻坚中享受了住房改造和政府帮扶,主要收入来源是儿女外出务工、养殖业正在发展中,据初步

测算,预计xxxx年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xxx元。预计该户xxxx年能脱贫。

xxx:xx乡xx村x社,家庭常住人口x人,贫困原因是因病劳动能力弱,等、靠、要思想严重。在此次脱贫攻坚中享受了住房改造和政府帮扶,第一书记为男主人介绍到养牛场务工、并提供村公益性岗位,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工、种植业,据初步测算,预计xxxx年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xx元。预计该户xxxx年能脱贫。

龙:xx乡xx村x社,家庭常住人口x人,贫困原因是因残(患有间隙性精神分裂症)。在此次脱贫攻坚中享受了住房改造和政府帮扶,主要收入来源是低保、残疾人护理费、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以及养殖业,据初步测算,预计xxxx年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xx元,预计该户xxxx年能脱贫。

宋仕武:xx乡xx村x社,家庭常住人口x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x人,贫困原因是缺乏劳动力、无发展项目、无启动资金。在此次脱贫攻坚中享受了住房改造和政府帮扶,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养殖业,据初步测算,预计xxxx年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xx元。预计该户xxxx年能脱贫。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总体上看,联系领导、帮扶单位和各乡、村都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五个一”帮扶机制、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位。目标任务明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三年帮扶规划和

xxxx年帮扶工作计划,帮扶措施明确,工作行动快、责任细、抓得实,脱贫攻坚工作程度不同的都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贫困户住改造走在前列,xx村首期x户全面动工,贫困户对帮扶工作满意度较高(蹲点督导组调查问卷满意度为100%)。

二、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对脱贫攻坚重大意义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乡、村干部重视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把脱贫攻坚提高到“唯此为大”来认识,不断提高紧迫感和压力感;一些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缺乏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乡镇换届到任的干部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对所在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全面的现象;贫困户除对“第一书记”十分熟悉外,对“五个一”的其他帮扶责任人均不太清楚。

(二)脱贫攻坚硬件指标认定尚须加强。贫困户对收入项目、数目模糊;住房安全保障需由建设部门进行评估,并保证手续完备,安全饮用水需由县卫计部门依据省卫计部门相关指标出具认定;县上十八专项落实情况需进一步与村明确。

(三)档案资料不全、不规范。一是资料缺少必要内容,如“五个一”帮扶工作到岗情况登记不齐全,在督导过程中发现,普遍只有第一书记工作日志,联系领导和帮扶单位到村情况,工作组长、农技员等工作情况缺少工作痕迹。二是资料还需进一步规范。三是台账、资料没有对帮扶工作进行全过程记录,缺少印证资料等。

(四)产业项目支撑不明显。在贫困户产业发展上,主要实施一些短平快的种(植)养殖帮扶,如种茶、种药材、养鸡、养猪、养蜂等,比较零散,缺乏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带动,难以形成规模。在集体经济上,缺乏项目支撑,主导产业不明显,确保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不明确。

(五)公共服务设施还有待完善。普遍存在有卫生室、但几乎没有发挥作用,没有药品及值守医生。文化室还需进一步发挥作用,管理制度不全。

(六)政策宣传有待深入。如对医疗政策、残疾人政策等宣传不到位,一些群众对医疗救助、报销流程不清楚、不了解。一些贫困户对自己享受了哪些政府补贴、得到了哪些帮扶不清楚。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和脱贫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自主脱贫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三、协调解决问题情况

一是对脱贫攻坚档案收集整理开展集中指导。

二是对卫生室无值守医生的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

三是对医疗政策、残疾人政策等进行宣传。

四是对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展产业扶贫进行现场指导,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工作建议

(一)围绕脱贫档案抓资料收集

算清贫困户脱贫账。建立专门的贫困人口脱贫档案台账。对贫困户收入及生产性支出数据进行监测收集,特别收集贫困户收入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佐证材料、图片资料等。规范档案资料,完善挂图作战室。

(二)围绕脱贫目标抓措施细

准确把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贫困村“五有”要求,对照目标,建立问题清单,细化措施,逐个落实。如“三保障”目标中的住房改造,依据房屋结构及内部功能区分,细化改造内容,逐户完成。

(三)围绕脱贫帮扶抓督导强化

县级领导要强化对帮扶工作的督导,使“五个一”帮扶机制深入落地。联系部门一把手不能当甩手掌柜,必须深入联系村开展帮扶工作,驻村农技员要真正驻村发挥作用,切实为农户指导生产、为畜禽防疫治病。不要只在驻村考勤上留名字,而要驻村工作真留痕。形成驻村工作例会制,定期研究脱贫攻坚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帮助解决。

(四)围绕脱贫任务抓责任落实

一是科学使用资金。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绩效监督,杜绝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盘活沉淀资金,确保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二是严格资金监管。加强资金审核管理,严格实行资金审计,确保资金公开透明、严格规范使用。层层细化和明确责任,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乡村是脱贫攻坚的最前沿阵地,要将任务分工细化到具体事项、落实到人,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压实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组以及联系单位和联系领导帮扶责任。同时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把基层党支部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

