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的作文600字

2024-12-06

模仿的作文600字(精选7篇)

1.模仿的作文600字 篇一

模仿你好李焕英写一篇作文600字

“下辈子咋俩必须做母女,但是啊,我得做妈。”

窗外淡青色的黎明,映衬着依然沉睡的乡村,这个时候,过得很慢。我依旧在睡梦中,门外的一阵拖鞋声把我给吵醒了,翻了个身,又迷糊地睡着了。

而那双拖鞋的主人蹑手蹑脚地出现在厨房,打开煤气灶小火熬白粥。太阳有脚啊,轻轻地爬上了山头,东方漏出了鱼肚白。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翻身下床,懒懒散散地渡步至厨房,看到母亲在准备早饭。

母亲看到我,笑着催促道:“起来了,快去洗脸刷牙,吃早饭。”我匆忙洗漱完毕,回到厨房,母亲把热气腾腾的.粥递到我面前,我猛吸了一口这“爱”的香味,欣喜地开吃起来。

吃着吃着,却发现周围安静了,抬头一看,却发现母亲睡着了。猛地想起,母亲每天早上都要早起为我们准备早餐,加起来差不多要忙碌一个小时,每天又要工作到很晚才回家。我不想吵醒她,可筷子却不争气地碰到了碗边,母亲惊醒,看见我空着碗,又盛了一碗递到了我面前。看见母亲那双疲惫不堪的眼睛,我不禁有些心酸和愧疚与心疼。所以我心中暗想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以最好成绩报答母亲的辛苦。

“我不吃了,你赶紧吃,我走了昂。”我拿起书包,骑着自行车走了一段时间,突然下起了小雨,我做了一番心理准备。决定回家拿伞,只见妈妈匆匆地跑过来说:“下雨了拿着伞。我看到妈妈连衣服都没换就来给我送伞,“好了,赶紧上学去吧,”母亲催促我道。可她却还在细雨中看着我渐行渐远的身影。

岁月如歌,曼妙悠扬,浓情蜜意,芬芳永驻,绵长的情意与时光同在!姜明明,我们下辈子还做母女!

2.模仿的作文600字 篇二

《初中语文“积累、模仿、感悟、创新”四段式作文模式研究》是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2007年, 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课题的实验与研究。经过近5年的努力, 可以说, 我的作文教学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积累、模仿、感悟、创新”作文》的基本理念和习作要求以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师生互动为宗旨, “观察与积累”“模仿与思考”“感悟与创新”四个版块的设计, 构成积累———模仿———创新三个梯度, 使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会写作, 从而产生写作的兴趣。为此, 每个版块设计的目的如下。

一、观察与积累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注重积累, 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 将周围的人和事记录下来, 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我特开设了口头作文课, 作文题目根据近几天学校、班级的大事或学生比较关注的话题进行开展。例如, 初一入学初, 我会要求他们说说身边的同学和教师, 题目就设定为《宿舍里的那些人》《最特别的教师》等, 来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教师和同学。同时通过学生的口头作文, 也会增进我对学生的侧面了解, 一举多得。再比如, 我们班值周后, 我就设定题目为《值周的那几天》, 学生会通过说“值周”这件事说到同组劳动的同学, 说到破坏他们劳动成果的同学, 还会说到他们值周的感受。这样, 通过学生的反思加强了思想教育, 让他们学会合作, 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有一次, 我们学校要来检查团, 因为我校搞校园工程建设, 需要打扫的地方太多, 为此, 全校师生忙活了好几天, 学生对此感触很深, 于是我设定的作文题目为《检查团来了》。那堂课上,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 有的倒苦水, 有的邀功劳, 有的表扬人, 有的抨击事,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从积累的角度看, 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识字积累, 学生以认读识字为基础, 以课本识字、阅读识字为主。二是阅读语言积累。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 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相对提高。在严格执行新课标课外阅读的同时, 规定每年级的阅读总量是20万字。教师在抓好阅读的同时, 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经典古诗文、现代诗词的背诵与抄写。三是生活积累。教师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 将自己成长的足迹及对生活的感悟随时记录下来。

二、模仿与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 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从学生习作的实际出发, 由范文引路, 指导学生模仿范文练习写作, 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 引领学生学会写作的技巧。

要学生模仿, 不单单是要求学生“仿”, 还要教会学生“仿什么”“如何仿”, 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两篇典型的写景范文: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学习完这个单元, 教师会要求学生练习写作写景文。但在写作之前, 我先上了一堂题为“描写生动景景美, 热爱自然季季情”的作文技巧传授课, 将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写作技巧归纳总结出来。

1. 仔细观察, 抓住特点

例如, 济南的冬天———温晴 (通过与伦敦、与热带、与北平

南国的春———柔和 (通过写软绵绵的春草, 姹紫嫣红的春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风,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等几幅画面来展现) 。

2. 分层描写, 详略得当

例如, 分层描写———朱自清的《春》通过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等几幅画面来分层展现春天的美。

详略描写———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 写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 但重点写了济南的山, 因为那些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 济南像是睡在摇篮里, 温晴、惬意。

3. 巧用修辞, 生动描写

《春》和《济南的冬天》里都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修辞。这些修辞, 学生很容易就能将它们找出来, 体会到它们生动形象的特点, 学生也就会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4. 虚实结合, 动静相生

例如, 虚实结合———朱自清的《春》一文里“春花图”写到: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实) 。闭上眼, 树上仿佛已满是桃、杏、梨 (虚) 。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里写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那些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 (实) , 好像日本看护妇 (虚) 。

动静相生———朱自清的《春》里, 春花图中写到:打两个滚, 踢几脚球, 赛几趟跑 (动) , 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 (静) 。

通过这样的作文技巧传授, 学生就知道了“仿什么”“如何仿”, 好多学生都写出了令人叫好的写景文。

三、感悟与创新

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 有所发现, 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悟。

例如, 在学期末, 班级要对学生进行奖励, 我就鼓励学生仿写颁奖词。因为被奖励的学生都是大家熟悉的人物, 又有颁奖词可仿写, 因此, 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了写颁奖词, 还学会了通过自己的感悟来评价人物。

四、实验成效

尽管课题的研究和探索还存在许多不足, 但在探索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1. 教师抛砖引玉

要想让学生热爱写作, 教师首先要热爱写作。语文教师经常和学生一起作文, 和学生一起参加作文竞赛, 并让学生大胆评价教师的作文。这样, 既可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又可以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面批原则

面批是最好的指导方式, 最有效的交流方式, 教师只有经常对学生面批作文, 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快速提高。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近五年的课题实验, 我们已取得了一些成效, 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由于在七年级就全面进入了大量自由阅读的阶段, 我班每年在教研室举办的作文竞赛中都会有多人获奖。自课改以来, 在每年的中考中, 我班的语文成绩也一直处于前列。因为与不少同学保持联系, 我得知处于班级前十名的同学到了高中后, 往往在班级里的语文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我因此更加坚定了搞好作文教改实验的信心和决心。

3.模仿,作文起步的法宝 篇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下的这句让阎都督拍案叫绝的话,你一定记得吧!可你知道吗?这句好句并非凭空而来哦,他是模仿了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王勃做到了这一点,他在博览群书之后,在恰当的时间、场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改写出了比前人更为出色的诗句。

大家是否从王勃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呢?如果你猜到了是模仿,那么请不必怀疑,模仿绝不会让你失去个性,更不是简单抄袭。老师告诉你,巧妙的模仿真的是写好作文的一大秘诀哦!

在我们班,同学们经常会玩这样的作文小游戏,在学过的课文中,在同学们自主推荐的课外书中选出最美、最具特色的句子,拿来当“擂主”,同学们仿写“打擂”,比一比谁写得更妙,能“攻擂”成功。

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九月,当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选自课文《北大荒的秋天》

这句话作为写景文的开头,显得特别优美,有意境,比普通的“秋天来了”更能吸引人。看看三(6)班同学模仿的句子吧:

1、三月,当第一朵梅花绽开笑脸之时,南京的春天也就来了。

2、七月,当第一声蝉鸣在你耳边响起之时,夏天也就来了。

3、当“虫儿飞”的音乐再一次响起,我们快乐的课间生活也就来了。

4、当“哈哈哈……”的笑声一如既往地飘入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知道“开心果”杨奕笑来了。

瞧,模仿确实很神奇吧,一篇优秀写景作文的开头,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去思考,去学习,就可以把它运用到写景、写事、写人的各种文章中呢!是不是很有意思?