2.街道深度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总结报告 篇二

党员教育工作的调研报告

社区党员作为社区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其地位和作用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日显重要,社区党员教育工作成为社区党建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做好信息网络条件下社区党员教育工作,发挥社区党支部服务中心、凝聚民心的作用,确保社区和谐平安,是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深入开展教育,激发党员光荣感和自豪感。对离退休老党员开展了“退休不褪色”教育,组织他们开展理论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发挥余热;对下岗职工党员开展“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实现就业、争当优秀党员”的教育;对流动党员进行党的组织纪律和社情民意教育;通过“红色课堂、组织生活家家过”的模式,开展“大党课”“大讨论”。采取在社区通过党员远程教育讲红色故事、播“红色电影”,学党的历史,共同讨论我党现提出的“创先争优”实践活动中自己应做些什么?干些什么?可以带动什么?的大讨论等形式对社区党员进行教育学习;对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党员由社区党支部带领党小组成员主动送学上门,开展“客厅”组织生活,帮助XX余名社区党员解决了学习不便的问题;积极深入党员、群众生活开展教育,使大家感到,党员就要在方方面面起到带头作用,给群众作出榜样,有效激发了党 1

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二)以实践工作为载体,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以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服务站和社区“党员责任岗”等形式,把社区党建经验做法融入社区建设中,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载体,组织社区党员、团员积极参与社区党支部实施的“党员责任岗”、“一个党员一件事”、“提升素质树榜样、维护环境做模范、服务群众当标兵、结对帮扶作奉献”等活动。特别是通过开展社区党员大讨论,建立党员公开陈诺机制,使党员找到了标杆,明确了在建设和谐社区中自己该做些什么、要做些什么。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学习,加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学习教育,加强党员自身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自身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正深入每个党员心中。

(三)全面开展扶贫帮困,以关怀促管理。社区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分类关怀台账,针对贫困党员采取辖区单位、干部结对帮扶,定期进行慰问XX人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合计XX余元。为下岗党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XX份,提供就业信息XX余条,培训下岗职工党员XX人,使X名下岗职工党员和流动党员实现再就业。帮助离退休党员组建文艺队、球类协会等,为离退休党员营造欢乐、充实、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依照“便于过组织生活,便于教育管理,便于发挥

2作用”的原则,各社区党支部将社区党员分成离退休老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复转军人党员、大中专毕业生党员、流动党员等,分类进行管理,分类施教。

二、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

通过开展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活动,社区党支部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方面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使得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信息网络条件下党员教育和管理的环境、对象、内容和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实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员进入社区,对社区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大。信息网络的发展使大家获得信息更加方便和快捷,对党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影响更加突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党员发生了许多变化,思想上的矛盾也日趋错综复杂:一方面,人们由于经济收入差距的加大,使不同利益群体中的党员,对改革和发展产生不同的愿望、要求、态度和心理承受能力,导致他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多样化,特别是一些企业下岗或失业的党员,经济上的困难,使得他们的心态不平衡,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通过信息网络在一定范围内滋长曼延,使得这部分党员对党的先进性失去信心,理想信念产生动摇。

32、党员队伍结构老龄化现象严重,主要集中在中专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文化层次较低。从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上看,党员队伍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由于社区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复杂,从业不同、收入的差异性较大,活动的区域较广泛,空闲时间少等,在党员队伍教育内容上难把握,在人员上难组织,在教育时间上难统一,给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

3、正常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存在困难。据统计,社区党员有70%以上的不能坚持过正常的党组织生活。一部分务工经商党员白天忙于生计,晚上又要处理家务,参与党组织活动的时间有限;一些离退休职工党员忙于家务,个别党员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组织活动;因此,要开展活动,人员难组织,时间难统一,活动难开展。

三、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提高认识,健全机制,为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思想组织基础。针对社区党员基本情况,要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通过从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人群中选用,从干部中下派等方式,优化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结构。要加大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参观学习等形式,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素质。

2、要建立社区党建经费投入机制,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增强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建

4指导联系制度,为加强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3、广泛培养,慎重发展,不断壮大社区党员队伍。针对社区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队伍数量偏少的实际,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加大培养力度,发展壮大社区党员队伍。要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制定社区党员发展工作三年规划和计划,指导社区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把在社区建设中表现突出的社区居民,纳入重点培养对象,确定培养联系人,制定培养计划,通过思想教育,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性建设,使社区居民在思想上受到触动,增强对党的认识,激发爱党、爱社区的热情。

3.村蹲点调研报告 篇三

按照县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五月中旬开始,我多次到XX村村开展蹲点调研工作。通过调研,我了解到XX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及时、稳妥地去帮助解决和落实。

一、XX村村的基本情况

XX村村有104户、327口人,村辖地域面积有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62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100亩,山地面积80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90元,低于全镇的平均水平。人均集体收入178元,目前有集体债务21239元。全村有130余人外出务工,其他均在村中务农。从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农业经济处于该村主导地位,务农收入是百姓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该村在2010年被确定为后进支部。鉴于XX村村地域面积小、人口规模小、耕地面积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的实际现状,换届后的村、支两委班子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正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准备进行农业开发。但是,由于XX村村经济基础薄弱,在新农村建设工程的进程中,村干部虽然有很多发展良策,但是苦于资金问题,使得该村的经济发展受到阻滞。