再看:“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选自课文《西湖》

模仿句:站在梅花山头,只见远处那云霞般的梅花,一株红、一株粉,一株浓,一株淡,真是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美妙。

又如,学习了《雪儿》一课,刘思雨同学觉得那个飘飘悠悠的白云很是吸引她,于是她在写《我的同桌》时,写下了这样的开头:“我的同桌就像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千变万化,一会是李子凡,一会是杨奕笑,一会是严少卿……这不,这学期又换成了‘调皮大王’吴东东。”董旻秋同学则把《美丽的南沙群岛》中的句子也用到了同桌身上“你别看她长得瘦,细胳膊细腿,却如此好动,仿佛贮存了用之不竭的动力”。

读了这些句子,你是否有了一些启发,明白如何让自己作文中的语言也变得生动起来,变得有文采了呢?但一篇好作文仅仅有好句子还不够,还需要在构段与构篇上下功夫。这些其实也不难,我们的教材与课外书仍旧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模仿材料!

学过《东方之珠》《美丽的南沙群岛》等一系列文章后,我们一定有所发现,这些文章的重点段落都是以“中心句”开头,展开部分,既可以列举实例,也可以通过因果关系的表述展开描写。只要牢牢记住后面的内容紧紧扣住这句“中心句”来写,也就对了。掌握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很重要,当你熟练掌握这样的构段方式后,写好作文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篇的构成与构段非常相似。从一定意义上说,段是篇的浓缩,篇是段的扩展。我们也可以从好多教材中感受到,构篇的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总——分——总”,也就是先总的概括写某处景、某个人、某件事的主要特点,然后用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叙述去展开描写,结尾再作总结。当你学会用心发现身边的这些好例子时,相信你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文源”。

同学们,任何高楼都不可能临空而建,写作也是一样,没有学习、积累、模仿的过程,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当我们刚刚学习写作,一定要把写作当成趣事,做个有心人,关注课文、课外书中好的文章范例,从句子到段落到篇章,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模仿。相信只要你爱思考,善于用心,你一定能写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充满灵性的好文章。也许将来,别人把你的文章作为范例来模仿呢。

4.模仿与创新作文550字 篇四

模仿,就是用别人步骤与方法做事。就像在画布上临摹,永远只有过往的风景。它的优点是:走别人走过的路,不容易犯错。缺点是只能停滞不前,永远只能做第二名。高尔基说过: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同时无法锻炼开拓者的思维创造力。比如:驰名世界的德国宝马汽车,是高档汽车生产业的先导,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不断创新。而中国的中华汽车没有自主创新,没有核心技术,仅在外形上模仿宝马,因此市场上德国宝马卖的相当火爆,而购买“山寨宝马”中华汽车的却寥寥无几。

创新,一是在别人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二是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它的缺点是过程不一定会一帆风顺,期间往往会伴随着大量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它的最大生命力是一旦成功将会给人类科技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进步,使未来充满了希望。淘宝网的创始人马云,他就是在大量研究传统购物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大胆设想和创造,开创了互联网购物新模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电脑买到世界各地的各种商品。这一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而且还给无数商家提供了展示和销售平台,创造了一种双赢模式。

5.模仿的作文 篇五

我们现在的时代往往都在强调创新,我们一直在提倡要活出自己,活出不一样的风采,因此如果不是这类节目,可能我们很难见到模仿。但是模仿真的就不值得我们去提倡吗?

我们很多的诗人作家,在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在模仿古人,模仿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任何刚到一门行业的新手很难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候不妨借助一下前辈的意见,试着走一走前辈走过的那些成功道路,这就叫学习。

当然我们也不应该一味的沿袭前辈的道路,但我们不必心急,有时候在前辈早已经踏过的道路上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前辈的很多不足,也就能够意识到接下来自己到底应该如何走,这样我们就在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6.模仿的作文 篇六

我和妈妈商量了一下,决定模仿人物画。妈妈在手机上搜索了几幅人物画让我选,我挑了一幅最喜欢的。画中是一个女孩,她安静地坐着,头上蒙着白纱巾,身上也被纱巾团团围着,左手拿着一本书,右手拿了一束花,眼睛瞟向不远的一边。于是,我从书柜里找出一本书,又从花瓶里抽出一束花,妈妈从衣柜里找出一条上面点缀了几朵红色小花朵的白纱巾。一切准备就绪,妈妈就把纱巾蒙在我头上,用纱巾的一条边围住我的脖子,剩下的部分把我裹得严严实实,我左手拿着书本,右手拿着花,坐直身子,眼睛瞟向一边。妈妈拍了好几张,都不满意,不是照到沙发,就是照到了桌子,再不就是我模仿得不到位。我都有点不耐烦了,真是想不到看着这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可是一点都不简单啊!后来,妈妈终于找到一个满意的角度,又拍了好多次,让我选一张模仿得最像的,然后把原画和我的模仿照合成在一起。我看着照片,仿佛觉得自己就是画中的那个女孩,安安静静地读着一本书,忽然被一幅有趣的.画面吸引了目光。