二、调查情况与思考

通过与村干部交流,入户走访,召开座谈的等形式,我对他们所反映的一些情况与问题经过初步梳理,可以归纳为

1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基础薄弱

该村村民主要以传统种植、养殖为主,缺乏优势主导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本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该村位于县城东北方向约10公里,紧邻卢燕公路,是县城通往印庄火车站及燕河的主干道,交通便利,但区位优势未能凸显。村民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水稻、白薯;有水库2座,养鱼户2户,有养羊户1户,存栏30只,养猪户2户,每户养殖50—60头左右,庭院养殖,没形成规模;另外,还有80多亩山林,目前种植果品为山楂,树龄老化,收益不高。

(二)村级党组织缺乏战斗力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原两室危旧狭小,不能正常使用,导致正常的组织工作机制、党员培训工作无法落实;全村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35岁以下党员仅1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高中毕业的为数不多,多数为小学文化,甚至有文盲、半文盲。个别年老党员思想观念保守,眼界不宽;相对年轻一些的党员外出务工的较多,对村内事务不大关心,没能很好的领富、带富。

三、解决问题的举措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该村的经济滞后一方面是由于该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硬件设施的不完备,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通过走访调研,我认为该村急需架设低压线路1000米,需维修老化的灌溉用的水渠约1500延长米。

(二)改善产业结构

针对于该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我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该村的山地资源,发展多样化的种植产业,如种植核桃、苹果、樱桃等产值高的作物,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土地的产值,还能够充分发挥其观光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该村的水库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发挥区位优势和山水兼具的自然优势,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增加村民的收入。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已与川达建筑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三)整治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该村的街道目前都没有硬化,且没有路灯,这样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因此,该村应该对村庄街道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经调查,该村急需硬化的主街道有4条、次街道8条,共计2000延长米。为了美化村容村貌,应该在道路两旁栽植风景树,约1000棵。主街道应安装路灯约20盏。

(四)推进阵地建设

经过调研与多方协商,我帮助村里筹得资金万元,用于在原址翻建4间、100平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前

该村的村级组织场所已经奠基,预计在今年月将竣工并投入使用。相信村级活动建成以后,一定能够发挥其村级阵地的议事、培训、服务、娱乐、维稳五大作用,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明显增强。

4.蹲点调研情况的报告 篇四

为了发挥高湖塘示范园区的示范效果,加快我县乃至我市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水产养殖中水中溶氧量的普遍不足,XX年4月14日至4月25日期间,对池塘底气充养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

调研期间,我邀请县水产局对底气充养技术在养殖当中的应用进行座谈,组织农办、高湖塘场部和高湖塘养殖示范户去象山底气充养池塘进行考察,了解该技术在养殖当中的实际应用与安装使用,探讨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技术应用前景。经过调研,我们认识到:

一、池塘底充氧增氧原理

池塘底充氧增氧原理是利用罗茨鼓风机增氧,在池塘底部铺设pvc管,利用罗茨鼓风机将空气中的氧气压缩到pvc管中,通过在pvc管上钻的小孔将氧气充入到池塘底部,使池塘底层乃至整个水层氧气达到饱和的一种增氧模式。池塘使用底充氧后,池塘底部的溶解氧和上层水体的溶解氧基本一致,没有形成氧跃层,溶解氧达到5mg/l以上,基本满足了对虾生长蜕壳需要。采用池塘底部增氧后,不仅增加了底层溶解氧含量乃至整个水层的溶解氧含量,而且能加强水质管理,改善了水质环境,提高了对虾抗病力,有效提高了养殖成活率。

二、池塘底充氧技术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近几年来,养殖技术有了不断提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但是也存在着出现养殖相对容纳量的盲目扩大,病害的.相继发生等制约着养殖高产稳产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是高温期间,池塘缺氧特别是底层缺氧引起养殖产品不适应水环境产生死亡现象,导致了产量和经济效益下滑,据此,池塘缺氧已成为影响养殖高产的主要因素。

现有的养殖池塘基本还没有安装增氧等设备,虽然只有少数安装水车式增氧设备的池塘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明显高于普通池塘,但是在池塘增氧设备的安装设计和配备增氧功率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养殖标准生产要求。

采取池塘底部增氧方式,可以提高池塘底部乃至整个水层的溶解氧含量,打破水体氧跃层,可以基本满足养殖产品生长脱壳的需要,同时促进有机物分解,减少病害发生,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三、调研成效

经过调研,海水池塘中使用底充氧增氧技术,成为海水池塘增氧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通过池塘底部增氧,打破了水体氧跃层,使水体上下层溶氧量一致。池塘内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含量,抑制了有害生物的滋生,加快有机废物的降解,改善了池塘水质环境,有利于对虾生长蜕壳,大大提高了养成成活率。因此,海水池塘中使用底充氧增氧模式养殖南美白对虾实现高产高效是切实可行的。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实施项目安排建设,确定总体方案:

技术关键:

1、池塘底充氧增氧设施的安装设计,包括充气管道的铺设、充气孔孔径大小的确定等。

2、养殖池塘底充氧增氧功率大小的确定。

3、池塘底充氧增氧后对池塘水环境的影响和调控能力。

项目期限:

1、XX年1月中旬至3月中旬,确定技术方案及池塘改造。

2、4月中旬至5月底,完成底充氧设备的购买、安装和调试以及池塘的清整、消毒。

3、5月至6月中旬放养梭子蟹、蛏子苗。

4、6月中旬至12月中旬,梭子蟹养成管理,包括饵料投喂、水质调控和底充氧技术应用。

5.西官庄村蹲点调研报告 篇五

高墙乡政府乡长 张宏伟

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亲自深入到农村第一线进行蹲点调研。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现场办公会议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求策于民,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西官庄村基本情况

西官庄村位于高墙乡东部,宣大高速在村北横穿而过,耕地面积有2025亩,户籍人口1043人,党员59名。近年来,西官庄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自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西官庄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的要求,以做好农村管理、服务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为目标,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重点,狠抓村集体经济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加之有少部分党员出外工作,使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更大,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12、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会还未学深透,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够深,学习的内容不系统,现代化知识、技能有所欠缺,今后需加强建设新农村方面知识的学习。

3、农村基层工作日益繁重,开展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场所等缺乏。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委会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村委会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所影响;二是村的办公条件及村民文体活动设施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上级对农村要求越来越规范,相应各类型的建设还跟不上步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制度执行力度不够。这些年来,由中央到地方为了完善社会主义体制建设,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立法原意是好的,但由于法制宣传不够深入,各部门配合力度欠缺等因素造成在司法难度加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农村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从而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制约了农村管理水平。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农村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对辖区党员进行详细资料整理,根据党员的年龄、行业、文化等特点进行分类指导;二是对农村党员要以建立健全党员目标管理为载体,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民主评议活动

和“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素质;三是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做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做好农业技术的培训。

2、切实加强农村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党支部要对村工作人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定期参加组织学习或者到附近先进乡镇村学习取经,使他们开阔眼界,更新概念、增长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建立健全各项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农村建设水平。一是提高两委人员的工作效率,合理调配工作,暂时可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在集体经济许可情况下适当增加人手。二是灵活调节,使用村办公场所,个别活动场地,如农家书屋建设可采取与民间合作形式解决场地不足问题。

6.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报告 篇六

xx区三届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xx新城建成“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这既为xx新城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城的迅速崛起,城市管理工作被摆上了日益突出的位置。按照区委要求,我就“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供领导参考。

一、xx新城规划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城区按照“展示天津的窗口、天津发展的桥头堡、京津之间的明珠”的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全面加快新城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形象有了显著提升,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

1、xx新城规划修编工作步入正轨

一是规划理念得到提升。吸纳了区域竞争、京津冀经济带等理论,由注重规划技术向注重规划意识、规划思路、规划的可操作性转变,树立了舍得理念、注重区域统筹、优势互补。

二是规划机制不断创新。通过几年的探索,我区建立了“规划牵头、部门参与、公开招标、专家评审、领导决策”的规划市场运作机制,形成了以xx发展战略研究为指导,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骨架的规划体系。完成了大运河改造、京津公路1.2公里等100平方公里详规编制,城区详控规划覆盖率达到了75%。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及环保、环卫重要基础设施投入。建成了城区第二水源地,三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建成了四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成了华北燃气入区工程,建成了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新建了一批高标准垃圾中转站和公厕,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55%,天然气入户率达到57%。路网工程全面实施。103国道完成拓宽改造、京沪高速公路正线竣工通车;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线、京津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顺利竣工通车,在路由走向、站口设置方向上形成了新的优势。去年,区政府又投巨资完成了雍阳西道、振华西道等9条道路改造工程,完成了城区重点区域夜景照明工程,城区亮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城市功能形象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总投资8亿元的中信广场投入运营,优联第六城、保利上河雅颂、中房京津时尚广场相继开工建设,大运河城区北段景观建设竣工,城区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初具形象。城区住宅建设进展迅速,形成了和平里、平安里、颐安、栖仙等20余个成规模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撤村建居取得重大进展,10个村拆迁工作基本结束,68万平方米的亨通花园小区投入使用。四年竣工住宅面积2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98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英华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寄养中心、广电中心、综合医院等一批城市功能项目相继落成,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有了新的提升。环境秩序进一步改观。多次开展了以“清脏治乱”为重点的环境秩序综合整治,私搭乱建、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和违规广告牌匾得到了进一步治理,运输车辆洒漏、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等违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

4、城区管理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环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环卫专业监理队伍,初步实现了“管干”分离,有效提高了城区环卫作业质量。所有非农平房居民区和道路两侧经营门店全部实现入户免费收运垃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穿越城区的国道、河渠、绿地的保洁作业权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向区内企业发包,承包收入与作业质量直接挂钩,克服了因多头管理造成的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现象,有效提高了国道、河渠、绿地的清扫保洁质量。组建了城区管理综合执法局。实现了城区执法权的相对集中,避免了原来多头执法给城区管理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城市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城市市容市貌虽有较大改观,但离广大群众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城市管理机制不顺,城市品位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大招商引资的制约因素。其成因和表现主要为:

(一)体制不顺,造成管理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确。我区城市管理一直实行部门管理为主的“条状管理”模式,城区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街道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同时一些部门和个人对城区管理工作思想上重视不够,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倾向。

(二)机制不活,造成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均实行“事业化管理,封闭化运作”的传统方式,这种方式不同程度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建管不分、管养不分的现象。一方面,有限的城市维护资金很难维持事业单位员工的巨额工资支出。另一方面,由于受事业单位性质的影响,工资分配拉不开差距,职工在思想上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工作积极性很难得到有效发挥。近年来,尽管城建部门已主动在系统内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制订了一定的检查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但均属于内部管理标准,仍未能跳出

“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怪圈。由于主要靠行政手段管理城区,没有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以市场机制配置城管资源,更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三)规划控制力度不够,造成无序建设,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由于一些部门、单位、居民和开发企业规划意识不强,受利益驱动,在城区私建住宅、乱搭乱建、违规建设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存在零星开发、擅自修改规划、变更土地用途、降低配套设施建设面积和标准等行为;同时由于在规划执法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行政干预因素,致使规划落实不到位、规划监管不力,无序开发建设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大了城区拆迁改造成本,增加了城区管理的难度。

(四)执法力量薄弱,执法环境较差,造成管理措施不得力。目前,区综合执法局共有在职在编人员50人,担负着城区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规划、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区道路、市政设施、公用事业行政执法管理任务,人员严重不足、执法力量十分薄弱。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遇到当事人暴力抗法、谩骂污辱,执法管理存在一定难度。

(五)投入不足,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养护管理滞后。这是制约我区城市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投入,但与国家标准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如城区公共休闲活动场所、公共绿地、停车场、集贸市场、公厕及其他公共场所建设长期以来投入不够,导致“马路摊点、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等现象严重。

(六)市民文明素质差,法制意识不强,造成城市公用设施破坏严重,管理难度增加。由于城区人口密度高、流动人员较多,少数城区居民文明意识、城市意识差,法制观念不强,存在乱停乱放车辆、践踏草坪、侵占绿地、乱丢垃圾、闹红灯、横穿马路等不文明行为。同时也有极少数人为了个人私利,乱贴乱画小广告、恶意破坏市政公用设施。特别是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城中村”,很多村民在生活习惯、文明意识方面没有及时转变,加上管理缺位,造成“城中村”内脏乱差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加强规划执法管理。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就要不断加大规划设计投入,坚持高起点、高档次,花重金、聘高手,引进竞争机制,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通过招标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机构进行规划和单体设计。在进一步修编完善城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完成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规划,做好城市设计和城市模型制作工作,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环卫、给排水等专业系统规划,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要严格执行规划,高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全面加强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强化规划工作层级监管,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坚决维护公众利益。建议建立国土、综合执法和规划三个部门间的协调联动机制,通过联合办案、调查、执法、资料共享、互作见证等手段,加大对违法建设(占地)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

(二)进一步理顺城区管理体制。科学界定和划分区、街、社区的管理范围、职责和权限,理顺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以区级为主导、街道为主力的城区管理格局,赋予或授权街道办事处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职能,真正实现属地管理的格局。一是下放城市管理权限。进一步科学划分区、街道两级在城市管理方面的管理权限,凡是能由街道行使的,都要依法采取直接下放或以委托授权的方式下放到街道,并对相关的行政许可权依法作出调整。二是在四个街道建立城市管理机构。各街道分别成立城市管理办公室(行政执法办公室),实行区、街双重管理的模式。街城管办负责日常管理和执法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区建委、综合执法局的指导。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城区居委会的工作优势,实现城区管理的无缝对接。

(三)健全完善城市管理的责任监督机制。实行城市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城市管理工作作为对区直各相关部门、各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内容。以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带动促进各项工作责任制,特别是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对达到标准的要公开表彰并给予物质奖励,对达不到标准的要给予相应的处罚,严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大力强化社会监督,对城市管理中的重大决策和举措,要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公众意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各类传播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并公布举报电话。要建立健全行风监督评议制度,切实加强社会对城市管理从决策到实施的全过程监督。

(四)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基础实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使公用基础设施更好地满足市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扭转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的弊病,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一是按照“改东建西,开发南北”思路,加快推进以翠亨路为主线,纵贯城区、连接南北站口的西部发展框架,建成北部物流和南部客流为主的服务产业功能区。二是按照现代化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区路网规划,科学组织实施,全面完成主干道路新建和改造,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区道路骨架。同时应同步实施市政管网及强弱电明线入地工程。三是严把审查关,确保基础设施配套。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停车场、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城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四是大力搞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抓好绿化养护管理,完善城区道路、住宅小区及单位庭院绿化,实施拆墙透绿工程,逐路推进楼体包装亮化,努力提升城市品位。