通过这次的模仿,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很容易的,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它做好。

★ 盲目模仿作文

★ 模仿近义词

★ 模仿声音词语

★ 请模仿以上颁奖词

★ 模仿的近义词

★ 《模仿游戏》经典语录

★ 模仿爱上古灵精怪初一作文

★ 模仿的同义词及造句

★ 不如模仿“根叔”工作

7.在作文教学中倡导有序的模仿 篇七

一、动词造型

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例如“僧敲月下门”中的“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都是几经斟酌、反复修改才定下来的。可见,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动词词汇,让动词给我们的文章造型。

1、赏析动词。教师在讲解范文时,要对范文的动词进行认真的赏析,通过赏析,让学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从而体会动词的妙处。

例如,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掏钱付酒账时的动作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用了一个“排”字,就充分地显示出了孔乙己的特征。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了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又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一个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攀”字显示了月台的高度,更显示出了父亲的吃力,还有其中的“缩”写得很细致,可以想见父亲那沉重的身体上去之难。如此费劲,父亲什么还为我买桔子?一方面因为爱子心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父亲由衷的敬意。这几处动词描写,既细腻又简练,使文章增色不少。

2、连词成段。在经过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之后,接着进行把动词连词成段的写作练习,即要求学生运用给定的动词连词成段。

(1)要求用动词“扭、哭、握、睁、回、蒙、咬”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

例:于是,我再次扭过头去,我不想让自己哭出来,握紧了拳头……待我又一次回过头来,睁开眼睛,仍不见回血,护士那双原本清澈的双眼,顿时蒙上了一层阴影,由于紧张而变得更加笨拙的双手,有些颤抖,那针管简直就像一条小虫,来回扭动着,咬得我钻心的痛。此语段中运用扭、哭、握、咬等动词细腻的刻画了小作者因为护士小姐注射点滴技术不娴熟而害怕和针管扎在手上的疼痛。

(2)要求用动词“断、掉、泛、张、喝、笑”连成一段话,表达一个中心。

例:一下子,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个劲地往下掉。雨点掉在河塘中,泛起了无数涟漪,就好像是金鱼头上的花朵。雨点掉在田野里,庄稼们张开一张张大嘴,使劲地喝着那甜甜的雨水,开心地笑了。此语段中断、掉、泛、张、喝、笑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雨点给庄稼带来的喜悦之情。

3、扣题写话。在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后,学生对动词的造态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接下去就让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即不规定动词,但要求能连用几个动词,扣题写一段话。

例一:我心不在焉地往练习本上抄着一道代数题,一边拼命地竖起耳朵,倾听客厅里的动静。一个“竖”字,一个“倾”字,写出了“我”的专心度,特别这个“倾”字,含有肢体语言倾斜之意的动态化,远比用含有仔细之意的“谛”字准确。

例二:爸爸毕竟是爸爸,爸爸话语里的权威性令我不敢再说难听的话,尽管那些话就挤在我的舌头尖上,只要轻轻一吐,就会成串地往外冒。“挤”字,蕴含有话语的成群结队,“吐”字与后面的“冒”字相搭配,就有一发而不可收的结局。这三个动词出现在短短的一句话中,反映了“我”不愿冒犯“爸爸”作为家长的威严时极度克制的心理。

例三:他双手捧着球,深吸一口气,然后踮起脚尖,原地弹动了三四下,接着,他突然如离弦的箭一般朝着篮下奔去。离篮架足有四五米,他把球交到右手猛地向篮板抛去,球“呯”的一反弹下来。说时迟,那时快,他三步就跨到篮下,“蹭”地跳起来,双手抓住飞来的球,举到头顶,腰一挺,然后“嘿”地叫了一声,把球灌进了篮里……

二、语声造势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他父亲把一块铁放进炉里,邱麻子拉风箱。“呼——哒,呼——哒……”铁块烧红了,他父亲用钳子夹出来,搁在砧子上。他父亲用小锤一点“丁”,他就用大锤砸在父亲轻点的地方,“当”。“丁——当,丁——当”。当一件铁活快成型时,就不再需要大锤,只由他父亲用小锤正面反面轻敲几下,“丁、丁、丁、丁”,“丁丁丁丁……”最后用小锤空击在铁砧上,表示这件铁活已经完成。“丁——当,丁——当,丁——当”,虽然我们不能亲眼看见,却能凭个人的经验如闻其声,进而由声音联想到形象。从那呼哒呼哒、丁当丁当组成的一串音符中,真切“看到”父子二人打制一件铁活的全部过程。

1、感受拟声词。首先,通过适当的练习,在训练中让学生感受拟声词的妙处。

练习一:选出下面句子运用象声词不正确的一项()

A、茶壶里的水开了,哧哧哧地冒着气。

B、小羊羔饿了,咩咩咩地叫着找妈妈。

C、每到傍晚,村里的狗就会吵闹起来,汪汪汪地叫着。

D、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朝小鸭子顿顿脚,它就会嘎嘎嘎地跑走。

练习二:欣赏短文,体会拟声词的妙用:

村中有口井,在一株高大的苦楝树下。圆圆的井身是麻石条拼砌的,印着青苔,古色古香。

从我记事起,村里人就喝着她的乳汁。

清晨,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大桶、小盆、陶罐、扁担在黎明的光影里合奏着一支古老的、湿漉漉的曲子。井沿总是湿漉漉的,从井沿向各家的小路也是湿漉漉的。

夕阳西下,村里的小媳妇小姑娘们,挎了竹篮,端了铝盆,提了铁桶,托了衣槌,三三两两地围着井沿。不一会儿,嗵嗵的取水声,哗哗的搓衣声,啪啪的捣衣声,一圈一圈漾了开去。月亮升起来,旋即又垂落井底。井朦胧,树朦胧,鸟朦胧。村里的姑娘们仍不愿回家,嬉闹声、戏谑声、泼水声、追赶声、银铃般的笑声,井全听见了,井便风流快活得要死。村中有诗云:“井潭落月影,村女失衣声”。

……

一晃便十多年了,那盈盈的、快乐的村井总在我乡梦的清波里存留。

让学生在感受象声词时运用比较的方法,第一遍朗读时没有拟声词,第二遍朗读时加进拟声词,通过比较朗读,不用多加说明,学生自然知道了拟声词运用的好处,感觉到了大自然各种声音的美妙,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从而感受到生活的美,激发起他们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寻找拟声词。在完成第一个环节后,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拟声词。

首先罗列雨声、风声、鸟叫声、汽车声、叫喊声、进球声等等可以描述的声音,请学生加以描述,并进行感受体悟。

学生于是描述出了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例如:下雨了——哗哗哗,打雷了——轰隆隆,刮风了——呼呼呼,小河流水——哗啦啦,汽车响——嘀嘀嘀,飞机飞——嗡嗡嗡,宝宝笑——哈哈哈,拍拍手——叭叭叭……

其次,让学生读一些例作,看看这些例作都写了什么事,描写了哪些东西,用了哪些象声词,分别有什么作用。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提辖的最后一拳: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鲁提辖的最后一拳打的动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准确度似乎超过了前两拳。之后还有一个妙喻“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道场必击法器,三种法器齐响,郑屠哪里受得了!

3、用词写话。在上述两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情景进行拟声词写话训练。例学生习作:

我家住在马路边上,晚上其实还是很吵的。有自行车的“叮铃铃”的铃声,有“吱吱——”的刹车声,有卡车开过“轰隆隆”的声音……放暑假我到乡下去,晚上可热闹了。有青蛙“呱呱”的叫声,有纺织娘“叽叽”的歌唱声,还有很多“啾啾”的叫不出名的虫子声。有时候,知了好像被吓着了,突然地叫上一声。有时候我听见了“呼呼、呼呼……”的风声,听见了“沙沙,沙沙”的树叶相接的声音,听见“息索、息索”落叶和地面摩擦的声音,落叶和落叶摩擦的声音。在乡下,还可以听到“哗啦,哗啦”的海浪声,小溪“丁冬、丁冬”的流水声。大清早,农民在田野里忙碌着,有镰刀的刷刷声和人们的说笑声、脚步声。