(五)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按照 “政企分开、建管分离、管养分离”改革思路,进一步转变旧有的城市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开放作业市场,走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路子。城区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等,要实行管养分开,推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专业公司或社会组织进行维护,形成统一管理、多家经营、有序竞争的运行机制。要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增强社会公德和城市管理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形成告别陋习、制止违规、走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以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热线等形式,广泛宣传政府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全区城市管理的有益成果,加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7.八破八立蹲点的调研报告 篇七

解放思想,就要做到“八破八立”。新机遇意味着新的工作任务、发展目标,要求我们以新思想新理念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新机遇往往伴随着新挑战,要求我们用新思路新办法化解矛盾、攻坚克难。

今天的河北,制约改革发展的主要思想障碍在哪里?不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的思想认识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案就是“八破八立”,“八破八立”就是河北今天的解放思想。

(一)破除畏难等靠的情绪,树立锐意进取的意识。

抢抓机遇不能靠守株待兔式的运气;战胜困难就要主动作为。面对一系列重大机遇,一些地方却不主动积极作为、争取政策,而是等靠思想严重,总想被动等待京津辐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部分党员干部焦虑畏难、信心不足,只知怨天尤人,不愿大胆地闯、创。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畏难是懦弱的表现,最终只能被困难活活压垮;等靠是懒汉的行为,最终只会让机遇白白流失。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在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中奋发作为。

(二)破除精力分散的倾向,树立聚焦发展的意识。

协同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缩小与京津的差距,河北要加快发展速度,也要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面对这样的重任,有些地方加快发展的氛围依然不浓,干事创业的劲头依然不足;有些同志想的更多的是个人得失,而不是把心思用在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干事上。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心专一,是成就事业的保证;精力分散,是加快发展的大敌。一门心思干工作,心无旁骛抓发展,才能奋起直追,走出一条追赶、领先、跨越之路。

(三)破除资源依赖的.定势,树立转型发展的意识。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路径依赖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好坏,就会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资源相对丰富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优势,而今资源依赖已成为发展的瓶颈。正如省委书记赵克志所讲:过度依赖资源的发展往往会陷入“资源陷阱”。这一“陷阱”,体现在思想观念上,就是思想僵化、惯性思维,推动转型发展意识不强、办法不多、措施不硬。

自古华山一条路。破除资源依赖的定势别无选择,摆脱路径依赖没有退路。我们只有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争一流的使命感,牢固树立转型发展意识,坚持创新驱动,才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担负起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重任。

(四)破除无所作为的状态,树立勇于担当的意识。

“为官避事平生耻。”可当前偏偏就有一种现象——为官不为。一些党员干部守成求稳、缺乏斗志,明哲保身、不敢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难事推给他人,结果是为官一任,尸位素餐,无所作为。

干事是干部的天职,担当是干部的责任。苏东坡疏浚西湖,留下苏堤美景;焦裕禄兰考治沙,留下“焦桐”佳话。面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不仅要忠诚干净,还要勇于担当,责任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干出让全省人民满意的业绩。

(五)破除大而化之的习惯,树立精准发力的意识。

很多工作,为什么看起来轰轰烈烈,最终却效果不佳?很多地方,为什么不缺少豪言壮语,却缺少实实在在的发展?其根源,不是因为没有抓,而是没有深入抓、具体抓、精准抓;不是因为没有干,而是干在了发文、开会、搞活动上,停留于一般性安排和要求上。

抓而不实、抓而不准、抓而不细,等于没抓。坐而论道、浮于表面、大轰大嗡,只会贻误改革时机、迟滞发展进程。聚焦、聚神、聚力,才能干在实处;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才能抓出成效。贴近实际、扑下身子,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精准研究、精准部署、精准发力,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见到实效。

(六)破除封闭保守的思想,树立开放创新的意识。

河北地处东部沿海、内环两大都市,可一些干部思想依然封闭,观念依然滞后。有的“言必寻据、行必问典”,生怕迈早了步、走错了路。有的发展信息闭塞,只在自己一亩三分地里打转转,思想放不开、思路打不开,改革发展的办法不多、力度不大。有的身居要职视野狭窄,手握新政观念陈旧,总觉得老经验才可靠、老办法才管用。

封闭必然狭隘,保守导致落后。开放创新、与时俱进,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放眼世界大势,置身改革大潮,必须具备全球的眼光、开放的胸怀,自觉对标先进,吸纳先进理念,查找自身差距;必须培养创创新思维,强化开放意识,拓展开放视野,营造开放环境,加快开放步伐。

(七)破除计划经济的思维,树立市场经济的意识。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市场化改革;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相比,市场经济意识欠缺是我们一块明显短板——运用市场手段推进工作的力度不够、措施不多;改革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发展能否更快,往往取决于市场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人”是否真正具有市场经济的意识。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呼唤我们树立市场思维,跳出思维定势,打破利益藩篱,加大改革力度,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更多依靠市场机制来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八)破除急功近利的心态,树立久久为功的意识。

为什么一些地方科学长远的目标总是难以实现?为什么一些推动发展的好经验、好措施没有坚持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些干部思想上急功近利,总想一拳砸出个金娃娃;工作中搞短期行为、面子工程,不打基础,不看长远。以这样浮躁的心态干事创业,注定难有大成。

8.街道深度开展蹲点调研工作总结报告 篇八

文网

残联蹲点调研报告--对残疾人就业现状的分析及对策2010-06-29 18:28: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一、我镇残疾人就业的现状

目前,我镇在安置残疾人就业方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安置残疾人在6家福利企业集中就业,这一直是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业, 在6家民政福利企业集中就业的残疾人有154人。二是自主创业,主要是从事小本生意,现有26人。三是分散安置就业。在49家企业分散就业的残疾人现有68人。

但从深度分析,在残疾人就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在残疾人工资偏低。有 的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15000元左右,但给残疾人的工资一般在800元以下,也有600、500、400不等的,有的甚至不让残疾人上班,每月给100元补贴,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就业的意义。这对给残疾人工资偏低的个别企业来说又钻了政策的空子,侵占了残疾人利益。二是自主创业的残疾人缺少启动资金,残疾人自身没有多少启动资金,靠贷款又没有抵押和担保,靠小额贷款门槛高金额有限,启动后运转也吃力。三是残疾人自主就业场所不固定,不符合城管要求,遇到整顿,首当其冲要取缔。四是部分残疾人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有待提高。残疾人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有的性格怪癖,自卑感太强,“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具备参与社会竞争的积极态度。五是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在个别地方时有发生。有的用人单位不给残疾人安排合适的岗位,有的单位一般性岗位招工也以身高、相貌为基本条件,有的单位对

同等条件的人,也是把残疾人拒之门外。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残疾人就业。

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几点对策 第一,政府在就业政策的宏观调控中,要更加关注残疾人就业。要认真落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有关规定。税务、财政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保证就业保障金足额上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企业改革中,政府要通过给予相应的政策上的扶持,使福利企业在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使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落到实处。

第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必须着力开展面向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积极探索残疾人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相衔接的机制,把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就业服务管理融为一体,进而实现残疾人事业城乡协调发展。第三,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改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一项重大政策措施。因此,需要加强残疾人就业市场建设,完善就业登记、信息服务、中介、再培训等服务,打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隔离,将残疾人就业市场纳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当中。

第四,重视残疾人教育在提高就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对残疾人而言,提高自身素质,是其实现就业、参与社会生活的根本途径。因此要增加残疾人教育投资,依法规范县乡各级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探索服务于残疾人就业的职业教育模式和途径。

第五,努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舆论环境。由于认识上的偏见,一些单位觉得残疾人有损单位形象,不愿意接收,有的单位宁可缴纳就业保障金也不愿为残疾人提供岗位,这使得残疾人在

9.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篇九

秘网免费公文网

“>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10-06-29 18:23:2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

**街道辖14个村、6个社区,面积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万,地处**城区中心,是台州市主体城区之一。2006年,街道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拓展有限空间,创造丰富内涵,在经济市场化、区域城市化、政治民主化和人的现代化建设上求创新、求突破,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亿元;辖区市场成交额亿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社

区党建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从强组织、抓管理、建制度、求创新入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强化社区服务,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做法:

一、纵横网络结合,建立健全社区组织体系

立足社区基础,拓宽基层党建领域,使社区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居委会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一是构建纵向党组织体系。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强化城区基层组织管理基础,加快推进城市化。路桥街道结合各地近几年的社区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立足本地实际,着眼全局,科学制订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全方位发动,将街道所属的21个居,按照“区位就近,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延续习惯”的原则,调整划分为6个社区,按照“一社区一总

支”组织设置党组织,在每个社区分别设立党的总支委员会,下辖各居委会党支部,街道共有6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以社区党总支为龙头,发挥其在社区基层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的基层组织。

二是构建横向党建协调网络。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共建委员会、社区议事协商会及社区团工委、社区妇联等机构。为整合社区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形成社区良好的共驻共建的良好居民,社区与辖区内的单位结成共建单位,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建联席会议由社区党支部召集,着重讨论建立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监督教育与管理,并落实社区党员“五化“管理。

三是配强配好社区党组织班子。抓住机构改革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的有利时

机,通过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途径,面向社会选聘社区党组织工作者,把政治素质好、年纪轻、事业心强、熟悉社区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干部选拔到社区党组织中来,选强配好社区党组织班子,目前街道社区党组织共有工作人员4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0岁以下占61%,社区党组织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健全完善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一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整体素质。针对社区居民活动分散、难以组织党员集中开展党内活动的实际,党总支采取了业余、小型、灵活、分散的方式,利用晚间、节假日开展党的活动。加强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街道投资在每个社区建立党员远程教育接收点和党员活动室,建立固定宣传橱窗10余个,今年新增大型广告30平方米,宣传牌30余个块,黑板报6块。通过社区党校,抓

社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在上党课时,不仅要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也邀请普通居民群众参加;不仅讲授党的基本知识,也结合居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将教育寓于严格管理中,寓于文化娱乐中,努力做到“为党员所欢迎,为居民所需要”。二是壮大党员队伍,树立党组织威信。我们把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根据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社区党组织拓宽了党员发展的视野,依托社区发展党员,壮大社区党的队伍,积极开展优秀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注重抓好党的基本知识测试、民主评议、政审和公示等环节,考察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工作业绩和群众基础,保证新党员质量。三年内共发展党员21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6名,平均年龄35岁,建立了一支社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使社区党的队伍不断充满生机和活力。另外,为使党员管理不出现“真空地