三、描摹造色

生活离不开色彩,色彩为生活增添无限美丽,更为许多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在一些好文章中,往往有几处精妙的色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对海水的几句描写:“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团团,相互交错着。”短短的几句话,就把海水的美丽描写出来。由此可见,文章中写自然环境、具体事物或者人物时,都应注意恰当地运用色彩描写。在习作时我们可以这样训练:

1、赏读语句。让学生赏读一些带有色彩的句子,体悟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1)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

(2)听我们这么一讲,她的脸上顿时映出一抹绯红。

(3)站在这朱红的大院门口,我迟迟不敢敲门。

(4)血红的夕阳缓缓地坠入江中,把整条江水都染成了紫红色。

这几个句子中,分别用到了“粉红”、“绯红”、“朱红”、“血红”、“紫红”等描写红色的词语,凭借着它们各自的细微差别,在准确的使用中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颜色,还避免了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的不足。类似的词语还有“枣红、火红、桃红、橘红、暗红、通红、玛瑙红、胭脂红”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6)“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是《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对于事物颜色的精彩描写,文中“银灰”、“橘黄”、“血红”这一类词语,借助于特定事物的颜色来帮助读者理解,效果特别好。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这类词语有“草绿”、“鹅黄”、“柠檬黄”、“咖啡色”、“火红”、“米黄”、“奶白”、“天蓝”等等。

2、欣赏亮点。即让学生欣赏中考满分作文的亮点,激发学生的造色欲望:

(1)和煦的阳光掠过微微皱起波纹的水面,清冽晶莹的水儿绽放着迷离动人的光泽。我小心翼翼地掬起它,那么柔软、脆弱,心中惟恐它会突然坠落,化为云烟。透过它明亮的身躯,我清楚地看到了我自己。于是,我迷茫了:我是水,还是水是我?(湖北卷《水》)

(2)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爱抚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让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

一篇篇绚丽多彩的文章,如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能更好地陶冶读者的情操,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我们不得不惊叹色彩描写的妙用。

3、色彩描写。即让学生有意识地开展色彩描写。

怎样才能辅导好学生作文的色彩描写呢?一要指导学生对事物认真观察;二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表现色彩的词语;三要指导学生在作文时画龙点睛地巧妙运用。

蓝天下面,朦胧的青山隐约可见,看,那沿湖栽种的桃树连成一片,粉红的桃花竞相开放;那宽阔无垠的麦地阡陌相连,油绿的麦苗茁壮成长。漫山遍野生长着丝丝的野鸡膀子、绿茵茵的山菠菜、枝叶肥大的刺嫩芽。墨绿透油的燕尾……小草,更加嫩绿,毛茸茸的惹人喜爱,新绿的叶子因着雨而显得更加水灵、饱满,翠生生的……

四、幽默造趣

幽默的本质就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儿都受欢迎,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语言的幽默,也是作文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诙谐而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使文章具有生动的效果。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新颖奇特、精妙之至的词语,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打破陈规,或改变使用对象、范围,或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或巧造新词,使语言幽默诙谐起来。在那么一点儿的“不正经”中,使文章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为文章增添不尽的趣味,给读者留下不尽的回味。如:

(1)“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小刚居然也克隆家长签字了!”小喇叭大声宣布着。

(2)不知什么时候,我竟成了家里的“国宝”。

(3)“我认真地查找了几遍,算了,换一双吧!我跳下床,套上鞋,这才发现,是鞋子私藏了袜子。”

以上片断,或是戏谑“冒名签字”,或戏谑“家庭的溺爱”,或镜头展示“乱中找袜”的情景,风趣中跳荡着一丝叛逆,风趣中涵盖着一丝渴望,风趣中平添着一份诙谐,字里行间洋溢着生活气息,人物特点鲜明。真可谓“庄谐之间,个性尽显”!

实践证明,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中开始,从简仿到繁仿,由仿辞、仿形到仿神、仿意。无论是哪种仿写,我都要求学生仿中有变,仿中有新,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真实感受。而且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法,可以推动学生向完全独立性的作文过渡,能促使模仿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能促使学生深刻体会优秀作品的共性与个性,掌握写作技法。

上一篇:保险法司法解释四下一篇:劳动竞赛活动方案