带”,在居民迁入社区时,要求他们亮明政治身份,掌握党员流入情况,并及时接转组织关系,对于隐形党员,则按照就近相邻原则全部编入支部,纳入正常管理。

10.义乌蹲点专题调研报告 篇十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义乌蹲点专题调研报告

浙江省文化厅调研组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前段时间,我们调研组来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义乌市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我们走访相关企业5家、相关社会组织2个、基层单位3家,召开由相关管理单位、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机构、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及外商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5次。通过蹲点调研,摸清了基本情况,也得到了启发,加深了思考。

一、探索与成效

义乌市人口超过200万,其中外来人口达145.3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有50余万人次,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名外商常驻义乌,52个民族的人群集聚义乌创业生活。近年来,义乌市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汇聚本地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引进外来文化,实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由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到文化交融、民心相通,实践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升了文化自信。

一是汇聚了本地文化。

在调研中了解到,义乌市成立了新丝路经贸文化交流协会,其主要任务就是讲好“义乌故事”,传播“义乌精神”。重点打造“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品牌,举办外国人迎新春联谊会、清明上祀节中外友人采茶活动、端午节中外友人赛龙舟和包粽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外国人参与活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在与Party365等企业的座谈中,我们获悉,义乌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企业、品牌企业与重点企业,以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为主体的新兴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二是传播了传统文化。

调研中,我们走访了

“世界商人之家”“美国之窗-马斯卡廷中心”“鸡鸣山国际社区”等3个“丝路文化驿站”。这是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热心人士创意并发起的一个公益性文化资源平台,采取政府引导、机构运营、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运营,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调研中还了解到,义乌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出台了外籍学生就读义乌公办学校扶持政策。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自2007年以来已累计培养来自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0余人次。义乌还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深入实施精品文艺“走出去”工程,组织义乌精品婺剧登陆巴黎、柏林、马德里等数十个欧洲中心城市;义乌文交会举办13届以来,交易额已累计超过487.54亿元,外贸出口额累计超过296.41亿元;“义新欧”班列开通运行以后,大量文化产品更是源源不断地出口。

三是引进了外来文化。

在义乌市外侨办座谈时获悉,义乌举办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中非民间论坛、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中非智库论坛会议等高端外事活动,加强国际文化合作。调研组走访了义乌容象美术馆,这是一家民营的非营利性美术馆。作为义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该美术馆通过引进乌克兰国家艺术家联盟建立中国创作基地,开展学术交流与艺术创作,促进了文化交流。在国际商贸城调研时,我们看到,这里设立了各类进口商品馆,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的南非馆已成为非洲商品乃至非洲文化在中国的重要展示和交流平台。

二、问题与短板

切实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实践。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和补齐的短板。

一是工作协调机制尚不完善。

目前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尚处于由社会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过程中,除宣传、文化、外侨办等部门有一定推进措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小组在宣传文化系统发挥了一定的协调作用外,尚需由市委、市政府牵头,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多元文化融合工作协调机制。

二是政策宣传落地还需加强。

亟待在市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决定》等文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各部门的有关政策,做好统筹协调,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促进政策能够真正落地。

三是载体平台创建有待提升。

“丝路文化驿站”等载体平台尚需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等方式,巩固提升工作效果,同时在继续创新搭建更多更好的中外交流平台上要有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项目谋划。

三、对策与建议

建议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强化和谐共融,健全治理机制,为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注重谋划。

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一环,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强化政府主导,推进政策引导,将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建设中。

二是统分结合、齐抓共管。

在发挥文化部门主力军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统筹协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调动发挥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形成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合力。

三是强化法治、加强自治。

要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保障;要以平等为管理的基础,以尊重为管理的理念,以共融为管理的目标,探索建立“以外调外”“外国人自我管理”等自治机制,提高文化服务效能。

四是社会参与、营造氛围。

坚持共建、共享的方针,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以实现中外居民和谐共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来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不断增强外来人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四、经验与启示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义乌市推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激活文化内涵,是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调研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多元文化融合发展,本地文化是根本,外来文化是补充,只有通过挖掘本地文化的价值,发挥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一是挖掘本地文化,展现精神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挖掘整理本地文化,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形成本地文化的开放性,为多元文化和谐共融提供深厚土壤。二是挖掘文化遗产,弘扬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三是融入文化符号,提升产品价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拓宽传播渠道,是提升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影响力的基本平台。调研中我们体会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方式。一要打造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搭建平台载体,打造文化传播金名片,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二要建设传统文化就地传播新模式。通过在本地设立文化传播平台,就地传播传统文化,有利于当地外籍人士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三要开展境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贸。加强文化对外传播,做到政府和民间“两条腿走路”,让优秀传统文化和文化产品走出国门,提升世界影响力。

上一篇:实习单位组织意见怎么写下一篇:纪念屈原的著名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